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学常识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及答案(Word版)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及答案(Word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马说》《陋室铭》《送东阳马生序》《与朱元思书》中的“说”“铭”“序”“书”都是古代的文体。

B. 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令”,如令父、令母、令叔、令兄等。

C.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部地理学巨著,我们学过的《三峡》就出自其中。

D. 六书是古人分析汉字时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答案】 B【解析】【分析】B.表述有误,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应用“家”,如令父、令母、令叔、令兄等。

只有称呼对方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是冠以“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涉及到作家、朝代、称号、文体等的考查,需要平时进行积累。

作家作品的考查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等内容。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对联从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成。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此联的上联概写岳阳楼的自然景观,下联暗引《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两两相对,整齐优美。

欣赏这样的对联,可以陶冶情操,学到推敲锤炼语言的方法。

B. 如果欧阳修想再收一位门生,从生活现实的角度他应该从“李清照、纳兰性德、元稹、黄庭坚”四人中找李清照。

C. 假如你的一首七言律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140元稿费。

D. “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

《童年》中高尔基捡破烂换钱来给外祖母补贴家用,他的懂事能干让外祖母感动落泪又万般心疼。

【答案】 A【解析】【分析】B项,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他们没有同时在世的时间,所以B项说法有误。

中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及答案版

中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及答案版

中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及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古人常用“阴〃、“阳〃表示方位,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古人还常以“丝竹〃代表音乐。

B.我国古代表示自我谦称的词有:“愚、鄙、敝、卑、仆〃等。

帝王自我谦称的词有:“孤、寡、不谷〃等。

C.古代的别称都很固定,如桑梓指家乡,社稷指国家,伉俪指朋友,布衣指百姓等。

D.骈文,文体名,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

【答案】C【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伉俪指夫妻,不是朋友。

其它别称都对。

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王维,字摩诘,唐朝诗人。

其诗多咏山水田园。

王维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B.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会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如"浣溪沙〃"水调歌头〃都是词牌名。

C."婵娟〃形容月色明媚,常用来指代明月。

明月的别称还有蟾宫、广寒、望舒等。

D.司马迁是西汉文学家、史学家,他撰写的《史记》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答案】D【解析】【分析】ABC.正确;D.有误,《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不是编年体通史。

故选:D。

故答案为:D o【点评】文学常识浩如烟海,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考:1.粗读原著,加深记忆。

应该是在珍惜时间的原则下,粗略读读原著,或读读作品梗概,对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及主要内容稍作了解,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

2.以课本为着力点,向课外拓展。

考生要重视梳理课本“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

3.构建文学常识知识网络。

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大文学体裁方面,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或国度)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构建网络。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诗歌中,哪一首属于乐府诗?()A. 《湘夫人》B.《孔雀东南飞》C《.声声慢》 D.《关雎》【答案】B【解析】【分析】 A.《湘夫人》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作品《楚辞·九歌》组诗十一首之一,是祭湘水女神的诗歌,和《湘君》是姊妹篇。

B.《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

C.声声慢,词牌名。

据传蒋捷作此慢词俱用“声”字入韵,故称此名。

亦称《胜胜慢》、《凤示凰》、《寒松叹》、《人在楼上》,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笔下。

D.《国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

故答案为: B【点评】《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安徽怀宁、潜山一带)的一桩婚姻悲剧。

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因诗的首句为“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故又有此名。

全诗 350 余句, 1700 余字。

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2.对下面三幅书法作品使用字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 楷书草书行书B. 行书楷书草书C. 行书草书楷书D. 草书行书楷书【答案】B【解析】【分析】 A.东晋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兰亭序》,王羲之以行书著名;B.唐朝颜真卿的楷书作品《多宝塔碑》,颜真卿以楷书见长;C.唐朝怀素的草书作品《自叙帖》,怀素以草书著名。

三幅作品分别属于行书、楷书、草书,故选B。

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书法鉴赏。

答题时应注意,调动平时相关的书法知识的积累,根据书法家的主要风格,擅长的字体,著名作品,分析书法作品的字体特点,准确判断作答。

3.关于文学常识下列说法无误的一项()A.新闻的结构分为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九年级语文中考考点复习《文学常识》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九年级语文中考考点复习《文学常识》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九年级语文中考考点复习《文学常识》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题组]1.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在古代,山的北面江河的南面叫阴,山的南面江河的北面叫阳。

B.《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北宋著名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我国古代的史书有不同的体例。

《史记》是纪传体,《资治通鉴》《左传》是编年体,《战国策》是国别体。

D.《威尼斯商人》是英国著名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一部喜剧作品,文中的夏洛克是外国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之一。

【答案】B【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一篇新闻,主要包括标题、导语和主体三部分。

新闻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但有时也可以在叙事过程中插入简要的议论。

B.“铭”“说”“记”“表”“书”“序”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其中“说”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如《爱莲说》《马说》等。

C.《西游记》中,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金刚镯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最后还是观音菩萨出面带走了妖怪,悟空才救回王后娘娘。

D.《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

《论语》《孟子》均为儒家经典,与《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西游记》中的重要人物的了解,并分析出人物性格特点,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识记其相关的故事情节。

赛太岁的宝贝是:三个金铃。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

《孟子》一书由孟子弟子和再传弟子收集编纂而成,共有七篇,文章逻辑严密而富于辞采,是儒家经典之一。

B.古人擅以花言志:东晋陶渊明喜菊,“采菊东篱下”表达的是对自己田园生活的满足;北宋周敦颐爱莲,“花之君子”是对自己高洁品质的期许;南宋陆游赞梅,仰慕的是“只有香如故”的孤傲。

备考2024年中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专题:单选题(含答案解析)

备考2024年中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专题:单选题(含答案解析)

备考2024年中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专题:单选题一、单选题1.(2024·岳池模拟)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司马迁所编写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全书130篇。

B.总角、豆蔻、弱冠、而立、不惑、花甲、古稀、期颐,都属于年龄的称谓。

C.《变色龙》的作者是茨威格,他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D.林徽因,我国建筑学家、文学家,参与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答案】C【知识点】历史记载类(二十四史、地方志、野史等);外国文学;其他常识;名人事迹【解析】【分析】A项: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详细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因此,A项的描述是准确的。

B项:关于年龄的称谓,这些词汇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都有明确的含义和用法。

总角通常指幼年期;豆蔻通常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弱冠指二十岁左右的青年;而立指三十岁;不惑指四十岁;花甲指六十岁;古稀指七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因此,B项的描述也是准确的。

C项:这里的错误在于将《变色龙》的作者误认为是茨威格。

实际上,《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

而茨威格(Stefan Zweig)是奥地利作家,与《变色龙》无关。

莫泊桑、欧·亨利与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而非茨威格。

因此,C项的描述是不准确的。

D项:林徽因是中国现代著名建筑学家、文学家和诗人。

她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并在建筑学和文学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

因此,D项的描述是准确的。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学、历史常识的掌握情况。

对于这类题目,关键在于平时对相关知识的积累和理解。

在解答时,需要仔细审题,认真比对选项与事实之间的对应关系,避免因为细节上的疏忽而导致错误。

中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21 小题,每题3 分,共计63分,)1.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合,以有声语言为唯一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B.庄子,名周,是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15篇、外篇7篇、杂篇11篇。

C.《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东汉经学家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D.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2. 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

按照音乐的不同,分编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用于贵族宴享,共160篇,是诗的精华;“雅”,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共105篇;“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是些歌功颂德之作,共40篇。

B.《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山水游记,本文是他《永州八记》的第四篇他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成为“韩柳”。

C.《傅雷家书》主要讲的是如何教育孩子,曾荣获“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奖。

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

D.《最后一次演讲》是闻一多在李公朴追悼会上的演讲。

在讲演中闻一多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做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当天下午闻一多就遭到了国民党特务的暗杀。

其代表作《红烛》《死水》《唐诗杂论》《楚辞校补》等。

3. 下列关于诗人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子昂:字伯玉,初唐诗文革新人物,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B.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尊为“诗圣”,作品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有《杜工部集》传世。

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题及答案(Word版)

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题及答案(Word版)

中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及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其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

B. “扑朔迷离”“刮目相待”“醉翁之意不在酒”分别出自《木兰诗》《孙权劝学》《醉翁亭记》。

C. “豆蔻梢头二月初”中的“豆蔻”现在也称“豆蔻年华”,指的是少女十三四岁的年龄。

D. 古时,用“令郎”“令爱”尊称对方的儿子,用“令尊”和“令堂”尊称对方的父亲。

【答案】 D【解析】【分析】D项“令爱”是称对方女儿的敬辞,“令堂”是称对方母亲的敬辞。

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和辨析的能力,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认真的判断。

2.对下列文学常识、语法知识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更定”指每晚八时左右。

B. 中国“酒”文化中,“射”是宴饮时的一种游戏;“觥”是酒杯;“筹”是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白”是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C. “我坚信:虽然道路坎坷泥泞,但是曙光就在前方。

”这个句子是单句。

D. “我要感谢成功,更要感谢每一次的失败。

”这个句子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答案】 D【解析】【分析】“我要感谢成功,更要感谢每一次的失败。

”这个句子是递进关系的复句。

选项“并列关系的复句”错。

故选D。

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丰富的民族,例如节气歌、传统节日、经典文学、中华礼仪等都是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

3.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叙述错误的是()A. “是日更定”,旧时晚上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更定。

B. “故自号曰醉翁”,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号;生前有谥号,如范仲淹谥号为“文正”。

C. 下面称呼按年龄从小到大的排序为:垂髫、豆蔻、及笄、弱冠、而立。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文学常识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XXX.《我爱这土地》的作者XXX,XXX,现代诗人,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天上的街市》等。

B.《世说新语》是南宋XXX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极为常见,运用广泛。

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

D.《愚公移山》中提到“山之阴”,山的南面叫作阴,山的北面叫作阳。

我国古代刻在器物上的文字,笔画凸起的叫阳文,凹下的叫阴文。

【答案】C【解析】【分析】A项,《天上的街市》的作者是XXX;B项,XXX是南朝宋人;D项,山的北面叫作阴,山的南面叫XXX。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和辨析的能力,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认真的判断。

2.下列关于文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XXX.《海燕》是XXX在1901年3月写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季的旋律》的末端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曾作为独立的文章发表。

文中“海燕”象征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

B.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个中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依次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C.《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谈读书》《屈原》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XXX、俄国的XXX、德国的XXX、中国的XXX。

D.“赠序”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散文文体,通常为在送朋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是一些安慰,鼓励的话,如《送东阳马生序》;“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XXX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每每恭顺、恳切,如《出师表》。

【答案】C【剖析】【阐发】C、应是:英国的XXX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知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讲义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故乡》运用了对比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二十年前后故乡的巨大变化。

B.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德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

C. 《孤独之旅》高度赞扬了杜小康在生活上能吃苦,在精神上能耐住寂寞的顽强毅力。

D.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答案】 B【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知识的积累。

B项的“ 作者莫泊桑,是德国作家”错误。

莫泊桑是法国作家。

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做此题时,学生应该认真读题,核实各个选项的表述的正确与否。

找出错误。

要求学生平时要多记忆多积累一些文学文化常识,包括名篇的作家作品以及作品的内容都要有了解。

多读多看课外书籍,对课内名篇都要有深刻的理解。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曾作为独立的文章发表。

文中“海燕”象征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

B. 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其中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依次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C. 《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谈读书》《屈原》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德国的培根、中国的郭沫若。

D. “赠序”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散文文体,一般是在送朋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是一些安慰,勉励的话,如《送东阳马生序》;“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如《出师表》。

【答案】 C【解析】【分析】C、应是:英国的培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新闻报道的特点是内容真实、时效性强、语言简明,分消息、通讯、特写等类型,《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通讯。

B. 明代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以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辛告诫年轻人要刻苦学习,至今仍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C. 《平凡的世界》展现了黄土高原古朴的民风、独特的习俗,表现了主人公淳厚朴实的品格、坚定的人生目标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D. 英国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在《我的老师》中,真实记叙了莎利文老师耐心教育“我”并使“我”成长进步的感人事迹。

【答案】 D【解析】【分析】ABC表述正确。

D.海伦·凯勒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不是英国的。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

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B. 诸葛亮写这篇表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达到劝谏的目的。

C. 表中7次提到“陛下”,其作用是为向后主刘禅表示忠于汉室之情。

D. 这篇表的主旨是使刘禅认识到诸葛亮的一片忠心,要听从他的意愿。

【答案】 D【解析】【分析】ABC说法正确。

D主旨是为了劝诫广开言路、严明奖惩、亲贤远佞,以振兴汉业为己任。

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首先理解语句本身的意思及写法特点,其次还要从全篇着眼,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理解全篇的主旨感情,再判断语句的意思及写法即可。

5.下列成语出处错误的一项是( )A. 扑朔迷离——《木兰诗》B. 不亦乐乎——《礼记》C. 舍生取义一一《孟子》D. 一鼓作气一《左传》【答案】 B【解析】【分析】B.“不亦乐乎”选自《论语》。

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及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如果以选择题出现的话,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按内容可以分为“风”“雅”“颂”,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B. 贺敬之的《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体现出诗人一种“大我”的革命感情。

C. 古代的年龄称谓,按从小到大排列有:始龀、弱冠、豆蔻、而立、知命、耳顺等。

D. 阿西莫夫,美国作家,是世界知名的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代表作《基地》《新疆域》等。

【答案】 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体常识文学常识和古代年龄称谓的识记。

文学常识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平时学习加强记忆。

始龀:七八岁刚换牙的小孩儿,泛指童年。

如:龀童(七、八岁的小孩),龀年(童年),龀岁(童年)。

弱冠:男子二十岁;豆蔻:指少女十三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而立:男子三十岁。

知命:是古人的形容人到了五十的事情,大雅的叙述方法。

“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

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

耳顺:耳顺是六十岁的代称。

是指个人的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

是听得进逆耳之言,詈骂之声也无所谓,无所违碍于心。

六十岁也可称“花甲”、“杖乡”(还乡之年)。

所以按从小到大排列有:始龀、豆蔻、弱冠、而立、知命、耳顺等。

故选C。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文体常识文学常识和古代年龄称谓的识记。

答题时应注意,文化常识大概包含八个方面: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和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法,古代音乐,古籍注释体例。

从小到大排列有:始龀(7、8岁)、豆蔻(12、13岁)、弱冠(20岁)、而立(30岁)、知命(50岁)、耳顺(60岁)。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 陶渊明,东晋诗人,名潜,字元亮。

我们学过他的《饮酒》《小石潭记》《归园田居》。

C. 泰戈尔,希腊作家、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

D. 孔子、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墨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答案】 A【解析】【分析】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A表述正确;B项《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柳宗元,不是陶渊明;C项泰戈尔是印度作家、诗人;D项墨子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答题时应注意,把选项的说法和自己掌握的作家作品、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逐项比照,字斟句酌辨析正误。

8.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吴敬样,字敏轩,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其代表作《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讽刺和夸张是该书运用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

B. “旅行”和“求索”是贯穿《简·爱》的比喻。

小说中由彼此对立的自然因素(如冰与火、雨日与风雨等)构成的比喻形象,呼应着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斗争。

C. 戏曲与话剧、歌剧相比,在时间和空间方面具有较大的自由。

在戏曲中,动作是真实的,生活化的,在真实动作的基础上,可以虚拟时间、虚拟空间。

D. 《浪之歌》选自黎巴嫩诗人纪·哈·纪伯伦的散文诗集《泪与笑》,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象,艺术地描绘了“浪”的生活,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答案】C【解析】【分析】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

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

③作品主题及表现手法。

C项,“在戏曲中,动作是真实的,生活化的,在真实动作的基础上,可以虚拟时间、虚拟空间”错。

在戏曲中,动作是虚拟的,程式化的,在虚拟动作的基础上,可以虚拟时间、虚拟空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提取选项中的关键词语比对相关知识,仔细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新闻的特点是内容真实,迅速及时,语言简明。

B. 四种文学样式分别是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C.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矛盾冲突。

D.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答案】 C【解析】【分析】C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

改为: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各类文学体裁的相关知识点都要熟,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

10.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小人物身上往往寄托着作者对“大世界”的关怀。

也就是人物虽小,但是通过小人物却寄托了作者对社会深深的思考,比如《故乡》中的杨二嫂和闰土、《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及其父亲。

B. 北宋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明言其人生志向、政治抱负,表露其博大襟怀、坚强意志。

而唐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其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C. “见教”,意为“指教(我)”。

“见”字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样。

如“见谅”,意为“原谅(我)”。

D. 避讳,旧时为了对某人表示尊敬,不敢直呼其名,叫做避讳。

讳某,意思是某字本应避去。

【答案】 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

一般考查经典篇目或者名家的相关知识。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课本的注释,注意平时的积累。

ACD正确;B选项欧阳修是北宋时代,故选B【点评】在平时注意积累,记住人物时候的时代。

11.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请你赏读下面的书法作品,按要求答题。

(1)关于这两幅书法作品的字体,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A.甲骨文B.篆书C.隶书D.草书(2)请用简体楷书将这两幅书法作品正确、规范地书写在横线上。

【答案】(1)C(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解析】【分析】(1)这两幅书法作品的字体明显是隶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