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高中化学 《原子结构》教案16 鲁科版必修
高中化学鲁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第1课《原子结构》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化学鲁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第1课《原子结构》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原子结构是高中化学鲁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中的一节课,本文将根据优质课公开课教案的要求,为您编写一份教案,以供您参考。
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1 了解原子的基本概念和组成;1.2 掌握原子的结构和电子的排布规律;1.3 理解原子核的组成及其带电情况。
2. 过程与方法2.1 通过实物模型和图像展示,直观感受原子结构;2.2 运用示意图和文字解释,理解原子的各个组成部分;2.3 利用互动性和思辨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 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激发对化学的好奇心;3.2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添加对原子结构的跨学科视角,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原子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 原子的结构和电子的排布规律;3. 原子核的组成及其带电情况。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从实物模型和示意图中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电子排布规律。
2. 教学难点:理解原子核的组成及其带电情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的可能性。
2. 知识讲解(10分钟)a. 呈现实物模型和示意图,让学生对原子的基本结构进行观察和感受;b. 解释原子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3. 学习任务(15分钟)a. 学生个人或小组探究电子的排布规律,通过互动讨论,总结出正确答案;b. 利用教师提供的示意图,学生可以自主完成电子排布的练习。
4. 总结归纳(10分钟)通过学生的演示,讲解电子的排布规律,并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5. 拓展应用(15分钟)a. 提供一个有关原子核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原子核的组成和带电情况;b. 学生个人或小组讨论和总结。
6. 实验探究(20分钟)根据教师的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原子结构的变化和原子核带电的情况。
7.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梳理学生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最新鲁科版化学必修2《原子结构》教案.doc
化学:鲁科版必修2《原子结构》教案(1)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教学目的】1. 熟悉原子核、核外电子排布的综合知识2. 掌握元素周期律内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理解“位-性-构”的关系【重点、难点】原子核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教学过程】1. 原子结构原子原子核质子个,带正电荷中子个,不带电荷质子数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种类核素:、至少一项不同同位素:同异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核外电子电子数个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主族元素的化学性质最高正价、族序数质子数和电子数决定原子呈电中性运动特征体积小运动速率高接近光速无固定轨道电子云比喻小黑点的意义原子轨道轨道球形、轨道纺锤形、轨道梅花形等排布规律ZA XZNA Z NZ NZ NZs p d()()()()(),()(),(),()()()()()()⎧⎨⎪⎪⎩⎪⎪⎫⎬⎪⎪⎭⎪⎪⎧⎨⎪⎩⎪⎧⎨⎪⎩⎪⎧⎨⎪⎪⎩⎪⎪→=+→→→→12123():()()(),,12223821832能量最低原理核外电子排布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个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个层不超过个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个nK⎧⎨⎪⎪⎪⎪⎩⎪⎪⎪⎪⎧⎨⎪⎪⎪⎪⎪⎪⎪⎪⎪⎪⎪⎪⎩⎪⎪⎪⎪⎪⎪⎪⎪⎪⎪⎪⎪⎧⎨⎪⎪⎪⎪⎪⎪⎪⎪⎪⎪⎪⎪⎪⎪⎪⎪⎩⎪⎪⎪⎪⎪⎪⎪⎪⎪⎪⎪⎪⎪⎪⎪⎪2.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结构呈周期性变化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大小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正价:,负价:--元素的得失电子能力呈周期性变化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1182317 414→→+→+→→⎧⎨⎪⎪⎪⎪⎩⎪⎪⎪⎪元素周期表排列原则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列结构周期个短周期、、周期-含、、种元素长周期、、周期-含、、种元素不完全周期周期最多容纳种元素族个主族由长周期、短周期共同构成共个副族完全由长周期构成共个族,,纵列族稀有气体()()()()()()()()()()(~)()(~)()()123712328845618183273216778910⎧⎨⎪⎪⎩⎪⎪-⎧⎨⎪⎩⎪--⎧⎨⎪⎪⎪IA VIIAIB VIIBVIII⎩⎪⎪⎪⎧⎨⎪⎪⎪⎪⎪⎩⎪⎪⎪⎪⎪⎧⎨⎪⎩⎪⎫⎬⎪⎭⎪⎧⎨⎪⎪⎪⎪⎪⎪⎪⎪⎪⎪⎪⎪⎩⎪⎪⎪⎪⎪⎪⎪⎪⎪⎪⎪⎪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同周期同主族()()123. 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4.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6讲原子结构教案鲁科版
第16讲 原子结构[考纲要求]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构成。
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考点一 原子结构、核素1.原子构成(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作用原子AZX⎩⎪⎨⎪⎧原子核⎩⎪⎨⎪⎧质子Z 个——决定元素的种类中子[A -Z 个]在质子数确定后决定核素种类同位素核外电子Z个——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2)微粒之间的关系①原子中:质子数(Z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②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③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④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3)符号中各数字的含义2.元素、核素、同位素 (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关系(2)同位素的特征①相同存在形态的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②天然存在的同一元素各核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数一般不变。
(3)氢元素的三种核素11H :名称为氕,不含中子;2H:用字母D表示,名称为氘或重氢;13H:用字母T表示,名称为氚或超重氢。
1(4)几种重要核素的用途(4)几种重要核素的用途核素23592 U 146 C 21H 31H 188 O用途核燃料用于考古断代制氢弹示踪原子(1)并非所有的原子都含有中子,11H原子核中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
(2)一种元素可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也可只有一种核素,因此,核素的种类大于元素的种类。
(3)1H2和2H2既不是同位素,也不是同素异形体。
3.两种相对原子质量(1)原子(即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即核素)的质量与12C质量的1/12的比值。
一种元素有几种同位素,就有几种不同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该元素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
如:A r(Cl)=A r(35Cl)×a%+A r(37Cl)×b%。
1、原子结构-鲁科版必修二教案
原子结构-鲁科版必修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掌握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之间的关系;3.学习能级模型、电子排布规律及元素周期律,理解它们的实际应用。
教学内容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原子的含义原子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核和不同数量的电子组成的粒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围绕原子核中心运动。
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
原子的稳定性原子核的稳定性由质子数和中子数的比例决定。
如果质子数和中子数比例失衡,则原子核会不稳定,可能发生放射性衰变。
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的关系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原子的电荷数等于质子数-电子数。
通过这些公式可以计算出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能级模型能级模型描述了原子中电子的排列方式。
在原子外层,电子处于能量最高的位置。
电子朝着能量最低的位置移动时,会发射光子并释放能量。
电子排布规律电子排布符合一定的规律,即:1.每个能级最多只能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2.在某个能级上填满电子后,才能进入下一个能级。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指基于元素的化学性质规律所形成的周期性表格。
它描述了元素周期性变化的规律,通常用于预测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性。
教学方法讲授老师采用讲授法,向学生介绍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探究能级模型、电子排布规律和元素周期律的实际应用。
比如,通过光谱仪观察不同元素的发光情况,让学生深入理解元素周期律的表达方式。
课堂练习和讨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实践,鼓励学生彼此讨论问题。
同时,老师可以通过练习、测试和互动让学生逐渐熟悉所学内容,进一步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
总结在原子结构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原子的基础性质和结构,理解电子的排布规律及元素周期律表达的规律。
同时,让学生了解原子结构的实际应用,比如在生活、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
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深入理解原子结构的意义,提升化学学科素养,从而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
高中化学 《原子结构》教案16 鲁科版必修2
原子结构·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原子核的构成及基本微粒;初素原子百分比与近似原子量的关系;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能力培养:通过元素原子量、元素的近似原子量与同位素原子量、原子质量数之间关系的对比,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体积、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科学方法:认识微观世界的基本研究方法。
重点、难点质量数与近似原子量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导:相关知识的回顾一、原子、原子核的构成二、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三、质子、中子、电子的电性四、原子的特点1.原子不显电性2.原子体积小3.原子质量小学:教材研读提示1.道尔顿提出的原子学说曾引起很大的轰动,因而他被誉为“近代化学之父”。
他的学说中有下述两个观点: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从现代科学的观点分析,你认为上述两个观点正确吗?请简述理由2.阅读教材表5-1归纳,构成原子的各粒子间的数量上有何关系?各自起何作用?为什么说质量数可以近似地表示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3.是否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试举反例。
探:结:知识优化1.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构成的,原子核的半径只有原子半径的几万分之一,原子核的体积只有原子体积的几千万分之一,但集中了几乎整个原子的质量,核外一个电子的质量只有一个质子或一个中子质量的1/1836,它绕核以近光速的速度运动。
2.质量数(1)含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用符号A表示;中子数用符号N表示;质子数用符号Z表示。
(2)公式: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3)理解:质量数是一个整数,质量数是原子相对质量近似值3.元素的四角和上标号码的意义A+b n+Z m说明:质子数:Z 质量数:A 电荷数:n个单位的正电荷或n个单位的负电荷或不带电原子数:m化合价:+b价或--b价或0价4.原子内各种关系(1)质量间的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2)电性间的关系a.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b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带电荷数c.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带电荷数练习:课后习题二、1 、2作业:质量监测及相关知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和电子云的概念,明确微观粒子和宏观物体的运动有不同的规律;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会画1~20号元素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会根据原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有关的计算。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新鲁科版必修第二册 第1章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2课时课件
关键能力·合作学习
知识点一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解读 (1)“一低” 电子首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排满能量低的电子层,再排能量高的电 子层。 (2)“两不超” 各电子层电子不超过2n2个;最外层电子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 个)。
2.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了形象表示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情况而采用的直观 图示。如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母题追问】(1)X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该元素的 原子核内质子数是多少? 提示:K层为次外层时,X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2=4<8;L层为次外层时,X元 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2=16>8,不可能,故X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4=6, 即质子数为6。
(2)当第n电子层作为原子的最外层时,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与(n-1)层相同;当第 n电子层作为原子的次外层时,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比(n-1)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多10个。则n层是K层~N层中的哪一层? 提示: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当n为最外层时,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则第(n1)层最多也可容纳8个电子,故(n-1)层为次外层时,n层应为M层;当n层为次外层 时,其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比(n-1)层多10个,则证明n层最多可容纳18个电子,也 应为M层。
原子类别 稀有气体
金属元素 原子
非金属 元素原子
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 结构稳定,性质不活泼
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 较易失去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或 等于4,较易获得电子,形成 8电子稳定结构
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
原子结构为稳定结构,常见 化合价为零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达到 稳定结构,其最高正价为 +m(m为最外层电子数)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2节第1课时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课
2.泡利不相容原理
一个原子轨道中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状态必须不同。
如2s2的电子排布为 ,不能为 。
3.洪特规则
(1)原子核外电子在能量相同的各个原子轨道上排布时,将尽可能分占不同的
原子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这样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如2p3轨道上的电子排
布为
,不能为
或
。
(2)特例:Cr原子的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54s1是因为3d轨道、4s轨道为
3.如何书写简单离子的电子排布式? 提示:先写出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然后根据得失电子写出离子的电子排布式。如 O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得到两个电子形成O2-,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 再比如Fe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失去3个电子形成的Fe3+ 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
3.表中列出了核电荷数为21~25的元素的最高正价,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核电荷数 最高正价
钪
钛
钒
铬
锰
Sc
Ti
V
Cr
Mn
21
22
23
24
25
+3
+4
+5
+6
+7
(1)写出下列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Sc:____________。Ti:___________。 V:____________。Mn:_____________。
课前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 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任务驱动: 研究发现,原子中的核外电子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布在各个原子轨道上的,这 些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高中化学原子的结构教案
高中化学原子的结构教案教学内容:原子的结构一、教学目标:1. 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质子、中子、电子;2. 掌握原子的结构模型,包括量子力学模型和玻尔模型;3. 理解原子的各种性质,如原子序数、原子量等。
二、教学重点:1. 原子的基本结构;2. 原子的结构模型;3. 原子的性质。
三、教学内容:1. 原子的基本结构- 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基本粒子组成;- 质子位于原子核中,带正电荷,质量为1;- 中子位于原子核中,不带电,质量为1;- 电子位于原子核外层轨道上,带负电荷,质量极小,约为质子、中子的1/1836。
2. 原子的结构模型- 玻尔模型:原子核由质子、中子组成,电子围绕核外层轨道运动,各层轨道能量不同,电子在吸收或释放能量的过程中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 量子力学模型:根据波动粒子二象性,用波函数描述电子在原子中的可能分布情况,电子的位置不确定,只有一定的概率存在于某个区域。
3. 原子的性质- 原子序数:原子核中质子的个数,也是元素的序数,不同元素的原子序数不同;- 原子量: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在化学计算中起重要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通过图示、实验等形式展示原子的结构;2. 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原子的结构模型;3. 提问、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思考,加深理解。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原子的基本结构、结构模型和性质,为后续学习化学提供基础知识。
六、作业布置:1. 阅读相关教材,复习本节课内容;2. 完成相关习题,巩固知识点;3. 独立思考,总结学习体会。
原子结构高中化学教案
原子结构高中化学教案教案标题:原子结构教学内容:1. 原子的发现历程2. 原子结构的组成3. 原子核的组成4. 原子中电子的排布5. 原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和性质2. 掌握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的概念3. 理解原子中电子的排布规律4. 熟练计算原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教学重点:1. 原子结构的组成2. 原子核的组成和性质3. 原子中电子的排布规律教学难点:1. 原子中电子的排布规律2. 原子质量数和电荷数的计算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实验器材、教学素材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课本等学习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原子结构的重要性,并简要介绍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和性质。
二、讲解原子结构的组成(10分钟)1. 介绍原子核的组成和性质2. 讲解质子、中子、电子的概念3. 探讨原子中电子的排布规律三、实验操作(15分钟)让学生进行原子结构实验,观察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的实际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讲解原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10分钟)1. 讲解原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的定义2. 讲解如何计算原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五、课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进行相关习题练习,检测他们对原子结构的掌握程度。
六、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整节课的设计和实施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水平,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
同时,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原子结构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本章核心素养聚焦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二册
引导学生思考周期表对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周期表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5分钟)
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5.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多媒体演示和播放教学资源。同时,还需要准备黑板和粉笔,以便进行板书和重点知识的强调。
6. 网络资源:提前准备好可能需要的网络资源,如在线学术文献、教育网站视频教程等,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参考和引导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7. 教学指导材料:准备教学指导材料,如教学PPT、讲义、练习题等,以便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估。
-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注意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讨论或辩论赛,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入学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 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同时也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3. 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需要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试剂,并确保其完整性和安全性。例如,可以准备一些常见元素的原子模型或元素样本,供学生观察和实验操作。同时,还需要准备一些实验仪器,如显微镜、电子天平、烧杯、试管等,以及安全器材,如防护眼镜、手套等,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对教室进行适当的布置。可以设置分组讨论区,供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设置实验操作台,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此外,还可以在教室内悬挂一些与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相关的海报或宣传画,以增加学习氛围。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新鲁科版必修第二册 第1章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2课时课件
【解析】常见的10电子微粒中,分子有HF、H2O、NH3、CH4,阳离子有Na+、 Mg2+、Al3+、N 、H3O+,阴离子有O2-、F-、OH-、N3-、N ,根据“B溶于A 后所得物质可电离出C和D”可推出A为H2O、B为NH3、C为N 、D为OH-,再根 据“A、B、E三种微粒反应后可得C和一种白色沉淀”,可推出E为Mg2+或为 Al3+,从而得出答案。
3.从原子结构角度预测钠、钾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的原因。
提示:根据钾、钠的原子结构可以看出,它们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但钾 的电子层数为4,钠的电子层数为3,故钾的最外层电子离原子核远,则预计钾 比钠更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则钾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更容易。
4.实验验证 (1)取两只烧杯,向其中加入等量的水并加入几滴酚酞试液,用小刀切下大小 相似(绿豆粒大小)的一小块钠和一小块钾,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同时将 金属钠和钾分别放入上述两只烧杯中,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 提示:可以看到金属钠与水剧烈反应,浮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嘶嘶作响,熔成 一个小球,最后消失,滴有酚酞的水变红;金属钾与水反应比金属钠更剧烈, 钾也浮在水面上,钾游动的速度更快,产生气体更迅速,不但金属钾熔化,还 伴随着发生轻微的爆炸,滴有酚酞的水变红,且水有少许雾状漂在水面上。
2.原子结构示意图: 对于结构示意图:
(1)若代表原子结构示意图,则x、y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 提示:若代表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x=10+y。
(2)若x=13,从内向外各电子层电子数依次为1、8、4,正确吗? 提示:不正确,根据能量最低原则,第一电子层应排布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 为8个电子,第三电子层为3个电子。 (3)若x=16,该结构为阴离子结构示意图,则y为多少? 提示:若x=16,该元素为硫元素,硫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故y=8。
2020-2021年高中化学 《原子结构》教案13 鲁科版必修
2019-2020年高中化学《原子结构》教案13 鲁科版必修2知识目标:1、认识原子核的结构2、理解质量数和A Z X的含义,3、掌握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间的关系。
能进行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间的简单计算4、理解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会判断同位素能力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处理、概括总结能力2、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3、通过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学习态度4、通过放射性同位素作用的自学和查阅,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习重点:原子核的结构,构成原子的各微粒间的关系及同位素的判断难点:原子核的结构及构成原子的各微粒间的关系教法:模型展示、多媒体动画模拟、问题推进、对比归纳学法:交流研讨、比较归纳、练习巩固[引入]初中我们学习了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那么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在原子中的相对关系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重温一下著名的卢瑟福实验。
[多媒体动画演示1]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及实验现象2·[学生活动]学生观看实验,总结现象,分析现象并思考问题:1、大部分粒子穿过金箔不偏转,说明了什么?2、少数粒子被偏转,个别粒子被反射分别说明了什么?3、试想象推测原子的结构模型[多媒体演示2]展示卢瑟福的解释:原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卢瑟福提出了“核式原子模型”,较好的解释了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关系,那么,原子核内部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多媒体演示3】学习目标1·一、原子核核素1、原子核的构成[交流研讨]9·阅读P3表格,分析电子、质子、中子的基本数据表,思考讨论以下问题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和电子数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为什么?3、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哪些微粒决定的?4、若忽略电子的质量,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值,试推测原子的相对质量的数值与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关系。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2节第2课时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
3.规律: 0族元素(稀有气体元素)→价电子排布:ns2np6(He除外)。
4.应用:除Ⅷ族、ⅠB族的某些元素和0族元素外,元素的_最__高__正__化__合__价__等于它 所在族的序数。
【做一做】指出下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1)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4s2的元素: 第_4_周期_Ⅱ__A_族。 (2)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2的元素: 第_4_周期_Ⅶ__B_族。 (3)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的元素: 第_4_周期_Ⅱ__B_族。 (4)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5的元素: 第_3_周期_Ⅶ__A_族。
【解析】(1)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应为 1s22s22p63s23p63d104s1,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所以此元素在ⅠB族,有1个未 成对电子,有7个能级。此元素有四个电子层,所以为第4周期元素。 (2)Cu原子核外有29个电子,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Au与 Cu同族,则Au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5d106s1。 (3)该元素为主族元素,根据电子层=周期序数,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该 元素位于第4周期ⅢA族。 答案:(1)①3d104s1 7 1 ②4 ⅠB (2)5d106s1 (3)4 ⅢA
【延伸探究】(1)A元素和镤元素分别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哪一个区域? 提示:A元素位于s区,镤元素位于f区。A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式为5s1,故位于s区, 镤-239的价电子排布式为5f26d17s2,位于元素周期表的f区。 (2)A元素和镤-239原子中未成对电子分别有几个? 提示:A元素5s轨道有一个未成对电子,镤元素5f、6d的3个电子均为未成对电 子。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的教案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 掌握原子结构的相关概念和术语
3. 掌握原子结构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教学重点:
1. 原子的基本结构
2. 电子分布和能级
3. 原子光谱和原子结构的实验方法
教学难点:
1. 原子结构的实验技术和方法
2. 原子的电子分布和能级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实验仪器和材料
3. 教学课件和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一些原子结构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二、讲解原子结构(15分钟)
1. 原子的基本结构:质子、中子和电子
2. 电子轨道和能级:原子中的电子分布规律
3. 原子的尺寸和质量: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差异
三、讲解原子光谱和实验方法(15分钟)
1. 原子发射和吸收光谱:原子内部的电子跃迁现象
2. 原子结构的实验方法:光谱仪和原子吸收光谱仪
四、实验操作(3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原子光谱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仪器,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五、案例分析和讨论(15分钟)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或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结构在化学反应和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六、小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原子结构的
相关知识和技术。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验案例和应用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能力。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1、原子结构》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1、原子结构》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第一节原子结构第1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学习目标定位]1.知道核外电子能量高低与分层排布的关系。
2.能够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写出常见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写出常见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教学过程】一、电子层1.电子的能量(1)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的能量不同。
(2)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的电子的能量较低,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的电子的能量较高。
2.电子层(1)概念:在多电子原子里,把电子运动的能量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称作电子层。
(2)不同电子层的表示及能量关系各电子层由内到外电子层数1234567字母代号K L M N O P Q 离核远近由近到远能量高低由低到高3.电子层的表示方法(1)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请注明其意义:(2)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离子结构示意图中,二者则不相等。
如:阳离子:核外电子数小于核电荷数。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大于核电荷数。
活学活用:1.下面关于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②所有电子在同一区域里运动③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内运动④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内运动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A2.排布在下列各电子层上的一个电子,所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A.K层B.L层C.M层D.N层答案A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完成下列表格:核电荷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各电子层的电子数K L M N1氢H18氧O2611钠Na28117氯Cl28718氩Ar28819钾K28812.观察分析上表,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特点:(1)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2)K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3)L层最多排8个电子;(4)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等。
【归纳总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能量规律:根据电子能量由低到高,依次在由内向外的电子层上排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化学《原子结构》教案16 鲁科版必修2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原子核的构成及基本微粒;初素原子百分比与近似原子量的关系;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能力培养:通过元素原子量、元素的近似原子量与同位素原子量、原子质量数之间关系的对比,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体积、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科学方法:认识微观世界的基本研究方法。
重点、难点质量数与近似原子量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导:相关知识的回顾
一、原子、原子核的构成
二、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
三、质子、中子、电子的电性
四、原子的特点
1.原子不显电性
2.原子体积小
3.原子质量小
学:教材研读提示
1.道尔顿提出的原子学说曾引起很大的轰动,因而他被誉为“近代化学之父”。
他的学说中有下述两个观点: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从现代科学的观点分析,你认为上述两个观点正确吗?请简述理由
2.阅读教材表5-1归纳,构成原子的各粒子间的数量上有何关系?各自起何作用?为什么说质量数可以近似地表示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3.是否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试举反例。
探:
结:知识优化
1.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构成的,原子核的半径只有原子半径的几万分之一,原子核的体积只有原子体积的几千万分之一,但集中了几乎整个原子的质量,核外一个电子的质量只有一个质子或一个中子质量的1/1836,它绕核以近光速的速度运动。
2.质量数
(1)含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
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用符号A表示;中子数用符号N表示;质子数用符号Z表示。
(2)公式: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3)理解:质量数是一个整数,质量数是原子相对质量近似值
3.元素的四角和上标号码的意义
A+b n+
Z m
说明:质子数:Z 质量数:A 电荷数:n个单位的正电荷或n个单位的负电荷或不带电
原子数:m化合价:+b价或--b价或0价
4.原子内各种关系
(1)质量间的关系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2)电性间的关系
a.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b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带电荷数
c.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带电荷数
练习:课后习题二、1 、2
作业:质量监测及相关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和电子云的概念,明确微观粒子和宏观物体的运动有不同的规律;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会画1~20号元素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会根据原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有关的计算。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微观粒子与宏观物体运动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思想。
科学品质: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科学态度教育。
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学会分析,归纳,总结问题。
重点、难点
电子云概念;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1~20号元素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根据原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有关的计算。
教学过程设计
[导学提纲]:
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是怎样的?
2.如何描述电子的运动?
3.如何认识“电子云”图
[小结]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1.电子运动空间范围小,运动速度快,不同于宏观物质的运动,无法测得某一电子的位置和它具有的能量。
2.利用统计学的方法,以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机会的多少来描述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3.对“电子云”图的认识
a.电子云是只用小黑点的疏密来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出现机会多少的一种图像。
b.电子在核外空间一定范围内出现,好像带负电荷的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人们形象
地称为“电子云”。
c.在离核越近处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越多,“电子云”密度越大,相反离核越远处的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越少,“电子云”密度越小。
[练习]
例1.下列有关电子云及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云是笼罩在原子核外的云雾
B.小黑点多的区域表示电子多
C.小黑点疏的区域表示电子出现机会少
D.电子云是用高速照相机拍摄的照片
[研读提纲]
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有何规律?
2.原子变化中,最易或最先失去的是高能量电子还是低能量电子,为什么?
[小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能量的高低与电子层数的关系
在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受核电荷吸引,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运动空间离核的远近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电子层上。
我们常用n表示电子层的序数,n值越大,电子离核越远,电子的能量就越高。
n值与电子层符号关系如下
[讨论]:
1.根据表5-2和在初中学习的部分元素原子核结构示意图的知识,讨论核电核数1~20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情形以及核外电子排布得一般规律,并将讨论的结果分别填入表5-3和表5-4中。
[小结]
(2)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
a.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束2n2个;
b.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超过32个(K层除外)
c.核外电子总是尽可能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有里往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即排满K层再排L层,排满L层再排M层……
d.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例如: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18个电子,而当它是最外层时,则最多可排8个电子。
[练习]
例2.下列说法中肯定错误的是()
A.原子K层上只有一个电子
B.某原子M层上电子数为L层上电子束的4倍
C.某离子M层上和L层上的电子数均为K层的4倍
D.某离子的核电核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