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绘画
秦汉时期美术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秦汉时期的美术●最早的墓室壁画于西汉早期●秦国统一后小篆为全国的通行文字秦汉时期的美术可以从绘画,文字,建筑,雕塑,寺院等方面来说一、绘画:“T”形帛画,旌帆(马王堆)●马王堆T形帛画属于西汉时期●画面结构分为上,中,下三段,下段展现的是死后的阴域,画面描绘的神灵均为于死相关的阴神,并且都具有死而复生的功能,中段展现的是自然天空,描写了墓主之魂乘龙升天的景象,上段为墓主最重所要达到的天堂胜境●该画师西汉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画面构图饱满,布局繁复井然,线条刚劲匀称,设色沉着雅致墓室壁画的主要内容:日常生活,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天象·星象画像石:a)中国古代祠堂,墓室,石阙,棺木享等石刻装饰画,盛行于东汉,b)具有绘画性,雕塑性和建筑性,c)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d)代表作有山东武梁祠画像石《靳柯刺秦王》靳柯刺秦王二、雕塑:佣:是古代用来陪葬的塑像,主要是陶瓷,泥土或木质做成人的形象●陕西临潼县的秦兵马俑(见课本50页)● 霍去病墓前的《野人博熊》《马踏匈奴》《马踏飞燕》(见课本51,52,53页)野人博熊霍去病墓石雕的重要特点: 马踏匈奴a) 是因石而得形,因形而造意,因意而施工,艺术家充分运用石块的自然形态,运用淳朴的意匠,稍事雕凿,就完美的体现了创作意图。
b) 造人物情态方面细致入微,并且在写实中已寓有夸张手法。
● 四川出土的《说书佣》(见课本52页)三、 文字:通行文字隶书《礼器碑》《乙瑛碑》《张迁碑》礼器碑张迁碑乙瑛碑四、建筑:长城,咸阳宫(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五、寺院:最早的寺院是东汉时期的建于洛阳的白马寺六、其他的有河北满城西汉刘胜墓出土的《金缕玉衣》还有刘胜妻子窦绾墓出土的《长信宫灯》(见课本554页)七、秦汉时期的美术口诀:威武雄壮兵马俑,深沉雄大汉石刻。
西汉壁画烧沟墓,东汉内蒙林各尔。
西汉马王堆旌幡,东汉画像石砖盛。
武梁祠刻多故事,两汉陶俑富情趣。
秦汉美术绘画艺术的艺术特征
一.秦汉美术绘画艺术的艺术特征,以及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秦汉美术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汉代帛画。
秦汉时期是中国绘画繁荣而有生气的第一个重要时期。
秦汉绘画继承了战国时期创立的写实作风和表现方法,突破了商周时期的实用性、装饰性和神秘性风格的束缚,显示了这种艺术的明确要求和力量,闪耀出一种近于奔放的自由之光。
秦汉绘画在艺术表现上技法古拙而风格鲜明。
其总体风格具有质朴、雄浑、鲜明、奔放的特点。
汉代绘画力求抓大貌大势,在处理大场面上有独到的长处。
为了弥补其造型能力不高的弱点,在描摹人物时,往往结合情节气氛,同时运用夸张的手法,着力于神情的刻画,使表现力发挥到最大限度。
更重要的是从笔调的轻重疾缓、柔劲坚挺变化中,透露出画家心手相应的律动感,流露出充满中国情调的笔意和神采。
在着色上,秦汉画家广泛应用了朱、深红、浅红、黄、土黄、丹黄、青、绿、浅蓝、深黑、浅黑、白等颜色,并且充分发挥了色彩的性能和技巧,掌握了对比调和、清淡浓重色调的运用以及渲染平涂的技法。
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的体裁在汉代已开先河。
另外汉代绘画在表现动态上如人的舞蹈、云气的动荡和动物的奔驰等方面,都发挥了相当高的水平。
宫殿寺观壁画汉代帛画墓室壁画二.秦汉美术雕塑艺术的艺术特征主要艺术特点是:形体高大,崇尚写实,手法严谨;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其特点主要体现于俑像雕塑,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的变革有着直接的关系,标志着秦代雕塑艺术的卓越成就,再现了秦军奋击百万、战车千乘、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精神风貌,体现了王权的极度威严。
兵马俑汉代石刻中国美术简史姓名:赵蓉班级:美术学13-2班学号:1。
秦汉时期美术PPT课件
高168厘米、宽 190厘米。表现 一匹肃立的战马 踏倒仰卧在地、 手持弓箭作垂死 挣扎的敌人,像 征性地歌颂霍去 病的战功和他所 向无敌的英雄气 概。
霍去病墓前石刻之《马踏匈奴》
.
14
霍去病墓前石刻之《跃马》
霍去病墓前石刻之《卧虎》
.
15
.
霍去病墓前石刻之《野16人搏熊
四
川
出
土
是
四
站
川
式
出
.
20
鸟兽规矩纹镜 东汉 直径15.8厘米,重566克 河南洛阳谷水八十七号墓出土 河南洛阳博物馆藏
.
骑马龙虎画像镜 东汉 直径18.3厘米 1975年浙江绍兴五星公社新建大队出土
21
长信宫灯 西汉 高48厘米 重15.85千克 1968年河北省满城县陵山窦绾墓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
22
浮雕鸟兽纹樽 西汉 通高25,口径23厘米 1962年山西省右玉县大川村出土
• 而汉墓帛画保存最完整、艺术价值最高的是70年 代在湖南长沙、山东金雀山出土的三幅西汉早期
墓室帛画。
.
48
马王堆l号墓帛画
.
49
马王堆l号墓帛画局部
.
50
• 三、漆画 长沙马王堆出土漆棺画,画工利用漆本
身光润流动的特性,在棺板上画了奇异的 神怪,有怪兽食蛇、怪兽驯豹、豹与猫头 鹰、羊头怪射鹤、怪兽拉鹤、怪兽奏乐、 人面怪骑鹿、怪兽斗牛、怪兽噬羊等。形 象间以卷动的流云作衬托,充满了动感和 神秘色彩。
.
35
彩绘陶壶 西汉 高49,口径18厘米 河南省洛阳市出土 河南省博物馆藏
.
36
彩绘陶鱼鸟纹盆 西汉 口径55厘米 68年河北省满城县陵山窦绾墓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中国历代绘画简介(三):战国秦汉帛画
因画在帛上而得名。
帛是一种质地为白色的丝织品,在其上用笔墨和色彩描绘人物、走兽、飞鸟及神灵、异兽等形象的图画,作为独立意义的中国绘画作品约兴起于战国中期的楚国,至西汉发展到高峰。
消失于东汉。
它的发展可以分为5个时期:①战国中期为帛画的兴起期,现有1幅;②战国晚期为帛画的成长期,现有3幅;③西汉初期为帛画的鼎盛期,现有13幅;④汉武帝时期为帛画的扩展期,现有4幅;⑤西汉末至东汉为帛画的衰亡期,现有3幅。
现将代表作简介如下:(一)战国时代帛画1、江陵马山1号墓帛画: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帛画,1983年出土于江陵马山楚墓,年代当在战国中晚期之间,约公元前340年之后,至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拔郢之前。
与屈原作《招魂》同时或稍早。
该墓的保存情况不好,棺木等大都已经腐烂,墓中帛画残破几成碎片甚且粘在一起,无法识别其绘画内容。
该墓同时出土的“夫差矛”,其矛柄几乎全部腐烂,其青铜表面也都布满了绿色的锈层。
2、《人物龙凤帛画》:1949年在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战国楚墓出土。
距今约二千三百多年。
画高约28厘米,宽约20厘米。
图中画一位妇女,侧面,细腰,左向而立,发后挽一垂髻,并系有装饰物。
两手向前伸出,弯曲向上,作合掌状。
可能是为死者祈求天佑,这是楚人当时一种习俗。
头上部左面,画有龙和凤鸟主要用线条描绘,造型简练明快,人物的嘴唇上点有红色,虽然线条显出早期绘画的稚拙,但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风格——以线造型,在战国时代就已形成,在用笔和设色上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
但这幅画对人物面部刻划还比较粗略,并带有一些装饰意味,显出早期绘画的稚气。
3、《人物御龙帛画》:1973年5月在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墓出土。
时间较《人物龙凤帛画》略晚,约相当于战国中晚期之交。
为细绢地,长方形,高37.5厘米,宽28厘米。
画的正中为一有胡须男子,侧身直立,腰佩长剑,手执缰绳,驾驭着一条巨龙。
龙头高昂,龙尾翘起,龙身平伏,略呈舟形。
龙尾上部站着一只鹭鸟,圆目长喙,顶上有翰毛,昂首向天。
中国绘画全集目录
《中国绘画全集目录》一、先秦绘画1. 岩画贺兰山岩画阿尔泰山岩画2. 陶画仰韶文化彩陶画马家窑文化彩陶画3. 帛画湖南长沙楚墓帛画二、秦汉绘画1. 壁画河北满城汉墓壁画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壁画2. 画像石山东嘉祥武氏石祠画像石江苏徐州茅山画像石3. 画像砖四川成都东汉画像砖河南邓县画像砖三、魏晋南北朝绘画1. 壁画甘肃敦煌莫高窟壁画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壁画2. 卷轴画顾恺之《洛神赋图》陆探微《归去来兮辞图》四、隋唐绘画1. 壁画陕西西安唐代墓室壁画甘肃敦煌唐代壁画2. 卷轴画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3. 画像石陕西咸阳顺陵石刻画五、五代绘画1. 卷轴画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黄筌《写生珍禽图》六、宋元绘画1. 壁画山西太原晋祠壁画河北正定隆兴寺壁画2. 卷轴画赵佶《千里江山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马远《溪山行旅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七、明清绘画1. 壁画北京故宫博物院壁画山西大同明代壁画2. 卷轴画沈周《庐山高图》唐寅《秋风纨扇图》石涛《山水清音图》郑板桥《竹石图》八、近现代绘画1. 卷轴画齐白石《虾》徐悲鸿《奔马》潘天寿《雁荡山花》李可染《万山红遍》此目录仅为概览,具体作品及作者信息可能有所遗漏,敬请谅解。
后续将继续完善,为广大绘画爱好者提供更全面、详细的信息。
《中国绘画全集目录》续篇九、民间绘画与版画1. 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2. 剪纸陕西安塞剪纸浙江浦江剪纸3. 版画陈洪绶《九歌图》版画鲁迅倡导的新木刻运动作品十、绘画理论著作1. 东晋顾恺之《论画》谢赫《古画品录》2. 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朱景玄《唐朝名画录》3. 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范宽《山水诀》4. 元代汤垕《画鉴》5. 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李日华《六砚斋笔记》6. 清代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郑板桥《题画》十一、绘画流派与团体1. 宋代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文人画派(苏轼、文同、米芾、米友仁)2. 元代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3. 明代吴门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华亭派(董其昌、莫是龙、陈继儒)4. 清代四僧(石涛、朱耷、髡残、弘仁)扬州八怪(金农、郑板桥、黄慎、李方膺等)5. 近现代海派(任伯年、吴昌硕、赵之谦)岭南画派(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十二、绘画教育与机构1. 古代画院制度(宋代翰林图画院、明代画院)2. 近现代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刘海粟、徐悲鸿等曾任教)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后更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曾任校长)中国美术学院(林风眠、潘天寿等曾任教)《中国绘画全集目录》补充篇十三、中国绘画的材料与工具1. 纸张宣纸棉纸高丽纸2. 墨松烟墨漆烟墨珍珠墨3. 颜料石青、石绿朱砂、银朱赭石、藤黄4. 毛笔狼毫羊毫兼毫5. 砚台端砚歙砚洮河砚十四、中国绘画的装裱与保存1. 装裱形式立轴扇面手卷册页2. 装裱工艺宣和装绫绢装纸本装3. 保存与修复防潮、防虫温度、湿度控制专业修复技术十五、中国绘画的海外传播与影响1. 丝绸之路绘画交流中亚绘画风格的影响佛教绘画的传入与融合2. 近现代海外交流中国绘画在西方艺术馆的展览中国画家在国际艺术舞台的成就3. 海外收藏与研究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国绘画藏品英国大英博物馆中国绘画藏品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中国绘画藏品十六、中国绘画的数字化与网络传播1. 数字化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上海博物馆数字展览2. 网络平台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艺术类社交媒体与论坛3. 数字化教育在线绘画课程虚拟现实绘画体验通过这些补充内容,我们希望为读者提供一个更为全面的中国绘画视角,不仅涵盖作品本身,还包括了绘画的材料、工艺、传播和现代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秦汉时期的美术(二)
代不止一次地进行图绘功臣的活动。 如西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 匈奴单于始入朝,为表彰在边关出 生入死的“股肱之美”,令画工在 麒麟阁画功臣十一人。东汉明帝永 平三年(公元60年),感念助光武 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的功臣,下令 在洛阳云台画功臣二十八人。
画面上并行奔驰的4匹马均呈枣红 色,马首配有白色面具,马身则由 3轭与车伞顶端相连。奔马前后腿 分开,造型生动,动感很强,由于 年代久远,秦代绘画实物至今十分 罕见,这幅壁画车马图能够完好地 保存下来也真是难能可贵的了。
秦汉时期的美术
秦汉绘画
三、帛画
1972-74年,湖南省博物馆和中 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长沙 市东郊,先后在马王堆发掘了三 座西汉早期墓,发现两幅帛画。
1号墓帛画呈T型,全长205厘米, 描绘人生及美好的理想。内容分 天上、人间、阴间三部分。天国 部分。画人首蛇身的女娲,还有 金乌载日,奔月的嫦娥,巨龙升 空,二鹤对舞。天国下部与人间 相接部分为天门,门阙下有值班 的司阍,两扇门阙上各立一
神豹。画幅中部 描绘墓主的人间 生活片段。人物 下部为二龙穿璧 和羽人飞腾。羽 人下又有列鼎而 食的情景。画面 最下部为阴间。 这幅帛画构图采 取绕中轴线左右 对称法,对色彩 的运用达到相当 高的水平,线条 细劲匀净。表现 出汉代人异常丰 富的想象力。
秦汉时期的美术
秦汉绘画 三、帛画
秦汉时期的美术
秦汉时期的美术
秦汉绘画
二、墓室壁画
秦代的墓室壁画至今尚未发现,东汉 墓室壁画,遗迹颇多,河南洛阳西汉 《卜千秋夫妇墓壁画》壁画先绘制在 20 块特制的空心砖上,然后砌筑在 墓室的脊顶,画面朝下。绘有男墓主 持弓乘龙 ( 奔蛇 )女墓主手捧鸟乘三 头风,在仙女仙翁的迎请引导下升天 河南洛阳西汉卜千秋夫妇墓壁画 的场面。画中绘有人首蛇身的伏羲、 奔犬、黄蛇等。在画面的两端折向立面的 女娲、身披羽衣的仙翁 ( 方士 ) ,拱 东、西墙山花处,绘有人面鸟身展翅的形 手下跪作迎接状的仙女,以及绘有蟾 象,还有猪头熊身的形象。整个画面彩云 蜍与桂树的月亮,有金乌的太阳,还 缓绕,一派天国仙境奇幻景象。 有双龙、白虎、朱雀、栗羊、仙兔、
秦汉绘画艺术史概述
秦汉绘画艺术史绘画(一)引论在艺术上,最能自由描摹万象,直接而简练地表现艺术家的精神和幻想并容易激起人们强烈的审美欲的当属绘画。
秦汉时期是中国绘画繁荣而有生气的第一个重要时期。
秦汉绘画继承了战国时期创立的写实作风和表现方法,突破了商周时期的实用性、装饰性和神秘性风格的束缚,显示了这种艺术的明确要求和力量,闪耀出一种近于奔放的自由之光。
秦始皇虽实行文化统制,钳制学术,但绘画并未停止发展。
秦始皇追求奢华享乐,大兴土木,营建宫殿。
顶梁架柱、山节藻棁、墙壁门窗都需要绘画来装饰映衬。
绘画是宫廷生活必不可少的点缀品,考古已提供了这方面的证明。
秦宫遗址残存的壁画令今人瞩目。
西汉绘画事业兴盛,绘画的成教化,助人伦的政治伦理功能得到了统治阶级的重视和提倡,绘画被广泛应用于忠孝节义等伦理的宣扬,所以汉代绘画有礼教画之称。
例如西汉宣帝和东汉明帝先后进行了大规模地绘制开国功臣的壁画创作,有不在画上者,子孙耻之,可见,绘画发挥了巨大的政治影响。
另一方面绘画仍是有助于美化实际生活所必需的物品,例如附属于建筑、器皿上的装饰画。
秦汉绘画的题材大体包括三类:第一,以社会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为题材。
此类作品的大量出现与当时的社会风尚有关。
由于汉代皇帝、贵族、地主生前竞相豪奢,模拟描摹现实生活显示气派,死后也贪恋现世,欲将现实的生活图景带到地下,描摹刻画于墓室内,因此表现宴饮、战争、乐舞、车骑、杂技、风俗、生产等生活实况的题材所占比例最大。
第二,以宣扬忠孝节义等伦理道德为题材。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伦理起着规范人们思想和行动的重要政治功用,深得统治阶级的宣扬和提倡,因此这类宣扬政教的题材也不少。
第三,神怪题材。
汉人崇神仙、好方术、迷谶纬、求厚葬都是有名的,其意识形态中包含着十分强烈的幻想和浪漫成分,所以这类神怪题材也占有一定比重。
秦汉继承春秋战国以来的绘画实践并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写实的传统,即要求对形象作如实逼真的描摹。
汉代张衡(公元78- 139年)说:画工恶画犬马,而好作鬼魅,诚以实事难形,而虚伪不穷也。
中国美术史―秦汉绘画
秦汉绘画的历史地位与贡献
01
确立了中国绘画的基本特点
秦汉绘画在历史时期首次确立了中国绘画的基本特点,包括线条描绘、
平面构图、写实与装饰相结合等,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
响。
02
表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秦汉绘画表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通过描绘历史事件、人物形象、
生活场景等,展示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思想、艺术和审美观念,成为研
构图特点
秦汉绘画在构图方面强调对称性和平衡 感,画面布局严谨有序。例如,秦始皇 陵出土的壁画,构图宏大,气势磅礴, 给人以庄重肃穆的感觉。
VS
布局特色
秦汉绘画在布局上注重层次感和空间感, 通过远近、虚实等手法表现画面的深度。 例如,汉代的画像石上,常有多个场景和 人物,通过巧妙的布局和透视手法,使画 面层次分明,富有深度感。
的战车、骑兵和步兵,气势磅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鸿门宴图》
要点一
总结词
这幅作品描绘了楚汉相争时期,刘邦与项羽在鸿门举行的 重要宴会。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鸿门宴图》是一幅描绘楚汉相争时期,刘邦与项羽在鸿 门举行的重要宴会的绘画作品。这幅作品通过细腻的描绘 和刻画,展现了当时紧张而复杂的政治氛围和人物性格特 点,是汉代绘画的代表作之一。
04
秦汉绘画的代表作品与艺 术家
《车马仪仗图》
总结词
这幅作品是秦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绘画作品之一,以宏大的场面和精细的描绘展现了秦 始皇出巡时的盛大场景。
详细描述
《车马仪仗图》是一幅壁画,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是秦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绘画作品 之一。这幅作品以宏大的场面和精细的描绘展现了秦始皇出巡时的盛大场景,包括众多
写实风格
中国美术史——秦汉美术ppt课件
第一节 秦汉绘画艺术
一、宫殿寺观壁画
3
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记载了西汉诸侯鲁恭王刘 余宫殿里壁画的盛况:
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写载其 状,托之丹青。千变万化,事各缪形。随色象类,曲得 其情。
上纪开辟,遂古之初。五龙比翼,人皇九头。伏 羲鳞身,女娲蛇躯。鸿荒朴略,厥状睢盱。焕炳可观, 黄帝唐虞。轩冕以庸,衣裳有殊。下及三后,淫妃乱主 。忠臣孝子,烈士贞女。
部;善于抓住戏剧性冲突场面加以表现,古拙而富于激情,气魄
阔达沉雄。
12
陕西绥德画像石
由于处在通往西方的贸易通道上,绥德出土画像石反映农耕和畜
牧内容较多,历史故事和人物、墓主生活很少,体现了屯垦戍边
地区的特色;使用硬而分层的片页岩,不Fra bibliotek作多层雕刻;风格洗
练明快;由蔓草、卷云、禽兽组成的复杂图案在外围形成边饰,
6
望都二号东汉墓壁画,
着重描绘墓主生前属吏的形 象,期望将生前群僚簇拥、 一呼百应的官宦生活带到冥 界。画中人物都作半侧面, 高近80厘米,线条简练流 畅,有细笔也有阔笔,描绘 出人物的生动形象,不同身 份的人物各有不同的神情意 态,上方还多有榜题标明各 自的职衔,对于汉代职官制 度研究很有意义。
致 , 几 于 神
“ 其 生 动
微以 》蛰 :《
画
理
9
第二节 秦汉画像石与画像砖
年代:画像石产生于西汉、盛行 于东汉,故又称汉画像石;画像砖一 般认为是始于战国,盛于两汉,三国 两晋南北朝继续流行。二者鼎盛均在 东汉。
制作:画像石以减地平雕阴刻为 主,即在平整的石面上凿去形象轮廓 之外的部分,使轮廓以内部分以平面 形式高出底子,再用阴线刻出轮廓内 的细部;画像砖用刻有图案内容的印 模印制,辅以利器刻画。
秦汉时期的绘画艺术
★ 东汉明帝时期,在洛阳南宫云台绘制“云台二 十八将”
☆ 墓室壁画
★ 秦代的墓室壁画,迄今尚未发现。据《史 记·秦始皇本纪》所载,始皇陵地宫“上具天 文”,估计其墓室顶部绘有天象图。 ★ 汉代壁画发现的比较多。在广东、河北、 山东、江苏、山西、陕西、内蒙、甘肃等地均 有发现。
东汉明帝时期在洛阳南宫云台绘制东汉明帝时期在洛阳南宫云台绘制云台二十八将十八将王延寿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鲁灵光殿赋鲁恭王刘余营建鲁恭王刘余营建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
秦汉时期的绘画艺术,大致包括宫殿寺院壁画、 墓室壁画、帛画、工艺装饰画以及画像石与画像砖 等。
☆ 宫殿寺院壁画
《二桃杀三士》(烧沟பைடு நூலகம்1号)
☆ 汉代帛画
汉代在缣帛上的绘画作品颇多,因历经 沧桑,遗存极少。
唐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叙画 之兴废”中所说:“汉武创置密阁,以具图 书。汉明雅好丹青,别开画室;又创立鸿都 学,以集奇艺,天下之艺云集。及董卓之乱, 山阳西迁,图画缣帛,军人皆取为帷囊,所 收而西七十余车,遇雨道艰,半皆遗弃。”
秦汉时代的宫殿衙署,普遍绘制壁画。或以 精美的图案和阔绰的画面,显示封建统治的威严; 或以借物寄情的手法,标榜吏治的“清明”;或图 绘历史故事,作为成败得失的鉴戒;或或绘制本朝 功臣的肖像,作为广大臣僚励志的楷模。
★ 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鲁恭王刘余营建)
“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 写载其状,讬之丹青。……上纪开辟遂古之初,五 龙比翼,人皇九头,伏羲鳞躯,女娲蛇身。……下 及三后,媱妃乱主。忠臣孝子,烈士贞女。贤愚成 败,靡不载叙。恶以戒世,善以示后。”
第三章秦汉美术ppt课件全
第四节 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
秦代建设还包括修驰道、筑沟渠。主要线路宽达五十步 ,道旁植树,工程十分浩大,加上其他水陆通道,形成 了全国规模的交通网;疏浚鸿沟(河南汴河) 作为水路枢 纽,通济、汝、淮、泗诸水。又于公元前214年,令史禄 监修长达六十多里的灵渠,沟通了湘、漓二水。
图3-20 河南汴河
第三章 秦汉美术
1 秦汉绘画艺术 2 秦汉画像石与画像砖 3 秦汉雕塑艺术 4 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秦汉绘画艺术主要包括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及 汉代帛画三个部分。本章学习的目标在于了解秦汉绘 画艺术的特点及其文化内涵,重点了解汉代墓室壁画 的分布区域以及绘画内容与绘 画特点;其次了解认识汉代帛画的绘画特征及其对于 中国绘画史的意义。
第二节 秦汉画像石与画像砖
门楣画像石 东汉(公元25-- 220年) 高40、宽196.5厘 米 1996年陕西省神木县大保当乡汉墓出土陕西省考古研 究所藏 浅灰色砂岩。
图3-8 门楣画像石
第二节 秦汉画像石与画像砖
秦汉画像砖 画像砖是秦汉时代的一种建筑装饰构件 艺术造诣最高的是四川成都一带出土的东汉后期画像实心砖, 画面一次模印而成,构图完整,大多表现现实生活情景,代表 作有《弋射收获画像砖》
第四节 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
另外汉代画像石,以人物、动物、植物为主要纹饰, 古朴生动,矫健大方。其方法多为剔地突起的浅浮雕 法,也有采用线刻的形式,画像石以山东、河南刻线、浮雕等加工方法,所雕物品多精巧玲珑。琉 璃、木器、编织等也各具特点。
思考题
图3-23 汉阙
第四节 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
二、工艺美术
1、丝织 产地以山东、四川为主,品种有锦、绫、绮 、罗、纱、绢、缣、缟、纨等。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 土有大量织锦,为汉代织锦的代表。
第三章秦汉美术
第二节
画像石和画像砖
画像石和画像砖是秦汉美术的重要实物资料,数量 最多,内容最丰富,艺术手法多种多样,体现了这 一时期的艺术成就。
画像石、画像砖
概念:我国古代祠堂、墓室以及石阙等的装饰 性图像石刻和图像砖。始于西汉(画像砖始于 战国),盛行于东汉,随着厚葬之风发展起来。 分布:山东、河南、四川等地最多,山东武氏 祠石刻、四川成都一带的画像砖最为著名。 弋射收获画像砖。
四骑士 四川成都画像砖(拓片) 东汉
弋射收获 四川成都画像砖(拓片) 东汉
陕西省以陕北绥德出土的画像石最多。在题材内容方面,
少见圣贤节烈的历史故事,除部分神话传说之外,大多数 是现实生活的场面。
在布局结构上,花纹边饰在画面上占显著地位;在石块上
采用分格的表现形式,即把画面分成大小不等的方格,然 后在格内刻出各种内容的画像,这种形式在画像艺术中也 是独树一帜的。
两汉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巩固发展时期,促成 了这一时期美术的繁荣,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等各个门 类都取得相当辉煌的成就,体现了劳动人民卓越的艺术创造 力。
返回主目录 返回节目录
第一节 秦汉绘画
秦汉时代的绘画艺术,大致包括宫殿寺观壁画、墓 室壁画、帛画等门类。 秦汉是中国民族艺术风格确立与发展的极为重要的 时期。 西汉的武帝、昭帝、宣帝时期,绘画是褒奖功臣的 有效方式,宫殿壁画多有此功能。 东汉祥瑞图像及标榜忠、孝、节、义的历史故事成 为画家的普遍创作题材。 汉代厚葬习俗,使得我们今天可以从陆续发现的壁 画墓、画像石及画像砖墓中见到当时绘画的遗迹。
二桃杀三士 河南南阳画像石(拓片) 东汉
虎拉车 河南南阳画像石(拓片) 东汉
秦汉时期绘画的功能
秦汉时期绘画的功能秦汉时期的绘画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在技巧和内容上有所创新,还有着独特的功能和意义。
以下是秦汉时期绘画的功能,详细介绍如下:一、艺术表现功能:秦汉时期绘画在艺术表现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注重形象的表达和艺术形式的表现,通常采用线条勾勒和浓墨重彩的手法,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形象的变化来表现主题。
绘画作品形象生动,富于艺术感染力,能够引起观者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例如《女史箴图》、《汉宫春图》等名作,通过绘画手法的运用和形象的表达,成功地传达了主题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二、文化传承功能:秦汉时期的绘画在文化传承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不仅注重艺术表现,也注重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绘画作品常以历史事件、人物故事或神话传说为主题,通过绘画的形式和手法对这些故事进行再现和解读,使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和流传下去。
例如《弘农王董贤墓石刻图》、《白马寺摩崖石刻》等,都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了历史文化的内涵和艺术风格,对后世的绘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审美享受功能:秦汉时期的绘画作品在审美享受方面具有一定的功能和意义。
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追求艺术的美感和审美的享受,通过绘画的形式和内容,为观众提供美的享受和艺术的愉悦。
绘画作品形象生动,色彩鲜明,线条流畅,给人以美的感受,带来愉悦和满足。
例如《马踏飞燕图》、《五牛图》等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形象的表达,给观众带来了愉悦和震撼的美感。
四、思想启迪功能:秦汉时期的绘画作品在思想启迪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功能和意义。
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常以社会事件、人物故事或神话传说为题材,通过绘画的形式和内容,传递出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启迪。
绘画作品往往以寓意深沉的方式,通过绘画的形象和内涵,引导观众思考和思索,对人生和社会现实产生一定的启示和反思。
例如《竹林七贤图》、《女史箴图》等作品,通过它们对人物形象和情境的构思和表达,激发了观众对社会和伦理道德的思考和反思。
秦汉美术绘画艺术的艺术特征
一.秦汉美术绘画艺术的艺术特征,以及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秦汉美术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汉代帛画。
秦汉时期是中国绘画繁荣而有生气的第一个重要时期。
秦汉绘画继承了战国时期创立的写实作风和表现方法,突破了商周时期的实用性、装饰性和神秘性风格的束缚,显示了这种艺术的明确要求和力量,闪耀出一种近于奔放的自由之光。
秦汉绘画在艺术表现上技法古拙而风格鲜明。
其总体风格具有质朴、雄浑、鲜明、奔放的特点。
汉代绘画力求抓大貌大势,在处理大场面上有独到的长处。
为了弥补其造型能力不高的弱点,在描摹人物时,往往结合情节气氛,同时运用夸张的手法,着力于神情的刻画,使表现力发挥到最大限度。
更重要的是从笔调的轻重疾缓、柔劲坚挺变化中,透露出画家心手相应的律动感,流露出充满中国情调的笔意和神采。
在着色上,秦汉画家广泛应用了朱、深红、浅红、黄、土黄、丹黄、青、绿、浅蓝、深黑、浅黑、白等颜色,并且充分发挥了色彩的性能和技巧,掌握了对比调和、清淡浓重色调的运用以及渲染平涂的技法。
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的体裁在汉代已开先河。
另外汉代绘画在表现动态上如人的舞蹈、云气的动荡和动物的奔驰等方面,都发挥了相当高的水平。
宫殿寺观壁画汉代帛画墓室壁画二.秦汉美术雕塑艺术的艺术特征主要艺术特点是:形体高大,崇尚写实,手法严谨;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其特点主要体现于俑像雕塑,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的变革有着直接的关系,标志着秦代的卓越成就,再现了奋击百万、战车千乘、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精貌,体现了的极度威严。
兵马俑汉代石刻中国美术简史姓名:赵蓉班级:美术学13-2班学号:1。
秦汉绘画_精品文档
秦汉绘画秦汉时代的绘画艺术,其门类比商周大大丰富,大致包括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帛画、工艺装饰画等门类。
另外兼有绘画与雕刻于一体的画像石与画像砖,将另行介绍。
秦:时间短,且许多重要绘画、建筑实物经项羽等起义军破坏,留存较少。
宫殿寺观壁画秦汉时代的宫殿衙署,普遍绘制壁画。
秦宫四马仪仗壁画遗迹70年代中后期,在今咸阳市东郊窑店镇牛羊村北塬上,先后发现两处绘有壁画的秦宫遗址。
其中,画面保存较多的是第三号秦宫遗址一处联结宫殿的长廊,在长32、4米、残高0。
2—1、08米的廊道坎墙残垣上,绘着长卷式的车马出行、仪仗人物、楼阙、树木、麦穗等图象;七组车马,皆作四马驾一车的组合形式,马的颜色有枣红、黄、黑之别,仪仗人物服饰有褐、绿、红、白、黑等不同色彩,当属封建贵族礼仪活动的写照。
壁画人物形象稍嫌粗犷拙稚,但总体气势颇为煊赫壮观。
此外,第一号秦宫遗址则发现彩绘流云纹及菱格几何纹壁画残块,当是古代宫殿“锦绣被墙”习俗的反映。
墓室壁画秦代的墓室壁画遗迹,迄今尚未发现。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始皇陵地宫“上具天文”,估计其室顶部绘有天象图壁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秦代的工艺装饰画,如江陵凤凰山秦墓出土的人物纹漆梳箅,在柄部两面,绘有歌舞、宴饮、角抵、送别等场景,虽然画面很小,但气象雄大,体现了秦代绘画水准。
汉代的绘画遗存就丰富得多了。
汉代宫殿壁画西汉统治者提倡绘画为政教服务,宫殿壁画逐渐兴盛。
比如鲁恭王刘余营建的鲁灵光殿,壁画内容极为丰富。
根椐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云:“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写载其状,托之丹青。
上纪开辟遂古之初,五龙比翼,人皇九头,伏羲鳞身,女娲蛇躯焕炳可观,黄帝唐虞,轩冕以庸,衣裳有殊,下及三后,媱妃乱主。
忠臣孝子,烈士贞女。
贤愚成败,靡不载叙。
恶以诫世,善以示后”。
可见绘画起着相当巨大的教育功能,为当时统治服务。
二次影响巨大的功臣图绘制: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在麒麟阁绘制包括霍光、张安世、赵充国、苏武等11人的功臣图壁画。
秦汉时期绘画的功能
秦汉时期绘画的功能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绘画艺术也有着独特的地位和功能。
在这个时期,绘画被广泛用于宗教、宫廷、民间等多个领域,并且具有了独特的艺术特点和功能作用。
本文将从宗教、宫廷和民间三个方面来探讨秦汉时期绘画的功能。
一、宗教领域1.壁画秦汉时期的壁画主要分布在宫廷和神庙等地,以丰富多彩的色彩和生动的构图形式,表现出当时人们对神话故事、神灵图像和宗教仪式的理解和表达。
在宫廷中,壁画通常以神话故事和宫廷生活为主题,表现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和宫廷生活的奢华繁荣;而在神庙中,壁画则以神灵图像和宗教仪式为主题,表达出对神灵的崇拜和对信仰的虔诚。
2.佛教石窟在秦汉时期,佛教进入中国并逐渐传播开来,佛教石窟在中国各地兴建起来,成为佛教信仰的重要场所。
在这些石窟中,绘画被广泛应用于佛像的装饰、佛经的描绘和佛教故事的表达等方面,起到了传播佛教教义、启迪众生、激励信徒等多种功能。
佛教石窟中的壁画和雕刻,以其庄严肃穆的氛围和恢弘壮丽的场景,展现了佛教教义的深刻内涵和丰富多彩的形式,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宫廷领域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王朝,在宫廷领域中,绘画具有了独特的功能和地位。
宫廷绘画主要表现为宫廷画像、宫廷装饰和宴会娱乐等,对当时的宫廷文化和社会生活起到了重要的装点和记录作用。
1.宫廷画像在秦汉时期,宫廷画像是宫廷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皇帝和宫廷贵族的形象为主题,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
这些画像以丹青写意、刻画独特、形神兼备,展现了当时宫廷人物的风采和气质,成为了后世了解当时宫廷风貌和社会风尚的重要资料。
2.宫廷装饰在秦汉时期,宫廷装饰对绘画的要求非常高,要求绘画必须富丽堂皇、色彩艳丽、线条流畅。
宫廷装饰以绘画为主要手段,通过绘制宫廷壁画、宫廷织锦、宫廷家具等多种形式,为宫廷增添了华丽的景观,烘托出了尊贵的气息,展现了宫廷文化的独特魅力。
3.宴会娱乐宴会娱乐是秦汉时期宫廷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绘画在宴会娱乐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美术史-秦汉时
秦汉时期艺术秦汉时期始于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至公元220年,这一时期主要的艺术成就有绘画、雕塑、书法、建筑、工艺美术几个方面。
一、绘画1、帛画帛画代表作有湖南长沙马王堆T字型旌幡帛画,其中以1号墓,利仓之妻墓中的帛画保存最完整,绘制内容可分为:上部-天界的景色,中部-人间的景色、下部- 是一个裸体的力士,作马步下蹲,双手向上托举着象征大地的白色扁平物。
他站在两条交缠着的水族动物身上。
古人认为大地就像一个巨大的漂浮物,是被一个巨人托着,浮于海上。
郭沫若认为这个巨人就是禺强(黄帝之孙)。
全画构图严谨完整,对称中有变化,主次分明,疏密有致,造型写实,但又有夸张的部分,画面刚健雄浑,线条遒劲,色调典雅而又庄重鲜明,有浓厚的装饰意味。
2、墓室壁画秦始皇统一六国,接过战国诸子阴阳五行、道家神仙思想,兴起厚葬之风。
汉代将先秦以来的神仙信仰、阴阳学说和天人感应等思想再加以整合与创造,提倡孝道盛行厚葬,在很多墓壁上绘制壁画,例如:西汉墓室壁画《西汉卜千秋夫妇墓》;东汉《东马出行依仗》、《乐舞百戏》。
这些墓室壁画对于人物刻画方面,已经能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和情绪了。
3、画像石和画像砖画像石和画像砖兼具绘画和雕刻的艺术形式,比起壁画,能保存的更长久。
画像石是构筑墓室的重要建材。
最早发现的画像石,是汉武帝时期。
画像石通常采用线刻和浮雕的塑造方式,主要题材包括生活、历史、神话等题材,代表作有《荆轲刺秦王》、《闵子骞失锤》。
画像砖始于战国,兴盛于两汉,由此可见画像砖出现的要早,秦代至西汉初期,多用于装饰宫殿的台基,后来用于墓室壁画。
画像砖的图案,是用印模印出各种图案。
题材并不宽泛,主要是生活题材,代表作有《荷塘渔猎》、《弋射收货图》、《牛耕图》。
秦汉时期绘画特点总结:1、题材广泛,从幻想的神话到现实的人间百态;从贵族奢豪享乐到下层百姓辛勤劳作,皆被纳入画中。
题材涉及的方面很多,有军事、经济、政治、天文、地理、社会风尚、道德理想等等。
秦汉美术之绘画艺.ppt
泗水捞鼎画像
传说秦始皇东巡后,路过徐 州彭城的泗水,见到水中露 出一周鼎,大喜,随命其随 从下水捞鼎。 泗水捞鼎图
[1]
即将要把鼎打捞上来时,鼎 内一龙头伸出,咬断了系鼎 的绳索,鼎复沉入水下,再 也无法找到。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 载:“始皇还,过彭城,斋 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 千人没水求之,弗得。
泗水捞鼎画像石全图
画像石原样
画像石 泗水捞鼎
画像砖
画像砖的产生早于画像石,战国晚期至西 汉中期是画像砖艺术的滥觞期。最早的画 像砖几乎都是战国晚期各国都城宫殿上的 建筑用砖,多为体量较大的空心砖和条形 砖,主要用作宫殿的台阶和踏步,其中以 秦都栎阳和咸阳出土的画像砖最为精美。 战国末,秦国最先开始了从木椁墓向砖室 墓的演变,使用画像空心砖来修建墓室。 伴随着秦军统一六国的号角声,画像空心 砖墓被秦人从关中带到了关东地区
所谓画像砖,就是用拍印和模印方法制成的图像砖。作为中国古代民间 美术艺术的一枝奇葩,画像砖艺术在战国晚期至宋元时期的我国古代美术艺术园 林中持续开放了十四五个世纪之久。其间,朝代更迭,人世沧桑,社会面貌和意 识形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迄今发现的数千块画像砖不仅真实形象地记录和反映 了这一变化,而且将这一民间美术艺术的发展历程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1]
从长沙出土的楚汉帛画,到传世的晋画摹本,以及70年代出土的北 魏司马金龙墓漆画列女图,在用笔和风格上,可以看到中国绘画艺 术一脉相承的关系。探索我国早期人物画的绘画规律,是研究中国 画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秦代壁画
文献中记载的秦代壁画,由于年代久远,今天大多已无法 得见。秦咸阳宫3号宫殿遗址发现西阁道上东西两残壁满饰 壁画。有《车马图》、《仪仗图》和《麦穗图》。东壁较 完整的《车马图》中的车马,与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马造 型几乎完全一致,表现出秦代绘画的写实能力。 西汉的壁画艺术在继承了秦代的传统风范的基础上向前发 展。洛阳西汉卜千秋墓壁画,制作于西汉昭帝、宣帝时期 (前86-前49),是现存最早的汉墓壁画。 东汉壁画的内容已由“仙界”下降到“凡间”,减少了神 话故事题材,增加了对墓主生平及各种现实生活的描绘。 说明东汉统治者已淡化了对神仙幻境的沉迷,回到人生享 乐和维护既得利益的现实。
秦汉绘画艺术
秦汉绘画艺术秦汉绘画艺术殆侯妻墓帛画西汉205X92x47·7厘米设色绢本。
汉墓帛画幅面成T形,自上而下分成3个部分,上段绘"天界",人首蛇身的女姻居中,周国有日、月、扶桑、升龙、神仙、怪兽等,充满飞动的意态和雄健的活力。
中部为:人间,在接近"天厥"的华盖下面,一年老的妇人拄杖而行,即墓主人生前的形象,前后有男女侍从。
最下段画一怪人,赤裸着身体蹲在两条大鱼的背上,用头和手支撑着地面,竭尽全力托举着现实世界。
两条穿过谷纹玉璧的长龙相交缠绕,将各个画面自然分割,并穿插描绘着羽人,仙鹤、怪兽及准备宴拾的人物,加强了各部分的有机联系。
整个画面构图复杂,内容繁复,刻画细腻,色彩绚丽,天地融成一片,人神相安共处。
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期,也是中国民族艺术风格确立与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政治、文化、经济领域的一系列改革使得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为了宣扬功业,显示王权而进行的艺术活动,在事实上促进了绘画的发展。
西汉统治者也同样重视可以为其政治宣传和道德说教服务的绘画,在西汉的武帝、昭帝、宣帝时期,绘画变成了褒奖功臣的有效方式,宫殿壁画建树非凡。
东汉的皇帝们同样为了巩固天下,控制人心,鼓吹"天人感应"论及"符瑞"说,祥瑞图像及标榜忠、孝、节、义的历史故事成为画家的普遍创作题材。
汉代厚葬习俗,使得我们今天可以从陆续发现的壁画墓、画像石及画像砖墓中见到当时绘画的遗迹。
秦汉时代艺术以其深沉雄大的气魄,在中国美术史上放射着夺目的光彩。
一九五二年在河北望郡县城东二里发掘出一汉代古墓,在墓的前室四壁及甬道两壁上布满了壁画。
画分上下两层,上层绘吏属人物形象,下层则是禽兽,并各有榜题。
在过道券上绘云气鸟兽图案。
前室象征墓主前厅,南壁门两侧绘职掌守卫的“寺门卒”和“门亭长”,东西北三壁画墓主人生前衙寺内的门下诸吏、椽属和侍卫,如负责击鼓禀奏的“槌鼓椽”、掌管刑狱的“仁恕椽”、维持治安的“贼曹”、登记功过管理罚赏升降的“门下功曹”、为墓主人车前护卫的兵卒“辟车伍佰”等。
秦汉时期的绘画(作者:孟德)
秦汉时期的绘画(作者:孟德)秦、汉的大一统,造成了国力的强盛和文化的发达。
这一时期的绘画,大都气势磅礴。
其绘画的种类,有壁画、帛画、漆画、木板画、画像石、画像砖、瓦当等。
壁画艺术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从上面的记载看,先秦时期已经有精美的壁画存在。
秦代立国时间短,除了书法艺术因李斯的小篆和雕塑因兵马俑而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以外,宏伟的宫苑中应该有大量的壁画存在,近几十年的考古发掘,已经有所发现,咸阳考古工作站在《秦都咸阳第一号宫殿建筑遗迹》(载《文物》1979年第十二期)就说:“壁画五彩缤纷,鲜艳夺目,规整而又多样化,风格雄健,具有相当高的造诣,显示了秦文化的艺术特色。
”卜千秋墓壁画汉代的壁画,有许多今天还能看到,以墓葬壁画为最多,比如著名的洛阳西汉卜千秋墓壁画、洛阳老城西北西汉墓壁画、山西平陆枣园村汉墓壁画、陕西千阳县汉墓壁画、河北望都汉墓壁画、辽宁营城子汉墓壁画、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汉墓壁画等。
这些壁画以升仙图、历史题材和世俗图画为主,场面壮阔,情节生动,线条流畅,设色简略,较晚周有很大进步。
河北安平逯家庄东汉墓《君车出行图》(局部)汉代墓葬壁画的内容大约有三类。
第一,升仙图。
绘制了众多的鬼物、仙人以及龙蛇云翳、朱雀白虎、三足乌等。
第二,历史题材。
比如《苛政猛于虎》《二桃杀三士》《鸿门宴》等。
第三,世俗生活。
这一类题材的壁画数量最多,包括炊厨、牧马、庄园、饮宴、农耕、碓舂、牧牛等。
汉代绘画,仍多绘于绢帛,数量巨大,但是流传下来的仍然不多。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兴废》说,汉武帝置秘阁,收集了许多图书。
汉明帝喜欢绘画,还专门开了画室,内府所藏的画不少。
东汉末年董卓迁都之乱,军士们在搬迁途中,把这些珍贵的图书绘画用来当帷幕,当口袋,损失殆尽。
近年来,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和三号汉墓出土了五幅帛画,绘制精美,色彩鲜艳,尤其是一号汉墓出土的“非衣”帛画,更是震惊中外的艺术珍品。
画像石汉代的画像石和画像砖,可以说是中国绘画史和雕塑史上的一绝,这些出自民间画家之手的作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题材广泛,刻画相当精美,包括车骑弋猎、牛耕插秧、冶铁煮盐、纺织炊厨、歌舞饮宴等等,尤以四川、山东、河南等地出土的画像石、画像砖最为著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汉绘画
秦汉时代的绘画艺术,其门类比商周大大丰富,大致包括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帛画、工艺装饰画等门类。
另外兼有绘画与雕刻于一体的画像石与画像砖,将另行介绍。
秦:时间短,且许多重要绘画、建筑实物经项羽等起义军破坏,留存较少。
宫殿寺观壁画
秦汉时代的宫殿衙署,普遍绘制壁画。
秦宫四马仪仗壁画遗迹70年代中后期,在今咸阳市东郊窑店镇牛羊村北塬上,先后发现两处绘有壁画的秦宫遗址。
其中,画面保存较多的是第三号秦宫遗址一处联结宫殿的长廊,在长32.4米、残高0.2—1.08米的廊道坎墙残垣上,绘着长卷式的车马出行、仪仗人物、楼阙、树木、麦穗等图象;七组车马,皆作四马驾一车的组合形式,马的颜色有枣红、黄、黑之别,仪仗人物服饰有褐、绿、红、白、黑等不同色彩,当属封建贵族礼仪活动的写照。
壁画人物形象稍嫌粗犷拙稚,但总体气势颇为煊赫壮观。
此外,
第一号秦宫遗址则发现彩绘流云纹及菱格几何纹壁画残块,当是古代宫殿“锦绣被墙”习俗的反映。
墓室壁画
秦代的墓室壁画遗迹,迄今尚未发现。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始皇陵地宫“上具天文”,估计其室顶部绘有天象图壁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秦代的工艺装饰画,如江陵凤凰山秦墓出土的人物纹漆梳箅,在柄部两面,绘有歌舞、宴饮、角抵、送别等场景,虽然画面很小,但气象雄大,体现了秦代绘画水准。
汉代的绘画遗存就丰富得多了。
汉代宫殿壁画西汉统治者提倡绘画为政教服务,宫殿壁画逐渐兴盛。
比如鲁恭王刘余营建的鲁灵光殿,壁画内容极为丰富。
根椐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云:“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写载其状,托之丹青。
……上纪开辟遂古之初,五龙比翼,人皇九头,伏羲鳞身,女娲蛇躯……焕炳可观,黄帝唐虞,轩冕以庸,衣
裳有殊,下及三后,媱妃乱主。
忠臣孝子,烈士贞女。
贤愚成败,靡不载叙。
恶以诫世,善以示后”。
可见绘画起着相当巨大的教育功能,为当时统治服务。
二次影响巨大的功臣图绘制: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在麒麟阁绘制包括霍光、张安世、赵充国、苏武等11人的功臣图壁画。
《论衡·须颂篇》云:“宣帝之时,图画汉列士。
或不在于画上者,子孙耻之。
何则?父祖不贤,故不画图也。
”这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大型功臣图创作,对后来的功臣图绘制具有极其深远影响。
东汉明帝“雅好图画”,绘制宫殿寺观壁画之风尤盛。
据《后汉书·马武传》记载,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在洛阳南宫云台进行了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图绘开国功臣的壁画创作,即绘制了“云台二十八将”。
明帝还派遣使臣蔡愔、蔡景赴西域寻求佛法,从月氏偕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携佛经及释迦像东还洛阳,遂于洛阳西门(雍门)外,建立白马寺,寺壁曾绘千乘万骑群象绕塔图,此乃中国佛教寺院壁画之
肇始。
东汉郡尉府舍及学堂亦有壁画。
《后汉书·蔡邕传》载:灵帝“光和元年,置鸿都门学,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
另据《玉海》记述,汉献帝时所立的成都学,有“益州刺史张收,画盘古三皇五帝、三代君臣与仲尼七十弟子于壁间”。
墓室壁画
西汉墓室壁画以洛阳发现最为重要。
卜千秋墓落在洛阳市面粉厂内(现已搬移至古墓博物馆),由20块空心砖砌筑的主室脊顶,绘男墓主持弓乘龙、女墓主捧鸟乘三头凤,在持节方士与仙女的导引下,由仙禽神兽卫护升天的景象,形象活泼生动,勾线流利挺秀,构图繁而不乱,显示出纯熟的绘画技巧。
烧沟61号西汉壁画墓(现在洛阳古墓博物馆),以保存着精美豪放的历史故事画而著称。
前室脊顶绘天象;隔墙正面,花砖部位绘四神及傩仪场面,楣额部位绘长卷式的“二桃杀三士”故事(故事载《晏子春秋·内篇谏下》:春秋时齐国有三勇士,公孙接、
田开疆、古冶子,相国晏婴因他们对自己不尊重,便向齐景公建议定计除掉他们,齐王使人赐三人二个桃子,叫他们论功而食。
公孙与田分别讲了各自的功劳,把桃子拿走了。
实际上古冶子的功劳更大,两人终于自愧不如,退出桃子而自杀,古冶子认为自己独享桃子而活着,是不仁不义而无勇,也自杀身亡),画面上,齐景公的威严,侍卫们的恭顺,晏婴的机智,三壮士的恃勇寡谋与舍生取义的悲壮举动,描绘得淋漓尽致。
后室后壁上方,绘长卷式的“鸿门宴”故事:据郭沫若考证,右起二人是军中伙夫,炉左是核心,举角杯者为项羽,后缩者为刘邦,用身体掩护者为项伯。
第七人“貌如妇人女子”者为张良,第八为范增,最左为项庄。
画面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人物众多,各有不同的性格刻画,赋彩典雅,格调庄重豪放,代表了西汉绘画艺术的成就。
王莽时期壁画墓最流行的壁画题材是日月星象与四神,此乃“天人感应”论和谶纬迷信说极度泛滥的产物。
东汉壁画墓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门卒
属吏、车骑出行、男女墓主家居宴饮等新内容,生活气息明显增强。
还有描绘庄园坞壁的农牧生产,鼓吹封建道德的圣贤、孝子、列女、义士等历史故事画。
日月天象及神禽瑞兽已退居次要地位。
代表如河北望都一号汉墓前室左右两壁绘属吏二十余人,布局严谨,形象高大,人物性格鲜明,比例准确,堪称东汉壁画最优秀的代表作。
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汉壁画墓,保存画面超过100平方米,壁画题材非常丰富,有从“举孝廉时”到“使持节护乌桓校尉”的显赫车马仪仗,有繁荣昌盛的城池幕府,有各逞技能的乐舞百戏,有农耕放牧的庄园生产,有繁忙丰盛的苞厨宴饮,还有榜题明确的孝子列女等画面,仿佛是形象的东汉社会生活的缩影。
汉代帛画
汉代画在缣帛上的绘画作品颇多,因历尽沧桑,遗存极少,正如唐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叙画之兴废”所云:“汉武创置秘阁,以聚图书(兼有书籍和书画)。
汉明雅好丹青,别开画室;又创立鸿都学,以集奇艺,天下之艺云集。
及董卓之乱,山阳
西迁,图画缣帛,军人皆取为帷囊,所收而西七十余车,遇雨道艰,半皆遗弃。
”
70年代,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山东临沂金雀山的汉墓发掘中,出土几幅西汉帛画,有的用作殡仪中的旌幡,表现引魂升天的场面;有的则描绘了迎宾、祭神、健身体操等景象,为研究汉代绘画增添了珍贵的资料。
长沙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东郊,是西汉初长沙国丞相、车大(音代)侯利仓及其家属的坟墓。
1972年发掘的1号墓,墓主人是利仓的妻子“辛追”,年约50岁左右。
随后发掘的2号、3号墓,墓主人分别为车大侯利仓及其儿子。
利仓卒葬于汉惠帝二年(前193年)或稍后;其子卒葬于文帝十二年(前168年);辛追卒葬年代则稍晚于其子。
马王堆1号、3号墓的内棺棺盖上,均覆盖着“T”字形旌幡帛画,全长2米许,构图基本相同,上段绘日、月、升龙及人面蛇身的始祖神——伏羲,象征天上境界;中段绘墓主人出行、宴飨等人间生活;下段绘神怪、龙蛇、大鱼、大龟等地下(阴间)的生物。
其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
这两幅帛画,在艺
术处理手法上具有鲜明特色:首先,在构图上,通过穿壁的蛟龙,将人间、地下两部分联成一体,又通过昂扬的龙首与迎候在天门的司阍,构成升天的气氛,使画面的三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其次,将墓主画在旌幡中心部位,并且通过跪迎与随从婢仆的衬托,显示出墓主人的高贵身份;墓主形象或画成正侧面,或画成五分之三的半侧面,形貌服饰皆刻画得维妙维肖;各种神禽异兽,姿态矫睦活泼,勾线流畅挺拔,设色庄重典雅,展示了西汉绘画的卓越艺术水平。
临沂金雀山9号汉墓出土的长条形西汉帛画,亦属旌幡性质,上部画日、月及仙山琼阁;中部画宴乐,迎宾、纺绩、校武等人间生活;墓主人为一贵族老妪;下部画龙虎等神怪形象。
此画用“没骨’与勾勒相结合的方法绘成,反映了汉画技法的多样性。
新莽至东汉的旌幡帛画,呈现出简化趋势。
例如甘肃武威磨咀子54号及23号汉墓出土约属新莽时期的绢麻柩铭,上端绘金乌、蟾蜍或金乌、蛟龙为代表的日月,下方则用方正宽博的篆书,写明墓主人的籍贯姓
名,以文字代替繁复的人物画面。
54号墓柩铭为“姑臧东乡利居里壶”,23号墓柩铭为“平陵敬事里张伯升之柩,过所毋哭”。
工艺装饰画
秦汉的漆器工艺继三代之后,持续发展,不少器物极为精美。
西汉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神怪瑞兽云气纹漆棺,长沙砂子塘西汉墓出土的舞女图与车骑出行图漆奁,画面内容丰富,色彩庄重华丽。
江陵凤凰山8号汉墓出土的神怪(禺彊)武士纹漆龟盾,色彩对比强烈,图像颇为醒目等等
西汉漆画亦施于铜器装饰上,例如广西贵县罗泊湾出土铜提梁竹节筒和铜盆,外壁有漆绘的人物校武田猎纹,十分耐人寻味。
东汉的工艺装饰画,以朝鲜平壤南井里(东汉乐浪郡)彩箧冢出土的孝子图漆箧,绘众多人物,彼此顾盼传神,漆画技艺十分熟练,这批漆器系成都、广汉等地所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