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二战后冷战、局部战争及和平与发展人民版选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探究】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二战后冷战、局部战争

及和平与发展人民版选修3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3年4月,罗斯福就授意自己的亲信雷斯特·戴维斯写了《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该文透露了罗斯福政府对战后世界安排的一些设想,如强调大国合作、建立联合国、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以及推行使美国充当世界主宰的世界主义等。斯大林为苏联确定战后的战略目标时将巩固战争期间取得的胜利果实(包括苏联控制的地盘)、确保国家安全置于优先地位,同时积极谋求扩大苏联的势力及影响。

——材料汇编材料二今日世界的所有国家都面临着对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选择,一种是“以大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的“自由制度”,另一种是“以强加于大多数人的少数人的意志为基础”的‘极权政体’,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那些自由国家人民抵抗武装的或外来的奴役阴谋”“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伟大的责任已经落在我们的肩上”。

——摘编自1947年3月杜鲁门致美国国会的咨文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二战后初期美苏战略目标,据此分析其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杜鲁门与罗斯福对苏战略的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题,第一问罗斯福主张“推行使美国充当世界主宰的世界主义”;而“斯大林为苏联确定战后的战略目标时将巩固战争期间取得的胜利果实、确保国家安全置于优先地位,同时积极谋求扩大苏联的势力及影响”;第二问美苏的利益冲突推动了两极格局的形成。第(2)题,第一问罗斯福“强调大国合作”,由美国主导世界;杜鲁门主义强调直接对抗苏联的“极权政体”;第二问罗斯福企图利用经济手段软化苏联,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杜鲁门

认为“两种不同生活方式”使得二战后美苏的合作没有可能。

答案:(1)目标:美国:建立世界霸权;苏联:巩固胜利果实,保障国家安全,同时积极谋求扩大苏联势力和影响。

影响: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

(2)不同:富兰克林·罗斯福:与苏联合作,谋求世界霸权;

杜鲁门:公开与苏联对抗,遏制共产主义,夺取世界霸权。

原因:罗斯福认为,苏联在战争中遭受重大损失,战后为取得美国的大量援助以重建经济,是会愿意继续合作的,他企图通过合作,软化苏联,达到美国称霸的目的;而杜鲁门认为,美国不可能通过与苏联合作,达到自己的战略目标。

2.(2015·武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5年9月,日本投降,美苏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南部和北部,从此半岛处于分裂状态。

1948年8月,南朝鲜通过“单独选举”,成立了以李承晚为总统的大韩民国政府,并扬言以武力统一朝鲜。同月,朝鲜民主爱国力量进行选举,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任命金日成为首相。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干涉朝鲜内战。

1950年10月,应朝鲜政府请求,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1953年7月,签订停战协定。

(1)根据材料说明朝鲜战争由内战演变为国际战争的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朝鲜战争对东亚局势的影响。

解析:第(1)题,联系该时段前后国际重大事件进行分析;其由内战演变为国际战争的背景有:日本投降,法西斯势力退出朝鲜半岛;美苏分区占领朝鲜,以“三八线”为界;冷战兴起;内战后“联合国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参战。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朝鲜战争导致朝鲜南北长期对峙,东北亚局势的紧张,及亚洲冷战局面的形成;由于志愿军入朝,中国失去解决台湾问题的机会。

答案:(1)背景:日本投降;美苏划定“三八”线,南北分裂;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组织“联合国军”干涉朝鲜内战;中国组织志愿军进行抗美援朝。

(2)影响:朝鲜南北对峙,局势紧张;美军进驻台湾,干涉中国内政;美国扶植日本,加剧东亚冷战。

3.(2015·太原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冷战”期间,美国积极充当“国际警察”,遭到非西方国家的普遍谴责。但是“冷战”结束十多年后,兴起一种容忍、认可,甚至要求美国更多干预的舆论。美国等西方国家把“冷战”的胜利视为西方“民主”的胜利,加紧推销西方的民主和人权思想,推动“人权国际化”和联合国“人权中心化”。西方的人道主义干预思想渗透到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和

制裁行动中,现行国际关系准则特别是主权原则和不干涉内政原则受到挑战。

——摘自魏宗雷《西方“人道主义干预”理论与实践》

(1)“非西方国家”的主要类别有哪些?“非西方国家”普遍谴责美国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指出“冷战”结束后兴起“更多干预”的原因,并归纳西方国家推行“人道主义”干预的主要手段。

解析:本题考查“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发展演变。第(1)题,“类别”可以从“冷战”前和“冷战”后来分期回答,“冷战”前从两大阵营的角度说明,“冷战”后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说明;“依据”从民族、国家主权等角度分析。第(2)题,“原因”从“冷战”结束后,国际力量失衡、国家矛盾突出、恐怖主义泛滥以及美国霸权需要等角度回答;“手段”从联合国、动用武力、“人权”论、扶持亲美政权等方面分析。

答案:(1)类别:“冷战”时期:一是社会主义阵营,二是不结盟国家;“冷战”以后:广大发展中国家。

依据:民族独立;主权自决,不干涉内政。

(2)原因:“冷战”结束后,某些国家内部问题突出,为干预提供可能;世界恐怖主义猖獗,对部分主权国家产生威胁,美国国力强大的制度迷惑性,“人道主义”理论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手段:借联合国安理会,进行经济制裁,武力干预,高举“人权”高于主权理论,干涉别国内政,扶持主权国家内部亲西方势力等。

4.(2015·邯郸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8年在法国、德国、意大利、波兰建立了保卫和平的组织。1949年4月在巴黎和布拉格召开了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有72国的代表参加,选出了常设委员会,大大推动了世界和平运动的发展。1950年3月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常设委员会发表了《斯德哥尔摩宣言》,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并开展了签名运动。半年中签名的达5亿人。许多国家建立了全国性的保卫和平委员会。1950年11月在华沙召开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大会决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

——摘编自搜搜百科材料二美国于1965年8月向日内瓦18国裁军委员会提出一项防止核武器扩散条约草案。同年9月,苏联也向联大提出一项条约草案。1966年秋天,苏美两国开始秘密谈判并于1967年8月24日向18国裁军委员会提出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联合草案,1968年3月11日美苏又提出联合修正案。1968年6月12日,联大核准该条约草案。1970年3月5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正式生效。1996年9月10日,联合国大会以158票赞成、3票反对、5票弃权的压倒多数票通过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该条约是一项旨在促进全面防止核武器扩散、促进核裁军进程,从而增进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条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