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传播学知识点(20)

合集下载

传播学知识点

传播学知识点

传播学知识点1. 传播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条件下传递和交换信息的过程。

理解这个概念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传播是一个信息共享过程,即把一个或少数人独有的信息化为两个人或更多人共有的过程。

第二、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和文化条件下进行的,传播发生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播得以实现的另一前提条件是双方要有共同的语义空间,即拥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对符号含义的共同理解。

第三、传播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

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通常处于主动地位,但受传者也不是完全被动的,他可以通过信息反馈来影响传播者。

传播,即“通过讯息而进行的社会互动”。

第四、传播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是一个信息或态度、感情的流动过程。

2. 内向传播也称人内传播或内在传播,即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播系统;既有接收装置(感官系统),又有传递装置(神经系统);既有处理装置(记忆、思维系统),又有输出系统(语言、动作、表情)。

内向传播是个人的知觉、思维和思维活动,它的特点是在同一人体内进行,是一个主我和客我的交流活动;从不受外部势力干涉而言,它是一种最自由的传播活动。

3. 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意见、感情的交流与沟通行为。

人际传播,特别是面对面人际传播有两个特点:1)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

传受双方不仅可以使用语言,而且能用动作、表情、眼神等多种手段传递信息,方法灵活;2)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强,反馈及时,它以一来一往的形式进行,双方可随时根据双方的反应来把握自己的传播效果,对传播内容进行修正、补充或改换传播方法。

因而,人际传播是一种高质量的传播,尤其在说服或沟通感情方面,其效果要好于其他形式的传播活动。

人际传播是一种基本的社会互动形态,对个人的社会化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对大众传播的效果也起着中介和过滤作用。

4. 组织传播组织指的是具有明确目标、成员之间有着严格的分工合作关系的有机整体。

传播学考研必背---110个传播学名词解释

传播学考研必背---110个传播学名词解释

1、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3、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

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

4、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5、组织传播: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

欢迎来到**网www.**6、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大众”,是指分布广泛、互不相识的广大受众。

7、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

8、传播过程:即传播现象的结构、要素和各个要互之间的关系。

美国学者戴维•伯洛透彻分析了传播过程,主要论点是:①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始无终,没有界限;②传播过程是一组复杂的结构,应将其中的多元关系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③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变动,即各种关系的相互相互影响和变化。

他提出“S-M-C-R”(讯息来源-讯息-渠道-受者)的传播过程模式,强调了“过程研究”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9、“过程研究”的主要成果是模式: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

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

R、布雷多克添加了情境和动机两个环节,把它变成7W模式。

传播学上的三大类基本模式:①线性模式,②控制论模式,③社会系统模式。

10、拉斯韦尔模式(传播过程中的5W):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

11、申农-韦弗模式:线性模式之一,把媒介分为三种,把讯息分为发出的和收到的,增加了噪音的因素。

12、传统线性模式:以拉斯韦尔和申农-韦弗模式为代表,传播被表述为一种直线型、单向型的过程。

忽视了反馈和社会过程对传播过程的制约。

13、控制论模式:以控制论为指导思想的传播过程模式。

考研新闻传播学理论知识总结

考研新闻传播学理论知识总结

考研新闻传播学理论知识总结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融合了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以下将对新闻传播学的一些重要理论知识进行总结。

一、传播的类型1、人内传播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这是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础。

例如,我们在思考问题、回忆过去、自我反思时,都是在进行人内传播。

2、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它是最常见、最直接、最丰富的传播方式,比如面对面的交谈、电话沟通等。

3、群体传播群体传播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

群体传播中的成员具有共同的目标和归属感,会形成特定的群体意识和规范。

4、组织传播组织传播是指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

它包括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两个方面,前者又可分为上行传播、下行传播和平行传播。

5、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都是大众传播的媒介。

二、传播模式1、直线模式(1)拉斯韦尔的 5W 模式5W 模式清晰地阐述了传播过程中的五个要素,即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2)香农—韦弗模式该模式引入了“噪音”的概念,说明了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干扰。

2、循环互动模式(1)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强调了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的互动性,并且打破了传统的直线模式,认为传播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2)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在香农—韦弗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拓展了噪音的概念,并且认为传播过程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考研新闻传播学热点知识点总结

考研新闻传播学热点知识点总结

考研新闻传播学热点知识点总结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研究信息传播规律和社会影响的学科,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对于考研的学子来说,掌握新闻传播学的热点知识点是备考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以下将对一些重要的热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

一、新媒体与社交媒体新媒体的发展是当前新闻传播学领域的重要趋势。

新媒体以数字化、网络化和互动性为主要特征,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时空限制,为信息传播带来了全新的模式和机遇。

社交媒体作为新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微信、微博、抖音等,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互动和表达观点的重要平台。

在考研中,关于新媒体与社交媒体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其传播特点、影响、社会作用以及面临的挑战等。

例如,社交媒体的信息传播具有即时性、碎片化、个性化等特点,这使得信息能够迅速传播,但也容易导致信息过载和虚假信息的扩散。

此外,社交媒体在社会动员、舆论形成、公共事务参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网络暴力、隐私泄露、信息茧房等问题。

二、大数据与新闻传播大数据技术的兴起为新闻传播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挖掘,新闻机构能够更加精准地了解受众需求,实现个性化的新闻推送和内容定制。

同时,大数据也为新闻报道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分析视角,有助于提升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

然而,大数据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数据隐私保护、数据偏差、算法偏见等。

考研中可能会涉及到如何在利用大数据优势的同时,避免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保障新闻传播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公共利益。

三、短视频与直播短视频和直播的迅速崛起成为当下新闻传播领域的热门现象。

短视频以其短小精悍、生动有趣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用户,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重要方式。

直播则具有实时性、互动性强的优势,能够让观众更加身临其境,增强了信息传播的效果。

在考研知识点中,需要关注短视频和直播的内容创作、传播模式、盈利方式以及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例如,短视频的创作如何在短时间内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传递有效信息,直播中的互动如何增强用户粘性和参与度,以及短视频和直播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和融合等。

传播学知识要点、学习方法

传播学知识要点、学习方法

传播学概论知识要点1. 魔弹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P2402. 意见领袖——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称为“意见领袖”。

P2623. 媒介——将扩大人类信息、交流能力的传播中介物称为“媒介”,媒介包括个人与个人进行信息交流的中介物(如电影)和用于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开、定期传播的工具(如报纸)前者称为普通媒介,后者是大众传播媒介。

P1774. 把关——这种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的传播行为就叫做把关。

P1205. 两级传播——大众传播的影响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境,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

P2436. 反馈——(所谓反馈,本是电子工程学的概念,这里借用过来)指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

P2477. 参照群体——即个人未必墨身于其中,但以其为参照系而建立或改变自己的信念、态度和行为的群体。

P548. 社会关系论——着重分析受众成负日常的社会关系对其媒介信息接收行为的影响(受众成员的种种社会关系,左右着他们对媒介信息的选择),从而制约着大众传播的效果。

P2109. 热媒介——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高、能高清晰地延伸人体的某一感觉器官,其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参与程度低,想象力发挥程度低。

P19410. 潜网——任何处于稳定社会环境中的传播媒介都担负着社会控制的职能。

而这类控制往往是一种潜移默化、不易察觉的过程,用一个形象化的词来概括就叫潜网。

P129-13011. 受众——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

P20312. 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地描述的研究方法。

P8313. 自信心假说——自信心的强弱和可说服性的高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即自信心越强,可说服性越低;自信心越弱,可说服性越高。

上海市考研新闻传播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上海市考研新闻传播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上海市考研新闻传播学重要知识点归纳新闻传播学是一门涵盖广泛内容的学科,旨在研究和分析消息传播的原理、方法和效果。

作为一门重要的社科学科,在上海市考研中占据着一定的篇幅。

本文将对上海市考研新闻传播学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考生全面了解该学科的相关内容。

一、新闻传播学基本概念和理论1. 新闻定义和特征新闻是指对社会大众产生重要影响的事实、观点或信息的传递方式。

新闻的特征包括真实性、时效性、公众性、传播性等。

2. 新闻价值判断和伦理规范新闻的价值判断是指媒体对新闻事件的价值评定和选择。

伦理规范指新闻从业人员在报道和传播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

3. 传播模型和传播效果传播模型包括传播源、信息内容、传播渠道和接收者等要素,用于分析和描述信息传播的过程。

传播效果是指信息传播对接收者产生的影响和变化。

4. 媒介融合和新媒体发展媒介融合是指不同传播媒介相互渗透和结合的过程。

新媒体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发展起来的媒介形式。

二、中国新闻传播学发展历程1. 新闻传播学的兴起和发展中国新闻传播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研究对象的转变和研究方法的创新,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

2. 中国传媒改革与发展近年来,中国传媒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市场化和国际化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

同时,媒体融合和新媒体的发展也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三、新闻传播实践与案例分析1. 新闻采访与报道新闻采访和报道是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工作内容,包括采访技巧、写作要点、新闻报道的结构和风格等。

2. 公共关系和媒体管理公共关系是指企业、政府和组织通过媒体与公众进行沟通和传播的活动。

媒体管理是指对媒体资源和媒体人员进行有效管理和协调的工作。

3. 媒体与社会问题媒体在社会问题报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环境问题、社会公益、公共危机等。

分析媒体对社会问题的影响和作用,可以帮助提升新闻传播的质量和效果。

四、国际新闻传播研究与比较1. 国际新闻传播理论体系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新闻传播理论体系,如西方的四大理论范式、拉丁美洲的解释学传播理论、东亚的文化传播理论等。

考研新闻传播学理论知识点详解

考研新闻传播学理论知识点详解

考研新闻传播学理论知识点详解在考研的众多学科中,新闻传播学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挑战的领域。

新闻传播学理论作为其核心内容,涵盖了丰富多样的知识点,对于考生理解和把握这一学科的本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探讨这些关键的理论知识点。

一、传播的定义与类型传播,简单来说,就是信息的传递与交流。

它可以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

传播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人际传播是最为常见和直接的传播形式,比如我们日常的面对面交流、电话沟通等。

这种传播方式具有互动性强、反馈及时的特点。

群体传播则发生在具有共同目标和身份认同的群体内部,如小组讨论、班级交流等。

组织传播常见于企业、政府等机构内部,通过正式的渠道和规则进行信息传递。

大众传播则是借助大众媒体,如报纸、电视、网络等,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

二、传播模式在研究传播过程时,有多种传播模式帮助我们理解信息的流动和互动。

香农韦弗模式强调了信息传播中的噪音干扰,提醒我们在传播过程中要注意克服各种干扰因素,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

拉斯韦尔的“ 5W ”模式清晰地阐述了传播的五个要素:谁( Who )、说什么( Says What )、通过什么渠道( In Which Channel )、对谁( To Whom )、取得什么效果( With What Effects )。

这为我们分析传播行为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框架。

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突出了传播过程中双方的角色转换和互动,表明传播是一个不断循环和动态的过程。

三、把关人理论“把关人”理论指出,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的“把关人”。

他们决定哪些信息能够进入传播渠道,哪些信息被排除在外。

在传统媒体时代,编辑、记者等充当着重要的把关人角色。

而在新媒体时代,虽然人人都能发布信息,但平台的算法、管理员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把关人的角色。

把关人的存在,既保证了信息的质量和可信度,也可能导致信息的偏向和局限。

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要点整理

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要点整理

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要点整理新闻传播学是一门涵盖广泛、深入浅出的学科,考研复习时需要系统、全面地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框架。

为了帮助考生顺利备考,下面将从传播理论、媒体运营以及新闻专业知识三个方面整理考研新闻传播学的复习要点。

一、传播理论1. 传播理论的发展历程:从传统模式到现代模式,介绍主要的传播理论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理论观点,如拉斯韦尔德、香农-韦弗模型、门罗-利斯伯格模型等。

2. 传播理论的主要范式:介绍不同的传播理论范式,例如决策媒介、符号学、效果研究等,了解各范式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3. 传播过程与传播效果:了解传播过程中的要素和环节,包括源、信息、媒介和受众等,并了解传播效果的相关评价标准。

4. 媒介与社会影响:掌握媒介与社会影响的关系,了解新闻传播对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影响,以及媒介环境对新闻传播的作用。

二、媒体运营1. 媒体规划与传播策略:了解媒体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媒体传播策略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2. 媒体运营管理:熟悉媒体运营管理的相关知识,包括媒体资源管理、媒体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等。

3. 新媒体与社交媒体:了解新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发展趋势,熟悉相关平台的特点和运营策略,掌握互联网传媒的基本原理和运作方式。

4. 媒介经济与商业模式:了解媒介经济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研究媒体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演变,掌握媒介经济管理的相关理论与实践。

三、新闻专业知识1. 新闻报导与写作:熟悉新闻报导的要素和结构,掌握新闻写作的规范和技巧,了解新闻编辑过程和要点。

2. 新闻采编与报道原则:理解新闻采编与报道的原则,包括真实性、及时性、客观性、公正性等,熟悉常见的新闻报道形式和写作风格。

3. 新闻伦理与职业道德:了解新闻伦理与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掌握新闻从业者应具备的道德素养和职业操守。

4. 新闻法律与法规:熟悉新闻法律与法规的相关内容,包括新闻法、著作权法、信息安全法等,了解新闻从业者的权利和义务。

传播学考研笔记

传播学考研笔记

传播学考研笔记一、传播学基础概念1. 传播:传播是信息交流和分享的行为或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基础。

2. 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科学,涉及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传播方式、传播过程、传播效果等方面。

3. 媒介:媒介是信息传播的载体,包括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等。

4. 受众:受众是信息的接受者,可以是个人或群体。

5. 内容:内容是指传播的信息,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

6. 渠道:渠道是指信息传播的途径,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

二、传播学理论1. 拉斯韦尔的5W模式: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2. 香农-韦弗模式:信息源产生信息,通过发射器发出信号,经过信道传输,到达接收器,最后由受众接收并处理信息。

3. 奥斯古德-施拉姆循环模式:编码、释码、译码、反馈四个环节的循环往复,强调了受众的反馈和传播者的主导作用。

4.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信息源产生信息,大众媒介通过接收器接收信息,再通过发射器将信息传递给受众。

5.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媒介即讯息,强调媒介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6. 伊尼斯的媒介偏向论:强调媒介对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分为口头媒介和书面媒介两种偏向。

7. 莱文森的媒介进化论:强调媒介的自然选择和进化过程,认为媒介的发展是人性化、自然化的过程。

8. 霍夫兰的说服理论:研究说服效果的心理学理论,包括说服者、说服信息和说服对象三个要素。

9. 休眠效果理论:强调重复暴露在信息中可以提高说服效果的理论。

10. 框架理论:指人们在报道和解释新闻事件时所采用的认知框架,包括新闻报道的角度、立场和表达方式等。

11. 刻板印象: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固定看法或评价,可能存在偏见或歧视。

12. 议程设置理论:媒体通过选择报道和强调某些议题来影响公众对议题重要性的认知。

传播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一、传播学的概念和范畴1.1 传播学的定义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传递和观念传播的学科,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涉及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化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1.2 传播学的范畴传播学涵盖的范畴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传播理论、传播技术、传播媒介、传播效果、传播伦理、传播政策等内容。

二、传播学的发展历程2.1 传播学的发展阶段传播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传统传播、现代传播和后现代传播。

传统传播强调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现代传播强调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和影响,后现代传播强调传播的多样化和非线性特点。

2.2 传播学的流派和学派传播学发展出了多个流派和学派,主要包括传统传播、行为主义传播、符号学传播、建构主义传播等。

三、传播学的基本理论3.1 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信息、传播、媒介、受众、效果等。

3.2 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传播学有多个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传播模式理论、双向传播理论、传播效果理论、媒介理论等。

四、传播媒介与技术4.1 传播媒介的种类传播媒介包括:口头传播、书面传播、印刷媒介、广播媒介、电视媒介、互联网媒介等多种类型。

4.2 传播技术的发展传播技术的发展主要包括:印刷技术、电信技术、网络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对信息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传播的受众与效果5.1 传播受众的特点和分类传播受众具有多样性和特定性,主要包括:个体受众、群体受众、大众受众、特殊受众等。

5.2 传播效果的研究传播效果的研究主要分为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两部分。

研究主要关注信息接收效果、态度改变效果等。

六、传播伦理与政策6.1 传播伦理的理论基础传播伦理主要受到道德哲学和伦理学的影响,主要包括:真实性、公平性、公共利益等原则。

6.2 传播政策的制定传播政策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了维护传播秩序和社会稳定而制定的政策。

主要包括:信息管理政策、版权保护政策、传媒监管政策等。

七、传播学的应用领域7.1 新闻传播新闻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包括新闻报道、编辑发布、新闻写作等。

考研新闻传播学理论知识总结

考研新闻传播学理论知识总结

考研新闻传播学理论知识总结新闻传播学是一门充满活力和深度的学科,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掌握其核心理论知识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考研新闻传播学中一些重要理论知识的总结。

一、传播的定义与类型传播,简单来说,就是信息的交流与传递。

从类型上划分,包括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

人内传播是个人内部的信息处理活动,比如自我思考、自我反思等。

人际传播则是在个人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是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传播形式。

群体传播是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传播活动,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和共识性。

组织传播发生在组织内部,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大众传播则是通过大众媒介,如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向广泛的受众传递信息。

二、传播学的主要流派经验学派是传播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强调实证研究和经验数据,注重研究传播的效果和功能。

批判学派则对社会现实持有批判的态度,关注传播背后的权力结构和意识形态。

媒介环境学派着重研究媒介技术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三、传播模式香农韦弗模式揭示了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噪音干扰。

拉斯韦尔的“5W”模式,明确了传播过程中的五个基本要素: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强调了传播的互动性和双向性。

四、受众研究受众在传播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是主动的,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和使用媒介。

“魔弹论”曾认为受众是被动接受信息的,但后来的研究证明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五、传播效果研究“议程设置”理论指出大众媒介能够影响公众关注的议题。

“沉默的螺旋”理论表明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就会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被攻击的风险),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

新闻传播学考研知识点归纳

新闻传播学考研知识点归纳

新闻传播学考研知识点归纳一、新闻媒体与社会1.新闻媒体的定义、特点及历史发展:新闻媒体是指传递新闻信息的媒介,包括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需要掌握各类媒体的特点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新闻媒体的社会功能:新闻媒体在社会中的作用,如宣传、监督、教育、娱乐等功能,并了解媒体的社会责任与道德义务。

二、新闻传播理论1.传播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各类传播理论的基本概念,如信息传播模式、传播过程、传播效果等。

还需了解传统传播理论和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理论发展。

2.传播效果理论:包括媒介效应、观众接受与反应、信息辐射等理论,了解媒介对观众的影响以及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变异与失真。

3.传播模式与策略:了解传播的各种模式(如单向传播、双向传播、多向传播)和策略(如激励策略、行动策略等)。

三、新闻与传媒法律法规1.新闻自由与监管:了解新闻工作者的权利与义务,媒体的法律地位,以及新闻监管的基本原则和机构。

2.意识形态与媒体:了解媒体与政治、文化的关系,媒体的意识形态及其影响力,并了解媒体的舆论导向与言论自由矛盾的关系。

3.传媒法律法规:了解有关新闻从业者应当遵循的法律法规,如新闻法、互联网管理法等。

四、媒介经济与媒介管理1.媒介经济学:了解媒体的经营特点,媒体经济模式和盈利方式,如广告、赞助、订阅等渠道的运作。

2.媒介管理与市场竞争:掌握媒体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巧,包括媒体经营策略与规划、市场调查与营销。

3.媒介融合与跨文化传播:了解数字化时代的媒介融合现象,不同文化间的媒介传播与交流,及其对媒介行业和社会的影响。

五、新闻采编与写作1.新闻采编基本原则:包括客观、真实、准确、全面等原则,还需掌握常规新闻稿件的编写格式。

2.新闻语言与写作:了解新闻写作的具体技巧和语言特点,如新闻标题的撰写、段落结构的安排、信息的层次安排等。

3.新闻素质与伦理规范:了解新闻从业者应具备的素质与职业道德,如新闻记者的调查研究能力、写作技巧,以及对新闻信息真实性的要求。

上海市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传媒理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上海市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传媒理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上海市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传媒理论重点知识点总结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涉及内容广泛且复杂。

在准备上海市考研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传媒理论的重点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传媒理论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媒介效应理论1. 魔力弹道理论魔力弹道理论是新闻传播学中最早的传媒理论之一,由拉斯维尔·肖(Elise Rogers Noelle-Neumann)提出。

该理论认为,媒介对于公众舆论的形成和变化有着强大的影响力,一旦抛出,媒介的影响力就像子弹一样,很难被撤回。

2. 路德·纽曼意见领袖理论这一理论由路德·纽曼提出,认为社会上总会有一些具有专业知识、经验丰富且备受大众尊敬的人成为意见领袖。

他们的言论和行为可以对公众的意见产生重要影响。

3. 渐增渐减理论渐增渐减理论是弗兰克·斯坦福所提出的,它认为媒介对于观众的影响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刚开始时,媒介对于观众的影响程度会逐渐增强,但到了一定的阶段后就会开始减弱。

4. 大规模传播理论大规模传播理论由保罗·拉托曼和里斯·波尔斯提出,认为媒介对于社会的影响是普遍而广泛的。

通过媒介传播的信息能够在社会中迅速传播,形成舆论热点,进而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二、传媒效应理论1. 第一和第二步骤理论第一和第二步骤理论是弗雷德里克·姆克尔和弗兰克·斯坦福提出的,认为传媒对于个体的影响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步骤是媒介对于个体的影响,第二步骤是通过个体对于其他人的影响。

2. 多层次理论多层次理论由康姆斯基和基廷格沃特共同提出,认为传媒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影响是多层次的。

传媒的影响既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通过其他因素的介入间接产生影响。

3. 互动效应理论互动效应理论是新闻传播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媒介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影响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

个体不仅是被动接受媒介信息的对象,同时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对媒介进行反馈和互动。

传播学复习要点整理

传播学复习要点整理

传播学复习要点整理传播学复习要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传播的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的基本过程,指的是具备传播活动得以成立的基本要素的过程。

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是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①传播者: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在社会传播中,传播者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②受传者: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

作用对象一词并不意味着受传者是一种完全被动的存在,相反,他可以通过反馈活动来影响传播者。

③讯息: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

讯息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社会互动的介质,通过讯息,两者之间发生意义的交换,达到互动的目的。

④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

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⑤反馈: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

获得反馈讯息是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发出反馈讯息是受传者能动性的体现。

反馈是体现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的重要机制。

3.人内,人际,群体,组织传播的定义和相关概念①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②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行为主体之间的信息活动。

人际传播的动机:a获得信息b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c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d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人际传播的特点:a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

b人际传播的信息意义丰富复c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

d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是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

③群体传播: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图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

④组织传播:组织传播指的是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二是组织外传播。

组织传播的功能主要有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和形成共识。

考研新闻传播学知识点与热点总结

考研新闻传播学知识点与热点总结

考研新闻传播学知识点与热点总结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对于理解和应对信息传播的种种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考研的学子来说,掌握新闻传播学的知识点与热点是备考过程中的关键。

以下将对新闻传播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和热点进行总结,希望能为考研的同学们提供一些帮助。

一、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知识点(一)新闻学1、新闻的定义与特征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其特征包括真实性、新鲜性、及时性、公开性等。

2、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满足社会需求的素质的总和,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

3、新闻伦理与法规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需要遵守一定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如保护消息源、避免虚假报道、尊重隐私权等。

(二)传播学1、传播的模式常见的传播模式有拉斯韦尔的“5W”模式、香农韦弗模式、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等。

2、传播效果研究包括魔弹论、有限效果论、适度效果论、强大效果论等不同阶段的理论。

3、受众研究受众的类型、受众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以及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媒介研究1、传统媒介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的特点、发展历程和面临的挑战。

2、新媒体新媒体的定义、类型(如网络媒体、社交媒体、移动媒体等)以及新媒体带来的传播变革。

二、新闻传播学的热点(一)社交媒体与舆论引导社交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和舆论生态。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信息传播迅速,舆论容易形成和扩散。

如何进行有效的舆论引导,防范网络谣言和负面舆论的传播,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二)短视频与信息传播短视频以其简短、生动、直观的特点受到广大用户的喜爱。

短视频的内容生产、传播机制以及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等方面都是研究的重点。

(三)人工智能与新闻传播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采集、写作、编辑、分发等环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例如,自动化新闻写作、智能推荐算法等。

然而,人工智能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算法偏见、新闻真实性的挑战等。

传播学笔记整理

传播学笔记整理

一、名词解释1、传播:传播是人们通过符号媒介交流信息,以其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和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符号: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者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或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3、意义:意义就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涵义,是人类依符号形式传递交流的精神内容。

4、象征性为:指用某种具体的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

6、人内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7、群体: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8、集合行为: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的社会集合现象。

9、大众传播: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生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10、舆论传播:指社会公众对他们所关切问题的意见态度、信念,在社会群体和大众媒介中的公开表达,形成具有一致性和强烈的性的共同社会意识以及发挥社会作用的社会过程。

11、媒介:信息在空间上的移动,在时间上能够保存的载体。

12、模式:用图形或程式来阐明对象的方法13、大众传播者:是指在大众传播过程中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传播活动的职业传播者。

他们是分布在通讯社、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电台、电视台、电影片场中专门从事传播活动的人员。

如记者、编辑、播音员、节目主持人。

14、子弹论、皮下注射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的力量,他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针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他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16、传播流: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中间各种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

17、休眠效果:低可信度的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度的负影响,内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马上发挥,处于一种睡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可信度的负影响减弱或消失以后,其效果才能充分显现出来,这种现象霍夫兰等人称为休眠效果。

《传播学》重要必背知识点100条

《传播学》重要必背知识点100条

《传播学》重要必背知识点100条传播学是研究信息在人类社会中传播和影响的学科。

传播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媒体、技术、公众等。

传播学可以分为多个分支领域,如传媒学、公共关系学、广告学等。

传播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传统媒介理论、计算机媒介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等。

传播学研究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实验研究等。

传播学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信息传播的规律和影响,促进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传播学理论对于媒体行业、公共关系、政治宣传等领域的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传播学的研究范畴包括人们获取信息、传播信息、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过程。

传播学研究的主要视角包括发送者视角、媒介视角、接受者视角等。

传播学中的重要概念包括信息、传播、媒介、接受、反馈等。

传播学中的信息可以包括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形式的内容。

传播学中的传播可以分为单向传播和双向传播两种形式。

单向传播是指信息由发送者传到接收者,没有反馈的过程。

双向传播是指信息由发送者传到接收者,并且接收者也会产生反馈的过程。

传播学中的媒介包括传统媒介和新媒介两种形式。

传统媒介包括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传播渠道。

新媒介包括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设备等新型传播渠道。

传播学中的接受可以分为主动接受和被动接受两种形式。

主动接受是指接收者主动寻求信息的过程。

被动接受是指接收者在无意识状态下接受信息的过程。

传播学中的反馈是指接收者对发送者的信息进行回应的过程。

反馈可以帮助发送者了解接收者的需求和反应,进而调整信息的传播策略。

传播学中的传播效果是指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

传播效果可以包括认知效果、态度效果、行为效果等。

认知效果是指接收者对信息进行理解和记忆的过程。

态度效果是指信息对接收者的态度产生的影响,如态度变化、态度巩固等。

行为效果是指信息对接收者的行为产生的影响,如购买行为、参与行为等。

传播学中的传播者可以包括个人、组织、政府、媒体等多种形式。

传播者的角色包括信息源、信息编码者、信息传递者等。

考研新闻传播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考研新闻传播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考研新闻传播学常考知识点总结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热门的考研学科,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

对于准备考研的同学来说,系统地掌握这些常考知识点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新闻传播学考研中一些常考知识点的总结。

一、传播学的基本概念1、传播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的类型包括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

2、信息信息是传播的内容,是对事物的不确定性的消除。

信息具有共享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和相对性等特点。

3、符号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符号可以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二、传播学的主要理论1、议程设置理论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

2、沉默的螺旋理论该理论指出个人在表明自己的观点之前会先观察周围的意见环境,如果自己的意见属于“少数派”,则倾向于保持沉默;而这种沉默会进一步导致“少数派”意见的影响力减弱,“多数派”意见的影响力增强,形成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3、培养理论又称“涵化理论”,强调大众传播在形成社会成员对社会的“共识”中的巨大作用。

4、知识沟理论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多,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人将比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这类信息,因此这两类人之间的知识沟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

三、新闻学的基本概念1、新闻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具有真实性、新鲜性、及时性、公开性等特点。

2、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

这些素质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等。

3、新闻要素新闻要素是指构成新闻的必需材料,一般包括五个“W”和一个“H”,即: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因)、How(如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传播学知识点(20)
第一节“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
几个概念:
大众:伴随着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而出现的一个特定概念。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进入大众社会。

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大众传播发展的结果,过去的传统社会结构、等级秩序和统一的价值体系被打破,社会成员失去了统一的行为参照系,变成了孤立的、分散的、均质的、原子式的存在,即所谓“大众”。

大众是一种新的未组织化的社会群体。

特点:\
1、规模的巨大性——人数上超过其他社会群体
2、分散性和异质性——分布于社会各个阶层,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
3、匿名性——成员之间互不面识
4、流动性——大众的范围依对象问题而时有变化,其成员是流动的。

5、无组织性——缺乏自我意识和自我约束,不能作为一个主体而自主行动,大众行为主要在外部力量的刺激和动员下形成。

6、同质性——统一的行为倾向,容易受到外部力量的操作和影响。

群体(group):通常保持着面识关系,拥有共同的目标或价值,并且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稳定性。

群集(crowd):集合状态下的人群。

规模虽大于小群体,但通常局限于一定的物理空间之内;群集通常具有匿名性、情绪性、暗示性和感染性,能够从事一定的集合行为。

群集一般是由临时参加或卷入事件、活动的人们组成的,不具备成为稳定的社会构成体的条件。

公众(public):社会上围绕共同关心的公共事务或问题,通过公开、合理的讨论而形成的能动的社会群体,他们是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其行为是理性的。

卢梭曾把公众称为民主政治的基础,认为公众的意志——“公意”代表了共同体的最高意志。

公众主要是一个政治概念。

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早期的贵族主义观点:认为大众是一群受到暗示和感染机制支配、无视理性和法律的“暴徒”,会使迄今由少数贵族阶层说创造的文明遭到破坏,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民主制度的危机。

工业革命和大众传播造成了一种缺乏历史感、自我意识和义务意识,只有强烈欲望和权利意识的平庸者的集合体——大众。

大众的崛起将会对少数社会精英形成压迫,从而引起道德的颓废和国家的没落。

早期的大众社会论充满了正在失去权力和影响力的贵族阶级对崛起的大众的仇视心理和偏见。

2、对法西斯极权主义的批判:产业化的发展,人们的活动越来越变得具有功能合理性,功能合理性却大大压抑和剥夺了一般个人的思考能力和责任能力,降低了一般大众的“本质合理性”,扩大了大众与精英人物之间的社会差距。

一般大众陷于异化感、不安感和绝望感,容易引起情绪上的躁动。

“民主化”赋予了一般大众参与政治的机会与权利,而大众传播又为权力精英提供了操纵大众的手段,如果大众情绪受到别有用心的精英集团的利用,就会引发具有极大破坏力的大众行动。

这时期的大众社会理论着眼于产业化和资本主义大众民主制的
内在矛盾,分析大众的“异化”及其社会结果,并试图说明法西斯体制出现的社会原因。

3、战后美国的大众社会理论:目的在于考察美国当代的各种社会病理现象。

现代社会,“新中产阶级”即白领阶层兴起,“旧中产阶级”衰落。

白领阶层机械地承担着“非人格化”的作业或服务,失落感和无力感,对政治不感兴趣,业余生活中逃避到大众传媒提供的消遣或娱乐领域。

本质上被排斥在统治势力之外,与蓝领劳动工人一起,构成了美国社会的“大众”。

大众的状态以及他们与少数权力精英的矛盾是美国各种社会病理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

现代人的行为具有过多的“趋同”倾向,社会成员自主性的降低和均质性的增加,成为无个性的一般大众。

大众社会具有双重性质:非精英的大众容易受到精英的操纵,精英人物又容易受到非精英大众的压力和影响。

中间社会群体的衰退、人际关系的淡漠和孤立性、社会权力的集中性、大众传播导致的文化的均一性和流动性是现代大众社会的主要特点。

评价大众社会理论:
把现代社会作为原子化的大众社会来把握。

主要问题:精英史观。

把权力精英看作是历史的主导者,而大众是软弱无力、一盘散沙式的存在,只能被动地接受权力精英的操纵。

意义:独特视角有助于理解现代社会。

触及到了现代社会的许多重要课题。

大众社会理论认为大众社会成立有六个基本条件:
1、产业化的大量生产和大量消费的存在。

2、社会的平权化或民主化的发展。

3、大众传媒的发达和大量信息、娱乐产品的提供
4、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

5、传统的中产阶层的衰退和以白领为主的“新中产阶层”的扩大。

6、社会组织中的官僚化的发展。

基于大众社会论立场的受众观:
受众本质上是一种被动的存在。

——大众社会论的受众观的核心观点。

更多地从社会传播结构的变化以及大众传播的性质上找原因。

关于凯程: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平衡:找到工作、生活、家庭的平衡点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