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食品添加剂
合集下载
第十章食品营养强化剂
二分类
关于营养强化剂的法规,我国于 1994年 9 月1日已颁发了营养强化剂的国家标准GB 14880-1994,并以此为依据和实施,目前 世界上所用的营养强化剂总数约130种,我 国已生产、使用的30余种。主要的有氨基 酸、维生素和无机盐三类。此外还有含氮 化合物类、脂肪酸类等其他一些种类。
一、维生素特点
(1)它们是维持人体健康和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 物质;
(2)绝大多数维生素不能在人体内合成,能合成的 少数几种也是数量很少,不能充分的满足机体 的需要,所以维生素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3)维生素参与机体的代谢作用但不能提供能量;
(4)化学结构复杂,无法从结构或功能方面分类。
二、维生素的分类
十三、我国营养强化剂的近期目标
通过保障食物供给,落实适宜的预防措施, 降低热能、蛋白质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预防控制 和消除微量营养素缺乏症。
通过正确引导食物消费,优化膳食模式,开 发保健食品,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改善居 民的营养,预防与营养有关的慢性疾病。
强化剂的分类
强化剂的分类
氨基酸 维生素类营养强化剂 无机盐类营养强化剂 脂肪酸类营养强化剂 含氮化合物类营养强化剂
3、特殊人群食品;有些食品为了达到特殊的饮食和健 康的需要,要求特别添加一些营养元素,使食品中 某些营养成分的含量超出正常水平以供某些特殊人 群食用。
4、简化膳食处理,增加方便; 5、适应军事及各种职业的需要(如从事矿井、高温、
低温作业及某些易引起职业病的工作人员):
如:军用口粮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1:0.7:4 6、可以提高食品感官质量和改善其保藏性能; 7、强化后食用较少的种类或单纯食品就可以获得全
• 五、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第十章 食品添加剂
在水果和蔬菜罐头食品中,添加柠檬酸使 pH 值降低到 4.5 以下,可以达到 灭菌的目的,同时还可抑制有毒微生物(梭菌肉毒杆菌)的生长。
酸对食品除了能产生酸味之外,还有调节和强化人的味觉能力,成为重要的 调味剂。此外,用来制造奶油软糖和奶油巧克力软糖的酸,如酒石酸氢钾,可引 起蔗糖的有限水解(转化)产生果糖和葡萄糖。这些单糖由于增加了糖浆组成的 复杂性,降低了平衡相对湿度,抑制蔗糖晶体的过分生长,从而有效地改善了软 糖的质量。
有关食品添加剂的定义,由于各国饮食习惯、加工方法、使用范围和种类的 差异,因此在定义上有所不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规定,我国对于食品添加剂的 定义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 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营养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 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重要的是要注意保持发酵酸和碳酸氢钠(发酵盐)的适当比例。碳酸氢钠过量会 使焙烤食品带肥皂味,而过量酸又会使食品带酸味,若比例很不适当有时还带苦 味。
一般说来,发酵酸经常是以盐或酯的形式存在,包括强酸弱碱盐、酸式盐和 内酯。在含水物料体系中,它们通过水解或离解可提供氢离子与发酵盐(主要是 碳酸氢钠),反应释放出二氧化碳,这种反应实质上是中和反应。然而,发酵酸 的中和能力各不相同,其相对活度取决它的中和值。发酵酸的中和值,是由中和 100 份重量的碳酸氢钠的重量分数来确定。应当指出,在天然面粉中的情况下, 焙烤食品达到中性或任何预定 pH 所需发酵酸的量与从简单水溶液测定的理论量 可能很不相同。尽管如此,中和值对于确定发酵体系起始配方是有用的。完全平 衡的发酵过程中适当的剩余盐能起到缓冲作用,有助于稳定最终产品的 pH 值。
2
酸对食品除了能产生酸味之外,还有调节和强化人的味觉能力,成为重要的 调味剂。此外,用来制造奶油软糖和奶油巧克力软糖的酸,如酒石酸氢钾,可引 起蔗糖的有限水解(转化)产生果糖和葡萄糖。这些单糖由于增加了糖浆组成的 复杂性,降低了平衡相对湿度,抑制蔗糖晶体的过分生长,从而有效地改善了软 糖的质量。
有关食品添加剂的定义,由于各国饮食习惯、加工方法、使用范围和种类的 差异,因此在定义上有所不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规定,我国对于食品添加剂的 定义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 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营养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 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重要的是要注意保持发酵酸和碳酸氢钠(发酵盐)的适当比例。碳酸氢钠过量会 使焙烤食品带肥皂味,而过量酸又会使食品带酸味,若比例很不适当有时还带苦 味。
一般说来,发酵酸经常是以盐或酯的形式存在,包括强酸弱碱盐、酸式盐和 内酯。在含水物料体系中,它们通过水解或离解可提供氢离子与发酵盐(主要是 碳酸氢钠),反应释放出二氧化碳,这种反应实质上是中和反应。然而,发酵酸 的中和能力各不相同,其相对活度取决它的中和值。发酵酸的中和值,是由中和 100 份重量的碳酸氢钠的重量分数来确定。应当指出,在天然面粉中的情况下, 焙烤食品达到中性或任何预定 pH 所需发酵酸的量与从简单水溶液测定的理论量 可能很不相同。尽管如此,中和值对于确定发酵体系起始配方是有用的。完全平 衡的发酵过程中适当的剩余盐能起到缓冲作用,有助于稳定最终产品的 pH 值。
2
食品添加剂ppt课件
VB1含量/mg
VB2含量/mg 盐酸含量/mg 泛酸含量/mg VB6含量/mg
0.09
0.03 0.70 0.4 0.1
Hale Waihona Puke 0.110.035 0.72 0.6 0.15
0.15
0.04 0.77 0.75 0.2
0.26
0.05 1.20 0.9 0.25
0.31
0.07 1.60 1.1 0.3
0.40
0.12 6.0 1.5 0.5
营养强化途径
针对营养素摄入不足的不良状况以及相 ( 1)调整饮食结构
应的地域和人群,可采用三种主要的途 径进行强化和改善。
(2)营养补充剂 (3)食物营养强化
营养强化剂与强化食品
营养强化剂
定义:食品营养强化剂是为增强营养成分 而加入视频中的天然或者人工合成的属 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定义说明:
相关参数
最大无副反应剂量(NOAEL),即在人体 研究中未发现不良作用的最高摄入量 最低毒副作用剂量(LOAEL),即在人体 研究中观察到毒副反应的最低摄入量。
营养素摄入不足导致的疾病
缺维生素A:夜盲症,免疫低下等 蛋白质型营养不良: 1、浮肿型 2、消瘦型3、混合型 缺铁:缺铁性贫血等 缺钙:婴儿表现为佝偻病 成年人表现为 骨 质软化
营养强化概念
营养强化概念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 程,期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名称。 在食品加工中组合或添加营养素分为 营养素的复原(Restoration)、强化( Fortification)和富集(Enrichment),可 统称为对营养素的补充和增强。
复原 强化
• 部分或完全弥补食品在加工过 程中的营养素损失
食品添加剂 第十章 膨松剂
碳酸氢铵 0.3~0.6 0.2~0.5 0.15~0.2
• 桃酥——碳酸氢铵, • 蛋糕,面包——碳酸氢钠。
• 碱性膨松剂还可用于羊奶的脱膻 • 本品ADI:不需规定。
二、复合膨松剂
一般组成 1、碳酸盐类: 20—40% 2、酸类(或酸性物质):35—50% 3、淀粉,脂肪酸等:10—40%
各成分的作用
• 氨明矾[ALNH4(SO4)2·12H2O]:硫酸铝铵。 • 它们在加热时可和碳酸氢盐发生中和反应或复分解反
应产生气体,常温下不和碳酸氢铵反应.
• 可用于油炸食品、水产品、豆制品、发酵粉、威夫饼
干、膨化食品、虾片其使用量按“正常生产需要”添
加。用量过多会带来发涩的后味 .
每周质量报告 跟踪超标铝
• 1 盐卤
又名卤块,是生产海盐的副产品,呈红褐色,长方形块,经 过加工,提高了纯度制成卤水,为黑色汁液,味苦。
盐卤的主要成分氯化镁(MgCl2 ·9H2O) ,含量为46% 左右;硫酸镁(MgSO4) 占3%;氯化钠(NaCl) 占%;水 份为50%左右。
卤水的浓度要根据豆浆的稠稀进行调节。生产北豆腐, 豆浆稍稠些,卤水浓度适当低些(一般采用16°Be) , 生产豆腐片和豆腐干类,使用的豆浆较稀而要求豆 浆点得老一些,所以卤水浓度宜高一些(一般采用 26~30°Be) ,盐卤用量约为8%~12%。
• 是一种速效膨松剂。来自⑵ 小苏打与酸性磷酸钙并用
• 酸性磷酸钙37%、小苏打26%、淀粉37%, 充分混合后过筛选。
• 本品为迟效性膨松剂,其作用如下:
△ • 2NaHCO3+CaH4(PO4)2→NaCaH2(PO4)2+2CO2↑+2H
2O
第二节、凝固剂(Coagulator )
食品添加剂的检验
3
第十章 食品添加剂的检验
【仪器】 1.微量注射器或血色素吸管。 2.层析缸。 3.层析滤纸 中速滤纸,纸色谱用。 4.电吹风。 5.真空泵或水泵。 6.垂熔漏斗(G3)。 7.分光光度计。
4
第十章 食品添加剂的检验
【试剂】
1.石油醚 沸程60℃~90℃。 2.甲醇。 3.聚酰胺粉(尼龙6) 200目。 4.200g/L柠檬酸溶液。 5.硫酸(1+10)。 6.甲醇+甲酸溶液(6+4)。 7.盐酸(1+10)。 8.海砂 先用盐酸(1+10)煮沸15分钟,并用水洗至中性,再用5 0g/L氢氧化钠溶液煮沸15分钟,用水洗至中性。于105℃干燥, 贮于具塞玻璃瓶中备用。 9.乙醇(1+1)。 10.乙醇-氨溶液 取lml氨水,加乙醇(φ=70%)99ml,混匀。 11.pH6的水 用200g/L柠檬酸溶液调节至pH6。
5
第十章 食品添加剂的检验
12.50g/L氢氧化钠溶液。 13.100g/L钨酸钠溶液。 14.碎瓷片 处理方法同8。 15.展开剂。 (1)正丁醇+无水乙醇+1%氨水(6+2+3)。 (2)正丁醇+吡啶+1%氨水(6+3+4)。 (3)甲乙酮+丙酮+水(7+3+3)。 (4)25%乙醇+5%氨水(1+1)。 16.食用人工合成色素标准贮备液 准确称取食用商品色素:苋 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亮蓝(以上纯度为60%)和靛蓝 (纯度为40%)各0.1000g,分别用pH6的水溶解,各移入100ml容量 瓶中并稀释至标线,混匀。此标准液lml含商品色素lmg,置暗处 保存。 17.食用人工合成色素标准应用液 临用时吸取色素标准贮备液 各5.0ml,分别置于50ml容量瓶中,用pH6的水稀释至标线。此溶 液1ml含色素0.1mg。
食品化学 第十章食品添加剂
2.食品添加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⑴食品添加剂超范围使用 ⑵食品添加剂超限量使用 ⑶产品标签上标示模糊 ⑷为了降低成本使用过期的食品添 加剂甚至工业品替代
案例 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2004年11月21日报道:浙 江杭州市萧山区姚家畈村是有名的开口松子的加工基地。在 加工过程中,先后使用片碱、滑石粉、焦亚硫酸钠把松子处 理成颜色好看的开口松子。之后换成精美小包装销往上海、 广州、北京等地。 海口晚报网2005年9月27日报道: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稽查总队对海口 市美兰佳蔬菜加工厂等5家厂家生产的 酱腌菜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发现防腐 剂苯甲酸钠严重超标。
鉴别 真梅子浅黄色,李子做 的为褐红色。用青梅果做的 话梅剖开后里面的肉是浅黄 色,肉与核不脱离。李子做 的剖开后颜色暗褐,肉与核 彻底离开。如果颜色鲜亮可 能添加色素,如果颜色一致 也可能是加工过的假梅子。
案例 《每周质量报告》2005年4月28日报道:郑州市 的张女士从市场购买的小米放在水里淘洗后,盆里的水很 快就成了黄汤,而小米则由黄色变成灰白色。商户为了使 陈米好销售,向小米中添加了柠檬黄、胭脂红等色素。 危害 合成色素或其代谢物 摄入过 多会对人体造成 过敏反应、致泻,甚至严 重的人体危害。而霉变的 米中可能含有黄曲霉毒素。
3.食品添加剂应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其有害杂质不得 超过允许限量。 4.不得由于使用食品添加剂而降低良好的加工措施和 卫生要求。 5.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掩盖食品的缺陷或作为伪造的 手段。 6.未经卫生部允许,婴儿及儿童食品不得加入食品添 加剂。
食品添加剂按来源分:
天然添加剂 化学添加剂
添 加 剂
半天然食品添加剂
危害
焦糖色素中含有 砷、铅、汞等有毒元素,长期 食用危害健康。酸性橙是化工 原料,不能添加在食品中,其 可能含有重金属元素。
《食品添加剂》课件
简洁标签食品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选择标 签上仅列有少量添加剂的食品。
3
了解食品添加剂
学习更多关于不同类型的食品添加剂, 以及它们对身体的影响。
遵循使用建议
使用食品添加剂时,请遵循产品包装上 的建议用量。
食品添加剂的未来发展趋势
功能性添加剂
开发更多功能性的食品添加剂, 如增加益生菌、纤维素等。
植物性添加剂
发展更多植物性的食品添加剂, 以适应消费者对植物性食品的需 求增加。
《食品添加剂》PPT课件
什么是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增加色、香、味以及延长保鲜期等目的而 加入食品中的物质。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类型
防腐剂
用于抑制食品变质和细菌滋生。
调味剂
改善食品的味觉特点和风味。
增稠剂
增加产品的黏稠度和质地,提升口感。
色素
用于增加食品 改善食品的味道、色彩和质地 • 保持食品的新鲜和口感 • 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 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
1 严格监管
食品添加剂使用需符合国家和地区的法规标准。
2 科学评估
每种食品添加剂都需要通过临床试验和研究来确保其安全性。
3 慎重使用
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并避免超过推荐摄入量。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与法规
国际标准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和规定由国际食品法典委员 会(Codex)制定。
每个国家都有相关的标准和法规,以确保添加剂 的使用安全性。
食品行业也有自己的行业标准,以指导食品添加 剂的使用和管理。
食品添加剂的注意事项
1
选择健康的食品
2
尽量选择无添加剂的食品,或者选择只
使用合理数量的添加剂的食品。
食品生物化学第十章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加工
第二节 防 腐 剂
(3)使用注意事项 配制山梨酸溶液时,可先将山梨酸溶解在乙醇、碳 酸氢钠或碳酸钠的溶液中,随后再加入食品中。 3.对羟基苯甲酸酯类 (1)性状 对羟基苯甲酸酯为无色结晶或白色结晶粉末,是苯甲酸的衍 生物。它几乎无臭、无味,稍有特殊的味觉;难溶于效力较山梨酸和苯甲酸大。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甲、乙、丙、异丙、 丁、异丁、庚等酯)的抑菌效果比较稳定,不随pH值的变化而变化, 当pH值为4~8时效果较好;其毒性低于苯甲酸,高于山梨酸;其作 用主要是抑制细胞呼吸酶活性,破坏细胞膜结构;其抑菌作用随烷 基链的增长而增加,而溶解度则随酯基碳链的增长而下降。
第三节 抗 氧 化 剂
(1)性状 丁基羟基茴香醚为白色或微黄色粉末,对热、弱碱稳定,长 时间光照可变色,其中,3-BHA的抗氧化效果比2-BHA高1.5~2倍; 在猪油中加入50ppmBHA可使其贮藏期延长5倍,与其他抗氧化剂共 用时效果更佳,其顺序是:BHA+BHT>BHA+PG>BHT+PG。BHA与 抗氧化增效剂共用时的效果也很明显,如同柠檬酸的共用,两者混 合后有一定的协同作用。BHA对动物脂肪的抗氧化性较强,对不饱 和植物油的抗氧化性较弱。
第三节 抗 氧 化 剂
一、抗氧化剂的分类及其作用机理 抗氧化剂指能防止食品成分因氧化引起变质的一类添加剂,主要是 应用于防止油脂和其他富含脂类食品的氧化酸败,从而可以提高食 品的稳定性和延长保存期。 二、常用油溶性抗氧化剂 油溶性抗氧化剂能均匀地分布于油脂中,对油脂或含脂肪的食品可 以很好地发挥其抗氧化作用。 1.丁基羟基茴香醚(BHA)
一、食品添加剂的概念及使用要求 1.食品添加剂的概念 2.食品添加剂的由来与现状 3.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 二、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1)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添加剂有防腐剂、抗氧化剂和杀菌剂。 2)改善食品感官性状的添加剂有鲜味剂、甜味剂、酸味剂、色素、 香料、香精、发色剂、漂白剂和抗结块剂。 3)保持和提高食品质量的添加剂如组织改良剂、面粉面团质量改良 剂、膨松剂、乳化剂、增稠剂和被膜剂。 4)改善和提高食品营养的添加剂有维生素、氨基酸和无机盐。 5)便于食品加工制造的添加剂有消泡剂、净化剂。
食品添加剂
证明标识
依具体食品 食用 无制约 区县卫生局 GB 2760
无
营养强化剂 补充营养素 大众化
部分中草药 调节机能 特定人群
省级卫生厅
特定人群
(1)GB 2760—2007 (1)GB 2760—2007 (2)GB 18440—1994 (2)GB 18440—1994
(3)保健食品管理办法
已获准上市的强化食品
第十章 营养强化剂
营养强化剂
• 食品营养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成份而加入食 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 围的食品添加剂。”(《食品卫生法》第五十四条) 食品中需要强化的营养素包括人群中普遍供给不 足的,或由于地理环境因素造成地区性缺乏的, 或由于生活环境、生理状况变化造成的对某些营 养素供给量有特殊需要的营养成分
中国执行的DRI
我国营养学会与2000年制定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 素参考摄入量(DRI)。
DRI包括多项内容,可以针对个体或群体不同的 应用目的提供更适宜的参考数据。
三、营养强化的意义与途径
1.营养现状与强化的意义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由于南北差异 、城乡差异和各地饮食文化、饮食结构等的不 同,使我国成为一个营养问题较多、较复杂的 国家。
只有企业制度健全并执行完善、强化添加工艺可靠 、人员素质高、享有行业声誉、检验化验手段完 备、接受GMP、HACCP等质量保证体系才能取得 标识的使用权。这从制度上保证了贴有“营养强 化食品”标识的强化产品不仅仅是对消费者健康 有益,更是质量上乘的好产品。
HACCP
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 )危害分析的临界控制点 : 国家标准GB/T15091-1994《食品工业基本 术语》对HACCP的定义为:生产(加工)安全食 品的一种控制手段;对原料、关键生产工序及 影响产品安全的人为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加工 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建立、完善监控程序和监 控标准,采取规范的纠正措施。
依具体食品 食用 无制约 区县卫生局 GB 2760
无
营养强化剂 补充营养素 大众化
部分中草药 调节机能 特定人群
省级卫生厅
特定人群
(1)GB 2760—2007 (1)GB 2760—2007 (2)GB 18440—1994 (2)GB 18440—1994
(3)保健食品管理办法
已获准上市的强化食品
第十章 营养强化剂
营养强化剂
• 食品营养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成份而加入食 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 围的食品添加剂。”(《食品卫生法》第五十四条) 食品中需要强化的营养素包括人群中普遍供给不 足的,或由于地理环境因素造成地区性缺乏的, 或由于生活环境、生理状况变化造成的对某些营 养素供给量有特殊需要的营养成分
中国执行的DRI
我国营养学会与2000年制定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 素参考摄入量(DRI)。
DRI包括多项内容,可以针对个体或群体不同的 应用目的提供更适宜的参考数据。
三、营养强化的意义与途径
1.营养现状与强化的意义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由于南北差异 、城乡差异和各地饮食文化、饮食结构等的不 同,使我国成为一个营养问题较多、较复杂的 国家。
只有企业制度健全并执行完善、强化添加工艺可靠 、人员素质高、享有行业声誉、检验化验手段完 备、接受GMP、HACCP等质量保证体系才能取得 标识的使用权。这从制度上保证了贴有“营养强 化食品”标识的强化产品不仅仅是对消费者健康 有益,更是质量上乘的好产品。
HACCP
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 )危害分析的临界控制点 : 国家标准GB/T15091-1994《食品工业基本 术语》对HACCP的定义为:生产(加工)安全食 品的一种控制手段;对原料、关键生产工序及 影响产品安全的人为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加工 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建立、完善监控程序和监 控标准,采取规范的纠正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红花黄色素
来 源:菊科植 物红花的花瓣。 用 途:天然食 用色素,本品可 用于果汁、酒、 碳酸饮料、糖果、 糕点、罐头、冰 淇淋、雪糕、冰 棍、果冻等食品 着色。
红曲红色素
•来源:以大米为原料蒸 熟、接种、培养、提取、 浓缩成为液体产品或加 工成固体产品,其水溶 性好、耐光、耐热、耐 酸、呈宝石红。
7
第二节 食 用 色 素
食用色素:用于食品着色的添
加剂。其目的是增加对食品的嗜 好及刺激食欲。
食用色素按来源分为人工合成
色素和天然色素两类。
8
苏丹一号染色剂(工业染 料,非食品添加剂)含有 “偶氮苯”,当“偶氮苯” 被降解后,就会产生“苯 胺”,这是一种中等毒性 的致癌物。过量的“苯胺” 被吸入人体,可能会造成 组织缺氧,呼吸不畅,引 起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 系统和其他脏器受损,甚 至导致不孕症。
28
⑷ 维生素D 维生素D是所有具有胆钙化醇(维生 素D3)生物活性的类固醇的统称。
参与钙磷代谢促进成骨作用
维生素D3的作用
29
二、 氨基酸
蛋白质 →
氨基酸
羧酸分子中烃基上的一个或几个氢原子被氨基 取代生成的化合物叫氨基酸。 羧基
氨基
30
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第十章 食品添加剂
第一节 概 述
香料:在周朝时已开始使用肉桂增香;
加工:北魏时期的《食经》、《齐民要术》中 亦有用盐卤、石膏凝固豆浆等的记载。 护色与防腐:在800年前的南宋时期亚硝酸盐 被用于腊肉生产,并于公元13世纪传入欧洲。
1
概括起来说:食品添加剂就
是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
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 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
所谓营养强化剂,是以增强和补充食 品的营养为目的而使用的添加剂。 其主要有氨基酸类、维生素类 及矿物质 和微量元素类等。
20
营养强化剂应用意义
⑴自然食物原料中的营养不均衡 ⑵加工处理使产品营养成分损失
⑶特殊消费群体的需要
⑷对保健食品成分的补充
21
使用强化剂通常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强化用的营养素应是人们膳食中或大众食品 中含量低于需要量的营养素; 2 易被机体吸收利用; 3 在食品加工、贮存等过程中不易分解破坏, 且不影响食品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 4 强化剂量适当,不致破坏机体营养平衡,更 不致因摄食过量引起中毒; 5 卫生安全,质量合格,经济合理。
构成人体蛋白质的20多种氨基酸中大多 数可在人体内合成,只有8种氨基酸在体
内无法合成而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31
8种必需氨基酸
(CH3)2CHCH(NH2)COOH
缬氨酸
(CH3)2CHCH2CH(NH2)COOH
亮氨酸
C2H5CHCH(NH2)COOH CH3
异亮氨酸
CH3CHCH(NH2)COOH OH
血红蛋白——运输O2和CO2
抗原抗体——免疫作用
33
蛋白质的结构特点
1、蛋白质的生物学意义和元素组成 意义:蛋白质生物学功能的多样性蛋白 质生物学功能的复杂性 元素组成:
C、H、O、N、S、P及微量元素
凯氏定氮法:蛋白质含量=蛋白氮含量 ╳ 6.25 蛋白质系数
34
三、矿物质
人体内含有80多种化学元素,除碳、氢、 氧、氮(约占体重96%),。主要以有机化合物 形式存在外,其余统称为矿物质也称无机盐。 它对人体细胞的代谢、某些酶的合成、蛋白质 和激素的构成及生理作用方式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其营养价值并不亚于蛋白质、脂肪、淀粉 和维生素等。矿物质中含量较多(大于0.005%) 的常量元素有Ca、Mg、K、Na、P和C1;含 量较少的微量元素,目前已确认为人体生理必 需的有14种:Fe、Zn、Cu、I、Mn、Mo、Co、 Se、Cr、Ni、Sn、Si、V。
果冻配料表:
水、蔗糖、果肉、 卡拉胶、乳酸钙、 柠檬酸、香料、甜 酸素、山梨酸、柠 檬黄、胭脂红 。 QQ糖配料: 白砂糖,麦芽糖,明胶, 柠檬酸,胭脂红 ,柠檬黄, 荔枝香精。
19
第三节 营养强化剂
传统的食品并非营养俱全,同时食品 中的营养素会在加工、烹调等处理中丧失, 因此往往需要在食品中添加营养强化剂以 提高营养价值。
35
一般食物中矿物质含量能够满足人体需要, 但要钙、铁、碘、锌较为缺少,需要通过对食 品进行强化加以补充,如在食盐中加碘制成的 加碘食盐可以补充碘元素,Ca、Fe、Zn的强 化经常采用其有机酸盐或无机酸盐,
钙盐有硫酸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以及活性 钙、生物碳酸钙等;
铁盐有硫酸亚铁、柠檬酸亚铁、乳酸亚铁等; 锌盐有硫酸锌、乳酸锌、葡萄糖酸锌等。
37
防腐机理
•使细菌蛋白质变性;
•酸型防腐剂属于此类,防腐剂通过渗入微生物细胞内, 使蛋白质变性并抑制酶类的活性,显示出防腐作用。
增进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 细胞生长和分裂(包括促进红血球的产 生,预防贫血发生)。
24
维生素B11(叶酸)
叶酸不足会增加胎儿神经管缺陷的 危险。胚胎的神经管发育成胎儿的脑部 和脊柱,怀孕初期是关键时刻,如果神 经管闭合不全,会导致严重程度不等之
脊柱裂,例如:脊髓膜膨出、脊髓脊髓
膜膨出、无脑畸形等严重的伤害。
25
⑶ 维生素C(抗坏血酸)
1、促进骨胶原的生物合成。 利于组织创伤口的更快愈合; 2、促进氨基酸中酪氨酸和色 氨酸的代谢,延长肌体寿命。 3、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 4、改善脂肪和类脂特别是胆固醇的代谢,预防 心血管病。 5、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防止牙床出血。; 6、增强肌体对外界环境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
16
•甘蓝红色素
•用 途:天然食用色素, 用于酸性食品如葡萄酒、 饮料、果酱、果冻等食 品的着色。
•来 源:从红甘蓝的叶 中提取、精制而成。主 要由花青素、黄酮等组 成。
17
二、食用合成色素
人工合成色素一般较天然色素色彩鲜艳 ,坚牢度大,性质稳定,着色力强,并且可 以任意调色,因此使用方便,且成本较低, 曾一度广泛应用。 但合成色素多属于煤焦油染料,不仅毫 无营养,而且大多数对人体有害,因此目前 世界各国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已从 100 余种 缩小到10余种。 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有 7 种: 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赤藓红 18 、靛蓝 、亮蓝 。
12
天然色素缺点: 1. 较难溶解,不易上色均匀。 2. 染着性较差,某些与食品原料反应而褪色。 3.坚牢度较差,局限性(温度,光照,PH, 氧化等)。 4. 难调色。不同色素相溶性差,难调。 5. 成分复杂,易产生沉淀,混浊等现象。 6. 受金属离子和水质影响。金属离子作用下 发生分解。变色,生成不溶盐类。
5 摄入大剂量维生素C可使尿中排出增加,产生
尿糖的假阳性反应,有碍于糖尿病患者的诊治。 6 大剂量维生素C可降低妇女的生育力,影响胚 胎的发育。 7 每日维生素C剂量超过3克时,可导致肠蠕动 增强,引起某些人腹部绞痛与腹泻。 8 维生素C与含有维生素B12的食物同时摄入, 可破坏相当量的维生素B12;而维生素B12大量 破坏后,使人易患贫血。
36
第四节 防腐剂 防腐剂是抑制微生物活动,防止食品腐 败和变质,延长贮存期和保鲜期的一类 添加剂。
(2)防腐剂分类 按其来源分为:无机防腐剂、有机防腐剂、生物防腐剂等。 有机防腐剂包括:苯甲酸及其盐类、山梨酸及其盐类、对羟 基苯甲酸酯类、丙酸及其盐类。 无机防腐剂包括:亚硫酸及其盐类、亚硝盐。 生物防腐剂包括:乳酸链球菌和那它霉素等。
然物质。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食品添加剂
1 2
一种或多种物质
添加量很小,有严格限制
一般不能单独作食品食用
3
4
不是食品原料固有的物质
5 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 防腐、保鲜、加工工艺
3
1 食品添加剂按来源分:
天然添加剂t 化学添加剂 半天然食品添加剂
添 加 剂
4
为确保食品添加剂食用安全,应该遵 循以下原则: 1. 经过规定的食品毒理学安全评价程序的 评价,证明在使用限量内长期使用对人体 安全无害。 2. 进入人体后,能参与人体的正常代谢, 或能够经过正常解毒过程而排出体外,或 不被吸收而排出体外。 3. 最好使用食品添加剂达到效果后,在加 工、烹调过程中消失,不进入人体。
•用途:适应于酸性食品、 饮料、冰淇淋、糖果、 红酒等方面的着色,特 别是葡萄酒最理想的着 14 色剂。
姜黄色素
为姜科植物姜
•橘子黄色素
•用 途:天然食用色素, 本品可用于面条,糖 果,饼干,饮料,酒 类等食品着色 • 来 源:茜草科植物、 橘子。
黄(中药)的
根茎,冬季或
早春采挖,洗
净,除去细根,
5
4. 不影响食品感官性质和原味,对食品营 养成分不应有破坏作用。不得由于使用食 品添加剂而降低良好的加工措施和卫生要 求。 5. 应有助于食品的生产、贮存和运输,能 保持食品营养、防止腐败变质、增强感官 性状和提高产品质量,最好在较低使用量 达到效果。 6. 价格低廉、来源充足、使用安全, 添加入食品后能被分析鉴定出来。
11
二、食用天然色素的特性及提取方法
优点: 1.天然色素多来自动物,植物组织,因此, 一般来说对人体的安全性较高。 2.有的天然色素本身就是一种营养素,具有 营养功能,还有的具有药理功能。 3.能更好地模仿天然物的颜色,比较自然。 4.动植物来源稳定 5.使用天然材料可进一步深加工 6.环境污染小
N N O H
苏丹红一号[Sudan(Ⅰ)]
9
一、食用天然色素
天然色素是指存在于自然资源中的有色物 质。 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植物色素、动物 色素和微生物色素和无机色素; 按照化学结构不同,可分为四毗咯衍生 物、异戊二烯衍生物、多酚类色素、酮类 衍生物、醌类衍生物等; 按溶解性质不同,又可分为水溶性色素 和脂溶性色素。
•红花黄色素
来 源:菊科植 物红花的花瓣。 用 途:天然食 用色素,本品可 用于果汁、酒、 碳酸饮料、糖果、 糕点、罐头、冰 淇淋、雪糕、冰 棍、果冻等食品 着色。
红曲红色素
•来源:以大米为原料蒸 熟、接种、培养、提取、 浓缩成为液体产品或加 工成固体产品,其水溶 性好、耐光、耐热、耐 酸、呈宝石红。
7
第二节 食 用 色 素
食用色素:用于食品着色的添
加剂。其目的是增加对食品的嗜 好及刺激食欲。
食用色素按来源分为人工合成
色素和天然色素两类。
8
苏丹一号染色剂(工业染 料,非食品添加剂)含有 “偶氮苯”,当“偶氮苯” 被降解后,就会产生“苯 胺”,这是一种中等毒性 的致癌物。过量的“苯胺” 被吸入人体,可能会造成 组织缺氧,呼吸不畅,引 起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 系统和其他脏器受损,甚 至导致不孕症。
28
⑷ 维生素D 维生素D是所有具有胆钙化醇(维生 素D3)生物活性的类固醇的统称。
参与钙磷代谢促进成骨作用
维生素D3的作用
29
二、 氨基酸
蛋白质 →
氨基酸
羧酸分子中烃基上的一个或几个氢原子被氨基 取代生成的化合物叫氨基酸。 羧基
氨基
30
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第十章 食品添加剂
第一节 概 述
香料:在周朝时已开始使用肉桂增香;
加工:北魏时期的《食经》、《齐民要术》中 亦有用盐卤、石膏凝固豆浆等的记载。 护色与防腐:在800年前的南宋时期亚硝酸盐 被用于腊肉生产,并于公元13世纪传入欧洲。
1
概括起来说:食品添加剂就
是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
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 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
所谓营养强化剂,是以增强和补充食 品的营养为目的而使用的添加剂。 其主要有氨基酸类、维生素类 及矿物质 和微量元素类等。
20
营养强化剂应用意义
⑴自然食物原料中的营养不均衡 ⑵加工处理使产品营养成分损失
⑶特殊消费群体的需要
⑷对保健食品成分的补充
21
使用强化剂通常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强化用的营养素应是人们膳食中或大众食品 中含量低于需要量的营养素; 2 易被机体吸收利用; 3 在食品加工、贮存等过程中不易分解破坏, 且不影响食品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 4 强化剂量适当,不致破坏机体营养平衡,更 不致因摄食过量引起中毒; 5 卫生安全,质量合格,经济合理。
构成人体蛋白质的20多种氨基酸中大多 数可在人体内合成,只有8种氨基酸在体
内无法合成而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31
8种必需氨基酸
(CH3)2CHCH(NH2)COOH
缬氨酸
(CH3)2CHCH2CH(NH2)COOH
亮氨酸
C2H5CHCH(NH2)COOH CH3
异亮氨酸
CH3CHCH(NH2)COOH OH
血红蛋白——运输O2和CO2
抗原抗体——免疫作用
33
蛋白质的结构特点
1、蛋白质的生物学意义和元素组成 意义:蛋白质生物学功能的多样性蛋白 质生物学功能的复杂性 元素组成:
C、H、O、N、S、P及微量元素
凯氏定氮法:蛋白质含量=蛋白氮含量 ╳ 6.25 蛋白质系数
34
三、矿物质
人体内含有80多种化学元素,除碳、氢、 氧、氮(约占体重96%),。主要以有机化合物 形式存在外,其余统称为矿物质也称无机盐。 它对人体细胞的代谢、某些酶的合成、蛋白质 和激素的构成及生理作用方式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其营养价值并不亚于蛋白质、脂肪、淀粉 和维生素等。矿物质中含量较多(大于0.005%) 的常量元素有Ca、Mg、K、Na、P和C1;含 量较少的微量元素,目前已确认为人体生理必 需的有14种:Fe、Zn、Cu、I、Mn、Mo、Co、 Se、Cr、Ni、Sn、Si、V。
果冻配料表:
水、蔗糖、果肉、 卡拉胶、乳酸钙、 柠檬酸、香料、甜 酸素、山梨酸、柠 檬黄、胭脂红 。 QQ糖配料: 白砂糖,麦芽糖,明胶, 柠檬酸,胭脂红 ,柠檬黄, 荔枝香精。
19
第三节 营养强化剂
传统的食品并非营养俱全,同时食品 中的营养素会在加工、烹调等处理中丧失, 因此往往需要在食品中添加营养强化剂以 提高营养价值。
35
一般食物中矿物质含量能够满足人体需要, 但要钙、铁、碘、锌较为缺少,需要通过对食 品进行强化加以补充,如在食盐中加碘制成的 加碘食盐可以补充碘元素,Ca、Fe、Zn的强 化经常采用其有机酸盐或无机酸盐,
钙盐有硫酸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以及活性 钙、生物碳酸钙等;
铁盐有硫酸亚铁、柠檬酸亚铁、乳酸亚铁等; 锌盐有硫酸锌、乳酸锌、葡萄糖酸锌等。
37
防腐机理
•使细菌蛋白质变性;
•酸型防腐剂属于此类,防腐剂通过渗入微生物细胞内, 使蛋白质变性并抑制酶类的活性,显示出防腐作用。
增进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 细胞生长和分裂(包括促进红血球的产 生,预防贫血发生)。
24
维生素B11(叶酸)
叶酸不足会增加胎儿神经管缺陷的 危险。胚胎的神经管发育成胎儿的脑部 和脊柱,怀孕初期是关键时刻,如果神 经管闭合不全,会导致严重程度不等之
脊柱裂,例如:脊髓膜膨出、脊髓脊髓
膜膨出、无脑畸形等严重的伤害。
25
⑶ 维生素C(抗坏血酸)
1、促进骨胶原的生物合成。 利于组织创伤口的更快愈合; 2、促进氨基酸中酪氨酸和色 氨酸的代谢,延长肌体寿命。 3、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 4、改善脂肪和类脂特别是胆固醇的代谢,预防 心血管病。 5、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防止牙床出血。; 6、增强肌体对外界环境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
16
•甘蓝红色素
•用 途:天然食用色素, 用于酸性食品如葡萄酒、 饮料、果酱、果冻等食 品的着色。
•来 源:从红甘蓝的叶 中提取、精制而成。主 要由花青素、黄酮等组 成。
17
二、食用合成色素
人工合成色素一般较天然色素色彩鲜艳 ,坚牢度大,性质稳定,着色力强,并且可 以任意调色,因此使用方便,且成本较低, 曾一度广泛应用。 但合成色素多属于煤焦油染料,不仅毫 无营养,而且大多数对人体有害,因此目前 世界各国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已从 100 余种 缩小到10余种。 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有 7 种: 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赤藓红 18 、靛蓝 、亮蓝 。
12
天然色素缺点: 1. 较难溶解,不易上色均匀。 2. 染着性较差,某些与食品原料反应而褪色。 3.坚牢度较差,局限性(温度,光照,PH, 氧化等)。 4. 难调色。不同色素相溶性差,难调。 5. 成分复杂,易产生沉淀,混浊等现象。 6. 受金属离子和水质影响。金属离子作用下 发生分解。变色,生成不溶盐类。
5 摄入大剂量维生素C可使尿中排出增加,产生
尿糖的假阳性反应,有碍于糖尿病患者的诊治。 6 大剂量维生素C可降低妇女的生育力,影响胚 胎的发育。 7 每日维生素C剂量超过3克时,可导致肠蠕动 增强,引起某些人腹部绞痛与腹泻。 8 维生素C与含有维生素B12的食物同时摄入, 可破坏相当量的维生素B12;而维生素B12大量 破坏后,使人易患贫血。
36
第四节 防腐剂 防腐剂是抑制微生物活动,防止食品腐 败和变质,延长贮存期和保鲜期的一类 添加剂。
(2)防腐剂分类 按其来源分为:无机防腐剂、有机防腐剂、生物防腐剂等。 有机防腐剂包括:苯甲酸及其盐类、山梨酸及其盐类、对羟 基苯甲酸酯类、丙酸及其盐类。 无机防腐剂包括:亚硫酸及其盐类、亚硝盐。 生物防腐剂包括:乳酸链球菌和那它霉素等。
然物质。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食品添加剂
1 2
一种或多种物质
添加量很小,有严格限制
一般不能单独作食品食用
3
4
不是食品原料固有的物质
5 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 防腐、保鲜、加工工艺
3
1 食品添加剂按来源分:
天然添加剂t 化学添加剂 半天然食品添加剂
添 加 剂
4
为确保食品添加剂食用安全,应该遵 循以下原则: 1. 经过规定的食品毒理学安全评价程序的 评价,证明在使用限量内长期使用对人体 安全无害。 2. 进入人体后,能参与人体的正常代谢, 或能够经过正常解毒过程而排出体外,或 不被吸收而排出体外。 3. 最好使用食品添加剂达到效果后,在加 工、烹调过程中消失,不进入人体。
•用途:适应于酸性食品、 饮料、冰淇淋、糖果、 红酒等方面的着色,特 别是葡萄酒最理想的着 14 色剂。
姜黄色素
为姜科植物姜
•橘子黄色素
•用 途:天然食用色素, 本品可用于面条,糖 果,饼干,饮料,酒 类等食品着色 • 来 源:茜草科植物、 橘子。
黄(中药)的
根茎,冬季或
早春采挖,洗
净,除去细根,
5
4. 不影响食品感官性质和原味,对食品营 养成分不应有破坏作用。不得由于使用食 品添加剂而降低良好的加工措施和卫生要 求。 5. 应有助于食品的生产、贮存和运输,能 保持食品营养、防止腐败变质、增强感官 性状和提高产品质量,最好在较低使用量 达到效果。 6. 价格低廉、来源充足、使用安全, 添加入食品后能被分析鉴定出来。
11
二、食用天然色素的特性及提取方法
优点: 1.天然色素多来自动物,植物组织,因此, 一般来说对人体的安全性较高。 2.有的天然色素本身就是一种营养素,具有 营养功能,还有的具有药理功能。 3.能更好地模仿天然物的颜色,比较自然。 4.动植物来源稳定 5.使用天然材料可进一步深加工 6.环境污染小
N N O H
苏丹红一号[Sudan(Ⅰ)]
9
一、食用天然色素
天然色素是指存在于自然资源中的有色物 质。 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植物色素、动物 色素和微生物色素和无机色素; 按照化学结构不同,可分为四毗咯衍生 物、异戊二烯衍生物、多酚类色素、酮类 衍生物、醌类衍生物等; 按溶解性质不同,又可分为水溶性色素 和脂溶性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