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今别离(其一) 黄遵》刘玉晓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课件:咏怀八十二首 今别离 (共26张PPT)
(二)学法
诵读法。学生通过诵读来感受作品的韵律美、节奏美。
悬念解疑法。在有疑之处,让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考。
自主探究法。注重学生的实践运用以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引导学生在内容联想和对比激趣中鉴赏诗歌,通过多媒体课 件增强视听冲击,创设良好学习氛围,同时进行思维导图的 设计创作,从高考诗歌复习四大模块入手,以生为本,以学 定教,发挥想象,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本节课意在复习诗歌基础上,对比分析作品语言风格和情感 表达特点,激发学生自我情感表达,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
力,增强学生写作诗歌的兴趣。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以及学情的特点,我从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拟定了如 下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 挖掘诗歌中的离别意象,整合离别诗的常见意象,明确意象在诗“言志”时的地 位和作用; 2、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会运用“知人论世”方法体会诗人在表现离情别绪上的新意;抓取关键词对比 鉴赏诗歌;激发学生自我情感表达、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通、过审对美意鉴象赏与与意创境造的解读体会•黄遵宪诗歌革新的精神,进一步引导高三学生复习 诗歌,学着创作诗歌,增强写作兴趣; 4、文化传承与理解 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黄遵宪诗歌的创新处与局限性,培养学生对比鉴 赏诗歌的能力。
广 东 省 珠 海 市第二 中学人 教版高 中语文 选修《 古代诗 歌散文 》课件 :咏怀 八十二 首 今 别 离 ( 共 26张P PT)
知识建构 学有所获
广 东 省 珠 海 市第二 中学人 教版高 中语文 选修《 古代诗 歌散文 》课件 :咏怀 八十二 首 今 别 离 ( 共 26张P PT)
多媒体展示诗中提到的一些古今“送别”意象图片。 点拨法——设问提示
课堂教学在学生有疑问之处,教师点拨,师生互动,实现教 学资源共享。 比较法——对比鉴赏 比较分析“古别离”、“今别离”意象与意境的不同;对比鉴赏现 代诗人木心《从前慢》,开放性谈谈你喜欢哪篇的理由。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今别离(其一) 黄遵》宋薇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一切都是快的,高铁,飞机......上京赶 考的秀才一年走的路,我们一两个小时就抵达了。“一闪”之间,我们 省略了脚步,但也“省略”了旧日子带给我的生命内心深处的“回味” :“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灰暗的镜头里浸透着无尽 的暖意;日子的底色是什么?是一个人,一辆车,一匹马,一封手写的 书信,我就是乘坐着这样的日子来爱你,一生只爱你一个人。万两黄金 难买一颗真心: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对爱情 的表白也许就是这么的任性和单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这样的朴素 与简单,简单到一个门,只上一把锁: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一把平常而简单的锁,却蕴藏着不平常的哲理: 精美的钥匙配着精美的锁,你锁了,人家就懂了。就像你在菜园扎上了 篱笆,而不会担心有人越过道德的底线,但绝对不会是有人非要越过城 市里斑马线和红绿灯......是道德与人心之间的某种朴素的暗示,这种 暗示里多了对人性的思考,对处世之道最朴素的阐释。
明不能兼容,诗歌的传统意象已经不能准确表达近代人的 种种感受与思考。黄遵宪论诗主张“我手写吾口”,以表 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倡导“诗界革命”。将 一些新事物大胆引入诗歌,开阔了旧诗的新领地,发现了 传统诗歌天空的新大陆,堪称中国诗的哥伦布! • 《今别离》四首,分别写轮船、火车、电报、相片和东 西两半球昼夜相反的情景,副题即标明了它们是"古人未 有之物"。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题旨:快速度产生出
一种神奇的“力”,它导致时空高度压缩,加倍地增生 人的离别体验。
聚散迅疾更添难堪---离情愈浓 来去无情离愁更甚---愁情愈烈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今别离(其一) 黄遵》自永军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
立足文本、问题探究
(3)随着西方思想精神大量输入中国,《今别离》旧瓶所装之 新酒渐失 “新奇”的魅力。而在日寇进逼下,儿女思愁让位于 国耻创痛,《今别离》不如感事诗有救亡之助,自然淡出时人 的视野。你怎样看待以上现象?
立足文本 、问题探究
(4)黄遵宪在《人境庐诗草·自序》中,他系统地提出了自己 的诗论纲领,指出:“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今之世异于 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意思是诗歌创作要为事而作, 反映现实生活和斗争,诗人应在诗歌中抒发对时代社会的深切 感受,表现自己独特的精神面貌和性情。结合下面诗歌谈谈你 怎样看待这一观点?
知人论世
车 遥 遥 作者:孟郊(唐代))
路喜到江尽,江上又通舟。 舟车两无阻,何处不得游。 丈夫四方志,女子安可留。 郎自别日言,无令生远愁。 旅雁忽叫月,断猿寒啼秋。 此夕梦君梦,君在百城楼。 寄泪无因波,寄恨无因輈。 愿为驭者手,与郎回马头。
问题探究、比较赏析
教材第20页,教材编者评价《今别离》用韵和句意均从孟 郊《车遥遥》而来,饶有新意。请将《今别离》 与孟郊《车 遥遥》、柳永《雨霖铃》比较异同。
题梁任父同年
黄遵宪
寸寸山河寸寸金, 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 精卫无穷填海心。
2003年6月29日, 温家宝总理在香 港礼宾府演讲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今别离(其一) 黄遵》刘锋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
1、对比,感叹 离别之迅速。
“万钧柁”
2、用典
“打头风”
3、寓情于景
“石尤”
“轻气球”
四、小结
正如白居易在新乐府运动倡导中所提出的 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社 会在变,时代在变,诗歌也要变。对于传统题 材,传统写法在继承的基础上, 要不断创新。 如黄遵宪一样“我手写吾口”,表现“古人未 有之物,未辟之境”。
• 寄泪无因波,寄恨无因輈.愿为驭者手,与郎回马头。
谢 谢 大 家
• 社会背景:
• 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中西文明在冲突与融 合间碰撞〔轮船,火车等被引入中国),时 代的变迁导致诗歌的古典意向和现代文 明不兼容,造就了身为时代弄潮儿的诗人 的新风新貌。
三、品鉴
【赏读】
今别离(其一)
标志
意象
情感
技巧
“别离”
“轮”“轮船” “火车”“钟声”
一种离别的匆匆 来去无情,情何以堪
• 柳永(宋代)
•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 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
•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
• 《南浦别》白居易 •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
• 即使有几千斤重的船舵,行船仍然迅速灵活。
二、整体感知
【意读】
• 怎能没有逆风吹来,但也不畏惧逆风。 • 送行的人还没来得及返回,行者就已到达天的尽头(这里是指船行得快) • 望着远处船忽然就不见了,只有烟波荡漾(这里形容船急速,让人望洋兴叹) • 去的时候如此速度,回来路途会堵塞么? • 但愿你回来时,能够乘快艇速归。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今别离(其一) 黄遵》刘改娟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教学设计甘肃省正宁县第三中学刘改娟一、教学目的1、用“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理解理解诗歌主旨。
2、.培养学生通过对比手法鉴赏诗歌的能力。
3、学习黄遵宪诗歌革新的精神,增强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对比把握离别诗歌中新意象、新意境的表现。
2.难点:理解诗人在表现离情别绪上的新意。
三、教法多媒体展示,自主、合作、探究。
四、教学步骤:(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古以来“离别”也是诗歌中永恒的话题。
下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离别诗作(或名句,或整首诗)。
学生以背诵的方式呈现。
教室多媒体展示离别诗中的名句。
教师小结:古典诗歌大多表现离别时的难分难舍、依依惜别之情,偶有积极乐观、旷达之作。
导入本诗《今别离》,解题。
作者有意用《今别离》做题目,为了用“当代的离别”与“古代的离别”作对比,体现出诗歌的内容就是描绘现代离别给人们带来的体验。
(二)、知人论世——作家作品黄遵宪,(1848--1905)清末诗人。
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
光绪举人,历任驻日、英参赞及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
后官湖南长宝盐法道、署按察使。
参加戊戌变法,奉命出使日本,未行而政变起,罢归。
论诗主张“我手写吾口”,以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倡导“诗界革命”。
其诗长于古体,形式变化较多,语言也较通俗。
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统治集团的腐朽颇多暴露,体现出改良政治的要求。
所著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
(三)、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朗读(四)、诗歌赏析 (自主合作探究) 1、学生依据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不懂之处质疑,教师解疑。
2、问题探究。
(1):这是一首近代离别诗,它在表现离情别绪方面与古代诗歌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多媒体举例区别: * 意象选择不同古人多用“杨柳/酒/长亭/落日”等意象表达离别的凄楚感伤,而本诗却选用用轮船为意象,给人新奇的感觉。
举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今别离(其一) 黄遵》刘影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
找出诗中表现情感的诗句 别肠转如轮 益增中心忧 并力生离愁
思考题:
“益增中心忧”,诗人心中的忧愁为什么会增加?
找出诗歌中描写火车、轮船速度快的诗句
明知须臾景 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 顷刻不少留
送者未及返 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 烟波杳悠悠 去矣一何速
思考题: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车舟载离别, 行止犹自由。”诗人为什么写古代的车舟 “载离别”?
诗歌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新旧交替的时代,同时也是中 西文明大碰撞的时代,生产力的发展导致 中西文明在冲突与融合间碰撞(轮船,火 车等被引入中国),时代的变迁导致诗歌 的古典意象和现代文明不兼容,造就了诗 人的新风新貌。
“今别离”题目出自《乐府诗集·杂曲歌辞》
作者有意用《今别离》做题目,为了用“ 当代的离别”与“古代的离别”作对比, 体现出诗歌的内容就是描绘现代离别给人 们带来的体验。
课后作业
1、诵读《今别离》(其三、其四), 分析诗歌所写的“古人未有之物”
2、请你尝试写一首《今别离》, 来表现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诵读本诗,体会诗人在表现离情别绪 上的新意。
2.培养学生对比鉴赏诗歌的能力。 3.学习黄遵宪诗歌革新的精神,增强学
生写作诗歌的兴趣。
作者简介
黄遵宪
(1848-1905),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末 爱国诗人,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中国 近代文学史上诗界革命的最早倡导者。 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 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 箴推行新政。近代戊戌变法的重要人物。 主张“我手写吾口”,要求表现“古人未有之物, 未辟之境”,为近代“诗界革命”之旗手。 他的诗作反映了近代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被称为 “史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 。 著有《日本杂事录》《日本国志》《人境庐诗草》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今别离(其一) 黄遵》赖仙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
《今别离》其四(黄遵宪)
• 汝魂将何之?欲与君追随。飘然渡沧海,不畏风 波危。昨夕入君室,举手搴君帷。披帷不见人, 想君就枕迟。君魂倘寻我,会面亦难期。恐君魂 来日,是妾不寐时。妾睡君或醒,君睡妾岂知。 彼此不相闻,安怪常参差!举头见明月,明月方 入扉。此时想君身,侵晓刚披衣。君在海之角, 妾在天之涯。相去三万里,昼夜相背驰。眠起不 同时,魂梦难相依。地长不能缩,翼短不能飞。 只有恋君心,海枯终不移。海水深复深,难以量 相思。
写离别——离愁别绪
• 今意象:
•
轮——火车、轮船
•
钟声
•
汽艇
迅疾 力度强 离愁 准时 浓烈
•
• 古意象:
• 杨柳、亭阁、酒、兰舟、寒蝉、风笛、挥手、沾 巾
《今别离》其二 (黄遵宪)
• 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 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 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寻常并坐语, 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 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门前两行树, 离离到天际。中央亦有丝,有丝两头系。 如何君寄书,断续不时至?每日百须臾, 书到时有几?一息不相闻,使我容颜悴。 安得如电光,一闪至君旁!
《今别离》其三(黄遵宪)
• 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自君镜奁来, 入妾怀袖中。临行剪中衣,是妾亲手缝。 肥瘦妾自思,今昔得毋同?自别思见君, 情如春酒浓。今日见君面,仍觉心忡忡。 揽镜妾自照,颜色桃花红。开箧持赠君, 如与君相逢。妾有钗插鬓,君有襟当胸。 双悬可怜影,汝我长相从。虽则长相从, 别恨终无穷。对面不解语,若隔山万重。 自非梦来往,密意何由通!
“诗史”。他主张“我手写我口”,要求表现“古人未有之
物,未辟之境”,成为“诗界革命”的旗手。他喜以新事 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他努力要使我国古 典诗歌的旧传统、旧风格与新时代、新内容所要求的 新 意境、新风格能够和谐地统一起来。他的创作基本上实践 了他的理论,取 得了成功,给诗坛开拓了从未有过的广 阔领域,以其富有独创性的艺术在近代诗坛大放异彩。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今别离(其一) 黄遵》林开校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
•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
•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活动二:品诗
• 情感表达上的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 与古人的别离的“慢”比较,这首诗的哪个字集中表达了诗人的 情感?为什么?又是怎么体现的?
慢
合作探究:
• 情感表达上的不同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 旧体新意
杨柳、晓风、残 月
细致雕刻,极致 渲染氛围
轮船、火车
匆匆带过
浓重之愁 不是那么浓烈
我手写我口
•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诗界革命的最早倡导者。年轻时 即写诗反对拟古主义,务求写出“我之诗”。黄遵宪的诗歌主张 和实践,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诗界革命奠定了重要基础。他以 “旧风格含新意境”为追求目标。
今 别 离(其一)
黄遵宪
海南华侨中学观澜湖学校 林开校 2019年6月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对比鉴赏能力 2.诗人在表现离别愁绪上的新意 3.学习黄遵宪的革新精神
活动一:读诗
• 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表达诗人什么感情?
雨霖铃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 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 沉沉楚天阔。
•
• 他使中国旧诗的内涵得到极大的增广,以往认为某事某物不 宜入诗的,如今在他笔下均有了旧诗的新领地,发现了传统诗歌天空的新大陆。
课堂练习:拓展思考.高考考点链接
• 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变式提问:XX诗句运用了什么手 法,有怎么样的表达效果?)
• 步骤一明手法: 对比手法。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今别离(其一) 黄遵》剡玉梅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今别离》教学设计学习目标一、通过对意象与意境的解读体会黄遵宪诗歌革新的精神。
二、学会抓关键词,对比鉴赏诗歌。
三、运用“知人论世”方法体会诗人在表现离情别绪上的新意。
(学习重点)四、激发自我情感表达、书写诗歌的热情。
学习重点以意象为突破点体会诗人在表现离情别绪上的新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比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课前结合导学案自主学习,课堂诵读法、讨论法、对比阅读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巧导入1. 由孟郊的《杂曲歌辞.车遥遥》导入路喜到江尽,江上又通舟。
舟车两无阻,何处不得游。
丈夫四方志,女子安可留。
郎自别日言,无令生远愁。
旅雁忽叫月,断猿寒啼秋。
此夕梦君梦,君在百城楼。
寄泪无因波,寄恨无因辀。
愿为驭者手,与郎回马头。
这是一首离别的诗,离别、相思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传统题|材。
翻开古人的书卷,有关离别、相思的诗篇比比皆是…2. 读诗词古代著名的送别诗: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高适《别董大》;柳永《雨霖铃》。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师生共同回答)二、赏诗歌1.出示学习目标:齐读2.初步感知教师范读,学生示范,自由诵读。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容易误读的字音一(yí)刻既万周钟声一(yì)及时不许稍绸缪(chóumóu)虽有万钧柁(duò)望影倏(shū)不见烟波杳(yǎo)悠悠 3.明基调⑴寻找本诗情感关键词,并找出相关诗句。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这是一首别离诗,抒发的是一种离情别绪。
4. 析意象⑵找出本诗的新意象并简单概况其特点。
明确:今:双轮(轮船)、车(火车)、轻气球、钟声、万钧柁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及时。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巨力。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人教版选修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一等奖课件)
诗歌风格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 在学习《今别离其一》时,重点要体会 诗中新意象、新意境的表现。 诗人在表现离情别绪上的新意。
④万钧
柁 几万 斤重的 船⑧⑥舵倏打。头: 万风疾钧速迎,,面 形吹忽容来然分的 量风重,或逆 力量风大。
罗裳著春早。
•
愁如细雨连烟草,去年离别莺始啼,今年
啼莺别处飞。垂杨复何心,从风飘絮来。天涯
浮云皎月意,不尽绝思还空帷。
•
今别离 (其一)
黄遵宪
导入新课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知人论世
作者介绍 (师生学习课文注释)
创作背景 :
这首诗写于1890年,处于中西文明大碰撞的 时代,同时也是诗歌新旧交替的时代,文化的 冲突与兼容加速了诗歌元 传①⑨说别烟古肠波代转有杳商如悠人轮, 眼古车今明钟虽岂送见亦舟日知声无者有双有载舟须一打未万轮山离与臾及头及钧驰川别车景时风返柁,,,,,,⑥,④益古行并不顷?君,增亦止力许刻亦在动有犹②稍不不天如中车自生绸少畏尽绕心舟由离缪留石头指忧。。愁。。尤。柔。。③⑦⑤。。③稍车手宝有绕一情船转早成 吾明绸)的贵缠尤 情 行 以 有 当 妇 因江了刻别的,期两悠风了《诗悠两轮知缪明时,绵疾 恨好不至商作人某 称千上这 动千既绪 双顷蒸侧为须:明刻 却之, 不唐黄中”句船⑤此甚归于旅大阻娶逆②载使灵里机臾(知那不意石万万就轮刻汽的临能人鹤““,驰笃,此远风之石风绕句并景轮道么让。尤空人活形转圈死阻周像一间机双。石,行为。氏、崔楼白烟形去指,船人短人须化力风一叹其悠愁。容动。尤思今,天“女顶:那样已轮轮不和们暂们臾颢》云波容之柔。用:曰行起”远念凡吾下后发之,头许火分、稍,轮离轮飞经船”,合,力, 望去影矣倏一⑧何不速见?,归烟定波留杳滞悠⑩悠不⑨。。片这刻里、迅远形离⑩路短容别疾望时缠之留途,兴间绵情滞阻。让叹不。:塞绸断人。缪的,
人教版选修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一等奖课件) (37)
课后作业:
整本书阅读 1、必读黄遵宪《今别离》其二其三 2、选读黄遵宪作品《人境庐诗草》、《日本国 志》、《日本杂事诗》等
合作探究
你更喜欢《今别离》还是《从前慢》?为什么? 写一段鉴赏文字。
从前慢 木心 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 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 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畅所欲言
《从前慢》是一种怀旧的 情绪,是对于快节奏下慢生活 的向往。它用朴素的语言,打 开了浸透着人性朴素、平淡、 浪漫的慢生活色调的过往,它 是一种素描,是一种场景,是 一种回味。与一个愈来愈快的 对世界的感受相比,从前的慢 直接转化成一种美、一种朴素 的精致、一种生命的哲学。
品其文 悟其道
总结: 社会在变,时代在变,诗歌
时人对诗人及其作品有很高的评价,结合作者的生平及 其时代,从本诗入手,全面评价黄遵宪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梁启超 能直言眼前事,直用眼前名物——夏敬观 公度负经世才,少游东西各国,所遇奇景异态,一写之以 诗,其笔力识见,亦足以达其旨趣。子美集开诗世界,为古今 诗家所未有也——徐世昌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 (今梅县)人,清朝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1876年中举人, 历任驻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工诗,喜以 新事物熔铸入诗,论诗主张“我手写吾口”,以表现“古人未有之物, 未辟之境”, 倡导“诗界革命”,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其诗长于 古体,形式变化较多,语言也较通俗。所著有《人境庐诗草》、《日本 国志》、《日本杂事诗》等。
人教版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今别离-演示课件
一、吟诵诗韵 整合意象
倾听诗词,记录意象
一、吟诵诗韵 整合意象
回顾:已学的古今中外 送别诗中常见意象有哪 些?
古恨
夕阳
芳草
远山
酒
一、吟诵诗韵 整合意象
《今别离》(其一)意象归纳:
传统意象:山川、车舟、打头风、石尤、烟波 新意象:双轮、钟声、万钧柁、轻气球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今离别”,来表现“古人未有
之物,未辟之境”。
1. 材料说 明了我 国重视 社会主 义核心 价值观 的建设 。 2. 社会主 义核心 价值观 是当代 中国精 神的集 中体现 ,是当 代中国 人评判 是非曲 直的价 值标准 。 3. 社会主 义核心 价值观 凝结着 全体人 民共同 的价值 追求, 是坚持 和发展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的 价值导 向,又 是实现 中华民 族伟大 复兴的 价值引 领。社 会主义 核心价 值观促 进人的 全面发 展,引 领社会 全面进 步。 4. 开展“ 感动中 国年度 人物” 评选活 动有利 于加强 社会主 义核心 价值观 的建设 ;有利 于弘扬 中华民 族的传 统美德 ;有利 于培养 公民的 社会责 任感。
《 今 别 离 》
二、吟赏诗歌 以意逆志
知识点回顾: 以意逆志:以,用; 意,自己的切身体会; 逆,推测;志,作者 写作诗歌的本意。
三、赏析原因 知人论世
探究讨论:诗作中为什么有这么 多新奇意象?
三、赏析原因 知人论世
三、赏析原因 知人论世
知识点回顾: 知人论世:探究作者 的生平和为人,了解 作者生活的环境和时 代。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今别离(其一) 黄遵》孔安乐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今别离》一、学习目的1.培养学生对比鉴赏诗歌的能力。
2.学习黄遵宪诗歌革新的精神,增强学生写作诗歌的兴趣。
二、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新意象、新意境的表现。
2.难点:诗人在表现离情别绪上的新意。
三、学习步骤:一、作家作品黄遵宪,(1848--1905)清末诗人。
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
光绪举人,历任驻日、英参赞及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
后官湖南长宝盐法道、署按察使。
参加戊戌变法,奉命出使日本,未行而政变起,罢归。
论诗主张“我手写吾口”,以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倡导“诗界革命”。
其诗长于古体,形式变化较多,语言也较通俗。
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统治集团的腐朽颇多暴露,体现出改良政治的要求。
所著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
一、字音认读1.车舟载.离别()2.绸缪.. () 3.万钧柁.()4.倏. () 二、词语积累1.一刻既.万周既:2.眼见双轮驰.驰:3.益.增中心..忧益:|中心:4.并力..生离愁并力:5.明知须臾..景须臾:6.不许稍绸缪..绸缪:|7.望影倏.不见倏:8.归定留滞不.不:三、佳句诵读1.|,一刻既万周。
2.|,行止犹自由。
3|.今日舟与车,。
4|.送者未及返,。
5|.望影倏不见,。
|6.去矣一何速,?四、赏技巧1.推陈出新,独具特色这首诗的创作被梁启超誉为“旧风格含新意境”的“新派诗”,本诗借传统的游子思妇的主题来赞美轮船这一新鲜事物,并将新事物、新观念融入自己独特的印象与感觉中,令人耳目一新。
这首诗的用韵与句意受到唐代诗人孟郊《车遥遥》的影响,但诗人的感受已完全不同于古典诗歌所写的离情别绪,而是渗入了一种现代性的体验。
诗人的感受有别于孟郊,诗中的人生体验具有了时代标志,也就是一种现代性。
2.对比手法,彰显主旨诗中围绕着乘坐新式交通工具轮船离别与乘车、舟离|别的不同,进行了对比描写。
在今昔对比描写中,表现近代人的别离之苦和在别离观上的认识。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今别离(其一) 黄遵》班佳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
• 全篇为什么集中 突出一个“快” 字?
• 现代火车和轮船 具有古时不可能 有的快速度,因 此会加倍增生人 的离愁别绪。
• 全篇怎么集中突出 了一个“快”字?
• 转、驰、载、动、 速、快等动词的接 连运用,渲染出现 代交通工具的一种 显著优势:超乎寻 常的快速度。
• “目眼睹见飞双驰轮的驰双,轮益,增诗心人中有忧何”感,• “眼见双轮驰,
交通工具:“虽有万钧柁,
动如绕指柔。岂无打头风?
亦不畏石尤。”“去矣一
何速?归定留滞不。所愿
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这也使离别的情愁显得不
那么浓、悲。
•
• 在对离别时的描写 上和古诗词有何不 一样?
• 古人喜欢对离别时 的场面进行精雕细 刻。对于那一短暂 时刻的景、情充分 的表现。而《今别 离》“明知须臾景, 不许稍绸缪。钟声 一及时,顷刻不少 留。”写出的是一 种离别的匆匆。
离情别思就像那轮船的双轮一样,顷刻已 绕了千万圈。
目睹飞驰的双轮,眼见时空的变换,我内 心忧愁滋长。
古代也有山川,古代也有孤舟。 古代的车舟同样“载离别”,让人感受到
行动举止的“自由”。
现代火车和轮船具有古时不可能有的速度,
因此会加倍增生人的离愁别绪。
明明知道人们分手的时刻那么短暂、宝贵, 却不让人们有缠绵之意。
火车或轮船长鸣后,一刻都不多停留。 即使有几千斤重的船舵,行船仍然迅速灵活。 怎能没有逆风吹来,但也不畏惧逆风。 送行的人还没来得及返回,行者就已到达天
的尽头。
望着远处船忽然就不见了,只有烟波荡漾。 去的时候如此速度,回来路途会堵塞么? 但愿你回来时,能够乘快艇速归。
比较阅读
从题材上来说,这是一 首什么诗?抒发的是 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今别离(其一) 黄遵》崔敬会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
------ 以新媳妇自喻,以夫婿喻张水 部,以公婆喻主考官,表达了他考前的不 安和期待的心情。
题目
提 示
《暮春浐水送别 》 送别诗
类 别
《送鲍浩然之浙东》 《归雁》咏物诗《题乌江亭咏》史怀古诗
《石灰吟》 《山坡羊·潼关怀古》
《墨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次北固山下》
提
《雨后池上》
乡书何处示达, 归雁洛阳写边。
千古江山,无处觅英雄孙仲谋。
3.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赤壁怀古》)
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
拓展练习:还原颠倒的语序
4.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
5.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王维《叹白发》)
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垂髫变白发。
6.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苏轼《密州出猎》)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白云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本诗中集中体现情感的词是?
郁郁
引起这种情感的因素有哪些?
北客:客居他乡 有家难归 霜侵鬓:年老体衰 未闻兵革定:战事未停止,国破 在樽前:借酒消愁 而不得消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李煜《相见欢》
结论:
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解题: 此诗写的是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㈠、题目:轻叩诗歌的大门
例Ⅰ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余
人教版选修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一等奖课件) (36)
主题探讨
• 以别离之苦写新事物和科学技术的昌明, 又以新事物和科学技术之昌明,表现近现 代人在别离观上的新认识。
• “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 • 新在哪呢? • 新意象,新意境
古代诗人描写离别情景的常用
意象(常表达留恋、安慰、嘱 柳
咐、祝愿、伤感、惆怅、期待
的情感)
古道
离愁
酒
笛声 别恨 长亭
→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鸣。 ——李白《送友人》
课堂小结
•
社会在变,时代在变,诗歌也要变, 对于传统题材,传统写法在继承的基础 上,要不断创新。像黄遵宪一样“我手 写吾口”。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 之境”,中国是诗的国度,希望同学们 好好学习,勇于创新.
今别离
黄遵宪
• 分析题目 初判题材
• 从题目看,本诗是一首离别诗。请同学思 考“今”所指的时代背景
• 关注注释 检索加工
• 处于诗歌新旧交替的时代,同时也是中西 文明大碰撞的时代,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中 西文明在冲突与融合间碰撞(轮船,火车 等被引入中国)
借助注释疏通诗意,并思考此诗写了什么内容 来表现别离之思?又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表现 的呢? 今日舟与车(主要) 不许绸缪(风驰电掣) 古者舟与车 行止自由(速度有限) 对比:今之别离来去无情,不得自由 不畏逆风
山
夕阳
芳草
→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 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 物——辛弃疾《满江红》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今别离(其一) 黄遵》刘玉改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
发。
——柳永《雨霖铃》
何处是归程 ? 长亭连短亭。
——李白《菩萨蛮》
黄遵宪(1848~1905)晚清诗人,外 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别号人境 庐主人,汉族,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 人,历任驻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 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 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 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
黄遵宪
离别诗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知君。
___高适《别董大二首》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现在生活中还有送别时的离愁别绪吗? 联系本课学的内容,说说自己的感悟,可 以试着写一首送别诗表达自己的感受
其中"愁如细雨连烟草"一句,更是直接 出自北宋贺铸的《青玉案》:"试问闲愁都 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同 写《今别离》,墨落窠臼,并无新创。
社会在变,时代在变,诗歌也要变, 对于传统题材,传统写法在继承的基础 上,要不断创新。像黄遵宪一样“我手 写吾口”。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 之境”,中国是诗的国度,希望同学们 勇于创新,在你们手上把中国的诗歌复 兴。
对比手法。诗中围绕乘坐新式交 通工具轮船与乘车舟离别的不同 进行了对比描写。在今昔对比描 写中,突出表现近代人的别离之 苦和在别离观上的认识。
这是一首近代诗歌,在表现离情别绪方面 与古代诗歌有什么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 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 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整体感知: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小组交流总结
作者具体写了哪些 “愁
情”?
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愁情”的?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思乡之苦 物是人非
小组交流总结
3. 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 人生无常的句子是“雕“栏___玉___砌____应___犹_,__在___,___只___是___朱__” 颜改。
拓展提升:
1、看下面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并简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
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 鬓如霜。
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愁情” 的?
1、“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谁人不怜, 但作者为何偏偏诘问苍天“何时了”呢?
李煜虽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 在对人生已经绝望之时,曾经拥有的春花秋月 对他来说,不过是一种“过去的美好已永远失 去”的感情折磨,甚至是对亡国之君的屈辱, 不能不让他悲痛,希望这一切都结束。奇语劈 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12、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13、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己亥杂诗》
板书设计
情感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
愁
物是人非
手法
以乐写哀 对比手法 虚实结合 比喻设问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 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 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特点?并分析
采用对比。前两句写农民春旱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看歌 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对比鲜明,反差强烈。诗人的同情与 愤慨渗透其中。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简析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 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
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 短松冈。虚实结合:实写现实中自己“无处话
凄凉”的处境,表现出内心的悲痛之 情;虚写梦境,梦见自己回到故乡与 妻子相见。虚实结合,形象的写出了 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之情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4、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 李白《蜀道难》
5、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
万古愁 。
李白《将进酒》
6、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这首运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衬托哀情的艺术手法。 前两句勾画了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融。 作 者面对如画的景色,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反而勾起 了漂泊的感伤,特别是最后一句,流露出归心深切的思 乡之情 。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 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 法国诗人缪塞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王国维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 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理解性默写
①、李煜囚于北宋汴京,亡国之愁弥漫心胸。 能表现这一心情的行为是:无言独上西楼,
②、诗词形象概括离别故国的别样愁苦的句子 是: 剪不断,,理还乱。
③、词人眼望楼外之景,梧桐深院锁清秋
④ 词中现在经常被人们用来形容心绪烦乱,某事 令人难以解决的词句是 剪不断,,理还乱 。
7、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
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8、“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9、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李清照《醉花阴》
10、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11、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虞美人》理解性默写
1、“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 在李煜的诗词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 “_小__楼__昨__夜__又_东__风__,,_故__国__不__堪__回_首__月__明__中”。。(李 煜《虞美人》)
2. 李煜的《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之外, “_小__楼__昨__夜__又_东__风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 物;而“恰_似__一__江__春_水__向__东__流。” 则是作者无尽愁 绪的形象描绘。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年 级:高二年级 版 本:人教版 主讲单位:河北蒙古族高级中学 教师姓名:刘玉晓
虞
美
李 煜
人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 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 般滋味在心头。
学习目标: 1、感知词的思想情感, 体会词的音韵美; 2、分析词的表现手法 3、能够准确背诵并正确书写 学习难点: 分析词的表现手法
以乐景写哀情
不变的 物是人 “外物” 非之痛
巨变的 “人事”
对比
永恒的 “春花秋 月年”年到来 的“东风”
应犹在的 “雕栏玉砌”
今非昔比的 “往事”
不堪回首的 “故国”
已改的 “朱颜”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春花秋月
实 小楼
“物是” 虚
东风
(自然永恒)
明月
景
往事 故国 雕栏玉砌 朱颜 一江春水
“人非”
(人生无常)
情
赏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
析 一江春水向东流。”
设问(自问自答)、比喻(以水喻愁)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化无形的愁思为有形的 江水,江水奔腾流淌,一泻千里,写愁思之多;江水 昼夜不停,无穷无尽,写愁思之绵长,语句形象而 生动。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