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习提纲

合集下载

宪法宣传发言提纲

宪法宣传发言提纲

宪法宣传发言
提纲
以下是关于宪法宣传的发言提纲:
一、引言
1.宪法的重要性
2.宪法宣传的意义和目的
3.对听众的感谢与欢迎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与内容
1.宪法的基本原则
2.宪法的主要内容与条款
3.宪法与公民权利的关系
三、宪法的历史与演变
1.宪法的起源与发展
2.我国宪法的历史演变
3.宪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四、宪法宣传的方法与途径
1.传统媒体在宪法宣传中的作用
2.新媒体在宪法宣传中的优势
3.社区、学校等基层单位的宪法宣传活动
4.宪法宣传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五、实践案例分享
1.成功宪法宣传活动的介绍与经验分享
2.社会各界在宪法宣传中的贡献与作用
3.宪法宣传的未来展望与建议
六、结语
1.重申宪法宣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对社会各界的呼吁与倡议
3.对未来宪法宣传工作的展望与期许。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复习提纲--2020-2021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复习提纲--2020-2021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1.1.1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怎样确立的?(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取得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

(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3)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2、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

(2)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3)性质决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4)最大优势: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3、中国共产党与宪法法律是怎样的关系?(1)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2)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

4、★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5、★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①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性质、地位保障)②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经济保障)③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宪法学复习提纲范文

宪法学复习提纲范文

宪法学复习提纲范文一、宪法学的概述1.宪法学的定义2.宪法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3.宪法学的意义与作用二、宪法的概念与特征1.宪法的基本概念2.宪法的特征及其作用3.宪法与法律的关系三、宪法的形式与内容1.宪法的形式2.宪法的内容3.宪法内容的特点与要求四、宪法的种类与历史演变1.宪法的种类与分类2.宪法的历史演变3.现行宪法的主要内容五、宪法的解释与修正1.宪法解释的概念与原则2.宪法解释的主要方法3.宪法修正的原则与程序2.宪法的效力及其限制3.宪法的司法保护七、宪法的权利与义务1.公民的宪法权利2.公民宪法义务与责任3.公民宪法权利的限制与限度八、宪法的国家机构与组织1.国家机构的概念与功能2.主权机关与宪政机构3.国家机构的运行机制与权力制衡九、宪法的基本原则与价值观1.宪法的基本原则及其内涵2.人权与法治原则3.宪法的民主与社会主义原则十、宪法的行政与司法保障1.宪法的行政保障2.宪法的司法保障3.宪法的宪法保障十一、宪法与地方自治1.宪法与地方自治的关系2.地方自治的法律地位与范围3.地方自治的实践与发展十二、宪法的对外关系与国际法1.宪法的对外关系2.宪法与国际法的关系3.宪法对国际法的适用与保护以上提纲仅作为复习宪法学的一个基本框架,具体内容可以根据教材以及个人学习情况进行深入拓展。

同时,充分理解与应用宪法的基本原则、价值观以及宪法在国家机构、人权保障、地方自治、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具体内容与实践,有助于建立宪法学的系统性、完整性和时代性的认识。

市长领学宪法公民权利与义务提纲

市长领学宪法公民权利与义务提纲

市长领学宪法公民权利与义务提纲一、宪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1.1 宪法的定义和意义。

1.2 宪法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1.3 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公民权利的基本内容和保障。

2.1 公民权利的概念和分类。

2.2 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机制。

2.3 公民权利的限制和合理性。

三、公民义务的基本要求和履行方式。

3.1 公民义务的概念和分类。

3.2 宪法对公民义务的规定和要求。

3.3 公民义务的履行方式和重要性。

四、市长的责任和义务。

4.1 市长的角色和职责。

4.2 市长在宪法中的地位和权力范围。

4.3 市长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保障和促进。

五、宪法教育和公民意识的培养。

5.1 宪法教育的重要性和目标。

5.2 市长在宪法教育中的作用和责任。

5.3 公民意识的培养和提升措施。

六、宪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6.1 宪法与社会进步的相互影响。

6.2 宪法对社会发展的引导作用。

6.3 市长在推动宪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中的作用。

七、宪法的解释和修正。

7.1 宪法解释的原则和方式。

7.2 宪法修正的程序和条件。

7.3 市长在宪法解释和修正中的参与和影响。

八、市长领学宪法的重要意义和效果。

8.1 市长领学宪法的重要意义和目标。

8.2 市长领学宪法的影响和效果评估。

8.3 市长领学宪法对城市治理的启示和借鉴。

以上是市长领学宪法公民权利与义务的提纲,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请进一步详细说明你想了解的具体问题,我将从多个角度提供全面回答。

宪法讲座提纲

宪法讲座提纲

宪法宣讲提纲前言:宪法的地位和历次修宪的概况一、宪法修正的内容解读;二、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前言:宪法的地位和历次修宪的概况宪法的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和职权。

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制度和最基本的国策;在地位上,宪法是最高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地位;在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一般法律都不得抵触宪法;在规范上,宪法是根本的行为准则;在修改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一般法律的程序更为严格。

在我国,我们的根本大法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历次修宪的简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就是五四宪法,共四章106条;1975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部宪法,这是一部带有文革色彩的宪法,将五四宪法删减到了30条;1978年3月,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第三部宪法,共四章60条;直至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颁布第四部宪法,也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宪法,这部宪法是五四宪法的继承和发展,由“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5章组成,共138条。

从1988年到2004年,我国对现行宪法进行了四次修改。

从2014年到2018年,党和国家事业又有了许多重要发展变化,所以在今年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了对现行宪法的第5次修改。

二、宪法修正的内容解读下面,我们重点解读下此次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

这次宪法修改的突出特点,就是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在总体保持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

本次宪法修正案共有21条,主要内容有几个方面:一是把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宪法。

宪法复习提纲

宪法复习提纲

宪法复习提纲名词解释:宪法:(1)原始意义上的宪法:是指国家组织法。

(2)立宪主义意义上的宪法:又称为实质意义上的宪法,它是指一个国(3)家存在的通过限制国家权力、以保障人权的法。

部门法意义上的宪法:它是所有调整国家与公民之间关系的规律规范的总和,既包括在一个国家的法的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也包括了具有一般法律效力的法律,即宪法性法律。

(4)根本法意义上的宪法:是指不仅制定了成文法典,而且成文法典在一国的法的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

宪法规范:是指调整宪法关系并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各种规范的总和。

宪法制定:是指宪法制定主体依照一定的程序并通过立宪机关创制宪法的活动。

国家的性质(国体):国家阶级本质国家的结构形式:它指的是特定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什么原则,采取何种形式来处理国家内部的组成以及调整国家整体与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国籍:国籍是指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

宪法结构:是指单一宪法文件的成文宪法(成典宪法)在内容上的体系和安排言论、结社:结社自由是公民为一定宗旨,依照法定程序组织或者参加具有持续性的社会团体的自由。

宪法解释:是指宪法解释机关根据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对宪法规定的含义、界限及其相互关系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说明。

违宪审查:指由特定国家机关依据特定的程序和方式对宪法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的制度。

选举制度:指关于选举国家代表机关代表与国家公职人员的原则、程序与具体方法的各项制度的总称。

通常选举制度的概念可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最高政权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基层群众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宪法规定和保障的政治制度之一宪法概念的理解(四个方面):(一)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根本性的内容(二)宪法有着更为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三)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传统的分类:1.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2.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3.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一、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我国宪法和选举法规定,除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外,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宪法宣讲提纲

宪法宣讲提纲

宪法宣讲提纲一、宪法历史背景及修改情况二、宪法的基本框架修改后宪法共143条,分为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中国宪法内容主要包括:(一)序言的内容:制定宪法的宗旨、目的和依据,制定宪法的经过,宪法的构成,宪法的演变,宪法的修改,宪法的本质,宪法的原则,宪法的地位等。

同时还阐述了本国和本民族长期奋斗的历史和取得的胜利成果,指出今后国家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

(二)总纲(32条)1、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宪法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括国家的性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和国家的标志与象征制度。

例如,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国家的基本经济文化制度包括经济制度及教育、科学和其他文化制度等。

如:社会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生产关系的总和,也就是社会经济基础,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形式。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4条)基本权利:1、平等权,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参与社会活动和政治活动的权利,包括:选举与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人身不受非法拘禁、逮捕、搜查及侵害,人格尊严、住宅及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不受侵犯。

4、宗教信仰自由。

5、向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6、社会经济权,包括劳动权、休息权和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7、文化教育权。

8、妇女平等权利及婚姻、家庭、儿童受国家保护的权利。

9、国家保护华侨的正当权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

基本义务:1、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机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宪法学复习提纲范文

宪法学复习提纲范文

宪法学复习提纲范文一、宪法的概念和特征1.宪法的概念1.1宪法的定义1.2宪法的功能2.宪法的特征2.1宪法的法律性2.2宪法的特殊性2.3宪法的总规定性和总规范性2.4宪法的合理性和灵活性二、宪法的形式和内容1.宪法的形式1.1成文宪法与无形宪法1.2临时性宪法与永久性宪法1.3单一实体宪法与分权宪法2.宪法的内容2.1总则性内容2.2人权保障2.3国家机构和组织的设置与职能2.4国家权力的制约和平衡2.5地方自治的原则与制度三、宪法的制定和修改1.宪法的制定1.1宪法的起草1.2宪法的通过和宣布2.宪法的修改2.1宪法的修改程序2.2宪法的修改方式2.3宪法的部分修改与整体修改四、宪法的解释和适用1.宪法的解释1.1宪法解释的基本原则1.2宪法解释的方式和方法2.宪法的适用2.1宪法适用的对象2.2宪法适用的范围和方式五、宪法的实施和保障1.宪法的实施1.1宪法的实施主体1.2宪法的实施程序2.宪法的保障2.1基本权利的保障2.2宪法的司法保障2.3宪法的监督保障六、宪法的国际影响与比较1.宪法对国际法的影响1.1宪法的国际认可1.2宪法的国际遵守与实施2.宪法的比较研究2.1宪法的类型与制度比较2.2宪法对国家发展的影响比较七、宪法学理论和方法1.宪法学的理论体系1.1宪法学的基本理论和思想1.2宪法学的方法论2.宪法学的研究方法2.1文献资料法2.2历史分析法2.3比较研究法2.4实证研究法以上是宪法学复习的提纲,可根据个人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复习时可结合教材、课堂笔记和相关案例进行专题研究,加深对宪法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可以刷一些模拟题和宪法考研真题,提升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中国宪法》讲课提纲

《中国宪法》讲课提纲

《中国宪法》讲课提纲《中国宪法》目录•导论•第一编宪法基础论•第二编宪法权利论•第三编宪法权力论•第四编宪法运行论导论•一、宪法学的研究对象•二、宪法学的历史发展•三、学习宪法学的意义和方法导论•一、宪法学的研究对象•1、宪法学的定义•宪法学是以宪法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揭示宪法的基本原理与产生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一门科学。

•2、宪法现象的构成,主要包括:宪法规范、宪政制度、宪法意识、宪法秩序。

二、宪法学的历史发展•1、西方宪法学的历史发展•2、中国宪法学的历史发展•(1)传入阶段•(2)兴起阶段•(3)初步形成阶段•(4)新中国成立后曲折发展阶段三、学习宪法学的意义和方法•1、学习宪法学的意义•(1)有助于提高宪法意识,更好地遵守和维护宪法;•(2)有助于推进宪法的实施和理论的发展;•(3)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民主法治,维护和保障人权;•(4)有助于学好其它的法学课程。

2、宪法学的研究方法•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学习方法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实事求是地、辩证地把握宪法现象,认识宪法产生、发展的规律。

具体方法有:•1、文本阐释法•2、本质分析法•3、历史分析法•4、比较分析法•5、理论联系实际法第一编宪法基础论•第一章宪法的概念和本质•第二章宪法的创制第一章宪法的概念和本质•第一节宪法的定义•第二节宪法的特征•第三节宪法的本质•第四节宪法的分类•第五节宪法的历史发展第一节宪法的定义•一、宪法定义多样性的原因•二、中外学者关于宪法定义的表述•三、合理的宪法定义一、宪法定义多样性的原因•1、从宪法的词源来说是个多义词;•2、各国的宪政观念和制宪历史的差别;•3、各国政治环境的差异也导致对宪法认识的不同;•4、特殊的法律思维方式和法律逻辑方法对宪法定义的差异也产生影响。

二、中外学者关于宪法定义的表述•1、把宪法看作是分配、限制权力的规范;•2、把宪法作为规定国家体制和机构的职能、活动程序及政府与公民关系的规范;•3、直接把宪法视为管理国家的规范;•4、将宪法视为政治规范;•5、我国宪法学者一般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的论述中去给宪法概念下定义。

宪法考试重点提纲

宪法考试重点提纲

国家形式(上)第一节政权组织形式概说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之间的关系:1,国家性质在一般情况下决定国家形式;2,国家形式反映并制约国家性质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君主政体(二元君主立宪制,议会君主立宪制)共和政体(总统制,美国;议会共和制,意大利;委员会制,瑞士;半总统半议会制,法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政体都是共和政体,政权组织形式都是人民代表制。

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逻辑起点二、选民民主选举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前提三、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四、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概括归纳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拥有国家权力的我国人民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民主选举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以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来自人民,权力来自人民,必须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中国的国情,因而具有很强的生命力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便于人民参加国家管理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便于集中统一的行使国家权力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能保证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又能保证地方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理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组织的关系(与同级党组织的关系、与同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关系、与同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关系(二)、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身建设1,组织机构建设(增设专门委员会、加强地区、乡、镇人大的机构建设、加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织建设)2,制度建设(会议制度、各级人大常委会与代表的联系制度、人大代表与选民的联系制度、人大代表的视察、调查制度、人大代表的学习制度)3,成员素质的提高第三节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基层群众性自治是非政权型的即非国家性质的自治,而是一种社会自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基层性二、独立性三、自治性国家形式(下)第一节国家结构形式概说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整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之间的相互关系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有单一制和联邦制两大类国家结构形式的决定因素(民族因素、经济因素、地理因素、历史因素)我国实行单一制的优越性:有利于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第三节民族区域自治区域自治的内容:一、它必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二、民族区域自治必须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三、民族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第四节特别行政区特点: “一国两制”高度自治当地人管理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1、行政管理权2、立法权3、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4、自行处理有关对外事务的权力5、高度自治的其他方面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的关系:特别行政区政府对立法会负责,执行立法会通过并已生效的法律;定期向立法会作施政报告;答复立法会议员的质询;征税和公共开支须经立法会批准特别行政区的政权组织一、行政长官:5年连任一次政务司长财政司长律政司长行政长官行使的职权:执行权;立法方面的职权;行政方面的职权;司法方面的职权二、行政机关:政府设政务司、财政司、律政司和各局、处、署三、立法机关:立法会职权:立法权财政权监督权任免权4年60名1/2四、司法机关:香港:终审法院高等法院区域法院裁判署法庭其他专门法庭澳门:初级法院(包括行政法院)中级法院终审法院(香港特别行政区没有单独的检察机关,其检察职能属于律政司,因为在普通法系地区律政司不属于司法机关,属于行政机关。

宪法提纲

宪法提纲

农大社区普法依法治理第一次学习时间:2012年3月14日主讲人:华如伟主题:一、宪法的概念和本质二、我国宪法的历史发展三、宪法的主要内容四、学习宪法的重要意义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宪法意识和宪法权威,切实保证宪法的贯彻实施,这对于推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团结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把宪法教育作为党员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掌握宪法的基本知识,树立忠于宪法、遵守宪法和维护宪法的自学意识。

一、宪法的概念和本质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国家颁布的法律中的一种,同普通法律一样,都是同志阶级意志的反应,这是宪法和普通法在本质上的共同之点;但是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同普通法又有区别,他在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是伐的主导部门,这是宪法的特性。

宪法与其他普通法律的不同点表现在:第一,宪法的内容和普通法不同第二,宪法的效力和普通法不同第三,宪法的制度和修改程序和普通法律不同2、宪法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得基本形式宪法同民主制度密不可分。

离开了民主和民主制度,无法对宪法作出解释。

3、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二、我国宪法的历史发展1、1949年9月全国政协一次会议,制定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奠定了新中国的立法基础2、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3、1975年宪法和1978年宪法----打上了极“左”的烙印4、1982年宪法----现行宪法5、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在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的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八届全国一次会议、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和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又分别对宪法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出了必要的修正三、宪法的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分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和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计四章,一百三十八条。

国家性质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体所谓国体,是指国家的阶级本质。

中国宪法复习提纲

中国宪法复习提纲

中国宪法复习提纲中国宪法复习提纲导言一、宪法学研究对象一、宪法学研究对象宪法学是以宪法和宪政为研究对象的法律科学,是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

科学的范畴。

它主要是通过对宪法规范和宪政实现过程的分析研究,把握宪法这一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产生、发展的规律性。

而不仅仅是对宪法的介绍和对宪法条文的注释。

其产生、发展的规律性。

而不仅仅是对宪法的介绍和对宪法条文的注释。

具体而言,宪法学研究的主要范围包括:具体而言,宪法学研究的主要范围包括:1、宪法的基本理论:宪法理论是宪法学的最基本原理、原则,是中外宪法家从宪法规范、宪法实践中抽象出的一般结论。

范、宪法实践中抽象出的一般结论。

宪法基本理论包括宪法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宪法基本理论包括宪法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宪法基本理论包括宪法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宪法宪法的产生、发展以及宪法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律等;的产生、发展以及宪法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律等;2、宪法的基本规范:、宪法的基本规范:宪法典、宪法性法律以及宪法惯例等具体的宪法规定。

它规定了:宪法典、宪法性法律以及宪法惯例等具体的宪法规定。

它规定了:国家基本制度、国家与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关系等。

国家基本制度、国家与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关系等。

3、宪法的实施:即宪法的运行过程,也就是宪政的实现过程。

包括宪法的制定、修改、宪法适用、宪法监督等。

宪法适用、宪法监督等。

从学科结构讲,从学科结构讲,宪法学研究的范围包括中国宪法、外国宪法、宪法学研究的范围包括中国宪法、外国宪法、宪法学研究的范围包括中国宪法、外国宪法、中国宪法史、外国宪法史中国宪法史、外国宪法史以及比较宪法。

以及比较宪法。

二、宪法学的学科地位二、宪法学的学科地位宪法学作为法律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法律科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从法学基本原理向一般部门法专业领域过渡的中介和桥梁,属于法学理论体系中的基础理论学科。

本原理向一般部门法专业领域过渡的中介和桥梁,属于法学理论体系中的基础理论学科。

《宪法与行政法》讲授提纲

《宪法与行政法》讲授提纲

《宪法与行政法》讲授提纲一、概述(200字)1.宪法和行政法的定义和概念2.宪法和行政法之间的关系和区别3.宪法和行政法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二、宪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300字)1.宪法的概念和意义2.宪法的基本原则:国家政权的性质、国家政权组织和运行方式、国家主权的行使、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政权分立与制衡等三、宪法的内容与修宪(400字)1.宪法的内容:国家机构和权力机关的组织和职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基本权利与自由等2.宪法的修宪:修宪的程序和条件、修宪的意义和影响、宪法解释的问题等四、行政法的概念和特征(200字)1.行政法的概念和定义2.行政法的特征:行政法与行政行为、行政法与行政组织、行政法的内容和范围等五、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与规则(300字)1.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法治原则、合法原则、公正原则、公平原则等2.行政法的基本规则:行政行为的规范、行政组织的规范、行政程序的规范等六、行政法的实施与保障(300字)1.行政法的实施:行政行为的监督与管理、行政程序的保障、行政诉讼的途径等2.行政法的保障:行政法律责任的规定、行政法律关系的调整和协商解决、行政法治建设的措施等七、宪法与行政法的发展与变革(200字)1.宪法的发展与变革:宪法与时代的适应、宪法文化的发展、宪法意识的提高等2.行政法的发展与变革:行政法的法治化、行政法的社会化、行政法的国际化等八、总结与展望(200字)1.宪法与行政法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和作用2.宪法与行政法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以上为《宪法与行政法》讲授提纲,重点涵盖了宪法和行政法的概念、基本原则、内容与修宪、行政法的概念和特征、基本原则与规则、实施与保障以及发展与变革等内容。

这些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宪法与行政法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宪法期末复习提纲

宪法期末复习提纲

宪法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宪法概论1.宪政含义:是指经将宪法条文具体实施在国家的生活之中,也就是通过实施宪法,使得宪法条文的拘束力能够有效形成国家的组织、拘束国家权力的运作,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以及指导与确定国家发展的方向。

(以宪法为依据,以保障人民权利为宗旨,用民主和法治的方法进行管理国家和社会的一种形式。

)2.实现宪政的条件:⑴经济方面:自由的市场经济,中产阶级;稳定的社会,差距不大;纳税和宪政⑵社会意识,文化传统、习惯;公民教育和人权教育⑶在政治上有一些基本共识(民主自由体制),分歧不大⑷相互的妥协,而不是鱼死网破,两败俱伤。

协商政治。

共和,利益和诉求不同的人们共存。

3.国家机构权力分立、制衡的含义:分立与制衡是指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利各自相互牵制的协调。

权利分化的功能主要在于分散权力的决策中心,消极的限制权力的范围,而制衡的功能则在于在权力之间“对权力行使一套积极限制”。

所谓分权制衡,是指将权力按一定标准划分为相对独立的若干部分,由相应的机关分别依法掌握和运用并在这一过程中相互制约、相互平衡,使权力不致因过分集中而危害公民的权利与自由的一种制度化措施。

4.宪法的基本原则(价值):①分权,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②民主,从简单的多数决到审议式的民主③权力与自由5.我国历次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1982年宪法通过之后经过了四次修改,每一次修改都与中国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根本政策的转型相联系。

⑴1988年允许私营经济的发展;允许土地使用权转让;⑵1993年:明确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长期存在;规定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⑶1999年:建设法治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反革命”修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⑷2004年:确立了土地征用或征收的补偿制度;鼓励、引导私营经济发展;保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尊重和保障人权;戒严改为“紧急状态”。

当代中国宪法与宪政

当代中国宪法与宪政

《中国政治发展与政治文明建设》(当代中国宪法与宪政建设专题)教学提纲第一讲宪法基本理论一、宪法的概念、特点和本质1、宪法概念的演变:古希腊:是法律中的一种。

古罗马:指皇帝的诏书、谕旨。

中世纪: 规定教会或封建主的特权及其与国家关系的法律。

中国: 法律(名词);颁布法律(动词)近代意义的宪法:是规定国家制度、国家权力及国家与公民的关系,调整国家政治生活中最根本的关系的法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2、宪法的特点。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与普通法有根本的区别:内容不同:效力不同: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不同:3、宪法的本质。

宪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

宪法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

二、宪法的分类和结构1、宪法的分类。

(1)形式分类: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议宪法。

(2)实质分类:马克思主义的划分方法----资产阶级国家宪法、无产阶级国家宪法。

2、宪法的结构:(P22)★从内在结构讲:宪法是由宪法的指导思想、宪法原则、宪法规范三个要素构成的结构体系。

★从外在结构讲:宪法是由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等构成的结构体系。

宪法典的结构(P27):内容结构:序言、正文、附则;形式结构:章、节、条、款、项)。

三、宪法规范和宪法渊源(一)宪法规范:1、宪法规范概念(P23)2、宪法规范的特点:原则性;高度适应性;最高权威性;法律后果的特殊性。

3、宪法规范的种类:授权性宪法规范;义务性宪法规范;禁止性宪法规范;确认性宪法规范。

(二)宪法渊源:是指一个国家的宪法规范赖以存在的法律形式,一般包括:宪法典、宪法修正案、宪法解释、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判例。

此外,国际条约也是宪法渊源的一种特殊形式。

四、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功能(一)、现代宪法的一般原则:人民主权、公民权利平等与自由、权力制衡、司法独立、法治等原则。

(二)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P30)指导思想:党的基本路线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宪法学复习提纲

宪法学复习提纲

宪法学第一编宪法学基本理论第一章宪法概述一、宪法的特征(一)宪法的法律特征1. 在内容方面,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为全面、广泛和重大。

宪法所规定的内容都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是国家和公民活动的法律基础。

而各个部门法(普通法律)则是根据宪法的内容,为实现和保障宪法所规定的根本任务而制定的具体规定,所涉及的只是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某一特定方面的问题,相对于宪法而言只是局部性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

2. 在效力方面,宪法与普通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1)宪法是其他普通法律的立法依据。

(2)宪法与普通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最高活动准则,是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和公民进行各项活动的依据和基础。

3. 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复杂。

(1)宪法的制定和修改一般都是依法组织专门的机关(制宪委员会或制宪会议)来进行的。

(2)宪法的制定和修改需要经过特别的批准程序。

(二)宪法的政治特征1. 保障公民权利。

就宪法内在原理而言,保障公民在法律上的权力和自由是宪法的核心价值;就宪法外在作用而言,宪法的基本功能就是保障公民在法律上的权利与自由。

2. 规范国家(政府)权力的运作。

宪法对公民权利和自由的保障,除了具体规定公民应享有的权利和自由外,更主要的是通过对国家权力的规范与限制来实现的。

(1)宪法对国家权力的规范,主要体现在通过规定国家权力运作的范围、方式和程序,使国家权力在宪法设定的规范内有效地运行。

(2)宪法对国家权力的规范,具体表现在对国家权力的限制上。

二、宪法的形式分类(一)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

这是根据宪法的外在表现形式所作的分类。

凡是用统一的、特定的书面文件的形式(通常表现为宪法典的形式)来规定国家根本制度的,叫做成文宪法。

有关国家根本制度的规定,是散见于各个不同时期颁布的法律文件或者形成的宪法惯例的,叫做不成文宪法。

(二)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

我的成长与宪法发言提纲范文(5篇)

我的成长与宪法发言提纲范文(5篇)

我的成长与宪法发言提纲范文(5篇)我的成长与宪法发言提纲1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成长与宪法》。

同学们,在我们这个社会大家庭里,我们每个人如何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呢那就是——“法”。

它使我们每个人明确是非的界限,而这也是我们每个公民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我们是生长在法制社会的儿童,我不知道没有法制的社会会是什么样子,今天我们放眼看去,我们的社会有正常的秩序,我们能幸福快乐的生活,是因为我们有若干法律法规的保护,。

从小就听爸爸、妈妈说要学文化,要遵纪守法,那时不知什么是纪什么是法,后来上学了老师给我们讲了许多关于法律法规的知识,知道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法律,就会乱做一团,矛盾和战争就会源源不断。

法律是约束我们行为的一种规矩,因为有了法律,我们的社会才能得以和平,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习法律,了解法律,尊重法律。

但是,我们有很多的人,却不愿遵守法律,做违反法律的事情,使自己和亲人难过。

法制也是我们自由的保障,所以我们要尊重法制,心藏法制。

总之,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要与法律做朋友,让它时刻伴随在我们的身边。

我们要知法、懂法、用法,学会利用法律保护自己,才能健康成长,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我的成长与宪法发言提纲2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我的成长与宪法》。

同学们,现在我们站在大操场上举行升旗仪式,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的国旗是五星红旗而不是星条旗或者太阳旗呢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来上学,而不是想来就来,想去就去呢理由是:这是由法律规定的,更准确说是由宪法规定的。

今年的12月4日是我国第八个法制宣传日。

本届宪法宣传周主题为:“弘扬宪法精神,科学和谐发展”。

那么什么是宪法宪法是规定公民基本权利和国家根本制度。

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

宪法是母法,就像家里的母亲一样。

所有的法律都必须根据宪法产生,不得违背宪法,违背宪法的法律是无效的。

《宪法与行政法》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宪法与行政法》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宪法与行政法》期末考试复习提纲本考试涵盖宪法和行政法两个领域,包括宪法基本理论、宪法制度、行政法基本理论、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救济等。

本考试旨在测试学生对宪法与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法律制度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要求:掌握宪法的概念、特征、历史发展及宪法的基本原则。

了解宪法的基本价值与功能,能够运用宪法基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要求:熟悉国家的基本制度、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等制度安排。

掌握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理解公民在宪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了解我国的选举制度、政党制度、国家主席制度等主要制度。

要求:掌握行政法的概念、特征及基本原则。

了解行政法的历史发展及在当代社会的作用。

熟悉行政法律关系的基本要素,理解行政法律关系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作用。

要求:掌握行政主体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熟悉行政机关、行政编制、公务员等基本概念及制度。

了解其他承担行政职能的主体,如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和行政委托的组织。

要求:掌握行政行为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熟悉各类行政行为的性质、效力及救济途径。

了解行政合同、行政指导等新型行政行为的概念及适用范围。

能够运用行政行为理论分析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及合理性。

要求:掌握行政救济的概念及分类。

熟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等救济途径的基本程序及法律效果。

了解信访制度在行政救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能够运用行政救济理论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本考试的难点在于运用宪法与行政法的基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以及在具体情境下判断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及合理性。

同时,对于宪法与行政法制度的发展趋势和最新立法动态,也需要给予。

由于宪法与行政法涉及的领域广泛,内容复杂,考生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法律素养才能全面掌握知识点。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调整行政关系并规范其权利义务的法律部门。

主题班会——宪法学习

主题班会——宪法学习
方法
通过课堂学习、课外阅读、网络学习等多种方式,了解宪法的历史、内容和原则,掌握宪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如何理解和运用宪法的规定
理解
深入理解宪法的原则和精神,明确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了解国家机构的设置和 职权。
运用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遵守宪法规定,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运用宪法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
宪法修正案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 法律文件,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国 具有重要意义。
03
宪法的核心内容
国家的基本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国家保障 和尊重人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 富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 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 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 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 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 人民服务。
武装力量组成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 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 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 兵组成。
04
宪法与我们的关系
宪法对公民个人的意义
推动社会进步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 利和义务,推动社会进步 和发展。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宪法规定了社会公平正义 的原则,为社会和谐稳定 提供了法律保障。
05
如何学习宪法
学习宪法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学习宪法有助于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促进国家的法 治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宪法的概念和特征:
1.宪法的概念:宪法是集中体现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和集团的根本意志和利益,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法。

2.宪法的特征:⑴从内容上看,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⑵从效力上看,宪法的效力高于其它法律;⑶从制订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的制订和修改比其它法律更严格。

二、我国宪法基本原则
1.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原则;
2.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
3.民主集中制原则;
4.宪法至上原则。

三、国体
1.国体的概念
国体,即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⑴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⑵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发展;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在我国的具体表现形式;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结合;⑶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结构: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力量;工农
联盟是我国的阶级基础;知识分子是我国新型的社会阶层;其他社会阶层;
3.爱国统一战线和政治协商制度
四、政体
1.政体的概念
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是指一定的社会中,统治阶级为了行使国家权力,而确立的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亦称为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通过普选,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种基本政治制度。

特征: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主权在民的社会主义原则;⑵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权力配置中的核心地位;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实行一院制的组织形式。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地反映了我们国家的阶级本质;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其他制度赖
以建立的基础;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反映了我国政治生活的全貌。

五、我国的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是国家通过宪法、法律、政策等在确认和调整关系时所形成的制度。

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⑴国有经济;⑵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2. 社会主义非公有制经济:⑴个体经济;⑵私营经济;⑶三资企业
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 公民的基本权利:⑴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

⑵宗教信仰自由;
⑶人身自由;⑷社会经济权利:公民个人财产权;劳动权;休息权;获得物质帮助权;文化教育的权利。

2. 公民的基本义务:⑴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⑵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⑶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⑷依法服兵役的义务;⑸依法纳说
七、我国的选举制度
1. 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⑴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⑵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⑶直接选举和间
接选举并用的原则;⑷无记名投票的原则;⑸选举的物质保障和法律保障。

2.选举的组织。

3.选举的程序:⑴选区的划分:⑵选民登记;
⑶代表侯选人的提名;⑷投票和确定选举结果;
⑸代表的罢免、辞职与补选。

八、我国的国家机构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3.国务院;
4.中央军事委员会;
5.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政府;
6.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7.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九、我国的特别行政区
1.特别行政区的含义:是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在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前提下,按照“一国两制”方针设立的实行的高度自治的特别行政区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