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篇有关湖南岳麓书院的导游词范文(最新)
岳麓书院导游词800字(通用26篇)

岳麓书院导游词800字(通用26篇)岳麓书院800字篇1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
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了。
请大家抬头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
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从岳麓书院的这幅平面图上,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
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和祭祀。
这里是赫曦台,赫曦台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
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栻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大家请抬头看一下大门上面“岳麓书院”这块匾,是北宋第二个皇帝宋真宗御赐的。
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
这一付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
讲堂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导游词《岳麓书院导游词》。
讲堂内共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是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写的。
_青年时曾寓居学院的半学斋,“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_思想的精髓。
湖南的岳麓书院导游词

湖南的岳麓书院导游词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
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湖南的岳麓书院导游词,欢迎大家参阅。
湖南的岳麓书院导游词1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
我将尽力使大家通过的讲解,对岳麓书院的历史、书院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
(岳麓书院大门口)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风峡口,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主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
请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来1020_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
上面大家所见到的这块匾是1986年岳麓书院举行1010周年庆典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岳麓书院的,这四个字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
经过一千多年历史的发展,沉积在岳麓书院各种建筑之上的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得今天的岳麓书院更加充满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岳麓书院平面示意图前)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有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这些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轴线的两侧主要是斋舍和祭祀的专用实祠堂,这种布局体现我国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此外还有活动区和生活区,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我们讲解的重点放在赫曦台、讲堂及御书楼等处。
(赫曦台上,“寿”、“佛”字前)我们现在所站的这个地方便是赫曦台了。
长沙岳麓书院导游词_湖南岳麓书院导游词

长沙岳麓书院导游词_湖南岳麓书院导游词长沙岳麓书院导游词篇一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古城长沙的岳麓书院参观游览。
岳麓书院坐落在风景胜地岳麓山清风峡口,在岳麓书院的前门上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洵的字镌刻而成的。
为什么说岳麓书院是“千年学府”呢?因为岳麓书院由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1020xx年了,它历经千载,办学不已,所以有“千年学府”的美称。
岳麓书院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经世济民的人才,是湖湘学派、宋明理学的发源地。
它在历史上几度辉煌,受到皇室重视,成为中国古代一所颇有影响的高等教育机构,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从前门走进来,可以看到赫曦台,这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
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拭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大家来看一看这台中屏风上绘着的岳麓书院平面图。
岳麓书院占地25000多平方米,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排列着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在中轴线的西边建筑有供读书之用的教书斋和供休息赏玩的园林碑廊;在中轴线的东面建有供学子食宿的半学斋和奉祀古圣先贤的文庙祠堂。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
在公元976年书院初创之时即有“讲堂五间”,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石刻,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大家看到的是清朝重修后遗留下来的建筑。
请大家抬头看看这块“学达性天”匾,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这里说的性是指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这块匾是康熙皇帝对岳麓书院理学教育的表彰。
那么有朋友会提出一个问题了,“理学是什么呢?”对了,这位朋友说对了,理学是儒家学说发展演变到了宋朝时的一种称法。
岳麓书院导游词5篇

《岳麓书院导游词》岳麓书院导游词精选(一):岳麓书院导游词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够作为这次游览的导游。
我们此刻所处的地方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了,请大家抬头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先啊,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建立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
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睢阳书院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好了,此刻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从岳麓书院的这幅片平面图上大家能够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和祭祀。
那里是赫曦台,赫曦台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起来到岳麓山上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轰轰的太阳升起来了,之后张拭就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请大家抬头看一下,大门上岳麓书院这块匾,这就是宋真宗御赐的,请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唯楚有才,于斯为盛。
上联为楚有才是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是出自论语,那么这一幅对联也就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第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史实。
我们此刻来到了讲堂,讲堂是讲学的中心场所,之后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
讲堂内共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这是民国初期湖南公专校长宾步诚所撰写的。
毛泽东青年时曾入居学斋,实事求是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之后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大家再过来看一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就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那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指的是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到达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那里求学能够获得德性修养,到达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
2024年长沙岳麓书院导游词(实用4篇)

2024年长沙岳麓书院导游词(实用4篇)长沙岳麓书院导游词篇1沿着中轴线,我们便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原先的大门在江滨牌楼路一带的,旧称“中门”,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大门建于明代,清代同治年间进行过翻修,采用的是南方将军门式的结构,五间硬山顶。
在北宋第二个皇帝宋真宗执政以前的几十年间,由于国家动荡不安,所以官府无暇去兴办学校,所有学校都是私人开办的,宋真宗执政以后,国家比较安定,于是采取了重文的政策,他听说岳麓书院的办学很不错,又听说山长周式以德行著称于世,于是便召见了周式并准备留他在京城讲学做官,但周式心系着岳麓山院,坚拒不从,真宗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就亲赐了“岳麓书院”四字及经书等物,岳麓书院从此名闻天下,求学者络绎不绝,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
大家请抬头看一下大门上面的匾,“岳麓书院”原匾在抗日战争中被日机飞机所炸,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是1984年复制的。
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据说“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原本是付对联的上联,因为出得太好了,无人能对得出下联,后来有人发现,两句一拆开也可以成为一付对联,而且也对得挺好的,所以就一直是这两句了。
这一付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现在大家所见到的这对联也是1984年依照照片复制的。
请大家看安放在大门两旁的这一对汉白玉石鼓双面浮雕,这是一件非常珍贵的艺术品,相传是清道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838年,岳麓书院的著名学生、两江总督陶澍在没收贪官曹百万的财产中发现的,为了报答母校的培育之恩,特捐给了岳麓书院珍藏。
大家可能会问了,这石鼓原本是官宦人家的东西,而且是抄家没收来的,怎么可以放在书院的大门口呢?其实这也反映了清代岳麓书院教育的官学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封建知识分子读书做官的一仕途理想。
湖南的岳麓书院导游词

湖南的岳麓书院导游词岳麓书院优秀导游词篇一各位游客:很荣幸能以导游的身份,和大家一起来领略岳麓书院的魅力风光,大家可以叫我李,希望大家能够玩的开心,下面开始我们美妙的旅程吧!岳麓书院创办于北宋开宝九年。
即公元976年,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
它经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在清光绪二十九年,即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
以后多次更名和调整,于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学,期间历时千年,弦歌不绝,故称“千年学府”。
门前的对联“千百年楚才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
”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虞愚先生撰写。
它概括了岳麓书院在培育人才和发展学术方面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进入大门我们可以看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
岳麓书院目前是国内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所古代书院。
中国书院始于唐朝,当时只是藏书、读书和编书的地方。
北宋时期,统治者实行“偃武修文”政策,鼓励民间办学,书院的教育功能凸现出来,并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与政府办的官学,民间办的私学并存的一种新的教育制度。
当时,最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蒿阳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麓书院和长沙的岳麓书院等四所。
但是只有岳麓书院延续办学千年,发展成现代的大学--湖南大学。
所以岳麓书院可以说是中国教育的缩影。
请您继续前行,登上前面的古戏台。
岳麓书院优秀导游词篇二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
我将尽力使大家通过的讲解,对岳麓书院的历史、书院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风峡口,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主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
请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来1027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
湖南岳麓书院的导游词范文5篇2篇

湖南岳麓书院的导游词范文5篇湖南岳麓书院的导游词范文5篇精选2篇〔一〕由于语言形式的限制,AI只提供这样一篇文章:湖南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市的一处历史文化遗址,位于长沙市岳麓区岳麓山,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重要维护传统文化的机构之一,也是文化名城长沙市著名旅游景点之一。
下面为大家介绍五那么关于岳麓书院的导游词范文。
导游词一:各位朋友,欢送来到湖南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但此处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是光绪年间创立的书院。
此时,书院被称为“彝堂”,是由湖南巡抚张之洞创立的书院。
张之洞非常注重教育,他将岳麓山解放给了人们,使岳麓书院成为当时中国教育的中心之一。
在书院里,有着很多名家巨匠的荟萃,如黄遵宪、龚自珍、谭嗣同等人。
他们让书院考中进士,成为了一片才子辈出的乐园。
希望大家在这里领略到百年以来书院的历史文化,并能感受到中国教育史上的伟大时期。
导游词二:大家好,这里是岳麓书院。
书院是一处历史文化遗址,贯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华文明和湖湘地方文化元素。
书院依山而建,古朴的建筑风格和神秘的气氛让人心生向往。
书院内集中了古代文献、名家书画、碑刻拓片等文化艺术品,还有独特的古代教育理论文物,可以尽情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
同时,书院里有演讲讲座区、阅读书房、茶艺馆等场所,表达了中国古人追求知识、回归自然、文化品味的生活方式。
在这里,你可以理解到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承、教育理论和书院文化。
导游词三:欢送参观岳麓书院。
书院内有多个独特的地方,表达了古人当时的生活方式和思想风貌。
书院中央的“大成殿”是书院的主要场所,旁边是百年古井,井水清澈甜美,被誉为“净化心灵的饮泉”。
在书院的早期,师生们在此阅读、议论、演讲,推动了儒家学说、官场风气的清正廉洁。
另外,书院的西侧还有乐府、古琴、书法、茶艺、民俗文化馆等场馆,包括展览、文艺表演、品味茶香、书法表演和民俗文艺等活动。
在这里,你可以同时感受到书院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
岳麓书院导游词介绍5篇

岳麓书院导游词介绍5篇岳麓书院导游词介绍(一)岳麓山故迹很多,山一脚下有岳麓书院,建于公元九七六年,迄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
南宋的理学家朱熹在此讲过学。
清风峡是岳麓书院后面一条幽静美丽的峡谷。
一线清泉。
西池碧水,万木清秀,美不胜收。
有名的爱晚亭就在这清风峡中,此亭原名爱枫亭。
四周枫树漫山,风景绝佳。
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来此游赏。
依唐人杜牧诗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将亭名改为爱晚亭。
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约958年)智睿等二僧办学。
北宋开宝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
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 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自创立伊始,即以其办学和传播学术文化而闻名于世。
北宋真宗皇帝召见山长周式,颁书赐额,书院之名始闻于天下,有“潇湘洙泗”之誉。
南宋张式主教,朱熹两度讲学。
明代中后期,明世宗御赐“敬一箴”,王阳明心学和东林学派在此传播和交流,明清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王夫之在此求学,清代,康熙和乾隆分别御赐“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额。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接,合为整体,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除建筑文物外,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岳麓书院导游词介绍(二)各位朋友,现在让我们按照书院的建筑布局慢慢地走进那一种隽永的文化氛围。
长沙市岳麓书院导游词

长沙市岳麓书院导游词长沙市岳麓书院导游词第一篇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与游览。
很高兴能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
这里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
大家如今看到的这块“千年学府“的匾呢,是今人依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
岳麓书院之所以被称为“千年学府“,是因为,在北宋时期,统治者实行“偃武息文〞政策,鼓舞民间办学,于是,书院的教育功能凸显,成为与官学、私学并存的一种新的教育制度。
当时最有名的书院有河南应天书院、河南嵩阳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和湖南岳麓书院。
而其中又只有岳麓书院延续办学千年,直至今日进展成现代的大学——湖南大学。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千年学府浓郁的文化气息吧。
大家如今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
大家可以发觉,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纳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
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
下面我们将根据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
我们如今所站的这个地方便是赫曦台了。
赫曦台呀,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
南宋乾道年间,有名理学家朱熹应岳麓书院山长张栻的邀请,在岳麓书院讲学时,经常很早的时候就爬到岳麓山上去看日出。
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呢,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
后来,张栻便在此修筑发一个戏台,名为“赫曦台〞以示纪念。
长沙市岳麓书院导游词第二篇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岳麓书院导游词。
我们如今所处的这个位置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了。
请大家抬头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
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5篇有关湖南岳麓书院的导游词范文

5篇有关湖南岳麓书院的导游词范文5篇有关湖南岳麓书院的(导游词)范文(一)各位伴侣:大家好!欢迎来到古城长沙的岳麓书院参观巡游。
岳麓书院坐落在风景胜地岳麓山清风峡口,在岳麓书院的前门上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是依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洵的字镌刻而成的。
为什么说岳麓书院是"千年学府'呢?由于岳麓书院由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1027年了,它历经千载,办学不已,所以有"千年学府'的美称。
岳麓书院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经世济民的人才,是湖湘学派、宋明理学的发源地。
它在历史上几度辉煌,受到皇室重视,成为中国古代一所颇有影响的(高等(训练))机构,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从前门走进来,可以看到赫曦台,这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
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经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拭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大家来看一看这台中屏风上绘着的岳麓书院平面图。
岳麓书院占地25000多平方米,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排列着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在中轴线的西边建筑有供读书之用的教书斋和供休息赏玩的园林碑廊;在中轴线的东面建有供学子食宿的半学斋和奉祀古圣先贤的文庙祠堂。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
在公元976年疏远初创之时即有"讲堂五间',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由于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石刻,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大家看到的是清朝重修后遗留下来的建筑。
请大家抬头看看这快"学达性天'匾,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这里说的性是指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和善本性是天道所赋,训练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这块匾是康熙皇帝对岳麓书院理学训练的表彰。
最全岳麓书院导游词

最全岳麓书院导游词篇一:长沙岳麓书院导游词岳麓山故迹很多,山一脚下有岳麓书院,建于公元九七六年,迄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
南宋的理学家朱熹在此讲过学。
清风峡是岳麓书院后面一条幽静美丽的峡谷。
一线清泉。
西池碧水,万木清秀,美不胜收。
有名的爱晚亭就在这清风峡中,此亭原名爱枫亭。
四周枫树漫山,风景绝佳。
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来此游赏。
依唐人杜牧诗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将亭名改为爱晚亭。
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约958年)智睿等二僧办学。
北宋开宝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
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自创立伊始,即以其办学和传播学术文化而闻名于世。
北宋真宗皇帝召见山长周式,颁书赐额,书院之名始闻于天下,有“潇湘洙泗”之誉。
南宋张式主教,朱熹两度讲学。
明代中后期,明世宗御赐“敬一箴”,王x明心学和东林学派在此传播和交流,明清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王夫之在此求学,清代,康熙和乾隆分别御赐“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额。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接,合为整体,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除建筑文物外,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篇二:长沙岳麓书院导游词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够作为这次游览的导游。
岳麓书院导游词稿三篇

岳麓书院导游词稿三篇第一篇:岳麓书院导游词稿大家好,欢迎来到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院之一,也是岳麓山的标志性建筑。
它坐落在湖南长沙市岳麓山下,背靠着岳麓山,面对着湘江,风景秀丽,气候宜人。
岳麓书院建于北宋时期,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古代的高等教育机构,曾经是湖南省最高学府。
书院内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之一。
书院内的学堂、讲堂、书房等建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给人一种宁静、深远的感觉。
岳麓书院集中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书院内有大量的碑刻、古籍、字画等文物,其中不乏珍贵的文化遗产。
书院内还有许多名人题写的匾额和题词,如朱熹、王阳明等名家的题字。
这些文物和题字都是书院的珍贵文化遗产,体现了书院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
除了文化遗产,岳麓书院还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书院内经常举办书画展、文化讲座、传统文化体验等活动,吸引着众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和学习。
这些活动不仅让游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为书院注入了新的文化活力。
在岳麓书院的参观过程中,您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了解中国古代教育的历史和发展,体验中国古代学子的读书生活。
岳麓书院是中国文化的一座宝库,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最后,希望您在岳麓书院的参观中能够留下美好的回忆,深刻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谢谢!第二篇:岳麓书院导游词稿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岳麓书院,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院之一,也是湖南省的文化名胜之一。
岳麓书院坐落在长沙市岳麓山下,依山而建,风景宜人,气候宜人。
岳麓书院建于北宋时期,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书院内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之一。
书院内有大量的文物和文献,其中不乏珍贵的文化遗产。
书院内的学堂、讲堂、书房等建筑错落有致,给人一种宁静、深远的感觉。
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的高等教育机构,曾经是湖南省最高学府。
书院内有大量的碑刻、古籍、字画等文物,其中不乏珍贵的文化遗产。
长沙岳麓书院导游词_湖南岳麓书院导游词.doc

长沙岳麓书院导游词_湖南岳麓书院导游词岳麓书院是长沙有名的旅游区,有很多游客从各地慕名而去参观,作为导游要做好解说词,详细介绍岳麓书院的历史典故给游客了解。
下面是带来的长沙岳麓书院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
长沙岳麓书院导游词篇一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古城长沙的岳麓书院参观游览。
岳麓书院坐落在风景胜地岳麓山清风峡口,在岳麓书院的前门上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洵的字镌刻而成的。
为什么说岳麓书院是"千年学府"呢?因为岳麓书院由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1020xx年了,它历经千载,办学不已,所以有"千年学府"的美称。
岳麓书院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经世济民的人才,是湖湘学派、宋明理学的发源地。
它在历史上几度辉煌,受到皇室重视,成为中国古代一所颇有影响的高等教育机构,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从前门走进来,可以看到赫曦台,这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
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拭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大家来看一看这台中屏风上绘着的岳麓书院平面图。
岳麓书院占地25000多平方米,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排列着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在中轴线的西边建筑有供读书之用的教书斋和供休息赏玩的园林碑廊;在中轴线的东面建有供学子食宿的半学斋和奉祀古圣先贤的文庙祠堂。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
在公元976年书院初创之时即有"讲堂五间",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石刻,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大家看到的是清朝重修后遗留下来的建筑。
岳麓书院导游词大全

岳麓书院导游词大全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
岳麓书院导游词篇一: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岳麓书院导游词。
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了。
请大家抬头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
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从岳麓书院的这幅平面图上,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
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和祭祀。
这里是赫曦台,赫曦台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
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栻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大家请抬头看一下大门上面“岳麓书院”这块匾,是北宋第二个皇帝宋真宗御赐的。
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
这一付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
讲堂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导游词《岳麓书院导游词》。
讲堂内共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
5篇介绍湖南岳麓书院的导游词范文_湖南导游词_

5篇介绍湖南岳麓书院的导游词范文岳麓书院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学脉延绵。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
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20xx年),宋真宗召见岳麓山长周式,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
嗣后,历经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廿九年(公元1920xx年),岳麓书院与湖南省城大学堂合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沿用书院旧址。
中华民国20xx年(公元1920xx年),湖南高等学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学,仍就书院基址扩建至今。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篇介绍湖南岳麓书院的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5篇介绍湖南岳麓书院的导游词范文(一)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
很高兴能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
先一下,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
这里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块“千年学府“的匾呢,是今人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
岳麓书院之所以被称为“千年学府“,是因为,在北宋时期,统治者实行“偃武息文”政策,鼓励民间办学,于是,书院的教育功能凸显,成为与官学、私学并存的一种新的教育制度。
当时最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应天书院、河南嵩阳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和湖南岳麓书院。
而其中又只有岳麓书院延续办学千年,直至今日发展成现代的大学——湖南大学。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千年学府浓郁的文化气息吧。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
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
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
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
我们现在所站的这个地方便是赫曦台了。
赫曦台呀,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
南宋乾道年间,著名理学家朱熹应岳麓书院山长张栻的邀请,在岳麓书院讲学时,常常很早的时候就爬到岳麓山上去看日出。
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呢,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篇有关湖南岳麓书院的导游词范文(一)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古城长沙的岳麓书院参观游览。
岳麓书院坐落在风景胜地岳麓山清风峡口,在岳麓书院的前门上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洵的字镌刻而成的。
为什么说岳麓书院是“千年学府”呢?因为岳麓书院由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1027年了,它历经千载,办学不已,所以有“千年学府”的美称。
岳麓书院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经世济民的人才,是湖湘学派、宋明理学的发源地。
它在历史上几度辉煌,受到皇室重视,成为中国古代一所颇有影响的高等教育机构,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从前门走进来,可以看到赫曦台,这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
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拭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大家来看一看这台中屏风上绘着的岳麓书院平面图。
岳麓书院占地25000多平方米,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排列着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在中轴线的西边建筑有供读书之用的教书斋和供休息赏玩的园林碑廊;在中轴线的东面建有供学子食宿的半学斋和奉祀古圣先贤的文庙祠堂。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
在公元976年疏远初创之时即有“讲堂五间”,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石刻,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大家看到的是清朝重修后遗留下来的建筑。
请大家抬头看看这快“学达性天”匾,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这里说的性是指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这块匾是康熙皇帝对岳麓书院理学教育的表彰。
那么有朋友会提出一个问题了,“理学是什么呢?”对了,这位朋友说对了,理学是儒家学说发展演变到宋朝时的一种称法。
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
二程兄弟为了把理学发扬光大,在洛阳社坛讲学,一时门庭若市。
当时有个南方学者叫杨时专程前往求学,时值隆冬,大雪分飞,两位老师正在午休,杨时就恭敬地站在房檐下,直到老师醒了,他才执经问教,而屋外雪地里留下了两个深深的足印。
当杨时学成南归时,程颐目送并且非常高兴地说:“吾道南矣”。
“程门立雪”的故事不仅教育大家应谦虚谨慎,勤奋好学,而且是理学南传的一个标志。
从那时起,理学通过杨时传到江南,并发展为“湖湘学”等多种学派。
所以后来乾隆皇帝御赐“道南正脉”匾悬挂于此,用来表达岳麓书院是理学的正宗之传。
通过参观这两块御赐匾额,进一步了解了岳麓书院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其实在晚唐以后,虽然书院日益成为有别于官学的一种教育机构,但其办学的规模、层次不尽一致,同样都叫书院,有的仅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小学甚至学前班,而岳麓书院是高层次的书院,它的讲学者多为全国名流大师,而学生也要经过考试和推荐才能选拔入学,像“千年学府”、“四大书院”之类美誉,对于岳麓书院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
要知道,岳麓书院比法国的巴黎大学早200多年,比英国的牛津大学也要早300年呢。
好,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讲堂中间,老师授课的讲坛上会摆设两张椅子,而不是今天的一张椅子?请大家动动脑筋,猜猜看。
参观完御书楼之后,沿回廊右转,发现在草木掩映之中有一片青墙黑瓦的小院落,这里是奉祀理学大师及岳麓书院培养的部分高足生徒的祠堂,大家看见的船山祠是纪念著名的学术大师、思想家王夫之老先生的,他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家。
王夫之不到20岁就进岳麓书院读书,深受当时山长吴道行经世致用的传统学风影响,他后来结社著书,评议朝政,又在衡阳揭竿起义,举兵抗清,直至晚年以笔竿为武器,潜心著述,无一不是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传统精神的最好体现。
岳麓书院之所以人才辈出,湖南之所以人才辈出,都与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自相影响密切相关,也都是“经世致用”四个字的最好体现。
一个人要想有经天纬地之材,救济万民之心,则必须要在少年时刻苦攻读,完善自我。
岳麓书院内广种桑树,就是提醒每一位学子都要像春蚕一样埋头苦学,终生不辍;讲堂四壁上石刻的院规就是要规范每一位学子的思想、品格乃至言行举止;书院内“实事求是”,“道南正脉”等匾额也是在告诫每一位学子都要牢记儒家传统中虚怀若谷、严谨治学的优良风尚。
但埋头苦读、修身养性就算是人才了吗?不是,人才不是知识和道德的容器,他必须具有胸怀万民之心,回报社会之志,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传统教育原则就是要求每一位学生将知识取之于书,用之于民,只有那济世救国、奋不顾身的学生才能在岳麓书院永远受到尊重和怀念。
正因为岳麓书院本着“经世致用”的教育原则,千百年来,它为社会、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值得永远缅怀的精英。
如抗金名将游九功,改革先驱陶澍、魏源,清代“中兴之臣”曾国藩、“民族英雄”左宗棠,直至后来的谭嗣同、杨昌济、蔡锷、陈天华、毛泽东、刘少奇等三湘俊杰,无一不是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精神的伟大实践者。
大家在游览过程中,想必已经看到了我们湖南的改革日渐深入,长沙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这何尝又不是“经世致用”的最好体现呢!岳麓书院辟出这样一片宁静的院落,供奉理学大师和“经世致用”的圣贤,以便后人瞻仰,实在是要告诉每一位参观者,经世致用,回报社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可喜可贺的是,“经世致用”已被市政府定为我们长沙精神的组成部分,这既是对我们长沙人民过去贡献的一个总结和肯定,又将更加旗帜鲜明地指导我们每个市民努力参加到改革的大潮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想必大家参观到这里,已经体会到了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真正魅力之所在了吧!参观完祠堂、文庙之后,来到今天要参观的岳麓书院的最后一个部分--百泉轩园林。
百泉轩在宋代的时候,它是山长居住地,当年朱熹和当时的山长张栻就曾在此“昼而燕坐,夜而栖宿”,意思是吃饭睡觉都舍不得离开这里。
为什么呢?因为在百泉轩前面有一座优美园林,每当傍晚来临,山林幽静,飞鸟归巢的时候有山泉从山上潺潺地流下来,给人一种“空斋夜听三更雨,浇风腾万成声”的感觉.推开门,漫步于园林之中,紫薇、芙蓉和园内各种山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芬芳,忍不住坐下来,抬头望明月,更会发出一种“对景流连情最远,许谁探取眼前春”的惆怅。
不知不觉就度过了如诗似画的一夜。
清晨来临,呼吸一口衡岳湘水的清新空气,披着朝阳从这里沿曲径拾级而上,可以到达著名的爱晚亭,在麓山寺的晨钟声中,可以纵情舒展身体,也可以踱步呤诵古诗。
回来后,在碧绿的池沼前面,欣赏一下迎带风露的荷花和鱼翔浅底的佳境,是不是有一种“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觉?好了,各位朋友,欣赏到这里,一定会认为岳麓书院的读书治学的最好学府。
但这一名胜古迹在抗日战争和十年动乱中屡遭浩劫而变得残破不堪。
从1981年至1993年,省政府和湖南大学耗资500万元对旧建筑进行修复,才让大家能看到现在这一名山坛席的古迹新貌.穿过园林,可以看到和百泉轩南北对望的还有一排厅台走廊,这一八角亭里保存的是著名的唐碑--北海三绝碑.它是由唐代北海太守李邕撰写的记叙有关麓山寺沿革和历代禅师传法的情况,文辞、书法、刻工之精,堪称“三绝”。
岳麓山是集儒、释、道于一体的名山,而岳麓书院所倡导的理学亦是儒家学派和佛道两种宗教的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兼容并蓄的精神在这一秀美园林里再次得到体现。
从麓山寺的碑亭过来是时务轩,不由自主地想起了100年前那次悲壮惨烈的维新变法运动。
当时的维新壮士熊希龄、梁启超在长沙创办“时务学堂”,宣传变法理论和民权平等学说,反对封建专制。
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等“七君子”血染北京菜市口,梁启超潜往日本,时务学堂几经变迁后并入岳麓书院,改为湖南高等学堂。
后来梁启超再往长沙参观“时务学堂”旧址等墨迹。
1994年,政府将梁氏手迹刻碑,并在此建轩,又请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匾额"时务轩",这再次体现了岳麓书院对经世致用的仁人志士的最高礼遇.岳麓书院的参观就要结束了,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噢!对了,中间提了一个问题,在讲堂的讲台上为什么放了两把椅子,答案是这样的:古时候讲课一般有两个老师,一个老师负责讲述儒家的典籍、孔孟的学说,而另一个教师则负责对他所讲的深奥难辨之处进行解释。
讲解讲解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也有人说当年朱熹和张栻两人曾在此一起讲学,并互相辩论,所以摆两把椅子让两位大师平起平坐。
大家认为哪种说法更正确呢?5篇有关湖南岳麓书院的导游词范文(二)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
我将尽力使大家通过的讲解,对岳麓书院的历史、书院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
(岳麓书院大门口)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风峡口,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主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
请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来1027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
上面大家所见到的这块匾是1986年岳麓书院举行1010周年庆典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岳麓书院的,这四个字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
经过一千多年历史的发展,沉积在岳麓书院各种建筑之上的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得今天的岳麓书院更加充满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岳麓书院平面示意图前)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有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这些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轴线的两侧主要是斋舍和祭祀的专用实祠堂,这种布局体现我国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此外还有活动区和生活区,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我们讲解的重点放在赫曦台、讲堂及御书楼等处。
(赫曦台上,“寿”、“佛”字前)我们现在所站的这个地方便是赫曦台了。
“赫曦”的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
当年,朱熹应著名的理学大师张栻的邀请,千里迢迢的从福建省的崇安来到长沙岳麓书院讲学,在长沙停留了两个多月,清晨的时候,朱熹常常和张栻一起登上岳麓山顶看日出,每当见到旭日腾空,霞光万丈,山川市井,万物一切都沐浴在朝阳中的时候,便激动不已,拍手道:赫曦!赫曦!,于是便将他们观日出的这个地方定名为“赫曦”,后来,张栻便在此修筑发一个戏台,名为“赫曦台”以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