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题库2023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题库2023政治理论是指对政治现象和政治制度的基本原理、规律和理论体系的研究,是政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掌握政治理论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和分析政治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关于政治理论基础知识的参考内容:一、政治理论的概念与分类:1. 政治理论的概念:政治理论是指对政治现象和政治制度的基本原理、规律和理论体系的研究。
2. 政治理论的分类:可以按照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有:国家政治理论、政治制度理论、政治思想理论、国际政治理论等。
二、主要的政治理论流派:1. 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个人权利、政府受限等原则,代表人物有约翰·洛克、亚当·斯密等。
2. 保守主义:强调社会秩序、传统价值、权威等原则,代表人物有培根、休谟、爱德华·伯克等。
3. 社会主义:强调社会公平、社会正义、国家干预等原则,代表人物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
4. 无政府主义:主张废除国家、自治组织、平等和理性,代表人物有梅兹人和边沁等。
5. 结构主义:关注政治中的结构和制度,强调制度对于政治行为的影响,代表人物有托克维尔、阿兰·德鲁、罗伯特·达尔等。
三、政治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概念:1. 权力:政治行为的核心要素,是一种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
2. 国家:具有主权的政治实体,拥有领土、政府和人民等组成要素。
3. 社会契约:是一种政治思想,旨在解释政府的合法性和国家权力的来源。
4. 公民权利:公民在社会中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言论自由、选举权等。
5. 政党:代表特定利益或观念的组织,通常争取和行使政治权力。
6. 民主:民主政治的核心概念之一,强调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的意志。
四、政治理论的研究方法:1. 历史研究法: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政治实践,研究政治现象和规律。
2. 比较研究法:通过比较不同国家、不同政治体系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来研究其政治制度和发展。
3. 理论构建法: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搭建理论框架等,来解释和预测政治现象。
政治理论常识及党建业务知识
政治理论常识及党建业务知识政治理论常识和党建业务知识是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在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国家政治局势的发展,为党的建设和国家的发展做出更积极的贡献。
本文将简要介绍一些政治理论常识和党建业务知识。
一、政治理论常识1.国家和政权:国家是一个由特定领土和特定人口构成的独立政治组织,在国际上具有主权。
政权是国家权力的组织和表现形式,是国家的管理者。
政府是政权的具体运作机构。
2.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它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剩余价值理论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在中国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道路。
4.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一个国家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各方面的基本架构和运行方式。
主要包括国家体制、国家政权机构以及政府的组织形式。
5.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内部的一种组织制度,即在党内实行集中指导、民主集中和个人自由的有机统一。
二、党建业务知识1.党的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原则包括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民主集中制以及党的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
2.党的组织体系:党的组织体系包括党章规定的各级党组织和领导机构,主要包括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地方委员会、党的中央委员会等。
3.党的纪律:党的纪律是党内成员应当遵守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包括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等。
4.党的思想建设:党的思想建设是指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提高政治素质和思想认识,坚定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
5.党员的教育培养:党员的教育培养是指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和党性锻炼,提高党员的理论素养和组织观念,增强党员的执行力和战斗力。
总结:政治理论常识和党建业务知识是每个党员都应当具备的基本知识,在党员的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应当加以重视。
中考知识点归纳2024政治
中考知识点归纳2024政治在准备2024年中考政治科目时,学生需要对政治理论、时事政治、法律常识等知识点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中考政治知识点归纳:# 政治理论基础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
3. 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调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 时事政治1. 国家大事:关注国家的重大政策、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如“十四五”规划、全面依法治国等。
2. 国际形势:了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和贡献,如“一带一路”倡议等。
3. 社会热点: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教育公平、公共卫生等。
# 法律常识1. 宪法:了解宪法的地位、作用和基本内容,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 民法典:掌握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如物权、合同、人格权等。
3. 刑法:了解刑法的基本原则,如犯罪的构成要件、刑罚的种类和适用。
# 思想道德建设1. 公民道德规范: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2. 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等“八荣八耻”。
3.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注重培养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意识。
# 政治参与1. 民主选举:了解选举的程序和意义,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 民主监督:理解公民如何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社会监督。
3. 民主决策:认识公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决策的途径。
# 结束语通过以上对中考政治知识点的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和掌握政治科目的核心内容。
政治不仅是中考的重要科目,更是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题库2023版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题库2023版政治理论基础知识题库2023版是为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政治理论方面的基本知识而设计的。
以下是一份相关参考内容,该内容涵盖了政治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流派、代表性著作以及相关的实践应用等方面。
一、基本概念1. 政治理论:指对政治现象、政治制度、政治权力等进行研究和探讨的理论体系,是对政治现象发展规律的系统化的思考和总结。
2. 政治:是指社会关系中权力分配、资源调配和利益分配等问题的解决过程。
政治领域的重要特征是权力关系和权力斗争。
3. 政治制度: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和特定国家或地区内部的政治组织和政治体系,包括国家的组织形式、机构设置和运行方式。
二、主要流派1. 自由主义: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和自主权,主张保护个人权利和自由,同时主张限制政府权力,提倡市场经济和私有财产。
2.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探索,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主张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3. 保守主义:保守主义认为社会和政治的变革应该保守已有的制度和价值观,强调传统、秩序和稳定,反对太过激进的改革。
4.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追求公平、公正和社会福利,主张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社会化的再分配,以促进社会的公共利益。
三、代表性著作1. Adam Smith的《国富论》:这本著作是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经典之作,提出了自由放任经济的理念和市场自由竞争的观点。
2. Karl Marx的《资本论》:这本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著作,系统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经济、政治和社会矛盾。
3. Edmund Burke的《法国革命论》:这本著作是保守主义的代表作,对法国大革命进行了批判,强调传统和秩序的重要性。
4. Vladimir Lenin的《国家与革命》:这本著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在革命实践上的深化,提出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
四、相关实践应用1. 国家治理:政治理论为国家治理提供了理论指导,帮助政府合理分配资源、保障公民权益和维护社会稳定。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政治理论是指对于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理论研究和解释。
它涉及到政治权力、政治制度、政治行为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在政治理论的研究中,主要包括政治哲学、比较政治学、国际政治学等领域。
本文将从政治哲学、比较政治学和国际政治学三个方面分别介绍政治理论的基础知识。
政治哲学是研究政治价值观、政治权力、公共利益等问题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政治、国家和权力。
政治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行使,以及公共利益的识别和实现。
其中,政治权力的合法性问题包括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等不同的理论观点。
自然法理论认为政治权力应该建立在尊重个体权利和自由的基础上,而社会契约理论则主张政治权力是由公民自愿让渡部分自由权利而形成的。
比较政治学是一门研究不同国家政治体制、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的学科。
它的核心问题是政治体制的比较和分析,以及国家治理的效果和影响因素。
比较政治学通过对不同政治体制之间的比较研究,可以揭示各种制度对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公共治理等方面的影响。
比较政治学的方法包括案例研究、对比分析和统计研究等。
国际政治学是研究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国际社会中各个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国际组织和国际制度的作用。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国家利益、国际冲突、国际合作等方面,以及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演变和变革。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案例研究、理论建模和模拟实验等。
总结起来,政治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政治哲学、比较政治学和国际政治学三个方面。
政治哲学研究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行使,比较政治学研究不同政治体制的比较和分析,国际政治学研究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行为。
这些基础理论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
必考政治基础知识点归纳
必考政治基础知识点归纳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行为、政治制度和政治过程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必考的政治基础知识点归纳:1. 政治的定义:政治是指在社会中,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进行的权力分配和决策制定的活动。
2. 政治行为:包括个人或集体在政治过程中的行动,如投票、示威、竞选等。
3. 政治制度:指的是一个国家或社会中,关于政治权力如何分配和行使的规则和机制,如民主制度、共和制、君主制等。
4. 政治过程:指政治决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等环节。
5. 国家:一个拥有固定领土、一定数量的人口、政府和主权的政治实体。
6. 主权:一个国家在其领土内拥有最高权力,不受其他国家干涉的状态。
7. 政体:指的是国家政治权力的组织形式,如君主制、共和制等。
8. 政治文化:指一个社会中关于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共享信念、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9. 政治意识形态:一套关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的信仰和观念体系,如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
10. 政治权力:指个人或集体影响政治决策和政策执行的能力。
11. 政治参与:公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政治生活,如投票、竞选公职、参与政治讨论等。
12. 政治代表性:指政治领导人或代表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代表其选民的利益和意愿。
13. 政治稳定:指政治系统能够持续稳定地运作,没有频繁的动荡或冲突。
14. 政治发展:指政治系统随着时间的演进,变得更加复杂和成熟的过程。
15. 国际政治:研究国家之间的政治互动,包括外交政策、国际关系、全球治理等。
16. 政治改革:指对现有政治制度或政策进行的调整和改进,以适应社会变化或解决现有问题。
17. 政治冲突:指在政治过程中出现的分歧和对立,可能表现为选举竞争、政策争议或社会运动。
18. 政治合法性:指政治权力或政治制度被社会成员接受和认可的程度。
19. 政治社会化:指个体学习和内化政治文化、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20. 政治分析:使用理论框架和方法来解释和理解政治现象。
政治理论基本知识全集
2.意义:(1)它要求我们用历史的观点看问题;(2)对我们坚定信念,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六)规律及其客观性
1.事物的联系和运动构成规律。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客观的联系。
1.考研政治理论基干知识全集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一)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2.哲学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为人们理解和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即人与世界的关系提供根本准则和一般方法论。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
(1)唯物主义是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哲学;(2)唯心主义是断言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
2.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区别:(1)它们产生和形成的原因不同,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偶然性产生于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2)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必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时空上比较确定,是同类事物普遍具有的发展趋势,偶然性则是不稳定的、暂时的、不确定的,是事物发展中的个别表现;(3)它们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必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偶然性居于从属地位,对发展的必然过程起促进或延缓作用,使发展的确定趋势带有一定的特点和偏差。
政治理论知识
政治理论知识
1、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基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的一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理论,包括马克思的哲学、政治和经济理论。
它旨在促进全人类的解放和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2、苏联共产主义:苏联共产主义是苏联的总体政策,1920年代,共产主义在苏联得到了实施:社会分工更加细化,工资制度和资产分配被改为一个统一的集体利益驱动,社会结构被组织起来,党管制纲领制定了国民经济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实行指导主义政策。
3、列宁主义:列宁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社会主义理论的建立者列宁的思想体系,提倡革命,并倡导社会主义运动。
其核心观点是用推进革命和革命斗争来解放劳动群体,推翻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4、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一种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它关注人民共同主权,以满足社会需求为重点,重视公平公正,互惠互利,并着眼于长远发展。
2023政治理论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
2023政治理论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题目一问题描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答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包括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批判,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和发展规律等内容。
题目二问题描述:列宁主义的核心理念是什么?答案:列宁主义的核心理念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的党的领导,通过党的组织和纪律来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实现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长期斗争。
题目三问题描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答案: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人民战争理论,群众路线,革命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理论实践。
题目四问题描述:邓小平理论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作用是什么?邓小平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思想,提倡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现代化建设。
题目五问题描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内容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绿色发展、共同富裕等方面的理论构想。
题目六问题描述: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国情为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的过程中,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题目七问题描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特点是什么?答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特点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宏伟目标。
题目八问题描述: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政治立场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政治立场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剥削压迫。
以上是2023政治理论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重要考点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重要考点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又可以表述为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思维与存在谁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意识的能动作用,也叫主观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形成主观观念,并且能动地指导人们进行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对立统一规律.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因素,即商品二因素.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或叫抽象劳动)。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交换过程的必然产物.货币使商品循环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要经历两个阶段或两次形态变化: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W—G(W指商品、G指货币),即卖;货币形式转化为商品形式,G-W,即买。
货币具备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价值规律是商品运动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二、毛泽东思想《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完整概括和系统论述。
《决议》将毛泽东思想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独创性理论概括为六个方面: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关于政策和策略,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关于党的建设。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进行三湾改编时,确立了党领导军队的组织制度,首创了把“支部建在连上”的重要原则,从组织上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制度。
政治理论常识
政治理论常识篇一:政治理论常识1、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远大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走中国人民自愿选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3、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4、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5、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6、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全党同志要牢牢把握这个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二)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政治理论学习资料
政治理论学习资料政治理论学习资料政治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基本形式,也是国家和政府权力行使的一种途径。
政治理论是在探究政治现象的基础上,总结和阐述政治规律和原则的理论体系。
政治理论学习是培养政治素养、提高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对政治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和理论总结的产物。
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阶级斗争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等。
这些理论深刻揭示和阐明了资产阶级政治的本质及其限制性,指导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对推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步、促进全球化、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大意义。
二、政治学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规律的学科,是人类社会科学的主要分支之一。
政治学包括政治哲学、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政治文化等,它的核心问题是政权的来源、性质、作用及其与社会和制度的关系。
政治学的研究成果对于分析和指导当代国际政治、国内政治、社会治理等领域的政治实践具有重大价值。
三、国际关系学国际关系学是研究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行为的学科,也是人类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它主要研究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国际事务的形成和运作机制、国际安全、国际合作等问题,从而深入探究各国之间利益、权力、冲突和合作的特点和规律。
国际关系学对于分析和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推动国际关系和平稳定、促进全球化和民族和解具有重大意义。
四、公共管理公共管理是指对政府、企事业单位进行全面管理和协调的一种管理形式。
公共管理包括政府机构管理、公共服务管理、公共资源管理等。
公共管理的目的是达到公共利益和社会发展的目标,目前各国推行的管理模式以市场化、网络化、社区化等为主要特点。
公共管理的深入研究对于有效实现政府治理、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协调发展、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政治理论学习资料的丰富和学习的深入,有助于人们更加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政治现象,从而更好地规划和开展政治工作和实践。
2023年高考政治基础政治理论基础知识点清单
2023年高考政治基础政治理论基础知识点清单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 观念形态和意识形态的分析3.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4. 联系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具体方法5. 社会历史演进规律的认识与运用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辩证统一2. 自由平等与公正法治的关系3. 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统一4. 民主与科学的相互促进关系三、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实践1.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特征2. 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其他政党的区别3. 党的思想路线及其指导地位4. 党的群众路线与党风廉政建设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基本任务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3.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任务与战略布局五、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理论1.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与党的性质宗旨2. 党的历史发展阶段与重大历史事件3. 党的基本路线与党的代表性思想4. 党的组织建设与党的领导制度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2.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与基本要求4. "九个坚持"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七、政治制度与政治文明建设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体制与政治运行机制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 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和任务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3.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4.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任务与举措九、国家安全与国防建设1. 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模式的演进2. 国家安全法与国家安全战略3. 国际安全若干重大理论问题与中国国家安全利益4. 军队政治工作的地位、任务、方法和特点十、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历史任务和战略布局2. 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政治目标和部署3. 党的领导制度与党的政治建设4.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大意义和主要措施以上是2023年高考政治基础政治理论基础知识点清单,试题主要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政治制度与政治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国家安全与国防建设、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方面的内容。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题库2023年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题库2023年
政治理论是指对政治实践和政治问题进行反思和理论总结的学科,是政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基础知识对于深入了解政治现象、参与政治实践和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对政治理论基础知识的一些参考内容,供您参考:
一、国家和政府
1. 国家的定义和特征
2. 政府的定义、职能和责任
3. 国家和政府的关系及其作用
二、主权和权力
1. 主权的定义和内涵
2. 权力的概念、来源和限制
3. 国家主权与全球化的关系
三、政治制度
1. 政治制度的定义和特点
2. 不同政治制度的种类和特征
3. 民主制度的原则和实践
四、政治参与
1. 政治参与的概念和形式
2. 公民参与政治的途径和方法
3. 政治参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五、政治权利与权利保障
1. 政治权利的含义和分类
2. 政治权利的保障机制和实现路径
3. 政治权利的限制及其合法性问题
六、政治意识形态
1. 政治意识形态的概念和特点
2. 不同政治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和理论基础
3. 政治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七、政治文化
1. 政治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2. 不同政治文化的类型和特征
3. 政治文化对治理方式和政策实施的影响
八、国际关系
1. 国际关系的定义和特点
2. 国际政治秩序与国际体系
3. 重要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机制
以上仅为政治理论基础知识的一些参考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在学习和理解政治理论时,还应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不断探索和思考政治现象与问题,以便更好地应对社会和时代的挑战。
政治理论应知应会100题
政治理论应知应会100题一、大政方略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3.“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5.我国基本国情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7. 中国的立国之本和强国之路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8.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历史任务是一是推进现代化建设,二是完成祖国统一,三是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9.党面临的“四大危险”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10.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11.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的“四种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和使命意识12.中央政治局强调的“四种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13.人民利益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
14.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5.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个特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核心是坚持“以民为本”。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政治理论应知应会常识
政治理论应知应会常识1、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3、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4、四讲四有: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5、四个着力: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营造政治上(de)绿水青山6、三个推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推进干部作风转变7、十九大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de)中国梦不懈奋斗.8、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9、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10、三会一课:“三会”指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党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会,“一课”指按时上好党课11、三重一大: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12、党纪处分: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13、六大纪律:指中国共产党(de)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14、新时代辽宁精神:长子情怀、忠诚担当、创新实干、奋斗自强15、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16、中国共产党人(de)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7、三严三实: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18、新时代我国社会(de)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de)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de)发展之间(de)矛盾。
政治理论知识点梳理
政治理论知识点梳理1. 政治理论的定义和作用政治理论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理论体系。
其主要作用是帮助人们理解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背后的规律,为政治决策提供指导,以及推动社会政治的发展。
2. 主要政治理论流派2.1 自由主义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民主和社会平等。
其核心观点包括政府的权力应受限制、个人权利与责任的平衡以及市场经济的重要性。
2.2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追求社会公平、经济平等和财富再分配。
其主张集体主义、公有制和政府干预经济。
2.3 保守主义保守主义强调传统价值、秩序与稳定。
其主张维护现有社会结构、保守社会秩序以及对变革保持谨慎态度。
2.4 实用主义实用主义侧重于实际效果和经验,主张政治决策应以实际结果为准绳。
其关注问题解决和政策实施的可行性。
3. 政治理论的重要思想家和著作3.1 亚里士多德 - 《政治学》亚里士多德被认为是政治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政治学》探讨了政治组织、政府形式和公共利益等问题,对政治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3.2 汉娜·阿伦特 - 《权力的起源》汉娜·阿伦特的《权力的起源》探讨了权力和政治的本质以及现代政治的特点。
她对权力的分析和对民主的思考对政治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3.3 卢梭 - 《社会契约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主张人民作为主权者,通过契约形式共同建立起政治权力和政府。
他提出了人民享有基本权利的主张,对民主政治理论有重要影响。
3.4 马克思与恩格斯 - 《宣言》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
他们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4. 政治理论与现实应用政治理论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有着重要影响。
它提供了政治决策的理论基础,帮助人们分析和解决政治问题,并为推动社会政治的进步提供指导。
5. 总结政治理论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理论体系,有助于人们理解和解决政治问题。
不同的政治理论流派以及重要思想家的观点和著作,对政治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篇一:公共基础知识之政治理论基础知识(一)1.十八届四中全会(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3)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
(4)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
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
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完善司法体制,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
(5)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
2.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1)2014年,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农村公共事业持续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了突出贡献。
(2)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要破解的难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
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如何在“双重挤压”下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竞争力,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考验。
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必须应对的一个重大挑战。
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加速,城乡互动联系增强,如何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3)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
(4)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耕地保护补偿、生态补偿制度。
(5)现阶段,不得将农民进城落户与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相挂钩。
(6)扶贫项目审批权原则上要下放到县,省市切实履行监管责任。
(7)国家教育经费要向边疆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倾斜。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即事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处于运动之中;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整个世界整体上就是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
否认运动及其绝对性,是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否认静止及其相对性,会导致相对主义。
4.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由基本规律和范畴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
包括两个总特征: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五对基本范畴: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必然和偶然、形式和内容、可能和现实。
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两者的对立表现在四个方面:(1)普遍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主张普遍联系的观点,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或只承认事物的外部联系而否认其内部联系。
(2)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主张发展变化的观点,而形而上学否认事物的发展变化,至多只承认事物的量变。
(3)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主张全面的观点,而形而上学则片面地去观察、研究问题。
(4)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区别。
篇二:2015—2016年度政治基础知识、易混淆知识点2015-2016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全册)政治基础知识点(必背知识)姓名:班级:座号:1.责任的含义(什么是责任):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或不应该做某些事情。
2.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有利于共建和谐美好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3.不承担责任会失信于人,产生信任危机,自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妨碍事业成功,也对他人、对集体、社会利益造成损失。
4.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我们仍然要为它们承担责任。
5. 承担责任可能要付出时间、精力、金钱和生命健康,但也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
6.不言代价与回报的7. 集体离不开个体而存在。
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
8.“9. 个人的前途与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青少年要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10.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以提升,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
11.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就要:①慎重许诺,勇担过错;②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并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③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④青少年要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实现中国梦。
12.中国是中国作用。
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科技经济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13.我国的14. 我国社会的15.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6.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2)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3)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党、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1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人民生活等各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19.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20.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是我们每一位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我们要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21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
解决台湾问题的2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我国的发展战略有: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治国方略:依法治国23.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24.实行对外开放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既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25.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26.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从本质上讲,人口问题就是发展问题。
27. 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28.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形势。
29. 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国情):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②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不够科学,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实施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30.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一些地区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31.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国家要:①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②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③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大监管力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④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青少年要:①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②落实环保和节能行动,自觉参与生态文明的建设,例如: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节约水电、垃圾分类回收等。
③与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
32.我国的科技现状: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
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33.科技的重要性: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②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就要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4.教育的重要性:①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有利于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③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
35.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36.我国重视教育、科技的发展,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37.青少年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敢于、善于创新,增强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提高实践能力。
38.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9.中华文化的重要性: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