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与鲍叔牙
管仲与鲍叔牙文言文
![管仲与鲍叔牙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a3c8b90b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9a.png)
管仲与鲍叔牙文言文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
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岂管仲之谓乎?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管鲍之交文言文和注释
![管鲍之交文言文和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581973e0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cc.png)
《管鲍之交文言文和注释》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一起学习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叫“管鲍之交”。
先来看这段文言文:“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下面咱们来一句句看看它的意思。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 这句话是说,管仲,字夷吾,是颍上这个地方的人。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 就是说管仲年轻的时候常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很有才能。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 这里是说管仲很贫困,还常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是鲍叔牙一直很好地对待他,不把这些事放在心上。
给你们讲个小故事,帮助大家理解。
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管仲出的钱少,分的钱却多。
别人都觉得管仲贪心,可鲍叔牙说,管仲家里穷,多拿点钱是应该的。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 这是说后来鲍叔牙辅佐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辅佐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 等到公子小白即位成为齐桓公,公子纠死了,管仲被囚禁。
鲍叔牙就推荐了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被任用之后,在齐国执政,齐桓公因此称霸,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匡正天下,这都是管仲的谋略呀。
小朋友们,从这个故事里咱们能看出,鲍叔牙对管仲特别好,一直相信他、帮助他。
他们之间的友谊特别深厚,这就是“管鲍之交”。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像鲍叔牙一样,对朋友要真诚、宽容,要多看到朋友的优点。
比如说,你的朋友考试没考好,很伤心,你就不能嘲笑他,而是要鼓励他,帮助他一起进步。
再比如,和朋友一起玩游戏,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就吵架,要互相理解。
好啦,小朋友们,关于“管鲍之交”的文言文和注释咱们就学到这儿啦,希望大家能记住这个故事,珍惜身边的好朋友!。
管仲与鲍叔牙的历史典故
![管仲与鲍叔牙的历史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62982132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69.png)
《管仲与鲍叔牙的历史典故》
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是关于管仲和鲍叔牙的。
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
他们一起做生意,管仲出的钱少,拿的利润却多,可鲍叔牙一点也不生气,因为他知道管仲家里穷。
后来,他们一起去打仗,管仲总是躲在后面,别人都笑话管仲胆小,只有鲍叔牙说,管仲不是胆小,他是要留着命照顾家里的老母亲。
再后来,管仲和鲍叔牙分别辅佐了不同的公子。
公子小白当上了国君,就是齐桓公。
鲍叔牙还推荐管仲做了齐国的相国。
小朋友们,他们的友谊是不是很让人感动呀?
《管仲与鲍叔牙的历史典故》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讲。
管仲当相国后,把齐国治理得特别好。
这可多亏了鲍叔牙的推荐呢。
有一次,齐桓公问鲍叔牙,为什么对管仲这么好。
鲍叔牙说,管仲有才能,能让齐国变得更强大。
而且呀,管仲也很感激鲍叔牙,他们一直都是最好的朋友。
小朋友们,你们身边有这样的好朋友吗?
《管仲与鲍叔牙的历史典故》
小朋友们,“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又来啦!
比如说,管仲犯了错,鲍叔牙总是帮他想办法改正,而不是责怪他。
再比如,鲍叔牙有了好东西,总会想着和管仲分享。
还有呀,就算别人说管仲的坏话,鲍叔牙也会站出来为管仲说话。
小朋友们,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是不是很珍贵呀?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珍惜身边的好朋友哦!。
管仲与鲍叔原文及翻译
![管仲与鲍叔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b9ba2fc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78.png)
管仲与鲍叔原文及翻译西汉·司马迁《管仲与鲍叔》原文: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白话释义:管仲又称夷吾,营山人。
年轻时,他经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很有天赋。
管仲家里很穷,经常占有鲍叔的一部分财产。
但是,鲍叔对他很好,没有抱怨。
后来,鲍叔服侍齐的儿子小白,管仲服侍他。
小白成为桓公后,被杀,管仲被监禁。
鲍叔引荐管仲给桓公。
管仲被录用后,负责齐国的国事,齐桓公称霸。
他召集了许多诸侯联合会来整顿世界,这是管仲的策略。
管仲说:“我穷的时候,经常和鲍叔做生意。
我经常有更多的钱可以分享。
鲍叔不把我当贪婪的人。
他知道我很穷。
我以前为鲍叔工作,这使事情变得更糟。
鲍叔不认为我是个傻瓜。
他知道时机时好时坏。
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把我当不称职的人。
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
![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28efca2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c5.png)
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
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时期的两位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管仲是管夷吾的后裔,鲍叔牙则是鲍家的后裔。
管仲被封为“诸侯公”,在当时是贵族;而鲍叔牙则被封为“大夫”,是一个平民。
管仲和鲍叔牙都主张仁义道德,关注人民福祉,力求改善社会状况。
他们各自担任政治官职,却很少相互竞争,而是相互促进,开展协作,为当时的政治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
管仲曾提出“温厚仁慈”的政治理念,提倡通过礼仪、和谐和友好的行为来改善社会,而鲍叔牙则提出“以德治国”的思想,强调仁义,主张通过道德和法律来改善社会。
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政治,也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他们的思想至今仍然受到广泛的追捧,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管仲鲍叔牙之间的故事
![管仲鲍叔牙之间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b527500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73.png)
管仲鲍叔牙之间的故事
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时期的两位著名政治家,他们的交情深厚,相互尊敬,也因此成为了世人传颂的典范。
管仲是齐国的重臣,他早年曾做过一名贫苦的渔夫,但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他最终成为了齐国的宰相。
鲍叔牙则是鲁国的重臣,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和品德的人,在他的辅佐下,鲁国实现了长足发展。
管仲和鲍叔牙的相识始于鲁国向齐国征求帮助的时候。
当时,鲁国正面临强敌的进攻,情况十分危险。
齐国愿意帮助鲁国,但管仲对于鲁国政治流氓的态度非常不满,他拒绝了鲁国的请求。
但鲍叔牙不断地劝说管仲,最终使得管仲改变了态度,并同意帮助鲁国。
从此以后,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友谊日益加深。
管仲和鲍叔牙的政治思想有着很多共同之处。
他们认为政治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为了达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他们相信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他们主张平等的政治制度,强调法治和公正,反对权贵专制,他们的政治理念深受人民喜爱。
管仲和鲍叔牙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和积累,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业务能力,取得事业上的更多成就。
同时,他们之间高度互信的友谊也告诉我们,只有建立在共同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的合作和共赢。
总之,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它教育我们要尊重他人,善待他人,建立起真正的友谊;同时,要始终抱着良好的人生态度,通过不断探索和发现,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
管仲与鲍叔牙的典故是什么
![管仲与鲍叔牙的典故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2df59b91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90.png)
管仲与鲍叔牙的典故是什么管仲是在历史上的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属齐国,而管仲有着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今天我们就来讲下,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故事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一起来看看管仲与鲍叔牙的典故到底如何吧。
管仲简介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仲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颍上人(今安徽颍上),周穆王的后代。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齐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管仲开始辅助公子纠。
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管仲任齐相。
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国强兵。
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逝。
鲍叔牙鲍叔牙(公元前723年或公元前716年-前644年)姒姓,鲍氏,名叔牙。
颍上(今属安徽)人。
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早年辅助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齐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协助公子小白夺得国君之位,并推荐管仲为相。
齐桓公三十年(公元前656年),参与“召陵之盟”使诸国尊齐王霸主。
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鲍叔牙称相,并在不久后病逝。
在鲍叔牙的协助下,在齐国顺利实行了他的治国之道。
鲍叔牙为政重教化,使齐国迅速由乱转治,由弱变强,齐桓公也成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鲍叔牙荐管仲周平王在公元前年把国都迁到洛邑。
从这一年起到公元前年周被秦消灭为止,历史上称为东周。
东周又分为两个时代,一般把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叫做春秋,把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叫做战国。
东周是个动荡的时期,周天子一天天丧失了权势和威力,称霸的诸侯国的权力大于天子。
到后来周天子的国土只相当于一个很小的诸侯国了。
春秋初期,齐(都城临淄,在今山东淄博)是个大诸侯。
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齐桓(huán)公在位。
齐桓公即位七年后就开始称霸。
齐桓公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5篇
![齐桓公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72f38c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34.png)
齐桓公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5篇春秋时期的管仲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
他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
但是管仲以前曾是齐桓公的政敌,你知道什么回事吗?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齐桓公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5篇,希望你喜欢。
齐桓公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篇一春秋五霸我们都听说过,其中,春秋首霸“齐桓公”是大名鼎鼎。
今年高考作文就是齐桓公和管仲以及鲍叔牙之间的故事。
那么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从默默无名但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本名是一个十分可爱的名字姜小白。
小白是庶出,按理不是齐国继承人,他还有两个哥哥,完全轮不到他继承齐国。
可是事实,小白成为了齐国君主,还成了春秋首霸,带领齐国走向巅峰。
齐国混乱,机遇降临庶出的小白如何成为一代霸主的呢?这要先从公子小白的哥哥齐襄公说起。
哥哥是一个荒淫无礼的人,和自己亲妹妹有染,甚至当妹妹嫁到鲁国还有瓜葛,最后还把妹夫鲁桓公杀了。
齐襄公又被堂弟姜无知杀了,姜无知自立为王。
没多久姜无知也被人刺杀。
偌大的齐国一下陷入无主的状态,为了避免混乱,齐国的大臣封锁消息,商量另立新君。
齐襄公的嫡长子按理继位,但他不仅年幼,而且不适合在这混乱时期继位。
庶子还在楚国避难,无法回国继位。
这只能在齐襄公的兄弟中寻找继承人。
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也都出国避难。
这时关于迎接谁回国继承王位,成了讨论的焦点。
两大家族助力公子小白齐国名望最高的高氏出手了,他们派人通知公子小白赶快回国继承王位。
只要小白公子小白先回来,其他人都无可奈何。
高氏与齐国的另一个大家族“国氏”是结盟的,这两大家族在齐国权势最大。
正是因为有了这两个大家族的支持,公子小白这才有底气去争取那与他不想干的王位。
这两大家族匡助过周室,被周天子认定为齐国守护神,和齐国君主共享齐国天下,在齐国乃至整个春秋时期都非同一般。
兄弟俩的角逐公子纠与小白几乎同时得到继承王位的消息,他一边赶回国,一边派心腹管仲去刺杀小白,为争夺王位,不惜刺杀兄弟。
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
![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821e7cd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63.png)
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
答: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是:
管仲贪财,不讲友情,生意艰难,工作辛苦,赚不到钱,所以和鲍叔牙一起投军。
在军队里面,鲍叔牙一如既往地关心和爱护管仲。
但是管仲总是躲在最后面,进攻时跑得比乌龟还慢,当大军撤退时跑得比兔子还快,人们都看不起他,说管仲贪生怕死,胆小怕事,是齐军的耻辱。
当首领听到这些人的反应时非常生气,准备处死管仲,杀一儆百。
管仲大喊冤枉,但士兵们众口一词,关中有口难辩。
危急时刻鲍叔牙挺身而出,为管仲辩解道:“管仲绝不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
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有一个八十多岁的母亲没有人赡养。
”
不久后,管仲的母亲去世了,他不再有什么可担心的了,在战场上表现的非常英勇,很快就被提拔,并成为了公子纠的谋士。
后来管仲和鲍叔牙两人经人举荐来到了齐国王室。
管鲍之交文言文和翻译
![管鲍之交文言文和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1aa96f3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04.png)
管鲍之交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译文管仲,名夷吾,是颖上人。
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
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
不久,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
等到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以后,桓公让鲁国杀了公子纠,管仲被囚禁。
于是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候,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管仲与鲍叔牙的深厚友情
![管仲与鲍叔牙的深厚友情](https://img.taocdn.com/s3/m/45b225b5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fb.png)
管仲与鲍叔牙的深厚友情管仲与鲍叔牙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两位著名政治家和改革家,他们之间建立起了一段深厚的友情。
这段友情不仅体现在他们共同为国家的发展和民众的福祉而努力奋斗的过程中,更体现在他们相互信任、支持和理解的点滴之间。
管仲与鲍叔牙的友情不仅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佳话,更是对后人的深刻启示和激励。
本文将从两位伟人的生平事迹、友情故事和友情启示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管仲,字仲,齐国人,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从小就聪明好学,勤奋好问。
年轻时,他曾在齐国的一个商行做事,通过勤奋努力,不断学习,很快成为了商行的掌柜。
后来,他辞去了商行的工作,投身政治,成为了齐国的宰相。
管仲在政治上提倡“去商致贾”,主张发展农业,加强国家实力,推动了齐国的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
他还主张“仁爱”政策,倡导仁政,深得民心。
鲍叔牙,字叔牙,也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杰出政治家。
他和管仲一样,出身平凡,但却有着非凡的才华和胆识。
鲍叔牙年轻时曾在齐国的一个农庄做事,通过勤奋努力,不断学习,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管理者。
后来,他也投身政治,成为了齐国的大夫。
鲍叔牙在政治上主张“贵贱通财”,提倡平等待人,反对贵族专权,为民众谋福祉。
他还主张“法治”政策,倡导严明法纪,维护社会秩序。
管仲和鲍叔牙在政治理念和改革方向上有许多共同之处,因此他们很快成为了知音好友。
两人常常在一起讨论国家大政,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他们互相尊重、信任,不计个人得失,只为国家民众谋福祉。
管仲和鲍叔牙的友情不仅体现在工作上,更体现在生活中。
他们互相扶持、鼓励,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共同分享成功和荣耀。
他们的友情经受住了时间和考验,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
管仲和鲍叔牙的友情故事中,有一则脍炙人口的故事:有一次,齐国发生了一场旱灾,百姓们生活困苦,饥荒肆虐。
管仲和鲍叔牙商量之后,决定动用国家的财政储备来救济灾民。
然而,当时的国君却犹豫不决,担心会影响国家的财政稳定。
管仲鲍叔牙的故事
![管仲鲍叔牙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722805f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df.png)
管仲鲍叔牙的故事
管仲鲍叔牙的故事如下:
春秋时期,齐国有一对好朋友,一个叫管仲,另一个叫鲍叔牙。
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
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做生意。
赚了钱以后,管仲分到很多,鲍叔牙却分到很少。
人们纷纷议论管仲是个贪财之人,不讲情谊。
鲍叔牙知道后,便替管仲辩解说,管仲不是不讲情谊,他家里情况不好,而且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
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都说他是个贪生怕死的人。
鲍叔牙听说后,向人们解释说,管仲不是贪生怕死,只是他得留着命回去照顾家中的老母亲啊!
后来,公子诸当上了国君,他每天吃喝玩乐,任意妄为。
鲍叔牙和管仲都预感齐国将会发生内乱,就分别带着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逃到莒国和鲁国去了。
不久,诸被人杀死,管仲想让纠顺利地当上国君,于是在小白归国途中暗算,可惜把箭射偏了,小白不仅没死,还当上了齐国的国王,是为齐桓公。
齐桓公小白即位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齐桓公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是!”齐桓公惊讶地说:“管仲曾经想要杀我,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才这么做的呀!”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话,便请管仲回来当宰相,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迅速强大起来。
管仲在谈到他与鲍叔牙之间的往事时,曾说:“我曾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分钱财,自己多拿,鲍叔牙不认为我贪财,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叔牙不认为我胆怯,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亲。
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鲍叔牙与管仲的故事
![鲍叔牙与管仲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6755a9f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59.png)
鲍叔牙与管仲的故事
鲍叔牙与管仲的成语管鲍之交,意思是指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管鲍之交来源于鲍叔牙欣赏管仲的才干,两人一起做买卖,赚的钱鲍叔牙自己拿二分之一,管仲拿二分之一。
管仲多次帮助鲍叔牙办事没办好,别人说管仲没有才干,鲍叔牙替管仲辩解,说不是管仲没有才干,而是没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机会。
管仲曾三次被拉去当兵参加战争,而且三次逃跑,别人都为鲍叔牙鸣不平,鲍叔牙却说管仲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他是因为家有老母亲需要奉养。
鲍叔牙与管仲的故事有:
1、鲍叔牙欣赏管仲的才干,两人一起做买卖,赚的钱鲍叔牙自己拿二分之一,管仲拿二分之一。
2、管仲多次帮助鲍叔牙办事没办好,别人说管仲没有才干,鲍叔牙替管仲辩解,说不是管仲没有才干,而是没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机会。
管仲曾三次被拉去当兵参加战争,而且三次逃跑,别人都为鲍叔牙鸣不平,鲍叔牙却说管仲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他是因为家有老母亲需要奉养。
3、后来鲍叔牙当了齐国公子小白的谋士,管仲却为齐国的公子纠效力,公子小白登上皇位后,要拜鲍叔牙为相,并欲杀管仲报一箭之仇。
管鲍之交文言文的意思
![管鲍之交文言文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91efa94b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fe.png)
管鲍之交文言文的意思
"管鲍之交"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历史,指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两位名士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深厚友情。
原文出自《史记·管晏列传》,“管鲍之交”用以形容朋友之间关系非常亲密,彼此信任,可以共患难,是一种理想的友谊典范。
在文言文中,“管鲍之交”经常被用来比喻或赞颂两个人之间坚固的友谊。
例如:
“彼二人者,有管鲍之交。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那两个人之间有着像管仲和鲍叔牙那样深厚的友谊。
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尤其是他们相互扶持、肝胆相照的友情,成为了后人颂扬的楷模。
尽管管仲曾经与鲍叔牙为敌,但鲍叔牙却不计前嫌,推荐管仲担任齐国相国,自己甘愿辅佐。
这份超越个人恩怨、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胸怀,更是让“管鲍之交”成为千古佳话。
管仲与鲍叔牙的诗句
![管仲与鲍叔牙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9baee9ab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6c.png)
管仲与鲍叔牙的诗句
以下是 8 条关于管仲与鲍叔牙的诗句及运用例子:
1. 管仲鲍叔情似金,相知相惜传古今,就像那高山流水觅知音。
例子:“你看那管仲鲍叔牙之间的情谊,多像伯牙子期呀,这是多么难得啊!你能说他们的感情不深厚?”
2. 管仲鲍叔心相连,患难与共永不变,如同那并蒂莲花展娇颜。
例子:“他们管仲鲍叔牙的心紧紧相连,在困难时刻相互扶持,这不就像那并蒂莲花一样吗?有谁不佩服呢?”
3. 管鲍之交美名扬,岁月沉淀情更香,好似那陈酿美酒韵味长。
例子:“都说管鲍之交美名扬,经过岁月的沉淀这情谊越发香醇,难道不是像极了那陈酿的美酒吗?”
4. 管仲鲍叔真义气,携手同行创奇迹,好比那雄鹰展翅冲天际。
例子:“哇塞,管仲鲍叔牙那可真是讲义气,一起携手创造奇迹,像不像那雄鹰展翅高飞呀!”
5. 鲍叔牙呀识管仲,情谊深厚令人颂,恰若那璀璨星辰耀夜空。
例子:“鲍叔牙那么赏识管仲,他们的情谊深厚得让人歌颂,不就恰似那璀璨星辰在夜空中闪耀吗?”
6. 管仲幸遇鲍叔牙,人生转折美如画,仿佛那枯木逢春发新芽。
例子:“管仲多幸运遇到了鲍叔牙啊,让他的人生有了那么美的转折,这不就像枯木逢春发新芽一样神奇吗?”
7. 管鲍深情传佳话,千古流传人人夸,宛如那温暖阳光照万家。
例子:“管鲍之间的深情成了佳话,千古流传还人人夸赞,这不是宛如那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千万家吗?”
8. 鲍叔管仲情谊重,相互扶持乐无穷,仿若那鸳鸯戏水情谊浓。
例子:“鲍叔和管仲的情谊那么重,相互扶持乐趣无穷呀,像不像那鸳鸯戏水一样甜蜜恩爱呢?”
我的观点结论:管仲与鲍叔牙之间的情谊充满魅力和启示,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学习。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巜管鲍之交》的人物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巜管鲍之交》的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6d5c35bd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16.png)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巜管鲍之交》的人物管鲍之交的主人公是管仲和鲍叔牙管仲春秋时齐国政治家。
名夷吾,字仲,亦称管敬仲。
鲍叔牙又称鲍叔、是鲍敬叔的儿子,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
少时与管仲友善,曾一起经商。
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和鲍叔牙是好友,鲍叔牙找管仲合伙做生意,本钱都是鲍叔牙出,赚了钱分红利时管仲拿的比鲍叔牙要多,鲍叔牙一点都不计较。
管仲多次出主意帮鲍叔牙办事,可是却经常好心办坏事,但鲍叔牙从没责怪过他。
后来管仲和鲍叔牙都在齐国当上了官,分别给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当师傅辅佐他们。
齐国内乱,鲍叔牙保护小白逃到了莒国,管仲和公子纠则逃到了鲁国。
齐国朝中无君,齐国的大臣们商议立年长的公子纠为新君,通知鲁国派兵护送公子纠返国。
正卿高溪暗中派人给公子小白写了密信,让他回国争夺王位。
公子小白向莒国借了兵车,和鲍叔牙连夜往齐国赶去。
公子纠派管仲带兵拦截小白。
管仲弯弓搭箭,射中了小白的衣带钩,小白急中生智,倒下装死。
管仲以为小白死了,就带着人马回去复命了。
公子小白与鲍叔牙快马加鞭地赶回齐国,正卿高溪联合其他的大臣拥立小白为君,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齐桓公。
鲁庄公决定用武力为公子纠夺回君位,鲁军和齐军在齐境大战,齐军一举击破鲁军,鲁庄公逃回鲁国,公子纠和管仲也和鲁庄公一起退了回去。
齐桓公想要让鲁国杀了管仲,报一箭之仇,但是鲍叔牙劝谏齐桓公释掉旧怨,任用管仲。
后来管仲被押送到了齐国,鲍叔牙说齐桓公想任用他治理国家。
管仲怕被天下人耻笑,鲍叔牙劝导他说:“如你能帮国君实现大志成就霸业,公德必能被天下人传扬。
”鲍叔牙带着管仲去见齐桓公,桓公和管仲谈论如何建立霸业,发现管仲果然有治国之才,于是任命他为宰相。
管仲发挥自己的治世长才,帮助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后世的人们景仰管仲的才干,但同样也称赞鲍叔牙知人善谏,让位于贤的胸襟和气度。
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 管鲍分金的故事
![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 管鲍分金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6900fe1ba0d4a7302763a90.png)
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管鲍分金的故事管仲(?-前645年),名夷吾,字仲,史称管子,出生于颍上(今安徽颍上县),春秋时代的政治家,哲学家。
《史记-管晏列传》、《管子》、《左传》记载他的生活传记,《论语》(宪问第十四)也有关於孔子对他的评论,北宋苏洵的《管仲传》也有一些分析。
年轻时家境贫困,鲍叔牙发现管仲有才能,交为好友,经常和管仲往来,管仲常占小便宜,鲍叔牙并不引以为意,反而处处为他设想,一直都善待管仲(蔚为美谈,史称管鲍之交)。
在鲍叔牙强烈推荐下,齐桓公不计前嫌,拜管仲为相,甚至尊为仲父。
管仲在齐国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倡尊王攘夷,终于帮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
管仲和鲍叔牙都是生活在2650多年前春秋时期的齐国人,也都是当时齐国著名的政治家,他俩年轻时就成为了好朋友,后来他们一起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
一、管鲍分金管仲二十来岁时就结识了鲍叔牙,起初二人合伙做点买卖,因为管仲家境贫寒就出资少些,鲍叔牙出资多些。
生意做的还不错,可是有人发现管仲用挣的钱先还了自已欠的一些债,哈哈!这钱还没入帐就给花了,现在会计上的名词叫:坐支,而且私自花钱恐怕离贪污公款罪也不远了。
更可气的是到年底分红时,鲍叔牙分给他一半的红利,他也就接受了。
这可把鲍叔牙手下的人气坏了,有个人对鲍叔牙说,他出资少,平时他开销又大,年底还照样和您平分效益,显然他是个十分贪财的人,要我是管仲的话,我一定不会厚着脸皮接受这些钱的。
鲍叔牙斥责他手下道:你们满脑子里装的都是钱,就没发现管仲的家里十分困难吗?他比我更需要钱,我和他合伙做生意就是想要帮帮他,我情愿这样做,此事你们以后不要再提了。
二、一起充军后来这哥俩又一起充了军,二人更是相依为命。
有一次齐国和邻国开战,双方军队展开了一场大撕杀,冲锋的时侯管仲总是躲在最后,跑得很慢,而退兵的时候,管仲却跟飞一样的奔跑。
当兵的都耻笑他,说他贪生怕死,领兵的想杀一儆百拿管仲的头吓呼那些贪生怕死的士兵。
关键时刻又是鲍叔牙站了出来(此时鲍已当上了军官,不过我想也就是个连长一类的基层干部吧!)他替管仲辩护道:管仲的为人我是最了解不过了,他家有80多岁的老母亲无人照顾,他不能不忍辱含羞地活着以尽孝道。
管鲍之交文言文原文翻译
![管鲍之交文言文原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b2b589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0c.png)
管鲍之交,古之善士也。
管者,管仲也;鲍者,鲍叔牙也。
二人相知甚深,情谊笃厚,虽世道变迁,而其交情始终不渝。
管仲,齐之贤相,才智过人,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
鲍叔牙,鲁之贤士,忠心耿耿,辅佐鲁庄公,使鲁国强盛。
二人同朝为官,各司其职,然交情之深,非同寻常。
昔者,管仲因事得罪于齐桓公,被囚禁于狱中。
鲍叔牙闻之,心生怜悯,遂往狱中探望。
时值寒冬,狱中冷清,管仲衣衫褴褛,面容憔悴。
鲍叔牙见状,不禁泪流满面,乃取衣裹之,曰:“吾兄何至如此?此非吾之过也,乃时运使然。
吾当竭尽全力,救兄出狱。
”鲍叔牙遂以私财贿赂狱吏,使管仲得以释放。
后管仲归齐,齐桓公闻其才智,复用为相,助其成就霸业。
管仲感念鲍叔牙之恩,遂与之结为金兰之交。
又有一次,鲍叔牙因事得罪于鲁庄公,被贬为庶民。
管仲闻之,心生不安,遂托人传信于鲍叔牙,曰:“吾兄受贬,吾心忧之。
然时事艰难,吾辈当以国家大义为重。
吾愿与兄共度难关,俾鲁国再兴。
”鲍叔牙得信,感动不已,遂托人回信,曰:“吾弟忠心可鉴,吾何敢忘之?然吾既已受贬,自当安心度日,勿以我为念。
但愿吾弟勉力国事,使鲁国昌盛。
”自此,管鲍之交传为佳话,世人皆称颂之。
二人虽各为其主,然情谊深厚,始终如一。
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鲍叔牙辅佐鲁庄公,使鲁国强盛。
二人同心协力,共创辉煌,实为千古佳话。
译文:管鲍之交,是古代的两位贤士。
管仲,是齐国的贤相,才智超群,辅佐齐桓公,成就了霸业。
鲍叔牙,是鲁国的贤士,忠心耿耿,辅佐鲁庄公,使鲁国强盛。
他们同在朝廷为官,各自担任自己的职务,但他们的交情却非常深厚,不是一般的友谊。
管仲因为某些事情得罪了齐桓公,被囚禁在监狱中。
鲍叔牙听说后,心生怜悯,于是前往监狱探望。
当时正值寒冬,监狱里冷清,管仲穿着破烂的衣服,面容憔悴。
鲍叔牙见到这种情况,不禁泪流满面,于是取来衣服包裹他,说:“我兄长为何落到如此地步?这并非我的过错,而是时运使然。
我当竭尽全力,救兄长出狱。
”鲍叔牙于是用私财贿赂狱吏,使得管仲得以释放。
管仲与鲍叔牙原文、译文
![管仲与鲍叔牙原文、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805964b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9f.png)
管仲与鲍叔牙原文、译文【原文】管仲与鲍叔牙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叁仕叁见逐於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叁战叁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於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译文】管仲与鲍叔牙管仲,字夷吾,是颍上地方的人。
年轻的时候,有一个经常来往的朋友叫鲍叔牙。
鲍叔牙很了解管仲的贤能。
当时管仲家里很贫穷,常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是鲍叔牙毫不在意,始终对管仲很好。
后来,鲍叔牙作了齐国公子小白的家臣,管仲作了公子纠的家臣。
等到小白登位成为齐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管仲被囚禁。
于是鲍叔牙就向桓公推荐管仲。
管仲被任用当了齐国的宰相后,齐国大治,齐桓公称霸诸国,九次会合诸侯,辅佐周朝天下。
这些成绩全靠管仲的谋略。
管仲说:“我当初不得志的时候,曾经与鲍叔牙合伙作买卖,分利润时,都是取大部分。
鲍叔牙不认为我贪婪,而是知道我贫困。
我曾经替鲍叔牙谋划事业,但是事业发展不顺利我也更加穷困,鲍叔牙不认为我愚蠢,而是知道我做事的外部条件不具备。
我曾经数次当官又数次被国君驱逐,鲍叔牙不认为我无德无才,而是知道我是没遇到好的君主。
我曾经三次在打仗时不积极参战,鲍叔牙不认为我胆小,而是知道我挂念老母亲。
公子纠败了,召忽为公子死了,我却忍受囚禁的屈辱不自杀,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羞耻之心,而是知道我不在意小节,在意的是能否平定天下。
管鲍之交历史典故
![管鲍之交历史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7e5cd751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3b.png)
管鲍之交历史典故管鲍之交历史典故管鲍之交历史典故1管仲和鲍叔牙都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他们又是一对非常知心的朋友。
管、鲍二人曾经合资经商,在分红的时候,管仲总是要多拿一些,鲍叔牙并不认为他贪财,因为知道他实在太穷困。
管仲曾经替鲍叔牙办过几回事,不但没有办好,反而越办越糟,鲍叔牙也没有认为他愚蠢,而是知道事情都有不顺利的时候。
管仲三次做官,每次都被罢了官,鲍叔牙也并不认为他没有才能,而是知道他没有遇到良好的时机。
管仲三次参加作战,三次逃跑,鲍叔牙也没有认为他贪生怕死,而是知道他家中有老母需要照顾。
鲍叔牙对管仲了解得非常深透,因此管仲感慨万分地说:“生我的人是父母,而最了解我的人是鲍子呀!”后来,齐国发生内乱,管鲍二人各为其主,结果鲍叔牙的主公胜利,他成了有功之臣,而管仲却成为罪犯。
鲍叔牙就在齐桓公面前为管仲说情,免他死罪,还推荐他担任相国,自己则心甘情愿地做管仲的副手!管鲍之交历史典故2【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管仲传》。
【释义】管:管仲;鲍:鲍叔牙;交:交情。
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
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历史典故】春秋时期,齐国有一对好朋友,一个叫管仲,另一个叫鲍叔牙。
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
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做生意。
赚了钱以后,管仲分到很多,鲍叔牙却分到很少。
人们纷纷议论管仲是个贪财之人,不讲情谊。
鲍叔牙知道后,便替管仲辩解说,管仲不是不讲情谊,他家里情况不好,而且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
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都说他是个贪生怕死的人。
鲍叔牙听说后,向人们解释说,管仲不是贪生怕死,只是他得留着命回去照顾家中的老母亲啊!后来,公子诸当上了国君,他每天吃喝玩乐,任意妄为。
鲍叔牙和管仲都预感齐国将会发生内乱,就分别带着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逃到莒国和鲁国去了。
不久,诸被人杀死,管仲想让纠顺利地当上国君,于是便在暗中对付小白,可惜把箭射偏了,小白不仅没死,还当上了齐国的国王,是为齐桓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仲与鲍叔牙
春秋时代,齐国著名的宰相管仲,辅佐齐桓公,使齐国成为东方的霸主。
管仲有一个从小就在一起的好朋友,叫鲍叔牙。
鲍叔牙家比管仲家富有,他们曾经合伙做买卖,每次赚了钱,管仲总是多分些,朋友都认为鲍叔牙糊涂,吃了大亏了。
“鲍叔牙真糊涂!跟管仲两个人合伙做买卖,表面说是合伙,其实本钱都是鲍叔牙的;那么,赚了钱,管仲凭什么多分呢?至少也应该一人得一半啊!”。
而鲍叔牙却回答说:“你们不明白,管仲的家境不好,他有老母亲要奉养,多拿一些是应该的。
”
“这……”鲍叔牙的这番话,说得几位朋友无话可说。
管仲和鲍叔牙也曾经一同上战场;在打仗的时候,管仲总是躲在最后面,表现得一点都不勇敢,人们都对管仲很不满。
鲍叔牙知道这件事之后,就对人们说:“管仲不肯拼命的原因,是他的母亲年纪大了,只有管仲这么一个儿子,万一他有个三长两短,他的母亲就没人奉养了。
”“啊!这……”这一番话,又使那些人无话可说。
后来管仲也曾经做了几次官,每次都因为表现不好,而被免职了,大家都耻笑他。
而鲍叔牙知道这件事之后,就对人们说:“其实,管仲并不是不能干,只是运气不好;这些小事不适合他来做,他的能力很强的,他可以做更大的事情。
”
后来,管仲辅佐公子纠又失败了,而鲍叔牙辅佐的公子小白却接掌了齐国的政权,公子小白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立刻请来鲍叔牙,告诉他说:“我们国家经过这么久的混乱,现在总算安定下来,为了使全国百姓以后能好好过日子,我要请您做宰相,帮助我治理国家。
”
想不到,鲍叔牙竟然拒绝了。
他对大王说:“感谢大王看重我,要我做宰相。
只是,我的能力实在无法担当这么重大的责任。
”
“您不肯帮助我,我怎么能治理得好国家呢?”“大王,我推荐一个人,他才是最适合的宰相人选。
”
“谁?”
“管仲!”“管仲!这个人我恨不得杀了他,您还要我请他做宰相?”“大王,当时管仲要谋杀您,是为了公子纠的缘故。
他辅佐的是公子纠,当然希望公子纠能够做齐国的国君,而您是公子纠的竞争对手,所以他只好想办法除掉您,并不是他对您个人有什么仇恨啊!”“这……”
“大王您想不想使我们齐国强大起来,成为天下的霸主呢?”“当然想啊!”“那么您一定要忘掉过去不愉快的事,任用管仲;只有他才能够帮助您达到这个理想。
”
“好吧!”于是,齐桓公接受了鲍叔牙的建议,以最隆重的礼仪,请管仲来做宰相。
果然,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将齐国治理成富足强大的国家。
后来管仲曾对人说:“生我,养我的是父母,可是了解我,帮助我的,却是鲍叔牙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