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大纲

合集下载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选择题) 15%形势与政策(选择题) 15%医疗法规 40%医学伦理 30%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20题,每题1分,共20分)多项选择(10题,每题2分,共20分)简答题(4题,每题5分,共20分)案例分析(2题,每题20分,共40分)Ⅳ.考查内容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邓小平理论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科学发展观(二)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四)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4、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2、依法治国“十六字方针”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任务方针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和重要意义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3、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九)祖国统一与外交战略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2、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4、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二、形势与政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2010年年度间国际、国内重大时事。

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最新整理)

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最新整理)
第七章 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
【章节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七章 4 学时 第一节 政治文化 一、政治文化的含义 二、政治文化的功能 三、政治文化的类型划分 四、政治文化的结构 第二节 政治社会化 一、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 二、政治社会化的途径与方法 三、坚持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正确方向
【教学要求】 一、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的基本含义,了解政治文化组构成要
特点和根本区别,从而加深对无产阶级政党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的领导地位重要性的认识。了解政治 团体的含义、特征和性质,明确认识划分政治团体类型的标准、以及对政治团体划分类型的意义, 正确掌握政治团体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功能及对当代政治发展的影响。
二、本章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具有初步的政治分析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政治科学及其相关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要求: (1)了解政治学主要分析范式和分析方法。初步具备分析政治问题的学术能力。 (2)掌握政治学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及其历史流变。 (3)重点掌握政治学基本理论及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和主要分析方法。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政治与政治学
【教学要求】 一、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国家政权是指这样一种政治组织形式: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
级为维护其根本利益,借助于公共权力对整个社会进行的统治和管理。使学生正确把握国家形式两 个方面内容,并进一步把握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及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使学生掌握国家机构的 一般理论,了解两种国家机构组织原则的区别,并能够运用—学过的政治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三权分 立原则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分析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我国国家机构中的体现。
第六章 民族与宗教
【章节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六章 4 学时 第一节 民族问题 一、民族问题概论 二、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族问题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问题 第二节 宗教与政治 一、宗教的本质 二、资本主义国家的宗教与政治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宗教与政治

2025考研政 治大纲原文

2025考研政 治大纲原文

2025考研政治大纲原文由于 2025 考研政治大纲在 2025 年尚未发布,以下为您模拟生成一篇可能的 2025 考研政治大纲原文,仅供参考。

一、考试性质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二、考查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

要求考生: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 2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 3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 1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 16%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 16%4、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 16 分(16 小题,每小题 1 分)多项选择题 34 分(17 小题,每小题 2 分)分析题 50 分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

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1.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2.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3.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4.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二、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21.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3.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4.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5.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义和方法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4一、物质世界和实践41.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2.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二、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91. 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2.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3.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4.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5.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171. 规律及其客观性2.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3. 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4.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5.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6. 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第三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9一、认识的本质及规律19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 认识的本质3.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二、真理与价值241.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2. 真理的检验标准3.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三、认识与实践的统一291.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2.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3.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4. 自由与必然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0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30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3.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4.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二、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361.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 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 改革的性质和作用5.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40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 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43一、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431.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2.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3.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461. 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2. 资本主义所有制3.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4. 资本积累5. 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6. 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7.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8.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三、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521. 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2. 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54一、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541.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2.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3. 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581.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2.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三、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591.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2.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替代的历史必然性3.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长期性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60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601.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2.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3. 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形式和发生4.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5. 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6. 苏联模式7.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8. 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9.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二、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651.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2.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3. 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4.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社会主义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5. 社会主义在改革中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三、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691. 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和性质2.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和组织原则3.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领导作用第八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71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7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2.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二、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741. 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2. 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3.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761. 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2. 共产主义伟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77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历史进程77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8.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二、毛泽东思想801.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2.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3.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三、邓小平理论821.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3.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83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五、科学发展观851.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2.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3.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88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881.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2.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891.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2.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921.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2.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3.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4. 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94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941.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2. 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96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100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3.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03一、从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转变103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2.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1061.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2.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091.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2.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11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11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2. 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1121.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2.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3.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141. 发展才是硬道理2.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3.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17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117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3.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119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主要内容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5.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1251.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127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1271.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2.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二、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1291. 改革的全面性2.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1311.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2.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3.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32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32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34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2.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3.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1371.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2.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4.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401. 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4.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6. 统筹区域发展7.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146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1461.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2. 人民民主专政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5.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511.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1531.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2. 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56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561.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59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3.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1621.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2. 发展教育和科学3.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64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64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167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2. 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172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1721. 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国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2.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3.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二、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1721. 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2. 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3. 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原则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1731.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2.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3. “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四、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1761.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2. 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178一、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1781.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811.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2.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3.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184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184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2. 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3.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4. 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二、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1861.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2. 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3.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4.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三、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1881. 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和作用2. 建立巩固的国防3. 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90一、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1901.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2.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3.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1921.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本原则三、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931. 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2.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3. 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96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196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2.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3. 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4.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二、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991.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2. 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3.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4. 民族意识的觉醒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202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2021.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2. 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二、洋务运动的兴衰2051. 洋务事业的兴办2.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三、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2061. 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2.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与教训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209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2091.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2.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3.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4.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二、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2121. 武昌起义与封建帝制的覆灭2. 中华民国的建立3.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三、辛亥革命的失败2141. 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2.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217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2171.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2.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3. 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二、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2201.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3.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和伟大意义三、中国革命的新局面2221.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2. 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大革命的兴起3.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4. 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225一、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2251.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2.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3.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二、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2291. 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2. 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3. 红军长征的胜利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231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2311.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2. 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二、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2321. 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2. 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3. 一二九运动4. 西安事变5.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基本策略和全国性抗战的开始三、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2341. 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2. 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四、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2351. 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2. 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3.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4.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5. 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6. 延安整风运动与中共七大五、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2381. 抗日战争的胜利2.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3.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240一、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2401. 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局势2.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3.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二、国民党政府处于全民的包围中2421.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2. 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3.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4.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5.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2461.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2. 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3.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249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249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2.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3. 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恢复国民经济4. 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二、选择社会主义道路2521.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2.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3. 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条件三、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2541.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3.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4.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及其意义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58一、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258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2. 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3.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成果二、探索中的严重曲折2611.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 国民经济的调整3. “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4. 严重的曲折和深刻的教训三、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2651. 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2.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3. 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4. 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68一、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2681.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3. 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4.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5. 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2711. 中共十二大制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纲领2. 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3. 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4. 中共十三大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5.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跨世纪发展2731. 邓小平南方谈话2. 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3. 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4. 推动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5.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761. 中共十六大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2. 不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五、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781. 中共十七大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2. 中共十八大制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3. 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4.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5.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6. 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第四部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284一、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2841.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2.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二、理想信念的实现2861. 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2. 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3. 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288一、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2881.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2. 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3.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二、新时期的爱国主义2901.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2. 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3. 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4. 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三、做忠诚的爱国者2941.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2. 促进民族团结3. 维护祖国统一4. 增强国防观念5.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295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951. 世界观与人生观2. 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3.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4. 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二、创造有价值的人生2981. 价值观与人生价值2. 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3. 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4. 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三、科学对待人生环境3011. 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2. 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3. 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4.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304一、道德及其历史发展3041. 道德的本质2. 道德的功能与社会作用3. 道德的历史发展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3051.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2.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三、弘扬社会主义道德3071.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教学大纲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教学大纲

念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助于大学生拓展能力,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走正确的成长之路。

三、基本要求根据本大纲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纳入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学生,在马列主义教学研究部及指导教师的组织安排下,按照《实施方案》的步骤和要求,有序完成活动申请、活动实施、活动总结及活动成果提交,力求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每期实践教学活动结束后,指导教师对本人所指导班级的实践教学进行总结评价,思政部对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进行总结评估,查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改进对策。

四、主要内容及质量标准(以下时间、周数均为参考)根据马列主义教研部所属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围绕当今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建立选题库,同时也鼓励学生自行选择调研题目开展实践调研活动。

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确定调研选题,围绕选题开展各类社会实践,然后进行整理和分析,写成相关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的形式可以是调查报告,也可以是社会考察或社会工作体验的经过与心得体会等。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由“社会调研”、“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三部分构成,分别记16学时、10学时和10学时,共36学时。

“社会调研”:社会调研在二年级暑假或三年级寒假完成。

指导教师于二年级第二学期对学生进行宣传动员,学生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指导中心”网站或“青春新财大”微信平台上公布的参考选题及要求确定题目,并提交《“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社会调研申请书》。

申请书经指导教师审定后,学生于暑假(或寒假)完成调研,下学期第11周之前完成申请书拟定的活动任务,并于第12周内提交“社会调查实践”报告,教师批改、提出修改意见装订成册存档。

第17周内教师面授总结。

推荐优秀作品制作“优秀报告集”。

(学时分配:第一、第二学期各面授2课时+在线指导12课时,共16学时,面授安排在每学期第17周)。

北京科技大学2024年研究生自主命题考试大纲 《单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111)考试大纲

北京科技大学2024年研究生自主命题考试大纲 《单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111)考试大纲

《单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111)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单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北京科技大学为招收单独考试(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自主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相关课程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并有利于本校相关专业(方向)择优选拔单独考试(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二、考查范围和目标1.考查范围。

《单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本科阶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主要内容。

2.考查目标。

准确认知和记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知识,正确理解课程相关的概念、范畴、命题和结论,能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与现实,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题型结构选择题 20分(10题,每题2分)简答题 40分(4题,每题10分)材料题 40分(2题,每题20分)四、参考书目《单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科目考试以大学本科教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3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3版)、《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为主要参考书目。

《现代西方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西方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西方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数:48
学分数:3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政史哲方向的专业课程。

该课程主要介绍现代西方政治理论领域主要的流派及其学术观点,增强对西方政治理论自近代以来的发展和演变的认识和了解,为当代中国政治理论的发展提供借鉴。

二、课程的基础内容和要求
1、行为主义学派
学习行为主义学派的基本理论主张,了解其对政府行为深刻而独到的分析。

2、分析主义理论学派
学习分析主义学派的基本理论观点,掌握其对政治过程的分析范式。

3、体系主义理论学派
学习体系主义学派的基本理论思想,掌握其关于政治事实和政治价值的基本理论。

4、理性主义理论学派
学习理性主义学派从政治哲学和政治道德的层面探讨政治发展而获得的理论观点,掌握其关于政治哲学、政治道德、政治理论与社会目标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

三.能力培养要求
本课程在能力培养方面,着重体现在增强同学们对西方政治理论进行正确解读的能力上。

四、习题作业
本课程的习题,是阅读现代西方政治理论学派的代表著作,写出心得体会。

五、教学学时分配。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1、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基本矛盾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根本的经济社会根源。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重大变革(2)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1)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到首位(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到新阶段(3)结论:工人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4)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

(2)马克思主义最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列宁在新的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

3、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3.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是不断发展这的理论,它在当今世界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日已换发成旺盛的生命力。

考研全国统考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考研全国统考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考研全国统考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本文为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全文。

 欢迎进入:考研课程免费试听更多信息请访问:考研论坛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

其中,思想政治理论科实行全国统一考试。

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2024版《政治学原理》全套ppt课件大纲

2024版《政治学原理》全套ppt课件大纲

ppt课件大纲•政治学概述•政治权力与政治制度•政治参与与政治文化•国家与政府目•国际政治与世界秩序•政治发展与政治改革录政治学概述政治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政治学的定义研究对象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与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意义有助于深入了解政治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政治实践提供理论支持,推动政治文明的发展。

政治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发展历程现状政治权力与政治制度按照权力作用方式划分,可分为强制性权力和非强制性权力。

按照权力性质划分,可分为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和文化权力;按照权力主体划分,可分为国家权力、社会权力和个人权力;政治权力的定义:政治权力是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

它体现在政治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或原政治权力的分类政治制度的定义政治制度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阶级专政而采取的统治方式、方法的总和,包括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政党制度及选举制度等。

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问题的制度;即政体,指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指国家的整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中央政权和地方政权之间的关系;指国家法律规定或实际生活形成的政党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及政党执掌、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的具体体制和运行方式。

宪法制度国家结构形式政党制度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政治权力与政治制度的关系政治权力是政治制度的基础和前提。

政治制度是政治权力的产物和表现,它必须适应政治权力的要求,为政治权力服务。

政治制度是政治权力的保障和规范。

政治制度可以保障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稳定性,规范政治权力的运行方式和范围,防止政治权力的滥用和腐败。

政治权力和政治制度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政治制度可以影响政治权力的分配和运行方式,而政治权力也可以改变或塑造政治制度。

政治参与与政治文化政治参与定义指公民通过合法方式参与政治生活,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和规则,以及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

政治参与形式包括投票、选举、结社、游行、示威、抗议等,以及通过媒体和网络表达政治意见和诉求。

2024福建专升本思政考试大纲

2024福建专升本思政考试大纲

2024福建专升本思政考试大纲2024年福建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如下:一、考核目标与要求本科目考核立足基础,突出应用,考查考生在高职阶段对于思想政治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情况。

具体包括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应用等能力。

二、考核内容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包括商品和价值、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等基本原理。

4.毛泽东思想概论:包括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等。

5.近现代史纲要:包括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主要事件和人物等。

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法律基础知识等。

7.时事政治:包括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政策。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试卷满分:100分。

4.试题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选择题、辨析题、材料分析题、简答题、论述题等,也可以采用其他符合学科性质和考试要求的题型。

四、考试要求1.考生应认真阅读考试大纲,了解考试内容和要求,做好复习准备。

2.考生应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系统地复习相关知识点,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

3.考生应关注时事政治,了解国内外重要事件和政策,以便更好地应对时事政治部分的考试。

4.考生应认真完成试卷,按照要求填写相关信息,不得抄袭、作弊等违规行为。

2024政治考研新大纲

2024政治考研新大纲

2024政治考研新大纲
2024年考研政治大纲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独家出版的指导性大纲。

考研政治大纲全称《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是考研政治复习的主要依据,因此对于考研学生来说,认真学习大纲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考研政治大纲的要求,考生需要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完成思想政治理论科目的考试,考试内容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考研政治大纲的作用在于帮助考生明确考试范围和内容,掌握考试重点和难点,了解考试形式和题型,提供复习策略和方法的指导。

考生需要认真学习大纲,熟悉考试要求和考试内容,根据大纲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提高自己的备考效率和水平。

对于考研学生来说,除了认真学习大纲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避免临时抱佛脚。

2.多做真题,了解考试的难度和出题规律,学握答题技巧。

3.注意知识点的细节和关联性,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4.关注时事政治,了解国内外形势和政策变化。

5.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状态,增强自信心,克服焦虑情绪。

2024年高中政治理论与实践课程大纲

2024年高中政治理论与实践课程大纲

2024年高中政治理论与实践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政治理论和实践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使其具备分析、综合和应用政治理论的能力,并将其与实际政治情况相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

通过掌握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参与政治活动,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政治理论的基本了解,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政治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等。

2. 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政治问题的能力,包括独立思考、逻辑推理和辩证思维等。

3. 培养学生了解和参与实际政治活动的能力,包括政治参与意识、公民责任感和法治素养等。

4. 培养学生运用政治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包括参与政治决策、实施政策和解决政治问题等。

三、课程内容1. 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制度与国家理论-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政治实践的结合2. 政治学基本概念- 政治学基本概念的定义和解释- 国家与政府- 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 政治权力与政治参与3. 政治理论与实践融合- 政治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政治决策与实施- 政治问题解决与社会变革四、教学方法与评估1.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研究项目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2. 评估方式学生的评估将综合考虑平时表现、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等因素,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五、参考教材1. 《政治学原理》(第十一版),作者:约瑟夫·A·班杜拉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义》,作者:李文康3. 《政治学导论》,作者:路易斯·贝克六、其他要求1. 学生应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自觉完成课程内容及作业要求。

2. 学生应重视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并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研究项目。

3. 学生应积极参与政治实践活动,提升对政治问题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毛邓三教学大纲

毛邓三教学大纲

四川师范大学经济职业学院课程教学大纲科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毛邓三》)任课教师代晓琴、陈晓燕起止学期2011年至2012年第一学期学科专业《政治理论》适用年级2012级(大一新生)课程编号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学分数考试形式开卷考察课程纲要课程说明本课程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为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

本课程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新时期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授课纲要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十二章:“和平统一”与“一国两制”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参考书目1.《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毛泽东思想概论”疑难解析》,王顺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3、《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刘健清、李振亚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

4、《邓小平理论研究述评》,秦宣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5、《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年。

政治学概论教学大纲

政治学概论教学大纲

政治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政治学概论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政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政治学的全面认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政治学的核心概念,并运用这些概念来分析和理解政治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政治学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2. 掌握政治学研究的核心领域和主要理论学派;3. 学习运用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分析和解读政治现象;4.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5. 培养学生对政治学研究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内容1. 政治学的定义与范围- 政治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政治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2.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国家与政府- 政治行为与政治过程 - 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3. 政治学的主要理论学派 - 学派概述及代表性学者 - 自由主义学派- 实用主义学派- 马克思主义学派- 文化主义学派- 学派间的三维关系4.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方法- 比较研究方法5. 政治学的研究领域- 政治理论- 政治哲学- 政治制度- 国际政治- 地方政治四、教学方法1. 授课: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介绍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2.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和解读相关案例和文献,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研究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政治学课题,进行研究并撰写研究论文,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写作能力;4. 学术报告: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术报告,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加深学术交流和合作。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学术报告等;2. 作业:完成课后习题、研究论文等;3.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政治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4.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政治学整体知识体系的把握和运用能力进行综合评估。

六、参考教材1. 《政治学导论》赵甜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2. 《政治学:一个全球视角》罗斯金斯、斯密斯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3. 《政治学概论》约瑟夫·H.库林著,陈磊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

《政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知识点知识点知识点知识点政治的含义政治的含义政治的含义政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政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政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政治学的含义和内容构成政治学的含义和内容构成政治学的含义和内容构成政治学的历史发政治学的历史发政治学的历史发展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展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展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基本要求基本要求基本要求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理解政治与政治学的历史发展脉络要求学生理解政治与政治学的历史发展脉络要求学生理解政治与政治学的历史发展脉络并掌握政治与政治学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研并掌握政治与政治学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研并掌握政治与政治学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研究方法究方法究方法关键知识关键知识关键知识关键知识11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马克思主义政治观马克思主义政治观222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及其特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及其特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及其特点333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方法重点重点重点重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马克思主义政治观马克思主义政治观难点难点难点难点西方政治学观的辩证分析西方政治学观的辩证分析西方政治学观的辩证分析知识点知识点知识点知识点利益的含义利益关系利益的含义利益关系利益的含义利益关系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政治权力的含义政治权力类型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政治权力的含义政治权力类型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政治权力的含义政治权力类型和政治权力关系政治权力的作用政治权利的含义政治权利的内容和作用和政治权力关系政治权力的作用政治权利的含义政治权利的内容和作用和政治权力关系政治权力的作用政治权利的含义政治权利的内容和作用基本要求基本要求基本要求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理解利益在政治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求学生理解利益在政治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求学生理解利益在政治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掌握政治权力的本质和政治权利的特并掌握政治权力的本质和政治权利的特并掌握政治权力的本质和政治权利的特关键知识关键知识关键知识关键知识111利益的形成和本质利益的形成和本质利益的形成和本质222政治权力作用的特点和方式政治权力作用的特点和方式政治权力作用的特点和方式333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重点重点重点重点共同利益利益矛盾政治权力关系共同利益利益矛盾政治权力关系共同利益利益矛盾政治权力关系难点难点难点难点利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比较政治利益在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理论》大纲1、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

第一,空想社会主义只是从道德上谴责资本主义制度,科学社会主义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阶级关系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革命结论;第二,空想社会主义仅仅把无产阶级看做是一个受苦受难的、值得同情的的阶级,科学社会主义把无产阶级看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与新社会制度的创造者;第三,空想社会主义把实现新的社会理想的希望寄托于统治阶级的善心上,科学社会主义认为必须要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社会主义。

2、辩证法的三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3、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一,推动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第二,调节社会劳动在不同部门的分配。

4、唯物史观的经典阐述:综合分析题,P95、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劳动力价值和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是两个不同的量,只要资本家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以上,那么超出额就是剩余价值,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就会大于劳动力价值。

6、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1、社会化生产的环节,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四个环节;2、按比例协调发展并最大限度地节约劳动时间;3、流通和服务业的扩大;4世界市场的形成和资本的社会化;5、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

7、“两个决不会”思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马克思的“两个决不会”思想,是对唯物史观的重要说明。

1、“两个决不会”思想表明,新旧社会的更替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状况决定的,最终由生产力发展的程度决定的;2、“两个决不会”思想说明,社会主义不是暴力革命催生出来的。

社会主义只有在旧社会的太暴力成熟了,暴力革命才能成为新社会的助产婆;3、“两个决不会”思想表明,新社会的因素是在旧社会的胎胞里逐步成长起来的,社会主义因素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不断地增长起来的。

8、帝国主义的经济特征:1、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即垄断;2、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3、资本输出;4、国际垄断资本同盟从经济上瓜分世界;5、帝国主义从领土上瓜分世界。

9、列宁晚年对新型民主建设的思考:1、注重党内生活的民主化;2、强化人民监督权;3、改造国家机构,反对官僚主义;4、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民主素质。

10、列宁关于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1、党是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2、党是一个有组织的高度集中统一的整体;3、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4、党是无产阶级的阶级联合的最高形式。

11、列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思考理论:1、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列宁认为,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在实践的基础上长期探索和试验的过程,其中既会有成功又会有失误,对探索提出“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要求,是不切实际的。

2、要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摆在首位。

列宁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他提出:“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

”3、应允许许多经济成分存在,利用和发展商品、货币和市场。

国内战争结束后,为了恢复濒于破产的农业经济,列宁主张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并放宽了经济政策。

必须大力发展商品交换。

4、利用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

列宁认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充分利用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服务。

5、及时地把改革提到日程上来。

列宁并不像当时党内的“左派”共产主义者那样,把革命视为医治百病的妙药,而在建设时期,及时地把改革提出来,并把它称为“目前的新事物”。

在辞世前夕,列宁还以政治遗嘱的形式,提出了改革党和国家机关的主张。

二、毛泽东思想1、新民主主义革命:现时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革命领导权是区别新旧民主革命的主要标志。

革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的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

2、工农武装割据: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基地,三者密切配合。

3、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论述题,P68.4、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的统一战线:除了较好地解决了互助合作的基础上巩固工农联盟,在利用、限制和改造私人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巩固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以及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等问题外,主要阐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以及祖国统一等问题。

(主要内容记住);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5、对于正确处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基本精神是:第一,坚持民族平等,实现民族团结;第二,按民族聚居程度实行不同级别的区域自治;第三,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6、党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论述题,P79。

7、党的思想建设:在实施当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中,毛泽东特别着重于从思想上建党,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强调共产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经常主义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8、党的作风建设:党风即党的作风,是指党在思想、政治、组织和工作等各方面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

它反映党的精神风貌。

党风是由党的世界观和党性决定的,是世界观和党性的外在表现。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和党性,就会有什么样的党风。

毛泽东把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概括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并指出这三大作风是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明显标志。

毛泽东还提倡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

9、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1、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正确方向;2、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为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提供精神动力;3、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保障经济建设和其他工作顺利进行;4、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提高人的思想政治水平,防止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对革命队伍的侵蚀;5、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0、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辩证统一地共同构成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11、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12、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一切为了群众是根本宗旨。

13、独立自主: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由本国共产党人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中国特色理论体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背景与实践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对国际形势发展变化新趋势进行科学分析的成果。

2、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进行认真总结的成果。

3、对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间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成果。

包括:邓小平、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十七大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和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艰巨的时代性课题。

党的十四大第一次用邓小平的名字对理论命名;十五大以“邓小平理论”这个称谓,写进党章。

世纪之交,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解决“”什么事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同时,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十六大写进党章;十六大以来,抓住“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重大理论和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

十七大写进党章。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性创造;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论述题,P118.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要求我们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力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从而最终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目的: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

8、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十四大写入党章,十七大加入和谐。

10、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2、改革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

(论述题,P154)11、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正确认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第一,发展在一定情况下会影响稳定。

第二,改革在一定情况下会影响发展。

第三,改革在一定情况下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2、实现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协调统一;第一,实现发展与稳定的统一。

第二,实现改革与发展的统一;第三,实现稳定与改革的统一。

12、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13、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论述题,1000字,1、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第一,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第二,民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第三,民主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