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便秘的中医疗法概况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摘要】中风后便秘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生活质量和康复造成影响。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本文从中风后便秘的定义和中医治疗的重要性入手,介绍了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基础、中医药、针灸、推拿按摩、中药方剂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总结了中医治疗的疗效及其对临床实践的意义。

展望未来,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有望在不断探索创新中取得更好的效果,为中风康复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中风后便秘、中医治疗、理论基础、临床研究、针灸治疗、推拿按摩、中药方剂、临床疗效、研究进展、结论、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中风后便秘的定义中风后便秘是指中风患者在发病后出现排便困难或排便次数减少的症状。

中风(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导致大脑供血不足或血管破裂出血,进而造成神经功能障碍。

中风后便秘是中风患者在病程中常见并且容易被忽视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由于中风会导致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受损,使得排便神经调节受到影响,从而引发便秘症状。

中风后便秘一旦发生,不仅加重患者的病情,还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及时有效地治疗中风后便秘对于中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在中医传统理论中,中风后便秘可以归纳为气滞血瘀、脾胃虚弱等病机。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和症状特点,采取针灸、推拿按摩、中药方剂等综合治疗措施。

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调理,以改善患者的脾胃功能、促进气血运行、调节肠道蠕动等方法帮助患者恢复正常排便功能。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促进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1.2 中医治疗的重要性中医治疗在中风后便秘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中风后便秘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往往局限于使用药物或手术进行干预,但长期使用药物容易导致药物依赖或药物副作用加重,手术风险大且费用昂贵。

中风后便秘的中医疗法概况

中风后便秘的中医疗法概况

中风后便秘的中医疗法概况摘要:便秘是中风的一种并发症,也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有诱发再次中风的危险,本文就近5年中风后便秘的中医疗法做以下总结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便秘提供参考,为以后进一步研究便秘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中风;便秘;中医内治;中医外治;内外兼治[中图分类号]R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排便量减少、大便硬结不通、排便费力或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但是排便困难等,以上症状同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时,诊断为便秘。

导致便秘的原因很多,且病因复杂。

国外调查研究显示中风患者便秘的发生率为30%-60%,常见原因有:①神经功能的紊乱,导致排便反射的减弱。

②长期卧床导致原来排便习惯或姿势的改变。

③病人体质虚弱,加上活动减少,进而肠蠕动减弱,排便动力不足;或由于进食减少,粪便体积不够等。

长时间便秘会因排便用力加重脑中风或者发生其他并发症,因此,应注意保持脑中风患者的大便畅通。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方法众多,有中医外治、中医内治、内外兼治联合运用。

其中中医外治包括:针灸、穴位按摩、中药脐疗、穴位埋线、中药直肠导入。

中医内治:中药内服。

内外兼治联合运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针药结合、药摩结合、灸摩结合。

下面对这几种中医疗法作以下详细阐述:1中医外治法1.1 针灸针灸治疗便秘,强调从整体出发,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合治内腑”的治则,辨证选穴,疗效显著。

任珍[1]等采用调气通腑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便秘,针刺天枢、支沟、足三里,艾灸气海,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

方芳[2]等用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虚型便秘。

将60例脑卒中后虚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治疗组30例和针刺对照组30例。

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结果表明热敏灸配合针刺组的远期愈显率优于针刺组。

李淑芝[3]等采用头穴透刺:脑户透强间、百会透太阳、百会透后顶、前神聪透悬厘。

『中风集』中药方--中风后便秘防治有良方

『中风集』中药方--中风后便秘防治有良方

『中风集』中药方--中风后便秘防治有良方很多病人中风后易出现便秘,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且对疾病的康复也有负面影响。

中风病人易出现便秘,常见原因有:神经功能紊乱,不能引起排便反射的形成;长期卧床改变了原来的饮食习惯、排便习惯或排便姿势;病人体质虚弱,活动减少,肠蠕动减弱,排便动力不足;或由于进食过少,粪便体积不够等。

中风病人大便长期不通畅,毒素不能及时排除,易影响大脑功能的恢复。

同时由于便秘,排便时费劲用力,可使血压骤升,引起再次中风。

因此,中风病人不仅要预防便秘,一旦出现便秘必须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

下面介绍几种简便的防治方法。

1、日常生活中应保持排便的正常规律,每日排便要定时,间隔时间不宜过长;2、进餐要适量,并适当多吃些含纤维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3、对于一般性便秘(即轻度便秘),可进行腹部按摩,以增加肠蠕动的机会,促进排便;4、有了便意后15分钟,如若仍不能解出,可于肛门内塞入甘油栓、开塞露或肥皂碎块;5、一旦发现病人有便秘迹象,可马上给予轻泻剂,如酚酊,每晚2片口服,或润肠剂蓖麻油,每次15毫升口服,一般服后2-6小时便可见效。

蓖麻油对于中风前就有习惯性便秘的病人特别有效。

对于某些病人,则可用硫酸镁10克溶于400毫升水中口服,约经2-4小时可排便,这对伴有高血压的病人效果较好;6、对于中风前大便正常,病后出现大便单纯干燥的便秘病人,可于睡前口服石蜡油15毫升;7、对于中风伴有脑水肿的病人,最好使用甘油,每千克体重1克,加等量生理盐水,每日口服1次;8、对便秘超过3日,且经过各种轻、缓、润肠剂等治疗均不见效者,可给予清洁灌肠,一般认为,这是解决排便困难最有效的办法。

如若仍然无效,则应戴上手套,用手指从肛门内挖出干硬的粪块。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朱赟。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风后便秘是中风后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是因为脑卒中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导致肠胃的蠕动及排便功能受到影响。

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针对便秘的特点,主要从中医体质辨识、针灸、草药及饮食等方面进行治疗。

中医体质辨识是中医诊断及治疗的基础,根据不同的体质,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胃肠失和型是中风后便秘的常见体质,表现为大便干燥难排,口干胸闷,经常感到不舒服。

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便秘的传统方法之一,可以刺激胃肠道的蠕动,促进排便。

常用的穴位有天枢、关元、气海、大椎、中脘等穴位。

草药也是中医治疗便秘的常用方法,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病情选用不同的方剂,具有缓解便秘,调节肠道功能的作用。

常用的方剂有大承气汤、芒硝丸、麻子仁丸等。

饮食上应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如西红柿、胡萝卜、苹果、香蕉等,促进肠道蠕动,增加压力,增加排便次数,减少便秘。

在现代医学的基础之上,中医治疗方法也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

近年来,针灸、推拿和穴位贴敷等中医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卒中后便秘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针刺胃输人和外周穴位是针灸治疗便秘的常用方法,通过针灸刺激促进胃肠蠕动,治疗便秘。

推拿可以刺激肠道,增强肠道蠕动和排便功能。

穴位贴敷是将药物或贴剂贴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穴位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肠道蠕动和排便功能,改善便秘。

总之,中风后便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后遗症,中医针灸、草药、饮食、推拿和穴位贴敷等治疗方法都有一定的疗效,但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中医在治疗中风后便秘中具有独特优势,可以针对个体化的特点进行治疗,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中风是指脑血管疾病的一种,是由于脑动脉血管阻塞或破裂造成的脑部供血不足或出血所引起的急性脑功能障碍。

中风后便秘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在治疗中风后便秘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本文将介绍中风后便秘的病因及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病因中风后便秘的病因较复杂,包括脑干、脊髓、外周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内脏功能紊乱等多种因素。

中风导致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和功能障碍,进而影响膀胱及直肠功能,导致排尿排便功能紊乱。

中风后患者常常长期卧床不起,运动能力减弱,身体活动受限,也是导致便秘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1.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中风后便秘具有明显疗效。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脊髓和脑干神经、促进大肠蠕动、改善膀胱功能等途径来缓解中风后便秘症状。

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中风后便秘有效率可达80%以上,并且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便秘对患者的影响。

针灸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疗效具有持久性,长期疗效好,不易出现依赖性。

2. 中药治疗中医药对中风后便秘的治疗也有着独特的优势。

中药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配伍选用具有通便、调节肠道功能的药物,如大黄、芒硝、厚朴、枳壳等,配合使用可以达到祛瘀通络、通便利水的效果。

中药还可以通过调整患者的脾胃功能、促进肠道蠕动等途径来缓解患者的便秘症状。

临床研究表明,中药治疗中风后便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大便情况,提高排便通畅的比例,且疗效稳定,不易出现药物依赖性和耐药性。

3. 推拿按摩疗法推拿按摩是中医外治疗法之一,对中风后便秘也有一定的疗效。

推拿按摩可以通过刺激腹部穴位、促进大肠蠕动、改善腹部血液循环等途径来缓解中风后便秘症状。

推拿按摩还可以促进肠道气血流通,增强腹部肌肉的活动能力,有助于改善腹部肌肉张力,从而缓解便秘症状。

临床研究表明,推拿按摩治疗中风后便秘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大便情况,提高排便通畅的比例,且疗效稳定,不易出现依赖性。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中风是指因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急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通常表现为突发的神经系统局部或全身性症状。

中风后遗症包括肢体瘫痪、语言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同时也常伴有便秘等消化系统问题。

便秘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都有一定的影响。

中医在治疗中风后便秘方面的研究备受重视。

本文将对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介绍。

一、中医对中风后便秘的认识中医认为中风后便秘是由于脑血管疾病导致脑部神经功能障碍,从而影响到排便的神经调节功能。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脾主运化,肠主传导。

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生化代谢的中心,充分发挥脾胃的功能对于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关键是调理脾胃功能,激活排便功能,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1. 中药治疗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首先采用的是中药治疗。

中医认为中风后便秘是由于脾胃功能减退,气滞血瘀导致的,治疗时常采用活血化瘀、理气通便的中药。

常用的中药包括枳壳、大黄、川楝子、火麻仁等。

这些中药可以活血通络、促进气机畅通、调理肠胃,从而起到通便的作用。

2. 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也常被应用于中风后便秘的治疗中。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关元、天枢等,这些穴位可以调理脾胃功能,激活气机,促进肠胃蠕动,从而缓解患者的便秘症状。

4. 膏方治疗中医药膏方也是治疗中风后便秘的常用方法之一。

常用的膏方包括补肾益气、活血通络、通便润肠的方剂。

这些膏方可以通过外用和内服的方式,促进脏腑功能的恢复,从而缓解便秘症状。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进展。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药复方的研究针对中风后便秘患者的特点,一些中医药研究机构针对性地开展了中药复方的研究。

通过挖掘传统中医药的经典方剂,结合现代药理学和临床疗效,研发出一些具有活血通络、润肠通便作用的中药复方。

这些复方在临床上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便秘是指排便时间延长,粪便干燥,排便次数减少,大便量减少或者呈细条状。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许多因素都会引起便秘,其中包括中风。

中风是指脑血管急性发病后引起的一系列神经系统障碍症状,便秘就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而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对中风后便秘的治疗也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

本文将就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中医认识中风后便秘的病因病机在中医传统理论中,中风后便秘属于“中风”范畴,主要认为是脾胃失调所致。

中风后脏腑功能失调,脾胃气机不畅,导致大便不通畅,粪气闭阻等症状。

中风后肠道功能紊乱,大肠蠕动力下降,粪便在肠道内滞留时间过长,使得粪便水分被大量吸收,肠道积热逐渐增加,形成干燥的便秘。

中风后便秘病因与脑部功能障碍有关,脑部损害导致肠道功能紊乱,中医认为“脑为元首”,脑部功能障碍会影响脏腑功能。

中风后便秘主要病机可以总结为脾胃失调,肠道功能紊乱,脑部功能障碍等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二、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主要依靠中药治疗和针灸辅助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中药治疗主要以调理脾胃、理气行气、滋阴清热等为主,通过中药的配伍和煎煮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包括大黄、芒硝、厚朴、木香、川楝子等,这些中药具有通利肠道、清热、理气等功效,能够有效地改善中风后便秘的症状。

针灸疗法也是中风后便秘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针灸治疗可以调理脏腑功能,恢复肠道蠕动,促进便秘患者的肠道排便功能。

临床研究表明,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总有效率可达80%以上,疗效显著,受到患者的广泛好评。

三、中医药对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对中风后便秘的治疗也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

近年来,中医药对中风后便秘的治疗取得了一些新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研究强调了个体化治疗。

中医治疗注重辨证施治,不同患者的病因病机各异,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中风(Stroke)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由于脑血管病变导致大脑功能受损,失去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其中,在中风后便秘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学认为,中风后引起的便秘病因复杂,病机多样,治疗难度较大,其中需要根据不同病因进行综合调理,达到疏通肠道、缓解症状的目的。

望:中风后便秘经常伴随着舌苔厚腻、口干苦、脸色晦暗等症状,常常反映出湿热内蕴和脾胃虚弱的病机,因此治疗中应该以清热化湿、健脾通便为主。

闻:中风后便秘的治疗需要根据体质、病机不同,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综合调理。

在中医诊断角度,介绍了湿热蕴结、肝郁气滞、气虚便秘等不同的中风便秘类型,为个体化中医治疗提供了方向。

问:中风后便秘的治疗,中医针对患者的自觉症状、大便性质、精神状态等细节进行询问,作为治疗方案制定的重要依据。

患者常常伴随着乏力、头痛、消化不良等问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进行治疗。

切:中风后便秘的治疗,通过颈椎按摩有效缓解便秘症状,同时充分调理体液代谢,预防因脏腑功能失调、体表经络瘀阻等引起的便秘。

中药治疗中风后便秘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中医认为中风后的便秘可以归于脾胃虚弱、湿热蕴结、气血不足气滞等不同病因,针对不同病因选择不同的中药进行治疗。

1.改善脾胃功能中风后便秘往往与脾胃虚弱有关,可以使用健脾益肠、消食化湿的药物,如大黄、山楂、枳壳、陈皮等。

2.调理气血循环中风后便秘的病机与气血不足、气滞有关,可以使用活血化瘀、通络利脾的药物治疗,如当归、川芎、红花等。

3.清热解毒湿热蕴结型中风便秘,需要清热解毒、化湿利便,可以选择龙胆草、黄连、茯苓、泽泻等药物。

针灸作为中医传统治疗手段之一,对中风后便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通过刺激足三里、中脘、大肠俞等穴位,可以调理肠道、刺激腹部活动,增加大肠蠕动,缓解便秘。

同时,针灸治疗便秘还可以调理患者的情绪,缓解中风后的抑郁、焦虑等精神状态,有助于患者康复。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中风后便秘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的康复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不仅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还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研究,探索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机制。

本文将对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中医诊疗思路、治疗方法和相关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医诊疗思路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基本思路是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医生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分辨病证,确定治疗方案。

中医将中风后便秘的病证归纳为脾虚湿阻、肾阳不足、气滞血瘀等证型,针对不同的证型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二、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主要方法之一。

根据不同的证型,中医医生会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治疗中风后便秘。

常见的中药有养阴清热、健脾化湿、温阳通络、活血化瘀等药物。

临床研究表明,中药治疗中风后便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大便次数和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选取穴位,施以不同的刺激方法,调整患者的气血运行,达到改善便秘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关元、大肠俞等。

临床研究发现,针灸治疗中风后便秘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缓解便秘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排毒通便法中医强调“清热通便”,通过药物、针灸等手段,促进肠道蠕动,清热泻火,排出毒素,改善便秘症状。

常用的药物有大黄、芒硝、火麻仁等,针灸常选取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如四姑、下迎香等。

4. 膏方治疗中医还有很多膏剂方药,如芝麻姜汁、桃仁、梨糖膏等,这些中成药有很好的通便作用,可以有效改善中风后便秘的症状。

以上治疗方法均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确立更科学的治疗方法。

三、相关机制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有效性得到了临床实践的验证,但其具体的治疗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中风后便秘中医辨证施治心得

中风后便秘中医辨证施治心得

中风后便秘中医辨证施治心得通过对中风患者便秘一证的临床研究与观察,感到中医辨证施治治疗中风后便秘,对解决患者中风后二便障碍有独辟蹊径之处。

便秘一证,多由大肠积热或气滞或寒凝或阴阳气血亏虚,使大肠的传导功能失常所致。

便秘古称“后不利”、“脾约”、“闭”、“阴结”、“阳结”、“肠结”、“风秘”、“热秘”、“虚秘”等。

古代文献《内经》认为与脾受寒湿侵袭有关,《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大便难”。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称便秘为“闭”,病由气滞,并与寒、热相关。

治以理气、通下之厚朴三物汤,宋治平本《伤寒论·辨脉法第一》云:“问脉有阴结阳结者,何以别之。

答曰: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期十七日当剧,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也,期十四日当剧”。

将便秘分为阳结、阴结两种,很受后人推崇,治疗上除内服药物外,还提出蜜煎导,猪胆汁导等外用药塞肛通便法。

金·元《兰室秘藏·大便结燥》云“金匮真言论云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又云肾主大便,大便难者,取足少阴肾,夫肾主五液,津液润则大便如常,若饥饱失节,劳役过度,损伤胃气及食辛热味厚之物而助火邪,伏于血中,耗伤真阴,津液亏少,故大便结燥。

……又有年老气虚,津液不足而结燥者,治法云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大抵治病必究其源,不可一概用巴豆、牵牛之类下之,损其津液,燥结愈甚”。

非常重视肾阴亏损因素。

《丹溪心法·燥结》认为便秘是由于血少“肠胃受风、涸燥秘涩”。

结合临床之中风患者,认为便秘一证主要与中风后气亏血虚、肺燥气滞、阴寒凝滞有关。

中风后患者情志方面有镇惊期、否认期、抑郁期、对抗独立期、适应期的心里过程,因此存在气机郁滞、升降失调,水谷精微不运而气血亏虚,且患者早期或急性期有肝阳暴亢、化火伤阴,复用大剂镇肝平肝泄热,潜阳泄火之品,复劫阴液而致真阴大亏,阴血亏虚,久则伤血耗气,阴损及阳而发阴结、冷秘。

中风后便秘的中医药治疗概述

中风后便秘的中医药治疗概述

中风后便秘的中医药治疗概述简介中风后便秘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占有较高的比例。

对于这种病症,西医推荐使用药物或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

而在中医学中,也有一些传统的方法可以治疗中风后便秘。

中医能有效纠正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调整身体机能,从而恢复肠道和排便功能。

本文将介绍中医药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概述。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原理中风后便秘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的慢性结肠功能障碍,人体的身体机能发生了变化,导致了便秘的产生。

中医药治疗中风后便秘,主要是针对患者肝气郁结、脾虚湿阻、肾阳虚等病因进行治疗。

通过童子草、泽泻、枳实、芦荟、火麻仁等药物的使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

具体原理如下:1. 疏肝理气中医认为,肝主情志,情绪稳定才能保证肝脏功能的正常运行。

疏肝理气的目的是调节人体肝脏的运行,缓解因情绪波动、气滞不顺等原因造成的肝气郁结,促进身体的正常代谢和消化。

2. 补脾化湿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湿,脾气虚弱就会造成湿阻,并后续引发胸闷,消化不良等症状。

中医药可以补益脾气,通过中药茯苓、那可等药物,加速体内湿气的排出,进一步缓解便秘。

3. 温阳通络中医认为,肾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如果肾阳虚,就会出现便秘、下肢乏力等症状。

在中医药治疗中风后便秘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补益肾阳的药物,如续断、巴戟等,温阳通络,进一步缓解便秘。

中医药治疗中风后便秘的具体方法1. 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中医药治疗中风后便秘的常见方法。

中医认为,穴位按摩可以刺激人体穴位,促进循环系统的正常流动,加速有害物质的排出。

在按摩穴位时,可以使用油涂抹指关节和穴位,轻轻按摩,每日两次,每次按摩10-15分钟,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

常用的穴位按摩包括:•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部,膝盖下方三横指。

•中脘穴:位于脐腹以下四横指处,近于体表表面。

•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凹陷处。

2. 治疗方剂中医的治疗方剂是由中药组成,根据患者的病情挑选合适的配方,主要通过改善人体微观环境来调节人体机能,从而缓解便秘症状。

中风急性期便秘的中医治疗

中风急性期便秘的中医治疗
寒, 能 清泻火热 , 大黄 又 可泻下 攻积 , 火 麻仁润 肠通便 , 龟板 、 白芍 、 天 门冬 、 玄参 均性 甘 、 寒, 具 有清热 养 阴之 功 , 从而 滋水 涵木 , 以制亢 阳 ; 龙骨 、 牡蛎 、 代 赭 石 质重 性 降 , 潜降肝阳; 茵陈、 川楝子 、 陈 皮疏 肝 理 气, 肝 气 条达 , 而郁 滞 消除 , 诸药 合用 , 共奏 泄热 通腑 之功 效 。 1 . 2 虚秘 : 中风 后便 秘 虚 秘者 多见 , 又 以阴虚 常见 , 主要 原 因为 大 量 使 用 脱水 剂 , 使 人体 排 出大 量水 分 , 耗 伤人 体 津液 。临 床 表现 可 见 大便 干结 , 状如 羊屎 , 头 晕耳 鸣 , 心烦 失 眠 , 潮热 盗 汗 , 口渴 、 舌 红少 津、 苔 少 或无 苔 、 脉 细等 阴津 耗 伤之 象 ; 初期 可 予增 液 承气 汤加 减 , 方 中玄参 咸 寒滋 阴清热 , 润 肠通 便 , 麦冬 、 生 地 甘寒 养 阴生 津 , 大 黄 泄热润肠 , 并 加 肉苁 蓉 、 火 麻 仁 润肠 通 便 , 党参 、 白术 益 气扶 正 , 助 通 便 。如 苔少 而黄 燥 , 多为 阳明有 热 , 可加 用芒 硝软 坚散 结 , 泻 下通 便; 对 昏迷 患者 可采 取 鼻饲 或保 留灌肠 。 1 _ 3 痰秘 : 临床 表 现多 见神 志 昏蒙 、 口噤不 开 、 喉 中痰 鸣 , 舌 质淡 , 苔 白腻 或 黄腻 , 脉滑, 辨证 为痰 蒙神 窍 、 痰 阻肺 与 大肠 , 气 机 不畅 而 大 便难解 , 治 宜 涤痰 开 窍 , 润肠通腑, 选用 涤痰 汤 加 肉 苁蓉 、 大黄 , 方 中半 夏 、 橘红、 茯苓 、 竹茹 燥 湿化 痰 ; 菖蒲 、 胆 南 星豁 痰 开窍 , 枳 实 降 气 以利 风 痰下 行 , 肉苁 蓉 、 大 黄 温 润通 便 ; 昏迷 者 可 予 以鼻 饲 或保 留灌 肠 。若痰 火 壅盛 , 大便 秘结 , 舌质 红 、 苔黄腻, 脉弦滑, 可选 用 黄 连温 胆汤 加 肉苁蓉 、 大 黄 。昏迷者 可采 取鼻 饲或 保 留灌 肠 。 2 针灸 疗法 针灸 治疗 中风后便 秘 以 胃经最 为常用 , 其 次为 任脉 、 三 焦经 、 脾 经、 肾经 、 膀胱 经。 大 肠经 、 肺 经也有 选用 。胃经 、 任脉、 脾经从 腹部 经 过, 经 络所过 , 主之所及 。支沟位 于三焦 经 , 对便 秘有特 殊治 疗作 用 , 故常选 用 。肾经 、 膀胱 经局部 取穴对 于便秘 的调节有 较好 的作用 _ l J 。 局 部取 穴 主要 有 天 枢 、 上脘 、 中脘 、 水道 、 归来 、 大横 、 腹结 、 关 元、 气海 。天枢 是大 肠 之募 穴 , 是 阳明 脉气 所发 , 主疏 调肠 腑 、 理 气 行滞、 消食 。 中脘 为 胃之募 穴腑 会 , 有 调 和 胃气 、 通 腑 泻浊 之 功 用 , 孙某 , 男性 , 7 6 岁, 2 0 1 4 — 0 5 — 0 2 住院 主诉 : 左侧 肢体 活动 不利 1 d 。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摘要:中风后便秘是中风后的常见并发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临床治疗中,中医在治疗中风后便秘方面较西医有着多方面的的优势,不仅没有西药治疗的副作用,而且效果顯著,能改善患者胃肠功能,增强体质,是今后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主要研究方向。

现简要回顾近年来临床报道的中风后便秘的中医治疗方法。

关键词:中风;便秘;综述中风后便秘是指发生急性脑血管意外后出现的排便次数减少(每周少于三次),大便干结难下,排出困难或者排便反射减弱等需要借外力辅助排便的一类表现[1],或是指脑血管意外发生前在已有便秘的基础上有所加重。

根据国内外一些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4]:中风后发生便秘的几率达到30%~60%。

便秘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会因大便努挣而引起血压升高诱发再次中风、甚至猝死[5],所以解决中风后便秘临床意义重大。

1发病机制中医认识便秘始于《内经》中的“后不利”,“大便不利”,“大便难”,并且随着历代医家的不断探索,并基于内经所述“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逐渐认识到便秘是一种病位在大肠,致病因素众多而导致大肠传导不利的疾患。

中风后便秘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根据文献报道大致可归为以下几点:(1)脑中风类型以及中风时脑部受影响的区域,都关系到便秘的发生率,其中以发生出血型中风以及基底节区中风时便秘的发生率最高[6];(2)食量减少且过食精细食物缺乏纤维素[7]的饮食因素;(3)长期卧床缺乏运动导致胃肠蠕动减少[8]的活动因素;(4)突然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引起的焦虑、自卑、紧张等不良情绪[9]的心理因素,导致交感迷走神经功能失常,从而出现胃肠功能障碍;(5)中风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联合使用的降压、调脂、脱水利尿等治疗药[10]的药物因素。

2中风后便秘的中医药治疗21中医内治法中风者多为年过半百,脏腑虚衰,肝肾阴虚,加之情志过极,气机逆乱,五志过极而化火,发为内风,风火夹痰夹瘀上扰发为中风。

中风后便秘的中医药治疗概述

中风后便秘的中医药治疗概述

中风后便秘的中医药治疗概述中风后便秘是常见的中风后并发症,其治疗已逐渐成为中风相关并发症研究的热点。

笔者整理近十年中风后便秘的中医药治疗概况相关文献,并从辨证论治、针灸治疗、穴位贴敷、按摩疗法等治疗方法进行综述,认为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临床研究中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特别是中医药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机理还需做深入的研究。

标签:中风后便秘;中医药疗法;综述中风亦称脑卒中,是急性发生的血管或血流异常引起的脑血液循环障碍而致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生活压力加大,发病率越来越高[1],在我国已成为威胁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2]。

中风病人由于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弱,饮食多精细,且很多患者使用脱水剂,故容易导致便秘[3],这是常见的中风后并发症之一。

文献研究显示,约有半数中风患者可有便秘发生。

由于患者排便费力,可导致再次发生脑血管意外及心肌梗死等病情加重情况[4]。

因此,中风后便秘的治疗已逐渐成为中风相关并发症研究的热点。

现将近十年来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1辨证论治中医学对中风及相关并发症做了深入的研究[5]。

中风的发生,病机虽然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虚(阴虚、血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气滞)、血(血瘀)六端,而中风后便秘则与火、痰、瘀、虚等病理因素相关,故临床上对中风后便秘多以实邪壅滞、气血亏虚、痰浊阻滞和瘀阻脉络进行辨证分型,分别采用通腑泻下法、扶正润肠法、化痰降浊法和活血祛瘀法进行辨证论治。

11通腑泻下法中风后实邪阻滞,导致中焦壅滞,化热腑实,进而出现大便秘结、苔黄厚腻等症。

通腑泻下法可用于治疗中焦腑实的便秘患者。

王晓萍[6]利用小承气汤配合重要穴位贴敷以达到畅通经络、条达脏腑、泄热通的作用,治疗4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0% ,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王喜娥[7]等利用益气养阴、增液润燥、泄热通便法治疗本虚标实的便秘,方选加味增液承气汤加减治疗72例,疗效明显优于口服复方芦荟胶囊的对照组患者。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在中风后常常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便秘是一种常见且十分困扰患者的并发症。

在中医领域,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方法正在不断地得到研究和探索。

本文将对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中风后便秘的发病机制在中风后便秘的发病机制方面,中医学认为主要是由于中风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起腑脉闭阻,肠道蠕动减弱,湿浊堆积以及气机郁滞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中风后的便秘一般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肠道传导功能受损,表现为排便困难、便秘,严重者甚至完全停止大便;另一种是肠道节律失调,表现为排便不规律、便秘与腹痛交替出现。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中风后便秘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不足,湿浊内盛,气机不畅等。

在治疗中风后便秘方面,中医药疗法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具有活血化淤、理气活血、温中健脾、燥湿通便等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

1. 中药治疗目前,中药治疗中风后便秘方面的研究比较广泛,研究者对中风后便秘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些中药对中风后便秘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川楝子、大黄等具有通便泻火的功效;黄连、木香等具有活血化淤、理气消积的功效;参术等具有益气健脾、通便化湿的功效。

一些复方中药的应用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黄连上清丸、理中丸、调胃承气丸等多种复方中药均在临床中用于治疗中风后便秘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中医在治疗中风后便秘时还注重患者的辨证施治,根据实际病情的不同采用个体化的中药调配方案,提高了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在治疗中风后便秘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针灸治疗中风后便秘,主要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活络经脉、调和脏腑等途径来达到通便的目的。

一些经典的针灸疗法对中风后便秘有一定的疗效。

采用足三里、大椎、关元等穴位进行针刺、灸疗,可以达到温中散寒、理气通便的效果。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现状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现状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年3月第6卷第8期综述DOI :10.19347/ki.2096-1413.202108063作者简介:谷文龙(1988-),男,汉族,山东莱芜人,主治医师,硕士。

研究方向:针灸治疗脑血管病及后遗症。

*通讯作者:杜宇征,E -mail :drduyuzheng@.目前,中风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位病因[1]。

中风后便秘发生率约为48%,而中风后长期卧床者,并发便秘的发生率高达90%[2]。

肠脑学说认为大脑与肠道二者相互为用、紧密联系。

所以,中风后便秘不仅造成胃肠功能紊乱,而且会增加再次中风的风险,影响患者预后[3]。

关于便秘的治疗,西医方面多应用各种缓泻剂、促胃肠动力等方法缓解便秘,但长期使用效果欠佳,且容易产生依赖性。

中医方面通过本身的优势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对近三年中医药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1针灸针灸治疗便秘方法众多,百家争鸣,各家根据对本病的认识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陈付艳等[4]运用石学敏院士的“调神通腑”针法治疗中风后便秘,石学敏院士认为中风后便秘病机为“脑神失调、腑气不通”,治疗原则应以“调神通络、通腑降浊”为主。

调神是通腑的基础,通腑有利于调神,二者密不可分,故调神穴位选取内关、人中、三阴交,对大脑皮层的高级排便中枢进行调节,实现排便反射的恢复;通腑穴位取左侧水道、归来、外水道、外归来,结合生理解剖左下腹部位为降结肠的位置,针刺降结肠局部可促进肠蠕动治疗便秘。

研究显示,调神通腑针法相较常规针刺法治疗卒中后便秘起效快,效果明显[4]。

天枢穴与胃肠道的交感神经受相同的节段神经支配,单纯刺激天枢穴对便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龙茵等[5]使用电针在不同深度刺激天枢穴,研究结果表明,电针深刺组的痊愈率最高,总结其中的原因可能为深刺可穿透腹膜,对肠壁有直接的刺激,进而兴奋神经纤维,从而促使释放更多的神经递质,促进肠道蠕动。

王霞[6]、苏利梅[7]等认为下合穴与募穴相配合治疗,可增强通降腑气的效果,故取双侧中脘、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穴,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中风后便秘是由于中风造成的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引起的。

中医认为,中风后的便秘与脾胃失调、气滞、瘀血等有关。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重点在于调节脾胃、疏通气滞、活血化瘀。

对于中风后便秘,中医常采用中药调理的方法。

根据中医的理论,中风后的便秘主要是脾胃功能失调所致。

中药治疗中风后便秘的常用方剂有四君子汤、六君子汤、四妙丸等。

这些方剂以益气健脾、和胃通便为主要作用,具有调理脾胃、缓解便秘的功效。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可以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加减药物,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除了中药治疗,中医还常采用针灸、推拿等物理疗法治疗中风后的便秘。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中风后便秘的症状。

推拿疗法则通过按摩腹部、背部等部位,促进肠胃蠕动,增强肠道蠕动功能,达到通便的目的。

中医在治疗中风后便秘中还常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方法,如中药熏洗、艾灸、腹部贴敷等。

中药熏洗是将中药煮沸后,以蒸气的形式进行治疗。

热气可以促进腹部血液循环,活化肠道功能,改善中风后便秘的状况。

艾灸疗法则是利用艾灸对特定的穴位进行热疗,以达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

腹部贴敷是将具有行气通络、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药物贴敷在脐部和腹部,以改善中风后便秘的症状。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方法较为多样化,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取。

目前关于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大部分研究都是基于临床经验而得出的结论,缺乏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证据。

今后的研究还需要加强,从更科学、系统的角度来探究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机制和疗效,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中风后便秘的中医治疗概况

中风后便秘的中医治疗概况

中风后便秘的中医治疗概况
邱富华
【期刊名称】《中医药临床杂志》
【年(卷),期】2017(29)1
【摘要】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人群便秘发生率大约9%~13%,而中风患者发
生率高达50%以上,尤以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最为多见。

由此可见,中风是导致
便秘发病率增高的原因,而便秘又可加重中风患者脑部损害,增加脑卒中复发风险。

因此,解决中风后便秘的问题意义重大。

【总页数】4页(P139-142)
【关键词】中风;便秘;中医治疗
【作者】邱富华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2
【相关文献】
1.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J], 杨尧栋; 周鸿飞
2.中风后便秘中医治疗效果 [J], 明泓岑
3.中医护理对缓解或治疗中风后便秘效果的Meta分析 [J], 李小东;李霞;鲁剑萍;
张洁
4.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现状 [J], 谷文龙;吴梦晗;王增荣;杜宇征
5.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综述 [J], 陈爱霞;路瑶;金玖;刘莹;杜宇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由于脑血管的中断导致大脑功能障碍。

其治疗一直是一个关注的热点,而中风患者便秘的研究也逐渐得到了关注。

中风后便秘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对康复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且如果治疗不当,还可能导致其他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对该问题的研究成为当务之急。

据统计,中风后便秘的患病率高达60%-80%。

造成便秘的原因多种多样,如脑部损伤影响神经反射和消化系统的功能,抑郁、焦虑等情绪因素等等。

缺乏运动,休息不足或错误饮食习惯也可能导致便秘。

治疗中风患者的便秘需要一个多方面的综合治疗方法。

传统中医学的治疗经验具有显著的优势,其按摩,针灸,口服草药等治疗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中风后便秘的治疗。

一些研究表明,中医疗法对中风后便秘的治疗是有效的。

首先,中草药具有调节肠道功能的作用。

中药杏仁有助于缓解便秘,并改善发热和消化不良。

桃仁、山楂、麻黄等都可以帮助消化和排泄。

当归和红枣具有养血的作用,有助于中风患者恢复。

这些中药可以通过中症状改善而帮助患者康复。

其次,针灸是一种独特的中医理疗方法,能够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消除消化系统的病理反应。

它可以刺激指定穴位以刺激自然治愈能力。

针灸对便秘的治疗早在三千多年前就被中医学系统地记录了。

最后,按摩是一种中医理疗方法,也被广泛用于治疗中风后便秘。

它可以帮助平和肠道和神经系统,放松肌肉和减少疼痛。

患者可以按照指定的按摩方法来帮助肠道恢复健康。

总的来说,中医疗法对中风后便秘的治疗是有效的,但也需要注意其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之前,应充分沟通和了解医生的建议。

需要定期的随访和观察,并根据病情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为了更好地治疗中风患者的便秘,未来还需要深入研究该领域的方法。

中医外治法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中风后便秘是中风病的常见并发症,目前西医对于中风后便秘多采用治疗慢性便秘的方法,缺乏针对性,虽能短时间起效,但具有副作用及依赖性。

通过查阅近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相关文献,发现其具有诸多优势。

本文通过总结中医外治法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方法,以期为中风后便秘患者提供更好的临床治疗方案。

关键词:中风;便秘;中医外治法;综述中风病已成为我国国民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便秘为中风后常见并发症,便秘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有可能因为过度排便诱发二次中风加重病情、甚则猝死。

因此保持排便通畅对于中风后患者的恢复显得极为重要。

中医对于便秘的认识见于《黄帝内经》,称为“后不利”“大便难”《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素问·举痛论》曰:“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

”《金匮翼·便秘》曰:“气秘者,气内滞而物不行也。

” 《医宗必读·大便不通》曰:“更有……津液干枯……病后血气未复,皆能秘结。

”古代各医家观点虽有不同,但究其基本病机皆为腑气不通,大肠传导失司。

现代医学治疗中风后便秘多采用药物治疗,但长期应用现代药物治疗副作用较明显。

手术治疗本病远期疗效尚不明确。

中医内治法多采用口服中药汤剂或成药治疗本病,但对昏迷、吞咽障碍、中药口服困难患者疗效不佳。

基于现有疗法的局限性,迫切需要寻求更高效、安全的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方法。

中医外治法治疗中风后便秘是基于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原则,根据中风后便秘证候类型的不同,多采用针刺、艾灸、穴位贴敷、穴位埋线、耳穴压豆、推拿、中药灌肠等疗法进行辨证施治,不但简便、高效而且副作用少,患者易于接受。

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近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1 针刺治疗针刺治疗便秘从古至今历经众多医家的不断发展,在针刺的各个方面都有了极大的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风后便秘的中医疗法概况发表时间:2016-04-27T15:53:09.223Z 来源:《健康文摘》2015年12期作者:陈爱霞陆妍杜宇征[导读] 1天津中医药大学,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排便量减少、大便硬结不通、排便费力或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但是排便困难等.(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00;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00)基金项目: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课题(编号:JDZX2012151)摘要:便秘是中风的一种并发症,也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有诱发再次中风的危险,本文就近5年中风后便秘的中医疗法做以下总结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便秘提供参考,为以后进一步研究便秘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中风;便秘;中医内治;中医外治;内外兼治[中图分类号]R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排便量减少、大便硬结不通、排便费力或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但是排便困难等,以上症状同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时,诊断为便秘。

导致便秘的原因很多,且病因复杂。

国外调查研究显示中风患者便秘的发生率为 30%-60%,常见原因有:①神经功能的紊乱,导致排便反射的减弱。

②长期卧床导致原来排便习惯或姿势的改变。

③病人体质虚弱,加上活动减少,进而肠蠕动减弱,排便动力不足;或由于进食减少,粪便体积不够等。

长时间便秘会因排便用力加重脑中风或者发生其他并发症,因此,应注意保持脑中风患者的大便畅通。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方法众多,有中医外治、中医内治、内外兼治联合运用。

其中中医外治包括:针灸、穴位按摩、中药脐疗、穴位埋线、中药直肠导入。

中医内治:中药内服。

内外兼治联合运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针药结合、药摩结合、灸摩结合。

下面对这几种中医疗法作以下详细阐述:1中医外治法1.1 针灸针灸治疗便秘,强调从整体出发,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合治内腑”的治则,辨证选穴,疗效显著。

任珍[1]等采用调气通腑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便秘,针刺天枢、支沟、足三里,艾灸气海,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

方芳[2]等用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虚型便秘。

将60例脑卒中后虚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治疗组30例和针刺对照组30例。

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结果表明热敏灸配合针刺组的远期愈显率优于针刺组。

李淑芝[3]等采用头穴透刺:脑户透强间、百会透太阳、百会透后顶、前神聪透悬厘。

配合温针灸:取气海、关元、天枢、大横、支沟、上巨虚、足三里(双侧)穴位,结果有效率90. 0%。

毛亮[4]等采用眼针配合腹部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眼针取穴以《中华眼针》取双侧肺,大肠区、脾胃区、下焦区。

腹部针刺:取两侧天枢、中院、关元,实验表明眼针配合腹部针刺组临床疗效明显优单纯腹部针刺组。

所以,单一的头针、腹针、体针、热敏灸治疗便秘的效果,均不如头、体、腹针等多种针刺方法联合应用和辩证取穴治疗便秘的效果,所以在治疗便秘的方法上推荐多种针刺方法联合运用,因人施治。

1.2 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通过按摩法施术于腹部,能有效促进胃肠道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间接提高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从而达到通腑泄实,滋阴通便的作用。

如黄小丽[5]等采用穴位按摩配合辨证饮食治疗33例中风后便秘患者,用一指禅推法按摩大横、天枢、支沟,每穴按揉2-3min,再顺时针摩腹10min,有效率93.9%。

郭敏慧[6]等将72例中风后便秘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予酚酞片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穴位按摩(中脘、神阙、天枢、水道、归来、长强)治疗。

每日按摩1次,每次25 min~30 min,连续3 d,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穴位按摩具有起效快,副作用小,操作简便等优点,但是单纯的穴位按摩效果却没有预期的那么好,最好配合其他治疗方法,如饮食、针刺、中药汤剂等。

1.3 中药脐疗脐眼即神阙穴,是经络的总枢,为冲任经气汇聚之处,内联五脏六腑。

脐部皮肤敏感度高,渗透性强,药物易于吸收。

所以通过药物对脐的刺激作用,疏通经络,激发经气,调整脏腑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刘耀东[7]等采用小承气汤加味煎剂,用纱布沐浴脐部、脐周处,并揉擦下腹部,每次20min,每日2次,2周为1个疗程,有效率96.67%。

研究表明:小承气汤沐浴脐周治疗中风便秘,沐浴方法简便,疗效迅速,便于使用。

张艳霞[8]利用神阙穴贴敷治疗中风患者便秘,将大黄30g,芒硝30g,生地黄30g,当归30g,枳实30g,厚朴15g,陈皮15g,甘草9g,研成细末,用麻油调和适量细末,敷于脐部,每日1次,次日换药,有效率94.0%。

脐疗利用神阙穴的特殊性,将药物制成敷贴敷于脐部,临床操作简便,副作用小,应推广运用。

1.4 穴位埋线穴位埋线用的是羊肠线,羊肠线为可吸收外科缝线,可通过对异体蛋白的穴位刺激而起治疗作用。

如杨贺一[9]将22例中风后便秘患者,对天枢、关元、气海采用穴位埋线治疗,结果有效率81.82%。

吴文锋[10]等根据俞募配穴及合治内腑的原则,采用穴位埋线(双侧大肠俞、天枢、上巨虚)治疗中风后便秘,可以明显改善中风患者便秘症状。

穴位埋线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在治疗上有创伤性,患者心理上不易接受,临床运用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穴位埋线这一治疗方法还有待创新。

1.5 中药直肠滴入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是将药液滴入直肠,通过直肠黏膜吸收,进入体循环,不仅补充了肠内溶液,排除了肠内积物,而且避免了口服给药对胃肠道的刺激,同时又降低了药物对肝脏的毒性,并且起效快,维持时间长,生物利用度较高。

如王亚瑜[11]利用护理干预配合中药直肠滴入治疗中风后便秘,将麻仁30g,白芍20g,大黄l0g后下,枳壳l0g,太子参15g,当归20g,生白术l0g,厚朴l0g,煎成汤剂,每日1剂,直肠滴入,有效率92.3%。

盖海云[12]等治疗脑卒中急性期便秘患者,采用加味承气汤直肠滴注,有效率为90.48%。

中药直肠滴入不仅提高了药物的利用率,而且起效快、副作用小,便于临床推广运用。

2内治法中药内服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根据疾病的不同治疗时机和不用证型,通过调节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平衡,因人施治,辨证用药,进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如张学山[13]用麻子仁汤加减治疗中风病人便秘120例,阴血亏虚者加用玄参、麦冬、生地;气虚者加用黄芪、党参、白术,每天1剂,水煎服,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治愈98例,好转15例,未愈7例,有效率为94. 1%。

张昱[14]等用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脑卒中急性期风火上炎证便秘,治疗7天总有效率91.4%,治疗14 天总有效率为97.1 %。

孙鹏[15]等用芪地通便汤治疗中风偏瘫病人气阴两虚型便秘,治疗结束后4周,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都较对照组高。

因此,诸药合用,滋肾润肠,补气行滞通便,可以促进胃肠蠕动,缩短排便时间,提高患者排便通畅之能。

刘海波[16]用凉膈散加减治疗急性中风并发便秘症61例,结果有效率为93.4%。

马达[17]用新加黄龙汤加味治疗40例中风便秘(生大黄9g、芒硝3g、玄参15g、生地黄15g、甘草6g、人参6g、麦冬15g、当归5g、姜三片),有效率90%。

中风后便秘患者多气血阴阳失衡,气虚则无力行舟,大便在大肠内停留过久,郁而生热,热则耗津,加之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上下不通,所以大便干燥难解。

治宜益气养阴,润肠通便,调整阴阳,使清气升,浊气降,腑气得通,大便得解。

3内外兼治联合运用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联合运用,即避免某一种治疗方法的局限性,同时又提高了治疗效果。

3.1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岳志平[18]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及护理治疗60例中风后便秘患者,针刺双侧支沟、大肠俞、大横、天枢、上巨虚、足三里,拔针后取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各0.5 mg,1次/d,7d为1疗程,有效率为91.4%。

3.2 针药结合强峰[19]用中风1号配合针刺治疗脑性便秘,中风1号的组成:黄芪、赤芍、熟地、当归、桃仁、红花、地龙等,针刺:天枢、八髎穴、大肠俞、小肠俞,有效率93%。

魏玉华[20]用四磨汤口服液结合水针治疗中风急性期便秘,有效率84.22%。

3.3药摩结合邱新英[21]等用通便汤配合腹部按摩治疗老年中风后瘫痪便秘,通便汤:肉从蓉、炒谷芽、炒麦芽、黄芪各15g,熟地20g,山药30g,获苓、白术、制半夏各12g,当归9g,知母l0g,制大黄6g,陈皮5g。

每日1剂,分2次餐后1小时温服。

腹部按摩:在脐周从右下腹开始顺时针方向按摩。

每次20分钟,每天早晚各1次,于餐后2小时进行,结果有效率78.46%。

3.4灸摩结合罗悦芹[22]用艾灸联合腹部按摩治疗中风患者便秘,艾灸:神阙、天枢、足三里;腹部按摩:右手中指置于中脘穴,其余四指顺势贴于腹壁顺时针方向揉动30次;揉按天枢穴:双手中指分别置于左右天枢穴,由内向外按揉50次;按摩脐部:右手掌置于脐部,左手掌按在右手背上顺时针方向揉动30次;掌推侧腹:沿结肠解剖位置从右下腹向上至左下腹依次推揉30次。

每次约持续15 min,每日2次,结果治疗1周后,有效率92.5%。

讨论中医治疗便秘强调从整体出发,辩证论治。

针灸治疗便秘,方便、经济、痛苦小、无副作用、没有药物的依赖性,患者易于接受,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临床应推广应用。

其他治疗方法,如穴位按摩、穴位埋线、中药直肠导入都有各自的优势,短期疗效尚可,但是远期疗效不佳,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而中药汤剂对于中风昏迷的病人只能通过鼻饲或胃管给药,并且不适的口感亦让患者难以接受并坚持长期服用;中风患者出现便秘的时期不一样,有出现在急性期的,也有出现在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便秘的证型也不一样,临床用中药汤剂时应从多方面综合考虑,辩证施治,因人制宜,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有的中药汤剂对急症便秘患者不能即用即效,所以临床应研发中药注射剂,以填补泻下剂中没有中药注射剂的空白。

多种方法联合运用治疗中风后便秘是当今社会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

同时,医务工作者和家属还应给予患者精神支持、心理疏导,鼓励其战胜疾病。

目前,国内外对中风后便秘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不明确,病例排除标准不统一,科研设计不合理,随机、对照、盲法等描述欠佳,数据处理的可信度较差等,今后应进行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盲法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以更好地评价中医疗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在当今社会,很多人对中风后便秘的危害认识还存在不足,我们应该普及这方面的知识,做到早预防,早治疗。

参考文献[1]任珍,吴清明,李丹丹,刘未艾,李向荣,林旭明.调气通腑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便秘.中国针灸,2013,33(10):893-894[2]方芳,龚燕.热敏灸配合针刺在脑卒中后虚型便秘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10):2323-2326.[3]李淑芝,刘广丽,王威岩,张宝厚,陈雪莹.头穴透刺配合温针灸治疗中风后虚秘患者30例疗效观察.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5):571-572[4]毛亮,张威,张明波.眼针配合腹部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观察.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7):1747-1749[5]黄小丽,陈晓娜.穴位按摩配合辨证饮食治疗中风后便秘33例.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7):48-49[6]郭敏慧,陈雪莲,江月卿.穴位按摩干预中风后便秘的效果观察.全科护理,2011,9(6)期):1624-1625[7]刘耀东,段海平, 孙丽萍, 马俊保.小承气汤沐浴脐周治疗中风便秘.中国民间疗法,2010,18(5):20[8]张艳霞.神阙穴贴敷治疗中风患者便秘50例.光明中医,2012,27(10):2039-2040[9]杨贺一.穴位埋线治疗中风后便秘22例临床观察.国医论坛,2012,27(5):25[10]吴文锋,黄凡,聂斌.穴位埋线治疗中风后便秘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11 ( 30 ) 4 :225-226[11]王亚瑜.护理干预配合中药直肠滴入对中风后便秘患者疗效的影响.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7:588-589[12]盖海云,聂亚娥,宁亚利.加味承气汤直肠滴注在治疗脑卒中急性期的应用.陕西中医,2011,32(6):675-676[13]张学山.麻子仁汤加减治疗中风病人便秘120例.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2):49-50[14]张昱,王爱梅.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脑卒中急性期风火上炎证便秘35例疗效观察.新中医,2010,42(7):15-16[15]孙鹏,刘东.芪地通便汤治疗中风偏瘫病人气阴两虚型便秘临床研究.中医临床研究2014,6(19):85-86[16]刘海波.凉膈散加减治疗急性中风并发便秘症61例.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1):34-35[17]马达.新加黄龙汤加味治疗中风便秘40例疗效观察.中医临床研究,2013,5(7):89-90[18]岳志平.针刺配合穴位注射及护理治疗中风便秘60例临床观察.中医药导报,2011,17(2):87-88[19]强峰.中风1号配合针刺治疗脑性便秘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3):356[20]魏玉华.四磨汤口服液结合水针治疗中风急性期便秘45例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8):955-956[21]邱新英,王晨瑶.通便汤配合腹部按摩治疗老年中风后瘫痪便秘65例.浙江中医杂志,2013,18(6):429[22]罗悦芹.艾灸联合腹部按摩对中风患者便秘的疗效.光明中医2013,28(11):2337-2338第一作者:陈爱霞,女,(1988--),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针刺对中风病及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