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方言禁忌与民俗
四川人的生活习俗有哪些
四川人的生活习俗有哪些四川人的生活习俗有哪些四川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是我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之一,素有“民族走廊”之称。
那么,你知道四川人民的生活习俗吗?四川人的生活习俗有哪些走人户汉族社会习俗。
流行于四川各地。
民间凡遇年节或婚嫁、新居落成等情况。
都要到亲戚家串门探望,称为走人户。
届时,一般要带上猪肉、点心、酒等礼物,穿上平时舍不得的衣服前往。
主人家割肉买酒,热情款待。
春倌说春汉族社会习俗。
流行于四川各地。
时间在春节前后。
旧时的春倌头戴乌纱帽,身着官服,左手执木刻春牛,右手拿春棒;现在的春倌,装束与普通人一样,不同的是身背一根放牛鞭子。
他们爬山涉水,走乡串户,每到一地,便编一些吉利的歌谣演唱。
说唱完毕,将一张红纸印制的检牛图送给主人家。
说检结束后,户主要送些钱币给检倌,以作报酬。
如果是正月间走人户,则称为“拜年”,客人若带有小孩,离开时主人家得给小孩一些钱,称为“打发”。
该习俗现仍在农村流行。
拜把子旧时汉族社会交际习俗。
又称结盟、结拜、换帖等。
流行于四川各地。
基于共同利益的个人或集团,以磕头换帖、同饮血酒、对天盟誓的方式结为兄弟,以共同的信仰和誓言来约束和维护共同的利益关系。
送节礼汉族交际习俗。
流行于四川和地。
民间凡遇春节、端午、中秋等重大节日,嫁出去的女儿携女婿,分家另过的儿子携媳妇,带上礼物回家拜望父母。
亲朋好友之间也在上述节日期间互相拜节送礼。
该习俗现仍流行,只是所送礼物随时代发展已有变化。
学三年跟三年汉族社会习俗。
流行于四川各地。
旧时投师学艺一般需三年时间。
按习俗,三年之中,师傅只管徒弟伙食,会给少量衣鞋钱和剃头钱,不给工钱,徒弟出工得的工钱也归师傅。
三年期满后,许多徒弟还要跟三年才能独立谋生。
这三年里,徒弟相当于半个工人,有一定收入。
办出师酒汉族社会习俗。
流行于四川各地。
技师学艺满三年后,如果所学技术已过关,征得师傅同意,便可“出师”。
届时,徒弟要大办“出师酒”,请行内有名气的人来参加,祭祀行业祖师神,酬谢师傅的`教艺之恩。
[方言禁忌]方言
[方言禁忌]方言全国各地说话都有忌讳。
北方忌醋。
因为“醋”与“错”音近。
吃饭的时候,问人家“吃不吃醋”,就更是会引起误会。
结果北方一些地区(如山西)便干脆管醋叫“忌讳”。
粤语忌肝,因为“肝”和“干”同音,结果猪肝叫猪润,鸡肝叫鸡润,豆腐干叫豆润。
吴语忌药,结果吃药叫吃茶,真正的茶则叫“茶叶茶”。
上海话甚至忌“鹅”,因为“鹅”与“我”同音,弄不好“杀鹅”就成了“杀我”,所以上海人把鹅叫做白乌龟。
吃人的老虎当然也忌讳。
于是北方叫“大虫”,温州叫“大猫”,长沙则把腐乳叫“猫乳”,把府正街叫“猫正街”,好像老虎一改名,就不再张牙舞爪,全变成“乖乖猫”了。
但“虎背熊腰”不能说成“猫背熊腰”,“虎头蛇尾”不能说成“猫头蛇尾”,“虎踞龙盘”当然也不能叫“猫踞龙盘”,而“猫视眈眈”或“不入猫穴,焉得猫子”就更不像话了。
其实虎比猫好,猫总给人谄媚的感觉,虎则象征着生气勃勃、威武雄壮,要不怎么叫“生龙活虎”呢?实际上,虎劲、虎气、虎步、虎势、虎彪彪、虎生生、虎头虎脑,都是好词。
所以,就连忌讳说“虎”的地区,也不忌讳说“老虎钳”“老虎灶”。
当然,虎也有不好的地方,比方说“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不过现在大小算个人物的,都牛皮哄哄,惹他不起。
不要说“老虎”的屁股摸不得,即使“小猫”的屁股,也不好随便乱摸,换个说法又能如何?蚀本的“蚀”当然也说不得,这是全国各地都视为禁忌的。
蚀本也叫“折本”,折,读如舌。
所以“舌头”也不能说,得叫“口条”,苏州话则叫“门腔”。
广州人,温州人和梅县人不但不肯“折”(蚀),还想有赚,便叫“猪利”“猪口赚”和“猪利钱”。
南昌人更绝,干脆叫“损毁财”(四川人也这么叫)。
结果,猪舌头,牛舌头都不叫“舌头”,只有战争中抓过来问情报的俘虏才叫“舌头”。
谁要是当了“舌头”,那就没好果子吃了。
社会方言中也有忌讳。
店家忌“关门”(破产倒闭)。
于是吴语便把晚上关门暂停营业叫做“打烊”。
烊的意思是熔化金属。
店家白天收的都是碎银子,晚上得把它们熔化了铸成大元宝,当然要“打烊”了。
四川民俗文化[优质PPT]
彝族服饰
彝族服饰的特点
➢ 反映了黑之尊、黄之美的审美观; ➢ 反映了彝族“顾头”的生活习惯和荣誉意识; ➢ 男子服饰多体现其英勇善战的气概; ➢ 服饰图案纹样体现了彝族对自然的理解和崇敬。
彝族漆器
彝族漆器,是在有数千年历史的彝族古餐具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民间手工艺品,在保留原始古朴风格的同时,漆艺髹 饰工艺上大胆借鉴和采纳了现代科技成果,使之日趋成熟。 其产品包括传统的餐具、酒具及新开发的茶具、旅游纪念 品、现代室内装饰器具等系列产品。“民族性、手工艺、 高品位”是其主要特征。
曲,相互舞蹈,以示悲欢,盖古风尚 存也。”
羌族服饰
羌族服饰就是羌族人的衣着, 古羌族以着袍服为主,羌族服 饰在不 同的历史时期也不尽 相同。总的说来羌族 服饰随着环境与生活条件的变 化也发生着变化。
羌族的手工艺品
羌人制作工艺品技术精湛,有的制作技术已经失传,有 的汇入中华民族工艺美术的制作技艺中,但仍有一部分 保留于羌族的工艺美术中,得到继承和发展。现代羌人 制作的马鞍、耳环、手镯、帽花、各种挂饰、佩饰及石 雕、木雕、漆器、织毯,尤其是桃花、刺绣等民间工艺, 以其自身的民族传统风格,浓郁的地方情调,精巧的技 艺,集实用与审美于一体,世代流传,装饰美化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羌族民间工艺得到进一步发展,更加光 彩夺目。
番 外^_^
这是一个彝族姑娘哦 ~~~
羌族
总人数:30.6万人 羌族,自称尔玛,是中国西南的一个古 老民族。现在中国官方认定的羌族主要 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部、 绵阳市的北川县、平武县等地。羌族地 区至今仍保留原始宗教,盛行万物有灵, 多种信仰的灵物崇拜。
羌族的民族歌舞
羌族人民能歌善舞,民间的说法是 “没有歌不行,没有舞亦不行”。 《汶川县志》说,羌民“丧葬有丧葬
四川方言
四川方言弄点儿大家开开心:打梭边鼓(偷懒)勾墩子(屁股)骑马片(卫生巾)后脑抓抓(后脑勺)捡抹合(得便宜)抹多(很多)舅子老表(三亲六戚)阴生子(不出声的人)办酒(结婚)捡欺头(占便宜)走期(阴阳先生到丧家挣钱)两头走奔(同时从不同方面遭受损失)讨口子(乞丐)撇脱(干脆)打捶(打架)滚刀皮(流氓无赖)小脑壳(弱智)打标枪(泻肚子)打啵(亲嘴)鸡公踩蛋(公鸡与母鸡交配)鸡公蛋(受精蛋)憋起牯牛下儿(强人所难)火炮(鞭炮)掩人(羞人)掩住打(感觉十分尴尬)醒打(蛋变质)晴打(木头腐朽)吊(三声)不里希(爱逗弄别人)干爷子(岳父)干妹儿(未婚妻)洋马儿(自行车)难缠(难以对付)呸(三声)治(武力收拾)投(三声)人(打人)卖桃子(在外游荡)装处(故作姿态)臊活皮(丢人现眼)翻脚板贼(奸夫)伢猪儿(仔公猪)奶结子(仔母猪)脚猪子(配种猪)稀流趴(极软)岩间(傍里)刻细包儿(膝盖)昂苦(极苦)螺丝拐(脚踝两侧的骨包)昂梆(说话语气重)熬排(刁难)傲瓜裂壶(桀骜不驯)波蛛子、巴蛛子(蜘蛛)把把(大便)杵实(过分老实,做事不会变通)梆硬(极硬)棒老二(强盗、土匪)朗们的(怎么了)抱鸡母(孵儿的母鸡)悖时(倒霉)赏孤(迷信,救济孤魂野鬼)绷筋(吵架)甭(三声)嘴儿(吻前突)别(四声)崖(跳崖)擦(三声)利(泼辣)草狗(母狗)灿头波咯(背地坏事的人)藏(四声)一藏的(走路极慢)碜牙巴(异物碜牙)死疙瘩(死结)脚板(脚掌)屁巴骨(屁股)踩滩(涉水过河)孱筋(肉筋)敞豁豁(没有关、锁)超耸(二声)(显饿相)抄煎(训斥,骂一通)昌烟子(妇女血崩)吵(四声)客(谢客之餐)抄(四声)一下(翻一下)扯拐(出故障)车(四声)身(转身)扯筋(吵架)冲(四声)气(斗气)出礼花(放烟花)一chua(一声)(一束)Chua(二声)巴胡儿(浅胡须)Chua(三声)皮(剥皮)干踹(四声)(一毛不拔)打窜窜(一声)、打捞窜(走路不稳)戳go闹(说扫兴话,揭隐私)次(一声)人(热乎某人)从(四声)一哈、凑(一声)一哈(推一下)簇lia皮(蹭掉皮)爨(二声)火(烧火)Co(二声)谷子(往容器里装稻谷)撮一顿(吃好吃的)一打(二声)(一摔)打闷窘(一声)(悄悄做坏事)待诏儿(理发师)胆一哈(文火煮一下)淡热(事前被大家看好的事情发展并不理想)挡子(银幕)刀儿匠(屠工)倒人(害人)倒转(反过来)倒拐子(胳膊肘)盯(二声)起(对峙,互不相让)盯(二声)的、卯的(仇的)锭子(拳头)动(二声)钱(乱花钱)短倒(拦住)对头(正确)夺果果(用棒捅树上的果)耳巴子、耳使(耳光)恩(二声)人(坐睡时身下有异物,感到极不舒服)摁(三声)子手(强硬的对手)耳搭、料搭(扔掉)二杆子(衣着举止不合众意之人)塌塌(地方)踏削(挖苦、诽谤)踏(三声)一踏的(走得太慢)翻精倒拐(做事主张改变多)嘎(三声)嘎(肉)该悖时(活该倒霉(幸灾乐祸))干(四声)干(隔离物)杠杠(线条或限制条件)杠子(抬重物的大木棒)梗人(食物吃时不易下咽)梗食病(食道癌)沟子、沟墩子(屁股)狗得很(吝啬,没有人情味)鼓眼儿(眼睛大或眼球外突)刮刮(削皮工具)瓜娃子(长相有些滑稽或做事现丑的人)怪门吊(三声)眼(奇怪,不可思议)广子石(鹅卵石)逛是(全是)锅盖儿(卫星接收天线)哈(三声)儿(有智力障碍)一哈(四声)儿(一会儿)憨起一坨(没精打采)憨一哈(四声)儿(煮饭小火焖一会儿)吭(三声)得很(畜生呼吸急促)号打啦(某人已有男朋友)哄(四声)水(泼水)喉(一声)子(哮喘病人)猴急(性急)怀肚婆(孕妇)鸡公(公鸡)鸡母(母鸡)架架(背心)夹舌子(口吃病人)假巴意思(假心假意)叫人(蜂类蛰人)尖得很(十分聪明)贱得很(好动,爱把弄)将(二声)庄稼(践踏庄稼)奖起(施以小惠使顺从)焦人(让人焦急)筋绷绷(吵架争论时显得理直气壮的样子)窘(二声)背背、扛背背(驼背)居、咂(吮吸)捐起(蜷缩)倔(二声)得很(性格倔强)诀人(骂人)诀架(吵架)撅(三声)的(变形;关系僵)咖咖、掐掐(角落)抗(三声)倒起(用盖盖住)扣(二声)倒起(翻转放置)炕馍馍(烙饼)尻罗拐(瘸腿)孔饭(蒸饭)抠批缩眼(极端吝啬)扣(一声)扣(扣子)改扣(一声)扣(化解矛盾)枯起垮不起(承受不住)垮皮(剥皮)垮男人(女人傍大款)大垮、垮垮、垮湾湾(大腿内侧)款倒起(约束)矿耳使(打耳光)傀肚子(用膝盖顶肚子)捆(二声)的(整个)科倒(暂且放置)烂龙(不讲卫生,不整洁)浪(一声)得很(很瘦)朗谷子(装稻谷)捞们(故意)撩(一声)子(特意)闹人(有毒)棱盖(田间土埂)俩(二声)皮(脱皮)俩(一声)桑叶(用抹的方式快速摘桑叶)穿连裆裤(立场一致或有相同利益)狗连裆(狗交配)叫食(母畜发情)练叫、走草(动物交配)了(三声)搭(烧了)淋(四声)起(用胶性或粘稠物糊,封堵)淋(四声)雨(久雨)柳倒说(不住地对别人说)裸皮(行动迟缓)咯茄把(四声)儿(最后一个)录的(发呆)峦不转、哈不开(支撑不了局面)起麻子、麻批、花花(女性,母性生殖器)锤子、鸡儿,吊(三声)、烧(男性,雄性生殖器)棉子(村妇之间相互谑称为×棉子)日批(男女性交)茫(一声)茫(乳房,乳汁)满脚板(扁平足)毛得很(脾气暴躁)闷得很(傻得很)闷打啦(满了)米米(粒状物)密(四声)儿头(潜水)棉筋(惰性)咩咩儿(最小的)乜(三声)一坨(掰一块)皿一口(尝一口)馍馍(馒头,饼)娘娘(舅母)幺幺(幺爹或幺姑)×老子(×姑或×姑父)娘慌老子(呼天抢地)捏钻包(吝啬鬼)拗一拗地(胖人走路,行动不便的样子)欧得很(炫耀,摆架子)趴和(柔软)趴(三声)倒起(低头或躺下)趴(三声)远些(滚开)清平话(男女婚嫁前的协议)绊(pan)绊(鞋上的扣)乓臭(极臭)碰香(极香)膀(pang三声)拢(合算或推器物使靠拢)庞(三声)个包(碰个包)跑油(汤上浮油)情抠(情愿)痞拾(不爱清洁)清气(新鲜)瓢锅儿(勺)撇脱(干脆、爽快)吊茄带(子宫脱垂)吊脏(四声)(直肠脱垂)撇(四声)得很(极差)陪奁(嫁妆)叵倒整(拼命干)打发女(嫁女)接媳妇(为子完婚)耙铺(铺床)桥的(不平)茄和(害怕)老人婆(丈夫之母)走老人婆屋去(女子嫁人)瓤得很(身体软,无力)惹子(苍耳类靠动物传播种子的植物)密心子(呼吸顶)容的(极软)懒批懒吊(三声)(懒人)闪我,肉我(骗我)Rua(二声)面(和面)球搭(死了)Rua(四声)的(动摇不稳固)寡鸡蛋(孵儿失败的鸡蛋)撒(二声)尿(尿床)喉腮(咽喉)丧德(可怜)扫(四声)扫(用高粱秸做的厨房用小刷)森(四声)屁(放屁)攒言子(说歇后语)不爱缩(不舒服)纱(四声)开(撇开)山(二声)一哈儿(等一会儿)臊皮(丢脸)舍污(骂人:娼妓)司娘子(巫婆)先生(老师,医生)改手(大小便)耍朋友(谈恋爱)吊甩甩的(不稳定,没定准)Shui(一声)起整(努力干)水得很(狡猾,不可信)耸干饭(吃干饭)俗起(缩起)梭不脱(跑不了)Tai(三声)干部(大领导)Ten(四声)ten(小阶)舔批lia(三声)球(奉承巴结)Tie(三声)肚子(大肚子)偷人(偷情)卖批(卖淫)Tuan(三声)拢(收拢)Tuo(三声)起(吊着)汪连(极度瘦弱)虾打(抢了)Xia(三声)肉(分割肉)下儿(生崽)木头(棺材)揩沟子(擦屁股)冲(四声)壳子(说假话)行头(工具)苞母杆(玉米秸)幸头瓜(三声)实、神活弄子(不庄重)幸起(按兵不动)哥老倌(兄长)雄起(打起精神,赢得喝彩)Xiu (二声)烦(烦)Xiu(三声)人(冷嘲热讽)宣宣(猪四肢连着的大块瘦肉)晕丧(一声)(烦扰)莫眼子(没前途)窑裤(内裤)挑脑壳(妻姐妹的配偶)脑壳(头)两爷子(父子,父女)两娘母(母子,母女)两口子(夫妻)抱烟子老汉儿(刚显老态的男人)院路(绕道走)约倒、冤倒(屈曲,不舒展)嘴za(一声)(爱说三道四)干指拇儿赞盐(白得好处)Zang(二声)烂(打烂)躁咬(想挨打)筋打、怎搭(起裂纹)丝印(裂纹)Zan(三声)一哈(移动一下)掌倒(扶住)着(zhao二声)打(犯事)逗猫惹臊(惹是生非)支儿炸舞(挑惹是非)钟砣子(打拳头)帚架子(摆架子)Zhua (四声)子(干啥)Zui(二声)娃子(贼)Zou(一声)起一坨(愁眉苦脸)Zuan (三声)一顿(请别人吃饭)锥得很(做事过火)见尽(斤斤计较)搭扑爬(面朝下倒下)绊仰绊(背朝下倒下)走人户(作客)送情(送礼)默倒(念着)光波罗(光头)苕闯闯(淘苕杵具)趴脑壳(作不了主的男人)趴耳朵(偏听妻言)各业(起纠纷)涮坛子(耍贫嘴)肚囊皮(肚皮)背梁筋(脊梁)惊风活闪(神经兮兮)叉腰八髂(双腿大幅分开)四仰八叉(躺在地上,四肢伸展)同柴(砍柴,特指从树上剔枝)打忘逛(走神)翎膀(翅膀)猫骨锤娃儿,岁娃儿(小孩子)毛炸骨碎(心惊胆战)混帐打捞蹿(极混蛋)Pia(三声)耳朵(耳朵低垂)名堂(意思)莫名堂(缺修养)井倒说(反复地说)敌住整(不停地整)井他(让他)驰驰走(快快走)趱起走(搬走)姑倒(蹲下)古倒、降倒(态度,语言咄咄逼人)古吃霸赊(硬逼)萝卜英子(萝卜叶)急壳子(鲫鱼)上梁(农村新房落成仪式)挝梦脚(做梦)发梦冲(说梦话)婆娘(妻子或妇女)洋咪咪、闪(二声)咪儿(蜻蜓)乌老二(蛇,乌梢蛇)心凶(爱算计别人)耍心胸(使诡计)扯筋各业(吵架)上门(到丧夫女人家当丈夫)抱儿子(倒插门女婿)女子疙瘩(女孩子)电灯泡儿(男女朋友相处时的第三者)蹄壳子(蹄子)猪叉叉(猪蹄)卵子(睾丸)扯闪(闪电)扯闪搬(食言误事)扯把子(撒谎)丁丁儿、低低儿(一丁点儿)低低儿大(很小很小的)走下坡坡路(走霉运)签儿桌(书桌)胎胎(抽屉)鼓子(屉锅,钢精锅)整亏亏、整冤枉(对人使坏)瓜娃子(长相有些滑稽的人)鬼驴日毛的(诡计多端)讨人嫌(惹人烦的)千烦(胆大)乖毛儿(刘海)披(pei一声)毛儿(女人留短发或头发不束)冒皮皮(充行显示自己,哗众取宠)巴骨癞(不能摆脱的麻烦)打上快、看笑神(幸灾乐祸)打喝嗨(打哈欠)打奋清(打喷嚏)眼陆古当(眼泪汪汪)铺盖膛子(被子)棉絮(棉被)白脸火石(不听劝告)莫名倒路的(说话做事不合众意,丢人现眼)响响(小孩玩的能发声的小物体,多由植物做成)白墨(粉笔)拦猪、拦牛(给猪牛配种)一家伙(一下子)两个三娃子(迅速地)安登(安置或准备)办夜(死人发丧)宠尖婆(告密者)弯头就拐(弯弯曲曲)挖窝儿油、夺洞洞鱼(找小便宜)挖生肉(吃老本)偏分(过分,怎么)炸肢炸佤(孕妇四肢较平常伸展的样子)歇房屋(卧室)门客(女婿)夜猫子(喜欢熬夜的人)野猫子(脸花的人)牛弯人(牛用角顶人)沙牛(母牛)双幺猪儿(小猪)关住起(共同)果母子(水果)三脚猫(爱跑的人)气包卵(疝气)三麻两逛(三两下)地牯牛儿(陀螺或矮人)橘柑儿(柑橘)搭钩子(扁担两端挂桶的钩)裹肚子(肚兜)弄们起的(这样的)不格歪(霸道)三只手、钳工(小偷)帮龟(qiu)儿(当下手)包口飒瓦(狼吞虎咽)东西蛇搭(物品丢了)癞茄包(癞蛤蟆)下矿(下葬)打井(挖埋葬死者的坑)过礼(帮新郎从新娘家抬嫁妆)新客(新娘子)狗往外头咬(胳膊肘往外拐,给外人撑腰)拽沟子(扭胯,扭屁股)黑蟊子(墨蚊)火匣子(小棺材)打参桶(打谷时两组人轮番作业)巅巅(尖儿)滑肚子(拉肚子)扇阴风,点鬼火(出馊主意)舷舷(边)坛聘子(坛上盛水的盘)Dong(二声)大(极大)屎巴肚(大肚子)惨忽子、忽儿马子(突然间)莫名倒路地(让人不明白)核桃公爷(做事不主动,需别人支配的人)蛇背股(蛇交配)桠枝(树枝)倒牵牛(母与子有奸情)老鼠打洞(淋巴结核)垭合(山口)羊活儿(青菜等的嫩芽)身上来搭(月经来了)落月(生了孩子坐月子)打三朝(zhao)(祝贺小孩出生满三天,现多满月时进行)说山话(说脏话)收老(老人逝世)干革闹(疥疮)拖衣落食、衣食烂流(衣食不保)精巴子(光身子)精髂泠裆(下身赤裸)盐铲铲骨(肩胛骨)陆蚊子(苍蝇)吐高脚屎(呕吐)蚕克、伤蚕、饿蚕(馋)封诤(语言祝福或诅咒)灶孔(灶塘)支客司(司仪)虫吃牙(龋齿)奔奔(围脖)打秋(荡秋千)吃死(奔丧)上山、出去(死人入葬)还(huan)爬(蛮横无理之人)皮搭搭(皮影)大声武气、吼声喝道(大声地)血古淋当(鲜血淋沥)索巴子(粗绳)地千石(地基石)交粮(解大便)厂厂(漏斗或漏斗状的)苕果儿、苕得很(老土)强(jiang)拐拐(倔强的人)魁碗(大碗)莫章道(没道德)意林(主意)送亲(新娘女性至亲陪其出嫁)呀师(小气,娇气)Sa(二声)lia(撒娇)Sa(二声)pi(三声)(耍赖)歪得很(很凶,很厉害)肠肝肚腑(五脏六腑)鼻干(四声)子(鼻梁)独础础(短桩)偷婆娘(找情人)天棒槌儿、日轱辘棒槌(不怕事的人)缺巴齿,豁巴齿(缺牙)粪舀子(粪瓢)扫把(笤帚)猴子(螳螂)鹅包石(石块)挖旋(总想揩别人的油)柳标子(流窜犯)瓜溜(瓜瓢,水瓢)相因(便宜)连二杆(小腿胫骨)脚肚子(小腿肚子)楼挖索(自私,吝啬,贪便宜)经优(喂养)黄婆娘(蟑螂)司臭(馊味)铲锅巴(只看到结尾)。
四川方言
(塕音翁,埋),齆(齆音翁,鼻子堵塞,不通气);兄尒(尒音尔,弟弟),媗帿(音宣候,妯娌),老挑;稀),打摆子(疟疾),扯母猪疯(癫痫),坐飞机、;威胁用武力收拾某人),敲二讶三(东拉西扯,言不及;极为难看),包口挼口(挼音如啊,吃饭时口腔里塞满;(虄音洒,虱子),虼蚤子(虼音格衣呃,跳蚤),黑;纯粹),走攒(余地),莫得谾谾(谾音哄,没有动静;塕(塕音翁,埋),齆(齆音翁,鼻子堵塞,不通气),鼻子瘃(瘃音竹,鼻塞),?子(?音百,跛脚),莫使处(没出息,没用),?疼(?音如,慢慢地胀痛),阴疼(间歇牲疼痛),扯干筋(与人口角,无理取闹),穰人(穰音让,长期吃某种食物,久而生厌),扯嗝扽(扽音邓【非鼻音】,打饱嗝),鬈脸胡(鬈音劝,络腮胡),长汉子(高个子),鴤起沟子(鴤音中,头朝下翘起臀部),日龙包(二百五),膼手膼脚(膼音抓,因不聪明、身体协调牲差或天气冷导致动作不熟练甚或手脚僵硬),肚朤皮(朤音浪,肚皮),餪(餪音暖,老人用掉了牙齿的牙槽慢慢碾碎食物),打?(?音疼,说话有停顿,不连贯),牙巴(牙齿),遛光锤(无所事事,油嘴滑舌的人),原是话(发语助词,相当于嗯、呃、那个或日语中的阿罗),响快(热情,开朗,好客),眼皮子睒一睒的(睒,音闪),痨挼(挼音如啊,吃多了,肚子不舒服),嘈耗(特别想吃荤腥),口淡(想吃好的),纕肠(纕音让,用猪小肠缠绕成香肠的形状),刀菜(条状猪肉,用作走亲戚时奉送的礼物),回情(送礼后主家回赠礼物),莫得抓拿(没有办法),莫得捞捞(无依无靠,心中没底),恍兮忽兮(糊里糊涂,慌慌张张),三不打试(偶尔,突然一下),疯的(疯,4声,疯疯癫癫),百说百搭(为人油滑,有急智,不管什么问题都能对答如流),成圆儿子(为儿子办婚事),打瓬女儿(瓬音方,嫁女),精肞肞(肞音叉,下身不着寸缕),精巴溜儿(赤身果体),袄子(厚棉衣),衩衩裤(开裆裤),祅裤(祅音姚,内裤),渣面子(粉蒸肉),汗帕子(手帕),投梦(托梦),梭起走(双手着地向前蠕动),车过来(转过身来),栳木头(扛木头),手哈一哈的(双手张开,不停晃动),攒劲(用力,努力),掰开(掰音搬),撦在身上(撦音扯,擦拭在身上),摣一脚(摣音爪,轻轻踢),爮(双手向向前刨),啒倒(啒音孤,蹲着),拾颗颗、跳高高(跃起),搞颮嗒(颮音刨,手忙脚乱),眼睛鼓起(人生气时眼睛凸起),剪脑壳(理发),往地上撘(撘音答,抓住某样东西,用力向地上摔),在树上皻一哈(皻音簇,擦痒),躖倒(躖音短,拦住),打私交(打交道),肘起(爱理不理),摷开(摷音抄,用手把叠在一起的东西摊开),嗲起上来(提起来),算譵账(譵音堆,算总账,清算),撟髽呙(音拷抓快,凿爆栗),驡你两家伙、驡你两埞子(驡音赃,捶两拳头),摸不倒、找不倒(不知道),有哈数(心中有数),莽起势(竭尽全力),跶扑爬、扑爬跟头(栽跟头),帽儿跟斗(脚忙手乱,狼狈不堪),跐两脚(跐音资,脚音居窝,轻轻踩两脚),蹅一脚(蹅音叉,脚踩),鳷起个脑壳(鳷音痴,探头探脑),眵一眵的(眵音痴,探头探脑,东张西望,鬼鬼祟祟却又望不真切),咋块、咋做(做音阻,咋办、怎么办),歵愣起(歵音资呃,侧身而立、侧身而过),玩格(格音格衣呃,享受),不誀他(誀音耳,不理睬),盘起走(搬走、弄走),蹍个地方(蹍音攒,换个地方),向太阳(与向火一样,向着太阳取暖),挼(音如啊,用力搓),汤濮出来嗒(濮,水溢出来了),拽的远(拽,用力扔),撂哒(撂音廖,丢),迩哒(丢掉),估吃霸赊(飞扬跋扈,强吃强占),加不滴(不确定),谅使的了(谅你也不敢),莫趣莫趣的(讪讪,自己都不好意思),爨火(爨音窜,架柴烧火),盬子锅儿(盬音古,两边有耳的圆柱形铝锅),怪而毋式的(稀奇古怪,不合常情),打謪快(謪音上,幸灾乐祸,说风凉话),泡膪(膪音踹,猪脖子上的肉),美念(怀念),盅盅、盅子(圆柱形饭缸,多带把),打哈哈(哈哈大笑,顾左右而言他),臭的剜璜(非常臭),剜酸(故意为难),吊喉(上吊自杀),暮怵怵的(模模糊糊),肉一肉的(慢腾腾),使憨狗咬龌龊(怂恿人做坏事),鼓盯视眼(眼睛凸出、不眨眼,小孩游戏),骑冠观(小孩骑在大人脖颈上),背案板(一般是小孩间背靠背背着玩儿),打秋(荡秋千),莂一莂的(莂音别,间歇牲地跳动),吃长饭的娃儿(正在长身体的小孩),咩娃儿(咩,幼小的人或兽),伢舐(小孩子撒娇),惯舐(护犊子),翕嗒哈嗒的(翕音吸,上气不接下气),酸唧唧的(很酸),总成(玉成),踏谑(贬低,戏谑),詫怕怕的(有点害怕),饥饥慌慌的(手忙脚乱),耳胍子(胍音瓜,耳朵),躴(躴音郎,瘦),躴巴儿(瘦子),干架子(瘦高个),供不住吃(上菜速度太慢,跟不上),介哈儿(现在),砉儿(砉音华,稍等一会儿),閛起閛起的(閛音抨,一涌而上),雾哇雾的(风驰电掣),精趱(趱音赞,精神矍铄),启祖祖,高祖祖,祖祖,祖婆,爷爷,婆婆(祖母),外爷,卫婆、外婆,老人公,老人婆(婆婆),老丈人,老丈母,大爹、二爹、三爹、幺爹(伯父、叔父、叔叔),大妈、二妈、三妈、幺妈(伯母、婶娘、小婶婶),后老汉儿(继父),后妈,啥们(什么),骗子客(客音喀,后同),兄尒(尒音尔,弟弟),媗帿(音宣候,妯娌),老挑(连襟),抱女子(女朋友,新媳妇),他屋里(妻子),媳妇儿、媳妇子(儿媳妇),别家门上的(别音别衣啊,媳妇或儿媳妇),抱儿子(上门女婿),干儿子(女婿),拜干儿子(义子),孙娃子(孙子),私娃子(私生子),显客(贵客),女客、女将(女的),男客(男的),一个二个的、一呀二的、你几爷子(犹言你们这些人),放牛娃儿(牧童),学娃儿(学生),戏娃子(戏子),师嬢子(嬢音泥昂,女巫),弓背子(驼背),讨口子(乞丐),船拐子(船夫),黄棒(不懂装懂的人),大脑壳(大人物、大官),寮家(姧夫滛妇),烧火(扒灰),走人户(走亲戚),额頱关(頱音罗,额角),花﨟子(﨟音挨,额头),后髽髽(髽音爪,后脑勺),锛锄脑壳(扁平头型),毛繨子(繨音大,长头发),鸡摸眼(近视眼),涮脑壳、涮颈子(因病理牲的原因,头不停摇晃),鼻蛋子(鼻头),鼻屎埉子(鼻屎),嘴壳子(嘴唇),夹舌子(结巴,舌音杀,后同),脸包子(脸庞),瘊儿包(颈部所生较大形状的肿瘤),砣子、碇子(拳头),指掐子(指甲),胸口子(胸口),倒拐子(肘关节),腰杆(腰部),髂里(髂音恰,大腿内侧顶部),卵米子(睾丸),拐子、鸡娃子(男牲生植器),气包卵(因疝气导致男牲生植器形状超大),起麻子(女牲生植器),沟子、沟墩子(屁股),髁膝包儿(髁音客衣呃,膝盖),脚躂子(脚部),精脚蹁(蹁音骗,赤脚),连二杆(小腿),螺丝拐(脚踝),手指拇儿(手指),脚趾拇儿(脚趾),苦毛子(常见于男牲大小腿外侧较长的浓密汗毛),垢埉(人身上的污垢),青包、乌包(人体碰伤后产生的突起的包),痭口(痭音冰,因冻伤或长期劳作导致人体表皮龟裂,多见于手足),葩唧唧的(极软),葩癃唏嗒(软绵绵的,没有力气),灰帕潦水(蓬头垢面),弮腰趴背(弮音捐,没有精神,没有力气,缩手缩脚,形容猥琐),寡骨瘦脸(面部少肉),身体单懢(懢音兰,身材单薄、体弱力小),疳胳蛯(音甘嘎闹,一种皮肤病),打嚯嗨(打哈欠),憨口水(涎水),鼻拢嗗浍(嗗音瓦,浍音块)、鼻脓口水(邋遢),撷牙拌齿(撷音些,呲牙咧嘴),逄倒了(逄音胖,碰),仰绊起、四脚朝天(面朝天躺在地上),髽瞌睡、偏一哈儿(小睡),凉戳嗒(着凉),飣戳嗒(东西吃多了难以消化),跑肚子(拉肚子),打标枪(拉稀),打摆子(疟疾),扯母猪疯(癫痫),坐飞机、打广子、打暀逛(走神、闲逛),麻广广(妄图欺骗),装麻怪(逗哏,作鬼脸),日白扯谎(撒谎成牲),打捶膈孽(打架斗殴),日诀(用脏话骂人),赶婆娘(与其他女人偷情),裹起(不正常两牲关系),娼妇儿,舍物(一无是处、百无一用的东西),野物(非家养畜牲),扯干筋(与人拌嘴,无理取闹),皮昂你两耳屎(皮昂连读,侮辱牲地轻轻打人脸颊),骣你两耳屎(骣音产,用力打人脸),砪脑壳、砪戳戳的(砪,笨,戳戳,程度副词),朚愍日眼的(朚音莽,笨,“日眼的”是语气助词,很的意思),蛮头樛柺(樛音旧,犹言歪瓜裂枣,同时有蛮不讲理的意思),日不隆耸(笨的不可救药),骚烘烘的(一是指人不正经,二是指气味腥臊),乱麻日绞、煳而麻烫、狗儿麻糖(糊里糊涂,一团乱麻),撇不耐汰的(撇,丑、不正派、为人不讲底线的意思,撇不耐汰犹言人很丑、很不讲究,并且语气充满不屑),焂蔑人(焂音鼠,被人挖苦却无法正面反驳,心里窝火),千烦、翻玩、憨攕(憨攕音寒贱,都是小孩调皮的意思),扯五扯六(东拉西扯,强词夺理),莫名堂、莫褡靸(褡靸音答洒,没风度、没教养、没内涵),不驲哉、不日毛(牲情暴躁,蛮横无礼),不落窖(不讲规矩,不守规则,不懂礼貌),莫得使处(没用),球日聋嗒(耳朵聋了听不到吗),哪个牛鸡娃子日的,寡狗日的,敲沙罐(枪毙),砍脑壳的,着刀的,着千刀的(被凌迟处死),揸枝拂叶(行为轻浮),牛大一硥一硥的(硥音棒,一硥,一砣),一巼屎(巼音扒,一砣),猪八丐的二妈(其实就是猪八戒的二婶,极言其丑),球大哥晓得(没有谁知道),吃阳茶夜饭(实为吃娘茶爷饭,啃老),讨口子烤火往各家髂里爮(自私自利,只顾自己),装蟒吃象(扮猪吃象),打翻天印(背叛师长),掰掷(掰此处读本音,威胁用武力收拾某人),敲二讶三(东拉西扯,言不及义),天棒槌(天不怕地不怕的混混),二杆子(二流子),挨黑打(黑音哈,不明不白地被人悄悄暴打一顿),摸哥儿(小偷),臭狗屎做鞭(歇后语,取闻也闻不得舞也舞不得的谐音,说人不能文不能武,没有用处),理是理法是法,冒干包(强出头),吃自来食(不劳而获,或者劳心者),楼门子(门楼),后门子(后门),闼屋(闼音塔,堂屋),歇房(堂屋两边的正房),偏房(正对房屋两边的房间),转阁(正房和偏房之间的房屋),尺子拐(整体形状像L形的房子),撮箕口(整体形状像n形的房子),偏棚棚(临时搭建的或简易的棚屋),街檐(街音该,墙体与院子之间的过道),街楞子(街音该,过道靠院子一侧),连磉(长条形石头,一般用于房屋基础和过道街边),院坝(院子),檐沟(檐一音之转读作阳,屋檐下房外几条排水沟),象鼻子(连接柱子与墙体之间的桁梁凸出柱子的一小截),铺盖面子(被面),锅锅窑儿(大量用工、办酒席或野炊时临时搭建的灶头,多用石头做成),灶门前(灶头),吹火筒,火钳,烧锅(做饭时烧火),火飃人的很(飃音瞟,热浪逼人),筲箕(音烧基,滤米的竹制U型厨具),箜饭(水中煮米,到半熟,用筲箕把米汤沥干,回锅,用文火慢慢蒸熟;锅底米下可加红薯、酸菜、萝卜、肉粒,也可什么都不加),笼床(蒸笼),提锅(用文火熬肉、汤的吊锅),调羹(汤匙),竹桠筢(搂枯草木叶的竹制农具,状如五指张开),筴背、密背、箑背(箑音啥,三种孔洞大小不一的篾织背兜),背枷子(一种状如H形的负重农具),柺杵子(一种丁字形木制杠杆,负重远行时可将其支在背兜等底下借力,以稍事休息),锄头脑壳(锄头的铁制部分),索索(绳索),枷担子(牛在劳作时加诸牛颈的木制n形项圈,下面用蔑制绳索收口),欠扣子(8字形绳索,多用于系牢枷担子),柺耙子(摊晒谷物时所用竹木农具),扫把,条把(多用斑竹梢制成的扫把),篾巴扎子(用蔑片制成的挡板),碓窝(碓音兑,石臼),弯刀(蔑刀),毛铁(斧头),牛笼子(牛笼头),烘笼、烘篓(老年人向火的小型火盆,竹陶所制),梿枷(由一个长柄和一组平排的竹条或木条构成,用来拍打谷物、小麦、豆子、芝麻等,使子粒掉下来),甑子(蒸米饭的炊具),撮箕(学名篾箕,英文名dustpan),撮瓢(通常用松柏等木料加工而成,呈条形摄箕状,有木把,用于撮装粮食),桴炭子(烧硬块柴时未烧完的木炭在水中浸泡,晾干后再用),油茶(用葱、姜、蒜、花椒、香菜、辣油、米糊、条形油炸面食、米糊等食材做成的早餐),黄桶(圆形大木桶,多用盛水或装粮食),碾磙子(圆柱形石碾),秚桶(长方形大木桶,打谷用),柴禾(可用于烧火的一切植物燃料),块子柴(被劈成长条形的木柴),打扬尘(过年前的大扫除),火匣子(骨灰盒),耕田耙地,赶秧母田(给秧田施肥),面疙瘩(疙瘩面),薄脆子、葩面子(摊薄饼,葩面子更大更薄更软和),肉和尚(油炸肉夹馍),果子(条块形状的油炸面食),果木子(水果),松果子(松果),滑肉(酥肉),苞谷珍珍(玉米糊糊),灰菜(魔芋制成的食材),南瓜角儿(音郎瓜葛儿,状如饺子,由内到外的食材分别是南瓜丝加肉、玉米面、油桐树叶),萝卜缨缨(萝卜茎叶短茬),浑水馍馍、灰水馍馍(类似年糕,首先将细草木灰放入桶中,加水,将灰溶在水中,然后将大米装入细密布袋之中,泡入桶内,头天晚上泡入,第二天取出,如米呈金黄色时即可;第二步,将大米洗净,用磨磨成浆,然后倒入锅中,加热,边煮边搅动,直至水分差不多干,有些地方用碱水来做,这是不正宗做法,用草木灰中的碱是最好的;第三步,在蒸笼中放入干净纱布,将锅内快干的米浆拍入笼屉内,整平,然后蒸上气即可;吃时切成片,锅内放少量油,在锅边煎,同时放少许盐,辣椒粉,花椒粉,煎好即可),酸菜,苞谷杆,猪腿杆,猪脚脚(猪蹄),坨子肉(约10平方厘米的方形红烧肉),打平伙(一起大吃大喝,或许是AA制,或许不是),清湸(清澈),水滚了(水开了),捞稀、清汤寡水(米粒或蔬菜极少的粥汤),龌水(潲水、泔水,洗锅、洗碗之后的汤水,用以喂猪),流汤洒水(吃饭时碗没端平,导致汤水外溢),饿餸(因饥饿或个人习惯,吃相状如饿鬼,极为难看),包口挼口(挼音如啊,吃饭时口腔里塞满了食物,生怕吃不饱),打喓台(农忙、宵夜或请客时,正餐之外的加餐),吃巴片儿(吃白食),夜饭(晚餐),打牙祭(吃、喝平日难得吃上的好东西),扯挂面(大批量地手工做面条),狗舌头(擀面时把面团最终碾压成长条形,状如犬舌),弄饭(做饭),吃酒(红白二事时吃筵席),烤疙瘩火(用阴干的老树根烤火),烧苞谷(烧玉米棒子),槺鱼(用底部洞穿的小背兜在水田里圈住游鱼并徒手捉鱼),打二锤(二锤,石匠开石时的一种较大锤小的锤子),品碗(大碗,海碗),叉糍粑(打糍粑),猪尿包,肉哈了(哈,腊肉长期放置后,肉质虽未完全变坏,但口感令人难以下咽),头口(牲口),看猪(看音堪,养猪),犽狗儿(公狗),牸牛(母牛),牯牛(公牛),咩狗儿,咩猪儿,奶豚子(豚音疼,被骟之后的雌牲肉猪),抱鸡母(小鸡孵化前后的母鸡),水猫子(水獭),箉箉窝(箉箉,鸟儿),麻箉儿(麻雀),鸦鄡(音巧,喜鹊),老嗗(嗗音瓦,乌鸦),鬼灯哥(猫头鹰),啄木倌(啄音抓,啄木鸟),夜鼥飞儿(鼥音拔,蝙蝠),翎膀(翅膀),蹒醢(音盘害,螃蟹),鲫腵子(鲫腵音即夹,鲫鱼),土狗子、罩鸡子、猪儿虫(几种昆虫),懒蟬子(知了),虄子(虄音洒,虱子),虼蚤子(虼音格衣呃,跳蚤),黑毛子(黑音呵衣呃,一种极小的黑色飞虻),蚂蚱子(蚱音抓),蚕莥子(莥音扭,蚕蛹),涮棒虫(孑孓,蚊蝇幼虫),亮火虫(萤火虫),车蛛子(蜘蛛),丁蚄蚄儿(蚄音帮,此虫学名金银虫,外有硬壳,喜食栎树汁,害虫。
彝族禁忌总汇
彝族禁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和禁忌,而彝族禁忌较多,主要表现在行为禁忌、语言禁忌、饮食禁忌等方面。
一.行为禁忌:1、忌骑马遇人不下马。
2、忌孕妇来往于他人婚礼。
3、未满月的婴儿忌见狐臭之人。
4、不准用脚蹬锅庄石,更忌从火塘(进正房后一个四四方方的坑,用来烧炭或者柴的地方,相当于汉区的灶的作用)上方跨过。
5、忌用粮食在手中抛玩。
6、忌打布谷鸟(一般来说你也没得打的机会)。
7、灵牌是祖灵的化身,禁外人挨近或不洁之物摆放周围。
8、忌订婚、过年所杀的猪羊等畜无胆汗或脾脏暗淡翻卷。
9、忌杀牲时未先烧内祭祖先,而先被狗、猫、鸡碰着。
10、忌火把节时,在田地中间随意走动,如此会招来虫灾。
11、忌白天点着火把到处走动,忌从屋里相继点着两把火把走出。
12、家中有人出门远行,忌随后扫垃圾出门。
13、忌在屋内弹口弦(彝族的一种乐器)吹口哨,夜间不关门。
14、禁砍神树或在神树旁高声喧哗打闹。
15、忌锄、斧一起扛或搁放在一起。
16、忌与人有冤仇时当着对方的面折断树枝、吐口水、打鸡、打狗、砍扫把、拍打头帕。
17、不能随意抓摸男子的“天菩萨”(彝族男性的发式,似辫子,最长可达两三米,绝对不可以碰)。
18、不许妇女抚摸男人的头,更不准从男人帽子上跨过。
19、忌当众放响屁。
20.、到彝家作客,不能坐在堆放东西和睡铺的下方和左方。
21、主人酒肉款待,客人要品尝,以示谢意(特别是酒,不会喝的话至少也要意思意思,但是一定要给主人家讲清楚不会喝,否则是不尊重)。
二.语言禁忌:1、忌对婴儿用“胖”、“重”、“漂亮”之类赞词。
2、忌在众人面前直言小便、大便、放屁、生育之类的话,更忌口头禅中带有类似两性生殖器内容的语言。
3、忌翁媳和兄媳之间随意开玩笑。
4、忌随便与毕摩(彝族巫师,或者说巫医,地位极高,一般是贵族,世袭)、苏尼(彝族神职人员,跳大神的)嘻笑打闹。
5、忌在家人外出时说不吉利的话。
6、忌在人有病时说死伤之类的话。
7、忌无故恶语咒骂他人。
四川方言中的民俗
四川方言中的民俗
一地的方言总是和一地的风俗密不可分。
很多时候民俗逐渐消失了,但是却在方言中保留下来了。
语言文字往往比风俗习惯流传地更久远。
在四川方言中,有很多特有词汇都跟彼时的风俗习惯有关。
这些词汇来源于生活,反哺于民俗。
当人们很多年以后再看到这些方言词的时候,也能想象出彼时的情景习俗。
比如四川方言里有一个词叫做“装舅子”。
这个词是讽刺一个穿戴太讲究,或者穿着不合时宜。
后来也引申为讽刺某人装腔作势。
为啥子是“装舅子”,不是“装幺儿”、“装堂哥”呢?因为以前四川有一个习俗,姐姐或者妹妹出嫁时,其哥哥或弟弟一定要穿戴十分整洁去送亲。
妻子的兄弟喊做“舅子”,所以这种行为被戏称为“装舅子”。
“装舅子”是来自婚丧嫁娶的民俗,“打牙祭”则是来自逢年过节的习俗。
“打牙祭”说法来源有几个,一说是旧时厨师供奉的祖师爷是易牙。
厨师每逢初一十五就要供奉肉向易牙祈祷,彼时称为“祷牙祭”,后来传来传去就变成了“打牙祭”。
二说是“牙祭”本是古时军营中的一种制度。
古时每逢农历的初二和十六要杀牲畜来祭牙旗,这种行为称为“牙祭”。
而彼时肉食来之不易,祭牙旗的牙祭肉往往就变为了将士们的吃食,这种被称为“吃牙祭肉”,后来就变为了“打牙祭”。
无论“打牙祭”这个词的来源如何,都有吃肉或者吃一顿肉食的意思。
后来自然这个词就引申为吃肉或会餐加菜的意思了。
四川方言大全,不懂不要说是四川人
四川方言大全,不懂不要说是四川人【勾兑】——原属酒厂调酒的专有词汇,现用来指“公关”,联络感情,说合某事。
“李娃想承包机修厂的基建,他要我找王厂长勾兑勾兑。
”【涮坛子】——戏弄,空说。
“你以为李娃会请你吃酒,他是涮你坛子。
”【豁】——欺骗的意思。
【麻】——也是欺骗的意思。
有一个笑话,说女的是麻子,男的是豁嘴,两人相亲时,女的用粉把麻子填平;男的则戴了口罩。
成亲后,两人终于发现了对方的缺陷,女的问男的:“你啷格要豁我呢?”男的却答:“你不麻我,我会豁你嗦?”两人彼此彼此。
如果是喝酒,说喝二麻二麻的,则是说喝得有点脑子不清了。
【背时】:也写着“悖时”。
活该,倒楣的意思。
另有“背时鬼”,“背时倒灶”的说法。
“李娃平时在街上横行霸道,这回严打被公安抓了,背时!”【下课】——下台的意思。
四川的足球,让“下课”,“雄起”走向了全国。
【扯拐】——出问题。
“我们家的电视用的年头长了,现在总是扯拐,一哈儿没得声音,一哈又没得图像【跟斗儿酒】——散装、度数高、便宜的酒;也有下酒菜简单的意思。
由于它的酒性烈,喝了极容易上头,稍微多喝几杯,就会走路来东倒西歪的,像要栽跟斗,故名。
新顺口溜曰:看点歪录像,打点小麻将,吃点麻辣烫,喝点跟斗酒,晒点懒太阳。
把它放在头条,显然是俺的私心在做怪,俺博客的管理员就取了个“跟斗儿酒”这件马甲。
【粉子】——年轻漂亮的女孩。
有一本小说叫《成都粉子》。
“粉起”,就是支持、帮腔的意思【散眼子】——说话做事没准头的人。
【烂眼儿】——社会上瞎混的人,江湖上也没地位。
【渣渣】——这个好理解,小社会渣滓。
【晃壳儿】——没脑子,瞎混的人。
【舵把子】——原为袍哥中的头领。
现泛指帮派中的首席人物。
【猫毛神】——容易与人着急上火的人。
“先倌是个猫毛神,你要顺着他的毛毛抹。
”【鬼饮食】——深更半夜在街头巷尾摆出供人解馋加餐的小夜宵。
【姑姑筵】——小孩子的游戏,在一起假扮吃饭。
这个游戏常常是小孩子玩过家家时做。
经典四川自贡话
经典四川自贡话
四川自贡话
黑不说黑,要说去黑
白不说白,要说询白
酸不说酸,要说溜酸
甜不说甜,要说抿甜
苦不说苦,要说挂苦
重不说重,要说邦重
轻不说轻,要说捞轻
硬不说硬,要说邦硬
湿不说湿,要说交湿
淡不说淡,要说寡淡
黄不说黄,要说焦黄
香不说香,要说碰香
烦不说烦,要说泼烦
醉不说醉,要说吃嘛了
急不说急,要说搞刨婚啦
远不说远,要说冒子坡远
吐不说吐,要说打兔儿
慢不说慢,要说摸的很。
傻不说傻,要说憨蹦蹦
软不说软,要说趴鸡鸡的
谁不说谁,要说晒个
逃不说逃,要说梭边边儿
你凶不说凶,要说你歪
耿直不说耿直,要说不层在
挖苦不说挖苦,要说弯酸
讨厌不说讨厌,要说卡找腰
强迫不说强迫,要说鼓捣
放直不说放直,要说升斗
关系不说关系,要说苲草
快点不说快点,要说几哈
吝啬不说吝啬,要说夹夹客
耳光不说耳光,要说踏儿
搞笑不说搞笑,要说扯吧子
烦燥不说烦燥,要说毛焦火辣
糟糕不说糟糕,要说涮的挂烦
坐客不说坐客,要说走人夫
做假不说做假,要说安豪豪儿
厨房不说厨房,要说灶门千
故意不说故意,要说挑身
骄傲不说骄傲,要说行实
对面不说对面,要说洞翁边
纠缠不说纠缠,要说柳斗
吹牛不说吹牛,要说冒皮皮
等下不说等下,要说隔哈儿
废话不说废话,要说批夸囊夸
不清醒不说不清醒,要说爪梦角在那里不说在那里,要说晒干前完啦不说完啦,要说萨过,萨过哇。
四川民俗文化
四川民俗文化四川民风绚丽多姿,幽默的方言,独特的茶馆,可口的川菜和小吃.丰富的各种节庆。
腔调优美的川剧;离奇的生活习俗和礼仪活动;以及广泛流传的曲艺、杂耍,和叹为观止的工艺。
四川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的省份,各个民族有其独特的生活习惯和信仰礼仪.汉族精于农耕,手工业、商业发达。
旧习土葬。
有春节、端午节、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传统节日。
此外,生活在巴蜀大地的的四川人民也创造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
在这块土地上的其他民族有藏族、彝族、羌族、土家族、和苗族等,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地域性民族风情。
方言:四川方言是四川省境内所有汉语方言的总称,共有三大汉语方言。
一是四川官话,一般称之为四川话;二是属于客家方言的“广东话”,一般称之为“土广东话”;三是属于湘方言的“永州话”,一般称之为“老湖广话”。
简而言之,四川省境内的四川汉语方言有三大类,即四川话、客家方言和湘方言。
川剧: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
成都是戏曲之乡。
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
清代乾隆时在本地车灯戏基础上,吸收融汇苏,赣,皖,鄂,陕,甘各地声腔,形成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的用四川话演唱的“川剧”。
其中川剧高腔曲牌丰富,唱腔美妙动人,最具地方特色,是川剧的主要演唱形式。
川剧帮腔为领腔、合腔、合唱、伴唱、重唱等方式,意味隽永,引人入胜。
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常见于舞台的剧目就有数百,唱、做、念、打齐全,妙语幽默连篇,器乐帮腔烘托, “变脸”、“喷火”、“水袖”独树一帜,再加上写意的程式化动作含蓄着不尽的妙味……。
川剧为世人所喜爱并远涉重洋传遍世界。
川剧名戏《白蛇传金山寺》更是在国内外流传甚广。
川剧,流行于四川全省及云南、贵州部分地区。
原先外省流入的昆腔,高腔,胡琴腔,弹戏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均单独在四川各地演出,清乾隆年间(1736—1795),由于这五种声腔艺术经常同台演出,日久逐渐形成共同的风格,清末时统称“川戏”,后改称“川剧”。
四川俗语和风俗
四川俗语和风俗
四川地区有许多独特的俗语和风俗,以下是一些例子:
1. 装舅子:这是四川民俗中一个有趣的习俗。
当姐姐或妹妹出嫁时,其哥哥或弟弟需要穿戴得十分整洁去送亲,这个过程被称为“装舅子”。
后来这个词演变为讥讽某人穿戴讲究、整洁。
2. 吃九斗:在四川,人们常常将“吃九斗”这个词与筵席联系在一起。
这是因为成都等地方言中,“斗”有“大”的意思,所以赴宴又被称为“吃九斗”或“吃九斗碗”。
成都地区还有一句民谣:“破费一席酒,可解九世冤;吝惜九斗碗,结下终身怨。
”这句话形象地表明了筵席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另外,民间视“九”为吉数,所以将“赴宴”称为“吃九斗碗”。
3. 吃赏午:现在四川人仍将“吃午饭”称为“吃赏午”,这和一个传说有关。
相传在很久以前的一个夏天,川西坝子的农民们边插秧子边唱山歌,知府不让大家唱,农民戏曰:“吼山歌会把田头的杂草吼掉。
”知府说,如果真能吼掉杂草,则赏大家一顿午饭。
后来果然田里的杂草就没有了。
知府又提出农民说过唱山歌秧子要长高,想借此赖掉这顿午饭。
当晚,农民把田里的水排了一些出去,外行看起来,秧子果然长高一截。
于是,知府只好认输,给插秧的农民每人赏了
一顿饭,从此人们便把吃中午饭叫做“吃赏午”。
这只是四川地区众多俗语和风俗的一部分,如果您感兴趣的话,不妨去成都、自贡等地方切身体会一下当地的特色文化。
四川骂人有哪些
四川骂人有哪些四川骂人有哪些四川方言以其独特的韵味和丰富的表达方式闻名,其中骂人词汇和表达方式也是其文化的一部分。
四川骂人词汇和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既有直接粗俗的,也有含蓄讽刺的。
本文将详细探讨四川骂人的各种词汇和表达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四川方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单词派●●老子:在四川方言中,“老子”常用作主语,以增强语气,有时带有自嘲或自大的意味。
例如,“老子就不信这个邪!”这个词汇在四川话中不仅仅是用来骂人,还可以用来表达一种自信和不屈服的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四川人可能会用“老子”来强调自己的观点或立场,甚至在朋友之间开玩笑时也会使用。
●●瓜娃子:这是一个常用的贬义词,用来形容某人愚蠢或不懂事。
在四川话中,“瓜娃子”不仅仅是用来骂人的词汇,还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天真或不成熟。
在一些情况下,朋友之间也会用“瓜娃子”来开玩笑,表达一种亲切和调侃的意味。
●●仙人板板、哈戳戳、胎神:这些是比较新的骂人词汇,分别用来形容某人行为古怪、愚蠢或令人讨厌。
这些词汇在四川话中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通常用于形容那些行为不合常理或让人感到无奈的人。
在日常交流中,这些词汇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人行为的不满或调侃。
●四字词●黄手黄脚、眼浅皮薄、憨吃憨胀、穷吃饿吃:这些词汇用来描述人的特征或行为,分别指某人手脚笨拙、容易害羞、吃相难看或贪吃。
这些词汇在四川话中常用于形容那些行为不合常理或让人感到无奈的人。
在日常交流中,这些词汇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人行为的不满或调侃。
俗语派●茅厕坎坝铺,离屎不远了:这个俗语用来暗示某人的处境不妙,即将陷入困境。
在四川话中,这个俗语常用于形容那些行为不合常理或让人感到无奈的人。
在日常交流中,这个俗语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人行为的不满或调侃。
歇后语●如来讲经——佛说(胡说):这个歇后语用来指责某人胡说八道,没有根据。
在四川话中,这个歇后语常用于形容那些行为不合常理或让人感到无奈的人。
在日常交流中,这个歇后语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人行为的不满或调侃。
在成都,哪些话是不能随便说的?
在成都,哪些话是不能随便说的?泱泱大中国,东西南北中;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风情一方言。
成都作为四川省会、西南明珠,其本土语言——四川话属北方语系,因此单从听力上来说,较之叽哩咕咚的粤语和闽南语,您要听懂成都话可是太容易了。
但是,成都人生性幽默,语言用词丰富,很多话即使您听得懂,但绝不代表您能领悟其意!比如:“杀板儿孩”,可不可怕?莫怕,拖鞋而已;“剪头”,这个惊悚不?切,理发罢了。
再比如:“车过来”,这是在招的吗?非也,不关出租车的事,是叫您转身啊!还有更邪乎的“给你一耳屎”,什么?耳屎?多恶心啊,干嘛给人一砣耳屎?其实是说,要给您脸上来一记响亮的耳光!哈哈,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举不完,总之,成都话既好懂也不好懂。
如果您仅仅根据字面意思去理解,不仅有可能闹笑话,而且很可能得罪人。
假如您要到成都来,就让我这个地地道道的成都人先为您科普一下吧:在成都,哪些话不能随便说?贾素芳咦,这不是很普通的一个人名吗?怎么就列入慎语了呢? 呵呵,重点就在于那个姓氏,通假字,“贾”通“假”。
在中国,人们只要说起西施就知是美女,说起嫦娥就知是月亮。
而在成都,只要说起贾素芳天下人就知是“假打”。
老妞儿妞儿?是不是您马上想到了天府之国的美女?不错,春熙路上确实常有妞儿们出没。
当妞儿不再年轻,美色渐成昨日黄花,然其风韵犹存,于是史称老妞儿?警告:您可千万别想邂逅“老妞儿”!在成都,老妞儿是指“老婆”!啃兔脑壳脑壳,川话之“头”也。
兔脑壳,乃成都双流之品牌小吃,味道之绝,名传八方,一般人随随便便都能啃上七、八个,欲罢不能。
不过,这“啃兔脑壳”在成都可是双关语噢,除非您真的是肚子饿了、嘴馋了,否则不要轻易说您想啃兔脑壳,因为那意味着:您表示自己想“接吻”!敲沙罐成语曰:打破沙锅纹(问)到底,可见沙锅、沙罐是可以敲敲打打的。
但在成都,千万不要说“敲沙罐”,因为真相是指犯人被枪毙。
边花儿“编,编,编花篮,花篮里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花篮”,这是小孩子童年游戏的儿歌——《编花蓝》。
[转]标准四川话
[转]标准四川话
[转] 标准四川话
黑不说黑,要说曲黑。
白不说白,要说讯白。
甜不说甜,要说抿甜。
苦不说苦,要说焦苦。
重不说重,要说邦重。
轻不说轻,要说捞轻。
酸不说酸,要说溜酸。
湿不说湿,要说交湿。
烂不说烂,要说稀烂。
淡不说淡,要说寡淡。
辣不说辣,要说飞辣。
哭不说哭,要说惊叫唤。
热闹要说成闹热。
哪里要说成啷里、哪个凼(dang)。
里面要说成吼头。
地方要说成踏踏。
轻松要说成松和。
什么要说成啥子。
走路要说成甩火腿。
莫关系要说成莫来头。
老朋友要说成老背时的。
聊天要说成摆调、吹壳子、摆龙门阵。
好不说好,要说安逸、巴适。
小孩要说成碎(Shui)屁儿。
最有水平的是:明明是自己的儿子,非要骂他是龟儿子、狗日的、短命的、杂种、匪头子……。
骂人出口就是(非常好的朋友见面时也可以这样称呼):瓜娃子、傻儿、傻撮撮的、砍脑壳的、闷墩、瘟丧、你个烂贼(音咀)。
水稻叫谷子、最小的娃儿称幺儿子(所以才有幺老汉)、当然也有幺女子、肘部即倒拐子、流氓是二杆子、土匪叫捧老二、蚊帐叫罩子、铺盖就是普通话的被子;
开玩笑叫涮坛子、撒谎就是扯把子、非婚生子女叫私娃子、青蛙喊成切蚂子;
屁股是沟子、跛脚即掰子、小偷叫做贼(音咀)娃子或叫撬钩儿;
得痢疾是打摆子、大仙叫做私娘子、傻瓜是莽子、也可说成瓜娃子;
说了恁个多做啥子,逢人尊称龟儿子,川内男女老少人人自称是老子;。
四川人的禁忌语
语 言禁忌更 多。平 常忌说 “ 、 、 、 、 落 、 、 鬼 虎 豹 猴 蛇、 痣 破
烂 、 等 字和“ 岩 、 河、 倒” 栽 跌 背沙” 等词 。
光绪 三十三年《 广安州新志 ・ 风俗》 :
凡言 , 家居 除 目 、 旦 , 多 言妄 语 , “ 头 、 尾 ” 忌 元 忌 日 忌 忌 ,
n te h rceit . a do h rc aatrsis c Ke ywod : ih a e pe a g a etb o ifr c i o r sa d e p eso s rs Sc u po l;ln u g a o ;df e e nw d n x rsin n en s
或 “ 制” 。迷信 的人认为 , 抑 @ “ 禁忌 ” 犹如 不问断的警铃声 , 提 醒人们 小心行 事 , 则将 遭遇 灾祸 , 视 之为 约束 自己行 为 否 并
的准则 。可以说它已经渗透到人类 生活 和生产 的许多方 面 ,
四川俗语 说 :清早起, 的人特别 忌讳说 凶猛 的动 物 以及 鬼怪 之类 。如《 迷信 平
维普资讯
第 5 期
No. 5
西 华 大 学 学 报 (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哲
J un l f h aUnvri P isp y& S c l cecs ora o u iesy( hl o h Xi t o oi i e ) aS n
城特 点。
关键词 : 四川人 ; 言语 禁忌; 词语 差异 中图分类号 : 7 . H12 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2—8 0 (0 6 0 —0 6 —0 17 5 52 0 )5 0 0 4
四川方言大全
正宗四川话(以下文字只注重读音,带有“儿”字的与前面的字连读)晓得——知道婆娘——老婆、或者骂女人的意思腰战——临时加餐,不是正餐。
如“打腰战”,“腰战”不等于“宵夜”,要台上午吃,宵夜是晚上吃的。
乡音——便宜的意思,如“这东西很乡音”,意思是这东西卖的很便宜脑壳——脑袋酸菜——泡菜背时——倒霉,如“该背时”,就是何该倒霉的意思稀客——就是很少来的客人新姑央儿——新娘哄人——骗人的意思传传、锤子、鸡八——都是指男人的性器官,也是骂人的语气词语。
龟儿——语气词,带有埋怨的意思。
如“他龟儿不吃饭”意思是他不吃饭。
龟儿子——骂人的词语摆龙门正——就是闹家常的意思,通常几个人一起哦屎(屙屎)——拉屎杀gue了——完了。
如“锅里的饭杀gue了”,就是锅里的饭完了。
爪子——做什么。
如“你要爪子嘛”意思是“你要做什么”幺——最小的意思。
如“幺爸”,就是最小的叔叔的意思打摆子——症状是全身发抖,很怕冷,喜欢盖很多被子。
并不是得痢疾的意思,得痢疾主要是上吐下泻,是肠胃疾病。
摆子——就是瘸子的意思。
如“周摆子”,就是姓周的瘸子。
但摆子的程度没有瘸子严重,摆子只是走路一拐一拐的。
桑怕儿——桑葚。
桑树上的一种果实。
哈巴儿——傻子的意思奇猫儿——青蛙。
干奇猫儿指在陆地上生活的蛙紧到说——就是一直在说,唠叨的意思。
尿裤儿——内裤,指短的内裤嘎嘎——肉。
一般小孩子常用这个词语。
包谷——玉米。
“搬包谷”指收割玉米。
追(zhui)娃子——指入室盗窃者摸包儿——指小偷。
一般指大街上的偷窃者。
鬼迷日眼—— .形容人行为怪异仙人板板——祖宗。
“日你仙人板板”就是操你祖宗的意思。
有时也做语气词语。
耙(pa)耳朵——指怕老婆的男人。
耙就是软的意思,意思是耳朵让老婆拧软了。
耙——软。
如“这肉煮得黑耙”,意思是“这肉煮的很软”。
老子——我。
如“这事老子不干”意思是“这事我不愿意(做)”卖批——指女性卖淫。
麻批指女性的性器官。
有——你家或你。
如“有妈2月28日生”意思是说“你妈2月28日过生日”(我没听说过)老汉儿,老者儿——老爸。
四川的传统风俗
四川的传统风俗
四川的传统风俗如下:
1.走人户:在四川,正月初二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会提着灯笼,带着丰盛的年货到亲戚家拜年。
2.耍狮子和龙灯:在四川,每逢春节或结婚、生孩子等喜庆的日子,人们则会表演狮子和龙灯。
3.踩高跷和舞狮:春节期间,四川的一些地方会表演高跷和舞狮,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4.祭灶神:四川人把灶王爷也尊为“家神”,因此也有祭灶的习俗。
5.打牙祭:每隔一段时间,四川人就会做一些美味的东西吃,以解馋,这被称为“打牙祭”。
6.川剧:在四川,人们喜欢看川剧,这是一种融合了唱、说、做、打的表演艺术。
7.玩龙灯:在四川,春节期间会有玩龙灯的习俗,这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
8.拜年:在四川,正月初一是拜年的时间,人们会穿着新衣去给长辈拜年,以示尊重。
9.吃元宵:在四川,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一天人们会吃元宵,以庆祝新年的结束。
总的来说,四川的传统风俗丰富多彩,涉及到祭祀、娱乐、饮食等方面,反映了四川人民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关于四川的礼仪
关于四川的礼仪四川是“中国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中国西部经济发展高地”。
四川省是多民族聚居地,境内有藏族、彝族、羌族分布。
你知道四川人儿时都听过的礼仪禁忌吗?下面店铺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四川的礼仪,希望能够帮到你哦!关于四川的礼仪1、不能在屋里打伞,因为长不高!2、不能玩火,否则要尿床,难怪了……3、小孩不许耍麻雀,会手抖!4、家里来客人了,添饭时一定不能说:还要饭吗?5、夹菜不能乱翻,在盘子里乱翻会被大人敲手。
6、吃饭不能吧唧嘴。
7、手握筷子的时候,大拇指不能翘起来,这是在诅咒父母。
8、全家人围坐一起吃饭,如果大人不动筷子孩子也不能动。
9、不要学口吃的人(夹舌子)说话,要不然各人也要变口吃。
10、不要比蛇的粗细长短,不然晚上蛇要来给你当枕头。
11、不能吃母猪肉,否则以后要发羊癫疯(母猪疯)。
12、不能在吃得很饱以后揉肚子,否则肚子会长得很大。
13、不许用筷子敲碗盘,有乞丐之嫌。
14、不可以在除夕和正月初一讲不吉利的话,不然会给家里带来灾祸。
15、喝汤不许出声,不礼貌。
16、吃饭时,手要扶碗,不许一只手在桌下。
17、吃菜只能夹眼前的,最好别“过河”。
18、筷子不许立插米饭中,因为象征香炉,只有死刑犯的辞阳饭才这样插筷子。
19、不许斜着眼看人,老话说眼斜心不正。
20、放耗子药的时候不要说,不然耗子听到要给其它耗子说,它们就不吃了!21、不许抖腿,所谓男抖穷女抖贱。
22、看异性上厕所眼睛要长挑针,小的时候只要哪个一长挑针儿,马上要遭别个笑,偷看了女娃儿窝尿。
23、西瓜籽不能吃进肚子里,否则它们就会发芽、长根,最后长棵大树出来。
24、不能指月亮,指了要被月亮割耳朵!24、吃饭要吃干净,否则要娶个麻子婆娘。
24、不能指月亮,指了要被月亮割耳朵!24、吃饭要吃干净,否则要娶个麻子婆娘。
关于四川的礼仪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方言禁忌与民俗摘要:言语禁忌,是很有特色的语言风俗现象,它涉覆各个领域、各种社会团体的许多风俗习惯,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文章立足四川方言,从破财、亵渎、凶祸三个方面论及四川方言中的言语禁思这种心意民俗形态。
关健词:言语絷忌;四川方言;破财;亵渎;凶祸;心意民俗禁忌在整个禁忌体系中是一种无行为表现的心意民俗形态,无论是远古时代由于神圣、不沽观念,或者图腾崇拜、灵物崇拜、鬼神崇拜而带来的恐惧,还是后世吉凶祸福观念带来的忧患,其反映在心理上都凝聚为一个忌字。
忌是心意上的、精神上的东西。
《说文解字》曰:“忌,憎恶也。
”既是心理上所憎恶的,便希望避开它们。
在禁忌系统中,忌,只是心理上的某种反映过程,某种因恐惧、忧患而希望回避的情绪和要求。
语言是人类交际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交际工具,人们通常相信语言具有某种魔力,相信语言这种符号与它所代表的真实内容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完全同一的效应关系。
因此当某种事物需要避忌时。
也就包括了在语言上的不提及即“不说”。
当人们禁言时,可能会用手指、用目视,以摇头、摆手等无声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但是如果这样仍不能准确表明自己的情绪和要求时,就不得不用某种变通的说法来暗示自己需要表达的意思了,这就是另外一种语言禁忌形式——委婉语。
委婉语在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里都存在,它也是一种极富方言特色的语言风俗现象。
委婉禁忌语,几乎是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
本文试图从委婉语的言语禁忌这个角度谈谈委婉语在四川方言中的情况。
一、破财禁忌语四川方言中,人们往往禁忌破财词语在交际中的出现,即人们不能直接说出含有破财意思的词语,因为财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生活的贫富乃至一生的命运,所以民间非常看重此事。
而且总要言为心声地用言语表达出来,不说破财不吉词语,而代之以其他吉词。
如四川方言中把猪、牛、狗等动物的舌称作“利子”而不叫“舌”。
因为在四川方言中“舌(she)”和“折(she)财”的“折”同音.人们不愿折财、忌说折财就把舌叫做“利子”;四川射洪一带把作为姓氏的“余(she)”直接读做“梭(suo)”,就是为了避讳“折(余)财”;春节期间,各家各户都要祭财神,供奉财神,一些商贩走家串户卖财神画像,人们见之只能说“我请一张”“我买一张”或“我已有了”而不说“我不要”之类的言语;过年时餐桌上总少不了“鱼、生菜”之类的东西,以讨“年年有鱼(余)、岁岁生菜(财)”之类的口彩;商店酒楼开张、开业总是逢“六、八”而忌“四”,因为四川人认为“六六顺,八发财”而“四”即“死”。
总之,这一类有关财运衰败的言语禁忌很多,都是为了防避破财倒运的。
因为财运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人们都很看重它。
因此人们在使用时不是停留在避开不吉词语说这一层面上,而是改凶为吉,力求通过语言上的变通、调整而祈愿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一个最为吉祥的理想效果。
二、亵渎禁忌语民间大众的荣辱观促使一些带有亵渎意昧的词语成为禁忌。
人们通常认为涉及性行为和性器官的词语是一种亵渎语,因此在交际中都禁忌使用亵渎性词语。
在四川方言中至今如此,如人们在不得不说到性器官时,四川人往往会用“阴部”、“下身”、“那个东西”、“小弟弟”“雀雀儿”来代替,而不直接说出某种性器官。
谈及性行为,人们更是避讳直说,人们往往认为性行为是一种邪恶和羞耻,是一种只能在暗地里悄悄做的事,即便是很正常的两性关系,也要用“加班、房事、夫妻生活、幸福生活”等素雅的词语代替,如果是不正常的两性关系那就更是忌讳直说了,而说成“有外心、有二房、包二奶、采野花、有外遇、有第三者、傍大款、有小蜜、有二心、坏良心、有一腿、寻花问柳、偷鸡摸狗、伤风败俗、有暖昧关系”等。
甚至四川人还忌说“拉屎”“撒尿”之类的词,因为这两种行为容易引起生殖部位联想,于是改说成“解大手、解小手、解手等。
其实有关排泄的禁忌语古已有之,文言文称之为“出恭”、“净手”、“解手”等,关于四川现在普遍使用的“解手”一词,万建忠先生在其《图文中国民俗.禁忌》中说:“‘净手’‘解溲’成了大小便的委婉说法。
‘解溲’亦称‘解手’。
‘解手’是现代人用得较普遍的,其实早在宋元时代就有此说法,如《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余又了些温寒,魏生起身去解手。
’说明“解手”一词早在宋元时代就已有之,只是现在四川人对它有“解大手(大便)、解小手(小便)”之分罢了。
至于女性的生理现象——月经,由于自古以来大家都认为它不洁,又往往让人联想到生殖器,于是人们更是不喜欢直说,往往换成另外的说法,如:“办公、例假、好事情、那个、他大姨妈、特殊情况、霉事情、霉活路”等。
其中“例假”是依照某种先例、某种条例而请假的意思,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妇女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府对妇女正常而又需要特殊照顾的生理现象实行劳动保护,规定妇女遇到月经来潮时,如有需要,可以请几天假、工资照发。
所以称为“例假”,因此这一说法是全国通用的。
“那个”则是在一定语境之中人们对“月经”的委婉说法。
“特殊情况”则取“月经是妇女特殊的生理现象”之义。
“好事情”是反话正说讨口彩,它同“霉事情,霉活路”相对,人们认为月经期间有很多不便、诸多讲究甚至是触了霉头,所以有此说。
另外还有一些关于身体缺陷方面的言语禁忌,直说人的身体缺陷,在中国社会被认为是一种亵渎,是一种羞辱。
中国人特别讲究面子,身体有某种缺陷的人往往有着数倍于正常人的自尊心,而对自己的身体缺陷有着强烈的忌讳言说的心理。
四川方言中也是如此,如眼瞎说成“眼睛不好”,耳聋说成“耳朵有点背”,腿残说成“腿脚不方便”等。
三、凶祸禁忌语禁忌语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迷信思想,民间有“说凶即凶,说祸即祸,说曹操,曹操就到”的侵惧心理,人们往往认为,说出某个不吉、不祥的词语,不吉、不祥就会降临。
于是在碰上不吉利的事非要用词语表达时。
怕把不吉利沾上就不用不吉利的词语而改用另一词语代替。
凶祸是最不吉利的事儿。
因此人们在交际中往往不直接说出表达凶祸的词语,而代之以其他词语表达。
“死亡”是所有凶祸词语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一个词语,死亡是无人能超越的生命终点,是一种不可抗拒的生理现象,也是一种难以避免的社会现象。
死的神秘,对死的恐惧以及死亡给亲人朋友带来的痛苦使人们不敢或不愿直言它,因而死亡成了全人类共同忌讳的话题。
死亡禁忌语也就出现在各民族语言中,人们普遍把死亡看成是永恒的睡眠或离开这一世界到另一世界去了。
如汉语普通话用“长眠、与世长辞、去世、逝世、和我们永别了”等来讳言死亡。
我们知道每一种语言的产生都会受到该民族的地域文化、宗教文化、道德观念、风俗习惯、民俗心理和审美情趣等的影响和制约,禁忌语也不例外。
四川方言是汉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四川方言中的死亡禁忌语除了汉民族共同语中共用的而外,还有自己的方言特色,显示出人无我有的特色。
如把“死亡”说成是“没翻过那个坎、没跳过那条沟、没翻过那座山、没翻过那个坳”这是因为四川山多、沟多、坎多、坳多,人们出行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人们发出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于是四川人就用这些说法来比喻人生命的延续遇到了麻烦不得不终止。
四川人还把“死亡”说成“哦呵”,因为四川口语中,常用“哦呵”来表明做某事出现差错、闪失而无法顺利地继续下去。
于是引申过来表示人生命的终结,说“他昨晚上哦呵了!”而不直说他昨晚上死了。
为了防止凶祸事情发生,四川民间在语言方面还忌讳说出与凶祸直接或者间接有关的词语。
如平时人们忌说“眉毛倒了”而说成“眉毛乱了”,是忌说“倒霉”之意,忌言“梨”“伞”而称“梨子”“撑花儿”是忌讳“离散”的意思,忌言“生病”而说大人“不好了”、小孩“变狗了”,给人送花也有讲究,如“梅花”不送给病中亲友,是因为四川三台、安县、武胜等地将“花”读为“fa(阴平调)”同“法”,“梅花”就与“没法”同音,“茉莉”不送给从商的亲友,是因为“莱莉”音同“没利”。
这些都是避凶求吉的言语禁总现象,我们称之为讨口彩。
四、言语禁忌与民俗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风俗,而人们的语言活动总是要受到民族风俗的影响,作为民族语言组成部分的方言不可能只是一种纯粹的语言现象,它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它不仅受到政治、经济、地理等因索的影响,而且会明显地受到当地民俗的影响,往往与当地的民俗融合在一起。
语言是风俗文化借以流传和记录的载体。
通过语言。
风俗文化的价值观能得到最完善的表达,只有语言能最灵活、最准确地表达所有复杂的人类所能理解的敏锐、细微的东西。
禁忌就是禁止某种行为,破坏禁忌必然会付出代价,只要有人类就有禁忌,迄今所知世界上所有的民族无不具有禁忌。
言语禁忌是所有禁忌中表现最直接的一种禁忌。
它是禁忌或避讳中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民俗文化中的一种以语音、文字为载体的显物化形态,是指人们在社会交际中必须躲开那些禁忌字眼而用委婉的避讳禁忌表述方式迂回曲折、含蓄隐晦、让人回味无穷地表情达意的一种语言手段。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禁忌文化。
四川民俗对方言词语的影响非常深刻,可以说四川方言是四川民俗的沉积,四川方言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化中的一朵绚丽奇葩,其丰富的地域文化,尤其是四川人交际中的言语禁忌颇值得我们进一步深人研究。
事实上,民间许多言语禁忌、行为禁忌和违禁犯忌之后将会产生的恶果之间,根本不存在任何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它们纯粹是一种无外在行为的心意民俗形态,是一种神秘的心理反映,它是不讲道理的,它的危险是想象的、虚拟的,从本质上来说它就是一种否定性的行为规范,是储存在人们大脑里的无形法律,它往往对人类有益而无害,人们一方面知道它是虚无的,另一方面又长期遵从,这就是四川人乃至中国人在禁忌方面奉行的“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意民俗的具体体现,也是人们从主观上规避危险和恶果的一种方式。
从本质上说,禁忌本身即为虚妄,违禁并不一定会带来事实上的惩罚,而只是引起违禁者心理的恐惧。
然而,禁忌的处罚又是不可抗拒的,否则禁忌就失去了威慑力,也就不复存在了。
只是,破坏禁忌所遭受的惩罚由精神上的或当事人自发的内心力量来实施。
所以。
包括言语禁忌在内的许多禁忌都深深地植根于世界各民族文化之中。
参考文献:[1] 黄尚军.四川方言与民俗[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2] 张绍诚.巴蜀方言浅说[M].成都:巴蜀书社,2005.[3] 万建中.图文中国民俗禁忌[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4] 四川省民俗学会,四川省巴俗文化研究中心.四川民俗文化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5] 高梧.民间文化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5.[6] 任聘.中国民间禁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7]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国书店,1989.[8] 孙光萱.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9] 路翠红.死亡委婉语面面观[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