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理论学习及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心得
2023年思政课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示例
2023年思政课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示例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而办好思政课,离不开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点要求: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
经过十五天的培训,我们不断提高这六方面的素养,努力让自己成为高素质专业化的思政课教师。
一、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政课要解决学生理想信念问题,要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
这不仅要靠教师讲,更要通过教师的灵魂去撼动学生的灵魂。
因此,思政教师只有在心中扎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的根,在心中怀有家国情怀,在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装着学生,在心中保持对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执着追求,才有可能在学生的心中开花结果。
重走革命之路,重温革命历史,是厚植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的有效途径。
培训期间,我们去到辛亥革命纪念馆、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和顺德清晖园进行实地现场学习。
在辛亥革命纪念馆,我们回顾了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历史过程,深入了解了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推翻清朝政府、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的过程,深入感悟了辛亥革命所留下来的爱国精神、革命精神、民主精神、牺牲精神、奋斗精神、协作精神等精神遗产。
在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我们在数控联动全息幻像、三折幕虚实结合全息影像等现代科技的加持下,通过观看珍贵文物藏品和听取讲解员的详细讲解,深入了解中共三大召开的历史背景、会议过程、成果、影响与贡献以及代表理想的升华,深入感悟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以及革命信仰的力量。
在顺德清晖园,我们观赏岭南庭院的古朴清幽、绿树掩映、亭台飞檐、雕镂绘饰,感受清晖园所承载的岭南特有的地方文化,感悟家风传承与教育的重要性,树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探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点。
2023红色教育学习培训心得体会7篇
2023红色教育学习培训心得体会7篇2023红色教育学习培训心得体会7篇2023红色教育学习培训心得体会(篇1)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学习活动。
我们参观林峰故居革命基地教育基地。
仰望革命纪念碑,重温革命先烈的伟大成就,全身心地融入红色文化,学习了很多,收获了很多。
接下来,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我这次学习的一些经验和感受。
第一,要学会革命先辈坚定理想信念,忠于党的事业。
社会主义江山来之不易,无数革命先烈坚定共产主文理想信念,无数革命先烈忠于党的事业,飞无数革命先烈不怕流血牺牲,敢于夺取胜利。
我们要像林枫等革命先辈辈那样忠于党的事业,在实践中把这种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中,落实到我们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地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确保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建设的社会主义江山千秋万代永远不会变色。
第二,要学习革命先辈不怕困难,顽强奋斗的革命精神。
中国革命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开展。
然而,广大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畏艰难,团结一致,以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我们要学会革命先辈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畏艰难,勇于开拓,善于创新,全面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这样才能体现我们党组织的先进性。
第三,要学会革命先辈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我们党辛苦奋斗创业,辛苦奋斗成长,成就伟业。
没有艰苦的奋斗,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历史、改革开放的历史是艰苦奋斗的历史。
历史和现实多次表明,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支持的民族,没有难以自立的艰苦奋斗精神支持的国家,没有难以发展进步的艰苦奋斗精神支持的政党,很难繁荣今天,面对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面对幸福的生活,我们必须记住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交换的幸福生活,面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我们必须怀念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发扬艰苦奋斗、追求现实的精神,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
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的研究
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的研究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历经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所形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立德树人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重要目标,非常有必要通过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主阵地,融入红色文化,同时让其他教育活动与思政课程建设形成协同效应,构筑红色文化实践教学的立体模式,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让思政教育根植于中国共产党人血脉的红色基因,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让红色精神血脉不断赓续。
红色文化的思政教育价值红色文化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历经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所形成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历史文化内涵。
运用红色文化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努力提高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红色文化的融合,不仅能丰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内容、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还能提升学校“立德树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思政教育发展中融合红色文化,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有利于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增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强大学生精神动力和思想根基,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思想政治学科和红色文化融合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更能促进学生在活动实践中探索出更多的道理,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同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这无论是对于红色文化的发展,还是对于学生思想和道德成长,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红色文化的思政教育实现途径(一)凸显红色特性,加强工作机制学校要通过思想政治学科教育主阵地,培育学生红色情怀,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始终将其作为学校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并成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
为使学校的红色文化教育工作有的放矢,落到实处,学校可以建立红色文化和思想政治学科融合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一个中心三条主线”的教育网络。
2024年学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心得体会(4篇)
2024年学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心得体会思想政治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在我国高等院校的性质、任务与特点中得到了明确体现。
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国家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摇篮,在“科教兴国”战略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所培育的学子,乃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他们需兼具建设物质文明所需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构建精神文明所需的优秀思想道德及文化素质。
而这一切的基石,均植根于高等院校所实施的精神文明教育、熏陶及锻炼之中。
因此,高等院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更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关于如何有效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致力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它深刻体现了学科的本质要求。
在此过程中,我们应紧密结合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强化思想政治理论学科的整体建设,包括学科、课程、教材及教师队伍的完善。
紧密关联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以及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将知识的传授与思想教育相融合,特别是在授课中,要注重将正确的三观教育与学生的职业观、道德观相结合,为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需以高度的责任感,通过言传身教,以自身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及人格,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进而促进其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与活动期间,采取主题、专题教育等形式,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为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理论知识素养,我们应积极探索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具体而言,可借助建党周年、重要会议等契机,将党的重要思想理论融入专题教育之中,加强革命传统与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培育其爱国、爱党、爱校的情感。
邀请思政教学专家举办讲座,分析国际形势与复杂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与敏锐的政治意识。
关于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思考
关于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思考
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成为教育界的新话题。
红色文化资源是指源自中国革命历史的文化产物,深植在中国国民心中的红色情怀。
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在学习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也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要实现上述目标,首先,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文化背景和学习特点,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来展开教学,力求使红色文化资源与学生学习兴趣相结合,使学生认真学习,加深印象。
其次,教师应该让学生体会红色文化资源中的英雄事迹,从中学习到实践、创新、奉献精神。
最后,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历史精神,完成学习任务。
总而言之,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的教学,有助于推动学生在学习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也有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讲稿体会
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讲稿体会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将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对于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重要意义。
这就需要我们着眼于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文化传承发展规律,循序渐进、有机衔接、系统优化,积极发挥高校对中小学的牵引与指导作用,通过活动、环境、传媒等多种载体,构筑起螺旋式上升、整体式贯通的工作路径。
基础载体一一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教学。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石与载体,学校要发挥好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
一是要发挥红色文化在思政课程中的显性作用。
思政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
将思政课作为青少年理解、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方式,既有利于推动红色文化的大众化、普及化,又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实效性。
二是要发挥红色文化在实践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可以深入挖掘本地红色资源,走进博物馆、纪念馆、革命遗址,打造具有本地红色文化特征的教学内容,着力推进实践教学的形式灵活化、内容特色化。
看得到、摸得着的数据资料、图片影集、文字解说等,不仅能够使红色文化的传播更具真实性、说服力,而且也会使学生在更加直观的感受中加深对教育内容的内涵式理解。
三是要发挥红色文化在课程思政中的隐性作用。
可以结合不同课程内容,根据不同学段教学对象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将红色文化悄然融入教育活动。
通过柔和、隐蔽、间接的作用方式,消除学生对“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和内容,也使学生主动、愉悦地接受红色文化的浸润。
关键载体一一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生活。
青少年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校园环境与文化氛围的影响尤为重要。
一是以红色基因绘就校园文化鲜明底色。
大中小学可以依托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广泛性、趣味性等特征,以系统性思维设计红色文化在大中小学的分层次、渐进式继承与传播。
思政教师爱国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思政教师,我深感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其中,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下是我对爱国教育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深刻理解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情感纽带。
作为一名思政教师,我深知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深入学习党史、国史,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历程,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首先,结合教材内容,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如举办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
其次,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辉煌成就,让学生直观感受祖国的强大。
最后,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作为一名思政教师,我深知自身肩负的责任。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
在日常工作中,我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爱国情怀。
同时,我还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作为一名思政教师,我深知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我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首先,深入学习党的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
其次,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
最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得到成长。
五、强化家校合作,共同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为了更好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我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通过举办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传达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形成家校合力,共同推进爱国主义教育。
政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政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作为一名致力于传承和普及政治与历史知识的教育工作者,参加这次政史教师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和成长机会。
通过这段时间的集中培训,我不仅加深了对政治理论和历史知识的理解,也对如何更有效地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有了新的认识。
在此,我愿意分享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
在培训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历史与政治学科的紧密联系。
历史是政治的镜子,而政治则是历史的延伸。
通过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学习和分析,我更加明白了现代政治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让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将历史与政治相结合的重要性,这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政治理论,还能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培训中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讲解对我启发颇深。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在培训中,专家们强调了启发式和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鼓励我们运用案例教学、讨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在探索中思考。
这些新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无疑将有助于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培训期间的实践环节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模拟教学和小组讨论,我有机会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这种经验是非常宝贵的。
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了自己在课程设计、学生引导等方面的不足,并在专家和同行的指导下找到了改进的方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我对如何更好地进行政史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培训还强化了我的终身学习意识。
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指导学生。
培训不仅仅是一次性的知识补充,更是一种持续学习、自我提升的过程。
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政史教师,我应该持续关注政治历史领域的最新动态,不断充实自己,以便将最前沿的知识带给学生。
这次政史教师培训是一次全面提升自我专业素养的机会。
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政治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将这些知识以更有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教师学党史心得体会参考7篇
教师学党史心得体会参考7篇心得体会是反思的机会,让我们更了解自己,当我们的内心有很多的想法要和大家分享的时候,可以写心得体会先整理好思绪,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2024年教师学党史心得体会参考7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4年教师学党史心得体会篇1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再次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史。
这次学习让我从思想到灵魂都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最先进的思想、最伟大的理想和最崇高的事业洗礼。
我的心灵学习党史心得体会也被强烈的震撼了。
通过学习我们党的光辉历程,重温我们党从成立以来,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建立不朽的功勋。
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为一名党员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时时发挥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到:一、业务精一点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光讲大道理不行,没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先锋和模范作用也就显现不出来。
教学中要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入手,进行有效备课模式,放开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充分利用好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奉献多一点做一个优秀的党员,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求奉献比别人多一点。
我们讲奉献,是指为了党的事业、集体利益,不计报酬,不在乎金钱、地位和荣誉,发自内心地去为社会和他人做一些事。
谁能真正做到奉献比别人多一点,谁就能得到大家的承认和肯定,他的先锋模范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同样,作为党员教师要把爱献给学生。
对学生的爱是多方面的,在他们的生活需要我们的关怀,他们的学习需要我们去关心,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我们去帮他们克服,对学生的关爱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去做,就一定会成为学生的心目中的好老师。
总之,作为党员教师,要发挥先锋和模范作用,就要在业务上能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业务比别人精一点,工作效果比别人高一点,贡献也就会多一点、大一点。
2023年思政课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2篇)
2023年思政课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2篇)思政课培训心得体会篇19月18日下午17时,我们河南省思政专题直播课活动如期进行。
此次活动采用线上播出的形式。
我作为我们学校一名的思政课教师,也很有幸能听到这样震撼心灵的大课。
直播期间,我认真聆听,对重点要点,仔细记录,直播结束,我的收获很多。
通过聆听几位老师的《防汛救灾专题思政课》,让我更深刻地理解在党的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更加深刻地认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上下同心者胜。
同舟共济着者赢的精神力量,让我更加坚信,我们一定能够看到灾情之后重建的美丽与精彩。
应对突如其来的洪灾,无数国人逆行而上。
许许多多医护人员千里迢迢来到河南,帮忙全省人民一齐度过这难关!每一个时代都有不一样的英雄,有人在寒冷的冬日里把整箱的口罩送到警察局,却转身离开,有人在战斗一线救死扶伤,迎难而上,有人时时刻刻陪在患者身旁,甚至奉献出了生命,有人献出了自我的一点点力量,奉献出了自我的一份爱心。
他们亦是英雄。
一个字,一盏灯,一份心,一种情。
这些感人肺腑的英雄和事迹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素材。
课堂中于逸飞、李睿等感人事迹的再现,深深震撼我们内心深处,也让作为思政课教师的我深刻认识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要用行动,以执笔之手谱写初心使命之主旋律。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作为学校的思政课教师,但我一定会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寓情于课,寓德于课,寓教于课,让学生喜欢思政教育,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教育学生做有骨气、有志气、有底气的新时代中国少年,立志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思政课培训心得体会篇28月30日上午我校组织观看了以“感党恩、跟党走,深入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主题的秋季开学思政第一课暨大中小学思政课集体备课活动。
《开学第一课》不仅让我们了解祖国的发展历史,同时也激励了我们,让我们未来教学更具方向与动力。
贵州省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心得体会
贵州省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心得体会我在前几年曾多次来贵州省铜仁市参观这个地方,开始尚还觉得搞得不错。
我个人认为:历史上的周逸群同志,作为贵州铜仁历史上的一个代表人物,是无可非议的。
难得可贵的是:在旧社会里,像他这样的\者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并始终不放下手中保卫胜利果实的枪——永远紧跟着为国为民的共产党走\道路,为解放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是最为感到佩服的。
而对于1949年“百万雄师过长江”——南下的解放军大部队,我其实认为他们并不值得夸耀——因为这是“以强胜强”或“以强胜弱”的数百万南下的人民解放军,天天打“顺风胜仗”的结果——这样的场景就很像一群渡过江来的Ⅱ,在疯狂的追打几个小偷一样——1949年南下的解放军认真的打仗或者乱打仗都打得赢。
有什么值得夸耀…..而在1927年的红军时期,能够在中共早期创业阶段,即天天几乎赤手空拳的“以弱胜强”、“以一挡百”打赢敌人,并放手建立为劳苦大众的政权,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关心群众的生活,就极为难得可贵了——这才是真正令人佩服的白手起家、为国为民的大英雄啊!在20_年春,我和同事去铜仁市龙井巷参观烈士的故居,那儿的房屋、院落、鱼塘、植株等布置得相当整洁,有些像苏州园林的味道。
在展厅的墙上挂满了烈士的生平简历、相片、油画场景、旧书报、行军作战地图、中国工农红军使用过的大刀、长矛、枪炮、红军袖标、边币、怀表等珍贵的文物,让人大开眼界。
最使人更为感到珍惜的是:周逸群年轻时曾用过的一套雕龙画凤的古典双人床——像这样的“古典大床”,本人除了在中国北京的故宫内曾见过一套外,并未在其它博物馆见过相同的大床,这即是“物以稀为贵”啊!这样的陈列品布置,有许多与西安市的“张学良公馆”博物馆差不多,都搞得很好。
而在20_年的2月初,我从湖南怀化车站乘列车到达贵州铜仁,又去参观了周逸群在龙井巷的故居时,结果大为失望——放在里面的烈士简历、油画、作战地图、大刀、长矛、枪炮、袖标、边币等\教育文物,像被“抄家洗劫”一样的统统不见了,仅仅只留下了一大套“桐油木板屋”似的黔东民居......原来放置文物的地方,统统变成了一部分不知从哪儿找的一些司空见惯的旧木床、旧木椅、旧木头脸盆架子等“大路货”——还美其名日说是“还原”了周逸群在年青居家时的“真实房间布置”呢?!老天爷啊!你看看吧——这样的陈列布置在贵州省铜仁市的农村居民家中,随便都可以找到几个与周逸群故居差不多的房间布置场景。
红色文化思政课心得体会800字
红色文化思政课心得体会在参加红色文化思政课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和感悟。
红色文化思政课是一种传承红色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培养和引导学生立正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课程。
在课堂上,老师们生动地讲述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魅力。
首先,通过红色文化思政课,我认识到了敬业奉献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老师们用生动的实例向我们介绍了革命先烈们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
他们不畏艰险,甘于奉献,无私无畏地为了信仰和理想而奋斗。
这让我深刻明白,只有用一颗赤诚的心,才能拥有无限的力量,做出一番伟大的事业。
其次,红色文化思政课也让我认识到了团结合作的力量。
在课堂上,我们了解到革命先烈们因为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才能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每个人都是平凡的,但是在团结合作的力量下可以创造出非凡的成就。
这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朋友和同事,懂得了相互帮助、团结奋斗的重要性。
更重要的是,红色文化思政课让我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革命先烈们以生命诠释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无私奉献,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牢记这份责任和使命,努力学习,克服困难,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
总的来说,红色文化思政课给予了我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通过学习红色文化,我不仅了解了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更懂得了团结合作、敬业奉献的重要性,明白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未来,我会将这些宝贵的思想理念贯彻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用实际行动践行红色文化的价值观,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愿我们永远铭记红色文化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红色文化与思政课程征文
红色文化与思政课程征文【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教育要更加注重思想和道德的引导,在保障学生基础文化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社会观,这对于学生的个人素质而言十分重要。
红色文化对于我国年轻人的影响非常之深。
我国当前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年轻力量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要从教育入手,利用红色文化的宣扬,不断感染当下的年轻人,有利于学生思想的构建和政治观念的形成。
在当下的教育中,需要将红色文化融合在思政教育当中,以提高教学的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红色文化;思政教育;教学研究红色文化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是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趋势。
利用红色文化提升教育价值,不仅能够完善教学的内容,也能让学生在其中受益匪浅。
红色文化主要是以红色文化精神作为基础,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荣誉感。
另外,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进行适当的引导,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构建正确的道德观和社会观,以达到教书育人的核心目的。
一、红色文化的思政教育价值(一)树立标杆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历史文化内涵。
所以,在当下的思政教育发展中,首先要利用红色文化,树立学生前进的标杆,增强学生对于民族的认知,强大民族力量。
其次,红色文化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面对困难、面对挫折,依然可以坚持自我,不断努力,突破困难。
(二)正确引导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是当下发展的流行趋势。
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将红色文化与现代化的教学进行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红色文化的影响下,学生的思想得到了正确的引导,民族精神的培养在当代的教育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教育发展的核心在于强化我国新生代人群,引导新一代的年轻人走向正确的道路,这样才能够全面提升国民素质。
例如,在当下的思政教育过程中,利用红色文化精神来感染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面对挫折时,不抱怨、不放弃,努力提升自我,实现个人价值。
思政教师红色教育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思政教师,我有幸参与了红色教育专题培训活动,深入学习了红色革命文化,深刻体会到了红色精神的伟大力量。
此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红色教育的心得体会。
首先,红色教育让我深刻认识到了革命先辈的伟大。
在培训过程中,我参观了革命纪念馆,仔细学习了党中央在各个历史阶段的革命文献,了解了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巨大牺牲。
这些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他们的精神品质和崇高风范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信念。
其次,红色教育让我明白了思政课的重要意义。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
通过红色教育,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思政课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
作为思政教师,我们要把红色精神融入课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从而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再次,红色教育让我学会了如何创新教学方法。
在培训中,我观摩了优秀思政教师的示范课,学习了他们如何将红色故事、红色歌曲、红色电影等融入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
这让我意识到,思政课教学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红色教育还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在培训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红色资源的挖掘不够深入,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等。
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思政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
总之,红色教育让我受益良多。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思政教师。
具体来说,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 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了解红色历史的同时,感受红色精神的魅力。
红色文化与思政课程论文
红色文化与思政课程论文引言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形成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化。
思政课程是中国高等教育中重要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本论文将探讨红色文化对思政课程的重要意义,并探讨如何在思政课程中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的精神。
红色文化的意义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形成的富有时代特征的文化,它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价值观念。
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是追求真理、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这些价值观念与思政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是高度契合的。
通过学习和传承红色文化,学生可以从中汲取正能量,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红色文化对思政课程的启示弘扬真理追求精神红色文化强调追求真理的精神,思政课程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注重思辨能力的培养,教授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帮助学生认识到真理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红色文化倡导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思政课程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问题,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并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对红色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培养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红色文化倡导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思政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通过学习红色文化的事例和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向上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帮助他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
思政课程中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的方法引入红色文化的经典著作和案例思政课程可以引入一些红色文化的经典著作和案例,如《红岩》、《红星照耀中国》,通过学习这些著作和案例,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红色文化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激发他们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开设红色文化的专题讲座和研讨会思政课程可以开设红色文化的专题讲座和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和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进行授课和探讨,通过专题讲座和研讨会,学生可以更加系统地了解红色文化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并与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大学红色教育思政课心得体会或学习感悟5篇
大学红色教育思政课心得体会或学习感悟5篇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大学红色教育思政课心得体会或学习感悟5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大学生以和谐的态度处事,塑造自尊自信、自律自强的积极向上的品德,推动文明、民主、富强、和谐社会形态的形成。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大学红色教育思政课心得体会或学习感悟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大学红色教育思政课心得体会或学习感悟一如果时间是一册书卷,那么这些痕迹就是这书卷上的一纸墨香;如果时间是幽远的夜空,那么这些痕迹就是流星划过的美丽的弧线。
而我对连州的痕迹虽是湿漉漉的记忆,却是暖暖的、红色的回忆。
罗定市中部偏西,距罗城27公里,总面积125。
4平方公里,总人口54746人……这是互联网上搜索可得的资料,然而古人早就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对连州这种挥洒不去的特殊情感,是源于我的三次造访连州所留下深刻的痕迹。
那年单位党总支响应号召组织的“红色之旅”,连州便是其中的一站。
作为我市的革命传统根据地——连州战斗纪念公园当然是要去的。
汽车带着我们的心情沿着怡人的乡村道路一路呼啸而过,路两旁的景色清新自然,连空气中仿佛都浓郁着奇异的芬芳。
是的,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繁荣的时代,一个喧闹的时代,我们一不小心就驱车复驱马,被拐带进名利场中,陷入欲望的误区。
汽车终于到达目的地,我们的心情亦益发自在,那是一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愉悦;那是一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写意;那更是一种拾级而上,天空却下起了蒙蒙细雨,心情自然也随着周围的环境肃穆起来。
“雨脚如麻未断绝”,那雨仿似要考验我们的诚心,也似要洗涤我们的浮躁,潇潇洒洒、密密麻麻。
瞻仰、朝拜、参观,趁着雨势的减弱,我们一行人匆匆结束这次心灵之旅。
结缘连州,战斗公园成为了不可磨灭的记忆,是这里,让我对罗定的革命传统有了初步认识,尽管步履匆匆,尽管时间流逝,却在心灵一角留下痕迹。
带着全年级师生到连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战斗公园,是我第二次到这里。
教育强国教师思政课心得感想10篇范文模板
教育强国教师思政课心得感想10篇范文模板教育强国教师思政课心得感想【通用10篇】教育强国教师思政课心得感想怎样写呢?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
下面是精心收集的关于教育强国教师思政课心得感想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
教育强国教师思政课心得感想【篇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广大党员教师,要积极响应号召,全面贯彻落实“教育强国”新要求,时刻牢记初心使命,厚植深厚教育情怀,在时代新征程上,奋力谱好信念曲、奉献曲、奋进曲,让教育强国奏响时代“最强音”,全面助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走深走实。
谱好“信念曲”,让“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强国奏响“最强音”。
教育强不强,关键是看能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党员教师要牢记教书育人的初心使命,树立远大理想抱负,在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明理增信强志,从伟大的建党精神中获得启发、激发信仰、增强信念,自觉用__培根铸魂、启迪润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带头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带头讲好中国故事,厚植爱党爱国情怀,教育引导学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让“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铿锵誓言发出时代“最强音”,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国之栋梁”。
奏响“奉献曲”,让“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教育强国奏响“最强音”。
奉献是共产党人的优良品质,是教育强国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教师必备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追求。
有“燃灯校长”张桂梅、“百岁教书匠”陈琳、“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扁担校长”张玉滚等一大批躬耕讲坛、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的人民教师,平凡的背后是大爱无疆的教育情怀。
党员教师要向“他们”学习看齐,致敬人民教育家,读懂“扎根教育”背后的“滚烫情怀”,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爱岗敬业、无怨无悔,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姿态教书育人,积极践行“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一片丹心育桃李”的豪壮誓言,争做新时代“四有三者”好教师,用知识传道授业解惑,用真情与生对话交友,铆足“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在平凡中书写伟大,在奉献中诠释担当,做学生筑梦成长的“引路人”“铺路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理论学习及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心得2019年7月30日至8月1日,本人到遵义参加了清镇市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理论学习及红色文化教育培训,认真聆听了党史党建专业教授尹瑞华的精彩讲解,参观了遵义会址、红军烈士陵园、四渡赤水纪念馆、青杠坡、中国女红军纪念馆、苟坝纪念馆等红色纪念地,认真聆听了相关讲解员的讲解教育,通过参观培训,本人的思想觉悟得到进一步提高,对红军长征精神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1933年10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动员近100万国民革命军围剿各 * 控制的农村根据地,并以50万兵力重点进攻中央苏区(中华苏维埃 * 主要控制地区)。
在前四次战役中,由于实施 * 的运动战方针,国民政府军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均以撤退告终。
在第五次战役中,由于 * 失去领导权,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原名秦邦宪)采纳苏联军事顾问李德的建议,放弃过去四次反“围剿”斗争的积极防御方针,将这场战争定性为国共之间的决战,采用军事冒险主义,提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要求红军在根据地之外抵抗国民革命军,决定在 * 之前抢先行动,发动所有红军展开全面进攻,并争取苏维埃在全中国的胜利。
但中央苏区只有10万左右的正规军和数万游击队,在抢先进攻后不久即遭到巨大损失。
这时共产党方面决定进行阵地防御,辅以“短促突击”(短距攻击),意图抵挡国民革命军的前进。
但这个行动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不久,中华苏维埃 * 首府瑞金的北大门广昌陷落,红军死伤一万余人。
红军的最初计划是从南线突破粤军的封锁,到达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
由于当时临时中央的领导者,在指挥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和突围的时候,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且将各种仪器均随军携带,导致行军队伍缓慢。
红军虽然英勇作战,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但是自己也损失惨重,至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时,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出发时的8万余人已经锐减至3万余人。
而且这时* 已判断红军将沿湘桂边境北上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战略意图,调集重兵,企图把中央红军一网打尽。
在这革命的危急关头,在 * 等人的力争下,中央红军改变了原先的战略计划,决定争取主动,向敌人防御薄弱的贵州前进。
12月,红军在占领通道城后,立即进入贵州东部,一举攻克黎平,强渡乌江,把 * 的追剿军甩在乌江以东和以南地区,于1月7日占领黔北重镇遵义城。
遵义会议确立了 * 同志的正确领导。
之后,红军像重新获得了新的生命,他们重振旗鼓,振奋精神, * 军委的指挥下,展开了机动灵活的运动战。
他们转战贵州、四川、云南边界地区,四渡赤水,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歼灭大量敌人。
随后,南渡乌江,佯攻贵阳,分兵黔东,诱出滇军来援。
这时,红军出其不意地向云南疾进,在**附近虚晃一枪,随即于5月初抢渡金沙江。
至此,中央红军摆脱了优势敌军的追堵拦截,粉碎了 * 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之后,由于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红军得到彝族人民的支援,顺利通过大凉山地区。
1935年5月下旬,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人迹罕至的夹金山,在6月14日与先期到达懋功的红军第四军会师。
两军会师后,摆在党和红军面前的首要任务是正确制定统一的红军发展的战略方针。
6月26日召开两河口会议。
会议决定,红军应集中主力向北进攻,以创造川陕甘苏区。
7月上旬,红军连续翻越梦笔山、打鼓山等大雪山,到达四川松潘地区的毛儿盖。
8月上旬,中央决定红一、四方面军混合编队,组成左、右路军经草地北上。
8月下旬,中共中央随右路军跨过草地,先后抵达阿坝和巴西地区。
9月, * 的一再催促下, * 才率领左路军抵达阿坝地区。
之后,他拒绝执行中央北上方针,并要挟中央和右路军南下,甚至企图危害中央。
中央发觉后,为贯彻北上方针,避免红军内部可能发生的冲突,决定率右路军中的红一、三军和军委纵队迅速转移,脱离险境,单独北上,并攻占天险腊子口。
10月间, * 在卓木碉另立伪中央后,率领红四方面军南下,分裂党和红军。
* 和 * 等同 * 的分裂主义进行了严肃的斗争,决定以陕北作为 * 革命的大本营,于10月19日抵达陕甘根据地的吴起镇。
红四方面军南下后,遭到 * 军队的多次围攻袭击,被迫退往西康的甘孜一带,并于1936年7月2日,在此与红二、六军团会师。
在朱德、贺龙、 * 的斗争和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要求下, * 被迫取消伪中央,同意与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于会师后改称红二方面军)继续北上。
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同红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至此,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红军长征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长征是在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反对了 * 的分裂主义,在遵义会议确立以 * 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下取得胜利的。
它充分表现了 * 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这种精神是 * 和她所领导的红军发展壮大的巨大* ,并给了全国人民以巨大 * 。
中国工农红军的三大主力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先后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进行了战略大转移。
长征胜利地跨越了12个省、总行程达2.5万里以上。
虽然失去了南方原有的根据地,损失了很大一部分力量,但是保存和锻炼了 * 和红军的骨干,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正当抗日战争的烽火即将在全国熊熊燃烧起来的时候,这三支主力红军为担负起中国革命的新任务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神圣职责而在西北会师,这无疑是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
正如 * 同志所宣称的那样,“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它预示着中国革命新的局面的开始。
长征用铁的事实表明,用马列主义、 * 思想武装起来的 * 和中国工农红军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无比坚强的生命力,他们是国内外任何反动势力所不可战胜的。
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10日到1936年10月,起点是江西瑞金和福建长汀,经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宁夏、陕西,最终到达陕甘苏区和陕北苏区。
六军团长征从1934年8月到10月,起点是湘赣边界罗霄山脉北段,最终到达鄂西与红3军会师,3军恢复二军团番号,共同创建湘鄂川黔苏区。
七军团长征从1934年9月到11月,起点是中央苏区,终点是闽浙赣苏区。
十军团长征从1934年11月到1935年1月,起点是赣东北,至皖南伏击 * 军王耀武部,遭到白军猛烈反击,伤亡惨重;随后在皖南怀玉山遭到白军围歼,除参谋长粟裕率先头部队突围外,余部全军覆灭。
25军长征从1934年11月到1935年9月,起点是大别山,经湖北、河南、陇东,终点是陕北,与当地红26军、27军合编为15军团。
四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5月到1936年10月,起点是川陕苏区嘉陵江畔,经四川、西康、甘肃、宁夏、陕西,终点是陕甘苏区;其中9军、30军和由中央红军五军团改编的5军组成西路军,在到达陕甘苏区前的宁夏战役中西渡黄河,经宁夏、甘肃、青海,在消灭了总数超过自己的马家军部队的同时,先后于 1936年12月、1937年1月和3月遭到马家军的歼灭性打击,残部于1937年4月到达,是最后一支结束长征的红军部队。
二、六军团长征从1935年11月到1936年10月,起点是湘鄂川黔苏区,经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康,在甘孜与由中央红军九军团改编的32军合编为二方面军后,经甘肃、宁夏,终点是陕甘苏区。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在中革军委博古等 * 实行军事冒险主义、军事保守主义的战略指导下,屡战失利,苏区日益缩小,形势日趋严重。
1934年10月10日夜间,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悄然从瑞金出发,率领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向湘西进发,开始了悲壮而又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
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3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到陕北,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
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共368天,余下来的100天大多都在战斗中渡过。
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
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长征一开始就遇到了最残酷的一仗。
自1930年冬到1933年夏, * 在江西连续发动四次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均告失败。
他接受了过去的教训,改弦更张,放弃了长驱直入的作战方式,调整部署,采取"稳扎狠打,步步为营,修碉筑路,逐步推进"的办法,企图构成包围圈,断绝苏区物资,迫使红军进行阵地战来比力量拼消耗。
对红军来说,屡战屡败的 * 这点伎俩其实算不了什么。
只可惜此时红军已失去了以 * 为首的正确领导,被王明等"左"倾 * 者所把持,红军最终被逼上了远征的道路。
1933年9月下旬, * 调集了100万军队和200余架飞机,对红军各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
他任命顾祝同为北路军总司令,以陈诚为北路军前敌总指挥,率领第三、第六两路军由北向南进攻苏区;同时以重金收买陈济棠为南路军总司令,出兵两个军封锁江西、广东边境。
以所谓政治围攻、文化围攻、经济围攻、交通围攻,配合近百万兵力的军事围攻。
红军由于受王明"左"倾 * 路线 * ,放弃了最拿手的机动灵活的战术,与敌人打阵地战,只能局促回旋于堡垒之间,造成被动之势。
而 * 军队依靠兵力优势,五里一推,十里一进,给苏区增加了不少的困难。
陈诚、薛岳部逐渐占领了广昌、兴国等地,迫使红军退至白水、头陂构筑工事。
* 看到红军采取打正规战和他拼火力,越发起劲了。
他又调来重炮兵到江西配合他的10个纵队近30个师兵力加紧进攻,9月底,又攻占了宁都等地,红军遭受了重大损失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主力第1、3、5、8、9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000余人分别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地被迫开始突围长征。
其中1军团19880人,3军团17805人,5军团12168人,8军团10922人,9军团1153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