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教学设计第2册 第2章 第3节 群落的演替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1.教学背景分析在课标中,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指出需构建的次位概念是“阐明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2.教学设计2.1教学目标(1)通过弃耕农田与裸岩演替的实例分析,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阐明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生命观念)(2)通过实例探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认同可持续发展观。
(社会责任)2.2.教学过程导入环节:呈现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退耕还林成果的对比图片,并对其成果进行简单介绍,提问:对此你能提出哪些你感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呢?提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退耕还林背后的科学规律是什么?感知概念:子问题1:弃耕的农田上群落会有什么变化?呈现弃耕农田上演替的不同阶段的真实图片,学生提出猜想,对这些图片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序。
提问:真的是按照我们排序的顺序进行的吗?呈现一个弃耕农田的演替和植物种数的变化的真实数据。
学生分析数据,证明或证伪自己的猜想。
思考与分析: 1.由草本阶段演替为灌木阶段时,新出现的生物从何而来?2.草本植物被灌木取代了吗,为什么?3. 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草本植物和灌木吗?4.在不同阶段,动物也会有变化吗,为什么?有何证据?根据该案例,因此“群落演替”的含义。
设计意图:突破学习难点——群落演替机理中的优势种取代。
子问题2:光裸的岩地上群落会有什么变化?介绍课本问题探讨中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后群落演替的案例,呈现演替不同阶段的示意图和真实图片。
思考与分析: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是地衣呢?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3.地衣阶段之后能直接跳过苔藓阶段,发展为草本植物阶段吗?设计意图:突破学习难点——群落演替机理中的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建构概念:子问题3:裸岩上的演替与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有什么不同点与相同点?列表比较两者在起始条件、阶段、演替速度等方面的不同点以及演替方向的相同点。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群落的概念、特征及群落的演替过程。
2.掌握群落演替的类型、原因及群落演替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1.群落的概念、特征及演替过程。
2.群落演替的类型、原因及特点。
三、教学难点1.群落演替的原因及特点。
2.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变化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不同地区的群落特点。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描述一下这些景观中的生物群落特点吗?2.群落的概念与特征讲解群落的定义:在一定时间内,生活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所有生物的集合。
讲解群落的基本特征: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群落动态等。
结合实例,讲解群落的特征。
3.群落的演替过程讲解群落演替的概念:在自然条件下,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
分析群落演替的原因:物种间的竞争、环境变化等。
讲解群落演替的过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结合实例,讲解群落演替的过程。
4.群落演替的类型与特点讲解群落演替的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分析初生演替的特点:从无生物群落到有生物群落的过程,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加,群落结构逐渐复杂。
分析次生演替的特点:从受损群落到恢复群落的过程,物种多样性逐渐恢复,群落结构逐渐稳定。
结合实例,讲解群落演替的类型与特点。
5.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学校周边的群落,记录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动态等特点。
分析观察到的群落是否发生了演替,如果是,判断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谈谈对群落演替的认识吗?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共同讨论解决。
五、作业1.复习群落的概念、特征及演替过程。
2.分析一个具体的群落演替实例,描述其类型、原因及特点。
六、教学反思1.讲解部分内容时,可能过于理论化,学生难以理解。
2.实践活动时间较短,学生可能未能充分观察、分析群落特点。
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理解群落演替的概念。
2.适当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消化、吸收所学知识。
高三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范文三篇
高三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范文三篇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高三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范文一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教学程序教学实施内容步骤点评上课导入课堂播放火山爆发视频视频播放结束展示火山演替图片引出课堂小游戏讲解游戏规则角色扮演学生起立,教师回礼教师:同学们,开始这节课前,老师想让大家看一段视频短片,相信同学们会感兴趣。
播放视频,时间3分钟,教师:在这个视频中,火山爆发的景象非常壮观,同时也看到了周边的所有生物因为被厚厚的岩浆所覆盖而全部死亡,最后形成了一片没有任何生命的裸地。
请同学们在看看这几幅图片,展示课件教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老师给大家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游戏,同学们通过观看这个游戏就能找到答案。
这个游戏很简单,但是需要同学们的积极配合,部分同学分别扮演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
老师扮演环境的变化。
高三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范文二一、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
“群落的演替”从群落水平揭示了生命系统的动态发展过程,对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退耕还林等生态恢复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
而演替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学生无法亲历完整的演替系列,又因学生对地衣、苔藓等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导致学生对演替的理解往往是静态而模糊的,阐明群落的演替也变得困难重重。
学生的概念学习一般要经过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本节课以“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后的变化”这一事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分析裸岩上的物种取代过程,概括出演替的概念,之后借助各种直观素材及学生活动突破思维障碍,分析归纳出两种演替类型的区别,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
最后,让学生结合课本和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探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让学生明白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进一步落实新课程理念中的STS思想。
二.教材分析“群落的演替”是人教版必修三第4章第4节的内容,从群落水平阐述了生命系统的动态发展过程,对前后的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模块中占有重要地位。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通用2篇)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篇1第4节群落的演替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新课程中大力提倡的探究式教学。
真正的同学探究活动是由问题引导的,同学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老师要把教学内容转化为有价值的、值得探究的、有多种解决方法的生命科学问题,制造条件让同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应以同学为中心,要求同学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学问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学问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强调同学对学问的主动探究、主动发觉和对所学学问意义的主动建构,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更为有效。
在建构性教学中,同学是学问的乐观建构者;老师的作用如下:(1)主导作用、导向作用、组织者。
老师应当发挥“导向”的重要作用,发挥教学组织者的作用,努力调动同学的乐观性,关心他们发觉问题,进行“问题解决”。
(2)发觉者。
要高度重视对同学错误的诊断与订正,并抱有正确的态度。
(3)中介者。
老师是同学与教育方针及学问的桥梁。
既要把最新的方法学问供应给同学,还要留意他们的全面素养提高。
二、教学背景分析1、学习内容与同学状况分析:本课是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的第四节《群落的演替》,本课内容较简洁,同学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很多与此相关的自然现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同学的爱好也比较高。
2、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鉴于上述状况,在教学过程中要留意联系同学的生活阅历,采纳问题导学法,利用图解、课件和模型制作等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同学对微观内容的感性熟悉,使同学在主动建构学问的过程中完成重点、难点学问的学习,提高思维力量,形成相应的观点。
3、教学媒体的选择:教材、图解、多媒体课件三、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①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②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③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④通过引导同学比较两个演替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把握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印尼火山爆发的文字资料,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通过比较两个演替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掌握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3.通过教师举例不同类型的顶级群落,明确顶极群落的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群落演替的概念。
难点:群落演替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森林群落的图片,提问:这是是什么群落?具有怎样的特点?(森林群落;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中。
)追问:这样稳定的森林群落是如何产生的?如果现有的森林群落被破坏后,会发生些什么样的变化?引发学生思考,引出课题——《群落的演替》。
(二)新课教学1.演替的概念多媒体展示印尼火山爆发后的群落变化示意图,组织学生分组讨论:(1)火山爆发后,在裸地上先长出的小草和出现的蜘蛛,能不能将他们统称为群落?如果是群落,那稳定性怎么样?(是群落;稳定性非常弱。
)(2)后面形成的小树林算一个群落吗?那么,小树林这个群落和前面有小草、蜘蛛的群落还是同一个群落吗?为什么?(小树林应该是群落;不是,因为物种组成不一样,而且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都发生变化。
)教师带领学生一同总结群落演替的概念。
(上述群落演变的过程是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群落类型取代另一个群落类型的过程,这个过程直到出现一个稳定的群落才会中止。
群落这种依次取代的现象就叫做演替)教师补充讲解:水生群落与陆生群落一样也要经历演替的过程。
2.演替的类型过渡:那是不是所有的演替都是像刚刚各位同学看的从裸岩演替过来的呢?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想想日常生活中,农田被弃耕后演替的过程。
提问:这种演替和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有什么异同之处?(起点不同,一个是从裸岩开始,而一个是从弃耕的草本植物开始的。
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教案
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生物群落的概念及特征。
2.掌握生物群落演替的定义、类型、过程及原因。
3.能够分析不同生态环境中生物群落演替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生物群落的概念及特征2.生物群落演替的定义、类型及原因3.生物群落演替的过程4.不同生态环境中生物群落演替的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生物群落的概念、生物群落演替的类型及过程。
2.难点:生物群落演替的原因、不同生态环境中生物群落演替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张森林、草原、沙漠等不同生态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各自的特点。
(2)提问:这些生态环境中的生物群落是如何形成的?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讲解生物群落的概念及特征(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生物种群知识,讲解生物群落的定义。
(2)展示生物群落的特征,如物种多样性、空间结构、生态位等。
3.讲解生物群落演替的定义、类型及原因(1)介绍生物群落演替的定义,即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物种组成、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的有序变化。
(2)讲解生物群落演替的类型,如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3)分析生物群落演替的原因,如物种竞争、环境变化等。
4.讲解生物群落演替的过程(1)以森林为例,讲解生物群落演替的过程,如从草本植物阶段到灌木阶段,再到乔木阶段。
(2)展示生物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5.分析不同生态环境中生物群落演替的特点(1)分别讲解森林、草原、沙漠等生态环境中生物群落演替的特点。
(2)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特点的形成原因。
6.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群落演替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什么意义?7.作业布置(2)分析一个生态环境中生物群落演替的实例,并说明其原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生物群落的概念、特征及演替过程,使学生了解了生物群落演替的类型、原因及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模板一一、教材分析《群落的演替》是人教版必修三第4章第4节的内容,包括演替的类型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两部分。
前者是在群落层次上分析生命系统的发展变化,后者是探讨人类在这方面的作用。
本节对前后的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模块中占有重要地位。
《群落的演替》关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对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及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和决策能力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①说出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②举例说出群落的演替。
③举例说出顶级群落的概念。
④比较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的不同。
2.能力目标:①分析群落演替的过程,揭示群落演替的有关规律。
②运用演替理论,为退耕还林工作提出合理建议。
③通过观察地衣、苔藓实物及生活环境等活动,说出在初生演替过程中地衣先于苔藓出现的机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体验科学研究的艰难,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②认同群落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并探讨人类在这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群落演替的概念、初生和次生演替以及顶级群落。
2.教学难点:阐明演替机制与初生演替过程。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第四章的前三节已经学习了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对种群和群落已有一定的了解,而且我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学生对农田、地衣、苔藓及群落演替的现象并不陌生,只是没有建立起概念与现象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始终围绕着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以动态发展观引导学生对演替的本质进行思考。
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播放“黄土高原的历史变迁”的视频资料并组织学生观察讨论:1、什么原因使黄土高原从6000年前的伊甸园变成了如今千沟万壑的荒山秃岭?2、这样的荒山秃岭千百年后会形成茂密郁葱的森林吗?观看视频,思考创设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范文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范文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范文生物群落不是一成不变的,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下面小编整理的《群落的演替》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群落的演替》教案1一、教学目标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三、板书设计:一、演替㈠初生演替㈡次生演替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四、教学过程:〖引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2.火山爆发后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
在火山爆发中,有些物种可能会绝灭;在恢复过程中外来新物种可能会进入。
群落结构因此而发生了变化,一般不能恢复原来的群落结构。
〖板书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问题以“本节聚焦”的问题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一、演替的类型〖学生活动学生带着“思考与讨论1”,阅读P79~P80,并完成“思考与讨论”。
〖提示1.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2.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起了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
而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其结果是逐渐取代了地衣。
3.能找到这些植物。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
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
〖板书㈠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彻底消灭了的地方的演替。
㈡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讲述我国东北科尔沁草原地区的农田,在弃耕后开始出现恢复演替,这是一种次生演替。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设计第一章:群落演替的概念与分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概念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原生和次生1.2 教学内容群落演替的定义:在长时间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原生群落演替:在没有生物定居的地方,如火山岩、沙丘等,新的群落从无到有,逐渐代替原来没有生物的地面次生群落演替:在原有生物群落被破坏后,新的群落逐渐代替原来的群落1.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概念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区分原生和次生群落演替第二章:群落演替的原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原因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的驱动因素2.2 教学内容群落演替的原因: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内在因素:生物群落内部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竞争、共生等外部环境因素:气候、土壤等非生物因素2.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的驱动因素第三章:群落演替的过程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过程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3.2 教学内容群落演替的过程:潜伏期、发展期、稳定期潜伏期:新的群落在没有被其他生物占据的地方定居发展期:新的群落逐渐发展和壮大,与原有群落竞争稳定期:新的群落取代原有群落,生态系统达到相对稳定3.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过程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第四章:群落演替的意义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意义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对生态系统的作用4.2 教学内容群落演替的意义: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生物多样性的维持群落演替对生态系统的作用:调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4.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对生态系统的作用第五章:群落演替的实例分析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实例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在自然界中的应用5.2 教学内容实例一:森林火灾后的群落演替实例二:城市化进程中的群落演替5.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实例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在自然界中的应用第六章:群落演替的监测与评估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监测与评估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监测与评估的重要性和应用6.2 教学内容群落演替监测与评估的方法:野外调查、样方方法、遥感技术群落演替监测与评估的重要性和应用:了解生态系统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恢复6.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监测与评估的方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监测与评估的重要性和应用第七章:群落演替与人类活动7.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让学生掌握人类活动与群落演替的关系7.2 教学内容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破坏和重建人类活动与群落演替的关系:农业、城市化、环境保护7.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人类活动与群落演替的关系第八章:群落演替的研究方法8.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研究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研究的基本技术8.2 教学内容群落演替研究的方法:实验、观察、模拟群落演替研究的基本技术:生态学、分子生物学、遥感技术8.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研究的方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研究的基本技术第九章:群落演替的生态学意义9.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生态学意义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对生态系统的影响9.2 教学内容群落演替的生态学意义:生态系统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功能群落演替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生态位变化9.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生态学意义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第十章:群落演替的应用与实践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应用与实践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在生态保护与恢复中的应用10.2 教学内容群落演替的应用与实践: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规划群落演替在生态保护与恢复中的应用:湿地恢复、退耕还林、城市绿化10.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应用与实践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在生态保护与恢复中的应用第十一章:群落演替与全球变化1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全球变化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让学生掌握全球变化背景下群落演替的应对策略11.2 教学内容全球变化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气候变化、生物入侵、土地利用变化全球变化背景下群落演替的应对策略:生态适应、生态系统服务等11.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全球变化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全球变化背景下群落演替的应对策略第十二章:群落演替案例分析1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案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案例分析的技巧12.2 教学内容群落演替案例分析的方法:文献调研、现场考察、数据收集与分析群落演替案例分析的技巧:比较分析、因果分析、趋势预测12.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案例分析的方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案例第十三章:群落演替的数值模拟1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数值模拟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13.2 教学内容群落演替数值模拟的方法:动态模型、代理模型、随机模型群落演替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系统动力学、生态位模型等13.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数值模拟的方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第十四章:群落演替的教育与普及1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普及教育的方法14.2 教学内容群落演替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群落演替普及教育的方法:科普讲座、实地教学、互动展览等14.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教育的重要性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普及教育的方法第十五章:群落演替的未来研究方向1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群落演替研究的最新进展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未来研究的方向15.2 教学内容群落演替研究的最新进展:基因组学、遥感技术、模型模拟群落演替未来研究的方向: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全球变化等15.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群落演替研究的最新进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未来研究的方向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高中生物群落演替教案设计,包括群落演替的概念、分类、原因、过程、意义、实例分析、监测与评估、人类活动、研究方法、生态学意义、应用与实践、全球变化、案例分析、数值模拟、教育与普及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教案
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教案第一章:生物群落的概念与特征1.1 生物群落的定义1.2 生物群落的特征1.3 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1.4 生物群落的分类与命名第二章:生物群落演替的基本概念2.1 生物群落演替的定义2.2 生物群落演替的类型2.3 生物群落演替的原因2.4 生物群落演替的过程与阶段第三章:原生生物群落的演替3.1 原生生物群落的定义与特征3.2 原生生物群落演替的类型与过程3.3 原生生物群落演替的实例分析3.4 原生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第四章:次生生物群落的演替4.1 次生生物群落的定义与特征4.2 次生生物群落演替的类型与过程4.3 次生生物群落演替的实例分析4.4 次生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第五章:生物群落演替的应用与意义5.1 生物群落演替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5.2 生物群落演替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5.3 生物群落演替在自然保护与生态系统管理中的应用5.4 生物群落演替在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中的意义第六章:生物群落演替案例分析6.1 森林群落演替案例分析6.2 草原群落演替案例分析6.3 湿地群落演替案例分析6.4 城市公园群落演替案例分析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7.1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7.2 气候变化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7.3 生物入侵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7.4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群落演替的关系第八章:生物群落演替的研究方法与技术8.1 野外调查与观测方法8.2 实验室分析技术与方法8.3 遥感技术在生物群落演替研究中的应用8.4 模型构建与模拟方法第九章:生物群落演替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9.1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演替9.2 农田生物多样性管理9.3 农业景观规划与生物群落演替9.4 可持续农业与生物群落演替第十章:生物群落演替在生态系统服务中的应用10.1 生物群落演替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10.2 生物群落演替在碳循环与气候变化调节中的应用10.3 生物群落演替在水循环与水源保护中的应用10.4 生物群落演替在土壤保持与养分循环中的应用第十一章:生物群落演替与生态系统健康11.1 生物群落演替与生态系统功能11.2 生物群落演替与生态系统稳定性11.3 生物群落演替与生态系统恢复力11.4 生物群落演替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第十二章:生物群落演替与全球变化12.1 生物群落演替与气候变暖12.2 生物群落演替与生物多样性减少12.3 生物群落演替与土地退化12.4 生物群落演替与人类活动关系第十三章:生物群落演替的生态学意义13.1 生物群落演替与物种多样性13.2 生物群落演替与生态位分化13.3 生物群落演替与能量流和物质循环13.4 生物群落演替与生态系统动态第十四章:生物群落演替的实践应用14.1 生物群落演替在自然保护区的应用14.2 生物群落演替在生态恢复中的应用14.3 生物群落演替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14.4 生物群落演替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第十五章:生物群落演替的未来研究方向15.1 生物群落演替的遗传与进化15.2 生物群落演替的模拟与预测15.3 生物群落演替与技术的结合15.4 生物群落演替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物群落的概念与特征:理解生物群落的定义、特征、组成与结构,以及分类与命名。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范文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理解群落的概念,掌握群落演替的定义、类型及过程。
2.通过观察和分析实例,培养观察、思考、概括的能力。
3.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群落的概念、群落演替的类型及过程。
2.教学难点:群落演替的原因和机制。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群落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群落的特点。
提问:什么是群落?群落与种群有何区别?2.群落的概念简要介绍群落的概念:在一定时间内,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的集合。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群落的概念。
3.群落演替的定义解释群落演替的定义:在一定时间内,群落中物种组成和结构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
举例说明群落演替的过程。
4.群落演替的类型介绍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两种演替类型的区别。
5.群落演替的过程以草原到森林的演替为例,详细介绍群落演替的过程。
强调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6.群落演替的原因和机制分析群落演替的原因:物种之间的竞争、环境条件的变化等。
介绍群落演替的机制:物种替代、物种入侵、物种适应性变化等。
7.案例分析分析长江流域退耕还林过程中的群落演替现象。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释群落演替的原因和机制。
8.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确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过程。
强调群落演替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9.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收集有关群落演替的实例,分析其演替过程和原因。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和课堂讨论,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概括能力,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重难点补充:1.群落演替的原因和机制设计对话:“同学们,你们能想到为什么群落会发生变化吗?”学生回答后,继续引导:“很好,群落演替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教案
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群落的概念及其组成。
2. 使学生掌握生物群落演替的类型、特点和意义。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自然界中生物群落演替现象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认知。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群落的概念及组成2. 生物群落演替的类型a) 原生演替b) 次生演替3. 生物群落演替的特点a) 有序性b) 缓慢性c) 阶段性4. 生物群落演替的意义a) 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b) 生物资源的更新与再生c) 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5.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群落演替的类型、特点和意义。
2. 教学难点:生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及其生态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物群落的概念、组成,生物群落演替的类型、特点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群落演替现象。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生物群落演替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群落演替现象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群落的概念及其组成。
3. 讲解生物群落演替的类型、特点和意义。
4. 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群落演替现象。
5. 引导学生探讨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群落演替现象。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讲解:通过PPT展示,详细讲解生物群落演替的类型、特点和意义,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生物群落演替案例,如森林、草原、沙漠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演替过程及其生态意义。
3.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探讨生物群落演替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生物群落演替概念、类型、特点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设计第一章:群落演替的概念与分类1.1 引入:通过户外考察活动,让学生观察校园或周边自然环境中的生物群落,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群落的变化过程。
1.2 讲解:介绍群落演替的定义、特点及意义。
解释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1.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类型的群落演替过程,总结演替过程中的主要变化。
1.4 练习:完成相关练习题,测试学生对群落演替概念的理解。
第二章:群落演替的原因与机制2.1 引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群落的演替过程,引发学生对群落演替原因的思考。
2.2 讲解:介绍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详细解释物种多样性、物种相互作用、环境变化等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2.3 互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实例中群落演替的原因和机制。
2.4 练习:完成相关练习题,测试学生对群落演替原因与机制的理解。
第三章:群落演替的过程与特点3.1 引入:通过动画或视频展示群落演替的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演替过程。
3.2 讲解:详细讲解群落演替的过程,包括早期、中期和晚期等阶段的特点。
3.3 互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实例中群落演替的过程与特点。
3.4 练习:完成相关练习题,测试学生对群落演替过程与特点的理解。
第四章:群落演替的研究方法与应用4.1 引入:通过展示群落演替的研究案例,引发学生对群落演替研究方法的思考。
4.2 讲解:介绍群落演替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实验模拟、数据收集与分析等。
4.3 互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群落演替研究方法的优势与局限。
4.4 练习:完成相关练习题,测试学生对群落演替研究方法与应用的理解。
第五章:群落演替的意义与保护5.1 引入:通过展示群落演替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引发学生对群落演替意义的思考。
5.2 讲解:介绍群落演替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资源循环等。
5.3 互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群落演替保护的措施和方法。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概念,掌握群落演替的类型和特点。
2. 让学生了解群落演替的原因和过程,能分析实际例子中的群落演替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对生物群落演替现象的认知水平。
二、教学内容1. 群落演替的概念及其类型2. 群落演替的原因和过程3. 群落演替的实际例子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原因和过程。
2. 难点: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和相互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原因和过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例子中的群落演替现象。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群落演替的意义和影响。
五、教学准备1. 教案、PPT、教材等教学资料。
2. 相关案例资料和图片。
3. 教学设备和投影仪。
六、群落演替的类型和特点1. 原生群落演替:从未被生物覆盖的地面发生的群落演替。
2. 次生群落演替:在已有生物群落的基础上发生的演替。
3. 群落演替的特点:有序、缓慢、可逆、受生态因素影响。
七、群落演替的原因1. 内在因素:生物群落内部的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外部因素:气候、土壤、人类活动等对生物群落的影响。
八、群落演替的过程1. 初生阶段:生物群落的建立和稳定。
2. 发展阶段:生物群落内部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3. 成熟阶段:生物群落达到稳定状态。
4. 衰退阶段:生物群落内部生物种类的减少和生态位的变动。
九、群落演替的实际例子分析1. 草原群落演替:从草地到灌木丛再到森林的过程。
2. 珊瑚礁群落演替:从珊瑚礁建立到生态系统的完善。
3. 城市公园群落演替:从荒地到公园群落的变化。
2. 评价群落演替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
3. 探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六、群落演替的类型和特点1. 原生群落演替:从未被生物覆盖的地面发生的群落演替,如裸岩上的植被建立。
2. 次生群落演替:在已有生物群落的基础上发生的演替,如森林火灾后的植被恢复。
群落的演替的精品教学设计优质课件.doc
《群落的演替》的教课方案卓晓蕾【教课方案】一、教材剖析“群落的演替”是一般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 3)──稳态与环境》(人教版)第 4 章第 4 节的内容。
是学生在前面学习了种群和群落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群落的演替过程 , 指引学生从多方面比较原生演替、次生演替的不一样。
理解影响群落演替的要素,关注我国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政策。
经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能够加深对群落的优势种、群落构造和种类等知识的理解,为此后生态系统的构造和稳固性、多样性作铺垫。
二、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⑴指导认识群落演替的观点和种类⑵能列举出影响群落演替的要素和演替过程⑶能说明群落演替的影响要素2.过程与方法⑴能经过阅读教材,描绘群落演替的大概阶段⑵能剖析卡拉卡托火山的数据,能够推测群落演替的特色⑶察看图文资料,对照剖析议论,概括两种种类演替的异同点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⑴关注我国推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⑵经过自己生活行为的解说,理解改变自己不良生活行为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三、学习者特色剖析本节课的学习者特色剖析主假如依据教师平常对学生的认识而做出的:1.学生是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高中二年级的学生;2.学生思想活跃,讲堂上喜爱表现自己,对生物学习有浓重的兴趣;3.学生对种群已有必定的认识,并且对群落演替的现象其实不陌生,不过没有成立起概念与现象之间的联系。
四、教课策略选择与设计教课内容教课策略实行过程群落演替的概主动参加教课问题商讨创建情境,分析数据,设念问题串得出观点并予以理解。
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认识群落演替群落演替的类主动参加,合作学的大概阶段型习分组议论两种种类的异同点影响群落演替合作学习,体验式分组议论影响群落演替的要素的要素研究叙述实例五、教课环境及资源准备1.教课环境:多媒体教室2.资源准备:教课PPT、地衣、苔藓、狗尾草、等植物六、教课过程教课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课企图观看火山迸发的视频。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范文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范文教案主题:群落的演替教学年级: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群落的演替是生态系统中常见的过程之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群落演替的概念、种类、原因及过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群落演替的概念、种类、原因和过程。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理解群落演替的作用和意义。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群落演替的种类和原因。
2. 群落演替的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图片、幻灯片等教具。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群落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群落的了解和兴趣。
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种类。
2. 分析不同类型群落演替的原因。
3. 通过幻灯片展示群落演替的过程。
Step 3:例子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个实际案例(如草地生态系统的演替),让学生通过分析该案例,理解群落演替的过程。
2. 引导学生分析该案例中不同阶段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变化。
Step 4: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就群落演替的作用和意义进行讨论。
2.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群落演替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演替的重要性。
Step 5:课堂练习(10分钟)1. 提供2-3个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以一篇短文的形式,总结和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和讨论分析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同时,通过讨论群落演替的作用和意义,加深了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加入实际案例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群落的概念和演替的过程;2.掌握群落演替的基本原理和分类;3.能够分析和解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群落演替;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群落的概念和演替的过程;2.群落演替的原理和分类。
教学难点:1.解释和分析群落演替的机制;2.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群落演替。
教学准备:幻灯片、图片、视频、实验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入(10分钟)1.制作幻灯片展示不同环境下的群落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引发他们对演替的兴趣。
2.提问:“你们观察到的这些生物群落是否会有变化?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二、群落的概念和演替的过程介绍(15分钟)1.通过幻灯片示意图,向学生展示不同群落的演替过程,并解释群落和演替的定义。
2.介绍主导物种、演替序列、演替阶段等基本概念。
三、群落演替的原理和分类(20分钟)1.分小组向学生分发图片和幻灯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群落演替过程。
2.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观察结果和已学知识,分类和解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群落演替。
3.让学生报告和讨论他们的观察和分类结果,激发学生思考和发表意见。
四、群落演替的实验(25分钟)1.展示群落演替实验的视频或图片,并解释实验步骤和结果。
2.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设计和进行一个简单的群落演替实验。
3.引导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分析实验数据。
五、群落演替实例探究(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具体的生物群落,了解和研究该群落的演替过程。
2.引导学生使用图表、图片等方式呈现他们的研究结果,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六、小结和作业布置(10分钟)1.小结群落的概念和演替的过程。
2.针对学生常见的错误和难点,进行解答和补充说明。
3.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周围的群落变化,写一篇作文或制作一份报告,并在下节课讨论和分享。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实地,观察不同环境下的群落演替现象。
2.设计更复杂的群落演替实验,让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生物《生物群落的演替》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物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生物群落演替的原因和意义。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物群落演替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生物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原因。
2. 难点:生物群落演替的意义和实际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材料,如森林、草原、湿地等生物群落的演替实例。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以便于直观展示生物群落演替过程。
3. 准备课堂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生物群落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群落演替现象。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生物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具体生物群落演替案例,如森林、草原、湿地等,引导学生分析演替过程和原因。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生物群落演替的意义和实际应用,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生物群落演替的关键知识点,强调其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6.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生物群落演替的相关内容。
六、教学内容1. 生物群落演替的类型: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2. 生物群落演替的特点:有序、缓慢、可逆、受环境影响。
3. 生物群落演替的原因:生态因子变化、物种相互作用、自然干扰。
七、教学内容1. 生物群落演替的意义:维持生态系统稳定、促进物种多样性、生态恢复。
2. 生物群落演替的实际应用:植被恢复、生态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
3. 人类活动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过度开发、污染、保护措施。
八、教学内容1. 观察生物群落演替的方法:野外调查、实验研究、遥感监测。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2. 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的原因和过程。
3.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自然环境中群落演替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2. 群落演替的原因和过程。
难点:1. 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群落的变化。
2. 自然环境中群落演替的实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原因和过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自然环境中的群落演替实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群落演替的意义和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生物教材。
2. 多媒体课件:群落演替的图片、视频等。
3. 实例材料:自然环境中的群落演替实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例引入群落演替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讲解群落演替的定义,介绍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3. 讲解群落演替的原因:分析群落演替的内因和外因。
4. 讲解群落演替的过程:介绍群落演替的阶段和特点。
5. 案例分析:分析自然环境中的群落演替实例,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实际应用。
6.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群落演替的意义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7.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群落演替的理解。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群落演替的知识,并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练习题成绩来评价学生对群落演替的掌握程度。
八、课时安排: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九、教学拓展: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了解群落演替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十、教学资源:1. 教材。
2. 多媒体课件。
3. 自然环境中的群落演替实例。
4. 练习题和测试题。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一片废弃的农田转变为森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是什么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菁华杯”首届全国新课程中学优秀课例评选一等奖群落的演替版本:人教课标版学校:濮阳市油田第四高级中学学科:生物年级:高二年级姓名:许华课型:新授课课件。
九、设计思路:环节一:利用课本78环节二: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填写学案、阅读资料、环节三:通过四个兴趣小组同学对课前收集资料的汇报展示,使学生认识到影响群落演替的内外因素、小路周围杂草的分布特点及成因、我国外来入侵物种入侵情况和我国环节四:小结本课启示,使学生形成“人类必须与大自然和环节五:效果检测和课十、教学过程(一)问题探讨——案例引入教师组织引导:出示火山爆发的图片资料并组织学生观察阅读课文P78的“问题探讨”后,设疑:1、生物是如何一步步地定居在新土地上的?2、这一地区有可能恢复原来群落的结构吗?引出课题“第4节群落的演替”(板书)学生活动:观看图片,阅读“问题探讨”,思考教学意图:创设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结合案例,引出群落演替的课题和概念。
(二)演替的过程和类型过渡:光裸的岩石上是怎样长出森林的呢?1、裸岩上的演替过程:1.1 学生阅读课本79图4-14“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过程图片。
思考学案中问题:①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②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③在森林阶段,还能否找到地衣、苔藓、草本、灌木吗?取代的含义是什么?④在此演替过程中,土壤怎么变化?特别是植物的变化有怎样的特点?⑤在此演替过程中,群落的丰富度、空间结构和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有什么变化?1.2一名学生板书裸岩上的演替的几个阶段;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逐步回答问题①②③;多媒体投影展示相应图片。
1.3 在教师引导下,得出演替的概念,多媒体投影并板书1.4 多媒体投影裸岩上的演替的几个阶段;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逐步回答问题④⑤;通过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群落演替的有关规律并多媒体投影总结。
1.5与导入呼应: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后生物是如何一步步地定居在新土地上的,那么这一地区还有可能恢复原来群落的结构吗?学生回答。
学生活动:观察阅读图文资料,层层分析解决问题教学意图: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层层深入地分析解决问题。
过渡:群落的演替是否只能发生在裸岩上?2、弃耕农田上的演替2.1学生阅读课本P80图4-15“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图片。
思考学案中问题:2.2一名学生板书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的几个阶段;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回答问题。
3、演替的类型3.1教师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的过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相比较,分析讨论两者的不同点。
师生共同归纳:群落演替的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概念及区别。
并展示相应图片。
3.2群落的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演替的漫长过程中,影响群落演替的内外因素有哪些?第一小组同学汇报成果。
师生共同归纳:在这个演替的漫长过程中,不论是内因还是外因都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
说明群落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生命系统。
学生活动:观察图文资料对比分析讨论归纳总结教学意图: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过渡:不可忽略的还有人类的活动。
你了解的有哪些人类的活动会影响群落的演替呢?(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1、多媒体出示图片,引到学生说出鲁迅先生的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你是否观察过被人踩踏成的小路周围杂草是怎样分布的呢?课前,我们请第二小组的同学在校园内进行了观察,现在请他们来给大家说一下观察的结果。
(学生上讲台展示课前调查成果)学生活动:观察并分析讨论践踏对草地群落的影响。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利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现象的能力2、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人类有意或无意的活动使物种的迁移也越来越频繁。
2.1第三小组展示课件相应信息2.2从资料的描述中,你知道外来物种入侵后,增长有什么特点?会造成怎样的危害吗?3、教师出示图片了解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负面影响。
人类的活动都是破坏现有的各种生物群落的吗?视频展示宁夏治理沙漠情况。
4、师生共同总结以下两点: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人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可以对生物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关系。
学生活动:展示、观看图片等相关资料,分析、举例介绍人类活动对草原、森林、水域等生物群落的影响。
学习实例,归纳小结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教学意图:提高学生分析图片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人类活动影响的认识,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
5、退耕还林、还草、还湖5.1 以前为了扩大耕地面积,不惜毁林开荒、围湖造田。
带来的后果就是大量水土流失,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为什么大面积围湖造田是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之一呢?学生回答。
5.2 我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下面我们来看看第四小组为我们提供的我国有关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情况。
(学生课件展示)5.3 从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这件事上,你得到了哪些启发?学生回答。
5.4 学生总结:人类必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不然,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求得一时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大家都能够意识到这一点,那么往后,在我们的努力下,地球一定能为我们人类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学生活动:展示课前调查成果。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必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四)小结1、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组织学生自评、互评,评价四个大组课前探究及汇报过程的表现情况,给予表扬和鼓励。
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五)效果检测(精选精练)1、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A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B 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C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D 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2、群落演替过程中草本植物逐渐取代了苔藓植物,其主要原因是()A草本植物繁殖力强B苔藓植物寿命较短C苔藓植物较草本植物低等 D 草本植物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3、下列演替中,属于次生演替的是A 沙丘上的演替B 火山岩上的演替C 火灾过后的草原上的演替D 冰川泥上的演替4、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群落演替都是朝着对人有利的方向发展B 人类的许多活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C 围湖造田是洪灾频发的原因之一D我国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并实施5、群落不断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着演替。
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初生演替历程短、速度慢B 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降低C 在演替早期,群落中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显著变化D 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是次生演替的一个例子十一、作业设计1、课本P80练习——常规作业,主要为巩固和落实认知目标服务。
2、活动与探究:以“警惕外来物种入侵”为题,写一篇科普文章。
——开放性作业,学生在自主完成任务的同时,可以相互合作,通过自主学习所获得的成果经共享,共同整理、归纳、分类,得到一种比较完整的答案。
十二、板书设计第4节群落的演替一、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二、演替的过程及类型——依据起始条件划分1、裸岩上的演替——初生演替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2、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次生演替:农田弃耕→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小灌木→树林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1、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2、人类活动有目的、有意识;控制、改造或重建新的关系。
3、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耕还林条例》,自2003年1月20日起施行。
十三、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节我经过教学实践的教学设计。
通过实践,我觉得成功的地方在于通过丰富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如自学教材、填写学案、小组合作、讨论归纳、观察图片、收集材料提取信息等,都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完成的,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和主动。
重视运用“动态发展观”来组织实施教学,用历史性的眼光从纵向进行寻踪,综合利用视频、图片等直观教具动态地展示群落演替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群落演替的过程及本质。
另一个成功的地方,我觉得在于对教材的整合,按照设计思路,利用了教材,同时也补充了大量的图片和材料。
还有对学生时刻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一直是我最得意的,以史为鉴,汲取智慧,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这也是生物课堂的本质追求。
感觉不足的一是时间过于紧张,希望在以后的设计中恰如其分地取舍。
二是从学生的讲述过程中发现,学生能按照提示大概说出主要内容,但是胆量不足,表达能力不强,逻辑思维不够严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会更加重视这些方面的教育,并给与学生更多的机会去锻炼这些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大胆的去展示自己的风采,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学生素质的教育。
十四、创新点说明:1、让学生自学讨论,合作探究,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互助互学,学会学习。
2、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增强课堂感性认识和容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通过完成学案、合作收集和整理资料、课堂提问展示等灵活方式,让学生充分思考,锻炼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