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纪李氏
海内望族 陇西李氏
海内望族——“陇西李”作者:李吉来源:李氏网更新时间:2011年01月13日点击量:29024来源:李氏网时间:2009-2-6李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源远流长、人口众多的古老姓氏。
在众多的李氏衍派中,以陇西为郡望,以盛唐为标志的陇西李氏最为著称,是中华李氏的主流支派。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陇西李氏,英贤辈出,代有伟人,播迁各地,享誉中外,为人类文明的进化,作出了卓越贡献。
是华夏诸多姓氏宗族中根深叶茂、源远流长的豪族大姓。
一、以官为氏源远流长据史书所载,李氏得姓,源于皋陶,迄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
皋陶为尧时执掌刑狱的“大理”,子孙世袭其职,代为理官,以官命族,为“理氏”。
商朝末年,纣王无道,理徵(字德灵)以直言切谏,得罪而死。
其妻陈国契和氏携子利贞逃难于伊侯之墟,食木子得全,遂改“理”为“李”。
利贞也娶契和氏之女生昌祖,仕陈为大夫。
周康王时赐苦县为李氏采邑,遂家于苦县。
其五世孙李乾,为周上御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生李耳,字伯阳,又字聃,周平王时为太史,著有《道德经》八十一章。
唐明皇时追尊为“圣祖混元上德皇帝”,即世俗所传道教之教主——老子。
春秋战国之际,李氏人才济济,屡出将相。
晋文公时,有“理官”李离,执法严正,因“过听杀人,自系请罪”,虽经晋文公多方慰勉,仍伏剑而死,以身殉法。
魏相李悝,助魏文侯变法图强,三晋称雄。
而伯阳子李宗仕魏,封于段干,为魏国贤人。
其子李同为赵国大将。
李同子李兑,赵惠文王时拜为相国。
其子李跻封安阳君,子孙后裔,世居显要。
秦相李斯也系陈国苦县李氏后裔,助始皇帝扫平六国,一统宇内。
周赧王时,李氏分为两支,一支迁于甘肃,一支迁于河北,始有陇西、赵郡之分。
据《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伯阳八世孙李昙初为赵之柏人侯,入秦为御史大夫,生四子:崇、辩、昭、玑。
崇字伯佑,封陇西郡王南郑公。
其子李信,字有成,为秦大将军,率军伐燕,将燕太子丹追杀。
信生超,仕汉为大将军,渔阳太守,有二子,长曰元旷,官居侍中,次曰仲翔,为河东太守,晋封征西将军,讨叛羌于素昌,战殁,赠太尉,葬陇西狄道东川,因家焉。
临洮——陇西李氏祖籍地.4
临洮——陇西李氏祖籍地(电视专题片解说词)(7200)翻开世界地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的最中心,有一座十分耀眼的城市,这就是甘肃省的省会——兰州。
从兰州乘汽车南行一小时,便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城——临洮。
(镜头:世界地图册——中国地图——甘肃地图——临洮地图——县城全景)临洮,古称狄道,为西北名邑、陇右重镇,文化名城。
早在5000多年前的氏族公社时期,祖先们就在这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马家窑文化”、“寺洼文化”和“辛店文化”,因而被称为“彩陶之乡”。
(镜头:狄道州志——狄道——马家窑、寺洼、辛店文化彩陶)临洮,古丝绸之路的要道,古代军事重镇。
长期以来,由于地处甘肃中西部,是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结合部,游牧经济和农耕经济的结合部,西部少数民族和中原汉族的结合部,因而成为控扼陇蜀、平辅关中的战略要地。
(镜头:古丝绸之路图——狄道州志.古代军事图、图、图、今全县模型图)这是起首于临洮县城以北15公里的秦长城,位于新添镇三十墩村的杀王坡望儿嘴,它是秦国为了保护西部的重镇——狄道和秦都通往北地、陇西郡的通道而修筑的。
至今遗存的三国姜维墩、廖化堡、吕布城、侯和城、安故古城、哥舒翰纪功碑等遗址和出土的秦砖汉瓦、五铢钱范、盔甲、箭簇、弩机等遗物说明,临洮曾是古代征战地、三国古战场。
(镜头:秦长城、姜维墩、廖化堡、吕布城、侯和城、安故城、哥舒碑、秦砖汉瓦、五铢钱范、盔甲、箭簇、弩机)正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因而长期以来,大批精兵猛将聚集在以狄道为中心的河陇地区,使狄道成为英雄辈出的地方。
从汉代边将到唐朝帝王,涌现出一大批英姿独标、伟业赫赫、彪炳史册、流芳百世的英雄人物,因而也使临洮这块神奇的土地,声名卓著,历史辉煌,光照陇原,声振中华。
出生于古陇西狄道今临洮的李氏家族,为抵御戎羌、突厥、吐蕃、吐谷浑等少数民族的侵扰,确保中原腹地的稳定做出了贡献。
(镜头:《汉武大帝》中李广、卫青、霍去病与匈奴决战;《大唐歌飞》中李白、唐玄宗、哥舒翰;另找李世民)(镜头:推出片头——临洮——陇西李氏祖籍地(同期声——‚要说清陇西李氏,首先要搞清楚‚陇西”之名的来历。
陇西李氏文化的发展历程
伊候之墟,食木子保全性命,为感谢木子的保命之
功及躲避纣王的追缉,又因理、李同音、通用之故,
自利贞起改理氏为李氏,故皋陶为李姓血缘始祖,
利贞为得姓始祖。李姓从形成时起,长达几百年默
默无闻,直到春秋时期李耳(字伯阳,谥曰聃,号
为老子)为周朝守藏室之史,春秋时的思想家和道
家始祖,著《道德经》八十一章五千余言,留芳百
陇西李氏故里
三 、槐里:陇西李氏的祖籍地
自从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 人……故槐里,迁成纪。”千百年来,槐里就成为人们关 注的地方。可以说,槐里是李广的第一故乡,成纪是李广 的第二故乡。而在李广和他的父亲李尚前往成纪之前,李 氏就已经在这个名叫槐里的地方生活了几百年。 现在我们 所能见到的关于李氏在古陇西相关的记载,最早是从李崇 开始的,李崇也就成为陇西李氏的始祖。李崇在秦时担任 陇西守。李崇的后代李仲翔在平定羌人叛乱时战死,他的 儿子李伯考奔丧时,将家彻底安置在了素昌,素昌就是今 天的临洮。李伯考是李广的爷爷。史料中记载的陇西李氏 祖籍地“陇西郡狄道东乡槐里”就是今天临洮东川二十里 铺的槐树里。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
在这里面,最为引人注意 的就是敦煌李氏,始祖李穆。 张书城老先生认为,李陵裔 孙李穆、李贤就是陇西李氏 敦煌房的始祖。李贤和他的 三弟李穆,曾在敦煌为官并 且在敦煌安家,成为陇西李 氏敦煌房的远祖。
李氏根祖
五、文化特点
(一) 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通过李姓的源流
可知, 李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如从李姓 出自嬴姓算起, 至今已有3100 多年的历史, 出自 姬姓的李氏一支, 也已经有2800 多年的历史。 《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把李氏宗族系统化, 这在中国正史中也是少有的先例,为中华李氏 文化的源远流长奠定了基础。至此, 研究李氏 起源及其文化的学者、文献络绎不绝。今天海 内外的李氏文化研究还在持续、深入、广泛地 开展, 这说明李氏文化作为中华姓氏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特色, 使它 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李姓的来源介绍
李姓的来源介绍李姓,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大陆李姓来源人口多达9500余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李姓的来源,希望你喜欢。
1、源出嬴姓说即认为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偃姓或赢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先为理氏,后为李氏。
得姓始祖为李利,李耳为十一世。
2、李树图腾说,即认为李姓起源于图腾崇拜,以李树为图腾。
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为理,后因理徵避难以木子为食而姓李。
因其所食为野生李,故由理氏培育成为家生李树,并以李树为神树,亦即图腾树。
故凡李氏子孙,常于宅旁种李以为象征,至今还保存这个习惯。
入李白家有桃李园,唐朝皇宫苑园多植李树。
3、源出姬姓(虎图腾)说商朝时期,有周的同姓后裔,名巴人,居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
周武王灭商后,封巴人于巴(今重庆的巴南区)称巴子国。
公元306年,巴人在四川建立大成国,史称成汉,这是李姓在中国所建的第一个王朝。
有一种观点认为李氏图腾不是李树,而是老虎。
老子李耳生地陈楚地区的图腾是老虎,且“李耳”即楚语“老虎”。
巴人以虎为图腾,巴语读虎为李,当虎图腾演化为姓时,巴人崇仰汉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
4、源于封赏赐姓与恢复李氏蜀汉时期,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汉晋时期,北方游牧的少数民族内附,部分匈奴人和鲜卑人随之被赐为刘、李等姓;北魏时期,孝文迁都洛阳后,实行文化上全面汉化政策,鲜卑族有复姓叱李氏被封为李氏。
北魏皇室鲜卑拓跋氏实为汉将李陵后裔。
西夏皇室拓跋李氏,唐末时被赐为李氏,名义上是赐姓,实际是恢复李姓,因为西夏皇族拓跋氏为汉将李陵后裔。
得姓始祖李利贞(公元前1069年-公元前992年),原名理利贞,是李姓的得姓始祖,是老子李耳的祖先。
上古帝王颛顼之后皋陶后代理徵,字德灵,封为中吴伯,在殷纣王时任理官,因执法如山,忤逆昏君商纣王的旨意,招来杀身之祸。
秦安郭嘉镇朱湾村李氏宗祠
秦安郭嘉镇朱湾村李氏宗祠秦安县北郭嘉镇槐树川一带的18个村庄全为李姓,因明清属秦安县北崇新里右九甲,故称右九18庄,朱湾村为其一,村内存有全县唯一保留至今的李氏宗祠,今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秦安为古成纪中心地域,传为伏羲女娲所生之地,汉武帝元鼎五年,在秦安县北阳兀川设置成纪县。
汉飞将军李广之父李尚官成纪令,因家成纪,累代繁衍,瓜瓞绵绵,乃为成纪李氏祖望。
延至南北朝时,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崛起,争战频仍,李氏之后失家狄道,成纪李氏也纷纷散居,但成纪李氏在北魏政权中出将入相,左右朝政,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隋末李氏又一次蒙难,遭到隋炀帝的全面剿杀,族人被迫游离失所。
唐代李氏王朝建立后,成纪李氏之后才正式回归故里。
朱湾村位于显亲河上游西岸,依山傍水,背靠大坪山,面对小神仙岭。
大坪山为皋山余脉,由甘谷西坪乡迤逦而来,清秀峻拔,草木葱郁。
村前河水自西北向东南婉转而去,在村前冲积形成川台地,丰腴肥沃。
李氏宗祠现状李氏宗祠建于村中心位置,大致为清代道光年间所建,占地约两亩有余,现存三间正堂一座,照壁一座,后门一座,神道和房屋基址轮廓清晰可见。
照壁后有古柏两株,枝繁叶茂(现为文物保护树)。
遗存正堂屋原为四檩八柱前出廊式殿堂建筑,后在用作教室时,为扩大内部面积而改为单檐无廊式,硬山顶,上布板瓦,脊兽等构件已脱落不存。
前檐柱上置7组单斗拱,斗间装饰透雕暗八仙、文房四宝、福寿卷草纹等装饰木雕,风格繁缕精致。
设置中门和左右侧门共12扇,门格透雕缠枝菊花、夔龙、兵器等图案。
其中左右侧门皆已毁损,现为其他古建筑门扇搭配。
右前檐角墙壁塌毁,以旧木板遮挡,不蔽风日。
砖雕照壁保存完好,虽历经百年沧桑,依然新鲜如故,照壁整体长约8米,高约4.1米,由主壁和左右侧壁构成,呈山字形,顶覆以板瓦、筒瓦,起正脊,照壁两侧为叠砌砖柱。
主照壁上为砖雕垂柱、斗拱、枋头,共有四垂柱八斗拱,又转角处左右各置一斗三拱,其间共饰三层雕花砖板,垂柱间雕缠枝莲花图案,斗间饰两层卷草纹,工艺细腻精美。
二李氏源流三上古世系表分析
二二李氏源流(- )李姓由来姓氏:李祖籍:陇西祖宗:利贞郡望:陇西郡堂号:陇西堂分类:以官为氏李姓占大陆汉族人口的7.9%,人口超过9203万人,在海外华人中占七分之一,海内外总人口超过1亿,是世界第一大姓,中华第一大姓(引自百度、百科、寮东村)。
李姓在国内分布极广,以北方居多,不仅是国内大姓,也遍及全世界,在韩国、朝鲜、越南、东南亚、加拿大、欧美,李姓也是常见姓氏。
据历史资料记载:李姓是嬴(y fng)姓颛顼(zhu m x⑪的后裔,最初为“理”姓。
颛顼帝高阳氏后裔皋陶的儿子被赐姓嬴之后,子孙三代担任理官(掌管邢狱之官)之职,遂以官名理为姓。
至殷商末年,当时理氏家族后裔理徵因执法不阿,得罪了商纣王而遭受迫害。
他的妻子契和氏与儿子利贞逃亡在外,途中饥饿不堪,时值春夏之交,沿途有李树,果实累累,只好采食李子充饥,保住性命。
为了纪念这段蒙难的历史,也因理、李同音之故,自利贞开始,将理氏改为李氏。
李姓后代从商末到东周初的二百多年间,一直居住在河南。
李利贞的十世孙李耳,字伯阳,外字聃,号为老子,生于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厉乡曲仁里,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周平王时做过管理图书的官员,著有《道德经》留传于世。
据VV新唐书、宗室世系>>及VV宰相世系>> 记载,李耳生李宗,字尊祖,魏封于段,为干木大夫。
生同,为赵大将军。
生兑,为赵相。
生跻,为赵阳安君。
二子:曰云、曰恪。
恪生洪,字道弘,秦太子太傅。
生兴族,字育神,一名汪,秦将军。
生昙,字贵远,赵柏人侯,入秦为御史大夫。
葬柏人西。
生四子:崇、辨、昭、玑。
长子崇,字伯佑,陇西(今甘肃境内)守、南郑公,为陇西房,陇西房后又分为39房;四子玑为赵郡(今河北境内)房,赵郡房后又分为东、南、西三组。
繁衍昌盛,人丁兴旺,是当地的名门望族。
东周时期李姓向甘肃、河北发展。
西汉时期,李姓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內。
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
李姓起源与分布
李姓起源与分布赵钱孙李,在古代的百家姓中,李姓就排在前列,而在2010年的最新姓氏排名中,李姓排名第一位。
先来讲讲李姓的各位始祖吧。
关于李姓的始祖又分为血缘始祖和得姓始祖。
李姓的血缘始祖有两位,第一位是中国司法鼻祖皋陶。
皋陶字廷坚生于(公元前21世纪)曲阜,初渔于雷泽,在尧为炎黄夷联首领时,被虞举为士,任理官(掌管司法的长官),舜继位后,仍用皋陶为大理,至禹王为帝,越二年而卒,死后,葬于安徽安丰县南130里故六城东,封其后于英六,生子人伯翳。
皋陶之后,历虞、夏、商、二十六世为理官。
按照古人以官为氏的习惯,故称皋陶及其子孙为理氏。
还有一位是伯益,大约出生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出生地大约位于今天的山东省的西南部中原地区,具体地址不详。
传说,他能领悟飞禽语言,被尊称为“百虫将军”。
在他的带领下,我国早期先民学会了建筑房屋,凿挖水井。
西周穆王(公元前900年左右)时,伯益的后裔造父因为替周穆王驾车有功,被赐封在赵城(今山西洪洞北),造父因此称嬴姓李氏,伯益因此被尊称为今天李氏族人的血缘祖先。
伯益,亦称大费,是我国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
相传伯益善于畜牧和狩猎,并且发明了我国最早的屋舍,他因此被我国民间尊称为“土地爷”并受到不同形式的供奉再来说说李姓的得姓始祖吧李利贞,原名理利贞,是李姓的得姓始祖,是老子李耳的祖先。
上古帝王颛顼之後皋陶后代理徵,字德灵,封为中吴伯,在殷纣王时任理官,因执法如山,忤逆昏君商纣王的旨意,招来杀身之祸。
家族面临株连危险。
妻契和氏携幼子利贞出逃,到伊侯之墟,饥渴交侵,摘路旁树上李子充饥才得生存,最后到豫东地区的牯县(今河南鹿邑县东)。
一感李子活命之恩,二为改姓避难,所以理利贞改姓李利贞,后迁徙定居陇西。
从此李氏延续万代,繁衍发达而成中华第一大姓。
李姓还有名祖李耳,即老子,字伯阳,谥号聘。
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人。
周景王时任太史(史称为周柱史),著道德经五千言。
孔子曾问礼于他,李聃曰:“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李氏先祖世系的考证
李氏先祖世系的考证湖北阳新李锦李氏自得姓以来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现为中国乃至全球第一大姓。
李氏历代帝王将相,名贤辈出,史不绝书,更由于李渊、李世民父子开创的大唐王朝,使得李氏追根溯源得到了极大的重视。
但现今各地李氏宗谱中记载李氏世系仍存在较为混乱的现象(如:老子李耳的世次问题,有记李利贞下十一世,有记十五世,有记十七世),尤其是近些年来,一些“族谱专家”,抄袭一些宗谱上的资料,不加考证,把前人没有搞清楚甚至错误的东西照抄下来,杜撰李氏先祖世次世系、名讳、图像,编造漏洞百出的李氏源头主世系。
致使一些不懂宗亲文化,又非常热心的宗亲,盲目抄袭李氏源头主世系,以致祖宗世系啼笑皆非。
本文通过引证历代文献史料,考证编排自皋陶至唐高祖李渊的世系,力求介绍完备,力求深入探考研究,抛砖引玉,以求对李氏世系,正本清源,效绵薄之力。
一、从皋陶到李利贞的世系1、皋陶出生大致时间结合《史记•虞舜纪》:“(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和《竹书纪年》:“帝舜三年,命咎陶作刑”的记载,在舜三年时皋陶已经是舜的士师,当时他年龄应该在40岁-60岁之间,舜在位39年,据此推算,皋陶去世时年龄在80-100岁左右,这和传说中的皋陶活了106岁基本吻合。
《史记•夏本纪》记载:“皋陶作士以理民。
帝舜朝,禹、伯夷、皋陶相与语帝前……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
皋陶是在禹建立夏朝之前已经去世,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大禹建立夏朝时间在公元前2070年,按皋陶活了90岁推算,他出生时间不会晚于公元前2160年。
2、皋陶与大业、伯益的关系关于大业其人,史载阙如,渺不可考,惟知其是赵(嬴秦)族第一位有名字的男性始祖。
而对于皋陶其人及事迹,先秦文献则多有记载。
《古本竹书纪年》云:帝舜“命咎陶作刑”。
《论语•颜渊篇》曰:“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荀子•成相》“禹得益、皋陶、横革、直成为辅”。
先秦其他诸子如《墨子》、《孟子》中也都不乏对皋陶的赞美之词。
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原文译文赏析
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原文译文赏析《史记·李将军列传》原文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
故槐里,徙成纪。
广家世世受射。
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
尝从行,有所旻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
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
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
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
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於是乃徙为上郡太守。
後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
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
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
中贵人走广。
广曰:“是必射雕者也。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
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必不敢击我。
”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柰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於是胡骑遂不敢击。
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馀骑饹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於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
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
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居久之,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为广名将也,於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
【李氏】李姓传承世系表—李氏血缘始祖的追溯
【李氏】李姓传承世系表—李氏血缘始祖的追溯李氏血缘始祖的追溯一世少典、二世黄帝(所谓岐黄之术源于岐伯和黄帝之谈,中医经典托名《黄帝内经》)、三世昌意、四世颛顼、五世大临、六世女修、七世大业、八世女华、九世大费、十世大廉、十一世龙降、十二世仲容、十三世叔达、十四世孟戏、十五世皋陶、十六世英氏、十七世舒蓼、十八世舒鸡、十九世舒鲍、二十世舒庸、廿一世舒龙、廿二世舒袭、廿三世伯益、廿四世徐氏、廿五世郯氏、廿六世莒氏、廿七世终黎、廿八世运奄、廿九世菟裘、三十世将梁、三十一世黄氏、三十二世江氏、三十三世修鱼、三十四世白冥、三十五世蜚廉、三十六世秦氏、三十七世赵氏、三十八世恩成、三十九世理征。
一世祖李利贞,原名接力,得姓始祖。
其父理征,字德灵封为中吴伯,系皋陶之后。
利贞公生于公元前1070年,辛未年,卒于公元前992年,已丑年,享年78岁。
商末其父理征公(字德灵)任商纣王的理官时,因以直言进谏得罪了当时昏庸无道的纣王被赐死。
理征公之妻陈国契和氏携其幼子利贞公逃难于伊候之墟(今河南安阳市地处该省北部),饥饿不堪,见一树上结有果实(即李子),便采来吃,母子得以活命。
利贞公开始改为的李氏。
一感李子活命之恩,二为改姓避难,所以理利贞改姓李利贞,后迁徙定居陇西。
二世祖李昌祖原名昌意,又名苞颖,家居苦县幽仁里,任周朝陈大夫。
妣陈氏生一子:彤德。
三世祖李彤德原名娇,任周朝巡检会尹大夫。
妣杨氏生一子:庆。
四世祖李庆原名莲,任周朝掌御史博士郎。
妣黄氏,继姬氏生一子:宏隆。
五世祖李宏隆原名承,又名瑞金。
妣姬氏,继甘氏生一子:硕宗。
六世祖李硕宗原名勉之,又名钦莲。
周康王时任周大夫,赐采邑一百里于苦县。
妣方氏生一子:显。
七世祖李显原名和,又名成,袭父职为周大夫,封“狄道侯”兼理朝政。
妣王氏生一子:爽。
八世祖李爽原名通,字佑,任周朝升拔主薄郎册箱谏。
妣方氏、康氏生一子:环鼎。
九世祖李环鼎原名重,又名光天,别名环升。
妣失考。
生一子:爵。
陇西李氏
陇西李氏,是李姓中最显要的一支。
古时陇西亦称陇右,泛指陇山以西今甘肃省东部地区。
秦汉时期设置陇西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
简介中国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形成是在魏晋南朝之际,汉唐之间是我国士族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很多长盛不衰的名门望族,世代出将入相,地位尊崇,把持政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陇西李氏,是陇西李氏李姓中最显要的一支。
古时陇西亦称陇右,泛指陇山以西今甘肃省东部地区。
秦汉时期设置陇西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
陇西李氏源自于颛顼孙皋陶之后,世为理官,到了周朝时文化名人老子李耳是孔子的老师。
其后是秦国的司徒李昙长子陇西郡郡守李崇,李崇之次子瑶为南郡守,封狄道侯;其孙李信为大将军,封陇西侯。
其子孙飞将军李广是汉朝时的重要人物。
魏晋时期,陇西李氏在乱世中兴起,西凉王李暠是李氏第一位国主。
南北朝时陇西李氏高官累世不断,门第高华,与赵郡李、清河博陵崔、范阳卢、荥阳郑、太原王并为中原五大高门士族,到了唐高宗时颁布法令禁止这五姓七家自行婚娶。
陇西李氏到唐朝时连续出了10位宰相。
陇西李氏一支李渊灭隋,建立唐朝,开创了一个文化兴盛的伟大时代。
到南宋郑樵编《李氏源流》时,“言李者称陇西”。
[编辑本段]李氏演变秦代陇西郡最早的郡守是李崇,后人尊他为陇西李氏的始祖。
李氏成为陇西郡的名门望族是由李崇祖孙三代人创基的:李崇之次子瑶为南郡守,封狄道侯;其孙信为大将军,封陇西侯。
汉朝时,陇西李氏出了两位重要人物:飞将军李广及其从弟李蔡。
李广孙李陵战败被俘降于匈奴,使陇西李氏在郡中名望下降。
魏晋时期,陇西李氏在乱世中兴起,西凉王李暠是李氏第一位皇帝。
到了隋朝,陇西李氏已经是权倾朝野的望族。
陇西李氏李渊灭隋,建立唐朝,奉李姓为国姓。
在唐朝,陇西李氏的声望超过了赵郡李氏。
唐太宗修《氏族志》,将李置于诸士族姓氏之首,更将有功之臣赐姓李,从此陇西李氏由一个血缘系统的宗族演变成为一个“多元一体”的庞大世族。
唐《姓氏谱》载“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
李氏的起源
李-------感激木子形成的姓李姓是当今中国头号大姓,也是世界第一大姓。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室的专家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全国人口千分之零点五随机抽样调查资料,以及台湾省出版的《台湾地区人口之姓氏发布》一书进行统计,再经过计算机处理,结果表明,全国汉族姓氏中以李姓最多,李姓约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九,即世界上李姓超过8700万人。
李氏在国内分布极其广泛,以北方局多;在台湾省,按人口多少被排在第五位;在海外,几乎遍及全世界,主要分布在朝鲜,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缅甸,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毛里求斯等国家及香港地区。
那么,李姓源于何时何地何人,是怎样形成的呢?编修与北宋中叶的《新唐书,宗室世系》云; “节氏出自赢氏姓。
帝颛顼(zhuan;xu)高阳氏生大业,大业生女毕,女毕生陶,安庭坚,为尧大理(司法长官),生益,益生恩成,历虞,夏,商,世为大理,以官命族为理氏。
至纣之时,得罪而死。
其妻陈国(在今河南淮阳)契和氏与子利贞逃难于伊侯之墟,食木子(木本植物的果实)得全,遂改埋为李氏。
利贞娶妻契和氏女,生昌祖,为陈大夫,家于苦(gu)县(今河南鹿邑县)。
”按伊侯之墟当因伊河而得名,而伊河在今河南省西部,发源于栾川县伏牛山北麓,东北流,经蒿县,伊川。
在偃师县杨村附近人洛河,所以,“伊侯之墟”应在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
又据《姓氏考略》,“理李古安通”。
由此可知,李姓是颛顼的后裔,先为理氏,商朝末年因避难逃至豫西,后到豫东鹿邑县定居;为了感激“木子”保命之功及躲避殷纣王的追辑,又因理,李同音之故,自利贞开始改理氏为李氏。
唐人林室《元和姓纂》称李利贞的11世孙是李耳(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说,昌祖的5世孙李乾“为周上卿大夫,取益寿氏女婴敖,生耳”李耳,安伯阳,外字聃(dan),号为老子,生于苦(gu)县历乡曲仁里,周平王曾做过管理藏书的史官。
这说明李氏自商末至东周初的两百多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
《李将军列传》课文翻译
《李将军列传》课文翻译《李将军列传》课文翻译引导语:《李将军列传》是司马迁写的,那么有关《李将军列传》的课文翻译哪里有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李将军列传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
故槐里,徒成纪。
广家世世受射。
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人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
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
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
徙为上谷太守。
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
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
中遗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而去。
陇西李氏籍贯在成纪考证
陇西李氏籍贯在成纪考证
李震涛;李桂生
【期刊名称】《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14)2
【摘要】传统与世俗的观点都认为天下李氏出自陇西,而陇西李氏出自临洮,但这种观点缺乏足够的历史文献依据。
事实是,汉代飞将军李广是正史记载比较明确的李氏早期人物,其籍贯是陇西成纪,其先祖为战国时期秦国的李信。
从李信往上追溯六代,则为秦国的太子太傅李洪,这说明从李洪到李信的世系传承是可信的。
李信原本居于槐里(今陕西兴平),其玄孙李尚从槐里迁往成纪(今甘肃静宁)。
自从李尚迁居成纪后,李氏家族繁衍壮大,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众多。
因此,成纪是陇西李氏的郡望地、籍贯地和发祥地。
【总页数】8页(P71-78)
【作者】李震涛;李桂生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48.3
【相关文献】
1.宋代晁氏文人籍贯考辨——兼议古人籍贯的认定原则
2.迢遥秦陇旧家山——南宋诗人张镃的籍贯、生平及诗作略论
3.陈勉籍贯为宁都九磜考证
4.胡超籍贯生平著述考证
5.陇西李氏初论──北朝时期的陇西李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李暠——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建立者
李暠——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建立者
李暠介绍
中文名:李暠
别名:李玄盛
国籍:西凉
民族:汉族
出生地: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
出生日期:351年
逝世日期:417年
职业:政治家
主要成就:建立西凉政权
代表作品:《述志赋》、《槐树赋》、《大酒容赋》在位时间:400年-417年
庙号:太祖谥号武昭王→兴圣皇帝
年号:庚子、建初
陵墓:建世陵
李暠[hào](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自称西汉将领李广十六世孙,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建立者。
隆安元年(397年),段业自称凉州牧,以李暠为效谷县令,后升为敦煌太守。
隆安四年(400年),李暠自称大将军、护羌校尉、秦凉二州牧、凉公,改元庚子,建立西凉政权,以敦煌为都城,疆域广及西域。
义熙元年(405年),改元建初,遣使奉表东晋,并迁都酒泉,与北凉长期争战。
义熙十三年(417年),李暠去世,享年六十七岁,谥号武昭王,庙号太祖,葬于建世陵。
唐朝李氏亦称李暠为其先祖。
唐玄宗李隆基天宝二年(753年)追尊为兴圣皇帝。
_陇西_李氏及其文化特色
今 临洮 为陇 西李 氏
的根与本 , 今天 水、 静宁、 秦安 ( 古 成纪 ) 、 陇 西则为 陇西李 氏 一说陇 西成 纪 ( 秦安 ) , 比如杨 天成 在他 的∀ 试 论李氏族源郡望和祖籍# 一 文中 就认为 从历 史的客 观实 际 来说 , 平心 而 论 , 陇 西 李 氏 的 祖 籍是 在 成 纪 而 不 在 狄 道。 !
一、 陇西! 李氏
陇西! 是李氏宗族的发源地 , 自古以来 享有盛名。至 今 各地李氏 , 寻 根问 祖 , 大都 可 以 上 溯到 陇 西。 ∀ 人 民 日 报# 1992 年 8 月 27 日有∀ 李氏根 基在陇 西# 一文 , 其中 说道 : 经 过有关专家多年考证和掌握的大量历史资 料证实 , 李氏根 就 在陇西。目前 , 甘肃 省委、 省政 府办 公厅正 式批 准在 陇西 修 复李氏 陇西 堂 , ! 文 中又 说道 , 台北 出版 的∀ 李 氏源 流# 一 书 称 : 凡吾国各地所有李姓无不冠∃陇 西郡% 三字 , 足证李氏 家 族肇始于陇西 , 殆无疑义 ! 。陇 西是 中 华民 族李 氏的 发源 地 之一。以下就陇西李氏的主要内容考述如下。 ( 一 ) 李氏郡望陇西 陇西 , 指秦汉 时期的古陇西郡 , 是一个古郡 名 , 而非今 之 陇西县。陇西郡是我国建置最早的古郡之 一 , 始 置于战国 时 的秦国 , 辖陇山以西 , 今甘肃省境中部的大 片秦国属 地 , 唐 时 废置。唐朝时的 陇西! 概念 , 当指今 甘肃省的东 南部以今 陇 西县为中心之地。或 是出 于某种 忌讳 , 唐朝 废掉 了陇 西郡 , 但唐朝建国后 , 李姓由贵姓升格为国 姓 , 作 为姓氏符 号 , 李 姓 成为大唐王朝的象征 , 陇西! 二字已 成为 大唐家 族的 标识 , 永不磨灭。千百年后的李氏家族 , 也以此为 标识。可谓源 远 流长 , 荣耀 无比。所 以 李姓 陇 西郡 望的 形 成在 唐代 是 最 关 键、 最重要时期。据 史籍 记载 , 虽然 李氏 的郡 望有 13 个 , 其 收稿日期 : 作者简介 : 研究。
关于李氏的传说故事
关于李氏的传说故事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在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李氏的传说故事,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关于李氏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李氏的传说故事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
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
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
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
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
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出自他族改姓。
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
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
是为洛阳李氏。
出自他姓改李氏。
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李氏的迁徙分布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
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
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氏作为国姓,最为显贵。
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
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
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
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纪李氏
成纪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又是中国第一大姓李氏的发祥地。
成纪李氏的代表人物首推李广。
《史记·李将军列传》说:“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汉书·李广传》写道:“李广,陇西成纪人也。
”其次要数李渊、李世民父子。
《新唐书·高祖本纪》载:李渊,“陇西成纪人也。
”再次是大诗人李白。
范传正《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说:“其(李白)现陇西成纪人”。
这样说来,成纪李氏的代表人物在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
郑樵于《通志》中指出:“唐家有天下,必欲世系详明,然自成纪令之后,信以传信,自成纪令之前,疑以传疑。
盖谱牒之家疑信相半。
尚为成纪令,因局之,其后遂为陇西成纪人,故言李者称陇西。
”因此,历史上所称的陇西李氏,实指李广、李世民为代表的陇西郡成纪县李氏。
根据《新唐书·宗室世系表》记载,从汉李广到唐李渊,成纪李氏共繁衍了二十四代,先后有数十房分支迁居他州他郡,这便有了新居地一支李氏的氏族和后裔。
如范阳房、顿丘房、渤海房、申公房、丹阳房、安邑房、平凉房、镇远房、姑臧房、敦煌房等。
李唐王朝统治中国290年,其宗室王前后有41房形成41个盛大的分支。
这样,唐以后成纪李氏的分支就遍布全国各地,在中国姓氏中,形成一支人口众多、分布广泛、枝叶繁茂的氏族。
重望族,轻寒门,是南北朝已经形成的社会风气。
当时,选拔官吏非常注重门第,几乎达到了任人唯家世之程度,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势族即望族,有声望的大家势族在一个地方住久了,影响不断扩大,人们不仅敬仰其人,而且仰慕其居住郡,这样就形成了郡望。
唐朝人仍十分重视郡望,成纪李氏从李广到李渊,经过八百年的奋力拼搏,成为陇西郡第一的名门望族。
自李渊始,成纪李氏后裔登上九五之尊,问鼎神器,一统天下几乎三百年,其名与望均为他人不可企及。
因此,不论从成纪分出去很早的李氏后裔,还是分出去较迟的,都把陇西郡作为自己宗族的郡望就是自然的事。
李白说:“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苦战竟不
侯,当年颇惆怅。
”这里李白既承认是李广后裔,又自谓陇西人。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封建王朝,经济、文化和人口都有很大的发展。
经过唐以后一千多年的发展繁衍,成纪李氏的分支及其后裔多得不可计数。
成纪李氏的后裔不仅遍布全中国,而且遍布世界各地。
成纪李氏是英才济济,名流荟萃的家族。
依据《水经注》、《唐书》等大量史料和当代实地考证资料,甘肃省政府1993年3月以甘政发文件确认,汉至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的成纪在今甘肃省静宁县,1989年和1999年新出版《辞海》在注汉李广、唐李渊、李白祖籍陇西成纪时说"在今甘肃省静宁县西南"。
因此,李氏的根在静宁,成纪李氏就是以静宁为根据地,崛起百代独步千年的一个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