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生平及作品介绍

合集下载

川端康成生平及其作品简要介绍

川端康成生平及其作品简要介绍

川端康成及其作品介绍一、作者介绍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

川端康成生于京都附近的大阪府,祖辈为地方有名的富贵,家道中落后迁于东京,其父亲习医。

2岁丧父,3岁丧母,幼失怙恃,由祖父母扶养;祖父将他带回大阪府扶养,他唯一的姐姐则寄养在另一亲戚处。

由于身体孱弱,川端康成的幼年生活是封闭式的,几乎没有与外界的接触,而这种过分的保护并没有改善他的健康,反而造就了他忧郁、扭曲的性格。

上学后这种生活有所变化,但不幸又接踵而来,8岁时祖母去世,12岁时姐姐也去世了,16时岁祖父亦亡,最后被接到外公家扶养,孤儿的遭遇使他的童年郁悲凉,也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他一生漂泊无着,心情苦闷忧郁,逐渐形成了感伤与孤独的性格,这种内心的痛苦与悲哀成为后来川端康成文学的阴影很深的底色。

在东京大学国文专业学习时,参与复刊《新思潮》(第6 次)杂志。

1924年毕业。

同年和横光利一等创办《文艺时代》杂志,后成为由此诞生的新感觉派的中心人物之一。

新感觉派衰落后,参加新兴艺术派和新心理主义文学运动,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

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

早期多以下层女性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写她们的纯洁和不幸。

后期一些作品写了近亲之间、甚至老人的变态情爱心理,手法纯熟,浑然天成。

成名作小说《伊豆的舞女》(1926)描写一个高中生“我”和流浪人的感伤及不幸生活。

名作《雪国》(1935~1937)描写了雪国底层女性形体和精神上的纯洁和美,以及作家深沉的虚无感。

其他作品还有《浅草红团》(1929~1930)、《水晶幻想》(1931)、《千只鹤》(1949~1951)、《山之音》(1949~1954)和《古都》(1961~1962)等。

于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日本获此奖项的第一人。

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三年之后,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突然采取含煤气管自杀的形式离开了人世,川端康成未留下只字遗书。

川端康成的生平及创作历程

川端康成的生平及创作历程
• 从1923到1927年,川端康成相继写出了《篝火》 等一系列以美丽的少女千代为原型的自传性作品。
• 1927年《伊豆的舞女》发表,立刻引起日本文坛 的轰动。一向寂寞的川端康成,一夜之间成文坛 最引人注目的实力派新秀。
“新感觉派”
• “我们的任务是革新文艺”,“是对自然主 义最初的,也是正当的一个反动”,“是新 作家对老作家的一个挑战,可说是破坏现有 文坛的运动。” ——《文艺时代》发刊词。
• 川这端些康都成是成典功型地的找日到本了传东统西美方。文在化手和文学 的接法合上点,,川从端而则创借造鉴出了了西既方具现有代民主族义性, 又具如有意世识界流性、,心既理具分有析传等统方精法神,,融又合具有 现代到化气具小派有说的自的独己细特民 腻的族 笔文传 法学统 中。的 去散 。文化、诗
幽玄
▪表现了人文理想主义精神、 现代人的理智和感觉,同时 导入深层心理的分析,融会 贯通日本式的“物哀”精神 和“余情美”。
(二)川端文学的美学特色
• 川端康成的清寂、幽玄、和敬、蕴含了日 本文学自《源氏物语》以来的禅宗意识, 并与海岛文化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 艺术风格。
• 1、自然美与人性美的结合。 • 2、崇尚女性美。 • 3、具有悲哀美 。 • 4、崇尚虚无美 。 • 5、表现颓废美。
东西合璧
• 如在果内说容,上西以方描文写学丽对女他怨的愫影和响恋多情在纠手法 技巧葛方、面心,理那抑么郁日或本变文态学为和主东,方在文情学调对他 的影上响则则追主求要一在贯精的神朦气胧质、方幽面玄。、清丽,
对那里的女侍、少女千代产生了爱慕之情,并订 婚,但后来千代突然毁约。 • 后来,结识了温柔贤慧的秀子,他决定结束自己 的感情流浪,于是便与秀子开始了共同生活。
恋爱情结

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


他战前和战时的创作,可以大致归为两类:一类 是描写他的孤儿生活,抒发他的孤独感情,描写 他的失恋过程,抒发他痛苦感受的作品。另一类 是描写处于社会下层的人物,尤其是下层妇女 (如舞女、艺妓、女艺人、女侍者等)的悲惨遭 遇,表现她们对生活、爱情和艺术的追求的作品, 《 招魂节一景 》、《 伊豆的舞女 》、和《雪 国》等是这类作品的代表
《雪国 》的内容背景
• 故亊収生在新潟xi县南鱼沼郡汤泽町,但小说中没有点明。 这里位二三国山脉北麓,面向日本海。每年冬季仍日本海来 的湿润气流叐山岳的阻挡而上升,在这里造成大量积雪。川 端康成在创作《雪国》乀前和期间先后五次到汤泽。 • 这里著名的温泉区建了徆多旅馆。来这里旅行、度假 的单身男子可以享叐异性伴游的服务。这些伴游的“五等艺 妓”幵丌是像京都的高级艺妓一样接叐大量的艺术、交际方 面的训练,而基本上就是性工作者。她们短暂的职业生涯只 会是每况愈下,而选择以此为职业的人作为女主人公加重了 小说的宿命氛围。
• 叶渭渠同一段的译文(2002年《雪国》) • “而且人物是一种透明的幷像,景物则是在夜霭中的朦 胧暗流,两者消融在一起,描绘出一个赸脱人世的象征的世 界。特别是当山野里的灯火映照在姑娘的脸上时……只有身 影映在窗玱璃上的部分,遮住了窗外的暮景,然而,景色却 在姑娘的轮廓周围丌断地移劢,使人觉得姑娘的脸也像是透 明的。是丌是真的透明呢?这是一种错觉。因为仍姑娘面影 后面丌停地掠过的暮景,仿佛是仍她脸的前面流过。……这 使岛村看入了神,他渐渐地忘却了镜子的存在,只觉得姑娘 好像漂浮在流逝的暮景乀中。”另外韩侍桁的译文被徆多人 认为最有川端康成的神韵。
人物形象分析
• 《雪国》是川端康成的第 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他最 著名的代表作。凭借这篇 作品,他曾获得诺贝尔文 孥奖。作品丌仅集中反映 了作者创作的复杂性,也 涉及到日本现代许多复杂 的问题。因此,对《雪国》 迚行探究和人物形象的分 析具有特殊的意丿。

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

美而悲小说艺术的核心内容
• 小说中的女 性形象 • 女性形象的 美和悲 • 虚无与徒劳
形成“美而悲” 形成“美而悲”的小说艺术的原因
一、没落家世 二、孤儿遭遇 三、亡国末世之民观念 四、日本古典文学影响
冷艳悲美的雪国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 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 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
这是《雪国》》(1935-1948)的开头,简单几 句话便把读者带入一种悲哀与冷艳的氛围中,然 后再以和缓、平静的语调叙述了一个已有妻室的 纨绔子弟岛村,在不到三年时间里三次来雪国与 山村艺妓驹子厮混的故事。 在这篇八万字的中篇里,意蕴朦胧又含蓄, 神秘冷艳又余情未尽。作品的结尾,岛村离开, 叶子死去,驹子留在命运无可改变的悲伤里,这 种仿佛不经意的情节安排,透露出对人生、对命 运的淡淡忧伤与无奈。
• just reading
蔡 清 2011年 2011年6月8日
美是生命之花 ——论川端康成及其小说艺术 论川端康成及其小说艺术
一、川端康成生平及小说概述
• 为什么中国作家始终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
二、“美而悲”的小说艺术
题材划分 核心内容 形成原因
三、冷艳悲美的雪国:拯救与净化
走近川端康成(1899~1972)
1、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出生在大阪。幼年父 母双亡,一生漂泊。 2、在东京大学国文专业学习,参与复刊《新思潮》(第6 次)杂志。1924年和横光利一等创办《文艺时代》杂志, 成为由此诞生的新感觉派的中心人物之一。 3、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 4、成名作小说《伊豆的舞女》(1926) 推荐《雪国》(1935~1937) 《千只鹤》(1949~1951) 《古都》(1961~1962) 其他作品《浅草红团》(1929~1930)、《水晶幻想》 (1931)、《山之音》(1949~1954)等。 5、研究专著:长古川泉的《川端康成论考》1964年 孟庆枢译 1993年 长江文艺出版社

川端康成 村上春树

川端康成 村上春树

《古都》为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晚年于1962年发表的 一部中篇小说。书名“古都”指的是日本京都。 《古都》基本上表现出日本传统的美学思想,借 由京都在战后的人事内外在的情事纠葛、失散姐妹的 离合情怀、男女的爱恋、传统的媒妁婚姻。并配以日 本传统祭典所表现的内在拘谨心理意识之外显,而透 露出日本文化中的物哀、风雅、与幽玄的独特美感。
追求得到之日即其终止之时,寻觅的过程亦即 失去的过程 —《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
37岁的男主人公,在东京市区拥有两家兴旺的酒 吧,还有娇美的妻子,可爱的女儿,他是一位真 正的成功人士。但是,他的内心还是感到饥饿干 渴,事业和家庭都填补不了,而让他那缺憾的部 分充盈起来的,是他小学时的女友岛本。岛本不 愿吐露自己的经历、身份、只希望他就这样接受 眼前的自己,只把她当成小学时那个爱古典乐的 女孩。然而,就在他接受了这不可能接受的条件 时,两人却在箱根别墅度过了销魂的一夜。翌晨, 她一去杳然、再无踪迹可寻了。
主角在旅行途中遇到了一队舞女,对其中女 主角产生兴趣遂跟随队伍。他们在交往中萌 生爱意,又因目的地不同而分离,主角在船 上感到悲伤,渐渐进入空灵的状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用力地挥动手臂,告别远去的爱情。乘船的 心上人,驶向了心底的东京港。涂抹上厚重 的脂粉,咽下苦涩的相思,继续在轻扬的能 乐中,为不怀好意的陌生人挤出微笑,起舞。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 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 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挪威的森林 》
一首青春的歌,在永远重复地唱着:青春易逝,莫待 白头!每个人心中都 有一片森林,是在最亲密的人之 间都无法到抵的
这是一部动人心弦的、平缓舒雅的、略带感伤的、百 分之百的恋爱小说。小说主人公渡边以第一人称展开他同 两个女孩间的爱情纠葛。渡边的第一个恋人直子原是他高 中要好同学木月的女友,后来木月自杀了。一年后渡边同 直子不期而遇并开始交往。此时的直子已变得娴静腼腆, 美丽晶莹的眸子里不时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阴翳。两人只 是日复一日地在落叶飘零的东京街头漫无目标地或前或后 或并肩行走不止。直子20岁生日的晚上两人发生了性关系, 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几个月后直子来信说她住进 一家远在深山里的精神疗养院。渡边前去探望时发现直子 开始带有成熟女性的丰腴与娇美。晚间两人虽同处一室, 但渡边约束了自己,分手前表示永远等待直子。返校不久, 由于一次偶然相遇,渡边开始与低年级的绿子交往。绿子 同内向的直子截然相反,“简直就像迎着春天的晨光蹦跳 到世界上来的一头小鹿”。这期间,渡边内心十分苦闷彷 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缠绵的病情与柔情,一方面又难 以抗拒绿子大胆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不久传来直子自杀 的噩耗,渡边失魂魄地四处徒步旅行。最后,在直子同房 病友玲子的鼓励下,开始摸索此后的人生。

第三节川端康成

第三节川端康成

一、生平和创作
他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战前时期(1921—1932): 1924年,同横光利一等人创办《文艺时代》杂志, 发起新感觉派运动。 川端康成有关新感觉派的理论: 主张主观是唯一的真实,注重文学的主观色彩; 强调文学应该表现自我感受和情感; 主张文学革新,反对自然主雪国》——“近代日本文学史上抒情文 学的一座高峰”
二、《雪国》
小说创作目的——实现物哀幽玄、虚幻空灵 的美和哀艳结合的余情美。 日本民族的精神实质可以概括为:美的佛界 与魔界的奔突,即物哀美、幽玄美、虚空美 与官能美、死亡美、颓废美相互交合。 物哀幽玄、虚幻空灵的美——两位美丽动人 的少女形象,连同她们不幸的身世。“美的 徒劳” 哀艳的余情美——来自颓废的官能和死亡的 咏叹。
川端康成
一、生平和创作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现代著名作 家。1968年,他以《雪国》《千鹤》 《古都》三部作品,摘取了当年诺贝尔文学 奖桂冠,成为举世瞩目的作家。他是日本获 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
一、生平和创作
童年的不幸、寂寞的生活, 形成了他比较孤僻的性格 和气质,也是他文学悲凉 格调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童年没有感受到人间 的温暖,相反,渗入了无 法克服的忧郁和悲哀,内 心不断涌现出对人生的虚 幻感和对死亡的恐惧感。
二、《雪国》
小说的主题——表达虚无主义思想,这种虚 无主义不是西方现代社会中否定一切价值的 无所依托的虚空,而是东方远离现实,摆脱 世俗的系累,体味精神的逍遥。 它追求的是主客体相互交融的“无我之境”, 是禅宗式的虚无。 岛村——虚无主义思想的体现者。岛村的精 神境界不断转化于生存和死亡之间,而最后 以后者达到对前者的超越。
一、生平和创作
(二)战争时期(1933—1945): 代表作《雪国》,是川端康成创作顶峰 的标志。 (三)战后时期(1945—1972): 代表作《古都》(1962),描写了一 对孪生姐妹悲欢离合的际遇。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生平经历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生平经历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生平经历
川端康成编辑词条
川端康成(1899年6月14日-1972年4月16日),世界知名的日本新感觉派作家。

他在196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获得该奖项的首位日本作家。

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描写一个高中生“我”和流浪人的感伤及不幸生活。

名作《雪国》描写了雪国底层女性形体和精神上的纯洁和美,以及作家深沉的虚无感。

1970年11月25日,三岛由纪夫切腹自杀,川端康成很受刺激,对学生表示:“被砍下脑袋的应该是我。

”三岛由纪夫自杀之后17个月,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也选择含煤气管自杀,未留下只字遗书。

两人相继自杀,留给了后人无数的疑问。

基本信息姓名
川端康成
职业
作家
外文名
かわばたやすなり
国籍日本。

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

世界各国文学论坛的评 论家们, 论家们,对川端文学都 给予甚高的评价: 给予甚高的评价: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德纳尔·凯恩在他《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德纳尔 凯恩在他《川端和诺贝尔文 凯恩在他 学奖》一文中说: 川端实在是位优秀的小说家, 学奖》一文中说:“川端实在是位优秀的小说家,亦即是化了 十二年光阴,灌注心血在自己的艺术上, 十二年光阴,灌注心血在自己的艺术上,使保守住无意识的自 然趋势以及叙情美而写了二百页小说的作家。 然趋势以及叙情美而写了二百页小说的作家。川端又是能自由 驱使纤细度和暗示性的巨匠,他的作品中有热烈的表现, 驱使纤细度和暗示性的巨匠,他的作品中有热烈的表现,有时 又充满了激情。 又充满了激情。” 德国评论家彼特纳在《伊豆小歌女》 千羽鹤》 德国评论家彼特纳在《伊豆小歌女》、《千羽鹤》、《雪国 古都》德文合订本的《后记》中说: 》、《古都》德文合订本的《后记》中说:“现代日本文学家 川端所收到的成功是罕有的。 他也说,川端的小说“ 中,川端所收到的成功是罕有的。”他也说,川端的小说“与 其说是小说,勿宁说是近于吟诵”。 其说是小说,勿宁说是近于吟诵”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 从揣摩重点语句含义中 , 理解作者崇尚自 、 从揣摩重点语句含义中, 然美的观点,把握本文主旨。 然美的观点,把握本文主旨。 2、 体味作者以自身感受起笔 , 以小见大 , 深 、 体味作者以自身感受起笔, 以小见大, 入浅出的写法。 入浅出的写法。
字词读音和写法
壁龛 kān 红釉 yòu 迥然不同 jiǒng 拙劣 zhuō 翌日 yì 拜谒 yè 邂逅 xiè hòu 陶冶情操 yě
因为人生是不完美的,所以我们始终不断在追求。 因为人生是不完美的,所以我们始终不断在追求。 虽然认定它是不会开放就衰微的花, 虽然认定它是不会开放就衰微的花, 但依然暗自在心中悄 悄地热切企盼花会开,向往中的花终于不肯屈服不愿妥协, 悄地热切企盼花会开,向往中的花终于不肯屈服不愿妥协, 努力挣扎盛放了。鲜活绽开的红花,那样温柔又那样坚持, 努力挣扎盛放了。鲜活绽开的红花,那样温柔又那样坚持, 令人珍贵和爱惜,仿佛世间的艰难都可以被克服。 令人珍贵和爱惜,仿佛世间的艰难都可以被克服。 不过一朵迟开的花,让我明白如果不要悲愁和怅惘, 不过一朵迟开的花 ,让我明白如果不要悲愁和怅惘,那么 面对挑战时不再轻言退却, 面对挑战时不再轻言退却,也让我感觉自己是世界上快乐和 幸福的人。 幸福的人。

著名诗人川端康成人物简介

著名诗人川端康成人物简介

川端康成文学纪念馆
• 在川端康成故乡建立了文学纪念馆
• 展示了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和生平事迹
川端康成研究学会
• 成立川端康成研究学会,研究川端康成的文学成就
• 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推动川端康成研究的发展
川端康成的研究与传承
01
川端康成作品的研究
• 研究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探讨其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 对川端康成的创作背景、文学地位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 在传统文学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文学的思想和手法
川端康成的文学主题与思想
01
爱情主题
• 川端康成的作品以爱情为主题
• 通过描绘各种各样的爱情故事来探讨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02
生死主题
• 川端康成的作品探讨了生死主题
• 通过描绘人物的生死经历来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03
美学主题
• 川端康成的作品关注美学主题
优美的意境创造
• 川端康成的诗歌具有优美的意境
• 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心理来展现美的魅力
川端康成诗歌的主题与思想
爱情主题
⌛️
• 川端康成的诗歌以爱情
为主题
• 通过描绘各种各样的爱
情故事来探讨人性的复杂
和多样
美学主题

• 川端康成的诗歌关注美
生死主题
学主题
• 通过描绘美的自然景观
和人物心理来探讨美的意
Docs
• 翻译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
• 对日本文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翻译活动的晚期
• 翻译作品数量减少,但质量依然很高
• 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川端康成与跨文化交流
与西方文学的交流

川端康成简介

川端康成简介

川端康成简介川端康成简介日本小说家。

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1972年4月16日在工作室自杀身·亡。

生平川端康成2岁丧父,3岁丧母,7岁祖母亡,15岁时祖父亡,孤儿的遭遇使他的童年郁悲凉,也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1920年9月,他进入东京大学英文系,第二年转入国文系。

在大学期间,热心文学事业,积极参加编辑同人杂志《新思潮》(第六届),并在该刊发表短篇小说若干篇,其中《招魂节一景》获得意处好评,打开了他走上文坛的大门。

大学毕业后踏入文坛,成为专业作家。

同年10 月,他与横光利一等人共同创办同人杂志《文艺时代》。

1927年5月《文艺时代》停刊后,川端又先后参加了《近代生活》杂志、十三人俱乐部和《文学》杂志的活动。

进入30年代以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疯狂推行战争政策。

川端大部分时间过着半隐居的生活,继续写作几乎与战争无关的作品。

由于在创作方面不断取得成果,川端在战后获得了多种荣誉头衔和奖金奖章。

1968年10月,瑞典决定将当年诺贝尔文学奖授给他,表彰他以卓越的感受和高超的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内心精髓。

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在他的工室里用煤气自杀。

川端康成写作的居室创作川端康成一生写了100余部长篇、中篇和短入篇小说,此外还有许多散文、随笔、讲演、评论、诗歌、书信和日记等。

他的创作,就思想倾向而言是相当复杂的,并且经历了一个颇为曲折的发展过程。

他战前和战时的创作,可以大致归为两类:一类是描写他的孤儿生活,抒发他的孤独感情,描写他的失恋过程,抒发他痛苦感受的作品。

《精通葬礼的人》、《十六岁的日记》和《致父母的信》等是这类作品的代表。

由于所写的是他本人的经历和体验,所以往往具有描写细腻、感情真挚、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但也由于仅仅写他本人的经历和体验,并且自始至终充满低沉、哀伤的气息,所以思想高度和社会意义受到一定局限。

另一类是描写处于社会下层的人物,尤其是下层妇女(如舞女、艺妓、女艺人、女侍者等)的悲惨遭遇,表现她们对生活、爱情和艺术的追求的作品,《招魂节一景》、《伊豆的舞女》、《温泉旅馆》、《花的圆舞曲》和《雪国》等是这类作品的代表。

雪国川端康成

雪国川端康成

雪国川端康成引言:雪国,是一片被晶莹的白雪覆盖的土地,是人与自然相互交织的地方。

川端康成以他深刻的洞察力和独特的写作风格赢得了世界范围内的赞誉。

他的作品《雪国》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富有象征意义的场景,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川端康成和他的作品《雪国》。

一、川端康成的生平川端康成(1899年-1972年)是日本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

他出生于日本北海道的一个小渔村,成长于大自然的怀抱中。

川端康成在上京念书期间,开始发表诗歌和小说作品,并且很快就吸引了文学界的注意。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对人性的独特洞察力而广受赞誉。

川端康成是日本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

二、《雪国》的背景《雪国》是川端康成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这部小说以北国的冬季为背景,描写了一个男人与两个女人之间复杂的爱情关系。

故事发生在一个偏僻的村庄,被深雪所覆盖。

主人公是一位东京的男人,他来到这个雪国小镇以寻找另一位女性。

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位年轻的美丽寡妇,这引发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冲动。

然而,这位寡妇的冷淡和神秘性,使得男主人公陷入了困惑和痛苦之中。

三、情感与冲突小说中的情感丰富而复杂。

男主人公对这位神秘寡妇的吸引力,体现了他对未知的向往和对禁果的渴望。

然而,这种欲望同时也暗示着痛苦和痛苦的可能性。

男主人公在爱情和责任之间犹豫不决,他迷失在雪国的美丽和寂寞之间。

在小说中,雪是一个重要的象征元素。

作者运用雪作为一个隐喻,描绘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雪的洁白和无边无际的美丽,与人们的内心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川端康成通过这种方式传递了他对人性和存在的深刻思考。

四、川端康成的独特风格川端康成的写作风格独特而富有诗意。

他善于运用象征主义和意象,将雅致的情感与细腻的描写相结合。

他通过对自然和人物的描绘,展现了日本文化和精神的独特之处。

川端康成的作品在描写细节上非常注重,他通过精确的语言和情感的细腻表达,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他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世界百部名著简介-伊豆的舞女

世界百部名著简介-伊豆的舞女

世界百部名著简介-伊豆的舞女经典名著《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也是一篇杰出的短篇小说,在读者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品情节简单,描述一名青年学生独自在伊豆旅游时邂逅一位年少舞女的故事,伊豆的青山秀水与少男少女间纯净的爱慕之情交织在一起,互相辉映,给了读者一份清新,也净化了读者的心灵,把他们带入一个空灵美好的唯美世界。

作者风采川端康成(1899-1972),曰本小说家,曰本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

1899年,川端康成出生于大阪,父亲是一名医生,川端康成的命运十分坎坷,在他的幼年时期,父母先后去世,不久,抚养他的祖父母也离开了人间,年仅16岁的他只得暂住在伯父家中。

幼年的不幸生活反倒激发了川端康成的创作力,他决心在自己喜爱的文学创作中闯出一片天空。

经过刻苦的学习和大量阅读世界名著,1920年,川端康成考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系,次年即转入国文系。

同年,川端康成与今东光等人合创《新思潮》,并在第二期上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扫魂祭一景》,自此蜚声文坛。

1924年,大学毕业后的川端康成与人共同创办了《文艺时代》、《文学界》等杂志,并于1926年发表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事业步入了辉煌期。

先后曾任曰本笔会会长、曰本艺术院会员和国际笔会副会长,还曾获得过曰本ZF颁发的文化勋章,声名远振。

川端康成一生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其中不乏优秀之作,如创作集《情感的装饰》、短篇小说《水晶幻想》、《禽兽》、中篇小说《山之音》、《睡美人》等。

1968年,川端康成凭借《雪国》、《千只鹤》、《古都》,摘取了当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

银屏再现影片《伊豆舞娘》根据曰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由山口百惠、三浦友和联袂主演。

影片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讲述了“我”的一段经历。

“我”因为人生孤寂,独自去伊豆旅行,途中遇上一伙江湖艺人,便与他们结伴而行。

艺人们心地善良,性情纯朴,让我感到了人生的温暖。

尤其是那个天真、烂漫、可爱的小舞女,她让我产生了无限美好的浪漫联想,萌发出一种朦胧的恋情。

川端康成及其作品简介资料

川端康成及其作品简介资料

“新感觉派”
• 川端康成主张: 新感觉派 作家要采取一种不同于以往 的思维方法。[1]

以前是把眼睛和蔷薇作
为两个东西分开写的,写为
“我的眼睛看到了红蔷薇”
。他则把眼睛和蔷薇合为一
体,写成“我的眼睛就是红
蔷薇”。
“孤儿习性”
• 孤儿体验,内向的性格,畸形的家 境,寂寞的生活,给川端留下了永 远挥不去的人生虚幻感。
பைடு நூலகம்
• 叶子是精神的、 非现实的美,则 始终是不可企及 的,最终还是归 于虚空。作者在 这里表达的是人 生无常、灭我为 无、虚无即是解 脱的思想。
《雪国》这部作品在艺术上最为突出的就是抒情 味浓郁,富有诗意,这是由于作家运用多种艺手 法,营造出一种优美的具有日本古典文学的“余
情美”特征的意境。[6]
《古都》在一 幅京都的风俗 画面的背景上 ,描写了一对 孪生姐妹千重 子和苗子悲欢 离合的故事。
《古都》不仅真实的放映 了由于贫富的悬殊所造成 的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的 社会现实,更重要的是在 对比中细腻地表现了两个 人物不同的精神状态和微 妙的感情波澜,而这些又 是与作品关于正在衰败中 的京都的景物的描写水乳 交融般地溶为了一体,突 出变现了传统美,自然美 和人情美的旨趣。[7]
川端文学“余情”之美
•川端康成在文学创作中总是力求以有限的文字表达无 限的意蕴。因此,他对短小的作品情有独钟,只有简 洁的语言和短小的篇章才能为余情提供存在的空间。 •川端康成在创作中有意无意地追求“文已尽而意有余” 的境界:他的小说似乎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戛然而止, 同时,任何一个结尾又都暗含着连接续章的空间,埋 伏着继续发展的可能。包括《千只鹤》,川端康成仍 然说:“至今这部作品也未写完。”“从来没有想过 要写首尾完整的作品。”

日本文学大师川端康成

日本文学大师川端康成

日本文学大师川端康成川端康成(Kawabata Yasunari,1899—1972),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

川端康成,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1972年4月16日在工作室自杀身亡。

川端康成2岁丧父,3岁丧母,7岁祖母亡,15岁时祖父亡,孤儿的遭遇使他的童年抑郁悲凉,也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1920年9月,他进入东京大学英文系,第二年转入国文系。

在大学期间,热心文学事业,积极参加编辑同人杂志《新思潮》(第六届),并在该刊发表短篇小说若干篇,其中《招魂节一景》获得意外好评,打开了他走上文坛的大门。

大学毕业后踏入文坛,成为专业作家。

同年10月,他与横光利一等人共同创办同人杂志《文艺时代》。

1927年5月《文艺时代》停刊后,川端又先后参加了《近代生活》杂志、十三人俱乐部和《文学》杂志的活动。

1935年1月,担任文艺春秋社创设芥川奖、直木奖评选委员。

第一次评选,与落选的太宰治之间发生了龃龉。

1月,《雪国》开始分期连载。

3月,《浅草的姐妹》被改编拍成电影《少女时代的三姐妹》(东宝前身PCL电影制片厂出品),并让梅园龙子初次公演。

9月,赴新泻县汤泽收集《雪国》续篇的素材。

12月,近居镰仓,同月,赴上诹访,搜集写作《花之湖》的素材。

是年,发表了《雪国》(1月至翌年12月连载)、《纯粹的声音》(7月)等。

1936年1月,川端康成成为新创刊的《文艺恳话会》的同人,负责编辑了《日本古典文艺与现代文艺》特辑。

1月,前往伊东温泉搜集《花之湖》的创作素材。

2月,原作《谢谢》改编拍成电影《谢谢先生》并首映。

12月,参加刚成立的镰仓笔会(久米正雄会长)。

是年,发表了《意大利之歌》《花之湖》《花的圆舞曲》《芭茅花》《火枕》(《雪国》续章)《夕阳下的少女》《少女开眼)等。

1968年川端康成以《雪国》一书因其“以敏锐的感受及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川端康成名词解释

川端康成名词解释

川端康成名词解释川端康成是日本现当代著名小说家,也是亚洲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性,深刻地反映了日本社会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一、生平经历川端康成,本名川端康一,1899年6月14日出生于大阪。

他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外科医生,但在川端康一出生后不久就离世了。

他的母亲也在他很小的时候去世,导致他从小就处于孤独和贫困的环境中。

这些不幸的经历对他的性格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18年,川端康考入东京大学,开始接触文学和哲学。

在大学期间,他开始发表一些诗歌和散文,并逐渐展现出文学才华。

1924年,他从大学毕业,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二、文学作品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种形式。

他的作品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性,深刻地反映了日本社会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川端康成的小说作品以描写人物情感和心理为主,他的描写细腻、真实,充满了诗意。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雪国》、《古都》和《千只鹤》等。

《雪国》描写了一个不幸的爱情故事,表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悲哀;《古都》描写了一对失散多年的孪生姐妹之间的情感纠葛,表现了家庭和亲情的重要性;《千只鹤》则描写了一个茶道世家的兴衰变迁,表现了日本传统文化的精髓。

除了小说作品之外,川端康成的散文作品也非常出色。

他的散文作品以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为主,他的描写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性。

其中最著名的散文作品包括《我在美丽的日本》、《伊豆的舞女》和《故都》等。

《我在美丽的日本》描写了日本的自然景观和传统文化,表现了作者对日本文化的热爱;《伊豆的舞女》描写了一个年轻舞女和一个青年之间的情感故事,表现了人性的美好和复杂;《故都》则描写了一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变迁,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三、文学成就川端康成是一位文学巨匠,他的作品深刻地影响了日本文学的发展。

川端康成的作品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性,深刻地反映了日本社会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他的作品不仅表现了日本传统文化的精髓,还反映了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

• 物哀 隐忧 • 物哀使日本特有的美学概念,主要表达“同情共 感、优美纤细的吝惜之情”。其中对四时风物的 感念,对世事无常的喟叹,更带有悲伤哀婉的内 涵。在平安朝,他成为贵族日常生活的审美意识 ,也构成日本民族审美思想的基础。所以日本文 学普遍带有悲哀的意蕴,表现出一种悲剧意识。
• 禅宗 虚空 • 佛教禅宗提倡“本心即佛”,不求出家,但重内 在修行,认为外界的一切都是虚幻,只有内心的 宁静与宇宙融为一体才是人生的永恒。同时认为 ,人人生无常,只有死亡才是生命的解散,只有 死亡,才能达到涅磐。
我在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里看到的是哲学,是宗教。川端康成曾经坦 言,他从不把佛教的经典“当做宗教教条来看,而是作为文学的幻想 来尊崇”,这就意味着,川端康成的文学自觉地负载着哲学与宗教的 使命,体现了对于人生的察看与审视。
1968年“由于他高超的叙 事性作品以非凡的敏锐表现
了日本人精神的物质”而获
诺贝尔文学奖。1972年4月 16日川端康成突然采取含煤 气管自杀的形式离开了人世。
死就是最高的艺术,死就是生。

1968年12月10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诺贝尔文 学奖授奖仪式上,川端康成作为获奖人所作的演讲“日本 的美与我”,已在无意之中表明:川端康成的一生,是发 掘“日本美”的一生;川端康成的文学活动,一直都在毫 不懈怠地表现着“日本的美”。
川端康成
日本新感觉派作家。1899 年6月14日生于大阪,代表 作有《伊豆的舞女》、《雪 三岛自杀之后17个月 川端康成也选择含煤气管自杀,未留下只字遗书。两 人相继自杀留给了后人无数的疑问。 但他早在1962年就说过:“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 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国》、《千只鹤》等。
• 川端康成幼年丧父母、祖母,由外祖父、舅父抚养,在孤 独中长大。他的一生都徘徊在深刻的无法克服的忧郁和悲 哀中,人生的虚幻感和对死亡的恐惧感不断涌现在他的意 识里,最终以自杀(尽管他在随笔《临终的眼》中写道: “无论怎样厌世,自杀不是开悟的办法,不管德行多高, 自杀的人想要到达圣境也是遥远的)的方式结束了生命。 川作为日本“新感觉派”的中坚作家,作品有“高超的技 巧”(诺贝尔颁奖语),其中,深层心理学的原理渗透到 大量作品的创作,这种深层心理学除了西方弗洛伊德的精 神分析法、乔伊斯的意识流外,还有东方的精神主义—— 禅。

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

二、创作时期
早期: 《十六岁的日记》《参加葬礼的名人》
记录作家自己早年坎坷的人生经历
《浅草红团》《伊豆的舞女》
描绘生活在底层的妇女,包括艺妓、 女艺人、女侍者凄惨的生活境况
中期:以下层妇女及其生活命运为主题
《雪国》 “日本文学中不可多 得的神品”
“精纯的珠玉之作”
“堪称绝唱"
后期
创作多样化 创作思想呈现不同的倾向性
主要作品:《舞姬》 《千只鹤》 《名人》 《古都》
三、掌篇小说
(一)小说内容
1.描写自己孤儿时期的生活和初恋的失 意,集中表露其孤寂的心灵和悲哀的 情绪。 如:《拾骨》、《向阳》、《母亲》 《走向火海》、《雨伞》
2.描写童工、劳工、女艺人、乞丐、穷学生 等渺小人物的悲苦生活,表现对下层人物 的同情和哀怜。 如:《玻璃》、《海》、《结发》、《 母亲的眼睛》、《偷茱萸菜的人》
3.描写男女爱情,尤其是描写少男少女之间 的纯情。 如:《树上》、《秋雨》、《少男、少女 和板车》
(二)小说特色
1.意境美 2.人物感情富有美的内涵
3.语言精练
川端康成(1899—1972)
一、生平
“参加葬礼的名人” “新感觉派”的创办者“自杀而无遗书,是最
文学流派 。 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好不过的了。无言的 死,就是无限的活。” 1.新感觉派: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第一个现代主义

2.主张:主观即真实,文艺即表现自我; 以感性至上来否定理性; 1968年,《雪国》、《古都》、《千鹤》 表现与感觉即文艺之内容, 无言的死 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感觉是表现的方式

川端康成名词解释

川端康成名词解释

川端康成名词解释一、川端康成的生平简介川端康成(1899年-1972年)是日本著名作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人。

他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精致的笔触而闻名于世,作品涵盖小说、短篇小说、散文等多个领域。

川端康成于1899年出生在日本长崎县一个富裕家庭。

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展示了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并开始创作自己的短篇小说。

1920年代初期,他前往东京大学就读文学专业,并开始积极参与文坛活动。

他以其才华横溢和对现实主义文学的追求而受到瞩目。

二、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品1.《雪国》《雪国》是川端康成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之一。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男人与一位在偏远山区度假村中度过冬季的女人之间悲剧性爱情的故事。

小说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内心的孤独。

2.《伊豆的舞女》《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另一部广受好评的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讲述了一个年轻学生在伊豆旅行期间与一位舞女之间发展起来的特殊关系。

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心理变化和对社会道德观念冲击的描写,深入探讨了爱情、欲望、道德等主题。

3.《千羽鹤》《千羽鹤》是川端康成最为人熟知的短篇小说之一。

故事讲述了一个少年为了治愈身患重病妹妹而不懈努力折千纸鹤,并最终实现奇迹般愿望的动人故事。

这个作品以其温暖感人、富有希望和勇气的情节而深受读者喜爱。

三、川端康成对日本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影响川端康成的作品不仅在日本文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世界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人性、爱情等主题的深入思考,开创了新的文学风格。

川端康成的作品注重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通过细腻的语言和形象描写,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深度。

他对细节的关注和对情感交织的描写使得他的作品更加真实而动人。

此外,川端康成还将东方文化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受到欧洲现代主义作家如卡夫卡、普鲁斯特等影响,将意识流和梦幻现实主义等技巧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

川端康成及其作品简介

川端康成及其作品简介
川か わ 端ば た や 康す な り 成
—— 心 灵 的 写 手
川端康成
(1899.6.14—1972.4.16) •1901年,2岁。父亲因肺结核病去世。 •1902年,3岁。母亲染肺结核病去世。 后跟随祖父,祖母生活。 •1909年,10岁。姐姐芳子因热病去世。 未能参加姐姐葬礼。 •1914年,15岁。祖父去世。 从此成为孤儿。 •1968年10月17日,69岁。以《雪国》 《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个 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东方作家。 •1972年4月16日,73岁。在荣获诺贝 尔文学奖三年之后,川端康成在玛丽娜 公寓的工作室里含煤气管自杀,没有留 下只字遗书。
• 叶子是精神的、 非现实的美,则 始终是不可企及 的,最终还是归 于虚空。作者在 这里表达的是人 生无常、灭我为 无、虚无即是解 脱的思想。
《雪国》这部作品在艺术上最为突出的就是抒情 味浓郁,富有诗意,这是由于作家运用多种艺手 法,营造出一种优美的具有日本古典文学的“余 情美”特征的意境。[6]
• 两个倩窦初开的男女之间那种似有似无、 若隐若现的爱情,犹如一曲悠扬飘渺的乐 曲,形成了如诗如画的意境。
• 那真是一幕清清淡淡 、影影绰绰的寻觅, 充满强烈的抒情色彩 。川端康成继承了日 本传统文学中的缠绵 悱恻的哀怨情调,借 旅途漂泊、萍水相逢 中的男女之情抒发了 人生的无常感。
川端式“佛典”文学特征
诺贝尔荣耀
• “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
巧,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 。 “标举新感觉,写出传统美
”,以浓郁的日本传统文化为氛
围,小说贯穿始终有一种淡淡的
忧伤与凄凉的美丽 ,把以“物
哀”为代表的“余情美”的文学 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 端 康 成 个 人 简 介

早期多以下层女性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写她 们的纯洁和不幸。后期一些作品写了近亲之间、 甚至老人的变态情爱心理,手法纯熟,浑然天 成。 成名作小说《伊豆的舞女》(1926)描写一 个高中生‚我‛和流浪人的感伤及不幸生活。 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 鹤》等。 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亦是首位获得该奖 项的日本作家。 1972年4月16日在工作室自杀身亡。已有多部 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
评 价 川 端 康 成
肆 《雪国》
是川端康成最高代表作,其间描绘的虚无之美、 洁净之美与悲哀之美达到极致,令人怦然心动,又 惆怅不已。 故事由驶往雪国的列车开始,窗外不停掠过的暮 景,映着玻璃上照出的少女的双眸,扑朔迷离。舞 蹈艺术研究者岛村前后三次前往白雪皑皑的北国山 村,与当地的艺伎驹子,以及萍水相逢的少女叶子, 陷入爱恋纠葛,簌簌落下的雪掩盖了一切爱与徒 劳……
川 端 康 成 个 别 作 品 赏 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听说川端康成,是因为诺奖和《伊豆的舞女》,而把川 端康成记在脑子里,却是因为《睡美人》。 记得那时候我还是个迷恋越前龙马、流川枫的傻姑娘, 因为喜欢日本的动漫,爱屋及乌的看了不少日本的小说。在 我的印象中,日本小说的风格一直都是那种淡淡的风格,像 是春日午后的晴天或者是暗恋却不说口的那种温暖——《伊 豆的舞女》也是那种云淡风轻的爱情。 那时候的我看见小说里面男女主角亲个嘴还要脸红心跳 上半天,所以当我看到《睡美人》这种老头子猥亵昏迷少女 的戏码时,是完完全全的惊呆了,这样的剧情搭配这样一个 童话般的书名还真是有种说不出的违和感!出于新奇和某种 我认为是青春期的萌动之类的情绪,我把这本‚禁书‛推荐 给了班里的同学们,于是川端康成就被我宣传成了一个写小 黄书的猥琐老头子,没准就跟书里的那些变态老头一样。
我 眼 中 的 的 川 端 康 成
谢谢观赏
川端康成
壹 贰 叁 肆 伍
川端康成个人简介
川端康成主要作品 评价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个别作品赏析 我眼中的的川端康成
壹 川 端 康 成 个 人 简 介

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 他一生漂泊无着,心情苦闷忧郁,逐渐形成了 感伤与孤独的性格,这种内心的痛苦与悲哀成为 后来川端康成文学的阴影很深的底色。 在东京大学国文专业学习时,参与复刊《新思 潮》(第6 次)杂志。 1924年毕业。同年和横光利一《不是代》杂志, 后成为由此诞生的新感觉派的中心人物之一。 新感觉派衰落后,参加新兴艺术派和新心理主 义文学运动,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 长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 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
叁 三岛由纪夫评论川端康成:
‚生于日本的艺术家,被迫对日本文化不断 地进行批判,从东西方文化的混淆中清理出真正 属于自己风土和本能的东西,只有在这方面取得 切实成果的人才是成功的。当然,由于我们是日 本人,我们所创造的艺术形象,越是贴近日本, 成功的可能性越大。这不能单纯地用回归日本、 回归东洋来说明,因为这与每个作家的本能和禀 赋有关。凡是想贴近西洋的,大多不能取得成 功。‛( 《川端康成的东洋与西洋》 )
评 价 川 端 康 成

瑞典皇家文学院常务理事、诺贝尔文学 奖评选委员会主席安德斯〃奥斯特林致 授奖辞,突出地强调:
‚川端先生明显地受到欧洲近代现实主义 的影响,但是,川端先生也明确地显示出这种 倾向:他忠实地立足于日本的古典文学,维护 并继承了纯粹的日本传统的文学模式。在川端 先生的叙事技巧里,可以发现一种具有纤细韵 味的诗意。‛‚川端康成先生的获奖,有两点 重要意义。其一,川端先生以卓越的艺术手法, 表现了道德性与伦理性的文化意识;其二,在 架设东方与西方的精神桥梁上做出了贡献。‛
川 端 康 成 个 人 简 介
贰 《椿》 《十六岁日记》 《名人》 《高原》 《伊豆之旅》 《伊豆舞娘》 1926年 《浅草红团》 1929年~1930年 《水晶幻想》 1931年 《舞姬》 《雪国》 1935年~1937年 《千只鹤》1949年~1951年 《山之音》 1949年~1954年 《古都》 1961年~1962年 川 端 康 成 主 要 作 品
评 价 川 端 康 成
叁 川端康成在《夕照的原野》一文中这样 叙述自己的心情:
‚荣誉和地位是个障碍。过分的怀才不遇,
会使艺术家意志薄弱,脆弱得吃不了苦,甚至 连才能也发挥不了。反过来,声誉又能成为影 响发挥才能的根源,如果一辈子保持‘名誉市民’ 资格的话,那么心情就更沉重了。我希望从所 有名誉中摆脱出来,让我自由。‛
我 眼 中 的 的 川 端 康 成

那时的我,几乎是忘记了《伊豆的舞女》存在了。 现在想想,不由觉得好笑,那时候的我们呀,还真是逮 到什么跟性有关的话题都要讥笑嘲讽一下呢。 后来年纪大了,接触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多,就连《源氏 物语》都闲来无事翻过几页,算是对日本的了解又多了一些, 才意识到以前自己一直都没有看懂的一些东西。 睡美人中的那些老头子们享受的到底是什么呢?真的是 以前的我认为的那种肉欲么?或者是他们不可能再拥有的幼 嫩的肌肤、鲜活的生命力?无法获得已经拥有过的青春,悲 叹可怕的衰老,只能用这么变态的方法去感受青春的活力么? 姑娘们一直是睡着的,那个可怕又可怜的老人一个人活 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都是孤独而寂寞的,这种畸形的描写 是一种骨子里的空洞。以前看这篇小说是猎奇,觉得变态, 但是如今却觉得其实是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去逝去青春的叹 息,我们对过去的只能无能为力,只能继续热爱这个肮脏又 美好的世界吧!
川 端 康 成 个 别 作 品 赏 析
肆 《伊豆的舞女》
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是一篇自传性质 的杰出的短篇小说,在各国读者中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作品描写了一段经典的日式爱情:‚我‛是 一个孤儿出身的青年学生,在伊豆孤身旅行, 邂逅了天真无邪而又别具风情的年少舞女。在 孤寂忧郁的心灵中,在似恋非恋的爱慕中,在 伊豆的青山秀水和‚我‛的迷离的情思中,一 段令‚我‛终身难忘的爱情故事淡淡地演绎着。 从十四岁的舞伎抹着古色胭脂红的眼影出场, 到她满心失落随船送别心上人,眼望着客船渐 行渐远,一段纯洁的感情被作者娓娓道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