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量与测验》课程大纲

合集下载

《心理测量》复习大纲

《心理测量》复习大纲

《心理测量》复习提纲一、基本概念与理解测量: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表(或量具),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任何测量都应当尽量具备两个要素:参照点和单位。

1、参照点:计量的起点(零点)。

参照点可分为两类:a.绝对零点(无):如长度为0、重量为0;b.相对零点(人定的参照点):海拔为0。

温度既有绝对零点(-273℃),也有相对零点(冰点,0℃)。

理想的参照点为绝对零点。

但在心理测量中很难找到绝对零点,多是采用相对零点。

如:考试成绩为0,并非一点知识也没有学到。

2、单位:理想的单位要求能够满足两个条件:a. 确定的意义(大家都有同样的理解);b. 相等的价值(相邻两个单位点之间的差别是相等的)。

心理测量的单位往往难以满足上述条件,比如考试成绩,分数也没有确定的意义,也没有相等的价值。

量表:能够使事物特征数量化的数字连续体。

量表有许多不同的种类,按照精确度由低到高可以分为4类:1、命名量表(nominal scale):无参照点,无单位。

这种量表只是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事物的类别,没有任何数量的意义。

比如:运动员号码,学生学号。

2、顺序量表(ordinal scale):无参照点;即便有单位,但单位肯定没有相等的价值。

顺序量表不仅可指明类别,而且可指明不同类别的大小等级或具有某种属性的程度。

比如:运动员名次;学生的成绩优、良、可、劣,计为4、3、2、1;Likert5点量表12345。

3、等距量表(interval scale):有大小关系,而且有相等的单位,但无绝对参照点,只有相对参照点。

比如摄氏温度、IQ分数。

再比如海拔高度10米、20米,不能说后者为前者2倍。

4、比例量表(ratio scale):既有相等的单位,也有绝对参照点,是最完善的量表。

比如长度、重量。

一般说来,心理量表大多数是顺序量表和等距量表。

心理测量(Anastasi定义):心理测量是对行为样本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

这个定义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行为样本:心理测量通过人的外在行为探讨心理特质,须选取行为样本。

第1章 心理测量学

第1章 心理测量学

D 心理测量与经济学测量不同
例:测定某年份国民收入,必然有误差,不可以重复; 心理测量是介于经济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测量

3、对行为相关关系的描述---对行为不能作出因果描述,这 是其局限性。 4、测量结果一般为顺序关系 5、测量结果的相对稳定性(稳定---相对变化)
三、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表的水平


(2)特征:顺序量表是次低水平的测量量表,它 既不表示事物特征的真正的数量,也不表示绝对 的数值,因此不能进行代数运算。 (3)适合的统计方法: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 相关系数和肯德尔和谐系数等。
3.等距量表(Internal scales)



(1)定义:等距量表指不仅能够指代事物的类别、 等级,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的量表。 (2)特征:等距量表是较高水平的测量量表。等 距量表的数字是一个真正的数量,它的各个部分 的单位是相等的,因此可以对其进行加减运算。 等距量表没有绝对的零点,它的零点是人们假定 的相对零点。因此,等距量表中的两个数量不能 进行乘除运算,即数据之间不存在倍数关系。 (3)适合的统计方法:平均数、标准差、积差相 关系数以及t检验和f检验。
3、“Measurement of the psychological attribute occurs when a quantitative value is assigned to the behavioral sample collected by using a test.” (C & A ) 4、“the process of quantif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rsons according to explicit procedures and rules” (Bachman 1990: 18)

2019年 第五章 心理测量学(打印版)

2019年 第五章 心理测量学(打印版)
心理测验在未来发展倾向:团体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人格测验和操作测验。 (二)现代心理测验在我国的发展
1916 年樊炳清先生首先介绍了比内—西蒙智力量表。1920 年,北京高等师范和南京师 范学校建立了我国最早的两个心理学实验室,廖世承和陈鹤琴先生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 心理测量课。1921 年,他俩正式出版《心理测验法》一书,当时影响很大。1922 年夏天, 中华教育改进社聘请美国教育心理测验专家麦考尔来华讲学。
单位是测量的基本要素,没有单位就无法进行测量。好的单位具备条件:一是确定的 意义,二是相同的价值。一般来说,心理测量的单位往往不够完善。
三、测量量表
量表是根据一定法则在一个定有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上把事物的属性表现出来的连 续体。根据量表的精确度,斯蒂文斯将量表从低到高分为成四种水平,即命名量表、顺序量 表、等距量表和等比量表。 (一)命名量表
课程简介
心理测量学是心理学的一门专业基础学科,心理测量是重要的心 理学研究方法,是心理诊断和人力资源管理中决策的辅助工具,但心 理测量工具目前尚不完善。
心理测量是心理学工作者需要熟练掌握的一项工具或一种手段。 因为心理测量学中涉及到统计学和数学方面知识,在心理咨询师知识 结构中是最难学、最难懂的一门课程,所以,本章课程对大部分参加 心理咨询师课程学习者来说是具有相当难度的。
心理咨询师 (基础知识)
第五章 心理测量学
辅 导 资 料
洪进鹏 2018.11
第五章 心理测量学 课程目录
第一讲 测量:心理咋测量 第二讲 定义:什么是心理测验 第三讲 常模:成绩好坏跟谁比 第四讲 信度:心理测量可靠吗 第五讲 效度:心理测量准确吗 第六讲 项目分析:这次测验难吗 第七讲 编制:测验咋编制 第八讲 技术:测验咋使用

11《心理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11《心理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测量》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061811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学时数:54学分数:3执笔者:编写时间:2004年8月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心理测量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必修专业课,是本科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应用性技能性课程。

学以致用是任何一门现代科学的基本目标,《心理测量学》是应用性极强的心理学分支,它主要以心理测验为工具手段,对人的个别差异所进行的测量,因此又称之为“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是进行心理研究和了解人的心理活动与行动特征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开设这门课程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把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能联系实际,应用于现实社会生活实践之中,要为社会实践活动服务。

通过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心理测验的发展历史,了解心理测量在鉴别智愚,选拔人才,临床诊断,预测评价学生中功能作用,掌握心理测验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心理测验的主要技术手段,掌握操作心理测验的基本技能;引导和培养学生能以辩证唯物论的立场、观点出发,看待心理测验,科学地去描述、解释、预测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探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测验使用和管理的水平。

本课程重点是讲解心理测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讲清测验编制到测验实施过程,以及智力测验、人格测验、成就测量、职业测验施测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中要做到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知识学习与操作训练相结合,要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应用水平的提高。

课程结束后考试,包括考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方法的应用。

二、课程教学要求及内容第一章绪论(4学时)(一)教学要求A. 了解:心理测验发展历史。

B. 理解:心理学测验的含义和特性。

C. 掌握:心理测验是量表的不同水平及其各自特点,心理测验的类型及功能。

(二)教学内容重点:心理测验的含义和特性,心理测验是量表的不同水平及其各自特点。

难点:心理测验的水平与心理测验的功能。

第一节心理测验的发展历史简介第二节心理测验的含义和特性第三节心理测验是量表的不同水平及其各自特点第四节心理测验的类型及功能第二章心理测验的编制(4学时)(一)教学要求A. 了解:编制测验的一般步骤。

心理测量的复习大纲

心理测量的复习大纲

心理测量的复习大纲心理测量大纲.第一章:第一节一般测量概述1、测量的概念: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具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2、影响测量精确的因素:一、测量对象本身的性质。

①确定型(物体的长度)。

②随机型(人的短时记忆容量)③模糊型,即事物本身的量是模糊不定的(人的性格特征)二、测量的精确度取决于测量工具的精确性。

3、根据测量的性质和不同的特点,可以将不同形式的测量大致分为4种类型。

①物理测量:及对事物物理特征的测量。

长度,重量等。

②生理测量:对机体生理特征的测量。

如对动植物各种化学成分含量的测量。

③社会测量:即对社会现象的测量,如人口普查。

④心理测量:对人的心理特征的测量。

如智力、人格测量。

4、任何测量都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参照点和测量的单位。

其中参照点分为绝对参照点和相对参照点。

5、测量的量表:能够使事物的特征数量化的数字的连续体就是量表。

量表可以分为四种:①命名量表:用数字代表事物或用数字对事物进行分类。

命名量表又分为名称量表(用数字指代个别事物)和类别量表(用数字指代事物种类)。

②顺序量表:按照事物的大小,等级,程度而排列数字的量表。

③等距量表:不仅能够指代事物的类别,等级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

等距量表的数字是一个真正的数量,这个数量中各个部分的单位是相等的。

因此可以对其进行加减运算。

等距量表没有绝对的零点。

它的零点是人们假定的相对零点。

对于等距量表的两个数不能进行乘除运算。

④比率量表:除了具有类别、等级、等距的特征外,还有绝对的零点。

第二节心理与教育测量的性质1.、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定义:依据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使用测验对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其独特的性质:①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很难达到如同物理测量依据的法则那样普遍被人们接受的水平。

②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

③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具市有关领域的专家编制,经过长期的试用,修订,完善而逐渐形成的标准化测验。

《心理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测量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91303课程名称:心理测量英文名称:Psychometrics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48学分: 3适用对象: 应用心理学专业大三本科生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心理测量学》介绍了当今心理学研究中主要的测量方法,包括测量的信度、效度、以及测量中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控制方法;测验的难度、区分度,以及试题难度分布的控制技术和提高试题区分度的技术;介绍了各种著名测验,除了要求了解编制原理,还要求掌握实际使用方法;本书还介绍了标准参照测验教育成就测验的技术和理论。

还引进了题库建设、测验等值、项目功能差异、评价中心技术、行为情境判断测验、内隐联想测验等较为新近或更为实用的测量理论和技术。

除了介绍经典测量理论,还介绍了发展前景更为诱人的项目反应理论和概化理论,以及认知诊断理论。

为将来准备从事心理学应用、教育考试、人员测评等工作的本科生学习使用。

Psychometrics program introduce some measure methods which are widely used in psychological research. Those methods are reliability, validity and control methods of random measurement error and systematic error; difficulty, discrimination and How to control the degree of difficulty and improve the distinction; introduced a variety of well-known tests, in addition to understand the principle, but also required to master the practical use; besides introducing classical measurement theory, also introduced a more attractive prospect item response theory and generalizability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cognitive diagnosis.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心理测量学课程是心理学各专业共同必修的一门应用与方法课程。

312心理学大纲2024

312心理学大纲2024

心理学大纲2024目录1.导论2.发展心理学3.认知心理学4.社会心理学5.人格心理学6.心理测量与评估7.精神病理学8.心理治疗与干预1. 导论•心理学的定义和历史发展•研究方法和伦理负责•主要领域和应用2. 发展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青少年发展心理学•成年发展心理学•老年发展心理学•跨文化发展心理学3. 认知心理学•注意与感知•学习与记忆•思维与推理•语言与沟通•决策与问题解决4. 社会心理学•自我与自我认知•人际关系与亲社会行为•群体和集体行为•社会认知与认知偏差•社会影响与态度形成5. 人格心理学•人格理论与研究方法•人格心理的性格特质•人格与情绪•人格发展与变化•人格心理与心理健康6. 心理测量与评估•测量与测验•心理评估方法•阈值与准确性•积极心理学的测量•测量与评估工具的应用7. 精神病理学•精神障碍与症状•精神疾病的分类与诊断•精神病理学的治疗方法•精神病理学与社会•精神病理学的研究与实践8. 心理治疗与干预•治疗方法和治疗师的角色•心理治疗的流派和理论•心理治疗的技术和策略•心理治疗的效果评估•心理治疗与患者自我管理以上为《心理学大纲2024》的概要。

本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了解心理学各主要领域的内容,并为未来深入学习该学科提供指导。

课程涵盖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各方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学生将通过学习本课程,了解到心理学在个体和社会层面上的重要性,并培养相关的研究和思考能力。

心理测量学教案(全)

心理测量学教案(全)

心理测量学Psychological Testing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本课程适合于大学本科心理学、教育科学等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教育。

本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实验设计、教育评价、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等学科的学习,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及掌握研究方法的基础性学科。

(二)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心理测量的基本知识、心理测量的编制和实施、以及良好测量所要求具备的基本条件。

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熟练掌握不同心理测量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心理测量的基本内涵及其评价和测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两部分。

内容涉及一般测量解析,测量的要素及量表类型,测验信、效度、难度和区分度,测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等心理测验,以及心理测量的综合应用和心理测量理论的新发展等内容。

(四)教学时数54个课时(五)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第一编心理测量的基本内涵及其评价第一章绪论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测量的基本性质及其要素,测量量表的四种水平,心里测量的本质、基本条件及功能,心里测量的发展以及心理测量的道德准则等内容,对心理测量有一个概括化的了解。

教学时数:[10学时]教学内容:一、一般测量解析1.测量(Measurement)概论2.测量的分类3.心理测量的种类(1)以测量对象来分,(2)以测量的目的来分,(3)以测量的方式来分类,(4)以项目结构或组成形式来分,(5)按评价参照的标准分类4.测量与测验(Test)、考试(Examination)、评价(Evaluation)联系与区别二、测量的要素及量表类型1.测量的要素识记:单位(Unit),参照点(Reference Point),量表(Scale)2.量表类型(1)称名量表称名变量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优劣。

(2)顺序变量顺序变量是指可以就事物的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事物加以排列的变量,具有等级性和次序性的特点。

心理学研究生 教材

心理学研究生 教材

心理学研究生教材以下是心理学研究生常用的一些教材:1.《实验心理学: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Experimental Psychology: Research Methods and Data Analysis)- Roger E.Kirk该教材是研究生实验心理学课程的主要教材,涵盖了研究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内容。

2.《心理学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s in Psychology)- David G. Elmes,Barry H. Kantowitz,Henry L. Roediger III该教材系统介绍了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巧,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

3.《量化研究方法:探究心理学问题的设计和分析》(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for Psychologists: A Guide to Design and Analysis)- David A. Kenny,David M. Kashy,Bolger Niall该书囊括了心理学中常用的量化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设计、分析和解读等内容。

4.《心理测量与测验》(Psychological Testing and Assessment)- Ronald Jay Cohen,Mark E. Swerdlik该教材详细介绍了心理测量与测验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巧,包括测量理论、测试构建、测试品质控制等方面。

5.《高级统计心理学》(Advanced Statistics in Psychology)- R.Barker Bausell该教材适用于已具备一定统计基础的研究生学生,讲解了高级统计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如多元回归分析、因素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

6.《文献综述与科研方法》(Literature Review and Research Methods)- Karyn Dayle Guzman-McMillian该教材指导研究生如何进行文献综述和科学研究,包括搜索文献、评价研究、撰写文献综述等。

第一章心理与教育测量

第一章心理与教育测量

• 类型:
– – – – 命名量表(nominal scale nominal scale) 顺序量表(ordinal scale) 等距量表(equal interval scale) 比率量表(ratio scale)
二、心理与教育测量的性质
• 1、定义:
– 依据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使用测验对人的 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 成就测验与预测测验 – 难度与速度测验 – 描述性测验与诊断测验
• 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分:
– 常模参照测验 – 标准参照测验 – 潜力参照测验
• 其他分类:
– – – – – 典型行为测验与最佳行为测验。 标准化测验与非标准化测验。 计算机化测验与非计算机化测验。 客观式测验与论文式测验(主观式测验) 自适应测验与非自适应测验
四、 心理与教育测量中的测验
• 定义:
– 狭义(名词):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量中使用 的量具,包括测验的文本和测验指导书,指 导书包括编制原理、记分方法及解释标准等。 – 广义(动词):心理测验实质上是对行为样 本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
• 理解要点:
– 行为样本:小型的,仔细选择的个体行
定义: 定义:
心理测验的分数通常参照常模做解释。 心理测验的分数通常参照常模做解释。 常模表示标准化样本中被试的测验分 数分布 参照其他个体评价成绩, 参照其他个体评价成绩,直接比较同 一被试在不同测验上的相对成绩 类型: 类型
发展常模 团体内常模
作用: 作用:
• 题目质量的要求:难度、区分度、DIF 题目质量的要求:难度、区分度、
Aiken, L. R.: Psychological Testing and Assessment, Allyn and Bacon, Inc. 1985

心理测量与评价教案测量误差及其来源教学目的通过本章

心理测量与评价教案测量误差及其来源教学目的通过本章

第三章测量误差及其来源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理解测验误差的概念和种类,了解测验误差的来源,以及能够根据测量误差的来源较好地减少测量误差。

教学重点(或主要知识点):测量误差的含义、测量误差的种类和测量误差的来源。

教学难点:测量误差的来源。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式作业形式:思考:测量误差的来源。

第一节测量误差的含义与种类一、测量误差的含义测量误差指的是在测量过程中由那些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化因素所产生的一种不准确或不一致的测量效应。

理解:(1)测量误差是由那些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所致。

(2)测量误差表现为不准确或不一致两种方式。

二、测量误差的种类(一)随机误差又叫可变误差,是由那些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而又不易控制的误差。

它使多次测量产生了不一致的结果,其方向和大小的变化完全是随机的,只符合某种统计规律。

如在进行手枪射击时,新手往往很难控制手臂的轻微摆动,结果多次射击的成绩很不一致,造成误差,这种误差就是随机误差。

(二)系统误差又叫常定误差,是那种由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引起的一种恒定而有规律的效应。

这种误差稳定地存在于每一次测量之中,此时尽管多次测量的结果非常一致,但实测结果仍与真实数值有所差异,是不正确的。

例如,在射击过程中,尽管射击手非常优秀,每次结果都很一致,但若是枪的准心有点毛病,则其射击结果仍将会有稳定的偏差。

系统误差只影响测量的准确性,不影响稳定性,而随机误差既影响稳定性又影响准确性。

第二节测量误差的来源一、测验本身引起的误差测验自身的误差主要来源于测验的编制过程,其中项目取样影响最大。

测验所要测量的内容是什么,测验的项目能否代表这些内容,是至关重要的。

当测验的项目较少而取样缺乏代表性时,被试的反应很难代表其真实水平。

对于有些类型的项目,例如是非题、选择题,被试可能凭猜测作答,从而降低分数的可靠性。

此外,题目用词模棱两可,或对要求叙述不清等,也都会带来误差。

心理测量量表是否稳定,是否真正测到了我们所要测的东西是测量工具造成误差的两种主要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测量与测验》课程大纲课程代码:00205035课程学分:3课程总学时:42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师范)(2015级)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它在心理科学的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之间起着一种中介作用。

一方面,它是基础心理学科的深化,是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方法课;另一方面,它又是应用心理学科的基础,是从事实际应用研究的工具课。

本课程力图帮助学生掌握心理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心理测验的编制和使用方法,了解现行测验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以便为日后从事心理学研究或将心理学应用于实际,提供必要的手段和工具。

本课程与普通心理学、心理统计等专业课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1.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遵循客观性、系统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

2. 本课程设置的依据是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的目标以及我校学生知识与能力特点。

3.本课程内容结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心理测量的基本原理,包括经典测验理论、信度、效度、项目分析等内容;二是心理测验,包括智力、人格测验等。

4.本课程基础理论部分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测验部分以学生的实际操作为主。

5.本课程共42课时,每周2/4课时。

学分为3分,考核方式为期末闭卷考试,考试成绩占总分的70%,平时分占30%。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熟悉心理学常用的测验。

(二)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心理测验的编制和使用方法,能将所学测量原理、技术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运用。

(三)素质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能够正确评价和使用心理测验。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心理测量的概述[教学目标]1.了解测量的种类、心理测验的种类与功能、对测验的错误看法;2.理解测量的含义、测量的基本要素、测验的含义、对测验的正确态度;3.掌握测量的量表、心理测量的性质。

[教学重点]测量的基本要素;心理测量的性质[学时分配] 4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心理测量的性质一、测量及其种类测量的含义、测量的种类。

二、测量的基本要素参照点、单位。

三、测量的量表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比率(等比)量表。

四、心理测量含义、理论基础、心理测量的量表。

第二节心理测验的种类与功能一、测验的含义二、心理测验的种类按测量对象、测量方式、测量内容的形式、测验功能、评价所参照的标准等不同划分依据可分为不同类型。

三、心理测验的功能理论研究功能、实际应用功能。

第三节正确地对待和使用测验一、对测验的错误看法测验完美无缺、测验无用且有害。

二、对测验的正确态度测验是研究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和作决策辅助工具;测验作为一个研究手段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为了更好地发挥测验的效能,必须防止测验的乱编滥用。

第二章心理测量的产生与发展[教学目标]1.了解心理测量在我国及西方产生、发展的历程;2.理解心理测量发展过程中的不同时期所呈现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现代心理测量的产生与发展[学时分配] 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我国古代的心理测量思想一、我国古代的心理测量思想二、我国古代心理测量思想的特点第二节现代心理测量的产生与发展一、现代心理测量的起源二、心理测量的早期探索高尔顿、卡特尔、比奈等人的测量探索。

三、心理测量的发展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成就测验、人格测验等的发展。

第三节现代心理测量在中国的发展一、民国时期心理测量的发展二、新中国成立后心理测量的发展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等翻译、修订和本土研究等。

第三章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教学目标]1.理解测量误差的含义及来源;2.理解并掌握经典测验理论的数学模型及基本假设。

[教学重点]测量误差的种类、来源;经典测验理论的数学模型及基本假设[学时分配] 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测量误差及其来源一、测量误差的含义和种类二、测量误差的来源测量工具(测验内部)、施测过程、测量对象。

第二节真分数及其有关的假设一、真分数的含义二、数学模型及其假设[教学目标]1.了解信度的作用;2.理解信度的含义、信度系数、信度指数;3.掌握影响信度的因素;4.掌握各种估计信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信度的含义;各种估计信度的方法[学时分配] 4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信度概述一、什么是信度信度的含义、信噪比与信度的关系。

二、信度系数信度系数、信度指数。

三、信度的作用信度是测量过程中所存在的随机误差大小的反映;信度可以用来解释个人测验分数的意义;信度可以帮助进行不同测验分数的比较。

第二节估计信度的方法一、重测信度含义和计算、使用的前提条件。

二、复本信度含义和计算、使用的前提条件。

三、分半信度含义和计算、使用的前提条件。

四、同质性信度含义和计算、使用的前提条件。

五、评分者信度含义和计算、使用的前提条件。

六、小结信度估计方法与测验复本的数目以及施测次数的关系;各种信度系数相应误差变异的来源。

第三节提高测量信度的方法一、影响测量信度的因素被试因素、施测者因素、施测情境、测量工具等。

二、提高测量信度的常用方法增加测验长度、控制测验难度、提高测试题的区分度、选取恰当被试、按测试规程施测等。

[教学目标]1.理解测量效度的含义,效度与信度的关系、效度资料的概化;2.掌握影响效度的因素、提高效度的方法;3.掌握各种估计效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效度的含义;效度与信度的关系;各种估计效度的方法[学时分配] 4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效度概述一、什么是效度二、效度与信度的关系第二节效度的估计一、内容效度含义、方法、应用与评价。

二、结构效度含义、方法、应用与评价。

三、实证效度含义、效标、方法、影响因素。

四、对个人的预测效度对个人的预测、影响测验效用的因素。

五、效度资料的概化预测源、效标、施测情境、被试团体、建立效度方法的概化。

第三节提高测量效度的方法一、影响测量效度的因素测验的构成、测验的实施过程、接受测验的被试、所选效标的性质、测量的信度。

二、提高测量效度的方法精心编制测验、妥善组织施测、创设标准的应试情境、选好正确的效标。

第六章测验的项目分析[教学目标]1.了解项目分析中可能遇到的特殊问题、难度对测验的影响;2.理解难度、区分度的含义、区分度的相对性、区分度与难度的关系;3.掌握难度的等距转换;4.掌握难度、区分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难度、区分度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学时分配] 4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测验的难度一、什么是难度二、难度的计算二分法计分的项目、非二分法计分的项目。

三、测验难度水平的确定四、难度的等距转换五、难度对测验的影响第二节测验的区分度一、什么是区分度二、区分度的计算项目特征曲线、鉴别指数、相关法。

三、区分度与难度的关系四、区分度的相对性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区分度的值不同;用相关法计算的区分度值受样本大小影响;分组标准影响鉴别指数值;区分度值的大小与样本的同质性有关第三节项目分析的特殊问题一、选择题反应模式的分析二、速度测验的项目分析三、标准参照测验的项目分析四、项目—团体的相互作用第七章分数的合成与解释[教学目标]1.理解合成分数的意义,分数合成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2.掌握合成分数的方法,并能对分数作出科学的解释。

[教学重点]分数合成的方法;分数解释要注意的事项[学时数] 4课时[教学内容要点]第一节分数的转换一、原始分数与导出分数二、百分等级分数三、标准分数四、几种导出分数间的相互关系第二节分数的合成一、分数合成的意义意义、不同层次的组合。

二、分数合成的方法临床判断、加权求和、多重分段、多重回归、特殊方法三、分数合成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第三节分数的解释一、常模参照分数常模团体与常模的含义、制定常模的过程、常模团体的确定和选择、几种主要的常模参照分数、呈现常模资料的方法二、标准参照分数三、分数的解释与交流解释分数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如何向当事人报告分数第八章能力测验[教学目标]1.了解常用智力测验的形式、内容及使用要求;2.了解常用能力倾向测验;3.加深对智力本质的认识。

[教学重点]各种智力测验的形式、内容及使用要求。

[学时分配] 6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个体智力测验一、比奈量表二、韦氏量表第二节非言语智力测验一、瑞文标准推理测验二、画人测验二、文化公平智力测验第三节能力倾向测验一、具体能力倾向测验二、特殊能力测验三、创造力测验第九章人格测验[教学目标]1.了解常用人格测验的形式、内容及使用要求;2.加深对人格本质的认识.[教学重点]各种人格测验的形式、内容及使用要求。

[学时分配] 6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自陈量表一、什么是自陈量表二、自陈量表举例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学生性格量表》(11-18岁)。

三、自陈量表的评价使用极为方便;题目、记分、评分都经过标准化;被试对自己人格的认识不一定是正确的;答题时容易受到社会期望等因素的影响。

第二节投射测验一、投射测验的原理二、罗夏克墨迹测验三、主题统觉测验四、其它重要的投射测验完成句子测验、画树测验五、投射测验的评价可以排除因社会愿望而作假的现象;缺乏客观的评分标准;测验结果不易解释;缺乏客观的效度;原理深奥,要经过专门的训练。

第十章其他心理测验[教学目标]1.了解和熟悉其他常见心理,如焦虑、兴趣、态度等的测量内容和相关测验;2.了解相应测验的使用要求。

[教学重点]有关焦虑、兴趣、态度的测验,及使用要求。

[学时分配]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焦虑测验一、显性焦虑量表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三、测验焦虑量表第二节兴趣测验一、斯特朗职业兴趣问卷二、库德职业兴趣调查表三、霍兰德自我指导问卷第三节态度和品德测量一、态度的《等距量表》法二、态度的《利克特量表》法三、态度的《哥特曼量表》法四、品德的情境测验法五、品德的问卷测量法第十一章心理测验的编制与实施[教学目标]1.解命题的一般原则、测题的种类及编制要领;2.理解测验实施过程中各方面可能产生的问题;3.掌握编制心理测验的基本程序。

[教学重点]编制心理测验的基本程序[学时数] 4课时[教学内容要点]第一节编制心理测验的基本程序一、确定测验目的测量对象、测量目标、测验用途二、拟定编制计划三、设计测试项目搜集有关资料、选择项目形式、编写、修订项目四、项目的试测和分析五、合成测验项目的选择、项目的编排、编制复本六、测验标准化施测过程、评分记分、分数解释七、鉴定测验搜集信度、效度资料八、编写测验手册(说明书)第二节测验题目的编制技术一、命题的一般原则二、测题的种类及编制要领选择题、是非题、填空题第三节测验的实施一、施测前的准备工作二、指导语三、测验情境四、测验焦虑五、与受测者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六、评分技术(二)教学设计课程的基础理论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针对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教学的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