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翼萧氏世系源流简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凤翼萧氏世系源流简考
萧蔚林
在我们萧氏众多支派中,福建南部地区的凤翼萧氏可谓是萧氏一大宗派,枝繁叶茂,子孙遍布闽台海外,是实至名归的大族,在现在交通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想必我们大部分萧氏宗亲对凤翼萧氏都有所耳闻。当然,虽然大族一般都会资料丰富,谱史完善,但大族也有很多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合宗”问题严重,这个包括被其合宗和攀附其族的宗支,而问题最让人头疼的地方就是体现在族谱中错综复杂的世系源流,致使整个大宗内部及其他支系谱史混乱,这是谱史资料的一大通病。凤翼萧氏一族自然也是如此,内部有很多问题需待解决。
在此之前有不少凤翼宗亲和其他萧氏谱牒专家撰文考证,对问题都有深入考究,引经据典,得出了不少十分可贵而让人信服的结果,但对于有一些问题则并没有去考查对错,而是按照各自的族谱照搬,当然可能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发现其谬误。年前,厦门萧锡鸿宗长嘱托我为《世界萧氏》杂志写一篇关于凤翼萧氏相关问题的考证文章,我作为赣南人,又非凤翼族人,再加上手中凤翼萧氏族谱不多,心中着实没谱,但既然蒙锡鸿宗长厚爱,那么我就在此对凤翼萧氏一族的问题阐述一下我的看法,仅作抛砖引玉之用,如有谬误,还望凤翼萧氏一派宗亲莫要怪罪。我这篇文章主要是指出一下凤翼萧氏的世系源流中存在的合宗问题,尽量理顺这些世系,纠正谬误,正本清源。
正宗的凤翼萧氏皆出自唐僖宗朝刺史萧曦公,公字德卿,于唐中和元年881年入闽居长乐县前大鳖坑,此后繁衍出了此一大派。而凤翼非人名非地名,非官爵更非赐封,那么为么这支萧氏冠称凤翼呢?根据清嘉庆《凤翼谷山宗谱·重建温陵凤翼萧氏大宗祠序(康熙间)》云:“潢公肇基蒲岱,科甲蝉联,复同淘公支裔由蒲抵泉,占籍温陵,子孙荣盛,支分各邑,诗书甲地,蔚为华宗。示现庵乃泉山讲学之席,萧厝园为子孙聚族之区,既得卜乎温陵福地,美号曰凤凰展翼。世竞传之,人争幕焉……”;又据清嘉庆《凤翼萧氏大宗谱序》云:“曦公也立庙长乐,衍派蒲岱,分支泉郡,卜宅萼辉,美号凤凰展翼,而子孙渐衍渐析,分居晋、南、惠、同、安、永、德,子姓蕃昌……自明季而后,兵燹频仍,祠宇产业荡然……”,另网上[蘭陵谱牒|福建晋江萧氏宗祠及萧氏源流]的说法是:宋时萧氏在泉州十分兴盛,至有“萧半城”之称,合族建祠堂于城中,“清源高插,桩楼卓侍,屏障远列于后,鼓旗飞动于前,如鸾之飞,如凤之舞”,祠因其形胜而称“凤翼”。而由泉所传支派悉以“凤翼衍派”为号。以上内容必有考究,大同小异,由此可见“凤翼”之号来源于宋朝,因泉州曦公子孙合族所建宗祠形如凤翼,故此后曦公位下的泉州各支皆以凤翼萧氏称,各支宗祠都袭称“凤翼祠”,因此“凤翼萧氏”就这样形成并随后世发展而名扬海内外。
值得一提的是,闽台地区对于萧王爷即萧太傅的神灵信仰,也是出自凤翼萧氏大本营的泉州(古称温陵),至今在泉州市鲤城区南门水巷末端有着主奉萧王爷的富美宫,这是萧王爷的总神坛。根据陈彦军的大作《儒臣与神明之际—漫话萧望之及萧太傅信仰》载:“据故老传闻,萧氏族人所建的崇奉萧太傅的原始富美宫就在富美渡头的大榕树旁,规模只有一个土地庙大小”。如今萧王爷信仰遍布闽台海外,其殿富美宫也在各地分坛建立,很明显“凤翼祠”和“富美宫”都是萧氏文化兴盛的招牌,而泉州地区的凤翼萧氏一族对于萧氏文化的传播和光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现在转入正题,根据泉州境内多支可以确定是出自凤翼萧氏一族的老谱记载,其世系源流基本都一样,大同小异,世系总图如下各图所示:
图1:曦公上源
珩字时章─①倣┬廪公字富侯─英字绪红┬晔公
└膺公└曦公─→转图2
首先,要解决的是凤翼萧氏入闽始祖萧曦公的上源问题,根据图1,很明显①以上这个上源世系错漏皆有,明显不可信,即使勉强将珩定为南海王珣,那么其下世系也应当是:珣
─钧─灌─嵩─华─悟─倣,至倣也阙了五世,这个世系史书明载,问题不大,今后纠正便可;但将萧膺作倣之子,曦公之父光禄寺萧英作倣公之孙等这几个问题则需要好好考究。
第一点,按照老谱,英公是廪公之子,而近现代有人也考证到了《新唐书》中的廪公生三子萧顷字子登(有误作须)、萧顼字子益、萧熲字子光(有误作颖),所以萧英字绪红不可能是廪公之子,即使勉强将“英”当为“颖”之音误,也就是当成萧熲接廪公(安溪高山谱已经这样),但根据萧曦881年任刺史时入闽,即使其31岁时为刺史那也就是出生于850年左右,而宰相萧顷生于862年,那么其弟萧熲就更晚了,这样萧熲根本不可能是曦公之父萧英,所以英不可能是熲,也就是说英不可能是廪之子。
第二点,因为第一点不符合生年,那么近现代就出现了将萧英接萧膺的情况。虽然《新唐书》及《旧唐书》都只说倣公仅子廪,但按照《新唐书·101卷》云:倣“敕诸子缮补残书”,《十国春秋·卷63》:萧益,故唐相倣之孙也,大有初[928]累官崇文使。大有十五年即公元942年,会崇文使萧益问疾,帝以其事访之,益执立嫡以长之义甚坚,遂止。从史书记载看萧倣确实除了萧廪还有几子,其中萧益可能就是其他儿子所出,但史书和各地族譜都没有载倣公其他儿子名讳,因此《凤翼萧氏族谱》中廪还有弟膺这似乎也可以,但问题是这个膺有可能就是指唐朝福建候官(清朝后通作侯官)籍进士萧膺字次元吗?引用泉州萧国山《入闽始祖考》:“据历代通典,迁徙一地,须定居三世以上方得改籍。一世按二十五年计,萧膺祖上入闽,当在唐代宗朝之前,比萧曦移居长乐起码早一百二十年。萧氏宗谱有将萧膺作萧廪弟者……未知宗谱何据”。这点可谓击中要害,说明候官萧膺字次元不可能是萧倣之子。即使抛开籍贯问题,这个候官萧膺838年中进士,也就是大约出生于810年,根据史书记载倣公生年是:795~877,如果将二人作父子,生年代差也很牵强;而萧廪于862年中进士,这个代差则明显合理,因此候官萧膺也不可能是倣公之子。
第三点,英公可能是候官膺公之子吗?按照其约出生810年,萧曦约出于850年,那么二人相隔40年,且曦公还是次孙,还可能是祖孙关系吗?当然生年是估计而来,不一定正确,那将候官萧膺生年往前推20年,也就是生于790年,48岁中进士,膺、曦二公相差60年,这种情况下英公还是有可能是膺公之子,曦公之父。而且根据被尊为入闽始祖的萧曦公任刺史后定居长乐,“候官”就是今福州,而长乐也是属于福州,如此来看,勉强生年代差及居住地相同的情况下,候官膺公子英孙曦这个世系也是有可能的。但这样又无法理解为何凤翼萧氏会尊萧曦公为入闽始祖,因为这样曦公就不是入闽始祖,而是在外为官后复归祖籍,入闽始祖应该是萧膺之祖第一代入闽者,即使候官萧膺以上先祖名讳失考,那尊作为正史有记载的进士萧膺为凤翼始祖不是最合情合理吗?可事实并不如此。而最重要的是父子二人名字完全同音,这点最难让人取信,唐朝时期,避讳极其严格,这是有史可查的,所以作为曦公之父的英公也不可能是膺之子。所以近现代谱将英公改接膺公显然更不可信。
第四点,综上三点,候官萧膺非倣之子,英非廪、候官膺之子,那有人会问,英公会不会是倣公其他儿子所出呢?曦公生于850年左右,31岁时是刺史已经很年轻了,曦公与795年生的倣公相距55年,这可以说二人完全不可能是曾祖孙关系,所以英也不可能是倣公其他儿子所出的孙辈。但根据谱牒专家萧晓山宗长在《从状元国梁序看其源》中说的,可能“英”就是“膺”之误,错将膺公分出英公为而为廪公子呢?这个则不太好说,如果这个萧膺确实是倣公另一子,并且老谱所列的萧膺不是候官那个进士萧膺字次元,那么“英”是“膺”之误就有可能,即所谓的英公字绪红其实就是膺公字绪红,而不是变成名字各不相同的父子两代人,代差大概也就是:倣公795—膺又作英字绪红820—晔、曦850,即使出生年代略有偏差也没多大问题,曦公唐末时期天下兵乱之时入闽,这个则完全有可能,所以晓山宗长的这个观点我是比较赞同的。但晓山宗长又意将世系:膺公—英公—曦公接宰相俛公,这个做法我就不好说了,如果曦公族认为候官膺公—英公—曦公这个世系成立,那确实不可能接倣公,但是否能改接俛公,这个恐怕要看曦公一族及各位谱史专家们综合的意思。
综上四点,我认为倣公—膺又作英字绪红—晔、曦这个世系还是目前最为合情合理合适的,除此之外,曦公族其他版本的上源似乎都更多矛盾之处。当然,这是我个人目前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