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人教版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1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教案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够准确分析论点、找到论据,并进行论证。

教学重难点:1.辨别论点和论据2.理解论点的含义和作用3.分析论据的有效性和可信度4.运用合理的方法进行论证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典型的论述类文本,如社论、评论、议论文等2.学生准备纸笔,用于记录要点和思考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例子引出论述类文本,并提出让学生思考的问题:这些文本有什么共同点?它们的特点是什么?二、讲解(15分钟)1.论述类文本的定义:论述类文本是以论述为目的的一种写作形式,通过提出论点并给出论据进行说明和论证。

4.论证方法的分类和特点:比较分析法、因果推理法、举例论证法等。

三、示范(15分钟)1.选择一篇社论或评论,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论点和论据。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a.这篇文章的论点是什么?它在文章中的位置和作用是什么?b.文章用了哪些论据来支持这个论点?c.这些论据合理吗?有哪些不足之处?d.这篇文章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支持论点?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思考,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论述类文本的分析方法。

四、练习(25分钟)1.给学生发放一篇论述类文本,要求他们独立分析论点和论据,并做出论证方法的判断。

2.学生分组讨论并互相交流,比较归纳各自的分析结果和判断依据。

3.部分学生代表展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结果,并进行讨论。

五、总结(10分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强调学生要善于区分论点和论据,并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

鼓励学生多阅读各类论述类文本,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文本分析能力。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独立选择一篇论述类文本,并按照今天讲解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

要求他们在下节课前准备好自己的分析结果和思考成果。

最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人教版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1+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

最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人教版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1+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人教版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1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 1教学目标:1.了解考纲要求2.根据考纲要求,找出答题技巧教学重难点:用规律指导正确答题知识梳理:一、考纲分析1.近几年来课标全国卷中的论述类文本阅读具有以下特点:(1)文本为议论文性质,人文色彩强烈,内容厚重,向时评、文、史、哲类跨越。

近几年文本内容涉及时评(2017年全国卷2套)、历史学(2016年)、经济学(2015年)、美学(2014年)、文献学(2013年)等。

(2)考查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论证分析以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方面。

2.从命题形式看,课标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命题有以下规律: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多选择论述类文本中的社会科学时评类文章为阅读材料,以三道选择题形式出现,2017年高考全国卷三套试题在论述类文本方面命题思路非常有层次性,第一题侧重对原文内容的理解,第二题侧重对文本论证思路的把握,第三题侧重对文本观点的迁移推断运用。

二、命题方式常是单选,4选1。

命题人在编写选项肢时,文字表述不可能与原文完全相同;有时也不可能完全集中,也有前后勾连的情况,这就容易造成选项模糊。

选项模糊的主要类型有五种:(1)范围上的混淆,以偏概全,以“全”代“点”。

选项在概念的外延上做文章,或者是外延过小,以偏概全;或者是外延过大,判断过宽,以“面”代“点”。

阅读时要特别留心材料和选项中的“凡”“一切”“全”“都”等修饰词语。

(2)指代上的混淆,颠倒主客,偷换概念。

选项偷换概念,用形同义异词或形近义异词来迷惑考生。

解答时,要注意选项是否混淆了概念的所指对象,是否颠倒了陈述主体与修饰语,是否忽略了一些关键的修饰词,是否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3)现实和设想的混淆,未已不分,或必不清。

选项在概念、判断上时间超前或滞后。

把已经成功的现实和没有成功为现实的设想或可能性混为一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概览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特征二、把握论述类文本的论证“3要素〞(一)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X。

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担负着回答“论证什么〞的任务。

论点一般出现在议论文的以下四个位置上:1.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如果表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意思一般就是论点。

2.文章的开头从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来看,文章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往往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3.文章的中间这种论点一般是在议论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因此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4.文章的结尾例如,孟子在论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时,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通过层层分析,最后才得出结论的。

(二)论据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1.事实论据事实论据包括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具有典型性。

它在论述过程中的作用十分明显,即通过典型的事实,凸显道理,突出论点。

2.理论论据理论论据可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定理、公式等,也可以是为社会普遍认可的道理。

运用时要做到精确,不篡改歪曲,能和论点建立必然联系,能恰当证明论点。

(三)论证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它所回答的是“怎样用论据论证论题或论点〞的问题。

一个论证过程可以只包含一个推理,也可以包含一系列推理。

论证是逻辑过程,涉及论述类文本的论证思路,因此,需要考生做到以下几点:1.掌握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考生还需要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或论题的方法。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三、掌握论述类文本的“3步读文法〞第一步:速读全文找关键1.标注关键词重点句主要包括内容句和结构句:圈注“如〞“例〞等句可迅速把握事实论据;圈注表比较、对比、引述等的句子可迅速把握理论论据。

第二步:读完每段理关系梳理关系有两层含意:一是概括出段落层次的含意;二是要注意分析重要句子间、段落间的相互关系。

高考语文 论述文专题复习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高考语文 论述文专题复习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论述文阅读——客观题教学目标:1、熟悉考查理解能力的试题形式,以自主设题的方式,明确解题要领。

2、审清题干要求,明确指向,掌握还句入文,抓住关键词、句的解题要领。

教学重点:审清题干要求,明确指向,掌握还句入文,抓住关键词、句的解题要领。

教学过程:导入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对论述文的阅读,首先我们问三个问题:一、考什么?〔参看考纲〕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种重要句子的含义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某某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二、怎么考?站在出题老师的角度,揣摩出题老师心理,文章中哪些地方是出题老师容易设题的点?A通读文章,把握设题点1、抓论题〔全文围绕什么〕;2、抓论点、分论点〔作者观点〕3、抓论证分析〔每段怎么论证的〕具体做法:边读边画出关键词句。

关键词句包括: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息的词语;1.年代时间、数据、及其表概语〔多数、少量、部分、凡是、所有、仅仅、几乎等表X围的词语〕;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程度的词语〕;3.已然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等表时间的词语〕,或然必然〔如果、可能、也许、一定、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4.分层:划出每段论点,理请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把握作者基本思路。

作为严谨的议论文的思路应该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层次来行文的。

划出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表因果〔从而、由于、因此〕;转折〔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并列或递进〔也、又、不是……而是,不仅……还〕;分类分层〔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等〕典题回顾:围棋与国家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

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01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概念筛选(讲)(含解析)

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01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概念筛选(讲)(含解析)

专题01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概念筛选讲目标1.了解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概念、筛选信息类试题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

2。

熟练掌握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概念、筛选信息类试题答题技巧。

讲考点※考点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高考典例】1、【2017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从脸谱说起叶秀山脸谱在京剧艺术中不可或缺,实在是我国艺术家对世界艺术作出的特殊贡献.不过,以前也常听批评家在贬义上使用这个词,说人物没有个性,有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则斥之曰“脸谱化”。

其实,脸谱与概念、公式是完全不同的。

概念、公式是抽象的,但脸谱却不能归结尾抽象.我想,批评脸谱公式化、概念化的,其中有一点未曾深察的是在那个“谱”字上。

“谱"有标准、准则的意思。

我们常说某人说话、行事“没谱”,是言其做事说话不遵守一定的规则、无法沟通、交流,也无法理解。

“谱”是要大家都能遵守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谱”还有谱系的意思.谱系是历史性的,是一种传统。

历史不同,传统不同,谱系也就不同,于是有各种不同的家法、流派。

京剧的脸谱,也有不同的家法,同样是曹操的脸,勾画上也是大同中有小异。

此外,凡称“谱”的,都是有待去实现的。

“谱”自身是实践的“本",好像是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设计方案。

光有个脸谱不能成为“活曹操”“活包公",要成“活某某”,还看演员如何去演.现在书店里有许许多多菜谱,分属各种不同的菜系:四川的,淮扬的,上海的,广州的……但菜谱不是菜,不能吃。

菜谱给人一个规范,有的很详细,看起来也很死板,如加盐多少,文火炖半个小时等等。

这个指标,对于普通家庭主妇而言,是帮助她做出中等水平的菜肴来,不至于不堪入口。

但厨艺上乘,在于把握火候.火候,是一个综合性的分寸,不是“30分钟”“35分零5秒"那样死板的,到时一定起锅.“火”曰“候”,乃是一种征候,是靠操作者的经验体会感觉出来的。

把握火候不是理论性的,而是实践性的,因而不仅仅是实用性的,而且是艺术性的.就实用性而言,做出来的菜,有个中等水平,能吃就行;但就艺术性而言,火候是必须掌握的.舞台艺术中也有火候,是把各种“谱”—-包括曲谱、身段、脸谱……都艺术地“兑现"出来,是要艺术家把这些“谱”用活了,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案(学生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案(学生版)

201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学生版)【考纲解读】1.根据上下文推断含义深刻的概念;根据上下文把握重要概念的语境义;根据作者的观点理解重要概念的隐含义2.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语句3.根据试题要求对原文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4.研究文章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内在联系5.理清顺序,抓住要点,从具体语言材料中抽取文章主要内容,能概括段落中心、归纳内容要点、概括全文中心6.在整体阅读中通过审读标题、寻找文章的中心句、概括文中重点段落的大意等方法,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专题突破】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某一事物的所有性质及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是该事物的属性。

其中,为该事物所特有并对该事物有决定意义的属性,是本质属性。

概念和词语有联系也有区别。

概念是词语的思想内容,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思想;词语是概念的存在和表现形式,是表示事物或概念的语言形式。

不同的民族对于同一事物的正确反映是相同的,同一民族的语言中,也常常用不同的词语去表示同一的概念。

概念是思维的起点,一切科学都是由一系列概念组成的理论体系。

所以,对于论述类、说明类文章,《2007年普通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将“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改为“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这样表述更准确。

所谓“重要概念”,就是指含义丰富深刻,能够蕴涵文章主题思想,能够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概念,一般涉及以下三点:①根据上下文推断含义深刻的概念;②根据上下文把握重要概念的语境义;③根据作者的观点理解重要概念的隐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既有对文章全局的“整体把握”,又要根据词语的具体语境来体会。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所谓“文中重要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是指对语段、意义层次、篇章等内容或形式起着决定性影响的句子。

一般来说,这样的句子可以算是重要的句子。

从内容上看,是指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句子,段落中那些有概括段意作用的句子;从表达方式看,是指那些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句子,那些发表议论的句子;从结构上看,是指那些能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句子,表示承前、启后、过渡的句子,有重要指示代词的句子,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结尾处的句子;从修辞上看,是指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反复、象征手法的句子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句子。

论述类文章阅读 教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论述类文章阅读 教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教案第至课时总计课时论述类文章阅读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1)什么叫“概念”?什么叫“重要概念”?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某一事物的所有性质及其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事物的属性;其中,为该事物所特有的并对该事物有决定意义的属性,是其本质属性。

“重要概念”仅指与整体文意密切相关或是文章重点论述的一个“概念性”词语;而“重要词语”则相对比较宽泛,包括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等。

(2)“含义”将以什么形式出现在考题中?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主要考查理解“重要概念”的属性、内涵和外延。

属性是指概念的性质及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内涵是指概念所包含甚至是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外延是指从概念性质出发向外引申所关联的现象或事物。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1)什么是文中的重要句子?“重要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而言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

②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对理解文脉的推进与转接有关键作用的句子。

③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

④从表达上说,指那些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意的语句。

⑤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

此外,从出现的频率上说,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重要的句子。

所谓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包括以下三个层次:①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

②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

③句外意义,即言外之意。

(2)理解文中句子与词语的关系。

词语是句子的基础,句子是词语的扩展,两者是紧密相关的。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1)如何理解“筛选”和“整合”?“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论述类文章阅读能力的要求。

筛选是指阅读过程中,在辨别信息主次的基础上,根据阅读目的对信息进行搜寻,选取重要词句,舍弃无关信息的过程。

高中语文 高三第一轮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 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 高三第一轮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 教学设计

高三第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整体阅读(第三课时)[考点要求]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

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

据《礼记》记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

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

……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

”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

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

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

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加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

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湿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

人教版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三)

人教版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三)

添加标题
注意事项:在实施讨论法时,教师需要注意控制讨论的时间和节奏, 避免出现偏离主题或浪费时间的情况;同时,教师还需要给予学生 充分的自由和空间,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练习法
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解题技巧 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和解题方法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个别指导法: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和解答
定义:论述类文本是表达者对某一问题或话题进行阐述、论证的文章,旨在向读者传递某种观点、
01
思想或知识。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特点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特点
02
特点:论述类文本具有观点鲜明、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等特点,要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理解作者的观点, 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并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和阐述。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的阅读 速度和阅读理解 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 性思维和创新能 力
探索更加有效的 教学方法和手段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汇报人: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
作业完成率:统计 学生作业完成的比 例,反映学生的学 习态度和投入程度。
作业正确率:评估 学生作业的正确程 度,反映学生对知 识点的掌握情况。
作业质量:评价学生作 业的思路清晰、表达准 确、逻辑严密等方面, 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业反思:鼓励学生 进行作业反思,评价 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 果,提出改进意见。
练习巩固
课堂练习:针对 论述类文本阅读 进行课堂练习, 提高学生的阅读 能力和解题技巧
课后作业:布置 与课堂内容相关 的课后作业,巩 固所学知识,加 深理解
小组讨论:组织 小组讨论,分享 学习心得和解题 思路,促进互相 学习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

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

论点有如下特点:(1)论点一般表述为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要准确、鲜明。

(2)论点出现的位置多变。

①有的直接出现在开头,开门见山;②有的放在文章结尾,大多以“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为标志,收束全篇;③有的出现在文章中间,勾连首尾;④有的□01标题就是全文的论点,直观醒目。

当然,也有少数文章并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而是要考生自己概括。

(3)文本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

中规中矩的论述类文本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

为了使论述更深刻,更有条理,中心论点之下可以有若干分论点。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之间不能互相矛盾、交叉或包含。

2.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正确性和可行性的材料。

论据有两种:(1)□02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2)□03理论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

运用事实论据要详略得当,引用理论论据要准确恰当,论据的安排要有一定的顺序。

对论据的要求有三点:一是□04典型;二是□05新颖;三是能证明论点,与论点有内在联系。

3.论证。

论证是用□06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包括论证的过程和方法)是解决“□07怎样证明”的问题。

1.圈重点,抓关键。

边读边圈画关键词句(文眼句、中心句、结论句、过渡句及反复强化的词语等)。

2.梳思路,明结构。

对勾画内容进行提取、整合,梳理出文章思路。

理清文章围绕论点是如何展开说理的,把握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观点和材料的关系。

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住了上述内容,对“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理解才不至于出现偏差,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才不至于出现遗漏,对文中“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和“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才不至于出现偏移或错位。

最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人教版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1

最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人教版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1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人教版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1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 1教学目标:1.了解考纲要求2.根据考纲要求,找出答题技巧教学重难点:用规律指导正确答题知识梳理:一、考纲分析1.近几年来课标全国卷中的论述类文本阅读具有以下特点:(1)文本为议论文性质,人文色彩强烈,内容厚重,向时评、文、史、哲类跨越。

近几年文本内容涉及时评(2017年全国卷2套)、历史学(2016年)、经济学(2015年)、美学(2014年)、文献学(2013年)等。

(2)考查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论证分析以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方面。

2.从命题形式看,课标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命题有以下规律: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多选择论述类文本中的社会科学时评类文章为阅读材料,以三道选择题形式出现,2017年高考全国卷三套试题在论述类文本方面命题思路非常有层次性,第一题侧重对原文内容的理解,第二题侧重对文本论证思路的把握,第三题侧重对文本观点的迁移推断运用。

二、命题方式常是单选,4选1。

命题人在编写选项肢时,文字表述不可能与原文完全相同;有时也不可能完全集中,也有前后勾连的情况,这就容易造成选项模糊。

选项模糊的主要类型有五种:(1)范围上的混淆,以偏概全,以“全”代“点”。

选项在概念的外延上做文章,或者是外延过小,以偏概全;或者是外延过大,判断过宽,以“面”代“点”。

阅读时要特别留心材料和选项中的“凡”“一切”“全”“都”等修饰词语。

(2)指代上的混淆,颠倒主客,偷换概念。

选项偷换概念,用形同义异词或形近义异词来迷惑考生。

解答时,要注意选项是否混淆了概念的所指对象,是否颠倒了陈述主体与修饰语,是否忽略了一些关键的修饰词,是否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3)现实和设想的混淆,未已不分,或必不清。

选项在概念、判断上时间超前或滞后。

把已经成功的现实和没有成功为现实的设想或可能性混为一谈。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突破一论证分析题:切分层次,把握关系题型透视论证分析题是一个命题角度灵活、涉及面广的题型,它既着眼于考生对论述思路的把握,又注重对论点、论据、论证方式三者关系的分析。

因此,论证分析题能够有效地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论证分析题作为近两年的新题型,成为了一个热门考点。

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往往出现信息混乱、顾此失彼的问题,因此,考生应该增强研读文本的意识,提高把握论证要素之间关系的能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①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已迈入中后期,2017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58.52%。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病成为困扰许多城市的突出问题。

城市病主要是由城市规划建设不合理、功能过度集中、人口快速膨胀等带来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拥挤等问题。

而城市群建设正是解决城市病问题、防止掉入“城市发展陷阱”的一种有效的城镇化模式。

在城市群模式中,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科学定位各自功能,提升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资源聚集能力、特色发展能力,推动人口和资源要素由大城市向周边城市和小城镇有序转移,共同打造优良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实现城市(镇)发展与民生改善同步提升。

可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城镇化,不仅能消除城市病、显著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能拓展城市(镇)发展空间,释放城市(镇)发展潜力,大幅提升城市(镇)运行效率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②发展城市群,强调相关城市(镇)在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经济地理方面互补共赢,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方面共建共享,在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统筹协同。

这就需要完善城市功能定位与产业分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实施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③科学定位城市功能与产业分工。

一方面,防止简单模仿、重复建设造成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镇)的内耗甚至恶性竞争,实现各城市(镇)百花齐放;另一方面,城市群内各城市(镇)应依托既有产业禀赋和基础,梳理产业链条、价值链条、创新链条,明确分工,形成相互依托、相互补充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经济地理空间,实现各城市(镇)百舸争流。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证分析题 教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证分析题 教案

论证分析题真题开路·点迷津(2020·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

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

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

《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

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

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

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

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

《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

”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

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

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

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

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

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

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

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

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

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抓论点、找论据、速通全文要准确理解文意,拿到9分,首先要了解一些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题型特点和命题特点,然后结合考点、有的放矢高效备考。

[对应学生用书P4]◆[真题试做]1.以下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B.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

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

解析:B [A项,第二段“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是必要条件,A选项“就能够〞是充分条件,故排除。

C项,“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错误,由第四段“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可知。

D项,第五段“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可知选项中“无须考虑〞过于绝对了。

]2.以下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C.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

D .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表达。

解析:D [解析见“阅读妙招〞。

]3.根据原文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 .对于那些认为现实走在小说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难在于如何把握生活的复杂结构和本质内容。

B .对艺术家而言,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既意味着巨大挑战,也能激发创作热情,促使他们投身沸腾的生活。

C .老舍曾说:“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的。

〞这与文中情感共同体的理念是相通的。

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1)(152张PPT).ppt

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1)(152张PPT).ppt
(摘编自王军《从人文计算到可视化—— 数字人文的发展脉络梳理》)
第一组 高考真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数字人文的概念提出之前,计算方法已被引入人文领域,在研究中发挥 作用。 B.要实现莫莱蒂设想的世界文学研究,首先应进行大规模的文学文本集合 的数据化。 C.选择远读还是细读的方法,取决于阅读的对象是大规模的文本集合还是 单篇文本。 D.数字人文不仅为文本处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而且为人文研究提供 了新视角。
2.学情分析 在一轮复习中,学生往往暴露出以下问题:(1)缺乏快速整合能力;(2)对文中 重要信息缺乏敏感性;(3)重技巧,轻理解;(4)分析与理解内容不准确;(5)推断 多凭主观印象,难以准确找到依据。
第三步•提分瓶颈突破
任务一 信息筛选题——细心定位信息源,精准破解设误点
信息筛选就是对选项所涉及的原文内容进行正误判断,选项是对文本的归 纳、概括、转述,经过了命题人的精心组织、改造和设计,其正误皆有确凿 依据,学生出现失误是因为未能准确发现和理解这些依据。因此,在复习中 要着重解决好以下问题:(1)提升在阅读中获取信息、辨识信息的能力,增 强发现信息、定位信息的敏感性;(2)善于抓关键句、关键词,准确把握句 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强化逻辑思维能力;(3)提升迅速读懂、分析选 项的能力。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典题再练
(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据我知见,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是近代西学东渐以来第一部以“中
国目录学史”命名,全面、系统研究中国目录学发展历史的学术专著。与 传统的、具有目录学史性质的著作相比,显然受到西方现代学科理论建构 的影响。《中国目录学史》以主题分篇,每篇之下各有若干小节,全书凡十 篇。它不像通常写专史那样,从古到今划分几个发展时期,通过揭示各个时 期的特点来展现历史全貌。姚名达把他组织中国目录学史的方法称作“主 题分述法”,其义就是“特取若干主题,通古今而直述,使其源流毕具,一览无 余”。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一般论述文阅读教案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一般论述文阅读教案

201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一般论述文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明确高考考纲要求、命题特点,探究总结解题技巧。

2.提高阅读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3.能快速阅读文本,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中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有效地提高现代文的阅读质量。

【教学难点】揣摩命题者的意图,把握规律,学会现代文理解、筛选、推断的策略,从而有效地提高正答率。

【考点综述】论述类文本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科学的文章,包括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语言学、美学、考古学等,从选文看,高考论述类选文往往富于时代气息和文化内涵,其内容往往覆盖了古文化(考古)、文章学、文艺鉴赏、书画、道德观念、社会伦理、语言与写作、音乐、教育等诸多方面,涉及学科门类齐全。

但从表达方式上看,都是以议论为主,直接阐释事物的道理,表达一定的见解和主张。

论述类文本考查以前基本上都是三个选择题,一题考重要概念的理解,一题考重要信息的筛选整合,一题考重要观点的想象推断。

我们预计,今后的考题将逐渐向考查“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方面扩展。

考查题型不会发生多大变化,还是以选择题为主,顶多会有一个主观题。

一、研读考纲2013年高考语文学科考试大纲(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二、考题导学:(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12年高考四川卷)(9分,每小题3分)警惕汞污染1953年,日本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怪病”,称为“水俣病”。

这种病症最实出现在猫身上,病猫步态不稳,抽搐、麻痹,甚至跳海而死。

不久,陆续发现了患这种病症的人。

患者步履蹒跚,手足麻痹乃至变形,神经错乱甚至死亡。

后来发现,这不是传染病,而是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3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案(含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3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案(含解析)

专题13 论述类文本阅读按照新课标《考试说明》的规定,“论述类文本阅读”在新课标卷中是“必考内容”。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出题文本主要指论文、杂文、评论等。

论文主要指比较浅显的学术类论文,杂文则可以指针对时事、热点话题的杂感文章,评论主要可能涉及影评、书评等。

论述类文本阅读所涉及的考点包括: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一、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1.抓各段中心句。

注意抓住各自然段的中心句,而这些句子一般在首句和尾句的位置上。

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之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要点;归纳时要把握整体,从全文出发。

2.抓过渡句。

过渡句在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往往是解题的关键。

3.研究标题、头尾。

标题常能反映作者立意的角度,与文章中心相关联;文章开头或开门见山,或旁征博引,文章结尾或卒章显志,或总结全文,或画龙点睛,均与文章中心密切相关。

4.综合段落大意。

从文章中分解出要点,归纳各层层意,进而提炼中心意思,这是归纳概括文章中心意思最有效的方法。

5.注意关键词语。

要注意文段中多次出现的词语,意义相近的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如同被反复敲击的琴键,其乐音往往是乐曲的主旋律,是文章内容要点、中心意思的外在表现。

二、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1.注意确定有效答题区间。

一般情况下,原文会用一些篇幅对重要概念进行说明或阐释,有的比较集中,有的则分散在文章的段落里。

解题的关键就是要寻找相关信息,弄清楚重要概念的内涵。

2.树立语境意识。

一般情况下,重要概念在文章中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与其他词语组成句子来表达某种意思,因此,文中总是会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出现与重要概念相关的信息。

解题时要结合语境,联系全文,要有整体观念,认真理解语境,把握上下文的意思,切不可断章取义或以偏概全。

【备战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人教版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1

【备战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人教版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1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人教版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1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 1教学目标:1.了解考纲要求2.根据考纲要求,找出答题技巧教学重难点:用规律指导正确答题知识梳理:一、考纲分析1.近几年来课标全国卷中的论述类文本阅读具有以下特点:(1)文本为议论文性质,人文色彩强烈,内容厚重,向时评、文、史、哲类跨越。

近几年文本内容涉及时评(2017年全国卷2套)、历史学(2016年)、经济学(2015年)、美学(2014年)、文献学(2013年)等。

(2)考查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论证分析以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方面。

2.从命题形式看,课标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命题有以下规律: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多选择论述类文本中的社会科学时评类文章为阅读材料,以三道选择题形式出现,2017年高考全国卷三套试题在论述类文本方面命题思路非常有层次性,第一题侧重对原文内容的理解,第二题侧重对文本论证思路的把握,第三题侧重对文本观点的迁移推断运用。

二、命题方式常是单选,4选1。

命题人在编写选项肢时,文字表述不可能与原文完全相同;有时也不可能完全集中,也有前后勾连的情况,这就容易造成选项模糊。

选项模糊的主要类型有五种:(1)范围上的混淆,以偏概全,以“全”代“点”。

选项在概念的外延上做文章,或者是外延过小,以偏概全;或者是外延过大,判断过宽,以“面”代“点”。

阅读时要特别留心材料和选项中的“凡”“一切”“全”“都”等修饰词语。

(2)指代上的混淆,颠倒主客,偷换概念。

选项偷换概念,用形同义异词或形近义异词来迷惑考生。

解答时,要注意选项是否混淆了概念的所指对象,是否颠倒了陈述主体与修饰语,是否忽略了一些关键的修饰词,是否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3)现实和设想的混淆,未已不分,或必不清。

选项在概念、判断上时间超前或滞后。

把已经成功的现实和没有成功为现实的设想或可能性混为一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人教版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1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 1教学目标:1.了解考纲要求2.根据考纲要求,找出答题技巧教学重难点:用规律指导正确答题知识梳理:一、考纲分析1.近几年来课标全国卷中的论述类文本阅读具有以下特点:(1)文本为议论文性质,人文色彩强烈,内容厚重,向时评、文、史、哲类跨越。

近几年文本内容涉及时评(2017年全国卷2套)、历史学(2016年)、经济学(2015年)、美学(2014年)、文献学(2013年)等。

(2)考查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论证分析以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方面。

2.从命题形式看,课标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命题有以下规律: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多选择论述类文本中的社会科学时评类文章为阅读材料,以三道选择题形式出现,2017年高考全国卷三套试题在论述类文本方面命题思路非常有层次性,第一题侧重对原文内容的理解,第二题侧重对文本论证思路的把握,第三题侧重对文本观点的迁移推断运用。

二、命题方式常是单选,4选1。

命题人在编写选项肢时,文字表述不可能与原文完全相同;有时也不可能完全集中,也有前后勾连的情况,这就容易造成选项模糊。

选项模糊的主要类型有五种:(1)范围上的混淆,以偏概全,以“全”代“点”。

选项在概念的外延上做文章,或者是外延过小,以偏概全;或者是外延过大,判断过宽,以“面”代“点”。

阅读时要特别留心材料和选项中的“凡”“一切”“全”“都”等修饰词语。

(2)指代上的混淆,颠倒主客,偷换概念。

选项偷换概念,用形同义异词或形近义异词来迷惑考生。

解答时,要注意选项是否混淆了概念的所指对象,是否颠倒了陈述主体与修饰语,是否忽略了一些关键的修饰词,是否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3)现实和设想的混淆,未已不分,或必不清。

选项在概念、判断上时间超前或滞后。

把已经成功的现实和没有成功为现实的设想或可能性混为一谈。

阅读中特别留意“如果”“一旦”“将要”等词语,从而做出准确判断。

(4)肯定和否定、主要和次要关系上的混淆,无中生有,牵强附会。

把肯定说成否定,或把否定说成肯定,有些混淆主要和次要关系,有些属于无中生有、牵强附会的选项设置。

解答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依据,忌主观臆断,望文生义。

(5)条件和结果、原因和结果的关系上的混淆、颠倒。

有些选项在设置时,将条件说成结果,或把结果说成原因,或强加条件及因果关系。

要重点辨别,找准答案。

三、微察病理论述类本阅读常有以下常见负向设置选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无中生有。

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

(※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2)主次颠倒。

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

(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

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

(4)因果颠倒。

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望同学们认真甄别。

同学们可以结合近两年的考题,自己做一些总结、自己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技巧,识别命题专家常用的干扰方法,这对于提高反干扰能力,减少错题几率是很有帮助的。

四、案例分析(2017·高考全国卷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

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

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

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

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

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D [解析] A项,“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是“气候正义”产生的背景,并未指明“气候正义”的提出者就是“非政府组织”。

B项,“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以偏概全,由第四段中“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可知,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既有“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包括限制排放的问题),还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

C项,“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不合文意,由原文第三段中“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可知,当代人“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并无权利“为后代设定义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B.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

D.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

C [解析] “立足未来”说法错误,第三段在阐述代际公平时说“我们这一代……我们作为……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可见作者的立足点是当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

B.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

C.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

D.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

B [解析] 选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是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而气候系统可能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因此不能说“如果气候变化公约……能落实,那么后代的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

二、高中现代文阅读2.(2019•全国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小步舞(法)莫泊桑大灾大难不会使我悲伤,我亲眼目睹过战争,人类的残酷暴行令我们发出恐惧和愤怒的呐喊,但绝不会令我们像看到某些让人感伤的小事那样背上起鸡皮疙瘩,有那么两三件事至今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它们像针扎似的,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又细又长的创伤,我就给您讲讲其中的一件吧。

那时我还年轻,有点多愁善感,不太喜欢喧闹。

我最喜爱的享受之一,就是早上独自一人在卢森堡公园的苗圃里散步。

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一座像老妇人的温柔微笑一样依然美丽的花园,绿篱隔出一条条狭窄、规整的小径,显得非常幽静。

在这迷人的小树林里,有一个角落完全被蜜蜂占据。

他们的小窝坐落在木板上,朝着太阳大开顶针大的小门。

走在小路上,随时都能看到嗡嗡叫的金黄色的蜜蜂,它们是这片和平地带真正的主人,清幽小径上真正的漫步者。

我不久就发现,经常到这里来的不止我一人,我有时也会迎面遇上一个小老头儿。

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肠绒毛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想必是太古年代的古董。

他长得很瘦,几乎是皮包骨头,;他爱做鬼脸,也常常微笑。

他手里总是拿着一根金镶头的华丽的手杖,这手杖对他来说一定有着某种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

这老人起初让我感到怪怪的,后来却引起我莫大的兴趣。

一个早晨,他以为周围没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先是几个小步跳跃,继而行了个屈膝礼,接着用他那细长的腿来了个还算利落的击脚跳,然后开始优雅的旋转,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动人而又可笑地向空中频频点头致意,他是在跳舞呀!跳完舞,他又继续散起步来。

我注意到,他每天上午都要重复一遍这套动作。

我想和他谈一谈,于是有一天,再向他致礼以后,我开口说:“今天天气真好啊,先生。

”他也鞠了个躬:“是呀,先生,真是和从前的天气一样。

”一个星期以后,我们已经成了朋友,我也知道了他的身世。

在国王路易十五时代,他曾是歌剧院的舞蹈教师。

他那根漂亮的手杖就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的一件礼物。

一跟他说起舞蹈,他就絮叨个没完没了。

有一天,他很知心地跟我说:“先生,我的妻子叫拉·卡斯特利。

如果您乐意,我可以介绍您认识她,不过她要到下午才上这儿来。

这个花园,就是我们的欢乐,我们的生命,过去给我们留下的只有这个了,如果没有它,我们简直就不能再活下去。

我妻子和我,我们整个下午都是在这儿过的。

只是我上午就来,因为我起得早。

”我一吃完上午饭就立刻回到公园,不一会儿,我就远远望见我的朋友,彬彬有礼地让一位穿黑衣服的矮小的老妇人挽着胳膊。

她就是拉·卡斯特利,曾经深受那整个风流时代宠爱的伟大舞蹈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