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22《通过激素的调节》课后练习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通过激素的调节课后提升训练

课后提升训练五通过激素的调节(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血糖平衡的调节是在神经、激素的共同调节作用下完成的B.糖尿病人必须及时服用胰岛素,使血糖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C.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是通过载体蛋白运输并消耗ATP完成的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起拮抗作用【解析】选B。
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相关激素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是蛋白质类激素,口服不起作用,糖尿病人服用胰岛素,不能使血糖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过程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并消耗ATP;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够升高血糖浓度,它们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起拮抗作用。
2.现有甲、乙、丙三人,甲正常,乙的胰岛B细胞受损,丙的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
下图是甲在某次运动前后血糖含量的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在BC段血糖含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运动初期血糖消耗量多于产生量B.甲在CD段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C.对甲、乙、丙三人空腹时的尿样进行检测,将尿样与斐林试剂混合,水浴(50~65 ℃温水)加热后观察到的颜色都是砖红色D.给丙口服胰岛素能有效调节其血糖含量【解析】选A。
人运动时所需的能量来源于血糖的氧化分解,所以BC段血糖的消耗量大于产生量,从而导致血糖含量下降。
甲在CD段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导致血糖含量升高。
乙和丙是两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他们的尿液中都含有葡萄糖,进行C项中处理后,甲、乙、丙三人的尿液颜色分别是蓝色、砖红色、砖红色。
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后会被水解失去作用,所以口服胰岛素不能调节血糖含量。
【补偿训练】(2015·天津高考改编)小鼠胚胎干细胞可诱导成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样细胞。
将胰岛样细胞移植给患糖尿病小鼠,可使患病小鼠血糖含量恢复正常水平。
高中生物《2.2通过激素的调节》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人教版必修三 2.2经过激素的调理同步练习※典题例析规律总结※【例 1】以下各项中,都是因为人体内缺少激素而惹起的疾病是()①呆小症②糖尿病③白化病④血友病⑤巨人症⑥侏儒症⑦大脖子病⑧夜盲症A.①②④⑤⑦ B .②③⑥⑦C.①②⑥D .①④⑥⑧【分析】呆小症是幼年期间缺少甲状腺激素而惹起的疾病;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使的;白化病和血友病是遗传物质的改变而惹起的,是遗传病;巨人症和侏儒症分别是幼年期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和过少而惹起的;大脖子病是因为饮食中缺碘惹起的甲状腺的增生肿大;夜盲症是因缺少维生素 A 惹起的。
【答案】 C【例 2】(2011 ·上海普陀 ) 以以下图为某种营养物质在血液中含量的变化曲线,对该图的有关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此营养物质是葡萄糖,因为其在血液中的质量分数为 0.8 ~1.2 g/LB. AB段上涨的主要原由是消化汲取C.因为血糖被用于氧化分解等门路而使BC段明显降落D.CD段渐渐上涨并趋于稳固是因为肝糖原和肌糖原的不停分解,并把产生的葡萄糖释放进入血液【分析】在血液中的质量分数为0.8 ~ 1.2 g/L 的物质是葡萄糖。
血糖在AB 段上涨由正常范围到超出正常范围,主要原由是消化汲取。
BC段降落主假如用于氧化分解。
CD段渐渐上涨并趋于稳固是因为肝糖原不停分解,肌糖原不可以分解为血糖。
【答案】 D【例 3】如图是下丘脑及其直接或间接支配的有关腺体之间的关系表示图( “+”表示促进,“-”表示克制) ,以下有关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图中 c 为下丘脑, b 为下丘脑直接支配的腺体B.某种 b 的分泌物与 a 的某种分泌物在生理效应上表现为共同作用C. a 是机体调理内分泌活动的枢纽D. c 拥有感觉刺激和传导喜悦的功能,但不拥有分泌功能【分析】由题图可知: c 为下丘脑, b 为终端内分泌腺, a 为垂体。
b 若为甲状腺,则它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与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对动物体生长发育的调理拥有共同作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课件必修三通过激素的调节练习含答案共26页PPT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6
人教版高中生物课件必修三通过激素 的调节练习含答案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人教版必修三通过激素的调节作业 (2)

人教版必修三通过激素的调节课时作业1.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由内分泌腺产生后通过体液运输到作用部位B.每一种激素只作用于一种特定的靶器官或靶细胞C.激素主要通过影响酶的活性从而调节代谢D.激素作用于靶细胞之后会被灭活,从而失去生理作用解析:甲状腺激素几乎能作用于所有的组织细胞。
答案:B2.下图示人体糖代谢的部分过程,图解存在的错误是( )A.③和④B.⑤和⑥C.⑦和⑧D.⑧和⑨解析:人的无氧呼吸只能产生乳酸而不能产生酒精。
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成为葡萄糖补充血糖。
答案:C3.以下关于胰岛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胰岛素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一种激素B.胰岛素是人体中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C.胰岛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D.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都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解析:胰岛素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是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它与胰高血糖素等共同维持血糖的平衡。
答案:C4.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D.②过程可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解析: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降低,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升高。
糖原有肝糖原、肌糖原两种,只有肝糖原能分解成葡萄糖。
答案:A5.下图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激素①只作用于垂体B.激素③只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C.寒冷情况下,激素①分泌量增加,导致激素②与激素③分泌量增加D.摄入碘不足时,激素③分泌量减少,导致激素①与激素②分泌量增加解析: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既有分级调节,也存在着反馈调节。
从题干可以看出,激素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它只作用于垂体,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它只作用于甲状腺,激素③是甲状腺激素,它的靶细胞既有下丘脑、垂体,也有全身的其他细胞,因为它的作用是加强机体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同时还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高中生物 2.2《通过激素的调节》课后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1.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B.沃泰默实验中有一组对照组是为了排除盐酸作用于胰腺并使其分泌胰液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解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循环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
在该激素的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分三组,其中一组为实验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将神经剔除。
斯他林和贝利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答案:A2.运动员进行长时间运动如铁人三项赛时,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时间/h 0 1 2 3 4胰岛素含量14.2 12.0 8.9 7.5 6.2/(μU·mL-1)胰高血糖素65 100 153 220 420含量/(pg·mL-1)A.长时间运动机体消耗大量能量,因而血糖浓度会不断降低B.胰岛B细胞分泌作用增强,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发生变化,说明人体内环境处于不稳定状态D.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要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随着运动时间增加,胰岛素含量逐渐降低,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含量逐渐升高,从而维持正常血糖浓度。
由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拮抗作用,人体血糖含量处于动态平衡。
胰高血糖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求。
答案:D3.下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通过体液的运输到达靶细胞B.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与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结合C.如果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则分泌物的靶细胞可能是甲状腺细胞D.如果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也可以成为靶细胞解析: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达靶细胞,与靶细胞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糖蛋白)结合,使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细胞是垂体;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反馈调节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因而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也可以是下丘脑和垂体。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讲义:第2章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含答案

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了解激素调节的发现过程和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的种类和功能2.掌握血糖平衡调节及其过程3.掌握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特点1.通过分析动物激素的种类及生理功能,形成结构与功能观2.通过建立血糖调节模型及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模型,培养建模与模型分析的思维习惯3.通过动物激素的实验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4.通过总结糖尿病的症状、发病机理及治疗措施,形成关注人体生命健康的态度一、激素调节的发现1.促胰液素的发现(1)沃泰默实验①实验假设胰液的分泌受神经调节的控制。
②实验步骤③实验现象A、C组中的胰腺能分泌胰液,B组中胰腺不能分泌胰液。
④实验结论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胰液的分泌受神经调节的控制。
(2)斯他林和贝利斯实验①实验假设在稀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
②实验验证过程③实验现象胰腺分泌胰液。
④实验结论胰液的分泌受化学物质的调节。
2.激素调节的概念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就是激素调节。
3.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填表)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垂体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肾上腺肾上腺素等卵巢雌性激素等睾丸雄性激素等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等胸腺胸腺激素等胰腺其中的胰岛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2.与血糖调节的两类重要激素项目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分泌细胞胰岛B细胞胰岛A细胞作用途径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作用效果使血糖水平降低使血糖水平升高3.反馈调节(1)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2)意义: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三、甲状腺分泌的分级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特点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1)甲状腺激素①作用: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激素调节含答案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知识点一素调节的发现1.法国学者沃泰默的实验(1)实验假设:胰液分泌是一种神经调节。
(2)实验方法:单变量对照法。
(3)实验步骤及现象①把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腔内――→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②直接把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没有引起胰液分泌。
③切除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只保留血管,再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引起胰液分泌。
(4)实验结果分析: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
2.斯他林和贝利斯对沃泰默实验现象的分析及验证实验(1)斯他林和贝利斯对沃泰默实验现象的分析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到达胰腺,引起胰液分泌。
(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①实验方法:单变量对照法。
②实验步骤及现象剪下狗的一段小肠,刮下黏膜,将黏膜和稀盐酸混合磨碎后的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血液――→引起胰液分泌(本实验是和沃泰默的实验②作对照)。
③实验结果分析:小肠黏膜能够分泌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具有促进胰液分泌的作用。
他们把这种物质称为促胰液素。
(3)促胰液素发现的意义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这一重要发现使人们认识到人和动物体的生命活动,除了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外,还存在一些化学物质的调节。
知识点二动物体内的主要激素1.激素调节的概念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血糖平衡的调节知识点三激素调节的实例.血糖的来源与去路1 、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
食物的消化吸收(主要)(1)“三来”——)(主要、合成糖原、转化为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
(2)“三去”——氧化分解2.调节血糖浓度的激素(1)胰高血糖素A细胞。
①内分泌细胞:胰岛②作用:作用于肝脏,主要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升高血糖。
③这是升高血糖最重要的激素。
胰岛素(2) 细胞。
①内分泌细胞:胰岛B②作用:促进细胞对血糖的摄取、氧化分解、合成和转化,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
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后习题:第2章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含解析

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A、B、C三种激素后,观察到的相应反应是:A可引起低血糖,甚至昏迷;B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C使呼吸、心率加快,并使体内产热量增加。
据此判断激素A、B、C的化学名称依次是()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B.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C.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解析]胰岛素的作用是降血糖;生长激素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软骨生长;甲状腺激素可使代谢加快,使体内产热量增加。
[答案]C2.1902年,英国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大胆地作出假设,最终发现了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如下图)。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胃酸小肠促胰液素胰腺胰液A.①过程肯定为神经调节B.②过程肯定为激素调节C.小肠是控制胰液分泌的神经中枢[解析]胃酸刺激小肠导致小肠分泌促胰液素,既可能是神经调节,也可能是体液调节,A、D项错误;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肯定属于激素调节,B项正确;小肠不属于神经系统的部分,不是控制胰液分泌的神经中枢,C项错误。
[答案]B3.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解析]本题考查动物激素的作用机理及特点。
激素的分泌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因此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通过影响细胞代谢而影响激素的分泌,A项正确。
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所以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B项正确。
基因通过转录、翻译合成蛋白质,所以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C项正确。
血液中胰岛素增加会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D项错误。
[答案]D4.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糖原的分解B.胰岛素降低血糖含量的主要途径是抑制糖原的分解C.血糖含量与细胞吸收和利用葡萄糖的速率无关A细胞分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1、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就是( )A、促胰液素就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就是由胰腺分泌的B、沃泰默实验中有一组对照组就是为了排除盐酸作用于胰腺并使其分泌胰液C、斯她林与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就是成功的关键D、促胰液素就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解析:促胰液素就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就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循环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
在该激素的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分三组,其中一组为实验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就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就是想验证胰液分泌就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将神经剔除。
斯她林与贝利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的精神.答案:A2、运动员进行长时间运动如铁人三项赛时,血液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如()时间/h 0 1 2 3 4胰岛素含量/14、2 12、0 8、9 7、5 6、2(μU·mL—1)胰高血糖素含65 100 153 220 420量/(pg·mL-1)A、长时间运动机体消耗大量能量,因而血糖浓度会不断降低B、胰岛B细胞分泌作用增强,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C、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含量发生变化,说明人体内环境处于不稳定状态D、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与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要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随着运动时间增加,胰岛素含量逐渐降低,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含量逐渐升高,从而维持正常血糖浓度。
由于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拮抗作用,人体血糖含量处于动态平衡.胰高血糖素的主要作用就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与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求。
答案:D3、下图就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就是()A、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通过体液的运输到达靶细胞B、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与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结合C、如果分泌细胞就是下丘脑细胞,则分泌物的靶细胞可能就是甲状腺细胞D、如果分泌细胞就是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也可以成为靶细胞解析: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达靶细胞,与靶细胞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糖蛋白)结合,使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细胞就是垂体;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反馈调节下丘脑与垂体的活动,因而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也可以就是下丘脑与垂体。
答案:C4、现有甲、乙、丙三人,甲正常,乙的胰岛B细胞受损,丙的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
下图就是甲在某次运动前后血糖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就是( )A、甲在BC段血糖含量下降的直接原因就是运动初期血糖消耗量多于产生量B、甲在CD段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C、对甲、乙、丙三人空腹时的尿样进行检测,将尿样与斐林试剂混合后水浴(50~65 ℃温水)加热后观察到的颜色都就是砖红色D、给丙口服胰岛素能有效调节其血糖含量解析:人运动时所需的能量来源于血糖的氧化分解,所以BC段血糖的消耗量大于产生量,从而导致血糖含量下降.甲在CD段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导致血糖含量升高。
乙与丙就是两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她们的尿液中都含有葡萄糖,进行C项中处理后,甲、乙、丙三人的尿液颜色分别就是蓝色、砖红色、砖红色。
胰岛素的化学本质就是蛋白质,口服后会被水解失去作用,所以口服胰岛素不能调节血糖含量。
答案:A5、右图就是高等动物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就是()A、在寒冷的环境中,激素③的分泌增加,但与大脑皮层无关B、切除垂体后,①的分泌会增加,③的分泌会立即停止C、切除甲状腺后,①与②的分泌会增加,但不能促进新陈代谢D、给动物注射③,通过反馈调节使①与②的分泌增加解析: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神经与体液的共同调节,与大脑皮层感觉中枢有关,A项错误。
切除垂体后,③的分泌不会立即停止,垂体原来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会促进甲状腺分泌③,B项错误。
切除甲状腺后,①与②的分泌会增加,但由于无甲状腺,不能再分泌③,故不能促进新陈代谢,C项正确。
给动物注射③,通过反馈调节会使①与②的分泌减少,D项错误。
答案:C6、激素在人体内起调节作用,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说法,错误的就是( )A、激素具有微量与高效的特点B、激素通过血浆、组织液与淋巴运输C、激素种类多,但只能为机体提供少量能量D、激素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解析:激素调节的特点就是微量与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与靶器官,A、B、D三项正确。
激素起调节作用,但不能提供能量,C项错误.答案:C7、下列关于神经递质与激素的叙述,错误的就是()A、识别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只能分布在神经元上B、激素在机体中发挥完生理作用后立即被灭活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D、识别某种激素的特异性受体只能分布在靶细胞或靶器官上解析:识别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除了分布在神经元上,还可分布于肌肉及腺体细胞上,A项错误。
识别某种激素的特异性受体只能分布在靶细胞或靶器官上,激素在机体中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并发挥生理作用后会立即被灭活,B、D两项正确。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就是单向的,C项正确.答案:A8、下图就是甲状腺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对该图理解正确的就是( )A、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a的含量会减少B、X只参与体液调节C、Y只能合成b激素D、当a的含量增加时,b的含量就会减少解析:根据图中X、Y、Z与甲状腺激素的关系,可知其分别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a、b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
下丘脑既就是激素调节的枢纽,又可作为感受器或神经中枢参与神经调节;垂体既能分泌促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又能分泌直接作用激素,如生长激素;由于a对Y有促进作用,所以a含量增加,b含量也会增加。
答案:A9、肾上腺髓质能分泌肾上腺素。
某些神经元也能分泌肾上腺素,该肾上腺素可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也可以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肾上腺素继续分泌,多数最终又被突触前膜摄取,并贮存在突触小泡中,实现多次重复利用.下列叙述错误的就是()A、肾上腺素作用于突触后膜,促进Na+内流B、肾上腺素的分泌与摄取与膜的流动性有关C、肾上腺素就是一种激素,只能参与体液调节D、肾上腺素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继续分泌肾上腺素,属于负反馈调节解析:肾上腺素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促进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肾上腺素能被突触前膜分泌,也能被突触前膜摄取,并贮存在突触小泡中,小泡就是具膜结构,因此肾上腺素的分泌与摄取与膜的流动性有关;肾上腺素就是激素,不仅参与体液调节,也与神经调节有关;肾上腺素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继续分泌肾上腺素,属于负反馈调节。
答案:C10、现有体重相近、发育正常的甲、乙、丙、丁四只雄性小狗,丁狗不做处理,甲、乙、丙狗分别做不同的手术处理。
一段时间后测得四只小狗血液中三种激素的含量如下表所示。
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就是( )雄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甲3、8 0、1 5、8乙3、6 2、8 0、1丙0、8 3 5、5丁4 3 6A、甲狗可能出现的症状就是行动呆笨而迟缓,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身体发育停止B、乙狗可能出现的症状就是生长停滞C、丙狗可能出现的症状就是性情变得温顺D、在相同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其个体大小变化为:甲、丁狗个体小,基本处于术前状态;乙、丙狗不断长大解析:对甲狗进行手术处理导致其甲状腺激素含量严重低于正常值,从而甲狗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症状,因为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乙狗生长激素含量极低,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特别就是骨的生长,体内缺少生长激素会出现生长缓慢或停滞的症状。
雄性激素可维持雄性的第二性征,丙狗体内雄性激素含量很低,因而性情会变得温顺。
甲狗由于体内甲状腺激素少而患呆小症;乙狗由于体内缺乏生长激素,个体较小,基本处于术前状态;丙狗的生长激素含量基本正常,能长大;丁狗不做处理应正常生长。
答案:D11、4名受试者分别口服100 g葡萄糖后,在180 min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就是( )A、曲线a代表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含量变化B、4条曲线在30 min内血糖升高与肠道吸收有关C、曲线b在120 min后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及非糖物质D、曲线c、d代表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变化解析:正常人的血糖浓度为0、8~1、2 g/L,曲线a所示的血糖浓度居高不下,说明此人为糖尿病患者。
4人在口服葡萄糖30 min内,其血糖浓度都表现为升高,这就是由于葡萄糖被肠道迅速吸收。
曲线b在120 min后下降的原因就是氧化分解时消耗了葡萄糖,葡萄糖转化成糖原及非糖物质发生在30~60 min内。
曲线c能表示正常人的血糖浓度变化,而曲线d的血糖浓度明显偏低,应就是低血糖患者的血糖浓度变化曲线。
答案:B12、激素作为信息分子,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下图表示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因素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胰岛A细胞能分泌,影响其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就是。
(2)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构成反射弧,其中结构①称为,结构②位于下丘脑,结构③通过释放化学物质直接影响胰岛A细胞的分泌,该化学物质称为,胰岛A细胞为反射弧的。
(3)图示激素主要作用于,其引起的主要代谢变化及产生的生理反应就是.(4)胰岛A细胞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同时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其意义就是。
解析:(1)胰岛A细胞的功能就是分泌胰高血糖素,刺激其完成这一功能的因素就是血糖含量降低。
(2)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与效应器五部分组成,刺激X作用于感受器,①应对应传入神经,③对应传出神经,胰岛A细胞对应效应器。
(3)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主要就是肝细胞。
答案:(1)胰高血糖素血糖含量降低(2)传入神经神经递质效应器(3)肝脏(或肝细胞) 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促进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4)维持体内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13、下表就是缺碘与不缺碘的两类人群血液内与甲状腺活动密切相关的两种激素的含量状况。
分泌腺体激素名称不缺碘人群激素含量缺碘人群激素含量补碘前补碘后甲状腺甲状腺激素正常降低正常垂体A 正常 B 正常(1)表中A就是,B表示。
甲状腺激素对垂体分泌激素A起作用。
在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中,控制枢纽就是。
(2)长期缺碘,成年人会表现出:①喜热、畏寒等体温偏低现象;②少言寡语、反应迟钝及嗜睡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