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调解教案
教案 第二单元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员
第二单元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员(一)本单元学习目标和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性质、组织形式和工作制度;掌握人民调解员的条件和行为规范;了解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产生方式和人员构成。
本单元内容需前导课程做支撑,如宪法、村委会居委会组织法、民事诉讼法等,要求学生联系相关知识进行学习,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标。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性质、组织形式以及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产生方式。
解决的方法:《人民调解法》第七条规定了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性质,第八条规定了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形式。
第九条规定了委员的产生方式。
讲解此内容必须联系《宪法》第111条、村(居)委会组织法、《民事诉讼法》第16条的规定。
此外还要联系《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等法规、规章等相关内容,加以阐述。
(三)教学方法:以《人民调解法》第六条至第十五条的规定为主线,有重点地阐释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的内容,以启发式方法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前导课程的相关内容;以讲授式方法为主,讲清讲透重点难点问题,做到逻辑缜密、思路清晰、重点突出,便于学生领会和掌握。
(四)学习方法:任课教师通过启发式方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学习方法就是实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五)教学内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性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形式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产生和组成人民调解员的构成、任职条件和工作纪律(六)教学过程:第一环节:联系第一单元人民调解的本质特征,即群众性、自治性和民间性的特征,引出“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第七条),即调委会的性质。
这一环节要启发、引导学生回顾宪法、组织法、民诉法的相关内容,以加深对调委会性质的理解。
第二环节:《人民调解法》第八条规定了调委会的组织形式和人员构成。
本单元主要采用讲授法,联系宪法和村(居)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使学生掌握:1、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这也是宪法的要求。
人民调解教案
人民调解教案一、背景介绍人民调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效的基层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方式。
为了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培养一支专业化的调解队伍,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普遍开展了人民调解教育培训工作。
本文将以某市人民调解教案为例,探讨人民调解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二、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在全体人民调解员中加强调解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调解能力和专业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为矛盾纠纷当事人提供高质量的调解服务。
2. 教学内容(1)人民调解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2)人民调解员的角色与职责;(3)人民调解程序和技巧;(4)案例分析与模拟实践;(5)人民调解工作中的纠纷分类与矛盾处理。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演示等方式,向学员介绍人民调解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法律依据等内容,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
2. 案例分析选取实际参与调解的案例,让学员分析案件的具体情况、当事人的意见和要求,并引导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出矛盾纠纷的关键点和解决思路。
3. 模拟调解将学员分组,模拟真实的人民调解过程,从问题提出、沟通交流、协商达成一致等各个环节进行训练,培养学员的调解能力和技巧。
4. 视频学习邀请专业人士录制人民调解案例,并通过视频形式向学员展示,让学员在观看的过程中了解调解的具体过程和技巧。
四、教学评估方法1. 课堂测试在理论教学环节结束后,进行课堂测试,测试学员对人民调解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评估通过学员对案例的分析,评估其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调解能力评估通过模拟调解的方式,评估学员在实际操作中的调解能力和技巧。
五、教学计划人民调解教育培训可以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教学计划如下:1. 初级阶段(1)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的介绍:2小时(2)案例分析:4小时(3)模拟调解:4小时(4)调解能力评估:2小时2. 中级阶段(1)人民调解员角色与职责的介绍:2小时(2)人民调解程序和技巧:4小时(3)模拟调解:6小时(4)调解能力评估:2小时3. 高级阶段(1)纠纷分类与矛盾处理:2小时(2)案例分析与模拟实践:6小时(3)调解能力评估:2小时六、教育培训效果评估针对不同阶段的人民调解员,可以进行定期的考核和评估,划分等级,根据不同等级给予相应的岗位晋升和待遇提升,以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整体质量。
人民调解员培训教案
人民调解员培训教案孙淑萍一、人民调解工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内在联系。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六句话,31个字)。
“和谐”这一中国式的传统精神在新世纪建设小康社会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赋予了时代意义。
人民调解工作作为中国传统经验,与和谐社会有着必须联系。
1、人民调解工作符合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
“和谐社会”首先是人本社会,是尊重权利,崇尚人文关怀的社会。
我国第四次修宪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了国家的根本大法。
人民调解面向基层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开展工作,特别是协助基层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运用法律的手段,疏导、化解涉及群众合法权益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群众性事件,建立了人民调解与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共同化解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运行机制。
成为基层党委、政府广泛联系群众,服务社会的桥梁和纽带。
基层党支部通过人民调解工作彰显其知民、亲民、爱民、便民、助民的执政理念。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调解工作有利于增进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理顺群众情结,稳定社会秩序,使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互相协调,方向一致,加快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2、人民调解符合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和为贵”乃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建设和谐社会值得借鉴的传统东方智慧,而人民调解正是“和为贵”的制度实践机制。
随着整个社会法制意识的觉醒,有些人曾一度进入诉讼误区,总认为解决矛盾纠纷的最佳方法是诉讼,因此一旦产生纠纷,哪怕是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对薄公堂。
当然,在公民法制观念增强、法制意识提升的情况下,人们依法维权的意识值得提倡,但是也要考虑是否无谓浪费了诉讼成本。
因此,在某种情况下,打官司并非是解决纠纷的最佳途径。
俗话说:“一场官司十年仇”。
经过法院审理、判决、执行后,虽然纠纷本身划上了句号,得到最轻处理。
人民调解工作计划(通用27篇)
人民调解工作计划(通用27篇)人民调解工作计划篇1北胡村人民调解委员会20__年调解工作将以全面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开展好人民调解工作,特指定年度民调工作计划一、领导重视。
村委会全体成员把调解工作纳入本村头等大事来抓,强化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职责,扎扎实实抓好调解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村委会坚持做到每季召开有调解员等列席的调解会议,研究、讨论每季的调解纠纷情况。
二、认真开展矛盾排查、化解。
随着村内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外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加,使我村调解工作任务加重,如何正确引导村民掌握法律知识,正确处理邻里间矛盾纠纷,维护村民合法利益,是我们调解工作重点,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内部,化解在萌芽状态,预防纠纷,防止矛盾激化。
我们村根据民间纠纷情况,召开会议研究、分析,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团结互谅互让。
三、帮教“两劳”,转化思想。
认真抓好“两劳”释解人员的帮教工作,对村内的“两劳”释解人员,设专人负责包干管理,每月定期回访,对他们实行人性化的帮助管理,以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以此来增强他们的生活勇气,协助他们找工作增强他们自食其力。
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并在生活上予以关心和帮助,使“两劳”人员在村帮教领导小组的帮教下无重新犯罪。
四、定期宣传,增强意识。
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定期组织村内单位、村民参加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密切注视和加强人民防线建设,确实消除各类治安隐患和加大力度对薄弱环节的督促管理。
村干部与民警经常入户,发放警民联系卡,宣传法制等工作。
村委会利用自身优势,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倡导法制观念,通过宣传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村民的法制意识,运用图片展、讲座、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大造声势,形成浓厚的氛围。
针对毒品对青少年的严重危害,我们将组织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广大村民“拒绝毒品,远离毒品”,努力提高村民防范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
高职《人民调解实务》教学大纲
《人民调解实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人民调解实务课程是法律事务专业(基层法律服务方向)一门阐述人民调解基本法律制度、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基本人民调解技能的专业核心课程。
二、课程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掌握人民调解基本法律制度、基本调解理论,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人民调解方法和基本,为将来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能基础。
三、学时安排(54学时)单元一人民调解基本法律制度(8学时)单元二民事纠纷的识别与受案(4学时)单元三人民调解的主要方法(3学时)单元四人民调解的主要技巧(3学时)单元五赡养纠纷的调解(4学时)单元六离婚纠纷的调解(4学时)单元七损害赔偿纠纷的调解(4学时)单元八土地承包纠纷的调解(2学时)单元九群体性纠纷的调解(2学时)单元十其他纠纷的调解(2学时)单元十一人民调解协议的制作、效力判断与履行(2学时)单元十二其他人民调解文书的制作与管理(2学时)四、教学内容单元一人民调解法律制度(8学时)【知识目标】:根据人民调解员的岗位要求,掌握我国人民调解法律制度、相关法律规定;熟悉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任务、形式、组成与主要工作制度。
【基本知识】:1.人民调解的概念与任务;【工作任务】:通过实地调查、教师讲解、影视资料等方式,了解人民调解的基础知识,为能够上岗调解纠纷创造基本条件。
【情境设计】1.以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到驻地或学校所在地的司法所、居委会(村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走访、参观、咨询;2.浏览省内主要城市司法局人民调解网页;3.学生完成调研报告;4.学生自我评价调研效果;5.教师点评、总结调研活动情况。
一、掌握人民调解的概念与任务(学时4)【知识目标】:熟悉人民调解员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基本任务;了解人民调解的概念与特征;了解人民调解的地位、作用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能力目标】:具备开展实地走访与咨询的实践能力。
【基本知识】:1.人民调解的概念与特征;2.人民调解的任务;3.人民调解的地位、作用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人民调解培训教案
人民调解培训教案教案标题:人民调解培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人民调解的概念、原则和作用;2. 掌握人民调解的基本流程和方法;3. 培养学员的调解技巧和沟通能力;4. 培养学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教学内容:1. 人民调解的概念和原则a. 人民调解的定义和意义b. 人民调解的基本原则:自愿、公正、公平、保密c. 人民调解的法律依据和法律责任2. 人民调解的基本流程a. 调解前准备工作:了解案情、召集当事人、明确调解目标b. 调解过程:开场白、当事人陈述、争议焦点梳理、利益分析、协议达成c. 调解记录和文书:调解书、调解协议书的撰写和签署3. 人民调解的方法和技巧a. 有效沟通技巧:倾听、表达、总结、引导b. 利益分析方法:明确当事人的利益诉求,寻求共同利益点c. 协商谈判技巧:平等互利、寻求妥协、化解矛盾4. 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a. 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法律程序b. 职业道德的培养:保持中立、保密、公正,维护调解形象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人民调解的定义和意义,引发学员的兴趣和思考。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人民调解的概念、原则和基本流程。
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员分析案情,理解调解过程和方法。
4. 技能训练:组织学员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调解过程,练习沟通技巧和利益分析方法。
5. 法律知识学习: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学员了解法律责任和职业道德要求。
6. 案例讨论:组织学员讨论典型案例,分析调解方法和技巧的应用。
7. 总结归纳:总结人民调解的要点和学习收获,强调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要求学员撰写一份人民调解案例分析报告,结合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分析和评价。
教学评估:1. 角色扮演评估:观察学员在模拟调解中的表现,评估其沟通技巧和利益分析能力。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评估学员对人民调解案例的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3. 课堂讨论评估:评估学员对人民调解方法和技巧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人民调解实践教学(3篇)
第1篇一、引言人民调解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化解矛盾纠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培养具备人民调解能力的人才,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将探讨人民调解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方法以及实践效果。
二、人民调解实践教学的重要性1. 增强学生理论素养人民调解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人民调解的理论基础、法律依据和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为今后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2.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人民调解实践教学通过模拟真实案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锻炼沟通、协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人民调解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培养敬业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4.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通过人民调解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矛盾,学会运用人民调解方法化解矛盾纠纷,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三、人民调解实践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矛盾焦点、调解方法、调解结果等,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模拟调解法模拟真实的人民调解场景,让学生扮演调解员、当事人等角色,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专家讲座法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调解员、法官等专家进行讲座,为学生传授人民调解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4. 社会实践法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到基层调解组织实习、参与社区调解工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四、人民调解实践教学效果1. 提高学生理论素养通过人民调解实践教学,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人民调解的理论知识,为今后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2.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沟通、协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人民调解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 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人民调解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培养敬业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人民调解培训教案
人民调解培训教案一、教案简介人民调解是一种有效解决社会矛盾和纠纷的非诉讼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人民调解员作为社会调解的重要力量,需要经过培训提升其调解技能和素养。
本教案旨在为人民调解员的培训提供参考,全面介绍人民调解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流程和重点问题,以提高人民调解员的调解水平。
二、教学目标1.了解人民调解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掌握人民调解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熟悉人民调解的操作流程和关键环节;4.了解人民调解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应对方法;5.培养人民调解员的调解技能和素养。
三、教学内容1.人民调解的基本概念人民调解是指由人民群众直接参与、通过调解员协助,采用宽松的程序和灵活的方式,促使争议双方达成协议的一种纠纷解决方式。
2.人民调解的基本原则(1)自愿原则:调解双方参与调解的前提是自愿,不能强制调解;(2)公正公平原则:调解过程中应当保证公正、公平,避免偏袒任何一方;(3)保密原则:调解员应当保守调解过程中了解到的秘密,对相关信息进行保密;(4)协议原则:调解员通过调解,促使争议双方达成协议,协议达成后具有法律效力;(5)法律原则:调解行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3.人民调解的基本方法(1)协商调解:通过双方自愿的协商达成调解协议;(2)说理调解:通过调解员以理服人的方法促使双方达成协议;(3)调查调解:调解员深入了解争议双方的情况,通过调查取证的方式进行调解;(4)引导调解:调解员通过引导双方重新认识冲突的本质,促使双方达成协议。
4.人民调解的操作流程(1)受理:当事人申请人民调解后,调解员受理并准备调解材料;(2)约见:调解员与争议双方约见,了解案件情况并进行初步分析;(3)调解:调解员采用合适的调解方法,进行调解工作;(4)达成协议:当事人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后,调解员将协议书送达给双方确认;(5)存档:调解协议存档,并告知当事人享有的维权权利。
5.人民调解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方法(1)情绪不稳定的当事人:调解员应冷静对待,倾听其诉求,稳定其情绪,通过沟通化解冲突;(2)法律知识短缺的当事人:调解员应充分解释相关法律知识,引导其理性解决纠纷;(3)双方分歧较大:调解员应客观公正地评判争议双方的理由,寻找双方的共同点,并协助达成妥善的解决方案;(4)多方参与的调解:调解员应保持中立,合理引导各方发表观点,全面了解矛盾纠纷的各个方面,推动双方的妥善解决;(5)冲突激化:调解员应及时干预,制止双方的激化行为,通过疏导缓解紧张气氛,使双方回归理性。
人民调解实务教学设计
人民调解实务教学设计人民调解是一种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通过调解员的中立公正角色,帮助当事人自主协商解决争议。
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围绕人民调解的实务教学设计展开,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
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民调解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程序,熟悉相关法律法规;2.掌握调解员的职责和技能,包括沟通、引导、化解矛盾等;3.培养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调解等方式,提高解决纠纷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公益意识,以建设和谐社会。
二、教学内容1.人民调解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人民调解的基本程序和要求;3.调解员的职责和素质要求;4.人民调解案例分析和模拟调解。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律法规和理论知识: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介绍人民调解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程序,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2.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人民调解的实际操作过程,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3.模拟调解: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分别扮演当事人和调解员的角色,模拟真实的人民调解过程,锻炼学生的调解技巧和沟通能力;4.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练调解员在不同纠纷情境下的应对方式和解决方法。
四、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课后布置相关问题,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2.模拟调解表现评价:根据学生在模拟调解中的表现评价其调解能力、沟通技巧等;3.期末论文或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关于人民调解的案例分析、个人经验心得等论文或报告,以检验学生对该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和综合运用能力。
以上就是人民调解实务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通过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评价的设置,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调解能力和法律素养,逐步发展综合解决纠纷的能力,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同时,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调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民调解法》培训讲稿
深入贯彻《人民调解法》开创新时期人民调解新局面大家好,《人民调解法》已经颁布实施三年多了,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这项法律,今天我与大家来共同学习。
2010年8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人民调解法》,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规范人民调解工作的法律,它的颁布实施,对于完善人民调解制度,促进人民调解工作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对于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关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此,我就《人民调解法》的内容作一下简要的讲解:一、《人民调解法》的主要内容人民调解的定义: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
归纳起来,《人民调解法》有七大亮点:亮点一人民调解制度华丽转身。
此次立法使人民调解制度实现了由“法规”到“法律”的重要转变。
因此,这次颁布的《人民调解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人民调解工作的法律,它意味着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实现了“法律”化的重要转变,从而使人民调解工作进一步实现了有法可依,步入规范化、法制化的发展轨道。
亮点二当事人权利受到尊重。
法律明确规定了当事人自愿平等、不违法、尊重当事人权利的原则。
当事人不管是在调解前,还是调解中,甚至是调解后都可以放弃调解转而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亮点三调解员少了后顾之忧。
法律规定人民调解员从事调解工作,应当给予适当的误工补贴;因从事调解工作致伤致残,生活发生困难的,当地人民政府应提供必要的医疗、生活救助;在人民调解工作岗位上牺牲的人民调解员,其配偶、子女按照国家规定享受抚恤和优待。
亮点四当事人拥有完全话语权。
法律明确规定当事人不仅有接受调解的权利,也有拒绝调解的权利,可以要求调解不公开进行,也可以要求调解公开进行,而且规定当事人在人民调解活动中享有选择或者接受人民调解员、接受调解、拒绝调解以及要求终止调解等四项权利。
亮点五可与其他调解形式衔接。
人民调解法讲座教案
人民调解法讲座教案第一章:人民调解法的概述1.1 人民调解法的定义1.2 人民调解法的基本原则1.3 人民调解法的适用范围1.4 人民调解法的作用和意义第二章: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和职责2.1 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设立和组成2.2 人民调解员的条件和选拔2.3 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职责和权力2.4 人民调解工作程序和流程第三章:民间纠纷的调解3.1 民间纠纷的定义和类型3.2 民间纠纷调解的条件和程序3.3 调解方法和技巧3.4 调解协议的效力第四章:人民调解与诉讼的关系4.1 人民调解与诉讼的区别和联系4.2 人民调解协议与法院判决的关系4.3 人民调解在诉讼中的作用和地位4.4 人民调解与诉讼的衔接机制第五章:人民调解法的法律责任与保护5.1 违反人民调解法的行为及其法律责任5.2 人民调解工作中的侵权行为及处理5.3 人民调解员的权益保护5.4 人民调解法的监督与检查第六章:人民调解案件类型与调解技巧6.1 婚姻家庭纠纷的调解技巧6.2 邻里纠纷的调解技巧6.3 合同纠纷的调解技巧6.4 劳动争议纠纷的调解技巧第七章:特殊情况下的人民调解7.1 涉及群体性纠纷的调解7.2 跨区域纠纷的调解7.3 敏感性纠纷的调解7.4 网络纠纷的调解第八章:调解中的心理沟通与引导8.1 心理学在人民调解中的应用8.2 倾听与同理心的技巧8.3 情绪管理与压力释放8.4 引导双方达成共识与和解第九章:人民调解工作的创新与发展9.1 新时代背景下的人民调解工作挑战9.2 科技手段在人民调解中的应用9.3 社会力量参与人民调解的探索9.4 人民调解工作发展趋势第十章:人民调解法的宣传与普及10.1 人民调解法宣传的重要性10.2 宣传手段与方法的多样性10.3 人民调解法普及教育的实施10.4 增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与调解文化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人民调解法的定义与作用:理解人民调解法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社区人民调解的讲义(精)
社区人民调解的讲义(精)1、人民调解的内涵2、人民调解的任务3、人民调解的矛盾类型难点1、人民调解的程序2、人民调解操作过程教学方法1、小组设计2、小组讨论3、案例分析4、讲授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说明备注课堂导入1、问题导入:什么是社区人民调解:人民调解是在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公德等依据,由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人员对当事人采取讲道理、说服教育、规劝疏导,促进纠纷当事人互谅互让,平等协商,自愿达成或处理纠纷的协议,以消除矛盾,解决纠纷与矛盾的一种群众性司法活动。
2、案例导入:化解业主与物业公司矛盾通过“ 化解业主与物业公司矛盾”这一案例,加强学生对人民调解的认识,调解社区人民调解在社区服务中的重要性。
授课大纲1、社区人民调解概念、功能2、社区人民调解案例3、社区人民调解矛盾类型4、社区人民调解程序课堂练习1、根据社区人民调解的理解,讨论社区应如何有效的开展人民调解?2、人民调解在处理社区矛盾中的作用?3、以小组的形式讨论社区人民调解中如何处理论理困境?课堂案例1、案例1---化解业主与物业公司矛盾,通过呈现业主与物业公司的矛盾,让学生了解社区人民调解在维系社区稳定中的作用。
2、案例2--成立道德法庭通过成立道德法庭,对社区中存在的不道德行为进行调解。
3、案例3--油烟扰民纠纷调节运用社区人民调解的程序,调解扰民纠纷。
单元小结单元小结:社区人民调解包括人民调解与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及社区人民调解。
本单元要求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程实训的方式,了解我国人民调解的概念、任务、矛盾类型,能通过分析人民调解的程序,依据调解的操作过程,调节社区矛盾。
作业布置1、按照人民调解的步骤,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案例,设计一份人民调解方案?2、结合实际,讨论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优缺点?3、简述社区人民调解在社区服务中的重要性?教学内容及进程案例导入1:---化解业主与物业公司矛盾案例背景:一、难题简况县学社区云石小区是老小区,有居民1200户,老小区经改造引进经纬物业公司后,小区业主与物业之间一直矛盾不断。
第1教案:社区人民调解(1) ——社区人民调解概述
15日早上,有居民看到477号的装修情 况,马上来到小区,情绪激动地向左邻右舍 讲述看到的情况, 40户居民马上炸开了锅, 急不可待地来到现场,要求老板出来对话, 两个老板看到如此激烈的场面,不敢承认自 己就是老板,只是谎称自己只是打工的。 居民们一看找不到老板,就一齐涌向南 雅社区,要求社区调委会帮他们解决,居民 提出要求主要有两点:一是立即停止施工, 并要求对房屋进行安全鉴定;二是要求老板 马上出来对话,以协商赔偿事宜。并扬言如 果这些要求达不到就组织所有居民到市里上
案例引导:
今年三月七日上午,彭阳县白阳司法所来了一位中年妇 女,此人一脸血迹,身上几处伤痕,一进门就泣不成声,工 作人员见此情形急忙上前扶她坐在沙发上,倒上一杯热茶, 稳住了她的情绪。 经详细询问,此人是白阳镇老庄村海河队农民马某,她 的丈夫刘某经常因家庭生活琐事殴打她,也经常虐待她和两 个孩子。这次因家庭生活琐事刘某又将马某毒打一顿。 工作人员了解此事后,给当事人马某作了大量思想工作, 并立即和村队干部取得联系,通知刘某,调查此纠纷的详细 情况。经用手机联系,终于在中午十二时在其亲戚家找到了 刘某,刘某当时的态度也不好,经过再三说服, 才愿意到司法所进行调解处理。
一、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定义及 法律地位
• (一)人民调解委员会定义 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 及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设立的,在基层人民政府 和基层人民法院指导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 组织。它被定位为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 其调解属于一种民间性纠纷解决机制。 • (二)人民调解委员会特征 1、人民调解委员会是群体性自治组织; 2、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调解民间纠纷; 3、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要在基层人民政府、 司法行政机关和基层人民法院指导下进行。
调解员培训班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人民调解员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二、培训目标:1. 提高调解员对人民调解工作的认识,明确调解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增强调解员的法律知识储备,提升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纠纷的能力。
3. 学习和掌握调解技巧,提高调解工作的效率和成功率。
4. 培养调解员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培训对象:各级各类调解员四、培训时间: 2天五、培训内容:第一部分:人民调解概述1. 课程时间: 1课时2. 教学内容:- 人民调解的定义、性质和作用- 人民调解的历史与发展- 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区别第二部分:法律知识讲解1. 课程时间: 2课时2. 教学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重点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解读- 常见矛盾纠纷处理的法律适用第三部分:调解技巧与方法1. 课程时间: 2课时2. 教学内容:- 调解前的准备工作- 调解过程中的沟通技巧- 调解策略与方法- 调解协议的制作与履行第四部分:案例分析1. 课程时间: 1课时2. 教学内容:- 成功案例分享- 失败案例剖析- 如何从案例中学习与提高第五部分:互动交流1. 课程时间: 1课时2. 教学内容:- 学员提问与解答- 调解工作经验交流- 模拟调解练习六、培训方法:1. 讲授法:由专业讲师进行系统讲解。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学员理解和掌握调解技巧。
3. 互动交流法:鼓励学员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培训效果。
4. 模拟调解法:设置模拟调解场景,让学员在实践中提升调解能力。
七、培训考核:1. 考核方式:课后作业、模拟调解考核、笔试。
2. 考核内容:法律知识掌握程度、调解技巧应用能力、沟通协调能力。
八、培训总结:1. 课程总结:对本次培训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员反馈:收集学员对培训的反馈意见,为今后培训提供改进方向。
3. 颁发证书:对完成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九、课后作业:1. 针对培训内容,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人民调解教案
第一章人民调解概述第一节人民调解的概念和特征一、调解的含义调解是指在第三方的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社会公序良俗为依据,对纠纷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劝说,促使他们互谅互让,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
二、人民调解的含义人民调解,是指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依据法律、法规、规章、政策以及社会公德、公序良俗等,对涉及民事权利义务的民间纠纷,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通过说服教育和规劝疏导的方法,促使当事人双方在自愿平等和互相谅解的前提下,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
它是人民群众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一种群众性自治活动。
三、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的区别1、调解主持机构不同 ;2、调解的性质不同 ;3、调解权的来源和性质不同 ;4、调解的范围不同 ;5、调解适用的程序不同 ;6、调解协议的效力不同四、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1、调解主持机关不同 ;2、调解的性质不同 ;3、调解对象的范围不同 ;4、法律效果不同五、人民调解的特征1、人民调解是纠纷当事人自愿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自愿、平等地达成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人民性2、它是群众性自治活动——自治性3、调解协议,具有合同性质,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准司法性4、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及时5、方便群众——便捷第二节人民调解的任务一、通过调解民间纠纷防止纠纷激化升级二、大力开展法制宣传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三、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第三节人民调解在法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人民调解在法治社会中的地位1、人民调解制度是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人民调解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力量3、人民调解是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独立力量二、人民调解在法治社会中的作用1、人民调解是为群众排忧解难、为政府减负分压的“减压阀”2、人民调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3、人民调解是沟通人民群众与人民政府相互关系的重要渠道第四节人民调解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一、人民调解的现状1、社会矛盾呈现多样性复杂性、调处难度大的特点2、人民调解工作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普遍较低3、人民调解工作的行政化与人民调解工作的自治性之间存在矛盾二、人民调解的发展前景专业化、规范化、社会化第二章人民调解的组织架构第一节人民调解组织概述一、人民调解组织的概念:人民调解组织是指导在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的指导下,对公民之间有关人身、财产权益和其他日常生活发生的民间纠纷进行调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人民调解法_讲课稿
1954年,政务院颁布《人民调解委员会暂行组 织通则》,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是群众性的调解 组织,任务是调解民间一般民事纠纷与轻微刑事 案件,并通过调解进行政策法令的宣传教育。 1989年国务院发布《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 对人民调解委员进行规范,并同时废止 《人民调 解委员会暂行组织通则》,进一步促进了人民调 解工作的发展。1991年4月9日开始施行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把调解工作列入“基 本原则”一章。公安、司法机关都有调解民间纠 纷的职权,这种调解是公安、司法工作的补充。 2002年9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 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依法确认调 解协议将于民事合同性质并依法确认其效力。 2002年9月26日司法部出台《人民调解若干规定》, 对人民调解工作作出具体规定。
第十六条 人民调解员从事调解工作,应当 给予适当的误工补贴;因从事调解工作致伤 致残,生活发生困难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 提供必要的医疗、生活救助;在人民调解工 作岗位上牺牲的人民调解员,其配偶、子女 按照国家规定享受抚恤和优待。
六、人民调解协议书的制作
《人民调解法》关于调解协议的规定: 第二十八条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 调解协议的,可以制作调解协议书。当 事人认为无需制作调解协议书的,可以 采取口头协议方式,人民调解员应当记 录协议内容。 第二十九条 调解协议书可以载明下列事 项: (一)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二)纠纷的主要事实、争议事项以及各 方当事人的责任 (三)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的内容,履行 的方式、期限。 调解协议书自各方当事人签名、盖章或 者按指印,人民调解员签名并加盖人民 调解委员会印章之日起生效。调解协议 书由当事人各执一份,人民调解委员会 留存一份。
第一条 为了完善人民调解制度 ,规范人民调解活动,及时解 决民间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 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四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 间纠纷,不收取任何费用。 第五条 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负 责指导全国的人民调解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 政部门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的 人民调解工作。 基层人民法院对人民调解委员 会调解民间纠纷进行业务指导
XX学校人民调解工作实施方案
XX学校人民调解工作实施方案为适应新时期校园矛盾纠纷发展变化的新趋势,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特有优势和作用,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校园纠纷,保护学生、学校的合法权益,营造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司法部关于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的意见》《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湖北省人民调解规定》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此方案。
一、工作目标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作用,关注校园、服务校园,及时妥善、公平、公正地化解校园矛盾纠纷,维护校园和谐稳定,推进依法治校。
二、工作原则(一)依法依规原则。
开展校园纠纷人民调解工作不得违背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遵循社会公德,不损害公共利益和第三方合法权益。
(二)自愿平等原则。
开展校园纠纷人民调解工作,以双方当事人同意调解为前提,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者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三)属地管理原则。
本校纠纷一般由本校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调解,经调解未成功或重特大的校园纠纷可由县校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司法行政和教育行政部门协作联动,指导调解。
三、工作范围依法调解校园内发生的教师之间、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师、学生与学校之间,以及学校与其他公民、法人、社会团体之间的纠纷。
四、工作措施(一)设立机构1.成立XX校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负责从事本校园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
2.本校校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设主任1名,由校长担任;副主任1名,由学校分管安全的政教主任担任,负责其具体事物;委员X人,由本校法制副校长X,校委会成员XXX,家长代表X等担任。
(二)设立调解室本校校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地点设在政教处办公室,悬挂人民调解工作标识,调解室名称为“XX校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人民调解报告实训课
一、课程背景人民调解工作是我国司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
为了提高学生对人民调解工作的认识和实践能力,我校特开设了人民调解报告实训课。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模拟调解等环节,使学生深入了解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性,掌握调解技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人民调解的概念、原则和程序;2. 掌握人民调解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5.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三、课程内容1. 人民调解概述(1)人民调解的概念和特点(2)人民调解的原则和程序(3)人民调解的历史和发展2. 人民调解员的角色和职责(1)人民调解员的素质要求(2)人民调解员的工作职责(3)人民调解员的权益保障3. 人民调解的技巧和方法(1)调解前的准备工作(2)调解过程中的沟通技巧(3)调解过程中的调解策略(4)调解后的跟踪服务4.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案例,分析调解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2)探讨调解成功的经验和教训(3)总结典型案例中人民调解员的工作方法和技巧5. 模拟调解(1)分组模拟调解,让学生亲身参与调解过程(2)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3)点评学生模拟调解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人民调解的基本理论、原则和程序;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总结经验;3. 模拟调解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调解过程,提高实践能力;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5.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考核1.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模拟调解等环节的表现;2. 案例分析报告: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调解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3. 模拟调解成绩:对学生在模拟调解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第3教案 :社区人民调解(3)
15日早上,有居民看到477号的装修情况,马 上来到小区,情绪激动地向左邻右舍讲述看到的情 况, 40户居民马上炸开了锅,急不可待地来到现 场,要求老板出来对话,两个老板看到如此激烈的 场面,不敢承认自己就是老板,只是谎称自己只是 打工的。
居民们一看找不到老板,就一齐涌向南雅社区, 要求社区调委会帮他们解决,居民提出要求主要有 两点:一是立即停止施工,并要求对房屋进行安全 鉴定;二是要求老板马上出来对话,以协商赔偿事 宜。并扬言如果这些要求达不到就组织所有居民到 市里上访。
• (1)人身权利纠纷 • (2)婚姻纠纷与家庭纠纷 • (3)财产纠纷 • (4)邻里纠纷 • (5)生产经营性纠纷 • (6)损害赔偿纠纷 • (7)行政纠纷
案例:
• 4月6日凌晨一点钟,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街道泉外园 社区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经过社区调委会和有关 领导长达6个多小时的努力,一起因宾馆煤气排放 不畅致人死亡的赔偿纠纷终于达成了调解协议。死 者谭丽是某大学在校学生。3月21日,其男友焦某 从河南赶来为其过生日入住位于泉外园社区的海丰 宾馆。3月29日,正在宾馆房间内休息的谭丽突然 鼻子流血,全身不适,待医生赶来已经死亡。后经 法医鉴定和安监部门检测,系房间隔壁的宾馆锅炉 房排气管道架设不合理,导致排气不畅引发一氧化 碳中毒死亡。
• 根据给出的案例,请分析: (1)该纠纷涉及哪些人群和行政部门?
(2)该案例中,有哪些社区资源可以用于帮助协调 矛盾?
(3)如果你是社区调解委员会负责人,你将如何应 对?分小组讨论后,按社区人民调解的步骤设计调 解方案。
(4)评估在这个方案实施的各个步骤中将会遇到哪 些障碍,并讨论应对措施。
由该调解委员管辖。 • 2.当呈人双方户口不在同一个辖区,发生了纠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人民调解概述第一节人民调解的概念和特征一、调解的含义调解是指在第三方的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社会公序良俗为依据,对纠纷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劝说,促使他们互谅互让,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
二、人民调解的含义人民调解,是指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依据法律、法规、规章、政策以及社会公德、公序良俗等,对涉及民事权利义务的民间纠纷,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通过说服教育和规劝疏导的方法,促使当事人双方在自愿平等和互相谅解的前提下,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
它是人民群众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一种群众性自治活动。
三、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的区别1、调解主持机构不同 ;2、调解的性质不同 ;3、调解权的来源和性质不同 ;4、调解的范围不同 ;5、调解适用的程序不同 ;6、调解协议的效力不同四、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1、调解主持机关不同 ;2、调解的性质不同 ;3、调解对象的范围不同 ;4、法律效果不同五、人民调解的特征1、人民调解是纠纷当事人自愿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自愿、平等地达成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人民性2、它是群众性自治活动——自治性3、调解协议,具有合同性质,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准司法性4、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及时5、方便群众——便捷第二节人民调解的任务一、通过调解民间纠纷防止纠纷激化升级二、大力开展法制宣传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三、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第三节人民调解在法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人民调解在法治社会中的地位1、人民调解制度是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人民调解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力量3、人民调解是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独立力量二、人民调解在法治社会中的作用1、人民调解是为群众排忧解难、为政府减负分压的“减压阀”2、人民调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3、人民调解是沟通人民群众与人民政府相互关系的重要渠道第四节人民调解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一、人民调解的现状1、社会矛盾呈现多样性复杂性、调处难度大的特点2、人民调解工作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普遍较低3、人民调解工作的行政化与人民调解工作的自治性之间存在矛盾二、人民调解的发展前景专业化、规范化、社会化第二章人民调解的组织架构第一节人民调解组织概述一、人民调解组织的概念:人民调解组织是指导在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的指导下,对公民之间有关人身、财产权益和其他日常生活发生的民间纠纷进行调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目前,全国已经普遍建立了乡镇(街道)、村(居)委会、村(居)民小组三级调解组织,并逐步探索多种形式的人民调解组织,一些地区初步形成了纵向、横向有机联系的多级人民调解网络。
二、人民调解组织的特征1、群众性2、自治性第二节人民调解委员会一、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概念和法律地位人民调解委员会是在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指导下,以调解民间纠纷为主要职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人民调解委员会只是作为调解民间纠纷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而存在,不是一级国家机关。
二、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设立(一)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设立原则1.合法原则2.便于调解原则(二)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设立形式1.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2.乡镇、街道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3.企、事业单位根据需要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4.根据需要设立的区域性、行业性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三、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成1、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城市(社区)居民人民调解委员会、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成2、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成3、区域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的组成四、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任务1、调解民间纠纷,防止民间纠纷激化2、通过调解工作宣传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教育公民遵纪守法,尊重社会公德,预防民间纠纷发生3、向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所在单位和基层人民政府反映民间纠纷和调解工作的情况五、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方针调防结合、以防为主、多种手段、协同作战第三节 人民调解员一、人民调解员的概念和任职条件1、人民调解员的概念:人民调解员是经群众选举或者接受聘任,在人民调解委员会领导下,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人员。
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调解员,统称人民调解员。
2、人民调解员的任职条件为人公正、热心人民调解工作、具有一定法律、政策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成年公民二、人民调解员的产生和任期1、人民调解员的产生:兼任、选举、聘任3、人民调解员的任期:三年;可以连选连任或连聘三、人民调解员的种类兼职、专职四、人民调解员的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一)人民调解员的职业纪律:1.不得徇私舞弊;2.不得对当事人压制、打击报复;3.不得侮辱、处罚纠纷当事人;4.不得泄露当事人隐私;5.不得吃请受礼(二)人民调解员的职业道德《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第18条:人民调解员履行职务应当坚持原则,爱岗敬业,热情服务,诚实守信,举止文明,廉洁自律,注重学习,不断提高法律、道德素养和调解技能。
五、人民调解员的保护人民调解员依法履行职务,受到非法干涉、打击报复的,可以请求司法行政机关和有关部门依法予以保护。
六、人民调解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职业道德2、业务水平3、能力素质第三章人民调解基本原则的适用第一节自愿原则一、自愿原则的含义;自愿原则的含义。
指人民调解工作始终必须依当事人的意志,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不得将调解员的意志强加给纠纷当事人,更不能采取任何强迫措施。
1、纠纷的调解必须出于双方当事人自愿。
2、协议的达成必须出于双方当事人自愿。
3、调解协议的履行必须基于当事人自愿。
二、自愿原则的意义1、只有坚持自愿原则,才能在纠纷当事人与调解人员之间形成共同语境,从而取得良好的调解效果2、坚持自愿原则,有利于彻底消除纠纷当事人之间的隔阂3、坚持自愿原则,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是司法最终解决原则的要求二、贯彻自愿原则的注意事项1、自愿原则与说服教育的工作方法紧密联系。
2、坚持自愿原则,不等于在调解纠纷时可以放弃原则3、要正确处理尊重当事人诉讼权利与人民调解组织工作绩效评价关系第二节平等原则一、平等原则的含义。
指人民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必须保证各方的法律地位平等。
1、纠纷当事人在调解活动中的地位平等。
2、调解人员对纠纷当事人在适用政策法律上一律平等。
3、调解人员与当事人的地位平等。
二、平等原则的意义1、坚持平等原则,能保证人民调解组织和调解人员客观公正地判明是非、分清责任2、坚持平等原则,能客观准确地适用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等评价尺度3、坚持平等原则,能在和风细雨中化解矛盾和纷争二、适用平等原则应注意的问题1、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平等原则的内涵;2、要对纠纷的当事人一视同仁,善于营造平等的气氛;3、要排除各种不当干扰,敢于坚持原则,取信于人。
第三节合法原则一、合法原则的含义。
指在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以及纠纷当事人在人民调解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遵循一定程序,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充分说理,促使纠纷双方当事人对正义的问题进行平等协商、互相谅解、消除隔阂,帮助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行为活动准则。
1、调解时注重查明纠纷本身的事实;2、注重分析纠纷事实与现行有关法律的关系。
二、合法原则的内容:1、受理和调解矛盾纠纷的范围要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2、人民调解组织必须依法客观、准确地判断和评价争议事实。
3、调解协议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
4、调解程序必须符合相关法律规定。
二、合法原则的意义1、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人员调解纠纷遵守合法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原则的要求2、人民调解组织和调解人员遵守合法原则,才能使纠纷得到正确解决,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三、适用合法原则应注意的问题:1、要正确处理合法原则与自愿原则的关系。
2、要正确处理公正与效率的关系。
3、要大力提高调解人员的法律政策水平,这是贯彻合法性原则的前提和关键。
4、要自觉接受基层人民政府和法院对调解委员会的监督和指导。
第四节合情合理原则一、合情合理原则的含义,指在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在调解纠纷时应遵循的在不违背法律、政策的前提下兼顾天理、人情,以当事人在情感上能够接受的方式和人们共同认同、信守的公德为标准,尊重当地的公序良俗进行调解的行为活动准则。
1、情理原则,属于社会公德范畴;2、适当原则,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在法律规定幅度内作出恰当、合理的选择。
二、合情合理原则的意义1、一定程度上弥补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之不足2、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3、有利于纠纷的彻底解决三、适用合情合理原则应注意的问题:1、要注意运用调解衡平技术,以实现情、理、法的融合、衡平与协调。
要准确把握情理限度,维护法律和权威。
2、可依据善良风俗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进行调解,但要坚决反对迷信。
第四章人民调解的受案范围第一节人民调解的受案范围一、法律规定不能调解的包括:1、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由有关部门管辖处理的;2、人民法院已经受理或正在受理的;3、一方当事人不同意调解的;4、已构成犯罪或构成违反治安管理处罚行为的;5、已经申请基层人民政府处理或处理完毕的;6、其它不属于人民调解受理范围的二、人民调解实践中的具体做法1、调解内容的拓展各类民事纠纷、民事违法行为所引起的纠纷、违反社会公共道德引起的纠纷、轻微刑事违法行为引起的纠纷2、调解主体的拓宽3、各地的实际操作☆上海的做法:轻伤案件委托人民调解的司法新模式☆学界的争议第二节人民调解的受案方式一、自行接案(一)主动受理(二)申请受理申请受理的条件:1、有明确的双方当事人2、有具体的请求目的3、有事实依据4、申请调解的纠纷属于人民调解组织主管和管辖二、诉调对接(一)具体做法1、组织机构的对接2、程序的对接(二)诉调对接的作用1、化解了矛盾2、促进了和谐3、缓解了法院压力4、促进了审判工作三、司警联调(警民联调)“司警联调”(有的地方称警民联调)工作机制,即是在基层派出所内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解决公安110接警中属于民事纠纷事件,实现人民调解与治安调解的有机结合,也为民间纠纷的调解创造出了一条新路子。
经过实践检验,“司警联调”被证明是解决群众纠纷的有效手段。
深圳的“警民联调”采取三种运作方式一是独立调解,将民间纠纷交给调解员独立主持,调解结束后三方签订人民调解协议书;二是参与调解,对于矛盾比较尖锐、可能升级的民间纠纷,调解员邀请民警参与,共同主持化解纷争;三是合作调解,对于邻里纠纷引起的治安案件,民警和调解员分别就治安部分和赔偿部分进行调解。
四、其他调解方式1、信访调解2、联合调解3、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对接第五章人民调解的工作流程第一节人民调解案件的受理一、受理原则:1、合法性原则2、自愿性原则3、便利性原则4、主动与被动相结合原则二、受理纠纷的步骤:1、接待当事人2、审查当事人的申请3、制作接待笔录4、填写受理纠纷登记表第二节人民调解前的准备一、选定调解主持人1、《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第25条:“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应当指定一名人民调解员为调解主持人,根据需要可以指定若干人民调解员参加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