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合集下载

历史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影响与评价

历史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影响与评价

历史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影响与评价教案主题: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影响与评价导入部分:一、引入话题1.引用名人名言:“历史是个不断纠错的过程。

”历史上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和众多历史人物,如何影响和评价这个国家和世界的发展呢?2.简要介绍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对于国家、社会和文化的重要影响。

3.通过引发学生的思考,导入下文内容。

正文部分: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影响与评价历史是一个多彩多姿的画卷,其中既有改变世界的伟大人物和事件,也有默默无闻却影响深远的普通人和事件。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影响和评价。

第一部分:伟大历史人物的影响与评价1.某一历史人物的背景和成就简介,如亚历山大大帝。

2.亚历山大大帝的影响:政治、军事、文化、宗教等方面。

3.对亚历山大大帝的评价: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的比较,各自的理由和依据。

第二部分:普通历史人物的影响与评价1.选取一个普通历史人物的个案,如一位普通的抗战老兵。

2.普通历史人物的影响:对个人、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如家庭观念的传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等。

3.对普通历史人物的评价:社会对普通人的评价标准、对抗战老兵的评价,以及对他们价值的重新认识。

第三部分:历史事件的影响与评价1.选取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如二战。

2.历史事件的影响:对国际关系、政治格局、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影响。

3.对历史事件的评价:不同国家和人群对二战的评价,以及历史事件背后的反思和启示。

第四部分: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现实意义1.总结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影响和评价,展望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借鉴。

2.历史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分析能力和责任感。

3.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领导力、价值观的塑造、文化交流等。

总结部分:通过本次教学,我们不仅了解了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影响与评价,更重要的是思考了历史对于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和启示。

同时,我们要学会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历史,从中获得智慧和力量,为我们的未来贡献更多价值。

中国古代人物与历史事件的解读与评价

中国古代人物与历史事件的解读与评价

中国古代人物与历史事件的解读与评价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涌现了众多杰出的人物与重大的历史事件。

这些人物和事件的解读与评价对于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与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我对一些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解读与评价。

首先,我们不容忽视的是中国古代的政治领袖。

例如,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君主,他建立了中国古代最短暂的封建王朝,秦朝。

尽管秦朝只存在了短短十五年,但他的治理方式对中国古代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实行的一系列政策,如统一文字、度量衡、车轮宽度等,使得封建社会的规范得到了进一步的统一、然而,秦始皇也有其负面的一面。

他实行的焚书坑儒政策严重打击了知识分子和文化的发展,给中国古代文明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第二,中国古代历史上还有一些著名的文化人物,如孔子和荀子。

孔子被视为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政治、伦理、教育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

他提倡的“仁者爱人、义者治国”等思想观念,影响了数千年的中国社会。

荀子则提出了“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教育和制度来约束。

这与孔子的“性善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后来的中国思想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第三,中国古代还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如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战役,标志着东汉末年的政治格局从统一转向分裂。

曹操作为当时的权臣,企图统一天下,但在赤壁之战中被孙刘联军打败。

这场战役的胜利,使得曹操的势力得到了极大的削弱,而孙刘联军则保住了各自的地盘。

赤壁之战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为后来的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人物与历史事件的解读与评价对于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客观地评价这些人物和事件的价值与意义,并加以深入的解读,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轨迹。

只有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珍惜和发展我们的文化遗产。

谈如何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谈如何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谈如何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作者:凌斌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年第10期摘要:“如何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不仅是一个教学关键问题,更是一个有关历史教学的根本问题。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论证观点、绘制评价表、大事记(年代尺)等三种方式来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并在此过程中促使学生将唯物史观内化,形成评价历史事物的基本思维,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历史评价思维方法唯物史观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0.039一、问题提出历史学是在一定的历史观指导下叙述和阐释人类历史进程的学科,“如何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该学科教学的基本内容,贯穿学科始终。

新《课标》指出“(学生)能够将事件、人物、现象等置于历史发展的特定或总体进程及具体的地理空间中加以考察,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其地位和作用”。

“坚持唯物史观,揭示发展规律”是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运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认识历史进程,评估人们做了什么、能做什么、该做什么”是该课程目标,使学生“理性、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事件和社会问题,并作出自己的解释”是该课程评价建议。

上述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与评价建议均可落实在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评价的教学中,促使学生在评价中逐步形成客观、辩证、全面、发展、联系的唯物史观,进而在评价中主动评估“自己做了什么、能做什么、该做什么”,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提高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的能力,为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支持。

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于促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评价教学是这一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

历史学家沈志华说:“同一段历史进程,同一个历史人物,同一起历史事件,为什么会成为不同时代历史学家的研究对象?就是因为人们的意识和观念转变了,认知和感受不同了……于是,人们就不得不对过去的事情进行重新审视。

浅谈对古代史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

浅谈对古代史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

浅谈对古代史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浅谈对中国古代史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一、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一是看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既当时应该解决的主要矛盾);二是看是否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三是看是否推动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

这三条标准是紧密相连、互为一体的。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统一则是顺应历史潮流的。

人民不希望战争,但人民支持正义统一的战争来达到结束非正义战争的目的,像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人民可以安定的生活和生产,因而也就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使秦朝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曹操统一北方,为后来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因此可以说:“秦始皇是一位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封建君主,曹操也是一位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们都顺应了统一的历史潮流。

二、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1.要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方法全面的就是要一分为二地看人的一生,既要看主流又要看到缺点或不足,将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当时起的作用如何,既要看到功又要看到过,一分为二对待他们。

如康熙皇帝在维护边疆统一方面无可否认具有别人无法替代的作用,是主流。

但大兴文字狱则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事,对促进国家的好建议无法发表出来,这也无疑阻碍了经济更快发展,也不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是他的过失。

2.用辩证的方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即前功后过的如唐玄宗,在其统治前期,推行开明的政策,善于用人,使封建经济达到前所未有的盛世;而后期重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宠爱杨贵妃,导致政治腐败,出现“安史之乱”,封建社会从此由盛而衰。

我们用辩证的方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评价更恰如其分。

3.具体的事物作具体分析的方法把历史人物所做的事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评价,如隋炀帝虽过大于功,但在开凿大运河这件事上,当时确有加重人民负担、徭役过重的现象,但从长远观点来看,它的开凿,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也成为闻名世界的一项伟大工程。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1、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第一,要确定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
(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历史人物生活的时间、国家、时代特点以及他的活动所处的历史环境等.)
第二,要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
不应停留在个人动机上面,而是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阶级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关系的环境.这实质是寻找个人活动与本阶级的关系.)
第三,要确定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主要看他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推动或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及人类社会进步.).
如中国近现代政治人物.主要看他的政治主张、措施或行动:对反对封建势力,动摇其统治基础有何作用;对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独立有何作用;对西学的传播发展有何作用;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有何作用;对挽救民族危亡,探索强国富国之路有何作用.特别要注意他在上述几个方面比他的前人有何进步,此点是确定近现代政治人物时应把握的总原则.
第四,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据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或活动对其做出应有的评价.在总结归纳历史人物的活动时,可采用两种方法:
1、“阶段论”的方法,该法以时间顺序为纲,结合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时代,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段评价其功过是非.(如评价左宗棠、汪精卫等人)
2、“方面论”的方法.该法以人物活动的内在逻辑关系为顺序,把它分解成几个不同的方面来评价.
第五,要确定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性结论.对历史人物,不仅要一分为二,还要有一个总结论,亦即对历史人物做出定性判断.
在具体评定时要注意两点:
一是要从决定历史人物历史地位的最主要方面定性
二是在对政治性人物定性时,一定要指明他的阶级属性.如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

如何看待与评价历史人物

如何看待与评价历史人物

如何看待与评价历史⼈物如何看待与评价历史⼈物历史是⼀个⼈物活动的⼤舞台,没有⼈物活动就构不成历史。

离开了历史⼈物历史教学就⽆从谈起。

在历史舞台上有形形⾊⾊的⼈物,他们各⾃作了有声有⾊的表演。

对历史舞台上涌现的各式各样的⼈物如何正确看待?如何正确地评价?这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课题。

1 评价历史⼈物的基本观点讲授好历史⼈物的⾸要前提是正确的评价历史⼈物。

只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物作出正确的评价,才能帮助学⽣分清历史⼈物的是⾮曲直、认识历史⼈物的本质,从⽽取得有关历史⼈物的完整知识,收到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

2 评价历史⼈物的基本⽅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评价历史⼈物,必须根据中学⽣的知识⽔平和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评价。

2.1 寓论于史,穿插点评: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对历史⼈物的叙述和描绘,把对⼈物的褒贬寓于历史事实之中,教师并不外加专门的评论,但在描绘⼈物的活动和思想时,教师可以⽤简练的语⾔对⼈物进⾏点评,如讲到淝⽔之战中的苻坚和谢安时,在叙述苻坚以为⾃⼰有"雄兵百万、资仗如三",不惜⼤举进攻东晋,并狂妄地说:"我带领的军队那么多,只要我把马鞭⼦投⼊长江,就可以截断江流"时,我们就⽤"这是⼀⽀多么狂妄的骄兵"的点评。

有的可以在述后点评。

如讲郑成功、林则徐等⼈物,如某某是民族英雄、爱国将领等。

还可以与历史⼈物的⽣平事迹联系起来,能使学⽣获得完整的印象。

2.2 先述后论,述后专评:教师在叙述完所讲授的历史⼈物的⽣平事迹后⽤⼀些时间由教师本⼈或组织⼀些学⽣对历史⼈物进⾏专门的分析、评论。

这种⽅法适⽤于某些重要的历史⼈物,或在评价上⽐较复杂的⼈物,如秦始皇、岳飞、左宗棠、陈独秀、拿破仑等。

此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不是主要⽅法,但他对于提⾼学⽣分析问题、考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有何⼤的帮助。

对历史跨度较⼤的⼈物,我们可以讲完⼀个阶段再专评。

如评价陈独秀等,讨论、发⾔、归纳、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摘要:历史人物,是指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对社会历史进程或重大历史事件有突出作用的、影响较大的、留下明显痕迹的人。

历史课本中介绍了中外历史上许多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改革家、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

他们的所作所为加快或延缓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而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正确评价,既能从历史人物的活动实质中更深刻准,确地揭示历史发展规律,又能让学生在历史人物的身上总结和吸取经验教训,继承优良传统,提高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历史教学;历史人物评价评价历史人物是中学历史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点问题。

综观历史上的人物,形形色色,多姿多彩。

他们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有时甚至还会起决定性作用。

对历史人物该如何评价呢?这就需要初中历史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方法,教会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其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其以后的人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我们应重视这个问题。

那么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中,怎么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呢?首先,应教会学生如何把评价对象放回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即要教会学生寻找与该历史人物个人活动与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因为,个人是生活在一个大的群体中,需要一定的时空舞台。

看该历史人物在社会历史背景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如何,从而寻求一定的社会规律,了解該历史人物的活动实质,如对秦始皇的评价中评价其残暴统治就应回到他所建立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中去的历史背景,试想,君主专制制度带来的问题就不再是秦始皇个人的问题了。

结合教材插图及文字介绍,让学生对秦始皇先形成感性认识,让后引导学生回忆西周的分封制春秋五霸等内容,从诸侯国之间战争的规模次数特别是后果上,认识到广大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早日结束战争,这是历史赋予给那个时代的光荣使命,谁能完成这个使命,谁就是千古英雄,谁就会名垂千古。

历史评价的基本方法

历史评价的基本方法

历史评价的基本方法
历史评价的基本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事实核实:评价历史事件或人物时,首先要进行事实核实,确保所依据的史料真实可靠。

通过查阅多个来源的史料,比较各种史料的异同之处,从中找出共同的事实依据。

2. 多角度观察:历史评价要避免片面性,应该从多个角度来观察和分析。

可以从不同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来综合评价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影响与意义。

3. 时代背景:历史评价要考虑到当时的时代背景。

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评价,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要考虑到当时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等因素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影响。

4. 对比分析: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事件或人物,进行评价和比较分析。

通过对比,可以更好地评估某个历史事件或人物的作用和影响,找出其突出之处和不足之处。

5. 综合评价:历史评价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全面而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或人物。

要考虑到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评估其在历史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

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

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

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摘要: 历史学习中,历史人物就是主要的研究线索,往往人物能够代表一定时期的历史状况和背景。

因此,认识历史就要进一步加强对历史人物的分析,将教学的实践力度加强,对于学生来说应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历史人物进行相关评价。

关键词: 中学历史教学正确评价历史人物一、引言历史是厚重而丰富的,很多的人物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永垂不朽,能够进一步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因此,历史学习中,历史人物就是主要的研究线索,往往人物能够代表一定时期的状况和背景。

因此,认识历史就要进一步加强对历史人物的分析,加强教学的实践力度,对于学生来说应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历史人物进行相关评价,对此笔者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知。

二、引导学生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首先,对于历史人物的研究一定要注意将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中去考察和认知,若不能了解当时的条件,研究的历史人物肯定也是不全面的,所以,一般人们都常说历史不能够假设,其实就是这样一个道理,也就是说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意义,要对历史人物进行公平公正的历史评价,就必须结合背景。

对于历史人物评价,一定要尽可能放在特定的条件之下进行,历史的评价是需要客观的,结合背景才能够将视角更加全面,但现在的历史评价往往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1.用现代化标准片面地看待古人。

2.不了解历史的背景和人物的局限性,过于追捧古人,没有自己的思想。

3.把古人与今人简单类比,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所以,历史的学习应该树立学生对历史背景的认知观念,进一步运用历史背景和任务研究相结合的模式,找到相关的突破口,进行客观的评价。

历史的阶级性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线索,能够进一步加强阶级性的研究,将进一步增强对历史人物的认知,认识阶级的特征,也就是能够分析阶级利益的代表,针对相关的属性进一步加强认知,能够实现有深度的探析。

三、评价历史人物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历史的评价应该是客观的,虽然不排除有着很多的主观因素,但是还是以客观为主的,进一步能够用事实来评价历史的历史人物,不能够主观臆断,一定要将史实作为研究一切的依据。

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五项原则

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五项原则

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五项原则怎样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目前众说纷纭。

我试着提出五项原则,供大家一哂。

何谓历史人物?我想,简单地理解,已经故去的过往的人物就是历史人物。

这里包括两点,一是肉体上已经不在人世了;二是时间上已经是过去时了。

当然,过去的时间有长有短,涉及的人物有大有小。

这就有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当代的各色人等,都是我们所说的历史人物。

怎样评价他们,我想应该有五项原则。

第一,阶级原则。

简言之,也就是阶级分析的原则。

在历史研究中,运用阶级分析的原则,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者,应该是毫无疑义的。

即使是现在,也应该运用这个有效的原则。

当前,不是运用不运用的问题,而是如何运用的问题。

在阶级社会中,我们当然要站在被剥削阶级一方,讴歌他们反抗压迫、反抗剥削的英雄行为。

但是,这种讴歌,不应该是教条的、僵化的,而应该是辩正的,唯物的。

不能无原则地美化,无限制地拔高。

如对农民起义的研究就存在这个问题。

我们常常不自觉地美化或拔高农民起义。

在太平天国起义的研究中就存在这种现象。

太平天国是完全应该肯定的。

但是,对它的研究存在过分美化的倾向。

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现在,就应该恢复太平天国的本来面目。

我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中,把丰富多彩的历史简化为农民起义斗争史或儒法斗争史,就是阶级分析原则的教条僵化运用的极端典型。

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面,则是对剥削阶级的全盘否定,否定他们的一切所作所为。

他们的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艺术的所有作为,都一概予以否定,其实就是彻头彻尾的民族虚无主义。

这种错误的理念就导致了历史的虚无主义。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这种错误的观点发展到极端,中华民族的辉煌灿烂的历史已不复存在,被“四人帮”否定得所剩无几。

在他们看来,是“红洞县里没好人”。

历史上的剥削阶级应一律打倒,再踏上一只脚,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

好端端的五千年的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在这种极左的所谓阶级分析观点的糟蹋下,竟然被涂抹得漆黑一团。

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

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

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历史是人类发展进程的镜子,通过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和发展。

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学术研究,也是公众对历史的思考和认识的重要方向。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意义和价值。

一、历史人物的评价1.1 伟大的领导者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领导者,他们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军事等各个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些领导者通常具备出色的智慧、坚定的决心和卓越的能力,他们的领导不仅对本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比如,世界上最伟大的领导者之一是英国首相丘吉尔,他在二战期间带领英国坚持抵抗纳粹德国的侵略,保卫了西方民主的价值观,并为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1.2 杰出的思想家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对人类社会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通过独到的思考和理论建构,开创了新的思想体系,并提出了对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的重要观点。

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理想国和他的《理论》等著作影响了西方哲学和政治思想的发展,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1.3 具有开创性的科学家历史上的科学家通过他们对自然界的研究与解释,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他们通过发现和创新,极大地推动了科学知识的积累。

例如,英国科学家牛顿通过对万有引力的研究,提出了“牛顿定律”,开创了经典力学,并为后来的科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二、历史事件的评价2.1 影响深远的政治事件历史上有许多政治事件对世界格局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事件通常是政治权力的转移、国家政策的变革或颠覆性的社会运动。

比如,法国大革命是近代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一,它颠覆了僵化的封建制度,推动了民主、人权和法治的发展,对世界政治思想和社会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2.2 改变社会面貌的经济事件经济事件对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些重大的经济事件,如工业革命、经济危机、科技创新等,使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

历史评价 的方法

历史评价 的方法

历史评价的方法
评价历史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 事件评价法:评价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影响程度和意义。

这种方法通常注重事件的影响力和历史意义。

2. 人物评价法:评价历史人物的贡献、成就和影响。

这种方法通常关注人物的领导才能、智慧、道德品质等方面。

3. 社会评价法:评价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科技进步等。

这种方法通常关注社会的发展状况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4. 文化评价法:评价历史时期的文化成就、艺术创作和思想传承。

这种方法通常关注文化的繁荣程度和对后世的影响。

5. 地域评价法:评价历史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这种方法通常注重地区的特点、历史地位和影响力。

6. 综合评价法:综合上述方法对历史进行全面评价,注重多个方面的因素并进行权衡。

评价历史的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领域选择适合的方法,同时也可以综
合运用多种方法来进行综合评价。

中考历史复习---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详细总结

中考历史复习---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详细总结

中考历史复习--- 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详细总结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一分为二的历史方法、实事求是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分阶段的方法、阶级分析法。

1.孔子:春秋晚期,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⑴思想: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⑵教育: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注意因材施教,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

要求学生要温故而知新。

孔子的言论,由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主要有墨、儒、道、法、兵家等学派。

学派 代表 主张 影响儒家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为政以德、爱人、仁 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孟子 ①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

②要求统治用“仁政”用“仁政”治国,治国,治国,轻徭薄赋。

③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轻徭薄赋。

③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保持自然资源持续利用。

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道家 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主张以柔克刚。

代表作《道德经》。

事例:滴水穿石、以柔克刚 庄子 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墨家 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友爱,希望人们互助友爱,反对以大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和平发展、和谐(在今天可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法家 韩非 ①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

②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始皇采纳,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兵家 孙子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利用的思想工具:儒家思想、法家思想2.评价秦始皇:①功: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统一中国;他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货币、度量衡等,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不愧为千古一帝。

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关系与影响

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关系与影响

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关系与影响主题: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关系与影响引言:历史是一面照妖镜,它记录了过去的人与事,至今仍对我们有着深远的影响。

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相辅相成,人物的行动和决策往往导致了重大的历史事件,而历史事件也塑造了人物的形象和影响力。

本教案将以掌握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关系与影响为目标,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

一、历史人物与事件的相互影响人物对事件的影响:人物的决策、行动对历史事件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以战国时期的秦始皇为例,他颁布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政策,如统一货币、度量衡等,这些政策的实施为秦朝的统一和强大奠定了基础。

事件对人物的影响:历史事件也会对人物的形象和影响力产生深远影响。

以毛泽东为例,他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胜利,使得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政治家。

二、历史人物的不同作用分析1. 领袖型人物:领袖型人物往往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魅力,他们在历史中扮演着决策者和推动者的角色。

比如,美国总统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领导能力和奴隶制度废除运动都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创新型人物:创新型人物通过他们的创新思想、技术或制度改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如工业革命的先驱者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

3. 学者型人物:学者型人物通过他们的学识和思想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孔子在中国古代的思想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历史事件对后续发展的影响1. 社会制度变迁:历史事件往往引发社会制度的变革,从而对后续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如法国大革命导致了君主制的结束,奠定了民主制度在西方社会的发展基础。

2. 文化和思想转变:历史事件对文化和思想的转变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如美国独立战争促使了人权思想的传播和民主政治的兴起。

3. 科技与经济发展:历史事件对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历史唯物主义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历史唯物主义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历史唯物主义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历史
的发展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产生都受到
一定的社会条件和历史背景的影响。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下,历史
人物和历史事件应该被客观地评价,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进行片
面的评判。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人物的作用受制于历史条件。

历史人
物的言行举止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因此,评
价历史人物时,不能简单地从个人主观意识和行为来断定其功过是非,而应该结合具体的历史条件来进行考量。

历史人物的作用和影响是由
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历史条件相互作用,
才能发挥出其真正的作用。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也强调历史事件的判断要建立在全面客观的基
础上。

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也是受到一定的社会条件和历史背景的
影响,不能简单地从表面现象来评判其意义和价值。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需要通过对其背后的社会条件和发展规律
的深入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任何历史事件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
景和内在的发展逻辑,只有通过全面客观地考量才能对其进行准确的
评价。

总的来说,历史唯物主义通过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客观分析,
提出了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方法和标准。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
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和发展规律,要全
面客观地分析其作用和影响。

只有站在历史的高度,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历史的发展,为今后的社会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标准与方法

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标准与方法

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标准与方法(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一、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原则与标准1.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原则是:是否推动历史的发展,推动既肯定为主,阻碍既否定为主。

标准主要有三条:一是看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既当是应该解决的主要矛盾);二是看是否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三是看是否推动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

这三条标准是紧密相连的、互为一体的。

一般说来,只要符合第一条其它两条也就顺理成章了。

2.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历史潮流是不同的:在中国古代史上统一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近代史上主要是反侵略(1894年后为反帝)反封建;现代史上主要是看是否推动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

(1)中国古代史上的统一则是顺应历史潮流。

(2)中国近代历史上(1840年后)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就是要反对外来侵略,反对外国支持的封建以及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卖国政府,争取民族独立问题,而反对外来侵略则是首要任务,因为这时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

(3)中国现代史推动生产力、经济发展则是顺应历史潮流。

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依据的观点与采用的方法1.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即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方法;要用历史的观点、客观科学的方法。

2.用辩证的方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3.具体的事物作具体分析的方法。

把历史人物所做的事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评价,如张学良“东北易帜”,虽然服从的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的国民政府,但在当时不屈服2于日本帝国主义,无疑对于维护国家在形式上的统一具有积极作用。

4.动机和效果统一的观点,重点看效果的方法。

我们坚持动机(主观愿望)与效果(客观成效)统一的观点,好的动机只要符合客观实际一般说来应该有好的结果。

5.动机和效果统一的观点,侧重看动机的方法。

高考历史中如何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影响

高考历史中如何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影响

高考历史中如何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影响在高考历史中,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影响是一项重要的考查内容。

这不仅要求我们对历史知识有扎实的掌握,还需要具备客观、全面、深入的分析能力。

要准确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影响,首先得明确历史事件和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

每个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他们的行为和决策都受到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比如,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一历史事件,就得放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社会动荡的大背景下去考量。

当时,各国之间战争频繁,百姓渴望和平与统一。

秦始皇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军事手段实现了统一,结束了长期的战乱,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影响,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政治方面,看其是否推动了政治制度的变革和完善,是否加强了中央集权,是否促进了政治的清明和稳定。

经济角度,关注是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推动了经济的繁荣,是否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文化层面,考察是否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否推动了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是否对教育、科技等领域产生了积极影响。

社会方面,思考是否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是否改善了社会的风气,是否提高了社会的文明程度。

以汉武帝为例,在政治上,他推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上,改革币制,实行盐铁官营,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促进了文化的统一和传承。

然而,他在位期间频繁发动战争,也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所以,对汉武帝的评价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而是要综合考虑其在各个方面的影响。

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影响还需要区分短期和长期影响。

有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影响在短期内可能是显著的,但从长期来看,其效果可能会发生变化,甚至产生负面的后果。

比如,工业革命在短期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长期来看,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

同时,要注意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高中历史考试中怎样评价历史事件

高中历史考试中怎样评价历史事件

高中历史考试中怎样评价历史事件高中历史考试中怎样评价历史事件(1)坚持正确的立场。

人民的立场、进步的立场、爱国的立场、全球利益的立场等等,就是正确的立场。

比如说希特勒的所作所为,完全是在拉历史的倒车,他违背了人性,企图从根本上抹煞人类文明。

因此,希特勒是整个人类的公敌,为人不耻,遭人唾弃。

(2)坚持历史评价而非道德评价。

这条原则涉及到的主要是人物的评价。

对历史人物,应根据他们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在客观上所起作用来进行评价,不能用道德来衡量一个历史人物。

(3)评价历史应坚持阶级分析方法。

一般而言,历史人物生活在阶级社会,客观上都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

因此,只有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才能更深刻地揭示其活动的本质。

运用阶级分析方法,首先,在分析历史人物的历史活动时,应给历史人物以阶级定位,注意确定阶级属性的标准不是观其出身而是观其言行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

如康有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自幼饱读四书五经,一生从未当过资本家,但其思想主张和行为却符合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因此他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人物。

其次,对一定历史人物或社会集团,应该用其阶级属性来解释其言行。

如太平天国之所以失败,从主观原因来讲,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另外,在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时,注意不要简单化、一刀切,如认为只要是地主阶级就一定反动、腐朽,只要是农民阶级就当然肯定。

(4)评价历史事物应坚持效果第一,动机第二。

历史是复杂和矛盾的。

在历史文明的进程中,主观上的善良愿望未必都能得到善的效果,恶的动机又常常成全了善的效果,以至以往文明处处交织着这种善与恶的二律背反。

在评价历史时,应将效果与动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不可偏废,同时应将对效果的评价放在首位,因为对历史起作用较大的是结果而不是动机,同时动机对效果的实现又有一定的关系,所以也要兼顾动机。

综上所述,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会学习;然后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解决最基本的基础知识;最后要掌握一定的历史理论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达培养能力的目的。

评价历史的方法

评价历史的方法

评价历史的方法评价历史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通过对历史的评价,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过去,指导未来的发展。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评价历史的方法。

首先,评价历史的方法可以从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来进行。

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如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

评价历史的方法可以从这些事件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和意义来进行,分析其对当时和以后的影响,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启示。

其次,评价历史的方法可以从历史人物的功绩和贡献来进行。

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人物,如孔子、秦始皇、拿破仑、毛泽东等,他们在各自的时代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影响了当时和以后的历史进程。

评价历史的方法可以从这些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决策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其对当时和以后的影响,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启示。

再次,评价历史的方法可以从历史时期的特点和特征来进行。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和特征,如古代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发展轨迹和特点。

评价历史的方法可以从这些历史时期的特点和特征来进行,分析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启示。

最后,评价历史的方法可以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来进行。

历史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历史文化有不同的传统和特色,如中国的儒家文化、印度的佛教文化、希腊的民主文化等,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评价历史的方法可以从这些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来进行,分析其对当时和以后的影响,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启示。

综上所述,评价历史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从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历史人物的功绩和贡献、历史时期的特点和特征、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等多个角度来进行。

通过对历史的多维度评价,可以更好地认识历史,指导未来的发展。

希望我们能够在评价历史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摘要] 《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是1954年9月14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临时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后的讲话,联系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阐明辛亥革命的性质及其历史地位。

《纪念孙中山先生》是毛泽东为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撰写的文章,这篇纪念文章是在中国共产党成功引导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对孙中山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建立的丰功伟绩,所作的一次新的全面、科学的历史评价。

这两篇文章是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重要代表性著作。

[关键词] 毛泽东;孙中山;辛亥革命[中图分类号]a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1)09-0014-007《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是1954年9月14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临时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后的讲话。

现已收入《毛泽东文集》第6卷。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就开始了,“而辛亥革命,则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

这个革命,按其社会性质说来,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

”[1](p667)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辛亥革命性质所作的科学判断。

但是,在1954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临时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时,一部分党外民主人士对共产党人讲“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觉得不妥,在感情上有些过不去。

为此,毛泽东在宪法草案通过后发表了这个讲话,联系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阐明辛亥革命的性质及其历史地位。

《纪念孙中山先生》是毛泽东为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撰写的文章,发表在1956年11月12日的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上,现已收入《毛泽东文集》第7卷。

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孙中山是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

毛泽东对孙中山始终怀有崇高的敬意,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多次高度评价孙中山的历史贡献和革命精神。

这篇纪念文章是在中国共产党成功引导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对孙中山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建立的丰功伟绩,所作的一次新的全面、科学的历史评价。

毛泽东一生酷爱历史,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诸多评说。

《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和《纪念孙中山先生》,是他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两篇重要的代表性著作。

一、人类历史上几次性质不同的大革命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呈现出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总趋势。

为了阐明辛亥革命的性质及其历史地位,毛泽东提到了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几次不同性质的大的革命。

1.奴隶主推翻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毛泽东指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的革命,是奴隶主推翻原始共产主义社会。

人类社会的最初形态是“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它占据了人类社会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

在原始共产主义社会,虽然没有剥削,没有阶级,但人类使用的生产工具相当简陋,生产力十分低下。

由于社会产品仅能满足社会成员的最起码的生活需要,没有剩余,原始氏族部落之间相互打仗时捉到的俘虏就通通杀掉。

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力的提高,在社会总劳动所提供的产品除了满足社会全体成员最起码的生活需要以外已经有少量剩余。

这时,氏族部落首领不再把俘虏杀掉,而是占有这些俘虏,让他们做工。

氏族内部也开始出现分化。

氏族部落首领成为了奴隶主,俘虏以及部分氏族内部成员成为了奴隶。

人类走出了原始共产主义社会,进入了有阶级、有剥削的奴隶社会。

奴隶制是十分残酷的。

奴隶主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

不过,奴隶虽然没有人身自由,甚至被刺瞎眼睛或砍伤手脚,生活状况十分悲惨,但是他们毕竟不再通通被杀掉了,他们的生产劳动为整个社会创造和积累了财富,使奴隶社会的生产力比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开始形成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促进了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等的发展。

因此,剥削的出现、阶级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必然,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着进步的意义。

正如毛泽东所说:“现在一讲奴隶制,人们就觉得它很坏,其实奴隶制的产生在当时是一个伟大的进步”,[2](p344)“使人类的生产和社会大进了一步”。

从此,人类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

中国古书里,关于史前时代的传说是很丰富的。

“传说里反映出来的中国的太古社会是没有阶级、没有私有财产、没有剥削的原始公社制度社会。

”[3](p505) 1930年郭沫若出版《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运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有关理论,最早提出殷周之际是中国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观点。

[4](p111)到了商朝,中国的历史有了当时留下来的文字记录。

商朝已经是奴隶社会,有很多奴隶从事劳动生产,奴隶主死后埋葬,要有很多奴隶陪葬;奴隶的主要来源是俘虏和罪人。

2.封建地主革奴隶主的命奴隶社会后期,铁的发明和应用,大大改进了生产工具,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原有的奴隶主不仅占有土地,而且占有奴隶的生产关系受到冲击,奴隶制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而开始解体。

奴隶制受到奴隶起义的震撼和打击。

地主代替奴隶主成为统治阶级,奴隶得到解放成为农民。

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地主收取农民生产的作物作为地租。

这就形成了新的生产关系,即地主占有土地、以收取地租剥削农民为主要特征的封建生产关系。

农民虽然被束缚于土地上,对地主有某种人身依附关系,但已经有了自己的生产工具和私有经济,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关于古代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即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分期问题,中国史学界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开始讨论,形成了“西周封建说”、“春秋封建说”、“战国封建说”、“秦统一封建说”、“魏晋封建说”等观点。

[4](p91)郭沫若认为,可以以春秋、战国之交为奴隶制和封建制的界限。

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曾经有过这样的表述:“这个封建制度,自周秦以来一直延续了三千年左右。

”[1](p623)这是一种包容性的观点,时限比较长,在某种意义上,照顾了上述的多个观点。

1954年9月,毛泽东在讲话中针对“历史学家们还在争论不决”的中国古史分期问题,一方面以政治家的学术关怀,主张“今天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对这个问题可以不去作结论”,可以由历史学家们继续自由争论;另一方面,又表示“我个人是比较相信郭沫若副总理的在春秋战国时代产生封建制的主张的。

”[2](p344-345)毛泽东认为:“在春秋战国时代,发生了激烈的变化,发生了大的阶级斗争、革命斗争,从那时起,开始允许土地私有,允许土地收租。

大概是在鲁宣公时代‘初税亩’,第一次开始收地租。

”“这证明当时的社会制度已经开始变革,不再是实行井田制,而是采用收土地税的办法了。

”[2](p345)这就是说,在春秋战国时期,一种完全区别于奴隶制的新的生产关系出现了,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也相应发生重大变革,奴隶制让位于了封建制。

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3.资产阶级革封建地主的命毛泽东所说的人类历史上第三次大的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封建地主的命,也就是民主主义革封建主义的命”。

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的生产和流通日趋发达,封建制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新的生产关系在成长。

“凡是在货币关系排挤了人身关系和货币贡赋排挤了实物贡赋的地方,封建关系就让位于资产阶级的关系。

”[5](p450)“随着商业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出现,随着货币流通的发展,产生了一个新的阶级,即资本家阶级。

从商品中,从商品交换中,从货币权力的出现中,产生了资本权力。

在18世纪(更正确些说,从18世纪末起)和19世纪,世界各地发生了革命。

”[6](p286)资产阶级所代表的新的生产力起来反抗封建土地占有者所代表的旧的生产秩序,打碎了封建桎梏,革了地主阶级的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取代了封建主义生产方式。

在资本主义社会初期,手工业生产工具过渡到机器,手工业、工场手工业转变为机器工业,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资产阶级在革封建地主命的时候,无疑义地是当时最进步的力量,资本主义在其上升时期曾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的推动力量。

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外的资产阶级在历史上都有过积极的作用,曾经革命的力量对生产发展都有作用。

资产阶级在革命时期也有唯物论,不是历来都是唯心论。

”[2](p489)毛泽东指出,这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就是辛亥革命。

二、对孙中山及其领导的辛亥革命的评价1.对改良派的作用应该联系具体的历史环境进行分析在辛亥革命以前,中国有过改良派。

改良与革命,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变革的两种不同的方式、手段。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总是交替采取渐变和突变这两种形式,也就是说表现为改良和革命这两种形式的交替。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究竟采用哪种方式进行社会变革,是不以任何阶级、政党或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而是完全取决于这个国家、民族的历史状况以及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和阶级力量的对比等具体因素。

在通常的情况下,社会以渐变的方式演进。

这时的改良对历史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当社会矛盾空前尖锐,不推翻现存的反动政权就不能改变陈腐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推动变革的社会力量也相应地成长起来了,革命就会被提上议事日程,并成为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

这时,改良的主张就可能成为革命的阻力,失去原有的进步性。

这就是说,对改良派的作用应该联系具体的历史环境进行分析,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而不能离开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从概念出发,抽象地加以绝对的否定或绝对的肯定。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多种改良思潮和流派,他们之间的主张虽有所不同,但是都贯穿了一条爱国救亡的主线,起过重要的启蒙作用。

这是19世纪后半期中国的进步思潮。

1898年的戊戌变法,就是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发动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维新派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企图通过自上而下的变法维新,改革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统治的君主立宪制度,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亡,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从而把顽固的封建主义思想壁垒打开了一个缺口,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所以毛泽东说:“对改良派也应该估计有进步的一面。

”由于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还十分微弱,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还相当狭窄,维新派存在自身的局限;加上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了。

戊戌变法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登上历史舞台,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