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操作流程图(全)
穴位注射操作规范及流程图
穴位注射操作规范及流程图穴位注射是中医治疗常用的方法,具有疗效快、副作用小等优点。
为确保注射效果,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规范和流程。
一、操作规范1.消毒准备在进行穴位注射之前,需要做好消毒准备。
手术室内所有操作设备和用品都要进行严格消毒,消毒液应使用规定浓度,并按照标准要求的消毒时间进行消毒。
操作者和病人双方都要做好手部消毒。
2.选择穴位选择穴位需要根据病症和具体情况来决定。
一般来说,穴位应该满足局部皮肤无感染、无瘙痒、无肿胀、无疼痛,以及针刺后出血轻、血色鲜红等条件。
3.穴位定位穴位定位需要根据病人体质、肌肉结构和病症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用消毒纱布或棉球清洁选定的穴位周围皮肤,注意不要涂抹其他药品或保湿剂。
(2)做好穴位标记,使用无菌标记笔或牙签,标明穴位位置。
(3)待标记完毕后,使用口红或无菌印章核对穴位位置,确保穴位准确无误。
4.针头处理将要使用的针头和注射器进行严格消毒和灭菌处理,操作者需要佩戴无菌手套。
5.插针技巧插针时应注意以下技巧:(1)插针深度以穴位深度为准,一般为0.3-1.5cm。
(2)插针应平行于皮肤,不得斜插或歪插。
(3)要掌握好插针的角度和方向,针头要垂直于皮肤。
(4)当针头到达穴位时,应有轻微酸胀感,但不能感到麻木或刺痛。
6.注射操作穴位注射需要注射剂量适当、速度均匀、不得有漏注现象。
注射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抽出注射器中的空气,以避免导致患者气栓。
(2)针头插入穴位后,应缓慢注射,一般应以每分钟1ml为宜,不得过快或过慢。
(3)注射时要注意药液不要渗漏,避免造成局部水肿或疼痛等不良反应。
二、操作流程图1.消毒准备(1)将手术室内所有操作设备和用品进行严格消毒。
(2)操作者和病人双方都要做好手部消毒。
2.选择穴位和穴位定位(1)根据病症和具体情况来决定穴位。
(2)清洁选定的穴位周围皮肤。
(3)进行穴位标记,使用无菌标记笔或牙签,标明穴位位置。
(4)使用口红或无菌印章核对穴位位置,确保穴位准确无误。
中医诊疗操作流程图
①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儿科患者贴药时间为0.5~2小时。
②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
疗程
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贴敷部位
贴敷的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肓、大椎、中府、膻中等。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证取穴,临床常用穴位有风门、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
将熨贴剂加热,趁热外敷于穴位。或先将熨贴剂贴敷穴位上,再用艾火或其他热源在药物上温熨。
贴敷时机
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天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
目前,有些单位尚在探索“三九”天或平时时间进行贴敷,以提高临床疗效。
1-2 将正负极板套和治疗专用药液加热到50℃以上,检查药垫是否干燥,药液有无变质发酸。药垫不干者应烘干后再用,药液起絮、发酸要弃用,重换新鲜药液。
1-3 ①将治疗机接通电源,检查机器各指示灯光是否正常,电位器旋钮有无松动,治疗输出导线有无扭曲、破损,夹子是否裸露、松动或缺损,插头有无松动,电极板是否平整、完好。
8.外用药物,严禁内服。
9.有些病证不能单纯依靠敷药疗法,应配合其他方法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针灸的操作流程
局部用药的操作流程
穴位贴敷的操作流程
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
1)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9)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膏,不宜用刺激性物质擦洗。
中医操作流程图
观察
患儿对热的反应及穴位处皮肤情况,防止烫伤。
整理
协助整理衣着及床单位,取舒适体位,清理用物,洗手。
记录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中频药物导入法治疗的客观情况,并签 名。
观察
询问患者感受,如有刺痒、肿、痛较甚或者起泡。应及时将 药贴揭下,报告医生处理。
整理
协助整理衣着及床单位,取舒适卧位,清理用物,洗手。
记录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穴位贴敷法治疗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评估
药熨法操作流程图
核对,评估既往史,有无过敏史,发病部位,症状及局部皮 肤情况;对热的耐受程度和对疾病治疗的信心。
将摊好药物的棉纸四周反折后敷于患处,以免药物受热溢出 污染衣被,加盖敷料或棉垫,胶布或绷带固定。
询问患者感受,观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奇痒或局部肿胀 等过敏现象,停止用药,并将药物拭净或清洗,遵医嘱内服 或外用抗过敏药。
协助整理衣着及床单位,取舒适体位,清理用物,洗手。
记录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涂药治疗法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治疗盘、盐水棉球、各种外用药膏、压舌板、无菌棉垫或纱 布、棉纸、胶布或绷带、弯盘、一次性中单。
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用压舌板将所需药 物均匀地平摊于棉纸上,厚薄适中。
再次核对、解释,缓解紧张情绪,取合理体位。暴露涂药部 位,下垫中单,保暖。
弯盘置于中单上, 取下原敷料,用无菌盐水棉球清洗皮肤上 的药迹,观察创面情况及敷药效果。
患者有无晕针、弯针、折针、药物过敏等情况,出现意外, 紧急处理。
整理
协助整理衣着及床单位,取舒适体位,清理用物,洗手。
记录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穴位注射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评估 物品准备 药物准备 患者准备 清洁皮肤
1.中医药技术临床操作流程图
蘸湿刮具在选定部位从上至 下,单一方向,刮擦禁用暴力。 如皮肤干涩,随时蘸湿再刮, 直至皮肤红紫
定位 刮痧 观察
遵医嘱选择刮痧部位,检 查刮具边缘有无缺损
随时观察局部皮肤及病 情变化,发现异常,应立 即停刮,取平卧位。报告 医师,配合处理
艾柱灸法操作流程图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 艾条施灸部位的皮肤情 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心理状况等。
核对姓名、诊断、腧穴部位, 解释,合理体位,松解衣着, 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素质要求
评估 物品准备 患者准备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 服装、鞋帽整齐 态度和蔼,语言温柔 护士洗手
治疗盘、艾炷、火柴、凡士林、 棉签、镊子、弯盘。间接灸时, 酌情准备姜片或蒜片或附子饼 等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 适合体位,暴露药熨部位, 保暖,遮挡
局部涂凡士林,试温,将药袋 置于患处熨敷,随时移动药 袋,用力均匀,来回推熨,开 始时用力轻而速度快,随着药 温降低则用力增加同时速度 减慢,药袋温度过低时及时加 温
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 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 单位,清理用物,洗手
7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 拔火罐部位的皮肤情况、 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 状况等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取 合理体位,松解衣着,暴露 拔火罐部位,保暖
评估 物品准备 患者准备
治疗盘、火罐、95%酒精棉球、 血管钳、火柴、小口瓶等
一手持火罐,另一手持止血钳 夹 95%酒精棉球点燃,深入罐 内中下端,绕 1—2 周后迅速抽 出,迅速将罐口扣在选定部位 (穴位)上不动,待吸牢后撒 手,适时留罐
施灸腧穴部位涂少量凡士林, 上置大小适宜的艾炷,点燃至 剩 2/5 左右时,用镊子取出余 下的艾炷,更换新炷再灸,一 般灸 5~7 壮。隔姜灸:施灸腧 穴部位涂少量凡士林,取鲜姜 一片(当中刺数孔),其置于应 灸腧穴部位,其上置艾炷,点 燃,施灸壮数按医嘱而定
中医七项护理操作技术及流程图
一、水针法水针又称穴位注射,是在穴位内进行药物注射的一种技术操作。
将针刺及药物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和药物的药理作用结合在一起,发挥综合效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穴位注射部位的局部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2、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禁忌证(1)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慎用。
(2)局部皮肤有感染、瘢痕或有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者禁用。
4、告知注射部位出现疼痛、酸胀的感觉,避免着水,以免感染。
5、物品准备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液,无菌注射器及针头、砂轮、皮肤消毒液、镊子、棉签等。
6、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取合理体位,协助松解衣着,暴露局部皮肤,注意保暖。
(3)遵医嘱确定注射穴位,测试患者局部感觉及反应,消毒局部皮肤。
(4)术者手持注射器(排除空气),另一手绷紧皮肤,针尖对准穴位迅速刺入皮下,然后用针刺手法将针身刺至一定深度,并上下提插,得气后若回抽无血,即将药液缓慢注入。
如所用药量较多,可于推入部分药液后,将针头稍微提起后再注入余药。
(5)药液注射完毕后拔出针头,用无菌棉签轻按针孔片刻,以防出血,并注意观察用药反映。
(6)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7)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7、护理及注意事项(1)执行三查七对及无菌操作规程,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2)按医嘱处方进行操作,熟练掌握穴位的部位和注射的深度。
注射药量遵医嘱而定。
(3)注射时避开血管丰富部位,避免药物注入血管内。
患者有触电感时针体往外退出少许后再进行注射。
(4)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操作前检查注射器情况。
注射器的处理按消毒隔离规范要求执行。
水针法操作流程图二、艾条灸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表面熏烤的一种技术操作。
中医科门诊健康教育流程图
中医科门诊健康教育流程图
中医科门诊健康教育流程图
1.患者初诊与登记
1.1.患者填写基本信息表
1.2.登记患者信息至系统
1.3.分配门诊医生
2.医生接诊与初筛
2.1.医生与患者沟通,了解病情
2.2.进行舌诊、脉诊等中医特有的诊断方法
2.3.通过初筛分析,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健康教育
3.健康教育需求评估
3.1.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主诉,评估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程度
3.2.判断患者的健康知识和意识水平,确定合适的教育方法和内容
4.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案
4.1.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符合患者个体差异和需求的健康教育方案
4.2.确定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制作教育资料和工具
5.健康教育实施
5.1.医生或专业护理人员进行现场教育指导
5.2.提供健康教育资料,解答患者疑问
5.3.利用多媒体等辅段进行教育宣传
6.健康教育效果评估
6.1.与患者进行回访,了解健康教育效果
6.2.检查患者是否掌握正确的健康知识和行为
6.3.根据评估结果,对教育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
附件:
1.患者基本信息表
3.健康教育资料和工具样本
法律名词及注释:
1.《中医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用于规范中医药事业的法律法规。
2.中医:中国传统医学,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疗法。
3.健康教育:通过向患者传授相关健康知识和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来提高患者健康水平的过程。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耳穴埋豆一、目的1、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之气,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2、消炎、解毒、泻火、补气、止痛、改善微循环、降血脂、抗抑郁、戒烟、戒毒、减肥。
3、增强免疫力、改善视力、祛斑、改善睡眠。
二、操作程序1、物品准备治疗盘、耳穴探测仪、75%酒精、棉签(棉球)、镊子、耳贴、弯盘、治疗牌2、患者可取坐位或侧卧位。
4、评估患者体质、耳廓局部皮肤、临床表现、药物过敏史及心理状况。
5、核对医嘱,沟通、解释目的、告知注意事项,暴露耳廓。
6、75%的酒精棉签擦拭耳廓皮肤。
7、操作者左手拇、食指拉耳廓后上方,右手持探棒。
8、核对穴位后,用75%酒精棉签消毒穴位处,并消毒操作者手指。
9、操作者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镊子夹耳穴贴,对准穴位贴下按紧。
10、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反复按压,进行压迫刺激,每次1~2分钟,每日按2~3次,以加强疗效,夏季留置1~3天,冬季留置7~10天。
11、操作完毕,清理用物,洗手、做好记录。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1、按压时力度适宜,以局部产生酸麻胀痛或有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为宜,不可用力搓动压丸,以免引起皮肤破溃,造成感染。
2、耳穴压丸按压不当或者留置过久,或因胶布过敏,可引起皮肤感染,3、耳穴留埋期间,保持耳廓干燥,避免淋浴。
如潮湿则及时更换,以免影响效果。
如果耳穴贴处有发痒等不适,应取下耳穴贴。
3、取贴时应先湿润耳穴贴,再取下,以减轻疼痛不适。
4、有以下情况者不宜埋豆:耳廓有炎症、耳廓有外伤、耳廓畸形、习惯性流产的孕妇耳穴埋豆的操作流程图着装规范、举止端庄、洗素质要求手、戴口罩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评估过敏史、耳廓局部皮肤情况,体制及心理状况75%酒精、耳贴、镊子、耳穴探物品准备测仪棉球、弯盘、治疗牌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告知、患者准备体位自上而下在选区内寻找敏感点,探穴取穴即为耳穴持镊子取耳贴,对准穴位粘贴按埋豆压感觉局部热胀麻痛或有感觉循经观察络放射传导为得气整理病床单元、取舒适卧位、整整理理用物记录医嘱执行情况及病情,签名记录药法涂一、目的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
针刺操作规范及流程图
针刺疗法操作规程针刺是中医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即用金属制成不同形状的针,运用不同手法在人体上刺激一定的穴位,通过经络腧穴,调整人体脏腑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护理上常见有毫针刺法、梅花针刺法、耳针刺法等。
1、毫针刺法(1)物品准备:治疗盘备以消毒的毫针、镊子、75%酒精棉球,干棉球、弯盘2个(一个盛放污棉球;一个盛消毒液,浸泡用过的毫针)。
(2)体位: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
如:胸腹部穴位取仰卧屈膝或仰靠坐位,背部穴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
(3)进针法:以75%酒精棉球消素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
此为单手进针法,多用于5cm以的短针。
若为6.67~10cm以上的长针,可采用双手进针,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针体,露出针尖0.67~1cm,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两手同时下压,快速将针尖刺入穴位皮肤,然后左手支持针体,右手拇、食指捻转针柄,将针刺入深处。
(4)针感: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亦可向一定方向传导。
此谓“得气”,为正常针感。
(5)进针角度: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称“直刺”,适用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针体与皮肤呈45。
角刺入,称"横刺"适用于肌肉浅薄的部位,如头面部。
(6)手法: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
一般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小,速度慢,或提插时,重插慢提为补法;相反,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大,速度快,或提插时轻插重提为泻法。
(7)起针: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食指将针柄轻轻捻转上提,将针取出,同时左手用棉球轻轻按压穴位即可。
(8)针刺的护理:①行针刺操作时,环境必须保持整洁、空气新鲜、光线充足、温度适宜。
②针具必须经高压灭菌后,方可使用,穴位皮肤应用75%酒精充分消毒,并坚持作到一穴一针,避免感染。
中医草药煎煮操作流程图
中医草药煎煮操作流程图1. 准备草药和煎煮设备- 根据医生处方准备所需的草药材料。
- 核对草药的数量和质量。
- 检查煎煮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正常运行。
2. 清洗草药- 将草药放入水盆中。
- 使用清水洗净草药,去除杂质和污垢。
- 使用纱布包裹敏感或刺激性草药,防止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
3. 草药煎煮- 将适量的清水放入煎煮锅中。
- 将清洗后的草药放入煎煮锅中。
- 打开煎煮设备的电源,调节火力大小。
- 根据草药特性和需求,煮沸或加热。
- 监控草药的煎煮时间和温度,确保符合要求。
- 在煎煮过程中,轻轻搅拌草药,促进药性的释放。
- 根据医生要求,适时添加或减少水量,控制浓度和煎煮时间。
4. 草药温存与过滤- 煎煮完成后,将草药煎汤倒入温存中。
- 将温存放入恒温设备中,保持草药煎汤的温度。
- 根据需要,对草药煎汤进行过滤,去除杂质和渣滓。
- 使用纱布或滤网进行过滤,确保草药煎汤的纯净度。
5. 草药煎煮后处理- 处理好草药材料的废弃物,遵守所在地区的环境保护法规。
- 清洁煎煮设备和工作区域,确保卫生和安全。
- 记录草药煎煮的详细信息,包括草药名称、数量、煎煮时间和温度等。
- 根据药品管理规定,妥善保存草药煎汤,确保其质量和有效期。
6. 煎煮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定期检查煎煮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安全性能。
- 清洁煎煮设备的内部和外部,避免污垢和细菌滋生。
- 根据操作手册或厂家建议,进行维护和保养工作。
- 处理设备故障或损坏,及时联系专业维修人员进行修理。
以上就是中医草药煎煮的基本操作流程,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中医体质辨识操作流程图
中医体质操作流程
鼠标左键双击桌面中医体质评估系统
↓
输入用户名:sys 和口令:“1”再点确定
↓
鼠标左键单击左上角“体质评估”
↓
鼠标左键点击“新建评估”
↓
输入信息,完成后点录入信息出现信息录入成功点确定
↓
将中医体质判定自测表60道题录入完成后点击查询结果,接着再点
击右下角“查看结果”
↓
查看判定结果选择相对应的体质判定的“体质特征”及“调节措施”的“饮食调节膳食指导”复制粘贴即可(左键长按选择要复制的段
落,右键单击对应的位置粘贴)
↓
完成后点击“保存”文件到桌面新建的“文件夹”即可
↓
提交
注:中医体质输机完成后,将体质辨识结果填入纸质体检表和微机体检表上(微机中医体质都在第八页)。
中医操作流程图及评分标准
艾灸法操作流程图目标: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证的临床症状。
一、评估→①临症及既往史②施灸部位皮肤③病人对疼痛的耐受性及心理状况。
二、物品准备→治疗盘、艾炷、凡士林、打火机、镊子、弯盘、间接灸时加姜片或蒜片或附子饼等三、患者准备→①核对姓名、诊断、解释②取合适体位、暴露施灸腧穴部位并保暖。
四、定穴→选定腧穴部位及施灸方法五、施灸→腧穴上涂凡士林,点燃艾炷,灸5~7壯,必要时隔姜、附子饼。
六、观察→局部皮肤红而不起泡为度,防止艾绒掉落。
七、灸毕→镊子镊起艾炷姜片等,清洁皮肤,协助取舒适卧位,整理用物及病床。
八、洗手后记录→实施艾灸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九、交代注意事项。
艾灸疗法操作评分标准科室:姓名:职称:总分:年月日准备用物:95%酒精棉球、石蜡油、镊子、弯盆、棉签、打火机、艾条另备姜、蒜、附子盐、酒等。
艾条灸方法有:温和灸、雀啄灸、温针灸,距皮肤0、5~1寸,灸3~5分钟。
禁忌:凡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腰腹部考核者: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图目标: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疼、虚寒性咳嗽等或用以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
一、评估→①临症及既往史②拔罐部位皮肤③病人对疼痛的耐受性心理状况。
二、物品准备→治疗巾2条、万花油、火罐、95%的酒精、血管钳、打火机、小口瓶。
三、患者准备→①核对姓名、诊断、解释②取合适体位、暴露拔罐部位并保暖。
四、定穴→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及拔罐方法五、拔罐→检查罐口无破损后,点燃酒精棉球深入火罐中下端绕罐1~2圈后,迅速吸附穴位不动并留罐。
六、观察→罐口吸附情况及局部皮肤情况。
七、起罐→起罐方法正确,整理用物及病床,协助穿衣。
八、洗手后记录→拔火罐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九、交待注意事项。
拔火罐操作评分标准科室:姓名:职称:总分:年月日准备用物:火罐、石蜡油、95%酒精棉球、打火机、止血钳、纱块、弯盆等禁忌:高热抽搐及凝血功能障碍者、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腰腹部考核者:穴位按摩操作流程图目标: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中医适宜技术护理操作流程
目录一、耳针法(耳穴压豆法) (2)耳针法操作流程图 (4)二、水针法 (5)水针法操作流程图 (7)三、艾条灸 (8)艾条灸操作流程图 (10)四、拔罐法 (11)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图 (13)五、穴位按摩法 (14)穴位按摩法操作流程图 (16)六、刮痧法 (17)刮痧法操作流程图 (19)七、熏洗法 (20)熏洗法操作流程图 (22)八、湿敷法 (23)湿敷法湿敷法操作流程图 (25)九、涂药法 (26)涂药法操作流程图 (28)十、中药保留灌肠法………………………………………曲阜市中医院护理部Nursing care department一、耳针法(耳穴压豆法)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5.心理状况.二、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三、禁忌症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四、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五、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六、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留针.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
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七、护理及注意事项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科常用特色治疗操作流程目录
1、毫针法操作流程图
2、艾条灸法操作流程图
3、艾炷灸法操作流程图
4、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图
5、刮痧法操作流程图
6、熏洗法操作流程图
7、湿敷法操作流程图
8、换药法操作流程图
9、坐药法操作流程图
10、涂药法操作流程图
11、超声雾化吸入法操作流程图
12、中药保留灌肠(肛滴法)操作流程图
一毫针法操作流程图
二艾条灸法操作流程图
三艾炷灸法操作流程图
四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图
五刮痧法操作流程图
六熏洗法操作流程图
七湿敷法操作流程图
八换药法操作流程图
九药熨法操作流程图
十坐药法操作流程图
十一涂药法操作流程图
注:蘸药干湿度适宜,以不滴水为度,涂药厚薄均匀。
十二超声雾化吸入法操作流程图
十三中药保留灌肠(肛滴法)操作流程图
耳穴压豆法操作流程图。