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国李典的故事有哪些
文言文李典传翻译
李典,字曼成,蜀汉人也。
生而英伟,气宇轩昂,幼即聪慧,过目成诵。
年二十,举孝廉,仕蜀汉,历官至尚书令。
典性刚毅,志向高远,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其为官,清正廉明,洁身自好,不与俗人为伍。
时人皆称其德行,咸曰:“李尚书,真君子也!”典在朝,屡建奇功,深得先主刘备之信任。
刘备尝曰:“李典,吾之股肱也,国家之栋梁也。
”刘备崩后,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典亦随至蜀中,助诸葛亮治蜀。
诸葛亮北伐中原,典随军而行,屡次出奇制胜,解围破敌。
其中,最著名者,莫过于五丈原之战。
诸葛亮设伏兵于五丈原,典与赵云、张飞等将,合力击破魏军,使诸葛亮得以凯旋而归。
时魏国名将张辽,勇猛善战,典与辽交战,屡次挫败辽之锐气。
一日,辽引军至典营前,欲与典决一死战。
典知辽之勇,不欲与之正面交锋,遂设伏兵于营外,待辽军至,一鼓作气,大破辽军,生擒张辽。
典不喜奢华,常以俭朴自守。
居官数十年,家无余财,所得俸禄,皆以施济贫民。
蜀汉百姓,皆称颂其德,曰:“李尚书,真仁者也!”后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典随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守成都。
瞻幼而聪慧,典以诚相待,教以礼义,使瞻成人后,能继承诸葛亮之遗志,辅佐后主刘禅。
时魏国大将军司马昭,谋篡汉室,遣使至蜀,欲招典为魏国效力。
典正色拒之,曰:“吾乃蜀汉之臣,誓死效忠,岂可背主求荣!”使者无计可施,只得而去。
后蜀汉为魏所灭,典随刘禅至洛阳,封为蜀汉王。
典虽为亡国之臣,然其忠诚不改,始终不忘故国。
及刘禅崩,典亦辞世,享年七十有二。
典之生平,可谓刚毅坚贞,忠诚不渝。
其言行举止,皆以礼义为准则,堪称一代贤臣。
后世之人,皆以李典为楷模,传颂其事迹,以示后人。
译文:李典,字曼成,蜀汉人。
生来英俊,气度不凡,幼时即聪明过目不忘。
二十岁时,被举荐为孝廉,在蜀汉做官,历任官职至尚书令。
李典性格刚毅,志向远大,不合礼仪的不看、不听、不言、不动。
他做官时,清正廉洁,洁身自好,不与世俗之人同流合污。
当时的人都称赞他的品德,都说:“李尚书,真君子也!”李典在朝中,多次建立奇功,深受刘备的信任。
三国历史人物:山东籍12位名将
三国历史人物:山东籍12位名将山东古称齐鲁,三国时期,瑯琊诸葛氏可谓英才济楚。
诸葛瑾在吴国为大将军,其弟诸葛亮在蜀汉为丞相,族弟诸葛诞典戎马于淮南,一门三方为冠盖,显名于天下。
然而诸葛恪、诸葛融身诛族夷;诸葛瞻、诸葛尚父子为国捐躯,诸葛诞兵败身死。
而山东除诸葛氏外,另有12位名将,在三国铁马金戈的岁月,征战南北,驱驰疆场,皆无愧当世名将之称。
(瑯琊诸葛氏在《昙花一现——诸葛氏之殇》,故本文未提及)12·潘璋潘璋是山东冠县人,为人粗猛,好立功名。
追随孙权,东征西讨,以勇显名。
临沮擒关羽、以功拜威将军、封溧阳侯。
夷陵之战,斩获甚众,迁平北将军,领襄阳太守,进位右将军。
性奢泰,未年弥甚,数不奉法,有司举奏,孙权惜其功,辄原不问。
11·李典李典是山东巨野人,数从征伐,博望坡之战,识破刘备诱敌深入之计,劝阻夏侯惇未果,及夏侯惇、于禁二将遭刘备伏击,李典率部接应,二将因此获免。
累功拜破虏将军,封都亭候。
合肥之战,义忘私隙,与张辽、乐进于逍遥津大破孙权。
为人贵尚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恂恂若不及,军中称为长者。
惜降龄斯促,终年三十六岁,谥号愍。
10·于禁于禁是山东泰安宁阳人,持军严整,最号毅重,数从征伐,进为军锋,退为后拒,有讨暴坚之威,为诸将服。
曹操称其虽古名将不能为过。
任左将军,假节钺,封益寿亭侯,其军中地位在诸将之上。
襄樊之战,七军覆没,实非战攻之失。
然晚节不保,威名不终,后来辗转归国为魏文帝曹丕羞辱,惭恚而死,谥号厉。
9·吕虔吕虔是山东济宁人,为人有胆策,任泰山太守,在镇以恩信抚绥,摛奸讨暴,而泰山精兵,名冠州郡。
率部平定黄巾余部,亲当矢石,前后数十战,所向披靡。
在泰山十数年,甚有威惠,以功迁徐州刺史,加威虏将军,封万岁亭侯。
8·滕胤滕胤是山东昌乐人,少有志操,厉脩士节。
年二十,尚公主,历官丹杨、吴郡、会太守,所在见称。
迁太常、卫将军。
与诸葛恪并受遣诏辅政,及孙綝专权,以滕胤为大司马,出镇武昌。
李典武勇冠绝三国演义中的西凉猛将形象
李典武勇冠绝三国演义中的西凉猛将形象李典,出身于西凉,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位勇武之将,他的形象扮演了西凉将领的典范。
本文将对李典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进行探讨,展示他的英勇、聪慧和忠诚。
李典在三国演义中首次登场是在曹操征讨西凉时。
他率领西凉兵马勇敌张鲁,以其英勇无敌的表现赢得了曹操的赏识,成为曹操的重要将领之一。
他十分机智,在一次与关羽的交锋中,看出关羽出奇制胜的计谋,及时派出兵力阻拦,成功挫败了关羽的进攻,展现了自己出众的军事才能。
李典在战场上更是惊人的勇猛。
在攻打黄须城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手握长枪,杀敌如麻。
面对敌军的围攻,他奋勇杀敌,堪称一员猛将。
而在合肥之战中,李典更是不辱使命,指挥部队顽强抵抗孙权的进攻,展现了超群的战斗力和坚定的意志。
除了勇敢善战,李典还是一个忠诚的将领。
在曹操病逝后,他秉承曹操遗志,继续为曹家效力,并在曹魏建立后成为魏国一员。
他忠于职守,始终尽心尽力为国家和君主效劳,展现了他对曹魏的忠诚。
在表现形象方面,李典甚至有让人敬畏的威严和角色立体感。
他身材高大,面容冷峻,深邃的目光中透露出坚毅的意志。
他的形象令人心生敬畏,并且在他身上,可以看到典型的西凉将领的特质。
他出生在这个民风豪勇的地方,拥有坚定不移的信仰和对武力的热爱。
同时,他也展示了西凉将领的果敢和勇敢的特征。
总结起来,李典是三国演义中西凉猛将的典型代表。
他英勇无敌、聪慧机智,并且忠诚不二。
他的形象在三国演义中令人难以忘怀,极大地丰富了整个故事情节。
李典的形象与西凉将领传统形象相契合,塑造了一个真正的猛将形象,让人们为之叹服。
他是三国演义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无疑是这部作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通过对李典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探讨,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这位西凉猛将的英勇和忠诚。
他的形象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更是展现了历史时期背景下真实将领的精神风貌。
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和勇敢战斗,才为故事的发展增添了激情与神秘感。
李典的存在丰富了三国演义这部经典作品,使其更加生动有趣,也为我们留下了一段激动人心的历史回忆。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
关羽,字云长,河东郡解良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他以勇猛
善战而著称于世,更因其过五关斩六将的英勇事迹而被后人传颂不朽。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当时曹操率领大军
进攻荆州,刘备派关羽守卫荆州要冲,以阻挡曹操的进攻。
曹操派
遣了庞德、马忠、张郃、夏侯渊、李典、乐进等六员大将前来进攻
关羽,关羽孤军奋战,过五关斩六将,成为了后世传颂的英雄。
第一关,庞德。
庞德乃曹操麾下猛将,手持大刀,勇猛无比。
关羽与庞德交手数合,庞德见关羽勇猛无比,不敢轻举妄动,于是
退兵求援。
第二关,马忠。
马忠乃曹操麾下猛将,骑术高超,枪法了得。
关羽与马忠交手,马忠见关羽勇猛无比,不敢贸然前进,于是退兵
求援。
第三关,张郃。
张郃乃曹操麾下名将,擅长用弓箭,箭法精妙。
关羽与张郃交手,张郃见关羽勇猛无比,不敢贸然前进,于是退兵
求援。
第四关,夏侯渊。
夏侯渊乃曹操麾下名将,兵法高明,善于用兵。
关羽与夏侯渊交手,夏侯渊见关羽勇猛无比,不敢贸然前进,于是退兵求援。
第五关,李典。
李典乃曹操麾下名将,兵器精良,军纪严明。
关羽与李典交手,李典见关羽勇猛无比,不敢贸然前进,于是退兵求援。
第六将,乐进。
乐进乃曹操麾下名将,武艺超群,善于用兵。
关羽与乐进交手,乐进见关羽勇猛无比,不敢贸然前进,于是退兵求援。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壮举,成为了后人传颂的英雄事迹。
他的勇猛和智慧,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功勋,也成为了中国古代英雄传奇中的一个永恒的符号。
三国志李儒传文言文翻译
三国志李儒传文言文翻译李典字曼成,是山阳钜野人。
李典的叔父叫李乾,有英雄气概,在乘氏聚合了几千家宾客。
初平年间,带领众人追随太祖,在寿张击败黄巾军,又跟随太祖打击袁术,征讨徐州。
吕布作乱,太祖派李乾回到乘氏,慰劳当地各县。
吕布手下的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降李乾,想让他一起叛乱,李乾没有听从,他们就杀了李乾。
太祖让李乾的儿子李整带领李乾的兵马,与其他将领一起攻打薛兰、李封。
薛兰、李封被打败后,李整跟随太祖平定兖州各县立了功,慢慢地升迁为青州刺史。
李整死后,李典调任颍阴县令,任中郎将,带领李整的军队,后升任离狐太守。
当时太祖和袁绍在官渡对垒,李典率领宗族和部下向太祖军中输送粮食布匹。
袁绍被打败后,太祖任命李典为副将军,驻军于安民。
太祖在黎阳攻打袁谭、袁尚二人,让李典和程昱等人率领宗族和部下用船运送军粮。
适逢袁尚派魏郡太守高蕃带兵驻扎在黄河上游,断绝了李典程昱运粮的水道,太祖命令李典和程昱:“如果船只不能通过,就下船从陆路运送。
”李典与将领们商议说:“高蕃的军队铠甲少却依仗占据着水道,他们心理懈怠,攻打他们一定会取得胜利。
军队中可以不执行内廷的命令,如果对国家有利,自己拿主意是可以的,应该尽快攻打他们。
”程昱也认为正确。
于是,李典率军向北渡过黄河,攻打高蕃,打败了他,水道因此恢复畅通。
刘表让刘备向北扩张,刘备到了叶城,太祖派李典跟随夏侯惇抵抗他们。
刘备一天早晨烧毁营地离去,夏侯惇带领各部追击刘备,李典说:“贼人无故退却,怀疑他们一定有埋伏。
南边道路狭窄,草木深长,不能追啊。
”夏侯惇不听,与于禁一起追击刘备,李典留守军营。
夏侯惇等人果然陷入敌人的伏击圈,作战不利,李典率军前往救援,刘备望见对方的救兵到了,才解散包围离去。
李典随太祖围攻邺城,邺城平定后,与乐进一起在壶关包围了高干,在长广攻打管承,都打败了对方。
升任捕虏将军,封都亭侯。
李典的宗族和部下三千多户人家,都居住在乘氏,他自己请求将宗族和部下家属迁往魏郡。
三国名将系列之李典
三国名将系列之李典在曹操的将领当中,最出名的莫过于五子良将,即张辽,于禁,张郃,乐进,徐晃五位.但我今天要给大家讲的这一位虽然不在五子之列,但他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将领.他就是李典.不过,说起他之前还是要从他的家世说起,李典是山阳钜野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钜野县)《一统志》是这样记载的:“钜野故城,今山东曹州府钜野县南。
”李家在当时非常有名,是当地的豪族.在汉代的社会阶层基本上分为:皇室贵族、士族、豪族、寒族、平民、流民.豪族在他们当地是大地主,甚至可以很大程度干涉地方的行政权.但是没有能力入京做官.而山阳李家正是其中之一.豪族中能出一位长者风范的儒将更是不容易,山阳李家除了李典还有一位李进.这位李进当初可击败过吕布的,据《武帝纪》记载:“秋九月,太祖还鄄城。
布到乘氏,为其县人李进所破,东屯山阳,也是最早跟他的叔父李乾跟随曹操的,。
意思就是说秋九月,吕布到乘氏县,却被当地人李进击败,东屯山阳.关于李典是如何跟随曹操的,《李典传》是这样记载的:“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
初平中,率众随太祖”就是说李典与他的叔父李乾在乘氏县聚集了几千宾客,在初平年间,率领这些人一起投奔曹操.那么,李典跟随曹操之后,做了哪些事呢?在他的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呢?又立下了哪些功劳呢?一.寿张击破黄巾军李典的最初战役,是在寿张县击败了黄巾军,《李典传》的记载是:“破黄巾于寿张.”寿张就是今天的山东省东平县西南.据《一统志》记载:“寿张故城,今东平县西南.”寿张的黄巾军是当初曹操在做兖州牧之时击败的.《武帝纪》的记载是:“信与潜等至东郡迎太祖领兖州牧,遂进兵击黄巾于寿张东.”随后又跟随曹操征讨袁术.征讨徐州.《李典传》的记载是:“又从击袁术,征徐州。
而且李典是一个勤学明理之人,《魏书》是这样记载的:典少好学,不乐兵事,乃就师读《春秋左氏传》,博观群书。
太祖善之,故试以治民之政。
意思就是说李典在年少之时是非常好学的,不喜欢战争,为此他还专门拜师学习《春秋左传》. 因此,曹操就对李典刮目相看.李整死后,不仅让他接替李乾和李整的兵马,还让他担任颍阴县令.李典也不负众望,从颍阴县令做到中郎将最后升迁为离狐太守.《李典传》是这样记载的:整卒,典徙颍阴令,为中郎将,将整军,迁离狐太守。
名将李典是个怎样的人
名将李典是个怎样的人李典是东汉末年,曹操麾下的名将,他高贵儒雅,尊重贤士,军中的将士们都将其视为长者,对其十分尊敬。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名将李典是个怎样的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名将李典是个怎样的人李典的生卒年在史书上没有详细的记载,所以也引起了很多的争议。
他深明大义,又谦虚谨慎,从来都不会与人争功。
李典偏好儒学,尊重博学之士,高贵而又儒雅。
204年,助曹操围攻邺城,取得胜利,被加官进爵。
后来,李典主动请求将封地迁往魏郡。
他说:“我性格懦弱,又没什么功劳,但是却有一个这么大的爵位。
所以,因该带领整个家族的人,一起来为您效劳。
除此之外,在天下未定之时,迁往魏郡有利于抵御来自四方的动乱。
”就这样,李典率领万余人,定居于邺县。
从此处就可以看出,李典的谦虚与淡泊功名,为了大局,甘愿牺牲小利。
209年,李典与张辽等人面对孙权的大军,合力破敌,保住的合肥。
李典和张辽等人素来不睦,在张辽打算出城迎战的时候,还在担心李典会不配合。
李典却对张辽说:“事关国家利益,是要是好的计策,饿哦又怎么会因为私怨而阻止你呢?”果然如李典所说,他配合张辽,大败了孙权。
从此处又可以看出,李典能够顾全大局,放下个人恩怨,以大局为先。
所以,李典又是个深明大义之人。
所以,李典是个谦虚谨慎,能够顾全大局,深受别人尊敬的人。
名将李典的生平简介舞象仕宦李典字曼成,为山阳钜野人。
李典年少,即喜于学习,怠于兵事战争,于是拜师学习《左传》,博观群书。
李典之从父(伯父或叔父)李乾,禀雄伟之气概,得以于乘氏县聚集了数千门客。
自东汉开国以来,中央权柄下移,地方豪族便名正言顺地拥有自己的武装部曲,其组成多为包揽的亲族与食客。
李乾得以于会集门客数千,其地方势力可见一斑。
汉末初平年间(190年-193年),行奋武曹操与关东诸侯会盟讨伐国贼董卓,为顺北方归顺军阀之大势,李乾带领众人跟随曹操。
公元192年(初平三年)李典随曹操击黄巾军于寿张东,又跟随曹操攻打袁术公元193年(初平四年)李典随曹操征讨徐州。
精选的三国历史故事_三国历史小故事
精选的三国历史故事_三国历史⼩故事三国是战乱频发的历史时代,其中发⽣了很多趣闻轶事。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精选的三国历史故事,供⼤家参考。
三国历史故事1张辽威震东吴兵曹操派张辽;乐进、李典领兵7000⼈守合肥,防孙权,⾃引⼤军征伐汉中张鲁,⼜派⼈送信⼀封给张辽等⼈,信⽪边上写有“贼⾄乃发”4字。
贼指孙权,意为孙权的⼤军到时再开信,中有破敌之计。
不久,孙权果然领兵10万围攻合肥。
张辽等⼈急忙打开曹操的信看,只见上边写着:如果孙权领兵来到,张辽、李典可以率军出战,乐进守城保护。
这算是什么破敌妙计呢?诸将⼀时惑然。
张辽说;“曹公远征汉中,如果等他的救兵,那么不等救兵到时,合肥只怕早被孙权攻取了。
曹公此信之意是要我们趁敌⼈兵⼒尚未完全汇合之时,出兵攻击,先打垮敌⼈的⽓势,然后再督兵坚守。
胜败之机,在此⼀战,诸位还有什么好疑惑的呢?”张辽于是夜募800勇⼠,杀⽜犒赏,准备于第⼆天与李典⼀起出城⼤战。
第⼆天-早,张辽披挂上马,持戟出城,⾸先杀⼊敌阵,连斩⼆将,杀死数⼗⼈,⼀边⼤呼⾃⼰的名字,冲击敌阵,直杀到孙权的⼤旗⾯前。
孙权⼤惊,周围将⼠吓呆了,也忘了保护,孙权只好仓促逃到⼀处⾼地,好不容易定下神来。
他看到张辽兵⼒毕竟太少,便指挥将⼠将张辽团团包围。
张辽长戟在⼿,勇往直前,杀出重围。
见有余众尚被包围,⼜复杀⼊,直⾄把魏兵全部救出。
这⼀战从早晨杀⾄中午,孙权的⼤军拿张辽⼀⼈毫⽆办法,锐⽓丧尽,张辽等⼈顺利地回到合肥城中。
由于吴兵锐⽓已失,所以,围攻合肥10⼏天后仍没取胜,便退兵回家去了。
这时张辽⼜率军追去,⼤败东吴之兵,取得了合肥守卫战的彻底胜利。
如果没有张辽的这次勇战,东吴10万精锐围攻仅有7000守军的合肥,胜败殊易预料。
但张辽安排的这次勇战,挫败了敌⼈的⽓势,助长了⾃⼰的军威,不仅守住了合肥,⽽且⼤破了敌军,⾜见这⼀战设计的深妙。
三国历史故事2刘备远计夺西蜀公元211年,益州牧刘璋听说曹操派钟繇等⼈领兵进攻汉中张鲁,害怕曹军趁势杀奔西蜀,⼼中恐惧,思考防御之策。
“军中长者”李典
“军中长者”李典三国时期,曹操帐下猛将如云,李典位列其中。
李典出身于山东巨野的大族,本身崇尚学习,崇尚儒雅,“乃就师读春秋左氏传,博观群书。
”(《三国志·魏书·李典传》注引《魏书》)李典先是跟着伯父李乾追随曹操征讨黄巾军,这之后又攻打袁术,征讨徐州。
后来吕布突袭兖州,李乾带兵回援,结果被吕布手下张辽所败。
因为李氏为当地大族,为了消除隐患,张辽带兵屠杀了大批巨野李氏,从此李典与张辽结仇。
李乾被吕布的手下杀害后,李典接手了伯父的部队,并在官渡之战中带领所辖部队运输粮食布匹供应军需。
后来曹操在黎阳攻打袁谭、袁尚时,派遣李典与程昱等将领用船运输军粮。
赶上袁尚派魏郡太守高蕃带领部队驻扎在河上,断绝了水道,曹操下令李典、程昱说:“如果船过不去,就走陆路。
”李典与各将领商议说:“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
军不内御;苟利国家,专之可也,宜亟击之。
”(《三国志·魏书·李典传》)程昱也这样认为。
于是向北渡过黄河,攻打高蕃,取得大胜,水路终于畅通。
在曹操攻击袁尚的同时,刘备趁机北袭许昌。
曹操派夏侯惇为主将,李典、于禁为副将率军进行反击。
三将合力将刘备击退并一直打到博望坡附近。
某天,刘备带领少量兵将进行挑战,刚刚交手便转身逃走。
曹军一路追赶至博望坡前,心细的李典发现前面山路越来越狭窄,草木越来越密集,担心怕有伏兵便进言道:“贼无故退,疑必有伏。
”(同上)可是连日来的胜利早就让夏侯惇、于禁忘乎所以,夏侯惇埋怨李典胆小,命令其带兵回去守大营,自己和于禁继续朝前追。
后面的结果想必大家都知道了,一场“火烧博望坡”的好戏让刚烈的夏侯惇差点丧命(此时诸葛亮尚未出山)。
幸亏李典及时率兵来援,才将夏侯惇、于禁救了出来。
赤壁之战后,曹操留张辽、李典、乐进驻守合肥。
当时三人的部属只有七千人,而孙权引兵数万来攻。
“进、典、辽皆素不睦,辽恐其不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同上)于是李典与张辽率领八百勇士突然从城里杀出,大败孙权军队,经此一战曹军重拾信心。
一石二鸟的成语故事简短
一石二鸟的成语故事简短(最新版4篇)目录(篇1)一、背景介绍一石二鸟的成语源于《三国志》,指扔一块石子儿,两只鸟应声而落。
二、故事情节1.张辽和李典在汉中之战时,互相配合,共同抵抗刘备的大军。
2.张辽因劝说李典归降曹操,而成为魏国大将。
3.李典在战斗中多次协助张辽,二人逐渐成为了知己。
4.最终,李典和张辽共同保卫荆州,成功击败了刘备的进攻。
三、核心思想1.在竞争中合作,互相支持,共同进步。
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团结就是力量,合作才能成功。
正文(篇1)一石二鸟的成语源于《三国志》中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竞争中合作,互相支持,共同进步是非常重要的。
在故事中,张辽和李典在汉中之战时互相配合,共同抵抗刘备的大军。
张辽因劝说李典归降曹操而成为魏国大将,李典在战斗中多次协助张辽,二人逐渐成为了知己。
最终,李典和张辽共同保卫荆州,成功击败了刘备的进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合作才能成功。
在现代社会中,竞争和合作并存,我们应该学会在竞争中合作,互相支持,共同进步。
同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在了解自己的同时,也要了解对手,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
目录(篇2)1.一石二鸟的成语故事简短2.故事情节3.故事中的寓意4.故事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正文(篇2)一石二鸟的成语故事简短很久以前,有个人名叫冯异,他是一位将军,也是汉光武帝刘秀手下的大将。
有一次,刘秀率军与王朗作战,双方僵持不下。
为了打破僵局,刘秀命令一支奇袭部队携带炸药包偷偷潜入敌军大营,准备炸毁敌人的粮仓。
然而,在行动中,奇袭部队被敌军发现了。
此时,冯异立即组织士兵们撤退,并命令士兵们将炸药包点燃。
敌军以为汉军已经攻入大营,便全力追击冯异。
最终,冯异的士兵们成功逃脱,炸毁了粮仓,并使汉军得以反攻,最终取得了胜利。
故事情节这个故事发生在汉朝时期,主人公是冯异。
当时,汉光武帝刘秀率军与王朗作战,双方僵持不下。
为了打破僵局,刘秀命令一支奇袭部队携带炸药包偷偷潜入敌军大营,准备炸毁敌人的粮仓。
管理成功案例之:李典好学儒雅
管理成功案例之:李典好学儒雅有些人认为军事战争中,将军都是一些武夫。
其实这种思想都是一个误区。
很多卓越的军事指挥官都是文武双全型的知识分子。
在三国里,曹操的爱将之一李典就是这样的一个文韬武略的知识型勇将。
如果大家买我写的畅销书《再品三国》的话,就会对整个三国历史与李典有个详细的了解。
李典,字曼成,山阳巨野人。
李典的从父李乾,是个英雄豪杰,他在乘氏县交结的宾客朋友有几千人之多。
初平中,李乾率领众宾客朋友跟随曹操,破黄巾军于寿张县,又跟随主子攻击袁术,征讨徐州。
吕布之乱时,曹操派遣李乾还军乘氏,慰劳安抚诸县官民。
吕布的属下别驾官薛兰,治中官李封招揽李乾,想要他一起背叛曹操,投靠吕布。
李乾对曹操忠心耿耿,不愿意与薛兰和李封狼狈为奸,被吕布势力残忍杀害。
曹操安排李乾的儿子李整领导李乾的原部人马,与诸将一起率军攻击薛兰与李封,为李乾报仇雪恨。
薛兰与李封军败后,李整因跟随诸军平定兖州诸县有功,职务升迁至青州刺史。
李整去世后,李典官任颍阳县令,军职为中郎将,领导原李整军队,又升官为离狐太守。
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拒,李典率领宗族及部曲运输军用物资供应官渡之战的曹军。
打败袁绍后,曹操以李典为裨将军,屯军安民。
曹操攻击袁谭与袁尚于黎阳,使李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
袁尚安排魏郡太守高蕃将兵屯军河上,隔绝水道。
曹操提醒李典与程昱:“如果船不能过,就走陆道。
”李典与诸将议论说:“高蕃军队武器盔甲少,而又想恃水防守,必有懈怠之心,我们乘机而入,攻之必胜。
军不内御,苟利国家,可以专权而行,现在适宜进军。
”程昱也认同这种观点。
于是组织军队向北渡河攻击高蕃。
水路运输线被打通了。
刘表派遣刘备向北侵入,至叶城,曹操派遣李典作为副职跟从夏侯惇拒敌。
刘备故意烧屯军之所撤军,夏侯惇率军队准备追击,李典说:“敌人没有原因就撤退,我怀疑必有伏兵。
南边有一路又窄又狭小,而且草木深茂,不可追。
”夏侯惇不听,与于禁追击,李典留守。
夏侯惇等人果然中了敌人的埋伏,战不利,李典率军救援,刘备看到曹军救兵到了,于是乃撤离。
三国演义的经典故事
三国演义的经典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读懂历史,更好地完成历史课程的,常引用历史故事来完成教学,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三国演义的经典故事。
三国演义的经典故事1:曹操袖手除二袁袁绍临终之时,由其妻刘氏及谋士审配、逢幻操纵,立三子袁尚为大司马将军,统领冀、青、幽、并四州之地。
其长子袁谭深为不满,欲与袁尚一争高下。
恰在此时,曹操乘连胜之威,进攻黎阳。
袁谭迎战大败,只好派人向袁尚求救。
袁尚只拨5O00兵相助,且在半路上被曹军全部截杀。
此后,袁尚即不再增派援兵,意欲借曹操之手除掉其兄。
袁谭大怒,便欲投降曹操。
消息传到冀州,袁尚担心袁谭降曹后并力来攻,便亲自率领大军去黎阳救助袁谭。
袁谭闻讯大喜,遂打消了投降的念头。
不久,袁熙、高干也领救兵来到黎阳城下。
四支兵马并在一处,仍然不是曹操的对手,黎阳很快就被曹军攻破。
袁氏兄弟与高干只好弃城逃走。
曹操引兵追赶,袁谭与袁尚退入冀州坚守;袁熙与高干则在城外下寨,以成犄角之势。
曹军连日攻打,一时难以奏效。
这时,谋士郭嘉向曹操献“隔岸观火”之策说:“袁绍废长立幼,而袁谭、袁尚二人势力相当,各树党羽,互相争斗。
如果进攻太急,他们就会一致对付我们;如果暂缓攻击,他们之间就会相互争斗火并。
我们不如举兵南向,作出南征刘表的姿态,以便等待其内部发生变乱。
当其内乱发生后,再进击他们,可以一举而平定河北之地。
”曹操认为很有道理,便留下贾信守黎阳,曹洪守官渡,自率大军向荆州进兵。
事情果如郭嘉所料,曹操撤军不久,袁谭与袁尚即大动干戈。
袁谭敌不过袁尚,便派人向曹操求救。
曹操乘机挥军北向,首先打败袁尚、袁熙,后又消灭掉袁谭和高干,从而一举平定了河北。
袁熙、袁尚被逐出冀州后,引兵连夜奔往辽西投依乌桓去了。
曹操用郭嘉之言,以田畴为向导,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轻军千里往袭,在白狼山与袁氏兄弟及乌桓王冒顿的大军相遇。
两军大战一场,冒顿大败被杀,袁熙、袁尚率数干人逃向辽东。
曹魏名将李典是怎么死的 李典的墓在哪里
[键入文字]曹魏名将李典是怎么死的李典的墓在哪里李典是东汉末年,曹操麾下的名将,他高贵儒雅,尊重贤士,军中的将士们都将其视为长者,对其十分尊敬。
那么李典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李典吧。
李典的生卒年在史书上没有详细的记载,所以也引起了很多的争议。
他深明大义,又谦虚谨慎,从来都不会与人争功。
李典偏好儒学,尊重博学之士,高贵而又儒雅。
204 年,助曹操围攻邺城,取得胜利,被加官进爵。
后来,李典主动请求将封地迁往魏郡。
他说:“我性格懦弱,又没什么功劳,但是却有一个这么大的爵位。
所以,因该带领整个家族的人,一起来为您效劳。
除此之外,在天下未定之时,迁往魏郡有利于抵御来自四方的动乱。
”就这样,李典率领万余人,定居于邺县。
从此处就可以看出,李典的谦虚与淡泊功名,为了大局,甘愿牺牲小利。
209 年,李典与张辽等人面对孙权的大军,合力破敌,保住的合肥。
李典和张辽等人素来不睦,在张辽打算出城迎战的时候,还在担心李典会不配合。
李典却对张辽说:“事关国家利益,是要是好的计策,饿哦又怎么会因为私怨而阻止你呢?”果然如李典所说,他配合张辽,大败了孙权。
从此处又可以看出,李典能够顾全大局,放下个人恩怨,以大局为先。
所以,李典又是个深明大义之人。
所以,李典是个谦虚谨慎,能够顾全大局,深受别人尊敬的人。
李典怎么死的李典是东汉末年的名将,好儒学,素有长者之风,为人谦虚谨慎,从不与人争功,深受曹操的器重和将士们的尊敬。
但是李典英年早逝了。
那么,李典又是怎么死的呢? 李典是曹操麾下的一员名将,他不喜兵法,素来喜爱儒家典籍。
后来跟随堂弟投奔于曹操麾下,为其伯父报仇。
在堂弟死后,李典就统领了李家的部队。
一开始,李典1。
三国里自大失败的例子
三国里自大失败的例子自大是指个人或团体过于自信或自负,以至于忽视了自己的局限性和错误。
在三国演义的故事中,有许多人物因为自大而导致失败。
下面将列举十个自大失败的例子。
1. 董卓董卓是三国演义中最早展现出自大的人物之一。
他是朝廷的重要官员,但他自视甚高,以为自己无所不能。
他专横跋扈,纵容自己的部下胡作非为。
最终,他的自大导致了他的失败,被各方势力联合起来推翻。
2. 袁术袁术是三国时期的一个军阀,他自称为“皇帝”,企图建立自己的王朝。
他自大地认为自己有资格成为皇帝,但他的统治并不得人心,导致了他的部下纷纷离开他。
最终,他被曹操击败并逃亡至江东,最终病死。
3. 曹操曹操是三国时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聪明机智,军事才能出众。
然而,他也因为自大而失败。
他自视甚高,经常轻视他人,不听取他人意见。
这导致了他在赤壁之战中的失败,最终他败北于刘备和孙权的联军。
4. 孙权孙权是东吴的创立者和首任君主。
他在位期间,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不断追求扩张。
然而,他的自大导致了对刘备的误判。
他自信地认为自己能够轻易击败刘备,结果却被刘备打败,最终与刘备和解。
5. 周瑜周瑜是孙权的重要将领之一,他才智过人,军事才能出众。
然而,他在对付曹操的战争中,因为自大而犯下了致命的错误。
他对自己的计谋过于自信,最终导致了他在赤壁之战中的失败。
6. 糜竺糜竺是刘备的谋士之一,他自视甚高,自以为是。
他对自己的智谋过于自信,不听取他人的意见。
最终,他的自大导致了他在火烧连营的计划中的失败,被敌军俘虏。
7. 司马懿司马懿是曹魏末年的重要将领和谋士,他聪明才智出众。
然而,他的自大导致了他在与蜀国的战争中的失败。
他自信地认为自己能够轻易击败蜀国,但最终被诸葛亮的计谋所击败。
8. 吕布吕布是三国时期的一位武将,他勇猛无敌,被誉为“三国第一猛将”。
然而,他也因为自大而失败。
他自视甚高,不听取他人的意见。
最终,他被曹操击败,最终被处死。
9. 李典李典是曹魏的一位将领,他勇猛善战。
关于三国李典的故事有哪些
关于三国李典的故事有哪些李典是东汉末年的名将,好儒学,素有长者之风,为人谦虚谨慎,那么关于李典的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关于李典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张辽李典的故事张辽是曹操麾下的重要将领。
他在下邳之战后,归顺曹操,跟随曹操南征北战,他招降昌豨、攻破袁氏、平定叛乱、守卫合肥,屡立战功,深受曹操的器重。
在曹丕称帝后,他依然抱病击破吕范,是孙权大为忌惮的对象。
222年,张辽病逝于江都,享年五十四岁。
而李典与张辽虽然同为曹操所器重的将领,但是他们之间却并不和睦。
难能可贵的是,大敌当前,他们能够放下个人恩怨,共同破敌。
215年,孙权趁曹操出征之时,率领十万大军攻打合肥。
张辽判断,敌军来势汹汹,等不到援军到来,他们就已经被敌军攻破了。
所以,张辽当机立断,决定出城迎战。
但是张辽与李典素来不睦,他担心李典会在此时故意为难他,反对他的意见。
李典知道张辽的顾虑,坦言道:“这是国家大事,只要你的计策可行,我又怎么会因为私人恩怨而反对你呢?”于是,张辽和李典挫败了孙权军队的士气,合力大败孙权的军队,极度甚至可以抓到孙权,众人因此对张辽和李典都深感佩服。
张辽和李典都是曹操麾下重将,但是素来不睦。
只是,他们都不会因为个人的私怨而影响大局。
乐进李典的故事乐进谁曹魏时期曹操麾下的得力干将,素以胆识英烈而闻名。
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战功赫赫。
乐进每战先登,骁果显明,咸有效劳,后来与李典、张辽在合肥共击孙权,几欲将其抓获。
乐进一生戎马倥偬,战功无数,是曹操麾下的重将,深受其器重。
乐进死后,被追谥为愍侯。
而李典与乐进一样,同是曹操麾下的重要将领,那么他们俩人之间有所交集,也就不足为奇了。
事实上,他们俩不仅有所交集那么简单。
在许多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只要有李典的地方,大多都会有乐进的出现。
李典足智多谋,谦虚谨慎,而乐进素有勇猛之名,他们俩应该是完美的搭档。
李典与乐进有过许多次合力破敌的事件。
最早的一次就是曹操攻打乌丸之时,高干叛变,于是他们俩就奉命合击高干。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李典篇(上)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李典篇(上)三国良将系列之李典(上)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李典(生卒年不详),字曼成,兖州山阳郡钜野县(今山东巨野)人。
作为知名度与人气都很高的曹魏名将,很多人认为李典能力不在五子之下,那么为何后世并称的五子良将没有他呢?今天将为您详细讲述李典的事迹。
对于李典这个名字,最初的记忆是街机游戏三国志赤壁之战中第一关的BOSS,相信80、90后都有印象,凡是玩过的不管水平如何都应该见到过李典。
李典重大事件之一——少年挑重担说回历史上的李典,不得不提他背后的李氏家族,在兖州李家可是大族。
汉末天下大乱,李典的伯父李乾在家乡乘氏县聚集数千食客。
食客是好听的说法,吃李家的饭当然要为李家做事,实际就是李乾的私人武装。
初平三年(192),青州黄巾军入寇兖州,连破兖州多个郡县,兖州刺史刘岱阵亡。
济北相鲍信等人迎接时任东郡太守的曹操出任兖州牧。
李乾在此前后率众跟随曹操征讨黄巾军,并在寿张大破黄巾,立下战功。
初平四年(193),曹操击败进犯兖州的袁术,又讨伐徐州的陶谦,李乾都随军出征。
兴平元年(194),趁曹操攻打陶谦之机,张邈、陈宫迎接吕布入主兖州。
曹操赶紧派李乾回到乘氏去稳定局势。
吕布部将薛兰、李封来到乘氏招降李乾,李乾不肯投降,于是被杀。
李乾死后,曹操任命他的儿子李整带领李乾的部队,跟着曹操主力一同反攻吕布。
不久薛兰、李封被曹操打败,收复大部分被吕布占据的地盘。
李整跟随曹操平定叛乱有功,被升迁为青州刺史。
刺史是掌管一州事务的地方大员,虽然青州此时不在曹操手里,是个虚职,但曹操此时也不过只是州牧,可见李家在兖州地方的影响力非常大,是曹操必须拉拢的势力,而不单纯是上下级关系。
哪知不久李整也死了,想来李乾的儿子中只有李整年纪稍长,能扛起家族重任,李整死后这一脉若没有绝嗣其他继承人也该很年幼,所以轮到李典代表全体家族了。
可李典此时年纪也不大,于是曹操任命李典为颖阴县令,同时领中郎将的军职以便带领李整留下的部队。
206年,李典请求将宗族部下3000户,迁至邺城曹操心中乐开了
206年,李典请求将宗族部下3000户,迁至邺城曹操心中乐开了206年,李典请求将宗族部下3000户,迁至邺城。
曹操心中乐开了花,李典以这1万3千多人为质,换取信任,真是知情识趣!但曹操不能表露得于明显,只得微笑着问:“曼成(李典的表字)呀,你是想要效仿耿纯吗?”耿纯是东汉开国名将,汉光武帝刘秀的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耿家为世族豪强,但耿纯为了让刘秀放心,特地率领宗族宾客2000余人烧毁宗室庐舍,以示举族投奔,未怀二心。
李典跪地谢罪:“我李典性格怯弱,功劳微薄。
如今明公迁我为捕虏将军,又封'都亭侯’。
这些赏赐过于丰厚,我李典一个人实在承受不起,自当举全族之力,为明公效劳!”曹操微微点头,觉得李典的确是个人忠厚的老实人,自己倒是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李典补充道:“朝廷连年征战、天下未定,李典愿将族人部下迁至魏郡邺城郊外,抵御四方的叛变,拱卫明公。
这并非是要效仿耿纯!”曹操听后,乐不可支,连声称赞:“曼成年纪轻轻,便能居安思危,为我军作出这般长远的谋划,实属不易!孤便同意汝之所求!”于是,李典便将宗族部曲全都迁徙至邺城周围。
曹操为表赞许,将李典的职位又升了一阶,成为“破虏将军”。
其实,李典此举,还是打了点小算盘的。
这3000多户的宗族部曲,一开始是跟着李典的从父李乾的。
李家出身山阳钜野,但居住于兖州乘氏(地名),李乾在这里拉拢起数千人马,成为当地豪族。
诸侯讨董联军解散后,李乾率部跟随曹操,曹操成为兖州之主。
曹操东征徐州,留守的张邈、陈宫等人叛变,迎接吕布入主兖州,兖州诸郡望风而降。
李乾带领宗族部曲保住了乘氏,吕布派手下的薛兰和李封率军招降李乾,李乾不从而遇害。
幸亏李乾的儿子李整(也就是李典的从兄)扛起大旗,将薛兰李封击败。
只是李乾是个短命鬼,5年后便在官渡之战前夕去世了,李氏家族一时间群龙无首。
这时,曹操直接下令让李典成为李家的族长,接过李整的重担。
李典此时不过20岁左右,喜欢读书,却不喜欢征战。
历史上的李典做事冷静、进退有据
历史上的李典做事冷静、进退有据东吴三世老将程普曾高度评价周瑜:“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这里着重表明了周瑜为人儒雅、胸怀宽阔,令人有如沐春风之感。
汉末三国,不仅是东吴的周瑜有儒将之风,在曹魏,也有一位谦谦君子,陈寿评价其“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
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
”这个人就是李典。
恂恂长者-李典恂恂,在笔者看来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温顺、恭谨,做事有章法,第二层则是小心谨慎。
不论是从历史的眼光,还是从文学的角度,“恂恂”二字对李典的评价都是高度契合。
下面笔者就来依次谈谈自己的看法。
历史形象——恭谨明理历史上的李典,温顺、恭谨,做事冷静、进退有据,符合“恂恂”的第一层含义。
史载,李典出生于山阳钜野县,其伯父李乾是当地的大户,有雄烈之风。
李乾早年跟随曹操平定黄巾、征讨袁术,可谓战功累累。
紧接着,在曹操同吕布的对峙中,李乾奉命返回故里召集人手、整备兵马。
当时,吕布的别驾薛兰和治中李封想暗中策反李乾,但是遭到了李乾的拒绝,于是薛兰、李封恼羞成怒刺杀了李乾。
李乾之子李整,亦颇具父亲的风范,他在李乾离世后果断重新整备兵马,和曹操的其他将领一起讨伐薛兰、李封,又一路随曹操平定兖州,最后升任青州刺史。
可是不久,李整也不幸去世。
这时,李典作为宗族的继任者,便自动接下伯父和兄长的重任,开始带领众人继续为曹操效力。
和伯父、兄长的个性不同,魏书记载,李典年少时就十分好学,不喜欢兵戈征战,而喜欢博览群书,还专门拜师阅读《春秋左传》,这和“有雄气”的伯父可谓大相径庭。
因此,曹操对李典另眼相看,不仅让他接替伯父和兄长带兵,同时还试着让李典治理百姓,李典也不负众望一直从颖阴令做到中郎将最后升迁为离狐太守。
早年李典的经历可谓坎坷,不仅经历了汉末天下的动荡,还目睹了家族中两位重要亲人的离世,但是,李典的个性并未因外在的环境而变得狷狭,相反却反求诸于自己的内心,培养出了“贵尚儒雅”的品性,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三国李典的故事有哪些
张辽是曹操麾下的重要将领。
他在下邳之战后,归顺曹操,跟随曹操南征北战,他招
降昌豨、攻破袁氏、平定叛乱、守卫合肥,屡立战功,深受曹操的器重。
在曹丕称帝后,
他依然抱病击破吕范,是孙权大为忌惮的对象。
222年,张辽病逝于江都,享年五十四岁。
而李典与张辽虽然同为曹操所器重的将领,但是他们之间却并不和睦。
难能可贵的是,大敌当前,他们能够放下个人恩怨,共同破敌。
215年,孙权趁曹操出征之时,率领十万
大军攻打合肥。
张辽判断,敌军来势汹汹,等不到援军到来,他们就已经被敌军攻破了。
所以,张辽当机立断,决定出城迎战。
但是张辽与李典素来不睦,他担心李典会在此时故
意为难他,反对他的意见。
李典知道张辽的顾虑,坦言道:“这是国家大事,只要你的计
策可行,我又怎么会因为私人恩怨而反对你呢?”
于是,张辽和李典挫败了孙权军队的士气,合力大败孙权的军队,极度甚至可以抓到
孙权,众人因此对张辽和李典都深感佩服。
张辽和李典都是曹操麾下重将,但是素来不睦。
只是,他们都不会因为个人的私怨而
影响大局。
乐进谁曹魏时期曹操麾下的得力干将,素以胆识英烈而闻名。
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
战功赫赫。
乐进每战先登,骁果显明,咸有效劳,后来与李典、张辽在合肥共击孙权,几
欲将其抓获。
乐进一生戎马倥偬,战功无数,是曹操麾下的重将,深受其器重。
乐进死后,被追谥为愍侯。
而李典与乐进一样,同是曹操麾下的重要将领,那么他们俩人之间有所交集,也就不
足为奇了。
事实上,他们俩不仅有所交集那么简单。
在许多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只
要有李典的地方,大多都会有乐进的出现。
李典足智多谋,谦虚谨慎,而乐进素有勇猛之名,他们俩应该是完美的搭档。
李典与乐进有过许多次合力破敌的事件。
最早的一次就是曹操攻打乌丸之时,高干叛变,于是他们俩就奉命合击高干。
而他们最有名的一次合作就是在合肥共同击败孙权。
215年,孙权率领十万兵马攻打合肥。
当时,李典、乐进和张辽奉命驻扎于合肥。
曹操知
道李典与张辽素来不睦,为了防止两人因为嫌隙而影响大局,所以特意派乐进守城接应。
在孙权之军压境之时,李典和张辽出城抗敌,乐进守城于内。
三人紧密配合,大败孙权军队。
战后,询问才得知,他们差一点就可以将孙权抓获了,因此而大为遗恨。
李典以足智多谋、沉稳冷静著称,而乐进骁勇善战,以勇武闻名,两人曾多次配合退敌。
李典是曹操麾下的一员名将,他不喜兵法,素来喜爱儒家典籍。
后来跟随堂弟投奔于
曹操麾下,为其伯父报仇。
在堂弟死后,李典就统领了李家的部队。
一开始,李典只是负
责运输粮草,后来才有机会前往一线作战,他的军事天赋以及宽容的肚量才得以显露。
至于李典的死因在史书上没有任何的记载,有人根据他的谥号推测,李典是战死于逍遥津之中,而且死状十分凄惨、
李典在三十六岁的时候,就英年早逝了,曹丕继位后追谥其为愍侯。
而愍同悯,是怜惜和哀愁的意思。
于是,就有人猜测有战死的可能。
当然,对于李典死因的这个猜测,是基于李典生于174年,死时36岁的这个条件之上。
因为对于李典的生卒年,史书上同样没有详细的记载。
关于李典的生卒年也就有了四个可能,一是上文提到的,二是李典生于174年,而他并不是死于36岁,而是46岁。
其三是李典生于174年,而他死于36岁,而其中与孙权的交战指的是第一次合肥之围。
但是这样一来,之后关于三国志张辽传等的记载都是错误的。
另外的可能就是其他的未知因素了。
所以,关于李典的死因并没有什确切的定论,只知道李典是英年早逝的。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