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银行卡磁道信息的说明

合集下载

atm读卡器工作原理

atm读卡器工作原理

atm读卡器工作原理
ATM(Automatic Teller Machine)读卡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1. 插卡检测:用户将银行卡插入读卡器时,读卡器会检测是否有卡片插入。

这通常通过读取插卡通道内的传感器来实现。

2. 寻找磁道:一旦检测到卡片插入,读卡器会寻找卡片上的磁道。

银行卡上通常有三个磁道,分别用于存储不同的信息。

3. 磁道读取:一旦磁道被找到,读卡器会使用磁头将磁道上的数据进行读取。

磁头可以通过在卡片上移动来读取整个磁道的数据。

4. 数据解码:读卡器会将读取到的数据转化为数字形式,以便后续处理和验证。

这个过程包括解码磁道上的二进制数据和将其转化为可识别的格式。

5. 数据传输:读卡器将读取到的数据发送到ATM机的主机系统。

这可以通过有线连接或无线技术(如蓝牙)来实现。

6. 数据验证:主机系统会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验证,以确保卡片信息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主机系统会比对卡号、有效期、CVV码等数据来确保卡片的有效性。

7. 交易处理:一旦卡片信息验证通过,主机系统会根据用户的要求(如查询余额、取款、转账等)进行相应的交易处理,并将结果返回给ATM机。

总的来说,ATM读卡器的工作原理包括插卡检测、寻找磁道、磁道读取、数据解码、数据传输、数据验证和交易处理等步骤,以实现用户通过插卡进行各种金融交易。

磁条的原理

磁条的原理

磁条的原理
磁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银行卡、信用卡和身份证等卡片上的技术,它利用了磁性材料的特性,使得卡片能够存储和读取信息。

磁条的原理是基于磁性材料在外加磁场作用下产生的磁化现象,通过改变磁场的方向和强度来存储和读取信息。

磁条通常由几道磁性材料组成,这些材料在制作时会根据需要进行磁化处理,使得它们能够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产生一定方向和大小的磁化。

当卡片被刷过磁卡读卡器时,读卡器会产生一个磁场,这个磁场会对磁条中的磁性材料产生作用,使得磁性材料发生磁化变化。

读卡器通过检测磁场的变化来读取磁条中存储的信息。

磁条的原理虽然简单,但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信息存储和传输技术。

它不仅可以存储一定量的信息,还可以实现快速、方便的读取和写入操作。

因此,磁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银行业、交通领域、门禁系统等。

然而,磁条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容易受到外界磁场的干扰,容易受到磨损和损坏等。

因此,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信息存储和传输技术也在逐渐取代磁条技术。

但无论如何,磁条的原理作为一种经典的技术,将会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银行卡的三个磁道

银行卡的三个磁道

银⾏卡的三个磁道不管银联还是国际卡,都有三个磁道的信息,分别如下:⼀磁道只读信息量79位⼆磁道只读信息量40位三磁道读写信息量107位国内银联卡的磁道格式说明:磁道1:共78位数“%” + “99(2N)” + “16位卡号(19A)” + “^” + “凸字姓名(26A)” + “^” + “expiry_date YYMM(4N)” + “101或者501(PRMCD.SERV-CODE)” +“CARD.PVV(5N)” + “0000000000(10N)” + “CVV(3A)” + “00(2N)”+”?”磁道2:共39位数“;” + “16位卡号(19A)” + “=” + “expiry_date YYMM(4N)” + “106(3N,服务代码)” + “PVV(5N)” + “00(2N)” + “CVV(3A)” + “?”磁道3:共106位数“;” + “99(2N)” + “16位卡号(19A)” + “=” + “156(国家代码3N) ” + “156(货币代码3N) ” + “000000000(⾦额指数1N&周期授权量4N&本周期余额4N) ”+ “000000(周期开始⽇期4N&周期长度2N) ” + “30000000(密码重输次数1N&个⼈授权控制参数6N&交换控制符1N) ” + “000000(PAN的TA和SR& SAN-1的TA和SR& SAN-2的TA和SR,各2N) ” + “expiry_date YYMM(4N) ” + “0(卡序列号1N) ” + “=” + “000000000000(SAN-1,12A) ” +“=” + “000000000000(SAN-2,12A) ” + “=” + “1(传递标志1N) ” + “000000(加密校验数6N) ” + “00000000(附加数据8N) ” + “?”国际卡(MasterCard、VISA)磁道格式说明:磁道1:共70位数;如果卡号为19位则共73位长;“%(1A)” + “B (1A)” + “16位卡号(最⼤19位)” + “^” + “姓名(2~26A)” + “^” + “有效期 YYMM(4N)” + “101(3N,根据服务代码的定义)” +“PVV(5N)” + “00(2N)” + “CVV(3N)” + “000000(6N)”+”?”磁道2:共37位数“;” + “16位卡号(最⼤19位)” + “=” + “有效期YYMM(4N)” + “101(3N,根据服务代码的定义)” + “PVV(5N)” + “CVV(3N)” + XXX(3N,银⾏保留数字)+“?”磁道3:共82位数“;” + “99(2N)” + “16位卡号(最⼤19位)” + “=” + “156(国家代码3N) ” + “156(货币代码3N) ” + “0(⾦额指数1N)”+“0000(周期授权量4N)”+ “0000(本周期余额4N)” + “0000(周期开始⽇期4N)” +“00(周期长度2N)” + “3(密码重输次数1N)”+ “000000(个⼈授权控制参数6N)”+ “0(交换控制符1N) ” + “34(PAN的TA和SR,2N)”+“34(SAN-1的TA和SR,2N)”+“34(SAN-2的TA和SR,2N)” + “有效期YYMM(4N) ” + “0(卡序列号1N) ” + “=(卡保密号,1A)” + “(SAN-1,0~12A) ” + “=” + “ (SAN-2,0~12A) ” + “=” + “0(传递标志1N) ” + “000000(加密校验数6N) ” + “PVV(5N)” + “CVV(3N)” + XXX(3N,银⾏保留数字) + “?”补充说明:1、磁道格式中的CVV和CVV2表⽰卡⽚验证码,对应VISA国际组织名称是CVV和CVV2、对于万事达国际组织是CVC和CVC2、对于中国银联是CVN和CVN2;2、磁道格式中的服务代码,可以在卡系统产品参数定义中根据相应国际组织的规范进⾏定义,如VISA和万事达的国际卡⼀般使⽤101,银联标志卡⼀般使⽤106;3. 字段说明1. CVN卡⽚验证码CVN(card verification number)的位置请按类似下⾯的格式填写,例如:2磁道分号开始的第29~31位。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商业银行银行卡发卡技术管理工作的通知-银发[2011]47号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商业银行银行卡发卡技术管理工作的通知-银发[2011]47号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商业银行银行卡发卡技术管理工作的通知正文:----------------------------------------------------------------------------------------------------------------------------------------------------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商业银行银行卡发卡技术管理工作的通知(银发[2011]47号)为切实履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人民银行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83号)关于银行卡联网通用工作的管理职责,加强银行卡安全管理和技术风险防范,现就规范和加强商业银行银行卡发卡技术管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基本原则商业银行发行银行卡应遵循国家及金融行业技术标准规范,严格执行信息安全政策和银行卡联网通用政策,通过由人民银行组织的发卡技术标准符合性和安全性审核(以下简称技术审核)后方可正式发卡。

二、主要审核依据(一)政策文件。

1.《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银发〔1999〕17号文印发)2.《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转发〈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银办发〔2006〕42号)3.《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发布〈银行卡销售点(POS)终端规范〉和〈银行卡自动柜员机(ATM)终端规范〉两项行业标准的通知》(银发〔2009〕83号)4.《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发布〈银行卡卡片规范〉行业标准的通知》(银发〔2009〕161号)5.《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发布〈银行卡联网联合技术规范〉行业标准的通知》(银发〔2009〕177号)6.《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发布〈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2010年版)系列行业标准的通知》(银发〔2010〕136号)(二)技术标准规范。

1.《银行卡磁道信息格式和使用规范》(JR/T 0009-2000)2.《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3.《银行卡销售点(POS)终端规范》(JR/T 0001-2009)4.《银行卡自动柜员机(ATM)终端规范》(JR/T 0002-2009)5.《银行卡卡片规范》(JR/T 0052-2009)6.《银行卡联网联合技术规范》(1-5部分)(JR/T 0055.1-2009)7.《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1-13部分)(JR/T 0025-2010)三、审核范围(一)商业银行首次发行磁条借记卡、磁条信用卡、IC借记卡、IC信用卡,应通过技术审核。

银行卡工作原理

银行卡工作原理

银行卡工作原理银行卡是现代社会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支付工具,它通过特定的技术和协议实现了安全、便捷的电子支付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银行卡的工作原理,包括卡片结构、数据存储、交互过程、安全保障等方面。

一、卡片结构银行卡通常采用塑料材质制成,常见的有借记卡、信用卡、预付费卡等。

卡片的正面通常印有发卡银行的标志、卡号、持卡人姓名等信息,背面则印有磁条或者芯片等。

1. 磁条:磁条是银行卡最早采用的数据存储方式之一,它由磁性物质组成,通过在磁条上记录磁信号的方式存储数据。

磁条上的数据可以被读写设备读取和写入,包括卡号、有效期、持卡人姓名等。

2. 芯片:芯片是银行卡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它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存储容量。

芯片内部包含了处理器和存储器,可以进行加密计算和数据存储。

芯片通常采用接触式或者非接触式两种方式进行数据交互。

二、数据存储银行卡存储了大量的数据,包括持卡人的个人信息、账户信息、交易记录等。

这些数据需要安全存储和传输,以确保支付过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1. 个人信息:银行卡上存储了持卡人的个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

这些信息用于身份验证和账户管理。

2. 账户信息:银行卡关联了持卡人的银行账户,包括账户号码、开户行等。

这些信息用于支付时的资金划拨和结算。

3. 交易记录:银行卡记录了持卡人的交易记录,包括消费、取款、转账等。

这些记录可以用于账单查询和交易纠纷处理。

三、交互过程银行卡在支付过程中需要与各种设备进行交互,包括POS机、ATM机、挪移支付终端等。

交互过程中涉及到的技术和协议有以下几种。

1. 磁条读取:使用磁条的银行卡需要通过磁条读写设备进行数据的读取和写入。

设备通过读取磁条上的磁信号,获取卡片的数据信息。

2. 芯片交互:芯片银行卡可以通过接触式或者非接触式方式与设备进行交互。

接触式芯片需要插入到读卡器中,通过接触传输数据;非接触式芯片可以通过近场通信技术与设备进行无线交互。

3. 密码输入:在支付过程中,持卡人可能需要输入密码进行身份验证。

银行卡磁道数据的介绍

银行卡磁道数据的介绍

银行卡磁道数据的介绍银行卡磁轨数据介绍一银行卡发卡行标识代码及卡号1银行卡bank card由商业银行(含邮政储蓄机构)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

2卡号card number标识发卡机构和持卡人信息的号码。

它由发卡行标识代码,自定义位和校验位组成。

注:它等同于磁条信息中所定义的主账号。

3发卡行标识代码银行识别号码bank identification number(BIN)标识发卡机构的代码。

4卡号长度及结构银行卡的卡号长度及结构符合ISO 7812-1有关规定,由13-19位数字表示,具体由以下几部分组成:9 XXXXX X…X X发卡行标识代码自定义位校验位5发卡行标识代码发卡行标识代码标识发卡机构,由6位数字表示,第一位固定为"9"或"6",后5位由BIN注册管理机构分配。

6自定义位发卡行自定义位,由6-12位数字组成。

7校验位卡号最后一位数字,根据校验位前的数字计算得到。

计算方法见附录A。

8 BIN注册管理机构BIN注册管理机构是负责BIN注册管理的机构。

9 BIN注册管理原则发卡机构发行的银行卡须向的BIN注册机构提出的BIN分配申请,申请表格见附录C。

10卡面统一标识信息如有卡面凸印信息,应有效日期后凸印的"CN",如无凸印,应在此位置印刷的"CN",其字体和字号应与该信息行其他字符一致。

二磁条银行卡磁条的特性,编码技术及编码字符集应符合GB/T 15120.2中的有关要求。

1第1磁道的信息格式第1磁道数据编码最大记录长度为79个字符,数据字段的顺序和长度应与表1给出的第1磁道信息格式一致。

第1磁道为只读磁道。

表1第1磁道的信息格式字段D=动态S=静态字段长度备注序号名称1起始标志S1"%",见3.1 2格式代码S2"99",见3.2 3主账号S13-19见3.3 4字段分隔符S1"∧",见3.4 5姓名S2-26见3.5 6字段分隔符S1"∧",见3.4 7失效日期S4YYMM,见3.6 8服务代码S3见3.7 9附加数据S可变见3.8 10结束标志S1"?",见3.9 11纵向冗余校验码S1见3.10 2第2磁道的信息格式第2磁道数据编码最大记录长度为40个字符,数据字段的顺序和长度应与表2给出的第2磁道信息格式一致。

磁条卡会不会强制停用什么时候能停

磁条卡会不会强制停用什么时候能停

磁条卡会不会强制停用什么时候能停磁条卡会不会强制停用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根据人民银行下发的通知内容,目前对纯磁条卡的使用时间没有规定,暂时也未要求磁条卡更换为IC卡。

所以只要没有新的变化,到了年5月份磁条卡还是可以刷卡交易的。

央行关闭的是”芯片磁条复合卡的磁条交易”,也就是说只针对那种既有磁条又有芯片的复合卡,这种卡明年5月起只能使用芯片功能,而不是说那种纯磁条的银行卡就不能用了,纯磁条的银行卡还是可以用,不会受影响。

但是从安全角度考虑,卡神还是建议把磁条卡更换为IC卡。

相比起磁条卡,IC芯片卡的安全性高,其信息存储在智能芯片中,卡内信息难以复制,加上多重的交易认证流程,可以有效保障持卡人银行账户资金安全。

磁条卡什么时候停用日前,央行发布有关通知,要求明年“五一”起,全面关闭芯片磁条复合卡的磁条交易。

这是不是意味着届时磁条卡就不能用了呢?对此,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辟谣解释说:全面关闭芯片磁条复合卡的磁条交易,不是关闭磁条卡的交易,关闭后不影响磁条卡和芯片卡的正常使用。

7月26日,记者从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获悉,《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卡风险管理的通知》(银发〔〕170号)中要求“年5月1日起,全面关闭芯片磁条复合卡的磁条交易”,并不是关闭磁条卡的交易,关闭后不影响磁条卡和芯片卡的正常使用。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新疆地区存量磁条卡为3902万张,占存量银行卡的47.6%;其中,乌鲁木齐地区存量磁条卡为1484万张。

对于庞大的磁条卡用户,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有关负责人也表示,相对于磁条卡,金融IC卡可以更有效保障持卡人银行账户资金安全。

传统银行卡磁条技术相对简单,磁条信息易被复制,通过使用磁条信息盗录装置复制银行卡磁道信息就可以伪造银行卡,通过针孔摄像机在自助机终端上偷录持卡人密码就可以盗用磁条银行卡,从而给持卡人和发卡机构造成较大损失。

而采用芯片技术能有效防范这类情况的发生。

金融IC卡的芯片实现了硬件升级,卡片信息存储在智能芯片中,加之完善的密钥体系、脱机认证、联机双向认证等更是保障了卡片的防伪性及交易的安全性,可以有效保障持卡人银行账户资金安全。

磁卡工作原理

磁卡工作原理

磁卡工作原理
磁卡是一种由磁性材料制成的塑料卡片,其工作原理是基于磁道上的磁性信息存储和读取。

磁卡通常包含一个或多个磁性磁道,其中每个磁道都包含了用于存储数据的磁性颗粒。

在使用磁卡时,磁卡读卡器会将磁卡插入或刷过读卡器。

读卡器通过读取磁道上的磁性信息来识别和解读存储在磁卡中的数据。

读卡器包括一个磁头,当磁卡在读卡器内移动时,磁头会接触到磁道上的磁性颗粒。

读卡器的磁头通过改变磁性颗粒的磁场方向来读取数据。

当磁头接触到磁性颗粒时,它会感应到磁场的变化,并将这些变化转化为电信号。

这些电信号经过放大和解码后,可以被计算机或其他设备识别和处理。

除了读卡器,磁卡还可以被编码设备用来写入数据。

编码设备通过改变磁道上的磁性颗粒的磁场方向,将需要存储的数据编码到磁卡上。

编码设备可以根据需要写入不同的数据,例如个人身份信息、金融账户信息或门禁权限等。

总的来说,磁卡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通过改变磁道上的磁性颗粒的磁场方向来存储和读取数据的。

通过读卡器和编码设备,磁卡可以与计算机和其他设备进行数据的交换和传输,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银行卡、门禁卡、学生证等。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卡风险管理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卡风险管理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卡风险管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日期】2016.06.13•【文号】银发〔2016〕170号•【施行日期】2016.06.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正文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卡风险管理的通知银发〔2016〕170号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各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支付清算协会: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银行卡使用安全面临新的挑战。

为进一步加强银行卡信息的安全管理,提升支付风险防控能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强化银行卡信息的安全管理(一)强化支付敏感信息内控管理。

各商业银行,支付机构 (从事银行卡收单业务,网络支付业务的非银行支付机构,下同)、银行卡清算机构应严格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工作的通知》(银发[2011]17号),健全支付敏感信息安全内控管理制度,并将有关情况于2016年9月1日前报告人民银行。

一是严禁留存非本机构的支付敏感信息(包括银行卡磁道或芯片信息、卡片验证码、卡片有效期、银行卡密码,网络支付交易密码等),确有必要留有的应取得客户本人及账户管理机构的授权。

二是明确相关岗位和人员的管理责任,严格分离不相容岗位并控制信息操作权限,制定信息操作流程和规范,强化内部监督、责任追究机制,严禁从业人员非法存储、窃取、泄露、买卖支付敏感信息。

三是每年应至少开展两次支付敏感信息安全的内部审计,并形成报告存档备查,发现因系统漏洞造成支付敏感信息泄露或内部人员违规行为的,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风险扩大,并向人民银行报告;涉嫌违法犯罪的,应及时报告公安机关。

(二)加强支付敏感信息的安全防护。

各商业银行,支付机构应在客户端软件与服务器、服务器与服务器之间进行通道加密和双向认证,对重要信息关键字段进行散列或加密存储,保障信息传输,存储、使用安全。

磁条卡原理

磁条卡原理

磁条卡原理磁条卡,顾名思义,就是在卡片上加上了一条磁性材料制成的条带,通过在读卡器中读取这条磁条上的信息来实现身份识别、支付等功能。

磁条卡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磁条卡的组成。

磁条卡一般由塑料卡片和磁性材料组成,磁性材料就是指磁条,而塑料卡片则是用来固定磁条并作为卡片本身的载体。

磁条通常分为三个磁道,分别用来存储不同的信息,比如磁道一用来存储银行卡号,磁道二用来存储账户信息,磁道三一般用来存储其他信息。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磁条卡的工作原理。

当磁条卡插入读卡器时,读卡器会产生一个磁场,这个磁场会使磁条上的磁性材料产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就会被读卡器识别并转换成数字信号。

然后,这个数字信号会被传输到相关的系统中进行解析,最终实现身份识别、支付等功能。

再者,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磁条卡的优缺点。

磁条卡的优点在于成本低、制作方便、易于使用等,但同时也存在着安全性较低、易受磁场干扰、易损坏等缺点。

因此,随着科技的发展,磁条卡逐渐被芯片卡所替代,因为芯片卡相比磁条卡在安全性、稳定性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磁条卡的应用领域。

磁条卡广泛应用于银行卡、身份证、门禁卡、会员卡等领域,它们都是通过读取磁条上的信息来实现相应的功能。

但随着技术的进步,一些高安全性要求的场合如金融领域、政府机构等逐渐采用芯片卡来替代磁条卡。

总之,磁条卡作为一种传统的身份识别和支付工具,虽然在一些领域逐渐被新技术所替代,但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们需要对磁条卡的原理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使用和维护它们,同时也能更好地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磁条卡的原理和应用。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商业银行银行卡发卡技术管理工作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商业银行银行卡发卡技术管理工作的通知

中国⼈民银⾏关于进⼀步规范和加强商业银⾏银⾏卡发卡技术管理⼯作的通知⽂号:银发[2011]47号颁布⽇期:2011-02-23执⾏⽇期:2011-02-23时效性:现⾏有效效⼒级别:部门规章为切实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民银⾏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83号)关于银⾏卡联⽹通⽤⼯作的管理职责,加强银⾏卡安全管理和技术风险防范,现就规范和加强商业银⾏银⾏卡发卡技术管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基本原则商业银⾏发⾏银⾏卡应遵循国家及⾦融⾏业技术标准规范,严格执⾏信息安全政策和银⾏卡联⽹通⽤政策,通过由⼈民银⾏组织的发卡技术标准符合性和安全性审核(以下简称技术审核)后⽅可正式发卡。

⼆、主要审核依据(⼀)政策⽂件。

1.《银⾏卡业务管理办法》(银发〔1999〕17号⽂印发)2.《中国⼈民银⾏办公厅关于转发〈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试⾏)〉的通知》(银办发〔2006〕42号)3.《中国⼈民银⾏关于发布〈银⾏卡销售点(POS)终端规范〉和〈银⾏卡⾃动柜员机(ATM)终端规范〉两项⾏业标准的通知》(银发〔2009〕83号)4.《中国⼈民银⾏关于发布〈银⾏卡卡⽚规范〉⾏业标准的通知》(银发〔2009〕161号)5.《中国⼈民银⾏关于发布〈银⾏卡联⽹联合技术规范〉⾏业标准的通知》(银发〔2009〕177号)6.《中国⼈民银⾏关于发布〈中国⾦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2010年版)系列⾏业标准的通知》(银发〔2010〕136号)(⼆)技术标准规范。

1.《银⾏卡磁道信息格式和使⽤规范》(JR/T 0009-2000)2.《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3.《银⾏卡销售点(POS)终端规范》(JR/T 0001-2009)4.《银⾏卡⾃动柜员机(ATM)终端规范》(JR/T 0002-2009)5.《银⾏卡卡⽚规范》(JR/T 0052-2009)6.《银⾏卡联⽹联合技术规范》(1-5部分)(JR/T 0055.1-2009)7.《中国⾦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1-13部分)(JR/T 0025-2010)三、审核范围(⼀)商业银⾏⾸次发⾏磁条借记卡、磁条信⽤卡、IC借记卡、IC信⽤卡,应通过技术审核。

磁卡读卡器的工作原理

磁卡读卡器的工作原理

磁卡读卡器的工作原理磁卡读卡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设备,广泛应用于金融、交通、门禁等领域。

它能够读取磁卡上的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方便电子设备的读取和处理。

下面,我们将具体介绍磁卡读卡器的工作原理。

一、磁卡的组成与特点磁卡是由塑料材料制成的卡片,具有以下特点:1. 磁卡上有一条或多条磁道,用来存储信息。

常见的磁道有磁道1、磁道2和磁道3。

2. 磁卡具有易携带、耐用的特点,便于用户携带和使用。

3. 磁卡具有较大的存储容量,可以存储各种个人信息和金融账户信息。

二、磁卡读卡器的基本结构磁卡读卡器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1. 磁头:磁头是磁卡读卡器的核心部件,通过对磁卡的读取和写入来实现信息转换。

它通常由磁栅管构成,能够感知磁卡上的磁场,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2. 读取电路:磁卡读卡器内部的读取电路能够接收和放大磁头感知到的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以便后续的处理和分析。

3. 控制芯片:磁卡读卡器的控制芯片负责整个读卡过程的管理和控制,通过与电脑或其他设备进行通讯,实现磁卡信息的传输和处理。

三、磁卡读卡器的工作原理与流程1. 磁卡的插入:用户将磁卡插入磁卡读卡器的卡槽中,确保磁卡与磁头相接触。

2. 磁头感应:当磁卡插入后,磁头会感知到磁卡上的磁场。

不同的磁道上存储着不同的信息,磁头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对应的磁道进行读取。

3. 信号转换:磁头感应到的磁场信号将会转化为电信号,通过读取电路进行放大和滤波,得到稳定的数字信号。

4. 信号转发:磁卡读卡器的控制芯片将数字信号通过与电脑或其他设备进行通讯,将磁卡上的信息传输到电脑或其他设备上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5. 信息处理:电脑或其他设备接收到磁卡读卡器传输的数字信号后,会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对信息进行解析和处理,如验证身份、查询账户余额等。

四、磁卡读卡器的应用领域磁卡读卡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1. 金融领域:磁卡读卡器常用于ATM机、POS机等设备中,方便用户进行银行卡的查询、转账和消费等操作。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商业银行银行卡发卡技术管理工作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商业银行银行卡发卡技术管理工作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商业银行银行卡发卡技术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日期】2011.02.23•【文号】银发[2011]47号•【施行日期】2011.02.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商业银行银行卡发卡技术管理工作的通知(银发[2011]47号)为切实履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人民银行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83号)关于银行卡联网通用工作的管理职责,加强银行卡安全管理和技术风险防范,现就规范和加强商业银行银行卡发卡技术管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基本原则商业银行发行银行卡应遵循国家及金融行业技术标准规范,严格执行信息安全政策和银行卡联网通用政策,通过由人民银行组织的发卡技术标准符合性和安全性审核(以下简称技术审核)后方可正式发卡。

二、主要审核依据(一)政策文件。

1.《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银发〔1999〕17号文印发)2.《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转发〈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银办发〔2006〕42号)3.《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发布〈银行卡销售点(POS)终端规范〉和〈银行卡自动柜员机(ATM)终端规范〉两项行业标准的通知》(银发〔2009〕83号)4.《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发布〈银行卡卡片规范〉行业标准的通知》(银发〔2009〕161号)5.《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发布〈银行卡联网联合技术规范〉行业标准的通知》(银发〔2009〕177号)6.《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发布〈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2010年版)系列行业标准的通知》(银发〔2010〕136号)(二)技术标准规范。

1.《银行卡磁道信息格式和使用规范》(JR/T 0009-2000)2.《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3.《银行卡销售点(POS)终端规范》(JR/T 0001-2009)4.《银行卡自动柜员机(ATM)终端规范》(JR/T 0002-2009)5.《银行卡卡片规范》(JR/T 0052-2009)6.《银行卡联网联合技术规范》(1-5部分)(JR/T 0055.1-2009)7.《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1-13部分)(JR/T 0025-2010)三、审核范围(一)商业银行首次发行磁条借记卡、磁条信用卡、IC借记卡、IC信用卡,应通过技术审核。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发布《银行卡卡片规范》行业标准的通知-银发[2009]161号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发布《银行卡卡片规范》行业标准的通知-银发[2009]161号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发布《银行卡卡片规范》行业标准的通知正文:----------------------------------------------------------------------------------------------------------------------------------------------------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发布《银行卡卡片规范》行业标准的通知(2009年5月18日银发[2009]161号)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银行卡卡片规范》行业标准已经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通过,现予以发布,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标准的编号和名称JR/T 0052-2009《银行卡卡片规范》。

二、本标准自2009年7月1日起实施,商业银行新发行银行卡应遵循本标准。

对于不符合标准的银行卡,中国银联应不予入网;对于有特定性质的银行卡,应经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后,方可准予入网。

附件:银行卡卡片规范ICS备案号:JR/T 005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行业标准银行卡卡片规范Bank card specification2009-05-18发布2009-07-01实施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目次前言引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卡面设计要素5卡片物理特性6卡片介质7卡面字符印刷8卡片安全要求前言本标准由中国人民银行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华夏银行、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银行卡检测中心、中钞信用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云兵、杜宁、李曙光、马小琼、刘启滨、张艳、赵志兰、刘运、赵宏鑫、袁红斌、邓立峰、曹瀛、黄发国、刘志刚、张永峰、王飞。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3]第9号――关于制定《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的公告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3]第9号――关于制定《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的公告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3]第9号――关于制定《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日期】2013.07.05•【文号】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3]第9号•【施行日期】2013.07.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正文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3]第9号)为规范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保障各参与方合法权益,防范支付风险,促进银行卡业务健康有序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现予发布实施。

附件: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2013年7月5日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银行卡收单业务,保障各参与方合法权益,防范支付风险,促进银行卡业务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银行卡收单业务,是指收单机构与特约商户签订银行卡受理协议,在特约商户按约定受理银行卡并与持卡人达成交易后,为特约商户提供交易资金结算服务的行为。

第三条收单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银行卡收单业务,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收单机构,包括从事银行卡收单业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银行卡收单业务许可、为实体特约商户提供银行卡受理并完成资金结算服务的支付机构,以及获得网络支付业务许可、为网络特约商户提供银行卡受理并完成资金结算服务的支付机构。

第四条收单机构应当依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信息安全和交易安全。

第五条收单机构应当遵守反洗钱法律法规要求,履行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义务。

第六条收单机构为境外特约商户提供银行卡收单服务,适用本办法,并应同时符合业务开办国家(地区)的监管要求。

业务开办国家(地区)法律禁止或者限制收单机构实施本办法的,收单机构应当及时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

第二章特约商户管理第七条收单机构拓展特约商户,应当遵循“了解你的客户”原则,确保所拓展特约商户是依法设立、从事合法经营活动的商户,并承担特约商户收单业务管理责任。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卡风险管理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卡风险管理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卡风险管理的通知【法规类别】银行综合规定【发文字号】银发[2016]170号【发布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日期】2016.06.13【实施日期】2016.06.1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卡风险管理的通知(银发[2016]170号)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各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支付清算协会: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银行卡使用安全面临新的挑战。

为进一步加强银行卡信息的安全管理,提升支付风险防控能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强化银行卡信息的安全管理(一)强化支付敏感信息内控管理。

各商业银行,支付机构 (从事银行卡收单业务,网络支付业务的非银行支付机构,下同)、银行卡清算机构应严格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工作的通知》(银发[2011]17号),健全支付敏感信息安全内控管理制度,并将有关情况于2016年9月1日前报告人民银行。

一是严禁留存非本机构的支付敏感信息(包括银行卡磁道或芯片信息、卡片验证码、卡片有效期、银行卡密码,网络支付交易密码等),确有必要留有的应取得客户本人及账户管理机构的授权。

二是明确相关岗位和人员的管理责任,严格分离不相容岗位并控制信息操作权限,制定信息操作流程和规范,强化内部监督、责任追究机制,严禁从业人员非法存储、窃取、泄露、买卖支付敏感信息。

三是每年应至少开展两次支付敏感信息安全的内部审计,并形成报告存档备查,发现因系统漏洞造成支付敏感信息泄露或内部人员违规行为的,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风险扩大,并向人民银行报告;涉嫌违法犯罪的,应及时报告公安机关。

(二)加强支付敏感信息的安全防护。

各商业银行,支付机构应在客户端软件与服务器、服务器与服务器之间进行通道加密和双向认证,对重要信息关键字段进行散列或加密存储,保障信息传输,存储、使用安全。

磁卡的工作原理

磁卡的工作原理

磁卡的工作原理磁卡是一种常见的身份识别和存储数据的工具,广泛应用于银行、酒店、公共交通等领域。

磁卡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磁性材料的磁性特性和磁场的作用。

一、磁卡的结构和组成磁卡普通由塑料材料制成,具有标准的卡片尺寸(如信用卡尺寸),卡片上面通常有一条磁带,磁带上有一系列的磁性颗粒组成的磁道。

磁卡的磁道通常分为三个磁道,分别用于存储不同类型的数据。

二、磁卡的磁性特性磁卡的磁性特性是磁卡工作原理的基础。

磁卡上的磁道是由弱小的磁性颗粒组成的,这些颗粒可以被磁场的作用改变其磁化状态。

磁卡上的磁道通常由磁化方向相反的两个磁极组成,分别表示0和1两种状态。

三、磁卡的读写原理1. 写入数据:当需要将数据写入磁卡时,磁卡读写设备会在磁卡上创建一个强磁场,通过改变磁场的方向和强度来改变磁道上的磁性颗粒的磁化状态。

根据不同的磁化状态,可以表示不同的数据。

2. 读取数据:当需要读取磁卡上的数据时,磁卡读写设备会通过读头产生一个磁场,并扫描磁卡上的磁道。

读头可以检测到磁道上的磁性颗粒的磁化状态,根据磁化状态的不同,读头可以识别出相应的数据。

四、磁卡的数据存储和应用磁卡上的数据存储方式通常采用二进制编码,即通过0和1的组合来表示不同的数据。

不同的磁道可以存储不同类型的数据,例如第一磁道可以存储持卡人的个人信息,第二磁道可以存储账户信息,第三磁道可以存储其他附加信息。

磁卡的应用非常广泛,最常见的应用是银行卡。

银行卡上存储了持卡人的个人信息、账户信息等,当进行交易时,银行卡读写设备会读取磁卡上的数据,并进行相应的验证和处理。

除了银行卡,磁卡还广泛应用于门禁卡、公交卡、酒店房卡等领域,用于身份识别和授权访问。

总结:磁卡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磁性材料的磁性特性和磁场的作用。

磁卡通过改变磁场的方向和强度来改变磁道上的磁性颗粒的磁化状态,从而实现数据的写入和读取。

磁卡上的数据存储方式采用二进制编码,不同的磁道可以存储不同类型的数据。

磁卡广泛应用于银行、酒店、公共交通等领域,用于身份识别和数据存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银行卡磁道信息的说明
磁卡物理结构及数据结构
一般而言,应用于银行系统的磁卡上的磁带有3 个磁道,分别为Track1,Track2 及Track3。

每个Track 都记录着不同的信息,这些信息有着不同的应用。

此外,也有一些应用系统的磁卡只使用了两个磁道(Track),甚至只有一个Track。

在我们所设计的应用系统中,根据具体情况,可以使用全部的三个Track 或是二个或一个Track。

如上图所示是符合ANSI 及ISO/IEC 标准的磁卡的物理尺寸定义。

这些尺寸的定义涉及磁卡读写机具的标准化。

因为如果您对磁卡上Track1(或Track2 或Track3)进行数据编码时,其数据在磁带上的物理位置偏高或偏低了哪怕几个毫米,则这些已编码的数据信息偏移到了另外的Track 上了。

其中: Track1,2,3每个磁道宽度相同,大约在2.80mm(0.11 英寸)左右,用于存放用户的数据信息;相邻两个Track 约有0.05mm (0.02 英寸)的间隙(Gap),用于区分相邻的两个磁道;整个磁带宽度在0.29毫米(0.405)左右(如果是应用3 个Track 的磁卡),或是在6.35 毫米(0.25 英寸)左右(如果是应用2 个Track 的磁卡)。

实际上我们所接触看到的银行磁卡上的磁带宽度会加宽1~2mm 左右,磁带总宽度在12~13mm 之间。

在磁带上,记录3 个有效磁道数据的起始数据位置和终结数据位置不是在磁带的边缘,而是在磁带边缘向内缩减约7.44mm(0.293 英寸时)为起始数据位置(引导0 区);在磁带边缘向内缩减约6.93mm(0.273英寸)为终止数据位置(尾随0 区);这些标准是为了有效保护磁卡上的数据不易被丢失。

因为磁卡边缘上的磁记录数据很容易因物理磨损而被破坏。

磁卡ISO标准
应用银行系统的磁卡ISO 标准分别为:ISO7810,ISO7811-1 至ISO7811-6,ISO7812,ISO7813 以及ISO15457 等等。

其中:ISO7810 标准:制定了磁卡的物理特性等;
ISO7811-4 标准:制定了磁卡上只读的Track1 和Track2 的记录技术标准;
ISO7811-5 标准:制定了磁卡上可读/写的Track3 的记录技术标准;
ISO7812 标准:制定了磁卡的记录技术标准;
ISO15457 标准:制订了磁卡物理标准/测试方式Track 标准F/2F 技术标准。

磁道(Track1,Track2,Track3)使用的数字和字符
磁卡上3 个Track 一般都是使用“位”(bit)方式来编码的。

根据数据所在的Track 不同,5 个bit 或7 个bit 组成一个字节。

Track1(IATA):记录密度为210BPI;可以记录0~9 数字及A~Z 字母等;总共可以记录多达79 个数字或字符(包含起始结束符和校验符);每个字符(一个字节)由7 个bit 组成。

由于Track1 上的信息不仅可以用数字0~9 来表示,还能用字母A~Z 来表示信息,因此Track1 上信息一般记录了磁卡的使用类型、范围等一些“标记”性、“说明”性的信息。

例如银行用卡中,Track1 记录了用户的姓名,卡的有效使用期限以及其他的一些“标记”信息。

Track2(ABA):记录密度为75BPI;可以记录0~9 数字,不能记录A~Z 字符;总共可以记录多达40个数字(包含起始结束符和校验符);每个数据(一个字节)由5 个bit 组成。

Track3(THRIFT):记录密度为210BPI;可以记录0~9 数字,不能记录A~Z 字母;总共可以记录多达107 个数字或字符(包含起始结束符和校验符);每个字符(一个字节)由5 个bit 组成。

由于Track2 和Track3 上的信息只能用数字0~9 等来表示,不能用字母A~Z 来表示信息,因此在银行用卡中,Track2,3 一般用以记录用户的帐户信息、款项信息等等,当然还有一些银行所要求的特殊信息等。

在实际的应用开发中,如果我们希望在Track2 或3 中表示数字以外的信息,例如“ABC”等,一般应采用按照国际标准的ASCII 表来映射。

例如,要记录字母“A”在Track2 或3 上时,则可以用“A”的ASCII 值“0x41”来表示。

“0x41”可以在Track2 或是Track3 中用两个数据来表示:“4”和“1”,即“0101”和“0001”。

金融领域用磁卡,磁道1、2、3都可能用,如工行用1、2、3磁道,建行用2、3磁道。

一般非金融领域用磁卡,只将信息记录在第2磁道。

磁道Track的标准定义
磁道Track 的应用分配一般是根据特殊的使用要求而定制的。

符合国际流通的银行/财政应用系统的银行磁卡3 个Track 的标准定义,已经广泛适用于Visa 信用卡、MasterCard 信用卡等常用的一些银行卡。

磁道Track1:数据标准制定最初是由“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ation Association)完成的。

Track1 上的数据和字母记录了航空运输中的自动化信息,例如货物标签信息、交易信息、机票定票/定座情况等等。

这些信息由专门的磁卡读写机具进行数据读写处理,并且在航空公司有一套应用系统为此服务。

应用系统包含了一个数据库,所有这些磁卡的数据信息都可以在此找到记录。

磁道Track2:数据标准制定由“美国银行家协会”ABA(American Bankers Association)完成。

该磁道上的信息已经被当今很多的银行系统采用。

它包含一些最基本的相关信息,例如卡的惟一识别号码、卡的有效期等。

磁道Track3:数据标准制定是由财政行业(THRIFT)完成的。

主要应用于一般的储蓄、货款和信用单位等那些经常对磁卡数据进行更改、重写的场合。

典型的应用包括现金售货机、预付费卡(系统)、借贷卡(系统)等。

这类的应用很多都是处于“脱机"(off line)的模式,即银行(验证)系统很难实时对磁卡上的数据进行跟踪,表现为用户卡磁道Track3 的数据与银行(验证)系统所记录的当前数据不同。

影响磁卡数据的方式
1、磁条卡在钱包、皮夹存放时距离磁扣太近,甚至与磁扣发生接触。

2、与带磁封条的通讯录、笔记本接触。

3、与手机套上的磁扣、汽车钥匙等磁性物体接触。

4、与手机等能够产生电磁辐射的设备长时间放在一起。

5、与电视机、收录机等有较强磁场效应的家用电器放在一起。

6、与超市中防盗用的消磁设备距离太近甚至接触。

7、多张磁条卡放在一起时,两张卡的磁条互相接触。

8、磁条卡受压、被折、长时间曝晒、高温,磁条划伤弄脏等也会使磁条卡无法正常使用。

同时,在刷卡器上刷卡交易的过程中,刷卡器磁头的清洁与老化程度,数据传输过程中受到干扰,系统错误动作,收银员操作不当等都可能造成磁条卡无法使用。

二三磁道报错
1、因为磁条磁性弱,造成读卡数据不完整。

2、使用的磁条阅读器的技术标准不通,造成有些卡三磁道读不到。

3、手工刷卡的时候,刷卡的频率,卡放读卡槽中的深浅等都会找出读卡数据不完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