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题一1. 特别提款权是()在第二次美元危机时创造的储备资产。
A. 世界银行B. 本国中央银行C. 国际金融公司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 下列经济一体化组织中,()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A.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B.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C. 北美自由贸易区D. 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3. 发达国家的经济运行模式有多种,其中()是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
A. 美国模式B. 日本模式C. 法国模式D. 德国模式4. 与小型经济开放体相适应的汇率制度为()。
A. 汇率目标区B. 浮动汇率制度C. 货币局制度D. 无法定货币安排5. 自然和社会条件都比较优越,其资金、人力、自然资源和市场方面都适于建立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中国家是()。
A. 石油生产国B. 原料和初级产品生产国C.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D. 综合发展型发展中大国6.米德冲突发生在()。
A. 固定汇率制度下B. 浮动汇率制度下C. 任何汇率安排下D. 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7. 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模式有多种,其中()是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A. 美国模式B. 日本模式C. 法国模式D. 德国模式8. 经过10多年的转轨,东欧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经济形势日益好转,主要表现为()。
A. 改革所有制结构,推行企业私有化B.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实行经济运行市场化和法制化C. 扩大对外开放,实现贸易和资本自由化D. 经过了“休克疗法”,经济体制已起死回生9. 凯恩斯学派认为,滞胀是由于经济体内部发展不平衡引起的,发展较快的部门引起物价上涨,发展较慢或停滞的部门引起高失业。
这种理论是()通货膨胀。
A. 结构性B. 混合型C. 需求拉起的D. 成本推动的10. 在经济增长速度方面,经济全球化的不平衡性突出表现在()之间。
A. 发达国家B. 发展中国家C. 新兴工业化国家D.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参考答案:DCBCD ADDAB名词解释1.横向跨国并购:是指两个以上国家生产或销售相同或相似产品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其目的是为了扩大世界市场份额,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寡头垄断力量。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复习题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复习1.世界经济的形成过程:1)世界经济的萌芽时期:①15世纪末16世纪初——18世纪中叶②“地理大发现”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地理上的条件③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分工——“三角贸易”④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只是一种早期的原始形式2)世界经济的初步形成时期:①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②工业革命为世界经济的形成准备了必要的条件③工业国与农业国之间的分工④世界经济没有最终形成3)世界经济的最终形成时期:①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②第二次科技革命为世界经济的最终形成提供了强大动力③工业制成品与初级产品的分工④世界经济最终形成2.国际分工决定因素:自然条件(必要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决定条件)3.国际分工理论:1)绝对技术差异论:1776年亚当.斯密2)相对技术差异论:1817年大卫.嘉图3)生产要素禀赋论:1933年赫克歇尔、奥林4.国际分工的类型:5.世界市场的基本特征:1)统一性:①各国经济循环和周期的同步性②商品和资本的自由转移③“一种商品一个价格”的规律经常存在2)竞争性:包括商品国际交换中的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3)扩展性:世界市场的围、规模及容量都在不断扩大6.经济全球化的涵: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是指,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通过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以及国际间人员和技术的流动,越来越紧密地把世界经济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以致成为一种经济网络的状态和过程。
7.国际经济协调1)含义: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是指,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通过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以及国际间人员和技术的流动,越来越紧密地把世界经济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以致成为一种经济网络的状态和过程。
2)积极作用:①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②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③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④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3)局限性:①缺乏约束力和彻底性②缺乏公正与平等性8.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贸易保护主义1)起源:随着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地位的提高以及在制成品出口中与发达国家竞争的加剧,发达国家针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开始实行严格的保护。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复习提纲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复习提纲主要章节:第二篇世界经济的运动与协调第五章国际贸易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第六章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的发展第七章当代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与金融全球化第八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名词解释:2个特里芬难题简述题:1个影响国际投资的因素(举出例子)图形分析题:1个论述题:1个跨国公司的理论(图形自己画)材料分析题:1个重要考点:一、“特里芬难题”1.“特里芬难题”的含义:国际清偿力的需求不可能长久地依靠国际货币的逆差输出来满足。
这一难题实际上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就已存在,只不过在布体系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更为典型罢了。
2. “特里芬难题”的告诫:“特里芬难题”告诫我们:依靠主权国家货币来充当国际清偿能力的货币体系必然会陷人“特里芬难题”而走向崩溃。
不论这种货币能否兑换黄金,不论是哪一国货币,不论是一国货币还是几国货币,也不论是以一国货币为主还是平均的几国货币,其实质道理是一样的,因而其结果也会一样。
这一揽子货币安排有什么问题呢?将通过一个“媳妇煮粥”的故事来讲述这一问题:从前有个媳妇,贤淑能干。
后来婆婆让她主持家务,负责给全家人煮粥。
由于每年打的粮食很有限,然而这一家却年年添丁进口,为了让全家人都吃饱,媳妇只好不断往锅里加水,结果是粥越来越稀。
最后,婆婆怀疑媳妇把粮食偷着背回了娘家,一气之下,将她赶出了家门。
这个例子可以很好地说明特里芬难题。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国承担着两个基本的职责,一是要保证美元按固定官价兑换黄金,以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二是要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力,即美元。
然而这两个问题,信心和清偿力却是有矛盾的,美元过少会导致清偿力不足,美元过多则会出现信心危机。
原因在于,美国要持续不断地向其他国家提供美元,只能让自己的国际收支始终保持赤字,由此留下的“大窟窿”,惟一的填补办法就是开动印钞机,印刷美元现钞。
这无异于往锅里加水,结果是美元越来越多;然而另一方面,收支赤字却意味着美国的黄金储备不仅不能增加,反而会由于别国的兑换而减少。
世界经济学概论期末总复习提纲..
前言一、何谓世界经济?是指世界各国与各地区经济在国际分工、国际市场和国际信贷的基础上,通过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而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
世界经济不是指世界范围内各国国民经济简单的相加,而是各国国民经济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连接起来的有机整体。
国际经济是指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它是以民族国家的存在为前提的,而世界经济则是以整个世界的存在为前提;世界经济的研究范围更广泛世界经济是个历史范畴。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发生变革。
世界经济的内涵(注意三个要点):⏹1、不是各国国民经济简单相加,而是个有机整体;⏹2、不等同于国际经济;⏹3、是个历史范畴。
二、世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分为四个部分:⏹1、研究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现状及存在问题,从而揭示其运动发展规律;⏹2、研究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及一般发展趋势;⏹3、对国际经济关系的研究;⏹4、对不同类型国家国民经济的研究。
第一章第一节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世界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的形成基础是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
一、世界经济的形成(一)萌芽时期:15世纪末16世纪初— 18世纪中后期地理大发现------英国产业革命世界经济最初的萌芽,产生于西欧的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历史时期。
在这一时期,封建社会的工农业生产和商品货币关系有了较大的发展,从而导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1)1487年---1488年葡萄牙人巴托罗缪·迪亚士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2)葡萄牙贵族瓦哥斯·达伽马于1497年7月8日从里斯本出发,绕过好望角,再沿非洲东海岸北上,穿越印度洋,于1498年5月20日到达印度。
3)意大利人里克斯多佛·哥伦布于1492年8月3日率船队西行,横渡大西洋,最终到达中美洲的圣萨尔瓦多岛、海地岛、古巴岛。
此后,哥伦布又三次西航,陆续抵达西印度群岛和中、南美洲大陆的其他一些地方,历史上称为“发现新大陆”。
《世界经济概论》第二版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部分)
第二讲经济全球化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第一节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成因一、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几种重要趋势(一)多极化趋势所谓多极化,简单来说,是指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多中心化。
所谓“极”,就是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世界意义和影响的经济中心,每一个极或者说每个经济中心,各自应拥有较强大的经济实力,可以同其他极或经济中心相抗衡,并对所在地区和周围相当数量的国家或甚而对世界范围的多数国家,在经济交往上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及辐射力。
(二)经济一体化(三)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就是24小时相互联系的、极度活跃的、剥夺睡觉机会的、并受电子邮件推动的世界。
—一劳克斯·施瓦布二、经济全球化的内涵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人员交往等活动,使得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三、经济全球化的表现1.生产活动全球化国际分工内容的变化: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国际分工以现代工艺、技术为特征的国际分工;产业部门间的分工各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和以产品专业化为基础的分工;物质生产领域的分工服务领域的分工;在高技术产业中,出现了产品的研发与产品制造的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机制的变化:市场自发机制决定的分工企业(主要是跨国公司)的协议性分工一体化区域集团各成员组织的协议性分工2.贸易全球化3.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和重要特征,又是经济全球化的催化剂。
是经济全球化的体现和催化剂。
4.投资活动全球化投资规模增长迅速投资主体多元化国际投资政策自由化5.技术全球化技术使用全球化技术合作全球化技术生产全球化6.信息全球化信息全球化一是指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带来了全球信息数量的激增,传播速度的加快和传播范围的拓展;二是指因信息技术的进步,任何信息都可以成为全球化信息。
7.人力资本全球化四、经济全球化的成因1、各国拥有生产要素的不平衡2、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是根本原因。
(完整word版)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及其答案及复习重点汇集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一)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5分,共30分)1.国际分工按照各国不同生产领域之间媒介不同可分为()。
A.以商品为交换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B.以资本为媒介的国际分工C.垂直型国际分工 D.混合型国际分工2.经济全球化的成因主要包括()。
A.科技革命的大发展 B.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C.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D.跨国公司的大发展3.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和影响主要有()。
A.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B.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C.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D.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4.战后科技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全世界的生产力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是十分巨大的,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主要表现有()A.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扩大了资本积累C.增加了就业 D.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5.人口老龄化给各有关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A.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老化 B.劳动力短缺C.经济发展加快 D.社会保障负担加重6.下列属于发达国家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是()。
A.通过技术和经济援助,转移污染工业,把危险性大和对环境具有潜在威胁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B.在国家环保政策的调控下,增加环保资本和技术的投入,实行清洁化生产。
C.通过发展高科技和技术创新,提高增长的质量,减少单位产值中资源的消耗及污染的排放量。
D.维持的是其原有的高消费生活方式7.战后,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国际贸易的内容具有突出的新特点()。
A.国际贸易的内容在比例、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B.多边贸易的内容和范围大大扩展。
C.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四位一体迅速发展,互相促进。
D.军火贸易不断增长。
8. 经过近30年的探索,中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具体表现在()。
A.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B. 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逐步深入C.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基本建立D.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9.国际直接投资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整理
世界经济概论一、名词解释1、全球价值链全球价值链是国际分工从单纯的市场调节到有组织的协调。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定义:全球价值链是指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从原料采购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
2、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补充条款。
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通过。
3、世界市场体制世界市场体制是在国际经济法基础上世界各国认同的国际交易和要素跨国流动的规则体系或行为规范体系。
世界市场体制是国际经济条约和国际经济惯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国际经济规范演变与世界市场发展共同决定世界市场体制的变动。
4、清洁发展机制(CDM)发达国家通过资助发展中国家具有减排效果的项目,获得一定的减排指标,可算作其在议定书下减排承诺的一部分。
5、比较优势陷阱PPT C3 P7比较优势陷阱是特指发展中国家比较优势长期化(尤其是劳动力的比较优势)的结果。
6、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美元为核心的双挂钩体系。
即美元与黄金挂钩、IMF国家货币同美元挂钩。
7、牙买加协定牙买加协定(Jamica Agreement)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史密森协定相继崩溃之后,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的会议上达成的国际货币制度的新协定。
1978年4月生效。
8、莱茵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经济是政府引导型的市场经济。
强调有效的竞争秩序、有限的政府干预、经济民主与社会公平。
引导企业走向公平,注重公平9、安格鲁—撒克逊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经济是政府监管型的市场经济。
强调公平竞争、政府调控、保障制度。
实行自由的企业政策,注重效率。
10、环境库兹涅茨曲线1991年,Grossman和Krueger将原先用于描述收入不均等程度与发展阶段关系的库兹涅茨曲线应用于环境问题,提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设(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EKC):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存在“倒U型”关系。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第一章一、(1)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包括: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本流动、外汇交易、国际经济一体化。
(2)世界经济的基础是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3)概念区别:国别经济强调民族国家,国际经济强调国家之间的联系,世界经济强调联系之后形成的整体。
二、世界经济中的微观主体:国家、跨国企业、国际组织。
(一)国家三要素理论:领土、人民、合法的政治权力(政府);(二)跨国公司指在两国或更多国家之间组成的公营、私营或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实体;(三)国际组织IOs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国家(或其他国际法主体)为实现共同的政治经济目的,依据其缔结的条约或其他正式法律文件建立的常设性机构:世行、IMF、WTO等。
①世界银行(WBG)是世界银行集团,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和国际开发协会(IDA),主要职能是联合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低息贷款、无息信贷和赠款,在减轻贫困和提高生活水平的使命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世界银行并列为世界两大金融机构之一,其职责制定成员国间的汇率政策和经常项目的支付以及货币兑换性方面的规则,并进行监督;对发生国际收支困难的成员国在必要时提供紧急资金融通;为成员国提供国际货币合作与协商等会议场所。
③世贸组织WTO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
1995年1月1日开始运作,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
世贸组织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
它的前身是1947年订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与关贸总协定相比,世贸组织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知识产权贸易,而关贸总协定只适用于商品货物贸易。
三、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一)萌芽:1、手工业、商业与农业的进一步分化、2.封建社会末期各国之间的贸易联系、3、地理大发现(二)初步形成:1.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与对外殖民扩张、2.产业革命、3.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三)最终形成:1.第二次科技革命、2.生产关系变化(资本的集中和积聚)四、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与现状:1、世界经济持续增长;2、国际分工深刻变化;3、国际贸易迅速发展;4、国际资本流动快速发展;5、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6、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7、国际协调机制加强:WTO、GATT、IMF出现并发挥作用;8、国际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欧共体、APEC、北美自贸区;9、世界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一超多强;10、南北矛盾与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发达国家(北方)和发展中国家(南方)之间收入差距继续扩大。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说课材料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5题)1. 关税同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完全取消关税或其它壁垒,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关税壁垒而缔结的同盟。
结盟的目的在于使成员国的商品在统一关税的保护下,在内部市场上排除非成员国商品的竞争,它开始带有超国家的性质。
例如东非共同市场和70年代初期的欧洲经济共同体2. 国际金本位制黄金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是最终清偿手段,充当国际货币.币值比较稳定各国货币都规定有含金量,它们之间的兑换率就由它们的含金量比例决定。
实际汇率围绕法定平价上下波动,其波动幅度不会起讨平价加减黄金的运输成本。
汇率制度是严格的固定汇率制。
3.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
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
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
4. 出口导向型战略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也称为外向型发展战略,其主要特点是一国(地区)以大量的商品出口为导向,并以制成品出口逐步代替过去的初级产品出口,把经济活动的重心从以本国(本地区)市场为主转向以国际市场为主,利用扩大出口来积累资金,进而推动国民经济整体或地区经济整体的发展。
5. 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利用美国1947年的经济统计数据,经过测算表明,美国进口商品的资本密集程度高于美国的出口商品。
这意味着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这一结果与赫克歇尔-俄林定理恰恰相反,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
6. 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百度结果)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以亚当斯密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和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的实践为理论依据,主张国家对私人企业尽可能少干预,实行自由经济、自由贸易;企业高风险、高利润;强调个人自由,反对国家制定经济发展规划。
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是:①私人经济占绝对主导,国有经济比重小;②私人资本集中程度高,垄断性强;③市场自发调节作用很大,国家干预少;④劳动力市场的自由开放程度高、流动性大,就业竞争压力大。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资料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资料导论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的区别: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地区)经济相互联系⽽形成的⽭盾统⼀体,它不是各国国民经济的简单加总,⽽是相互渗透的有机结合,是⼀个历史范畴。
国际经济是指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或国家间的经济活动。
国际经济只是世界经济的⼀个重要⽅⾯。
世界经济是全球性的经济实体,不以国家存在为前提。
但是国际经济以国家存在为前提,国际经济会随着国家的消亡⽽消亡。
世界经济研究包括国际经济关系在内的全球性经济问题。
第⼀章世界经济成长的基础与历程(第三节没有)1.国际分⼯的含义、决定因素、形式、性质含义:国际分⼯是社会分⼯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超越国界⽽形成的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劳动分⼯,是国内分⼯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
决定因素:A.各国赖以⽣存发展的⾃然条件,包括资源,⽓候,⼟壤,地理位置和国⼟⾯积等。
B.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劳动⼒、技术、产业、市场的质量和规模等。
性质:主要是资本主义性质(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和国际⽣产关系决定着国际分⼯的性质,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当代国际⽣产关系中⼀直占统治地位,所以现存的国际分⼯主要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形式:A.按劳动本⾝特点分:⼀是社会⽣产各⼤部门之间的国际分⼯,⼆是社会⽣产⼤部门内部各个⼩部门和⾏业之间的国际分⼯,三是由产品专业化、零部件专业化、⼯艺专业化形成的国际分⼯。
B.按各国不同⽣产领域之间的媒介不同分:⼀是以商品交换为媒介的国际分⼯,⼆是以资本为媒介的国际分⼯。
C.按参与国际分⼯的国家社会经济⽔平不同分:⼀是垂直型国际分⼯,⼆是⽔平型国际分⼯,三是混合型国际分⼯。
2.世界市场含义:指商品和各种⽣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进⾏交换的场所以及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基本特征:A.统⼀性,世界市场是⼀个相对统⼀的整体。
主要标志有:⼀是各国经济循环和周期的同步性,⼆是商品和资本的⾃由转移,三是“⼀个商品⼀个价格”的规律经常存在。
B.竞争性,世界市场为各国经济提供了全球性的竞争舞台。
世界经济概论(第三版)习题及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习题与答案:1.世界市场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有哪些?世界市场的基本特征包括:(1)统一性。
这是指世界市场是一个相对统一的整体。
世界市场并不因为各种社会制度和经济集团并存甚至是对立而被割裂。
(2)竞争性。
世界市场为各国经济提供了全球性的竞争舞台。
这种竞争性主要表现为商品国际交换中的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
(3)扩展性。
除了战争或危机的年代,世界市场的范围、规模及容量都在不断扩大,在科技革命浪潮所引发的工业高涨期间则更具飞跃的势头。
世界市场的运行机制包括:(1)国际价格机制;(2)关税率机制;(3)资本收益率机制;(4)汇率机制;(5)资源配置机制;(6)传导机制。
2.世界经济的形成经历了哪几个历史阶段?世界经济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1)萌芽期。
这一时期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一直延续到18世纪中后期,前后经历了近300年的时间。
(2)初步形成期。
这一时期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前后的英国产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工业社会在欧美国家的建立,包括整个资本主义确立时期,经历了大约100年的时间。
这一时期世界经济的形成是在机器大工业的基础上以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和世界市场的开拓为主要标志的。
(3)最终形成期。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20世纪初,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世界市场范围的扩大,特别是以资本输出为特征的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巨大进展,以及世界领土被瓜分完毕,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最终形成了。
3.20世纪上半期世界经济发展的不成熟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下,世界经济增长受到重创,世界贸易的缓慢发展,资本国际化步履蹒跚,资源争夺战愈演愈烈,国际金融秩序不稳定,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第二,国际金融动荡与金本位制度瓦解。
金本位制度崩溃为各国通货膨胀打开了方便之门,导致各国汇率的剧烈波动,促使若干个相互对抗的货币集团出现。
20世纪30年代国际金融领域的无序状态,使世界贸易和国际投资受到了更多的阻碍和困扰。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世界经济学习题答案全本加2套样卷)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
它是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 通过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本流动、外汇交易、国际经济一体化等多种形式和渠道, 把世界范围内各国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方面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
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指世界上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 是国际贸易和各国(地区)经济联系的基础。
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的结果, 是生产社会化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
地理大发现: 地理大发现是指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在海外探险发现美洲大陆以及开辟通往东方新航路的过程, 它开辟了环球的商业通道, 扩大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 促进了作为整体的世界经济萌芽。
产业革命:产业革命是指由科学技术的飞跃引起的整个经济领域的重大变革, 它不仅包括物质生产技术的根本变革, 而且也包括生产关系的重大变化。
科技革命是产业革命的前提和准备, 产业革命是科技革命的结果。
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是指科学知识或理论加速转化为技术变革, 进而引起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基础和出发点, 科学革命引起了技术的进步。
科技革命则包括科学革命, 也包括技术革命, 它是上述两者的高度概括。
二、简答题1. 简述世界经济的内涵。
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
世界经济既包括国际经济关系, 又包括构成这种经济整体的各国内部的经济关系, 这种经济关系既涉及生产领域, 也涉及商品交换、资金流动、技术转让等各个领域。
世界经济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 是经济概念体系中的一种, 是人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的一种方式。
世界经济还是一个历史范畴,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发生变革。
作为人类历史的一个特殊阶段, 世界经济镶嵌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之中, 而其自身也有形成发展的历史规律性。
复习提纲(世界经济概论)PPT课件
3、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与世界经济 介绍战后影响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政治经济因
素;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主要阶段;美国、 日本在世界经济格局未来变迁中的地位;世界 经济发展趋势;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主要经济体。
重点掌握:世界经济格局的内涵、影响世界经 济格局变迁的因素、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 阶段、未来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趋势。
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
重点把握:国际货币体系的内涵;金本位制的 内容与特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积 极影响及其不足之处;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 的特点、积极影响与不足之处;中国在未来国 际货币体系改革中的定位和基本思路。
11
8、战后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演变 介绍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理论的演
9
6、经济全球化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介绍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与成因;经济全球化的
主要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发展趋势;经 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危机。 重点把握:内涵、成因与表现、影响;经济全 球化背景下金融危机的种类、内涵、特点;美 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影响、启示。
10
7、战后国际金融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介绍国际货币体系概述、国际金本位制、布雷
5、国际经济一体化与世界经济 介绍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理论
基础(静态效应与动态效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现 实发展(欧洲、北美、亚太);国际经济一体化对世 界经济的影响;中国的FTA战略。 重点把握:内涵、主要形式;静态效应与动态效应; 欧洲、北美的现实发展;中国的FTA战略(背景、历 程、优劣势、机遇和挑战、对策)。
原因、阶段等。 答题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3
3、论述题(40分) 考试形式:3个论述题选2个,20分/题,合计
40分。 考查对象:与世界经济原理相联系的现实问题。 答题要求:掌握原理、了解现实、规范答题。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复习重点1 世界经济是以各国国民经济为主体,通过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以及国际劳务合作等各种纽带相联结,在世界范围内所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的总和。
2 世界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区别和联系国际经济指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或国际间的经济活动,是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
世界经济是研究世界经济的特殊矛盾和运动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支学科,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为指导思想。
通过研究国际生产关系,揭示世界经济发展过程及规律。
国际经济是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分支学科,以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为指导思想。
通过分析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问题,为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政策服务。
3 国际分工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超越国界形成的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内社会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是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4 世界市场(狭)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
(广)泛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5 世界经济形成过程○萌芽期(15C末期至18C中后期)世界经济建立在暴力和掠夺基础上,只是为后来资本主义发展和市场经济建立创造了条件。
○初步形成期(18C60年代至19C70年代)国际分工体系建立,世界市场形成,机器大工业成为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扩张的锐利武器。
○最终形成期(19C70年代)第二次科技革命引起生产的集中和资本的集中,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
6 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英国取代荷兰成为世界经济中心(国内)“圈地运动”实现对农民的剥削,大力发展工场手工业,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国外)取得海上霸权和世界贸易中心地位,大力进行殖民扩张、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
○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经济中心英国产业革命推动了美国技术革命发展;一战获得了千载难逢的进行经济扩张的机遇;二战使得经济进一步获得发展。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复习
(1)世界经济发展进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商品国际化时期、资本国际化时期、生产国际化时期。
(每个时期的标志性东西和主要特征)(2)世界经济格局的转变:世界格局是指活跃在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之间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
世界经济格局的中心大体经过了西、葡(16世纪)-荷兰(17世纪)-英国(18世纪中-19世纪中)-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60年代)-多极化(20世纪60年代-70年代至今)。
世界经济格局呈现由多个力量(国家)或力量中心(国家集团)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决定的趋势。
(3)金砖四国:即巴西、俄罗斯、中国、印度。
“金砖四国”崛起成为国际力量格局变化的催化剂。
高盛公司认为,金砖四国崛起将成为决定未来国际经济变化的主要因素。
随着这个四个国家的崛起,世界经济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
首先,这个四个国家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其次,这些国家会带动周边国家的发展,区域影响力会大大影响;最后,这些国家对商品和资本的需求会迅速增长,对国际资源产品和资本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4)世界经济形成的前提条件是世界市场的形成;而世界市场的兴起和演变又是以国际分工的产生和深化为基础的。
因此研究国际分开的形成是研究世界经济的基础。
国际分工形成的原因:国际分工及其格局的形成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的原因。
国际分工首先取决于各国的自然禀赋和社会生产力,以及生产关系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比较优势和经济制度,这是国际交换产生的基础,是国际分工的起点。
世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国际分开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国际生产关系又制约了国际分工的发展方向和各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决定了国际分工的发展。
(5)国际分工的类型:1.按分工深度即稳定性划分:基于自然资源差异之上的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分工(最稳定,分工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没有直接关系);基于要素富裕度差异之上的不同要素密集型制成品的分工(其稳定性较低);基于协议的产业内部分工(由于政府之间和跨国公司内部的协议具有易变性,因此这种分工的稳定性较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当代大学生,面对世界经济格局,作何思考?一、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一)世界经济依然是西方主导虽然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大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
但是从总体上看,冲击并未根本改变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不论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还是在全球经济事务中的影响力,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都还占据着主导地位。
1.经济实力本次世界经济危机之后,虽然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对经济实力有所下降,但其在世界经济实力中的主体地位依然没有受到根本性的影响。
在体现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贸易、对外投资和对外贷款等方面,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中依然具有相当明显的优势。
2.科技实力毫无疑问,各发达经济体仍是全球研发能力最强的国家或地区。
科技实力上的巨大优势,是当前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经济最为重要的凭仗之一。
3.国际经济事务一国对国际经济事务的影响力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世界性国际经济组织的影响力;二是对世界经济中重要事务的影响力。
西方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中一些重要事务的影响能力,也远远强于发展中国家。
例如,发达国家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力就比发展中国家大得多。
一方面,由于跨国垄断的大规模发展,发达国家对诸如计算机、汽车、黄金、原油等商品的国际价格,都有着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决定能力;另一方面这些商品价格的发布也基本上来自于发达国家能够控制的市场。
不仅如此,主要西方大国由于充当着国际本位货币的发行者,还不断收取高额的铸币税。
(二)发展中大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达到了新的高度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金砖五国”(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为代表的发展中大国由于经济增长的速度普遍高于西方发达国家,经过20年的发展,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发展中大国在世界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和人均GDP日益上升;其二是发展中大国在要素国际流动中的重要性日益上升;其三是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发言权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随着经济实力的显着提高,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以金砖国家为首的一些发展中大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话语权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发展中国家推荐的世界贸易组织秘书长候选人甚至已经能够在2013年5月7日击败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所支持的候选人了。
发展中国家参与的“二十国集团”在经济事务方面的影响力正在超越发达国家组成的“七国集团”。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0年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
而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把发达国家的投票权向发展中国家做了些转移。
这一举措意味着,未来发展中国家在这两个组织中发言权的变大,在国际货币体系中话语权的相应变大。
(三)发展的不平衡和贫富分化继续发展虽然过去的20年,由于发展中大国的发展速度快于发达国家,似乎世界经济变得均衡了,但是从贫富分化的绝对值来看,发展不仅不是平衡的,反而呈现更大规模的不平衡,贫富分化出现了进一步的发展。
1.发展的不平衡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指世界各国经济增长和实力发展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经济发展要素分布的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本积累、物质财富积累、科技创新能力、经济体制等方面。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另一个体现,则是各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不平衡。
这体现在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2.贫富的两极分化贫富的两极分化作为一个经济现象,普遍存在于世界经济整体以及各国国民经济之中。
虽然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以及各国政府都在消除贫富两极分化上有足够的重视,但贫富两极分化的程度却并没有减小,反而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这既体现在国与国之间贫富差距的继续拉大,也体现在民众与民众之间贫富两极分化的继续深化。
二、未来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前瞻(一)在短期内世界经济的基本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虽然由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持续影响,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即使经历了经济危机的冲击,变化的效应仍难以在短期内体现出来。
在诸如五年、十年这样的短时间内,由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的世界经济格局,依然难以发生根本性的转变1.发展中大国尚不足以挑战发达国家地位虽然新兴经济体近些年经济发展普遍较快,但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他们在诸如高端产业、金融业、研发能力、管理经验、资金、人才和教育、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劣势依然明显,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实力中的主体地位也依然牢固。
而且,世界经济体系具有其内在的稳定性,治理结构更有着强大的惯性。
作为当前世界经济体系的既得利益者,发达国家肯定会努力维护其自身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发展中国家由于整体经济实力的不足以及经济正处于上升阶段,应该也不会通过比较激烈的手段冲击发达国家的主导地位。
2.发达国家内部也不会有较大变动自二战之后美国的“独领风骚”发展成美、欧、日三足鼎立之后,虽然各个时期它们相互之间的经济实力地位有着不断的变动,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居首、欧盟次之、日本最末的基本格局一直比较稳定。
(二)在中期里世界经济格局的改变已经不可避免虽然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在短期内还难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在发展不平衡规律的持续作用下世界经济格局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持续发展下去必然带来世界经济格局大的变化。
这种变革将会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相对经济实力的大变化;二是国际分工的转型和调整;三是世界经济治理结构的改变。
WTO在其运行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一、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缺陷随着wto争端解决机制,在因适用wto协定而产生的各种争端的解决过程中,不断被成员国所采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一些问题和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
(一)规则性缺陷1.缺乏有关竞争政策和劳工标准的条款。
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对一些行业的相关条款进行了修正,同时,又作出了很大的改进。
但是,对于竞争政策和劳工标准的方面,却缺乏相应的条款。
因此,对于wto的争端解决机制而言,如果遇到有关这两个方面的相关纠纷就会形成无法可依的局面,从而难以对此二者的纠纷进行公正裁决。
2.执行期限过长。
按正常程序,wto争端解决机制启动到结束也可能需要近30个月的时间。
这个时间限制还有赖于各成员、专家小组、上诉机构的诚意遵守,wto争端解决机制缺乏特别是对专家小组和上诉机构拖延执法的约束机制。
而且,争端解决程序的启动通常是在受影响国家第一次通知可能的争端当事方的几个月之后。
3.争端解决程序中的损失问题。
wto争端解决机制缺乏对损害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补偿。
即使争端能得到解决,通常的方式是在专家小组的报告通过后,由犯错的一方纠正错误行为或授权报复,没有对败诉方前面的错误行为的追溯惩罚措施。
即使违法国迅速撤销了被投诉的违法措施,受影响的一方也只能从有关措施被撤销后取得救济。
4.在上诉方面,上诉机构具有浓厚的司法色彩,但它并没有被赋予上诉请求合理性的权利,即:没有驳回上诉的权利,这在一定程度上贬损了机制的权威性。
5.在代表问题上,wto否认了小的发展中国家自由派遣私人律师作为代表的权利,这实际上否认了争端当事国完全有效的代表权。
6.在反竞争政策和劳工标准上,由于缺乏相应的实体规则,wto争端解决机制对反竞争政策和劳工标准的问题往往是无能为力的。
(二)结构性缺陷1.是发展中国家难以真正实行交叉报复方式。
wto的争端解决机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是它以强硬的经济制裁方式对裁决的实行进行监督。
具有代表性的是中止减让和交叉报复。
如果涉及发达国家对其他发达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而言,这样的经济制裁措施是可以真正保证履行,并且带来很大的威慑力的。
但是,发展中国家对一个发达国家而言,是不是能够真正实施这样的经济报复措施还有待商榷。
2.另一个缺陷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建议难在wto通过。
为了提高wto的运作效率,减少自身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
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很多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比如:延长发展中国家的合理执行期限,缩短发达国家的合理执行期限;设立监督机构保障条款落实;改进技术援助体制等。
但是,由于发达国家考虑到自身的利益,缺乏推进这些改革措施的兴趣,同时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力量仍然薄弱,这些建议一直都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难以通过。
三、对wto争端解决机制进一步改革的建议对于wto争端解决机制九年多的实践暴露出来的问题,wto成员有必要通过评审对《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谅解》的各项规定进行澄清和明确,促使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完善和合理化。
虽然评审涉及《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谅解》的很多方面,但wto成员最关注的问题主要是下列三大问题:1.执行;2.wto争端解决机制的透明度和对外开放;3.发展中成员(国)在wto争端解决活动中的特殊待遇与充分有效参与问题。
从wto的有关规定来看,争端解决机制的完善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来实现的:首先,对解决争端的程序规则(主要是《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和实体规则(各适用协定)的正式修改;其次,对上述规则作出有法律约束为的权威解释;再次,由dsb在争端解决实践中,对这些规则作出虽无法律约束力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解释。
3.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增长与发展是密切联系的两个不同概念.经济增长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产品和服务量的增加,用来量度的是GDP(GNP)或其人均值.经济发展除包含经济增长外,还包含经济结构的变化(如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度化,消费结构的改善和升级),社会结构的变化(如人口文化教育程度的提高,寿命的延长,婴儿死亡率的下降)环境的治理和改善,收入分配的变化(如社会福利的增进,贫富差别的缩小)等.所以,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当然也有可能出现有增长而无发展的情况.4.世界经济与全球经济的区别?论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的区别与联系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这两个概念在教学中被教师和学生交替使用,以为是内涵完全相同的概念,把二者混为一谈。
其实,这两个概念既有不同点又有相同点。
为此,本文就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作简要论述。
区别:1、内涵不同。
经济全球化是指各种经济资源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广泛和深入地进行自由流动和“合理”配臵的过程,从而出现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加深,是世界各国经济相互间高度依赖和融合的表现;经济一体化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经济一体化,即世界经济一体化,或称全球经济一体化,它指各国国民经济之间彼此相互开放,取消歧视,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
狭义的经济一体化,即地区经济一体化,或称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间不断消除或降低彼此间经济政策与体制的差异,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经济的过程。
2、提出不同。
经济全球化一词是1985年由美国学者提奥多尔·拉维特在其《市场全球化》一文中首先提出的,随即在国际经济学中得到普遍使用;经济一体化作为一个世界经济的概念,是1954年由荷兰经济学家简·丁伯根在《经济一体化》中提出的,主要指世界某地区的各国在经济上的某些形式的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