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甲苯亚磺酸钠1
对甲苯亚磺酸钠工艺
对甲苯亚磺酸钠工艺
甲苯亚磺酸钠工艺是一种制备苯甲酸亚磺酸盐类药物的过程。
该方法主要由以下步骤组成:
1. 原料准备:采用苯甲醛和亚磺酸钠作为原料,按照一定的摩尔比进行混合。
2. 氧化反应:在氧气存在下,将原料混合物加入反应釜中,并加入催化剂促进反应。
反应温度一般控制在60℃-80℃之间,反应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3. 中和反应: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使其中和。
此过程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进行冷却。
4. 结晶分离:中和后的溶液通过蒸发浓缩和冷却结晶,分离出甲苯亚磺酸钠晶体。
5. 洗涤、干燥、包装:将分离出来的甲苯亚磺酸钠晶体通过洗涤、干燥、包装等过程进行处理,最终制得成品。
这种工艺具有高效、简便、回收率高等优点,已经成为了制备苯甲酸亚磺酸盐类药物的常用方法之一。
初探不同稳定剂对提盐母液的不同效果
在不同的时间测其 s (S数值 的大小可 以很直观 sS 地 看 出溶 液 的分解 情况 ) 果见 表 2 结 。 表 2 最佳 浓度试 验 一
了不 同浓度稳 定 剂 的烧杯 置 于 7 ℃的水 浴锅 中。 5 表 5 稳 定剂二 试验 结 果
4取 7个烧 杯 , ) 各加 入 20 l 0 m 硫氰 过 滤液 , 分别 加 人 对 甲 苯 亚 磺 酸 钠 稳 定 剂 5O e1 Om/1 0m, 、8O e 、 /
取7 个烧杯 , 各加入 20 l 0r 硫氰过滤液 , n 分别加
入 对 甲 苯 亚 硝 酸 钠 稳 定 剂 50m /、 10 g1 0 g1、00 m /、
20 g 30 g 140 g 1 0 0n 0 0m A、0 0m /、00m / 、 0 5 wq把 7个加
2 提盐工艺运行现状及存 在 问题
提盐 工段 开 工 后 , 在很 长 一段 时 间 内 , 于蒸 由
发 器温 度控 制 、 发器 中溶 液 浓度 的控制 都 不 能很 蒸
好的掌握 , 常造成后面结晶器严重堵塞 , 经 导致整 个提盐工段操作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 这时提盐系统
中的溶液 只 能 排 放 到 煤 场 , 成 原 料 煤 中 含 硫 升 造 高, 同时 焦炉 煤 气 中 的硫 含 量也 同步 升 高 , 硫 塔 脱 后煤 气含 硫 超 出 国家 规 定 的排 放 标 准 。在 化 验 室
生成 , 由于受 到 操 作 条 件 真空 度 的限 制 , 艺 上 达 工
1称 取对 甲苯 亚磺 酸钠 0 2 溶 于 20 蒸 馏 ) .g 0ml
水 中。
不到这 么低 的蒸 发温度 , 蒸发器 温度 到 了 6℃以 8 上, 硫磺就开始大量的生成 , 随着温度的升高 , 硫磺 的生成越来越多。基于这个原因, 我们攻关小组考 虑, 能否在蒸发器 中加入一种稳定剂 , 用来抑制硫 代硫酸铵的分解?在现有 的工艺操作条件下 , 将蒸
《格林伍德》元素化学
绿木测试题内容:∫ Greenwood d ( chapter ) +CIntroductions :1.因为字体较小,有些下标或上标没有打出来(要否则看不清楚),敬请体谅。
假如你有疑问,可以找监考员确认。
2.全卷分为 2 个部分,一共8 题,满分100 分。
限时 3 小时。
Wish you good luck!第一部分: C 的元素化学( 15 分)第 1 题:(15分)1-1 (1)分步写出以下反应的所有含碳产物。
(最后加水水解,R1=R2=CH3)( 2)P4-t-Bu 是一种强碱,pKb=42.写出以下反应所有含苯环的产物。
1-2 (1) TosMIC 试剂是 van Lausen 反应的底物,其结构以下:它不是很稳固,固然有市售的试剂,有些人依旧选择临用时自制TosMIC。
TosMIC 的一种自制方法是用对甲基苯亚磺酸钠,甲酰胺和化合物M 混杂后用甲酸酸化,回流制备。
写出M的结构式。
(2)经典的 TosMIC 用法以下,请填出带苯环的所有产物:(3)以下反应也是 van Lausen 反应的一种应用,填出带萘环的所有产物结构1-3 将过分( Gly)用 LiAlH4 还原,得化合物° C 下, A 的溶液可逆地汲取CO2 生成 B,130° C 下又可逆地将 CO2 放出,这个过程可以用来汲取储存CO2.写出汲取反应的方程式,并注明正反应的△H 的符号。
第二部分:无机化学(85 分)第 2 题:(20分)2-1以下图是BeMe2的结构表示图,从中看出BeMe2 与 BeCl2 的结构近似。
结构测定表示,两个相邻Be原子之间的间距 d 和两个相对的甲基桥配体的 C 原子之间的间距 D 满足 d/D= 。
α -AlH3 的结构已经经过测定:每个Al 四周有 6 个 H 原子形成八面体配位,所有Al-H 键长均为x,Al-H -Al 键角是 141°,各八面体之间用桥键连接,每个Al 参加 6 个桥键,近来的Al-Al 距离为 324pm 。
十一月下旬国内原料、中间体市场价参考表
9% 9 9.% 9 9 9. 9 % 5 ≥3% 7 9% 9 9% 5
9. 95 % 9% 8
50 70 20 20 18 0 0 0 15 70 30 80 2o 0o
4 00 7 0 4 0 80
9 .9 5 0/g 9 % 9 0 0k 工 业 级 ≥9 % 8 10 0 8 0 20 00
10 0 000 9. 85 % 80万 0
次 硝 酸 铋
次亚 磷 酸 铵 醋 酸 钠 醋 酸 乙 酯 醋 酸 异丙 酯 醋酸 铟 醋 酸 正 丙 酯 大 苏 打 碘
丁 二 酸 酐 丁 酮
9% 9
14 0 300
磺 酰 哌 啶 腈
己二 酸 季戊 四 醇 油 酸酯 甲 苯 甲 醇 甲基 叔 丁基 醚 甲醛 甲酸 钙 甲酸 钠
白凡 士林
贲 亭 酸 甲 酯
工业级
9% 9
180 20
7 00 50
二 甲基 亚 砜
二 氯 甲烷
≥9 .% 98 10 0 20
9. 99 % 40 80
间苯 二 酚 焦 磷 酸 钠
9% 9
9. 98 %
2 00 5 00
8 0 80 10 0 7 0
化学 纯 1 00 5 00 6% O 9. 9% 9 工 业 级 2 0 00 5 0 60 160 7 0
≥9 . 95 30 0 % 3 0 9 % 3 0 0 8 000 9% 8 3 0万 0
9. 9 % 5 0 0 9 40 9 % 10万 8 5 9 % 2 0 0 9 90
9 . 2 00 95 % 40
各 种 粘 度 25 0 8 0
≥9 .% 95 1 8 0 20
初级镀镍光亮剂的作用
初级镀镍光亮剂的作用初级镀镍光亮剂的作用2010-04-21 08:49 A.M.初级光亮剂又称第一类光亮剂。
它们的结构中大都含有一C-SO2一键,其中硫为+4价或+6价。
作为初级光亮剂的有芳香族含硫化合物,如芳香族磺酰亚胺或磺酰胺、芳香族磺酸和亚磺酸,还有杂环磺酸盐等,下面分别介绍。
1.磺酰亚胺类这类初级光亮剂是现在最常用的,具有代表性的化合物主要有糖精(BSI)和二苯磺酰基亚胺(BBI)。
糖精学名邻磺酰苯酰亚胺,白色结晶粉末或叶状晶体,在水中溶解度很小。
电镀所用的糖精,实际是其钠盐,称做糖精钠,简称糖精,是一种食用甜味剂。
由邻甲苯磺酸经氯化成邻甲苯磺酰氯,再用氨处理成邻甲苯磺酰胺,最后经氧化而制得。
糖精钠是用得最广的镀镍初级光亮剂,它的结构式为:糖精能使镀镍层晶粒尺寸减少,并赋与一定的光泽,但单独使用不能获取光亮的镀层,只有和次级光亮剂组合起来才能获取镜面光亮的镀镍层。
糖精还能减少镀层的张应力,增加镀层的展延性;但加入量要控制好,即要与次级光亮剂相匹配,加入过多,使镍镀层产生过大的压应力,也会导致镀层发脆。
糖精是含硫化合物,镀镍溶液中因糖精分解,使硫夹杂到镀镍层中;在多层镍镀层中,镍层之间含硫量不同,可引起不同的电位差,这是多层镍提高抗蚀性的重要因素。
当然如把糖精作为多层镀镍层中高硫镍添加剂来用,还是不够的。
在光亮镀镍溶液中,糖精的添加量为0.8~2.0g/L。
过量的糖精加入镀镍槽中,由于镀层中含硫量增加了,从而使镀镍层活性增加,这种镀层在空气中就不那么稳定了,也就是容易与氧作用,引起镍层钝化,这会使后续套铬工序变得困难,如常可出现在零件边缘的铬镀层烧焦、镀层发花和有的部位镀铬层不能沉积等缺陷出现。
糖精的消耗量约为30g/kA·h。
糖精是一种老产品,本是主要作为食品工业的甜味剂,国内早有生产,而且生产规模都很大。
(2)BBl学名二苯磺酰基亚胺,分子式:Cl2Hll04NS2。
它的作用和糖精很接近,这里不再详述;但它有一个特点,可使获得的镀镍层外观白而亮,添加糖精所获得的镍镀层带有镍本色的色调。
对甲苯磺酸钠
对甲苯磺酸钠说明
宁波北仑雅旭化工有限公司优质生产商,分子式: C7H7S03Na
分子量: 194.14
产品标准: 符合Q/320507OGP03-2004
外观: 白色结晶状
用途: 用于化学工业和合成洗涤剂的料浆调理剂。
在合成洗衣粉内配入本品后,洗衣粉的各项指标都能达到部标外,还起四大作用:
(1)能降低料浆粘度,提高料浆流动性,使喷粉便捷,能耗降低,从而提高生产能力。
(2)能提高含水洗衣粉的含水率2-4%,降低成本。
(3)能促进洗衣粉中五钠的水合作用,提高洗衣粉的抗结快性能,提高产品质量。
(4)减少喷粉塔尾气细粉的损失量,减少污染,增加污染,增加产量
方法:在洗涤剂料浆中加入2-3%本产品(重量比),即能起到上述作用
包装: 双层包装,内包为PVC塑料袋,外包为聚丙烯编织袋,每包净重25公斤
技术要求: 项目名称指标
活性物≥78.00%
水份≤14.00%
氯化物≤2.00%
PH值 (1%液) 7-8。
对甲苯磺酸钠和表面活性剂
疏水基(非极性部分)。以对甲苯磺酸钠为例,它是有非极性的
CH3 和
极 性 的 – SO3Na 组 成 的 , 前 者 为 疏 水 基 , 后 者 是 亲 水 基 。 水 溶 液 中
NaO3S
CH3 解离为-O3S
CH3与 Na+,起主要作用的是-O3S
CH3 ,
称为表面活性离子,而 Na+则称为反离子。 表面活性剂种类很多,分类方法各异。下表列出了按亲水基对表面活性剂的
对甲苯磺酸钠和表面活性剂
对甲苯磺酸钠是一种典型的表面活性剂。所谓表面活性剂,按较新的定义是 认为:表面活性剂是这样的一种物质,它能吸附在表(界)面上,在加入量很少 时即可显著改变表(界)面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应用功能。
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有一个共同特点,它的分子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亲 溶剂的,另一部分是疏溶剂的。由于水是最主要的溶剂,通常表面活性剂都是在 水溶液中使用,因此常把表面活性剂的这两部分分别称为亲水基(极性部分)和
剂。最常见的形式是带有可解离基团的季铵盐。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结构式如下:
R + (CH2)3NHCOCOR'
N HOH2CH2C CH3
X-
O RHC
O
_ CH2OSO3Na+
RCOOH2CH2C
+ CH3 N
X-
H3C CH3
环状缩醛
酯酰胺季铵盐
胆
碱酯
(4)螯合性表面活性剂:有机螯合剂如:EDTA、柠檬酸等衍生的具有螯合功
r-
Fe
(6)元素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将 F、Si、B 等元素取代传统表面活性剂中 C、
H 元素后形成的特种表面活性剂。如:
C 6H 13 C 8F17O 2SN
对甲苯基亚磺酸钠和苯甲醛、甲酰胺反应机理
对甲苯基亚磺酸钠和苯甲醛、甲酰胺反应机理
甲苯基亚磺酸钠与苯甲醛、甲酰胺反应机理
甲苯基亚磺酸钠(NaPTSA)是一种常用的亲电磺化试剂,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
它可以与苯甲醛和甲酰胺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亚磺酸酯化合物。
甲苯基亚磺酸钠与苯甲醛反应。
在反应体系中,苯甲醛作为亲电磺化试剂的亲电部分,与甲苯基亚磺酸钠发生亲电磺化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甲苯基亚磺酸钠的磺酸根离子攻击苯甲醛的亲电中心,形成中间体。
随后,中间体失去一个氧原子,生成亚磺酸酯中间体。
最后,中间体中的亚磺酸酯与苯甲醛中的氢离子发生质子转移,生成最终的产物。
接下来,甲苯基亚磺酸钠与甲酰胺反应。
甲酰胺可以在反应体系中作为亲核试剂,与甲苯基亚磺酸钠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甲酰胺的氮原子攻击甲苯基亚磺酸钠的亲电中心,形成中间体。
随后,中间体中的磺酸根离子失去一个氧原子,生成亚磺酸酯中间体。
最后,中间体中的亚磺酸酯与甲酰胺中的氢离子发生质子转移,生成最终的产物。
总体而言,甲苯基亚磺酸钠与苯甲醛、甲酰胺的反应机理是通过亲电磺化和亲核取代两个步骤进行的。
这一反应过程通过形成中间体和质子转移来实现化学反应的进行。
该反应机理在有机合成中具有
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用来合成具有磺酸酯基团的有机化合物。
对甲基苯磺酸钠市场应用情况
101 对甲基苯磺酸钠特点对甲基苯磺酸钠一般为白色片状晶体即二水结晶物,是一种典型的表面活性剂,在很多领域被广泛的应用。
对甲基苯磺酸钠由非极性的疏水基CH 和极性的亲水基-SO 3Na组成,水溶液中对甲基苯磺酸钠水解为和Na +,前者起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被称为表面活性离子,后者被称为反离子。
2 对甲基苯磺酸钠生产工艺目前国内对甲基苯磺酸钠的生产主要分为主产物和副产物两类。
主产物工艺一般将甲苯用浓硫酸进行磺化得到对甲基苯磺酸,再用液碱中和得到对甲基苯磺酸钠粗品,然后经过脱色、沉淀、浓缩、结晶、离心和包装等工序即得成品。
也可以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对甲苯磺酰氯获得。
这类工艺一般存在生产成本高、环境污染重、质量和产量达不到设计要求等缺点。
副产物工艺是指生产厂家在生产主产物时对甲基苯磺酸钠作为副产物出现。
目前含有对甲基苯磺酸钠混合物料的处理方法主要有湿式催化氧化法[1]、活性污泥法、焚烧法、生物处理法、混凝法和电渗析法等,但由于其成分比较复杂,即含有多种高分子和有机物如酚类、醛类和苯环类等有机化合物且可生化性较差、浓度较高浓度较高,以上几种处理方法要么处理效果较差易造成再次污染,要么处理费用昂贵。
王力立等开发了一种利用废硫酸制备甲苯磺酸钠的方法,即先对废硫酸进行浓缩至70%以上,然后与甲苯反应得到对甲苯磺酸,再与氢氧化钠中和、活性炭脱色、结晶和干燥后得到对甲苯磺酸钠粗品。
该方法不仅解决了废硫酸难以处理的问题,而且为对甲苯磺酸钠制备工艺提供了新的思路。
河北某药业有限公司开发了一种对高浓度的泰妙菌素废水经过蒸馏、分层、中和、减压浓缩、降温、结晶、过滤和烘干等工艺得到对甲苯磺酸钠粗品。
江苏迈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了利用BHT生产中和废水生产对甲基苯磺酸钠的方法,步骤为首先将BHT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和废水的pH值调节为6~7,然后将调节pH值后的中和废水用吸附剂对溶液进行脱色,最后将脱色后的中和废水过滤后经过蒸发浓缩和冷却结晶后得到高浓度的对甲基苯磺酸钠。
对甲苯亚磺酸钠一锅法
对甲苯亚磺酸钠“一锅法”合成TosmicSYNTHSIS OF TOSMIC FROM SODIUM CRESYLSULFINATE赵岩The continuous synthsis of tosmic from sodium cresylsulfinate in one reactor.The process was simplied and has some advantage in production.本文提出了由对甲苯亚磺酸钠经连续的“一锅法”合成对甲苯磺酰甲基异腈的方法,简化了操作工艺,在工业生产上有一定的意义。
1 前言由于对甲苯磺酰甲基异腈(Tosmic)是一个合成许多五元含氮杂环化合物的重要中间体[1],前人做了许多工作,其中Leusen等提出的方法收入Org,Syn[2],其后的工作进行了若干改进,如将三氯氧磷以光气替代或以二异丙胺代替三乙胺[3],此法由于原料剧毒等原因,不易大规模操作;考虑到国内原料是否易得、价格、操作及溶剂回收等因素,又进行了溶剂的研究[4];并对影响反应收率及产品质量的诸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5]。
Leusen法及改进均是以对甲苯磺酰甲基甲酰胺为起始物,即由对甲苯亚磺酸钠反应生成对甲苯磺酰甲基甲酰胺后,采取冷冻结晶、滤出干燥再投入下步反应,其反应式如下:根据日本手崎清的方法[6],对甲苯磺酰甲基甲酰胺可溶在二氮甲烷中,而研究[5]证明,二氯甲烷在Tosmic的合成中也是一个优良溶剂。
为此,我们试验采取“一锅法”:在制备对甲苯磺酰甲基甲酰胺后,不经冷冻结晶、滤出干燥的方法,而用二氯甲烷将其从反应体系中萃取出来,萃取液直接用于合成Tosmic,试验结果较好,从而省去了结晶干等操作,缩短了操作周期,在工业化生产上有一定意义。
2 实验与结果2.1 对甲苯磺酰甲基甲酰胺的合成向装有温度计,电动搅拌器的三口瓶中加入甲酰胺27g(23.8mL,0.6mol),多聚甲醛18g,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在8~9,加热搅拌,保持温度在40℃~60℃,直到聚甲醛全部溶解呈澄清透明液,加入对甲苯亚磺酸钠晶体21.4g(0.2mol),用酸调节pH≈4,控制温度在75℃~95℃搅拌1至2h,然后冷却反应液至50℃以下,加入冷水80mL,搅拌,冻至0℃以下,抽滤得白色结晶25.0g,产率58.7%。
苯亚磺酸钠在固化剂中的作用
苯亚磺酸钠在固化剂中的作用
苯亚磺酸钠在固化剂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硫化反应促进剂:苯亚磺酸钠能够促进固化剂中的硫化反应,加快固化剂的固化速度。
它的存在可以提高硫化反应的速率和完整性,使得固化剂可以更快地完成硫化反应,并形成较强的交联网络结构。
2. 胶黏剂增稠剂:苯亚磺酸钠具有一定的粘度,可以增加固化剂的粘稠度,使得固化剂能够更好地附着在被粘合的物体表面。
增稠效果可以提高固化剂的涂覆性能、粘合性能和流变性能。
3. 乳化剂和分散剂:苯亚磺酸钠具有一定的乳化和分散性能,能够将固化剂中的活性成分均匀分散在涂料或胶粘剂等基体中,提高固化剂的分散稳定性和作用效果。
总的来说,苯亚磺酸钠在固化剂中的作用主要是促进硫化反应、增加粘稠度和提高分散性能,从而改善固化剂的固化速度、涂覆性能和胶黏性能。
对甲苯磺酸钠氧化还原电势
对甲苯磺酸钠氧化还原电势摘要:1.甲苯磺酸钠的氧化还原电势概念2.甲苯磺酸钠的氧化还原反应3.氧化还原电势的计算方法4.甲苯磺酸钠氧化还原电势的测量5.结论正文:一、甲苯磺酸钠的氧化还原电势概念甲苯磺酸钠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电势是衡量电极反应趋势的参数和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否进行的依据,又称电极电势。
当甲苯磺酸钠溶液中的甲苯磺酸根离子与金属电极接触时,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二、甲苯磺酸钠的氧化还原反应甲苯磺酸钠溶液中的甲苯磺酸根离子在电极表面发生氧化反应,生成苯磺酸根离子和电子。
电子在电极内部传递,最终到达电解质溶液中,使溶液中的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
同时,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也有在电极的表面还原为原子而沉积的趋势。
这种反应过程可以分为两个半反应:氧化半反应和还原半反应。
三、氧化还原电势的计算方法氧化还原电势的计算方法通常采用标准电极电势法。
标准电极电势是指在标准状态下,电极反应进行时电极的电势。
标准状态是指电极表面积为1 平方厘米,电极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为1mol/L,温度为298K 时的状态。
对于甲苯磺酸钠的氧化还原电势,可以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E = E° - (RT/nF)lnQ其中,E 为氧化还原电势,E°为标准电极电势,R 为气体常数,T 为温度(单位:K),n 为电子转移数,F 为法拉第常数,Q 为反应系数。
四、甲苯磺酸钠氧化还原电势的测量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测量甲苯磺酸钠溶液中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势来确定甲苯磺酸钠的氧化还原电势。
具体操作方法为,将甲苯磺酸钠溶液加入电化学测试池中,连接电极,然后通过电位计测量电极的电势。
根据测量得到的电势值,可以计算出甲苯磺酸钠的氧化还原电势。
五、结论甲苯磺酸钠的氧化还原电势是衡量其氧化还原反应趋势的重要参数,可以通过测量电极的电势值来确定。
对甲苯亚磺酸钠质量标准
对甲苯亚磺酸钠质量标准
甲苯磺酸钠是一种化工原料,在工业上应用广泛。
其质量标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外观:应该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异物。
2. 含量:甲苯磺酸钠的纯度要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一般应该在98%以上。
3. PH值:一般来说,PH值应该在7-9之间。
4. 水分:水分含量也是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一般应该在1%以下。
5. 最终产品的杂质:杂质的含量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重金属等有毒或者有害物质的含量要在安全范围之内。
以上只是一些通用的质量标准,具体的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应以生产企业或者国家标准文件中的规定为准。
亚磺酸钠盐衍生物
亚磺酸钠盐衍生物
亚磺酸钠盐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其衍生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亚磺酸钠盐的一些常见衍生物及其应用:
1. 对甲苯磺酸钠:对甲苯磺酸钠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可以用于合成各种化学品,如医药、染料、塑料等。
2. 对甲苯磺酸钠钙:对甲苯磺酸钠钙是一种重要的缓蚀剂,可以用于防止金属腐蚀。
3. 对甲苯磺酸钠镁:对甲苯磺酸钠镁是一种重要的螯合剂,可以用于水处理和重金属离子的去除。
4. 对甲苯磺酸钠锌:对甲苯磺酸钠锌是一种重要的催化剂,可以用于合成各种有机化合物。
5. 对甲苯磺酸钠钾:对甲苯磺酸钠钾是一种重要的表面活性剂,可以用于洗涤剂、清洁剂等。
6. 对甲苯磺酸钠铝:对甲苯磺酸钠铝是一种重要的螯合剂,可以用于水处理和重金属离子的去除。
除了上述衍生物外,亚磺酸钠盐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进行衍生化,如酯化、酰胺化、酰化等,以获得更多种类的有机化合物。
对甲苯磺酸钠化学式
对甲苯磺酸钠一、化学品信息
二、对甲苯磺酸钠结构简式
三、物理性质
四、存储条件
1.存放在密封容器内,并放在阴凉,干燥处。
储存的地方必须远离氧化剂。
2.采用塑料袋,外套玻璃纤维编织袋包装,每袋50kg。
贮存于阴凉、通风、干燥处。
按一般化学品规定贮运。
五、主要用途
1. 用于化学工业和合成洗涤剂的浆料调理剂;用作合成洗涤剂的水助溶剂,配入粉状洗涤剂中可增加含水量,同时对流动性、手感、抗结块性等均有良好的效果。
在化肥生产中也用作结晶添加剂。
2. 在液体洗涤剂中,主要用作增溶剂,加入对甲苯磺酸钠后,黏度、浊点都会有所下降。
在使用时,应注意原料的含量、无机盐及溶解性。
特别对液体洗涤剂,其盐的含量对液体透明度有很大的影响。
3. 用于有机合成工业,在医药上用于合成强力霉素、潘生丁、萘普生及用于生产阿莫西林、头孢羟氨苄中间体。
六、安全信息
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有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甲苯亚磺酸钠
对甲苯亚磺酸钠又称对甲苯亚磺酸钠,无水,该物质主要用作医药、分散染料中间体,也用作灌浆材料固化剂可用于有机合成、制药。
1 分子结构
2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对甲苯亚磺酸钠
英文名称:Sodium p-tolylsulfinate
中文别名:SPTS;对甲苯亚磺酸钠,无水
英文别名:P-Toluenesulfinate Sodium Salt; Sodium p-Toluene Sulfinate; SPTS; p-Toluene sulfinic acid sodium salt; P-toluene suifinic acid sodium salt; P-Toluene sulfinic acid sodium; Sodium toluene-4-sulphinate; p-Toluenesulfinic acid, sodium salt; p-tolylsulfonylsodium CAS号:824-79-3
分子式:C7H7NaO2S
分子量:178.184
SMILES:Cc1ccc(cc1)S(=O)[O-].[Na+][1]
3 物性数据
1. 性状:白色粉末
2. 密度(g/mL,25/4℃):未确定
3. 相对蒸汽密度(g/mL,空气=1):未确定
4. 熔点(ºC):>300°C
5. 沸点(ºC,常压):未确定
6. 沸点(ºC,5.2kPa):未确定
7. 折射率:未确定
8. 闪点(ºC):未确定
9. 比旋光度(º):未确定
10. 自燃点或引燃温度(ºC):未确定
11. 蒸气压(kPa,25ºC):未确定
12. 饱和蒸气压(kPa,60ºC):未确定
13. 燃烧热(KJ/mol):未确定
14. 临界温度(ºC):未确定
15. 临界压力(KPa):未确定
16. 油水(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未确定
17. 爆炸上限(%,V/V):未确定
18. 爆炸下限(%,V/V):未确定
19. 溶解性:溶于乙醇、水及乙醚
4 存储方法
保持容器密封,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5 主要用途
用作医药、分散染料中间体,也用作灌浆材料固化剂可用于有机合成、制药。
6 系统编号
CAS号:824-79-3
MDL号:MFCD00013136
EINECS号:212-538-5
RTECS号:XT4725000
BRN号:4621454
PubChem号:24868583
7 毒理学数据
急性毒性:大鼠口经LD50:3200mg/kg:大鼠腹腔LD50:1600mg/kg
8 计算化学数据
1、氢键供体数量:0
2、氢键受体数量:2
3、可旋转化学键数量:1
4、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40.1
5、重原子数量:11
6、表面电荷:0
7、复杂度:132
8、同位素原子数量:0
9、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0、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1、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3、共价键单元数量:2
9 生态学数据
对水是稍微有害的,不要让未稀释或大量的产品接触地下水,水道或者污水系统,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
10 性质与稳定性
常温常压下稳定,避免强氧化剂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