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微博的现状及特点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者微博的现状及特点研究
提要:微博的产生与快速发展使微博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重要的网络传播媒介,对网络舆论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由于记者的特殊身份,使得记者微博成为了微博平台上一个对网络舆论有着较普通微博更大影响力的传播群体。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对记者微博总体状况进行了概述,并从传播者、传播内容和受众三个方面总结出了记者微博的特点,并根据记者微博的不足对记者微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记者微博;意见领袖;媒体
微博自产生至今,凭借其开放性和草根性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了重要的新兴网络传播应用。记者作为使用微博平台的一个特殊群体,相对于其他人有着系统的专业知识,进行过系统的新闻报道培训,并以传统媒体为支撑和背景。记者微博兼具了微博的交互性和快捷性与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专业性的优势。一方面,记者微博的传播者是具有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传统媒体记者,这就克服了一般微博的权威性和准确性低的缺点,使记者较易成为舆论领袖;另一方面,微博所具有的开放性和快捷性,也克服了传统媒体因版面不足、节目时长有限和把关时间成本等诸多因素带来的新闻迟发或不发的缺点,微博互动性强的优势也在很大程度上其弥补了传统媒体因反馈渠道和沟通渠道不畅通而缺乏及时互动的不足。
一、记者微博概况及特点
由于目前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众多,而新浪微博作为国内最早提供微博服务的门户网站,其微博平台无论从发展历史、用户数量、微博数量、用户种类、还是技术开发水平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且新浪微博的用户身份认证体系也方便研究中对于记者身份的认证,因此本文采取以新浪记者微博为例进行研究。
1.传播者角度
(1)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新闻报道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如何敏锐地从身边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什么是事件的关键等都是需要积累了丰富的采访经验后才能把握好。同时记者的专业素质也使其在语言的表达上较少出现偏激、极端的言论,而多客观公正。记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使他们面对事件更易产生质疑并努力探究事件的真相与细节,不会听信某些人的片面之词或仅凭捕捉拼凑而来的只言片语便轻易发布信息,传播流言。
(2)媒体资源和人际资源。一方面,记者拥有强大的媒体资源做后盾,这个媒体资源既包括记者所在媒体所提供的资金设备等硬件资源,也包括记者所在的媒体内的同行朋友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共享、人际资源扩展等软件资源,这些都能够让记者在事件发生后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第一现场的准确消息。另一方面,记者的职业身份也使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可以接触社会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人群甚至渐渐成为朋友,这些人既包括社会弱势群体、普通百姓,也包括影视界、文
化界、商界等各界名人。与这些人在微博平台上互相关注后便可以将这丰富的人际资源转化为微博平台上的舆论影响力。
(3)媒体符号。记者所具有的媒体背景使记者成为了媒体的代言和符号,这便要求记者微博一定程度上需要担负起民众赋予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社会监督的功能。因此,通过记者微博揭露社会问题、监督政府、关注弱势群体,从而引起更多的社会关注成为了记者微博的重要舆论功能。
2.传播内容角度
(1)普遍开通较早。记者的职业要求记者要有快速准确获取新闻的能力和迅速传播信息的途径,微博,作为一个新的信息传播和共享的平台,无论从获取信息还是信息方面都为记者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加之媒体人本身对新媒体应用的接受能力较强,所以记者微博普遍开通较早。
(2)职业性、公益性与生活性并存。记者微博的内容大致可按照内容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为工作类,约占47.3%,其内容大多与记者的本职工作相关,多为新闻或评论类。第二种为公益类,约占33.5%,其内容多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发来的求助或是记者自己所致力的公益项目做宣传,如微博打拐、免费午餐等。第三类为生活类,约占19.2%,其内容多为记者生活中的一些趣闻轶事、生活感悟,生活琐事等。这样的搭配不仅符合记者的职业身份,达到了传播信息,扩大自身及新闻事件的舆论影响力的效果,公益性提升了记者微博的在受众心中的形象,而生活性也使原本神秘而高高在上的记者在受众面前多了分熟悉和亲切感,让受众看到了新闻的更多面。
(3)信息呈现立体化。由于微博内容字数的限制,导致微博平台上的信息有碎片化和片面性的特点,而记者微博多通过插入图片或视频链接的方式尽量将信息更立体地呈现,根据统计,约74.8%的记者微博都配有图片或视频链接。这样不仅更易吸引受众眼球,同时也因其详细真实而增强了可信度。
(4)新闻性与评论性共存。为了维护新闻的客观性,除评论外,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只允许客观陈述事实,不允许掺杂入个人的评论和感情倾向,但在微博这个属于记者个人的平台上则没有这些严格的限制,有些微博内容甚至单纯就是对一些事件或现象的评论与看法,而记者因其丰富的阅历、多样的社会体验和职业锻炼经常会质疑事件中被大众忽略的细节或提出更为独到深刻的见解,这些个人评论也往往更易引起吸引受众关注,在引导舆论导向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5)注重公益性与责任感。记者微博多致力于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不公现象和社会问题,公益性微博约占记者微博总数的33.5%。记者通过微博平台引起受众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为需要帮助的人脱离困境,解决社会问题。
(6)追求真相、理性与公正。与一些靠发表过激言论、另类言论甚至无端
造谣而引起他人关注的微博不同,记者的职业道德要求记者需要对自己在微博中敲入的每一个文字负责,不仅要符合事实真相,同时也要在事实的基础上避免过于情绪化,保持理性与公正,对于网络上出现的谣言以及过激言论在发现后也会加以引导。
3.受众角度
记者微博的受众大致分为以下几类群体:
(1)媒体同行。一方面由于工作性质相同,更易产生共鸣和理解,且微博中最初相互关注的人基本都是自己的亲朋好友;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关注媒体同行的微博而更方便的获取新闻线索,寻求新的报道角度,学习交流报道经验和方法,同时群体效应能够增强记者微博的可信度和影响力。(2)弱势群体。记者微博的公益性、开放性和舆论影响力使缺乏社会关注的弱势群体希望通过在记者微博中提供新闻线索或直接反应社会问题或发出求助来引起媒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从而帮助自身摆脱困境,解决问题,这使得记者微博的关注者中存在着不少弱势群体。
(3)草根意见领袖。微博平台上的草根意见领袖多富有正义感、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他们多关注社会进程和社会问题,同情并关心弱势群体,希望通过记者微博及时获得关于社会变革或热点事件或弱势群体的最新消息,同时拥有较高媒介素养的他们不满足于被动接受传统媒体所提供给自己的信息,而是希望自己主动的获取多方面的信息,然后自己独立对事件作出判断、发表言论。
二、记者微博的问题及建议
虽然记者微博整体上发展顺利,对网络舆论有着较大的积极引导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独立性有待加强。很多记者微博中所展示的内容与自己所在的传统媒体中的节目或是报道有很大部分的重叠,缺乏了属于记者微博的独家性和吸引力,过于依赖传统媒体,缺少自己对社会热点和身边新闻事件的独立关注,更像是传统媒体的附属品或宣传平台,欠缺独立性。
(2)互动性有待增强。记者微博在微博发布后缺乏与受众的进一步互动,对于评论的回复较少,也缺乏对评论用户和内容的进一步引导,未能充分利用微博平台互动性强的特点来扩大记者微博的网络舆论影响力。
(3)责任感有待提升。一方面有些记者不注重自身的舆论影响力,将没有确认的信息随意在微博上发布,影响受众判断。另一方面有些记者对自己的微博欠缺足够的关注和经营,使其无法发挥其应有的舆论引导功能。
为了促进记者微博的进一步发展,帮助其扩大自身的网络舆论影响力,现根据记者微博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