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法制教育课教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备课教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aa363b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77.png)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备课教案教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理解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关爱社会的道德品质。
3.培养学生运用法治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
2.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
3.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关系。
4.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关爱社会的道德品质。
5.运用法治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关系及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关系。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就道德与法治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4.实践活动:设计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法治思维的重要性。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讲授新课:(1)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
(2)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
(3)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关系。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关系。
4.讨论环节:组织学生就道德与法治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5.实践活动:设计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法治思维的重要性。
6.总结环节: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其掌握程度。
3.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掌握程度。
4.实践活动表现: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其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学生是否能够真正理解和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
初中九年级全套道德与法治教案(共36课)
![初中九年级全套道德与法治教案(共36课)](https://img.taocdn.com/s3/m/b876fad6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29.png)
初中九年级全套道德与法治教案(共36课)
初中九年级全套道德与法治教案(共36课)
第一课 - 诚实守信
-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理解诚实守信对个人
和社会的重要性。
- 教学内容:介绍诚实守信的概念,分享相关的案例和故事,
进行小组讨论,以及开展相关的活动和角色扮演。
第二课 -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加深对公民责任
的认识。
- 教学内容:介绍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通过案例分析
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珍惜这些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性。
(继续写入第三课到第三十六课的内容)
第三十六课 - 法制教育
- 教学目标:通过法制教育,使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培养良好的法律意识和遵法意识。
- 教学内容:介绍法律的含义和作用,分享法律知识、案例和法制宣传资料,进行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以及进行角色扮演和模拟法庭活动。
以上是初中九年级全套道德与法治教案的简要内容介绍。
共有36课,每课包含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意识。
这套教案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律素养。
初中生法制教育的教案模板(通用5篇)
![初中生法制教育的教案模板(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8e189f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4d.png)
初中生法制教育的教案初中生法制教育的教案模板(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生法制教育的教案模板(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生法制教育的教案1一、教学目的: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教学重点: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五、教学过程: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
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一)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
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
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
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
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二)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
九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九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13fedc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18.png)
九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第一章:数学与法律的关系1.1 了解数学与法律之间的联系学习数学与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探索数学与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2 学习数学证明与法律证据的关系理解数学证明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比较数学证明与法律证据的相似之处和差异1.3 案例分析:数学证明在法律案件中的应用分析实际案例,了解数学证明在法律判决中的作用讨论数学证明对法律决策的影响和意义第二章:数学逻辑与法律推理2.1 学习数学逻辑的基本概念和规则掌握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的定义探索数学逻辑与法律推理的联系和差异2.2 练习数学逻辑推理题目解决数学逻辑推理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分析法律案例,运用数学逻辑进行推理和分析2.3 案例分析:数学逻辑在法律推理中的应用讨论数学逻辑在法律判决和辩论中的重要性分析实际案例,了解数学逻辑对法律推理的指导作用第三章:数学模型与法律问题3.1 学习数学模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数学模型构建的步骤和原则探索数学模型与法律问题的联系和应用3.2 练习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法律问题解决实际法律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分析和解释数学模型在法律问题中的应用和效果3.3 案例分析:数学模型在法律领域的应用分析实际案例,了解数学模型在法律决策和分析中的应用讨论数学模型对法律问题的解决和优化作用第四章:数学概率与法律风险4.1 学习数学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概率的定义和概率计算公式探索数学概率在法律风险评估中的应用4.2 练习解决数学概率问题解决与法律风险相关的概率问题,提高概率计算能力分析和评估法律事件的风险和可能性4.3 案例分析:数学概率在法律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分析实际案例,了解数学概率在法律风险评估和决策中的应用讨论数学概率对法律风险管理和控制的作用第五章:数学统计与法律数据分析5.1 学习数学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数据分析方法探索数学统计在法律数据分析中的应用5.2 练习解决数学统计问题应用数学统计方法分析法律数据,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和数学统计在法律领域的应用5.3 案例分析:数学统计在法律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分析实际案例,了解数学统计在法律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性和作用讨论数学统计对法律决策和问题解决的支持和帮助第六章:数学优化与法律资源配置6.1 学习数学优化方法及其应用了解数学优化基本概念和方法,如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等探索数学优化在法律资源配置中的潜在应用6.2 练习解决法律资源配置问题通过数学优化方法解决法律领域中的资源分配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与创新意识6.3 案例分析:数学优化在法律资源配置中的应用分析实际案例,了解数学优化在法律资源配置中的具体应用讨论数学优化对法律资源配置的优化效果及其意义第七章:数学加密与法律信息安全7.1 学习数学加密基本概念和算法掌握加密技术的基本原理,如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等探索数学加密在法律信息安全中的应用7.2 练习实现数学加密和解密算法通过编程实践,实现基本的加密和解密算法增强对法律信息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信息安全保护能力7.3 案例分析:数学加密在法律信息安全中的应用分析实际案例,了解数学加密在法律信息安全中的具体应用讨论数学加密对法律信息安全的保护作用及其重要性第八章:数学算法与法律逻辑思维8.1 学习数学算法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如输入、输出、可行性等探索数学算法在法律逻辑思维中的作用和应用8.2 练习设计和分析数学算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和分析相应的数学算法提高法律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8.3 案例分析:数学算法在法律逻辑思维中的应用分析实际案例,了解数学算法在法律逻辑思维中的具体应用讨论数学算法对法律逻辑思维的促进作用及其意义第九章:数学可视化与法律信息呈现9.1 学习数学可视化基本概念和工具了解可视化的基本概念,如散点图、柱状图、饼图等探索数学可视化在法律信息呈现中的作用和应用9.2 练习制作法律信息可视化图表使用可视化工具,将法律数据制作成直观的图表提高法律信息呈现能力,使法律分析和决策更加直观易懂9.3 案例分析:数学可视化在法律信息呈现中的应用分析实际案例,了解数学可视化在法律信息呈现中的具体应用讨论数学可视化对法律信息呈现的优化效果及其意义第十章:数学思维与法律创新意识10.1 学习数学思维方法和特点了解数学思维的基本方法,如抽象、归纳、演绎等探索数学思维在法律创新意识中的作用和应用10.2 练习运用数学思维解决法律问题通过实际案例,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解决法律问题提高法律创新意识,培养解决问题的独特视角10.3 案例分析:数学思维在法律创新意识中的应用分析实际案例,了解数学思维在法律创新意识中的具体应用讨论数学思维对法律创新意识的促进作用及其意义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数学与法律的关系理解数学与法律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包括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重点环节二:数学逻辑与法律推理掌握数学逻辑的基本概念和规则,以及如何应用于法律推理重点环节三:数学模型与法律问题学习如何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法律问题,并理解其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重点环节四:数学概率与法律风险学习数学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了解其在法律风险评估中的应用重点环节五:数学统计与法律数据分析掌握数学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并了解其在法律数据分析中的应用重点环节六:数学优化与法律资源配置学习数学优化方法及其在法律资源配置中的应用,并通过实际案例理解其效果重点环节七:数学加密与法律信息安全理解数学加密的基本概念和算法,并了解其在法律信息安全中的应用重点环节八:数学算法与法律逻辑思维学习数学算法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并了解其在法律逻辑思维中的应用重点环节九:数学可视化与法律信息呈现学习数学可视化的基本概念和工具,并了解其在法律信息呈现中的应用重点环节十:数学思维与法律创新意识掌握数学思维的基本方法和特点,并了解其在法律创新意识中的应用本教案旨在通过数学与法律的结合,为学生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来理解和解决法律问题。
中学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中学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35d9ec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13.png)
中学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提高法制意识。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的优良品质。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什么、法律的作用。
2.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3. 遵守法律:法律意识、遵守法律的表现、如何做到遵守法律。
4. 法律保护自己: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面对违法行为时的应对方法。
5. 公民责任感与法律:公民责任感的含义、公民责任感与法律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提高法制意识。
2. 采用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采用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亲身参与,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4. 采用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通过一个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 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阐述法律的作用。
3. 分析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讲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探讨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4. 讨论遵守法律的表现和重要性: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做到遵守法律,强调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5. 学习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讲解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分享面对违法行为时的应对方法。
6. 培养公民责任感:讨论公民责任感的含义,强调公民责任感与法律的关系。
7. 总结与反思:回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法制意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
2. 学生理解度:通过问答、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实践能力:评估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检验其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能力。
九年级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教学总结
![九年级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教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26bb7ab453610661ed9f4ca.png)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九年级一班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3,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案例叙述,学生讨论发言导入本课: 学生杨某,15岁.学习较好,但贪慕虚荣,片面追求物质享受,常因没钱花而发愁.一天中午12点左右,他到某市201中学后巷,见该校某男生一人回家,就手持小刀威胁该男生,迫使其交出财物.勒索了该男生300元人民币,后被抓住.杨某的行为构成勒索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00天.2、讨论明确:少年违法也判刑二、理论讲解,法律是治国的工具. 以法治国,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三、联系生活.1,你知道的法律有哪些:(《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婚姻法》《继承法》《兵役法》《经济合同法》《环境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交通管理法规》)2,常见的违法行为有哪些:(1),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包括: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私财物妨害社会管理秩序(2),违反交通管理法规的行为(3),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4),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5),民事侵权的行为3,现身说法,谈谈自己的一件违法小事.四,学法用法1,小品表演:情景一:星期六早上,王丽的爸妈有急事外出,留下一些钱让她自己安排两天的生活.王丽:哦,太棒了!自由了!她首先想到了去找同学玩,然而在王丽去找同学玩的路上,有一伙人拦住去路,威胁她交出钱来方可放过她,情急之中的王丽,会怎么对付这一场面呢情景二:近几天,王威感到非常苦恼,在放学的路上,总有几个高年级的学生拦住他,向他索要钱物,并且威胁说,如果交不出钱来,就让他尝尝拳脚的厉害.王威把这事告诉了中学刚毕业的表哥.第二天,表哥带了几个同学,埋伏在路上,把那几个小路霸狠狠地揍了一顿,并且逼着他们交出了身上所有的钱. [讨论]王威错在哪里报复心理怎样产生的除了像王威那样直接受到伤害还有哪些情况容易使人萌发报复心理情景三:王丽在过往行人的帮助下躲过了坏人的抢劫,找同学玩的心情已经没有了,王丽想到去商场买些东西,可就在买好东西离开商场准备回家时,被几位店员拦住了,说她偷了商场的东西,要搜她随身携带的物品.假如你是王丽,碰到了类似的遭遇,你会选择什么方式解决问题.(讨论)2、看谁机灵:一天早上,在你去找同学玩的路上,有一伙人拦住去路,威胁你交出钱来方可放过你.情急之中的你,会选择怎么对付这一场面呢(讨论)3,想一想:电话号码应在什么情况下使用110 匪警报告案发地点及险情119 火警报告火灾地点及险情120 医疗急救报告病人地点及病情122 交通事故报警报告事故现场及原因4,总结:怎样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1)、要依法自律.(2)、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3)、要勇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五,课堂小结:请每位同学用一句话,概括今天所学的内容或说出你最大的感受.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处在一个法制逐步健全的法制化国家里,我们要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害,当受到不法侵害后,应当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希望同学们能走好青春的每一步,树立法治意识,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好学生,好公民!。
精选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3篇
![精选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b98f34f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bd.png)
精选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3篇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一篇:《推动道德建设,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导语:道德建设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尤为关键。
本教案旨在通过课堂教学和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道德概念,明白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道德问题,形成合理的判断和行为。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和道德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品德观念。
2. 难点:区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道德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道德与法治教材、案例分析材料。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讨论小组等。
四、教学过程五、教学反思第二篇:《了解法治,做遵纪守法的公民》导语:法治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石,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法治、认识法律,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法治的概念和基本原则,了解国家法律制度。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法治的敬畏和崇尚,增强法律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法治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2.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法治教材、法律案例。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小组讨论等。
四、教学过程五、教学反思第三篇:《树立正确的诚信观,维护社会公正》导语:诚信是社会成员应该具备的重要品质之一,培养学生正确的诚信观念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本教案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观,维护社会公正。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诚信的含义和重要性,明白诚信与个人发展和社会公正之间的关系。
2. 能力目标:能够识别和分析违反诚信原则的行为,能够正确处理诚信问题。
中学生法制教育教案(8篇)
![中学生法制教育教案(8篇)](https://img.taocdn.com/s3/m/bf805503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92.png)
中学生法制教育教案(8篇)篇1:中学生法制教育教案教学内容:正面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教学目标:1、使学生乐于参与投掷项目的学习,并在活动中增强信心。
2、初步掌握双手正面投掷实心球技术,并通过投掷练习,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力量及爆发力等身体素质。
3、提高机体的爆发力和身体协调性,培养学生安全锻炼的意识。
4、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展示自我,并在运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5、渗透法制《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学重难点:投掷时动作的合理用力顺序及身体的协调性。
教学步骤:一、准备部分1、课堂常规(1)、体育委员整队并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节课内容、任务及要求。
(4)、游戏:原地传球接力。
场地器材:在球场上,实心球8-12个。
方法:把男女生分开,男女生各分成四路纵队,每队人数相等,队员前后相隔1米左右,游戏开始,每队排头队员双手持球从头上后摆传给第二人,第二人接球从胯下向传给第三人,单数队员按第一人方法,双数队员按第二人方法传至最后队员,先传达到为胜。
规则:①以教师口令统一开始;②按规定动作传接球;③谁掉球谁捡球。
法制渗透点:告诫不按游戏规则会导致身体受到伤害,对于违反纪律,造成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学生,可以给予相应的处分,解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基本部分1、教师示范动作,要领:(1)握球和持球握球的方法:两手十指自然分开把球放在两手撑,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球的两侧将球夹持,(男生两食指接触,女生两食指中间距离为1-2厘米),两大拇指紧扣在球的后上方成“八”字,以保持球的稳定。
握球后,两手下垂自然置于身体前下方,这样可以节省力量,在预摆时增大摆动幅度,握球和持球时应注意:①球应握稳,两臂肌肉放松;②在动作过程中能控制好球并有利于充分发挥两臂、手指和手腕的力量。
(2)预备姿势两脚前后开立,前脚掌离起掷线约20-30厘米,前后脚距离约一脚掌,左右脚间距离半脚掌,后脚脚跟稍微离地,两手持球自然,身体肌肉放松,重心落在两脚中间偏前,眼睛看前下方。
中学生法制教育优秀教案
![中学生法制教育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d08924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08.png)
中学生法制教育优秀教案•相关推荐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
但是,家庭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
下面就谈谈家居安全要注意什么:1、用电安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
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电常识。
1)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电源。
2)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3)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4)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
5)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直接救人.2、安全使用煤气1)燃气器具在工作时,人不能长时间离开,以防被风吹灭或被锅中溢出的水浇灭,造成煤气大量泄露而发生火灾。
2)使用燃气器具(如煤气炉、燃气热水器等),应充分保证室内的通风,保持足够的氧气,防止煤气中毒。
二、游泳时要注意安全1、游泳需要经过体格检查。
2、要慎重选择游泳场所。
3、下水前要做准备运动。
4、饱食或者饥饿时,剧烈运动和繁重劳动以后不要游泳。
5、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跳水。
6、发现有人溺水,不要贸然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
三、交通安全1、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2)集体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穿越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2、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未满十二岁的儿童不准骑自行车上街。
四、发生火灾怎么办1、要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报警时要向消防部门讲清着火的地点,还要讲清什么物品着火,火势怎么样。
2、一旦身受火灾的威胁,千万不要惊慌,要冷静,想办法离开火场。
九年级法制教育课教案
![九年级法制教育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885d350912a216147929f2.png)
第一课时: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警惕不法侵害,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确立法律观念,尊重规则,尊重权利。
(2)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掌握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机智勇敢地与侵害行为作斗争,增强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提高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防范能力,增强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3)认知目标:帮助学生认识一些不法侵害和意外险情的情形,提高防范侵害的警惕性;善于运用智慧保护自己,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智慧保护自己。
教学难点:提高警惕是防范侵害的前提。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一、引入新课导课二、新授同学们,下面听老师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小丽通过网上聊天,认识了阿林,并且很快地介绍自己的真实情况。
阿林约小丽去公园玩,小丽应邀了。
师:根据你们的猜测和想象,你说他俩会怎样?生:、、、、、(一)提高警惕过渡:刚才大家对小丽的遭遇作了很多猜测,那么究竟小丽的遭遇是怎样的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事情的进展。
1.播放影片2.师:小丽这么轻易落入魔掌的原因是什么呢?生:、、、、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形成共识:小丽落入魔掌的原因在于思想上没有高度的警惕,轻信网友。
(板书:警惕)3.师:我们在网上交友要注意什么问题呢?(课件出示)a.活动:小组讨论b.指名汇报教师归纳:总的来说,网络世界就像一个万花筒,青少年要提高警惕性;同样,社会犹如网络世界,即绚丽多彩,又存在着一些丑陋肮脏的东西,我们同样要提高警惕,正如谚语所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二)用智慧保护自己过渡:由于小丽在思想上没有提高警惕,落入了魔掌,现在她非常后悔,向我们发出了求助。
同学们,请你帮小丽想想办法:1.小组活动2.指名汇报3.(播放影片)我们来看小丽是怎样逃脱的。
新版九年级道法教案
![新版九年级道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e4be4a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8.png)
新版九年级道法教案标题:新版九年级道法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道法教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新版九年级道法教材的核心知识和技能;3.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意识;4.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5. 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理解和掌握道法教育的核心内容;2. 分析和讨论道德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3. 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责任;4.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2. 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3. 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4. 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道德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新版九年级道法教材;2. 多媒体设备;3. 道德案例和法律案例;4. 学生课前作业。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道德案例和法律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引导学生讨论这些案例涉及的道德问题和法律问题。
二、知识讲解与学习(20分钟)1. 介绍道法教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分析新版九年级道法教材的核心知识点和技能要求;3. 分组讨论并总结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并展示给全班。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分发道德案例和法律案例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分组讨论;2. 每个小组选择一到两个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3. 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分析和解决方案。
四、知识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针对学习的核心知识点编写小练习;2. 学生完成小练习后,进行答案讲解和讨论;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课堂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应掌握的核心知识和技能;2.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提出问题和建议。
六、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2. 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道德问题或法律问题的作文。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法庭或邀请法律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法律的理解;2. 开展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3. 组织学生进行道德辩论赛或模拟法庭活动,提高学生的辩论和表达能力。
【新版】新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版】新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50aa7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2a.png)
【新版】新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掌握个人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关系,培养正确价值观和法治观念。
3. 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原理。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围绕道德与法治的核心概念展开,共分为以下单元:1. 单元一:道德与人生主要内容:个人道德的重要性,道德规范与自由选择的关系,道德典范的影响。
2. 单元二:法治与社会主要内容:法律的起源和作用,法治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法治的实践。
3. 单元三:法治与安全主要内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法律与安全的关系,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
4. 单元四:法治与公平主要内容:平等和公正原则,法律保护弱势群体权益,反腐败与廉政建设。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真实案例和角色扮演等情境设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2. 合作研究法: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道德和法律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发表意见,增强交流和反思能力。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的实际表现:包括课堂表现、小组合作、个人作业等。
2. 学生的研究成果:通过考试、作业、项目等形式进行评估。
3. 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参与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
4. 学生的道德品质: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和态度来评估其道德发展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新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2. 多媒体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音频、视频等。
3. 案例材料:真实案例、故事、新闻报道等。
六、教学安排本教案安排为每周3节课,共计16周。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研究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生动的案例、互动的讨论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九年级政治教案集锦6篇
![九年级政治教案集锦6篇](https://img.taocdn.com/s3/m/da1affcc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ea.png)
九年级政治教案集锦6篇九年级政治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社会正义的重要性;(2)明确正义非正义行为的含义;正义制度的含义;正义制度正义性的体现;(3)明确对待正义非正义行为的正确态度。
(4)掌握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要求、措施。
2、能力目标:(1)通过正义非正义行为的含义的认识掌握区分正义非正义行为的标准;(2)正确对待正义、非正义行为;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以坚持正义为荣,以实行非正义行为为耻;(2)树立规则意识,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平、正义,具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①正义非正义行为的含义标准;②正义制度的含义、正义性的体现;③如何做个有正义感的人?难点:①正义制度正义性的体现以及正义制度对社会公平的作用;②认识做个有正义感的人的要求措施之间的关系地位;三、教学过程:(一)分清生活中的正义和非正义行为认识什么是正义、非正义行为的问题,把握区分衡量的标准。
正义的要求、正义的规则如何体现和确定呢?人们按照什么来做才是正义的呢?所以就要引导学生讨论有关正义制度的知识。
在此要讲清以下几个知识点:(1)什么是正义制度?有哪些具体的正义制度?(2)那么怎样的制度才是正义的呢?(3)理解正义制度对社会成员的要求及与公平的关系。
既然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二)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1、从书上吕毅的选择开始分析问题:①吕毅为什么还要投何雯的票?②他在投票的时候考虑的是什么?③从这个事例中你看可以明确,我们在遇到事的时候应该怎样做?从这些问题中,来了解做个有正义感的人的前提是什么?那就是要树立规则意识,尊重和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是一个现代人应有的品格。
2、那么,怎样才是遵守了正义制度呢?那就是要按照正义标准对人对事、做人做事,违反正义标准的事解决不做,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集中体现。
、3、做个有正义感的人的最起码的要求是什么呢?阅读之后有学生回答、交流。
精选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3篇
![精选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a370a17a1c7aa00b42acb24.png)
精选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3篇.凝聚价值追求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作用;认识民族精神是凝聚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达成价值认同与共识。
能力目标:用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提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特点,体会其伟大作用;理解构筑中国价值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一)内容分析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发展”“认识国情,爱我中华”。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
”本课作为第五课的第二框,在了解了中华文脉的作用与发展,中华美德的内涵及影响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具有传承性与时代性,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沉淀与凝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在当代的集中体现。
深刻领会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的现实需要,也是培养青少年形成思想共识的必要之举。
(二)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民族精神的伟大作用教学难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学情分析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和多元文化深入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了解只停留在为数不多的英雄人物身上,尚缺乏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的理解。
生活在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受到诸多挑战,学生可能出现价值观盲目认同,对青少年而言,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四、教学过程导入:【崇尚英雄】英雄,是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雄,是平常日子鞠躬尽瘁……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道德与法治初中九年级法律教育教案
![道德与法治初中九年级法律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ebdaff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3c.png)
道德与法治初中九年级法律教育教案一、引言道德与法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基石。
在初中九年级法律教育教案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法律,以提升他们的道德观念和法治素养。
二、培养道德意识的重要性1. 道德与法治的关系道德是社会公认的对人与人之间行为的评价标准,而法治是以法律为基础的社会管理方式。
道德和法治互为补充,既要有法律的约束才能维持社会秩序,也需要良好的道德意识来促使人们自觉遵守法律。
2.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各种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
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道德思考和判断能力,让他们能够准确评价不同行为的道德性质,并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标准。
三、法治意识的培养1. 法律的基本知识教师应向学生介绍基本的法律知识,例如法律的定义、法律的来源和法律的作用等。
通过讲解法律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法律对社会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遵守法律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参观法院、模拟法庭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的实施过程,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让他们明白违法行为的后果,并自觉遵守法律规定。
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通过法律案例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法律问题,让学生围绕案例展开思考和讨论。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理解法律的适用条件和司法判决的原因,提升他们的法律素养。
四、提高道德与法治意识的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教学通过选取生动、有趣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道德和法律的分析。
教师可以提供问题,让学生一起研究和探讨,从而培养他们的判断力和分析能力。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起到引导和解答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案例中所涉及的道德和法律知识。
2. 角色扮演法教学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模拟情境中思考和解决道德和法律问题。
初中学生法制安全教育教案(通用5篇)
![初中学生法制安全教育教案(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db8b37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7f.png)
初中学生法制安全教育教案(通用5篇)初中学生法制安全教育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守法观念。
2、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了解并知道怎么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3、通过实例分析与学生的讨论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根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
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响外,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
那么怎样才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呢?未成年中小学生应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二、你对国家的相关法律知道多少?1、说出你所知道的法律法规。
2、师总结并出示课件。
法律词典:违法——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等合法权益的侵犯,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三、合作交流:问题1哪一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二)携带自制刀具,屡教不改;(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四)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等;(五)进行色情、卖淫活动;(六)多次偷窃;(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八)吸毒、注射毒品;(九)其它危害社会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的发展延伸就是犯罪。
中度不良行为:中度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父母或其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一)旷课、夜不归宿;(二)携带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五)偷窃、故意损坏财物;(六)参加赌博或者变相赌博(七)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和诉营业歌舞等场所;(九)其它严重违背社会的不良行为;(十)吸烟、酗酒。
初三法制教育教案
![初三法制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874525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2d.png)
初三法制教育教案初三法制教育教案范文(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初三法制教育教案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三法制教育教案1一、班会课设想由于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法盲现象严重,而违反校规校纪的现象更是时有发生,经常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违反了校规校纪。
在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也很淡薄。
由于缺少法律意识,在自身受到伤害时不知道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所以召开本次主题班会,教育青少年要知法懂法,更要学会用法,争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好学生。
二、教学目的1、通过看视频、演小品等形式引起同学们对一些法律常识了解、交通安全的重视。
2、通过本次班会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及并逐步形成自觉遵守学校日常行为规范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重点内容1、加强交通安全知识的学习,遵守交通法规。
2、组织各种违法行为的教育案例,增强遵守校规校纪的意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法、情景剧表演五、课前准备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违法行为的法律知识、交通事故的新闻。
组织学生排演小品、学唱歌曲、挖掘班级才艺展示的学生。
2、选好及训练班会主持。
3、制作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1、通过小品展示学习法律至少得重要性。
2、看交通安全的视频进行法律、安全常识问题抢答,班级学生展示小快板《做个守法的好少年》。
3、联系实际,探讨身边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寻找解决的对策。
4、班级宣誓,争做知法懂法合格中学生。
5、班主任寄语。
6、合唱班歌。
教育过程:上课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陈:今天我们的课堂很不寻常,来了很多老师,让我们用掌声对到来的老师表示欢迎。
第一篇章知法李: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新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提高青少年的法制安全意识,尤其是对我们初一小同学而言是十分重要陈:为了加强我班的法制意识,特意把法制教育作为本次班会的主要内容。
九年级政治教案教学设计最新5篇
![九年级政治教案教学设计最新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16d3fb1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4b.png)
九年级政治教案教学设计最新5篇作为一位出色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下面给您带来九年级政治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九年级政治教案1教学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守法的自觉性,树立监视意识、维护社会秩序的意识;依法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才能:进步学生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的才能;培养学生运用监视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以及国家、集体、别人的利益的才能;培养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才能。
知识:知道青少年应该自觉守法、护法,学会监视;懂得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教学重点:中学生要自觉守法,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因为中学生无权立法,也不处于执法的地位,所以落脚点应该是自觉守法。
为此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懂得以下道理:(1)倘假设法律法规得不到公民的自觉遵守,法律就会失去应有的权威,变得形同虚设;(2)公民不遵守法律法规,就会扰乱社会秩序,个人、集体、国家的合法权益就得不到维护;(3)自己可以从别人的守法中获得利益,且自身的守法行为也有益于别人。
只有学生意识到了有法可依的意义和有法不依的危害才会在生活中做到自觉守法,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教学难点:学会使用监视权,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这一内容是本课课标的要求;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使监视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表达;在坚持依法治国的今天,公民增强监视意识,学会使用监视权,对保障法律有效施行和司法公正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教学难点的根据:有关监视的知识,学生认识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作为中学生对监视权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而且由于社会生活中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往往认为“权”大于“法”,所谓的监视不过是空中楼阁,甚至还会遭到打击、报复;增强监视意识,学会使用监视权的要求是一个比拟高的要求,很难通过几节课的教学就实现目的。
知识要点:(1)怎样做一个合格护法小使者?依法治国对中学生的要求?①、中学生要自觉守法,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第一课时: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警惕不法侵害,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确立法律观念,尊重规则,尊重权利。
(2)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掌握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机智勇敢地与侵害行为作斗争,增强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提高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防范能力,增强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3)认知目标:帮助学生认识一些不法侵害和意外险情的情形,提高防范侵害的警惕性;善于运用智慧保护自己,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智慧保护自己。
教学难点:提高警惕是防范侵害的前提。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一、引入新课导课二、新授同学们,下面听老师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小丽通过网上聊天,认识了阿林,并且很快地介绍自己的真实情况。
阿林约小丽去公园玩,小丽应邀了。
师:根据你们的猜测和想象,你说他俩会怎样?生:、、、、、(一)提高警惕过渡:刚才大家对小丽的遭遇作了很多猜测,那么究竟小丽的遭遇是怎样的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事情的进展。
1.播放影片2.师:小丽这么轻易落入魔掌的原因是什么呢?生:、、、、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形成共识:小丽落入魔掌的原因在于思想上没有高度的警惕,轻信网友。
(板书:警惕)3.师:我们在网上交友要注意什么问题呢?(课件出示)a.活动:小组讨论b.指名汇报教师归纳:总的来说,网络世界就像一个万花筒,青少年要提高警惕性;同样,社会犹如网络世界,即绚丽多彩,又存在着一些丑陋肮脏只供学习与交流.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的东西,我们同样要提高警惕,正如谚语所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二)用智慧保护自己过渡:由于小丽在思想上没有提高警惕,落入了魔掌,现在她非常后悔,向我们发出了求助。
同学们,请你帮小丽想想办法:1.小组活动2.指名汇报3.(播放影片)我们来看小丽是怎样逃脱的。
(板书:智慧)4.师: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根据环境和情况不同,办法也不同。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断录像。
(出示录像)5.师:老师这里有一份材料,你们觉得他做法可取吗?(出示:一个生命随风而去)生:、、、、、师:遭遇不法分子侵害,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当然要勇敢地同其博斗,力量悬殊大的,可以采取灵活的方法及脱身。
两害相权取其轻,保住最大利益。
师:我们是否就这样宽恕、姑息他们?那该怎么办?(板书:法律)6.介绍《未成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三、拓展1、你有遭遇过不法侵害的经历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该怎么做?(出示课件)2、师总结:(出示课件)通过今天的学习,使大家懂得,在不法侵害发生前,我们要提高警惕,在不法侵害发生时,要用智慧保护自己,在不法侵害发生后,要用法律保护自己。
只有我们多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本领,积极地去保卫自己的平安,大家才能平安地学习,平安地生活,平安地成长!3、播放音乐,齐读儿诗只供学习与交流.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第二课时青少年学法刻不容缓一、导入谈到小明为泄私愤竟纵火一事,此案审判长、龙岗法院的侯庆山法官认为,当前的青少年人群往往表现出极强的个性,他们考虑问题往往带有片面性和偏执性,处理问题时也易盲目、冲动、不计后果,社会责任感相对欠缺。
从这一点来说,本案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据了解,小明只有小学文化。
据他的老师介绍,小明是个个性很强、很有孝心、不善言表的学生,为了不给家里增加负担,曾主动提出停学。
社会知识欠缺和心理尚不成熟,导致他在自身的法律意识不强的情况下,触犯了法律竟然不自知。
侯法官认为,小明是犯了罪,但他主观恶性并不大,社会危害相对较小。
对这样的未成年犯罪人群,在严肃审判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进行深刻反思,使他们能鼓起勇气重新面对美好人生。
除司法工作人员应对其帮教外,家庭、学校、政府以至全社会都有义务来关心、帮助、教育他们,尽力将其改造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青少年法制学习刻不容缓(一)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突出日前记者从某市公安局获悉,在 8月25日至30日一周,公安机关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中,发现一个值得关注的特点: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活动突出。
近日在该市的石景山分局和东城分局先后在三天内打掉了两个盗窃犯罪团伙,抓获10名犯罪嫌疑人,其中7名是未成年人,年龄最小的只有14岁。
8月中旬,朝阳分局连续打掉两个骑摩托车抢夺作案的犯罪团伙,抓获7名犯罪嫌疑人,破获骑抢案件24起,被抓获的7名犯罪嫌疑人中有6人不满16岁,有2人是在校学生。
为此,警方呼吁,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应该引起家长、老师以及全社会的关注。
(二)青少年法制学习的迫切性和重要性1、专家指出,初始犯罪年龄与犯罪率有很大关系。
11岁开始犯罪的为65%;12--15岁开始犯罪的为54%;16--21岁开始犯罪的为46%。
成年犯罪中早年发生犯罪的比成年后开始犯罪的多七倍。
理论上来说,预防好青少年犯罪,可减少6/7犯罪。
今年1--5月份,在校中学生犯罪情况(含职高、寄宿、中专)共计25件、41人,其中未成年人32人,成年人9人,女性5人,占整个未成年人犯罪的25%。
占所有案件的2.19%。
学生主要集中在职高、寄宿学校。
涉嫌犯罪的职高生有20名,寄宿生有10名,中专生有4名,普通中学生有7名。
只供学习与交流.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犯罪类型多为抢劫、寻衅滋事等,没有高智商犯罪,基本没有预谋。
地域相对集中,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多相识。
抢劫物品多为随身听等小件物品,也有手机。
校园内、学校附近犯罪的比较多。
分析犯罪原因:未成年人法律意识相当薄弱。
2、青少年法制教育应当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因为要做学问,首先要学会“做人”,懂法守法是“做人”的底线。
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党和国家关心的大事,是全社会关心的大事,也是千家万户和老百姓关心的大事。
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有利于引导、保障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通过法制教育,培育广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综合能力,也能更好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维护社会的稳定,降低社会管理成本,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坚持与政治思想教育相结合,与道德纪律教育相结合,与科技文化教育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有助于丰富青少年一代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培养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符合我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因此,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是一项十分重要紧迫的工作。
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保证国家兴旺发达的基本要求。
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阶段。
面对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现代科技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我国将进一步改革开放,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对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的挑战,积极参与全球经济的竞争。
这种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在21世纪中华民族实现的伟大复兴中,青少年肩负重大历史使命。
他们的法律素质如何,不仅是关系各种人才整体素质的高低问题,而且也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大问题。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江泽民总书记要求,“要经常地在学生中开展纪律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纪律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
”因此,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的四个五年普法规划中,都将青少年列为法制教育的重点对象,提出了明确要求。
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从根本上讲,就是要通过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和现代法治观念,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适应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劳动者;造只供学习与交流.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就一大批依法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的现代化合格人才,担负起兴国强国重任。
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是实现学生素质教育目标的内在需求。
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进行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改革。
它对于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保证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这就为青少年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
学生的整体素质包括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也包括法律素质。
法律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推进,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的问题就会显得越来越重要。
从一定意义上讲,法制教育有思想道德教育的因素,也有文化知识的成分,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
因此,在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要切实加强法制教育,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是引导和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个世界性课题。
我国青少年所占人口比重很大,仅各级各类在校学生就有两亿四千多万人,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辨别是非观念差,自控能力弱,可塑性很强,容易受到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青少年团伙犯罪和有组织的犯罪增多,暴力化程度加剧,犯罪年龄也向低龄化发展,这些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应当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学法、不懂法,法治观念淡薄就是一个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和破坏青少年成长环境的违法犯罪也呈增长趋势。
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是弱势群体,他们往往容易成为犯罪分子侵害的对象,需要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有利于从小培养青少年学生的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法律意识,增强明辨是非,抵御“黄、赌、毒”等不良社会现象影响的能力,以及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贯彻落实“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引导、规范、保障和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个案分析(一)宿舍偷窃付某,男,2000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