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系统法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业务化运行职责分工意见及数据资料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业务化运行职责分工意见及数据资料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海洋局•【公布日期】2008.05.19•【文号】•【施行日期】2008.05.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主权领土正文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业务化运行职责分工意见及数据资料管理办法的通知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厅(局),监测中心、信息中心、技术中心、中国海监总队:为保障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业务化运行工作的顺利实施,明确各单位职责,规范数据资料管理,我们制定了《关于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业务化运行职责分工的意见》和《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数据资料管理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关于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业务化运行职责分工的意见2、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数据资料管理办法二〇〇八年五月十九日关于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业务化运行职责分工的意见为了明确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工作中各有关单位的职责和任务,保证系统的有效运行,依据《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总体实施方案》及其他有关文件,制定本意见。
一、各部门和单位的工作关系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的业务化运行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
海域管理司负责全国系统业务化运行的统一领导和监督检查工作,沿海省、市海域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区系统业务化运行的领导和监督检查工作。
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管中心(以下简称“国家监管中心”)为系统业务化运行管理的最高执行机构,在业务上对海域管理司负责,并接受海域管理司领导;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同步数据中心(以下简称“国家同步数据中心”)和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网管中心(以下简称“国家网管中心”)按分工负责专项技术工作,在业务上接受国家监管中心的指导和协调。
海域使用管理法

海域使用管理法
海域使用管理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1998
年12月26日通过的一项法律,于1999年3月1日正式实施。
该法律的主要
目的是规范海域使用行为,保护海洋环境,维护国家海洋利益。
海域使用管理法共分十章六十条,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总则
规定了海域使用管理法的目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等。
第二章海域使用总则
规定了海域使用的分类、审批程序、使用期限、海域使用费等方面的内容。
第三章海域可利用资源的开发利用
规定了海域可利用资源的范围、开发利用的程序和申请条件,以及对海域
可利用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第四章港口和航道的建设管理
规定了港口和航道的建设管理机制,包括港口和航道规划、审批、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第五章海洋环境保护
规定了海洋环境保护的原则和目标,以及海洋环境污染的预防、控制和治理等方面的内容。
第六章海上保安
规定了海上保安的职责、组织管理、海上执法等方面的内容。
第七章非法占用海域的处理
规定了非法占用海域的处理方式和程序。
第八章海洋测绘
规定了海洋测绘的目标和原则,以及海洋测绘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第九章对外海洋活动的管理
规定了对外海洋活动的管理方式和程序,包括海洋科考、海洋资源勘探和开发、科研和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第十章法律责任
规定了海域使用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和处罚,以及对破坏海洋环境的处罚和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总体来说,海域使用管理法旨在加强对海域使用的管理与监督,同时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产业的持续发展,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主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释义:第二十二条

第⼆⼗⼆条本法施⾏前,已经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的养殖⽤海,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经当地县级⼈民政府核准,可以将海域使⽤权确定给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由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承包,⽤于养殖⽣产。
【释义】本条是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依法取得海域使⽤权,并由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承包经营⽤海的规定。
⼀、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海域使⽤权的取得。
按照本条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可以作为海域使⽤权⼈,将海域承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从事养殖⽣产。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取得海域使⽤权需要满⾜以下六个条件: ⼀是,从时间上讲,在本法实施前,即在2002年1⽉1⽇前,该海域已经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在经营、管理; ⼆是,该海域的⽣产经营项⽬只能是海⽔养殖,如果进⾏的是旅游、拆船、采砂等⽣产经营活动,就不能按照本条的规定取得海域使⽤权; 三是,本法实施后,该海域依照本法规定批准的海洋功能区划仍然⽤于海⽔养殖; 四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要取得该海域的使⽤权,还必须经过当地县级⼈民政府的核准; 五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取得该海域后,只允许将其承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不得承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和⼈员; 六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取得该海域的使⽤权后,该海域的⽤途不得改变,只能⽤于海⽔养殖,不得改作他⽤。
⼆、对于依靠传统⽣活⽅式谋⽣的渔民来说,进⾏捕捞或者进⾏⼀些⽔产养殖,不仅可以取得⼀定的经济效益,更是其⽣活的保障,如果没有海域供其进⾏⽔产养殖,则不仅改变了他们⽣产的⽅式,也将使他们失去⽣活的基本保障。
因此本条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取得海域后,要承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从事养殖⽣产,⽬的就是为了防⽌在海域使⽤过程中,⼀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取得海域使⽤权后,单纯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将该海域⽤作他途或者承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个⼈,从⽽侵害依靠传统⽣活⽅式谋⽣的渔民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释义:第十一条

第⼗⼀条海洋功能区划按照下列原则编制: (⼀)按照海域的区位、⾃然资源和⾃然环境等⾃然属性,科学确定海域功能; (⼆)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统筹安排各有关⾏业⽤海; (三)保护和改善⽣态环境,保障海域可持续利⽤,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 (四)保障海上交通安全; (五)保障国防安全,保证军事⽤海需要。
【释义】本条是关于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原则的规定。
⼀、⾃然的或社会的⼀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其客观规律的,原则是事物存在和发展规律的⼀种抽象概括。
原则⼀旦被科学地抽象出来,它就能反过来指导、约束、规范⼈的社会⾏为,保证⼈的活动适合于⾃然界和社会的运动规律,从⽽达到⼈们的⽬的。
本条规定了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保证海洋功能区划的客观性、社会性和可实施性。
⼆、⾃然属性原则。
海域特定区域⾃然属性的特殊性和不同区域⾃然属性的差异性是划定各种功能区的先决条件。
也可以说⾃然属性才是海洋功能区划分的主要标准。
海洋⾃然属性的内涵是丰富的,主要包括区位、⾃然资源和⾃然环境三个⽅⾯。
1、区位,即地理区位或某⼀海域在空间的地理位置。
海洋作为⼀个地理综合体,既有经向和纬向的区域分带,也有垂直的分带。
以我国东部海域为例,其纬向海域可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海域;其经向海域,可分为海岸带、中近海和中远海等;其垂直分带,则可分为极浅海、浅海、深海、海沟和⼤洋(存在台湾岛以东的西北太平洋)等。
不论那种⽅向的分带现象,都会导致不同海域的⾃然环境与资源的相关规律。
凡处于同⼀个地域(或海域)单元的,其环境和资源(特别是⽣物资源)往往表现出某种程度上的⼀致性或相似性,⽽分处在不同的海域者,则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差异和区别,这便形成不同区位的海域。
不同的区位,决定了它所处位置的重要程度,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所以,它是划分海洋功能区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2、⾃然资源,海洋功能区的核⼼在于它有什么⽤途(功能),这种⽤途是由它包含的资源的类型和丰度所决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释义:第三十九条

第三⼗九条县级以上⼈民政府海洋⾏政主管部门履⾏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提供海域使⽤的有关⽂件和资料; (⼆)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就海域使⽤的有关问题作出说明; (三)进⼊被检查单位或者个⼈占⽤的海域现场进⾏勘查; (四)责令当事⼈停⽌正在进⾏的违法⾏为。
【释义】本条是对县级以上⼈民政府海洋⾏政主管部门履⾏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的措施的规定。
⼀、县级以上⼈民政府海洋⾏政主管部门依法履⾏监督检查职责,纠正和查处违反海域使⽤管理法律、法规的⾏为,必然会受到违法⾏为⼈的抵制,特别是当违法⾏为涉及到地⽅政府、政府部门和有关领导⼈员时,更增加了查处的难度。
为了提⾼查处⼯作效率,保证查处⼯作质量,有效打击违反海域使⽤管理法律、法规的⾏为,需要法律赋予县级以上⼈民政府海洋⾏政主管部门必要的监督检查⼿段。
因此,本条规定,县级以上⼈民政府海洋⾏政主管部门在履⾏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要求被检查的单位或者个⼈提供有关海域使⽤的有关⽂件和资料。
这是保证县级以上⼈民政府海洋⾏政主管部门依法履⾏监督检查职责时,查清违法事实,获取书证的重要⼿段。
县级以上⼈民政府海洋⾏政主管部门依法⾏使监督检查职权时,被检查的单位或者个⼈必须如实提供有关的海域使⽤⽂件和资料,不得拒绝、转移、销毁有关⽂件和资料,不得提供虚假的⽂件和资料。
这⾥所称被检查的单位或者个⼈是指与县级以上⼈民政府海洋⾏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的事项有关的单位或者个⼈,包括使⽤海域的单位和个⼈,也包括其他与监督检查事项有关的单位或者个⼈。
这⾥所称海域使⽤的有关⽂件和资料,是指与被检查单位或者个⼈有关的海域使⽤的⽂件和资料,包括海域使⽤权证书、海域使⽤批准⽂件、海域使⽤⾦缴纳证明,以及其他有关的⽂件和资料。
县级以上⼈民政府海洋⾏政主管部门履⾏监督检查职责时,不得随意扩⼤检查范围和随意要求出⽰与监督检查⽆关的⽂件和资料,特别是涉及有关单位的商业或技术秘密的⽂件和资料。
【推荐】海域使用权管理规定(全文)-word范文 (12页)

【推荐】海域使用权管理规定(全文)-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海域使用权管理规定(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权管理规定(全文)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厅(局):
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规范海域使用权管理,维护海域使用秩序,保障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国家海洋局制定了《海域
使用权管理规定》。
现将《海域使用权管理规定》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海洋局
二○○六年十月十三日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海域使用论证
第三章用海预审
第四章海域使用申请审批
第五章海域使用权招标、拍卖
第六章海域使用权转让、出租和抵押
第七章罚则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办法(2018修正)

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办法(2018修正)【发文字号】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号【发布部门】海南省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2018.05.15【实施日期】2018.05.1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办法(2018修正)(2005年5月27日海南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根据2008年7月31日海南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办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4年11月26目海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办法修正案》第二次修正根据2018年4月3日海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办法修正案(二)》第三次修正)第一条为了加强海域使用管理,维护国家海域所有权和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海域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关决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内的海域持续使用特定海域3个月以上的排他性用海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排他性用海(以下简称用海)活动包括下列项目:(一)填海、围海、海岸工程、人工构造物及安全区用海;(二)海洋石油、天然气和其它矿产资源的勘探、开采用海;(三)港口、航道、锚地等海上交通设施用海;(四)打捞沉船沉物用海;(五)海洋旅游业(含海上游乐设施)用海;(六)海洋考察、科研、教育、公益服务事业以及建筑、设置公共设施用海;(七)海底电缆、管道及安全区用海;(八)海洋增殖、养殖用海;(九)在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内适度开发的项目用海;(十)陆源污染物海域排放区、海洋倾倒区用海;(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用海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释义:第五十三条

第五⼗三条军事⽤海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依据本法制定。
【释义】本条是关于制定军事⽤海的管理办法的规定。
⼀、我们必须保障国防安全,保证军事⽤海需要,以有利于改⾰开放,经济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
因此海域使⽤管理法第11条关于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原则的规定中将“保障国防安全,保证军事⽤海需要”作为⼀项原则。
同时第13条第2款关于海洋功能区划的修改的规定中将因国防安全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可作为修改海洋功能区划的根据。
本法第30条第1款中还规定因国家安全的需要,原批准⽤海的⼈民政府可以收回海域使⽤权。
海域使⽤管理法的上述规定是⼗分必要的。
⼆、军事⽤海与⼀般的有关⾏业和其他商业⽤海,从使⽤的功能、性质上都有很⼤不同。
它是维护国防安全的特殊⽤途的⽤海,海域使⽤者是军队。
如何规范军事⽤海的使⽤与管理问题,⼀⽅⾯军事⽤海要按照海域使⽤管理法的基本原则,遵循依法批准的海洋功能区划确定的军事⽤海的规定,本法主要从海洋功能区划上对军事⽤海的需要给予了法律保障,从⽽为依法解决军事⽤海活动可能与其他⽤海活动产⽣的纠纷提供法律依据;另⼀⽅⾯军事⽤海具有特殊性,对军事⽤海如何使⽤、管理属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职权。
我国国防法、⽴法法都已明确规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可以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军事法规。
因此在本法附则中规定,军事⽤海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依据本法制定。
海域使用权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标准海域使用权管理,维护海域使用秩序,保障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以下简称《海域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海域使用权的申请审批、招标、拍卖、转让、出租和抵押,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使用海域应当依法进行海域使用论证。
第四条国务院或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的建设项目涉及海域使用的,应当由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就其使用海域的事项在项目审批、核准前预先进行审核〔以下简称用海预审〕。
地方人民政府或其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的建设项目涉及海域使用的,应当由地方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就其使用海域的事项在项目审批、核准前预先进行审核。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海域使用申请的受理、审查、审核和报批。
有审批权人民政府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海域使用权的招标拍卖。
批准用海人民政府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海域使用权转让、出租和抵押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海域使用论证第六条使用海域应当依法进行海域使用论证。
市、县两级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选划的养殖区进行整体海域使用论证。
单位和个人申请养殖用海时不再进行海域使用论证。
但围海养殖、建设人工渔礁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审批的养殖用海项目等除外。
第七条通过申请审批方式取得海域使用权的,申请人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开展海域使用论证。
通过招标、拍卖方式取得海域使用权的,组织招标、拍卖的单位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开展海域使用论证。
第八条海域使用论证资质单位应当在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承担论证项目,并对论证结果负责。
海域使用论证资质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和技术人员须持证上岗。
海域使用论证资质管理规定和资质分级标准由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九条海域使用论证应当客观、科学、公正,并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标准。
海域使用论证报告应当符合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编写大纲要求。
第十条有审批权人民政府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单位组织专家对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进行评审。
海域使用权 规定

海域使用权管理规定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域使用权管理规定》的通知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厅(局):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规范海域使用权管理,维护海域使用秩序,保障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国家海洋局制定了《海域使用权管理规定》。
现将《海域使用权管理规定》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海洋局二○○六年十月十三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海域使用权管理,维护海域使用秩序,保障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以下简称《海域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海域使用权的申请审批、招标、拍卖、转让、出租和抵押,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使用海域应当依法进行海域使用论证。
第四条国务院或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的建设项目涉及海域使用的,应当由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就其使用海域的事项在项目审批、核准前预先进行审核(以下简称用海预审)。
地方人民政府或其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的建设项目涉及海域使用的,应当由地方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就其使用海域的事项在项目审批、核准前预先进行审核。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海域使用申请的受理、审查、审核和报批。
有审批权人民政府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海域使用权的招标拍卖。
批准用海人民政府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海域使用权转让、出租和抵押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海域使用论证第六条使用海域应当依法进行海域使用论证。
市、县两级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选划的养殖区进行整体海域使用论证。
单位和个人申请养殖用海时不再进行海域使用论证。
但围海养殖、建设人工渔礁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审批的养殖用海项目等除外。
第七条通过申请审批方式取得海域使用权的,申请人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开展海域使用论证。
通过招标、拍卖方式取得海域使用权的,组织招标、拍卖的单位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开展海域使用论证。
第八条海域使用论证资质单位应当在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承担论证项目,并对论证结果负责。
海域使用权管理规定办法

海域使用权管理规定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定目的为了加强对海域的管理,合理利用海域资源,保障海洋生态环境,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科学管理海域使用权管理应该遵循科学管理原则,严格依法依规进行管理和监管。
第三条法律依据海域使用权的管理,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法》为法律依据。
第二章海域使用权的申请与审批第四条申请资格具有以下条件可以申请海域使用权: 1.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者具有合法起始资金; 2. 具有独立的生产经营能力; 3. 提供真实海域使用、附属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方案; 4. 具有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
第五条申请资料海域使用权的申请人应提交以下资料: 1. 海域使用申请书; 2. 公司资质证书或者公司章程; 3. 海域使用方案和环保方案; 4. 有关海域使用权的研究和评估报告。
第六条审批程序海域使用权的审批程序分为审批前和审批后两个阶段: 1. 审批前阶段,审批机关应当组织专家对海域使用方案进行评估; 2. 审批后阶段,审批机关应当对海域使用权进行正式审批。
第七条审批期限海域使用权的审批期限应该为90个工作日,并且如果需要延长审批期限,必须相应地通知申请人。
第八条审批结果对于符合条件的海域使用权申请,应当及时公示并发放使用证,否则应当向申请人说明未予批准的原因。
第三章海域使用权的管理与监管第九条使用权期限海域使用权的期限应根据使用情况和管理需要而规定,符合条件的使用权可以延期或者续期。
第十条管理要求海域使用权的管理应满足以下要求: 1. 使用权人应当按照批准的海域使用方案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并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 2. 使用权人应当按要求提交海域使用计划和环保报告。
第十一条监管措施监管部门应当加强海域使用权的监管,定期对各类海域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并对不符合规定的违规行为及时处理,保障海域秩序和生态环境。
第四章法律责任第十二条违规行为对于未经批准或超过批准范围和期限使用海域的,审批机关或者监管部门可以责令停止或撤回使用权、没收违法所得。
海域管理基本制度及相关政策法规(最新)

地方法规规章
辽宁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 河北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 天津市海域使用管理条例 山东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 江苏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 上海市海域使用管理办法 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 福建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 广东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 广西区海域使用管理办法 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海域使用管理法
1991年10月,国家海洋局、财政部专门向国务院报告 《关于外商投资企业使用我国海域有关问题的报告》
1992年5月,国务院批复明确要求”……实行颁发海域使用许 可证的制度和有偿使用海域的制度。”
1993年5月,财政部、国家海洋局颁布了《国家海域使用管理暂行 规定》,开始在全国实施海域管理制度。
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法律法规体 系基本健全
2007
全国人大通过《物权法》
一、海域管理法律体系
物权法 海域使用管理法 国务院文件 部门规范性文件 地方法规规章
海域管理的主要法律法规
全国人大法律: 海域使用管理法(2002年), 物权法(2007年)
国务院文件: 国务院关于加强海洋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审批项目用海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勘定省县两级海域行政区域界线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全国海洋功能区划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省级海洋功能区划审批办法》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报国务院批准的项目用海审批办法》的批复
总则 海洋功能区划 海域使用的申请与审批 海域使用权 海域使用金 监督检查 法律责任 附则
二、海域管理主要概念
海岸线 海域 海域使用 海域使用管理
1、海岸线
海岸线系指平均大潮高潮时水陆分界线的痕迹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的公法属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的公法属性黄异;周怡良【摘要】The paper aims to interpre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law in th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Use of Sea Areas which also display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ivate law.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law in th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Use of Sea Areas are identified in this paper,it will further demonstrate why th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Use of Sea Area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law possesses the ownership over the sea areas as well as the right to use sea areas which both are clarified certainly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ivate st,it will discuss the concept of the sea area in both public and private law.%《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具备公法性质,但却兼含一些私法性质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释义-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释义-法律责任第四十二条未经批准或者骗取批准,非法占用海域的,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海域,恢复海域原状,没收违法所得,并处非法占用海域期间内该海域面积应缴纳的海域使用金5倍以上15倍以下的罚款;对未经批准或者骗取批准,进行围海、填海活动的,并处非法占用海域期间内该海域面积应缴纳的海域使用金10倍以上20倍以下的罚款。
【释义】本条是关于非法占用海域,违法填海、围海行为应当承担的行政法律责任的规定。
一、本条规定的违法行为,主要表现为未经批准或者骗取批准而非法占用海域以及未经批准或者骗取批准进行填海、围海活动的。
本条所称未经批准,是指:(1)有关单位和个人未向县级以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海域申请材料即擅自使用海域的行为; (2)当事人向县级以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使用海域,在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核过程中,擅自使用海域的行为; (3)当事人向县级以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使用海域,经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未获批准,仍然擅自使用海域的行为。
本条所称骗取批准,是指有关单位和个人为了获得海域使用权,在向县级以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使用海域时,提供虚假材料,如虚假资信证明材料等,以获得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的行为。
二、行政法律责任是指因实施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而引起的,由行政机关依法给予制裁的,并且是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行政法律责任分为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本条是对违法行为人的行政处罚,是指国家特定的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授权的其他组织对犯有一般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追究的行政责任。
对本条规定的违法行为,由县级以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处罚,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对于未经批准或者骗取批准,非法占用海域的,由县级以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违法行为人退还非法占用的海域,恢复海域原状,即停止在非法占用海域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有关活动,拆除在该海域的违法用海设施和构筑物,对海域造成破坏的,应当采取治理措施,进行整治,恢复海域被非法占用前的状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释义目录绪论海域使用管理的法律依据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海洋功能区划第三章海域使用的申请与审批第四章海域使用权第五章海域使用金第六章监督检查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绪论海域使用管理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的制定是国家在海域使用管理方面的重大举措,它是我国确立海域使用管理法律制度的明确标志。
这部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具有明显的重要意义,我国的海域使用管理将在其所确立的法律制度中,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于2001年10月27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我国的海域使用管理必须以这部法律为依据,有规范地进行,因此,有关的地区、有关的事业、有关的单位、有关的个人,都应当了解这项新确立的法律制度。
国内大量的关心海洋的各界人士,也定然会对这部法律的制定和实施表示关注和支持,这就将为发展海洋事业营造有利的氛围。
一、海域使用必须依法管理制定海域使用管理法,应当首先确定它的立法必要性,也就是制定这部法律,是有坚实的客观基础的,为社会所迫切需要的,它是人们所共同期盼的行为规范。
可以从下列三个方面进行分析:1.海域使用管理极为重要这就是海域使用管理具有显著的重要性,必须对其实施管理,或者说对其进行管理是有重要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的,主要体现在:(1)丰富的海洋资源需要管理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近三百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相当于陆地国土面积的1/3;拥有18000多公里的大陆岸线,14000多公里的岛屿岸线,蕴藏着丰富资源,包括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航运资源、旅游资源等。
对于丰富的资源,国家有责任实施管理,对于我国辽阔的海域,需要由国家行使管理职能。
正是由于有了丰富的海洋资源,有了辽阔的海域,才有了制定海域使用管理法的客观基础,它是立法的前提,这样才会产生制定有关海域使用管理法律的客观需要。
应当重视和适应这种需要,如果面对这样的管理海域的需要,而不采取积极的立法行动,则是不适宜的,所以,国家的丰富海洋资源,使海域使用管理立法成为一种客观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释义:第十八条

第⼗⼋条下列项⽬⽤海,应当报国务院审批: (⼀)填海五⼗公顷以上的项⽬⽤海; (⼆)围海⼀百公顷以上的项⽬⽤海; (三)不改变海域⾃然属性的⽤海七百公顷以上的项⽬⽤海; (四)国家重⼤建设项⽬⽤海; (五)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项⽬⽤海。
前款规定以外的项⽬⽤海的审批权限,由国务院授权省、⾃治区、直辖市⼈民政府规定。
【释义】本条是关于海域使⽤审批权限的规定。
⼀、海域属国家所有,是战略性资源。
海域的使⽤既涉及经济问题,⼜涉及国防、外交等问题,因此,海域的使⽤原则上要由中央实施统⼀管理。
但考虑到海域的⾯积⼤和情况各异,海域使⽤项⽬的种类繁多,规模、影响不⼀,以及地⽅政府在海域使⽤管理⽅⾯的实际需要和能⼒,应当将地⽅政府纳⼊海域使⽤管理⼯作中来。
因此,本法通过规定国务院可以授扫地⽅政府负责本⾏政区毗邻海域使⽤的监督管理,确定了海域使⽤管理实⾏中央统⼀管理和授权地⽅政府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这种体制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中央和地⽅对海域使⽤管理的两个积极性。
⼆、本法按照海域使⽤类型和使⽤海域⾯积划分海域使⽤审批权限。
国务院审批权限包括:1.填海50公顷以上的项⽬⽤海;2.围海100公顷以上的项⽬⽤海;3.不改变海域⾃然属性的⽤海700公顷以上的项⽬⽤海;4.国家重⼤建设项⽬⽤海;5.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项⽬⽤海。
国家重⼤建设项⽬⽤海是指列⼊国家计划、由中央财政直接投资或者主要由中央财政投资、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影响的建设项⽬使⽤海域。
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项⽬是指法律、⾏政法规规定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有关⾏政主管部门审批的项⽬。
例如海洋矿产资源的开采(《中华⼈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海洋倾倒区(《中华⼈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 、海底电缆管道(《中华⼈民共和国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管理规定》)等使⽤海域,应当报国务院批准。
三、沿海省、⾃治区、直辖市⼈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授权,规定地⽅海域使⽤审批权应当遵循的原则:1.设有海洋⾏政主管部门的县级以上⼈民政府可以授予相应的海域使⽤审批权限。
海域使用管理法

海域使用管理法引言海域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合理管理和利用海域资源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国防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海域的使用和开发,保障海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国家制定了海域使用管理法。
法律背景海域使用管理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海洋局等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
该法针对国家海域的使用和开发进行了细致的规定,包括海域使用许可、海域使用权的转让和终止、海域监管等内容。
主要内容海域使用管理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 海域使用许可根据海域使用管理法,凡是需要使用国家海域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事先向国家海洋局申请海域使用许可。
海洋局将根据申请人的资质和使用计划等因素进行审核,并作出批准或者驳回的决定。
海域使用许可的有效期限一般为5年,根据需要可以申请续期。
2. 海域使用权的转让和终止海域使用权是指经海域使用许可审批并获得的合法权益。
依据海域使用管理法,海域使用权可以进行转让,但需经过国家海洋局的批准。
海域使用权转让后,受让人享有与原使用人相同的权益。
此外,海域使用权可以在特殊情况下被国家海洋局终止,例如使用人违反法律法规、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等情况。
3. 海域监管为了保障海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海域使用管理法还设立了海域监管机制。
根据该法律,国家海洋局有权对海域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执法,如果发现违法行为,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罚。
同时,法律还规定了监督举报制度,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海域资源的监督和保护工作。
法律效力海域使用管理法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该法律的规定。
对于违反海域使用管理法的行为,国家海洋局可以采取行政处罚、停止使用等措施进行处理,严重的甚至可能涉及刑事责任。
结论海域使用管理法的实施,有效规范了海域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保障了国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审批程序繁琐、监管力度不够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释义:第二条

第⼆条本法所称海域,是指中华⼈民共和国内⽔、领海的⽔⾯、⽔体、海床和底⼟。
本法所称内⽔,是指中华⼈民共和国领海基线向陆地⼀侧⾄海岸线的海域。
在中华⼈民共和国内⽔、领海持续使⽤特定海域三个⽉以上的排他性⽤海活动,适⽤本法。
【释义】本条是关于海域概念的界定和本法适⽤范围的规定。
⼀、本法所称海域,是指中华⼈民共和国内⽔、领海的⽔⾯、⽔体、海床和底⼟。
这是⼀个空间(或者空域)资源的概念,是对传统民法中“物”的概念的延伸与发展。
其中,本法所称内⽔,是指中华⼈民共和国领海基线向陆地⼀侧⾄海岸线的海域。
这⼀区域的确定,涉及到两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即领海基线和海岸线。
所谓领海基线是领海宽度的起算线。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条的规定,在海岸线极为曲折的地⽅,或者如果紧连海岸有⼀系列岛屿,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的划定可采⽤连接各适当点的直线基线法。
1958年9⽉4⽇《中华⼈民共和国关于领海的声明》宣布我国测定领海的起点采⽤直线基线法。
1996年5⽉15⽇中华⼈民共和国政府根据《领海及毗连区法》的规定,公布了领海基线。
所谓海岸线,⼜称海陆分界线,具体界定将由国务院确定。
⼆、海域使⽤管理法对本法适⽤范围的界定,明确了海域使⽤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海域使⽤就是指持续使⽤特定海域3个⽉以上的排他性⽤海活动。
它包括两层基本含义:⼀是排他性的使⽤特定海域。
所谓排他性,即某⼀特定范围内的海域,只能确定给某⼀海域使⽤⼈使⽤。
换⾔之,某⼀特定范围内的海域,只能授予某⼀海域使⽤⼈享有海域使⽤权;⼆是持续使⽤3个⽉以上。
不⾜3个⽉的排他性⽤海活动,可能对国防安全、海上交通安全和其他⽤海活动造成重⼤影响的,参照海域使⽤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办理临时海域使⽤证。
⾄于不⾜3个⽉的⾮排他性⽤海活动如海洋捕捞、海上运输等,不受海域使⽤法管理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01年10月2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海洋功能区划第三章海域使用的申请与审批第四章海域使用权第五章海域使用金第六章监督检查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加强海域使用管理,维护国家海域所有权和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海域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制定本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法所称海域,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的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
本法所称内水,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至海岸线的海域。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持续使用特定海域三个月以上的排他性用海活动,适用本法。
第三条(海域国有)海域属于国家所有,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海域所有权。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海域。
单位和个人使用海域,必须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权。
第四条(海洋功能区划)国家实行海洋功能区划制度。
海域使用必须符合海洋功能区划。
国家严格管理填海、围海等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活动。
第五条(信息管理)国家建立海域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对海域使用状况实施监视、监测。
第六条(信息管理)国家建立海域使用权登记制度,依法登记的海域使用权受法律保护。
国家建立海域使用统计制度,定期发布海域使用统计资料。
第七条(监督管理)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海域使用的监督管理。
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授权,负责本行政区毗邻海域使用的监督管理。
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对海洋渔业实施监督管理。
海事管理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对海上交通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第八条(遵守法律)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海域使用管理法律、法规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海域使用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提出检举和控告。
第九条(奖励科研)在保护和合理利用海域以及进行有关的科学研究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2章海洋功能区划第十条(区划编制机关)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全国海洋功能区划。
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据上一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地方海洋功能区划。
第条(编制原则)海洋功能区划按照下列原则编制:(一)按照海域的区位、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等自然属性,科学确定海域功能(二)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统筹安排各有关行业用海(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海域可持续利用,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四)保障海上交通安全(五)保障国防安全,保证军事用海需要。
第十二条(区划审批)海洋功能区划实行分级审批。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报国务院批准。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功能区划,经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
沿海市、县海洋功能区划,经该市、县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报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区划修改)海洋功能区划的修改,由原编制机关会同同级有关部门提出修改方案,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未经批准,不得改变海洋功能区划确定的海域功能。
经国务院批准,因公共利益、国防安全或者进行大型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改变海洋功能区划的,根据国务院的批准文件修改海洋功能区划。
第十四条(区划公布)海洋功能区划经批准后,应当向社会公布;但是,涉及国家秘密的部分除外。
第十五条(规划与区划相符)养殖、盐业、交通、旅游等行业规划涉及海域使用的,应当符合海洋功能区划。
沿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港口规划涉及海域使用的,应当与海洋功能区划相衔接。
第三章海域使用的申请与审批第十六条(申请要求)单位和个人可以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使用海域。
申请使用海域的,申请人应当提交下列书面材料:(一)海域使用申请书(二)海域使用论证材料(三)相关的资信证明材料(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书面材料。
第十七条(一般审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海洋功能区划,对海域使用申请进行审核,并依照本法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
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海域使用申请,应当征求同级有关部门的意见。
第十八条(国务院审批)F列项目用海,应当报国务院审批:(一)填海五十公顷以上的项目用海(二)围海一百公顷以上的项目用海(三)不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七百公顷以上的项目用海(四)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用海(五)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项目用海。
前款规定以外的项目用海的审批权限,由国务院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四章海域使用权第十九条(申请取得海域使用权证书)海域使用申请经依法批准后,国务院批准用海的,由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登记造册,向海域使用申请人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用海的,由地方人民政府登记造册,向海域使用申请人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
海域使用申请人自领取海域使用权证书之日起,取得海域使用权。
第二十条(招标、拍卖取得海域使用权)海域使用权除依照本法第十九条规定的方式取得外,也可以通过招标或者拍卖的方式取得。
招标或者拍卖方案由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制订,报有审批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制订招标或者拍卖方案,应当征求同级有关部门的意见。
招标或者拍卖工作完成后,依法向中标人或者买受人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
中标人或者买受人自领取海域使用权证书之日起,取得海域使用权。
第二十一条(公告海域使用权)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应当向社会公告。
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除依法收取海域使用金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
海域使用权证书的发放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第二十二条(集体经济组织承包)本法施行前,已经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的养殖用海,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经当地县级人民政府核准,可以将海域使用权确定给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由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承包,用于养殖生产。
第二十三条(保护合法使用)海域使用权人依法使用海域并获得收益的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海域使用权人有依法保护和合理使用海域的义务;海域使用权人对不妨害其依法使用海域的非排他性用海活动,不得阻挠。
第二十四条(禁止私自测绘与变化报告)海域使用权人在使用海域期间,未经依法批准,不得从事海洋基础测绘。
海域使用权人发现所使用海域的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当及时报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五条(使用权期限)海域使用权最高期限,按照下列用途确定:(一)养殖用海十五年(二)拆船用海二十年(三)旅游、娱乐用海二十五年(四)盐业、矿业用海三十年(五)公益事业用海四十年(六)港口、修造船厂等建设工程用海五十年。
第二十六条(续期申请)海域使用权期限届满,海域使用权人需要继续使用海域的,应当至迟于期限届满前二个月向原批准用海的人民政府申请续期。
除根据公共利益或者国家安全需要收回海域使用权的外,原批准用海的人民政府应当批准续期。
准予续期的,海域使用权人应当依法缴纳续期的海域使用金。
第二十七条(使用权变更与转让)因企业合并、分立或者与他人合资、合作经营,变更海域使用权人的,需经原批准用海的人民政府批准。
海域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海域使用权转让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海域使用权可以依法继承。
第二十八条(改变用途)海域使用权人不得擅自改变经批准的海域用途;确需改变的,应当在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前提下,报原批准用海的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九条(改变用途)海域使用权期满,未申请续期或者申请续期未获批准的,海域使用权终止。
海域使用权终止后,原海域使用权人应当拆除可能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或者影响其他用海项目的用海设施和构筑物。
第三十条(使用权收回)因公共利益或者国家安全的需要,原批准用海的人民政府可以依法收回海域使用权。
依照前款规定在海域使用权期满前提前收回海域使用权的,对海域使用权人应当给予相应的补偿。
第三十一条(使用权争议)因海域使用权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调解;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海域使用权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海域使用现状。
第三十二条(填海土地所有权)填海项目竣工后形成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海域使用权人应当自填海项目竣工之日起三个月内,凭海域使用权证书,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登记申请,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换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确认土地使用权。
第五章海域使用金第三十三条(有偿使用)国家实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
单位和个人使用海域,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缴纳海域使用金。
海域使用金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上缴财政。
对渔民使用海域从事养殖活动收取海域使用金的具体实施步骤和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第三十四条(使用金缴纳)根据不同的用海性质或者情形,海域使用金可以按照规定一次缴纳或者按年度逐年缴纳。
第三十五条(使用金免缴)下列用海,免缴海域使用金:(一)军事用海(二)公务船舶专用码头用海(三)非经营性的航道、锚地等交通基础设施用海(四)教学、科研、防灾减灾、海难搜救打捞等非经营性公益事业用海。
第三十六条(需批准的使用金减免)下列用海,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和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可以减缴或者免缴海域使用金:(一)公用设施用海(二)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用海(三)养殖用海。
第六章监督检查第三十七条(监查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海域使用的监督检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海域使用金缴纳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八条(监查人员)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海域使用管理监督检查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
海域使用管理监督检查人员必须秉公执法,忠于职守,清正廉洁,文明服务,并依法接受监督。
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参与和从事与海域使用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三十九条(监查措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海域使用的有关文件和资料(二)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就海域使用的有关问题作出说明(三)进入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占用的海域现场进行勘查(四)责令当事人停止正在进行的违法行为。
第四十条(监查证件)海域使用管理监督检查人员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应当出示有效执法证件。
有关单位和个人对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妨碍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公务。
第四十一条(执法配合)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海洋监督管理权的有关部门在海上执法时应当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共同维护国家海域所有权和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