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论文-分析巴赫BWV846的演奏技巧和艺术特征文档
巴赫十二平均律c小调赋格(BWV846)教学分析探索
巴赫十二平均律c小调赋格(BWV846)教学分析探索摘要:音乐学院钢琴教学或是业余钢琴教学,复调音乐作品、尤其是巴赫的复调钢琴作品都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通过对巴赫《十二平均律》中c小调赋格(bwv846)进行教学分析,尝试对复调作品的教学进行一定程度的探索,使复调音乐教学更加科学和系统。
关键词:十二平均律c小调赋格;教学分析;探索中图分类号:j65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081-02音乐学院钢琴教学或是业余钢琴教学,复调音乐作品、尤其是巴赫的复调钢琴作品都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巴赫的《十二平均律》被誉为“钢琴音乐的旧约圣经”,是巴赫古钢琴创作的最高杰作。
①一方面,巴赫在这部杰作中大大发展了键盘音乐的技术手段;另一方面,巴赫在这部杰作中体现出的完善的复调作曲技法、音乐构思以及深邃的音乐内涵更是给后人无以穷尽的启迪。
《十二平均律》中c小调赋格(bwv846)是我们复调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一首作品。
这首赋格声部清晰、内容简单、曲风欢快,易于学生领会掌握,当学生开始进行《十二平均律》的演奏学习时,它是较好的入门训练曲目。
一、触键的方法关于巴赫音乐的触键法,历来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
首先,巴赫的音乐作品属于巴洛克时期音乐,当时的音乐演奏风格、演奏习惯我们并没有明确的理论或者音响依据;其次,巴赫本人并没有指明整部《十二平均律》究竟是为当时的何种键盘乐器而写②,这些乐器的声音本身差别就很大;再次,巴赫本人对乐器的要求期望也是一个未解之谜。
在现代钢琴上演奏巴赫作品,如何能够准确表达巴赫作品的音乐构思、体现巴洛克时期音乐的整体风格和特色,这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但是就目前而言,通过过去许多钢琴家对于巴赫作品的演奏录音比对,对于巴赫音乐的触键,我们还是有一些基本的认识,这主要包括贴键演奏和非连音演奏。
在演奏较多的16分音符时,我们倾向于贴键演奏,需要每个音都要清晰、均匀而又不生硬,演奏时需要注意手指的触键点和动作的平稳,手指动作不需要过大的爆发力;而在演奏8分音符和4分音符的时候,我们倾向于非连音演奏,音符之间有一定的间隔,以便我们模仿巴赫时期乐器较为短促的音响。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的意义及弹奏要点——以《C大调前奏曲与四声部赋格曲》(BWV846)为例
北方音乐Northern Music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的意义及弹奏要点——以《C大调前奏曲与四声部赋格曲》(BWV846)为例严 琦(咸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摘要】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被誉为“钢琴音乐的旧约圣经”,是巴赫古钢琴音乐中的最高杰作。
这部曲集首次在创作上完整第运用了十二平均律,在音乐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十二平均律;《平均律钢琴曲集》;巴赫;弹奏要点【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一、巴赫十二平均律的意义(一)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创作于1722年至1744年,曲集的名字是由巴赫自己所起。
《平均律钢琴曲集》分为上、下两卷。
各包括24首前奏曲与赋格,共包含了48首作品。
《平均律钢琴曲集》上、下两卷的调性安排一致,都以C大调开始,将十二种大调和十二种小调按照调性发展排列。
《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巴赫创作巅峰的代表之作,是他键盘音乐中最伟大的作品,被彪罗比作钢琴音乐的“旧约圣经”。
(二)前奏曲与赋格《平均律钢琴曲集》中,各个前奏曲与赋格在主题上没有直接的联系,靠调性和内在的思想情感结合在一起,既形成对比又相互补充。
每一种调性都被充分拓展了自身的内涵,各自的发展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都变化无穷。
前奏曲形式自由、流动,赋格形式严密。
前奏曲作为小型器乐曲之一,诞生于十五六世纪,一直是声乐曲之前的引子,并无确定的形式。
前奏曲大多是和声性音乐。
有的以和弦为基础展开,有的具有复调风格,有的类似小型练习曲,有的属于法国序曲风格,有的是意大利大协奏曲风格。
巴赫将前奏曲放在赋格曲、组曲之前,作为与后面的主要乐曲形成对比的序奏,赋予了其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些前奏曲的意义不仅因为体裁、织体、风格与赋格形成对比,还因为它们本身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赋格在巴赫一生的创作生涯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这些短小精悍的作品展现了巴赫高超的创作技巧和丰富深刻的内心世界。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首及第二首赋格的研析
巴赫平均律鋼琴曲集第一首及第二首賦格的研析
巴赫鋼琴賦格形式是鋼琴音樂的主次形式之一,也是巴赫發展的一種曲風,在巴赫賦格形式中,作品总是以中古普魯克主題為基礎,通過倒變和变奏把原始主题做得較為精采,創造出高級橫排鋼琴曲。
巴赫的賦格曲集一共有32首,每首曲子都有著獨特的特色,本文對曲集中的第一首和第二首賦格曲進行研究分析。
第一首賦格曲(BWV 846)是巴赫曲集中的第一首賦格曲,它的三個主題入口的長度形成了巴赫賦格形式的基本模式,並且加入了對譜與不同的樂器獨奏等復雜的技巧,非常精采。
此曲情景嬉皮,旋律溫暖抑揚頓挫,和中古普魯克主題風格一樣,激發著傳統樂曲的生命力。
第二首賦格曲(BWV 847)是巴赫賦格形式的縮影,除了再現了傳統的主題結構,另外通過對譜的倒變和伴奏的变化,表現出意境更加豐富。
此曲優美婉轉,聽著穩定和諧,呈現出流暢抒情的特點。
作為巴赫曲集中的第一首和第二首賦格曲,BWV 846與BWV 847確實是極具代表性的樣本。
兩首曲子都傳達了純正的中古普魯克元素,而通過對譜技巧多樣化的加持,使得每首曲子都有著自身的特點。
這對于巴赫賦格形式的發展很有幫助,也激發了鋼琴音樂的創作。
巴赫钢琴作品的音乐创作特点 音乐学本科毕业论文
巴赫钢琴作品的音乐创作特点音乐学本科毕业论文巴赫是18世纪的德国作曲家,被誉为“西方音乐史上的神话”,他的作品涉及重要音乐门类:管弦乐、器乐、声乐、教会音乐和钢琴作品。
其钢琴作品集中在其数百首的键盘作品中。
巴赫钢琴作品的音乐创作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严格的配器:巴赫的钢琴作品经常是由一个声部开始,然后逐渐增加其他声部。
这种逐渐递增的递增的过程被称为分量递增,它意味着将逐步增加的乐器组合起来,直到得到一个完整的合奏组合。
又因为巴赫的作品往往由对位法构成,因此作品的表现技巧在于融合在一起,各声音独立,缺少任何冲突,以及声部之间的纯正和弦位移等方面。
2. 模式和变奏的运用:巴赫的钢琴作品中,几乎所有的曲子都是基于某个“主题”进行的。
主题是一个简短的旋律,可以根据巴赫的要求变化,在整个作品中形成不同的变奏变化,它也可以反复出现,形成深刻的凝聚力。
同时巴赫的钢琴作品很少采用完全一致的曲目结构,更多的是模式和变奏的不同结合形式来演示自己对于旋律和作品的理解,更丰富的构思和演绎方式也成为了其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3. 预约建模的运用:巴赫善于运用“预约建模”技术,即将某个主题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转移到不同的声部和不同的键盘中,以达到更加丰富的音乐效果和更高的审美价值。
如其名为《良心勤奋妇女的荣耀》的作品,以五手份通用键盘曲,《无处可藏的水》为其主旋律,以试图将该主旋律转移到不同的音符调上,丰富主题的变化和演奏技巧等方面的极佳运用。
4. 高度复杂的结构:巴赫的钢琴作品在技巧、音质和结构上极其复杂,要求演奏者有极高水平的技术和音乐素养。
卡多剧的「黄金复辌」작품의경우온음계스타일에있는혼재연주, 보컬성악에대한높은수준의요구등이있다. 《古老的斯巴达》则要求演奏者在锻炼非常迅速、富有节奏感的左右手同时演奏的能力,同时还要求他们具备善于拍打键盘的技术,在乐曲高潮处创造出强烈的冲击力,进一步突出音乐的紧张和激烈。
巴赫钢琴作品的音乐创作特点 音乐学本科毕业论文
巴赫钢琴作品的音乐创作特点专业:音乐学摘要:巴赫是西方音乐史巴洛克时期德国的音乐巨匠,被誉为“近代音乐之父”,本文对巴赫音乐的创作特征和意义进行研究,包括体裁形式、作曲技法、多元性的内容、深邃的思想性等和在后世对涉及音乐的重要性。
关键字:巴赫钢琴作品音乐创作特点Bach's music features piano worksProfessional: musicologyAbstract:Bach Shibaluoke of Western music during the German music giant, known as the "Father of Modern Music, Bach music on the creation of this character and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 including genre form, composition techniques, diversity of content, deep Ideological, etc., and later involved in the importance of music. keywords:Bach piano works music creation characteristics目录摘要Abstract引言1巴赫背景介绍.作品分类及钢琴作品分析2巴赫钢琴作品的创作特点2.1和声2.2复调2.3织体3.巴赫钢琴作品的创作意义及影响结语参考文献致谢1.巴赫背景介绍.作品分类及钢琴作品分析1.1巴赫背景介绍约翰·赛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是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出生于在德国图林根的一个美丽的小镇——爱森纳赫。
他九岁丧母,十岁成了孤儿。
经济拮据,但因为他嗓音美妙,少年时期靠奖学金进了在吕讷堡的圣·米歇尔学校。
探析巴赫键盘复调作品的演奏以《平均律BWV846》为例
一、巴赫及主要作品简介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SebastianBach,16851750),巴洛克时期最伟大的作曲家、演奏家,西方文化史上最重 要的人物之一。出生于德国音乐世家。早年在哥哥指导下学习音 乐,中学毕业后开始音乐生涯,曾在多处教堂和宫廷担任乐长及管 风琴师。1708年在魏玛工作、学习,这也是他创作生涯的第一个旺 盛期。之后巴赫来到柯滕担任宫廷乐长,并在这个时期写成了法国 组曲、创意曲和平均律第一卷。1723年,巴赫作为演奏家来到莱比 锡,这个时期完成了平均律第二卷和帕蒂塔、意大利协奏曲、哥德 堡变奏曲等重要作品。主要作品包括《创意曲集》30首、《英国组 曲》6组、《法国组曲》6组、《帕蒂塔》6组、《平均律键盘曲集》 (上下册,24首前奏曲与赋格)、《哥德堡变奏曲》托卡塔等。 二、《平均律BWV846》作品分析 (一)前奏曲 序曲由“主体段落”及“尾部扩展”两大部分组成,可将音乐 划分为1-11及12-19小节两部分。1.第一部分:前四小节是Ⅰ-ⅡⅤ-Ⅰ的和声功能圈进行,主音保持到第2小节下属方向Ⅱ2的不稳 定,再到第3小节属和弦到主和弦的解决。第5小节开放型排列的下 属和弦解决到第6小节密集型排列的属和弦,第7小节的开放性属和 弦解决到第8小节的主和弦。第10小节由Ⅴ/Ⅴ和弦解决到11小节Ⅴ 和弦,为半终止。2.第二部分:第12小节的属方向d小调导七和弦解 决到主和弦,第14小节主和弦的导七解决到主和弦。接着第17小节 的二级到第18小节的属七和弦再到第19小节的主和弦。结束了第一 段落并进入第二段落,推动了全曲高潮的序幕。此处和声开始一点 点扩张,20-32小节属持续音的衬托与32-35小节的主持续音的首尾 呼应,再到第30小节开始和声连接为Ⅴ7-Ⅴ7/Ⅳ-Ⅳ-Ⅴ-Ⅰ的完满终 止。充分展示了巴赫和声构思的严密性。 (二)赋格曲 这是一首四声部赋格曲,可分为两个部分:1.呈示部与副呈 示部1-14小节;2.展开部、再现部与尾声14-27小节,共有二十七 小节。 主题开始于女中音声部,之后依次在女高音声部、男高音声 部、男低音声部进入,共同构成了呈示部1-6小节。第7小节开始进 入到副呈示部7-13小节。主题在各声部共出现了六次,展示了巴赫 对位技术的运用,采用了紧密和应的写作方式。展开部是从第14小 节开始的。在这一部分,共出现了12次主题,也是采用密接的写作 方式。第23小节是过渡小节,从第24小节进入到此曲的再现部与结 束部。巴赫采用在主持续音上的主调性与下属调性的主题密接形态 作为全曲的再现部,然后以两小节的Coda.结束全曲。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BWV .846分析
领域 , 尤 以《 平均律 钢琴 曲集 》 中的赋格 曲为代 表 。
1 7 2 2年 完 成 的 复调 音 乐 的 最高 典 范 《 平 均律 钢 琴 曲
集》 第一卷 , 可以说 , 这部作 品构成了巴赫器乐作品中荣
耀 的王 冠 。这 部作 品 是受 了先 辈 作 曲 家 费谢 尔 的启 发 写
演 奏后 , 才 知 巴赫 集先 前技 巧之 大成 , 开拓 了 自由的音 乐
到 塑造 和归纳 。” 这本 作品 集不 仅 在技 巧 上无 与伦 比,而 且具 有 丰富而 深刻 的精神 内涵 。 通 过他 的艺术 实践 , 大小 调体 系完 全成熟 , 为 后 来 的 音乐 家 的主 调 音 乐 创作 铺 平
作 为两 卷 4 8套前 奏 曲与 赋格 的 开篇 之 作 , B WV. 8 4 6
是 流传 最广 泛 、 最 普及 的 曲子 , 也是看 似简 单却复 杂 的曲
子 。通 过研 究这 首赋格 曲 的曲式特 点 , 可 以看 出巴赫是 怎 样 集先前 技 巧之 大成 ,开拓 自由的音乐领 域 的 。以下从 创 作 背景 、曲 式 分 析 、演 奏 分 析 三 个 方 面 进 行 论 证 、探
数伟 大 的钢琴 家 。巴赫 也 曾在 他 的 手 写稿 上 题 字 :“ 《 平 均律 钢琴 曲集》 使用 一切 全音 和半音 的调 … …使 年轻 热心 的追 求学 音乐 的人 得 到 实 际 的帮 助 ,学 习 能从 趣 味 中得
到1 8世纪 巴赫 时代才 达到顶 峰 。自从 巴赫作 品 被发 现 及
曲 式 分 析 、演 奏 分 析 三个 方 面进 行 论 证 ,探 讨 这 首 赋 格 曲 的 曲 式特 点 ,分 析 研 究 巴赫 是 怎样 集 先 前 技 巧 之 大
bwv846曲式 -回复
bwv846曲式-回复[bwv846曲式]是指巴赫(J.S. Bach)的一部著名键盘曲目,其曲式结构严谨而精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一步一步地回答有关[bwv846曲式]的问题,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曲目。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bwv846曲式]的一般特点。
该曲目属于巴赫的《平均律键盘曲集》(The Well-Tempered Clavier),是一部由24首前奏曲和赋格组成的键盘作品集。
其中,[bwv846曲式]是其中的第一首前奏曲。
[bwv846曲式]的曲式结构是典型的ABACADA型(即反复主题、转位、对位与副主题)的小型曲式。
这种曲式结构在巴洛克音乐中非常常见,它使得曲目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和结构紧凑性。
接下来,我们将具体分析[bwv846曲式]的每个部分。
首先是A部分,也被称为主题部分。
主题部分由八小节构成,并以一个明亮、欢快的旋律开头。
整个部分由两个相同的四小节组成,其中每个四小节都以相同的乐想开头和结尾。
这种重复的结构使得主题部分非常易于记忆和识别。
接下来是B部分,也被称为转位部分。
转位部分是对主题的重新编排,采用了不同的音程和音乐元素,使得听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主题的魅力。
转位部分由八小节构成,与A部分相似,但在旋律和和声上有一些变化。
这种巧妙的编排使得转位部分有一种新鲜感和独特的魅力。
然后是A部分的重复,也就是再次出现主题部分。
这个部分与A部分基本相同,但通常会进行一些微小的变化,以增加曲目的复杂性和趣味性。
这种重复的结构在许多古典音乐作品中都是常见的,它使得作品更加平衡和一致。
接下来是C部分,也被称为对位部分。
对位部分是以与主题相对独立的旋律和和声编写的。
这个部分通常更加复杂和技巧性,以展示作曲家的才华和技巧。
对位部分由十六小节构成,以一种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不同的声部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然后是再次出现A部分,也就是再次出现主题部分。
与之前的A部分相似,但有一些微小的变化,以使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论巴赫《C 大调前奏曲与赋格》(BWV846)的演释
臧玉婉论巴赫《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BWV846)的演释当我们研究如何演释作品时,具有参考作用的不仅仅有作品的谱面信息和创作背景等,一些知名演奏家的演奏往往也能给我们带来很好的启发和示范。
因为每位演奏家对作品的理解各有不同,所以将三位演奏家的实例进行对比,总结出最佳的演释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加全面了解作品,帮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看得更远。
一、巴赫《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BWV846)简介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是巴洛克时期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复调音乐更是以高超的复调创作技法,成为巴赫音乐作品中的精品。
《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BWV846)凭借其颇具代表性的复调风格受到了很多演奏者的青睐,也成为钢琴演奏者刚开始接触巴赫复调作品时优先选择的作品之一,而在不同演奏家的演奏下,此作品也呈现出了很多不同的演奏风格和特点。
二、巴赫《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BWV846)的演奏分析(一)句读划分在前奏曲中,需要较高的演奏技巧和巧妙的句读处理,才能使乐曲保持进行感。
古尔德的句读处理由全曲的紧密相连和部分些许跳跃的处理巧妙而又完美地结合而成。
这一份跳跃感似乎成了古德尔演奏中别具风格特色的一种处理,但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巴赫创作这首乐曲时使用的是古钢琴,古钢琴本身就没有踏板,古德尔或许就是想用这样的演奏模仿古钢琴的感觉,以达到更大程度接近原曲风格。
但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古德尔的处理有跳跃感,但右手部分第二拍的最后一个十六分音符却与左手部分第二个二分音符紧密相连,所以这样的跳跃感并没有破坏整个乐曲的连贯性,右手部分也贯穿在了左手的持续线条之中,并与左手线条紧密相连。
里赫特演奏的一大特点是强调了每一小部分的第一个音,也就是左手部分的每个二分音符,使我们在听这版演奏的时候仿佛多出了一个声部,在旋律的底部独自进行,但却贯穿着上方声部。
西方音乐史论文——巴赫的艺术创作及其艺术成就
西方音乐史论文——巴赫的艺术创作及其艺术成就巴赫的艺术创作及其艺术成就1、巴赫所处的巴洛克时期简介“巴洛克”(Baroque)是17世纪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巴洛克一词本义是指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珍珠,人们就是想借用这个绘画的名词,用一种不规则、不均衡,或是一种冲动、幻想的内在含义,来描绘此时的文化艺术特征。
十七世纪欧洲强权扩张,靠掠夺海外殖民地累聚财富,因此人们也开始追求所谓的高档生活,大力提倡豪华享受,所以对建筑、音乐、美术也要求豪华生动、富于热情的情调。
而且旧教势力不断用暴力镇压信徒,再积极利用艺术思想形态去迷惑﹑征服人心。
在这一过程中人似乎变得微不足道,盲目信奉宗教,崇拜神灵,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到解脱。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给我们留下了富丽堂皇、精致典雅的文化遗产,在整整一个世纪的发展中,在君主专制和新兴的资产阶级力量的较量中,在维护传统宗教和离经叛道的宗教改革斗争中,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艺术都表现出无拘无束的想象力、创造力,形成了雄伟壮观的外形。
威尼斯画派夸张扭曲的动态,艳丽鲜明的色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杰出作家弥尔顿诗中动人的人物形象和勇于摆脱束缚的创新精神都点燃了巴洛克音乐艺术火一般的激情。
于是,产生了歌剧,产生令人眼花缭乱的器乐音乐,产生了蒙特威尔第、维瓦尔第、亨德尔、巴赫这些了不起的伟人。
改革和冒险,创新和求变的精神流溢在西方各类艺术体裁的作品中,数字低音,和声学的理论,大小调式体系让人感受到惊讶与新鲜。
还有在低音部节拍重音支撑下形成的节奏动力,阶梯渐进式的力度变化,连绵不绝的旋律线条,套曲形式的曲式结构,即兴演奏的多变技巧,绚丽丰富的乐器色彩,使人领悟到这个动荡时代的巨大张力和狂热的动态。
巴洛克音乐带着文艺复兴的清风而来,迎着古典主义的朝阳而去,它的确是一根金色的纽带,把西方的古老和新兴连在一起,人们不会忘记,这个灿烂的新的时代,因为有那么多的巨人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足迹,有那么鲜活的音乐让人流连忘返,巴洛克的激情成了未来的浪漫主义精神的原动力。
巴赫平均律第一首演奏分析
巴赫平均律第一首演奏分析作者:叶晶云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13期【摘要】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巴洛克时期的代表人物,十八世纪德国伟大的音乐家。
他的音乐对巴洛克音乐产生和世界音乐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其众多的音乐作品中,《平均律钢琴曲集》是他键盘音乐中最伟大的成就,这套作品是巴赫音乐创作的巅峰,被人喻为音乐上的《旧约圣经》,是当今世界钢琴学习的必弹之本。
本文将对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第一首BWV.846进行浅析,并且通过对巴赫平均律第一首的探究和演奏感受找到巴赫钢琴作品的演奏技巧、方法和特点。
【关键词】平均律;演奏技法;演奏特点【中图分类号】J657 【文献标识码】A一、巴赫平均律第一首创作背景及简介巴赫平均律的产生经过了很长的时期,在15世纪,杜费创作出一种卡农曲,最早在16 世纪的宗教音乐开始有这种作曲形式,复调音乐也随之发展起来,直到18世纪巴赫时代达到了巅峰。
其中以《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曲为代表。
德国维克迈斯特在1671年把八个音平均分为十二份,使各个半音程之间有着绝对平均的比例,这就是“平均律”。
十二平均律是由两部分组成的,每一个调都包含一首前奏曲和一首赋格曲,共24首。
作品中第一首《平均律NO.BWV846》创作于1722年,这首平均律第一首《C大调前奏曲》和古诺加上的旋律一起被称作《圣母颂》,被众人知晓。
创作当时巴赫正任宫廷乐长,便开始了第一部平均律的创作,这时的巴赫日常生活丰富,音乐上十分贴近生活,听起来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
二、巴赫平均律第一首演奏技术分析(一)十六分音符该前奏曲出现了很多十六分音符,对手指训练极具价值。
其中十六分音符的弹奏是借助于灵活移动手位来完成的。
还有一些小节是连续的附点节奏加十六分音符,演奏时手指力度不能太弱,否则会造成音量不平均。
这首作品最重要的是和声的变化及连接,这种和声进行我们可以通过力度的把握来推进情绪的变化。
浅析巴赫《十二平均律BWV846》
89音乐鉴赏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是巴洛克时期德国的音乐大师。
一生写过许多优秀的作品。
“Bach”在德文里是指小溪的意思,但当贝多芬听到巴赫的作品之后,不禁感叹道:“他不是小溪,是大海”。
十二平均律(Well—Tempered clavier),被誉为旧约圣经。
所谓的“平均律”是把八度分为十二个相等的半音,按十二半音调编排(C大调—c小调——升C大调——升c小调......)。
平均律有上下两集,而这首BWV846就是在《十二平均律》第一集当中的第一首。
这首作品通常是复调教学中常常会用到的作品,易于学生掌握。
一、BWV846前奏曲前奏曲最早被作为引子使用,常被当做是弹奏作品前热身而演奏的一小段。
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艺术形式。
巴赫的这首BWV846前奏曲便是这样一个“热身”的作品。
这首前奏曲具有分散和弦风格,在《十二平均律》这部作品中还有一些前奏曲也是在分解和弦片段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例如前奏曲3、前奏曲5、前奏曲15、前奏曲21。
从力度上来说,巴赫并没有给《十二平均律》写上任何的力度记号,用什么力度弹奏是一个问题。
在BWV846前奏曲当中开始的4小节的和声是T——SII2——D56——T的进行,力度的处理可根据和声的走向做出来。
巴赫的作品中渐强渐弱是存在的,但那只是扮演了以种次要的角色。
通常巴赫的力度是要做Terruced(阶梯性的)大小声,在弹奏时,要把握巴洛克音乐传统的要求,弹奏出符合巴洛克的音乐风格。
且力度变化要在新的色彩开始的第一个音上就要做出来。
变换力度强弱的最高技巧是要求手指的完全独立,以及有能力在无论是多少速度、有多少声部 ,音与音之间也可以清晰无误地改变音量。
力度的区别必须做到与音乐结构同样的无误而精确。
句法构成了巴赫作品演奏的骨架,同时也是核心,越是理解句法与结构之间的关系,越是能够演奏得贴近巴赫。
作品的对位性、音型性、旋律性、和声性以及节奏性都会影响到句法的划分。
音乐论文-分析巴赫BWV846的演奏技巧和艺术特征
音乐论文-分析巴赫BWV846的演奏技巧和艺术特征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分析巴赫bwv846的演奏技巧和艺术特征学生姓名:系别:音乐系专业:音乐学指导教师: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德国管风琴家、作曲家、巴洛克音乐风格的杰出代表。
他综合德国南北前辈之长使管风琴音乐达到了历史的最顶峰;管风琴音乐是巴赫创作的基础与核心。
代表作有《g大调幻想曲与赋格》、《e小调帕萨卡利亚与赋格》、《马太受难乐》。
巴赫努力锤炼自己的独特音乐语言风格,在一些管风琴作品当中展示其宏伟壮丽与戏剧性风格,这在之前都是前所未有的。
巴赫是一个心灵丰富、思想深刻的伟大艺术家,他的音乐深刻的表达了经过三十年苦难战争之后,德国人民德思想感情,从他那博广宽大德心灵中流淌出来的音乐,体现了他高尚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对人类忘我的爱。
他继承了复调音乐的优秀传统、完善了赋格形式。
巴赫的崇尚理性,尊重科学,音乐思维富有逻辑性,积极支持十二平均律。
不仅把自己的键盘乐器改调新律,还先后创作了两部《平均律钢琴曲集》,用创作的时间来证明平均律的优点和切实可行。
《平均律钢琴曲集》是键盘音乐的经典,惊人的宝库,不仅在技巧上是无法与人伦比的而且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精神内涵。
他的古钢琴创作几乎包括了巴洛克晚期已经定型的所有古钢琴体裁。
通过他的艺术实践,使酝酿以久的大小调体系完全成熟,为后来的音乐家的主调音乐创作铺平了道路,其创作代表了巴洛克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被誉为近代音乐之父。
巴赫的两卷《平均律键盘曲集》引来研究者无数,从19世纪30年代以来,著作论文汗牛充栋,浩如烟海。
早在1893年作曲家罗伯特舒曼在莱比锡发表《巴赫的键盘作品》的论文。
《平均律键盘曲集》包含48首前奏曲与赋格曲是音乐思想的大海洋。
从它引申而出的话题无穷无尽。
每个观察者从不同视角出发可以看出不同的形态,不同的组织,不同的意义,不同的表现来。
巴赫平均律848
巴赫平均律848摘要:一、巴赫平均律848的简介二、平均律的重要性三、巴赫的平均律作品特点四、如何学习和欣赏巴赫的平均律848五、结论正文:巴赫(J.S.Bach)是巴洛克时期最杰出的音乐家之一,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在巴赫的作品中,平均律(The Well-Tempered Clavier)被誉为钢琴音乐的“圣经”,而平均律第一卷的第848首(BWV 848)则是其中的经典之作。
平均律的意义在于它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钢琴作品集。
在巴赫之前,钢琴音乐的发展并不完善,而平均律的出现为后来的钢琴音乐创作奠定了基础。
这部作品集由两卷组成,共有48首前奏曲与赋格曲。
每一首作品都采用了不同的调性,展示了巴赫对音乐理论的深入研究和精湛技艺。
巴赫的平均律作品具有以下特点:1.严谨的结构:巴赫的平均律作品遵循了严格的古典音乐形式,如赋格、奏鸣曲等。
这些作品结构清晰,旋律优美,和声丰富,体现了巴赫音乐创作的卓越才能。
2.调性丰富:作品中采用了各种不同的调性,丰富了钢琴音乐的色彩。
这为后来的作曲家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影响了钢琴音乐的发展。
3.技巧性与艺术性并重:巴赫的平均律作品不仅注重音乐的表现力,还强调了钢琴技巧的锻炼。
这使得作品既具有艺术价值,又具有实用性。
要学习和欣赏巴赫的平均律848,可以遵循以下步骤:1.了解作品背景:了解巴赫及其平均律作品的历史背景,有助于更好地欣赏作品。
2.分析作品结构:分析作品的曲式、和声、旋律等,感受作品的严谨性和艺术性。
3.关注演奏技巧:在弹奏或聆听巴赫的平均律848时,注意作品中蕴含的技巧挑战,如音阶、琶音、颤音等。
4.感受情感变化:体会作品中的情感起伏,如悲伤、愉悦、沉思等。
5.深入研究:如有兴趣,可以进一步研究巴赫的平均律作品,学习其中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演奏技巧。
总之,巴赫的平均律848是一部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实用性的钢琴作品。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bwv .846分析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bwv .846
分析
1722年,巴赫(J.S. Bach)完成了他最著名作品《平均律钢琴曲集》,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乐曲就是BWV.846,又称"预备小夜曲"。
这是巴赫最著名作品中最为广为人知的一首曲子,其哥特式的美感以及抒情细腻的演奏技巧在现代仍然受到广泛赞赏。
由于这首曲子清晰、
明快的旋律,以及它旋律的变化和重复,都为聆赏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目前这首曲子仍
然是古典音乐界最受欢迎的一首曲子,尤其是钢琴演奏。
BWV.846的和声构造十分简单,曲子以半步下调的C大调开头,使用四声部结构(18小节),简单循环,每小节只有轻微变化,使得曲子拥有清晰的和声结构。
同时,巴赫在曲
子中也使用了一些简单的装饰音,增强了曲子的分句感。
而这其中最显著的是弦乐领练,
在曲子一开始就有出现,使整首曲子都有一种征服感,让聆听者牢牢抓住,让人不禁为自
己所听的曲子赞叹不已。
BWV.846的特殊之处在于,巴赫用优美的声乐点缀曲子,使其充满了抒情性,在最后还伴以哀怨的宗教情结,焕发出恬静而优雅的气氛,让人们产生一种神秘而柔美的感觉。
巴赫
运用技巧精妙的把传统的西洋古典乐派之美,发挥到极致,同时也融合了他的宗教信仰,
并加以升华。
因此,BWV.846的旋律、和声、编曲和装饰音,无不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成为古典钢琴曲的里程碑之一。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Ⅰ卷之四(BWV849)的演奏与分析
第二 , 以艺术实践为载体 , 搭建完善 的艺术平 台。艺术修
的教育理念 、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的模式都在发生着深刻 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艺术教育
的变革。特别是在素质教育大潮中 , 提高人才整体综合素质 , 本身所特有 的功能。为了提高大学生 自 身艺术修养 , 当代大学
不变的前 提下 , 历经 四次 由纯粹的情歌逐渐渗入革命 内容元 演唱和理解 民歌作 品, 就是加强大学生艺术修养 的重要方式。
素而演变为今 日定型 的民歌 , 这一传承过程颇耐人寻 味。如果 任课教师能够将这一过程讲述出来 , 大学生一定会很感兴趣 。
( 责任 编辑 : 宁沈生)
另外 , 民歌《 东方红》 内容表现上 , 在 从言说爱情 到歌颂领袖 ,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 助于音乐 唤醒人 身上关 于 “ 借
加强大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和锻炼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 周围世界和 自身崇高 的雄伟 的美好 的东西 的观念是 自我教育
组成部分 。 民歌进课堂就是以大学生喜闻乐见 的方式 , 而 加强 的强有力的手段 ” 。音乐修身养性之功能 以及治理社会秩序 的
同时也提高 自身对音乐 的审美 能力。通过学习 、 唱 演 民歌进课堂 , 是近年来许多高校《 艺术教育与欣赏》 通识选 乐修养 , 享受美 , 自己在潜移默化 的音乐实践 中 使 修课 的重要 内容之一 。 众所周知 , 民歌是 由 劳动人民创造的 , 和训练去欣 赏音乐 、 是
世世代代人们 口耳相传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它是各 民族传统文 了解艺术 。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 1 年第 3 00 期
质教育 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这 是因为音乐是 人类情感 和精 神 的传播 和普及 ; 在校园图书馆 、 电教 中心等地也可 以开辟相应
浅析双排键电子琴演奏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作品
浅析双排键电子琴演奏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作品巴赫是德国著名的管风琴演奏家、作曲家,在复调音乐方面的造诣达到了音乐艺术的顶峰,被誉为“音乐之父”。
双排键电子琴的出现,大大拓宽了演奏复调作品的现实性和实用性,而巴赫的复调音乐作品也成为了各所音乐院校双排键电子琴专业教学的重点。
作为一名由钢琴转向双排键电子琴专业的学习者来说,起初接触最深的复调作品就是巴赫的十二平均律钢琴作品。
本文就如何用双排键电子琴演奏巴赫的十二平均律钢琴作品(以作品BWV846为例)做初步介绍。
标签:双排键电子琴;十二平均律钢琴作品;奏法双排键电子琴的出现,对于只有短短八十年历史的电子乐器来说,无疑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情。
①它的重要意义在于拓宽了键盘电子音乐的广度和深度。
对于双排键电子琴的专业学习者来说,第一个需要重新认识与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用双排键电子琴演奏复调音乐。
本文选择了用双排键演电子琴奏巴赫的十二平均律钢琴作品这样一个标题,是想以巴赫的钢琴音乐转向双排键电子琴音乐为中心,对巴洛克音乐的一些背景情况做些简要介绍,继而对如何用双排键电子琴演奏巴赫的复调钢琴作品问题进行一些思考。
一、关于BWV846的介绍及乐谱编写作品BWV846又名《C大调前奏曲与四声部赋格曲》。
前奏曲自从被古诺加上那支脍炙人口的旋律之后,这首前奏曲就连同他的副产品一起被称作《圣母颂》。
这样一来它就被框在一个虔诚的境界中,而且全曲都成了一个附属品。
这首前奏曲由三个声部构成,每小节一个和弦,每个和弦都重复一次,每一个声部都有自己独立的节奏形态、线条进行与分句:而双排键电子琴本身就拥有三个声部,即上键盘、下键盘、脚键盘。
如果用双排键电子琴演奏这首前奏曲,首先在乐曲的声部分配上就会自然形成三个声(下略)。
正因双排键电子琴具有这样的特点,在演奏双排键电子琴时就可以很容易的将各个声部的旋律线条演奏清楚,使各个声部都清晰可见,从而使听众更能很好的欣赏到旋律线条更加完美的复调作品。
巴赫平均律848
巴赫平均律848摘要:1.介绍巴赫平均律848 的背景和创作意义2.详述巴赫平均律848 的结构和特点3.分析巴赫平均律848 的音乐风格和影响4.总结巴赫平均律848 的价值和地位正文:巴赫平均律848 是德国著名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一部钢琴作品,创作于1722 年左右。
这部作品在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巴赫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钢琴曲目中的经典之作。
巴赫平均律848 的结构独特,共有两册,每册包含24 首前奏曲和赋格。
这种形式被称为“平均律”,体现了巴赫对音乐理论的深入研究和运用。
赋格是一种复调音乐形式,通过多个声部的交织和对位,呈现出丰富的音响效果。
前奏曲则是赋格的引子,起到铺垫和烘托的作用。
这种结构既展示了巴赫对复调音乐的精湛技艺,也为后来的音乐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在音乐风格上,巴赫平均律848 呈现出典型的巴洛克风格。
作品中运用了丰富的装饰音和节奏变化,表现出华丽而优美的音乐特点。
同时,巴赫在作品中融入了自己的个性和创意,使得每个乐曲都具有独特的魅力。
这些因素使得巴赫平均律848 成为巴洛克音乐的瑰宝,对后世音乐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巴赫平均律848 的价值和地位在音乐史上不可忽视。
这部作品不仅体现了巴赫作为音乐大师的才华和技艺,还对后来的音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许多音乐家都曾学习和演奏过这部作品,其中包括莫扎特、贝多芬等音乐巨匠。
如今,巴赫平均律848 仍然是钢琴家们的必修课,被视为钢琴曲目中的经典之作。
总之,巴赫平均律848 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的音乐作品。
它不仅展示了巴赫的音乐才华和技艺,还对后来的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论文-分析巴赫BWV846的演奏技
巧和艺术特征文档
Music paper - Analysis of Bach bwv846's performance s kills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docum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音乐论文-分析巴赫BWV846的演奏技巧和艺术特征文档
前言: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
本文档根据开题报告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分析巴赫bwv846的演奏技巧和艺术特征
学生姓名:
系别:
音乐系
专业:
音乐学
指导教师: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德国管风琴家、作曲家、巴洛克音乐风格的杰出代表。
他综合德国南北前辈之长使管风琴音乐达到了历史的最顶峰;管风琴音乐是巴赫创作的基础与核心。
代表作有《g大调幻想曲与赋格》、《e 小调帕萨卡利亚与赋格》、《马太受难乐》。
巴赫努力锤炼自己的独特音乐语言风格,在一些管风琴作品当中展示其宏伟壮丽与戏剧性风格,这在之前都是前所未有的。
巴赫是一个心灵丰富、思想深刻的伟大艺术家,他的音乐深刻的表达了经过三十年苦难战争之后,德国人民德思想感情,从他那博广宽大德心灵中流淌出来的音乐,体现了他高尚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对人类忘我的爱。
他继承了复调音乐的优秀传统、完善了赋格形式。
巴赫的崇尚理性,尊重科学,音乐思维富有逻辑性,积极支持十二平均律。
不仅把自己的键盘乐器改调新律,还先后创作了两部《平均律钢琴曲集》,用创作的时间来证明平均律的优点和切实可行。
《平均律钢琴曲集》是键盘音乐的经典,惊人的宝库,不仅在技巧上是无法与人伦比的而且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精神内涵。
他的古钢琴创作几乎包括了巴洛克晚期已经定型的所有古钢琴体裁。
通过他的艺术实践,使酝酿以久的大
小调体系完全成熟,为后来的音乐家的主调音乐创作铺平了道路,其创作代表了巴洛克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被誉为近代音乐之父。
巴赫的两卷《平均律键盘曲集》引来研究者无数,从19
世纪30年代以来,著作论文汗牛充栋,浩如烟海。
早在1893
年作曲家罗伯特舒曼在莱比锡发表《巴赫的键盘作品》的论文。
《平均律键盘曲集》包含48首前奏曲与赋格曲是音乐思想的
大海洋。
从它引申而出的话题无穷无尽。
每个观察者从不同视角出发可以看出不同的形态,不同的组织,不同的意义,不同的表现来。
所谓前奏曲使器乐体裁的一种。
早期的前奏曲带有引子
的性质,常在同一调式或调性的其他乐曲之前演奏;赋格,拉丁文fuga的音译。
是最复杂而有最严谨的复调曲式之一,其
结构大致包括呈式部,展开部,再现部三个部分。
在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等作品中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作为两卷48套前奏曲与赋格的开篇之作——bwv846(c
大调前奏曲与赋格)是流传最广泛最普及的曲子,也是看似简单但却复杂的曲子。
通过研究这部曲子的曲式特点对了解巴赫在巴洛克时期创作的风格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分析这首曲子的演奏技巧又对研究巴赫作品的演奏特点和学生教学中有着重要
的作用。
巴赫的作品演奏不同于任何钢琴作曲家作品的演奏。
他强调的是触键的轻巧平稳,但却同样富有激情。
这对巴洛克时期之后的其他作曲家和演奏家起了很大的影响。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该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风格
(1)创作作品的年代
(2)该作品的意义
(3)该作品的风格特点
2、曲式风格,和声走法
(1)分析该曲曲式特点
(2)分析和声构成
3、演奏技巧
(1)如何正确的演奏该乐曲
(2)正确表达乐曲情感
4、该作品的影响及作用
(1)对当时作曲家的影响
(2)对巴洛克时期音乐创作的影响
(3)对当时演奏家的演奏影响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1、研究的步骤:
(1)依据论文参考题目查阅资料
(2)根据对收集到的资料的阅读,构思论文撰写提纲写出开题报告。
(3)根据选定的论文题目继续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4)论文撰写。
2、方法与措施
(1)查找论文所研究的乐曲
(2)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以及前人写的相关文献。
(3)网上查询。
(4)与同学相互讨论。
(5)请教老师,请教专家。
3、进度安排
四、主要参考文献:
《论钢琴表演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捏高兹著
《音乐作品欣赏导析》——吉林教育出版社——冯伯阳著
《西方音乐史》——上海音乐出版社——于润洋主编
巴赫《十二平律均键盘曲集》——湖南文艺出版社
《平均律键盘曲集新解》——上海音乐出版社——赵小生著
五、指导教师意见:
六、教研室意见:
注:此表由学生本人填写,一式三份,一份留系里存档,指导教师和学生本人各保存一份。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