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案全集19春酒.doc
第19课《春酒》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9doc初中语文

第19课《春酒》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9doc初中语文教学目的:1、了解民俗民风。
2、明白得作者通过表达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明白得细节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1、明白得细节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2、明白得作者通过表达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一、课文导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
从小到大,我们差不多上相伴着这些年年仍旧的节日,和亲人一起度过一年又一年的。
在这些传统节日中,同学们最希望的无疑是春节。
春节不仅有玩的、吃的、穿的,更有压岁钞票,能够买专门多想要的东西。
请同学们谈一下自己过年的故事、体会。
教师总结并提示:我国浙江温州一带是如何过年的,请听琦君为我们讲述的过年的故事——«春酒»。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积存的字词: 枸杞(gou3 qi3) 门槛(kan3) 过瘾(yin3) 凑(cou4)齐酬(chou2)谢家醅(pei1) 煨炖(wei1 dun4)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 大声读课文,力求读得顺畅,读出文中的情感, 体会文中深情。
摸索: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儿时在故乡的哪几件事?在这几件事中显现了哪些人物?三、整体感知1.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儿时在故乡的哪几件事?小结: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2. 在这几件事中显现了哪些人物?小结:母亲〝我〞阿标叔乡邻乡亲四、研读探讨作者用一些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描写风俗。
请你找出来,并谈谈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分小组讨论〕1.母亲: 热情好客大方大方〝她总是笑眯眯地讲:‘大大约差不多确实是了,我也是没有一定重量的。
’但她依旧一样一样认真地告诉不人。
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
〞〝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专门乐意把花厅给大伙儿请客,能够添点喜气。
〞2.花匠阿标叔热心〝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伙儿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津津有味〞。
八年级语文下册 19《春酒》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春酒【教材分析】《春酒》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以民俗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皆反映了我国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
《春酒》一文,文字浅显但是意蕴深厚。
作者用纯真细腻的笔触,回顾了故乡浓郁的风土人情,营造了一种温馨隽永的节日氛围,充满了对童年、对母亲、对故乡的真挚而深厚的怀念。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散文篇目,思想渐趋深刻,分析问题的能力比七年级有很大提高,初步掌握了一般记叙文的学习方法,能自选角度切入文章。
如:从修辞角度分析语言特点;通过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分析人物性格;对布局谋篇进行简单评价。
本文语言流畅优美,描写过大年的情景生动而颇具情趣,很能够吸引学生兴趣。
学生对于新年的快乐是有体验的,要能够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感受文中对过大年情景的生动描写。
对于本文中蕴涵的思念故乡、亲人的深情,学生因阅历有限较难产生共鸣。
所以教师应适时补充介绍绮君其人身世和经历,使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对作品有较为深刻的理解。
【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理解作者通过生动展示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情怀的方法。
2、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探究和合作交流,品味文中的细节和传神词语,领悟文章的意蕴。
3、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激发学生关注生活的热情,发现并领略生活的诗意。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品味文章的传神语言及细节描写难点:领会文章在素淡的文字中流淌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
2、朗读教学法。
朗读是领会文章情致的最好方法。
3、讨论点拨法。
4、品读鉴赏法。
5、延伸拓展法。
【学法指导】“凡为教者必期达到不教”,因而教给学生学法,以期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
1、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养成勤动笔墨,积极读书的习惯。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交流,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当你看到这幅画面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节日?(学生回答)我们这里过春节有哪些风俗呢?是啊,全国各地过春节的风俗不尽相同。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 春酒(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春酒如果把文中描写母亲的细节拍摄成一个个特写镜头,你最想选择哪个细节?为什么?同桌交流。
提示人物的特写镜头往往要关注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可以抓住表现这些特点的词语。
看哪组同学拍摄得最到位,能给大家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3.学生的解答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这是一个慈爱的母亲,你看“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
而“我”没等她说完,早已经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母亲说酒太补了,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这里有一份母亲的关爱,也有母亲的一份告诫;“我”经不住酒的诱惑偷偷地用指甲缝多舔了几次,这里的“偷偷”,偷出了一份浓浓的母女情,也偷出了孩子一份可爱的童趣。
就在这样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中融化开了;这是一位淳朴、善良、好客的母亲,你看她自己请邻居来吃春酒,一定给他们每人斟一杯八宝酒。
母亲酿这么好的春酒,她自己却滴酒不沾唇,特别喜欢邀请乡邻来喝,当有人问母亲是用什么宝贝酿成的春酒时,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
生动的外貌描写,形神毕肖,热情好客、朴实大方的母亲从字里行间浮现出来。
是啊!乡邻们品出的又何止是酒本身的香醇呢?他们品出了母亲的善良,品出了母亲的能干;那酒如母亲的那份乡情,朴素但浓烈。
那春酒呀,喝出了乡里人民的淳朴与热情,喝出了当代社会人际关系中失落的和谐。
可以说,在对春酒的追忆中,最大的幸福都来自精神上的享受。
4.教师小结:细节是文章鲜活的花朵,琦君正是通过这些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抒写着她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的浓浓情思。
5.教师引导学生齐读文章最后一段,感受思乡之情。
板书设计。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9课《春酒》

《春酒》教学设计一、导入:暑假在北京读研究生的时候,每一天听见的都是北京话,很思念家乡地道的东北话,就想听一句“嗯呐”“咋地”,是啊,只有地道的家乡人才能说出地道的家乡话,在作者琦君的笔下也专情于故乡的春酒,今天我们就一起品一品这杯春酒里都有哪些情感。
二、整体感知,为"春酒"取名。
1、请同学们把课文自由地朗读一遍,然后给春酒取一个合适的名字。
(生自由读课文)2、哪位同学给"春酒"取一个名字?3、所有的名字都是围绕思乡之情,所以这是一杯思乡酒。
(板书:思乡酒)4、那么在这杯思乡酒里面,包含着作者哪些美好的回忆呢?(童年喝春酒的快乐。
和家乡的人一起喝会酒时的喜悦。
和乡邻们喝会酒的那种满足感。
喝八宝酒时的愉悦。
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的思念。
)三、赏读细节,体会蕴涵在春酒中的美好情感。
1、在这些回忆中,你对哪一部分的回忆印象特别深刻?(学生各抒己见)(童年的时候。
作者对她母亲的怀念。
作者和乡邻们一起喝会酒的那种感情。
)2、童年时的我因为有了春酒而感到那样的快乐,可童年时的我最喜欢喝谁酿的春酒?(母亲)3、大家能否用照片的形式定格母亲的瞬间呢?(照片其实就是母亲的细节)如:两颊红红的。
这写出了母亲内心怎样?(内心十分高兴。
)母亲酿的八宝酒有这么多的作用。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母亲很能干。
体现出母亲的好客和热情。
)4、母亲如此,我的乡邻们呢?文章最主要写了哪几个乡邻?(花匠阿彪叔)阿彪叔也是一个勤劳的,热心的人。
其实我怀念故乡阿彪叔那样勤劳的、善良的乡亲们。
5、邻里之间是那样的和谐、淳朴。
所以从阿彪叔和乡邻们身上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是淳朴的乡情。
6、作者介绍让我们带着这份对故乡刻骨铭心的深情和淡淡的感伤,齐读结尾。
(学生齐读)四.不仅仅在作者的笔下才有浓浓的乡情,在我们的生活中,乡情依旧(播放学生年夜饭和全家福照片,调动学生情感)五、教师截图父亲的朋友圈,短短二十几个字却浓浓思乡情,说出自己心中的乡情。
第19课《春酒》精品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doc初中语文

第19课《春酒》精品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doc初中语文【课型】自读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存词语,把握〝家醅、一马当先、挑剔、炮制、顾名思义、津津有味〞等词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作者及其创作概况。
了解作者故乡杭州一带的新年习俗,领会文章中流淌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声传情,领会文章的情致,感受作品的意蕴。
4.精读课文,品味杰出语言,关注文章富有乐趣的细节描写,感受作品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
过程与方法以激发学生生活体会,创设阅读氛围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领会文章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关注周围生活,发觉并领会生活的诗意。
体会作者深深的思乡情怀,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1.品味文章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感受作品诗一样的语言、诗一样的生活、诗一样的童年,激发学生珍爱花样年华,追求诗意人一辈子。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明白得作品的思乡怀旧之情。
12.体会琦君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色。
【教学方法】1.情形教学法。
小孩们关于新年总是有许多丰富的感受。
课前教师能够让学生提交新年家庭录像带并播放,引发同学们的学习爱好。
也能够让学生漫谈自己过年的故事、体会,营造教学氛围。
2.朗读教学法。
朗读是领会文章情致的最好方法。
教师宜采纳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如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学生练读;学生表演朗读;个体读、集体齐读等方式。
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那些经历中蕴涵的情感和意蕴。
3.讨论点拨法。
4.品读鉴赏法。
【教学预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录像机、录像带【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备】课前让学生了解一些各地过春节的习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枸杞(gou3 qi3) 门槛(kan3) 过瘾(yin3) 凑(cou4)齐酬(chou2)谢煨炖(wei1 dun4) 两颊(jja2) 家醅(pei1)2.讲明以下词语。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春酒》教案(新人教版)

1.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了童年生活的有趣?
2.如果把文中描写母亲的细节拍摄成一个个特写镜头,你最想选择哪个,为什么?
3.对乡邻的回忆中,重点提到了谁?
4.补充相关资料,感受作者情感。
5.通过这节课所学,为这杯春酒起一个酒名。
四、全文小结。
五、拓展延伸。
回忆古诗词中通过具体事物来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朗诵现代诗《乡色酒》、《乡愁》。
六、深入探究。
初步感受作者语言风格。
七、作业
圈点批注课外文段《桂花雨》,品评文章哪些细节可以体现琦君散文的语言风格。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读细节,读出童趣,读出乡情。
圈点批注,品出对母亲的思念。
读细节,读出乡情。
思考酒名。
回忆,思考。
朗诵诗歌。
思考。
激发学生兴趣。
锻炼学生提炼信息,概括文章的能力。
体会浓浓乡情。
教学重点
品味精彩语言,关注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思乡之情。
教学方式
讲授式、品读式。
教具
多媒体等电脑设备。
板
书
设计
春酒
琦君
母亲酿春酒我喝春酒、泡春酒
乡亲尝春酒儿子评春酒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目的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文章内容。
2.围绕春酒,作品中的人物做了哪些事?请分别用一个字把人物与春酒联系起来。
《春酒》
任课教师
学科
语文
年级
初二
班级
课题
《春酒》
日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春酒》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春酒》一、教学课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春酒》二、授课学时:一课时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品味文章的关键性词语和句子,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2、理解文章表达的思乡这一主旨。
能力目标:1、根据积累的生活经验,创设阅读氛围,领悟文章的意蕴。
2、通过分析课文,体会琦君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文中所表现的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品味文中所表达的浓浓的思乡之情,从而获得美的情感体验。
重点:1、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2、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难点:体会琦君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点。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情景教学法、朗读教学法、讨论质疑法、品读鉴赏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X朗读磁带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1、导语: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
从小到大,我们都是伴随着这些年年依旧的节日,和亲人一起度过的。
在这些传统节日中,同学们最盼望的无疑是春节。
春节不仅有玩的、吃的、穿的,更有压岁钱,可以买很多想要的东西。
但每个地方过年的风俗又不尽相同,那么某某某某一带是如何过年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琦君的《春酒》。
2、作者简介:琦君,1918年出生,现当代女作家。
原名潘希真。
某某永嘉人。
毕业于某某三江大学中文系。
1949年赴某某,后定居美国。
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而她现在已成散文大家。
她的名字总是与某某散文连在一起。
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是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的作者。
其作品多以儿童故事为主,大半以她家乡某某某某为背景,作品中的那些风土人物勾画出一副中国农村社会的朴素生活图景。
琦君的作品,有与人不同的独特风格。
特别是散文,作品中那股真挚的情意,感人至深。
再加上笔致婉约,使文章散发着迷人的气息。
(二)、整体感知课文,体味作者情感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配乐《思乡曲》)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划出你认为能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
2024年初中八年级语文《春酒》人教版课文及教案

2024年初中八年级语文《春酒》人教版课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1理解并掌握课文《春酒》的基本内容。
1.2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
1.3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2.能力目标:2.1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
2.2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德育目标:3.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亲情、友谊的价值观。
3.2培养学生勤奋好学、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内容的理解。
1.2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2.1课文中的生字词。
2.2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1.2学生自由分享自己对于“春酒”的理解和期待。
2.阅读课文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分析课文3.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清课文脉络。
3.2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学习生字词4.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词语含义。
4.2学生进行生字词的朗读和默写。
5.深入理解课文5.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5.2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课文中所表达情感的理解。
6.课堂小结6.2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春酒”的作文。
2.复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巩固记忆。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阅读、分析、学习生字词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春酒》的内容和情感。
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积极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4.课后作业的设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学生自由分享自己对于“春酒”的理解和期待。
二、阅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9《春酒》.doc

《春酒》教学设计执教人钟慧【教学目标】1、品读课文,关注细节描写,感受文字间流淌出的人情美。
2、体会作品中的思乡怀旧之情。
【教学重点】品味精彩语言,关注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体会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思乡怀旧之情。
【预习准备】1、熟悉课文内容,朗读课文至少三遍。
2、完成《导学案》上的字音、字形、词义题目,组长批改并反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酒就有一种特别的情怀,特别是文人墨客,更是将酒与诗文紧紧联系在一起:古有陶渊明的《饮酒》,李白的“斗酒诗百篇”,杜甫的“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今有琦君的《春酒》。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散文一一《春酒》,品一品这杯酒里的滋味。
二、初读感知,了解春酒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什么是春酒?(在文中标划与春酒有关的内容,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
)2、交流展示(春节期间,乡里乡亲相互邀请喝酒的一种风俗。
)三、再读赏析,品味春酒1、围绕春酒,作者写了哪些人?2、作者分别是如何描写这些人的?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特点?(再次默读课文,圈划出相关的描写性语句,抓住关键字词进行品读, 在旁边做批注。
小组内相互交流。
)3、交流展示。
4、小结:文中,作者几乎没有写到春酒的滋味,二十用了大量的笔墨,刻画了一群与春酒有关的人,可见对于作者而言,春酒的关键不在于酒的滋味如何,而在于这其中大家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滋味,就是——人情味!四、主旨探究,体会乡愁1、作者为什么能在几十年后对家乡过新年、喝春酒的生活细节记得那么清楚,描写得那么细致?(对童年的怀念,对故乡的思念。
)2、介绍作者:琦君1917年生于温州。
她12岁来到杭州,1949年去了台湾,后定居美国。
自从去了台湾以后,琦君50多年再也没有回到过她的故乡一一温州。
她在乡书中深情地说〃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
〃2006年6月7日凌晨,90高龄的琦君永远搁下了那支生花妙笔。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春酒.doc

章节(课题)名称春酒学时1—1总课时80—78三维目标知识技能1.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2.理解文章表现的思乡这一主旨。
过程方法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揣摩语言,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体验屮国地方文化的魅力。
学生特征分析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品味文章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意义。
反复阅读自我感悟体验归纳总结。
教学难点体会琦君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色。
跟随老师认真聆听感受体验文章所采用的结构方式和行文特色。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札记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枸杞(gou3 qi3)门槛(kan3)过瘾(yin3)凑(cou4)齐酬(chou2)谢煨炖(weil dun4)两颊 (jja2)家酷(pei 1)2.解释下列词语。
家酷:自家酿的酒。
酷,这里泛指酒。
吸引学生的兴趣一马当先: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
形容领先;带头。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如法炮制: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二、导人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tl的珍品,是母亲的骄傲。
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忆。
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在这杯甘醇的“春酒”中尽情地陶醉吧!作者简介:琦君。
1918年出生,现当代女作家。
原名潘希真。
浙江永嘉人。
14岁就读于教会屮学。
毕业于杭州三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庶。
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 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
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而她现在已成散文大家。
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
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她是著名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的作者。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四、学习课文齐读课文分析学习课文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生自主阅读体会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春酒
琦君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2.理解文章表现的思乡这一主旨。
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文章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体会琦君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色。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枸杞(gou3qi3)门槛(kan3)过瘾(yin3)凑(cou4)齐
酬(chou2)谢煨炖(wei1dun4)两颊(jja2)家醅(pei1)
2.解释下列词语。
家醅:自家酿的酒。
醅,这里泛指酒。
一马当先: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
形容领先;带头。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如法炮制: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落幕:闭幕。
过瘾:满足某种特别深的癖好,泛指满足爱好。
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责。
二、导人
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母亲的骄傲。
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忆。
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在这杯甘醇的“春酒”中尽情地陶醉吧!
作者简介:
琦君。
1918年出生,现当代女作家。
原名潘希真。
浙江永嘉人。
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
毕业于杭州三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
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
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而她现在已成散文大家。
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
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子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她是著名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的作者。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想一想,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四、学习课文
学生自主阅读体会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t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课文中有许多细节写得很有情趣,表现出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对
家乡浓浓的感情。
例如:
①尤其我是女孩子,蒸糕时,脚都不许搁在灶孔边,吃东西不许随便抓,因为许多都是要先供佛与祖先的。
②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③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④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
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⑤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⑥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
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五、拓展训练
(一)积累有关“思乡”的古诗名句。
历经坎坷的诗人,忧国忧民的诗人,多愁善感的诗人,将他们漂泊异地的惆怅和思念家乡、亲人的愁苦寄寓于月。
于是,他们的诗篇和月光一起光耀千古,拨动着后人的心弦。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王建<宿建德江>)
这两句写的是羁旅之思。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更是道出了苏轼对相隔一方弟弟的思念,也给了天下人最诚挚的祝福。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
”(杜甫<月夜忆舍弟>)
(二)推荐阅读表现海外游子思乡的文学作品。
琦君<故乡的桂花雨)
琼瑶<剪不断的乡愁>
萧乾<枣核>
(三)学生漫谈自己过年的故事、体会。
六、小结
本文体现了琦君散文的主要特点。
琦君的散文,多写童年记忆,母女之情,友伴之谊。
童年、故乡、亲人、师友占据了她创作题材的绝大部分,她以中国传统温柔敦厚的情怀,以细腻温婉的笔致,将这些营造成了一个艺术世界。
思乡,是本文一大主旨。
故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都令人神思飘飞。
琦君的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如行云流水。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