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的母题

合集下载

大众文学基本的母题

大众文学基本的母题

大众文学基本的母题
西方常见的文学母题:自然、性爱、自由、命运神圣、死亡。

中国常见的文学母题:爱国、思乡、悲秋、伤别、春恨、闺怨、怀古、复仇、抗恶、报恩。

1、以小说中死亡母题为例:
《离骚》、《红楼梦》、《祝福》、《活着》、《俄底浦斯王》、《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安娜·卡列尼娜》……在这些人的死亡过程,复杂的人性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基于此,悲剧才穿越时代,穿越国度,成为经典。

2、以诗歌中的黄昏母题为例: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何其至哉?鸡栖于坻,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九歌·河伯》有“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
司马相如《长门赋》:“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


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秦观《满庭芳》词有“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许庭《临江仙·咏柳》则谓:“夕阳影里,愁杀宦游人。


赵君样《新水令·闺情》的“醒也销魂,醉也销魂,怯残春又是残春,怕黄昏又是黄昏”。

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金人刘仲尹《鹧鸪天》所谓:“人不见,思何穷?断肠今古夕阳中。

”。

中国文学抒情母题

中国文学抒情母题

中国文学抒情母题文化底蕴温馨点拨文章离不开对生活的感悟,有文化底蕴的文章更多的是通过与历史文化的沟通来表述个人对世界对生命的看法它的“载体”是传统文化,因此了解传统文化,熟悉传统文化,运用传统文化是写作文化底蕴文章必须的基础和技能。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如何了解文化长河的发源、走向、成长、辉煌与曲拆、断裂;如何了解文化波涛中动人的浪花,美丽的细节,用它们阳光般灿烂的语言作为考场作文或文学创作的优秀文化基因,用它们的光芒照亮读者的眼睛?这是学习者实实在在必走的路。

传统是“某一地域的人群”的“精神主宰”。

“它上至宗教、社翟,下至生活习俗;大到思想体系,小到格调情趣;远可追至祖先创造文字,近可随意出人五官七窍。

表面上,传统是一种流淌于文字底下(如:四书五经)、散布在街景市集之中的古旧风气。

实事上,传统就是一个人的血肉之躯,一种察赋了始祖历经千万年磨砺、适应择从而恒固、传延至今的优秀神经脉络”(于强学语)。

传统的“根”里就是一个人的思维思辨模式。

传统文化在于“传”下去并“统”一在群体和个体身上。

是一个群体在时空上的积淀和延续。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周易”文化为中心发展出来的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等文化的总汇。

第一节文化符号92温馨点拨文化可视为由各种符号和象征组成的体系。

符号是人类独创的信息载体,是文化的体现。

文艺符号学的奠基人,美国当代的哲学家、美学家苏珊·朗格说:“艺术中使用的符号是一种终极的意象,一种诉诸于直接的直觉的意象,一种充满了情感、生命和富有个性的意象,一种诉诸于感受的活的东西。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诗词文学中许多事物,如柳、菊花、莲、夕阳、燕子、月亮等就是一种典型的艺术符号.其传达出来的意义具有象征性,它们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生成的约定俗成的对应喻指。

掌握这些符号的文化借向,学会利用这些符号的象征意义来分析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就掌握了开启传统文学大门的钥匙一、重要物象的文化指向意象是中国文化的基因。

母题与原型——精选推荐

母题与原型——精选推荐

母题与原型母题:母题指那种反复出现于不同文本的、与叙事类型化特征相关的最小单元或成分。

母题并非生成于现实情景,也不属于个人的创造,而是源于传统。

母题以它的构成显示了文化传统向叙述形式的转化、浸渗和凝聚。

作为文化和文学传统的母题,还可以突破时代、地域、文化、语言及艺术类型等种种局限,使得一些基本的叙事单元获得永久性“通变”。

中国“幻化”母题更多地体现出神话式的浪漫,而“离魂”母题则在浪漫的外衣之内蕴藏着对现实生活的眷恋,对感性、欲望、情感的大胆追求。

从母题中不仅可以见出文学传统对文学创作的深刻影响,同时还能把握到民族文化和民族审美心态的积淀过程及其显现状态。

母题往往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反复出现的因素:一个事件、一种手法或一种叙述模式。

也指一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关键性的短语、一段描述或一组复杂的意象。

如,西方民间文学中一位“令人讨厌的妇人”结果是一个美丽的公主的母题,男子被美貌的女人所迷惑的母题。

母题总是依存于一定的文学表现程式:一种反复出现并因而形成了自己传统的叙述成规(叙事作品)或意象模式(抒情作品)。

中国诗歌传统中感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人生如梦是一个母题(死亡母题)。

但这样的母题不像哲学史或思想史上那样以观念形态和逻辑方式存在,而是惯例性质的意象模式。

如:以“暮”、“晚”为关键词的意象模式——日暮、岁暮、夕阳、残照、落日、斜阳;以“川”、“流水”、“河”、“舟”、“孤舟”为关键词的意象模式;以“秋”为关键词的意象模式—悲秋、秋气、落叶、朝霜、白露;以“春”为关键词意象模式——惜春、怨春、落花、落红、残花;“死亡”、“怀乡”、“隐逸”、“怀古”都是中国文学常见的母题。

任何母题都以惯例的形式存在,是“有意味的形式”。

特定民族中的母题是该民族文化审美心理(包括人生观念、价值取向、情感模式、审美体验等)的集中体现。

原型,又叫原型意象,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表现。

人的创造活动离不开集体无意识。

文学理论意义上的原型,是指在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并能激发读者情感反应的构思、形象、意象或情节类型。

2.7文学母题

2.7文学母题

3、《永恒的眷恋——悼祭文学的主题史研究》是 较全面地从文化与民俗的角度观照传统悼祭文学 的一部填补空白之作。作者从心态史与主题学结 合角度入手,从浩繁的悼亡哀祭诗词文赋中,分 拣悼妻、悼友、悼子女、悼史弟姐妹、悼妓姬之 作及其不同情感取向,概括出其五大艺术表现形 式,枚举出有代表性的琴、松柏、剑、黄昏四种 惯用意象话语,并分析了自挽自悼和临终诗词的 人性意蕴以及悼祭同报恩、尽孝、复仇等习俗心 理的种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最后概括总结了悼祭 文学的多种审美文化价值。
2、它有利于打破文体研究各自分隔的局面, 其跨文体的优势可补各体文学分体研究之 短,从而在更科学的本体层次上把握文学 生命树的生成运作本质,将共时 ( 个案、 时代) 与历时 ( 系统、传统) 的研究加以 有机结合,有利于更具体有序地了解既往, 推陈出新。
3、它有利于将文学史与接受阐释史、心态和文化 研究结合互补,突出文学本体地位,便于同比较 文学的跨文化研究接轨,由以往多限于点点 ( 作 品与作品,作家与作家) 、面面 ( 时代思潮、作 家流派与群体之间) 的比较,逐渐上升为线线 ( 主题史、题材史及艺术思维方式、文化模式等) 比较,在较为广博与坚实的基础上、较高的起点 上,发挥中国比较文学的民族特点或曰优势,从 而能将现有的丰厚而具体的研究成果综合贯通, 向下一个世纪新层次上的文学——文化——人文 综合研究迈进。
西方常见的文学母题:自然、性爱、自由、命运、
神圣、死亡。
中国常见的文学母题:爱国、思乡、悲秋、伤别、
春恨、闺怨、怀古、复仇、抗恶、报恩。
1、以小说中死亡母题为例: 《离骚》、《红楼梦》、《祝福》、《活 着》、《俄底浦斯王》、《哈姆雷特》、 《罗密欧与朱丽叶》、《安娜·卡列尼 娜》……在这些人的死亡过程,复杂的人 性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基于此,悲 剧才穿越时代,穿越国度,成为经典。

中国当代文学“变形”母题的时代内涵

中国当代文学“变形”母题的时代内涵

中国当代文学变形母题的时代内涵有关于变形母题,从中国古代典籍来看,《山海经》等原始初民神话诸如女娲之化为精卫鸟,大禹化为熊,庄子化为蝶等等都有表现。

关于这种神话的变形,著名学者温儒敏说:在这些奇形怪相的神话中,很明显地组合了三个观念,就是神,人,兽。

所谓神,是人和兽的构成;所谓人,是同兽形而具神性;所谓兽,是共人形而可通神,三者混而为一,不知其名。

①而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来看,关于变形的题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神话《变形记》,此书是集变形神话的大成,向我们展示了200多个变形故事。

德国学者卡西尔指出:如果神话世界有什么典型特点和突出特性的话,如果它有什么支配它的法则的话,那这就是变形法则。

②而经过神话时期的想象,变形母题更是找到了它适合生活的土壤。

在当代文坛上,在新千年的时期,出现了《生死疲劳》和《怀念狼》这两部描写变形的长篇巨著。

两本书虽然描写的年代不一样,内容不一样,但是同样的是表达了作者对人与社会的关心。

两位作者以各自独自的眼光和写作手法表达了对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的精神和灵魂的变形。

而这些题材在当代文学中有如下的时代意义。

一、人性的凶残和丑恶的展示在西方的语境中,人是作为理性的存在,而兽性则是不理智的,丑陋的存在。

福柯认为:从一开始,西方文化就不认为动物参与了全部自然,参与了它的理智和秩序。

动物属于一种反自然,一种威胁着自然秩序,以其狂乱威胁着自然的积极理智的消极否定方面。

③我国的传统思想中认为:人之初,性本善。

对人性是抱有积极的看法的。

可是在《怀念狼》和《生死疲劳》中,两位作家对人性的恶的展示,显示了新的时代下的对于人性的思考。

在人性不再美好的现代,人身上的兽性就会出现。

莫言在《生死疲劳》的台湾版本的后记中说到:只有正视人类之恶,只有认识到自我之丑,只有描写了人类不可克服的弱点和病态人格导致的悲惨命运,才能真正的了解人性,产生对人性的大的感悟吧。

这种人性的丑恶和凶残在文本中表现的很明显。

文学母题 PPT

文学母题 PPT

西方常见的文学母题:自然常见的文学母题:爱国、思乡、悲秋、伤别、 春恨、闺怨、怀古、复仇、抗恶、报恩。
1、以小说中死亡母题为例:
《离骚》、《红楼梦》、《祝福》、《活 着》、《俄底浦斯王》、《哈姆雷特》、 《罗密欧与朱丽叶》、《安娜·卡列尼 娜》……在这些人的死亡过程,复杂的人 性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基于此,悲 剧才穿越时代,穿越国度,成为经典。
文学母题
一、文学母题的涵义 二、文学母题构成原因 三、文学母题的掌握方式
一、文学母题的涵义和意义
(一)涵义
• 文学母题,指的是文学历史进程中,不断被反复 书写、表现的共同主题(永恒的主题)。
• 文学母题在某个历史时段中原创成形,由于其思 想情感的基点和指向具有某种代表性,以后便不 断衍生,为后代文学反复借鉴、展示。在这个过 程中,它既有微观的局部的更新变化,但又保持 着宏观的整体的一致性。草蛇灰线,绵延不绝, 在文学发展的纵向上形成一道道特别的文学风景 线。
就积极方面观之,母题体现了文学活动中民 族审美心态的积淀过程和积淀状态,从一个重要 角度凸现了文学发展规律,使人们可以从母题的 原创状态开始,梳理出文学流变的一些基本理路。 同时,不同时代共同的主题追求,还体现了文学 精神支点和精神旨归的大致情形,所谓文学的永 恒魅力,也可以从这里找到一些基本成因。
例如:爱与死是人生两大事项,也是文学艺 术家苦苦追求的创作母题。只要世上有人类 存在,就会有死亡的阴影笼罩;只要人类不 绝于男女两性,就会有五彩的爱情花环缠绕。
(二)间接原因
1、人类学原因
在“文学人类学”的视野下,文学不 再是孤立的字面上的东西,而是整个人类 文化创造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同古老的 神话、信仰、宗教仪式及民间风俗等有着 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作为原始宗教文学 表现形式的神话实际上是人类欲望的集体 象征。

古典诗词的传统母题

古典诗词的传统母题

古典诗词的传统母题有:
1.送别抒怀:表达离别之痛,思念之苦,以及传达友情、亲情的深
厚与温暖。

2.羁旅思乡:表达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以及旅途
中的孤独和寂寞。

3.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现实,担忧人民福祉,表达
对国家强盛、人民安乐的渴望和期盼。

4.怀古咏史:追忆历史事件,缅怀历史人物,借古讽今,抒发对历
史变迁的感慨和思考。

5.写景咏物:描绘自然风光、景色物态,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
美,以及寄托个人的情感和志趣。

6.爱情闺怨:表达对爱情的渴望、思念和眷恋,以及对闺中独处的
孤独和寂寞的感慨。

7.边塞征战:描绘边塞将士的艰苦生活和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以
及传达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母题何为——文学母题和母题研究法溯源

母题何为——文学母题和母题研究法溯源
21 0 0年 2月
湛 江师 范学 院学报
J OU RNAL OF ZHA NJ ANG I NORM A L COLLEGE
Fe .2 O b Ol Vo1 3 NO 1 .1 .
第3卷 第 1 1 期
母 题 何 为
— —
文 学母 题 和母 题 研 究 法 溯 源
书 中他对母 题作 了如 下解 释 :贯穿 一部 作 品一个 特 “ 别 的思想 或者 占主 导 地位 的成 份 , 它构 成 了主 题 的

说 纷纭 、 莫衷 一是 的现 象 , 因对母 题 概念理 解 的分歧 而导致 具体操 作 的泛化 , 因而 , 母题 和母 题研 究法 对 作一正 本清 源 的工作 显 得 非 常 迫 切 而 必 要 , 本论 文

什 么是 母 题
母 题 ( t ) 一个 舶来 词 , 一术 语 最 早 是适 moi 是 f 这
它要 么是 某 种 态 度 , 比如 反 抗 , 么 是 指 一 种 基 本 要
应 民间故事分 类 学 的需 要 而 被 学 者 采 用 的 , 般认 一 为 , 国学者 科 尔勒 (. he) 先 提 出这 一 概念 , 德 J Kb lr首
刘 惠 卿
( 江 师 范 学 院 人 文 学 院 ,广 东 湛 江 5 4 4 ) 湛 2 0 8 摘 要 : 百 年 来 , 题 研 究 法 经历 了从 民俗 学 、 间 文 艺 学 诸 领 域 向 小 说 戏 曲 研 究领 域 不 断 迁 移 的 过 程 , 近 母 民 逐 渐 由一 个舶 来词 成 为 小说 戏 曲 中情 节 单 元 演 变研 究 的 热 门 词 汇 , 概 念 主 要 是 指 最 小 的 情 节 单 元 , 外 还 赋 予 了 其 此 其 主 旨、 题 等 意 义 , 时 甚 至 与故 事 类 型 划 等 号 。 主 有 关键词 : 题 ; 节; 变 ; 母 情 演 小说 中 图分 类 号 :2 6 I0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 7 22 1) 1 0 9 5 10 —4 0 (0 00 —0 4 —0

第二章中国文学之母题

第二章中国文学之母题

第四章中国文学之母题教学重点、难点:本章主要解析中国文学的重要母题,分析重要母题的文化意涵,重点探讨霸王别姬、怀古、复仇、漂泊等母题。

考核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学中重要的母题,了解中国文学中重要母题的文化意蕴与文学表现,对重点作品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

思考题:1. 怀古母题体现了中国人怎样的心理。

2. 如何理解中国文学中的复仇主题。

3.中国文学中的漂泊与西方文学流浪母题有何不同?第一节母题与主题、原型略论一、什么是母题母题(Motive),主要是源于民间文学、民俗学研究,它是从国外引进的。

汤普森的《民间文学母题索引》一书,广泛搜罗口头流传的神话、传说、故事和叙事诗歌,从中提取母题两万余个(共有23500个编号,但有空缺留待补充),按二十三个部类编排。

母题既指在神话和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一种人类精神现象,与原型类似。

也指从故事情节中简化抽离出来的、不是有任何主观色彩的、甚至只剩下一个基本动作或一个基本名词,它必须带有普遍存在并且广泛推广意义的文本中的最小元素。

在一般文学类型中,一部分作品的构成不是一个母题可以做到的,它往往需要很多个母题,相互作用而成。

二、什么是主题主题是从作品的题材结构中抽象出来的带有作者主观情感色彩的观点、倾向。

母题是作品中不能再分解的组成部分,它是客观的而不具有任何主观色彩和倾向性的,它不提出任何问题。

而主题是母题经由作者处理之后从中归纳出的某种带有主观色彩的观点。

如战争,无所谓好坏,但经由作者处理就会提炼出残酷、不义、或者正义、力量等不同的主题。

一旦母题具有了倾向性,它就上升为了主题。

母题的数量是有限的而主题却是无限的,据学者统计,母题总共只有一百来个,但是不同的母题可以组合出不同的主题。

因此,主题的数量从理论上说可是无限的。

三、什么是原型卡尔·荣格(1875——1961),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

主要著作有《精神分析理论》、《无意识心理》、《分析心理学文集》、《心理类型》等。

广东省珠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广东省珠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广东省珠海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I材料一:故乡是中国文学的基本母题之一。

从《诗经·采薇》开始,历代骚人墨客就写之不倦。

故乡从古代诗词的意象扩展为现当代小说、散文的题材,融入了作者更深入的观察和思考,不再局限于乡愁。

现当代小说、散文在叙写故乡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人生经验,也折射出中国社会百年来的变迁。

鲁迅的《故乡》写于1921年,丰子恺的《故乡》写于1935年,薛忆沩的《故乡》写于2021年,这三个时间点蕴含了不同的时代内容。

1921年新文学刚站稳脚跟,这时候鲁迅发表《故乡》,题材别开生面,见识独到。

鲁迅正视眼前故乡被贫穷、混乱和破坏折磨得奄奄一息的真实境况。

“我”回到相隔二千里、别了二十年的故乡,“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待到看见来访的儿时玩伴闰土,一个儿时天真活泼的玩伴被岁月折磨成了不折不扣的老汉。

现实的故乡是没有什么留恋价值的,故乡的美好只存于回忆之中。

鲁迅用动情的笔墨回忆起儿时脑中那幅“神异的图画”:“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

”这幅“神异的图画”的重点不是二十年前故乡的生机勃勃,而是人间的温情、生命的勃发和勇敢。

古代诗人不满意的是身处他乡的眼前处境,他们发现故乡寄托着未来的希望,故乡才是美好的。

鲁迅的笔下依然有美好,但这美好却早已迁移到不复实在的“神异的图画”中了,眼前看到的却是破落衰败的故乡。

于是对鲁迅来说,就产生了人生最终归宿何处的问题,鲁迅的《故乡》是由回故乡始,离故乡终的。

丰子恺的《故乡》写于1935年,他对故乡的认知和当时的其他作家如写《边城》的沈从文、写《果园城记》的师陀都不一样。

后者写出了略带哀伤的乡村牧歌,而丰子恺则直接戳穿牧歌的旧梦。

中国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读后感

中国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读后感

中国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读后感读完中国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心里头那个感慨万千啊,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扇五彩斑斓的大门,让我这个“大朋友”也重新找回了童年的那份纯真和美好。

这三大母题——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自然的母题,简直就是儿童文学里的“金三角”,撑起了一片片想象力的天空,让小朋友们在阅读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感受到满满的爱与温暖。

先说爱的母题吧,这简直就是儿童文学里的“暖宝宝”。

无论是《安徒生童话》里的《海的女儿》为了爱情牺牲自己,还是《小王子》里小王子与玫瑰花的深情厚谊,这些故事都像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着每一个孩子的心房。

它们教会孩子们什么是爱,如何去爱,让孩子们在成长的路上,心中有爱,眼里有光。

每次读到这些故事,我都忍不住想起自己小时候,那些简单却真挚的情感,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再来说说顽童的母题,这简直就是儿童文学里的“开心果”。

像《淘气包马小跳》里的马小跳,调皮捣蛋,却又聪明善良,总是能在关键时刻想出妙招,解决问题。

这些故事就像是孩子们生活中的缩影,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找到共鸣,感受到成长的乐趣。

它们告诉孩子们,调皮捣蛋不是错,关键是要有一颗善良勇敢的心。

每次看到马小跳和他的小伙伴们闹出的笑话,我都忍不住笑出声,心里头那个羡慕啊,要是我也能回到小时候,跟小伙伴们一起疯玩该多好啊!最后说说自然的母题,这简直就是儿童文学里的“绿色氧吧”。

像《森林报》里描述的四季变换,动植物们的生长繁衍,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这些故事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扇通往大自然的窗户,让孩子们在字里行间就能领略到山川湖海的壮丽,花鸟鱼虫的灵动。

它们教会孩子们尊重自然,爱护环境,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起环保意识。

每次读到这些故事,我都仿佛置身于那片郁郁葱葱的森林之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听着鸟儿的歌唱,心里头那个惬意啊,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这三大母题就像是儿童文学里的“三驾马车”,拉着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情感的天空中飞翔。

《古诗十九首》 母题

《古诗十九首》 母题

《古诗十九首》母题在中国文学史上,古诗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其中,古诗十九首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作品,不仅在文学界备受推崇,也在民间广为传诵。

这十九首古诗以其简洁明快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引领着读者进入一个美丽而深邃的文学境界。

古诗十九首中的每一首都有着独特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在这些古诗中,有的抒发爱国情怀,有的描绘自然景色,有的歌颂友谊之美,有的反映人生百态。

其中一首《登鹳雀楼》以其雄浑的气势和深沉的哲理,被誉为千古绝唱。

诗人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展现出了对人生无常和生命脆弱性的深刻认识,引人深思。

古诗十九首所描绘的世界多姿多彩,既有苍翠欲滴的山川,也有明媚动人的花草。

在《春江花月夜》中,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江水面上的月光和春花的美丽,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生机。

而在《静夜思》中,诗人通过描绘寂静的夜晚和孤寂的自己,表达了对人生的迷茫和思考,引发读者共鸣。

古诗十九首的魅力还在于其言简意赅的语言风格。

诗人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加修饰地展现内心世界。

在《望岳》中,诗人通过对峨眉山的赞美,表达了对伟大事物的敬仰和向往;在《江雪》中,诗人用清新的文字描绘了江雪飘飘的景象,勾勒出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

这种简练的表达方式,使古诗十九首更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

古诗十九首的传世之谜也一直是文学界的热门话题。

据传,这十九首古诗原本是一位大诗人在晚年时所作,其笔下之诗,流露出一种对人生的深邃思索和对世界的独特感悟。

然而,这位大诗人的身份一直成谜,至今没有确切的证据能够证实其真实身份。

这种神秘感和未解之谜,更增添了古诗十九首的神秘色彩和吸引力。

总的来说,古诗十九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这些古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一部描绘人生百态和世界多彩的杰作。

通过阅读古诗十九首,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也能够体会到古代文人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表达方式。

中国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读后感

中国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读后感

中国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读后感第一篇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关于中国儿童文学三大母题的东西,真的是超级有趣,忍不住要和你们分享分享我的感受。

你们知道吗?这三大母题分别是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和自然的母题。

先说爱的母题,哇哦,那真的是让人心里暖暖的。

就像好多故事里,爸爸妈妈对孩子那种无私的爱,能让人感动得稀里哗啦的。

还有小伙伴之间纯真的友爱,让人觉得世界充满了阳光。

这种爱,不是那种假大空的,而是实实在在能感受到的,就好像能钻进心里,让你整个人都变得柔软起来。

再说说顽童的母题,哈哈,这可太有意思啦!那些调皮捣蛋的小鬼头,总是有着无穷无尽的鬼点子,让人忍不住笑出声来。

他们不按常理出牌,打破规矩,自由自在地玩耍。

看着他们的故事,就好像自己也跟着一起撒欢儿,把那些规矩啦、束缚啦,统统抛到九霄云外。

是自然的母题,哇,一想到这个,我脑海里就浮现出美丽的森林、清澈的小溪、还有各种各样可爱的小动物。

在这些故事里,大自然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世界,让人心生向往。

读着读着,就好像自己也置身其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拥抱。

第二篇亲爱的小伙伴们,我来啦!今天想跟你们聊聊我读中国儿童文学三大母题的感想。

咱们先来讲讲爱的母题。

这就像是一个大大的温暖怀抱,把咱们紧紧地搂住。

比如说《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样的故事,大兔子和小兔子比谁爱对方更多,那满满的爱意简直要溢出来了。

还有像《青铜葵花》里,青铜一家人对葵花的爱,无论生活多苦,那份爱都不变,真的太让人感动啦!每次读到这些,我就觉得心里甜甜的,好像被爱充满了。

说说自然的母题哟。

读着那些描写大自然的文字,我仿佛能闻到花香,听到鸟儿唱歌。

像《森林报》这样的书,让我看到了大自然的四季变化,感受到了生命的神奇。

在大自然里,一切都那么美好和自由。

这三大母题呀,就像是三道美味的大菜,各有各的滋味。

它们让儿童文学变得超级精彩,让我们在书里体验到了不同的快乐和感动。

小伙伴们,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觉呢?。

“候人”:中国古代文学一个重要的母题模式

“候人”:中国古代文学一个重要的母题模式

特 征 的文 学作 品 进行 重 新 整合 与 综合 研 究。 关 键 词 : 人 母 题 ; 题 模 式 ; 究 现 状 ; 建 候 母 研 构 中图分类号 : 6 E0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 6 6 2 1 )6— 0 — 6 17 — 4 9(0 0 0 0 6 0 4
衡 的情 境 , 我们 就会发现 , 相似 或 相 同的情感 来 自 于相 似 的情 境构 势 , 我们 也可 称之 为情 境范 式 , 这
的表 现
候 人母题 的提出就是 寻找 能够统 摄叙事 性文
学和抒情性文学的母题表达式的尝试 。是对传统
的母题 研究 方式 的一次 尝试性 的新探 索 。
说 :母 题 出 自情境 。 诗 歌 重 在抒 情 , 情 感总 “ ” 但
不 是凭 空而 发 的 , 它总是某 种诱 因和契 机引 发 的 ,
这 种诱 因和契机 我们 可 以称之 为情 境 , 以说 , 可 情 境 就 是母题 的藏 身之处 。
的研究 是主流 。尽管 学术 界对各 类文学母 题作 了
事 性文 学 的事 件母题 和抒情 性文 学 的意 象母题 各 自为阵 的研 究趋 势且 事 件 母 题 ( 叙 述 性母 题 ) 或
的情境构势 , 也许能够找到诗歌 的含涉面广而统 摄 性 强 的母 题 因素 。因 为 “ 题 与情 境 关 系 之密 母 切不亚 于母 题 与主题 之 间 的关 系 ” “ , 每一 个 特定 的情境 必 然 蕴 涵 着 一 个 母 题 ” 。威 斯 坦 因也 …
的诗歌群 落缘 于“ 等待” 这样一种情境 , 不论 是人的情感 追求还是人 生价值 的追求常常通过 期待 主体等待 或 期待 某一个人或某一类人的情境模 式表现 出来, 抒发 着处 于这种情境构势 中的复杂情感和矛盾心 态。本 文在 大量的研究和分析 中国古代诗歌作 品之后 , 尝试性地提 出了“ 候人” 这样一个新 的母题模 式 , 某些在精神 实 将 质或情境构势上具有“ 等候” 这一核心 内涵的 文学作 品纳入 同一母题模 式, 以期 从一个全新 的 角度 对具有 这

中国文学的母题

中国文学的母题
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五常)为旨归,又与善 恶对立的道德模式结合起来,因此普遍受到推重。 复仇母题成为文学家偏爱的一大素材,广泛存在 于古今文学、影视剧中。
? 西方文学的复仇则主要为了维护自我之尊严。
三、怀古母题
? 怀古往往指诗人追忆历史人物的某种悲剧 性遭遇与悲剧性结局时引发出的感伤悲哀 的情感体验。
第三节 中国文学的人类精神母题
一、中国文学的主要人类精神母题
? 伤逝 ? 怀古 ? 不遇 ? 相思 ? 伤春 ? 悲秋 ? 漂泊 ? 隐逸 ? 复仇 ? ……
二、复仇母题
? 1、复仇母题的表现形态 ? 血亲复仇、侠义复仇、痴心女子复仇、鬼神复仇 ? 2、复仇母题的文化内涵 ? 中国文学中的复仇母题往往以忠孝人伦(君臣、
第四章 中国文学的母题
第一节指在神话和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一种 人类精神现象,也指从故事情节中简化抽 离出来的、不带有任何主观色彩的、甚至 只剩下一个基本动作或一个基本名词,它 必须带有普遍存在并且广泛推广意义的文 本中的最小元素。
二、什么是主题
? 主题是从作品的题材结构中抽象出来的带 有作者主观情感色彩的观点、倾向。
三、什么是原型
?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 (1871 )一书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 。
? 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金枝》(1890 ): 巫术—宗教—科学
卡尔·荣格(1875——1961)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
集体无意识 原型
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
2000 年版。 ? 7、吴光正《中国古代小说的原型与母题》,社会科学文
献出版社,2002 年版。
? 1、怀古母题的存在形式 ? 怀古诗、历史剧、讲史平话与历史小说 ? 2、怀古母题中的代码

古代文学母题

古代文学母题

古代文学母题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主题,涵盖了从古代文明到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文学主题和意象。

以下是对古代文学母题的一些主要讨论:1. 神话与传说:这是古代文学中最为常见的母题之一。

从古希腊的神话故事到中国的《山海经》,神话和传说常常被用作故事的起点,提供背景设定,塑造人物性格,以及提供象征和隐喻。

2. 英雄主义:在古代文学中,英雄主义主题是一个重要的母题。

英雄们通常代表着人类的勇气、坚韧、智慧和牺牲精神。

他们通常面临巨大的挑战,通过智慧和勇气克服这些挑战,最终获得胜利和荣誉。

3. 爱情与婚姻:爱情和婚姻是古代文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母题。

从浪漫的爱情故事到家庭伦理剧,爱情和婚姻的主题贯穿于各种文学形式中。

这些故事通常探讨了爱情的力量、忠诚、牺牲、嫉妒和婚姻中的困难。

4. 死亡与命运:死亡和命运是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主题,这些主题常常被用来探讨人类的本质、生活意义和命运的不确定性。

这些故事通常涉及到生与死、善与恶、苦难与幸福等哲学问题。

5. 道德与伦理:在古代文学中,道德和伦理的主题也是常见的。

这些故事通常探讨了人类的道德责任、公正、诚实、勇敢和同情等品质的重要性。

这些故事也常常涉及到社会等级制度、权力、贪婪和不公正等问题。

6. 自然与环境:古代文学中经常涉及到自然与环境的主题。

这些故事通常描绘了自然的力量、美丽和危险,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这些故事也常常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7. 战争与冲突:战争和冲突是古代文学中另一个常见的主题。

这些故事通常描绘了战争的残酷、英雄主义、背叛和牺牲。

这些故事也常常涉及到民族主义、领土、权力、宗教和信仰等问题。

以上只是古代文学母题的一些主要方面,实际上古代文学中涉及到的主题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历史、文化、宗教、哲学、政治、社会问题等等。

这些母题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被不同的作家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学世界。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咨询专业的古代文学研究人士获取更全面更准确的信息。

中外文学作品中的母题战争

中外文学作品中的母题战争

中外文学作品中的母题战争摘要:I.引言- 介绍中外文学作品中的母题战争- 简述母题战争的定义和重要性II.战争作为文学母题的普遍性- 战争在文学作品中的普遍存在- 战争对于人性的探讨- 战争作为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III.不同文化中的战争母题- 中国文学中的战争母题-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智慧- 《水浒传》中的义军与官府的斗争- 外国文学中的战争母题- 《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战争- 《战争与和平》中的拿破仑战争IV.战争母题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式- 英雄主义与战争精神- 反战思想与和平主义- 战争背景下的爱情与人性V.战争母题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战争母题在后世文学作品中的传承与发展- 战争母题对于现实主义文学的推动作用VI.结论- 总结战争母题在中外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 展望战争母题在未来的文学创作中继续发挥的价值正文:在中外文学作品中,战争母题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无论是古代文学还是现代文学,战争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始终是作家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围绕战争母题在文学中的普遍性、不同文化中的战争母题、战争母题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式以及战争母题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战争作为文学母题具有普遍性,因为战争是人类社会无法回避的现象。

从古至今,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战争都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反映。

战争不仅是一种军事冲突,更是一种人性的冲突。

通过对战争的表现,文学作品可以深入挖掘人性的善恶、美丑、勇敢与懦弱等方面,从而对人类社会进行深刻的剖析。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战争母题表现出各自的特色。

中国文学中的战争母题丰富多样,如《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智慧,展示了战争中的谋略与英勇;《水浒传》中的义军与官府的斗争,反映了民间对不公正统治的反抗精神。

而外国文学中的战争母题同样引人入胜,如《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战争,展示了古希腊文明中的英雄主义;《战争与和平》中的拿破仑战争,则通过对战争与和平的探讨,反映了19 世纪俄国社会的风貌。

《古诗十九首》 母题

《古诗十九首》 母题

《古诗十九首》是“人生母题”的原因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古诗十九首》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这组创作于东汉末年的诗歌,以其深沉的人生哲理和普世情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篇章。

为何这十九首古诗能够成为人生母题的代表?接下来,我们将一同深入探索其背后的原因。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人生母题”。

简单来说,它是一个能够反映人类普遍生存经验、情感体验和文化思考的主题。

而《古诗十九首》恰恰就是这样一组诗歌,它所涵盖的主题和情感极为丰富,从离别、相思、生死、隐逸到人生态度等都有涉及。

这些主题不仅在当时具有普遍意义,而且跨越时空,至今仍能引起我们深深的共鸣。

例如,《行行重行行》这首诗中,诗人描述了离别的痛苦和无尽的思念之情。

这种情感体验是普遍存在的,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人们都会面临离别的情境,那种对亲人的眷恋、对友人的不舍,都是如此真实而深刻。

再如《青青河畔草》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人生的无常。

这种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也是每一个人都会面临的课题。

此外,《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也是其成为人生母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十九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读来让人回味无穷。

诗人们通过运用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和哲理具象化,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同时,这些诗歌还反映了那一时期社会的真实面貌,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资料。

当然,除了上述提到的主题、情感和艺术成就外,《古诗十九首》成为人生母题的原因还有很多。

例如,它所体现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如对真爱的追求、对人生意义的探索等,都是具有普世意义的。

正是这些普世价值,使得这十九首诗能够跨越时代,成为我们共同的文学遗产。

综上所述,《古诗十九首》之所以能够成为人生母题的代表,是因为它所涵盖的主题、情感和艺术成就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这组诗歌以其深沉的人生哲理和普世情感,成为了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

在未来的岁月里,相信《古诗十九首》仍将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的重要伴侣。

2.7文学母题

2.7文学母题

2、《伟大的同情——侠文学的主题史研究》 打破了从纯文学角度谈论武侠小说的局限, 将浩繁的野史笔记作为主要取材来源,并 结合史传、小说和诗歌,从侠的剑崇拜、 清官仰慕、武德传统、女性爱情观与女侠、 刺客尚义、侠道禁忌、酒壮侠勇、剑仙下 凡、角色缺陷等多方面,深入传统侠文化 底蕴中,揭示有关侠义传闻的文化史、文 学史意义。
拓展问题: 从母题的连续性来审视文学进程有什么意义?
3它有利于将文学史与接受阐释史心态和文化研究结合互补突出文学本体地位便于同比较文学的跨文化研究接轨由以往多限于点点作品与作品作家与作家面面时代思潮作家流派与群体之间的比较逐渐上升为线线主题史题材史及艺术思维方式文化模式等比较在较为广博与坚实的基础上较高的起点上发挥中国比较文学的民族特点或曰优势从而能将现有的丰厚而具体的研究成果综合贯通向下一个世纪新层次上的文学文化人文综合研究迈进
(二)意义
就积极方面观之,母题体现了文学活动中民
族审美心态的积淀过程和积淀状态,从一个重要 角度凸现了文学发展规律,使人们可以从母题的 原创状态开始,梳理出文学流变的一些基本理路。 同时,不同时代共同的主题追求,还体现了文学 精神支点和精神旨归的大致情形,所谓文学的永 恒魅力,也可以从这里找到一些基本成因。
例如:爱与死是人生两大事项,也是文学艺 术家苦苦追求的创作母题。只要世上有人类 存在,就会有死亡的阴影笼罩;只要人类不
绝于男女两性,就会有五彩的爱情花环缠绕。
(二)间接原因 1、人类学原因 在“文学人类学”的视野下,文学不 再是孤立的字面上的东西,而是整个人类 文化创造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同古老的 神话、信仰、宗教仪式及民间风俗等有着 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作为原始宗教文学 表现形式的神话实际上是人类欲望的集体 象征。
2、以诗歌中的黄昏母题为例: •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其至哉?鸡栖于 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 之何勿思! • 《九歌·河伯》有“日将暮兮怅忘归,惟 极浦兮寤怀。” • 司马相如《长门赋》:“日黄昏而望绝兮, 怅独托于空堂。” • 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型是一种 “原始意象”,是集体无意识 的内容,是一种本原的模型,其他相似的 存在皆根据这种本原模型而成形。
第二节 中国文学中的故事母题
一、中国文学的主要故事母题
? 霸王别姬、孟姜女、赵贞女型、悟道成仙、 人妖相恋、人鬼之恋、偶得天书、下凡历 劫、成祧继嗣、“三顾茅庐”、“黄粱一 梦”、才子佳人、掘地见宝、动物报 恩……
第四章 中国文学的母题
第一节
母题与主题、原型略论
一、什么是母题
? 母题既指在神话和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一种 人类精神现象,也指从故事情节中简化抽 离出来的、不带有任何主观色彩的、甚至 只剩下一个基本动作或一个基本名词,它 必须带有普遍存在并且广泛推广意义的文 本中的最小元素。
二、什么是主题
? 主题是从作品的题材结构中抽象出来的带 有作者主观情感色彩的观点、倾向。
2000 年版。 ? 7、吴光正《中国古代小说的原型与母题》,社会科学文
献出版社,2002 年版。
三、什么是原型
?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 (1871 )一书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 。
? 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金枝》(1890 ): 巫术—宗教—科学
卡尔·荣格(1875——1961)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
集体无意识 原型
不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五常)为旨归,又与善 恶对立的道德模式结合起来,因此普遍受到推重。 复仇母题成为文学家偏爱的一大素材,广泛存在 于古今文学、影视剧中。
? 西方文学的复仇则主要为了维护自我之尊严。
三、怀古母题
? 怀古往往指诗人追忆历史人物的某种悲剧 性遭遇与悲剧性结局时引发出的感伤悲哀 的情感体验。
二、“霸王别姬”母题
? 1、《史记 》中的“霸王别姬” ? 2、20世纪初的 “霸王别姬” ? 3、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霸王别姬” ? 4、“霸王别姬”母题的意义
三、“猿猴抢婚”母题
? 1、猿猴抢婚型母题的表现形态
? 盗妇型、窃夫型
? 2、猿猴抢婚型母题的文化内涵 ? 动物崇拜观念 (图腾崇拜) ? “人兽分开” 观念
? 2、王立《文人审美心态与中国文学十大主题》,辽海出 版社2003 年版。
? 3、王立《中国文学主题学》,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5 年
? 4、王立《中国古代文学主题学思想研究》,天津教育出 版社2008 年版。
? 5、王列生《文学母题论》,黄山出版社1882 年版 ? 6、陈敦、刘象愚《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1、怀古母题的存在形式 ? 怀古诗、历史剧、讲史平话与历史小说 ? 2、怀古母题中的代码
? 地域、王朝、人物等
? 3、怀古母题的文化内涵 ? 历史的感伤、强烈的史学意识与政治意识
等。
第四节 中国文学中的人物母题
一、中国文学中的主要人物母题
? 中国文学中的人物母题,如大禹、采桑女、愚公、 诸葛亮、红娘、清官(狄仁杰、施公、包公)、 高僧、异貌帝王、义仆等。
? 西方文学有俄狄浦斯(杀父娶母),奥德塞(妒 忌),美狄亚(复仇),普罗米修斯(无私)等。
二、中国文学中的义仆母题
? 1、什么是义仆?
? 2、中国文学中的义仆形象
? 传奇《昆仑奴》(磨勒 )(京剧《盗红绡》 )
? 3、义仆母题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 1、《主题学研究论文集》,陈鹏翔编,台湾东大图书出 版公司,1983 年版。
第三节 中国文学的人类精神母题
一、中国文学的主要人类精神母题
? 伤逝 ? 怀古 ? 不遇 ? 相思 ? 伤春 ? 悲秋 ? 漂泊 ? 隐逸 ? 复仇 ? ……
二、复仇母题
? 1、复仇母题的表现形态 ? 血亲复仇、侠义复仇、痴心女子复仇、鬼神复仇 ? 2、复仇母题的文化内涵 ? 中国文学中的复仇母题往往以忠孝人伦(君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