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重点笔记

合集下载

关于新闻职业道德的梳理及思考

关于新闻职业道德的梳理及思考

关于新闻职业道德的梳理及思考关于新闻职业道德的梳理及思考李雯凤2019 级播音与主持专业[1**********]01选择了武大,选择了新闻,我开始踌躇满志,开始向往新闻从业者这份称谓似乎有些笼统但是十分具有挑战性的职业。

称其为具有挑战性并不是因为它能多大限度的扩大个人利益、个人价值,而是因为它的极端性。

对于一名记者,一名具有职业操守的记者,应将个人观念与新闻报道明确的区分开。

完整、完全的实现其真实性、客观性。

在这份工作中还面临着另一个极端的大状态。

一面是放弃行业所倡导、规定的职业原则,忽略事实,换来金钱、地位等虚荣却实际的物质享受;另一面是坚守职业贞操,遵循道德规则却难以维持生计、无力无渠道真实报道。

或许这两面并不完全那么极端绝对,这里只是夸张其用词。

对于新闻媒体机构,它所触及的范围从最底到最高各个阶层的民众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它的工作、它的报道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它对于国家的安危、发展,对于社会的稳定,对于公众的生活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新闻从业者恰恰正处在这最普通的大社会背景下最特殊的中间位置并发挥其作用。

这就意味着,新闻利于维持保障社会的而稳定、发展,但新闻又必须获取大量受众并赢得他们的信赖和支持。

长远看来,这就要求新闻从业者具备相当的职业道德。

李良荣老师在《新闻学概论》中明确指出新闻职业道德分为: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责任四个基本方面。

职业理念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

”这不禁令我迷惘,什么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其实,这个定义一定程度上夹杂着政治成分。

在童兵老师的《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中记载着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是在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形成的,是工人阶级政党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

提到“思想武器”就似乎扭曲了新闻真实客观陈述的原则,变成了一种宣传手段、一个舆论阵地。

《新闻理论》课程笔记

《新闻理论》课程笔记

《新闻理论》课程笔记第一讲:新闻——叙述事实一、新闻≠宣传- 定义差异:新闻通常被定义为对事实的公正、准确和及时的报道,其核心在于传递信息。

而宣传则有意图地传播特定的观点或信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或行为,往往带有劝说性质和某种偏见。

- 目的与效果:新闻报道的目的是告知和教育,提供能够促进公众了解和讨论的信息。

相反,宣传的目的通常是影响人们的态度和行为,使其支持特定的事业、产品或个人。

二、中外新闻中的宣传表现- 文化差异:不同文化对新闻的理解各异。

例如,在一些国家,新闻机构可能与政府联系紧密,而在其他国家,新闻机构可能更独立。

- 政治影响:政治环境对新闻与宣传的界限产生影响。

在一些环境下,政府可能通过法律、规制或资金控制影响媒体。

- 案例分析: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报道,可以实际看到新闻与宣传间的差异,如战争报道、政治选举等。

三、新闻≠舆论- 概念区分:新闻应当是基于事实的报道,而舆论是公众对某一事件的看法和态度。

- 角色差异:记者应提供客观报道,而非个人观点。

他们的职责是提供信息,而不是引导舆论。

- 责任与影响:媒体在塑造舆论方面具有重大责任。

报道的公正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公众对事件的理解。

四、欧洲文明中“新闻”是指新鲜的信息- 历史背景:早期新闻形式,如新闻信、传单等,旨在传递新鲜事物和重大事件。

- 发展演变: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新闻开始迅速传播,新闻业逐渐形成。

五、中国历史中对“新”赋予更多的伦理色彩- 文化解释:在中文中,“新”常常与更新、改进相联系。

新闻报道除了传递信息外,也被赋予了社会教育和道德教化的功能。

- 历史影响:历史上的儒家思想强调传媒的教育作用,影响了媒体报道的内容和方式。

六、陆定一的新闻定义- 定义概述:陆定一认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 理论意义:这一定义强调了新闻的时效性和事实性,为新闻的学术讨论和职业实践提供了重要指导。

七、我国现代语言文字中“新闻”的内涵过宽- 概念扩展:现代汉语中“新闻”不仅指报道,也涵盖了广播、电视和其他多种形式的媒介内容。

《新闻学导论》经典笔记讲义(超级整理版)

《新闻学导论》经典笔记讲义(超级整理版)

《新闻学导论》经典笔记讲义(1)绪论一、新闻学1.任何一门学科都以客观世界(包括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某一特定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2.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媒体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媒体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3.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4.新闻学的内容:大致分为理论、历史、应用三部分。

新闻理论:总结、阐明人类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媒体)的基本规律。

它从新闻实践中抽象出来,又指导新闻实践。

新闻史:评述和研究有史以来人类的新闻活动的历史,重点是新闻媒体产生、发展的历史。

它提供理论科学的历史材料,可为当前的新闻工作者借鉴。

新闻业务:总结、研究各种业务知识和新闻工作的技能技巧,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报刊发行等。

5.三个部分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如果只有理论、历史,没有实际应用的新闻业务部分,理论、历史就不能有力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果只有实际应用的新闻业务部分,没有理论、历史,那么也会使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6.本书:主要介绍新闻学和新闻媒体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为今后进一步探索新闻理论、研究新闻史、从事新闻业务工作打下基础。

7.世界的新闻学从18世纪开始发韧,到19世纪末初步形成。

在西方发达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闻学逐渐带入大众传播学。

8.中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

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1918年在北京大学演讲,1922年正式出版),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年出版),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1927年出版)三本著作构筑了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

二、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本书涉及新闻学的三部分内容,三者之中又侧重于新闻理论。

新闻理论来源于实践,但不是实际经验的简单堆砌,而是实际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是对实际经验中所含的具有普遍性的新闻工作客观规律的认识,因而它又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闻传播事业【圣才出品】

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闻传播事业【圣才出品】

第七章新闻传播事业7.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媒介组织和新闻传播事业1.媒介机构、媒介组织和新闻传播事业(1)媒介结构的特点①有稳定的信息来源和大致稳定的传播对象;②传播运作有一定的监控又有相当的自主性;③媒介有稳定的信息产品以源源不断地供给传播对象;④媒介(实际是传播者)与传播对象有双向互动关系,在传播活动中他律与自律都比较活跃。

凡存在这些要素、机制等结构的新闻传播媒介,是媒介机构。

它在社会结构中以独立的媒介个体的形式存在和运作。

(2)媒介组织媒介组织是指把能够自由运作,并具有相同介质、结构、宗旨与功能的媒介联合起来,结成一个系统,一个团体,是媒介组织。

如报业组织,报业托拉斯,广播网,电视网。

随着不同介质的媒介机构的融合,如今具有共同宗旨的媒介机构也开始结合成媒介组织。

(3)新闻传播事业新闻传播事业是指各种新闻传播机构及其各项信息传播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的总称。

详言之,新闻传播事业人们通过新闻传播机构所进行的传播新闻、引导舆论和经营管理的经常性的社会活动。

(4)新闻传播事业与媒介组织、媒介机构三者关系图(见图7-1)。

图7-12.新闻传播事业的形成(1)早期新闻传播时期早期新闻传播时期,从原始人以口耳相传的新闻传播方式起步,到现代第一张报纸问世。

这一时期的新闻传播活动的特点:①一般不经过专门的媒介机构,只是一般的人际传播或群体传播。

②基本上是一种有明确而具体对象的定向传播,而没有面向整个社会的无定向的大众传播。

③规模小,传递速度慢,社会影响也不如现在大。

(2)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和发展①历史新闻传播事业是近代、现代社会的产物,它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兴起而产生的。

a.至14世纪,先在威尼斯,后在罗马,出现一种由“采访者”组成的“收集消息的机构”,一批手抄报纸;b.至15世纪中叶,古登堡发明铅合金活字印刷术,早期的印刷报纸也随之出现;c.到16世纪,德、法、英等国先后出现不定期出版的单页印刷报纸;d.进入17世纪以后,欧洲不少国家都有经常出版的报纸,新闻传播事业产生。

《新闻理论研究》题库题目与答案

《新闻理论研究》题库题目与答案

课程名称:新闻理论研究课程代码:152601✧考点分类:1.(了解)新闻传播活动的起源、本源、过程及当代新闻传媒的一般状况2.(认识)新闻传播行为的发生及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价值传递及其规律3.(掌握)新闻传受活动的基本法则及心理机制4.(掌握)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规律及其性质、特征和功能5.(理解并掌握)新闻媒介有机运行的一般状况,新闻自由和传播控制的特点及规律6.(认识)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新闻工作者的行为规范7.(初步掌握)运用新闻传播原理分析当前新闻现象和新闻理论是非的能力✧答题要点(共99道题):1.名词解释(44题)——关键词组句,4-5句即可2.简答题(31题)3.论述题(24题)✧答案来源:1.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第1、2版2.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统考大纲及指南》第三版3.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第2版4.程曼丽、乔云霞主编《新闻传播学辞典》第一版5.互联网搜索6.群共享已有题库答案一、名词解释(44个)MA1. “三贴近”杨保军第1版p295“三贴近”是贯彻中国当代新闻传播业党性原则、实现正确舆论引导的具体原则和重要方法,主要内容是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贴近实际,重在事;贴近群众,重在人;贴近生活,重在事与人的统一。

事情是人做的,事实是人创造的,生活是人的生活,人是通过做事而生活的,因此,人是“三贴近”中最重要的因素。

“三贴近”的根本点就是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利益出发,群众的利益是出发点,是贴近点,是归宿点。

这是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

这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新闻宣传工作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化。

它体现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本方向,概括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本质要求,凝练了正确舆论导向的丰富内涵,是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是新闻宣传工作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实现途径,是新闻宣传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

非虚构写作对新闻客观性的影响分析

非虚构写作对新闻客观性的影响分析

20205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近年来,“非虚构”一词成为新闻界的热词,并愈演愈烈,非虚构写作席卷新旧媒体,成为一大批新闻媒体热捧的报道形式。

互联网时代,虽然人们生活在信息充斥的环境中,但是信息的机械化和同质化让传统的新闻报道形式出现疲态,所以新的报道形式应运而生。

非虚构写作就是其中显著发展的一种,它因为可读性强、感染力强等赢得了受众的关注。

但与此同时,对非虚构写作的争议也持续不断,它以文学笔法报道新闻事实,与传统的新闻客观性相悖。

关于非虚构写作的讨论不少,但是其研究相对滞后,本文就非虚构写作对新闻客观性的影响这一主要问题进行展开,以期获得对两者及其关系更深层次的理解。

一、新闻领域的非虚构写作非虚构写作诞生于西方的文学领域,后来新闻领域开始引入这一写作形式。

随着非虚构写作在新闻领域的盛行,我国也开始学习西方这一新闻实践。

在新闻领域中,非虚构写作又称为特稿、叙事新闻等,是一种新的新闻报道形式。

综合中外学者对非虚构写作的概念界定,我们可以知道,非虚构写作指的是一种以事实为基础的文学创作方式,通过采访建构报道的真实性,采用讲故事的叙事方法,反映真实的人物和事件。

非虚构写作注重对场景、对话、心理等细节的表达。

因此,非虚构写作具有内容真实性、表达文学性、形式叙事性与采访深入性等特点。

新媒体时代,非虚构写作不同于即时性、碎片化的信息,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含量和深刻关怀,与社会神经和个人命运相贴近,在新闻实践中掀起了一股热潮。

腾讯新闻的“谷雨故事”、澎湃新闻的“镜相”、网易的“人间”等许多平台争相推出非虚构写作作品。

二、非虚构写作的客观性争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观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

同样地,随着非虚构写作的兴起,也出现了反对的声音,他们认为,非虚构写作的观念和方法违背了新闻的基本规律,对新闻客观性造成了冲击。

新闻客观性是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的产物,它强调分辨事实与价值。

[1]根据童兵在《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中的论述,新闻客观性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新闻传播受众】

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新闻传播受众】

第八章新闻传播受众一、不定项选择题1.新闻传播的受众是()。

A.新闻信息流程的终端B.新闻信息的收受者C.媒介产品的消费者D.对信息、讯息、媒介以至传播者的最终检验者【答案】ABCD【解析】新闻传播的受众,是新闻信息流程的终端。

他们是新闻信息的收受者,是媒介产品的消费者,又是对信息、讯息、媒介以至传播者的最终检验者。

受众是新闻传播活动中又一个活跃因素,是新闻信息传受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加者,是不可忽视的反馈信源。

2.影响受众对新闻传播的接受因素有()。

A.明确收受目的B.传播环境C.认知能力D.传播内容【答案】ABC【解析】明确的收受目的是受众接触与收受新闻信息的动力。

除此之外传播环境与认知能力也影响着受众对新闻传播的接受。

3.影响受众从众接受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主要有()。

A.知觉情境B.群体力度C.人格特征D.社会力度【答案】ABC【解析】影响受众从众接受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主要有:(1)知觉情境。

情境明确可辨,从众倾向较小;情境模糊不明,从众倾向较大。

(2)群体力度。

群体人数越多,内聚力越强,成员意见越趋于一致,对群体标准的从众倾向也越强。

(3)人格特征。

自信心、自尊心和智力较低者,易于从众。

群体力度、人格特征。

4.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心理机制包括()。

A.求知B.求同C.求异D.求趣【答案】ABCD【解析】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心理机制,主要由求知、求新、求同、求趣、求美等六种。

除此之外,还有求真、求短、求活、求深、求近、求快等。

5.新闻传播受众的权利有()。

A.传播领域的公民权利B.付酬阅听的消费者权利C.机关媒介受众的成员权利D.信息传播受众的终端权利【答案】ABCD【解析】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受众,首先是社会一员,他享有公民的基本权利。

多数情况下,受传者又是付酬获得媒介即阅听权的,所以有权利要求媒介提供同其付出的费用相当的信息服务及其他承诺的服务。

如果受众是某个集团的成员,而他接触的又是这个集团制作或播出的媒介,他还有权要求该集团提供集团成员接受机关媒介应有的服务。

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重点笔记

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重点笔记

绪论拉斯韦尔公式“五W”模式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了什么效果控制研究内容研究媒介研究受众研究效果研究一.传播和新闻传播学新闻传播学研究人类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事业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二.学习理论新闻传播学的意义以学事术,指导人们驾驭新闻传播规律,能动地从事新闻传播活动提高新闻实践经验总结与新闻传播研究的理论水平新闻传播学是一门以基础性理论为特色的骨干课程,是应用课程和历史课程的先修课三.学习理论新闻传播学的方法1.一般方法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著作,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点,观察与分析错综复杂的传播现象与传播社会关系实事求是地评估资产阶级新闻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资产阶级报刊活动家的业务经验,为我所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作风和方法,在新闻传播活动和学术讨论中掌握新闻传播规律2.特殊方法科学抽象和理论思维定性和定量方法规范新闻传播质量新闻—经济-政治-文化的综合考察第一章新闻传播行为“延伸的人体”第一节行为和新闻传播一.动机和行为需要——动机——行为——目的动机性行为特点动因目标形成动机内在条件(需要、欲望)感到缺乏期待满足客观条件(诱因、刺激)勒温-人类行为行为公式B=f(P*E)行为=函数(人*环境)二.生存需要和新闻传播行为的发生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心理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新闻传播行为起源于人类社会化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活动的需求,这种活动直接产生于人类生存发展的共同需要第二节理论新闻传播学对新闻起源的认识新闻传播起源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它以满足社会的共同需求和共同兴趣为目的一.关于“新闻欲”任白涛-新闻及其承载物的产生,是由于人的社会需求二.关于“群居说”和“好奇说”非本质原因第三节新闻传播的特点一.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传播的基本特征1.陈述事实最重要特征五要素:新闻写作学五W——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新闻六要素——如何H2.具有新意新近发生新鲜事实常报常新历史是昨天的新闻,新闻是明天的历史3.报道及时第一时间内报道普通事实——质变——新闻事实——量变——普通事实反对“唯速主义”的前提下,抢新闻4.公开传播循公开渠道向全社会作无定向的传递二.新闻的定义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第二章新闻传播者新闻信息的推动力、传播活动的守门人第一节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定位一.社会角色角色|戏剧用词——20世纪2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米德——引入社会心理学个体社会角色社会化:个体通过社会实践学习知识和技能,并在某种程度上被引导着去适应他所在社会或群体的规范,从而使自己从一个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人的过程。

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闻传播受众【圣才出品】

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闻传播受众【圣才出品】

第八章新闻传播受众8.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角色定位、角色特征、角色期待新闻传播受众现实受众、潜在受众、隐在受众受众的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新闻传播受众的接受受众接受的从众心理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心理:求知、求新、求同新闻传播受众的心理机制求异、求趣、求美传受双方的心理调谐传播领域的公民权利新闻传播受众的权利付酬阅听的消费者权利机关媒介受众的成员权利信息传播受众的终端权利传播领域的公民责任新闻传播受众的责任付酬阅听的消费者责任机关媒介受众的成员责任新闻传播受众信息传播受众的终端责任【重点难点归纳】一、新闻传播受众的角色定位1.受众及其角色定位受众,是大众传播信息接受者的总称,又称受传者、阅听人。

在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中,受众习惯上泛指报刊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视的观众以及互联网的收受者。

(1)受众的角色特征①受传者是无定向、模糊的,这给新闻传播的致效追求造成困难;②一种媒介的受传者又往往同时阅听其他媒介;③新闻信息传播的接收不具有强制性,新闻受众完全依据自己的需求、喜好、动机、态度、意志选择媒介,选择信息;④新闻传播的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受传者对这些信息与意见的心理反应,及其对之所采取的相应行动;⑤在新闻信息的传受过程中,受众的心理反应,他们所表示的意见及其所采取的行动,构成了传播过程中信息反馈的来源;⑥受众既可以对自己所接触的媒介和信息独立地作出有根据的评价,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所在阶级、阶层、团体、组织和社区的共同立场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以至压力;⑦受众收受新闻信息后,可能会向他人转述这些信息,从而成了新闻信息再次传递的中介,其本人则成了人际传播中的信息传播者。

(2)受众的角色定位①受众是新闻信息传播流程中的终端,是新闻媒介及其承载信息的消费者,又是对于新闻媒介、新闻信息和新闻传播者本身的检验人。

②受众是新闻传播系统中的一个复杂的子系统,他们是新闻信息的受传者,又是反馈信息的发布者。

如果他们把自己所收受的信息进行加工制作之后再次转传于他人,他们则成了下一级传播的起始者。

北京大学新闻学考研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独家资料

北京大学新闻学考研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独家资料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童兵第九章新闻传播效果第一节新闻传播效果的构成和类型■新闻传播效果的意义【2006简答】新闻传播效果:指新闻传播受众接受信息之后,在感情、思想、态度和行为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

传播效果问题贯穿于新闻传播活动的全过程,始于传播之前,显现于传播之后。

它是整个新闻传播活动的中心。

意义:为了传播致效,对新闻传播流程的各个环节都设定了具体的、必要的要求。

传播效果问题是新闻传播研究最集中的领域,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的纲。

■新闻传播效果的构成(一)信息共享(二)情趣养成(三)知识承传(四)情绪宣泄(五)审美感受(六)价值认同(七)态度改变(八)行为转化■新闻传播效果的类型(一)按效果显现状态分显态效果-从受众情绪变化、态度转变、行为改变中可以感觉到的效果潜态效果-思想上有所触动,但暂时尚无流露,需继续接受同样信息传播后才公开显现(二)按效果显示时间即时效果-立即显现的效果延缓效果-接受信息后,进行一定的选择、消化、思考后才出现的效果(三)按效果存在时间分暂时效果-接受后立即显现,不久又消失的效果持久效果-接受后即时或略过一段时间后显现的效果,作用力持久,刺激印痕深刻(四)按效果社会作用分正面效果-接受信息后产生对社会有积极作用的效果负面效果-接受信息后产生对社会有消极甚至阻碍作用的效果(五)按信息内容和指向分规范效果-接受社会规范性和惩戒性信息后出现的对行为有规范作用的效果确认效果-接受权威性和提示性信息后出现的对某些行为具有评价作用的效果共鸣效果-接受情感色彩强烈的信息后出现的对某些事物产生共鸣作用的效果理解效果-接受知识含量大的信息后出现的对某些事物表示理解的效果享用效果-接受实用性强的信息后出现的直接受用的效果(六)按信息的社会冲击力分个别效果-只对个人产生的效果一般效果-有一定反响但力度并不很大的效果社会效果-在全社会范围内产生强烈反响的效果(七)按信息社会影响所在领域分沟通效果-接受信息后使该信息得以扩散的效果宣传效果-表示理解和接受劝服的效果教育效果-思想上受到触动的效果艺术效果-得到审美享受的效果第二节传播者与新闻传播效果■传播致效原则传播致效:新闻传播活动的最终目的(一)信息必须利于受众集中注意接受信息的行为定势:拒绝信息、歪曲信息、接收信息(二)目标必须利于受众行动采取行动的条件信息目标同受众心目中原有目标相符达到目标的途径简便、具体、直接时间紧迫,没有过大选择余地(三)来源必须利于受众改变态度来源-信息发布者:有权威、有声望、同地位来源有助于态度改变(四)方式必须利于受众理解劝服坚持两面说,避免一面说(五)环境必须利于受众接受劝服(六)针对个性利于受众听从劝服可以克服不良个性带来的阻力,增强传播效果■新闻传播者对传播致效的意义(一)新闻传播者的形象1.社会地位2.资格阅历3.业绩荣誉(二)新闻传播者的素质1.品质坚持真理,客观报道,不屈服于任何势力,不以新闻谋私公正无私地评价社会事件,不误导群众,出于公心,出于民心以身作则2.特长3.立场公开表明/回避立场4.感情5.心理发现和克服:自鸣得意,轻易激动,恐惧上场6.生理第三节信息及信息传递与新闻传播的效果■信息对传播致效的意义(一)新闻信息的捕捉●新闻传播者对于自己将要报道或有关部门指示要报道的信息,心目中应有明确、清晰的标准,即掌握一定的报道方针和关于这些信息的价值取向。

理论传播学导论 童兵

理论传播学导论  童兵

理论传播学导论1,理论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内容及定义研究的内容:控制研究、内容研究、媒介的研究、受众的研究和效果研究。

定义:新闻传播学是研究人类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事业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学习理论新闻传播学的意义理论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研究新闻传播规律的科学,其对社会实践的作用,自然主要是指导人们驾驭新闻传播规律,按照这些规律能动地从事新闻传播活动。

以“学”事“术”,是学习和研究新闻传播学的首要目的。

 另一个目的,是搞高新闻实践经验总结与新闻新闻传播研究的理论水准。

可以说,理论新闻学传播学是新闻传播从应用走向科学的必由之路。

3,学习理论新闻传播学的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

一般方法:(1),要认真地研读马思新闻经典著作,运用马思新闻观点,观察与分析错综复杂的传播现象与传播社会关系。

(2)要实事求是地评估资产阶级新闻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资产阶级报刊活动家的业务经验,重视和吸收其中反映新闻传播规律的学说与经验,为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服务,为建设马思新闻传播学所用。

(3)要敢于和善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作风和学习方法,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和新闻传播学术讨论中学习和掌握新闻传播规律,学习理论新闻传播学。

特殊方法:(1)科学抽象和理论思维。

(2)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规范新闻传播质量。

(3)新闻-经济-政治-文化的综合考察。

第一章1,人的需要、动机与行为发生的关系。

 需要,是指生命体对某种目的的渴求或欲望。

 动机是指人为满足某种需要而采取行动的念头。

 行为是受思想支配而显时的外在表现。

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而动机则是由需要引起的。

2,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层次理论。

(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交需要(4)心理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3,新闻传播的起源。

 新闻传播的起源,历史唯物论的观点是:新闻传播行为起源于人类社会化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活动的需求,这种活动直接产生于人类生存发展的共同需要。

4,对人的“新闻欲”的认识。

日本新闻学者对“新闻欲”分析:“欲知道,欲使人知道,欲被人知道。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重点复习资料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重点复习资料

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重点复习资料之名词解释1新闻: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新闻传播:指人际间,群体内以及社区内直接的或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对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及意见相互传受的过程。

3群居说和好奇说:是唯心主义者对新闻传播起源的两种解释。

唯心论者认为:人们的好奇的本能是形成报刊的最根本的心理条件,交往是基于群居本能的反映而产生一种派生的过程。

也就是说,在群居本能和心灵交流之间形成了因果关系,而提供经验正是基于群居本能的产物。

所以形成报刊的最根本条件是好奇本能和群居本能。

4.新闻传播的本源:指新闻的基本来源,即新闻是从哪里来的,人们传播与受收的新闻信息产自哪里,来自何方。

5.新闻传播者:是新闻传播的主体,他将事实转变为新闻,制成符号,通过媒介传递给受传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起着积极能动的“桥梁”和“纽带”的中介作用。

是新闻信息的推动力、传播活动的守门人。

6.社会化:个体通过社会实践学习知识和技能,并在某种程度上被引导着去适应他所在社会或群体的规范,从而使自己从一个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人的过程。

7. 角色期待:群体中的成员期望站在某个地位上的人有某种应有的行为方式或实现角色(角色扮演)的有效手段。

8. 角色冲突:扮演一个或几个不用的社会角色时,内心发生冲突与矛盾。

9. 角色行为:属于某特定角色人的实际行为。

受多种因素影响,被期待的角色行为即指定角色,与真正的角色行为是有区分的。

10. 角色规定:对扮演某种角色的资格、条件及行为规范并为该角色群体认同的共识,角色规定的明确程度与可操作性,对与角色期待的实现有重要意义。

11. 角色规范:角色群约定俗成和明文规定的扮演该角色的标准,是角色规定的一部分,即角色群内人的自我规定、自我约束与自我执行对行为规范的一致理解,自觉执行与对违反规范行为的严厉制裁,是实现被期待的角色行为的有利保障。

12. 道德规范: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逐渐形成的,调整新闻传播者之间以及新闻传播者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的总称。

传播学理论导引笔记摘抄(3篇)

传播学理论导引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传播学概述1. 传播学的定义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传播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它探讨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信息传递、交流与互动。

2.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传播过程、传播媒介、传播效果、传播者、受传者、传播内容、传播环境等。

3.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证研究、理论研究、历史研究、跨学科研究等。

二、传播过程理论1. 拉斯韦尔五因素传播模式拉斯韦尔提出了传播过程五因素模式,即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传者和效果。

这一模式强调了传播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及其相互作用。

2. 施拉姆的传播模式施拉姆在拉斯韦尔的基础上,提出了传播过程模式,包括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传者、反馈和情境六个要素。

3. 格伯纳的传播流模式格伯纳提出了传播流模式,认为传播过程中存在信息流、影响流和意见流三种传播方式。

三、传播媒介理论1.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人的延伸,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特性,对人类的社会生活产生不同的影响。

2. 库尔特·卢因的媒介选择理论卢因提出了媒介选择理论,认为人们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不同的媒介。

3. 奥尔波特和霍夫兰的媒介效果理论奥尔波特和霍夫兰认为,媒介效果取决于受众的心理特征、媒介内容、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互动等因素。

四、传播效果理论1. 传播效果的定义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对受传者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2. 传播效果的分类根据传播效果的性质,可分为认知效果、情感效果、行为效果和态度效果。

3. 传播效果理论(1)拉扎斯菲尔德的两级传播理论:认为传播效果并非直接作用于受众,而是通过意见领袖间接产生。

(2)凯茨和拉扎斯菲尔德的“创新与普及”理论:认为传播效果取决于受众的接受程度和传播者的创新性。

(3)贝克特的“说服理论”:认为传播效果取决于说服信息的强度、受众的易受性、传播者的可信度和说服技巧。

五、传播者与受传者理论1. 传播者的定义传播者是指在传播过程中主动发出信息的人或组织。

新闻学导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新闻学导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新闻学导论重点知识点总结第一讲绪论1、人类和新闻学的关系及新闻学对人类的作用。

2、新闻学理论大都从探索新闻的内涵入手。

首先涉及的是新闻定义的问题。

3、新闻与信息的区别与联系。

4、新闻的两个要素:事实和时效。

5、新闻的两个层次:相关和不相关。

6、西方新闻理论:稀奇古怪。

其实是商业化媒体运营行为的产物。

7、新闻与报道的关系:新闻未必报道,报道的未必是新闻。

8、注:(1)真正的新闻必须对公众而不是只对记者和编辑,把关人有认知意义。

满足公众需要是判断事实的新闻性的关键。

(2)使公众了解他不知道而且想知道并且需要知道的事实。

(3)事实只有在它的发生最近,正在发生时被报道,才具有新闻性。

(4)事实只有被记录下来才是新闻。

(5)新闻是记者头脑反映的产物,而不是事实本身。

第二讲新闻的本质1、新闻的本质是从新闻与人和社会的关系方面来讲的。

2、新闻的来源。

(中国古代和西方)3、新闻事实。

(根本属性、新闻与事实在本质上的关系、发生的时间概念、事实为王、新闻的主题、时空要素、事实的内部矛盾冲突)4.(1)新闻——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

▲新闻成为人类理解生活的主要方式。

(事实的可靠性、事实成为新闻的表达形式、人们如何认识世界?记者的分析依附事实、新闻是时事的报道、新闻的中心)▲新闻构成人类认识的强有力的杠杆,真实可信是这个杠杆的支点。

(2)新闻——人类观念形成的思想原料。

(人们如何了解社会?如何获得事实?如何引起思考?如何引发讨论?如何产生观念?观念如何变化?)▲公众期望着媒介,迫切地等待最新的新闻对生活的指导,新闻应当反复表达紧随现实的思想,给公众以精神上的支持。

(3)新闻——吸引公众的共同注意,包含着公众的重要性。

(新闻同公众的相关度、新闻个性)▲新闻的本质表现为与人们的关切方向一致,它同大众的关切目标吻合,便具有了公共性质。

5、新闻的相关解说。

第三讲新闻媒介的历史评介1、原始新闻说。

(源头?原始新闻思维的推动作用、新闻起源的社会动力与社会形成的重要条件)2、早期思维与原始新闻。

北师大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2021年考博参考书、考博真题、考博复试分数线及真题、招生录取比

北师大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2021年考博参考书、考博真题、考博复试分数线及真题、招生录取比

北师大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2021年考博参考书、考博真题、考博复试分数线及真题、招生录取比育明教育506大印老师整理2020年6月1日目录一、2021年北师大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考博参考书二、2016-2020年北师大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考博真题及解析三、2021年北师大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考博招录比及分数线四、2020年北师大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考博经验总结分享五、2021年北师大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考博复试真题及解析【温馨提示】每个院校的考博时间是不一样的,加之每个院校博士招生人数有限,所以育明教育大印老师建议大家一定要多选择几个院校进行备考,一般而言,选择4-5个院校比较合适,这几个院校选择应该注意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比如可以选择北大、南开,首师大、中财,矿大、地大等三个档次的院校。

因为只要一、2020年北师大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考博参考书考博录取的学生有二分之一是育明教育学员。

在校教授授课,精准押题。

新闻学:《新闻学理论教程bai》du成美、童兵《中国新闻事业简zhi史》方汉奇dao、张之华《外国新闻事业简史》《新闻通讯写作》《新闻采访学》《报纸编辑学》《新闻评论学》注:以上书籍仅供参考,北大传播学研究生负责部门并不提供参考书目和往年试题。

新闻学:01《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成美、童兵《中国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方汉奇、张之华《外国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方汉奇04《新闻写作教程》05《新闻采访学》06《报纸编辑学教程》《新闻评论学教程》《西方新闻理论评析》徐耀魁新华09《新闻学导论》李良荣高等教育10《中西新闻比较论纲》童兵新华11《新闻理论教程》成美童兵人大12《外国新闻事业史新编》张允若高宁远四川人民13《中国新闻事业史新编》丁淦林四川人民二、2010-2019年北师大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考博真题及解析北师大考博Q群:5161-96971,由于历年北师大考博真题不对外公开,所以育明教育考研考博中心聘请在校教授专门录制了全套的视频课程,包括参考书重点讲解、命题趋势与命题规律讲解、历年真题讲解、真题预测与热点专题解析等内容,有意向可以联系我的wx:136-****9140。

2021武汉大学新闻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2021武汉大学新闻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2020武汉大学新闻学考研参考书真题经验我的考研之路如果想要考验还是要尽早开始,不要听别人说什么不考数学暑假开始没问题,我开始复习的就有点晚了,感觉时间非常紧张。

还有就是学习方法也非常重要,我刚开始决定考研的时候也感觉无从下手,后来去high研获得了很多帮助,在这里也谢谢high研伙伴们的陪伴和鼓励。

决定考研是在3月份,之后买了参考书断断续续地看了一遍,正式开始准备考研是在七月中旬。

关于参考书《传播学引论》只看了一遍,暑假期间主攻《大学语文》和《传播学教程》,同时,整个暑假期间将除引论之外的参考书背了两遍。

九月开学以后一面背诵专业课,一面开始接触真题,并开始复习政治。

九十月份补充了一些参考书之外的书目,这些在后面专业课的准备中会细说。

在最后两个月主要归纳知识点,做真题训练。

暑假期间每天八小时学习时间,外语1.5h,其它就是专业课平分了。

九月之后的每天的时间分配是政治2h-2.5h,法语3h,专业课一3h,专业课二3h。

自我感觉今年的政治并不简单,能考到这个分数也出乎我的意料,但我一开始的目标就将政治定在了75分以上。

政治方面,大纲出来后买了肖秀荣的1000题,看一章书做一章题,整个大纲看了两遍,1000题除较简单的第三四部分(做了两遍)外都做了三遍。

做1000题的过程中会统计易错题,在题目旁边备注错题次数,同时错题会在大纲上找到对应原文进行钩划作为复习重点,后期复习的时候只看错题和自己标红的部分。

《政治新时器》,前期只用关注选择题部分。

《风中劲草》背了一遍,它配套的题建议不用购买,太多太杂根本做不完。

后期冲刺卷出来后,市面上有的LZ都做了,《任四》不太推荐,题目怪且偏。

《蒋五》、《肖八》、《肖四》重点做,主观题部分这三套卷子也值得参考,尤其《肖四》,主观题我背了大概三至四遍。

建议关注一下肖秀荣老师的微博,他会经常答疑,并给出正确率指标来衡量自己的复习进度和效果。

答题技巧方面:客观题拿不准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直觉,在1000题和模拟卷中是找不到任何原题的,但这种选择练习能培养直觉,当时还有人说我1000题做三遍是不是专业课能拿满分了.......但是我认为政治的投入与产出要比专业课要高,正如学长和我说的,考研不仅看局部也要看整体,哪个都不能落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