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频广播的发展与覆盖
小型地下停车场调频广播信号覆盖方案①
小型地下停车场调频广播信号覆盖方案①作者:周场如来源:《科技资讯》2015年第17期摘要:地下停车场受地理位置的影响,接收调频广播信号的效果较差。
如果采用解调调制或者泄漏电缆方式对其进行覆盖,需要投入较多的设备,成本较高,对于一些大型(1万平方米或以上)的地下停车场,也许有必要投入较多的设备和资金进行覆盖。
但对于一些较小型(几千平方米)的停车场,太多的投入不符合经济效益。
该文通过设计一种低成本的直放电路,提供另一条途径,解决了小型地下停车场的信号覆盖问题,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地下停车场调频广播放大电路信号中图分类号:TN94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6(b)-0070-0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居住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住宅小区和商业大厦规划建设了地下停车场。
由于调频广播信号的频率处于88~108MHz之间,只能在直线和无阻挡的空间传播,因此很多地下停车场接收调频广播信号的效果很差,有些甚至完全无信号,这进入停车场的车主收听广播带来极大的不便。
珠海广播电视台发射中心目前发射的调频广播信号共有5个频率(MHz),分别是87.5交通台、91.5百岛之声、95.1先锋广播、99.1中国之声和103.8珠江经济台。
信号覆盖地下停车场的较好解决方案是对以上各个频率进行解调,重新调制后进行小功率的发射,或者利用泄漏电缆的方式发射。
但在珠海市,大大小小的地下停车场有数百个,如果都用这种方法覆盖,需要投入的设备费用将极其庞大。
对于一些数千平方米的小型地下停车场,也确实无必要。
为了降低经济成本,该研究者设计试验了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案,有效解决了小型地下停车场的广播信号覆盖问题。
试验地点位于珠海市香洲区梅华西路的御景国际花园小区(如图1所示)及负二层地下停车场(如图2所示)。
1 系统简介1.1 系统方框原理图介绍这是一个简单的低成本的直放电路系统,位于楼层顶层的接收天线在接收到珠海广播电视台发射的5个FM频率信号后,通过同轴馈线送至负二层地下停车场。
广播的历史与演变
广播的历史与演变广播是一种通过无线电波将声音或音频信号传输到广大听众的通信方式。
自从19世纪末无线电技术的诞生以来,广播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将回顾广播的历史,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演变与重要性。
一、广播的起源广播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895年,当时意大利物理学家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波的传输技术。
在20世纪初,无线电通信逐渐发展,成为人们沟通的新方式。
首个商业广播电台于1920年在美国建立,随后欧洲和其他地区纷纷跟进。
二、广播的发展与演变1. AM广播AM(调幅)广播是最早的广播形式,它使用调幅技术将声音信号通过无线电波传输。
20世纪上半叶,AM广播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并蓬勃发展。
2. FM广播FM(调频)广播是20世纪3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相较于AM 广播,FM广播能提供更高质量的音频传输,因为它使用不同的频率范围。
FM广播在音质和接收稳定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商业和个人媒体中广泛使用。
3. 卫星广播卫星广播是广播技术的一项重大进步,它利用卫星进行信号传输,可以覆盖更广泛的地理范围。
卫星广播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无缝衔接的音频传输,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广播节目选择。
4. 数字广播数字广播技术的出现使广播领域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数字音频信号可以以更高的质量传输,并且通过压缩技术,可以在有限的频谱中传递更多的节目。
数字广播也为多频点播放和数据服务提供了可能,进一步丰富了广播的功能。
三、广播的重要性与影响广播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信息传播与紧急通知:广播是传递信息和向公众传达紧急通知的重要途径。
通过广播,政府、组织和媒体可以迅速将重要信息传达给大众,帮助人们及时采取行动。
2. 文化与教育传承:广播不仅播放音乐、电视剧和广播剧等娱乐节目,也传播文化和教育内容。
广播节目可以帮助推广地方音乐、文化遗产和语言,同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3. 社会互动与娱乐:广播为人们提供了互动平台,观众可以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参与广播节目。
2023年乡镇调频广播设备升级改造项目实施方案
2023年乡镇调频广播设备升级改造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乡镇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广播设备已经成为乡镇文化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部分乡镇的广播设备老化严重,设备性能不佳,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因此,乡镇调频广播设备升级改造项目必须实施,以提升乡镇广播设备的性能和服务质量。
二、项目目标1. 提升乡镇广播设备的信号覆盖范围和质量,确保良好的传输效果;2. 提高乡镇广播设备的音质和音量,提供更好的听觉体验;3. 引入新技术和设备,提升广播设备的智能化水平,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4. 整合乡镇广播资源,优化频率和时间分配,提供多样化的节目内容。
三、项目内容1. 设备升级和改造:对乡镇广播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包括更换老化设备、增加新设备等,以提升广播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2. 信号覆盖优化:对乡镇信号覆盖范围进行调查和评估,优化广播设备的布局和设置,提升信号覆盖范围和质量。
3. 音质和音量改善:引进高品质音频设备,对广播设备的音质和音量进行改善,提供更好的听觉体验。
4. 设备智能化升级:引入新技术和设备,将广播设备智能化,包括自动调频、定时播放、互动功能等,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5. 节目内容优化:整合乡镇广播资源,优化频率和时间分配,提供多样化的节目内容,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四、项目实施步骤1. 项目准备阶段:- 成立项目组,明确项目目标和任务;-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乡镇现有广播设备情况;- 召开会议,听取乡镇居民对广播设备升级改造的意见和建议;- 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和预算。
2. 设备升级和布局优化阶段:- 对乡镇广播设备进行评估和调查,确定需要升级和改造的设备;- 根据评估结果,编制升级改造方案,包括设备更换、布局优化等内容;- 采购新设备,组织人员对设备进行安装和调试;- 对乡镇广播设备的布局进行优化,确保信号覆盖范围和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3. 音质和音量改善阶段:- 购买高品质音频设备,对广播设备进行音质和音量的改善;- 对新设备进行安装和调试,确保音质和音量达到预期目标。
调频同步广播的应用与发展分析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o enB s es rd d s y dr ui s T aeI ut n n r
21 第 1 0 2年 1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调 频 同步广 播 的 应 用 与发 展 分 析
徐 芳梅
( 林 省 长 白 县 广 播 电 视 管理 局 , 吉 吉林 长 白 1 4 0 ) 3 4 0
摘
要 : 着 我 国社 会 信 息 化 的 不 断 发 展 , 频 同 步 广 播 的 应 用 也 越 来越 广 泛 , 上 现 如 今 汽 车 的 普 及 , 使 广 播 接 收 随 调 加 更
群 体 在 日益 扩 大 , 流 动 媒 体 也 成 为 调 频 广 播 的 一 个 新 方 向 , 国 各 地 的 广播 电 台也 更 多的 关 注调 频 同 步 广 播 。所 谓 调 频 而 全 同 步 广 播 , 是 各 地 方 的 广播 发 射 台 , 步播 出 同一 个 频 率 和 节 目, 多 地 方 广 播 电 台 已经 陆 续 的 实施 调 频 同步 广 播 , 国 就 同 很 我 的 广 播 技 术 通 过 多 年 的发 展 , 已经 发 展 到 调 频 同 步 广 播 这 一 新 技 术 上 。 关 键 词 : 频 同 步 广 播 ; 用 ; 展 调 应 发 中图分 类号 : TB 文 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0 2 1- 1 30 1 7 -1 8 2 1) 10 6 —2
动或是 固定收 听 , 而无 线 广 播 也受 到更 多 的高 层建 筑 和 无 干 扰 , 有 相 同标 称 频 率 的 发 射 机 会 发 出 不 同 的 载 频 , 个 具 这
线 设 备 的 增 多 , 使 得 电波 环 境 日益 恶 劣 , 行 视 频 同 步 广 频差 会在会严 重 的 干扰 所播 出 的信 号 。其 次 , 而 实 由于 不 同的 播 就 要 采 取 多 种 有 效 措 施 , 免 这 些 外 界 环 境 的 层 层 干 扰 , 发射 机所发生 的信 号相 位 不 同 , 且是 不 同时 间到达 接 收 避 并 使 我 国调 频 同 步 广 播 能 够 发 展 的 越 来 越 好 , 而 覆 盖 更 多 机 , 位 信 号 的 不 同 , 接 收 机 内 部 产 生 失 真 , 这 类 失 真 从 相 在 而
高速公路隧道fm调频广播信号覆盖技术方案及技术要求(二)
高速公路隧道fm调频广播信号覆盖技术方案及技术要求(二)高速公路隧道FM调频广播信号覆盖技术方案及技术要求1.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高速公路是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
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车辆通行的隧道一般都会配备FM调频广播信号覆盖系统。
本文将就该系统的技术方案和技术要求进行详细阐述。
2.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高速公路隧道的FM调频广播信号覆盖,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安装固定的接收设备和发射设备•在隧道入口和出口安装接收设备,用于接收广播信号。
•在隧道内安装发射设备,将接收到的信号重新发射出去。
•信号扩频技术•使用信号扩频技术可以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和覆盖范围。
•通过在发射端将信号进行扩频处理,可以减小信号的衰减和受到干扰的可能性。
•信号调制技术•采用合适的调制技术可以使广播信号在隧道内更好地传播。
•选择合适的调制方案,如调幅调制(AM)、调频调制(FM)等。
3. 技术要求为了保证高速公路隧道FM调频广播信号的覆盖质量和稳定性,有以下技术要求:•覆盖范围•广播信号应覆盖隧道的所有区域,包括入口、出口和隧道内部。
•覆盖范围应达到最大限度,减少信号的盲区。
•信号强度•广播信号应具备足够的强度,以保证在隧道内能够清晰收听。
•信号强度应达到一定的标准要求,如-60dBm以上。
•信号稳定性•广播信号应保持稳定,不受外界干扰的影响。
•在隧道内,信号的频率、幅度等参数应保持稳定不变。
4. 示例说明为了更好地理解高速公路隧道FM调频广播信号覆盖技术方案及技术要求,以下是一个示例说明:在某隧道内,安装了固定的接收设备和发射设备。
接收设备能够捕捉到周围的广播信号,并经过处理后传输给发射设备。
发射设备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扩频处理,然后以适当的调制方式重新发射出去。
在整个隧道内的区域,广播信号得到了覆盖,并可以保持较为稳定的信号强度。
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和技术要求,车辆在穿越隧道时可以继续收听到喜爱的广播节目。
总结本文就高速公路隧道FM调频广播信号覆盖技术方案及技术要求进行了阐述,包括方案的选择和技术要求的指标。
调频广播覆盖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方法
调频广播覆盖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方法调频广播因其优秀的音质和抗干扰性能而成为城市广播覆盖的主要手段。
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展,调频发射台的功率也跟着成数量级地增大,由原来的100W、300W上升到1KW、3KW、甚至10KW,而发射天线的高度也由几十米上升到百余米甚至三四百米。
已经逐步形成高塔大功率覆盖的格局。
一、高塔大功率FM覆盖带来的问题从广播业界的技术角度来看,高塔大功率覆盖模式的主要优点是建设方便,省事省力,见效快。
但其固有缺点和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因调频广播工作于米波段,极易因高大建筑物和其他物体反射形成多径干扰;2.因高山和低谷等地形因素会产生收不到信号的阴影区;3.大区制覆盖因频率不能复用造成规划困难;4.频谱利用率低,浪费本已紧缺的频率资源;5.不能解决长距离交通线的连续覆盖问题。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它还有更重要的三条缺点:1,浪费能源。
覆盖区场强不均匀度可达60dB,大量超出需要的无效辐射,形成能源的巨大浪费!2.污染环境。
大功率FM发射台在天线附近周边地区辐射场强超过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已是不争的事实;3.对航空无线电业务造成干扰。
根据民航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文件以及我国上海浦东、虹桥、广州白云、荆门、流亭等机场航管部门的报告都说明,大功率FM广播电台和寻呼发射台的互调产物是造成航空无线电业务遭受严重干扰的主要原因。
由于相关的国家标准和国家军用标准及频率规划多是10年以前制定的,那时寻呼业和调频广播刚起步不久,对干扰的认识还远不充分,已不适应当今电磁环境现状。
(参见国家标准GB6364-86航空无线电导航台站电磁环境要求;国家军用标准GJBZ20093-92 VHF/UHF航空无线电通讯台站电磁环境要求;国家军用标准GJBZ2081-94 87-108 MHz频段广播业务和108-137 MHz频段航空业务之间的兼容。
)当时规定的17dB的防护率早已被突破,10KM的防护间距也已形同虚设。
浅谈广播技术的发展
浅谈广播技术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广播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与更新。
从最初的无线电广播到现在的数字音频广播,广播技术的发展掀起了一场新的革命。
下面将浅谈广播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无线电广播的发展无线电广播是广播技术的起源,最早的无线电广播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无线电广播的开创者是意大利的马可尼,通过他的实验和发明,无线电广播得以发展起来。
随着技术的进步,无线电广播逐渐成为主流的广播形式,广播节目也开始从文字叙述转变为声音传播。
20世纪30年代,无线电广播开始进入黄金时期,成为人们获取新闻和娱乐的重要途径。
二、调频广播的兴起20世纪50年代,调频广播开始逐渐兴起。
与无线电广播相比,调频广播具有更好的音质和抗干扰能力。
调频广播技术的发展,为广播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广播节目的制作和传播更加方便和快捷。
调频广播逐渐成为广播行业的主流形式,广播电台也纷纷升级为调频广播电台。
这一时期,广播技术逐渐成熟,广播行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三、数字音频广播的出现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音频广播逐渐成为广播技术的新趋势。
数字音频广播具有更高的音质和更强的抗干扰能力,使得广播节目的传播更加清晰和稳定。
数字音频广播还可以实现多频道传输和互动服务,为广播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目前,许多国家已经开始推动数字音频广播的发展,并逐渐将其作为广播技术的主要形式。
未来,数字音频广播有望成为广播行业的主流,推动广播技术迈向新的高度。
四、广播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广播技术将会迎来更多的新发展。
数字音频广播有望成为广播行业的主流形式,取代传统的调频广播。
数字音频广播将为广播行业带来更高的音质和更强的稳定性,加速广播技术的更新换代。
人工智能技术将逐渐应用于广播行业,实现智能化的节目制作和推广。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广播节目可以更好地满足听众的需求,提升广播节目的质量和受众效果。
虚拟现实技术有望进入广播行业,为广播节目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体验。
调频广播的发明
调频广播技术的发明过程再现1933年,美国的无线电工程师埃德温·霍华德·阿姆斯特朗(英语:Edwin Howard Armstrong,1890年12月18日-1954年1月31日)发明了调频广播(FM),相对于之前的调幅广播(AM),其具有低噪声,高保真,发射成本低等优点,推动了广播传媒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在无线电通信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回顾无线电通信的发展与阿姆斯特朗发明调频广播的过程,追寻其发明的思路,分析其中有关自然辩证法的知识。
同时学习创新的精神,为我们今后的科研工作提供点启示。
在发明调频广播之前,法拉第和亨利发现了电生磁、磁生电的电磁感应现象,但当时并不知道这种电磁感应现象还会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辐射和传播。
实际上,1842年美国的约瑟夫.亨利在电学试验时曾发现电火花能使附近的指针磁化;1853年英国物理学家威廉.汤姆逊(即开尔文勋爵)发现莱顿蓄电瓶通过一个串有线圈的回路放电时,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有周期性的变化。
实际上这两种现象都已触及到电磁波发现的边缘,但遗憾的是他们都没有及时地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1854年,刚从剑桥大学毕业的23岁的英国青年麦克斯韦,对法拉第的《电的试验研究》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总结前人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1862年,麦克斯韦经过严格的数学推导,创立了著名的阐明电磁学规律的数学方程式,证明一切变化的磁场总要产生电场,一切变化的电场都能产生磁场;而变化的电磁场会在空间由近到远地传播开去,并且把这种波动称作“电磁波”。
后来,真正通过实验证明电磁波存在的,是德国科学家赫兹。
赫兹也因此使自己在世界科技史上青史留名。
在赫兹证实电磁波存在之后,还有一件不能不提到的大事,是粉末检波器的发明。
1890年,法国科学家布兰利在重复赫兹实验时发现:当电磁波通过疏散堆积的金属粉末(铜、铁或铝屑)时,这些粉末的导电率大为增加。
据此他制成了用玻璃管装入金属屑、然后将玻璃管两头各引出一根金属电极的“无线电体”。
调频广播发射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
( 2 ) 发射 方式 防干扰 处理 : 可以造 在调 频广 播发射 器上 安装必 要 的限 幅装 置 以及在 不超 过 国家规 定 标准 的范 围 内提 高 广播 发射 功率 ( 3 ) 技术 多面化 宽 泛化 : 为 了让调 频广 播可 以让 人们节 目接 收 的更多 享受 更多 的生活 节 目需 要在发射 时扩 宽节 目发射空 间 , 这 样就 需要采 取多种 技术相 互结 合 的方 式 。 ( 4 ) 统 一规 划频度 : 由于 调频 广播需要 让人 们接 收到稳定 的信号 , 所 以需要 在进 行调 试 的强 度频度 辅 助处 理 ( 5 ) 统一控 制 , 因地制 宜选择 技术方 式 : 由于调 频广播 需要统 一管理 才能更 好地 进 行信号 传 输与控 制管 理 , 但是 期 间因为地 域 高原 , 山地 等条 件 限制 以及 各 自超界 限范 围进 行调 频广播 发射干 扰 ( 如下 图图三所 示 ) , 这 些 问题 都需要 根 据具 体 隋况来选 择 区域 性统— 信号接 收后 的个性化 处理 , 这样 才能更 好的 实现 不同 区域广 播节 目的稳 定高 效的接 收 目标 。 总之 , 虽 然我 国现 有广 播具有 多样 化形 式的 结构特 点 , 但是 适用 范 围最为 广泛 的调 频广 播仍 然 受到 数字 广播 、 网络 等其 他形 式 的 多媒体 广 播 的发展 阻 碍, 可是 晗因为广播 发射 技术 的有效性 问题 上数字广 播 及 网络等 多媒 体广 播是要 受 到一定 局 限 , 比如地 域 、 信息 数据 的发 射传 输距 离以及 广播 发射 机械 设备 的成 本等 , 国 内外还 是把 研究 重点放 在调 频广 播上 面 , 我 国更是 由于地 域 以及 经济 发展 不 均匀 等特 点而必 须 进行调 频 广播 发射 技术 的研 究 。 辫 赫魄
简捷高效的多路调频广播覆盖方案设想
和 9 .8MHz 2 9 。如当地规化无法满足 ,则可将方案中
混频 放 大级 换为 带 有可 调 本振 的变 频放 大级 ,在 成
本增加 不 多的情 况 下 ,使 调频 发射 频率 自由可调 。
的标准 ,需依表 1中参数 ,下调频偏到广播 发射标 准
即可 ( 电路 图见 4 GC调 制解调机 产 品说 明书 ) 。
有感于提 高微波资源利 用和降低广播覆盖 成本二
大 课题 ,我们 以模拟微 波 多路伴音 传输技 术为基 础 , 结 合 最新调 频 广播 的 发展 要求 ,提 出在 内蒙 古微 波 沿 线推 广多 路调频 广播 的技 术方 案以供 参考 。
传送 相同信号的两部微波机 ( l电路组织 )送来的 1: 两路 中频调 频波 ,分 别送至调制解调机 的两路 中频输
1 . 蒙古广播 电影 电视局微 波 传输总 站 内 蒙古 ,2 内
5 内 蒙古广播 电影 电视局 包头广播 发射 中心 台 内 蒙古 包头市 .
【 摘 要 】本 文 结合微 波特 长和 调频 广播覆 盖 需求 ,提 出优 化 的 多路 广播 方 案 ,其低 成本 和 同步纽 网优
势 ,对各 地 广 电部 门有 很好 借鉴作 用 。 【 关键词 】微 波资源利用 多路调频 广播覆 盖 优化
表 1 微 波 调 频 广 播 系 统 的 主要 指 标 项目 技术 指 标
入端 ( 0 8d m) + . B ,在收信中放进行限幅和放大后 ,由 中频 解调 、基放进行 解调 、放大 ,输 出基 频至副载频 分离 器分 别分 出四路副载频 ,送 至相应的副载频混 频
l 方 案 的系 统 设 计
微 波多路调频 广播 原理框 图如图 l所示 。其 中由
调频广播覆盖的影响因素及优化技术研究
▲THE TRANSMISSION传输226调频广播覆盖的影响因素及优化技术研究刘广辉(作者单位:新疆广电局节传中心633(760)台)摘 要: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调频广播覆盖范围不断加大,调频广播事业已经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未来发展前景依旧看好。
在新时期、新背景,调频广播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旨在满足人们的高需求、高标准,但是调频广播覆盖的影响因素也不应忽略。
本文我们就针对调频广播覆盖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并借助影响因素挖掘时机,进一步提出相匹配的优化技术,希望可以助力调频广播事业的长远发展,并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灵感及思路。
关键词:调频广播覆盖;影响因素;优化技术伴随着有车一族的日益壮大,调频广播覆盖率必然有所提升。
伴随着受众人群的激增及受众人群需求、要求的不断提高,调频广播更需关注覆盖效果,并采取必要措施优化调频广播覆盖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听众聆听到高质量的广播节目,也由此奠定了此次研究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1 调频广播覆盖信号的影响因素调频广播覆盖信号的影响因素是多样的,不同的因素会对调频广播覆盖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以下为汇总与归纳的几项影响因素。
1.1 设备影响发射机对于音频信号是有较强影响的,主要体现在发射机的输出功率和发射指标两方面上,影响过程中的信号传输及信号接收,最终会造成信号质量有所下降。
发射机的功能及性能都是关乎信号质量的直接因素,作为广播信号发射源,它的存在意义和价值不可小觑。
具体来说,发射机发射信号后,载波能量分散会降低信号传播强度,从而覆盖率效率与质量不能得以保障,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对信号产生干扰,从而让信号失去稳定性,最终接收的信号质量将不甚理想。
另外,频率信号变宽,也会影响信号的传输效率及质量,可能还会造成其他音频设备无法更好地接收信号,这也是值得关注的一类问题。
1.2 高楼大厦影响近些年,伴随我国经济水平的日益增长,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致使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这些高楼大厦的崛起也是影响调频广播覆盖的重要因素,值得关注和进一步探究。
浅析调频广播覆盖的优化
广播。
极化天线则具有方 向性和定向效 果性 强的特点 , 对安装空 间要
选择不同的计划天 线。
( 2 ) 发射 天线 的因素, 发 射天线在其它条件相 同的情况下增 势, 降低优化所需的成本。
益越高, 则广 播的覆 盖面就越 广。 但是, 天 线的增益并不是越高 3 改善调频覆盖效果的对策 越 好, 由于天 线的增益导致天 线层数 的增多, 水平波束 的密集 3 . 1正确选用和调整发射天线
我 们在 离调频 发射 源 三千米 的一个 路段 , 虽然信 号场 强 高达 射天 线。 从 天线的空 间分布规律来看 , 可分为垂直 极化 天线和
8 0 d B , 但 在进行移动 接收检测 的过 程中仍然会有 “ 沙沙 ” 声的 水平极化 天线 。 垂 直极化天 线具有 简单和 辐射 效果 明显的特
造 成音频信号的 “ 零点” , 在移动接收的过程 中 难 免会产生 “ 沙
( 1 ) 发 射机音频信号和 直射波的接收。 使用五层左右 的天 线 沙 ”的噪声。 此 外, 发 射天 线的极化对 移动信号 的接 受具有 较 就能获得可观 的天 线增益 , 并且保证信号覆盖范围内场 强的稳
设计分析 ・
浅析调频广播覆盖的优化
杨小娟( 贵州 省广 播电 影电 视局 七九四台 , 贵州 六盘水 5 5 3 4 0 0 )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我国的调频广播事业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 由于我国的调频广播的频段原因, 音频信号是以直射波的方
调频广播发射机技术及其发展趋向
调频广播发射机技术及其发展趋向调频广播发射机是广播电台传输信号的核心设备,它的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向对广播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需求的不断变化,调频广播发射机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演进。
本文将就调频广播发射机技术及其发展趋向进行详细分析。
一、调频广播发射机技术概述调频广播发射机是一种能够将音频信号转换为无线电信号进行传输的设备。
它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将音频信号调制在无线电信号中,然后通过天线将信号传输到各个接收设备中。
调频广播发射机的技术主要包括信号调制、信号放大、频率合成、天线辐射等方面。
1. 信号调制信号调制是调频广播发射机的核心技术之一。
它通过调节载波频率的大小和变化来携带音频信号,使得音频信号能够以无线电信号的形式传输。
在信号调制方面,调频广播发射机主要采用频率调制(FM)的方式,它具有传输范围广、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因此在广播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信号放大信号放大是调频广播发射机的另一个重要技术。
它通过放大器将调制好的信号进行放大,以便能够覆盖更大的传输范围。
在信号放大方面,调频广播发射机需要考虑如何保持信号的稳定性和质量,并且要尽量减小功率损耗,提高功率效率。
3. 频率合成频率合成是调频广播发射机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它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调制好的信号和载波频率进行合成,使得最终的输出信号能够符合规定的传输标准。
在频率合成方面,要求调频广播发射机能够精确地合成所需的信号频率,并且保证频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4. 天线辐射天线辐射是调频广播发射机中的最后一环。
它通过天线将合成好的信号进行辐射,使得信号能够顺利地传播到指定的接收设备中。
在天线辐射方面,调频广播发射机需要考虑天线的形状、尺寸、工作频率等参数,以保证信号的辐射效果和覆盖范围。
1.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调频广播发射机也开始逐渐向数字化方向发展。
传统的模拟调频广播发射机在传输效率、抗干扰能力、音质表现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数字调频广播发射机则可以通过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实现更高的传输效率、更好的抗干扰性能和更清晰的音质表现。
调频广播发射机的发射功率与覆盖范围的关系
调频广播发射机的发射功率与覆盖范围的关系调频广播是指利用不同频率的调制信号,在一定的发送功率下,通过调频广播发射机将音乐、新闻、广告等信息传输到目标广播区域的无线传输系统。
发射功率是调频广播发射机的核心参数之一,它与广播覆盖范围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调频广播发射机的发射功率对覆盖范围的影响。
首先,发射功率是调频广播发射机输出信号的强度,通常以瓦(W)为单位。
发射功率越大,广播信号的传输距离越远,覆盖范围也就越广。
这是因为发射功率越大,广播信号的能量也就越强,能够克服更多的传输障碍,如建筑物、地形等,在传输过程中衰减的程度较小,从而具有更广泛的覆盖范围。
然而,发射功率的提高并非无限制的。
在实际应用中,发射功率受到法律和技术因素的限制。
一方面,各国都有特定的法规和标准,规定了调频广播发射机的最大允许发射功率,旨在保护其他无线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减小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
另一方面,技术因素也限制了调频广播发射机发射功率的提高。
发射功率越高,设备的能耗和发热量也就越大,对设备的设计、冷却、供电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发射功率,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也会影响调频广播的覆盖范围。
天线的高度和方向性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天线越高,信号覆盖的距离越远,但如果天线过于方向性,容易导致信号覆盖范围存在盲区。
因此,适当的天线高度和方向性设计对于实现最佳的覆盖范围至关重要。
此外,地形和环境条件也对调频广播的覆盖范围产生重要影响。
平坦的地形和无阻挡的环境有利于信号的传输和扩散,因此覆盖范围相对较大。
而丘陵和山脉等复杂地形则会引起信号反射、折射、衍射等现象,影响信号的传播,从而缩小覆盖范围。
同时,城市等建筑密集地区的建筑物也会对信号的传输产生阻碍,使覆盖范围有所限制。
最后,调频广播发射机自身的技术特性也对覆盖范围有影响。
发射机的调制方式、频率稳定度、发射天线的增益等参数都会对信号的传输和覆盖范围产生影响。
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使得现代调频广播发射机更加高效和稳定,提高了覆盖范围和信号质量。
调频广播发射机技术及其发展趋向
调频广播发射机技术及其发展趋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线通讯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调频广播发射机技术作为无线通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调频广播发射机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向。
一、调频广播发射机技术的基本原理调频广播发射机是将音频信号转换为无线电信号传输到接收端的设备。
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调频调制技术,将模拟音频信号转换成无线电信号,然后经过发射天线发送到空中传播。
接收端再利用调频解调技术将无线电信号还原成音频信号。
调频广播发射机的核心部件包括音频输入部分、调频调制部分、功率放大和发射天线。
调频调制部分起到了关键作用,它决定了信号的带宽、抗干扰能力和传输距离等性能指标。
调频广播发射机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最早的调频广播发射机是通过电子管技术实现的,由于电子管器件的工作频率受限,造成了调频广播发射机工作频率范围窄、体积大、功耗高等问题。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晶体管逐渐取代了电子管,调频广播发射机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特别是集成电路技术的成熟,使得调频广播发射机整体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同时也降低了成本,使得调频广播发射机逐渐普及到各个领域。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成熟,数字调频广播发射机层出不穷。
相比传统的模拟调频广播发射机,数字调频广播发射机具有更高的抗干扰能力、更低的误码率和更大的覆盖范围。
同时数字调频广播发射机还能够实现多路信号的同时传输,极大地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数字调频广播发射机技术是调频广播发射机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向。
未来,随着5G技术的到来,调频广播发射机技术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5G技术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延迟,这将使得调频广播发射机的覆盖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大,传输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5G技术还将带来更多的智能化应用,如基站自组织网络、智能覆盖优化等,这将使得调频广播发射机的网络管理和维护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调频广播发射机的内容生产和推荐系统将迎来革命性的变化。
高速公路隧道fm调频广播信号覆盖技术方案及技术要求(一)
高速公路隧道fm调频广播信号覆盖技术方案及技术要求(一)高速公路隧道FM调频广播信号覆盖技术方案及技术要求背景介绍随着交通网络的不断发展,高速公路隧道的建设越来越普遍。
为了提高驾乘者的行车安全感和娱乐体验,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广播服务已成为必要需求。
因此,高速公路隧道FM调频广播信号覆盖技术方案愈发重要。
技术要求针对高速公路隧道FM调频广播信号覆盖技术,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覆盖范围:–在隧道内实现无死角的广播覆盖,确保驾驶员和乘客隧道的信号接收稳定。
–覆盖范围应当包括高速公路隧道主线以及出入口区域。
2.信号稳定性:–保证信号质量稳定,不出现断断续续或噪音干扰等问题,避免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由于信号问题带来的困扰和安全风险。
3.频道切换功能:–隧道内应提供多个调频广播频道,并能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快速切换。
–频道切换功能可以增加驾驶员和乘客的娱乐选择,提高广播节目的多样性。
4.无干扰:–高速公路隧道的FM调频广播信号覆盖应与其他无线设备的频段相分离,避免互相干扰。
–广播信号覆盖方案应当确保在不影响其他无线设备正常使用的前提下提供稳定的信号传输。
技术方案示例解释以下是一个可能的高速公路隧道FM调频广播信号覆盖技术方案示例:1.天线布局:–针对隧道形状和长度,将合适数量的天线安装在隧道内部。
–天线需布局均匀,覆盖整个隧道区域,避免出现死角。
2.信号增强器:–在隧道内部设置信号增强器,以增强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覆盖范围。
–信号增强器应能够解决信号衰减和多径效应等问题,确保信号质量稳定。
3.频道切换设备:–在隧道入口和出口设置频道切换设备,方便驾驶员和乘客进行频道选择。
–频道切换设备应提供可视化界面和快速操作方式,用户可以方便地切换到他们喜欢的频道。
4.干扰防护措施:–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在高速公路隧道FM调频广播信号覆盖的频段与其他无线设备的频段进行隔离。
–干扰防护措施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频段和使用滤波器等技术手段来实现。
调频立体声广播原理
第一章调频立体声广播原理第一节调频广播的发展史调频方式是1935年在美国的实验室证明可以用来作为广播的一种调制方式。
1941年5月,美国首先开始在43~50MHz波段进行调频广播(随后频率改变为88~108MHz),但发展缓慢。
在1958年开始双声道调频立体声广播,并在1961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决定采用AM-FM制(GE-Zenith制式,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导频制)为立体声调频广播制式。
由于这一制式的确立,调频立体声广播从此在世界各发达国家迅速开展,例如苏联从1959年,原西德从1963年,日本从1962年开始立体声调频广播。
在欧洲,调频广播得到了更加积极和广泛的实施,因为这种方式解决了在比较密集狭小的地区内,中波广播频带不够分配而导致的串台现象严重的问题。
而在日本开始采用调频广播的目的是它可以排除邻国中波台的串扰,提高广播音质,并在70年代以后得到迅猛的发展。
在我国,上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了试验性调频广播,当时主要用于节目传输。
对于新中国来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广播首先要解决幅员辽阔、人口覆盖的问题和对外的宣传问题,因此中波广播和短波广播是更为有效的方式。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后,直至2000年以前,随着“四级办广播”的指导方针的确定,极大地调动了各地方办台的积极性,调频广播方式开始为各级电台所采纳。
随着电子元器件的发展和通讯技术的进步,到80年代后期我国的调频广播迅速的发展起来。
中央及省级调频台大部分采用10kW功率等级电子管发射机,发射台一般设置在高山上和电视塔上,覆盖着城市稠密的人群;中小城市一般采用自立式铁塔作支撑架设天线,多采用300W~5kW电子管发射机;而县乡城镇多采用小调频10W~100W。
到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的调频发射机研制生产能力已得到长足的进步,陆续推出了300W 、1kW 的全固态调频立体声广播发射机,并能批量生产。
此后调频广播主要向立体声、多功能附加信道、全固态方向发展,对设备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节目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新闻、教育、文化、科技宣传、娱乐和各种广告等各种信息服务应有尽有,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听众参与节目十分踊跃,这一时期是调频广播发展的鼎盛时期。
调频同步广播技术应用与发展探究
根据 国家 GB/ M 1 1 2 —2 0 0 8《 调频 配 给 各 个发 射 机 ,最 后参 照 GP S提 供
应 用 成 本 同 样 过 高 ,可 以 根 据 经 济 同 步广 播技 术 规范 》规 定 , 为保 证 同频 、 的 标 准 频 率 ,变 频 发 射 机 进 行 射 频 变 实 力选择考虑实施 ; 另 一种 方 法 是 应 同 相 、同 调 制 度 ,并 达 到 接 收 装 置 所 换 。 射 频 延 时 分 发 技 术 在 调 制 度 上 可 用 锁 相 环 技 术 ,这 种 技 术 精 度 相 对 低 需 场 强 等 技 术 要 求 , 目前 我 国 调 频 同 以 保 证 无 误 差 。
重 的 噪声 。 因 此 , 应 用 调 频 同 步 广 播 技 术
与 GP S系 统 提 供 的 标 准 时 间 进 行 对
( 4) 接 收场 强 的保 证
比 ,进 而 形 成 时 延 信 息 ,各 个 发 射 机
多 部 调 频 发 射 机 在波 谷 两 边 所 产 的 延 时 器 按 照 时延 信 息 校 正 时 延 ,但
部 调 频 发 射 机 传 输 电波 所 覆 盖 的 叠 加 调 制 频率 在 5 ~ 1 5 k Hz内波 动 ,失真 调 频 发 射 机 的发 射 频 率 。GP S接 收 系
区 ,这 是 由 于 在 相 干 区 内 ,驻 波 的 波 度 应 不 大 于 1 % 时 ,同 步 系 统 对 调 幅 统 还 能 提 供 时 延 信 息 ,可 以 在 广 播 电 峰 相 位 相 差 较 大 ,甚 至 会 出 现 很 窄 的 度偏 差 不 得大 于 5 %,为 保 证上 述 要求 , 台 端 ,把 音 频 和 时 间信 号 整 合 到 一 起 , 波 谷 电 平 接 近 零 的 区 域 ,当波 谷 场 强 通 常 可 以通 过调 整 发 射 机 的 有 关 参 数 , 发 射 机 将 提 取 整 合 信 号 中 的 时 间 信 号 低 于接 收 机 的 灵 敏 度 时 ,便 会 出 现 严 达 到 上 述 标 准 。
调频立体声广播原理
调频立体声广播原理调频立体声广播是一种重要的广播方式,能够在不同的频率上同时传输两个独立的音频信号,从而提供更加丰富、真实的音乐声音效果。
本文将着重介绍调频立体声广播的原理、实现方式和发展趋势。
调频立体声广播的原理调频立体声广播的原理是基于调频广播的技术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编码方式和解码方式,将两个独立的音频信号分别传输到两个不同的频率上,从而实现双声道立体声效果。
具体而言,调频立体声广播的原理可分为两个方面:1.实现独立的音频信号传输调频广播的原理是通过载波频率调制,将简单调制的音频电信号信号转换成更复杂的高频无线电信号信号。
在调频立体声广播中,为了实现双声道立体声效果,需要将两个独立的音频信号分别转换成高频无线电信号,然后在不同的频率上传输。
2.实现立体声解码在调频广播中,接收端通过解调器将高频无线电信号转换成原始的音频电信号,实现音频信号的传输。
调频立体声广播中也是类似的,但在接收端需要使用特殊的解码器来将两个频率上的信号分离并恢复成左右声道的原始音频信号。
这种解码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如左声道信号在40Hz~15kHz范围内传输,右声道信号在23kHz~53kHz范围内传输,解码器需要根据这些规则对信号进行正确的分离和恢复。
调频立体声广播的实现方式为了实现调频立体声广播,需要在广播发射台和广播接收端之间进行一系列复杂的信号处理和编解码工作,如下图所示:其中,广播发射台主要的工作是将两个独立的音频信号编码,转换成带有载波的高频无线电信号,并在不同的频率上传输。
广播接收端则需要将两个频率上的信号解码,恢复成独立的音频信号,并进行混合形成双声道立体声效果。
调频立体声广播的发展趋势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广播网络化的趋势,调频立体声广播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其中主要的发展趋势包括:1.数字化处理技术的应用数字化处理技术能够更好地处理音频信号,提高音质和稳定性。
因此,未来调频立体声广播的发展方向之一是更加广泛地使用数字化处理技术,提高广播的音质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调频广播的发展与覆盖
调频广播保真度高,声音优美动听,具有很高的抗干扰能力,广播频段内可容纳大量发射台,播出多套节目。
在使用同等功率时,调频广播的服务范围比中波大。
调频立体声广播是在单声道调频广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广播声音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调频立体声广播以其保真度和信噪比高,动态范围大,放音频响宽,层次分明,临场感强等特点而赢得人们的青睐。
我国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开始试播调频立体声广播,很快得到推广和普及。
由于调频立体声广播发射功率小,效率高,抗干扰能力强,所以自从一问世就得到快速的发展。
发达国家都已把调频立体声广播作为对国内广播的主要收听覆盖手段。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调频立体声广播已达到了鼎盛时期。
事物的发展往往达到高峰期后就会走下坡路而陷入低谷。
调频立体声广播则没有这样,目前它还没有出现下滑的趋势。
虽然当今的广播形式多样化,调频广播受到数字广播、网络等多媒体广播的挑战,但从传播的有效性来看,数字广播、网络多媒体广播等受地域、传输距离、设备成本等因素的限制,目前还没有给调频立体声广播构成很大的威胁。
接收工具的市场才是广播真正竞争力的市场。
调频立体声广播能走到今天的辉煌,是有多方面利好因素决定的一是不受地理空间的限
制,二是调频立体声广播的技术成熟稳定,三是接收工具普及、听众群广泛,四是发射机和接收机的成本远远低于其他数字、多媒体广播。
这也是调频立体声广播发展长盛不衰的魅力所在。
广播产业的竞争异常激烈,现在每个地方的空间都有多个电台频率在抢夺听众。
因此许多电台都纷纷加大发射功率,升高发射天线来提高覆盖范围。
怎样衡量一个电台的覆盖范围呢?从传播理论上看,调频广播使用的波段是87.5MHz~108MHz,属超短波波段,波长为3.5m~2.8 m(也称米波段)。
超短波绕地面传播的能力很弱,理论上说只能在空间直线传播,又称视距传播。
根据地球等效半径的概念,任一发射和接收两点之间视距为
式中,Ro-视距(单位km),ae一地球等效半径,h-发射天线高度(m),z-接收天线高度(单位m)。
由于超短波的传播受地形、地物和气候的影响较大,电波遇到地面和障碍物会产生反射,经过水面上空又会产生折射,许多物体对超短波又有很强的吸收作用,如山凹地,楼房密集区的低层收听效果不好。
那么,超远距离能收听又是什么原因呢7这是因为大气层、电离层对电波的折射、反射,散射效应造成的。
超短波在特定的条件下可沿地球表面和高密度的对流层、电离层散射,电波向天空发射碰到电离层时,便会反射回地球,这种现象有人称为"跳跃传输",它能将信号传送到上千公里远的地方。
经过几次反射跳跃传输后,信号就到达了地球的另一端。
发射机的功率越大、
辐射天线越高,信号的传输距离就越远。
其传播过程如附图。
但这种传播方式存在很大的随机性,只能在一定的天气和时间里接收到。
收听效果一般阴天比晴天好,晴天比雨天好,清晨和夜间比中午好,夏季比冬季好,所以接收的信号波动较大,而且不够稳定。
同时,邻台同频干扰或谐波干扰,都会使接收效果变差。
因此,增加发射天线的高度和增益来提高覆盖范围往往比增加发射功率更有效。
衡量一个电台的覆盖范围,不能以主观收听为标准,而应以测量服务区域边界场强为依据。
测量场强时要在同一地点,选择不同时间,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这才是符合国家要求的服务区域边界的准确场强。
发射天线为水平极化的最好用水平天线接收测试,发射天线为垂直极化的最好用垂直天线接收,测试才会更准确。
我国规定FM立体声广播的服务区域边界场强值应等于或大于如下值:
接收天线高度为4m时:农村:46dB(μV/m);城市:60dB(μV/m)
接收天线高度为10m时农村:54dB(μV/m);城市:66dB(μV/m)但是,并不是信号辐射场强越高越好,边界场强超过一定的范围,就会与相邻地区电台的信号造成同频干扰或邻频互调干扰,影响相邻地区电台的覆盖。
国家制定无线电场强边界覆盖标准,就是为了控制各台站以本地区覆盖范围为服务对象。
只有大家严格遵守无线电管理规定,各自控制好辐射场强,才能互得益彰。
否则,擅自增大发射功率来增加边界覆盖场强,不但会造成电磁辐射污染超标,而且还会造
成信号交叉过界覆盖,这种"捞过界"的行为,是无线电管理法规所不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