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斥原理及公式的证明
三者容斥问题3个公式
一、容斥问题的3个公式容斥原理是指一种计数方法。
先不考虑重叠的情况,把包含于某内容中的所有对象的数目先计算出来,然后再把计数时重复计算的数目排斥出去,使得计算的结果既无遗漏又无重复。
1.两个集合的容斥原理:n(A∪B)=n(A)+n(B) -n(A∩B)2.三个集合的容斥原理:|A∪B∪C|=|A|+|B|+|C|-|A∩B|-|A∩C|-|B∩C|+|A∩B∩C|3.n个集合的容斥原理:要计算几个集合并集的大小,我们要先将所有单个集合的大小计算出来,然后减去所有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再加回所有三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再减去所有四个集合相交的部分,依此类推,一直计算到所有集合相交的部分。
二、容斥问题的应用:对于容斥问题,解题关键做到不重不漏,各个集合相加,理清各集合间的关系,扣掉重复补上遗漏的。
用于理解的主要方法是画文氏图,但考试中应尽量避免画图,这样速度偏慢些。
【例1】:某调查公司对甲、乙、丙三部电影的收看情况向135人进行调查,有89人看过甲片,有47人看过乙片,有63人看过丙片,既看过甲、乙片为30人,既看过乙、丙片为31人,既看过甲、丙片为32人,其中有24人三部电影都看过,问多少人一部也没有看过呢?【解析】:既看过甲、乙片为30人是包含只看过甲乙还有甲乙丙三人两个部分,以M、N、W为既看过甲、乙片的人,N既看过乙、丙片的人,既看过甲、丙片的人,X为三部都看过的人数,这里面W、N、X都是有包含三者这个区域,根据把重复数的次数变为1次,或者说把重叠的面积变为一层,做到不重不漏的原则,则公式转化为I=A+B+C-(M+N+W)+X+Y,135=89+47+63-(30+31+32)+ 24+Y,Y=5人。
结论:三者容斥问题,画图之后可知,三个圆相交的地方有1层、2层、3层三种情况,当将三个集合相加的时候,2层和3层区域分别多计算一次和两次,故若想求全集,需要将重叠区域减掉,故三者容斥问题的公式为:A∪B∪C=A+B+C -A∩B-B∩C-C∩A+A∩B ∩C。
三集合容斥原理公式
三集合容斥原理公式
三集合容斥原理公式:A∪B∪C=A+B+C-A∩B-A∩C-B∩C+A∩B∩C。
因为A、B、C与A交B两两的交集它们中都含A交B交C,然而ABC两两交集中应减两次,然而却将ABC 两两交集中的A交B交C减了三次,所以应该加上多减的一次ABC的交集。
三集合容斥问题的核心公式:
标准型:|A∪B∪C|=|A|+|B|+|C|-|A∩B|-|B∩C|-|C∩A|+|A∩B∩C|。
非标准型:|A∪B∪C|=|A|+|B|+|C|,只满足两个条件的-2×三个都满足的。
列方程组:|A∪B∪C|=只满足一个条件的+只满足两个条件的+三个都满足的。
|A|+|B|+|C|=只满足一个条件的+2×只满足两个条件的+3×三个都满足的,对于以上三组公式的理解,可以通过想象三个圆两两相交的重叠情况来加深。
容斥原理
容斥原理(Inclusion–exclusion principle),是指在计数时,必须注意无一重复,无一遗漏,为了使重叠部分不被重复计算,人们研究出一种新的计数方法。
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先不考虑重叠的情况,把包含于某内容中的所有对象的数目先计算出来,然后再把计数时重复计算的数目排斥出去,使得计算的结果既无遗漏又无重复,这种计数的方法称为容斥原理。
公式也可表示为设S为有限集,,则两个集合的容斥关系公式:A∪B=A+B-A∩B(∩:重合的部分)三个集合的容斥关系公式:A∪B∪C=A+B+C-A∩B-B∩C-C∩A+A∩B∩C详细推理如下:1、等式右边改造={[(A+B-A∩B)+C-B∩C]-C∩A}+A∩B∩C2、文氏图分块标记如右图图:1245构成A,2356构成B,4567构成C3、等式右边()里指的是下图的1+2+3+4+5+6六部分:那么A∪B∪C还缺部分7。
4、等式右边[]号里+C(4+5+6+7)后,相当于A∪B∪C多加了4+5+6三部分,减去B∩C(即5+6两部分)后,还多加了部分4。
5、等式右边{}里减去C∩A(即4+5两部分)后,A∪B∪C又多减了部分5,则加上A∩B∩C(即5)刚好是A∪B∪C。
2严格证明对于容斥原理我们可以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证明:当时,等式成立()。
假设时结论成立,则当时,所以当时,结论仍成立。
因此对任意,均可使所证等式成立。
3原理1如果被计数的事物有A、B两类,那么,A类B类元素个数总和=属于A类元素个数+属于B类元素个数—既是A类又是B类的元素个数。
(A∪B=A+B-A∩B)例1一次期末考试,某班有15人数学得满分,有12人语文得满分,并且有4人语、数都是满分,那么这个班至少有一门得满分的同学有多少人?分析依题意,被计数的事物有语、数得满分两类,“数学得满分”称为“A类元素”,“语文得满分”称为“B类元素”,“语、数都是满分”称为“既是A类又是B 类的元素”,“至少有一门得满分的同学”称为“A类和B类元素个数”的总和。
容斥原理证明
容斥原理证明容斥原理是概率论和组合数学中一种常用的计数方法。
它通过将多个事件的计数问题转化为单个事件的计数问题,从而简化复杂的计算过程。
本文将以容斥原理为基础,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解释和证明该原理的正确性。
我们来介绍容斥原理的基本概念。
在一个样本空间中,假设有n个事件A1,A2,...,An,我们希望计算这些事件的并集的元素个数。
容斥原理告诉我们,可以通过求出每个事件的元素个数以及它们的交集的元素个数来计算并集的元素个数。
具体来说,设B1表示事件A1发生但其他事件都不发生的情况,B2表示事件A2发生但其他事件都不发生的情况,以此类推,Bn 表示事件An发生但其他事件都不发生的情况。
那么,根据容斥原理,我们有以下公式:|A1 ∪ A2 ∪ ... ∪ An| = |A1| + |A2| + ... + |An| - |A1 ∩ A2| - ... - |An-1 ∩ An| + |A1 ∩ A2 ∩ ... ∩ An|这个公式的含义是,事件A1 ∪ A2 ∪ ... ∪ An的元素个数等于每个事件的元素个数之和减去每两个事件交集的元素个数之和,再加上每个事件的交集的元素个数。
现在我们来证明容斥原理。
我们假设事件A1 ∪ A2 ∪ ... ∪ An的元素个数为N。
根据定义,任意一个元素x要么属于A1,要么属于A2,...,要么属于An。
因此,元素x可以被计算N次,分别计算在A1中的个数、在A2中的个数,...,在An中的个数。
现在,我们来考虑元素x被计算N次后的情况。
如果x属于事件Ai,那么它会被计算一次,并且不会被计算其他事件中的个数。
所以,对于每一个事件Ai,元素x被计算的次数要么是1,要么是0。
接下来,我们来考虑元素x被计算0次的情况。
这意味着x不属于任何一个事件Ai,即x属于事件A1 ∪ A2 ∪ ... ∪ An的补集。
因此,元素x被计算0次的次数等于事件A1 ∪ A2 ∪ ... ∪ An的补集的元素个数。
容斥原理常识型公式
容斥原理常识型公式摘要:1.容斥原理的概念和基本公式2.容斥原理的推导过程3.容斥原理的应用示例正文:一、容斥原理的概念和基本公式容斥原理,又称为加法原理与减法原理,是一种在集合论中常用的原理。
它的基本思想是: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 和B,有以下三种关系:A 包含B,A 与B 相交,A 与B 相离。
通过这三种关系,我们可以得到容斥原理的基本公式。
基本公式如下:|A∪B| = |A| + |B| - |A∩B|其中,|A∪B|表示A 和B 的并集,|A|表示A 的元素个数,|B|表示B 的元素个数,|A∩B|表示A 和B 的交集。
二、容斥原理的推导过程为了更好地理解容斥原理,我们可以从集合的元素个数入手,推导出容斥原理的基本公式。
假设集合A 有a 个元素,集合B 有b 个元素。
那么,A 与B 的并集中的元素个数可以分为三类:1.属于A 且属于B 的元素,有c 个。
2.属于A 但不属于B 的元素,有a-c 个。
3.属于B 但不属于A 的元素,有b-c 个。
根据集合的定义,A 与B 的并集中的元素个数为a+b 个。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等式:a +b =c + (a-c) + (b-c)化简得:a +b = a + b - c即:c = |A∩B|将c 的值代入基本公式,得到:|A∪B| = |A| + |B| - |A∩B|这就是容斥原理的基本公式。
三、容斥原理的应用示例容斥原理在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如何使用容斥原理求解问题。
例:某班有男生20 人,女生25 人。
现在需要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要求小组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相同。
请问最多可以组成几个这样的小组?解:根据容斥原理,我们可以得到男生和女生的总人数为20+25=45 人。
由于小组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相同,所以每个小组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都是45/2=22.5 人。
容斥原理及公式的证明
证明:设Na,Nb,Nc分别表示图A,B,C覆
B N1 Na N4 Nab N2 Nb
面积;Nab,Nbc,Nca分别表示图A和B,B和C,
A共同覆盖的面积;Nabc表示图A,B,C共同覆盖
积.再设N1,N2,N3,N4,N5,N6,N7分别表示 总和. 则:N1=Na-Nab-Nca+Nabc, N2=Nb-Nab-Nbc+Nabc, N3=Nc-Nbc-Nca+Nabc N4=Nab-Nabc N5=Nbc-Nabc N6=Nca-Nabc N7=Nabc N=(N1+N2+N3)+(N4+N5+N6)+N7
A Na Nab Nabc Nbc Nca Nc C Nb
容斥原理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一个难点,很多考生都觉得无从下手 很多考生都觉得无从下手,其实,容斥原理关键内容就是两个公 要把这两个公式灵活掌握就可全面应对此类题型. ∩B|,或:N=Na+Nb-Nab. 1,两个集合的容斥关系公式:|A∪B|=|A|+|B|-|A∩B|
丹麦馆 Na=28人 Nab= 10人
法国馆 Nb=24人
题目:某班50名学生前往上海世博会参 丹麦,法国,西班牙三个场馆.参观丹麦, 国,西班牙场馆的人数分别是28,24,18人 其中既参观丹麦馆又参观法国馆的10人,既 观丹麦馆又参观西班牙馆的8人,既参观法国 又参观西班牙馆的5人.
Nabc Nbc Nca= =8人 5人 Nc=18人 西班牙馆
互不覆盖区域的面积;N表示7个互不覆盖区域的面
Nabc N7 Nbc Nca N5 N6 Nc N3 C
:
∪C|=|A|+|B|+|C|-|A∩B|-|B∩C|-|C∩A|+|A∩B∩C|
容斥极值公式推导过程
容斥极值公式推导过程容斥极值公式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组合数学、概率论、计算机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容斥极值公式的推导过程,并探讨其应用。
一、基本概念在介绍容斥极值公式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组合数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组合数组合数是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r个元素的方案数,记作C(n,r)或者$binom{n}{r}$。
它的计算公式为:$$C(n,r)=frac{n!}{r!(n-r)!}$$排列数排列数是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r个元素进行排列的方案数,记作P(n,r)。
它的计算公式为:$$P(n,r)=frac{n!}{(n-r)!}$$二、容斥原理容斥原理是组合数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它用于计算多个集合的并集的大小。
具体来说,对于两个集合A和B,它们的并集大小为: $$|Acup B|=|A|+|B|-|Acap B|$$这个公式的意思是,我们先把A和B的元素个数加起来,然后减去它们的交集元素个数,这样就可以得到它们的并集元素个数。
三、容斥极值公式的推导容斥极值公式是容斥原理的一个推广,它用于计算多个集合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具体来说,对于n个集合$A_1,A_2,cdots,A_n$,它们的最大值为:$$max{A_1,A_2,cdots,A_n}=max{A_1}-min{A_1capA_2}+max{A_2}-min{A_1cap A_2capA_3}+cdots+(-1)^{n+1}min{A_1cap A_2capcdotscap A_n}$$ 这个公式的意思是,我们先找到第一个集合$A_1$的最大值,然后依次考虑它与其他集合的交集的最小值和其他集合的最大值,最后得到它们的最大值。
每个交集的最小值前面都有一个符号$(-1)^{k+1}$,其中k表示这个交集包含的集合个数,这个符号的作用是使得交集的最小值与最大值的符号相反。
接下来,我们来证明容斥极值公式。
首先,对于任意一个集合$A_i$,它的最大值一定不小于它的交集的最大值。
容斥不等式
容斥不等式
容斥原理也称为包容排斥原理,是一种用于计算多个集合合并的大小的公式。
容斥原理的一般形式为:∣A∪B∣=∣A∣+∣B∣−∣A ∩B∣,即,两个集合的并集的元素数量,等于两个集合元素的数量的和,减去两个集合交集的元素数量。
如果将容斥原理扩展到多个集合,则有:
∣A1∪A2∪⋯∪An∣=∑i=1n∣Ai∣−∑1≤i<j≤n∣Ai∩Aj∣+∑1≤i<j<k≤n∣Ai∩Aj∩Ak∣−⋯+(−1)n−1∣A1∩A2∩⋯∩An∣
这个公式可以用于计算任意多个集合的并集的大小。
其中,∣Ai∣表示集合Ai的元素数量,∣Ai∩Aj∣表示集合Ai和Aj的交集的元素数量,以此类推。
容斥原理的证明通常是通过指示函数来完成的。
指示函数是一种用于表示集合元素的函数,如果元素属于某个集合,则指示函数的值为1,否则为0。
通过使用指示函数,可以将容斥原理转化为一个关于函数值的等式,然后通过一些数学运算来证明该等式。
容斥原理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概率论、组合数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多个集合的并集、交集的大小,从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容斥原理及其应用
容斥原理及其应用容斥原理是组合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用来计算多个事件的概率或计数。
容斥原理的核心思想是通过逐步剔除重复计数的方式得到准确的计数结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容斥原理及其应用。
一、容斥原理的基本概念:设集合U为一个样本空间,A₁,A₂,...,Aₙ为U的n个子集,容斥原理给出了如下关于这些集合的计数或概率的公式:```P(A₁∪A₂∪...∪Aₙ)=Σ[P(A₁)-P(A₁∩A₂)+P(A₁∩A₂∩A₃)-...+(-1)ⁿ⁻¹P(A₁∩A₂∩...∩Aₙ)]```其中P(A₁)表示事件A₁的概率,P(A₁∩A₂)表示事件A₁与A₂同时发生的概率,依此类推。
二、容斥原理的证明:容斥原理的核心思路是通过排除重复计数的方法得到准确的计数结果。
可以用一个数轴来表示样本空间U,集合A₁,A₂,...,Aₙ所对应的子集分别在数轴上画出,然后逐步排除交集的部分。
具体证明过程如下:1.先考虑只有两个集合A₁和A₂的情况,根据概率的加法原理可得:```P(A₁∪A₂)=P(A₁)+P(A₂)-P(A₁∩A₂)```这里P(A₁∩A₂)表示事件A₁和A₂同时发生的概率,由于在P(A₁)和P(A₂)中分别计算了P(A₁∩A₂),所以要减去一次P(A₁∩A₂)去除重复计数。
2.推广到三个集合A₁、A₂、A₃的情况,根据加法原理得:```P(A₁∪A₂∪A₃)=P(A₁)+P(A₂)+P(A₃)-P(A₁∩A₂)-P(A₁∩A₃)-P(A₂∩A₃)+P(A₁∩A₂∩A₃)```这里减去了P(A₁∩A₃)和P(A₂∩A₃)是因为它们在P(A₁)、P(A₂)和P(A₃)中分别计算了两次,要减去一次去除重复计数。
加上P(A₁∩A₂∩A₃)是因为它在前面的计算中被减去了两次,要加回来。
3.对于n个集合的情况,以此类推可以得到容斥原理的一般形式。
三、容斥原理的应用:容斥原理在组合数学和概率论中具有广泛的应用1.计数问题:利用容斥原理可以解决一些与集合计数相关的问题,如给定集合A₁,A₂,...,Aₙ,求它们的并集的元素个数。
容斥原理4个集合公式
容斥原理4个集合公式容斥原理是概率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具,用于求解复杂问题中的概率。
容斥原理有4个集合公式,它们在求解问题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介绍容斥原理的第一个公式。
假设有两个集合,分别记作A和B,那么它们的并集的概率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P(A∪B) = P(A) + P(B) - P(A∩B)。
这个公式的意思是,将集合A和集合B的概率相加,然后再减去它们的交集的概率,就可以得到它们的并集的概率。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容斥原理的第二个公式。
假设有三个集合,分别记作A、B和C,那么它们的并集的概率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P(A∪B∪C) = P(A) + P(B) + P(C) - P(A∩B) - P(A∩C) - P(B∩C) + P(A∩B∩C)。
这个公式的意思是,将集合A、集合B和集合C的概率相加,然后减去它们两两相交的部分的概率,再加上它们三个都相交的部分的概率,就可以得到它们的并集的概率。
然后,我们来介绍容斥原理的第三个公式。
假设有四个集合,分别记作A、B、C和D,那么它们的并集的概率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P(A∪B∪C∪D) = P(A) + P(B) + P(C) + P(D) - P(A∩B) - P(A∩C) - P(A∩D) - P(B∩C) - P(B∩D) - P(C∩D) + P(A∩B∩C) +P(A∩B∩D) + P(A∩C∩D) + P(B∩C∩D) - P(A∩B∩C∩D)。
这个公式的意思是,将集合A、集合B、集合C和集合D的概率相加,然后减去它们两两相交的部分的概率,再加上它们三个相交的部分的概率,最后再减去它们四个都相交的部分的概率,就可以得到它们的并集的概率。
最后,我们来介绍容斥原理的第四个公式,即n个集合的并集的概率。
假设有n个集合,分别记作A1、A2、...、An,那么它们的并集的概率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P(A1∪A2∪...∪An) = ΣP(Ai) -ΣP(Ai∩Aj) + ΣP(Ai∩Aj∩Ak) - ... + (-1)^(n-1) *P(A1∩A2∩...∩An),其中Σ表示求和,Ai表示第i个集合,Ai∩Aj 表示第i个集合与第j个集合的交集,以此类推。
概率容斥原理证明
概率容斥原理证明概率容斥原理是一种在概率论中常用的计算概率的方法。
它可以用来计算多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而不需要列举所有可能的情况。
下面将给出概率容斥原理的证明。
假设有n个事件A1,A2,...,An,我们希望计算这些事件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概率P(A1∪A2∪...∪An)。
首先考虑只有一个事件发生的情况,即P(Ai),其中1≤i≤n。
根据概率的定义,我们知道P(Ai)是事件Ai发生的概率。
然后考虑有两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情况,即P(Ai∩Aj),其中1≤i<j ≤n。
根据概率的性质,我们知道P(Ai∩Aj) = P(Ai) + P(Aj) - P(Ai ∪Aj),其中P(Ai∪Aj)表示事件Ai和Aj至少一个发生的概率。
由于我们已经知道P(Ai)和P(Aj),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公式来计算P(Ai ∩Aj)。
同样地,对于任意k个事件的情况,我们可以使用类似的计算公式:P(Ai1∩Ai2∩...∩Aik) = P(Ai1) + P(Ai2) + ... + P(Aik) - P(Ai1∪Ai2) - P(Ai1∪Ai3) - ... - P(Aik-1∪Aik) + P(Ai1∪Ai2∪Ai3) + P(Ai1∪Ai2∪Ai4) + ... + (-1)^(k-1)*P(Ai1∪Ai2∪...∪Aik)其中,(-1)^(k-1)表示(-1)的(k-1)次方。
最后,我们可以使用概率容斥原理的公式来计算至少有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P(A1∪A2∪...∪An) = P(A1) + P(A2) + ... + P(An) - P(A1∪A2) - P(A1∪A3) - ... - P(An-1∪An) + P(A1∪A2∪A3) + P(A1∪A2∪A4) + ... + (-1)^(n-1)*P(A1∪A2∪...∪An)这个公式就是概率容斥原理。
它告诉我们如何计算多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通过依次考虑每个事件的发生和不发生的情况,并根据排除和包括原则来计算总体概率。
容斥原理公式推导
容斥原理公式推导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超有意思的容斥原理公式推导。
想象一下,咱有一堆水果,有苹果、香蕉、橘子。
咱要算有多少种不同的水果,可不能简单地把它们的数量一加就完事儿了,这就得用到容斥原理啦!
容斥原理就好比是一个神奇的魔法,能帮我们准确地计算出那些重叠、交叉部分的情况。
咱就拿选班干部来举例吧!比如选班长和学习委员,有可能有同学同时担任这两个职位,那我们在计算的时候不就得把这种重复的情况考虑进去嘛!
先来说说两个集合的容斥原理公式:A∪B = A + B - A∩B。
这就好像
你有一堆红球和一堆蓝球,A 就是红球的数量,B 就是蓝球的数量,A∪B
就是所有球的总数,A∩B 就是既是红球又是蓝球的数量。
比如说,咱班有
10 个喜欢数学的同学(A),15 个喜欢语文的同学(B),其中有 5 个同
学既喜欢数学又喜欢语文(A∩B),那喜欢数学或语文的同学一共有多少呢?可不就是用这个公式算出来嘛!
那要是有三个集合呢?嘿嘿,也不难!A∪B∪C = A + B + C - A∩B - B∩C - C∩A + A∩B∩C。
这就好比你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糖果,A 是红色糖果的数量,B 是黄色糖果的数量,C 是蓝色糖果的数量,其他的都是各种交叉情况啦。
比如咱学校有 8 个参加篮球社的(A),6 个参加足球社的(B),4 个参加乒乓球社的(C),其中 2 个既参加篮球社又参加足球社(A∩B),1 个既参加足球社又参加乒乓球社(B。
三集合容斥原理公式推导过程
三集合容斥原理公式推导过程在我们的数学世界里,三集合容斥原理可是个相当有趣的家伙!咱们来一步步瞧瞧它的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先给大家说说啥是三集合容斥原理。
简单来讲,就是有三个集合,比如集合 A、集合 B、集合 C,咱们要搞清楚这三个集合里元素的总数,以及它们之间重叠的部分。
咱们假设有一群小朋友参加课外活动。
有喜欢画画的,有喜欢唱歌的,还有喜欢跳舞的。
这喜欢画画的小朋友组成了集合 A,喜欢唱歌的是集合 B,喜欢跳舞的就是集合 C。
一开始,咱们把这三个集合 A、B、C 的元素个数分别加起来,也就是 |A| + |B| + |C|。
但这时候问题就来了,有些小朋友既喜欢画画又喜欢唱歌,这部分被我们加了两次;有些既喜欢唱歌又喜欢跳舞,也被加了两次;还有些既喜欢画画又喜欢跳舞,同样加了两次。
这可不行,得把多算的减掉。
那咱们就先把两两重叠的部分减掉,也就是 - |A ∩ B| - |A ∩ C| - |B∩ C| 。
可这一减又出问题啦!那些三个活动都喜欢的小朋友,在前面加的时候被加了三次,然后两两重叠的时候又被减了三次,这不是把他们给漏了嘛!所以还得把这三个都喜欢的加上,也就是+ |A ∩ B ∩C| 。
这么一来,三集合容斥原理的公式就出来啦:|A ∪ B ∪ C| = |A| +|B| + |C| - |A ∩ B| - |A ∩ C| - |B ∩ C| + |A ∩ B ∩ C| 。
再给大家举个更具体的例子。
比如学校组织了一场知识竞赛,有语文、数学、英语三个项目。
参加语文竞赛的有 50 人(这就是集合 A 的元素个数 |A| = 50),参加数学竞赛的有 40 人(集合 B 的元素个数 |B| = 40),参加英语竞赛的有 30 人(集合 C 的元素个数 |C| = 30)。
其中,既参加语文又参加数学竞赛的有 15 人(|A ∩ B| = 15),既参加语文又参加英语竞赛的有 10 人(|A ∩ C| = 10),既参加数学又参加英语竞赛的有 8 人(|B ∩ C| = 8),而三个竞赛都参加的有 3 人(|A ∩ B ∩ C| = 3)。
容斥原理的证明及应用
容斥原理的证明及应用1. 容斥原理的概述容斥原理是组合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计数原理,用于计算多个集合的并集或交集的大小。
容斥原理指出,当计算多个集合的并集或交集时,需要减去同时属于这些集合的部分,以避免重复计数。
2. 容斥原理的证明容斥原理的证明基于集合的基本性质:对于任何集合A和B,它们的并集大小可以表示为两个集合大小之和减去交集的大小:|A ∪ B| = |A| + |B| - |A ∩ B|这个性质可以推广到多个集合的情况。
假设有n个集合A1, A2, …, An,它们的并集大小可以表示为:|A1 ∪ A2 ∪ ... ∪ An| = |A1| + |A2| + ... + |An| - |A1 ∩ A2| - |A1∩ A3| - ... - |An-1 ∩ An| + |A1 ∩ A2 ∩ A3| + ... + (-1)^(n-1) * |An-1 ∩ An ∩ An+1| + ... + (-1)^(n-1) * |A1 ∩ A2 ∩ A3 ∩ ... ∩ An|这个式子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但这里只给出直观的证明思路。
考虑一个元素x,它在A1 ∪ A2 ∪ … ∪ An 中出现的次数:count(x) = count(x在A1中出现的次数) + count(x在A2中出现的次数) + ... + count(x在An中出现的次数)如果x同时出现在k个集合,则它被计算了k次。
根据这个思路,我们可以将上式中的每一项拆分为不同的元素计数,再进行求和,即可得到容斥原理的公式。
3. 容斥原理的应用容斥原理在组合数学、概率论、计算机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
3.1 整数划分整数划分是将一个正整数分解为一系列小于等于它的正整数之和的问题。
使用容斥原理可以解决整数划分的计数问题。
假设要将正整数n划分为k个正整数之和,那么可以定义k个集合,其中第i个集合表示第i个整数的范围为[1, n]。
容斥原理公式
容斥原理公式容斥原理是组合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用于解决集合之间的交集和并集问题。
容斥原理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概率论、组合数学、计算几何等多个领域。
在实际问题中,容斥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简化复杂的计算,提高问题求解的效率。
本文将介绍容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公式推导,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容斥原理。
首先,我们来看容斥原理的基本概念。
容斥原理是指对于给定的集合A,B,C…的交集和并集问题,可以通过容斥原理来求解。
假设A,B,C…是有限集合,那么它们的交集和并集可以表示为:并集,A∪B∪C = |A| + |B| + |C| |A∩B| |A∩C| |B∩C| + |A∩B∩C|。
交集,A∩B∩C = |A| + |B| + |C| |A∪B| |A∪C| |B∪C| + |A∪B∪C|。
其中,|A|表示集合A的元素个数。
这就是容斥原理的基本公式,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方便地求解集合的交集和并集问题。
接下来,我们来看容斥原理的公式推导。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容斥原理的推导过程。
假设有三个集合A,B,C,我们要求它们的交集。
根据容斥原理的基本公式,交集可以表示为:A∩B∩C = |A| + |B| + |C| |A∪B| |A∪C| |B∪C| + |A∪B∪C|。
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可以通过集合的特征函数来解释。
我们定义集合A,B,C的特征函数分别为χA(x),χB(x),χC(x),其中χA(x)表示元素x是否属于集合A。
那么集合的交集可以表示为:A∩B∩C = ΣχA(x)χB(x)χC(x)。
通过特征函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将交集的计算转化为特征函数的计算,进而得到容斥原理的公式推导过程。
在实际问题中,容斥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简化复杂的计算。
例如,在概率论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多个事件的交集和并集,这时容斥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简化计算过程。
在组合数学中,容斥原理也经常用于计算排列组合的问题,提高问题求解的效率。
概率的容斥原理证明
概率的容斥原理证明容斥原理是一种在概率论和组合数学中经常使用的技术,用于计算具有多个不相交事件的概率。
它的基本思想是,首先计算所有事件的概率之和,然后减去它们两两交集的概率之和,再加上所有三个事件的交集的概率,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个事件的概率。
假设有n个事件A1,A2,...,An,我们要求它们的合并的概率P(A1∪A2∪...∪An)。
容斥原理的表述为:P(A1∪A2∪...∪An) = ∑P(Ai) - ∑P(Ai∩Aj) + ∑P(Ai∩Aj∩Ak) - ... +(-1)^(n+1)P(A1∩A2∩...∩An)证明如下:首先考虑两个事件A和B的情况。
根据加法原理,P(A∪B) = P(A) + P(B) - P(A ∩B)。
对于三个事件A,B和C,我们可以把它们的概率视为以下几部分:P(A∪B∪C) = P(A) + P(B) + P(C) - P(A∩B) - P(A∩C) - P(B∩C) + P(A∩B∩C)注意到负号的选择:对于第二项P(A∩B),它已经被计算了两次,因此我们需要减去它来纠正重复计算。
同样,对于第三项P(A∩C)和第四项P(B∩C),它们每个也被计算了两次,因此需要相应地减去。
最后一项P(A∩B∩C)被减去了三次,所以需要加回来一次。
这个过程可以扩展到任意个事件。
现在我们来证明容斥原理。
首先我们有:P(A1∪A2∪...∪An) = ∑P(Ai)这是因为对于一些事件Aj,我们可以把所有包含Aj的事件作为一个整体来计算,而不考虑它们之间的交集。
换句话说,我们可以认为Ai和Aj是完全不同的事件,因此它们的概率可以直接相加。
但是这样会导致某些事件的交集被重复计算,因此我们需要减去它们的交集的概率之和。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P(A1∪A2∪...∪An) = ∑P(Ai) - ∑P(Ai∩Aj)现在我们考虑三个事件A,B和C的情况。
我们可以使用同样的方法来计算它们的概率,即:P(A∪B∪C) = P(A) + P(B) + P(C) - P(A∩B) - P(A∩C) - P(B∩C) + P(A∩B∩C)但是注意,上式中的前三项是∑P(Ai)的一部分。
概率容斥原理证明
概率容斥原理证明概率容斥原理是概率论中常见的一种计算方法,用于解决多个事件的概率交集与并集的问题。
这一原理在概率论和组合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概率容斥原理的证明涉及到概率论、集合论和组合数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接下来,我们将就概率容斥原理的证明进行详细的介绍。
1. 概率容斥原理的定义概率容斥原理是指对于一组事件的概率交集和并集的关系,可以通过容斥原理来计算。
具体而言,对于事件A和事件B,它们的概率交集可以表示为P(A∩B),而概率并集可以表示为P(A∪B)。
那么概率容斥原理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P(A∪B) = P(A) + P(B) - P(A∩B)这个公式表示了事件A和事件B的并集的概率,等于事件A的概率加上事件B的概率,再减去事件A和事件B的交集的概率。
这个公式可以推广到多个事件的情况,即对于n个事件A1、A2、...An的并集的概率,可以表示为:P(A1∪A2∪...∪An) = ΣP(Ai) - ΣP(Ai∩Aj) + ΣP(Ai∩Aj∩Ak) - ... +(-1)^(n+1)P(A1∩A2∩...∩An)Σ表示求和符号。
2. 概率容斥原理的证明现在我们来证明概率容斥原理。
我们考虑两个事件A和B的情况。
我们要证明公式P(A∪B) = P(A) + P(B) - P(A∩B)成立。
为了证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使用概率的加法规则和减法规则。
根据概率的加法规则,事件A和事件B的并集的概率可以表示为:P(A∪B) = P(A) + P(B) - P(A∩B)这是因为事件A∪B可以分解为同时发生事件A和事件B的概率加上只发生事件A的概率再加上只发生事件B的概率,减去同时发生事件A和事件B的概率,即P(A) + P(B) -P(A∩B)。
接下来,我们来证明这个公式也适用于多个事件的情况。
我们将采用数学归纳法的思想,假设概率容斥原理对于n个事件成立,即对于事件A1、A2、...An的并集的概率有如下公式:P(A1∪A2∪...∪An) = ΣP(Ai) - ΣP(Ai∩Aj)+ ΣP(Ai∩Aj∩Ak) - ... +(-1)^(n+1)P(A1∩A2∩...∩An)考虑在这个基础上加入一个事件An+1的情况。
概率论容斥原理证明
概率论容斥原理证明概率论容斥原理证明是概率论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它是指在特定条件下,计算概率时使用集合的交和并来推导的一种方法。
容斥原理的证明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定义符号。
我们假设有n个元素,设Ai表示第i个元素具备某一特性,Bi表示第i个元素不能具备该特性。
则A1∩A2∩…∩An表示这n个元素都具备该特性,A1∪A2∪…∪An表示至少有一个元素具备该特性。
第二步,推导集合的交和并。
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A1∪B1=全集(A1∩B1)∪(A1∩B1^C)=A1(A1∩B1∩B2)∪(A1∩B1∩B2^C)∪(A1∩B1^C∩B2)∪(A1∩B1^C∩B2^C )=A1∩A2第三步,引入容斥原理。
容斥原理指的是:P(A1∪A2)=P(A1)+P(A2)-P(A1∩A2)根据此原理,我们可以把计算概率的复杂问题化简为相对简单的计算集合的交和并的问题。
例如,考虑三个集合A、B、C,它们的并集如下:A∪B∪C=A+B+C-A∩B-A∩C-B∩C+A∩B∩C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三个集合的并集的概率,从而进一步推导出其他概率。
第四步,应用容斥原理计算概率。
容斥原理的一个应用是求解排列组合问题。
例如,假设有5个球,每个球颜色不同,现在要从这5个球中挑出3个,问有多少种组合方式?我们可以用容斥原理来解决这个问题,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计算所有情况,即从5个球中选出3个的所有组合方式。
由于每个球都不同,所以有5*4*3=60种情况。
第二步:计算不包含A的情况,即从4个球中选出3个的所有组合方式。
由于有4个球可选,所以有4*3*2=24个组合方式。
第三步:计算不包含B的情况,即从4个球中选出3个的所有组合方式。
由于有4个球可选,所以有4*3*2=24个组合方式。
第四步:计算不包含C的情况,即从4个球中选出3个的所有组合方式。
由于有4个球可选,所以有4*3*2=24个组合方式。
第五步:计算不包含A和B的情况,即从3个球中选出3个的所有组合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不覆盖区域的面积;N表示7个互不覆盖区域的面
Nabc N7 Nbc Nca N5 N6 Nc N3 C
:
∪C|=|A|+|B|+|C|-|A∩B|-|B∩C|-|C∩A|+|A∩B∩C|
=(Na+Nb+Nc-2Nab-2Nbc-2Nca+3Nabc)+( +Nbc+Nca-3Nabc)+Nabc
N=(Na+Nb
:
∪C|=|A|+|B|+|C|-|A∩B|-|B∩C|-|C∩A|+|A∩B∩C|
Nabc=N-(Na+Nb+Nc)+(Nab+Nbc+Nc
N=(Na+Nb+Nc)-(Nab+Nbc+Nca)+Nabc
证明:设Na、Nb、Nc分别表示图A、B、C覆
B N1 Na N4 Nab N2 Nb
面积;Nab、Nbc、Nca分别表示图A和B、B和C、
A共同覆盖的面积;Nabc表示图A、B、C共同覆盖
积。再设N1、N2、N3、N4、N5、N6、N7分别表示 总和。 则:N1=Na-Nab-Nca+Nabc, N2=Nb-Nab-Nbc+Nabc, N3=Nc-Nbc-Nca+Nabc N4=Nab-Nabc N5=Nbc-Nabc N6=Nca-Nabc N7=Nabc N=(N1+N2+N3)+(N4+N5+N6)+N7
A Na Nab Nabc Nbc Nca Nc C Nb
容斥原理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一个难点,很多考生都觉得无从下手 很多考生都觉得无从下手,其实,容斥原理关键内容就是两个公 要把这两个公式灵活掌握就可全面应对此类题型。 ∩B|,或:N=Na+Nb-Nab。 1、两个集合的容斥关系公式:|A∪B|=|A|+|B|-|A∩B|
容斥问题 某班50名学生前往上海世博会 参观丹麦、法国、西班牙三个场馆。 参观丹麦、法国、西班牙场馆的人数 分别是28、24、18人,其中既参观 丹麦馆又参观法国馆的10人,既参观 丹麦馆又参观西班牙馆的8人,既参 观法国馆又参观西班牙馆的5人。 已知全班每名学生都至少参观 了三个场馆中的一个,那么,三个场 馆都参观的学生有多少人?
丹麦馆 Na=28人 Nab= 10人
法国馆 Nb=24人
题目:某班50名学生前往上海世博会参 丹麦、法国、西班牙三个场馆。参观丹麦、 国、西班牙场馆的人数分别是28、24、18人 其中既参观丹麦馆又参观法国馆的10人,既 观丹麦馆又参观西班牙馆的8人,既参观法国 又参观西班牙馆的5人。
Nabc Nbc Nca= =8人 5人 Nc=18人 西班牙馆
已知全班每名学生都至少参观了三个场 中的一个,那么,三个场馆都参观的学生有 少人?
解:参观了丹麦馆或法国馆或西班牙馆 人数为50人(即班级人数50人,N=50人) 28+24+18=70人, 10+8+5=23人, 70-23=47人, 50-47=3人(即Nabc=3) 如果直接套用左边的公式,就是: =50-(28+24+18)+(10+8+5) =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