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实施探索
新时代幼儿园活动课程改革探索 幼儿园活动课程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也在不断变革和探索中。
活动课程作为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和讨论。
为了更好地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许多幼儿园在活动课程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
本文将围绕新时代幼儿园活动课程改革进行探讨。
一、活动课程的重要性活动课程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是幼儿生活的延伸,也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
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幼儿可以在游戏中学习,从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对于幼儿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二、新时代的幼儿园活动课程改革方向1.注重个性化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越来越突出。
在活动课程设计中,幼儿园应该注重每个幼儿的个性化发展,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内容和参与方式,使其在活动中能够充分展现个性。
2.提倡探究性学习在新时代,注重幼儿的探究性学习是活动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各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倡导综合素养培养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当今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
在活动课程改革中,幼儿园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全面培养幼儿的语言、思维、情感、社交等综合素养。
三、改革的具体举措1.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内容为了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幼儿园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内容,包括手工制作、游戏竞赛、户外探索等,让幼儿在不同类型的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2.引入跨学科的活动跨学科的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幼儿园可以通过引入跨学科的活动,促进幼儿的多元发展。
3.强化家园共育家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
在活动课程改革中,幼儿园应该积极与家长沟通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发展,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四、改革的实施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探索和实施,新时代幼儿园活动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改革后的活动课程中,幼儿在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得到了明显提升,整体素养明显提高,更好地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
幼儿园课程多元化探索实践案例 幼儿园课程
一、概述幼儿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幼儿园课程则是教育活动的核心内容,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养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幼儿园课程也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不断创新。
本文将通过多个案例来探讨幼儿园课程多元化的实践,希望可以为幼儿园课程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案例一:启发式教育在某幼儿园,老师们运用启发式教育的方式来设计课程。
该园区的老师和家长们联合讨论课程内容,以幼儿的兴趣和能力为基础,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在语言、艺术、科学等课程中,老师们教育孩子们不仅仅追求知识的灌输,而是通过启发式的引导,让孩子们主动去探索、发现和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三、案例二:体验式教学另一所幼儿园采用体验式教学的方法来丰富课程内容。
在这个幼儿园里,孩子们可以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来学习知识。
在自然科学课上,老师们会带领孩子们到野外进行观察实验,让他们亲自感受大自然的奥妙;在艺术课上,老师会组织孩子们进行手工制作和绘画,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案例三:跨学科整合一些先进的幼儿园开始尝试跨学科整合的课程设置,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入到一个主题的课程中,让孩子们在学习某个主题的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
这种方式既能够增加课程的多样性,也能够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养。
在“昆虫大世界”的课程中,孩子们既可以学习昆虫的生态知识,也可以进行昆虫的分类和观察实验,同时也可以利用昆虫的图像进行绘画艺术创作。
五、案例四:社会实践课程除了传统的学科课程外,一些幼儿园还开始尝试开设社会实践课程,在这些课程中,孩子们可以学习社会交往技巧、情感管理、健康饮食和危险意识等实用知识。
通过这些课程,孩子们不仅可以学到生活自理的能力,还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六、结语在幼儿园课程多元化探索实践中,老师们应该以幼儿的需求和发展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和发展幼儿的综合素养和个性特长,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可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积极、开放、富有人文关怀的环境中得到健康成长。
幼儿园探索性游戏课程教学
幼儿园探索性游戏课程教学幼儿园探索性游戏课程教学探索性游戏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幼儿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发现未知的事物、探索世界和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幼儿园探索性游戏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探索性游戏计划,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帮助幼儿通过游戏学习,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探索能力。
一、探索性游戏的意义和目的探索性游戏是幼儿在玩中逐步探索和认识世界的过程。
探索性游戏教育的目的是鼓励幼儿在积极有趣的活动中,通过自己的观察、研究、实验、发现以及交流和合作,发展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培养社交、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1. 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探索性游戏可以引导幼儿主动地思考、发现、探究、创造,让他们在活动中克服难题,增加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发现和体验世界的美好与神奇,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2. 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探索性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身体、智力、社会情感、道德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通过实践,幼儿不仅能够因为自己的观察和亲身体验而获得知识,同时可以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提升自尊,加强自信心;此外,探索性游戏还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能力。
3. 发展幼儿的社交和情感能力探索性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交友意识,让幼儿时时刻刻在交往中体验彼此之间的关爱和友情。
在游戏中,幼儿能够开展互动关系、理解他人、尊重他人等,逐渐提高自己的社交和情感能力。
二、制定探索性游戏计划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探索性游戏计划制定时,需要注意幼儿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结合不同年龄段、不同个体差异和教育目标等因素,综合考虑探索性游戏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时间等方面。
1. 制定目标明确的计划制定探索性游戏计划时,需要明确教育目标,确保活动符合幼儿的发展需求和任务要求。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制定不同的计划,以便更好地满足幼儿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2. 考虑幼儿的兴趣爱好在制定探索性游戏计划时,要特别考虑幼儿的兴趣爱好,根据其特点和特殊需求,精心掌握幼儿的心理,确保计划符合幼儿的兴趣,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其学习效果。
幼儿园园本化课程探索与实施实践
幼儿园园本化课程探索与实施实践幼儿园园本化课程探索与实施实践幼儿园园本化课程是指针对不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根据幼儿的需求和特点,制定个性化课程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这一概念近年来在幼儿教育领域逐渐兴起,试图打破传统教育的固有模式,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在探索和实施园本化课程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方式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幼儿园园本化课程进行探讨与实践。
一、园本化课程的概念园本化课程是指根据幼儿园的特色和办学理念,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制定与幼儿实际情况相适应的课程方案。
这种课程不再是一刀切的模板,而是更加个性化、因地制宜的教学内容。
它追求的是针对每个幼儿的差异性和发展需要,通过个性化的课程设计,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学习体验,从而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园本化课程的实施原则1. 个性化原则:园本化课程要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个性差异,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以及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2. 引导性原则:在幼儿园园本化课程中,要注重引导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3. 实践性原则:园本化课程要以幼儿的身心发展为中心,注重实践性教学,通过各种游戏、手工、体验活动等,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操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园本化课程的内容1. 语言类: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引导幼儿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进行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
2. 数学类:通过游戏、操作和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数学概念、逻辑思维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3. 美术类:通过各种美术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艺术表现能力,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4. 科学类: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活动,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意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
幼儿园探索世界万物课程
幼儿园探索世界万物课程幼儿园探索世界万物课程是一种旨在引导幼儿探索周围事物、培养他们探究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课程体系。
这种课程常常不仅仅局限于幼儿园学生的课堂学习,而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体系,包含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和文化、语言和数学等多个领域。
为了确保课程的质量,这种课程需要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学资源。
首先,为了设计出高质量的探索世界万物课程,教育工作者需要明确课程的目标和基本理念。
探索世界万物课程不仅仅是教授幼儿各种知识,更要培养和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求知欲。
因此,设计课程时要着重强调以下几个方面:1. 帮助幼儿从多个角度观察、探究周围的事物2. 鼓励幼儿借助各种资料和工具积极探究和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3. 提供各种探究的机会,支持幼儿的创造力和好奇心4. 监测幼儿的学习成果,与父母沟通幼儿的进展其次,教育工作者需要为探索世界万物课程提供多种教学资源和方法,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这些资源和方法应该具备以下一些特点:1. 向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测验、实验室试验和生动的教学视频等教育工具,以便幼儿能够多角度观察和探究周围的事物。
2. 创造环境条件,让幼儿有机会体验到探究世界的过程,包括外出探究和课堂内的实验、手工制作等。
3. 通过琳琅满目的教学材料来激励幼儿,让他们能够快乐地学习、创造,并提供鼓励和肯定。
4. 结合视听教学、情景模拟与体验实习等多种教学形式,以多种学习方式满足幼儿的需求,提升幼儿的学习效果。
5. 着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多个方面的技能发展,如注意力、想象力和语言能力。
除了课程的目标和教学方法,课程的实施还需要考虑教育工作者如何与幼儿沟通和提供有效的反馈。
这包括以下方面:1. 教育工作者需要与每个学生交流,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新的知识和概念,以及认识新的事物。
2. 教育工作者需要为学生提供反馈、差异化的表扬和鼓励,以便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增强自尊心。
3. 教育工作者需要与家长及时沟通幼儿的学习进展,共同工作以更有效地推动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一、引言幼儿园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阶段,其课程设计和实施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渗透式领域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在幼儿园教育中逐渐受到了关注和实践。
本文将就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展开讨论,探究其理论基础、实施方法和效果评价等方面。
二、理论基础1. 渗透式领域课程的概念和特点渗透式领域课程是指在幼儿园教育中,将各种学科课程以领域为单位进行整合,并通过任务型、情境化的学习活动,使孩子们在实际的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探索和体验知识。
渗透式领域课程的特点包括跨学科性、任务性、项目性和情境性,能够促进幼儿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2. 渗透式领域课程理论基础渗透式领域课程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综合课程理论、任务型教学理论和情境化学习理论。
综合课程理论认为学科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需要以综合的视角来进行教学。
任务型教学理论强调学习应以任务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探究性。
情境化学习理论则认为学习应该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三、实施方法1. 教师角色转变在渗透式领域课程中,教师需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教师需要设计具有情境性和任务性的学习活动,鼓励幼儿通过探索、合作和实践来获取知识。
教师还需要密切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促进。
2. 课程设计与整合在实施渗透式领域课程时,需要对各种学科课程进行整合和重组,以领域为单位进行学习活动的设计。
教师可以通过主题活动、项目活动或者小组合作等形式,将语言、数学、艺术、运动等不同学科课程融合在一起,让幼儿在实际的情境中进行综合性的学习。
3. 学习评价针对渗透式领域课程的学习评价,需要从综合能力、合作意识、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考量。
传统的笔试和口试评价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渗透式领域课程的需求,需要通过观察记录、作品展示、讨论交流等形式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四、实践效果评价1. 综合能力的提升通过实践,发现渗透式领域课程对幼儿的综合能力有显著的提升作用。
幼儿园课程整合实践与探索
幼儿园课程整合实践与探索作为一名在幼儿教育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工作者,我深刻地感受到课程整合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
课程整合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还能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全面发展。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践与探索,和大家分享一下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心得体会。
一、课程整合的理念我们要明确课程整合的理念。
课程整合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将各个学科、各个领域的知识点相互渗透、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样的课程设计,旨在让孩子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培养综合素质,发展个性。
二、课程整合的实践1.跨学科课程设计在幼儿园,我们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点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跨学科的课程。
比如,在教授数学的时候,我们可以结合美术,让孩子用画画的方式表达数学概念;在教授语文的时候,可以加入音乐元素,让孩子在唱歌中学会诗歌。
2.主题活动课程主题活动课程是以一个主题为核心,将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点围绕这个主题展开。
这样的课程设计,能让孩子们在参与主题活动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到知识。
例如,我们可以以“春天”为主题,开展一系列关于春天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观察、体验中了解春天的特点。
3.生活化课程生活即教育,我们将生活中的点滴融入课程设计中,让孩子在生活的过程中自然地学到知识。
比如,在幼儿园的餐点时间,我们可以教孩子们认识食物、学习饮食礼仪;在户外活动时,可以引导孩子们观察大自然,了解生态环境。
4.情境教学课程情境教学课程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孩子在情境中体验、感受、学习。
这种课程设计,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例如,我们可以模拟一个商店环境,让孩子们在购物过程中学习数学、语文、社会交往等知识。
三、课程整合的探索1.教师培训课程整合需要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
因此,幼儿园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同时,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共享课程整合的经验。
2.家园共育家园共育是课程整合的重要环节。
幼儿园应与家长密切沟通,让家长了解课程整合的理念和实施方法,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幼儿园园本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解决:实践困境与创新探索
“幼儿园园本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解决:实践困境与创新探索”在当今社会,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尤其是幼儿教育。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最早接触的教育机构,其园本课程的实施一直备受瞩目。
园本课程作为幼儿园教育的核心内容,涉及到幼儿的教育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标准等方方面面。
然而,在实施园本课程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境。
本文将深入探讨幼儿园园本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解决,以及在实践中遇到的困境与创新探索。
一、园本课程实施中的问题1. 学科整合尚未到位在园本课程的实施中,学科整合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然而,目前的园本课程实施中,学科整合尚未到位的问题依然存在。
很多幼儿园在实施园本课程时,仍然存在将各科目孤立起来的情况,没有真正做到各学科之间的无缝衔接。
2. 教师专业能力不足园本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学生评价能力等。
然而,一些幼儿园存在教师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
教师们在园本课程的实施中,缺乏系统的教学设计能力,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3. 家校沟通不畅园本课程的实施需要与家长进行高效沟通,使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
然而,一些幼儿园存在家校沟通不畅的问题,家长对园本课程的理解存在偏差,影响了园本课程的实施效果。
二、园本课程实施的解决方案1. 加强学科整合解决学科整合不到位的问题,可以从教学设计上加强衔接。
通过跨学科的教学设计,使得各学科之间实现有机结合,促进幼儿们对知识的整体认知。
2. 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可以从培训上入手。
幼儿园可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升他们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使得园本课程的实施更加专业化。
3. 优化家校沟通优化家校沟通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
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会、家校互动评台等方式,加强家校沟通,及时了解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园本课程实施的顺利进行。
三、实践困境与创新探索在园本课程的实施中,教育工作者们往往会面临一些实践困境。
如何使得幼儿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如何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发展等。
幼儿园社会领域拓展课程实施途径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教育资源,将社会领域拓展课程内容变成环境,环境的布置要动静结合、契合主 题、及时更换。帮助幼儿在环境中听、观、思、做、多维度体脸来习得社会领域知识、感受社会交往中关系和情感 、
规范社会行为。例如:牙医诊所的区角设计,帮助幼儿模拟看牙医的场景、表演中促进交往、学会勇敢。走廊 设计,抗疫英推”主题墙,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家人、爱祖国等。
总之,幼儿园社会领域拓展课程,目的在于丰富幼儿园现有的社会领域课程,更好的帮助幼儿实现其社会性的 发展。而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在幼儿L切生活中都有渗透和影响,随着幼儿社会领域拓展课程的不断丰富和完善,该 课程的实施途径也有待挖掘和细化。
(Ξ)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实施形式、途径和方法比较单一。
幼儿园社会领域谡程实施形式主要集中为集体教学形式、其次是小组教学形式,缺少个别教学和混龄教学形式 。缺少个别教学形式难以做到因材施教,也不利于幼儿个性发展。缺少混龄教育无法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和人际交往能力发展。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主要的实施途径为集体活动,其次是游戏活动,其他活动中社会教育渗 透较少,幼儿园只关注了社会领域的专门性教育却忽视了社会领域的渗透性教育。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实施的方法 有讲解法、谈话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参观法、价值澄清法、榜样示范法、移情训练法等多种方法。经调查, 很多幼儿园老师在进行社会领域课程实施时最常用的方法是讲解法、谈话法和角色表演法,其次是价值澄清法等, 谡程实施中主要以说教的形式进行,缺乏活动体验。
幼儿园社会领域拓展课程实施途径
幼J拄颉蜘陶耀蟠够
早在2001年我国教育部出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就首次提出了社会领域教育,自此,社会领域教育被 正式划入幼儿园教学目标中。之后.在2010年10月教育部领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又提出了关于幼 儿社会教育要具备具体的操作方法的指导建议,这就表明我国幼儿的社会领域教育由一般的涉及角度深入到具体的 微观实践当中。可见,国家对于幼儿社会性教学重视程度较高。但是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还不够丰富和完 善,课程实施途径也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教育效果不佳。为解决此问题,幼教各界人士积极叁与社会领域课程的开 发与创新研究,各种幼儿园社会领域拓展课程产生,其内容更加丰富和完善,本文结合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实施现 状和幼儿园社会领域拓展课程内容,思考幼儿团社会领域拓展课程实施途径。
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幼儿园园本课程的重要性幼儿园园本课程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园本课程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幼儿学习和成长的基础。
通过园本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可以为幼儿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园本课程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园本课程也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园本课程还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他们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意识。
园本课程对于幼儿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幼儿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园本课程,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1.2 研究背景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探索与实践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人们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升。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最早接触教育的地方,承担着培养未来社会人才的重要使命。
如何构建一个符合幼儿发展特点、注重个性化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园园本课程成为了教育界的研究热点。
目前,虽然我国幼儿园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评估手段不科学等。
探索幼儿园园本课程的理念和实践,不仅可以丰富教育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更可以为幼儿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保障。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幼儿园园本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2. 正文2.1 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定义和特点幼儿园园本课程是指针对幼儿园阶段儿童特点和需求而设计的教育课程。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以幼儿为中心:幼儿园园本课程以幼儿的兴趣、需求和发展为中心,以确保教育活动符合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发展规律。
2. 多元化的内容:幼儿园园本课程覆盖了多个领域的内容,如语言、数学、科学、艺术、体育等,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3. 以游戏为主导:幼儿园园本课程注重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和学习,使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享受学习的乐趣。
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随着我国幼儿园教育的不断发展,园本课程逐渐成为了幼儿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本课程是指幼儿园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结合幼儿成长发展的特点,设计并实施的一套综合性课程方案。
园本课程不仅涵盖了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更加重要的是贯穿了教育教学的理念和价值观。
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园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实践和探索的角度,对幼儿园园本课程进行深入剖析。
一、园本课程的理念与特点1.1 紧密结合幼儿成长发展特点幼儿园园本课程的设计理念首先要紧密结合幼儿的成长发展特点。
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园本课程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2 强调“以幼儿为本”园本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以幼儿为本”。
在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幼儿园要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兴趣、特长和需求,为每个幼儿量身定制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让幼儿在参与课程活动中享受乐趣、获得收获。
1.3 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园本课程要求教学内容和形式要多元化。
不仅仅是知识传授,更要注重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在教学内容上要尽量涵盖多种学科,并且通过游戏、玩具、故事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园本课程的实践2.1 课程目标的设立在园本课程的实践过程中,首先要设立明确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设计的起点,也是课程实施的方向。
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课程目标,为后续的课程实施奠定基础。
2.2 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在进行园本课程实践时,要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种资源。
包括学校的教育资源、家长的支持与参与、社会资源等。
比如在开展主题活动时,可以邀请家长参与,或者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实地考察等形式,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
2.3 课程的实施与评价园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也需要进行科学评价。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观察幼儿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特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安排,确保幼儿参与感和收获感。
幼儿园“行走课程”的实践与探索——以我园构建的园本特色课程为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我园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家庭资源,联系幼儿自身生活和周边自然环境,开展了园本特色课程——“行走课程”,并以此为主线进行课题立项,探索相关的理论,并在实践中验证、总结、提升,用来指导进一步的行走课程活动。
一、知行合一,深度融合社会生活实践“行走课程”倡导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是幼儿观察社会、接触社会的一个窗口,也是连接幼儿园学习和社会生活实践的一座桥梁,还是幼儿积累的各种知识和生活经验深度融合的有效方式。
我园 “行走课程”践行“知行合一”原则,将幼儿个体的成长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走出幼儿园、融入生活,扩展自身学习资源,并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让幼儿学会做人、做事,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社会交往与实践创新能力。
我园的“行走课程”将幼儿的书本知识拓展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将幼儿园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融合,提升了立德树人的效果。
在行走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将幼儿分到不同的小组、不同的实践场地,比如,教师带领幼儿走进田园农场,让幼儿自主分组探索自己感兴趣的农作物。
在与大自然的互动中,幼儿既丰富了自然知识和生活常识,又锻炼了动手动脑能力。
二、突出主题,构建与丰富“行走课程”体系我园周边的景点、商店、瓷厂以及职业场所等都可以作为行走基地,它们能促进幼儿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
我园主要从四个主题入手,构建与丰富“行走课程”体系:一是贯穿主题的“行走课程”。
开展主题探究活动的关键是满足幼儿主动探究的兴趣,丰富他们生活经验的需求。
结合主题开展的行走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使幼儿在行走中获得知识与快乐。
比如,围绕主题“我是中国人”,我园开展了“美丽的剪纸”活动,带领幼儿参观图书馆剪纸艺术展;围绕主题活动“金色的秋天”,我园开展 了“走进田野”“寻找山里的宝贝”等活动,尽可能地为幼儿创造直接感知、体验的机会,使幼儿园的主题活动得以拓展。
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的实践探索 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的实践探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家长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接受教育的第一站,承担着培养孩子们综合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责任。
而渗透式领域课程作为幼儿园课程的一种新型模式,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
本文将围绕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的实践探索展开讨论。
一、渗透式领域课程的概念和特点渗透式领域课程是指将生活主题、游戏体验、实践活动等内容渗透于各个学科和课程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相比传统的课程模式,渗透式领域课程更加注重幼儿的实际体验和动手能力培养,更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
这种课程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渗透式领域课程的实践探索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幼儿园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对渗透式领域课程进行探索和实践。
具体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1. 设计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幼儿园可以根据幼儿的芳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春季踏青、夏季野餐、秋季登山等。
通过这些主题活动,幼儿可以在自然环境中进行亲身体验和感知,增强对于自然的认知和了解。
2. 整合多元资源进行跨学科融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幼儿园可以整合多元资源,将各个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打破学科界限,让幼儿在实际活动中进行综合性学习。
比如在进行绘画活动时,可以结合自然科学知识,让幼儿了解不同季节的变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注重幼儿的情感与品德培养渗透式领域课程强调培养幼儿的情感与品德,通过各种生活主题和实践活动,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乐观、积极、友爱等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
比如在进行团队游戏时,引导幼儿学会合作、理解和尊重他人。
4.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渗透式领域课程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可以组织一些手工制作和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幼儿园教学实践探索(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我国幼儿园教学实践为背景,从幼儿园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幼儿园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引言幼儿园作为我国学前教育的重要阶段,肩负着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重任。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幼儿园教学实践也在不断探索和改革。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幼儿园教学实践进行探索。
二、幼儿园教育理念1. 以幼儿为本幼儿园教育应以幼儿为本,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内容。
2. 全面发展幼儿园教育应注重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幼儿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扎实的知识基础、健康的体魄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幼儿园教育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幼儿园课程设置1. 课程内容幼儿园课程内容应丰富多样,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健康、社会等各个方面,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需求。
2. 课程结构幼儿园课程结构应注重整合,将各个领域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
3. 课程实施幼儿园课程实施应注重幼儿的参与,通过游戏、活动、探究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四、幼儿园教学方法1.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园教学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体验式教学幼儿园教学应注重体验式教学,让幼儿在亲身实践中感受、体验,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
3. 合作学习幼儿园教学应注重合作学习,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
五、幼儿园评价方式1. 综合评价幼儿园评价应采用综合评价方式,从幼儿的德、智、体、美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2. 多元评价幼儿园评价应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3. 过程性评价幼儿园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点滴进步,为幼儿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
幼儿园社会实践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
幼儿园社会实践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一、前言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教育是指通过让幼儿在生活中观察、参与、体验、实践社会生活,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帮助幼儿逐步认识社会生活和社会规律,形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过程。
因此,社会实践教育对于幼儿的认知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教育中,社会实践教育也被列为应该开展的必修课程之一。
以下将就幼儿园社会实践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进行详细阐述。
二、幼儿园社会实践教育目标1.帮助幼儿感受社会自然环境,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周围自然和社会的环境,体验各种知识,学会保护自然环境,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2.培养幼儿良好的人际关系及交往能力。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学会与他人交往,尊重他人,合作共事,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及交往能力。
3.帮助幼儿了解社会生活,认识社会文化,形成理性认识。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社会生活,认识社会文化,形成理性认识。
三、幼儿园社会实践教育课程设计1.关于课程内容的设计(1)社会生活情境教育通过幼儿喜欢的游戏形式,开设社会生活情境教育,让幼儿有机会接触并体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家庭、学校、社区、公共场所等。
(2)社会文化教育通过了解生活中的文化活动及各种社会文化现象和事物,让幼儿体验并认识社会文化,了解社会文化实质、价值以及传承意义,在培养幼儿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3)环保教育通过在幼儿园校内、社区学习环境的采访和调查、观察等方式,让幼儿了解环保工作的意义和作用,认识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的危害,培养幼儿的保护环境、爱护家园意识,探究环保工作的种种实际行动。
(4)社会公共服务教育通过参观社区、公共图书馆,了解社会公共服务机构的设置及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等,了解公共服务的意义和作用,拓宽幼儿视野,准确把握社会环境。
2.关于课程形式的设计(1)观看影视教材:幼儿通过观看影视教材,了解社会生活和文化,学习文化常识,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念,为进一步实施社会实践活动打好基础。
幼儿园小班社区观察教案:社会实践,探索成长
幼儿园小班社区观察教案:社会实践,探索成长导语在幼儿园教学中,社会实践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帮助孩子们通过观察、探索和实践,建立起对社会、自然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针对幼儿园小班进行社会实践课的教案设计,重点在于社区观察,旨在让孩子们通过实际观察,感知社区的生活与环境,从而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一、教案概述1. 教学目标本次社会实践课的目标主要包括:- 帮助孩子了解社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成分;-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发现能力;- 引导孩子尊重社区环境和他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2. 教学内容- 社区的基本概念;- 社区的组成和功能;- 社区的环境和生活。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帮助孩子们了解社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成分;- 难点:引导孩子理解社区的环境和生活,以及城市与自然的关系。
二、具体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在教学之前,可以通过图片、故事或视频等方式,让孩子们了解社区的概念,并引导他们发表对社区的认识和看法。
2. 实地观察带领孩子们到附近的社区进行实地观察,让他们观察并记录社区的环境、建筑、交通等特点,可以让孩子们带上相机或绘图工具,记录下自己的观察成果。
3. 小组讨论回到教室后,组织孩子们进行小组讨论,共享自己的观察成果,并让他们交流对社区的理解和感受。
4. 制作成果展板让孩子们将观察到的社区环境、生活等内容,制作成展板或手工作品,并在班级内展示,让孩子们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观察成果。
5. 总结回顾在本次课程结束时,对孩子们所做的观察和实践进行总结回顾,引导孩子们对社区的观察成果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同时也可以让孩子们展开对社区的美好愿景及对未来社区的期许。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通过本次教案设计,我认为社会实践课是非常有益的,尤其是对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们。
社会实践教育可以帮助孩子们在实际观察中学习和成长,也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发现能力。
在社会实践中,我更注重的是帮助孩子们理解社区的环境和生活,让他们感知社区的美好,并激发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之社会领域的教育实践探讨
Educational Theory 教育理论幼儿园是学生接受科学教育的第一站,是幼年儿童成长关键时期,是幼年儿童思想行为得到正确指引的时期。
人作为社会性群居生物,自然离不开社会这个群体。
社会领域的教育成为幼教的关键一环。
一、社会领域教育的作用在当代教育改革的冲击下,早教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重视。
幼儿的教育,不同于高层次的教育高标准、严要求,更多的是让幼儿展现自己的天性,同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幼儿园有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课程。
而社会领域的早教是必不可少的,对幼年儿童的成长,具有深远意义。
例如小班的社交活动《大家一起玩》幼儿就需要融入大家。
社会领域教育即从社交入手,乐意与人交往,愿意互助、合作、分享。
也会爱父母,敬师长,有益身心健康。
社会领域教育具有终身性、广阔性、层次性,以及多样性,社会领域的教育对幼年儿童今后融入社会更有帮助,面都社会多一些从容,少一些窘迫。
幼师要抓住幼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实施有特色的社会领域教育。
鼓励式教育相较于说教式教育更容易让幼年儿童接受,也更加有利。
社会领域的教育是通过多种方式,对幼年儿童进行引导和激发。
通过在幼儿园的学习,幼儿们也会逐渐喜欢上幼儿园,能和交到的新朋友友好相处,遇到熟人能过主动打招呼,与老师问好,遇到困难懂得向父母,老师求助。
二、社会领域教育的方式社会领域教育作为,社会领域教育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有早先教育工作者总结出来的,也有后来者自己总结的。
不管是老手段,还是新方法,只要能满足当下的教育模式,都是可以采用的。
对于不同方面的问题就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幼年儿童是否愿意与人沟通以及情感的表达,可以采用谈话法;而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等方面的教育,可以用参观法带幼年儿童参观革命英雄纪念馆,历史博物馆以及烈士园林为孩子们讲述烈士伟大事迹,激发孩子的爱国热情。
表演法则需要幼儿与幼师的互动,一能增强幼儿的表达能力;二能提升幼儿的自信心。
例如,中班的社会性活动《拾到别人的东西》,就可以采用表演法,社会领域的教育方式也不能局限与仅存的几种教育方式,更多的是能对症下药,因地制宜。
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幼儿园教学
一、引言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和教育需求的不断提高,幼儿园教育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是当前幼儿园教学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其探索与实践对于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的内涵每一个教育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幼儿园作为孩子最初接受系统化教育的地方,其教育内容更应该贴近幼儿的认知和兴趣,渗透式领域课程因此应运而生。
渗透式领域课程是指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通过自然、社会、艺术等多个领域的课程内容融入到教学实践之中,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认识和体验到这些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三、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的特点1. 合理整合:渗透式领域课程强调将多个领域的教育内容合理整合,使得教学内容更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和认知水平。
2. 多样化教学:渗透式领域课程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形式,如角色扮演、实地考察、游戏体验等,将学习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3. 提高综合素质:渗透式领域课程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动手能力等,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全面发展。
四、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的实践探索1. 观察自然:通过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观察、探索和实验,让幼儿亲身感受自然界的奥秘,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
2. 社会实践:在日常活动中,布置一些社会实践的内容,让幼儿参与家务、社区服务等活动,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 艺术体验:通过音乐、绘画、手工等艺术活动,激发幼儿的艺术情趣和创造力,促进幼儿的审美情感和表现能力。
五、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的效果评价通过实践观察和效果评价,可以发现渗透式领域课程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包括:1. 提高学习兴趣:幼儿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 培养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探索的学习方式,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幼儿园社会实践教学案例:社区探索之旅
幼儿园社会实践教学案例:社区探索之旅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社会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社会实践,幼儿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家庭、学校和自我,建立对社会环境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今天我将和大家共享一个幼儿园社会实践教学的案例:社区探索之旅。
二、社区探索之旅的背景社区是孩子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亲近社会、了解社会的重要场所。
幼儿园在进行社会实践教学时,可以借助社区资源,进行社区探索之旅。
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可以在家长和老师的带领下,走出幼儿园,亲身感受社区的环境和文化,增加对社区的了解和认同感。
三、社区探索之旅的具体内容1. 准备工作在进行社区探索之旅前,一些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老师需要和家长进行充分沟通,告知他们本次活动的内容和安排,并征得家长的同意。
需要对社区进行调查和了解,确定适合幼儿们参观和学习的场所,比如公园、超市、图书馆等。
老师还需要做好行程安排和安全预防工作。
2. 活动过程社区探索之旅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在家长和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当地的公园、超市、图书馆等场所。
在这些地方,他们可以观察社区的建筑风格、道路交通、市民生活等,还可以与社区居民交流,了解社区的历史和文化。
老师可以结合实地情境,向孩子们传授一些社会知识和道德观念。
3. 活动总结在社区探索之旅结束后,家长和老师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反思和总结。
他们可以回到幼儿园,通过绘画、手工制作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表达他们对社区的感受和认识。
老师也可以借此机会,加强对孩子们的社会实践教学,让他们在动手体验中学会观察、思考和交流。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社区探索之旅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走出幼儿园,走进社区,孩子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增加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老师的陪伴和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以向孩子们传递社会知识和道德观念,同时也可以了解孩子们的成长状态。
五、结语幼儿园社会实践教学是培养孩子们社会适应能力和情感体验的重要手段。
幼儿园社区服务课程探索
幼儿园社区服务课程探索幼儿园社区服务课程探索一、前言幼儿园社区服务课程是围绕社区及幼儿园所在社区的实际需求和特点,通过幼儿园的课程和教育手段,为幼儿和家庭及社区的居民提供服务的一种课程形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园需要承担着更多的社区服务责任,幼儿园社区服务课程的探索已经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课程改革任务。
本文将围绕幼儿园社区服务课程探索这一话题进行探讨。
二、社区服务课程的意义幼儿园社区服务课程的目标是围绕社区及幼儿园所在社区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以家庭和社区为本位,为幼儿、家庭及社区的居民提供服务,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增进家庭和社区的团结和融洽、提高幼儿园的社会形象和声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社区服务课程可以通过各类课程活动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经验、知识和技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语言沟通、社会情感、审美素养等各方面的发展。
比如开展科普知识课程,让幼儿了解生态环保、医学卫生、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开展学前语言课程,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开展亲子活动,增进家庭和社区的团结和融洽等。
2.增进家庭和社区团结和融洽社区服务课程可以通过家园共育、亲子互动、邻里互助等活动形式,增进家庭和社区的团结和融洽。
通过开展各种亲子活动,让家长深入幼儿园了解教育活动,学习育儿知识,增进家庭亲子关系;通过社区义工活动、志愿服务等,增进社区居民之间的彼此关心和支持,加强社区合作与共同发展。
3.提高幼儿园的社会形象与声誉社区服务课程可以提高幼儿园的社会形象与声誉。
让园所在社区的居民能够对园所产生认同感,促进幼儿园与社区居民的互动,能够提高幼儿园在社区中的地位和形象,并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和评价。
三、社区服务课程内容设计1.课程活动的选择社区服务课程的课程活动应当具有针对性和亲和力,有意义性,能够顾及到幼儿和社区居民的需求、兴趣和特点。
(1)社区园所活动:开展各种亲子活动、家庭互动、幼儿园内外游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实施探索作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的五大领域之一的社会领域教育,一直是幼儿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重点领域,但社会领域课程却因实施的难度较大而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处于边缘化的境地。
探其究竟,源于历史以来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处置的“惯性”。
本文在追寻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历史进程后,对当前开展的社会领域课程现状进行剖析,并结合湖北省近年来在幼儿园课程与教学上的改革和尝试,提出建设社会领域课程的对策和建议。
一、社会领域课程的发展回顾:“举足轻重”的变化社会领域课程一直受到教育工作者们的重视,但其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20世纪初,蔡元培、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张宗麟等教育家都有许多实施社会教育的主张,其中,张宗麟先生被认为是中国幼教史上最早系统论述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人。
他认为,生活便是教育,整个的社会便是学校;幼稚园的一切活动都具有社会性,幼稚园的儿童之间也进行社会性交往,因此幼稚园课程中应增加“社会”科目。
在《幼稚园的社会》(1932年)一书中,他对社会性教育的目标、内容编制、组织形式、实施原则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为幼儿园开展社会教育和实施社会领域课程奠定了重要基础。
受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的影响,建国初期直到上个世纪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末,从系列的《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1951年)、《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1956年)、《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1981年)、《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1989年)等文件中有关品德教育或德育工作的内容,可以看出幼儿园实施德育(社会教育)工作一直受到重视,但从社会教育隐身于德育(品德教育)背后也可以看出,当时幼儿园中实施的社会教育被赋予了鲜明的政治色彩和成人道德培养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示出“等同于德育或完全被德育替代”的特点。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政治和文化环境进一步优化,受基础教育中义务教育阶段各种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幼儿园教育改革也在积极尝试,尤其在2001年全国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纲要》公布的推动下,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获得根本性的变化,以人为本、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很快得到认同,《纲要》中将社会教育作为五大领域之一正式提出,标志着社会领域课程正式成为幼儿园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局部。
二、社会领域课程的反思:“通存通兑”的尴尬社会教育和社会领域课程在幼儿园教育系统中的发展历程,和其一直以来与德育(或常识教育、品德教育)间的替代关系,也为今天社会领域课程的实施状态打下了伏笔。
在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幼儿园课程在短短的三十年内快速经历了分科课程——领域课程——综合课程(主题活动课程)的变化,社会领域课程也由“常识”、“社会与自然”、“社会与常识”、品德教育等发展到“社会”,再到包括社会教育内容的各类主题活动课程。
目前实施的社会领域课程主要是在《纲要》指导下进行的。
《纲要》虽然详细提出了社会领域教育的目标、教育要求和指导要点,但在课程内容上未作详细罗列,这一方面使教师在实施社会领域课程时拥有较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对《纲要》精神的掌握和教育理念转变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在实施中存在许多困难和不尽人意的地方。
笔者以“通存通兑”这个银行术语来作概括,这个词汇大家经常听到并能理解,表示不同的银行账户间可以进行跨行操作。
在幼儿园课程实践中,社会领域课程的“通存通兑”状态主要表示如下。
边角遍和,统统体现。
“幼儿园里时时处处都是教育”,这是许多园长在作办园思想汇报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有什么教育?有社会教育。
可以这样看,社会领域课程存在于幼儿园环境的每个角落,无论从结构布局还是活动室布置,从园内教师风貌还是幼儿户外游戏,都可以从形式上表示出幼儿园教育的每个空间无不包括社会教育的成分,又都无时无刻不能随时兑现“社会教育应该贯穿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的理念。
领域渗透,统统落实。
单列的社会领域活动容易走向德育活动,且容易开展成说教活动;而《纲要》建议社会领域与其他领域间的融合渗透关系,因此许多幼儿园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以在其他领域中增加一个环节或添加一个问答式的互动方式来实施社会领域课程,通过开展其他领域活动来和带性地落实社会领域课程内容,较少开展或不开展单列的社会领域活动。
例如在大班艺术活动《会跳舞的彩色布条》中,教师专门增加一个环节让幼儿小组合作舞动布条,以示艺术活动中渗透社会领域合作的内容。
为了体现这一点,教师特别在总结评价中一再表示:“某某小组六位小朋友最棒,他们是一起合作舞动布条的。
”其实此处的“合作”,只是教师需要的形式上的合作。
目标架构,易于兑现。
新课程改革建议各领域应开展三维目标教学,其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自身就是社会领域课程的基本内容,因此,社会领域课程内容与目标的落实就可通过其他任何领域活动的开展得到落实,其他领域开展活动时就制定大而空的活动目标,以期在实施某领域活动的同时也落实社会领域的目标。
《纲要》中所列的社会领域目标的五个方面:喜欢参与游戏和各种有益的活动,活动中快乐、自信;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乐于接受任务,努力做好力所能和的事;爱家长、爱老师、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都可作为其他领域活动的目标。
这些通存通兑的做法,似乎能解决社会领域的课程实施问题,实际上却让我们的教育活动越来越成为大拼盘,不只让具体的领域活动丢掉了本应有的教育重点和活动重心,也让社会领域课程进一步增强“和着”的色彩,这让本应十分重要的、与其他领域应具有同等地位的社会领域课程逐步走向边缘化。
“通存通兑”对于社会领域课程而言是一种不应有的尴尬处境,我们有必要对社会领域课程开展积极研究。
三、社会领域课程的探索:“1+X”型模式湖北省的幼儿教育一直处于积极进取的状态,然而自2004年全省范围逐步开展主题活动课程后,大局部公办园和局部民办园纷纷以主题活动课程替换原有的领域课程(分科编写)。
现在看来,不论是领域课程还是主题活动式的综合课程,都存在教师生长与课程实施齐步的问题,尤其是在未较好地领悟《纲要》精神的情况下,以主题活动全面替换原有的领域课程,使得领域课程的精华丢了,主题活动课程也未落实好。
在教学活动中,为融合而融合,教学环节间跳跃性大、逻辑层次混乱,活动成拼盘、毫无重点可言的局面,成了普遍现象。
为了顺应综合课程发展的总趋势,促进领域课程与主题活动课程间的衔接过渡关系,促进我省幼儿园教育全面发展,湖北省教研室于2005年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围绕幼儿园课程建设为重点的研究工作,提出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实施的“1+x”型模式。
基于我省大局部幼儿园采用主题活动开展教学活动的现状,下面所谈“1+X”型模式的应用主要就以主题形式开展教学活动的社会领域课程而言。
(一)“1+X”型的目标设计新课程改革在充分研究各种目标设计教学的基础上,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活动目标。
在具体活动中,我们建议的三维目标经常简称为“情感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最容易的和最困难的都是活动目标的设计。
“最容易”表示在任何活动的目标都大同小异,“最困难”表示在不能把具体活动的目标具体化。
由此,我们提出“1+X”型的目标设计,即先把所要开展的一个活动的所有目标都列出来,然后按能满足教育对象需要的程度进行排序,找出最重要的一个目标,定位为整个活动的核心目标。
就一个主题活动而言,每个主题活动都对应着一系列的具体活动(每节课),因而每一个具体活动不一定都必需要有完整的三维目标,尤其是在主题活动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具体活动中,目标的偏重可能与其他具体活动存在不同。
例如在设计大班社会活动仙、标识作用大》的方案时,我们定位的三维目标重点在于知识目标“认识区分‘禁止’、‘提示’、‘警告’三类标识”,以和能力目标“能遵守并运用‘禁止’、‘提示’、‘警告’的行为规则”,而将“乐于参与体验三类标识行为规则的游戏活动”作为次重要的目标。
因在具体活动中,活动时间有限,不可能把多种小标识都出现出来让幼儿认识了解,因而重点选择了三种,因此,在目标中也需具体论述“认识区分什么,能遵守和运用什么”,目标就进一步具体化了,操作起来非常方便,也便于活动完成时进行总结和检验评价。
(二)“1+X”型的课程内容模式“1+X”型的课程内容模式,即是以一个领域为核心,多个领域内容相融合的课程模式。
笔者每年听课(主题式具体活动)无数节,发现最大的通病就是“均匀用力”,所有的领域内容在主题活动中都占相同的成分、地位甚至时间,有的教U币甚至将一个活动过程设计为五个环节,每个环节对应一个领域。
如此操作,主题活动很自然就成了领域大拼盘。
在以主题活动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取向下,我们进行“1+X”型的课程内容设置,例如我们举行以社会领域为核心、多个领域相整合的优质课比武活动,既明确了重点领域内容,又指出主题活动的组织形式,各领域在主题活动中的地位自然轻重有别,设计的环节也容易出现出有效的层次,尤其是在活动推进上,环节间的关联也能较好地体现出来。
例如大班社会活动《中国鼓》中,即确定以社会领域为核心领域,融合艺术领域来开展,活动的重点放在“对中国鼓的起源、种类和作用”的认识上,在社会领域重点中又以“了解中国鼓的作用”作为重点;认识了中国鼓的作用后,师幼亲自体验“击鼓传情”(有节奏地练习击鼓)的乐趣,并结合奥运短片,演奏《奥运,中国!》(与社会热点结合,自然地融合艺术领域的内容,并在欣赏和表达音乐的同时,激发起社会领域需要落实的“自豪感”)。
由此看出,内容定位得当,领域间的融合就成了自然需要。
(三)“1+X”型的方法选择实施社会教育的途径很多,落实社会领域课程的方法也非常丰富,从组织形式上看,既可以采用集体活动、小组合作,也可以进行个别谈话、分组讨论;教学方法也很多,主要有讲授法、调查法、访谈法、观赏、角色扮演、移情训练、强化练习等。
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多种方法运用,在一节具体的活动中运用多达七种方法,这也无可厚非,关健是不要只追求“眼花”,而不顾“缭乱”。
如何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上有效促进幼儿学会学习,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
“1十X”型的方法选择由此提出,即教师在开展一节具体的活动前,首先要明确自身在本节活动中采用的主要的“教”法是什么,其他的方法有哪些;并指出引导幼儿在本节活动中能学到的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什么,还可能学到其他什么学习方法。
例如在大班社会活动《鲸口脱险》中,教师主要采用的教法即是“讨论法”,师幼一起讨论在什么时候应扫≥队和如何排队的问题,引导幼儿进行角色体验,体会排队的方法和适时等候的重要;而在大班社会活动《过个牛王节》中,教师主要采用的是示范法,以一个土家姑娘为迎接民族节日所做的各种准备,让汉族幼儿了解这个特殊的节日,通过“节日移情”使汉族幼儿调取过节的经验,积极参与牛王节的准备活动以和投入到过一个牛王节的热烈氛围中,获得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愉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