细胞因子风暴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药对防治细胞因子风暴的贡献

中药对防治细胞因子风暴的贡献

中药对防治细胞因子风暴的贡献
细胞因子风暴是一种严重的病理过程,病人会在感染后出现高热、疲劳、呼吸急促、
休克等症状,这是由于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所导致的。

严重的细胞因子风暴可导致多器
官衰竭和死亡。

目前,对于细胞因子风暴的防治,中药有着重要的贡献。

中药的药理机制和药效成分复杂多样,这具有中药防治细胞因子风暴的优点。

通过研
究表明,中药治疗细胞因子风暴的药物途径有多种,有抑制细胞因子的合成,也有调节免
疫系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等。

1. 黄芩
黄芩是中药板蓝根的成分之一,主要成分是黄芩素。

研究表明,黄芩有抗炎、抗微生
物的作用,能抑制IL-1β、IL-6、TNF-α等多种炎性因子的合成和释放,减轻细胞因子风暴的症状,对细胞因子风暴的防治有着重要的作用。

2. 甘草
3. 苦参
4. 海带
细胞因子风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中药在防治细胞因子风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上仅为中药防治细胞因子风暴的部分药物途径,中药的药理作用多种多样,值得深入研究。

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治疗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专家共识(2024)解读PPT课件

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治疗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专家共识(2024)解读PPT课件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CSS患者可出现高热、低血压、休克、多器官功能衰 竭等严重症状。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皮疹、关节痛 等免疫相关表现。
诊断依据
CSS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 影像学检查。其中,血液检查可发现促炎细胞因子水 平显著升高,有助于确诊。
治疗现状及挑战
治疗现状
目前,CSS的治疗主要包括针对病因的治疗、支持治疗以及免疫调节治疗。免疫调节治疗 是CSS治疗的关键,包括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来抑制过度激活的免疫反应 。
02
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原理及技 术
人工肝技术简介
历史与发展
人工肝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完善 ,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定义与分类
人工肝是一种体外肝脏支持装置,根据其组成和功能,可分为非 生物型、生物型和混合型等多种类型。
临床应用
人工肝技术在治疗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急性加重等领域具有 广泛的应用价值。
Hale Waihona Puke 针对人工肝技术的不断优化和升级, 专家们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展望,包 括加强跨学科合作、推动临床与科研 的深度融合等。
有专家指出,目前人工肝技术仍存在 一定的局限性和挑战,如设备成本、 技术普及率等问题,需要行业共同努 力克服。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应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有望在治疗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及其他 重症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更高效的治疗效果。
THANKS
持续改进方向和目标设定
完善治疗规范
进一步完善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 在治疗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中的 操作规范,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
有效性。
加强技术研发

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细胞因子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学分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细胞因子是指一类具有细胞激活、增殖、特异性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生物学活性的分泌蛋白质,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是调节和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稳态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从细胞因子的定义、分类、研究进展以及应用前景四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一、细胞因子的定义和分类细胞因子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分泌性蛋白质,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各种组织和细胞中,发挥着调节和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稳态的重要作用。

它们可以通过自分泌或是影响附近的细胞使它们发生特定的生物学反应,包括激活、增殖、特异性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

根据不同的功能和功能表现,我们可以将细胞因子分为多种类型,比较常见的有:1、细胞生长因子:促进细胞增殖、分化和细胞内生物大分子合成。

2、细胞凋亡因子:促进受损细胞凋亡,调节正常细胞生长和功能。

3、白细胞介素:干扰素、干扰素诱导子、肿瘤坏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等。

4、调节性细胞因子:细胞因子、调节性T细胞等。

5、其他类型:纤维连接素、细胞黏附分子、转录因子等。

二、细胞因子研究的进展近年来,细胞因子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在免疫学领域的基础研究中。

例如,在肿瘤学和肿瘤治疗领域,腺苷酸酰化酶(ADAR)的抑制剂可用于促进TNF-a和IFN-γ的生产,从而加强T细胞的杀伤作用,这一技术在抗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潜力。

此外,细胞因子在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也在不断取得进展。

例如,改良的IL-2受体拮抗剂已成功用于治疗慢性病毒感染,比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

三、细胞因子的应用前景细胞因子在医学和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可以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等多个方向。

1、细胞因子作为抗癌治疗的目标在抗癌治疗中,细胞因子的重要作用已经被广泛认可。

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在某些肿瘤治疗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同时,通过突变和基因靶向研究,人们更能够对这些细胞因子的诱导机制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细胞因子风暴与重症免疫反应机制

细胞因子风暴与重症免疫反应机制

细胞因子风暴与重症免疫反应机制细胞因子风暴,又称为 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 (CRS),是一种极端的免疫反应现象,通常与某些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及某些药物治疗后的副作用相关。

它涉及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导致大量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异常释放,这些细胞因子包括但不限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IL-6、干扰素γ(IFN-γ)等。

这种过度的免疫应答可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对机体造成严重损害,是重症病例中一个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

以下是关于细胞因子风暴及其与重症免疫反应机制的六个关键点:1. 细胞因子风暴的发生机制细胞因子风暴的触发源于多种因素,最常见的是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如SARS-CoV-2)以及某些细菌感染。

当病原体入侵体内,先天免疫系统首先响应,激活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

这些细胞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旨在招募更多的免疫细胞到感染部位,消灭病原体。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这个过程失去控制,形成了正反馈循环,导致细胞因子水平急剧上升,引发细胞因子风暴。

2. 免疫系统的正反馈循环细胞因子风暴的核心是一个自我放大机制。

例如,IL-6可刺激更多免疫细胞产生IL-6和其他促炎细胞因子,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这种循环不仅加剧局部炎症反应,还可能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影响多个器官系统功能,如肺、心脏、肝脏和肾脏,进而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

3. 细胞因子风暴与免疫调节失衡正常的免疫反应中,促炎细胞因子与抗炎细胞因子(如IL-10)之间存在精细的平衡,保证炎症反应适度且有限。

但在细胞因子风暴中,这种平衡被打破,促炎细胞因子的过量释放压制了抗炎反应,导致炎症失控。

这不仅直接损伤组织,还会干扰免疫细胞的功能,如T细胞和B细胞的正常激活和调控,影响免疫记忆的形成,从而延长疾病恢复期。

冠状病毒肺炎的细胞因子风暴与治疗研究进展

冠状病毒肺炎的细胞因子风暴与治疗研究进展
表达 ACE2 的 AECⅡ中检测出多种高水平的病毒复
的免疫细胞来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由此形成正反
制相关基因,包括病毒复制调控基因、病毒生命周
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直至死亡。
因 [9] ,这 充 分 显 示 出 表 达 ACE2 的 AEC Ⅱ 能 促 进
馈反应 [3] 。 细胞因子在短时间内增加,引起 ARDS
[ KEY WORDS ] cytokines; coronavirus pneumonia; cytokine storm;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
[ ABSTRACT]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coronavirus pneumonia are fever, fatigue, dry cough, and a few severe cases may cause severe pneumonia. Cytokine storm( CS)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death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oro-
CN 43-1509 / R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21 年第 49 卷第 3 期
351
·文献综述·
DOI:10. 15972 / j. cnki. 43-1509 / r. 2021. 03. 023
冠状病毒肺炎的细胞因子风暴与治疗研究进展
刘 通1 , 林 玮2 , 张燕丽1 , 崔 琳1 , 李鹏飞1 , 张 敏1
主要来自于免疫反应中的巨噬细胞、肥大细胞、上
皮细胞及内皮细胞等。 细胞因子与主要组织相容

小鼠针灸实验报告

小鼠针灸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针灸对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特别是针对细胞因子风暴的调节效果。

通过观察针灸治疗后小鼠的存活率、细胞因子水平以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评估针灸在免疫调节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清洁级昆明种小鼠224只,雄性,体重18-22g,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每组56只。

2. 实验仪器:电针仪、生物显微镜、酶标仪、流式细胞仪等。

3. 实验方法:(1)模型制备:采用细菌毒素诱导细胞因子风暴模型。

将细菌毒素注入小鼠体内,建立细胞因子风暴模型。

(2)针灸治疗:针刺组选取“大椎”、“膈俞”、“肾俞”、“足三里”穴位进行针刺;艾灸组选取相同穴位进行艾灸。

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7天。

(3)指标检测: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小鼠血液,检测细胞因子水平(如TNF-α、IL-6、IL-10等)、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等指标。

三、实验结果1. 细胞因子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P<0.05)。

针刺组和艾灸组细胞因子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且艾灸组效果优于针刺组。

2. 白细胞计数: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白细胞计数显著降低(P<0.05)。

针刺组和艾灸组白细胞计数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且艾灸组效果优于针刺组。

3. 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CD4+、CD8+和CD19+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

针刺组和艾灸组淋巴细胞比例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且艾灸组效果优于针刺组。

四、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针灸治疗可有效调节小鼠免疫状态,降低细胞因子水平,提高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亚群比例。

这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1. 针灸刺激穴位,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轴,诱导肾上腺分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从而调节免疫反应。

2. 针灸通过调节细胞因子水平,影响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功能,从而调节免疫状态。

中药防治细胞因子风暴的研究进展

中药防治细胞因子风暴的研究进展

中药防治细胞因子风暴的研究进展一、概述细胞因子风暴(Cytokine Storm)是一种严重的免疫反应,表现为体内多种细胞因子在短时间内大量释放,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进而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随着对细胞因子风暴机制的深入研究,中药因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调节免疫系统的能力,在防治细胞因子风暴方面显示出潜在的应用价值。

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药宝库,拥有数千年的临床应用历史。

其药效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使其在治疗复杂疾病时具有独特的优势。

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到中药在调节免疫系统、抗炎、抗氧化等方面的作用,这为中药在防治细胞因子风暴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已有不少研究报道了中药在防治细胞因子风暴方面的研究成果。

这些研究不仅涉及中药单体成分的作用机制,还涵盖了中药复方在整体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方面的应用。

通过深入研究中药防治细胞因子风暴的作用机制,有望为临床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降低细胞因子风暴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目前关于中药防治细胞因子风暴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许多挑战和问题。

中药的药效成分复杂,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中药的剂量、疗程等临床用药规范尚需进一步完善;中药与西药联合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需要进一步评估。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中药防治细胞因子风暴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为中药在该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加坚实的证据支持。

中药在防治细胞因子风暴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优化临床用药方案、加强多学科合作等方式,有望为细胞因子风暴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细胞因子风暴的定义与危害细胞因子风暴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其定义为机体在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等外界刺激后,触发的一系列过度且失控的细胞因子释放和扩增现象。

这些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IL6等,是机体免疫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细胞因子风暴中,它们的产生和释放远远超出了正常范围。

细胞因子风暴的危害在于其引发的过度炎症反应可能对机体造成严重的损伤。

白介素6(IL-6)细胞因子,真的很神奇

白介素6(IL-6)细胞因子,真的很神奇

⽩介素6(IL-6)细胞因⼦,真的很神奇⽩介素6 ( IL-6) 是⼀种多效细胞因⼦,通过调节免疫和炎症反应在宿主防御中发挥重要作⽤。

IL-6主要由巨噬细胞、T 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产⽣,在机体发⽣炎症反应或感染时,病毒、内毒素、肿瘤坏死因⼦等多种细胞因⼦可诱导机体产⽣IL-6。

IL-6⽣物学作⽤主要体现在诱导B细胞分化产⽣免疫球蛋⽩,促进T细胞增殖⽣长,增强⾎细胞的分化及其抗瘤效应,促进⾻髓造⾎⼲细胞增殖等。

IL-6是细胞因⼦⽹络中的重要成员,在急性炎症反应中处于中⼼地位,IL-6产⽣后诱导产⽣C反应蛋⽩(CRP)和降钙素原(PCT)⽣成,与炎症性疾病及感染程度直接相关。

IL-6能更快的诊断早期炎症及预警脓毒症的发⽣。

另外,IL-6半衰期要短于CRP和PCT,能更快的反应抗⽣素治疗的效果,更好的反应患者的预后。

同时,IL-6可以作为细胞因⼦风暴中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指标的⽣物标志物,其表达优于TNF-α和IL-1。

⼤量的研究结果表明IL-6是⼀种细胞因⼦风暴的合适靶分⼦。

(IL-6在机体中的反应)如果是想将研究IL-6,Abbkine的IL-6细胞因⼦可以考虑:【IL6】重组⼈⽩介素6,PRP100120;【IL6】重组⼩⿏⽩介素6,PRP100371细胞因⼦储存建议:冻⼲粉形式的细胞因⼦⾮常稳定,在-20 ℃ 或-80 ℃ 条件下可保存数年。

冻⼲粉在使⽤前需进⾏溶解,然后以液体形式加到培养基中。

溶解后的细胞因⼦在4℃仅能短期保存 (约 1周)。

如想长期保存,需要先配制成稀释液(其中必须含有载体蛋⽩,如 0.1% BSA,5%HSA,或 10% FBS),然后分装冻存于-20℃或-80℃。

⼀定要避免反复冻融,因每次冻融均会引起蛋⽩的部分失活。

SDS-PAGE分析结果:。

细胞因子风暴名词解释动物病理学原理

细胞因子风暴名词解释动物病理学原理

细胞因子风暴名词解释动物病理学原理细胞因子风暴是一个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医学名词,尤其在动物病理学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对细胞因子风暴进行详细的解释,然后探讨它在动物病理学原理中的作用和影响。

一、细胞因子风暴名词解释1. 什么是细胞因子风暴?细胞因子风暴指的是机体免疫系统过度激活时产生的大量细胞因子,导致机体出现过度炎症反应的现象。

细胞因子是一类具有调节免疫反应和细胞信号传导功能的蛋白质,在正常情况下它们能够帮助机体对抗病原体和修复组织损伤。

然而,当机体受到严重感染或其他刺激时,细胞因子的释放过度会引发免炎性细胞浸润、炎症因子释放、毒素生成等不良反应,从而造成组织器官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2. 细胞因子风暴的危害细胞因子风暴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和严重疾病的发生,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严重感染性休克、败血症等。

在动物病理学的研究中,细胞因子风暴也被广泛应用于不同模型的疾病发病机制研究和药物治疗效果评估中。

二、动物病理学原理中的细胞因子风暴作用和影响1. 细胞因子风暴在动物模型中的研究应用在动物病理学的研究中,利用动物模型诱导细胞因子风暴,可以模拟人类疾病的发病过程,有助于研究潜在的治疗靶点和药物干预措施。

在炎症性肠病模型中,细胞因子风暴的诱导可以促进肠道炎症反应的形成,从而有助于研究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病理机制和药物疗效的评估。

2. 细胞因子风暴对动物疾病模型的影响在疾病模型研究中,细胞因子风暴的发生会导致动物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升高、细胞损伤和组织器官功能受损,从而模拟出和人类疾病类似的病理生理改变。

在小鼠模型中诱导细胞因子风暴后,可以观察到肺部病变、肝脏损伤等现象,有助于研究呼吸系统和肝脏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和相关药物的疗效。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细胞因子风暴作为一个重要的炎症调节机制,在动物病理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于细胞因子风暴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炎症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靶点,也为疾病模型构建和药物临床试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基础。

细胞因子风暴造成细胞坏死的机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细胞因子风暴造成细胞坏死的机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细胞因子风暴造成细胞坏死的机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细胞因子风暴是一种免疫系统过度激活的病理状态,在某些疾病中常常出现。

它是一种细胞因子的异常释放和异常反应导致的炎症反应,进而造成细胞坏死的过程。

细胞因子是一类由免疫细胞产生的蛋白质,具有调节免疫反应和细胞通信的功能。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细胞因子的过度释放会导致细胞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细胞损伤。

细胞因子风暴引起细胞坏死的机制并不完全清楚,但已有一些重要的发现。

首先,细胞因子的过度释放会导致免疫系统中多种细胞类型的活化,包括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

这些活化的细胞会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形成一个正反馈的反应环路,进一步增加细胞因子的释放和细胞坏死的可能性。

其次,细胞因子风暴会导致细胞内和细胞外的损伤信号的累积。

这些信号包括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和受体激活等。

氧化应激会导致细胞内产生过多的活性氧自由基,进一步损伤细胞结构和功能。

线粒体损伤会导致线粒体膜的破裂和线粒体呼吸链功能的丧失,从而导致细胞能量代谢的紊乱。

受体激活则会触发细胞内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加剧细胞损伤和坏死的过程。

此外,细胞因子风暴还会导致免疫系统中其他免疫细胞的异常激活和功能降低。

例如,细胞因子的过度释放会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功能,降低机体对病原体的免疫反应能力。

这可能进一步导致细胞的坏死和病情的恶化。

总的来说,细胞因子风暴引起细胞坏死的机制是一个复杂而多方面的过程。

它涉及免疫细胞的异常激活与细胞因子的过度释放,细胞内和细胞外损伤信号的累积,以及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对于细胞因子风暴造成细胞坏死的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干预相关疾病的发展过程,为未来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文章结构部分的主要目的是向读者介绍文章的整体组织和布局,使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文章的框架和内容安排。

本篇文章的结构如下: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包含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细胞因子风暴在流感病毒诱导的急性肺损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细胞因子风暴在流感病毒诱导的急性肺损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细胞因子风暴在流感病毒诱导的急性肺损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I. 综述细胞因子风暴(Cytokine storm)是指在感染、炎症或创伤等应激情况下,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导致大量促炎性细胞因子(如白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IFN))的迅速释放。

这些促炎细胞因子在急性肺损伤(Acute pulmonary injury, ALI)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近年来研究发现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感染可诱发细胞因子风暴,进而引发严重的急性肺损伤。

本文综述了细胞因子风暴在流感病毒诱导的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首先流感病毒通过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激活转录因子和核糖核酸酶,导致病毒基因组的复制和转录。

这一过程引发大量炎症介质的产生,包括ILTNF和IFN等。

这些炎症介质在巨噬细胞、上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等不同类型的细胞中表达,并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信号网络。

其次细胞因子风暴导致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到肺部,破坏肺泡壁和间质结构,进一步影响气体交换功能。

此外炎症介质还刺激纤维母细胞增生、成纤维细胞活化以及胶原蛋白合成增加,从而导致肺泡壁增厚和弹性纤维破坏。

这些病理改变最终导致急性肺损伤的发生。

针对细胞因子风暴在流感病毒诱导的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干预措施。

例如利用抗炎药物、抗氧化剂、抗病毒药物等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通过调节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反应;以及采用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等手段修复受损肺组织。

这些研究成果为预防和治疗流感病毒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背景和意义近年来流感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肺损伤(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ARDS的发生机制复杂,涉及多种细胞因子的参与,其中细胞因子风暴(Cytokine Storm)被认为是导致ARDS的关键因素之一。

抗新型冠状病毒方剂基于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防治“细胞因子风暴”的研究

抗新型冠状病毒方剂基于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防治“细胞因子风暴”的研究

抗新型冠状病毒方剂基于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防治“细胞因子风暴”的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基于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的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防治方剂在抑制“细胞因子风暴”中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全球面临着严峻的健康挑战。

虽然已有多种药物和治疗方法被用于抗击疫情,但由感染引起的“细胞因子风暴”仍是导致重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寻找能够有效抑制细胞因子风暴的药物或方剂,对于提高COVID-19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是一个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的生物过程,其代谢产物在调节免疫反应、细胞信号传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通过调控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可以有效抑制细胞因子风暴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本文将从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的角度出发,探讨新型冠状病毒防治方剂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具体而言,本文将首先介绍COVID-19感染引起细胞因子风暴的机制和危害,然后阐述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接着,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的新型冠状病毒防治方剂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包括方剂的组成、制备工艺、药效学评价等方面。

本文将讨论该方剂在抑制细胞因子风暴方面的作用机制和潜在临床应用前景,为COVID-19的治疗提供新的参考。

二、文献综述随着全球范围内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的爆发和持续,针对该病毒的治疗策略和研究成为了医学界的热点和难点。

其中,以细胞因子风暴(Cytokine Storm)为靶点的治疗方法受到了广泛关注。

细胞因子风暴是一种过度免疫反应,它可能导致严重的组织损伤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是COVID-19重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寻找能够有效调控细胞因子风暴的药物或方剂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AA)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包括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和凋亡等。

TCR

TCR

TCR-T存在的问题过继性细胞治疗在显示出临床有效性的同时,也表现出一些临床副作用,如何控制这些不良反应,也是过继性细胞治疗所面临的挑战。

1.细胞因子风暴。

这是CAR-T 技术在临床应用中一个最主要的不良反应,由于T细胞的大量增殖引起的细胞因子释放,引起机体出现发热或发烧,肌痛,低血压,呼吸衰竭等症状。

而针对CAR-T 细胞回输引起的细胞因子风暴,临床上利用IL-6受体拮抗药物tocilizumab能够缓解,同时又研究小组也观察到细胞因子风暴也与疾病进展程度或者肿瘤负荷有相关性,在高疾病负荷的患者体内,有较高的细胞因子释放。

因此提示针对疾病进展早起,CAR-T的细胞因子风暴的风险会减低。

2.靶向细胞毒性。

由于CAR-T抗原的靶向性非常强,无法区分表达相应抗原的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因此针对表达相应抗原的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都具有攻击性。

如针对CD19的CAR-T 细胞治疗,导致B细胞发育不良,靶向Her-2的CAR-T细胞治疗以及靶向MAGE-A3的TCR-T,都能导致肿瘤部位以往的其他组织或器官遭受攻击,如心肺系统毒性。

因此选择合适的肿瘤特异性抗原合成的CAR-T,在攻击肿瘤细胞的同时,能够区分正常细胞免受攻击。

3.神经系统毒性。

几个研究组在用CAR-T治疗白血病的过程中,观察到少部分患者出现神经错乱,语言障碍,癫痫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4.其他细胞毒性。

如有引起机体自免疫性疾病的风险。

该领域面临的问题近期实验室研究正在解决在科学与工程方面遇到许多挑战。

下面我们谈一谈当前面临的挑战。

细胞制品的构成早期的细胞治疗主要是输注高分化的CD8+T细胞。

这些CTL细胞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但是输注后没有足够的复制能力,除了个别情况外,注入患者体内的T细胞性较差。

目前普遍同时输注CD4+与CD8+T细胞,很可能是因为CD4+T细胞提供生长因子和其他信号以维持输注的CTL的功能和活性。

另外,在小鼠中的研究有时候会误导处理人源T细胞的方法。

细胞因子风暴研究进展

细胞因子风暴研究进展

细胞因子风暴研究进展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细胞因子风暴研究进展细胞因子风暴(英语:Cytokinestorm)又称高细胞介质症(Hypercytokinemia),一种不适当的免疫反应,因为细胞因子与免疫细胞间的正回馈循环而产生。

这也被认为是1918年流感大流行、2003年SARS事件、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以及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中病毒致死的原因不过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认为这一症状与H1N1之间的没有充分的证据可以展示其关联性。

症状为高烧、红肿、肿胀、极度疲倦与恶心。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致命。

治疗:当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时,细胞素会引导免疫细胞前往受感染处。

同时,细胞素也会激活这些免疫细胞,被激活的免疫细胞则会产生更多的细胞素。

通常来说,人体会检查并控制这个反馈循环。

但是在有些情况下,情况会失控,导致一个地方聚集了太多被激活的免疫细胞。

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了解这一现象的具体成因,但是有推测认为可能是由于免疫系统对新的、高致病的病原体产生的过激反应。

细胞因子风暴有可能会对身体组织和器官产生严重的损伤,比如当其发生于肺部,过多的免疫细胞和组织液可能会在肺部积聚,阻塞空气进出,并导致死亡。

细胞因子风暴与各种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有关,甚至是治疗性干预尝试的不幸后果。

已有研究证明其在移植物抗宿主病、多发性硬化症、胰腺炎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出现。

随着研究的深入,对细胞因子风暴的细胞定位和分子机制有所了解,并有助于病毒性症状尤其是流行性感冒的治疗。

细胞因子是由细胞分泌出来用于细胞间信号传导和通信的多种小蛋白质,具有自分泌、旁分泌和/或内分泌活性,并且通过结合受体引发多种免疫应答。

细胞因子的主要功能有控制细胞增殖和分化、血管发生、免疫、炎症反应的调节(表1)。

表一:与细胞因子风暴相关的因子主要类型及功能类型功能干扰素调节先天免疫,活化抗病毒性质,抗增殖作用。

RANBP2相关性急性坏死性脑病的研究进展

RANBP2相关性急性坏死性脑病的研究进展

RANBP2相关性急性坏死性脑病的研究进展摘要:急性坏死性脑病(ANE)是一种较罕见,与感染相关的急性脑病。

其中部份呈家族性或复发性,呈现一定的遗传倾向,后来该类ANE被命名为1型急性坏死性脑病(ANE1)﹐并发现ANE1存在RANBP2基因错义突变。

RANBP2基因编码的Ran结合蛋白2(RanBP2) 参与了细胞过程的许多方面,同时也与参与病原感染过程,RANBP2基因错义突变使RanBP2功能缺陷,包括能量代谢紊乱、细胞因子调控障碍等。

本文综述了RANBP2基因突变在急性坏死性脑病的作用。

关键字:RANBP2 急性坏死性脑病细胞因子风暴急性坏死性脑病于1995年首次命名,并总结ANE的临床特点。

随后ANE逐渐受到重视。

ANE急性发作期的特点是于前驱感染之后极短的时间内发生意识障碍,通常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发作及肝功能障碍,及后迅速进展为昏迷。

ANE致残率及死亡率很高,大多数存活的患者都有持续性的神经功能缺陷。

ANE的病例主要集中在亚洲,如日本、中国、韩国等,后来欧洲、北美等地区亦逐渐有相关病例报导。

起初大多数ANE患者被认为散发而不再反复,但有研究指出有很少部分患者出现复发,有些还呈现一定的遗传倾向。

于2009年报道了存在RANBP2基因错义突变的家族性或复发性 ANE,并命名为1型急性坏死性脑病(ANE1),并在提出ANE 1型的诊断标准。

现主要就RANBP2基因突变在急性坏死性脑病的作用进行综述。

1.RanBP2 的生理作用Ran结合蛋白2(RanBP2)是一种358 KDa的核孔蛋白,为核孔复合体(NPC)短微丝的主要成分之一,NPC中内源性RanBP2 在核蛋白入口中起着对接位点的作用,促进蛋白质在核孔内的进出,当中RanBP2含有一个小泛素相关修饰物(SUMO)E3连接酶结构域,它能将SUMO共价连接到各种蛋白质底物上。

这个E3结构域能使泛素结合酶9(Ubc9)和SUMO修饰的Ran GTP酶激活蛋白(SUMO-RanGAP1)相互作用,在NPC短微丝处形成致密的RanBP2/SUMORanGAP1/Ubc9复合体,SUMO化修饰使RanBP2参与了细胞过程的许多方面,包括光感受器运输、葡萄糖代谢、有丝分裂过程中微管附着点、核质运输、mRNA代谢以及mRNA诱导的沉默作用[][[1]]。

202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致呼吸系统损伤的研究进展要点(全文)

202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致呼吸系统损伤的研究进展要点(全文)

202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致呼吸系统损伤的研究进展要点(全文)摘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因为细胞因子风暴等原因导致急性炎症,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等临床症状,对呼吸系统造成潜在的长期影响。

重症患者可能会发生肺间质纤维化,造成永久性肺损伤,对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新型冠状病毒不断变异,至今已经演化出多种变异株,且具有更强的传播力和致病性。

笔者主要对COVID-19导致呼吸系统损伤的病理特征和机制、主要临床表现和治疗及预后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人们对COVID-19导致呼吸系统损伤的认识。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有包膜、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β冠状病毒属,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病原体。

截至2023年6月23日,全球累计报告了COVID-19确诊患者共计767518723例,其中死亡患者6947192例。

随着疫情在全球的持续传播,新型冠状病毒不断变异,至今已经演化出多种变异株,且具有更强的传播力和致病性。

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及流行趋势,本研究主要阐释COVID-19导致的呼吸系统损伤的病理特征和机制、临床表现及疾病的预后趋势。

COVID-19导致呼吸系统损伤的发病机制COVID-19引起肺损伤的病理生理学包括其与细胞表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2,ACE2)的结合,导致一系列肺损伤。

还包括细胞因子风暴导致的肺损伤,参与细胞因子风暴的细胞因子包括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趋化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

该病毒能激活核转录因子、激活蛋白-1和激活因子-2,引起特异性炎性细胞因子和中性粒细胞的募集,还导致趋化因子的过量产生,最终导致呼吸衰竭和死亡。

一、新型冠状病毒通过ACE2入侵宿主细胞直接导致呼吸系统损伤ACE2在人体肺、心脏、肾脏、睾丸和肠道等多种组织中表达,尤其是呼吸道上皮细胞。

《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治疗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专家共识》(2024)要点

《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治疗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专家共识》(2024)要点

《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治疗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专家共识》(2024)要点1 CSS定义CSS是一种由感染、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因引起的免疫反应失控的临床综合征。

其主要特征是血浆中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并导致发热、全身多个系统或脏器出现炎症反应及功能损害。

2 CSS发生机制免疫网络中的细胞因子作用十分复杂,呈现交叉式的网络作用特点,既可促进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也可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从而影响感染的清除和组织修复过程。

当这一网络失去控制时,可出现CSS。

干扰素γ(IFNγ)、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和IL-18是在CS中水平显著升高的关键细胞因子。

这些细胞因子在免疫反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被认为是导致CS的核心免疫病理学因素之一。

2.1 引发血管和组织的通透性增加2.2 激活凝血系统阻碍微循环2.3 诱导炎症介质加重组织损伤2.4 免疫抑制导致多脏器衰竭综上所述,CSS对机体产生的损害是多途径的,并可能导致严重的多脏器衰竭。

3 CSS的病因3.1 病原微生物诱发CSS原发病原微生物感染可诱发CSS。

3.2 免疫和肿瘤及治疗相关的CSS、CRS免疫和肿瘤及治疗相关的CSS、CRS继发于各类风湿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成人Still病等,出现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最终诱导CSS和多脏器衰竭。

3.3 手术和创伤相关的CSS、CRS外科手术,如心脏搭桥术和脾脏切除术,缺血再灌注损伤等,也可能诱发CSS和CRS。

4 人工肝治疗CSS适应证同时具有以下3项的患者:(1)急性发热起病,病程多在发病1周内(一般不超过2周,血细胞因子水平持续升高者可视情况而定);(2)具有脏器功能急性损害、障碍表现者;(3)血清IL-6水平≥5×正常值上限(ULN),或每日上升速度≥1×ULN伴或不伴有其他细胞因子如IL-1、IL-2、IL-4、IL-10、TNF-α和IFNγ等升高。

新冠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的研究进展

新冠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的研究进展

新冠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的研究进展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在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已经成为一场全球公共危机。

该疾病的主要目标是呼吸系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弥漫性肺泡出血是主要临床表现,已被广泛关注。

但实际上新冠肺炎病毒感染可累及包括肾脏在内的多个器官,急性肾损伤普遍存在,但却往往被低估甚至忽略。

急性肾损伤在新冠肺炎危重患者中更为常见,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国内外关于新冠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发病机制、病理学表现、预防及治疗方案等,这将有助于加强临床医生对急性肾损伤的认识和理解,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改善患者的整体预后状况。

关键词:新冠肺炎;急性肾损伤;新冠病毒;流行病学;危险因素;治疗由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 virus-2,S ARS-CoV-2)感染所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2019,COVID-1 9,简称新冠肺炎),已造成全球严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尽管SARS-CoV-2与S ARS-CoV的基因组序列同源性仅为79%,但其传染性较强。

COVID-19的临床表现范围广泛,从无症状或轻度感染,如流感样发热、肌痛、咳嗽、打喷嚏、轻度肺炎,到快速进行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 S),以及潜在的多器官并发症,包括脑部病变、心律失常、血栓栓塞事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1]。

肾脏是最常受累的肺外器官之一。

COVID -19引起的肾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包括血尿、蛋白尿、少尿和AKI。

与未发生AK I的COVID-19病例相比,出现AKI的COVID-19病例死亡率较高[2]。

而肾脏功能变化往往由于其他器官的急剧恶化而被低估甚至忽略。

COVID-19合并AKI的发病率、患病率至今尚未得到全面重视。

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治疗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专家共识

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治疗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专家共识

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治疗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专家共识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是一种由感染、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因引起的免疫反应失控的临床综合征。

患者主要表现为血浆中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并出现发热、全身多个系统或脏器发生炎症反应及功能损害,甚至衰竭而死亡。

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治疗能清除炎症因子,减轻炎症反应对机体的损伤,其在重症H7N9、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临床救治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专家组在《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应用于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的专家共识》基础上,结合现有临床应用经验及国内外研究进展,针对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治疗CSS患者的基本原理、治疗适应证、相对禁忌证、治疗模式选择、监测指标及疗效评价等进行总结,制订了本专家共识,供临床医护人员参考。

【关键词】人工肝;血液净化;细胞因子风暴;共识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简称人工肝,是基于肝衰竭的病理生理和代谢紊乱特点而设计的、替代肝脏部分功能的血液净化支持系统。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的人工肝系统逐渐从单一功能发展为集多功能于一体的模式。

国内常用的是李氏非生物型人工肝,简称李氏人工肝,Li-ALS历经多代发展,目前为Li-ALS3.0系统,实现了合成、代谢、解毒和平衡等各种功能,能更全面地暂时替代肝脏功能,显著降低肝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并形成了标准化的技术操作指南。

随着对ALBPS作用机制、疗效的深入研究,并根据其能清除肝衰竭患者炎症因子的原理,ALBPS的临床应用范围得到了拓展,已超出了肝脏替代的范畴,也被应用于清除细胞因子风暴。

因其可清除炎症介质、恢复机体免疫稳态,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对机体的损伤,而且还可以起到改善体内代谢紊乱、精准容量管理和支持肝肾功能等多方面的综合作用,Li-ALS3.0非常适用于救治由CS发展而来的综合征患者.包括由感染、脓毒症、肿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各类疾病引起的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患者和因免疫治疗诱发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患者。

流感后肺炎的细胞因子风暴及免疫治疗

流感后肺炎的细胞因子风暴及免疫治疗

流感后肺炎的细胞因子风暴及免疫治疗一、概述流感后肺炎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过程涉及复杂的免疫机制。

细胞因子风暴是流感后肺炎中一个尤为关键的现象,它不仅加剧了疾病的严重程度,也是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的重要因素。

细胞因子风暴本质上是机体在感染病毒后,免疫系统过度激活,释放大量细胞因子,进而引发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的过程。

这些细胞因子,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虽然在正常情况下对于抵御病原体、维护机体健康具有关键作用,但在流感后肺炎的病理过程中,却可能因过度释放而引发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免疫治疗作为一种针对免疫系统的治疗措施,其在流感后肺炎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调节免疫反应,抑制细胞因子风暴的发生和发展,免疫治疗旨在减轻肺部炎症和组织损伤,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

随着对细胞因子风暴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免疫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流感后肺炎的细胞因子风暴及免疫治疗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尽管我们已经对流感后肺炎的细胞因子风暴及免疫治疗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进一步探索。

如何更准确地预测和诊断细胞因子风暴的发生?如何更有效地调节免疫反应,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这些问题仍需要我们深入研究,以期在未来为流感后肺炎的治疗提供更加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1. 流感后肺炎的概述流感后肺炎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通常发生在流感病毒感染后的病程中。

作为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原体,能够引起人体呼吸道的感染,进而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当流感病毒侵犯下呼吸道,导致肺部发生感染时,便可能引发流感后肺炎。

流感后肺炎的发病过程复杂,涉及病毒与机体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在感染初期,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进入人体呼吸道,并在呼吸道上皮细胞中复制,破坏细胞结构,引发炎症反应。

随着病情的进展,病毒可能进一步侵犯下呼吸道,导致肺部炎症的发生。

在这一过程中,机体的免疫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流感后肺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因子风暴研究进展
细胞因子风暴(英语:Cytokine storm)又称高细胞介质症(Hypercytokinemia),一种不
适当的免疫反应,因为细胞因子与免疫细胞间的正回馈循环而产生。

这也被认为就是1918年流感大流行、2003年SARS事件、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以及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中
病毒致死的原因不过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认为这一症状与H1N1之间的没有充分的证据
可以展示其关联性。

症状为高烧、红肿、肿胀、极度疲倦与恶心。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致命。

治疗:当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时,细胞素会引导免疫细胞前往受感染处。

同时,细胞素也会激活这些免疫细胞,被激活的免疫细胞则会产生更多的细胞素。

通常来说,人体会检查并控制这个反馈循环。


就是在有些情况下,情况会失控,导致一个地方聚集了太多被激活的免疫细胞。

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了解这一现象的具体成因,但就是有推测认为可能就是由于免疫系统对新的、高致
病的病原体产生的过激反应。

细胞因子风暴有可能会对身体组织与器官产生严重的损伤,比如当其发生于肺部,过多的免疫细胞与组织液可能会在肺部积聚,阻塞空气进出,并导致死亡。

细胞因子风暴与各种感染性与非感染性疾病有关,甚至就是治疗性干预尝试的不幸后
果。

已有研究证明其在移植物抗宿主病、多发性硬化症、胰腺炎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
出现。

随着研究的深入,对细胞因子风暴的细胞定位与分子机制有所了解,并有助于病毒性症
状尤其就是流行性感冒的治疗。

细胞因子就是由细胞分泌出来用于细胞间信号传导与通信的多种小蛋白质,具有自分泌、旁分泌与/或内分泌活性,并且通过结合受体引发多种免疫应答。

细胞因子的主要功能有
控制细胞增殖与分化、血管发生、免疫、炎症反应的调节(表1)。

表一:与细胞因子风暴相关的因子主要类型及功能
类型功能
干扰素调节先天免疫,活化抗病毒性质,抗增殖作用。

白介素白细胞增殖与分化,
趋化因子控制趋向性,募集白细胞,很多就是促炎因子
集落刺激因子刺激造血祖细胞增殖与分化
肿瘤坏死因子促炎,激活细胞毒素T细胞
干扰素(IFNs)就是一种细胞因子家族,其在病毒与其她微生物病原体的先天免疫中起核
心作用。

根据干扰素受体特异性可以将其分为三类(I、II、III类),I型IFN包含IFN-α与IFN-β,受体为异二聚体复合物IFNAR1 /IFNAR2;I型IFN包括IFN-γ,通过结合受体
IFN-γR1/IFN-γR2发挥作用。

III型IFN就是一类新的干扰素,包括IFN-λ1、-λ2与-λ3,也称白介素IL-29、IL-28a与IL-28b,结合受体复合体IL-28R/IL-10Rβ,具有抗病毒活性,保护小鼠免受甲型流感病毒的侵害。

IFNs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转导信号,结合受体导致
下游信号级联的启动,其结果就是转录因子的激活与数百种IFN刺激的基因的诱导。

这些基
因编码具有抗病毒、抗增殖或免疫调节特性的蛋白质产物。

IFNs(通常与其她药物组合)可以用来治疗病毒性疾病如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某些类型的白血病与淋巴瘤以及多发性硬化
中。

白介素与IFN相反,主要在免疫细胞分化与激活中起作用,属于免疫调节剂。

白介素可以就是促炎或抗炎的,并且像所有细胞因子一样,引起多种反应。

IL-1α与IL-1β就是通过直接与间接机制介导宿主对感染的反应的促炎细胞因子。

在它们的生物学功能中,这些细胞因子增加了急性期信号传导,免疫细胞向原发感染部位的运送,上皮细胞活化与继发性细胞因
子产生。

趋化因子就是细胞因子最大的家族,这些小分泌蛋白根据其前两个半胱氨酸残基的间隔
分为四种类型(CXC、CC、C与CX3C)。

趋化因子作为化学引诱物起到控制细胞迁移的作用,
特别就是免疫系统的迁移,有助于胚胎发生,先天与适应性免疫系统发育与功能以及癌症转
移等多种过程。

大多数趋化因子被认为就是炎症性的,并且它们被响应于病毒(或其她微生物)感染的各种细胞释放。

促炎趋化因子的释放导致免疫系统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与淋巴细胞)募集到感染部位。

尽管大多数细胞因子具有多效性,但就是对于特定细
胞类型,免疫细胞的趋化因子募集可以就是高选择性的。

例如,IL-8、CCL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与CCL11(嗜酸细胞活化趋化因子)分别就是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与嗜酸性粒细
胞的主要化学引诱因子。

集落刺激因子(CSF),如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与粒细胞游离刺激因子(G-CSF)刺激造血祖细胞增殖与分化。

集落刺激因子也与炎症
有关,有证据表明,这些因子可能就是包含IL-1与肿瘤坏死因子(TNF)的相互依赖的促炎细
胞因子网络的一部分。

研究表明,CSF通过增加炎症部位的细胞因子,提高巨噬细胞的数量,使炎症反应持续。

肿瘤坏死因子(TNF)可能就是最有名的与最强烈的促炎细胞因子,它在细胞因子风暴中
起着重要作用。

TNF被认为就是急性病毒性疾病的中枢细胞因子,包括流感病毒、登革热病
毒与埃博拉病毒引起的疾病。

TNF由多种免疫细胞表达。

TNF蛋白超家族扩大了TNF的多效性。

过量的TNF产生与许多慢性炎症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

TNF抑制剂已被批准用于治疗
炎症性肠病、牛皮癣与类风湿性关节炎。

肺部炎症反应的强度反映了促炎细胞因子(如TNF与IL-1)及其同源可溶性受体或抑制
剂TNFR1,TNFR2与IL-1RA之间的平衡,抑制这些炎性细胞因子的活性在肺泡液的水相中。

抑制肺部炎症的一种机制就是调节特定细胞类型的活化。

例如,肺泡巨噬细胞上的CD200R表达有助于通过抑制巨噬细胞活性来解决流感病毒感染期间的肺部炎症。

负调节因子如IL-1受体相关激酶(IRAK-M),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1(SOCS1),磷酸肌醇-3-OH激酶
(PI3K),Toll相互作用蛋白(TOLLIP)与锌指蛋白A20,也有助于通过预防异常的TLR活化来维持先天免疫过程。

巨噬细胞与某些类型的T细胞(Th2与调节性T细胞)与B细胞的抗炎细胞因子(主要就是IL-10)的产生代表调节促炎反应的另一种机制。

尽管IL-10最常被认为就是抗炎细胞因子,但最近的证据将IL-10与纤维化中的潜在作用联系起来,据报道IL-10表达增加会诱导胶原蛋白生成与纤维细胞募集到肺中。

相比之下,IL-6与其可溶性受体之间的相互
作用增强了靶细胞上IL-6的活性,提供了当可溶性TNF受体与IL-1RA浓度非常高时增强TNF 与IL-1活性的机制。

由于促炎与抗炎机制的平衡对于维持肺免疫稳态至关重要,可以想象,如果这些调节机制中的一种或多种不存在或异常调节,则结果可能有助于细胞因子风暴。

细胞因子风暴就是对急性或慢性损伤的免疫反应,可能由疾病本身或通过针对潜在疾病
的治疗引起,结果就是可以引起脓毒症样反应并可能导致多系统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的细胞因
子的压倒性释放。

细胞因子风暴主要由以下几个特点:
?在细胞因子风暴中,大量产生的不同种族的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其在急性严重全身性炎症并发症的发展中起病理作用。

?细胞因子风暴的发生可以引发多种疾病(包括感染(严重败血症,败血性休克))、创伤、损伤、急性胰腺炎、风湿性疾病。

? IL-6可以作为细胞因子风暴中疾病严重程度与预后指标的生物标志物,其表达优于TNF-α与IL-1。

?通过触发反式信号传导途径,高浓度的IL-6可以诱导血栓形成、血管渗漏与心肌功能
障碍相关的各种病理功能,导致组织缺氧、低血压、多器官功能障碍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