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读后感 - 副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心体悟教育的真谛

——读《教育的目的》有感最近阅读了怀特海所著的《教育的目的》,几乎每个段落都有精辟、深刻的论述,初读时,就被怀特海的一些观点深深地震撼了。再次阅读时,我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对这本书中提出的很多观点和理论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在思考中,我不断地追问着教育的真谛。

怀特海先生是英国数学家、教育家。他提出“两条教育的戒律”:其一,“不可教太多的科目”,其二,“所教科目务虚透彻”。这一重要思想至今被人们广泛关注而产生着重大影响。它的实质是反对学校里传授死的知识和“无活力的概念”,反对学习中刻板地接受而不予运用、检验或重新组合知识概念,认为一切教育的中心应该使知识保持活力和防止知识僵化。这些论述,仍是今天的学校实践中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怀特海先生反对灌输式教学,他呼吁教师不要认为“只要学生纪律好,总能把一定分量的无活力的知识灌进他们的脑子里去”。他举例说,教儿童解一元二次方程可以掌握,但目的何在呢?传统回答是:锻炼心智。他指出:“这个回答虽有部分真理,但有一个根本的错误,就是很可能窒息现代世界的才华。”把儿童的心智比做死的工具,不管其创始人的权威和影响有多大,怀特海谴责这是“教育理论中的最致命、最错误、最危险的概念之一”,并且极富意义地指出:“心智决不是被动的;它是一种永不休止的活动,灵敏、富于接受性、对刺激反应快。”这或许是后现代课程家们最感兴趣的思想之一。只有把

学生置于学习的主动地位,才能减少教学过程中的浪费和厌倦现象。

怀特海先生除了广泛接触和评析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外,还深刻揭示了儿童成长的阶段和学习道路。他提出“教育韵律”——渲染、精确和概括化,认为这三者不断统合而非序列地排列。他提倡在小学和初中以观点的渲染和游戏为主,精确和掌握的发展始于高中,而抽象和概括则为大学时期的焦点,学校若脱离这一大致的计划,将违背学习的自然韵律。它有益于教师认识不同时期的学生学习特点,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值得我们深深体悟。

通过阅读我收获了太多太多。我想,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确实应该多一些思考,多一些追问,多一些展望。在思考中,在追问中,在展望中,我们定能看到属于我们的教育的春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