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
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
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和频率异常。
它可以分为心动过缓(心率过慢)、心动过速(心率过快)和心律不齐三类。
心律失常的症状包括心悸、胸闷、气短、头晕、晕厥等,严重者甚至可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引起心脏停跳,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以下是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一、诊断:1.病史询问: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的起始时间、触发因素、频率、持续时间等。
同时,了解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如高血压、心脏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以及服用的药物情况。
2.身体检查: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听诊心脏、测量血压、检查心律是否规整等。
有时候,医生还可能需要进行其他特殊检查,如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3.心电图: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
通过心电图可以观察到心脏的电活动,判断心律是否正常。
5.心脏超声检查: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是否正常,帮助确定心律失常的原因。
二、治疗:1.心律不齐的治疗:对于轻度的心律不齐,不需要特殊治疗;对于症状明显的心律不齐,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改善症状;对于频发且持续时间长的心律不齐,可能需要进行消融术来恢复正常的心律。
2.心动过缓的治疗:对于心动过缓的患者,如果没有症状,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如果有症状,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或者安装心脏起搏器来恢复正常的心率。
3.心动过速的治疗:对于阵发性的心动过速,可以尝试通过药物来终止发作;对于持续性的心动过速,可能需要进行直流电复律、消融术等治疗来恢复正常的心律。
4.电复律:电复律是使用电击来终止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
这个过程需要在医院内进行,在有经验的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5.消融术:消融术是通过导管介入技术,将导管置入心脏,通过热能或冷冻技术消融异常的心脏组织,恢复正常的心律。
需要注意的是,心律失常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一些特殊情况可能需要更复杂的治疗方法。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发生异常,常见的症状包括心悸、胸闷、头晕等,严重时甚至可能致命。
正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常见的治疗方案,以及预防心律失常的措施。
1. 诊断方法心律失常的诊断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病史采集: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和家族病史等信息,以了解心律失常可能的原因。
(2)体格检查:包括听诊心脏、测量血压和脉搏等,医生会观察是否有异常的心音或杂音。
(3)心电图(ECG):是诊断心律失常最常用的工具,通过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来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和程度。
(4)Holter监测:该检查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图,能够检测到发作性的心律失常。
(5)心脏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波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确定心律失常的原因。
2. 治疗方案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案因患者的病情和类型而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药物治疗:对于一些轻度的心律失常,医生可能会首先尝试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来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
(2)电生理检查与消融术:该方法适用于复杂的心律失常,通过导管在心血管系统中进行检测和治疗,可以精确地定位和消除异常的电活动。
(3)心脏起搏器:对于一些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医生可能会植入起搏器来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
(4)手术治疗:在部分情况下,如心脏病变导致的心律失常,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来修复心脏的异常结构。
3. 预防措施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复发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时锻炼、充足睡眠、合理饮食、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降低心律失常的风险。
(2)避免诱发因素:如避免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咖啡因和刺激性药物的摄入等。
(3)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心脏健康检查,如测量血压、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等,有助于早期发现心律失常并及时处理。
4. 结语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浅谈新生儿心律失常的诊断分类与处置
( 吉林省 临江市妇幼保健 院 吉林 临江 1 4 0 ) 6 0 3
【 摘要 】 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一个星期 , 由于心脏的传导系统和交感神经分布继续发育 , % 5 存在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 约1 一 % 大多是短暂且 良性
的 )如 心 室 早期 收 缩 、 房 早期 收 缩 、 异 位 心 房结 律 等 。 时 , 心 脏传 导 特性 与儿 童 或成 人 亦 有 所不 同 , . 心 或 同 其 故对 各 种 心律 失 常 的 判读 和 处理 也 有
d ̄ xn ea a l 。 io i或v rp mi 等 4 心房 扑动
由于胎儿 I 超音波技术 的进步 , 脏 许多胎儿 于母体 内就被发现 心律失 常的问题 , 而出生后靠听心音及心电图监测可正确诊断及治疗。 新生儿的 心律 失常 以心房早 期收缩 、 心室早 期收 缩最 常见 , 次为遛 旋性 上心室 频 其
源 性的损 伤 可能性 , 能避免 患儿 的不配 合导 致舌 及唇 等周 围组 织 的损伤 , 更 能防止 意外 穿髓 的发 生。 别是乳 磨牙 的大部 分龋变 , 特 累及的范 围较大 。 而且 , 龋损 伤较 深的患儿 , 使用牙 钻治疗 的刺激 较大 。 T的治疗方 式更易 AR 被接 受及广 泛 采用 。 R A T的治疗方 式的 优点是 能简单地 控 制感染 。 T AR 技
1 7 4
脏异 常 , 其心跳 小于 每分钟6次 ; 5 宽QR 波 , S 或合m r 长症候 群等 。 延 若合 并Q T延长症 候群 时 , 了使用心 脏节律 器 , 除 尚须 给予 B— lc es bok r。
6 心室频 脉
综上所 述 , 断新生儿 失常 时要仔细 分析其心 电图及 了解各种 心 诊 律失 常的机 理 , 正确地 判断 及适 时给予 治疗 , 以达 到有效 治愈 新生 儿 的心 律失 常的 目的 。 参考 文献 【】 石玉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7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0 . 1 J. 】 21 0 v ()33 34 33:0 - 0
小儿窦性心律不齐的特点及治疗策略分析
小儿窦性心律不齐的特点及治疗策略分析小儿窦性心律不齐是指儿童在心电图上表现为窦性节律不规则的一种心律失常。
它是儿童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临床上常见于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中。
本文将从特点和治疗策略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特点分析1. 心电图特征小儿窦性心律不齐的心电图特征是窦性P波的节律不规则。
正常情况下,窦房结会以一定的频率发放冲动,形成规则的P波,但在窦性心律不齐中,窦房结的冲动发放不规则,导致P波的间距不等,形成节律不齐。
2. 临床表现小儿窦性心律不齐的临床表现较为轻微,大多数患儿无明显症状。
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心悸、胸闷、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但这些症状一般不会对患儿的生活产生明显影响。
3. 影响因素小儿窦性心律不齐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常见的影响因素包括自主神经系统的发育不成熟、情绪波动、体力活动过度、药物的影响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窦房结的冲动发放受到干扰,从而引发窦性心律不齐。
二、治疗策略分析1. 观察与监测对于大部分小儿窦性心律不齐患儿而言,不需要特殊的治疗措施。
医生通常会建议家长观察孩子的症状,定期进行心电图监测,以了解心律失常的情况。
如果患儿的症状较轻,心电图监测显示窦性心律不齐的程度较轻,医生可能会选择继续观察,不进行特殊治疗。
2. 病因治疗对于小儿窦性心律不齐的病因治疗,首先要排除其他可引起心律失常的疾病,如心脏结构异常、电解质紊乱等。
如果发现有其他疾病存在,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以期纠正窦性心律不齐。
3. 药物治疗对于症状明显或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不齐较重的患儿,可以考虑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自主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减少窦房结的冲动发放不规则,从而改善心律不齐的情况。
4. 心脏起搏治疗对于极少数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儿,可以考虑心脏起搏治疗。
心脏起搏器可以通过电极植入体内,对窦房结进行电刺激,使其恢复正常的冲动发放节律,从而纠正心律不齐。
小儿窦性心律失常 病情说明指导书
小儿窦性心律失常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小儿窦性心律失常概述窦性心律是指激动起源于窦房结,并控制整个心脏电活动的主导节律,可分为正常窦性心律和窦性心律失常两大类。
小儿窦性心律失常是小儿由于窦房结冲动发放频率的异常或窦性冲动向心房的传导受阻所导致的心律失常。
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房结游走性心律、窦房阻滞、窦性静止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其中,窦性心动过速及窦性心律不齐是小儿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常见于正常小儿,多无病理意义。
患儿一般无明显不适症状,部分可出现头晕、心悸、乏力等。
通常预后良好。
英文名称:暂无资料。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循环系统疾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不会遗传。
发病部位:心脏。
常见症状:头晕、心悸、乏力。
主要病因:生理因素、心脏疾病、其他病理性因素。
检查项目: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心电事件记录仪,进行运动试验、药物试验、心脏电生理检查、血常规、心肌损伤标志物、超声心动图。
重要提醒:无症状者,一般无需特殊治疗,遵医嘱定期复查心电图即可。
临床分类:根据心电图及临床表现,可将小儿窦性心律失常分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房结游走性心律、窦房阻滞、窦性静止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1、窦性心动过速指窦房结发出激动的频率超过正常心率范围。
心电图表现为窦性P波,P-R间期不小于正常低限,但心率超过下列范围:1岁以内>140次/分,1~6岁>120次/分,6岁以上>100次/分。
心率过快时P波可与前面的T波重叠,P-R段及ST段可下降,T波平坦甚至倒置。
2、窦性心动过缓指窦房结发出激动的频率低于正常心率范围。
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律,心率低于正常同龄儿的低限:1岁以内心率<100次/分,1~6岁<80次/分,6岁以上<60次/分。
小儿心律失常PPT
小儿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导管消融和手术治 疗等,治疗效果因心律失常类型和病因不同而异。
研究进展和未来方向
新的诊断技术和方法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小儿心律失常的诊断技术和方法不断更新 和完善,如动态心电图、心脏电生理检查等。
新的治疗技术和药物
针对小儿心律失常的治疗技术和药物也在不断研究和探索中,如导 管消融、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01
02
03
04
患者年龄:5岁
主要症状:心悸、胸闷、呼吸 困难
病史: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 缺损
பைடு நூலகம்
心电图表现:室性早搏,心动 过速
治疗过程和效果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利多卡因、胺 碘酮)
治疗效果
室性早搏减少,心动过速 得到控制
后续治疗建议
定期复查心电图,观察病 情变化,适时进行手术治 疗
经验和教训
早期诊断
律失常的发生率。
家庭护理和注意事项
观察症状
家长应密切观察宝宝的 症状,如出现心悸、气 短、乏力等症状时应及
时就医。
定期复查
在医生的建议下,定期 带宝宝进行心电图等复 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
变化。
避免剧烈运动
在宝宝心律失常未得到 有效控制前,应避免剧 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
。
保持情绪稳定
避免宝宝情绪波动过大 ,以免影响心率和心律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小儿心律失常的研究方向应聚焦于深入探讨其病因和病理生理 机制,以及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对医生和患者的建议
对医生的建议
医生应提高对小儿心律失常的认识和 诊断能力,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 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密切关注病情变 化和治疗效果。
浅谈胎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浅谈胎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胎儿心血管系统临床监护日趋被重视,以及医疗检查设备的改善,近年来,关于胎儿及新生儿心律失常的报道逐渐增多。
胎儿时期发生心律失常可导致宫内死亡和新生儿死亡率增加,尤其是伴有非免疫性水肿的胎儿。
目前,胎儿心律失常的诊断主要依靠M型超声心动图(M-UCG)及脉冲多谱勒频谱诊断,发生的心律失常种类主要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及心房扑动(房扑)。
但仍无理想的治疗药物及给药途径。
现就目前有关胎儿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一、诊断与治疗1.诊断:出生前胎儿心律失常的诊断主要通过M-UCG、脉冲多普勒频谱及无创性胎儿心电监护,而出生后心律失常的诊断可依赖体表心电图及食道电极心电图等方法。
胎心听诊及胎儿心电监护虽然能显示胎儿心率的改变,但不能进行胎儿心律失常分类,不利于明确诊断。
近年来,随着超声心动图技术尤其是多普勒技术的发展,不仅能在胎儿时期发现是否伴有心脏结构畸形,而且可较准确地对心律失常进行分类。
M-UCG取二尖瓣前后叶波群(A峰代表心房收缩,E峰代表心室舒张),脉冲多普勒取二尖瓣频谱(A峰,E峰)和左室流出道频谱(S波,代表心室收缩)。
通过观察二尖瓣运动波形和多普勒频谱形态,测量各波时距,分析各波的相互关系,可明确心房激动与心室激动之间的关系。
室上速时,房室间呈1∶1传导,心率>180次,每次心搏间变化小;房扑表现为心房率400~500次,伴固定或不固定的房室传导阻滞,而心室率慢于心房率。
室性心动过速(室速)表现为房、室节律分离,心房率慢于心室率。
房颤表现为二尖瓣波形呈单峰,振幅、时距不等,频率>360次,与S波无固定关系。
如有以下1项或多项即可诊断胎儿水肿: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腹水或皮下水肿。
2.治疗:传统的胎儿心律失常治疗方法为母亲口服地高辛。
部分患儿对洋地黄反应较差,尤其是出现水肿的胎儿。
van Engelen等对51例心律失常胎儿[33例胎儿为室上速,15例为房扑,1例为室上速+房扑,2例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4例在胎儿期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心律失常细分辨——浅谈小儿心律失常治疗
( 阵发性心 动 过速 , 病 问期 3) 发
听诊 或心 电 图检 查 正 常。 对 阵发 性 发作 的心 动 过 速 。 常 见 的 阵 发 性 如
解 心 率 的 变 化 , 而 掌 握 第 一 手 材 从 动 过 速 , 作 时心 率 非 常 发
有早 搏 、 房室 传 导 阻滞 等 , 凭 听 诊 仅 有 时 较 难 鉴 别 , 进 一 步 做 心 电 图 需
检查 。
、
正常 心率 还是 心律 失常
首 先 我 们 需 要 判 断 孩 子 的 症
状 或 检 查 是属 正 常范 畴 还是 心 律 失 常 , 通过 心 前 区 的触 摸 或 听诊 了 可
(1) 凭 一 次 听 诊 或 心 电 图 即 仅
诊 断 “ 动 过 缓 ”或 “ 动 过 速 ” 心 心 。 常 有 家长 咨询 , 诉 很 简 单 : 我 孩 主 “ 子 心 动过 速 ” 当 问及心 跳 多快 时 , 。 经 常 的回答 是 “ 百多次 ” 一 。而 医 生
儿 家长 发 病 时 不 能 慌 张 , 细 观 察 仔 孩子 的 表现 , 测量 发病 时 的心 率 , 可 为 医生提 供 可 靠 的第 一 手材 料 和诊
I 辣.锦 福 烫 药 6 麻 医囊 2
心律失 常细 分辨
— —
2 阵发性 室上 性心动 过速 .
这 是 ~组 疾 病 的诊 断 。包 括预 激 综 合征 、 室 结折 返 性心 动 过 速 、 房
房 性心 动 过 速 、 房 扑 动 , 心 以及 在小
浅 谈 小 儿 心律 失 常 治疗
上 这 些 是 病 吗 ? 严 重 吗 ? 需 要 治 疗
吗?
( 预 激 综 合 征 : 称 房 室 折 1】 亦
小儿心律失常诊治指南
小儿心律失常诊治指南疾病简介:心脏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即希氏束)、左、右束支及蒲肯野氏纤维。
心律失常 (arrhythmia)系指心脏激动来自窦房结以外的起搏点,或激动传导不按正常顺序进行,或传导时间较正常延长或缩短。
严重心律失常可导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
小儿心律失常不论从病因、临床表现、治疗等各方面都与成人差异较大。
小儿心律失常病因心律失常的病因及诱因心律失常多发生于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中如三尖瓣下移常易并发室上性心律失常,如房性过早搏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大血管错位常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房间隔缺损常发生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及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等,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可后遗严重心律失常,如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后天性心脏病中以风湿性心脏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肌炎最多见,长Q-T综合征及二尖瓣脱垂常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由于心律失常对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可导致心力衰竭,休克,晕厥以及脑栓塞等而使原有心脏病加重,心脏以外的原因引起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有电解质紊乱。
药物反应或中毒,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自主神经失调及情绪激动等,在电解质紊乱中以低钾血症,低镁血症及高钾血症最常见;在药物反应所引起的心律失常中以洋地黄类制剂中毒最为重要,在低钾血症或低镁血症时更易诱发洋地黄类药物中毒的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物多有致心律失常副作用,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颅内出血也可发生心律失常,心脏手术,心导管检查及麻醉过程中常有心律失常,新生儿及婴儿早期心律失常可与母妊娠期疾病,用药及分娩合并症有关,患有全身性红斑狼疮病的母亲,其新生儿多有房室传导阻滞,婴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因呼吸道感染而诱发,有些心律失常,尤其是期前收缩常找不到明显的原因,新生儿心脏传导系统未发育成熟,至2岁时始完善,新生儿期窦房结的起搏细胞结构原始,窦房结动脉搏动弱不能调节窦房结激动的发放,故窦性心律波动范围大,另外,房室结区在塑形过程中,自律性增高,传导功能不均一,以及残留的束室副束(Mahaim束),均易导致室上性期前收缩及心动过速,可随年龄增长而自愈。
心律失常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心律失常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心律失常(arrhythmia)指心脏冲动的起源部位、频率、节律、传导速度、激动秩序等异常,在临床上很常见,可见于各类心脏病患者,也可见于正常人。
有些心律失常如偶发性室早可不影响健康,不需特殊处理;但有些心律失常如快速房颤、室性心动过速可严重降低心搏出量,需迅速纠正,而室扑、室颤则可危及生命,应立即抢救。
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很多,包括心脏本身病变、电解质紊乱、药物过量或中毒、缺氧、情绪激动、吸烟、喝浓茶或酗酒等。
少数无病因可查。
心律失常病因繁多,病情复杂,临床上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两大类,后者多见。
按其发作时心率的快慢,可分为快速型和缓慢型两大类。
(一)期前收缩(早搏)【诊断提示】1.病因(1)期前收缩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分为房性、房室交界性和室性三类。
见于正常人或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期前收缩,称功能性期前收缩,室早最多见。
功能性期前收缩以青年人居多,常无明显诱因,有时与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疲劳、消化不良、吸烟、酗酒、喝浓茶及咖啡等有关。
(2)器质性见于多种心脏病,如心肌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心脏瓣膜病变、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心肌病等。
(3)药物引起,如洋地黄、奎尼丁、肾上腺素、睇剂等。
(4)机械性刺激,如心脏手术、心导管检查及起搏器的使用等。
(5)其他:迷走及交感神经兴奋、胸腔及腹腔手术、急性感染、胃肠道及胆道疾病,以及电解质紊乱等。
2.临床表现有心悸,心前区不适,自觉心律不规则,乏力、头晕等,冠心病时可有心绞痛。
发作一次心搏突然提早而其后有较长的间歇。
功能性期前收缩常发生于安静时,运动后可消失。
器质性心脏病者,运动后期前收缩增多。
3.期前收缩的类型(1)配对型:期前收缩与前一心动周期有固定的联律间距,可形成二联、三联或四联律。
(2)平行收缩型:心脏内同时存在两个节律点,各自独立地发放激动。
期前收缩的间歇有一定的规律,每一长的异位搏动间歇是最短的异位搏动间歇的倍数,可有融合波。
小儿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与治疗
小儿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及治疗近年来随着小儿电生理学的开展、介入治疗的增加及对小儿心律失常诊断水平的提高,小儿心律失常的发现率及发病率均较前升高。
本文主要就小儿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与诊治进行讨论。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在小儿快速心律失常中常见,多不伴器质性心脏病,突然发作、突然终止。
发作持续数分钟、数小时至数天不等,如发作>24 h,易合并心力衰竭和(或)心源性休克。
婴儿可表现为拒食、气促、不安、多汗、苍白等。
儿童可表现为头晕、心慌、心悸、心前区不适等。
发作时心率突然增快,心率160~300次/min,快而整齐,心电图QRS波时限正常,伴逆传型房室折返、室内差异性传导、原有束支阻滞时可增宽。
QRS波后可见逆行P′波,或融于QRS波中。
治疗刺激迷走神经增加迷走神经张力可延缓房室传导,从而终止发作。
兴奋迷走神经应在心电图持续监护下进行,可用于症状较轻或无症状的、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儿。
对于新生儿和小婴儿,可用冰袋或冰水浸湿的毛巾敷脸15~30 s。
婴儿亦可用温度计刺激直肠以终止发作。
对于年长儿,可嘱患儿吸气后屏气15~20 s。
颈动脉窦按摩不可用于儿童。
药物治疗如刺激迷走神经无法转复心率,可在监测心电图情况下静脉用抗心律失常药,转复后静脉滴注或口服药物维持疗效。
①普罗帕酮:每次1mg/kg,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10 mL缓慢静脉推注,如首剂无效,间隔15~20 min可予第2剂,总剂量<5mg/kg。
如有效可予4~7μg/(kg?min)静脉滴注维持。
有传导阻滞及明显心功能不全者禁忌使用。
②腺苷:三磷腺苷首剂40~50μg/kg,于2 s内快速静脉注射,如首剂无效,可隔3~5 min加倍递增剂量再次使用,最大剂量不超过250μg/kg。
不宜用于房室阻滞、窦房结功能不全及哮喘患者。
③维拉帕米:每次0.1 mg/kg静脉注射,加入10mL葡萄糖注射液缓慢注射,每次最大剂量不宜超过5 mg。
儿童心律失常诊治 PPT【68页】
电学治疗
➢电复律:药物无效 1~2瓦秒/kg 禁忌证:
SSS 快速房颤伴AVB 缓慢室率型心动过速 洋地黄中毒所致的快速心律失常 近期有栓塞 ➢射频消蚀
室扑室颤
➢心外按压 ➢气管插管供氧 ➢按室速处理 ➢除颤 ➢纠酸
传导阻滞缓慢心律处理
➢阿托品 0、01~0、02mg/kg/次 ➢异丙肾上腺素 0、05-0、5μg/kg/min ➢舒喘灵 ➢人工心脏起搏 :临时 、永久
感谢您的聆听!
称左室速;V1呈左束支阻滞+电轴右偏 为右室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室性紊乱节律
➢ 同一导联上发生三种不同形态的室早
心室扑动
➢ 无基线、匀齐的、连续的、快速的大波浪形波 ➢ 频率180~250次/分
心室颤动
➢ 无基线小扭动波 ➢ HRl50—500次/分
传导阻滞
➢ 窦房传导阻滞 (二度) Ⅰ型:P-P间期逐渐缩短而后出现长的P-P 间期,周而复始 Ⅱ型:长P-P间期小于最短P-P间期2倍
➢ATP针:0、1~0、3mg/kg /次 ➢西地兰: 首剂用饱与量的1/2,余量分2
次,每隔4~6h 预激综合征不用 ➢异搏定: 0、1~ 0、2mg/ kg /次 ,30 ′重复 < 1岁不用
➢ 同步心脏转律 ➢ 胺碘酮针:3~5mg/kg/次,20-60 min内静滴
维持5~15μg/kg /min ➢ 心得安:0、1mg/kg/次
➢ 儿童时期自主神经系统发育尚不成熟,调节功能不 稳定,学龄前期以交感神经占优势,学龄期以迷走神 经占优势,迷走神经紧张性随年龄增加而增高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 P与QRS 呈 3:1以上 传导
➢ 或偶见窦性P波下传
新生儿心率失常的诊断与治疗
新生儿心率失常的诊断与治疗摘要】病理性胎儿心律失常发病率约1%~2%,严重时可导致胎儿循环失代偿、水肿、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胎儿超声心动图是最重要的检查手段。
新生儿心律失常病因为围生期缺氧、低血糖症、宫内病毒感染、先天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亢进。
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宫内缺氧,防止低血糖及电解质紊乱,避免孕期感染,可降低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发病率。
【关键词】心律失常;新生儿;治疗【中图分类号】R722.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0)12-0026-01新生儿可发生任何心律失常。
宫内窘迫、娩出窒息、早产与心律失常发生有关。
胎儿心律失常往往伴先天性心脏病或胎儿心肌炎,出生后的心律失常以缺氧心肌损害为主,其次为电解质紊乱。
因此,胎儿心律失常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胎儿心脏异常之一,根据频率和节律分3类: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和心律不齐。
具体指在常规产前检查无宫缩时,胎心节律不规则或胎心频率(持续15 min) > 180 次/min 或<100次/min (部分学者定义为< 120次/min) 。
胎儿心率>180次/min 称胎儿心动过速,< 100 次/min称胎儿心动过缓,胎儿心率在正常范围内且最快心率与最慢心率之差超过25~30次/min称胎儿心律不齐。
二次宫缩间胎儿心率< 100 次/min 或180次/min>或心律不齐,提示胎儿严重窒息。
43%的孕妇可出现一过性胎儿心律失常,其中仅2. 4%具有临床意义。
胎儿心律失常90%左右为孤立性的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预后良好。
持续或反复出现的心律失常多为病理性,发生率为1% ~2%,可造成胎儿神经系统损害、心力衰竭、水肿甚至死亡。
持续性胎儿心律失常约10%可合并先天性心脏病。
早期诊断并根据临床类型和严重程度予以及时处理,可降低围生儿患病率和死亡率。
1诊断方法早期诊断是争取治疗时机、根据疾病性质和类型制定治疗方案的基础。
心律失常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1. 介入治疗基于临床电生理发展70年代初用于临床,已成熟。 2. 药物治疗基于细胞和分子电生理发展 80年代开始,发展较快。
(一)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一)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窦房传导阻滞/窦缓/窦停/sss ●房内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一度/二度三度) ●室内传导阻滞(左、右束支及 左 束支分支传导阻滞
(七)心室晚电位: ★心室晚电位阳性反映心肌组织结构的不均一性所导致电活动异常,有潜在致室速、室颤的危险。 ★这在心肌梗死后的患者及动物模型的心外膜或心内膜面直接标测已充分得到证实,但从体表记录所得的结果,其敏感性及特异性与直接心表标测者判别甚远。 ★临床各家报告心肌梗死后心室晚电位阳性率在7.7%~42.4%之间,其中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均占有较大比例。
心脏电生理检查
★1999年MUSTT试验结果发表后,其应用价值已趋否定,即经电生理检测诱发出持续性室速的猝死高危患者只有应用ICD可降低死亡率,而应用经筛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与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相比并不能改善生存率。
六、心律失常的治疗
心律失常的治疗: 近年来有不少进展,主要在非药物治 疗方面,包括除颤、起搏、消融、手术等。
★因此,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室晚电位阳性者应加强随访,不能单独作为采取某种治疗措施的根据,对心室晚电位阴性者也不能认为是“安全”的。 ★特发性室速的患者心室晚电位大多为阴性,如心室晚电位阳性往往提示有心肌病变的基础,应进行进一步检查。
(八)心率变异性分析: ★心率变异性分析作为定量检测自主神经功能的指标,已公认为预测心源性猝死的一个独立的因素。 ★Circulation2000年元月发表的一篇述评再一次肯定了这一结论;但同时也指出,经大量临床研究严格按敏感性、特异性统计,其猝死阳性预测值尚不足30%。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一、患者基本情况患者为一名7岁男孩,因频发心悸、胸闷、气短伴阵发性晕厥3个月入院。
患儿既往体健,无特殊药物过敏史,家族无类似病史。
入院时查体:心率140次/分,血压110/70mmHg,心前区隆起明显,听诊第一心音亢进,第二心音分裂,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喷射杂音。
二、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辅以心电图、Holter监测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确诊为室性心动过速并发肺动脉高压。
考虑到患儿年龄小,药物治疗的选择更加谨慎,因此我们决定采用中药治疗。
三、步长稳心颗粒治疗方案患儿采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方案,每次口服10g,每日3次。
四、治疗效果观察经过连续用药一个疗程,患儿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率逐渐恢复正常,胸闷、气短症状减轻,无晕厥发作。
随访时查体:心率90次/分,血压100/60mmHg,心前区无明显隆起,心音规整,心尖无异常杂音。
五、心电图及Holter监测患者连续用药后,再次进行心电图及Holter监测。
心电图检查显示患者心律规整,ST 段、T波无明显异常;Holter监测显示患者心率变异性明显减少,心律稳定。
六、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患者的室壁运动明显改善,肺动脉高压减轻。
七、总结步长稳心颗粒作为中药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一种有效药物,对于室性心动过速并发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其有效成分可改善心脏起搏传导系统功能,减少心脏电生理异常,稳定心律,控制心悸、胸闷、晕厥等临床症状,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需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以验证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希望通过更多的临床观察和研究,为步长稳心颗粒在小儿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更多的依据。
经典课件小儿心律失常
病例二:房性早搏的药物治疗
总结词
药物治疗与生活调理相结合
详细描述
对于房性早搏的治疗,药物治疗是主要手段,如使用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等。同时,患者应保 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
病例三:小儿心律失常的预防与护理
总结词
预防为主,护理为辅
详细描述
预防小儿心律失常的措施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诱发因素、定期体检等。对于 已经出现心律失常的患儿,应加强护理,定期监测心电图,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治疗和护
家长应定期带宝宝进行体检, 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心脏问题
。
避免感染
预防宝宝感冒、咳嗽等感染性 疾病,以免引起心脏疾病。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安排宝宝的饮食和作息时 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 运动。
控制情绪激动
避免宝宝情绪过于激动,以免 引起心律失常。
家庭护理
观察症状
家长应密切观察宝宝是否有心悸、胸 闷、气短等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就 医。
理。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等,手术治疗是必要的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的目的是修复心脏结构和功能,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手术治疗需要在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下进行,家长应了解手术的风险和预后情况, 并做好术后护理和康复工作。
05 小儿心律失常的预防与护 理
预防措施
定期进行体检
生理活动。
心电图诊断
常规心电图
记录静息状态下心脏电活动,用 于初步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和程
度。
动态心电图
长时间连续记录心电信号,有助于 发现间歇性或一过性心律失常。
小儿心律失常健康宣教
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01
03
02
04
2
诊断与鉴别诊断
心电图检查
01
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小儿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
02
心电图可以显示心律失常的类型、程度和持续时间
03
心电图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律失常是否需要治疗
04
心电图检查可以监测治疗效果,指导治疗方案调整
症状:小儿心律失常的症状包括心悸、气短、胸痛、头晕等,但部分患儿可能无明显症状。
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射频消融等,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儿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
01
02
03
04
05
06
健康宣教的重要性
提高公众对心律失常的认识,增强预防意识
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心律失常的症状、病因和治疗方法
谢谢
02
实施计划:通过多种途径,如讲座、宣传资料、网络平台等,进行健康教育
03
评估计划效果:定期收集反馈信息,评估计划实施效果,及时调整计划内容
04
实施健康促进计划
制定计划:根据小儿心律失常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健康促进计划
宣传推广:通过各种渠道,如网络、电视、报纸等,宣传小儿心律失常的健康知识
健康教育:通过讲座、培训等方式,提高家长和儿童的健康意识
动态心电图监测
原理:通过连续记录24小时以上的心电图,观察心律失常的动态变化
适应症:怀疑有心律失常,但常规心电图未发现异常者
注意事项:监测期间保持正常生活和工作,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
优点:可以捕捉到常规心电图不易发现的心律失常
心脏超声检查
原理:利用超声波对心脏进行成像,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内容
❖ 小儿正常心脏传导系统及特点 ❖ 先天性心律失常
预激综合征 早搏 先心病相关性心律失常 其他
❖ 小儿心律失常治疗策略
小儿正常心脏传导 系统及特点
心脏传导系统的正常解剖
心脏的传导系統 (心脏內的高速公路)
心脏神经传导系统接受迷走-交感神经支配
小儿心脏传导系统的特点
❖心脏传导系统发育不成熟 ❖生理功能不健全 ❖植物神经不稳定 ❖心脏活动节律不强
B超—除外同时合并器质性病变 胸片 电解质及酸碱失调 代谢性疾病—甲功
常规ECG特点--随年龄而变化
❖P波-随年龄变化
正常婴儿<0.09s; 儿童<0.10s;成人<0.11s
❖PR间期随年龄和心率变化
与年龄成正比,与心率成反比 小儿正常最短0.08s,最长0.18s; 成人—0.12~0.20s
小儿预激综合征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时,与心动过速 相关性猝死发生率高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药物、导管消融术、 外科手术、直流电复律等。 药物:ATP、心律平、胺碘酮、 索他洛尔等,不用洋地黄 非药物:导管射频消融术, 成功率已达95%以上,并发症较少
(对于<1y婴儿室上速,首先药物治疗, 腺苷通常可有效终止心动过塑,并发症 较少。对于没有预激波的隐匿性预激综合征, 可选用地高辛,显性预激综合征室应用可能
❖T波-显著年龄特点 ❖QT间期--随年龄和心率变化
常规ECG特点--随年龄而变化
❖QRS波
R、S波振幅较成人高-在诊断左右室肥厚上有区别 Q波较深 Q/R较大 <3yⅡ、Ⅲ、aVF导联常有Q波, Q/R 比值>1/4, QRS波时间随年龄增加--婴儿60ms,儿童80ms,成
人100ms
❖电轴变化大—婴儿以右心室占优势
最大
159 162 193 176 168 164
年龄
1~3y 3~5y 5~8y 8~12y 12~16y
心率
平均 最小
109.1 83 97.0 78 90 65 87.3 65 79.4 57
最大
158 125 125 115 123
小儿心律失常常规检查方法特点
心电图相关检查
❖ 常规ECG—PR间期随年龄和心率变化 ❖ 动态心电图 ❖ 运动试验和心电图 ❖ 经食道心电图及起搏 ❖ 希氏束电图 ❖ 直立倾斜试验 ❖ 心率变异性监测
一、预激综合征(WPW)
定义:
整个心室或部分心室意外地被室上性冲动 提前激动,提前激动跨越房室结-希氏束-束支 系统进行的。
临床特点
1. 发生率: 0.04~0.3%(体表ECG检出率成人1-3‰,小儿2‰) 男:女 2:1 占小儿室上速60% 婴儿期易发生,60~90%在1y内消失 精神食欲差、面色苍白 CHD W-P-W 0.27~0.86%
Ebstein 畸形(25%)(埃布斯坦综合征又称Ebstein畸形,是指三尖瓣隔瓣和 (或)后瓣偶尔连同前瓣下移附着于近心尖的右室壁上,约占先心病0.5%~ 1.0%。)、
矫正型大动脉错位、 三尖瓣闭锁、 右位心、 二尖瓣脱垂
临床特点
2.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率200-300次/min 有症状不致命,极少形成室颤-猝死; 最初发作3m(婴儿期60-90%),自然消失极少复发,
早搏
健康儿童可发生各种早搏,而无器质性心脏病, 亦可由于过劳、精神紧张、消化不良等原因所 致。各类器质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心 力衰竭,洋地黄中毒、低血钾、缺氧症、心脏 手术后等均可引起早搏。多源性、频发性早搏, 见于严重心脏病患者。
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多无症状,偶有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或
小儿心律失常
概况
小儿心律失常发病率为5%。 新生儿及婴儿期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动过速及窦
性心律不齐最常见,亦可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 及各种早搏。儿童期以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和 室上性心动过速多见。早搏又以室性早搏占首 位。
病因
心律失常病因以各种心肌炎、心肌病、先天性 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药 物中毒、电解质紊乱引起为主。部分心律失常 不易找到病因,一些在少儿期特有的类型,如 家族性与先天性心律失常可单独存在,亦可合 并有其他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一般而言,小 儿心律失常预后较好,而严重影响到血流动力 学改变和引起心功能异常的心律失常可导致心 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必须及时诊断 和作出合理治疗。
Hale Waihona Puke 早搏过早搏动,又称期外收缩。是由于异位起搏点 在正常窦房结发出冲动之前提前发出冲动,引 起心脏收缩。按其发生部分分为房性、房室交 界性和室性过早搏动,其中以室性最常见。房 性与交界性早搏称室上性早搏。早搏,s:5次 /min为偶发性,>6次/min为频发。单一异 位起搏点所致为单型性早搏;配对时间不等, QRS波形态各异为多源性早搏,是由2个或2 个以上异位起搏点所致。每隔1、2个正常窦性 搏动后出现1次早搏者分别为二联律、三联律; 连续出现2个早搏为连发;连续发生3个早搏则 为短阵性心动过速。
即使复发时间很短。-传导系发育渐成熟,副交感 神经占优势渐减弱有关
最初发作年龄越大,复发率越高 表现:面色苍白、精神食欲差
临床特点
3、心功能不全
持续异常--心功能不全,常见持续性交界区反复性 心动过速(PJRT)-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常被误诊 为扩张型心肌病。
4、猝死
小儿预激综合征,房颤发生率低,因此儿童猝死发 生率低
心律失常
心率快—兴奋占优势 易受各种因素影响--进食、运动、哭闹、发热……
❖≥10y后神经纤维发育稳定心率稳定
各年龄心率的范围
年龄
1d 1~ 7d 7d~1m 1~3m 3~6m 6~12m
心率
平均 最小
115.9 81 127.1 98 145.8 111 139.0 113 123.2 98 117.8 91
有恐惧不安等表现。心脏听诊可闻心脏搏动提 前之后有较长间歇,亦可有脉搏脱漏等现象, 是由于早搏时心室充盈不足、心搏血量减少所 致。
诊断要点
(二)辅助检查 心电图检查: 1、房性早搏 ①提前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
性P波不同,部分P`,波未能下传至心室。② P-R间期在正常范围,部分P`- R间期延长。③ 房性早搏的QRS-T波群与窦性相同,下传的 QRS波群可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呈束支及 其他分支阻滞图形,代偿间歇多为不完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