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技术标准
4k超高清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实施指南
4k超高清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实施指南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视节目制作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4k超高清电视技术作为近年来的热门话题之一,正逐渐成为电视节目制作的新标准。
本文将介绍4k超高清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实施指南,以帮助电视节目制作人员更好地应用这一技术。
二、4k超高清电视技术概述4k超高清电视技术是一种分辨率高达3840×2160像素的高清电视技术,相比传统的高清电视技术,其画质更加细腻,色彩更加真实,能够给观众带来更震撼的视觉体验。
三、4k超高清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流程1. 策划阶段在策划阶段,制作人员需要明确节目的主题和内容,确定适合4k超高清电视技术展示的节目类型,并制定详细的制作计划。
2. 脚本编写脚本是整个节目制作的基础,制作人员需要根据节目的主题和内容编写精彩的脚本,确保节目的连贯性和吸引力。
3. 摄制准备摄制准备包括场地选取、灯光布置、摄像机器材准备等。
在4k超高清电视节目制作中,摄制人员要特别注意摄影机器材的选择,确保其能够支持4k超高清的拍摄和录制。
4. 拍摄和录制在4k超高清电视节目制作中,拍摄和录制的过程要更加注重细节和精确度。
摄制人员需要使用高质量的摄影机器材进行拍摄,保证画面的细腻度和清晰度。
5. 后期制作后期制作是4k超高清电视节目制作的关键环节之一。
制作人员需要对拍摄的素材进行剪辑、调色、特效处理等,并将其导出为4k超高清的文件格式。
6. 音频处理除了画面的清晰度,音频的质量也是4k超高清电视节目制作中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
制作人员需要对音频进行录制、剪辑和混音,以保证观众在收看节目时能够获得更好的听觉体验。
7. 输出和传输在4k超高清电视节目制作完成后,制作人员需要将其输出为符合4k超高清标准的文件格式,并通过适当的传输方式将节目传输到电视台或其他媒体平台进行播放。
四、4k超高清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应用案例1. 纪录片制作:通过4k超高清电视技术,纪录片制作人员能够更好地还原自然景观、动物行为等,为观众带来更加真实的观看体验。
专题片节目拍摄技术审核标准
附件:专题片节目拍摄技术审查标准1.节目质量审查标准(1)画面与构图画面、构图要合理,画面主体要突出。
画面应简短、明快,室内拍摄应使用灯光,光比适合,并有较为显然的的轮廓光令人物以背景分开。
( 2)字幕字幕设计应充足考虑屏幕视觉成效,字体整体比率要与电视屏幕的比率一致字幕应选择平实、平均、笔划粗细适中、易读的字体,防止使用笔划较细或较粗,构造繁琐、潦草等不易辨识的异形字体,字幕中波及的标点符号要切合国家标准的标点符号用法(GB/T15843 -1995 标点符号用法)的要求。
波及人物访谈内容时,除应加注人物介绍外,还应采纳同期声字幕。
采纳的资料、图片等素材画面应清楚,关于历史资料、图片要进行再加工。
录像教材中使用的资料和图片,应在资料或图片的合理地点注明根源、作者等说明信息。
在一部录像教材中说明信息字幕的地点及字体属性应一致。
(3)视频信号与画面质量①稳固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固,无失步现象, CTL 同步控制信号一定连续;图像无颤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写点处图像稳固。
②清楚度:全片自拍图像彩色清楚度不低于 500 线。
③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 46dB ,无显然杂波,不得有划伤和磁粉零落。
④色彩:白均衡正确,无显然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连接处无显然色差。
⑤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Vp-p ,最大不超出1.1vn-p 。
此中,消隐电平为 0v 时,白电平幅度 0.7Vp-p ,标准黑电平 0.05p-p ,同步信号- 0.3V, 色同步信号幅度 0.3Vp-p (以消隐线上下对称)。
全片一致。
⑥磁迹:磁信号( RF )h 指标应在标准绿区范围内,磁迹不可以过偏。
多机拍摄的节目,各段磁迹应一致。
⑦视频记录要求重放图像画面稳固,无丢帧、加帧,无跳动、闪耀和变色,画面清楚、色彩自然。
节目内容严禁出现彩条或其余凌乱信号,节目最后一帧画面后除黑场外不同意有其余节目信号,开端彩条前与片尾黑场后不可以有残像。
央视总台制定4K超高清、高清电视节目同播技术规范!
央视总台制定4K超⾼清、⾼清电视节⽬同播技术规范!中央⼴播电视总台围绕“5G+4K/8K+AI”战略部署,以⾼质量发展为核⼼,⼤⼒推进4K超⾼清制播体系建设。
中央⼴播电视总台围绕“5G+4K/8K+AI”战略部署,以⾼质量发展为核⼼,⼤⼒推进4K超⾼清制播体系建设。
在全⼒发展4K超⾼清视频产业的同时,也要兼顾⾼清电视节⽬的播出。
尤其是4K超⾼清电视节⽬和⾼清电视节⽬同时制作播出时,既要保证4K超⾼清电视节⽬技术质量,也要保证⾼清电视节⽬技术质量。
014K超⾼清、⾼清电视节⽬同播技术难点4K超⾼清、⾼清电视节⽬同播的技术难点在于4K超⾼清(4K HDR)电视相对于⾼清(HD SDR)电视,分辨率提⾼了4倍,亮度指标增强了10倍,⾊彩丰富度增加了1.5倍。
在⾯向4K超⾼清、⾼清同步播出时,通常由转换器进⾏4K HDR和HD SDR之间的相互转换,转换过程涉及到动态范围HDR和SDR、⾊域BT.2020和BT.709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转换过程中既要保证4K超⾼清、⾼清节⽬的画⾯视觉效果,还要避免由于上、下转换带来的亮度过⾼或过低、彩⾊失真等安全播出隐患。
这⾥⾯的难度,使4K超⾼清和⾼清节⽬同播远⾼于⾼清和标清节⽬同播。
024K超⾼清、⾼清电视节⽬同播成功经验在2019年国庆70周年庆典活动直播中,总台采⽤4K超⾼清、⾼清电视节⽬同播的⽅式,即4K HDR信号和下转换的⾼清SDR信号同时直播。
这次是国际上⾸例在⼤型庆典活动中采⽤4K超⾼清、⾼清同时直播的成功案例。
为确保百余个机位拍摄的4K图像在亮度及⾊彩等⽅⾯呈现良好的⼀致性,技术局进⾏了长达⼏个⽉的HDR、SDR同播的视觉质量控制测试,制订视频前后期制作的操作规程及关键参数设置等,并⾸次在重⼤宣传报道活动中设置了VC视觉质量控制岗位与环节,在长达⼗⼏个⼩时的直播过程中,节⽬画⾯明暗部细节丰富,充分体现了HDR⾼动态范围特点。
同时下转换的⾼清画⾯符合总台⾼清节⽬录制技术质量要求,体现了总台⾼⽔准的节⽬制作⽔平。
广播电视节目播出
广播电视节目播出广播电视节目播出规范与标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播电视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重要渠道。
为了保障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与广大观众的合法权益,我们需要建立一系列的规范与标准,以确保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和播出方式达到一定水准。
一、节目内容的合法性与公正性广播电视节目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文化传播政策的要求,不得违背国家相关法律规定。
同时,广播电视节目应秉持公正、平衡的原则,公正报导各种社会事件,不得偏颇地报道或制作节目。
1. 消息来源多样性广播电视节目应体现多元化的信息来源。
节目制作方需加强对各种信息来源的关注,包括但不限于政府公告、社会新闻、公众访谈以及言论自由的表达。
2. 真实性原则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方应确保节目内容的真实性。
在报道事实时,应尽量客观公正,并通过查证和权威机构认证来保证信息的可信度。
3. 禁止歧视与偏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方需杜绝任何形式的歧视、偏见或者人身攻击。
节目内容不得包含种族、性别、宗教、地域、年龄等歧视性言论。
4. 社会责任感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方应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积极传递正能量,传播社会进步和公益活动的信息,增加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广告播出的规范广告作为一种商业手段,资助了广播电视行业的运营,但同时也需要合理、规范的播放,以保证广告的有效性与观众权益。
1. 广告时长限制广告播放时间应合理控制,遵守国家广告播放时长的规定。
过多、过密的广告播放不仅会极大影响观众体验,也会降低广告的效果。
2. 广告内容真实性广告在制作和播放过程中,应保证广告内容真实、准确,并符合国家相关广告法规的要求。
广告不得夸大宣传、虚假承诺、误导消费者。
3. 广告跨节目插播广告的跨节目插播应经过事先的协商和双方的同意,同时需要遵守相关合同和规定。
在插播广告时,不得对已经播放的节目内容进行损害。
三、节目分级制度的建立为了更好地达到观众的需求和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广播电视节目需要建立分类制度,以便观众有针对性地选择欣赏。
广播电视传输业的技术标准与规范
广播电视传输业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在广播电视传输业中,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制定和遵守是保证传输质量和服务稳定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技术标准的定义、分类和制定流程以及规范的作用和执行情况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广播电视传输业技术标准与规范的重要性。
一、技术标准的定义与分类技术标准是对产品、服务或过程的质量、性能、安全等方面所进行的规定和要求,它是行业内必须遵守的规则。
广播电视传输业的技术标准主要包括内容标准、平台标准、设备标准和网络标准等四大类。
1. 内容标准:内容标准主要涉及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编辑和播出等方面。
例如,针对不同类型的节目,如新闻、体育、娱乐等,制定相应的制作要求和播出规范,确保节目质量和内容的合法性。
2. 平台标准:平台标准是指广播电视传输平台(如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的技术要求和参数规定。
这些标准涉及信号传输、频率调节、解调器设置等内容,确保传输信号的稳定和清晰。
3. 设备标准:设备标准是广播电视传输设备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指标。
例如,广播电视接收设备应符合频谱分析、信号解调、音视频解码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以保证接收信号的质量。
4. 网络标准:网络标准主要涉及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的架构、传输协议、数据压缩等方面。
这些标准的遵守能够保证传输效率和稳定性,提供高质量的传输服务。
二、技术标准的制定流程技术标准的制定通常是由相关行业协会、标准化组织或政府机构牵头进行的。
制定技术标准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研究和调研:针对某一具体问题或行业需求,进行广泛的研究和调研,了解相关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
2. 制定草案:由专家组成的标准化委员会根据研究成果,制定初步的技术标准草案。
这一阶段需要充分沟通和协调,吸收各方的意见和建议。
3. 征求意见:将技术标准草案公开征求各方的意见和反馈,以确保标准的全面性和公正性。
4. 修订与发布:根据征求意见的结果,对技术标准草案进行修订,并最终发布为正式的技术标准。
发布后,需要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以适应技术和市场的变化。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规范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规范1.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广播电视节目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重要途径。
为了保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质量和规范,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程和标准。
本文将从内容规范、制作流程、技术标准等方面,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进行探讨。
2. 内容规范广播电视节目是传递信息和娱乐的重要媒介,因此在内容方面需要注重以下几点。
2.1 信息真实性广播电视节目应当秉持客观、真实的原则,不得捏造、篡改信息。
所有说法必须有事实依据,并在节目中清晰地表明出处。
主持人和嘉宾在发表观点时,必须准确并尊重客观事实。
2.2 文明健康广播电视节目作为大众媒体,应当注重塑造正能量,传递积极健康的价值观。
不得传播低俗、恶搞、暴力等不良内容。
对于涉及敏感话题的讨论,应当以理性、客观的方式进行,避免引起社会不安。
2.3 文化多样性广播电视节目应当尊重并包容多元文化,展示各个群体的特色与文化贡献。
不得歧视、诋毁任何特定群体,要注重多方观点的表达和平衡,为观众传递多元思想和文化交流的机会。
3. 制作流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的规范流程对于保证节目内容的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
3.1 创意和策划节目的创意和策划是节目成功的基石。
制作方应当加强市场调研,了解观众需求,在创意和策划阶段确定明确的节目主题、类型和形式,确保节目能够吸引观众和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
3.2 预制作和脚本编写在正式制作节目之前,需要进行预制作和脚本编写工作。
预制作包括选址、场景搭建、道具准备等。
脚本编写要确保情节流畅、内容合理,符合观众口味。
3.3 拍摄和剪辑在真正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注重拍摄和后期剪辑的规范。
拍摄中应当注重画面的稳定和清晰度,确保观众能够清晰地观看节目。
剪辑时要注意节奏感的把握,以及音频和视频之间的协调。
3.4 审核和传输在节目制作完成后,需要经过审核和传输的环节。
审核要求节目内容符合相关法规,并对不符合规范的内容进行删除或修改。
传输要确保节目能够准时送达各大播出平台。
7.1 高清电视节目制作标准(改)
一 、数字电视(DTV)的分类:
和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具有高清晰画面、高保真立体声伴音、电 视信号可以存储、可与计算机完成多媒体系统、频率资源利用充分等 优点。
LDTV -- 低清晰度电视,清晰度为200—300线。具有VCD图象 质量,目前已趋淘汰。 SDTV -- 即标准清晰度电视,清晰度为500—600线,具有DVD 图象质量。
五、数据压缩编码的分类
为了提高信息传输效率,就应当尽量减少冗余量,提高有效信息量, 所以要对数字视频图像进行数据压缩编码。
1、根据压缩编码前后,图像质量有无损失可分为:
无损压缩编码 -- 使用压缩后的数据进行解压缩后,数据与原来的数 据完全相同。
有损压缩编码 -- 使用压缩后的数据进行解压缩后,数据与原来的数 据有所不同,但不会让人对原始资料表达的信息造 成误解。
DVD和高清晰度电视(HDTV)是Mpeg-2的典型应用。
DV格式
720*576,25fps 位深:8bits 视频码率:25Mbps 文件大小: 206MB
MPEG-2压缩
720*576,25fps 位深:8bits 视频码率:4Mbps 文件大小: 31.9MB
MPEG-1压缩
352*288,25fps 位深:8bits 视频码率:1.15Mbps 文件大小: 10MB
“ 就清晰度而言,如果是为电视台拍摄,1080i和720p没有差别。 但1080p和1080psf(逐行分段帧)在电视上播出时,效果还是要好 于1080i和720p。” ---- 保罗.惠勒 《高清电影摄影》
576/50i, 576/25p, 576/24p 480/60i, 480/30p, 480/24p 1080/50i, 1080/60i, 1080/24p, 1080/25p, 1080/30p 720/50p, 720/24p, 720/60p
电视节目技术标准
中国科学技术馆集成、开发科普影视资源电视节目技术标准(试行)一、概述本技术标准为评定电视栏目数字文件质量而制定,适用于中国科学技术馆科普影视中心电视节目工作版数字文件、发行版数字文件的技术质量评定。
二、数字文件格式1、标清节目文件编码:Uncompressed 8-bit 4:2:2(苹果Final CutPro自带编码)文件格式:MOV画幅:720*576帧速率:25(50i)优先场:上场(奇)像素宽高比:PAL-CCIR 601(720*576)2、高清节目文件编码:Apple ProRes422(HQ) (苹果Final Cut Pro自带编码)文件格式:MOV画幅:1920*1080(推荐)- 1 -1280*720帧速率:a、实拍类电视节目帧速率为50i优先场为上场(奇)b、动画类节目25P无优先场像素宽高比:方形三、图像和声音质量要求1、数字文件图像和声音制作要求工作版数字文件视频要求:无字幕、无角标等节目包装(人名字幕除外)音轨分配规定为:声迹1(对应CH1)记录同期声、解说声迹2(对应CH2)记录配乐、音效、国际声发行版数字文件视频要求:含所有应上的字幕和节目包装音轨分配规定为:声迹1(对应CH1)记录单声道节目混合声声迹2(对应CH2)记录单声道节目混合声2、图像质量的评价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定方法:(录制结果采用5等级评分)参照GB 7401-1987《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采用5等级进行评价。
评定标准a.杂波和干扰可见度优:觉察不到;良:稍可觉察,但不令人厌烦;中:明显觉察,令人有些厌烦;次:杂波或干扰严重,令人厌烦;差:极严重。
b.画面清晰度优:十分清晰;良:个别画面欠清晰;中:一些画面欠清晰;次:总体上不是很清晰;差:不清晰。
c.亮度层次优:亮度层次丰富,画面柔和细腻;良:亮度层次较丰富,画面基本上柔和细腻;中:个别画面偏亮、偏暗或缺少层次;次:一些画面偏亮、偏暗或缺少层次;差:总体上亮度层次欠丰富。
电视技术标准精选(最新)
电视技术标准精选(最新)G936《GB/T936-2008彩色显示器白平衡点色坐标及其宽容度》G2900.75《GB/T2900.75-2008电工术语数字录音和录像》G2900.76《GB/T2900.76-2008电工术语音频和视频的记录与重放》G4619《GB/T4619-1996液晶显示器件测试方法》G6510《GB/T6510-1996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G7393.3《GB/T7393.3-1998非广播磁带录像机测量方法:FM记录的音频特性》G7400.11《GB/T7400.11-1999数字电视术语》G11298《GB/T11298.1~4-1997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测量方法》G12021.7《GB12021.7-2005彩色电视广播接收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13154《GB/T13154-2006电视用彩色电影拷贝和幻灯片的密度规范》G14279《GB/T14279-1993交流等离子体显示器件空白详细规范(可供认证用)》G15609《GB/T15609-2008彩色显示器色度测量方法》G15845.4《GB/T15845.4-2003视听用户终端技术要求窄带视听系统和终端设备》G16519《GB/T16519-1996VHS录像机磁头鼓组件通用技术条件》G16610《GB/T16610-1996视听,视频和电视设备与系统双幻灯控制系统操作规程》G16612《GB/T16612-1996音频,视频和及视听系统家用数字总线(D2B)》G16697《GB/T16697-1996黑白通用型应用电视摄像机通用技术条件》G16858《GB/T16858-1997采用数据链路协议的会议电视远端摄像机控制规程》G16953《GB/T16953-1997卫星电视上行站通用规范》G16954《GB/T16954-1997Ku频段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通用规范》G17205《GB/T17205-1998电视节目磁带交换》G17307《GB/T17307-1998电视广播场消隐期插入行用途分配》G17308《GB/T17308-1998电视插入测试信号简化自动测量参数的定义》G17309.1《GB/T17309.1-1998电视广播接收机测量方法:射频和视频电性能测量》G17310《GB/T17310-1998电视调谐接收器高保真声输出性能要求》G17438《GB/T17438-1998由4:2:2标准定义的数字电视信号传输》G17439《GB/T17439-1998在三次群中传送质量分量编码数字电视信号技术规范》G17444《GB/T17444-1998红外焦平面阵列特性参数测试技术规范》G17575《GB/T17575-1998小型VHS视频盒带》G17786《GB/T17786-1999有线电视频率配置》G17800.1《GB/T17800.1-1999盒式录像系统(8mm录像):总规范》G17800.2《GB/T17800.2-1999盒式录像系统(8mm录像):PCM多迹音频系统》G17800.3《GB/T17800.3-1999盒式录像系统(8mm录像):Hi8高带规范》G17881《GB/T17881-1999广播电视光缆干线同步数字体系传输接口技术规范》G18121《GB/T18121-2000视听、视频及电视设备和系统教育和训练用录像磁带的引带和尾带》G18122《GB/T18122-2000视听设备和系统标牌--电源标志》G18123《GB/T18123-2000音频、视频及视听系统优选电配接值》G18472《GB/T18472-2001数字编码彩色电视系统用测试信号》G18680《GB/T18680-2002液晶显示器用氧化铟锡透明导电玻璃》G18896《GB/T18896-2002彩色投影显象管测试方法》G18910.1《GB/T18910.1-2002液晶和固态显示器件:总规范》G18910.2《GB/T18910.2-2003液晶和固态显示器件:液晶显示模块分规范》G18910.3《GB/T18910.3-2008液晶和固态显示器件:液晶显示屏分规范》G18910.4《GB/T18910.4-2007液晶和固态显示器件:液晶显示模块和屏基本额定值和特性》G18910.5《GB/T18910.5-2008液晶和固态显示器件:环境、耐久性和机械试验方法》G18910.21《GB/T18910.21-2007液晶和固态显示器件:无源矩阵单色液晶显示模块空白详细规范》G18917《GB/T18917-2002彩色投影显象管空白详细规范》G19731《GB/T19731-2005盒式光盘(ODC)装运包装以及光盘标签上的信息》G20562《GB/T20562-2006演播室串行数字信号抖动技术参数与测量方法》G22122《GB/T22122-2008数字电视环绕声伴音测量方法》G22123《GB/T22123-2008数字电视接收设备图像和声音主观评价方法》G22150《GB/T22150-2008电视广播声音和图像的相对定时》SJ10609《SJ/T10609~10610-1994电视视频传输特性测量仪》SJ10706《SJ/T10706-1996液晶显示器件外形和窗口优选尺寸系列》SJ10730《SJ/T10730-1997VCD视盘机通用规范》SJ11121《SJ/T11121-1997应用电视视频控制设备通用技术条件》SJ11146《SJ/T11146-1995视听,视频和电视设备与系统磁带/幻灯片同步操作规程》SJ11148《JB/T11148-1999VCD视盘机测试盘》SJ11154《SJ/T11154-1999彩色电视机接收用偏转磁芯尺寸》SJ11155《SJ/T11155-1999电视器件详细规范》SJ11157《SJ/T11157-1998电视广播接收机伴音通道的电性能测量》SJ11158《SJ/T11158-1998采用NICAM双通道数字声系统多声道电视接收机》SJ11162《SJ/T11162-1998GZS8-6型彩色显像管插座详细规范》SJ11163《SJ/T11163-1998GZS10-2型彩色显像管插座详细规范》SJ11164《SJ/T11164-1998GZS12-4型彩色显像管插座详细规范》SJ11172《SJ/T11172-1998字幕机发生器信息交换格式规范》SJ11173《SJ/T11173-1998卫星电视收转发射机通用规范》SJ11174《SJ/T11174-1998卫星电视收转发射机测量方法》SJ11175《SJ/T11175-1998电视与声音信号双向干线放大器通用规范》SJ11176《SJ/T11176-1998电视与声音信号反向电视调制器通用规范》.SJ11177《SJ/T11177-1998电视与声音信号分配放大器通用规范》SJ11178《SJ/T11178-1998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和部件电视解调器通用规范》SJ11180《SJ/T11180-1999音频和视听设备数字音频特性基本测量方法》SJ11184《SJ/T11184-1998显影设备通用规范》SJ11188《SJ/T11188-1998电缆电视接收机用电子式调谐器》SJ11198《SJ/T11198-1999黑白显像管、单色显示管和电光源用玻管》.SJ11217《SJ/T11217-2000家庭影院用环绕声放大器通用规范》SJ11218《SJ/T11218-2000家庭影院用组合扬声器系统通用规范》SJ11219《SJ/T11219-2000卫星数字电视接收机通用规范》SJ11233《SJ/T11233-2001GZS10-4型双聚焦极彩色显像管插座详细规范》SJ11248《SJ/T11248-2001液晶和固态显示器件:液晶显示(LCD)屏空白详细规范》SJ11269《SJ/T11269-2002显像管玻壳型号命名方法》SJ11281《SJ/T11281-2003LED显示屏测试方法》SJ11285《SJ/T11285-2003彩色电视广播接收机基本技术参数》SJ11348《SJ/T11348-2006数字电视平板显示器测量方法》SJ11387《SJ/T11387-2008直播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及设备通用技术规范》SJ20703《SJ20703-1998电视导引头通用规范》SJ20746《SJ20746-1999液晶材料性能测试方法》GY5073《GY5073-2005有线电视网络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附条文说明)》YD5032《YD/T5032-2005会议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YD5033《YD/T5033-2005会议电视系统工程验收规范》YD5135《YD/T5135-2005IP视讯会议系统工程设计暂行规定》YD5136《YD/T5136-2005IP视讯会议系统工程验收暂行规定》。
电视节目制作音视频指标要求
电视节目制作音视频指标要求一、电视节目的磁带类型:电视节目磁带类型为DVCPRO25兆或50兆格式。
录制节目的视频信号特性依据GB3174《彩色电视广播》的有关规定和《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带技术审查规范(试行)》规定。
二、节目时间长度:节目长度指从1分钟彩条30秒黑场之后出现的第一帧画开始到最后一帧画面为止的时间,定为节目实际时间长度,简称“实长”。
制作和登记的节目时间长度应精确到帧。
三、节目时长种类:单个节目长度分为9分钟或5分钟。
节目片名长度(含字幕)应控制在8秒以内(如片名过长或加副标题者可适当延长);节目实长误差控制在±15秒内。
四、视频记录:1)视频信号源应符合GB规定的分量信号,最低为标准S-Video信号。
2)满足帧精度编辑要求。
3)视频校准信号(片头彩条)应采用100/0/75/0标准彩条(即欧洲广播联盟(EBU)制定的,又称为EBU彩条)。
4)技术标准重放视频画面在用波形示波器监测时:全电视信号幅度不大于1V±;图象信号幅度最大值不大于;图象亮度信号幅度不大于;黑电平与消隐电平差标准值:;字幕峰值电平不大于;时码须连续并在引带彩条信号开始点置零。
五、音频记录:1)音频校准信号标准为1KHz正弦波信号。
2)基准电平设置为DVCPRO: -18dBFs。
3)要求在磁带起始点随彩条一起记录在磁带上。
4)伴音电平语言≤-10dBFs,瞬间=-10dBFs;音乐≤-5dBFs,瞬间=-5dBFs;整体声音电平大部分应控制在-18dBFs;音频幅度不能长时间低于-25dBFs。
5)声音通道分配节目声道规定为声道1(CH-1):只用于记录解说词。
声道2(CH-2):用于记录国际声(即音乐、效果、现场声及现场同期采访声)。
六、控制磁迹及时间码:节目彩带上记录的控制磁迹应从头至尾保持连续。
节目录制的全过程应记录纵向时间码(LTC),并能以“小时:分:秒:帧”表示磁带上节目的绝对时间。
数字电视节目平均响度和真峰值音频电平技术要求
数字电视节目平均响度和真峰值音频电平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数字电视节目平均响度和真峰值音频电平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数字电视节目的制作、播出和分发环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Y/T 262 节目响度和真峰值音频电平测量算法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1LKFSK加权下相对于标称满刻度的响度,响度绝对标度单位。
3.1.2dB TP以分贝表示的相对于满刻度的真峰值音频电平。
3.2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LU 响度(相对标度)单位(Loudness Unit)4 技术要求在制作、播出、分发环节,均应满足下述要求:4.1 应根据GY/T 262对节目响度进行测量,测量包括所有的音频声道(多至5声道,不包含低频效果声道)。
4.2 数字电视节目应测量完整节目时长内的平均响度1)。
1)对于特殊节目类型,如演唱会、音乐会等正常对白占比较少的节目,或高尔夫球、台球比赛等长时间安静的节目,宜考虑测量含有正常对白部分的节目的平均响度;正常对白是指正常音量大小的讲话语音,即既不包含喊叫也不包含窃窃私语。
1GY/T 282—20144.3 数字电视节目的平均响度目标值应为–24LKFS。
4.4 数字电视节目平均响度目标值容差范围为±2LU,某机构(频道)提供的数字电视节目平均响度值不能长期处于该响度容差范围的上下两个边缘。
4.5 如果数字电视节目使用元数据来标示节目平均响度,元数据的值应该与整个节目时长内的平均响度相对应2)。
4.6 整个节目的最大真峰值音频电平应不超过-2dB TP。
2)对于特殊节目类型,如演唱会、音乐会等正常对白占比较少的节目,或高尔夫球、台球比赛等长时间安静的节目,元数据的值宜与节目中含有正常对白部分的节目平均响度相对应。
数字电视标准
数字电视标准数字电视是一种利用数字信号传输电视节目的技术,与传统的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具有更高的清晰度、更多的频道选择和更好的音频效果。
数字电视标准是数字电视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它规定了数字电视信号的编码、传输、接收和解码等方面的技术标准,保证了数字电视系统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数字电视标准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欧洲的DVB、美国的ATSC和中国的DTMB。
本文将对这些数字电视标准进行介绍和比较。
首先,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是欧洲制定的数字电视标准,它包括了DVB-T、DVB-S和DVB-C等多种传输方式。
DVB-T是利用地面传播的数字电视标准,它采用了COFDM调制技术,能够在多径衰落和多径干扰环境下获得较好的抗干扰性能。
DVB-S是利用卫星传输的数字电视标准,它采用了QPSK调制技术,能够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大范围覆盖。
DVB-C是利用有线传输的数字电视标准,它采用了QAM调制技术,能够在有线网络中实现高质量的数字电视传输。
总的来说,DVB标准在欧洲和其他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是目前最为成熟和完善的数字电视标准之一。
其次,ATSC(Advanced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是美国制定的数字电视标准,它采用了8VSB调制技术,能够在地面传播和固定卫星传输中实现高质量的数字电视信号传输。
ATSC标准在美国和北美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是北美地区主流的数字电视标准之一。
与DVB标准相比,ATSC标准在技术细节和传输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在数字电视信号的质量和稳定性上并无明显差异。
最后,DTMB(Digital Terrestri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是中国制定的数字电视标准,它采用了GB20600-2006标准,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的数字电视地面传播技术标准。
DTMB标准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应用,是中国地区主流的数字电视标准之一。
电视节目制作音视频指标要求
电视节目制作音视频指标要求一、电视节目的磁带类型:电视节目磁带类型为DVCPRO25兆或50兆格式。
录制节目的视频信号特性依据GB3174《彩色电视广播》的有关规定和《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带技术审查规范(试行)》规定。
二、节目时间长度:节目长度指从1分钟彩条30秒黑场之后出现的第一帧画开始到最后一帧画面为止的时间,定为节目实际时间长度,简称“实长”。
制作和登记的节目时间长度应精确到帧。
三、节目时长种类:单个节目长度分为9分钟或5分钟。
节目片名长度(含字幕)应控制在8秒以内(如片名过长或加副标题者可适当延长);节目实长误差控制在±15秒内。
四、视频记录:1)视频信号源应符合GB规定的R.G.B分量信号,最低为标准S-Video信号。
2)满足帧精度编辑要求。
3)视频校准信号(片头彩条)应采用100/0/75/0标准彩条(即欧洲广播联盟(EBU)制定的,又称为EBU彩条)。
4)技术标准重放视频画面在用波形示波器监测时:全电视信号幅度不大于1V±0.02V;图象信号幅度最大值不大于0.8V;图象亮度信号幅度不大于0.77V;黑电平与消隐电平差标准值:0-0.05V;字幕峰值电平不大于0.8V;时码须连续并在引带彩条信号开始点置零。
五、音频记录:1)音频校准信号标准为1KHz正弦波信号。
2)基准电平设置为DVCPRO: -18dBFs。
3)要求在磁带起始点随彩条一起记录在磁带上。
4)伴音电平语言≤-10dBFs,瞬间=-10dBFs;音乐≤-5dBFs,瞬间=-5dBFs;整体声音电平大部分应控制在-18dBFs;音频幅度不能长时间低于-25dBFs。
5)声音通道分配节目声道规定为声道1(CH-1):只用于记录解说词。
声道2(CH-2):用于记录国际声(即音乐、效果、现场声及现场同期采访声)。
六、控制磁迹及时间码:节目彩带上记录的控制磁迹应从头至尾保持连续。
节目录制的全过程应记录纵向时间码(LTC),并能以“小时:分:秒:帧”表示磁带上节目的绝对时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质量标准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质量标准在现代社会,广播电视节目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车上,人们都时刻陪伴着广播电视节目。
然而,我们是否曾经思考过,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质量是否达到标准?今天我将就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质量标准展开思考。
首先,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内容是否符合道德标准是重要的一点。
媒体应该有责任传达和践行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正面影响引导观众塑造积极的人格品质。
为此,节目的内容应该遵循社会公德,尊重他人权益,避免涉及敏感的政治、种族、宗教等问题。
此外,节目制作者应该注重选择节目主持人和嘉宾的形象和人品,以确保他们的言行能够体现正直和公正。
其次,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技术质量也是衡量标准之一。
技术质量包括画面清晰度、声音音质以及节目流畅度等方面。
画面的清晰度直接影响观众的视觉体验,如果画面模糊、断断续续,会让观众感到不适,影响观看效果。
声音的音质也是重要的因素,如果声音杂音过大,音量不平衡,观众听起来会十分不舒适。
而节目的流畅度体现在节目内容的编排和切换上,是否连贯自然,能否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这些都需要制作人员仔细把握。
此外,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性也是衡量质量的一个标准。
不同于老旧的节目形式,现代人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制作人员应该有能力创造新颖的内容形式,并运用新的科技手段进行节目制作。
通过与时俱进,将现代科技有机地融入到节目制作中,能够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增加节目的吸引力和互动性。
最重要的是,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应该注重用户的体验。
观众是节目的目标受众,制作人员应该时刻关注观众的需求和反馈。
通过收集观众的意见和建议,制作人员可以不断改进节目内容和制作方式,提高节目的质量。
与此同时,制作人员还可以进行市场调研,了解观众的喜好和观看习惯,有针对性地制作节目,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质量标准的确立涉及到多个方面。
无论是内容的道德性,还是技术、创新性以及用户体验,都是衡量一个节目制作质量的重要因素。
电视节目测量各项指标和技术标准
电视节目测量各项指标和技术标准为保证电视节目视频图像的技术质量,用示波器主要测试箭头显示(复合色域),YUV波形显示,钻石显示(RGB色域),符合波形显示(检查亮度、字幕电平、底电平等指标)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的设备技术指标现在的电视节目大多数都是用数字设备,所以,数字信号的测试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对数字信号的测试除了眼图、抖动、EDH(错误检测处理,错误检测处理(EDH)技术是伴随着数字电视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数字信号检测技术,它能准确地标识出信号传输时所发生错误的位置及类型,防止“悬崖效应”的发生。
)等指标外,我们要考虑信号在色域中的合法和有效性。
按照国家广电总局和金范奖评定办法标准,对视频和音频的各项指标做了如下标准:视频标准1. 视频信号技术指标规定,节目全电视信号峰值不大于0.8V2. 节目亮度信号峰值电平不大于0.721V3. 节目基色信号峰值电平峰值不大于0.735V(RGB不大于0.735V)4. 黑电平与消隐电平差(低电平)标准为0~0.05V5. 字幕电平大不于0.8V6. 时码连续并在引带彩条信号开始点置零7. 对于声音信号,CH1(混音声)节目声音峰值电平正常值为-9DBFS,最高不超过-6DBFS.利用各种测试仪器,示波器等,对钻石diamond High是735mv,diamond low是-35mv,diamond area是1%;箭头arrowhead pal max是800mv,arrowhead pal min是-210mv,arrowhead area 是1%,亮度阀值luma max 是103.0%,luma min 是-1.0%,luma area是1%,同时设定视音频告警功能,复合色域和RGB告警功能,信号超标时会告警,测试时保证了全电视信号幅度、黑电平、亮度电平和音频均在指标范围内,RGB色域在有效的范围内。
音频测试声音作为节目整体的一部分,除了注意图像质量外,音频指标也非常重要。
电视节目测量各项指标和技术标准
电视节目测量各项指标和技术标准为保证电视节目视频图像的技术质量,用示波器主要测试箭头显示(复合色域),YUV波形显示,钻石显示(RGB色域),符合波形显示(检查亮度、字幕电平、底电平等指标)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的设备技术指标现在的电视节目大多数都是用数字设备,所以,数字信号的测试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对数字信号的测试除了眼图、抖动、EDH(错误检测处理,错误检测处理(EDH)技术是伴随着数字电视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数字信号检测技术,它能准确地标识出信号传输时所发生错误的位置及类型,防止“悬崖效应”的发生。
)等指标外,我们要考虑信号在色域中的合法和有效性。
按照国家广电总局和金范奖评定办法标准,对视频和音频的各项指标做了如下标准:视频标准1. 视频信号技术指标规定,节目全电视信号峰值不大于0.8V2. 节目亮度信号峰值电平不大于0.721V3. 节目基色信号峰值电平峰值不大于0.735V(RGB不大于0.735V)4. 黑电平与消隐电平差(低电平)标准为0~0.05V5. 字幕电平大不于0.8V6. 时码连续并在引带彩条信号开始点置零7. 对于声音信号,CH1(混音声)节目声音峰值电平正常值为-9DBFS,最高不超过-6DBFS.利用各种测试仪器,示波器等,对钻石diamond High是735mv,diamond low是-35mv,diamond area是1%;箭头arrowhead pal max是800mv,arrowhead pal min是-210mv,arrowhead area 是1%,亮度阀值luma max 是103.0%,luma min 是-1.0%,luma area是1%,同时设定视音频告警功能,复合色域和RGB告警功能,信号超标时会告警,测试时保证了全电视信号幅度、黑电平、亮度电平和音频均在指标范围内,RGB色域在有效的范围内。
音频测试声音作为节目整体的一部分,除了注意图像质量外,音频指标也非常重要。
中国电视节目录制技术的质量及其标准
实际拍摄时若画面太暗,为不失拍摄的机会,可通过调整摄像机增益系统,如现今常用的Sony Betacam--SP DXC--637P摄像机,就增设了Hyper Gain(超级增益)系统,该系统采用DPR(双重像素读出)技术,这是Sony近年来开发的新技术项目,利用独特的CCD读出技术在不增强噪波的情况下,使增强视频电平成为可能,通过读出双倍像素的总电荷,使视频电平被加倍。使得该机视频信号的增益最大达到36dB,可在l lux的照度下进行正常拍摄而图像画面噪波增加很少。
录像机输出的节目视频信号中,同步与色同步信号已经被处理过了,磁带同步由基淮同步所取代。一旦录像机进入正确工作状态,同步信号幅度总是标准的。因此,通常检查节目磁带时只需注意图像信号的最大峰值以及底电平值(黑电平与消隐电平差)。严格掌握图像信号幅度和底电平是保证节目技术质量的最基本工作。
在电视节目录制的过程中,视频信号幅度超过允许值的20%、30%会造成白限幅,影响画面的层次感。底电平过高会使画面有雾状感,清晰度不高;底电平过低时,正常情况下虽突出图像的细节,但对于暗淡的夜色画面,就会因图像偏暗或缺少层次、彩色不清晰、自然,肤色出现可见的失真现象。考虑到画面的综合质量,图像亮度信号瞬间峰值电平不应超过770mV,迭加色度信号后的图像信号最高峰值电平不应超过800mV,底电平以0~50mV为正常。
二、电视节目磁带录制的要求和说明
1、 电视节目磁带录制规定表(略)
2.关于磁带引领处预留10秒空白带
为实现磁带运行中的简单控制,磁带带头和带尾均粘贴5秒左右的透明引带。由于透明引带与磁带粘接的不平坦,而造成了磁带此处的抖动率大,亮度与色度分离大,故规定留10秒空白带。
3.关于图像彩条信号的质量监测
电子编辑的方式有两种,即常用的插入方式和组合方式。插入方式是充分利用旋消磁头(简称旋消头或飞消头)的工作在磁带中间换上新的节目素材。不管换上的节目素材的多少,其控制的CTL码是连续的。这是因为插入方式时磁带上已经存在连续的CTL码信号,如果重新记录CTL码信号,将很难保证编辑出点的CTL码信号相位的连续性。另外,不重新记录CTL码时,伺服系统将维持重放状态的控制方式,视频磁头将跟踪原有的视频CTL码,使新的视频信号准确地记录在原有的旧磁迹的位置上。
【最新精选】广电总局关于高标清同播制作播出节目制作播出技术要求的若干意见
广电总局关于电视台高标清同播节目制作、播出技术要求的若干意见为推动高清电视健康有序发展,提高高清频道收视效果,规范高标清同播期节目制作、播出的技术要求,提出以下意见:一、台内高清节目主要技术参数要求1、高清节目采集、制作推荐采用4:2:2采样方式。
采用基于DCT帧内压缩编码技术时,码率采用100Mbps或以上;采用MPEG-2长GOP编码技术或新一代压缩编码算法时,码率采用50Mbps或以上。
2、摄像机、监视器色域空间设置应遵循行业标准GY/T 155-2000。
二、图像制作技术要求为最大程度减少幅型变化对高标清同播频道收视效果的影响,高标清同播的图像制作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制作用于同播的高清节目时,在一个节目内或一条新闻内,画面幅型比应当保持统一;二是制作用于同播的标清节目时,原则上不能上下遮幅,如果要制作上下遮幅的标清节目,图形字幕必须位于画面内;三是高清节目制作采用标清素材,在幅型变换时,不应当产生图像变形。
1、新闻类节目该类节目(包括外拍素材、高清演播室图像)按照高清格式制作时,采用16:9构图拍摄、制作,并要兼顾4:3保护框。
2、重大事件转播该类节目均应按高清格式,采用16:9构图拍摄、制作。
3、综艺、电视剧类节目该类节目均应按高清格式,采用16:9构图拍摄、制作。
4、体育类节目该类节目按高清格式,采用16:9构图拍摄、制作。
根据节目需要,兼顾4:3保护框。
5、专题类节目该类节目按高清格式,采用16:9构图拍摄、制作。
根据节目需要,兼顾4:3保护框。
6、广告类节目该类节目应按高清格式,采用16:9构图拍摄、制作。
在制作完成后,也可以提供高、标清两个版本。
三、字幕图标制作技术要求1、采用16:9构图的高清节目,字幕的字体字号应兼顾标清收视效果,或另行制作标清版本字幕。
2、采用4:3保护框构图的高清节目,应将所有字幕、图标放在4:3的保护框内。
3、在台内数字化、网络化成熟的条件下,推荐采用视音频与字幕分离制播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学技术馆
集成、开发科普影视资源
电视节目技术标准(试行)
一、概述
本技术标准为评定电视栏目数字文件质量而制定,适用于中国科学技术馆科普影视中心电视节目工作版数字文件、发行版数字文件的技术质量评定。
二、数字文件格式
1、标清节目
文件编码:Uncompressed 8-bit 4:2:2(苹果Final Cut
Pro自带编码)
文件格式:MOV
画幅:720*576
帧速率:25(50i)
优先场:上场(奇)
像素宽高比:PAL-CCIR 601(720*576)
2、高清节目
文件编码:Apple ProRes422(HQ) (苹果Final Cut Pro
自带编码)
文件格式:MOV
画幅:1920*1080(推荐)
1280*720
帧速率:
a、实拍类电视节目帧速率为50i优先场为上场(奇)
b、动画类节目25P无优先场
像素宽高比:方形
三、图像和声音质量要求
1、数字文件图像和声音制作要求
工作版数字文件
视频要求:
无字幕、无角标等节目包装(人名字幕除外)
音轨分配规定为:
声迹1(对应CH1)记录同期声、解说
声迹2(对应CH2)记录配乐、音效、国际声
发行版数字文件
视频要求:
含所有应上的字幕和节目包装
音轨分配规定为:
声迹1(对应CH1)记录单声道节目混合声
声迹2(对应CH2)记录单声道节目混合声
2、图像质量的评价
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定方法:(录制结果采用5等级评分)
参照GB 7401-1987《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采用5等级进行评价。
评定标准
a.杂波和干扰可见度
优:觉察不到;
良:稍可觉察,但不令人厌烦;
中:明显觉察,令人有些厌烦;
次:杂波或干扰严重,令人厌烦;
差:极严重。
b.画面清晰度
优:十分清晰;
良:个别画面欠清晰;
中:一些画面欠清晰;
次:总体上不是很清晰;
差:不清晰。
c.亮度层次
优:亮度层次丰富,画面柔和细腻;
良:亮度层次较丰富,画面基本上柔和细腻;
中:个别画面偏亮、偏暗或缺少层次;
次:一些画面偏亮、偏暗或缺少层次;
差:总体上亮度层次欠丰富。
d.彩色保真度
优:彩色清晰、自然,肤色正常,不同镜头色彩一致性好;
良:彩色较清晰、自然,肤色基本正常,不同镜头色彩基本一致;
中:彩色欠清晰、自然,肤色有可见的失真现象,不同镜头色彩一致性
不够好,有瞬间变色和渗色现象;
次:彩色清晰度差,色度不正常;
差:彩色质量很差。
e.制作难度
根据固定或移动拍摄、使用单台或多台摄像机、拍摄环境条件、节目所含的镜头数量、编辑难易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分。
优:有很大难度;
良:有一定难度;
中:比较简单。
3. 声音质量的评价
对节目磁带中引带校准信号和正式节目的声音电平进行测试。
所录制节目的声音基准磁平应符合所用磁带的标准,这时对应输入、输出的标准电平是+4dBu。
项目和指标
a.CH1引带1000Hz正弦波校准信号电平
标准值:0VU±1VU
-18dBFS±1dBFS
b.CH2引带1000Hz正弦波校准信号电平
标准值:0VU±1VU
-18dBFS±1dBFS
c.CH1节目声音平均电平
标准值:语言-7~-3VU 瞬间最大值允许达到0VU
音乐-7~0VU 瞬间最大值允许达到+3VU
d.CH1节目声音峰值电平
标准值:语言≤0PPU 音乐≤+5PPU
≤-10dBFS ≤-5dBFS (暂行)
e.CH2节目声音平均电平
标准值:语言-7~-3VU 瞬间最大值允许达到0VU
音乐-7~0VU 瞬间最大值允许达到+3VU
f. CH2节目声音峰值电平
标准值:语言≤0PPU 音乐≤+5PPU
≤-10dBFS ≤-5dBFS (暂行)
声音质量的主观评定方法(测试结果采用5等级评价)
声音质量的主观评定是对正式节目的主声道声音质量进行评定。
评定标准参照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GB/T 16463-1996
《广播节目声音质量主观评价方法和技术指标要求》,从声音质量主观感觉的综合优劣和声音质量受损程度,采用5等级对电视节目的声音质量进行评分。
评定标准
a.声音质量
优:声音质量极佳,无可觉察的失真和噪声;
良:声音质量好,仅出现短暂的不明显失真或噪声;
中:声音质量一般,偶尔有明显的失真或噪声;
次:声音质量差,多次出现明显的失真或噪声;
差:声音质量低劣,出现严重的失真或噪声。
b.声音音量
优:音量符合标准,声音衔接处过渡平稳、自然;
良:音量符合标准,声音衔接处过渡基本平稳;
中:音量基本符合标准,声音衔接处过渡稍显生硬;
次:音量不符合标准(过高或过低),声音衔接处过渡生硬;
差:音量忽高忽低。
c.声画协调
优:声音与画面配合协调一致;
良:声音与画面配合偶尔出现短暂的不协调现象;
中:声音与画面配合多次出现短暂不协调现象;
次:声音与画面配合出现较长时间不协调现象;
差:声音与画面配合不协调。
四、文件命名规范和硬盘格式要求
1、文件命名规范:
日期+单位+节目名称+版本信息
范例:0901大陆桥科学大爆炸发行版.mov
0901大陆桥科学大爆炸工作版.mov 0901大陆桥科学大爆炸唱词.txt
2、硬盘格式(文件系统):Mac日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