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提高语言能力必须进行强化训练(PD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正提高语言能力必须进行强化训练
孙莉莉 辽宁师范大学
20世纪80年代,钱梦龙老师的“语文导读法”以其简约的理论概括、明晰的教学体系、鲜明的个性特点和显著的实践效果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以此为基础,也在全国形成了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语文教学流派。
“语文导读法”是以“三主”为理论指导,以“四式”为教学模式的导读体系。其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共同组成“三主”教学观,这是钱梦龙老师语文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为了使这个教学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展,钱梦龙老师提出了“自读”、“教读”、“练习”、“复读”四种“基本式”。大家在研究钱梦龙老师语文教育思想时,更多关注的是“主体论”和 “主导论”,忽视了“训练为主线”,甚至有人对钱先生的“训练观”提出了质疑,认为语文是人文学科,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靠单纯的训练来获得的,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训练为主线”是不合时宜的。应当承认,前些年的语文教育,在标准化考试的影响下,的确有将训练泛化的情况,使一些学生的身心受到了严重的摧残。有错必纠,但是,不应该矫枉过正,因为,语文教育不能没有训练过程。
我认为,真正提高语言能力必须进行强化训练。
一、要达到语文教学目标必须进行训练
钱梦龙老师指出“训练从本质上来说是人类为改变自身的自然素质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和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训练,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了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素质而进行的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和实践”。这里的目标应是语文教学目标,语文教学的具体目标,从教学任务的范畴说,可以分为语文知识教养目标,语文能力训练目标,语文智力发展目标以及人格培养目标。要想学好语文,不进行一定的语文实践和训练肯定是不行的。
“训练是发生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双边活动的方式,‘训’,训导、教导,是指教师一方的活动,‘练’,则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操作。”
“一是综合性。语文训练是以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为核心的听、说、读、写综合训
练。这里要解释的是:听、说、读、写训练必须以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为核心,否则就可能变成一种教育价值不高的机械性训练。”
这里我的理解是:首先,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培养学习者具备正确的听、说、读、写活动的能力也就成了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和根本任务,语文学科可以说是一个技能性学科,而一种技能的形成则需要反复的实际训练。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能力的发展,都必须通过语文训练来做到;其次,思维能力是发展听说读写能力的关键,也是智力的核心,语文教学只有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实现智力开发的目标才成为可能和必然。
例如,如何让学生掌握比喻句?可以进行五个步骤的训练。第一步,教师先讲解“比喻是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一种修辞方法。”第二步,给同学看例句:理想是悬崖上的花。讲解用“悬崖上的花”来说明“理想”是美丽的,但必须付出辛苦攀上悬崖才能得到。第三步,请同学们填写本体或喻体,如理想是悬崖上的花,奋斗是攀登的( )。如果生命是树,那么理想是( )。等等。第四步,以“理想”、“奋斗”与“人生”为关键字,写一段文字,要尽量多的使用比喻句。第五步,把自己写出的内容讲给同桌听。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训练了思维能力,还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
“二是训练目标的多元化。学生不仅在训练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素质,同时也在训练中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培养性格,乃至形成世界观。”
这里我的理解是:语文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也是一门人文学科。首先,“文以载道”,语文可以用来说明道理;其次,语言可以表情达意;再次,语言充满了美感,是欣赏美、创造美的工具。语文教学要把语文训练和人文素质教育和谐地统一起来。语文反映人类社会的事、情、理、志,表现民族精神、民族情操、民族审美情趣等,负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在语文训练过程中如果不理解这些文化内容,就不能理解语言的表现力,不能运用语言很好地表情达意。如果理解了这些文化内容,就能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表现力,更好地用语言表情达意,思想教育也就寓于其中。我们经常说的“表情达意”就是这个意思,是不能割裂开来的,如果把“表”“达”和“情”“意”拆开,又怎能算是“语文”呢?语言是生命之声,语言活动是生命的活动,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都是表“情”达“意”的,离开了“情”“意”还有什么语文可言?纵观古今,大凡优秀的文学作品,其辉煌之处,常常就是作家人格的伟大体现。因此,语文教学不能人为地把“情”“意”、把“心”“言”割裂而谈能
力培养。再则,语文的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也是显而易见的。语文教材中精选的优秀诗文、经典名著都诉说着一定时期的文化,表现特定人物的思想与情感,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文本,就是让学生穿越时空,和智者、圣者对话,和先驱者跋涉着交流,感受伟大的心灵、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创造的力量。文情并茂,文质兼美,引领学生在“情”“质”上下功夫,充分体现语文熏陶感染的功能。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既感受、体验到语言文字表达情意的表现力、生命力,又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同样以比喻句学习为例:理想是悬崖上的花。把理想比喻成花朵,说明理想的瑰丽;花朵生长在悬崖上,说明理想需要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经过第三步、第四步、第五步的训练,形象地阐述了人应该有理想,而远大的理想又必须通过实干来实现这一深刻的道理。
二、必须进行强化训练
钱梦龙老师指出“训练必须有力度。”同样,在李阳的疯狂英语教学中有一句话,“Learning English is a physical work”(学习英语是一项体力劳动)。在我看来,学习中文同样是体力劳动,需要大规模的操练。首先,操练要有正确的方法。“Perfect practice makes perfect”(完美的训练造就完美),如果用错误的训练方式进行训练,其后果可想而知;其次,要大规模的训练,比如,每周写一篇周记,坚持一年的时间作文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
但是,钱梦龙老师同时指出“并不是所有的重复都会成为‘学习之母’的”,“那种单调的、机械的、频繁的重复,只能成为学习的累赘。”如果长时间机械的重复做一件事,学生将会逐渐丧失兴趣,产生腻烦心理。例如,背诵古文时如果只是坐在原地机械的记忆,不出10分钟一定会走神。如果能够深刻品读文章,则记忆的更加深刻,如果加入多媒体教学,印象一定会更深刻。
三、要随时掌握训练的进度
“训练除了要有力度外,还有一个难度问题。”这里当然说训练要循序渐进,还要因人而异。第一,太难或太简单的训练都会让人放弃,难度要层层递进;第二,要“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