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整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地理必修三人教版第四章第一节

东北区 全国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黑龙江土地利用状况
土地类型多种多样 特 点 耕地面积广 荒地面积广——土地后备资源丰富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1、地势平坦,坡度小于1°,耕 地集中连片。
2、成为大规模机械化水平最高 的地区之一。
农业现代化:(读下表)
1978年 1988年 农机总动力(万千瓦 ) 大中型拖拉机(台) 联合收割机(台) 农用飞机(架) 喷灌机械(台) 载重汽车(台) 粮食处理中心(座) 148.5 15206 7975 0 —— 265.7 25387 11844 9 —— 1997年 290.7 22473 7287 25 1037 7327 163
农业布局
三大农业生 产区域:
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大规模专业化 生产粮基地建 设
成为大规模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面向国内大宗家产品需求市场,确保国 家粮食需求(平原地区)
农业发展方向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西部草原区) 保护天然林,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山区)
面积35万平方千米。
林业和特产区
四大优势: • 全国最大的林区 • 全国最主要的采伐 基地 • 宜林地区广泛 • 森林树种丰富
蒙古栎
• 鹿茸
樟子松 白桦 红松
鹿茸
畜牧业区 • 农牧和林牧结合条件好,品种优良
三河牛
三河马
P活动
1.耕作业
1.东北农业布局的自然条件,并填写:
有利:平原广阔,黑土肥沃,水源充足。不利:热量不高, 只能满足对热量要求不高的农作物,且仅能一年一熟。
黑土耕层有机质 含量为2.5%~7.5 %,全氮含量为 0.15%~0.35%, 是我国耕层有机质 含量和氮素含量最 高的土壤。肥沃的 耕地集中连片分布。
【地理】人教版必修3 (全册) (课件)

不是 玉米 很好 春小 麦 大豆
西部降 是我国重化 不太 水少, 工业基地 发达 草原广 (石油煤铁) 布 发 展牧业
铁路发达 (滨洲线 滨绥线 京哈线)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的发展阶段
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后期阶段--克服不协调的因素
人地关系基本 协调
人地关系已呈现 出不协调 人地关系矛 盾加剧
非可再生能源特点:
①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
②有限的 ③开发利用不当,容易 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水能、
风能、
可再生能源
生物能、 潮汐能、
能源分类
太阳能
煤炭
非可再生能源 石油
天然气
三、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
我国的煤炭资源占绝对优势,石油的比重较大, 天然气比重小;世界上石油资源占绝对优势,煤 炭、天然气资源比重都较大,核电比重也占一定 比重。
松嫩平原
范围 松嫩平原位于东 北腹地,东靠长白 山地,西接科尔沁草地, 北枕大小兴安岭, 南至辽河干流以北,跨 黑龙江、吉林、辽 宁三省,共辖53个县 (市)。土地总面 积19.5万平方千米。
长江三角洲
范围 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 州湾,西至镇江,东到海边,包括江苏、 浙江两省部分地区和整个上海市,面积 约5万平方千米,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
六、我国能源供求面临的挑战 1.人均资源量少。 2.人均能源消费量低。 3.单位产值的能耗高。 4.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5.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七、能源基地建设
①扩大煤炭开采量形成了大同、 平(鲁)朔(州)、西山、沁水、霍 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六大煤田九大煤矿)。 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逐步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 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课件(60张ppt)资料

开垦沼泽,破坏湿地
建立湿地保护区, 恢复退化的湿地
▪ 环境污染严重、自然 建设农业基础设施,
灾害频繁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 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 适应市场要求
P:全优115——24
加快农业技术的应 用和推广,加强宣 传,推进农业产业 化进程(农业结构、 产业链)
珠江三角洲 面临的问题
▪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原因:它们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 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
➢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 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热带雨林的分布
➢ 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 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 °— 25 °
➢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① 地球之肺 ② 地球的储水库 ③ 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自主分析: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2 .“区域生态问题综合整治的措施”学习的一般思路:
——“措施”针对“问题” 例: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的整治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5.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2 、作用:培养学生全面梳理问题、归纳问题能力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农业 工业 交通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原因——地 理环境差异
气候条件差异 土地条件差异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东北地区PPT课件

东北地区
读图:说出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和邻国。
116° 120° 125°
二、东北地区概况 53°
1.范围
50°
包括黑龙江、吉林 、辽宁三省和内蒙 古自治区东部。 45°
130° 135°
40°
东北地区位置
(注:与政治区划中的东北不同)
二、东北地区概况
①经纬度位置
115°E—135°E, 39°N—53°N,
东北地区包括高原、平原、山地三类相对 完整的地形,有利于农业的多样化经营。
1.自然条件:
(2)地形条件 地形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主要地形
西——大兴安岭 山地 北——小兴安岭
东——长白山地
森林资源丰富,为 我国三大林区之首
南——辽河平原 平原 北——松嫩平原 土地资源丰富,居我
东——三江平原 国三大平原之首
天然具有绿色无害优势。因此品质优良,堪称 “绿色大米”。
思考: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 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农忙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
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还可以 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等。
1.自然条件:
(2)地形条件 地形条件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
(4)水文 河流结冰期长,有春夏两个汛期,含沙量小
(5)植被 针阔叶混交林为主, 南部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
2.社会经济条件:
1、良好的工业基础
一方面为农业发展提供生产资料(机械 设备、化肥),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
另一方面为一些工业提供原料,有利于 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
2.夏季光照强,日照长,昼夜温差大, 农作物品质较好; 3.冬季低温,农作物病虫害较少; 4.冬季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第1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项目
专业或高校(排名不分先后)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专业 交通运输专业
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知名
天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中南大学、 高校
长安大学
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1.结合实例,说明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的总 长度
地质
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 道时要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过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天气出现的强度
和基本原则。(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合格考
2.结合实例,说明交通运输需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1.通过案例,分析某区域交通运输发展变化的原 因,以及该区域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等级考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2.描述典型地区交通运输布局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低 小
高 大
2.交通运输需求决定交通运输点和线的布局
经 济发展中心
沿 线主要城市
3.交通运输需求需要综合性交通运输枢纽
运时
运输
转运
4.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增长与分布决定交通运输布局特点 增长 分布
三、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 1.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 (1)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为__稀__疏__,质量较低。 (2)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交通和站点较为__密__集__,质量较高。 2.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有足够资金推动交通运输建设和相关技术 水平的提高,使交通运输布局更加__灵__活__。
(区域认知)
第四章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复习课件)高二地理单元复习(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高效利用
提高可再生能源的 比重、减少温室气 体的排放
定位 共同点
把经济活动重组成为“低开采 —高利用—低排放”的资源循 环利用模式
减少资源消耗和废 弃物的产生,强调资 源的综合循环利用
提高能源利用率、 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发展要求:应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 根本目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基本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制度创新为保障
知识梳理
考点 1 走向生态文明
3.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3)保障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 ①根本上: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以生态文 明建设为目标,变革发展模式。 ②具体途径: A、推进生产方式的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 染少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B、推进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加快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 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1)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为什么要遵循“公平”原则? (2)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国际社会应如何加强合作?
思路导引第(1)题,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
的
责任,造成污染的国家应当根据造成污染的份额承担其消
除影响的责任。第(2)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京都议定
书》对发达国家的减排目标作出了规定,因此
应该严格履行《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排目标,发展中国
知识梳理
考点 2 国家战略与政策
4、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 (1)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所圈定的空间范围是具有重要 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保护的区域,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工程 建设。 (2)强化环境风险的预警和防控
①风险预警:通过对风险信息的分析、推断,发布具有警示性的信息 以及相关的对策建议。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PPT课件

问题 1.说出填海造陆可能带来的生态问题。 提示: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某些生物生存受到威胁甚至灭绝;土壤盐碱化;海水入 侵;地下水污染;等等。 2.台湾岛山区面积广,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很大,能否采取大规模围、填海造陆的方 式在其东侧扩展生存空间? 提示:围、填海造陆一般在浅海水域进行,台湾岛东侧海底坡度较大,海域深,大规 模造陆的成本高。因此,不适合大规模围、填海造陆。
第1讲 描述第运动二的章基本资概源念安全与国家安全
3.我国沿海地区,尤其是沿海城市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十分明显,请问为何我国目前 尚无海上城市? 提示:海上城市的建设难度和资金需求都远高于围、填海造陆,海上城市的建设 对工程设备、材料和结构有严格的要求。 4.国家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应该怎么做? 提示:国家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具体路径为发展海洋经济,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 领土完整及海洋权益,并保障实施海洋空间及海洋资源开发的安全环境。
第1讲 描述第运动二的章基本资概源念安全与国家安全
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 1.海洋提供国家安全空间 (1)通过围海造地、填海造陆、建造⑦ 人工岛屿 或海上城市,可以拓展人们的生产 和生活空间,缓解陆上特别是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紧张的局面。 (2)在海岸、海上或海底修建桥梁、隧道、机场、⑧ 港口 和管线等设施,可以改善 岛屿与陆地的通达性。 2.海洋提供海洋资源 (1)海洋空间是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⑨ 石油天然气 及其他矿产资 源等海洋资源赋存的场所。拥有海洋空间,就拥有了对各种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 的权利。
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方式及意义 (1)开发利用的方式
开发利用方式
(2)意义:缓解人地矛盾;拓展人类生存空间。
第1讲 描述第运动二的章基本资概源念安全与国家安全
(2)开发与利用海洋资源,可丰富资源类型,缓解陆地上资源紧缺的局面,对保障国家 ⑩ 资源安全 意义重大。 (3)海底可为易燃、有毒、有放射性的资源提供储藏场所,海底水温低且变化平 缓、压力稳定,用以储存石油、矿石、化工原料、 核燃料 等,不仅可以节省日益 紧缺的陆上土地资源,又可以减少这些资源对陆上环境的潜在威胁。
第1讲 描述第运动二的章基本资概源念安全与国家安全
3.我国沿海地区,尤其是沿海城市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十分明显,请问为何我国目前 尚无海上城市? 提示:海上城市的建设难度和资金需求都远高于围、填海造陆,海上城市的建设 对工程设备、材料和结构有严格的要求。 4.国家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应该怎么做? 提示:国家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具体路径为发展海洋经济,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 领土完整及海洋权益,并保障实施海洋空间及海洋资源开发的安全环境。
第1讲 描述第运动二的章基本资概源念安全与国家安全
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 1.海洋提供国家安全空间 (1)通过围海造地、填海造陆、建造⑦ 人工岛屿 或海上城市,可以拓展人们的生产 和生活空间,缓解陆上特别是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紧张的局面。 (2)在海岸、海上或海底修建桥梁、隧道、机场、⑧ 港口 和管线等设施,可以改善 岛屿与陆地的通达性。 2.海洋提供海洋资源 (1)海洋空间是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⑨ 石油天然气 及其他矿产资 源等海洋资源赋存的场所。拥有海洋空间,就拥有了对各种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 的权利。
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方式及意义 (1)开发利用的方式
开发利用方式
(2)意义:缓解人地矛盾;拓展人类生存空间。
第1讲 描述第运动二的章基本资概源念安全与国家安全
(2)开发与利用海洋资源,可丰富资源类型,缓解陆地上资源紧缺的局面,对保障国家 ⑩ 资源安全 意义重大。 (3)海底可为易燃、有毒、有放射性的资源提供储藏场所,海底水温低且变化平 缓、压力稳定,用以储存石油、矿石、化工原料、 核燃料 等,不仅可以节省日益 紧缺的陆上土地资源,又可以减少这些资源对陆上环境的潜在威胁。
高中地理人教版全国必修3第四章本章整合课件

(5)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两地区能源紧张的问题?
-16-
本章整合
专题一 专题二
知识网络
专题突破
解析:本题以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为背景材料, 综合考查了两地区经济发展的区位因素及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可从位置、地形、交通、劳动力等方面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共同因 素。随着两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耕地、能源紧张以及 生态破坏成为它们面临的共同问题。
-4-
本章整合
专题一 专题二
知识网络
专题突破
4.农业发展方向的分析 农业发展方向要符合生态农业特点,要追求效益最大化,应该把 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产业作为发展重点。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加 以分析,在以上原则基础上,找准重点发展的方向。
-5-
本章整合
知识网络
专题一 专题二
【例题1】 读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知识网络
专题突破
解析:第(1)题,图示省级行政区是我国安徽省,甲河是淮河,是我国 一条非常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第(2)题,A县地处山区,水土流失严重, 同时注意从表中数据分析危害大的原因。第(3)题,促进A县农业可 持续发展的措施要因地制宜,走发展立体农业、开发优势资源和开 发利用新能源等道路。
-9-
专题突破
-6-
本章整合
知识网络
专题突破
专题一 专题二
(1)比较图示省级行政区甲河以南和以北地区自然条件与农业生 产的差异。
甲河以北地区
甲河以南地区
气候类型
地形类型
耕地类型
人口/万人
土地面 土层厚 2006 年粮 积/km2 度/m 食产量/104t
A县
65
黄土高
原某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此,美国国会于1933年通过《田纳西流域管 理局法》,对TVA的职能、开发各项自然资源的 任务和权力作了明确规定:
.
如: TVA有权为开发流域自然资源而征用流域内土地,并
以联邦政府机构的名义管理; 有权在田纳西河干支流上建设水库、大坝、水电站、
航运设施等水利工程,以改善航运、供水、发电和控制 洪水;
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
❖ 1、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加强管理—— 保证流域治理与开发的长期稳定。
❖ 2、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 特色的开发模式——从防洪入手,重点发 展水运、水电。
❖ 3、加大开发力度——以便利的运输条件
和廉价的电力供应,吸引大量投资。 ❖ 4、提高流域的开放度
.
地形
气候
水系 矿产资源
气温:夏热冬温
降水: 冬末春初多降水 夏秋季 降水相对较少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暖湿润
北 美 气 候 类 型 图
t
.
地形 气候
水系
矿产资源
有利条件: 水系发达,支流众多, 水量丰富 大部分可通航,且可 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
存在问题:
1:河流落差大
2:水量很不稳定
.
地形 气候 水系
炼铜企业大量排放 SO2,形成酸雨
植被坡坏 环境污染
.
后果
老棉花带 衰落
水土流失, 生态环境恶化
许多生物 消失绝迹
※ 20世纪30年代初
成为美国最贫困地区之一
.
活动:墨累—达令河
墨累—达令河没有采矿和工业,那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是什么?
过度灌溉
.
墨累—达令河流域的大 开发
达 令 河
分 水 领
矿产资源
煤、铁 铜、磷 锌、 云母 ……
矿产. 资源分布图
知识点小结
位置 发源
注入 所经 气候 水系 水文
地形
状况
矿产
美国 东南
阿巴拉 契亚山
俄亥 俄河
部地
山地 为主
亚热带 湿润气 候
发达, 支流众 多
水量不 稳定, 夏秋少 ,冬春
多
煤铁 铜磷 锌 云母
水能丰富
因素 水量和落差
.
影响航运、 农业
流域的自然背景主要影响着河流的(AC)
A:利用方式 C:开发方向
B:矿产的开发程度 D:交通运输方式
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 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
河流不同部位生态保护的侧重点
组成 部分
山地
河流 河谷 平原
重要性
保护重点
是河流的发源地,其 生态环境直接影响 河流的水量和水质
是流域开发利用的 主要部分
保护植被生态
水资源的合理分配 水质保护
有权将各类发电设施联网运行;有权销售电力; 有权生产农用肥料,促进农业发展等等。
TVA法的这些重要规定,为对田纳西流域包括水资源在 内的自然资源的有效开发和统一管理提供了保证。TVA法 自1933年颁布后,根据流域开发和管理的变化和需要, 不断进行修改和补充,使凡涉及流域开发和管理的重大 举措(如发行债券等)都能得. 到相应的法律支撑。
是人类活动比较集 中的地区
生态环境
.
※ 18世纪下半叶
人类经济活动: 有较发达的农业, 盛产棉花、马铃薯、蔬菜
对自然环境影响: 人口较少,影响不大
.
※ 19世纪后期
人类经济活动: 对自然环境影响:
人口激增,掠夺式开发 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
原因
长期高强度种 植棉花
问题
土地退化
扩大耕地和获取 炼铜用的木炭
山岭、高原。
.
肯塔基 密 西 西 比 河
.
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是由什么 决定的? 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特征以及矿产资源 的蕴藏状况。
.
地形
气候 水系 矿产资源
流域内多山, 地形起伏大, 落差大
河俄 亥 基肯 俄塔
山阿
水量最大、头 源 巴
流程最长
拉契亚Fra bibliotek. 美国地形分布图
干
流
河口
分水岭
二级支流 一级支流
❖ 了解一下什么是流域、水系、分水岭?
流域:也叫供水区,指供给河流地表水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 区的总称,一般指地上的集水区。
水系:指河流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成 的庞大系统。
分水岭:指分隔相邻两个流域的山岭或高地。在自然界中,分水岭较多的是
墨累河
.
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简称TVA)
核心 梯级开发
.
梯级开发的条件:
降水丰富、落差大
修建大坝的作用:
防洪、蓄水、通航
.
.
防洪 航运 发电
目的
提高水质 旅游 土地利用
.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统
生态效益 一
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州的权力很大。田纳西 流域地跨7个州,TVA要实现对田纳西流域的统 一开发管理,没有立法保证是难以想象的。
3.2流域的综合开发
——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
河流————人类文明的摇篮
两河流域
印度河-恒河
尼 罗 河
黄河-长江
.
世界主要河流的分布
非洲
尼罗河
欧洲
多瑙河、伏尔加河、鄂毕河、 勒拿河
亚洲 大洋洲 美洲
黄河、长江、恒河、印度河、湄公河
墨累河
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 南美洲的亚马孙河
.
二级支流
分水岭 一级支流
.
如: TVA有权为开发流域自然资源而征用流域内土地,并
以联邦政府机构的名义管理; 有权在田纳西河干支流上建设水库、大坝、水电站、
航运设施等水利工程,以改善航运、供水、发电和控制 洪水;
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
❖ 1、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加强管理—— 保证流域治理与开发的长期稳定。
❖ 2、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 特色的开发模式——从防洪入手,重点发 展水运、水电。
❖ 3、加大开发力度——以便利的运输条件
和廉价的电力供应,吸引大量投资。 ❖ 4、提高流域的开放度
.
地形
气候
水系 矿产资源
气温:夏热冬温
降水: 冬末春初多降水 夏秋季 降水相对较少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暖湿润
北 美 气 候 类 型 图
t
.
地形 气候
水系
矿产资源
有利条件: 水系发达,支流众多, 水量丰富 大部分可通航,且可 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
存在问题:
1:河流落差大
2:水量很不稳定
.
地形 气候 水系
炼铜企业大量排放 SO2,形成酸雨
植被坡坏 环境污染
.
后果
老棉花带 衰落
水土流失, 生态环境恶化
许多生物 消失绝迹
※ 20世纪30年代初
成为美国最贫困地区之一
.
活动:墨累—达令河
墨累—达令河没有采矿和工业,那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是什么?
过度灌溉
.
墨累—达令河流域的大 开发
达 令 河
分 水 领
矿产资源
煤、铁 铜、磷 锌、 云母 ……
矿产. 资源分布图
知识点小结
位置 发源
注入 所经 气候 水系 水文
地形
状况
矿产
美国 东南
阿巴拉 契亚山
俄亥 俄河
部地
山地 为主
亚热带 湿润气 候
发达, 支流众 多
水量不 稳定, 夏秋少 ,冬春
多
煤铁 铜磷 锌 云母
水能丰富
因素 水量和落差
.
影响航运、 农业
流域的自然背景主要影响着河流的(AC)
A:利用方式 C:开发方向
B:矿产的开发程度 D:交通运输方式
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 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
河流不同部位生态保护的侧重点
组成 部分
山地
河流 河谷 平原
重要性
保护重点
是河流的发源地,其 生态环境直接影响 河流的水量和水质
是流域开发利用的 主要部分
保护植被生态
水资源的合理分配 水质保护
有权将各类发电设施联网运行;有权销售电力; 有权生产农用肥料,促进农业发展等等。
TVA法的这些重要规定,为对田纳西流域包括水资源在 内的自然资源的有效开发和统一管理提供了保证。TVA法 自1933年颁布后,根据流域开发和管理的变化和需要, 不断进行修改和补充,使凡涉及流域开发和管理的重大 举措(如发行债券等)都能得. 到相应的法律支撑。
是人类活动比较集 中的地区
生态环境
.
※ 18世纪下半叶
人类经济活动: 有较发达的农业, 盛产棉花、马铃薯、蔬菜
对自然环境影响: 人口较少,影响不大
.
※ 19世纪后期
人类经济活动: 对自然环境影响:
人口激增,掠夺式开发 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
原因
长期高强度种 植棉花
问题
土地退化
扩大耕地和获取 炼铜用的木炭
山岭、高原。
.
肯塔基 密 西 西 比 河
.
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是由什么 决定的? 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特征以及矿产资源 的蕴藏状况。
.
地形
气候 水系 矿产资源
流域内多山, 地形起伏大, 落差大
河俄 亥 基肯 俄塔
山阿
水量最大、头 源 巴
流程最长
拉契亚Fra bibliotek. 美国地形分布图
干
流
河口
分水岭
二级支流 一级支流
❖ 了解一下什么是流域、水系、分水岭?
流域:也叫供水区,指供给河流地表水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 区的总称,一般指地上的集水区。
水系:指河流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成 的庞大系统。
分水岭:指分隔相邻两个流域的山岭或高地。在自然界中,分水岭较多的是
墨累河
.
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简称TVA)
核心 梯级开发
.
梯级开发的条件:
降水丰富、落差大
修建大坝的作用:
防洪、蓄水、通航
.
.
防洪 航运 发电
目的
提高水质 旅游 土地利用
.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统
生态效益 一
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州的权力很大。田纳西 流域地跨7个州,TVA要实现对田纳西流域的统 一开发管理,没有立法保证是难以想象的。
3.2流域的综合开发
——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
河流————人类文明的摇篮
两河流域
印度河-恒河
尼 罗 河
黄河-长江
.
世界主要河流的分布
非洲
尼罗河
欧洲
多瑙河、伏尔加河、鄂毕河、 勒拿河
亚洲 大洋洲 美洲
黄河、长江、恒河、印度河、湄公河
墨累河
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 南美洲的亚马孙河
.
二级支流
分水岭 一级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