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含反思)

合集下载

人教版《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教案及课后反思3篇

人教版《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教案及课后反思3篇

人教版《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教案及课后反思3篇《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教案1《语文课程规范》两次提到“对话”:“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同学、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是历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所没有提到的。

阅读教学更为典型,阅读不但是因文会意的理解活动,而且是以文会友的对话行为。

同学和教师都是文本的读者,都要与文本的作者对话,这是一种全方位、跨时空的交流。

何为对话?《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释是:①两人或更多人的谈话。

②国际上两方或几方之间的接触或谈判。

哲学意义上的对话,中国最早是老子阐释的:“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即对立两极的相互作用,最后达到一种具有再生能力的和谐状态。

文学意义上的对话,集中体现在巴赫金对话小说理论中,他认为:“对话性是具有同等价值的不同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

”文艺学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姚斯认为:“在作家、作品和读者的三角关系中,后者并不是被动的因素,它自身便是一种发明历史的力量。

”综上所述,对话有以下共性:首先,对话展开的前提是对话各方不能完全对立,有共通性。

二是对话展开的条件是各方能互补、互促,对话各方具有平等性。

三是对话的结果具有创新性。

通过开放的对话,“重新建构、生成意义”,打破“二元对抗”的封闭状态。

因此,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指教师、同学、文本在平等地位上发生的一种以学习语言为本体,以文本言语为中介而展开的在认知、情感、精神领域的多向交流,包括师与生、生与生、师与文、生与文之间的互动,最终促使同学发生个性化的感悟,积淀语感,促进言语和精神的同构共生,提高全面语文素养的动态过程。

“对话”成为语文教学必定的选择,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对话教学改变了保守阅读过程单向灌输与被灌输的主客关系。

而对话教学是多向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交流,是生命主体间言语与精神的沟通、感悟和融合。

二是对话教学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对话教学改变了儿童作为工具、手段、奴隶的处境,使学习活动成为促进儿童言语和精神生长的一局部。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秀教学反思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秀教学反思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秀教学反思十六年前的回忆优秀教学反思(精选5篇)十六年前的回忆优秀教学反思1《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结合导读的要求以及所选的课文可以看出,这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是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语文基本功,来阅读、理解课文,学习作者有条理地叙事和表达感情的方法,并在提高理解、表达和观察能力的同时,受到革命传统的教育。

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教学本课我从引导学生品析人物语言描写,体味人物神态的描写入手,采用学导式教学法,重在一个“学”字,贵在一个“导”字,以发展学生的自学和探索能力,全面发展学生智力。

全文教学分为初探性引读,深究性引读,内化性引读三个阶段,安排自学、讨论、精讲、演练四个环节。

如精讲环节,我着重让学生体味李大钊说的两句话。

1。

“小孩家知道什么!”2。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抓住“坚决”“常”“轻易”“什么时候”展开教学,体会人物神态描写时,我着重抓住描写李大钊面对敌人沉着、冷静的两句话,品析“惯有”“严峻”这两个词说明了什么?二、成功之处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而是读者(教师、学生)与文本以及作者进行反复地、深层次地“对话”,在这“对话”的过程中,体验和领悟、探究与发现,把握与发展文本的内核之所在。

如“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是学生在第一课时初读后留下的一个凸显课文主旨的问题,如何解决?只有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再次的磨合,通过“阅读―品析―议论―整理”的系列阅读活动,从中领悟到李大钊是一个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的人。

这样文本中的具体文字恢复了生命,从而使学生得到了生命化的教育。

这是教学中的一大亮点。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反思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十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阀、娱乐、僻静、、宪兵、肥胖、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谁能说一说你对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理解?2.简介李大钊。

(可让学生结合手里的资料,谈一谈对李大钊的了解,然后教师适当加以补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2.指名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1)正音:待会儿、沉着(2)指名回答思考题。

(课文主要讲了李大钊同志的三件事:被捕前、被捕、在法庭上。

)三、分小组学习生字新词1.读准10个生字的字音,会用生字组词。

2.理解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阀、娱乐、僻静、、宪兵、肥胖、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3.辨析词语阀()娱()僻()怖()宪()伐()误()避()布()选()胖()刑()押()舅()绞()伴()形()胛()臼()较()四、分组探究课文内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如:“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

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3.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4.组内初步交流自学成果,互相补充,如仍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作上记号,待合作探究时解决。

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材分析:本文是*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同志遇难XX 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

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教学反思)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目标]1.会写“稚、避”等15个字,会写“埋头、幼稚”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5.查找资料,了解先辈的革命事迹。

[教学重难点]1.了解李大钊被害的过程,通过细节描写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2.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稚、避”等15个字,正确读写“埋头、幼稚”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视频导入,激趣质疑1.著名诗人臧克家曾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一位虽死犹生的革命先辈。

(播放视频)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个爷爷是谁吗?那这个小女孩又是谁呢?带着这些疑问,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十六年的回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课文题目是“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写的是谁的回忆?回忆了谁?回忆了什么?(他就是——李大钊)3.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是女儿李星华对父亲李大钊的回忆性文章。

这节课我们就走近李大钊同志,看看这位革命志士给他的女儿留下了哪些回忆。

4.课前大家收集了哪些资料?这些资料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李大钊吗?二、人物介绍,历史背景作者简介:李星华(1911-1979) 李大钊的女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从事教学和民间文学研究工作。

主要作品有《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白族民间故事集》《十六年前的回忆》,其中《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在她去世后不久就出版,为读者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

人物简介: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毕业于东京早稻田大学,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他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之一。

他的主要著作收录于《李大钊文集》。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和板书设计反思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和板书设计反思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和板书设计反思《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和板书设计反思》这是一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希望能对您的生活工作得到帮助。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和板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教材解读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

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

本文是回忆录。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二、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含糊、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宪兵、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教学案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单元学习(播放歌曲《五月的鲜花》。

)当这优美、激越的旋律在耳畔响起,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第三组课文为我们展现的就是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带我们一起去缅怀革命先辈。

二、了解背景,简介李大钊1.了解背景: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请同学们结合题目,看看注释,再读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一些什么?(1)课文的作者是李星华,她是李大钊的女儿,文章是1943年写的,回忆了十六年前的一些事情。

(2)李大钊的被难日是1927年4月28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3)理解“被难日”,在课文中就是指李大钊被杀害的日子。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精篇(4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精篇(4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精篇(4篇)《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回忆录。

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现了革命先烈最终革命事业的宏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名贵品质,表达了对父亲的仰慕与深切的思念。

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激发对革命先烈的崇敬精神;二是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为了更好地突破重难点,我如下几个环节处理比拟胜利:首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课堂伊始,让学生在学习了本课的生字新词后,我就以“忆”作统领提出问题:课文写的是谁的回忆?回忆了谁?回忆了那些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自主思索,参加争论,解决问题。

从而让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表达挨次。

其次,品读重点语句,感受李大钊的人物形象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李大钊的语句,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勾画出来,在旁边写写感受,然后和同学沟通沟通自己的体会,让学生加深领悟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接着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沉着面对危急,平和面对亲人的哀痛,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

通过学生的课前搜集和课件内容图片介绍及对课文“他的心被一种宏大的力气……革命事业的信念。

”的理解。

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教学的规律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重点突出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

我教学本课的时候,其一引导学生体会比照描写的作用,如父亲在整理书籍文件时对我的问题的模糊和敷衍的态度与平常的急躁的比照,面对敌人,我的恐惊与父亲的镇静的比照……让学生体会到比照的作用;其二是体会课文前后照顾的写法。

我先引导学生反复阅读第一自然段和最终三个自然段在内容上的联系,体会到前后照顾的好处。

然后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前后照顾的地方。

从而体会到前后照顾的作用。

本文的教学也存在肯定的圆满,一是课文长,课前没有很好预习的学生,被教师同学牵着鼻子走;二是局部同学没能做好收集资料的作业,在沟通中缺乏主动性。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篇二对小学生而言,合作学习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又是小学生安康心理的表现。

《16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4篇】

《16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4篇】

《16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4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会写“阀、避”等15个字。

能正确读写并积累“避免、僻静”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和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感悟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习的写作方法,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位连贯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难点:学习的写作方法,感悟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石灰、竹的品质,古诗中也有很多赞颂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梅花的品格也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展现。

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一个,为了革命,不畏艰险,面对敌人,无所畏惧。

二、检查预习情况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印象深刻的地方和不理解的词句,交流理解。

2、出示生字,教师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生字:阀避啪瞪僻瞅靴魔刑哼峻绑啃袍执2、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提示易错字:“哼”的右下部是“了”,不要写成“子”。

三、整体感知,理解内容1、学生通读课文,边读边想: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2、理清课文顺序和脉络,划分段落。

(除第一自然段外,其余按时间顺序记叙)第一段(1)阐明题目;第二段(2-7)被捕前;第三段(8-18)被捕时;第四段(19-30)被审时;第五段(31-33)被害后3、默读课文,交流印象深刻的事。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初步感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感受革命先烈的坚强不屈精神。

二、深入学习,感受人物形象1、学习被捕前部分。

“那年春天”的实际时间(承上启下作用)表现局势危急的地方和李大钊的态度(结合课文)2、学习被捕时部分。

(抓住重点词语)感受紧张气氛和人物不同的态度。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阀、、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传统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精神。

教学准备:①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②自学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深深的怀念”这一单元主题,请同学们自读“单元导读”,想想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将要看到什么,学习什么?二、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谈心中的疑问)2.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课本寻找答案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文,借助工具书,做到正确流利读课文。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检查正确流利读课文情况,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李大钊的哪些事?你从这些事中感受到什么?4.学生借助课前搜集的有关李大钊的资料,相互交流自己的初步感受。

四、熟读课文,动笔书写。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2.书写本课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正确流利地朗读了课文,作者李星华追忆了父亲李大钊生前发生的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在作者的眼中和你的心中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做批注。

二、根据学生汇报,教师顺学而导。

1.学生自由汇报被捕前部分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为了工作达到忘我的程度,从另一侧面体会当时形势紧急。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读出来。

课文36段,引导学生体会一向慈祥的父亲,今天竟含糊回答我的问题,同学们想象当时的情况,再次体会时局的严重,读出情况的紧急。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学准备:①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②自学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深深的怀念”这一单元主题,请同学们自读“单元导读”,想想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将要看到什么,学习什么?二、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谈心中的疑问)2、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课本寻找答案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文,借助工具书,做到正确流利读课文。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检查正确流利读课文情况,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李大钊的哪些事?你从这些事中感受到什么?4、学生借助课前搜集的有关李大钊的资料,相互交流自己的初步感受。

四、熟读课文,动笔书写。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2、书写本课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正确流利地朗读了课文,作者李星华追忆了父亲李大钊生前发生的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在作者的眼中和你的心中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做批注。

二、根据学生汇报,教师顺学而导。

1、学生自由汇报被捕前部分: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为了革命工作达到忘我的程度,从另一侧面体会当时形势紧急。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读出来。

课文3—6段,引导学生体会一向慈祥的父亲,今天竟含糊回答我的问题,同学们想象当时的情况,再次体会时局的严重,读出情况的紧急。

课文7段,课件出示李大钊说的话的含义,从中体会父亲把革命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重点读好父亲的话。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及反思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目标:1.了解十六年前的生活和社会环境,并能在回忆中认识到社会的变迁和个人的成长。

2.探讨十六年前的教育状况,并能对比现在的教育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3.培养学生对历史和社会的兴趣,增进对过去时光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通过回忆叙述、图片和音乐等多种形式了解十六年前的生活和社会环境。

2.学生能够以历史和社会的角度进行反思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学生能够通过与现实生活的对比,加深对过去的理解。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图片、音乐和视频资料,展示十六年前的生活和社会环境。

2.准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十六年前的教育状况并进行讨论。

3. 准备一个PowerPoint演示文稿,用于呈现图片、音乐和问题等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十六年前的音乐,同时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对十六年前的兴趣。

第二步:回忆叙述(2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十六年前的生活和社会环境,并逐一进行讨论。

问题可以包括:1.十六年前的学校和教育情况如何?有没有电子设备和互联网资源?2.十六年前的家庭生活有哪些特点?有没有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3.十六年前的社会环境和现在相比有何不同?第三步感悟与反思(30分钟)教师播放一段视频或音频,介绍十六年前的教育状况,并提出相关问题。

学生自由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问题可以包括:1.十六年前的教育方式和现在的教育方式有何不同?2.十六年前的学习压力和现在的学习压力有何不同?3.十六年前的教育局限和现在的教育机会有何不同?第四步:对比与总结(2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对比问题,引导学生对过去和现在进行对比,并总结出十六年前的教育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

问题可以包括:1.十六年前的教育中有哪些值得保留的优点?2.十六年前的教育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方面?3.我们能从十六年前的回忆中学到什么?第五步:展示与讨论(20分钟)学生分组展示他们的回忆内容和反思,并进行互动讨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十个生字,语文教案-十六年前的回忆。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阀、娱乐、僻静、、宪兵、肥胖、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谁能说一说你对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理解?2、简介李大钊。

(可让学生结合手里的资料,谈一谈对李大钊的了解,然后教师适当加以补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2、指名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1)正音:待会儿、沉着(2)指名回答思考题。

(课文主要讲了李大钊同志的三件事:被捕前、被捕、在法庭上。

)三、分小组学习生字新词1、读准10个生字的字音,会用生字组词。

2、理解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阀、娱乐、僻静、、宪兵、肥胖、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3、辨析词语阀()娱()僻()怖()宪()伐()误()避()布()选()胖()刑()押()舅()绞()伴()形()胛()臼()较()四、分组探究课文内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如:“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

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3、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4、组内初步交流自学成果,互相补充,如仍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作上记号,待合作探究时解决。

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反思第2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十六年前的回忆》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读写“阀、娱、僻”等生字词,理解并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让学生学会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品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描写李大钊的语句,感受他的革命精神。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李大钊同志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分析,体会他的革命精神。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让学生掌握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以课文第17 29自然段为例,分析李大钊面对敌人时的表现。

“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里通过对李大钊神情的描写,表现出他在敌人面前的镇定自若,而这种镇定来自于他对革命事业坚定的信心。

引导学生从这样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人物品质。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复杂的句子和段落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如“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在当时的局势下,李大钊面临着危险,但他却坚守岗位,这背后体现的是他对革命事业高度的责任感,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这种情感是教学的难点。

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李大钊同志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的时代意义,使学生能够将这种精神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安排多次朗读,包括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精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等。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反思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反思第【1】篇〗一、成功之处善于创设情境,以情境带动学生。

导入部分的图配乐,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基调,使学生一下子进入到一种庄重、缅怀先烈的氛围中来。

教学设计与课文有关的字词练习,是我这学期来的新做法。

比如多音字、近义词、反义词、根据词语意思写出词语、根据字在词语的意思选出正确解释……方法多样,既让学生得到考试方法的训练,又让他们很轻松地掌握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为进一步读懂课文做好铺垫。

在教学中,特别是放手让学生学习的时候,他们的发现很多,体悟很多都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对于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我都予以肯定,同时也不放任自流,把自己的感悟再加进去,使之更合理更全面。

二、不足之处在本课的教学中,领会文章前后照应的写法这一环节做得最让自己沮丧。

学生不能领悟其好处,又接近下课了,未完成教学,我把前后照应的好处和课文结合后直接告诉他们了。

但是,当学生不能体会时,教师的作用不就是点拨吗?有点矛盾了。

三、改进措施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结合起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反思第【2】篇〗《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于1943年写的,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时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做到长文短教。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学生在理解上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

备课前我也去查阅了有关长篇课文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直奔中心”法,即从整体入手,通过整体感悟,让学生直接触及中心正题,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放弃逐字逐句的讲解。

于是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方面,从整体上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出李大钊是怎样的人,并以此为线索,抓重点词句探究;第二方面,抓住文章表现的情感,以朗读为主,在读中体会李大钊的品质,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

二、走进李大钊的内心,实现与文本对话。

最新统编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教学反思

最新统编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教学反思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目标]1.会写15个生字,会写2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事。

3.关注对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语文要素】4.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5.查找资料,了解先辈李大钊同志的革命事迹。

[教学重难点]1.关注对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2.查找资料,了解先辈李大钊同志的革命事迹。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15个生字,会写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一、播放歌曲,激趣导入1.导入新课:(播放歌曲《五月的鲜花》)“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同学们,当这优美的、激昂的旋律在我们耳畔响起时,你是否想过,今天幸福的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今天我们将学习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认识一位这样的开创者、一位伟大的革命先烈。

2.板书课文标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预习时,看到这篇课文的标题,你有什么疑问?3.指名回答。

预设:课文写的是谁的回忆?回忆了谁?回忆了什么?4.小结: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是女儿李星华对父亲李大钊的回忆性文章。

这节课我们就走近李大钊同志,看看这位革命志士给他的女儿留下了哪些回忆。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初读课文。

(1)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按照要求自读课文。

2.检查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避免僻静严峻魔鬼苦刑执行袍子皮靴含糊(2)指名读词语。

齐读词语。

3.指导学生正确地书写难写字和易错字。

教师重点指导:“哼”不要多加一横,“执”字的第五笔横折弯钩不要写成横折折钩。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整体感知课文。

要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回忆了关于父亲的哪些事情,分别是在哪些自然段写到的。

2.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并适时批注。

3.教师用课件出示表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梳理课文脉络,并将表格补充完整。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阀、避”等12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掌握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

3、学生细读文本,抓住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和外貌的句子,从言行体会他对亲人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贞。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阀、避”等12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掌握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

3、学生细读文本,抓住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和外貌的句子,从言行体会他对亲人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贞。

教学难点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阀、避”等12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掌握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1、2】师: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

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

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过重要作用。

师:【出示课件4】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

板书课题。

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通过看注释、查词典等方式弄懂。

2.词语学习:⑴交流自己已懂的词语。

⑵认读生字新词。

【出示课件5】埋头、军阀、避免、皮靴、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苦刑、严峻、残暴、匪徒、拘留、啃窝头、绞刑、捡起。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学习目标1.读读记记“含糊、尖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

教学准备: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同学们,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

我们应该想起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

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

本组课文,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今天,从动人的故事中,我们要缅怀革命先辈,继承革命传统。

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0课,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

(板书课题)二、了解时代背景,了解人物。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认读生字、生词情况。

3、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教师介绍当时国内情况、学生了解李大钊情况)既然同学们都已经了解十六年前的那一天,我们了解了李大钊了吗?请同学们打开拓展阅读材料114页,了解一下李大钊同志的生平)4、再读课文,想一想:按时间顺序,“我”回忆了父亲的哪些事情?三、品词析句,感悟“革命者”形象1.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顺序,默读课文,划出描写父亲语言、行动、表情的语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2.交流讨论:a 被捕前:⑴“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哪能离开呢?。

”这段话中哪个词引起了你的特别关注?(从“坚决、不能轻易、哪能离开”这些词语中能看出父亲很倔强,为了革命,明知处境危险,也坚决不离开。

)⑵“那年春天……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反思第【1】篇〗3月29日,我在教研会上了一节以“三思课堂”为导向的公开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这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精读课文,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是“感受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高尚品德。

”本节课的设计以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为着手点,课堂上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创设情境,以情绪感染学生在教学伊始,我用“北京晨报刊登李大钊被害”的这一消息激情导入,教师的语言,教学课件的背景都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感情基调,把学生的注意力瞬间就吸引到了课堂上。

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学生尽快进入到一种庄重、缅怀先烈的氛围中来。

学生被这样的教学环境所感染,教室变得安静极了,我看到了孩子们一双双充满童真又期待的眼神,感受到了孩子们迫切学习的心理。

本环节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和探究知识,从而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让学生可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巧妙引读,以朗读带动学生1.抓住课文对话,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可见朗读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李大钊同志被捕时”这一片段时,为了让学生弄清他处境危险,我让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朗读,体会李大钊的无私无畏的形象,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师: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猜想“我”以前问了哪些幼稚可笑的问题?父亲是如何耐心回答的?追问:“有一天,我蹲在父亲身边,当我看到父亲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父亲时,父亲又是如何做的?如何说的?学生从角色体验中感知人物的心理,去把握不同人物的心理感受,感知语言表达,丰富语言内涵,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和法庭上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3.学习作者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李大钊的精神品质。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2.难点1.体会作者对父亲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三、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1.播放革命烈士的视频或图片,引出课题。

2.提问学生对李大钊的了解。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4.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问题。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5.精读课文,感受品质6.1.分析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法庭上的表现,体会他的精神品质。

2.找出描写李大钊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分析其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7.体会情感8.1.讨论作者对父亲的情感。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9.总结升华10.1.总结李大钊的品质和作者的情感。

2.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11.拓展延伸12.1.让学生查找其他革命先烈的事迹并进行分享。

2.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主题活动。

教学反思:在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时,通过视频和图片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感受李大钊的品质和体会作者情感方面,学生能够深入思考。

但在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时,部分学生还不够熟练,需要进一步引导和练习。

拓展延伸部分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教学设计和反思-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教学设计和反思-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业绩,使先生遭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领会本课前后照顾的写法和这类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深化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领会课文前后照顾的写法。

第一课时一、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激发兴味。

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清明节了。

清明节有甚么意义?(清明节,我们要到亲人的墓前怀念过世的亲人。

清明节,我们经常去烈士碑前缅怀革命先烈。

清明节,我们拜祭祖先,献上鲜花,表达我们对祖先的怀念。

)师:今天,让我们一同来缅怀一个巨人,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的第一人李大钊同志。

(出示“民族魂”网上人们悼念李大钊的网上留言)师:许许多多人,他们经过各种方式缅怀李大钊同志,这是“民族魂”网上,人们给李大钊同志的留言,请同学们自在轻声读读。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同来缅怀这位梅花品格、君子兰名字一样的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

(二)、初读课文,感受人物抽象。

1、先生本人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

2、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先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留意纠正错误读音。

3、边读边画,画出文中描写李大钊神情、神态的句子。

交流出示: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

(不慌不忙)父亲保持者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方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相机标出文章的按次(被捕前被捕时审问时被害后)本人读读这几个句子,李大钊给你留下去甚么印象?同时,在我的心头,也起来疑惑,你再读读这几个句子,可以同位讨论下,把你的疑问说出来?交流讨论(三)、再读课文,深度探求。

过渡:在作者的印象中,父亲是个慈祥的人。

出示: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教材解读:这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

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

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知全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的。

1.默看导读,明确要求
2.导入课题。

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

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

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3.简介背景: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
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

1927年4月9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二、初读课文,思考:
1.自读课文,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
2.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自学生字词,有不会的地方查字典。

1.读准字音。

2.记清字形。

3.理解词语。

军阀:指旧中国拥有武装部队,霸占一方,自成一派的人。

儿童娱乐场:相当于现在的儿童乐园之类。

僻静:偏僻安静。

恐怖:惊慌、害怕。

宪兵:旧社会反动派用来镇压人民的军队。

苦刑:使人非常痛苦的刑罚。

押:暂时把人扣留,不准自由行动。

绞刑:死刑的一种,用生字勒死。

四、巩固练习。

1.抽读生字卡,口头组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1.讲读课文,进一步理解内容。

2.朗读全文,能回答课后练习题1
教学过程:
一、学习被捕前部分。

1.轻声读这一部分:
2.讨论:(1)“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承接第一节,引起下文的回忆)(2)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哪些地方?(烧掉文件书籍;张作霖要派人搜查;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捕)(3)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严重的局势的?按以下要求从文中找出句子:李大钊同志夜以继日地为革命忘我地工作;李大钊同志不顾个人安危,一心只想到革命工作;李
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二、学习被捕时部分。

1.说说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李大钊被捕经过的。

2.思考:(1)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2)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我”的惊恐?(3)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敌人的凶残?(4)文中哪些词语写出李大钊同志的沉着和对敌人的蔑视?
3.小结
三、学习被捕后部分
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这一部分。

(1)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外貌。

(2)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神态。

2.思考讨论:(1)“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是,父亲是什么样子的?他说明了什么?“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李大钊经受敌人的残酷折磨。

“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2)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说明了什么?(一方面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更重要的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使他表现的无比坚强、沉着。

)(3)说说“安定”“沉着”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1.“安定”——不动摇。

文中表现出李大钊不为私情所动摇。

2.“沉着“——从容镇定、不慌不忙,文中表现出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四、巩固练习。

1.说说每一部分都讲了哪些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四部分。

(1)轻声读。

(2)语言练习。

(3)画出文中写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的句子。

(4)“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天是四月二十八“这两句表达了母子俩什么样的感情?(未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问反动派讨还血债,继承先烈的遗忘革命到底)(5)最后三段与开头有和关系?(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二、总结课文。

1.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到被害时的表现是怎样的?
2.通过李大钊的表现,反映了李大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a)对亲人充满慈爱。

b)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

c)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

3.读完课文,你受到哪些教育?(1)革命先烈英勇献身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完成未完成的事业,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三、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永远忘不了父亲被难日
局势严重工作紧张
十六年前的回忆不慌不忙保持严峻
平静慈祥安定沉着
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教学反思:《十六年前的回忆》的作者是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

文中,女儿以回忆的方式真实地记叙了父亲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故事。

在一遍遍与文本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李大钊是一位慈爱的父亲,他爱孩子,爱家庭,他是平凡的,可亲的。

可当他面对工作,面对凶残的敌人时,他却能处变不惊、坚贞不屈,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他又是不平凡的,他更是一位伟大的人。

我被文章中所涌动着的人性的美所深深打动。

我想,教学本篇课文要引导学生去感受一个平凡人的不平凡的一生。

文章篇幅较长,但语言平实,极具感染力。

文章的布局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材料,首尾照应,整体结构的严谨体现了本文的写作特点,同时产生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另外,作者对场景的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对比描写也为文章增色不少,使读者能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真情实感。

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文本的宝贵资源,应该在教学中予以充分的重视和落实。

基于以上的两个方面的思考,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将本课教学作为两课时处理。

第一课时重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并以“被捕前”、“被捕时”这两部分的课文内容为重点,引导学生体验情感。

第二课时,在学生理解“被捕后”这部分内容、体验情感的基础上,揣摩、学习文章的表达方式,读写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