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吴国孙权的割据地

合集下载

三国吴大帝孙权

三国吴大帝孙权

三国吴大帝孙权孙权(182-252)是三国时吴国的开国君主、政治家、子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

黄龙元年(229)至神凤元年(252)在位。

在位23年,谥大皇帝。

一、三代江山,威震华表孙权少察孝廉,举茂才,行奉义少尉,跟随其兄孙策征讨江东。

汉建安五年(200)孙策死,孙权继统江东地区,得到张昭,周瑜,程普等人辅助,他广揽人才,鲁肃、诸葛瑾等为其宾客。

建安十三年,曹操夺取荆州,沿江而下,孙权摒弃群臣归降议,任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各领万人,联合刘备,组成孙刘联军,打败曹军于赤壁。

孙权夺取赤壁之战的胜利后,依靠长江天险,多次击退北方曹魏的进攻。

曹丕继汉建魏,孙权表面臣服称藩,争取时间巩固政权基础。

魏黄初二年(221),孙权接受魏封号,称吴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

黄龙元年(229)称帝,建都武昌,后迁建业(今江苏南京),先后统治江东50多年。

他通过消灭各只割据势力,平定、降服少数族山越,所辖由江东扩展到相当于今福建、广东、广西、湖南的广大地区。

汉末以来,这些地区处于分裂状态,自此重归统一,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

为维护吴国鼎力之业,孙权接受鲁肃建议,采取联合蜀汉,共御曹魏的基本方针。

其后先后夺取荆州,杀死关羽,双方失和,刘备率军复仇,爆发夷陵之战,孙权打败刘备。

但由于抗击曹魏的需要,吴蜀同盟重新恢复。

在长时期内,他不为谣传所动,坚信蜀汉不致背盟。

吴、蜀长期和好,牵制了曹魏的进攻。

孙权信用渡江南来的豪族势力,同时对确有才干而出身贫贱的寒族也不拘一格,注意提拔。

后有根据南方特点,逐渐和江东,特别是吴郡的豪族地主紧密联合,委以高官要职,极力笼络。

这些豪族地主处于太湖流域经济发达地区,势力强大,根深蒂固,看到孙权能保护自己的利益,也都全力支持他。

孙权通过保护私人封建土地所有制来发展经济,将征战山越掠夺来的一部分“生口”赐给世家豪族大地主和功臣当作部曲、佃客,允许将帅世袭领兵,其佃客免除徭役、兵役,称为复客制度。

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而复杂的时期,它标志着东汉王朝的灭亡和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

本文将为您介绍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及其重要事件。

一、东汉末年的社会背景在东汉末年,社会风气腐败,政权弱化,内外交困。

皇权下放给宦官,官员贪污腐败,百姓痛苦哀叹。

地方势力不断壮大,地方割据现象频繁,导致国家分裂的种子加速生长。

同时,战乱频繁,边境冲突不断,加剧了人民的疾苦。

二、黄巾起义与权臣政治由于社会动荡不安,黄巾起义在东汉末年迅速爆发。

黄巾军自封为“太平道”,反抗朝廷的统治。

黄巾起义的爆发,揭示了东汉王朝治理不善的问题,也加速了东汉的灭亡。

东汉末年,宦官集团势力庞大,长期掌握着朝政实权,成为了“权臣”。

这些宦官无法有效管理国家,利用皇帝的威望和权势,削弱朝中正臣的实力,导致朝政的混乱。

三、战乱频仍与地方割据在东汉末年,各地诸侯王和地方势力不断崛起,割据局面日益严重。

袁绍、孙坚、刘表等地方势力先后崛起,支持和反抗东汉朝廷,使得国家陷入战乱。

这些地方割据势力有时候联合一致抗敌,有时候也互相争斗,杀戮不断。

四、曹操、刘备、孙权的崛起在战乱频仍和地方割据的背景下,曹操、刘备、孙权成为当时最有实力和影响力的领导人物。

曹操自黄巾起义之后,迅速崛起,拥兵自重,成为一个强大的军事统帅和政治家。

他先后击败了袁绍、刘备等敌对势力,统一北方,并建立了魏国。

刘备本身出身寒微,在东汉末年转战多次,逐渐积累了一定武力和政治资源。

最终击败了东汉末年的地方割据势力,建立了蜀国。

孙权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地方割据势力,他继承父亲孙坚的遗志,借助吴郡、会稽等地的地理优势,建立了吴国。

五、三国鼎立的形成曹操、刘备、孙权三国各自势力的发展和壮大,让整个东汉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

最终,东汉王朝在刘备攻占西川时彻底崩溃,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三国时期,魏国以曹操为首,统一北方;蜀国以刘备为首,控制西南;吴国以孙权为首,占据东南沿海。

三个政权互相抗衡,长期战争不断,直到魏国灭亡、晋朝建立才结束。

高中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

高中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
(1)八王之乱(291年到306年)
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 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 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 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事实上,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 远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故史称为“八王之乱”。
二、东晋(317年~420年,都城建康,即今江苏南京)
1、东晋的建立 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廷,为晋元帝,史称东晋。
东晋是门阀士族政治,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 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
东晋与之前的东吴以及其后的宋、齐、梁、陈,合称为六 朝,六朝都城都是南京,因此,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
2、重要事件——淝水之战(383年)
“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但事实上五胡远 不止五个游牧民族,而是指西晋末年各乱华胡人的代表。他们在华北地区建立 的国家达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和具有重大影响力 的有五胡十六国。后北方被前秦统一,中国呈现出前南北朝特征。
这一时期,由于政局动荡,大量百姓与世族南迁。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 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西晋元气 大伤,使之后的中原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即五胡乱华时期。
(2)五胡乱华(304年到439年)
五胡乱华的时间一般从304年成汉政权和刘氏政权建立开始算起,一直到439 年北魏统一北方。这一时期,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 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形成与南方政权对峙的时期。
基业。孙权,生于公元 182 年,从小就善于骑射,文武双全,跟随 父亲兄长一起打天下。十五岁时,孙策就让孙权担任阳羡县长(也就 是如今的江苏宜兴),可谓是年少有成。公元 200年,也就是孙权十 八岁那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掌事,做会稽太守,开始了他统 领江东的生涯。

三国时期的军事统一与分裂

三国时期的军事统一与分裂

三国时期的军事统一与分裂三国时期,即公元184年至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自东汉末年开始,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个势力相继崛起,分别建立魏、蜀、吴三个国家,形成了著名的“三国鼎立”的局面。

一、乱世之始在东汉末年,中央集权的衰落、地方势力的割据以及内外攻击的频繁加剧了国家的动荡局势。

黄巾之乱、吕布之乱等著名战争使整个国家处于混乱状态。

在这个背景下,曹操、刘备和孙权等群雄迅速崛起,各自建立势力,推动了三国时期的军事统一与分裂。

二、统一的初步曹操作为三国时期最早建功立业的人物,他不仅将势力扩大至黄河流域,还以精明的政治手腕,统一了北方诸侯。

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行动,曹操稳固了自己的地位,建立了魏国,为后续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三、分裂的加剧与曹操的统一相对应的是,刘备和孙权也在各自的地盘逐渐壮大。

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统治着西南地区,而孙权则在江东地区建立了吴国。

这种分裂的局面在三国时期逐渐加剧,随着各个势力的壮大以及互相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整个国家陷入了分裂的深渊。

四、军事对抗的激烈在三国时期,各个势力之间的军事对抗异常激烈。

曹操率军多次北伐,先后征服了许多地方诸侯,使魏国势力不断扩大。

刘备与曹操多次交锋,奋力抵抗,但最终未能将局势扭转。

孙权则利用江东水军的优势,多次与曹操及刘备进行抵抗和争夺。

数次战争的爆发,使得整个国家陷入血雨腥风的境地,百姓备受其苦,国力也逐渐枯竭。

五、合纵抗魏的曹刘联盟由于曹魏势力一度在三国中占主导地位,刘备和孙权在统一对抗的过程中形成了共同抵抗魏国的联盟。

刘备与孙权于公元208年联盟于长沙,形成了著名的“曹刘联盟”,以期共同对抗曹魏势力。

然而,由于双方之间的矛盾与分歧,这个联盟并未持续很久,随后又陷入了相互间的争斗和矛盾。

六、三国鼎峙的稳定局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国之间的势力逐渐趋于稳定。

统一和分裂交替出现,地理条件也对三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曹魏势力在北方稳固,刘备的蜀汉势力在西南发展,孙权的吴国势力则以江东为中心。

三国时期的孙权是哪里人

三国时期的孙权是哪里人

三国时期的孙权是哪里人三国时期孙权介绍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也就是现在的浙江富阳。

但是孙权是公元182年出生于下邳,也就是现在的江苏徐州市的邳州。

因此关于孙权是哪里人的争议比较大。

目前看来孙权是吴郡富春人的说法似乎更占上风一些。

毕竟在东汉末年这样的乱世,颠沛流离,生在哪里也是不太确定的,只能以祖籍来定了。

再说孙权的父亲孙坚,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割据势力,常年在外面四处征战,那么孙权不是生在老家也是情有可原的。

但是生在外面,也不能否认孙权是吴郡富春人的事实。

孙权在父亲和哥哥都逝世的情况下,肩负起建设江东的重任。

公元208年,孙权在刘备的建议下与之结盟,共同建立起了孙刘联盟对抗曹操。

当时曹操率领80万大军来到赤壁,与孙刘联军决一死战。

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

这一战可谓是孙权在位期间最为成功的一战了。

公元219年,孙权派吕蒙前去夺取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占领的荆州,使东吴的领土面积由增加了许多。

公元222年,孙权被曹丕封为吴王,吴国也就此建立了。

公元229年,孙权才正式称帝。

称帝后,孙权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吴国建设的政策,使得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飞快,东吴也越来越强大。

但是孙权晚年在继承人的问题上,摇摆不定,引起朝局震荡。

公元252年,孙权病逝了,不过他已经是三国统治者最长寿的人。

孙策和孙权什么关系孙策为孙权的长兄,是孙坚的长子,是东汉末年群雄之一,也是孙权所建立的东吴帝国的奠定者。

孙策同孙权一样,两兄弟从小便胆识过人,战斗力强盛,随着父亲孙坚征战沙场,成为孙坚得力的助手。

孙坚在与荆州刺史刘表的跨江战役中中箭身亡,遂年仅十七的孙策便继承了孙坚之业,孙策为了完成其父遗业,因而转投袁术部下。

孙策一身英雄本色,在袁术手下渐得军心,且骁勇善战,积累了很多势力。

后因袁术反复无常,决断不定,遂在众将拥立下,孙策脱离袁术掌管,凭借其积攒的人脉和兵马横扫江东,统一江东地区,所到之处所向披靡。

孙策为了平定江东也滥杀无辜,因此也常结下仇恨,遂孙策在一次狩猎时被刺客所伤,便因此身亡,身亡前还嘱咐其弟孙权掌控江东势力,完成其父之愿,成为一方霸主。

三国地图精确到城池名

三国地图精确到城池名

三国地图精确到城池名引言: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时期,也是文化和建筑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有许多著名的战役和城池,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

通过精确绘制三国地图,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时期的背景和地理环境。

本文将详细介绍三国地图,并列举出各个城池的名称和相关信息。

一、东汉末年的地理背景东汉末年是三国时期的起始阶段,政权内外不稳定,战乱频繁。

为了更好地理解三国地图,首先需要了解当时的地理背景。

东汉末年的中国地域包括北方的中原、南方的江南和西南的巴蜀等地区。

二、中原地区的城池1. 雒县:位于现今河南省洛阳市,是三国时期的首都之一。

2. 长安:位于现今陕西省西安市,是东汉末年的首都,也是三国时期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3. 许昌:位于现今河南省许昌市,是曹操的政治基地,也是东汉末年的重要城池。

4. 洛阳:位于现今河南省洛阳市,是东汉末年的首都和三国时期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三、江南地区的城池1. 会稽:位于现今浙江省绍兴市,是东吴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2. 武昌:位于现今湖北省武汉市,是东吴在中原地区的据点之一。

3. 建业:位于现今江苏省南京市,是东吴的政治和军事重镇,也是孙权的都城。

4. 吴郡:位于现今江苏省苏州市,是孙策和孙权的家乡。

四、巴蜀地区的城池1. 成都:位于现今四川省成都市,是刘备的政治和军事基地,也是蜀汉的都城。

2. 汉中:位于现今陕西省汉中市,是刘备在巴蜀地区的重要据点。

3. 益州:位于现今四川省广元市,是刘备在巴蜀地区的重要州郡。

五、其他重要城池1. 襄阳:位于现今湖北省襄阳市,是荆州的政治和军事基地。

2. 漳河:位于现今湖北省仙桃市,是曹魏在荆州的重要据点。

六、结语通过了解三国地图,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当时的地理环境和各个城池的地位和重要性。

这对于我们研究三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绘制和研究三国地图,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战争、政治和军事格局,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三国文化。

三国演义中孙权故事

三国演义中孙权故事

三国演义中孙权故事历史本身是历史学的意识对象,这使历史研究有了一个全新的思想基础,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三国演义中孙权故事。

三国演义中孙权故事1:孙权为保实力让荆州给刘备东汉时期的荆州包括今天湖北、湖南全境和河南、广东、广西、贵州的部分,据《后汉书·郡国志》记载,当时的荆州分为七个郡,以长江为界,南阳郡在江北,南郡、江夏郡大部在江北,两郡的其余部分和长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四郡在江南。

公元200年,在北方站不住脚跟的刘备投奔了荆州军阀刘表,被安置在南阳郡的新野县,长期寄人篱下。

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刘表惊死,次子刘琮投降。

刘备只得撤往南郡的江陵(今湖北荆州市),在当阳长坂被曹操的骑兵追及,刘备仓皇南逃,一直退到了江夏郡的夏口(今湖北武昌),和刘表的长子刘琦合兵一处,水陆之军大约两万,这就是他的全部家底。

在随后的赤壁大战中,穷途末路的刘备和江东的孙权联合起来,以少胜多,击败曹操。

曹操一路败逃,孙刘联军穷追不舍,从江夏直追到南郡。

此时,荆州七郡的形势是:曹操仍据南阳全郡和江夏一小部,刘备占有江夏、南郡的江南部分,孙权攻占了江夏的江北剩余部分,并在南郡的江北部分同曹军展开拉锯战,江南四郡则抱观望态度。

在三国尚未出现的时候,三方先在荆州搞了个小三国。

刘备是赤壁大战最大的收益者和战后最大的暴发户。

大战过后的刘备实际上已经和曹军脱离接触,利用孙权和曹操在南郡旷日持久大战的大好时机,他率师南下,攻取了江南四郡,终于有了一块立足之地。

经过一年的血战,孙权占领了南郡的江北部分,曹操仅领有南郡的襄阳(今湖北襄阳)一地。

这时候,在长江中下游千里战线上,曹操孙权全面对峙。

曹操在赤壁之战失利后,在西线的江汉平原和东线的淮南留下了两个战略兵团,其中坐镇淮南的是曹营最杰出的将领张辽。

在张辽的指挥下,孙权在淮南屡战不利,东西不能兼顾,缩短战线是孙权唯一的选择。

此时的刘备由于地盘太小,也一筹莫展,他希望能从孙权那里得到南郡的江北部分。

三国时期吴蜀魏的格局与权力争夺

三国时期吴蜀魏的格局与权力争夺

三国时期吴蜀魏的格局与权力争夺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时期,这段时间的历史因为其格局的多变和权力的激烈争夺而备受关注。

三国时期的格局主要由吴、蜀、魏三个国家所组成,而这三个国家之间的权力争夺也影响了整个时代的命运。

本文将探讨三国时期吴蜀魏的格局与权力争夺,并分析对这一时期的历史演进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在三国时期,曹操建立了魏国,刘备建立了蜀国,孙权建立了吴国。

吴蜀魏三国的格局主要由地理因素和各方势力之间矛盾的演变而形成。

曹操位于中原地区,统治大片土地,人口众多,军队强大。

刘备则在蜀地,地处西南山区,资源相对匮乏。

孙权则占据东南沿海地区,交通便利,海上贸易发达。

曹操的魏国在控制中原地区后,逐渐扩大势力范围,威胁到刘备和孙权的利益。

于是,刘备和孙权决定联合起来对抗魏国。

刘备派出自己的重要将领关羽去协助孙权攻打曹操,而刘备自己则集中力量对付袁绍的势力。

然而,关羽攻打曹操时失败了,被曹操所杀。

这个事件使得刘备和孙权之间的关系紧张起来,吴蜀之间的联盟破裂。

随着吴蜀联盟的破裂,吴蜀魏三国之间展开了一系列的争夺战。

刘备一直想夺取中原地区,但是不断受阻于曹操。

而孙权则试图控制长江流域,与曹操进行实力对抗。

刘备后来攻占了割据状态的蜀地,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

孙权也在战争中获得一定的胜利,形成自己的独立势力范围。

在这一时期,吴蜀魏三国之间的权力争夺不仅仅是军事行动,还包括政治手段和外交手腕。

吴国通过与东吴少数民族的联姻,稳定了自己的国内局势,并与南方的越南等国家建立了贸易往来。

刘备则采取了效法周文王的策略,以仁政赢得民心,与南方的百越族建立了友好关系。

魏国则在统一中原地区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各地的法律和制度,以巩固自己的权力。

然而,吴蜀魏三国之间的权力争夺最终以刘备失败和曹操死后被曹丕继位来结束。

曹丕改魏为晋,继续统治中原地区,进一步削弱了吴蜀的影响力。

而东吴孙权的后继者孙皓则因为统治方式不当,导致吴国逐渐衰落。

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是谁

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是谁

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是谁吴国(前12世纪―前473年),存在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姬姓诸侯国,也叫句吴。

你知道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是谁吗?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希望对你有用!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是谁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孙权东吴大帝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

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

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208年,孙权起兵西进,收复甘宁,剿灭了黄祖。

同年,曹操南下,豫州牧刘备大败,曹操占领了荆州后直意要取下东吴。

孙权有意与曹操一战,果断决定,以周瑜为东吴统帅,出兵三江口,与曹操决战,周瑜在赤壁火攻曹操,以三万人大败八十万兵力。

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

后孙权出战合淝,被魏国大将张辽击败。

224年曹丕大军攻打东吴。

孙权命大将徐盛火攻大破曹丕。

229年,孙权于武昌登基为皇帝,建国号大吴(今湖北鄂城),东吴王朝正式成立,旋即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市)。

252年,孙权病逝,终年71岁。

吴国开国皇帝孙权的简介孙权字:仲谋生卒:181 ; 252(71岁)籍贯:扬州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官至:吴国皇帝、谥曰大皇帝、庙号太祖孙权(182-252),字仲谋。

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

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汉族。

生于光和五年(公元182年),卒于太元二年(公元252年)。

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208年,孙权起兵西进,收复甘宁,剿灭了黄祖。

同年,汉丞相曹操南下,豫州牧刘备大败,曹操占领了荆州后给孙权写信,直意要取下东吴。

东吴内部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主战以黄盖为首,主和以张昭为首。

张昭在当时是很有说服力的,但孙权却有意与曹操一战。

此时,鲁肃从江夏带来刘备的军师诸葛亮,表明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

三国知识大全_三国历史文化_三国的艺术成就

三国知识大全_三国历史文化_三国的艺术成就

【三国知识大全】推荐文章1曹植七步诗原文及解释2曹植是怎么死的3诸葛亮是哪里人4为什么说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5诸葛亮有几个孩子6诸葛亮祖籍是哪里7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8诸葛亮的师傅是谁9诸葛亮的故事有哪些10郭嘉和诸葛亮谁厉害11曹操为什么会杀死孔融12刘备为什么要摔阿斗【三国知识大全】图文精华•三国时期孙权厉害吗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

下面是有三国时期孙权,欢迎参阅。

三国时期孙权目前看来孙权是吴郡富春人...•马谡失街亭的原因是什么马谡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官员和将领,马谡的才器是让人刮目相看的,而且马谡也喜欢讨论军计,那么马谡失街亭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是有马谡失街亭的原因,欢迎参阅。

...•关羽败走麦城的原因关羽(?-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解良人,东汉末年名将。

本文是关羽败走麦城的原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羽败走麦城的原因可能有人会说,那是因为他...•三国曹彰有多厉害曹彰,字子文,沛国谯县人,为曹操与卞氏所生次子。

彰膂力过人,武艺精熟,能徒手与猛兽搏斗。

本文是三国曹彰的实力,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三国曹彰的实力曹彰(?-...•魏国曹冲是怎么死的曹冲是东汉时期比较出名的人物,他的出名和其他人不一样,不是能言善辩,也不是能文能武,而是他的聪明才智。

那么魏国曹冲是怎么死的呢?下面是有魏国曹冲的简介...•为什么司马懿不称帝司马懿是那个时代不可缺少的一个人,作为几代帝王的辅佐之臣,曾经为历代帝王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那么为什么司马懿不称帝呢?下面是有司马懿不称帝原因,欢迎参阅...•魏延为什么要造反魏延,南阳郡义阳人,以刘备帐下私兵的身份进蜀,有过多次战功,升迁为牙门。

那么魏延为什么要造反呢?下面是有魏延要造反的原因,欢迎参阅。

魏延要造反的原因 ...•三国吴国孙权的割据地三国时期指的是在东汉末年那个天下大乱的背景下,各个势力经过激烈的拼杀之后,最终形成了三个国家并立的局面。

三国鼎立时期的割据和统一

三国鼎立时期的割据和统一

三国鼎立时期的割据和统一在中国历史上,三国鼎立时期无疑是一个充满纷争和战斗的时期。

自东汉末年开始,陆续形成了魏、蜀、吴三国,彼此并立,相互争夺着统一天下的权力。

但在这个充满动荡和战乱的时期,也出现了割据和统一两种不同的政治局面。

本文将从割据和统一两个方面展开,探讨这个时期的复杂政治格局。

一、割据局面的形成三国鼎立的割据局面源自于东汉末年的衰弱和分裂。

当时皇室内部的权力斗争使政权的统一逐渐失去,地方势力得以膨胀并割据一方,形成了割据局面。

这些地方势力多数是豪强、地主或起义军的势力,他们在混乱的时局下迅速崛起,将一方土地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割据势力是刘表、刘璋和孙坚。

刘表是刘备的表叔,他在荆州自立为王,形成了割据的局面。

刘璋则是刘备的同族兄弟,他在巴蜀地区自行称王,形成了割据势力。

而孙坚则是长江中游的割据者,他以吴郡为根据地,建立起了自己的势力体系。

这些割据者也因此掌握着一方政权,成为三国鼎立时期的重要角色。

二、统一局面的追求与割据局面相对应的是统一局面的追求。

魏、蜀、吴三国间争斗的核心就是追求统一天下的权力。

这种向往统一的愿望在刘备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刘备自称汉室宗亲,他渴望能继承东汉的统一大业。

因此,他在蜀地自立为王,并积极寻求联合孙权、共同攻打曹魏。

虽然最终未能实现统一大业,但刘备的追求统一的精神影响了后世。

除了刘备,孙权也是追求统一的一方。

他在长江以南的地区掌握着极具影响力的势力,他不仅想夺取江东之地,还希望能够一统中原。

孙权通过与刘备的联盟、与曹魏的对抗,试图实现自己的统一愿望。

然而,由于吴国与蜀国在行动上的不协调,以及曹魏坚决抵抗,最终未能实现统一。

三、割据与统一的互相转变在三国鼎立的割据和统一的格局中,各个势力之间的互动使得这两种局面时而交替。

割据之势力也在不断扩张、转变,试图实现自己的统一梦想。

而追求统一的势力也时常陷入分化和割据的困境。

例如,刘备开始在蜀地割据之后,凭借其优秀的政治手腕和军事才能,逐渐壮大自己的势力,并与孙权结成联盟。

江东指的是什么地方

江东指的是什么地方

江东指的是什么地方三国时期的东吴政权,是三国中最强大的政权之一。

东汉末年,天下初定,而东吴内部则是纷乱纷争之时,因此当时东吴集团在中原地区内实力最为强大。

而江东一词则是取自于《三国演义》当中的名句“东征西讨,收服群雄”。

历史上对于这两个词语的解释和认知不一。

孙策称帝后,曾于官渡之战大败曹军精锐部队,使孙权得以收复江东六郡,自此建立江东根据地。

东吴政权虽经过十余年的经营终有稳定政局、复兴汉室的一天。

但是后来东吴内部政权混乱、人心不稳、实力衰退;同时孙权还一度想要夺取吴国的部分地区,最终孙权在公元209年被曹操打败。

一、吴国与江东东吴政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它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与楚国、吴国、越国和南越集团并称为长江流域五大势力圈。

东吴的前身东齐,在这一时期形成,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当时南越、楚国、北越等各大势力间的缓冲地带。

但是东吴在其发展初期,也曾一度衰落,以至于最终沦落为军阀割据势力手中的一个小州。

虽然当时与楚国、吴国、南越集团相比较起来实力相差甚远,但是东吴政权却能与其抗衡数十年之久。

而江东则与江东相距不远,历史上称为东吴或江东地区。

江东地区位于今江苏省、安徽省、江西省境内南部、长江中游南岸、鄱阳湖畔、巢湖之滨等地区。

东汉末年时以刘备为首一大批豪杰在此聚义建立东吴政权并且拥立汉献帝刘协为帝,建立了政权。

刘备去世后,孙权继位称帝,并将东吴政权发展为拥有21万军队和200多万人口的大一统政权。

二、孙策与曹丕孙策,孙权是孙策的父亲。

因此在孙策当上皇帝之后,孙权和孙策都被封为大将军。

孙策在成为皇帝后,向汉献帝建议称帝建国号为孙刘协为汉中王,并且开始讨伐黄巾军。

因为汉中王是当时天下的最高统治者,如果当时称帝就等于是宣布黄巾军为大逆贼。

同时为了实现孙刘协的雄心,孙坚曾多次想要带兵讨伐黄巾军在北方的首领黄巾军和刘备。

但是由于黄巾军内部矛盾重重、人心不稳,因此孙坚也就没有能够成功讨伐黄巾军了。

随后东吴内部又爆发陈宫杀妻灭子事件,而且孙策在平定黄巾军以后就开始整饬军纪、整顿军队并加强对朝臣们的拉拢。

三国各时期群雄割据地图

三国各时期群雄割据地图
03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 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
魏、蜀、吴三国鼎立,互相争夺地盘和资源,形成了长期的战争和政治动 荡。
各国政治制度不同,魏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蜀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吴 国则实行地方分权制度。
各国内部政治派系复杂,有士族、豪门、军队等不同势力,互相争斗,影 响着国家的政治稳定和发展。
曹操的统一北方
曹操在群雄割据的早期,通过一系列 的政治和军事手段,逐渐统一了北方 地区,建立了强大的曹魏政权。
曹操的统一北方,为后续三国鼎立局 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曹魏 在后续的战争中保持了有利的地位。
刘备的建立蜀汉
刘备在群雄割据的时期,通过与各地豪门贵族的联合以及自身的英勇善战,最终在三国时期的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有重 要影响。平原地区土地肥沃,适合种 植粮食作物;而山地和丘陵地区则适 合发展林业和畜牧业。
贸易流通
地理环境决定了贸易路线和流通方式 。例如,长江和大运河成为东吴和蜀 国之间的重要水上贸易通道,而陆路 则相对较少使用。
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官渡之战时期的地图
总结词
官渡之战时期,曹操与袁绍两大势力争夺中原地区。
详细描述
官渡之战时期,曹操与袁绍两大势力争夺中原地区。曹操占据了冀、青、兖、徐四州,而袁绍则控制了冀、青、 兖、徐、豫五州。双方在官渡地区展开激战,最终曹操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和谋略击败了袁绍,夺取了中原地区 的控制权。
赤壁之战时期的地图
04
三国时期的地理环境对政治的 影响
地理环境对战争的影响
战争策略
三国时期的地理环境,如山脉、河流和湖泊,为军事战略提 供了天然屏障或进攻路线。例如,长江天堑使得魏国难以直 接进攻东吴,而蜀国的山地地形则提供了防御优势。

三国各时期群雄割据地图

三国各时期群雄割据地图
蜀国在三国鼎立时期的主要对手是魏国和吴国,其军事策 略主要是利用山地地形进行防御和游击战。同时,蜀国也 注重发展手工业和商业,通过开放盐铁专卖、设立市舶司 等措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吴国势力范围
吴国在三国时期占据了江南地区,势 力范围包括今天的江苏、浙江、安徽、 江西以及福建等部分地区。吴国地处 鱼米之乡,经济实力较强,但军事实 力相对较弱。
详细描述
在赤壁之战后,刘备趁机占据了益州和荆州 的部分地区。他通过与孙权的联盟,成功地 保住了自己在荆州的领土,并且在益州地区 也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 他还进一步征服了西南的巴蜀地区,扩大了 蜀国的势力范围。
吴国势力范围
总结词
孙权在赤壁之战后,占据了扬州、交州和荆 州部分地区,形成了吴国的势力范围。
魏国的统治者曹氏家族通过推行屯田制、兴修水利、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等措施,使得魏国的经济得到 了迅速的发展。同时,魏国的军队也十分强大,拥有大量的骑兵、步兵和弓箭手,是三国中实力最强 的国家。
蜀国势力范围
蜀国在三国后期占据了西南的四川盆地和汉 中地区,以及部分云南和贵州地区。蜀国的 领土面积虽然不大,但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有天险可守,而且蜀地的农业和手工业也 十分发达。
蜀国的统治者刘备家族通过发展农业、兴修 水利、提高手工业生产效率等措施,使得蜀 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蜀国的 军队也十分强大,拥有大量的山地兵和弓箭
手,是三国中实力较强的国家之一。
吴国势力范围
吴国在三国后期占据了南方的江苏、浙江、福建、江西等地区,以及部分广东和广西地区。吴国的领土面积虽然也不大,但 是地理位置优越,有长江天险可守,而且吴地的农业和手工业也十分发达。
三国各时期群雄割据地图
目录

三国演义第二十八章孙权的江东之争

三国演义第二十八章孙权的江东之争

三国演义第二十八章孙权的江东之争三国演义第二十八章:孙权的江东之争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以魏、蜀、吴三国为中心展开。

吴国的兴衰史中,孙权作为重要人物,其领导的江东之争更是成为了一段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

本文将从背景、原因、结果、影响等多个角度,深入解析孙权的江东之争,探究这段历史的真正含义。

一、背景三国时期,魏国已经占据了中原大部分地区,实力强大,而蜀汉与吴国则各自独揽江山,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但吴国的疆土面积相对有限,大多数领土都位于江南的江东地区。

江东地区不仅地势险要,而且物产丰富,被许多势力所关注,包括蜀汉和魏国。

因此,江东之争就在孙权统治时期爆发了。

二、原因1. 内部纷争孙权继承了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的基业,统一了江东地区的诸侯势力,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但是吴国这个新兴的势力存在着内部的矛盾和纷争。

在孙权统治时期,对于权力的争夺一直存在,这也是江东之争爆发的原因之一。

2.魏国的进攻魏国统帅曹操见江东地势险要,物产丰富,攻克此地可以让魏国实力更进一步。

于是,曹操先后派遣许攸、于禁等将领多次进攻江东。

但在吴国诸将周瑜、黄盖和赵云等人的英勇抵抗下,魏军均被击败,江东的防线得以保障。

3. 蜀汉的侵扰蜀汉刘备也曾向江东发起攻击,但未能占据江东一境,始终处于劣势状态。

三、结果孙权的江东之争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初期以防御为主,后期则逐渐转入进攻。

1. 初期防御江东之争开始时,孙权主要是采取防御策略,巩固边境,加强防线。

针对魏国多次进攻,孙权采用有迎有拒的战略,尽量控制魏军的进攻方向,并利用地形和气候等优势,与魏军进行阻击战。

这一阶段,江东地区基本保持了稳定。

2. 后期进攻后期,孙权积极向外拓张,开始向蜀汉的益州和荆州进攻。

其中,孙权率军攻打荆州,他的大将陆逊、吕蒙等人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荆州被攻陷后,吴军又在陆逊和鲁肃的带领下击败了蜀汉的反击,成功夺取了益州。

四、影响江东之争是吴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段历史。

这场战役对于三国时代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孙权人物介绍

孙权人物介绍
重用贤才 孙权求贤若渴,对旧臣、新人都真诚敬重,以礼相待,使得周瑜、鲁 肃等人都深受感动,并纷纷举荐贤才辅佐他。
忍辱负重 着眼全局,不计较一时的成败得失。在夺回荆州、关羽被杀后,刘 备誓要报仇大举伐吴,孙权在多方面努力恢复与蜀汉盟约却遭到拒 绝后,便转向了一直敌对的曹魏方面寻求援助和庇护。
年少有志 中年开创伟业 老年昏庸
谢谢
赤壁大战败曹操 在孙权踌躇满志地想继续进兵荆州时,曹操却领兵南下,在他之前 进入荆州地界。孙权联合刘备共抗曹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 之战。
中年开创伟业
孙权“草船借箭” 孙权乘船到曹操军营前来刺探军情,曹操命令放箭阻止。孙权所乘 大船的一边因为满是羽箭,船开始倾斜,孙权立即命令将船掉头, 这样另一边也很快射满了箭,船又平衡了。
2、决计破曹
曹操准备攻打江东孙权,周瑜从鄱阳湖回柴桑议事。诸葛 亮说曹操攻打江东只为二乔,献二乔可退曹操兵,周瑜当然不 会献出二乔,所以周瑜决计抗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生子当如孙仲谋
4、遗书退阿瞒
曹操起兵进攻东吴,双方对峙于长江两岸,僵持不下。
才智过人 在联刘抗曹的问题上,孙权能认真、冷静地听取周瑜、鲁肃、诸葛 亮及反对者等多方面的意见。孙权还熟谙兵法,统兵治军有方。
219年孙权自刘备手中夺得荆州,使 吴国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称帝,正 式建立吴国。
中国唯一的“大帝”
孙权
1、临危受命、稳固基业
“如果论率领江东将士征杀疆场,和天下豪杰逐鹿中原, 你比不上我。但是如果论知人善任,合力稳定江东,哥哥我又 不如你了。现在大任已经落到你的肩上,你自己好好努力吧。”
孙 权
“生子当如孙仲谋”
东吴大帝孙权(182-252年),字 仲谋,汉族,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 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

《三国演义》孙权简介及人物评价

《三国演义》孙权简介及人物评价

《三国演义》孙权简介及人物评价孙权简介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

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

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与刘备建立了孙刘联盟,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其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正式称帝。

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

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到达夷州。

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

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71岁,在位24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是三国时代统治者中最长寿的。

孙权亦善书,唐代张怀瓘在《书估》中将其书法列为第三等。

孙权为政举措政治在开展军事、外交活动和扩大地盘的同时,孙权注重发展生产、富国强兵。

他接替其兄主事不久,即开始推行屯田。

东吴屯田分军屯和民屯,设典农校尉、典农都尉、屯田都尉等职官管理,屯田兵且耕且战,屯田户只须种田,免除民役。

屯田地区分布很广,屯田的军民多少不等,皖城的屯田基地有屯兵数千家,而毗陵的屯田民则有男女数万口。

东吴屯田的规模可观,且多用牛耕,耕作技术也较先进。

海昌县(今浙江海宁)是孙吴早期唯一的屯田县,由陆逊为屯田都尉。

黄武五年(226年),陆逊以所在少谷为由,上表请令诸将增广农田、拓开屯田,孙权同意扩大屯田面积,并将驾车的牛改作耕牛,亲自耕田,鼓励将吏屯垦。

孙权也注意兴修水利,他于黄龙二年(230年)筑东兴堤,以遏巢湖水。

赤乌八年(245年)八月,孙权派校尉陈勋开凿句容城中路运河,建造粮仓。

又于赤乌十三年(250年)作堂邑涂塘(即今江苏六合县互梁堰),此外,还开凿了几条运河,这些运河既是内河航道,又有灌溉作用。

三国吴国孙权的割据地

三国吴国孙权的割据地

三国吴国孙权的割据地三国时期指的是在东汉末年那个天下大乱的背景下,各个势力经过激烈的拼杀之后,最终形成了三个国家并立的局面。

那么三国吴国孙权的割据地有多大?下面是有三国吴国孙权的割据地,欢迎参阅。

三国吴国孙权的割据地这个“江东”的“江”指的就是我国第一大河流长江。

其中长江在经过芜湖和南京这两个地方时,它的流向大致为从西南到东北,也就是从南到北这样斜过去的。

这一下子就把长江两岸分成了两个部分。

由于在这一段的长江是斜着的,因此长江的北岸也就相当与西侧,而南岸则相当与东侧。

在秦汉以来,人们就把长江在这一段的南岸叫做江东了,这就是“江东”一词的来历。

而孙权的地盘也就是这块地方了。

具体包括今天长江以南的把大部分地区,具体来说就是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和湖南的全境,还有湖北、江苏、安徽的南部以及河南的一部分地方。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交州地区,也就是现在的福建、广东地区,这个地方一直是一个叫士燮的人所占据的,虽然他表面是臣服东吴的,不过这块地方一直到西晋才归中央控制。

此外,东吴还曾经设立了广州,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广州这个名称。

总得来看,孙权的地盘也就是东吴所占的地方还是非常大的,可以说是远远超过魏国和蜀国所占据的土地。

吴国孙权被谁灭了在东汉末年那个天下大乱的时期,在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夺和残酷的较量之后,最终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首先是占据北方大片土地的曹魏政权,然后是占据西南部分土地的蜀汉政权,以及占有江东土地的东吴的政权。

在这三个政权中,存在时间最长的是由孙权所建立的吴国,一共存在了五十一年的时间,最后被东晋所灭。

但是近来有这样一个观点:东吴的灭亡其实是孙权埋下的祸患。

这种观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依据。

首先是孙权一直没有立后。

自古以来,凡是称帝的人几乎没有不广纳嫔妃和佳丽的,这方面孙权自然也不会例外。

但是从他继位一直到他去世,却始终没有立过谁为皇后。

这样的做法表面上看起来是好事:谁都不得罪,一律平等。

但是如此一来却导致了后宫的混乱和争权夺利,每个嫔妃都想坐上皇后的位子,于是便造成了朝廷中党派林立,相互混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吴国孙权的割据地
三国时期指的是在东汉末年那个天下大乱的背景下,各个势力经过激烈的拼杀之后,最终形成了三个国家并立的局面。

那么三国吴国孙权的割据地有多大?下面是有三国吴国孙权的割据地,欢迎参阅。

这个“江东”的“江”指的就是我国第一大河流长江。

其中长江在经过芜湖和南京这两个地方时,它的流向大致为从西南到东北,也就是从南到北这样斜过去的。

这一下子就把长江两岸分成了两个部分。

由于在这一段的长江是斜着的,因此长江的北岸也就相当与西侧,而南岸则相当与东侧。

在秦汉以来,人们就把长江在这一段的南岸叫做江东了,这就是“江东”一词的来历。

而孙权的地盘也就是这块地方了。

具体包括今天长江以南的把大部分地区,具体来说就是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和湖南的全境,还有湖北、江苏、安徽的南部以及河南的一部分地方。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交州地区,也就是现在的福建、广东地区,这个地方一直是一个叫士燮的人所占据的,虽然他表面是臣服东吴的,不过这块地方一直到西晋才归中央控制。

此外,东吴还曾经设立了广州,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广州这个名称。

总得来看,孙权的地盘也就是东吴所占的地方还是非常大的,可以说是远远超过魏国和蜀国所占据的土地。

吴国孙权被谁灭了在东汉末年那个天下大乱的时期,在经过一番
激烈的争夺和残酷的较量之后,最终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首先是占据北方大片土地的曹魏政权,然后是占据西南部分土地的蜀汉政权,以及占有江东土地的东吴的政权。

在这三个政权中,存在时间最长的是由孙权所建立的吴国,一共存在了五十一年的时间,最后被东晋所灭。

但是近来有这样一个观点:东吴的灭亡其实是孙权埋下的祸患。

这种观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依据。

首先是孙权一直没有立后。

自古以来,凡是称帝的人几乎没有不广纳嫔妃和佳丽的,这方面孙权自然也不会例外。

但是从他继位一直到他去世,却始终没有立过谁为皇后。

这样的做法表面上看起来是好事:谁都不得罪,一律平等。

但是如此一来却导致了后宫的混乱和争权夺利,每个嫔妃都想坐上皇后的位子,于是便造成了朝廷中党派林立,相互混战。

第二点是孙权在继位人选上的犹豫不决。

在称帝之后,孙权原本立的是长子孙登为皇太子。

孙登是一个十分贤能又谨慎的人,他对待任何一位大臣都恭恭敬敬,丝毫不敢怠慢,他也曾经多次上书孙权,推荐人才,提出治理国政的举措,因此深得孙权的信任。

只可惜孙登在二十三岁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

在悲痛之下,孙权便立三子孙和为新的太子。

但是孙权对于孙和却始终不能完全信任,最终因为孙和在入庙祭祀时拜访了妻子的叔父被孙权的大女儿全公主诬陷为无礼,再加上全公主又污蔑孙和的母亲王夫人在孙权生病时幸灾乐祸,于是孙权便废黜了孙和,立他的幼子孙亮为太子。

第三点是宠信孙鲁班。

他是孙权的大女儿,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全
公主。

这个人深得孙权的宠溺,只可惜这是一个心肠非常歹毒的人。

她先是害死了自己的妹妹孙鲁育,又和自己的侄子,也就是当时的侍中孙峻勾搭在一起,害死了很多贤能的大臣,导致东吴损失了一大批人才。

从上面的内容可一看出,孙权并没有被任何一个敌人打败,打败他和东吴的可能就是他自己。

孙权在位多少年孙权是我国三国时期吴国皇帝和建立者,他一生励精图治,凭借着自己过人的谋略和智慧,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局面下,最终在江东这块地方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成为了和曹操、刘备等齐名的英雄人物。

孙权一共在皇帝的位子上做了二十三之久,如果把他担任吴王的时间也加进去,那么就是三十年。

如此长的在位时间在三国时期时期应该是名列前茅的。

孙权在十八岁的时候就接替因为一次意外而离世的大哥孙策,开始统领江东。

他带领江东的百姓和大臣,一路审时度势,厉兵秣马,先后在赤壁之战中和刘备联手击退了曹操的大军,又在此后开疆扩土,基本统一了整个江东地区。

在曹操的儿子曹丕篡汉称魏之后,善于观察形势的孙权上奏曹丕,愿成为他的藩属,于是曹丕便封孙权为吴王、大和荆州牧。

随后刘备率兵讨伐孙权,他又慧眼识人,任命年轻的陆逊为大都督,于夷陵之战中大破蜀军,随后又趁势击败了来犯的魏军,最终在229年于武昌正式称帝,建国号为吴。

在称帝之后,孙权一方面内部治理国政,另一方面又与蜀国重新合好,颇有功绩。

但是在他晚年的时候,因为对继位人选摇摆不定,
而导致了吴国朝政混乱。

为日后吴国的衰落埋下了祸根。

孙权于252年4月去世,享年七十岁。

谥号为大皇帝,庙号太祖。

总得来看,孙权的一生虽然没有一统天下的野心,但他在江东这块地方还是做出了非常大的功绩的,值得我们敬仰和钦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