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管鲍之交知识点总结
【语文知识点】管鲍之交的故事主要内容
![【语文知识点】管鲍之交的故事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73f047c9647d27284a73515f.png)
【语文知识点】管鲍之交的故事主要内容
管鲍之交起源于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友谊的故事,最初见于《列子·力命》,“生
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此世称管鲍善交也。
”
管仲和鲍叔牙做生意,管仲出小钱而分大头;帮鲍叔牙出好几次主意都是帮倒忙;打
仗的时候管仲就第一件事就是逃跑。
别人问鲍叔牙,说你什么和这么一个玩意当朋友啊?
鲍叔牙说,管仲家有老母,他偷钱回去是侍奉老母,他逃跑也是怕自己死了没人照顾老母,这有什么错呢。
另一故事:鲍叔牙推荐管仲做了宰相,在管仲退休时皇帝问谁可以继任下
一任,他没有推荐鲍叔牙,并说鲍叔牙不是做宰相的料,鲍叔牙知道后并没有怪管仲,而
是知道自己的才能不适合做宰相,他佩服管仲的识人之能。
管仲听说后就叹道:“生我者
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
”所以大家就把这种知心朋友成为管鲍之交。
人们常常用“管鲍
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解释: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
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出自:《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例句: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
近义词:生死之交
反义词:点头之交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管鲍之交
![管鲍之交](https://img.taocdn.com/s3/m/6137447327d3240c8447ef5c.png)
• 惊险即位
• 齐襄公时,国政混乱。管仲、召忽保护公子纠逃 到了鲁国,鲍叔牙保护小白逃到莒国。襄公十二 年(前686),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自立为君[2] 。 次年,雍林人杀无知 ,并讨论重立君主。高、国 两家事先先暗地通知了小白回国。鲁国听说以后 也发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纠回国,派管仲带兵堵 截住莒国到齐国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带钩。 小白假装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鲁国 于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纠回国,过了六天才到。这 时小白已兼程赶回齐国,高傒立他为国君。是为 桓公。
• 历史上结为刎颈之交的廉颇和蔺相如才会 世代为人们所称道;而高山流水遇知音的 俞伯牙和钟子期才会世代为人们所仰慕; 春秋时,齐国人管仲和鲍叔牙也留下了一 段让人津津乐道的佳话。 •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择友交友过程中也 能更好的懂得取舍,也希望同学们在人生 道路上都能有管鲍那样的交情,与朋友一 道,共创人生的辉煌。
管鲍之交
《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 • 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 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桓公于前681年 在甄(今山东鄄城)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 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当时中原华夏 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 “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 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但其晚 年昏庸,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貂等小人, 最终在内乱中饿死。
鲍叔牙
你认为,在今天物欲横流的社会现 实中,该交什么样的朋友? 该怎样呵护自己的友情?
交益友: 孔子“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 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 善柔,友便佞,损矣。”
直,指的是正直; 谅,信也,就是诚实; 友多闻,见闻广博; 友便辟,喜欢陷媚逢迎,溜须拍马的人; 友善柔,这种人是典型的“两面派”; 友便佞,便佞指的就是言过其实,夸夸其谈的人。
高三语文《管鲍之交》鲁人知识精讲
![高三语文《管鲍之交》鲁人知识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b3e2a828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b5.png)
高三语文《管鲍之交》鲁人知识精讲高三语文《管鲍之交》鲁人知识精讲一。
教学内容:《管鲍之交》学习目标1. 通过自读,联系前两篇讲读文章,巩固拓展所学文言知识2。
检测自己筛选整合信息及鉴赏评价能力学习重点1。
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2. 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赏评学习难点1。
较难翻译的语句2。
对管仲的评价文本解读一。
管仲生平春秋初期政治家,思想家。
早年经商。
初事齐国公子纠,助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为齐桓公,管仲被囚。
齐桓公不计前嫌,经鲍叔牙保举,任其为卿。
他在齐进行改革,分国都为15个士乡和六个工商乡,分鄙野为五属,设各级官吏管理。
设选拔人才的制度,士经三次审选,可作上卿的辅佐.将士乡按五家为轨,十轨为里,四里为连,十连为乡的军事进行组织.征税按土地好坏分等,适当征发力役,禁止掠夺家畜。
由官府统一铸造、管理钱币,制定捕鱼、煮盐之法,因此国力富强.遂在此基础上帮助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使其“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
有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著述总集《管子》.二。
《管晏列传》《管晏列传》中的管晏,指春秋时期齐国的两位贤相管仲和晏婴。
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晏婴辅佐齐景公治国。
二人齐名,写成和传,故题名“管晏列传〞。
管仲和晏婴都是大政治家,管仲有《管子》传世,晏婴有《晏子春秋》留传。
司马迁在传记中仅仅记载了几则轶事,就把鲍叔牙、管仲、晏婴鲜活地刻画出来,高度赞扬了知贤、荐贤、让贤的高贵品德。
管仲传,重点写鲍叔牙,他知贤、荐贤、让贤,这便是本传的主题三. 研讨探究1. 鲍叔牙在与管仲的交往中,为管仲做了哪些事情?你如何评价鲍叔牙?提示:不谈论管仲在经商时对自己的欺瞒行为,不认为管仲贪心、愚笨、不才、胆怯,极力举荐管仲,把自己置身于管仲之下。
鲍叔牙:知贤、荐贤、让贤,以国家利益为重,爱惜人才,保护人才,无私、高尚。
2. 管仲从政的成功,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鲍叔牙知贤、荐贤、让贤管仲自身才能齐桓公宽宏大量和知人善任四. 拓展延伸1. 从管鲍之交谈开去,你认为在今天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中,该怎样呵护自己的友情?提示:〔各抒己见〕①作为朋友,像这样管仲占便宜的行为该如何评价。
管鲍之交
![管鲍之交](https://img.taocdn.com/s3/m/4a5db21d763231126edb11ad.png)
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为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 于天下而感到耻辱。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自
学
指
导3
走进文本,快速默读全文思考:
管鲍之交中,鲍叔牙为管仲做了哪 些事?在默读文章时,圈划出相关 语句。 在这些语句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 的鲍叔牙?
今义:找职业 今义:经济困难
文言知识点回顾2
特殊句式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判断句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判断句 被动句 任政于齐 状语后置 管仲既用, 分财力多自与 宾语前置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被动句 管仲囚焉 被动句 不以为言 省略句 齐桓公以霸 省略句
诗
歌
贫交行
鉴
赏
杜甫 翻手为云覆手雨, 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 此道今人弃如土。
学
பைடு நூலகம்
习
目
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准确理解文 章的内容。 2.积累“游”“事”“多”等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以”“与”“而”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掌握“死”“羞”“耻”“下”等词类活用的形 式和特点以及文中的几种特殊句式。 4.通过本文的学习,体会管鲍之交的真 诚可贵,进而理解友谊的真谛。
自
回答下列问题: (1)本诗运用的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2)简要分析作者运用这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 样的情感?
课 堂 小 结 朋友是当你“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 营营”的相助; 朋友是当你“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 相伴; 朋友是当你“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 目送归鸿”的相知; 朋友是当你“欲将心事付瑶琴”时,对你心 声的聆听。
管鲍之交知识点总结
![管鲍之交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2b2496aa32d7375a41780f5.png)
管鲍之交知识点总结1、古今异义不以为言古义:以之为今义:认为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古义:出谋办事今义:找职业古义:困厄,窘迫今义:经济困难2、常见实词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侍奉(动词)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替(介词)分财利多自与给(动词)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交游,来往(动词)管仲贫困,常欺鲍叔欺骗,此指占便宜(动词)鲍叔终善遇之友善(形容词)管仲囚焉囚禁(动词)鲍叔遂进管仲保举,推荐(动词)九合诸侯会盟(动词)一匡天下匡正(动词)吾始困时穷,缺乏财物(形容词)尝与鲍叔贾做买卖(动词)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做官(动词)多次(数量词)知我不遭时也遇,逢(动词)吾尝三战三走逃(动词)天下不多管仲之贤推重,赞美(形容词)4、常见虚词齐桓公以霸凭借(介词)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却(转折连词)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而是(并列连词)鲍叔不以我为贪把(介词)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替(介词)鲍叔知其贤他(代词)及小白立等到(介词)管仲囚焉语气助词管仲既用已经(副词)管仲之谋也的(助词)吾始困时当初(副词)尝与鲍叔贾曾经(副词)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被(介词)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在(介词)5、词类活用鲍叔不以我为贪贪婪之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鲍叔不以我为愚愚笨之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鲍叔不以我为怯胆怯之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使……穷困(使动用法)召忽死之为……而死(为动用法)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以……为羞(意动用法)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以……为耻(意动用法)以身下之居于……、下(名词活用作动词)6、特殊句式管仲既用被动句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被动句吾幽囚受辱被动句任政于齐状语后置齐桓公以霸省略句分财利多自与宾语前置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判断句翻译下列各句:(注意黑体字的翻译)1、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余世,常为名大夫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2、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牙能知人也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3、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盟诸候,完全控制了天下,这都是管仲的智谋4、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小节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
管仲列传 知识点(史上最全)
![管仲列传 知识点(史上最全)](https://img.taocdn.com/s3/m/7f76ee5fa417866fb84a8e83.png)
颍上( yǐng )匡正(kuāng)仓廪(lǐn)不肖(xiào)商贾(gǔ)少姬(jī)鲍叔牙(bào)齐桓公(huán)二、重点字词1.鲍叔终善遇(对待)之2.一匡(纠正)天下3.分财利多自与(给)4.鲍叔不以我为不肖(不才,没有才华)5.知我不羞(意动用法,“以……为羞”)小节而耻(以……为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6.以区区(形容小)之齐在海滨7.四维(纲纪,纲领)不张,国乃灭亡8.上服(遵循,遵守)度则六亲固9.修(施行)召公之政10.因而信(使动用法,“使……守信”)之11.而不勉(劝勉)之12.至王孔子小(意动用法,“认为……(器量)小”)之(三)解释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1.齐桓公以霸 / 鲍叔不以我为贪介词,凭借 / 动词,以为2.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 故论卑而易行连词,表转折,却 / 连词,表因果,可不译3.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 乃称霸哉副词,就 / 副词,只,仅4.下令如流水之原 / 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动词,往,到 / 代词。
助词,的5.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 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介词,在 / 介词,到三、通假字四、古今异义1、鲍叔不以我为不肖古义:不贤,没有才能今义:品行不好2、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古义:交换货物今义: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3、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古义:困窘,不得志今义:贫穷4、贵轻重,慎权衡古义:耻辱和荣誉的选择今义:重量的大小5、鲍叔不以我为无耻古义:不知羞耻今义:卑鄙6、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古义:小今义:少五、词类活用1.名作状(1)桓公北征山戎(向北)(2)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向南)(1)将顺其美(美好的事)(2)匡救其恶(不好的事)3.名作动(1)齐桓公以霸(称霸)4.意动(1)然孔子小之(以……为小,轻视)(2)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以……为羞;以……为耻)(3)贵轻重(以……为贵)5.使动(1)富国强兵(使……富;使……强)(2)管仲因而信之(使……守信用)6.为动(1)邵忽死之(为……而死)六、特殊句式判断句1、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管鲍之交》
![《管鲍之交》](https://img.taocdn.com/s3/m/ab28933f3169a4517723a389.png)
学习目标:
一、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汇、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阅 读能力。 二、通过朗读、分析,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三、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 观及客观原因。 四、学习作者选取典型材料并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突现 历史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写法,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 能力
学习重点:
学习司马迁是怎样选材构思,怎样巧妙合理的剪裁、 布局的。其次理解司马迁创作本传的意图。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 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 友便佞,损矣。”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 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 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 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 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 的人,是有害的。”
鲍叔牙颁奖词
拓展阅读 、发微阐幽
明末词家陈子龙:“管晏功能甚伟,而太 史公载其一二轶事,大要在于“结交推贤, 意有所寄耳”那么你认为司马迁创作本传 的意图是什么?
提示 清代李晚芳在其《读史管见》中有云:“太史遭刑,不能自赎, 交游莫救,故作此传,寄意独深,使当时有知管仲之鲍子知之,
或可劝君解免。多鲍叔之知人,情见乎辞矣。故落笔时,有不胜
高山流水
《列子· 汤问》: “伯牙鼓琴,志 在高山,钟子期 曰:'善哉,巍巍 兮若泰山!'志在 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 江河。'”
管鲍之交
约前686年,齐襄公在位,不仁且淫乱,怀疑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小白)对自己有 威胁,欲谋害。管仲辅佐公子纠到附近鲁国避难,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莒国躲藏。 后来齐国发生内乱,公孙无知杀齐襄公篡位,几十天后因暴虐,被大夫雍廪所杀, 齐国无主,等待两个公子回国即位,先到者为王。鲁庄公亲自护送公子纠回国,在路 上,他派管仲带领一支军队去拦截公子小白,混战中管仲向小白射了一箭。管仲以为 小白已被射死,放慢了奔齐的速度。其实小白只被击中了衣带钩,他假装中箭身亡, 扑倒在车上,是为了麻痹管仲,等管仲撤退后,他加快了速度,终于先行到达齐国, 当上国君,就是后来的齐桓公,他立即发兵迎击公子纠,鲁国迫于齐国压力,杀死公 于纠,把管仲囚押起来,送回齐国治罪。 齐桓公本来恨透了管仲.一定要亲手杀死他 才解恨。但鲍叔牙劝他说:“管仲才华横溢,国士无双,您要想称霸诸侯,非管仲不 可。如果重用他,他一定能为齐国成就一番大事业。”齐桓公听从了他。管仲刚进齐 境,鲍叔牙就来迎接。到了临淄,齐桓公拜他为相国,地位还在鲍叔牙之上。管仲感 叹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鲍之交
![管鲍之交](https://img.taocdn.com/s3/m/f85d5692a2161479171128e6.png)
预习检测:
(一)给划线字注音:
管仲 颍上 鲍叔牙 尝与鲍叔贾 一匡天下 召忽
zhòng yǐng bào gǔ kuāng shào
预习检测:
(二)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
1、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交往
2、鲍叔遂进管仲
举荐
3、管仲既用
任用
4、尝与鲍叔贾
做买卖
5、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6、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处境困窘 多次,做官
7、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称赞
♣ 秦时举与所配臣玉游珏,以杀示人之,者三臣活之 课堂学习、活动
•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 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 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 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 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 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①任政于齐, 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 仲之谋也。
一词多义
把 凭借 带领 凭借
下:
礼贤下士
谦逊地对待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低于,不及
以身下之
置于....之下
• 析形象,学技巧
• 1.鲍叔牙在与管仲的交往中, 为管仲做了哪些事情?你如何评 价鲍叔牙?
2、文章是《管仲传》,却用较 多笔墨写鲍叔牙,这是什么手法? 起了什么作用?
1.鲍叔牙在与管仲的交往中,为管仲做 了哪些事情?你如何评价鲍叔牙?
• 结为刎颈之交的廉颇和蔺相如世代为人们所称 道,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俞伯牙和钟子期世代为人 们所仰慕,这些都源自一点:因为他们是患难相 交的朋友,是真正的知己。在春秋时期的齐国也 有这样一段让人津津乐道的佳话,后世称为“管 鲍之交”。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千古传颂 的友谊。
管鲍之交百科
![管鲍之交百科](https://img.taocdn.com/s3/m/36bbe594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84.png)
管鲍之交百科管鲍之交百科管鲍之交,这一成语源于春秋时期,形容朋友之间交情深厚、彼此信任的关系。
它讲述的是管仲与鲍叔牙之间感人至深的友谊故事,这段友谊不仅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友谊的典范,更体现了宽容、信任和互相成就的精神。
管仲与鲍叔牙的生平背景管仲的生平与成就管仲(前725年-前645年),名夷吾,字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
他出身贫寒,自幼与鲍叔牙为知己,鲍叔牙深知其雄才伟略,常善待之。
管仲在齐国辅佐齐桓公期间,进行了内政外交的重大改革,使得齐国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他主张富国强兵,发展工商、渔盐、冶铁,并按照土地的好坏来征收租赋。
同时,他举贤任能,制定选拔人才的制度,整顿行政管理系统,使得行政区域更加精细化,维护了社会稳定。
对外,他推行“尊王攘夷”的策略,拥护周天子,实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各诸侯国会盟,实现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管仲的改革不仅在经济上促进了齐国的繁荣,还在政治上奠定了齐国的霸主地位。
他的政策使得齐国的国力迅速增强,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他的思想和政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誉为“圣人之师”。
管仲的成功不仅在于他的政治才能,更在于他能够识人善用,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能,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鲍叔牙的生平与贡献鲍叔牙(约前723或前716年-公元前644年),一称鲍叔,或称鲍子,本姓姒,因父仕齐,采于鲍,故以为姓氏,名叔牙。
他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少时与管仲为知交好友,二人曾一起经商。
鲍叔牙对管仲的才能深信不疑,尽管管仲多次失败,但他始终认为管仲是治国大才。
后来,他向齐桓公极力推荐管仲,使得管仲得以成为齐国的宰相,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
鲍叔牙不仅在政治上支持管仲,还在个人生活中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和理解。
他的宽容和信任使得管仲能够在困境中坚持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鲍叔牙的识人之明和对友谊的忠诚,使得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他的行为不仅成就了管仲,也为齐国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管鲍之交知识讲解
![管鲍之交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6aaaea21c77da26924c5b009.png)
鲍叔牙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 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 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牙能够识别人才。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买卖,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 一些,鲍叔牙并不认为我是贪婪之人,而是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牙谋 划事情,反而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鲍叔牙不认为我是愚笨之人,他知 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鲍叔牙不认 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鲍叔牙不认为 我是胆小之人,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之殉难,我 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 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牙 啊。”
自读文本 管鲍之交
[助读·参考译文]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 贤明、有才干。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鲍叔牙始终很好地对待他, 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不久,鲍叔牙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 纠。等到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以后,桓公让鲁国杀了公子纠,管仲被囚禁。于 是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齐桓公凭借着管仲 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盟诸侯,使天下匡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 谋。
管鲍之交
• 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 贤才。管仲家境贫困,常常占用鲍叔的一 部分财产,鲍叔却一直待他很好,不因这 而生怨言。后来鲍叔服侍齐国的公子小白, 管仲服侍公子纠。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 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鲍叔 就向桓公保荐管仲。管仲被录用以后,在 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 召集诸侯会盟,匡正天下,都是管仲的谋 略。
管鲍之交原文及注释
![管鲍之交原文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76b5e82b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a6.png)
管鲍之交原文及注释《管鲍之交》出自《史记·管晏列传》,原文如下: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以下是对原文的注释: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管仲,名夷吾,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年轻时经常和鲍叔牙交往。
游,交往。
鲍叔知其贤:鲍叔牙知道他有才能。
贤,有才能。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管仲家境贫困,常常占鲍叔牙的便宜。
欺,这里指占便宜。
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鲍叔牙始终友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说什么。
善遇,友好对待。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不久,鲍叔牙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
已而,不久。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等到小白即位为齐桓公,公子纠被杀,管仲被囚禁。
鲍叔遂进管仲:鲍叔牙于是推荐管仲。
进,推荐。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管仲被任用后,在齐国执政。
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齐桓公因此称霸,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匡正天下,这都是管仲的谋略。
霸,称霸。
九合诸侯,多次召集诸侯会盟。
一匡天下,使天下得到匡正。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
贾,做买卖。
分财利多自与:分配钱财利润时,常常自己多拿一些。
《管鲍之交》文言知识梳理
![《管鲍之交》文言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8214bca2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d3.png)
《管鲍之交》文言知识梳理一、古今异义不以为..言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二、常见实词1、少时常与鲍叔牙游.2、管仲贫困,常欺.鲍叔3、鲍叔终善.遇之4、管仲囚.焉5、鲍叔遂进.管仲6、九合.诸侯7、一匡.天下 8、吾始困.时9、尝与鲍叔贾. 10、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1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12、知我不遭.时也13、吾尝三战三走.二、常见虚词1、鲍叔知其.贤2、及.小白立3、管仲囚焉.4、管仲既.用5、管仲之.谋也6、吾始.困时7.、.尝.与鲍叔贾 8、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9、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三、词类活用1、鲍叔不以我为贪.2、鲍叔不以我为愚.3、鲍叔不以我为怯.4、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5、召忽死.之 6、以身下.之7、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四、特殊句式1、管仲既用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3、吾幽囚受辱4、任政于齐5、齐桓公以霸6、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六、翻译句子1、管仲既作,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3、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4、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管鲍之交》文言知识梳理答案一、以为..:古义:出谋办事今义:找职业..:古义:以之为今义:认为谋事穷困..:古义:困厄,窘迫今义:经济困难二、1、交游,来往(动词)2、欺骗,此指占便宜(动词)3、友善(形容词)4、囚禁(动词)5、保举,推荐(动词)6、会盟(动词)7、匡正(动词)8、穷,缺乏财物(形容词9、做买卖(动词)10、做官(动词)11、多次(数量词)12、遇,逢(动词)13、逃(动词)三、1、他(代词)2.、.等到(介词)3、语气助词4、已经(副词)5、的(助词)6、当初(副词)7.、.曾经(副词)8、被(介词)9、在(介词)四、1、贪婪之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2、愚笨之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3、胆怯之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4、使……穷困(使动用法)5、为……而死(为动用法)6、以……为羞(意动用法)以……为耻(意动用法)7、居下(名词活用作动词)五、1、被动句 2、被动句 3、被动句 4、状语后置 5、省略句 6、判断句六、1、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候,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管鲍之交》解析
![《管鲍之交》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d95431479563c1ec5da7148.png)
人物简介
管仲 ,春秋初齐国政治家。名 夷吾,字仲,颖上(今属安徽)人。 齐桓公即位后,任管仲为相,以主 持政务,并尊之为“仲父”。管 仲助桓公以“尊王攘夷”号召诸 侯,使桓公成为五霸之首。 管仲辅佐齐桓公励志改革、富 国强兵、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丰 功伟业和他的民为邦本、礼法并用、 通商惠贾、开放务实的深邃思想, 赢得了世人的讴歌和后人的礼赞。 孔子称之以“仁”,梁启超 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 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
学习目标:
一、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汇、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阅 读能力。 二、通过朗读、分析,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三、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 观及客观原因。 四、学习作者选取典型材料并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突现 历史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写法,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 能力
学习重点:
学习司马迁是怎样选材构思,怎样巧妙合理的剪裁、 布局的。其次理解司马迁创作本传的意图。
高山流水
《列子· 汤问》: “伯牙鼓琴,志 在高山,钟子期 曰:'善哉,巍巍 兮若泰山!'志在 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 江河。'”
管鲍之交
约前686年,齐襄公在位,不仁且淫乱,怀疑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小白)对自己有 威胁,欲谋害。管仲辅佐公子纠到附近鲁国避难,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莒国躲藏。 后来齐国发生内乱,公孙无知杀齐襄公篡位,几十天后因暴虐,被大夫雍廪所杀, 齐国无主,等待两个公子回国即位,先到者为王。鲁庄公亲自护送公子纠回国,在路 上,他派管仲带领一支军队去拦截公子小白,混战中管仲向小白射了一箭。管仲以为 小白已被射死,放慢了奔齐的速度。其实小白只被击中了衣带钩,他假装中箭身亡, 扑倒在车上,是为了麻痹管仲,等管仲撤退后,他加快了速度,终于先行到达齐国, 当上国君,就是后来的齐桓公,他立即发兵迎击公子纠,鲁国迫于齐国压力,杀死公 于纠,把管仲囚押起来,送回齐国治罪。 齐桓公本来恨透了管仲.一定要亲手杀死他 才解恨。但鲍叔牙劝他说:“管仲才华横溢,国士无双,您要想称霸诸侯,非管仲不 可。如果重用他,他一定能为齐国成就一番大事业。”齐桓公听从了他。管仲刚进齐 境,鲍叔牙就来迎接。到了临淄,齐桓公拜他为相国,地位还在鲍叔牙之上。管仲感 叹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鲍之交》终结版
![《管鲍之交》终结版](https://img.taocdn.com/s3/m/8b92d02a0912a2161579290f.png)
板块五:练
为管鲍之交写一幅对联
相桓公一匡天下 识贤荐贤让贤 交鲍叔万古高风 知恩感恩报恩
情意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在于它的高低,而在 于厚重;援助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在于它的大 小,而在于适时。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 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 数相同) 知己,是一把伞,晴朗时轻轻收起,阴雨时豁然 张启。 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块一:读
朗读 : 读准字音,注意 句读, 参照注释疏通文 意。
板块二:串
结合注解整理文言知识点: 重要实词 重要虚词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重要实词
1、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2、管仲贫困,常欺鲍叔 3、鲍叔遂进管仲 4、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 5、吾尝三战三走 6、公子纠败,召忽死之 7、天下不多管仲之贤 交往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 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占便宜
推荐
做买卖
逃跑
为---而死
称赞
补充:少 轻视,看不起。
(许劭)“与从兄靖不睦,时议以此少之。
重要虚词
鲍叔知其贤 及小白立 管仲既用 管仲之谋也 吾始困时 尝与鲍叔贾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 不显于天下也 他(代词)
等到(介词) 已经(副词) 的(助词) 当初(副词) 和(连词) 被(介词) 在(介词)
《管鲍之交》(用)
![《管鲍之交》(用)](https://img.taocdn.com/s3/m/a92efa859b89680202d8251c.png)
以:
以身下之 以勇气闻于诸侯 欲以客往赴秦军 齐桓公以霸
一词多义
把 凭借 带领 凭借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词类活用
1、公子纠败,召忽死 为动用法,为---而死 之
2、知我不羞小节而耻 意动用法,以---为 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羞(耻)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古今异义
吾尝为鲍叔谋事
而更穷困
古义:困厄,窘迫 今义:经济困难
• ⑴、知识目标:熟读课文,疏通文意;重 点掌握“游”“进”“多”“耻”等词义 及特殊句式。
• ⑵、能力目标:分析管仲、鲍叔牙的人物 形象;了解作者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提 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 ⑶、情感目标:通过分析两个人物形象来 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学习两人的交 往方式来引导学生呵护自己的友情。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素材积累]
本材料可用于“友情”“理解 ”“宽容”“襟怀”“乐观自 信”等相关的话题作文中。
写一写:你能为鲍叔牙写颁奖词吗?
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名利至上,诚信不 再。而你,却是那个乱纷纷的时代里少有的另 类:朋友欺骗你,你却善待他;朋友陷你于困 境,你却原谅他;当朋友陷于绝境,你自己弯 下腰来,也要努力拉他一把。在你的人生词典 里,从来没有“怨恨”没有“嫌弃”,没有“妒忌” ,没有“落井下石”,只有对朋友的不离不弃、 生死不离。你的朋友为天下树立了一代霸主, 你的后人在心里为你树立了一座丰碑!
• ‡补充 • 发难
人穷则反本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 ,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 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抢答展示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管鲍之交
![管鲍之交](https://img.taocdn.com/s3/m/cd4afb8902d276a200292e84.png)
一词多义: 与 尝与鲍叔贾 跟(介词) 分财利多自与 给(动词) 为 鲍叔不以我为贪 认为(动词)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替(介词) 以 齐桓公以霸 凭借(介词) 鲍叔不以我为贪 认为(动词) 而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却(转折连词)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而是 (并列连词)
【注释】 ①损:损害。②谅:信实。③便辟:阿谀奉 承。④善柔:当面恭维,背后诽谤。⑤便佞: 花言巧语 【翻译】 孔子说:“有三种有益的朋友,有三种 有害的朋友。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 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们,这是 有益的。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 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 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管鲍之交
目
标
引 领
1、积累文言词汇,了解文 言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 力。 2、掌握课文基本内容,把 握人物形象。 3、培养同学情谊,学会相 处。
自主探究:
板块一:读
朗读 : 读准字音,注意 句读,准确、流畅、有 感情。
板块二:串 结合注解整理文言知识点: 重要实词 重要虚词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
管仲既用 被动句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被动句 吾幽囚受辱 被动句 任政于齐 状语后置 齐桓公以霸 省略句 分财利多自与 宾语前置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判断句
合作解疑:
板块三:议
1.管仲从政的成功,原因有哪些? 2.鲍叔牙在与管仲的交往中,为管仲做了 哪些事情?你如何评价鲍叔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管仲从政的成功,原因有哪些? 鲍叔牙知贤、荐贤、让贤 管仲自身才能 齐桓公宽宏大量和知人善任 2.鲍叔牙在与管仲的交往中,为管仲做了哪些事情?你如何评 价鲍叔牙?
管鲍之交简述
![管鲍之交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60807331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d0.png)
管鲍之交简述【内容提要】管鲍之交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段故事。
这篇课文通过对管仲和鲍叔牙交往经过的叙述,表现了他们之间真诚、纯洁的友谊。
管仲、鲍叔牙二人为春秋时期的齐国名相。
管仲少时贫困,曾经为鲍叔牙当佣工,经鲍叔牙推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公子小白出谋划策,助小白成就霸业,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管仲在做齐国宰相时,曾经三次从中阻挠鲍叔牙任齐国宰相。
当管仲再次担任宰相后,又专权乱政,不久被鲍叔牙逐出国都。
后来,管仲辅佐齐国公子纠成为国君(即齐桓公),鲍叔牙又竭力辅佐公子小白即位,即齐桓公。
齐桓公九合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管仲和鲍叔牙两人,一个在朝,一个在野,虽然地位悬殊,但却亲密无间,真心相交。
在他们身上,体现了朋友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美好情感。
【作者介绍】管仲和鲍叔牙,他们两人一个居于高位,一个处于底层,由于没有血缘关系,甚至从事的也不是同样的职业,只是他们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和浓厚的感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当管仲临死前,对朋友鲍叔牙说:“我死了,你可怎么办啊?”鲍叔牙流着泪说:“你死了,我哪里能独活呢!”据说,这是历史上最早的一句誓言。
后人常用此来形容友谊深厚,生死与共。
人们把那些有相同志趣的人称为“管鲍之交”。
管仲和鲍叔牙可谓是一见如故,管仲帮鲍叔牙打杂,刷盘子,什么苦活累活都干;鲍叔牙不仅把管仲当成挚友,而且还视他为自己的知音。
有一天,管仲对鲍叔牙说:“你想不想富贵啊?”鲍叔牙回答:“那是不可能的!我的生命是属于国君的,怎么能够想到自己呢?”管仲听后说:“如果国君要你做大官,给你很多财产,让你自由自在,你愿意吗?”鲍叔牙说:“不愿意!”管仲说:“那么,我现在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可以得到高官厚禄,又可以让你继续做你的宰相,你看怎么样?”鲍叔牙问:“什么办法?”管仲说:“你先答应下来,再让我告诉你。
”鲍叔牙说:“行!我先答应你!”不久,齐桓公果然拜管仲为相,鲍叔牙仍为上卿。
管仲临终时,曾深情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公元前645年,管仲逝世。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三语文《管鲍之交》知识精讲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三语文《管鲍之交》知识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f46c9583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30.png)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三语文管鲍之交【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管鲍之交学习目的1.通过自读,联络前两篇讲读文章,稳固拓展所学文言知识2.检测自己挑选整合信息及鉴赏评价才能学习重点1.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2.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赏评学习难点1.较难翻译的语句2.对管仲的评价文本解读一.管仲生平春秋初期政治家,思想家。
早年经商。
初事齐国公子纠,助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为齐桓公,管仲被囚。
齐桓公不计前嫌,经鲍叔牙保举,任其为卿。
他在齐进展改革,分国都为15个士乡和六个工商乡,分鄙野为五属,设各级官吏管理。
设选拔人才的制度,士经三次审选,可作上卿的辅佐。
将士乡按五家为轨,十轨为里,四里为连,十连为乡的军事编制进展组织。
征税按土地好坏分等,适当征发力役,制止掠夺家畜。
由官府统一铸造、管理钱币,制定捕鱼、煮盐之法,因此国力富强。
遂在此根底上帮助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使其“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
有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著述总集管子。
二.管晏列传管晏列传中的管晏,指春秋时期齐国的两位贤相管仲和晏婴。
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晏婴辅佐齐景公治国。
二人齐名,写成和传,故题名“管晏列传〞。
管仲和晏婴都是大政治家,管仲有管子传世,晏婴有晏子春秋留传。
司马迁在传记中仅仅记载了几那么轶事,就把鲍叔牙、管仲、晏婴鲜活地刻画出来,高度赞扬了知贤、荐贤、让贤的高贵品德。
管仲传,重点写鲍叔牙,他知贤、荐贤、让贤,这便是本传的主题三.研讨探究1.鲍叔牙在与管仲的交往中,为管仲做了哪些事情?你如何评价鲍叔牙?提示:不议论管仲在经商时对自己的欺瞒行为,不认为管仲贪心、愚笨、不才、害怕,竭力推荐管仲,把自己置身于管仲之下。
鲍叔牙:知贤、荐贤、让贤,以国家利益为重,爱惜人才,保护人才,无私、高尚。
2.管仲从政的成功,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鲍叔牙知贤、荐贤、让贤管仲自身才能齐桓公宽宏大量和知人善任四.拓展延伸1.从管鲍之交谈开去,你认为在今天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中,该怎样呵护自己的友谊?提示:〔各抒己见〕①作为朋友,像这样管仲占廉价的行为该如何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鲍之交知识点
1. 古今异义
不以为言古义:以之为今义:认为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古义:出谋办事今义:找职业
古义:困厄,窘迫今义:经济困难
2. 常见实词
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侍奉(动词)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替(介词)
分财利多自与给(动词)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交游,来往(动词)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欺骗,此指占便宜(动词)
鲍叔终善遇之友善(形容词)
管仲囚焉囚禁(动词)
鲍叔遂进管仲保举,推荐(动词)
九合诸侯会盟(动词)
一匡天下匡正(动词)
吾始困时穷,缺乏财物(形容词)
尝与鲍叔贾做买卖(动词)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做官(动词)多次(数量词)知我不遭时也遇,逢(动词)
吾尝三战三走逃(动词)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推重,赞美(形容词)
4. 常见虚词
齐桓公以霸凭借(介词)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却(转折连词)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而是(并列连词)鲍叔不以我为贪把(介词)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替(介词)
鲍叔知其贤他(代词)
及小白立等到(介词)
管仲囚焉语气助词
管仲既用已经(副词)
管仲之谋也的(助词)
吾始困时当初(副词)
尝与鲍叔贾曾经(副词)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被(介词)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在(介词)
5. 词类活用
鲍叔不以我为贪贪婪之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鲍叔不以我为愚愚笨之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鲍叔不以我为怯胆怯之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使……穷困(使动用法)
召忽死之为……而死(为动用法)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以……为羞(意动用法)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以……为耻(意动用法)
以身下之居于…….下(名词活用作动词)
6. 特殊句式
管仲既用被动句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被动句
吾幽囚受辱被动句
任政于齐状语后置
齐桓公以霸省略句
分财利多自与宾语前置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判断句
翻译下列各句:(注意黑体字的翻译)
1、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
2、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牙能知人也
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3.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盟诸候,完全控制了天下,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4.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小节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