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级药士考试大纲——相关专业知识

合集下载

16版,初级药师基础知识,0105

16版,初级药师基础知识,0105

16版,初级药师基础知识,0105生理学第五节消化一、A1 1、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最可能出现 A、铁和钙不能吸收 B、糖类食物消化和吸收障碍 C、脂肪类食物消化和吸收障碍 D、维生素B12吸收障碍 E、胃蛋白酶缺乏而导致食物中蛋白质不能消化和吸收 2、胃容受性舒张实现的途径是 A、交感神经 B、抑胃肽 C、壁内神经丛 D、迷走神经 E、促胰液素 3、引起胃容受性舒张的感受器是 A、口腔 B、咽,食管 C、胃底 D、胃幽门部 E、十二指肠 4、胃的容受性舒张可 A、扩大胃容积 B、研磨搅拌食物 C、保持胃的形态 D、减慢胃的排空 E、促进胃内容物的吸收 5、与维生素B12吸收有关的物质是 A、钠 B、钙 C、磷 D、内因子 E、胃蛋白酶 6、胃液中内因子的作用是 A、抑制胃蛋白酶的激活 B、促进胃泌素的释放 C、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 D、参加胃黏膜屏障 E、激活胃蛋白酶原 7、不属于胃液成分的是 A、盐酸 B、内因子 C、黏液 D、羧基肽酶 E、胃蛋白酶原 8、胃的蠕动作用是 A、扩大胃容积 B、研磨搅拌食物 C、保持胃的形态 D、减慢胃的排空 E、促进胃内容物的吸收 9、胃特有的运动形式是 A、蠕动冲 B、集团蠕动 C、蠕动 D、容受性舒张 E、紧急性收缩 10、维生素B12的吸收的部位是 A、空肠 B、直肠 C、结肠 D、回肠 E、胃 11、以下关于小肠内消化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小肠 B、胰液含有消化三大养分物质的消化酶 C、胰蛋白酶原水解蛋白质为氨基酸 D、分节运动是小肠特有的一种运动形式 E、胰液中的水和碳酸氢盐对小肠黏膜具有爱护作用 12、消化道共有的运动形式是 A、蠕动 B、蠕动冲 C、集团运动 D、分节运动 E、容受性舒张 13、胆汁中有利胆作用的是 A、胆固醇 B、胆色素 C、胆盐 D、胆绿素 E、脂肪酸 14、消化道中吸收养分物质的主要部位是在 A、口腔 B、胃 C、小肠 D、升结肠 E、横结肠 15、以下关于胆汁作用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胆盐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B、胆汁作用的主要成分是胆盐 C、不含消化酶 D、胆盐可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E、胆盐可水解脂肪为脂肪酸和甘油三酯 16、胰液成分中不包含哪种酶 A、胰蛋白酶 B、肠激酶 C、糜蛋白酶 D、胰脂肪酶 E、胰淀粉酶 17、以下哪种运动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A、分节运动 B、紧急性收缩 C、集团冲动 D、集团蠕动 E、蠕动 18、胰液中碳酸氢盐主要发挥什么作用 A、分解淀粉 B、促进脂肪吸收 C、激活胃蛋白酶原 D、使蛋白质变性 E、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 19、胃酸的作用不包括 A、激活胃蛋白酶原 B、杀死随食物入胃的细菌 C、促进小肠吸收维生素B12 D、促进钙和铁的吸收 E、促进胰液和胆汁的分泌 20、脂类经胆汁酸盐作用乳化分散成细小微粒的部位是 A、胆囊 B、肝脏 C、胰腺 D、胃 E、小肠 21、能够消化糖、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液是 A、唾液 B、胃液 C、胰液 D、胆汁 E、小肠液 22、内因子必需和哪个维生素结合促进其吸收 A、维生素C B、维生素D C、维生素B6 D、维生素B12 E、维生素E 二、B 1、A.主细胞 B.壁细胞 C.黏液细胞 D.胃黏膜外表上皮细胞 E.胃窦部G细胞 1 、内因子由何种细胞分泌A、B、C、D、E、 2 、盐酸是由何种细胞分泌的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 1、【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内因子是由胃腺的壁细胞分泌,具有促进和爱护维生素B12,在回肠黏膜吸收的作用。

2016年初级药师考试《相关专业知识》真题及详解

2016年初级药师考试《相关专业知识》真题及详解

2016年初级药师考试《相关专业知识》真题(总分100, 考试时间120分钟)A1题型1. 口服制剂设计一般不要求A 药物在胃肠道内吸收良好B 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C 药物吸收迅速,能用于急救D 制剂易于吞咽E 制剂应具有良好的外部特征该问题分值: 1答案:C口服剂型设计时一般要求:①在胃肠道内吸收良好,良好的崩解、分散、溶出性能以及吸收是发挥疗效的重要保证;②避免胃肠道的刺激作用;③克服首过效应;④具有良好的外部特征:如芳香气味、可口的味觉、适宜的大小及给药方法;⑤适于特殊用药人群,如老人与儿童常有吞咽困难,应采用液体剂型或易于吞咽的小体积剂型。

2. 美国药典的英文缩写是A USPB GMPC BPD JPE WHO该问题分值: 1答案:A常供参考的国外药典有美国药典《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简称USP,美国现行版为《美国药典35/国家处方集30》简称《USP35-30》;英国药典《British pharmacopoeia》简称BP;日本药局方《pharmacopoeia of Japan》简称JP;国际药典《pharmacopoeia international》简称Ph.Int.,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为了统一世界各国药品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方法而编纂的,但它对各国无法律约束力,仅作为各国编纂药典时的参考标准。

3. 关于剂型的分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注射剂为液体剂型B 颗粒剂为固体剂型C 膜剂为半固体剂型D 气雾剂为气体剂型E 软膏剂为半固体剂型该问题分值: 1答案:C按形态分类:药物剂型可分为液体剂型,如溶液剂、注射剂等;气体剂型,如气雾剂、喷雾剂等;固体剂型,如散剂、丸剂、片剂、颗粒剂、膜剂等;半固体剂型,如软膏剂、栓剂、糊剂等。

4. 硫酸镁口服剂型可用作A 导泻B 平喘C 降血糖D 镇痛E 抗惊厥该问题分值: 1答案:A不同剂型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多数药物改变剂型后作用性质不变,但有些药物能改变作用性质,如硫酸镁口服剂型用作泻下药,但5%注射液静脉滴注,能抑制大脑中枢神经,有镇静、解痉作用。

16版 初级药师基础知识 5

16版 初级药师基础知识 5

天然药物化学第一节总论课程主要内容:主要考试内容:1.天然药物化学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2.各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分类。

3.典型化合物与生物活性。

4.各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检识方法。

5.各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一、绪论1.天然药物化学的基本含义及研究内容基本含义: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研究内容:包括各类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理活性成分或有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知识等。

有效成分:具有生理活性、能够防病治病的单体物质。

有效部位:具有生理活性的多种成分的组合物。

2.天然药物来源包括植物、动物、矿物和微生物,并以植物为主,种类繁多。

3.天然药物化学在药学事业中的地位(1)提供化学药物的先导化合物;(2)探讨中药治病的物质基础;(3)为中药炮制的现代科学研究奠定基础;(4)为中药、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5)开辟药源、创制新药。

二、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1.溶剂提取法依据天然产物中各种成分的溶解性能,选用对需要的成分溶解度大而对其他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将所需要的成分从药材组织内溶解出来的一种方法。

补充:溶剂提取法的原理根据中药化学成分与溶剂间“极性相似相溶”的原理,依据各类成分溶解度的差异,选择对所提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的溶剂,依据“浓度差”原理,将所提成分从药材中溶解出来的方法。

(1)常见溶剂类型溶剂按极性可分为三类,即亲脂性有机溶剂、亲水性有机溶剂和水。

1)常用于中药成分提取的溶剂按极性由小到大的顺序如下: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溶剂类型特点适用类型水最安全的溶剂氨基酸、蛋白质、糖类、生物碱盐、有机酸盐、无机盐等亲水性有机溶剂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而不分层乙醇毒性小,溶解范围广,最为常用苷类、生物碱、鞣质及极性大的苷元等大极性的成分亲脂性有机溶剂苯的毒性较大,很少使用石油醚常用于脱脂正丁醇用于萃取极性较大的苷类游离生物碱、有机酸、蒽醌、黄酮、香豆素、强心苷等中等极性和小极性的化合物1)浸渍法定义:在常温或低热(溶剂不沸腾)条件下用适当的溶剂浸渍药材以溶出其中成分的方法。

16版初级药师基础知识0107

16版初级药师基础知识0107

16版初级药师基础知识0107生理学第七节尿的生成和排出一、A11、肾小球滤过作用,错误的是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是促进滤过的力量B、血浆胶体渗透压是阻止滤过的力量C、肾小囊内压升高时滤过减少D、血压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时肾小球滤过率维持恒定E、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全段都有滤过功能2、肾小球滤过率是A、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B、一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C、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尿量D、一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尿量E、两侧肾脏每分钟的血浆流量3、滤过分数是指A、肾血浆流量/肾小球滤过率B、肾血浆流量/肾血流量C、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D、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E、心排出量/肾血流量4、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A、囊内压B、有效滤过压C、血浆胶体渗透压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E、囊内液体胶体渗透压5、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主要由于A、ADH减少B、ADH增加C、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D、醛固酮分泌减少E、循环血量增加,血压升高6、调节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的主要激素是A、血管紧张素B、去甲肾上腺素C、抗利尿激素D、醛固酮E、多巴胺7、关于水利尿时,说法正确的是A、尿量增加,尿渗透压降低B、尿量正常,尿渗透压升高C、尿量增加,尿渗透压升高D、尿量正常,尿渗透压降低E、尿量增加,尿渗透压正常8、肾糖阈的正常值约为A、80~100mg/100ml(原尿) B、80~200mg/100ml C、160~180mg/100ml(血液) D、160~180mg/100ml(原尿) E、120~160mg/100ml(血液) 9、影响ADH分泌的最有效的刺激因素是A、寒冷B、应激C、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D、循环血量减少E、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10、某患者,因外伤急性失血,血压降至60/40mmHg,尿量明显减少,其尿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下降B、肾小球滤过面积增加C、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D、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E、近球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11、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A、降压反射B、排尿反射C、体温调节D、血糖浓度的调节E、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12、肾小管哪个部位对Na+的重吸收最多A、集合管B、远球小管C、近球小管D、髓袢降支细段E、髓袢升支粗段13、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A、位于脑干B、位于下丘脑C、位于延髓D、位于骶髓E、位于大脑皮质14、抗利尿激素生成的部位是A、肾近球细胞B、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C、腺垂体D、神经垂体E、髓袢15、正常成人肾小球滤过率平均值为A、125ml/min B、180ml/min C、325ml/min D、425ml/min E、660ml/min 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不是肾小球毛细血管全段都有滤过作用,只有从入球小动脉到滤过平衡这一段才有滤过作用。

16版 初级药师基础知识 0301

16版 初级药师基础知识 0301

病理生理学第一节总论一、A1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A、正常人体形态结构B、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C、患病机体形态结构变化D、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和原理E、疾病的表现及治疗2、有关健康的正确说法是A、健康是指体格健全没有疾病B、不生病就是健康C、健康是指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全良好状态D、健康是指精神上的完全良好状态E、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3、疾病的发展方向取决于A、病因的数量与强度B、是否存在诱因C、机体的抵抗能力D、损伤与抗损伤的力量相比E、机体自稳调节的能力4、肾性水肿的特点是A、皮下水肿明显B、水肿先出现在身体低垂部位C、水肿先出现在眼睑或面部D、以腹水为主E、水肿液为渗出液5、低渗性脱水的特点是A、失钠多于失水B、血清钠浓度<130mmol/LC、血浆渗透压<280mmol/LD、伴有细胞外液量减少E、以上都是6、下列哪项原因不会引起高钾血症A、急性肾衰竭少尿期B、碱中毒C、洋地黄类药物中毒D、缺氧E、严重休克7、严重的高血钾致死原因常为A、酸中毒B、心搏骤停C、急性肾衰竭D、周期性瘫痪E、颅内高压8、水肿是指A、细胞内液过多B、细胞外液过多C、组织间隙或体腔内液体过多D、血管内液体过多E、体内液体过多9、下列水电解质失衡最容易发生休克的是A、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B、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C、水中毒D、等渗性脱水E、低钾血症10、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时体液丢失的特点是A、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均明显丢失B、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C、细胞内液丢失,细胞外液无丢失D、血浆丢失,但组织间液无丢失E、腹泻导致失钾过多11、患者术后禁食3天,仅从静脉输入大量的5%葡萄糖液维持机体需要,此患者最容易发生A、高血钾B、低血钾C、高血钠D、低血钠E、一低血钙12、高钙血症对机体的影响不包括A、肾小管损害B、心肌传导性降低C、心肌兴奋性升高D、异位钙化E、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13、下列哪项不是自由基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A、引起细胞膜脂质过氧化B、组织因子释放C、引起自由基大量产生D、破坏核酸及染色体E、损伤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14、关于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对机体的影响,下列哪项不正确A、口渴B、细胞内液向细胞外液转移C、细胞外液容量增加D、尿少,尿比重增加E、ADH分泌增加15、正常体液中酸(H+)的主要来源是A、食物摄入的酸B、糖代谢产生的甘油酸、丙酮酸、乳酸C、蛋白分解代谢产生的硫酸、磷酸和尿酸D、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碳酸E、脂肪代谢产生的β-羟丁酸和乙酰乙酸16、下列不是呼吸性酸中毒的病因的是A、呼吸中枢麻痹B、呼吸肌麻痹C、气道阻塞D、肺泡弥散障碍E、通风不良17、下列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不可能出现的是A、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C、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D、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E、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18、下列哪项不是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A、休克B、幽门梗阻C、肾衰竭D、心力衰竭E、糖尿病19、循环性缺氧可由下列哪种原因引起A、大气供氧不足B、血中红细胞减少C、组织血流量减少D、一氧化碳中毒E、肺泡弥散到循环血液中的氧减少20、健康者进入高原地区发生缺氧的主要原因是A、吸入气氧分压低B、肺换气功能障碍C、肺循环血流量少D、血液携氧能力低E、组织血流量少21、氰化物中毒可引起A、低张性缺氧B、循环性缺氧C、组织性缺氧D、血液性缺氧E、细胞性缺氧22、一氧化碳中毒造成缺氧的主要原因是A、O2与脱氧Hb结合速度变慢B、HbO2解离速度减慢C、HbCO无携O2能力D、CO使红细胞内2,3-DPG减少E、CO抑制呼吸中枢23、革兰阴性细菌的致热物质主要是A、外毒素B、螺旋素C、溶血素D、全菌体、肽聚糖和内毒素E、细胞毒因子24、下述属于内生致热原的物质是A、革兰阳性细菌产生的外毒素B、革兰阳性细菌产生的内毒素C、体内的抗体复合物D、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产物本胆烷醇酮E、吞噬细胞被激活后释放的致热原25、应激时,机体各种功能和代谢变化发生的基础主要是A、神经内分泌反应B、免疫反应C、急性期反应D、情绪反应E、适应性反应26、急性期反应蛋白主要来自A、单核-吞噬细胞B、成纤维细胞C、肥大细胞D、肝细胞E、血管内皮细胞27、慢性应激时血液系统的表现是A、非特异性抗感染能力增强B、血液黏滞度升高C、红细胞沉降率增快D、可出现贫血E、以上都对28、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所产生的防御性反应哪项是错误的A、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B、支气管扩张加强通气C、糖原分解增加血糖升高D、血液重分布E、蛋白分解增加29、DIC凝血功能障碍变化的特点是A、先低凝后高凝B、先高凝后低凝C、血液凝固性增高D、血液凝固性降低E、纤溶系统活性增高30、与急性胰腺炎时诱发DIC的机制有关的是A、大量胰蛋白酶入血激活凝血酶原B、大量胰脂肪酸酶入血激活凝血酶原C、大量胰淀粉酶入血激活凝血酶原D、大量组织凝血酶入血E、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31、创伤性休克Ⅰ期,下列哪项临床表现是错误的A、烦躁不安B、血压明显下降C、脸色苍白D、尿量减少E、脉搏细速32、休克I期微循环灌流特点是A、多灌少流,灌多于流B、少灌少流,灌少于流C、多灌少流,灌少于流D、少灌少流,灌多于流E、多灌多流,灌少于流33、关于热休克蛋白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进化过程中所获得的一类蛋白质B、主要在细胞内发挥功能C、帮助新生蛋白质正确折叠、移位D、增强机体对多种应激原的抵抗能力E、帮助受损蛋白质修复或移除34、下列哪项不是休克Ⅲ期患者的临床表现A、动脉血压进行性降低B、皮肤发绀并出现花斑C、非常烦躁D、神志淡漠,甚至昏迷E、少尿或无尿35、休克时儿茶酚胺增加微循环障碍,使组织灌流量减少的作用机制是A、仅对血管α受体作用B、仅对血管β受体作用C、对α、β受体均起作用D、对α、β受体都不起作用E、仅对腹腔血管起作用36、休克时最常出现的酸碱失衡是A、代谢性碱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AG正常型代谢酸中毒D、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E、混合性酸中毒37、休克Ⅱ期血压下降的主要发病机制是A、心功能不全B、微循环淤血,回心血量减少C、外周动脉紧张度不足D、血液重新分布E、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后引起衰竭38、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A、微循环灌流量减少引起的细胞损伤B、缺血后恢复血液灌流损伤加重C、缺血后恢复血流引起的变化D、用高钙灌注液灌流引起的细胞损伤E、缺血损伤经再灌注后减轻39、休克时动静脉吻合支开放的主要原因是A、去甲肾上腺素增多,兴奋血管α受体B、内源性阿片肽增多C、组胺释放增多D、肾上腺素增多,兴奋血管β受体E、PGI2增多40、引起DIC最常见病因A、恶性肿瘤B、产科意外C、大手术D、创伤E、感染性疾病41、正常人进入通风不良的矿井发生缺氧的主要原因是A、吸入气的氧分压降低B、肺部气体交换差C、肺循环血流减少D、血液携氧能力降低E、组织血流量少42、代谢性酸中毒时过度通气可产生A、水肿B、水中毒C、低渗性脱水D、呼吸性碱中毒E、等渗性脱水43、下列酸中属挥发酸的是A、乳酸B、碳酸C、磷酸D、丙酮酸E、乙酰乙酸44、酸的概念是A、带正电荷的物质B、不带电荷的物质C、带负电荷的物质D、能接受H+的物质E、能提供H+的物质45、下列哪项不是引起外科手术后低血钾的原因A、术后禁食或厌食B、肠瘘C、应用排钾性利尿剂D、呕吐E、术后肾衰竭少尿46、正常血清钾浓度的范围是A、3-5mmol/LB、3.5-5.5mmol/LC、5-7mmol/LD、7-9mmol/LE、小于3.5mmol/L47、低渗性脱水时主要脱水部位是A、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C、血浆D、淋巴E、细胞内外液48、高烧患者出汗多,呼吸增快易出现A、高渗性脱水B、低渗性脱水C、等渗性脱水D、水中毒E、低钠血症49、患者口渴,尿少,尿中钠高,血清钠>150mml/L,其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类型是A、等渗性脱水B、水中毒C、高渗性脱水D、水肿E、低渗性脱水50、高渗性脱水是指A、失水>失钠,细胞外液渗透压>310mmol/L[310mOsm/(Kg.H2O)],血清钠>150mmol/L的脱水B、失水>失钠,细胞外液渗透压>280mmol/L[280mOsm/(kg.H2O)],血清钠>130mmol/L的脱水C、失钠>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310mmol/L[310mOsm/(kg.H2O)],血清钠<130mmol/L的脱水D、失钠>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280mmol/L[280mOsm/(kg.H2O)],血清钠,<145mmol/L的脱水E、失钠<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280mmol/L[280mOsm/(kg.H2O)],血清钠=135mmol/L的脱水51、DIC引起的贫血属于A、再生障碍性贫血B、失血性贫血C、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D、中毒性贫血E、缺铁性贫血52、最常见的外致热原A、内毒素B、白细胞介素-1C、干扰素D、白细胞介素-6E、肿瘤坏死因子53、不属于引起休克的原因的是A、失血B、烧伤C、少尿D、过敏E、大面积心肌梗死54、引起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发生的主要因素是A、微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受损B、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内形成细网C、小血管内血流淤滞D、微血管内大量微血栓形成E、小血管强烈收缩55、循环性缺氧的原因不包括A、休克B、心力衰竭C、血管病变D、栓塞E、高铁血红蛋白血症56、钙超载引起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不包括A、线粒体功能障碍B、膜脂质过氧化增强C、再灌注性心律失常D、肌原纤维过度收缩E、促进氧自由基生成57、肾衰损伤肾小管导致A、呼吸性酸中毒B、呼吸性碱中毒C、代谢性酸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酸流失二、B1、A.高渗性脱水B.低渗性脱水C.等渗性脱水D.水中毒E.水肿<1> 、血钠浓度增高而细胞内、外液量均减少见于A、B、C、D、E、<2> 、血钠浓度降低而细胞外液减少见于A、B、C、D、E、<3> 、血钠浓度降低而细胞内、外液均增加见于A、B、C、D、E、2、A.感染性休克B.过敏性休克C.低血容量性休克D.心源性休克E.神经源性休克<1> 、大面积心肌梗死可发生A、B、C、D、E、<2> 、烧伤等引起血容量减少的休克A、B、C、D、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患病机体功能、代谢变化和原理,探讨疾病的本质。

2016年初级中药师《专业实践技能》考试大纲

2016年初级中药师《专业实践技能》考试大纲

2016年初级中药师《专业实践技能》考试大纲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考试科目中药药剂学一、绪论(一)中药药剂学的性质与常用术语1.中药药剂学的性质 42.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43.中药药剂的常用术语 4(二)药物剂型的分类1.按物态分类 42.按制法分类 43.按分散系统分类 44.按给药途径与方法分类 4(三)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1.药典的性质 42.中国药典的版次 43.局颁标准 4二、制药卫生(一)制药卫生标准1.药品卫生标准 42.预防中药制剂污染的措施 4(二)制药环境的卫生管理洁净室的等级及适用范围 4(三)灭菌方法与无菌操作1.物理灭菌法 42.滤过除菌法 43.化学灭菌法 44.无菌操作法的要点与注意事项 4 (四)防腐常用防腐剂的性质与应用 4三、粉碎、筛析与混合(一)粉碎方法1.粉碎的目的 42.干法粉碎的适用范围 43.湿法粉碎的适用范围 44.低温粉碎的适用范围 4 (二)筛析1.筛析的目的 42.药筛的种类与规格 43.粉末分等 4 (三)混合1.混合原则 42.混合方法 4四、散剂(一)散剂的特点散剂的特点与分类 4(二)散剂的制备1.一般散剂的制法 42.特殊散剂的制法 4五、浸提、分离、浓缩与干燥(一)浸提的原理与影响因素1.中药的浸提过程 42.影响浸提的主要因素 4 (二)常用浸提方法与设备1.常用浸提溶剂 42.常用浸提方法的特点与应用 4 (三)浸提液的分离方法常用分离方法的特点与选用 4 (四)常用精制方法 1.水提醇沉法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42.膜分离法的原理与应用 43.树脂吸附分离与应用 4 (五)浓缩1.常用浓缩方法的种类与应用42.影响浓缩效率的因素4 (六)干燥常用干燥方法的种类与应用4八、注射剂(附:眼用溶液剂)(一)概述 1.注射剂的特点4 2.注射剂的分类 4 3.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4 (二)热原1.热原的基本性质42.注射剂中污染热原的途径 43.注射剂中去除热原的方法 44.热原的检查方法 4 (三)注射剂的溶剂注射剂的常用溶剂与制备 4(四)注射剂的附加剂1.增加主药溶解度附加剂的种类与应用 42.防止主药氧化附加剂的种类与应用 43.抑制微生物增殖附加剂的种类与应用 44.调整pH值附加剂的种类与应用 45.调节渗透压附加剂的种类与应用 46.减轻疼痛附加剂的种类与应用 4(五)注射剂的制备1.中药注射剂的提取与精制 42.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检查 4 (六)输液剂输液剂的特点与种类 4(七)眼用溶液剂1.眼用溶液剂的特点 42.眼用溶液剂的质量要求 43.眼用溶液剂的附加剂 4九、外用膏剂(一)概述1.外用膏剂的特点 42.外用膏剂的分类 4 (二)软膏剂1.软膏剂常用基质的种类与选用 42.软膏剂的制法 43.眼膏剂的特点文都网校 4(三)黑膏药1.黑膏药原料的处理 42.黑膏药的基质组成 43.黑膏药的制法 4(四)橡胶膏剂1.橡胶膏剂的基质 42.橡胶膏剂的制法 4(五)凝胶膏剂与涂膜剂1.凝胶膏剂的组成 42.涂膜剂的组成 4十、栓剂(一)栓剂的特点与作用机理1.栓剂的分类 42.栓剂的作用特点 43.栓剂中药物的吸收途径 4 (二)栓剂的基质1.栓剂基质的要求 42.栓剂基质的种类 4 (三)栓剂的制法1.热熔法制备栓剂的工艺流程 42.润滑剂的种类与选用 4 (四)栓剂的质量要求1.重量差异 42.融变时限 43.微生物限度 4十一、胶囊剂(一)胶囊剂的分类与特点1.胶囊剂的分类 42.空胶囊的规格与选用 4 (二)胶囊剂的制备1.硬胶囊剂的制备 42.软胶囊(胶丸)的制备 4(三)胶囊剂的质量要求胶囊剂的质量检查 4十二、丸剂(一)丸剂的特点与分类1.丸剂的特点 42.丸剂的分类 4 (二)水丸1.水丸常用赋形剂的选用 42.药粉的要求 43.水丸的制法 4 (三)蜜丸1.蜜丸的特点 42.蜂蜜的选择与炼制 43.炼蜜的规格与选用 44.蜜丸的制法 4 (四)浓缩丸和水蜜丸1.浓缩丸的特点及制法 42.水蜜丸的特点及制法 4 (五)糊丸和蜡丸1.糊丸的常用赋形剂及制法 42.蜡丸的常用赋形剂及制法 4 (六)滴丸1.滴丸的特点 42.常用基质的种类与选用 43.冷却剂的种类与选用 44.滴丸的制法 4 (七)丸剂的包衣与质量检查1.丸剂包衣的目的、种类及材料 42.丸剂的质量检查 4十三、颗粒剂(一)颗粒剂的分类与特点1.颗粒剂的特点 42.颗粒剂的分类 4 (二)颗粒剂的制法与质量要求1.颗粒剂的制法 42.颗粒剂的质量要求 4十四、片剂(一)概述1.片剂的特点 42.片剂的分类 4 (二)片剂的赋形剂1.稀释剂与吸收剂 42.润湿剂与黏合剂 43.崩解剂 44.润滑剂 4 (三)片剂的制备1.制颗粒 42.压片 4 (四)片剂的包衣1.片剂包衣的目的 42.片剂包衣的种类 43.片剂包衣的方法 4 (五)片剂质量检查质量检查项目 4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考试科目中药调剂学一、中药处方与处方应付(一)组方原则1.处方 42.君臣佐使 43.处方配伍规律 4(二)处方类型1.处方的意义 42.处方的分类 43.法定处方 44.协定处方 45.医师处方 4(三)处方格式处方格式和项目 4(四)处方常用术语1.处方常用术语及分类 42.药引 43.处方脚注 4 (五)处方管理制度处方管理制度 4(六)处方药品的规范化名称1.处方药品正名与应付常规 42.处方药品合写与应付 43.药品别名与应付 4二、中药配伍及用药禁忌(一)中药配伍1.“七情”配伍 42.相畏 43.相反 44.相恶 4 (二)用药禁忌1.配伍禁忌 42.十八反 43.十九畏 44.妊娠用药禁忌 4三、合理用药(一)合理用药概述合理用药的意义和目的 4 (二)合理用药指导合理用药指导 4(三)中药不良反应监测1.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42.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制度 43.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范围 44.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程序 4(四)中药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1.药源性疾病 42.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制度 43.中药不良反应监测方法与内容 4四、特殊中药的调剂与管理(一)麻醉中药的调剂与管理1.麻醉中药品种 42.麻醉中药的使用 43.麻醉中药处方管理制度 4(二)毒性中药的调剂与管理1.毒性中药的品种与分类 42.毒性中药的调配管理制度 43.毒性中药的用量用法 44.毒性中药处方管理制度 45.常见中药中毒反应和处理的基本原则 4五、中药用量与计量(一)中药用量1.中药的用量 42.确定中药用量的依据 43.特殊药材的处方用量 4 (二)中药计量及计量工具1.古今度量衡对照及换算 42.常用中药计量工具 43.戥秤的使用方法 4六、中药调剂设施及工作制度(一)基本设施1.饮片斗柜及调剂台 42.常用调剂工具及用途 4 (二)斗谱排列原1.斗谱的排列原则 4则 2.特殊中药的存放 4(三)调剂用药的供应1.调剂用药供应 42.查斗、装斗、调配、保管的关系 4七、饮片调剂操作规程(一)收方收方与处方审查(含制度,下同) 4 (二)计价计价的原则与方法 4 (三)调配中药处方的调配 4 (四)复核复核的工作程序 4 (五)发药发药的工作程序 4 (六)调剂质量管理1.配发药剂的质量要点 42.检查方法及质量评定 4 (七)常用中药传统术语常用中药传统术语 4八、中成药调剂操作规程(一)中成药调剂操作规程1.中成药调剂 42.中成药调剂操作规程 43.药品有效期的推算及判定 4 (二)中成药处方药中成药处方药 4(三)中成药非处方药1.中成药非处方药 42.非处方药的遴选原则 43.常用中成药非处方药品种 4 (四)医疗机构自1.医疗机构自制制剂配制规范 4制制剂 2.医疗机构自制制剂使用注意 4九、中药煎服(一)煎药1.汤剂概述 42.汤剂的煎煮 43.中药特殊煎药方法 4 (二)服药1.服药温度 42.服药剂量 43.服药时间及次数 44.服药饮食禁忌 4 (三)煎药工作制度及操作常规1.煎药工作制度 42.煎药操作常规 4十、医院药品采购与供应(一)药品采购管理1.药品采购基本制度与程序 42.药品集中采购与招标采购 4 (二)药品入、出库管理药品入、出库管理 4十一、中药品质变异(一)影响中药品质变异的因素1.中药变质的自身因素 42.中药变质的环境因素 4 (二)霉变1.中药发霉的原因 42.预防中药霉变的措施 43.常见的霉菌种类 4 (三)虫蛀1.常见的中药害虫 42.中药害虫的危害性 43.害虫的主要来源 44.害虫蛀蚀的防治措施 4 (四)变色变色及易变色的品种 4 (五)泛油泛油及易泛油的品种 4 (六)气味散失气味散失的原因及品种 4(七)其他变异现象1.升华 42.风化 43.潮解溶化 44.粘连 45.腐烂 4十二、中药养护技术(一)干燥养护技术干燥养护技术的种类及应用 4 (二)冷藏养护技术冷藏养护技术及应用 4 (三)埋藏养护技术埋藏养护技术的种类及应用 4 (四)化学药剂养护技术化学药剂养护技术的种类及应用 4 (五)对抗同贮养护技术对抗同贮养护技术及应用 4 (六)气调养护技术气调养护技术及应用 4(七)常用中药材的养护1.根及根茎类药材的养护 42.叶、花、全草类中药的养护 43.果实与种子类药材的养护 44.茎皮类药材的养护 45.菌类药材的养护 46.动物类药材的养护 47.贵细药的养护 4(八)中药饮片的养护1.中药饮片的养护方法 42.中药饮片的变异现象 4(九)中成药养护1.常见中成药剂型的养护技术 42.中成药常见的变质现象 4十三、医院药检工作及药品质量管理1.药检室的设置 42.药检工作职责与制度 43.常用药品质量检验方法及要点 4。

2016年初级中药师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大纲

2016年初级中药师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大纲

2016年初级中药师《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大纲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考试科目中医学基础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整体观念的内容 2(二)辨证论治1.症、证、病 22.辨证论治 2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2二、阴阳学说(一)阴阳学说阴阳的概念及其特性 2(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阴阳的对立制约 22.阴阳的互根互用 23.阴阳的消长平衡 24.阴阳的相互转化 2(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22.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文都网校 23.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24.指导疾病的诊断 25.指导疾病的防治 2三、五行学说(一)五行学说的概念1.五行和五行学说 22.五行特性 23.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 2(二)五行的生克关系1.五行相生与相克 22.五行相乘与相侮 23.五行母子相及 2(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解释五脏系统疾病的传变规律 22.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诊断 23.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治疗 2四、藏象(一)心1.心主血脉 22.心藏神 23.心在体合脉 24.心开窍于舌 25.心在液为汗 26.在志为喜 27.心其华在面 2 (二)肺1.肺主气、司呼吸 22.肺主宣发肃降 23.肺主通调水道 24.肺朝百脉、主治节 25.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26.肺开窍于鼻 27.在志为悲 28.肺在液为涕 2 (三)脾1.脾主运化 22.脾主升清 23.脾主统血 24.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25.脾开窍于口 26.脾在液为涎 27.在志为思 28.脾其华在唇 2(四)肝1.肝主疏泄 22.肝主藏血 23.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24.肝开窍于目|文都网校 25.在志为怒 26.肝在液为泪 2(五)肾1.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22.肾主水 23.肾主纳气 24.肾在体合骨 25.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26.肾在液为唾 27.在志为恐 28.肾其华在发 2(六)胆1.胆贮存胆汁 22.胆排泄胆汁 23.胆主决断 2(七)胃1.胃主受纳、腐熟水谷 22.胃主通降 23.胃喜润恶燥 2(八)小肠1.小肠主受盛化物 22.小肠主泌别清浊 2 (九)大肠1.大肠传化糟粕 22.大肠主津 2 (十)膀胱1.膀胱贮存尿液 22.膀胱排泄尿液 2 (十一)三焦1.三焦通行元气和水液 22.三焦部位的划分及功能特点 2 (十二)女子胞女子胞的主要功能 2(十三)脏与脏之间的关系1.心与肺的生理病理联系 22.心与脾的生理病理联系 23.心与肝的生理病理联系 24.心与肾的生理病理联系 25.肺与脾的生理病理联系 26.肺与肝的生理病理联系 27.肺与肾的生理病理联系 28.肝与脾的生理病理联系 29.肝与肾的生理病理联系 210.脾与肾的生理病理联系 2(十四)脏与腑之间的关系1.心与小肠的生理病理联系 22.肺与大肠的生理病理联系 23.脾与胃的生理病理联系 24.肝与胆的生理病理联系 25.肾与膀胱的生理病理联系 2(十五)腑与腑之间的关系1.六腑生理功能的相互联系 22.六腑病理变化的相互影响 2五、气血津液(一)气1.气的生成 22.气的生理功能 23.气的运动 24.气的分类 2 (二)血1.血的生成 22.血的生理功能 2 (三)津液1.津液的代谢 22.津液的生理功能 2 (四)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1.气与血的关系 22.气与津液的关系 23.血与津液的关系 2六、经络(一)经络系统的组成1.十二经脉 22.奇经八脉 23.十五别络 2 (二)十二经脉的循1.走向和交接 2行分布规律 2.表里相合 23.流注次序 2 (三)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奇经八脉循行分布规律 2(四)经络的生理功能1.经络的基本功能 22.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 2七、病因(一)六淫1.六淫及其致病的共同特点 22.风邪 23.寒邪 24.暑邪 25.湿邪 26.燥邪 27.火(热)邪 2 (二)疫气1.疫气 22.疫气发生和疫病流行的原因 2 (三)七情内伤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2 (四)饮食失宜1.饮食不节 22.饮食不洁 23.饮食偏嗜 2 (五)劳逸过度1.过劳 22.过逸 2 (六)痰饮 1.痰饮 22.痰饮的形成因素 23.痰饮的致病特点 2(七)瘀血1.瘀血 22.瘀血的形成因素 23.瘀血的病症特点 2 3.津液代谢失常 2十、诊法(一)望诊1.望神 22.望色|文都网校 23.望形体 24.望头项五官 25.望舌 26.望排出物 2(二)闻诊1.听声音 22.嗅气味 2(三)问诊1.问寒热 22.问汗 23.问疼痛 24.问饮食口味 25.问大小便 26.问睡眠 27.问耳目 2(四)切诊1.切脉部位 22.正常脉象 23.常见病脉 24.按肌肤 25.按手足 26.按脘腹 2十一、辨证(一)八纲辨证1.表里辨证 22.寒热辨证 23.虚实辨证 24.阴阳辨证 2 (二)脏腑辨证1.心病的辨证与鉴别要点 22.肺病的辨证与鉴别要点 23.脾病的辨证与鉴别要点 24.肝病的辨证与鉴别要点 25.肾病的辨证与鉴别要点 26.小肠病的辨证 27.大肠病的辨证 28.胃病的辨证 29.胆病的辨证 210.膀胱病的辨证 2十二、防治原则(一)预防1.未病先防 22.既病防变 2 (二)治则1.扶正祛邪 22.标本先后 23.调整阴阳 24.正治反治 25.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2续表(中药药理学)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考试科目中药药理一、中药药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一)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1.中药四性(四气)的现代研究 22.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 23.中药归经的现代研究 24.对中药毒性的现代认识 2学(二)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1.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 22.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机体因素 23.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环境因素 2二、解表药(一)基本知识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二)常用药物:麻黄、柴胡、桂枝、葛根、细辛1.功效 22.药理作用 23.现代应用 24.不良反应 2三、清热药(一)基本知识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 (二)常用药物:黄芩、黄连、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青蒿、栀子、鱼腥草、苦参、知母1.功效 22.药理作用 23.现代应用 24.不良反应 2四、泻下药(一)基本知识1.泻下药的分类 22.主要药理作用 2 (二)常用药物:大黄、芒硝、番泻叶、芫花1.功效 22.药理作用 23.现代应用 24.不良反应 2五、祛风湿药(一)基本知识祛风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二)常用药物:秦艽、独活、五加皮、防己、雷公藤1.功效 22.药理作用 23.现代应用 24.不良反应 2六、芳香化湿药(一)基本知识芳香化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二)常用药物:厚朴、广藿香、苍术1.功效 22.药理作用 23.现代应用 24.不良反应 2七、利水渗湿药(一)基本知识1.利水渗湿药的分类 22.主要药理作用 2 (二)常用药物:茯苓、泽泻、茵陈、猪苓1.功效 22.药理作用 23.现代应用 24.不良反应 2八、温里药(一)基本知识温里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二)常用药物:附子、肉桂、干姜1.功效 22.药理作用 23.现代应用 24.不良反应 2九、理气药(一)基本知识理气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二)常用药物:1.功效 2青皮、陈皮、枳实、枳壳、香附、木香2.药理作用 23.现代应用 24.不良反应 2十、消食药(一)基本知识消食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二)常用药物:山楂、莱菔子1.功效 22.药理作用 23.现代应用 24.不良反应 2十一、止血药(一)基本知识止血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二)常用药物:三七、白及、蒲黄1.功效 22.药理作用 23.现代应用 24.不良反应 2十二、活血化瘀药(一)基本知识活血化瘀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 (二)常用药物丹参、川芎、益母草、延胡索、水蛭、桃仁、红花、莪术、银杏叶1.功效 22.药理作用 23.现代应用 24.不良反应 2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一)基本知识化痰、止咳、平喘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 (二)常用药物:桔梗、半夏、苦杏1.功效 22.药理作用 2仁 3.现代应用 24.不良反应 2十四、安神药(一)基本知识安神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二)常用药物:酸枣仁、远志1.功效 22.药理作用 23.现代应用 24.不良反应 2十五、平肝息风药(一)基本知识平肝息风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二)常用药物:天麻、钩藤、地龙1.功效 22.药理作用 23.现代应用 24.不良反应 2十六、开窍药(一)基本知识开窍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二)常用药物:麝香、石菖蒲、冰片1.功效 22.药理作用 23.现代应用 24.不良反应 2十七、补虚药(一)基本知识1.补虚药的分类 22.主要药理作用 2 (二)常用药物:人参、黄芪、甘草、淫羊藿、当归、党1.功效 22.药理作用 23.现代应用 2参、熟地黄、何首乌、枸杞子、冬虫夏草4.不良反应 2十八、收涩药(一)基本知识收涩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二)常用药物:五味子、山茱萸1.功效 22.药理作用 23.现代应用 24.不良反应 2十九、驱虫药(一)基本知识1.驱虫药的驱虫作用环节 22.驱虫谱 2 续表(药事管理)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考试科目药事管理一、药事与药事管理药事管理概况药事管理的主要内容 2二、药品与药品标准、药师职责(一)药品与药品标准1.药品的法律含义 22.药品的质量特性 23.药品的特殊性 24.药品标准 2(二)药师1.药师的职责 22.执业药师管理 2三、药事组织(一)药事组织概况 1.药事组织的分类 22.药事组织管理的必要性及特征 2 (二)药事管理组织1.药事监督管理系统的组织机构 22.药品生产、经营行业管理组织 2四、中药管理(一)中药的地位中药的法律地位 2(二)中药管理的基本内容1.中药管理的特殊性 22.中药品种保护 23.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 24.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25.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 2五、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一)总则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分类与管制要求 2 (二)种植、实验研究和生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标签规定 2 (三)使用1.科研、教学使用的审批 22.处方管理 23.医疗机构借用及配制的规定 2 (四)储存储存管理|文都网校 2 (五)运输运输管理 2六、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医疗用毒性药品的生产、经营、使用管理1.生产、加工、收购、经营、配方用药的规定22.保管、领发、核对制度 23.医疗单位供应和调配规定 2七、国家基本药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1.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发展 2物管理物制度的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2.国家基本药物使用和销售的规定 2八、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一)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概述药品分类管理制度 2 (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内容1.处方药管理的内容 22.非处方药管理的内容 2九、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一)《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1.《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的主要特点 22.《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的主要内容 23.临床药师管理 2 (二)医疗机构中药饮片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中药饮片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 2(三)医疗机构配制制剂的管理1.医疗机构配制制剂的许可证管理制度 22.医疗机构配制制剂的品种限制性规定 23.医疗机构配制制剂的品种审批及批准文号管理24.医疗机构配制制剂的法定条件 23.与中医药有关的评审或者鉴定活动的法定要求2十四、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一)知识产权保护概述知识产权保护的概要内容 2 (二)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形式和内容 2 (三)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1.TRIPS重申的保护知识产权的基本原则 22.TRIPS新提出的保护知识产权的基本原则 2十五、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的管理(一)药品名称管理药品的通用名称与商品名称 2 (二)药品包装管理药品包装管理的主要内容 2(三)药品标签和说明书管理药品标签和说明书管理的主要内容 2十六、《药品管理法》(一)药品经营企业管理1.药品经营企业开办条件 22.药品经营活动的管理 2 (二)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1.医疗机构配备药学技术人员的规定 22.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保存及调配处方的管理2 (三)药品管理1.特殊管理的药品 22.进出口药品的管理 23.假药与劣药管理 2 (四)药品价格和广告的管理1.药品价格管理 22.药品广告管理 2 (五)法律责任医疗机构相关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2十七、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一)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总则总则 2(二)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基本行为规范 2 (三)药学技术人员行为规范具体行为规范 2。

2016年初级药师考试《专业知识》真题及详解

2016年初级药师考试《专业知识》真题及详解

2016年初级药师考试《专业知识》真题(总分100, 考试时间120分钟)A1型题1. 药效学是研究A 药物的临床疗效B 提高药物疗效的途径C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D 机体如何对药物处置E 如何改善药物质量该问题分值: 1答案:C本题重在考核药理学的研究任务。

药理学主要研究药效学和药动学两方面的问题,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药动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

故选C。

2. 受体阻断药的特点是A 对受体有亲和力,且有内在活性B 对受体无亲和力,但有内在活性C 对受体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D 对受体无亲和力,也无内在活性E 直接抑制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该问题分值: 1答案:C受体阻断剂对受体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

故选C。

3. 患者,女性,48岁。

因失眠使用地西泮,半片睡前服用,连续用药2个月后,自感半片药物不起作用,需服用1片才能入睡,请问发生此现象的原因是药物产生A 耐受性B 耐药性C 躯体依赖性D 心理依赖性E 低敏性该问题分值: 1答案:A耐受性指连续用药造成药效下降,需要增大剂量才能产生原来的效应,故选A。

4. 对药物副作用的最正确描述是A 用药剂量过大引起的反应B 药物转化为抗原后引起的反应C 与治疗作用可以互相转化的作用D 药物治疗后所引起的不良反应E 用药时间过长所引起的不良后果该问题分值: 1答案:C药物作用一般不止一种,不符合用药目的称为副反应,根据用药目的不同,副作用也不同,实际上副作用与治疗作用之间无必然界限,可以相互转化,故C是正确的叙述。

5. A药较B药安全,正确的依据是A A药的LD50比B药小B A药的LD50比B药大C A药的ED50比B药小D A药的ED50/LD50比B药大E A药的LD50/ED50比B药大该问题分值: 1答案:E治疗指数用LD50/ED50表示,值越大,药物越安全。

故选E。

6. 为使口服药物加速达到有效血浆浓度,缩短到达坪值时间,并维持体内药量在D~2D之间,应该采取如下给药方案A 首剂给2D,维持量为2D/2t1/2B 首剂给2D,维持量为D/2t1/2C 首剂给2D,维持量为2D/t1/2D 首剂给3D,维持量为D/2t1/2E 首剂给2D,维持量为D/t1/2该问题分值: 1答案:E当口服给药需很快产生药效时,可在首次服用负荷剂量,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坪浓度,以后改用维持量(D/t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熟练掌握
(2)混悬剂的稳定剂
熟练掌握
(3)混悬剂的制备
掌握
(4)混悬剂的质量评价
了解
7.乳剂
(1)乳剂的概念与特点
熟练掌握
(2)常用的乳化剂
熟练掌握
(3)乳剂的稳定性
掌握
(4)乳剂的制备
熟练掌握
(5)乳剂的质量评价
了解
8.不同给药途径用液体制剂
(1)搽剂、涂膜剂与洗剂
了解
(2)滴鼻剂、滴耳剂、含漱剂与滴牙剂
了解
3.液体制剂的简介
(1)液体制剂的特点
熟练掌握
(2)液体制剂的分类与质量要求
了解
(3)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
掌握
4.低分子溶液剂与高分子溶液
(1)低分子溶液剂
掌握
(2)高分子溶液剂的概念与性质
掌握
(3)高分子溶液剂的制备
了解
5.溶胶剂
(1)溶胶剂的概念、性质
掌握
(2)溶胶剂的制备
了解
6.混悬剂
(1)混悬剂的概念与性质
了解
4.靶向制剂
(1)靶向制剂的概念
熟练掌握
(2)被动靶向制剂
了解
(3)主动靶向制剂
了解
(4)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了解
5.透皮给药制剂
(1)透皮给药制剂的概念、特点与分类
掌握
(2)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
了解
(3)透皮给药制剂常用的吸收促进剂
掌握
(4)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新技术
了解
6.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1)基本概念
(4)注射剂的工艺流程
了解
(5)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及其制备
掌握
(6)热原
熟练掌握
(7)注射容器的制备与质量检查
掌握
(8)射剂)
(1)输液的分类与质量要求
熟练掌握
(2)输液的制备与质量检查
掌握
(3)输液主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掌握
(4)典型输液处方与制备工艺分析
掌握
(3)药物制剂稳定化的其他方法
掌握
单元
细目
要点
一、医院药事与医院药事管理
1、医院药事
(1)药学与医院药事概述
(2)医院药事管理及其发展
2、医院药事管理的内容和常用方法
(1)医院药事管理的内容
(2)医院药事管理的常用方法
(3)医院药事管理的发展趋势
二、医院药事的组织管理
1、医院药事管理的组织结构及任务
了解
4.注射用无菌粉末
(1)注射用无菌分装制品
了解
(2)注射用冻干制品
了解
5.眼用液体制剂
(1)眼用药物的吸收途径及影响吸收的因素
了解
(2)滴眼剂与洗眼剂
掌握
(3)滴眼液体型制剂的制备与工艺分析
了解
四、固体制剂
1.粉体学基础
(1)粉体学的性质
掌握
(2)粉体的密度
了解
(3)粉体的流动性
了解
2.散剂
(1)散剂的概念与特点
了解
4.栓剂
(1)栓剂概念、分类与一般质量要求
熟练掌握
(2)栓剂处方组成
掌握
(3)栓剂的制备与举例
了解
(4)栓剂的治疗作用及临床应用
掌握
(5)栓剂的质量评价
了解
六、气雾剂、喷雾剂与粉雾剂
1.气雾剂
(1)气雾剂的概念、特点与分类
熟练掌握
(2)气雾剂的吸收
了解
(3)气雾剂的组成
掌握
2.喷雾剂与粉雾剂
(1)喷雾剂
(1)糖包衣工艺与材料
掌握
(2)薄膜包衣工艺与材料
掌握
(3)包衣的方法与设备
了解
4.胶囊剂
(1)胶囊剂的概念、特点与分类
熟练掌握
(2)胶囊剂的制备与质量检查
了解
5.滴丸剂与膜剂
(1)滴丸剂的概念与特点
熟练掌握
(2)滴丸剂的制备(常用基质、制备方法)
了解
(3)膜剂的概念与特点
掌握
(4)成膜材料
了解
(5)膜剂制备工艺及质量要求
单元
细目
要点
要求
一、绪论
1.概述
(1)药剂学的概念与任务
熟练掌握
(2)剂型、制剂、制剂学等名词的含义
熟练掌握
(3)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了解
2.药物剂型与DDS
(1)药物剂型的重要性
熟练掌握
(2)药物剂型的分类
熟练掌握
(3)药物的传递系统
了解
3.辅料在药剂中的应用
掌握
4.药典与药品标准简介
(1)药典
熟练掌握
1.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技术
(1)固体分散体的概念、特点及类型
掌握
(2)固体分散体的载体材料及制备方法
了解
2.包合物的制备技术
(1)包合物的概念、特点
掌握
(2)包合材料及包合物的制备方法
了解
3.缓释、控释制剂
(1)缓释、控释制剂的概念与特点
熟练掌握
(2)缓释、控释制剂常用材料
了解
(3)缓释、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与方法
了解
(3)合剂
了解
三、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
1.灭菌与无菌制剂常用的技术
(1)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的定义与分类
熟练掌握
(2)物理灭菌技术
熟练掌握
(3)化学灭菌法
掌握
(4)无菌操作法
了解
2.注射剂(小容量注射剂)
(1)注射剂的分类和给药途径
掌握
(2)注射剂的特点和一般质量要求
熟练掌握
(3)注射剂的处方组分
熟练掌握
掌握
(2)散剂的制备
熟练掌握
(3)散剂的质量检查
了解
3.颗粒剂
(1)颗粒剂的概念与特点
熟练掌握
(2)颗粒剂的制备与质量检查
掌握
4.片剂
(1)片剂的特点与分类
掌握
(2)片剂常用的辅料
掌握
(3)片剂的制备方法与分类
了解
(4)湿法制粒技术
了解
(5)固体的干燥、整粒与混合
了解
(6)压片、质检与举例
了解
5.包衣片剂
了解
(2)粉雾剂
了解
七、浸出制剂
1.概述
(1)药材的预处理
了解
(2)浸出过程
掌握
(3)影响浸出的因素
掌握
(4)浸出方法与设备
了解
(5)浸出液的蒸发与干燥
了解
2.常用的浸出制剂
(1)浸出制剂概念、特点及分类
掌握
(2)汤剂、酒剂、酊剂
了解
(3)浸膏剂、流浸膏剂与煎膏剂
掌握
(4)浸出制剂的质量
了解
八、制剂新技术与药物新剂型
(2)药品标准
了解
(3)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了解
(4)GMP
了解
二、液体制剂
1.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1)药物溶剂的种类及性质
熟练掌握
(2)药物的溶解度与溶出速度
掌握
2.表面活性剂
(1)表面活性剂的概念与特点
熟练掌握
(2)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掌握
(3)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熟练掌握
(4)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了解
(2)蛋白质类药物制剂的处方工艺
了解
(3)蛋白质类药物新型给药系统
了解
九、药物制剂稳定性
1.基本概念
(1)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意义
熟练掌握
(2)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化学动力学基础
了解
(3)制剂中药物化学降解途径
掌握
2.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与稳定化方法
(1)处方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掌握
(2)外界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了解
五、半固体制剂
1.软膏剂与乳膏剂
(1)软膏剂的概念、特点与分类
熟练掌握
(2)软膏剂的基质
掌握
(3)软膏剂的的制备及举例
熟练掌握
(4)软膏剂的质量检查
了解
2.眼膏剂
(1)眼膏剂的概念、分类与组成
掌握
(2)眼膏剂的制备与质量检查
了解
3.凝胶剂
(1)凝胶剂的概念与分类
掌握
(2)水性凝胶剂的基质
掌握
(3)水性凝胶剂的制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