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13101《分析化学》教学计划、大纲
分析化学教案设计
教案2013~2014学年课程名称分析化学院(系)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教研室(实验室) 化学系授课班级主讲教师职称副教授使用教材华中师大等编《分析化学(上册)》兰州城市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制教案(首页)注: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环节、实验课、公共选修课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一、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1.分析化学的任务分析化学是研究关于物质的化学结构、化学组成及测定方法的一门学科。
它是化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定性分析的任务:就是鉴定物质的化学结构和化学组成。
定量分析的任务:就是测定物质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2.分析化学的作用分析化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化学本身的发展起过重大作用。
化学上的基本定律都是依靠大量的分析实验数据才得以创立和发展起来的,而其它各门学科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分析化学的发展。
分析化学对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
分析化学在高等学校理、工、农、医、师范各有关专业中,是一门重要的化学基础课。
三、定量分析的方法1.按对象分2.按操作方法分类3.按试样用量分类4.根据被测组分含量分类5.其它专有名词四、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一)分析化学的发展简史(二)当前的发展趋势第二章定性分析教学内容:§2-1 概述一、定性分析的任务和方法1.任务:鉴定物质中所含有的组分。
2.方法⑴干法:指分析反应在固体之间进行。
⑵湿法:指分析反应在溶液之间进行。
(主要学习湿法分析)二、定性分析反应进行的条件共5点三、鉴定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1.鉴定方法的灵敏度鉴定反应的灵敏度常用“最低浓度”和“检出限量”来表示。
⑴最低浓度⑵检出限量⑶检出限量和最低浓度之间的关系2.鉴定反应的选择性四、空白试验和对照试验空白试验:用配制试液用的蒸馏水代替试液,用同样的方法和条件重做试验进行鉴定,就叫做空白试验。
对照试验:用已知溶液代替试液,用同样方法进行鉴定,就叫做对照试验。
2024版《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03 实验课程占总课时的比例不低于30%,以培养学 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02
基本原理与方法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方法
误差来源与分类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的识别与处理方法
准确度与精密度
概念、评价方法及提高措施
数据处理与结果表达
色谱法技术及应用
气相色谱法
利用气体作为流动相,将待测物质在固定相上进行分离和分 析,如气相色谱仪测量挥发性有机物。
薄层色谱法
在薄层板上进行色谱分离和分析的方法,如薄层色谱扫描仪 测量各种化合物。
液相色谱法
以液体作为流动相,通过固定相上的吸附、分配、离子交换 等作用将待测物质分离和分析,如液相色谱仪测量高沸点、 热不稳定和极性化合物。
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
实验结果评价与报告撰写
1 2 3
结果评价 根据实验目的和分析方法的要求,对实验结果进 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判断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 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数据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数据的处理、图 表绘制和结果解释等,以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 趋势。
报告撰写 按照学术规范和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 目的、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以便于 交流和发表。
样品制备
根据分析方法的要求,对 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 粉碎、筛分、干燥等,以 便于后续的分析操作。
实验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实验安全
01
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确保实
验过程的安全。
实验操作
02
按照实验步骤和规范进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导致实验结果不
分析化学教案
分析化学教案【篇一:分析化学教案】《分析化学》教案第一章绪论一、分析化学的定义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是人们获得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
二、分析化学的任务1. 定性分析── 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或成分),如元素、离子、原子团、化合物等,即“解决物质是什么的问题”。
2. 定量分析── 测定物质中有关组分的含量,即“解决物质是多少的问题”。
3. 结构分析── 确定物质的化学结构,如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等。
三、分析化学的分类按分析原理分类: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化学分析── 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又称经典分析法。
包括重量分析和容量分析(滴定分析)。
特点:仪器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低、分析速度慢。
仪器分析── 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包括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光谱分析、波谱分析、质谱分析、热分析、放射化学分析等。
特点:灵敏、快速、准确。
四、分析化学的作用分析化学的应用范围几乎涉及国民经济、国防建设、资源开发及人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
可以说,当代科学领域的所谓“四大理论”(天体、地球、生命、人类的起源和演化)以及人类社会面临的“五大危机”(资源、能源、人囗、粮食、环境)问题的解决都与分析化学这一基础学科的研究密切相关。
1. 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大气、江河、海洋和土壤等环境污染正在破坏着正常的生态平衡,甚至危及人类的发展与生存,为追踪污染源、弄清污染物种类、数量,研究其转化规律及危害程度等方面,分析化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新材料的研究中,表征和测定痕量杂质在其中的含量、形态及空间分布等已成为发展高新技术和微电子工业的关键;? 在资源及能源科学中,分析化学是获取地质矿物组分、结构和性能信息及揭示地质环境变化过程的的主要手段,煤炭、石油、天然气及核材料资源的探测、开采与炼制,更是离不开分析检测工作; ? 分析化学在研究生命过程化学、生物工程、生物医学中,对于揭示生命起源、生命过程、疾病及遗传奥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化学专业分析化学课程设计方案
高校化学专业分析化学课程设计方案一、课程概述在高校化学专业的学习中,分析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于常见化学试剂的性质和分析方法的掌握,以及对于分析化学原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获得一定的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理解分析化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3. 培养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4. 培养科学研究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介绍(1) 分析化学的定义及发展历程;(2) 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分析化学与其他化学学科的联系与交叉。
2. 分析化学的实验技术(1) 常用实验室仪器及其使用方法;(2) 基本的实验操作技巧;(3)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3. 量化分析(1) 溶液的制备和稀释;(2) 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论和实验;(3) 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和实验;(4) 配位化合物的制备和分析。
4. 分离分析(1) 色谱分离技术的原理和应用;(2) 比色法和比净法的原理和应用;(3) 电化学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5. 质谱分析(1) 质谱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 质谱仪的应用和数据解析。
四、课程实施1. 授课方式本课程采用理论授课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理论课程通过讲授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相关的实际应用案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实验操作课程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方法。
2. 教学方法根据本课程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讨论研究、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等。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3. 实验设计本课程中的实验设计将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从简单到复杂逐渐设计实验内容。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分析化学实验(二)》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031072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实验(二)英文名称: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II)授课时数:72 学分: 2适用专业:化学,应用化学, 材料化学开课学期:秋季学期教学目的和要求:分析化学实验(二)的主要内容是仪器分析化学实验部分,它是综合性大学化学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之一,是分析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掌握现代的研究物质组成和结构的手段与方法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若干常用仪器分析方法原理的理解,了解有关仪器的结构,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及一些应用。
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根据分析目的、要求和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以解决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
基本要求:1.加深对有关仪器分析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原子吸收、原子发射、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电位分析法等)原理的理解,了解定性,定量分析的依据及有关的定律、公式。
2.了解有关仪器的结构及其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范围。
3.掌握有关仪器分析方法的分析步骤及初步具有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了解实验过程中应控制好哪些实验条件和参数,它们如何影响实验结果。
教学方式:实验课堂讲授、实验演示、课堂指导。
教学手段:讲授与实验考核方法:实验成绩 = 实验报告成绩(70%) + 基本操作成绩(30%)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实验一、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6学时)内容:了解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仪器的基本构造及操作方法。
掌握绘有色溶液的吸收曲线的方法及用工作曲线法测定有色物质的含量。
实验二、示差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铬(6学时)内容:巩固722型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及使用,学习用示差分光光度法的原理测定水样中的铬及实验数据处理。
实验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菲那西丁(6学时)内容:了解并掌握UV–12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仪器的基本构造、应用范围及操作方法。
《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分析化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分析化学课时安排:136教时课程性质和任务: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一门研究物质化学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重要课程,担负着鉴定物质组成成分、测定其相对含量的两个任务。
一.设计思路及目标:以掌握分析基本类型及操作为目标,以分析操作过程的学习为主线。
1.掌握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2.准确树立“量”的概念。
3.学会对各种物质的测定方法。
4.正确掌握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5.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观察判断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以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序号工作任务模块课程内容教学要求理论参考课时实验参考课时1 绪论1.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2.分析化学的分类3.分析化学的进展概况4.分析化学课程要求和学习方法简介1.了解分析化学的对象、任务及它所包括的重要分支,明确其重要性。
2.了解分析化学的分类、联系和区别3.对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有概括性的了解理论:2教时2 定量分析概述1.误差及其表示方法2.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分类3.减少误差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4.分析数据的处理1.了解误差的概念、误差来源及消除方法2.运用误差理论对分析结果进行处理3.明确有效数字的定义及运算规则理论:6教时实验:4教时1.天平的使用2教时2.移液管、5.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4.掌握天平的使用滴定管校正。
2学时3 滴定分析概述1.滴定分析的过程2.滴定分析方法的分类3.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4.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5.滴定分析计算1.了解滴定分析法的过程、分类2.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标定的各种方法及有关计算3.掌握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方法理论:8教时实验:6学时标淮溶液的配制1.直接法22.间接法23.标定24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1.温度和湿度系数的概念2.酸碱质子理论3.酸碱平衡有关浓度的计算4.缓冲溶液1.理解酸碱质子理论的概念2.掌握酸碱平衡体系中PH值的计算方法3.通过实验掌握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配制方法及其应用理论:8教时实验:6学时1.缓冲液配制。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纲《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纲(适⽤于化学专业)课程编码:B100013030总学时:64 总学分:4开课学期:第三学期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机化学、⽆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分析化学》课程是化学类本科专业学⽣的主⼲基础课之⼀,其理论和⽅法是其它⼀切与化学有关的课程以及专业的基础。
分析化学课在教给学⽣基本的分析化学原理和⽅法的同时,使学⽣建⽴起严格的“量”的概念,培养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作的能⼒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
让学⽣能够运⽤化学平衡的理论和知识,处理和解决各种滴定分析法的基本问题。
《分析化学》课程的具体教学⽬的可以归纳为以下⼏点:1.掌握常量组分定量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法;2.掌握分析测定中的误差来源、误差的表征,以及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法与表达;3.初步了解分析化学在化⼯、医药、⽣物、信息、能源等领域中的应⽤,以及其它学科的新技术、新成就对分析化学的促进与发展。
⼆、课程基本内容第⼀章绪论(6学时)教学⽬标:1、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作⽤和发展概况2、了解定量分析的⽅法与过程3、掌握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的概念、定量分析的基本计算⽅法教学内容:1、分析化学定义、分析⽅法分类、分析化学的发展2、定量分析过程和⽅法3、滴定分析法概论教学重点:分析的基本过程、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的概念教学难点: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的概念第⼆章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4学时)教学⽬标:1、了解如何采集试样2、理解试样的制备⽅法3、掌握样品的分解⽅法教学内容:1、样品的采集2、试样的制备与分解教学重点:试样的制备与分解教学难点:试样的分解⽅法第三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10学时)教学⽬标:1、了解偶然误差的分布特征(正态分布),有限次测量中随机误差的t分布2、误差产⽣的原因及提⾼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法3、理解有效数字概念并掌握其计算法则4、掌握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准确度与精密度、误差与偏差等概念5、掌握计算分析结果的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标准偏差的⽅法6、掌握⽤数理统计⽅法处理分析数据的⽅法7、掌握置信度和显著性⽔准概念的含义教学内容:1、分析化学中的误差2、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3、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4、显著性检验5、可疑值取舍6、回归分析法7、提⾼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法教学重点: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置信度、置信区间、误差产⽣的原因及提⾼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法教学难点:置信度、置信区间的概念;随机误差的分布特征——正态分布,有限次测量中随机误差的t分布第四章酸碱滴定法(10学时)教学⽬标:1、掌握酸碱质⼦理论,酸碱存在形式,及分布曲线2、掌握质⼦条件⽅程,简单溶液pH的计算3、理解酸碱指⽰剂变⾊原理及范围4、理解⼀元强、弱酸碱的滴定曲线、滴定突跃范围及指⽰剂的选择5、掌握强酸、强碱、⼀元弱酸、⼀元弱碱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6、掌握酸碱滴定法的应⽤教学内容:1、酸碱反应与平衡2、酸碱体系中各型体的分布分数3、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4、缓冲溶液5、酸碱指⽰剂6、酸碱滴定原理7、滴定误差8、酸碱滴定的应⽤教学重点:共轭酸碱对的Ka 与Kb的关系、质⼦条件式的书写、H+浓度的计算、滴定误差的计算教学难点:质⼦条件式的书写;缓冲溶液H+浓度计算第五章络合滴定法(10学时)教学⽬标:1、了解EDTA的性质及其与⾦属离⼦的配位能⼒和特点2、掌握EDTA滴定反应中副反应系数、酸效应系数定义式和计算式。
分析化学医学检验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医学检验教学大纲分析化学医学检验教学大纲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分析化学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规范和提高医学检验的质量,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大纲,以确保医学检验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对分析化学医学检验教学大纲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教学目标分析化学医学检验教学大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分析化学原理和技术,以及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化学反应、样品前处理、仪器分析等内容;2. 掌握常见的分析化学技术和方法,如色谱法、光谱法、电化学法等;3. 熟悉医学检验中常见的分析化学指标和方法,如血液生化指标、尿液分析等;4. 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分析化学仪器和设备,进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5. 具备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能够进行常见的分析化学实验。
二、教学内容分析化学医学检验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包括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化学平衡等内容;2. 分析化学的常用技术和方法。
包括色谱法、光谱法、电化学法、质谱法等;3. 医学检验中的分析化学指标和方法。
包括血液生化指标、尿液分析、生物标志物等;4. 分析化学仪器和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包括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5. 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包括标本采集和处理、试剂的配制和使用、仪器的操作和维护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分析化学医学检验教学大纲中还规定了相应的教学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理论教学。
通过课堂讲授、教材阅读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实验教学。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分析化学实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3. 课外拓展。
组织学生参观医学检验实验室、参加学术讲座等活动,拓宽他们的知识面;4. 论文写作。
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分析化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名称中文名称:《分析化学》英文名称:《Analytical Chemistry》二、学时与适用对象课程总计140学时,其中理论课80学时,实验课60学时。
本标准适用于四年制药学、药物制剂和生物技术专业。
三、课程性质地位分析化学是药学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之一,是药学、药物制剂和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它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和分析方法的科学。
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不仅是分析科学的基础,也是从事生物、环境、医药、化学其它分支学科以及化学教育等相关工作的基础。
分析化学与药学专业其他基础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分析化学的学习,可提高学生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并能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四、课程基本理念通过《分析化学》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药学各专业有关的的分析化学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熟悉重点相关知识、理论和技能在药学中的应用,为后续药物分析、药理学和药物制剂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准确把握分析化学这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必须以培养新时期为军、民服务的药学人才的目标和要求为依据。
2、创新教学思路,精选实验教学内容。
在实验内容取材上既体现本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又要与医学、药学紧密结合。
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启发式教学方式始终贯穿在实验课堂中,又避免受到纯化学教育模式的影响,使学生在有限的实验学时内学到尽量多而实用的东西。
实验内容的选材,每个实验的承上启下作用,应不只从本门课程出发,而是从整个药学专业学科系统全局出发。
在实验教材中适当补充本学科仪器分析的一些最新进展和先进的科学实验方法。
教学内容取材上即强调科学性又注意新颖性,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且加强现代分析仪器的使用。
如高效液相色谱仪、毛细管电泳仪,红外分光光谱仪的使用以及全自动分析天平、Mettler 320-S pH计,离子选择性电极、电位滴定仪等仪器。
分析化学课程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2. 授课对象:化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相关专业本科生3. 学时安排:32学时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了解化学分析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 素质目标: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3. 常用分析方法:滴定分析、重量分析、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4. 分析误差及数据处理5. 分析化学在各领域的应用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分析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实例,分析化学分析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5.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第二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3. 第三周:滴定分析4. 第四周:重量分析5. 第五周:光谱分析6. 第六周:色谱分析7. 第七周:分析误差及数据处理8. 第八周:分析化学在各领域的应用五、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讲授:教师系统讲解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分析方法。
2.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实例,分析化学分析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5. 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后,撰写实验报告,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撰写报告的能力。
3. 期末考试:通过笔试,检验学生对分析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分析化学》电子教材
《分析化学》电子教材使用教材:《分析化学》(第五版)上册武汉大学主编教学参考书:1.《定量分析化学简明教程》彭崇慧等编2.《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和数据评价》宋清编3.《分离及复杂物质的分析》邵令娴编4.Analytical Chemistry(中译本:李克安等译,分析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5.Modern Analytical Chemistry, D.Harvey(McGraw Hill)教学课时安排:共15周每周4学时共60学时�第1章概论(4学时)�第2章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2学时)�第3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和数据处理(8学时)�第4章分析化学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2学时)�第5章酸碱滴定法(10学时)�第6章络合滴定法(8学时)�第7章氧化还原滴定法(8学时)�第8章沉淀滴定法和滴定分析小结(2学时)�第9章重量分析法(6学时)�第10章吸光光度法(6学时)�第11章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4学时)第1章概论教学目的:1.理解分析化学的学科定义、任务及分类;2.掌握分析方法的选择原则;3.掌握定量分析基本过程及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4.掌握滴定分析法基本原理、相关概念及滴定分析结果的结算。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以下概念:标准溶液、基准物质、滴定分析法、滴定、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终点误差;分析化学的分类。
教学难点:根据滴定反应确定计量关系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教学内容:1.1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定义:分析化学是研究测定物质组成的分析方法及其相关理论的科学。
其他定义:itinen:化学表征与测量的科学。
任务:鉴定物质的化学成分定性分析测定各组分的含量定量分析确定物质的结构结构分析作用:a.21世纪是生命和信息科学的世纪,科技和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要求分析化学尽可能快速、全面和准确地提供丰富地信息和有用的数据。
b.现代分析化学正在把化学与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精密仪器制造科学等学科结合起来。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化学实验技能和分析思维能力。
通过课堂授课和实验操作,学生将学习分析化学基本理论、仪器设备的使用和实验操作技巧,在实验中培养科学实验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论目标(1)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2)掌握常见的分析方法和技术;(3)理解实验操作中的原理和要点。
2.实践目标(1)学习使用常见的分析仪器设备,如pH计、天平、分光光度计等;(2)掌握溶液制备、分离和测定的基本操作;(3)培养良好的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能力。
三、教学内容1.分析化学基本理论和原理(1)分析化学概述(2)分析化学基本方程式(3)分析化学的误差和精密度2.常见的分析方法和技术(1)酸碱滴定法(2)氧化还原滴定法(3)浊度法(4)物质定量法(5)光度法(6)原子吸收光谱法(7)色谱法3.实验操作技巧(1)实验室安全和操作规范(2)实验设备的正确使用(3)实验前的准备工作(4)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5)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解释实验中的操作步骤和原理。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实验操作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操作常见的分析实验,并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技巧。
3.实验数据分析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并解释实验现象和规律。
五、教学评估1.实验报告学生每次实验完成后需提交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数据处理和结论等。
2.实验技能考核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进行考核,包括仪器的正确使用、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等。
3.理论知识考试对学生的分析化学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包括基本理论、常见方法和技术的原理等。
六、教学资源1.教材2.实验室设备包括各种分析仪器设备,如pH计、天平、分光光度计等。
3.实验试剂和样品提供各种常见的化学试剂和样品,用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分析化学教学目标
分析化学教学目标1. 简介本文档旨在分析化学教学目标,为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和评估学生研究成果提供指导。
2. 提高学生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分析化学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概念和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应包括以下方面:- 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概念;- 掌握化学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 能够分析和解释化学实验结果;-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分析化学强调实验操作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教学目标应包括以下方面:- 掌握实验室操作的基本技能,如精确称量、稀释和标定等;- 培养良好的实验室安全意识和实验室规范意识;- 培养科学观察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判断能力分析化学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判断能力,使其能够准确地分析化学实验结果并做出判断。
教学目标应包括以下方面:-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读化学数据的能力;- 培养学生判断化学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能力;- 培养学生使用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
5. 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为了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教学目标还应包括以下方面:- 设计有趣和实践性的化学实验;- 提供生活中实际应用的化学案例;-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和探究式研究6. 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为了评估学生研究成果并调整教学策略,教学目标还应包括以下方面:- 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估方法;- 注重能力的综合评估,包括知识理解、实验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等;- 提供及时和准确的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和提升。
7. 结论通过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授课,提高学生研究的效果和效率。
分析化学教育目标应注重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技能、分析思维和判断能力的培养,同时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目标
1.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作用和化学分析的分类、步骤。
2.了解误差的来源、特点,掌握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数据处理方面的基础知识。
3.了解滴定分析法的原理,掌握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4.理解定量分析中的基本概念,掌握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等滴定分析和称量分析的方法及基本原理。
5.了解各种滴定法常见的应用实例。
6.培养学生牢固树立“量”的概念,掌握定量分析中的有关计算。
二、课程内容
3.教学实施建议
(1)教学场地与设备
授课教室按容纳50名学生配置,并配有黑板、讲台、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2)师资要求
任课老师应具备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具备高级工以上的职业资格,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经过职业教育学理论、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具有基本的教学设计能力。
(3)教学方法建议
①提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样化。
②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实物、演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③引导学生找出知识的规律性,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④加强分析基本计算的训练。
《分析化学》课程标准(中专版)
《分析化学》课程标准(课理论﹢实践)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检验授课单位:化学教研室学时:72 学分:编写执笔人:陆昆审定负责人:徐萍编写日期:2016年2月审定日期:2016年2月一、课程定位《分析化学》是我院中专药学、检验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课程内容借用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和专门的仪器去测量物质的理化性质,从而对待测物进行定性分析、定量测定和结构分析,主要运用的技术有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电化学分析技术、光学分析技术、色谱分析技术及各方法的联用等。
通过本课程学习和训练,能运用分析化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待测组分的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以及相关临床检验仪器的基本操作、维护保养和对检验结果作出初步判断,为有关课程学习及未来职业岗位奠定一定基础。
二、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基本技能训练为中心、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2)在课程结构及教学方法上,打破以前课程设置以理论为主,实践作为理论的验证,实训项目与工作过程脱节的学科化体系,代之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对知识体系进行重构、整合,实现教、学、做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3)在学习顺序上,摈弃先学习知识再进行能力的训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在岗位能力训练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4)在教学效果上,避免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真正实现学习的知识技能能直接与所在工作岗位零对接。
2、课程设计思路(1)对岗位能力进行分解,根据分析检验岗位工作任务,循序渐进地安排若干教学训练内容,在能力训练中归纳和总结知识;(2)课程的学习以典型案例(实际分析检验项目)为载体,进行单元项目活动的设计,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3)以形成性考核为主体,针对不同的工作任务,教师通过对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总结、动手操作、检测报告等情况的考核,完成对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估。
分析化学说课稿
分析化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析化学》。
下面我将从课程定位、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课程定位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测定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科学。
对于化学、化工、材料、环境、生物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分析化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从事相关的科研、生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我选用的教材是_____主编的《分析化学》。
这本教材内容丰富、体系完整,涵盖了分析化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部分。
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析化学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教材中还配备了丰富的习题和参考文献,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阅读。
三、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_____专业的学生。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但是对于分析化学这门课程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缺乏系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此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激发。
四、教学目标根据课程的定位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了解各类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和局限性。
(3)熟悉常见分析仪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2、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选择和运用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熟练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3)具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创新意识。
(2)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一
成果编号:21413101《分析化学》教学计划、大纲
一、《分析化学》教学计划
海南省技师学院
2012 至2013 学年第 1 学期授课进度计划
制定教师:王小丽、吴宣科目:《分析化学》
课程类别:一体化教材版本:自主开发工作页适用班级:11预备技师班
授课周数:19周周课时:8 节授课总时数(节):152节理论:68 节实习:70节复习考试:6节机动:8节
海南省技师学院
2012 至2013 学年第 2 学期授课进度计划
制定教师:王小丽、吴宣科目:《分析化学》
课程类别:一体化教材版本:自主开发工作页适用班级:11预备技师班
授课周数:20周周课时:10 授课总时数(节):200
理论:88 实习:92 复习考试:12 机动:8
二、《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一)前言
1、课程性质与定位:
本课程是生物化工专业核心课程,以培养中职学生职业素质为核心,以无机化学为基础,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实践技能及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培养观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本课程具有很强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思维能力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在化学分析岗位,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依据相关检测标准完成测试样品的组成检出和主成分含量测定,得出准确的检出结果,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处理一些在分析检测中出现相关事务和突发事件,中职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分析化学程序为框架的整体为指导,认真努力的进行分析化学的操作技能,为日后为一专多能型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设计思路
本课程按照职业技能型课程的相关设计要求与规程进行设计,将课程开发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典型任务提炼:通过细化的岗位需求调研,全面细化了解相关岗位对本专业中职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要求,并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提炼
第二阶段,确立课程框架:课程框架按照中职学生的培养要求来设定,内容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要求、专业
技术学习内容、基准学时、实训学时、学习任务名称等构成要素第三阶段,制定课程方案:通过课程方案,全面描述课程基本信息、培养目标,当前所规划的学习任务的目标、内容及教学建议,可考虑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设置课程进度及学时分配,设计学生考核方案、课程评价方案等,并为课程资源的建设和课程的实施提供依据。
第四阶段,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学材建设、学习环境、实训环境建设等,这些内容是课程实施的必备条件和支撑。
其中,学材指用于直接帮助学生学习的学习材料,包括学习指导书、工具书及企业技术资料等。
在课程及配套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完毕之后,依然依据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基本要求,保持对课程教学体系与内容的持续性完善与建设。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三)课程目标
(四)课程内容及要求
(五)教学实施建议
1、教学模式
任务引领课程模式下,创新“以学习任务为载体,以协作的方式,通过工作实现自主学习,探究、解决工作中问题”的教学模式。
2、教学要求
(1)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教学。
教师需把握好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全面和合作式的学习,“行动”是为达到学习目标而进行有意识的行为,而不是简单的重复性操作。
(2)教学过程要体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整个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3)教师为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益。
鼓励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注重课堂教学与开放教学资源紧密结合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
3、教学建议:
(1)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参考性的学习任务,结合实际教学条件,选择实际容易获取样品完成教学,必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2)学生学习完一个学习任务以后,适当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类似拓展分析任务并完成总结报告。
(3)任务一、二教师引领学生完成,任务三至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完成,学习准备阶段安排学生课外准备,课堂主要是方案的讨论;计划实施采用小组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组长可以轮换,负责管理、组织工作的实施等。
(4)在实际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重在教学设计和学习结果的点评检查。
(5)每个学习小组不超过6人。
4、实训室要求
5、评价建议
课程考核成绩表
采用学习(工作)过程化考核
范例:以下是某个学习任务中一个教学单元(活动)的教学考核。
工作过程所需知识考核评价表
6、课程评价
要求基于专业技能课程的特点,建立本课程的课程评价体系,该课程评价体系应围绕着课程的以下几个评价要素展开评价:
课程开发基础
课程结构
课程内容
师资水平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数字化教学基础
教学效果
开展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必须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全面性和准确性。
建议每一学年开展一次课程评价
7、教材编写建议
(1)按照《教育部关于“十二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2]9号)的相关文件精神进行教材的建设。
(2)要求“校企合作”进行教材的开发,充分突出企业实际的岗
位技能要求,并与职业技能考试的相关内容与标准对接。
(3)教材采用项目制教学,按照职业教育教材编写的相关规程进行设计与编写,完整呈现本课程完整的理论性、知识性与实践性教学内容体系。
(4)在教材的内容组织上,各个教学项目采用“由浅至深”的顺序进行组织,教学任务的设置顺序符合岗位任务完成的基本流程。
(5)教材内容要求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适合于中职学生学习。
8、课程资源与利用建议
(1)要求配套以下的课程教学资源与资料:
学习指导书
实训指导书
习题试卷库
行业案例库
行业资料库
数字化教学资源:PPT课件、教学动画、理实一体化课程录像精品课程网站
(2)随着课程建设发展,还可以按需增配其它的配套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